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集锦22篇)由网友“不可食用面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欢迎大家分享。
篇1: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文题(1)是半命题作文:“越来越___的我”。
从近的真题来看,河南中考作文的写作对象都聚焦于“我”,这是届考生熟知的写作热点。虽是半命题形式,但关键词“越来越”的引导旨在让考生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盘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根据题目特点,在文体上倾向记叙文,选择充实鲜活的叙事展开成长话题;在立意上传递正能量,阳光自信、坚强成熟等主题是考生善于驾驭的成长品质;在选材上考虑多事件,“越来越”体现“我”的成长足迹。
●文题(2)是材料作文: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材料简短明了,降低考生审读的难度。通过抓关键词法,“高飞前”低飞来“积蓄力量”,考生比较容易得出的观点是厚积方能薄发。
因为题目指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所以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发挥。如果选择议论文,想要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论据、论证方法、论说语言等方面至少实现一项突破:论据要力争丰富、多元、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方法要综合运用多种,摇曳生姿;语言要有理有力有文采。
比对两道作文题目,于涛老师认为,2017河南中考作文在“共话成长”,比如“厚积薄发”是成长的智慧,“越来越___的'我”是成长的收获。这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一指导思想的贯彻,也是平和亲切接地气儿的成长考题。
篇2: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文题(1)是半命题作文:“越来越___的我”。
从近10年的真题来看,河南中考作文的写作对象都聚焦于“我”,这是2017届考生熟知的写作热点。虽是半命题形式,但关键词“越来越”的引导旨在让考生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盘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根据题目特点,在文体上倾向记叙文,选择充实鲜活的叙事展开成长话题;在立意上传递正能量,阳光自信、坚强成熟等主题是考生善于驾驭的成长品质;在选材上考虑多事件,“越来越”体现“我”的成长足迹。
●文题(2)是材料作文: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材料简短明了,降低考生审读的难度。通过抓关键词法,“高飞前”低飞来“积蓄力量”,考生比较容易得出的观点是厚积方能薄发。
因为题目指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所以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发挥。如果选择议论文,想要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论据、论证方法、论说语言等方面至少实现一项突破:论据要力争丰富、多元、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方法要综合运用多种,摇曳生姿;语言要有理有力有文采。
比对两道作文题目,于涛老师认为,2017河南中考作文在“共话成长”,比如“厚积薄发”是成长的智慧,“越来越___的'我”是成长的收获。这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一指导思想的贯彻,也是平和亲切接地气儿的成长考题。
【2017年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篇3: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
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话“成长”题目被赞接地气儿
【作文题目】
●文题(1)是半命题作文:“越来越___的我”。
从近的真题来看,河南中考作文的写作对象都聚焦于“我”,这是2017届考生熟知的写作热点。虽是半命题形式,但关键词“越来越”的引导旨在让考生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盘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根据题目特点,在文体上倾向记叙文,选择充实鲜活的叙事展开成长话题;在立意上传递正能量,阳光自信、坚强成熟等主题是考生善于驾驭的.成长品质;在选材上考虑多事件,“越来越”体现“我”的成长足迹。
●文题(2)是材料作文: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作文点评】
中考,第一场考的是语文。作文题目出的啥?难不难? 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初三语文备课组长于涛老师作文题目点评。
于涛老师称,河南中考的作文题目延续了传统的“二选一”模式,形式相对稳定,难易比较适中。具体来说——
材料简短明了,降低考生审读的难度。通过抓关键词法,“高飞前”低飞来“积蓄力量”,考生比较容易得出的观点是厚积方能薄发。
因为题目指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所以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发挥。如果选择议论文,想要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论据、论证方法、论说语言等方面至少实现一项突破:论据要力争丰富、多元、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方法要综合运用多种,摇曳生姿;语言要有理有力有文采。
