小学生古筝的说明文

时间:2023-06-01 09:07:30 说明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生古筝的说明文(共10篇)由网友“可琦安”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生古筝的说明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古筝的说明文

篇1:有关古筝说明文

古筝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但是若从行文来看,又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那就是“击瓮、叩缶”与“郑卫桑间”对举,而“弹筝、搏髀”又与“韶于、武象”对举,因此接下去就有“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这儿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采,而所对举的乃是“乐”于“舞”的形式和内容,所谓“郑卫之音”,就是“桑间濮上”,乃是郑过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就由此可见“叩缶、击瓮”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就是“韶虞”就是“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

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乐;这音乐显然不是民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武象”。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纣的。由此可见,“搏髀”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筝的产生就相对完善也就理当比李斯书《谏逐客书》要早一些。

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传说也正好说明这些说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识而言,瑟分为二就就成了破瑟,岂能算筝?若将瑟破为二而修补成筝,恐怕远比制作筝、瑟要难吧?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从后文来看,起初的筝与瑟并不密切,这就失去了筝瑟音色对比的意义,从而使此说显得难以使人全信。

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既然“分瑟为筝”之说不可信,那么出事的筝呀就不是破瑟而成的了。那么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汉·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从应邵的《风俗通》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

以上两条资料颇值得我们注意,应邵乃东汉末年(二世纪末,三世纪初)人,他所记的“五弦、筑身”,乃是按照《礼乐记》的记载,并非亲眼目睹,而他所见的“并、凉二州,筝形如瑟”,却未提及其他地区筝形是否有异。唐代末年的杜佑,乃是九世纪人,他在《通典》中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筝完全如瑟的形制,这形制也符合正统礼器的标准。当然,杜佑同时也提出了对“蒙恬造筝”这一传说的疑问。

筝究竟是否为蒙恬所造?近年有人认为蒙恬乃文武全才,他造筝也完全具有可能性。但是根据年代来看,蒙恬造筝并不具备这种可能性。蒙恬祖父蒙骜,死与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此时蒙恬不过是20多岁的青年,即使青年的蒙恬有制筝的才华,制成后却要它在短短数年内就流行秦国,并成为当时秦的宫廷乐器,看来不具有这种可能。更有人说,筝乃蒙恬筑长城时所造。这一说法就更不具备可能性。因为蒙恬修长城,乃是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灭齐国以后之事,这比李斯呈《谏逐客书》至少要晚十六年! 亦有说蒙恬所造为“笔”,古繁体“笔”与“筝”近似,因为记载失误,于是以讹传讹有此说。

应邵《风俗通》说,筝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样式,历代文献都语焉不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具汉筑明器。这具筑之所以说他是明器,是因为该器虽然髹以黑漆,却是用独木雕成。实心,不利于共鸣,若用来演奏,无法获得足够的音量。此外,该器通长约34厘米,用来演奏显然太短小,而《同典》载,唐代的筑长四尺三寸,汉筑演变至唐代虽然有异,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悬殊。这些理由都足以证明它是明器,该器犹如有柄的小瑟,筑面首位各钉以横排竹钉,一排五个,这就与《风俗通》的记载相符。这具明器筑的样式与瑟相同,似乎又说明瑟、筑、筝的样式是极其相似的。

假如真的瑟、筑、筝的样式雷同,那么我们只能认定筝与瑟的差别除了音色有别而外,外在的差别主要在于弦数,即:瑟有二十五与五十弦之分,而唐代的筝仅为十二弦与十三弦,当时的筑也发展成为十二弦与十三弦,那么筑与筝之间的区别又在何处呢?《通雅》在筝下注明“踏步筝用骨爪,是、长寸余,以代指”;而在注筑时引《释名》的说法:“筑,以竹鼓之也”。如此看来,其实、差别主要在于筝是弹拨乐器而已。当然,《通雅》还在筑下注明:“似筝,细项”,这“细项”便成了筑与筝形态上的主要差别。原来初试的筑,是要以左手握住颈部而用右手击奏的,故而“细项”,唐代已长四尺余,显然无法握持,这细项看来乃是保存了旧有体制而已。《通雅》在筝这一条目下还注上了“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的说明。这一注释在于说明CHOU(手部 诌去言)与轧筝本是同一器物,其名称的差异仅仅是一为弹奏、一为拉奏而已。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筝乃传自外国。日本的田边尚雄在他的《东洋音乐史》中就提出了筝是战国末期从西方传入秦国的观点。日本的另一学者林谦三则认为田边尚雄的论据不足。