比对两道作文题目,于涛老师认为,2017河南中考作文在“共话成长”,比如“厚积薄发”是成长的智慧,“越来越___的我”是成长的收获。这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一指导思想的贯彻,也是平和亲切接地气儿的成长考题。
篇4:河南郑州中考分数线供参考
第二批学校分数线:
郑州七十四中:计划招生336人,实际录取348人。统录分数线:一志愿556分,二志愿566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552分,二志愿562分。
郑大一附中:计划招生224人,实际录取230人。统录分数线:一志愿539分,二志愿549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536分,二志愿546分。
郑州三十一中:计划招生560人,实际录取565人。统录分数线:一志愿530分,二志愿540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525分,二志愿535分。
郑州102中:计划招生448人,实际录取448人。统录分数线:一志愿519分,二志愿529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515分,二志愿525分。
郑州四十四中:统录分数线:一志愿508分,二志愿518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501分,二志愿511分。
郑州十四中:计划招生448人,实际录取450人。统录分数线:一志愿506分,二志愿516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99分,二志愿509分。
郑州轻院附中:计划招生224人,实际录取234人。统录分数线:一志愿502分,二志愿512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80分,二志愿490分。
郑州二十四中:郑州二十四中中招计划招生560人,实际录取569人。统录分数线:一志愿492分,二志愿502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84分,二志愿494分。
郑州十八中:计划招生448人,实际录取449人。统录分数线:一志愿470分,二志愿480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58分,二志愿468分。
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计划招生336人,实际录取339人;统录分数线:一志愿470分,二志愿480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58分,二志愿468分;
郑州二十中:计划招生560人,实际录取560人。统录分数线:一志愿470分,二志愿470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50分,二志愿460分。
郑州三十六中:统录分数线:一志愿470分,二志愿470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54分,二志愿464分。
郑州二十九中:统录分数线:一志愿470分,二志愿470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51分,二志愿461分。
郑州十中:统录分数线:一志愿470分,二志愿470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50分,二志愿460分。
郑州五十三中:统录分数线:一志愿470分,二志愿470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41分,二志愿451分。
郑州107中:统录分数线:一志愿485分,二志愿495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79分,二志愿489分。
郑大二附中:统录分数线:一志愿479分,二志愿489分。择校分数线:一志愿476分,二志愿486分。
[河南郑州中考分数线供参考]
篇5:关于河南郑州巩义中考招收参考
今年中招我市共有6763名考生报名参加中招考试,普通高中计划招生4200人,职业学校计划招生2600人。依据学校招生计划、中招考试成绩、考生填报志愿,分别划定了各高中的统招分数线、择校分数线和二中、二中东校区的分配生分数线。
分配生政策为农村孩子提供制度保障
二中和二中东校区计划招生共2400人,今年分配生比例为统招生计划(不含择校生)的60%,分配生录取1312人,分配生的录取以初中学校为单位分别划线录取,录取标准控制在统招线以下90分;我市27所初中的分配生录取线各不相同,最高的初中录取分数为530分,最低的初中录取分数为468分,分配生政策为农村学校的孩子受到良好的高中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特别注意
考生于28日下午、29日到所在初中领取录取通知书,7月30日-31日被录取的考生持通知书和准考证到录取学校报到。根据省教育厅中招政策,被学校正常录取后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考生,视为放弃普通高中学业资格,省内一律不予注册普通高中学籍。
[关于河南郑州巩义中考招收参考]
篇6: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妈妈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 “为我心中的那片海”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命题解读】
通过材料,我们不难提取到以下关键词: 成长、坚持、回望、生活、苟且、诗、远方的田野、那片海。观察这几个关键词,我们也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题目。
许多同学应该可以联想到我们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也提到了 海的概念 ,诗歌中所说的“海”是“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也就是说,此诗中“海”指的是理想,指的是成功。类比材料里的“那片海”,少年的成长、坚持以及母亲的话语都是为了凸显出对“那片海”的追求和向往。题目中的“海”同样可以 象征着梦想、理想。