从以上讨论可知,无论是筝似筑还是筑似筝,筝的初试形态至今并未弄清楚。因此,筝的起源至今依然还是个谜,还需要我们继续探求。关于筝的起源的探求,显然是无法从文献中寻求根据的,看来必须求助于考古的新发现。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介绍古筝

古筝是一种民乐,有很多人不了解它,下面就由我来向你们介绍古筝吧!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它是中国独有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有21根弦,一个音区有1、2、3、5、6这几个音,4和7是压在3和6上弹的,在D调乐曲里,绿色的弦是都5的音。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筝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岳山、琴身和后岳山。琴身上还有21个雁柱,也称琴马、筝马。因为它长得很像马,所以叫筝马。在古筝的背面还有3个出音空。古筝很像一块木板,但和木板相比,古筝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

告诉你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最早,筝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是:“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人们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

知道我为什么知道那么多古筝的知识吗?因为我从幼儿园就开始就喜欢并学习古筝。我那时候太小了,每次上课妈妈都陪我一起,回到家她先要练习,再手把手教我,而且每天练琴她都在旁边守着,就这样妈妈一直陪我了三年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练琴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可能在玩,而我没有玩的时间。可能别人每天晚上9点睡觉,而我却要10点多才能睡。我也曾想过放弃,但哪个成功的人不是这样走过来的!

当每一次站在领奖台上;当每一次听到掌声响起;当每一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我都会想起曾经的汗水、泪水、手上的血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如今,我已经学到8级了,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爱古筝,爱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希望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一代代的传扬下去!

古筝

我喜欢弹古筝,不仅是因为喜欢你那清泉般的声音,更是因为你让我明白了世界万物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教我学会欣赏美。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为我播放古筝曲伴我入睡,你那天籁般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我。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你。等我大些了,妈妈带我去挑选乐器,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你,就这样,我们相遇了。

练习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勾、托、抹、托”,“勾、托、抹、托”,我一遍遍地重复着相同的指法与音符,早已数不清是第几次练习了。却始终弹不出一个成调的完整曲子。难过的泪水滴在琴弦上,却依然告诉自己:不要放弃。终于有一天,我可以弹出完整的曲子,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古典的美,是那样的细腻,生动,仿佛又把我带回了作曲者的年代,感受着他的生活。这种美,并不亚于现在的流行乐。

如今,坐在窗边弹上几曲,感受古典的美是我的一大享受。你带我来到西藏,看雪山旁初升的太阳;你带我品尝酥油茶,体会作曲者对西藏无限的喜爱与向往;你带我来到海边,听大海的呼吸,欣赏天边那红火的夕阳;你带我来到天地中,共享农民们丰收的喜悦;你带我来到江南,撑一只小船,采下新鲜的荷叶;你带我来到草原,采下清晨那带着露珠的野花

如今的社会节奏之快,使人们一味地去追求钱财与理想,在拥挤的人群中去往各地地方上学,上班,而渐渐忽略了生活中的美,也渐渐失去了欣赏它们的能力。一盆简简单单的绿色植物,也许不如花朵那样艳丽,被人忽视,但是在我看来,它生出嫩芽,逐渐变得茂盛,这个过程,就是美的。