从引题到题目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梦想或信念的追求,并且一个“ 为 ”字更需要学生写出 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 。
【材料分析】
材料前四句: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少年有坚持,有回望。坚持的可能是追寻;回望的可能是对家,对安稳,对当下的生活的眷恋。
材料中间两段: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妈妈的鼓励充满了哲理和希冀,她以一个成年的人角度,告诉即将远去的孩子,生活不只是当下,不只是眼前,也不只是苟且,生活还可以是一种诗意的行走,还可以在远方,还可以是灵魂的深处对生命存在的思考。
材料最后两句:你赤手空拳来到人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每个人都是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可是我们又不甘于不留下点什么,因此,为了在诗意的尽头和远方田野的身后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精神性灵得以栖息的那片海域,我们必须不顾一切去找寻。
【写作指导】
一、注意要求,明确文体。
虽然“要求”中说“不限文体”,但从文题的.材料以及历年中考潜在规律来看,考生写法以记叙文和散文为主。
根据既定的题目,联系材料中关键词的象征意义。不难得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理想、信念可以是一个十分宏伟远大的目标,也可以是不断前进、不断深化的梦想,因此可选题材范围很广。
写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散文的形式,表述出追求“诗与远方”的情感,或写出为了“理想之海”果断抛弃“眼前苟且”所做出的抉择;也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从学生自身成长故事着手,写出对于某一事物自己付出的不懈努力;创作能力更高的同学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追求精神性灵”方面展开写作……
二、深入剖析,做好审题。
审题,是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题目。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少年的成长、坚持以及母亲的话语都是为了凸显出对“那片海”的追求和向往。题目中的“海”同样可以象征着梦想、理想。少年成长过程中对梦想不懈追寻,在这过程中历经了生活的艰辛,也有家人的陪伴与鼓励,更有自己不顾一切去追寻的决心。
从引题到题目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梦想或信念的追求,并且一个“为”字更需要学生写出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
当我们在写作中也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
误区一:将题目写成了“我心中的那片海”:如果文中没有提到为了实现理想做出的努力的话,就可能形成偏题。
误区二:写作中对“那片海”理解过于狭隘。如果同学联系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仅仅将全文的基调定义为:厌倦了重复无趣而又平凡的生活,内心对新鲜事物、对放松生活的渴望,崇尚不顾一切,带着心灵去旅行这类文章时,就显得立意不高,可能会被阅卷老师评为偏题。
误区三:如果文章中抛开了对“那片海”的追寻,反而重点偏向了谈坚持、生活、诗意或者“远方”的意义,都会被视为偏题或跑题。
三、注意细节,精炼语言。
文章语言既要生动也要精炼。就散文而言,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优美,所有的素材一定要围绕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去写作。如果以记叙文为主,最好是在写作中将记叙、抒情结合起来,写出考生的真情实感,紧扣主题,使文章富有层次感。
【教师点评】
现代社会有些年轻人理想缺失,思想迷茫,亟须正能量的引导。本次中考题目正如一场及时雨,浇灌了年轻人干涸的心灵。既考察了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又引导了他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高级教师燕嘉惠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为今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让孩子们写生活、写真情,少一些无病呻吟,少一些心浮气躁,“切忌将作文写成假大空、凭空抒发感情,一定要将自己对实现梦想的努力和坚持写进去,要有实的东西在里面,体现‘中国梦’的同时要有‘个人梦’,要有实现自身价值的体会。”
——大华中学语文教师马建华
篇7:广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广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如下:
龙应台《独立宣言》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相处才是适合的?其实,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都需要寻找适合的方式。请结合你身边的事例,以“适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点评解析
——广州智康语文老师王衍婷、朱丽敏
看到阅读考了龙应台,相信很多考生都会松了一口气,龙应台、毕淑敏、林清玄……这些“阅读篇目常驻作者”都是学生们平时练习的重点。一般这种情况下,作文也会倾向于结合本卷的文学类阅读去进行,这次,并没有例外。
从《独立宣言》到《适合》,在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反应,语文老师们第一反应就是“哇,老生常谈,容易写,但是要拿高分,难!”
什么叫“适合”?