或许,是时候我们该停下脚步,寻找生活中的美了。倘若生活中很少有人在欣赏美了,我们的生活将不那么精彩。

篇2:古筝说明文

我第一次见到古筝的时候,是在一个琴行。一个漂亮女老师在教一个小孩弹古筝。我听着听着就入了迷,当天我就下定决心要跟这个老师学古筝,也想弹出美妙动听的曲子。

那时的我已经八岁了,正在上一年级。没过多久,我就开始学古筝了,那天下午,我便有了一架属于自己的古筝了。我打开包装,一股木质的清香扑鼻而来,仔细数了数,一共有21根琴弦,还有21个可爱的小琴码,一共分为三大类: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

每天写完作业,无论多晚,我都尽量练古筝,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就练四十分钟到一小时左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几年的勤奋作文wWw.ZuoWenwang.Net/努力,我的古筝终于达到了9级,再过一两个月,我就可以学十级了。

每次弹起古筝,缓缓地划动着细细的琴弦,优美的音符轻快地跳出,让人感到非常舒服,我非常喜欢弹古筝,因为古筝丰富了我们全家的娱乐生活。

印象最深的是我前段时间弹的曲子西游记中的插曲《女儿情》。每当我弹起这首曲子的时候,妈妈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这时候,我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我喜欢古筝的原因是因为它让我感到越来越有自信了。现在我的弹奏水平也越来越棒,节假日,我会经常参加老师举办的演出、比赛,每次听到台下的掌声响起时,我都会感到无比自豪!

篇3:古筝说明文

我bai爱古筝说到我与古筝的结缘,还得从du我上二年级的zhi时候开始讲起。每次我从托管回家时,都dao会听到从路边一家院子里传来阵阵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像潺潺的溪水流过山涧,有时似奔腾的大海气势磅礴,有时又仿佛把你带到江南小镇,有时又好像在空旷的原野高歌。我每每听的如痴如醉,直到有一天,透过这家大门缝,我看到了一位气质优雅的奶奶在弹古筝,我才知道,原来这优美的乐声就是由古筝弹奏的。此后每天,我都会在那欣赏一番。渐渐的,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学古筝。我把这个心愿告诉了妈妈,妈妈一打听,原来这位奶奶是在青岛市都享有盛名的古筝老师——沈老师。妈妈非常支持我学琴,鼓励我说“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学习古筝可以提高修养,培养气质,但是,任何东西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学好的,要有毅力,有恒心,能吃苦,否则,如果半途而废,还不如不学呢。要记住,学习乐器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于是,那年的暑假,我如愿以偿,成了沈老师的学生,也开始了我的学琴生活。起初,我以为弹琴很好玩,也很简单,每天都很轻松的练琴,兴趣高涨。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级别的升高,曲子的难度越来越大,弹奏技巧和表演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时,一段曲子练了很多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滚瓜烂熟、轻松自如,就开始烦躁起来,甚至要放弃了。就在这时,我想起妈妈曾说的“要记住,学习乐器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对!坚持!只有努力去做,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于是,我静下心来,坚持练习,一遍、一遍、再一遍,终于攻克一个个难关,熟练地弹奏出一支支优美动听的筝曲。光阴似箭,如今,我学习古筝已经四年了,气势蓬勃的《战台风》、欢快流畅的《雪山春晓》、优美流畅《高山流水》、凄婉动听的《化蝶》……一支支动人心弦的曲子在我的手中流淌,我不仅学会了演奏,也领悟到曲子的意境,乐曲响起时,一幕幕情景都呈现在眼前,我时时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正如沈老师所说“人琴合一,有声有情,这才是古筝的最高境界。”我爱古筝,学习古筝就像吃一道道佳肴,只要用心,就能品尝其中的美味;我爱古筝,它锻炼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我的情操;我爱古筝,它已经成为我最知心的朋友,和我一起体验学习的艰辛,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伴我健康成长。

古筝说明文 _乐器

篇4:小学生关于古筝的说明文400字

我爱古琴古筝,大家都不陌生吧,它可以弹出优美的音乐,可以跳出优美的舞蹈!我爱古筝,我的梦想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古筝演奏家。

古筝是一个很古老的乐器了,韩国叫伽耶琴,越南叫十六玄琴,最晚也在200秦朝以前。在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传。古筝有24根琴弦,其中有4根是绿色的,现在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古筝又名“秦筝”。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即雅托葛)、朝鲜zu的伽揶琴(即延边筝)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到电视里传出空灵的古筝曲是,就会被深深吸引。每次从古筝教室门前走过,我就会被美妙的声音勾住脚步。一个个音符就像小精灵似的蹦出教室,飞入我的耳朵里。于是我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家,在宽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熟练的演奏技艺!

篇5:小学生关于古筝的说明文400字

人生在世,匆匆的来,匆匆的走,生命再长也不过一百年的功夫,人生一代一代地过去,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一些称为“人文”的历史产物,经过几代的发展,又成为了供人类把玩的东西。筝,恐怕就是如此而来的。

对于筝的起源,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有人说瑟即是筝,有人说古琴即筝,种.种诸如此类的说法,在这个华夏大地上争执了将近几百年。

筝的历史不长,不过几千年,不过由于流传较广,渐渐划分为两大派:南派和北派。又细分为:山东、潮州、湖南、客家、蒙古、朝鲜、河南、浙江等九大流派。其中,最为耀眼夺目的一支,应是后起之秀——浙江筝派。

浙江筝派历史很短,但经过几代浙派传人的努力,浙江筝派在北派、南派技法的基础上移植,融汇,创新,逐渐由衰败走向兴盛,成为在百家争鸣的筝坛“一枝独秀”的筝派。

对于南北两派技法上的不同,我幸运地师从于两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属于北派风格,而我后来的王老师则是地道的南派风格。因此,我应该说比较清楚的知道南北两派的风格差异。

在这之后,筝曲又逐步增加,有些筝曲甚至移植了打击乐的演奏方式,在弹奏间歇加入敲击、拍打等动作。古筝的表现力也进一步增加,从乐队的伴奏乐器,发展到能独奏、从奏、合奏、齐奏的全面的乐器。筝,雅俗共赏,才会流传到今天,在一批一批演奏家的努力下,我相信,这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筝,会继续壮大,发展。

篇6:小学生关于古筝的说明文400字

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传说也正好说明这些说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识而言,瑟分为二就就成了破瑟,岂能算筝?若将瑟破为二而修补成筝,恐怕远比制作筝、瑟要难吧?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从后文来看,起初的筝与瑟并不密切,这就失去了筝瑟音色对比的意义,从而使此说显得难以使人全信.

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既然“分瑟为筝”之说不可信,那么出事的筝呀就不是破瑟而成的了.那么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汉·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篇7:小学生关于古筝的说明文400字

古筝是一种民乐,有很多人不了解它,下面就由我来向你们介绍古筝吧!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它是中国独有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有21根弦,一个音区有1、2、3、5、6这几个音,4和7是压在3和6上弹的,在D调乐曲里,绿色的弦是都5的音。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筝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岳山、琴身和后岳山。琴身上还有21个雁柱,也称琴马、筝马。因为它长得很像马,所以叫筝马。在古筝的背面还有3个出音空。古筝很像一块木板,但和木板相比,古筝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

告诉你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最早,筝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是:“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人们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

篇8:高中说明文:古筝

高中说明文:古筝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但是若从行文来看,又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那就是“击瓮、叩缶”与“郑卫桑间”对举,而“弹筝、搏髀”又与“韶于、武象”对举,因此接下去就有“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这儿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采,而所对举的乃是“乐”于“舞”的形式和内容,所谓“郑卫之音”,就是“桑间濮上”,乃是郑过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就由此可见“叩缶、击瓮”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就是“韶虞”就是“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

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乐;这音乐显然不是民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武象”。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纣的。由此可见,“搏髀”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筝的产生就相对完善也就理当比李斯书《谏逐客书》要早一些。