再漂亮的鞋子不合尺寸也会磨脚,再昂贵的食物不合胃口也没食欲,再耀眼的人生不合理想,灵魂也会痛苦万分
譬如,雄鹰适合搏击天空;猛虎适合傲啸山林;巨轮适合乘风破浪……
譬如,幼苗只有扎根在适合的土壤才能长成苍天大树;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突破自我……
那么,《适合》这个题目,我们究竟怎么写呢?下面,由广州爱智康语文老师为大家解析:
拿到作文题,我们从三大类主题入手思考。
一、真情类:写亲自情、师生情、社会真情。
在与亲人朋友的相处时,我们需要找到适合的沟通方式。然而,受阅读《独立宣言》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会从这个角度去写。从细节描写之处见真情,则是这类作文脱颖而出的关键。
选材示例:可从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中选择一个带有冲突的事件来写:
如:①在选择高中文理科时,父母认为孩子适合理科,但孩子认为自己更适合文科,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去沟通与相处;
②祖辈父辈与伴侣相处的方式往往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都是为了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而磕磕绊绊,但这种在其他人看来平淡无奇的相处方式其实就是最适合他们的,平淡之处有属于他们的真情。
③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适合的相处方式:摔倒了敢扶,赠送了馒头知谢,善款捐了知去向;邻里间的相互招呼,路人间的热心指路,困难时的帮把手。点滴之间,纯粹自然的真情即为“适合”
二、成长类:围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来思考。比如:我们做事、学习都要适合自己的节奏,找准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别人拥有的美好的`事物、生活,不一定适合我们。
选材示例:
①我对老师讲的学习方法有异议,与老师起了争执--我认为自己的方法最适合自己,老师认为他的方法适合每个学生。我坚持自己的看法,并实践该方法,优异的成绩应证了我的方法是适合我的,老师的方法也适合大部分学生。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方式。
②我慢慢长大,长辈开始把我当成大人看,我变成了“适合”做许多事情的人选。例如,我适合弹钢琴、适合当飞机师、适合当一个“优秀的榜样”……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有着真正热爱的事物。这,难道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吗?一昧追求适合,会丧失自我。比如,一昧迁就他人的看法,在每个人面前都表现很“适合”,那就会丧失自我的个性
③追星的正确适合方式:同学喜欢追韩星、小鲜肉,迷恋他们的帅气,我也名追明星、球星,他们的坚持与毅力是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前行的动力。
④小时候人人都想做英雄,但是最终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诸多选择,但是最后发现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社会类:思考角度从个人上升到社会现象、文化潮流,如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是否适合、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是否适合等。此类立意在考场中有较高优势,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等,但切忌空洞、泛泛而谈。
选材示例:
①当“我”回到故乡,听着老一辈温柔却陌生的乡音,逐渐逝去的方言让我们失去了什么?方言不再适合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不再适合城市的高速发展,但它是我们远离家乡怀念故土时,最“适合”的方式……
②云南、桂林、西藏等原先各具特色的景色,现在日趋变成千篇 一律、商业化的景区,但其实原生态的美丽才是最适合的美丽。
③比如老一辈、口味传统的妈妈一直很抗拒西方食品,但是一次外出就餐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一家西餐厅的食物既新鲜又能被自己接受,原来是因为这家西餐厅结合中国人的口味对西式餐点进行了调整。让人不禁想到那么多来到中国以后“水土不服”而狼狈撤退的洋品牌,不正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方式才失败收场?所以“适合”很重要!
篇8:广州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广州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作文题目】
龙应台《独立宣言》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相处才是适合的?其实,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都需要寻找适合的方式。请结合你身边的事例,以“适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解析】
今年广州市中考的题目依然是命题作文,相较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所提供的思维角度和发挥空间相对窄一点,但是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对于考生们来说,命题作文主题明确,方便立意,可以有效避免跑题现象,为考生们的中考大关降低风险。
命题作文意料之中,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出卷老师的“故伎重施”,与一样,依然是对试卷阅读题的拓展,小伙伴们有木有看到一丝丝的套路呢?今年阅读题选取了龙应台女士的《独立宣言》,是龙应台女士对儿子安德烈一封感情深挚的信,信中通过其与安德烈的相处过程中因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观念差异所致的看待、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不仅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期盼,也引发了读者们对差异的思考,这个社会是一个愈加开放包容的社会,我们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尊重差异、磨合人际关系呢?