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传说也正好说明这些说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识而言,瑟分为二就就成了破瑟,岂能算筝?若将瑟破为二而修补成筝,恐怕远比制作筝、瑟要难吧?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从后文来看,起初的筝与瑟并不密切,这就失去了筝瑟音色对比的意义,从而使此说显得难以使人全信。

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既然“分瑟为筝”之说不可信,那么出事的筝呀就不是破瑟而成的了。那么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汉·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从应邵的《风俗通》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

以上两条资料颇值得我们注意,应邵乃东汉末年(二世纪末,三世纪初)人,他所记的“五弦、筑身”,乃是按照《礼乐记》的记载,并非亲眼目睹,而他所见的“并、凉二州,筝形如瑟”,却未提及其他地区筝形是否有异。唐代末年的杜佑,乃是九世纪人,他在《通典》中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筝完全如瑟的形制,这形制也符合正统礼器的标准。当然,杜佑同时也提出了对“蒙恬造筝”这一传说的疑问。

筝究竟是否为蒙恬所造?近年有人认为蒙恬乃文武全才,他造筝也完全具有可能性。但是根据年代来看,蒙恬造筝并不具备这种可能性。蒙恬祖父蒙骜,死与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此时蒙恬不过是20多岁的青年,即使青年的蒙恬有制筝的才华,制成后却要它在短短数年内就流行秦国,并成为当时秦的宫廷乐器,看来不具有这种可能。更有人说,筝乃蒙恬筑长城时所造。这一说法就更不具备可能性。因为蒙恬修长城,乃是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灭齐国以后之事,这比李斯呈《谏逐客书》至少要晚十六年!亦有说蒙恬所造为“笔”,古繁体“笔”与“筝”近似,因为记载失误,于是以讹传讹有此说。

应邵《风俗通》说,筝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样式,历代文献都语焉不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具汉筑明器。这具筑之所以说他是明器,是因为该器虽然髹以黑漆,却是用独木雕成。实心,不利于共鸣,若用来演奏,无法获得足够的音量。此外,该器通长约34厘米,用来演奏显然太短小,而《同典》载,唐代的筑长四尺三寸,汉筑演变至唐代虽然有异,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悬殊。这些理由都足以证明它是明器,该器犹如有柄的小瑟,筑面首位各钉以横排竹钉,一排五个,这就与《风俗通》的记载相符。这具明器筑的样式与瑟相同,似乎又说明瑟、筑、筝的样式是极其相似的。

假如真的瑟、筑、筝的样式雷同,那么我们只能认定筝与瑟的差别除了音色有别而外,外在的差别主要在于弦数,即:瑟有二十五与五十弦之分,而唐代的筝仅为十二弦与十三弦,当时的筑也发展成为十二弦与十三弦,那么筑与筝之间的区别又在何处呢?《通雅》在筝下注明“踏步筝用骨爪,是、长寸余,以代指”;而在注筑时引《释名》的说法:“筑,以竹鼓之也”。如此看来,其实、差别主要在于筝是弹拨乐器而已。当然,《通雅》还在筑下注明:“似筝,细项”,这“细项”便成了筑与筝形态上的主要差别。原来初试的筑,是要以左手握住颈部而用右手击奏的,故而“细项”,唐代已长四尺余,显然无法握持,这细项看来乃是保存了旧有体制而已。《通雅》在筝这一条目下还注上了“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的说明。这一注释在于说明CHOU(手部诌去言)与轧筝本是同一器物,其名称的差异仅仅是一为弹奏、一为拉奏而已。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筝乃传自外国。日本的田边尚雄在他的《东洋音乐史》中就提出了筝是战国末期从西方传入秦国的观点。日本的另一学者林谦三则认为田边尚雄的论据不足。

从以上讨论可知,无论是筝似筑还是筑似筝,筝的初试形态至今并未弄清楚。因此,筝的起源至今依然还是个谜,还需要我们继续探求。关于筝的起源的探求,显然是无法从文献中寻求根据的,看来必须求助于考古的新发现。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篇9:古筝说明文初中作文

我爱古筝,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音色。自从我喜欢上古筝以后,我就跟它成了亲密的好朋友。开心的事,我与它分享;烦恼的事,它为我分忧。

我从8岁开始学古筝,起初,钢琴、二胡、吉他······许许多多的乐器,但我只被古筝优美的音色所打动,虽然它只有21根弦,但它能演奏出一首首优美而又动听的歌。

但是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练手型和指法时,的确很枯燥无味,整天就是练手臂,手面要平,手型成半握拳状,连续几十分钟下来,手臂都酸痛极了,我真的好几次都想放弃了。每次妈妈总是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舟舟,你们老师不是教过你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可不能知难而退,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知难而进,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了怨言,加上我的积极投入,加上我的勤学苦练,我渐渐地觉得:古筝的琴声,让我着迷,让我陶醉。我和我心爱的古筝能合奏出好多动听的歌曲。

就拿最近弹的一首《站台风》来说吧,只要我用心去与我古筝的二十一根弦交流,弹出的琴声真的能让你身临其境。我正弹着,巧了,窗外也“哗哗哗'''''''”狂风呼啸,电光闪闪、霹雳声声,此时的我越弹越投入,先分别采用左右手在筝柱两侧反向刮奏,发出混乱而强烈的音响,再用渐强渐弱的手法刮奏,用古筝来摸拟呼啸的台风滚滚而来,这时弹奏出来的声音,真的让人感受到了强台风袭击着码头的工人,工人们正与台风搏斗着。

我之所以这么喜欢古筝还因为:每当我心情好时,我就情不自禁地弹起古筝,弹完,我心里仿佛真有一枝桃花盛开了,感到那么清新、快乐;当我心情不好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弹琴,弹完,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古筝,是你让我的童年过得既充实又充满欢乐。古筝,我爱你。

篇10:说明文古筝作文优秀

我弹古筝已经快有一年的时间了。我的梦想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古筝演奏家。我学电子琴的时候,觉得太枯燥就半途而废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我学古筝时并没有半途而废,而是继续学了下去。可能是因为我对古筝有兴趣吧?

古筝是一个很古老的乐器了,韩国叫伽耶琴,越南叫十六玄琴,最晚也在200秦朝以前。在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传。古筝有24根琴弦,其中有4根是绿色的,现在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古筝又名“秦筝”。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朝鲜族的伽揶琴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第三首,现在我正在学习的《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第四首《林冲夜奔》。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第九首《香山射鼓》第十首《战台风》,这些都是我们的古筝代表。尤其推荐《香山射鼓》,那种寺院的钟声听起来十分悠扬,让人心旷神怡。中国的古筝历史悠久,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一些贡献。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到电视里传出空灵的古筝曲是,就会被深深吸引。每次从古筝教室门前走过,我就会被美妙的声音勾住脚步。一个个音符就像小精灵似的蹦出教室,飞入我的耳朵里。于是我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家,在宽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熟练的演奏技艺!

初中说明文作文600字

古筝基本练习方法详解

我课余生活的好伙伴古筝小学作文

地域文化符号对体育品牌的影响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论文

学前古筝教育乐理趣味性的教学模式的论文

我的古筝之旅的优秀作文750字

小学生写古筝的作文

古筝初级学期教学计划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小学生古筝的说明文
《小学生古筝的说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生古筝的说明文(共10篇)】相关文章:

有关培训意向书2022-08-02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2024-01-05

小学古筝教学总结2022-12-04

学古筝的苦辣酸甜作文2024-01-22

古筝考级小学四年级作文2023-01-05

六年级作文古筝考级2023-06-25

学校才艺表演作文550字2023-10-01

难忘的古筝考级作文2023-10-05

写古筝作文参考800字左右2023-03-03

古筝考级记作文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