“于无字句处品大道理”,中考作文以此命题,说明中考作文一以贯之地贴近生活、关注人文,这一点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可见一斑。只要抓住了这一命题主旨,并结合文章材料,这篇以“适合”为题目的作文就并不难写。写作要求也强调“结合身边的事例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情进行思考,通过生活影响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取得最佳“平衡点”,感悟人生哲理。
标题前有一段话“用什么样的方式相处才是适合的?其实,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都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式。”这句话可以视作为一句引导语,如果学生从这句话入手,选取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的角度,那么便能够做到立意准确。
题目“适合”,近义词为适宜、合适、符合、适当等。从考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出发,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学校的学习经验、与人交往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家庭(社会)生活的哲思,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精神,通过日常小事学习与人相处的真谛,这一点和15年的命题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坐地铁反观地域文化差别,通过广州人文风貌反观广州风格,小伙伴们有没有看出深深的套路呢?
篇9:北京中考大作文题目解析
北京中考大作文题目解析
今日上午11点,北京中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
据了解,50分的作文题目包括大小作文各一篇。大小作文均为“二选一”。小作文可介绍阅读名著的经验,也可写参观博物馆的收获。大作文可以以“对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也可以选择续写科幻小说《超级智能住宅》。
链接:2015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一)根据情境,按照要求写作。(1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班上准备召开名著阅读经验交流会,分享同学们阅读名著的经验。请以你读过的一部名著为例,写一段话,简要介绍你阅读名著的'经验。
题目二:学校校刊准备开辟“走进博物馆”栏目,分享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或纪念馆)的收获。校刊主编向同学们征稿。请你写一篇稿件,简要写出参观某座博物馆(或纪念馆)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怎样获得的。
要求:(1)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照要求写作。(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对话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对话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可以倾诉各自的心声,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请你以“对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录精彩的对话过程,可以描述对话产生的美好结果,可以阐述你对对话的认识……
题目二:《超级智能住宅》这篇科幻小说的结尾充满悬念。男主人与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会怎样收场,超级智能住宅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篇10:天津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天津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作文题目】
首先,我们将题目先睹为快,然后,慢慢分析,慢慢吐槽……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以“值得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解析】
作为老师,今年的.中考是很让人期待的一年,因为改革。也因为改革,今年的学生和家长格外焦虑。改革后究竟怎么考,怎么考。。。
今年的九套高考真题作文就让太多人大呼意外,各种吐槽蜂拥而至,人们不禁产生疑虑,高考作文这样让人难以下笔,那么中考呢?是不是也会给考生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突然回忆起去年北京的中考作文题,超级智能住宅的那篇续写。。。。。。)
篇11:南宁市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南宁市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作文题目】
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智能,借助联想和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此及彼、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言物喻理。下面的这些词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数字3、河流、梯子、夏天、逗号,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地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点评】
6月24日,考生们走出考场感慨,今年南宁市中考作文的出题方式以前都没有见过。“从五个联想词中选一个来写,要我们发挥想象,我觉得不容易写。”考生小岳对记者如此说道。不过,也有的考生觉得作文挺好写,拿到题目一看就想到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考生选择的词语是“数字3”,因为即将结束的三年初中生活发生了太多令人难忘的事。那么,究竟这样的作文题目该如何审题立意?怎样才能拿到高分呢?记者请教了两位资深的语文老师。
想象力很重要
要挖掘出关键词背后的内涵
在两位老师看来,这次的作文形式很新颖。虽然题目中提到的词语都是孩子身边常见的意象,但考生们都能够有东西可写、有感情可抒发,这类想象作文又考核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能力,只有通过发现所给意象背后的象征的深意,才能更好地立意成文。
“这次的作文题确实新颖,也比较罕见,跟孩子们平时写的命题及半命题作文不同。”南宁市十四中语文高级教师樊蓉介绍说,这次的作文考验了学生的联想及想象能力,让她想到了的作文,从“十年后与最好的自己相遇”和“致十年后的自己”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来写。“不过相比那一年,今年的作文有了更强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南宁市新民中学语文教师王双凤老师也认为今年的出题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如果合理想象好的话,有文可写、有话可说的,“像数字3、夏天、逗号、河流,学生比较好掌握,但是梯子这个关键词,学生比较难发挥想象,学生一旦能够挖掘出其背后的内涵,比如联想到父母或者老师甘为人梯,让孩子不断进步,也是能够脱颖而出的。”
审题立意很关键
容易拉开作文成绩的差距
本次作文的高低,审题立意很关键。既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又有抽象的象征意喻,有的考生会理解出表象的寓意,有的考生就会理解出深层次的象征意义,这样出来的.文章立意就会有深有浅,也容易拉开差距。樊蓉分析说,出题者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挖掘出所给词语背后的含义,能够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樊蓉认为,如果要很好地审题立意,就需要学生“对词语要很好地理解,对其深层意蕴的挖掘,还要会联系自己生活的深度思考,以及自己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
也正是因为学生在审题立意上面会有差距,所以就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立意的高低,以及最后作文分数的差距。樊蓉觉得,这次的作文题能够拉开学生的成绩差距,有比较好的区分度。
“审题是关键,选材很重要,比如大家选择比较多的‘数字3’,这个可以是实指,比如初中实实在在三年;也可以指代其他的,看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有没有对生活留心。”王双凤觉得,学生要会抓住关键字,发挥想象,挖掘其中的内涵,是可以把作文写好的。
而从今年的作文上,两位老师都看出了趋势,她们觉得,作文出题越来越灵活,考的是学生们现场写作的能力,避免了学生套作。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对生活的思考以及想象能力等方面都做出了要求。
篇12: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解析一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在众人翘首中,今年的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揭晓了——《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一个乍看起来没什么难度的题目,但我相信考场中一定有很多考生提笔又放下:腹有千言,却无从说起。原因是什么呢?解析一下:
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无疑是“尝试”;“不止一次”和“努力”分别限定了“尝试”的频次和状态;“我”则明确了主体和作文的人称。所谓“尝试”,就是面对不确定的情境,用试探的方式去追求一个既定的目标或结果。小到学步的幼儿迈开第一步时的战战兢兢,大到科学家们的无数惊天试验,莫不包含“尝试”。
篇13: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解析二
“尝试”分多种:有不经意间偶尔为之的,也有刻意努力为之的,不一而足;“尝试”的结果却无非两种:成功或失败。一举成功,当然是所有“尝试”的人都期望的,但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从这个意义上讲,“尝试”通常意味着受挫或失败。那么想要成功或者达成心愿的人,便不免需要“不止一次”地“尝试”,而且要“努力”“尝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道题目的意思,便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达成某个心愿,“我”锲而不舍、想方设法地进行两次以上的“尝试”。那么可以选择的立意,便不难得出:坚忍不拔、执着于信念、勇于从头再来等。以此为写作目的,可以从学习、生活、爱好、自然界等不同范畴选材。
结构上,需要注意在起落、表里、今昔等维度上使事件的进程富于变化和起伏,免于平铺直叙。
篇14: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解析四
的“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命题者则是想在尽力而为、主动积极等视角上,启发考生回顾往事,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克服不利的做法与思考,扬长避短,从而能够在做事、为人、读书、学习等方面做得更好。
至于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叙事散文,或是夹叙夹议的文章,只要是符合题意的,考生尽可能地各显神通,各展其能。写作思路:
1.关注自我,写出特色
即以“自我”为中心,向读者呈现出自己所尝试成功或失利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启悟等。在动笔之前,应尽可能地回顾与整合自己的有关典型的、新鲜的事例,努力做到言他人之所未言,述他人之所未述,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鹤立鸡群,胜人一筹。
比如:写“我”因喜欢吃蛋糕,又在姑姑家看到姑姑给“我”亲手做的蛋糕比买来的更有滋有味,因而,“我”就萌生了跟姑姑学做蛋糕的想法,但在努力尝试 二、三次之后,还是没有成功,但“我”并不气馁,再专心致志地看姑姑如何操作,自己又用心琢磨,在第六次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感到非常的激动和自豪。
2.关注自我,写出实感
即通过“自我”的记叙,展现通过几次的尝试,不管成功还是失利,都从中得到教益,有所思考,有所长进,写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来。
比如:写自己参与的钢琴考级的有关曲折的经历,在多次努力尝试中,不仅获得了音乐方面的启发,同时,对自己做其他方面的事情都有了帮助和好处,由此,抒发自己的肺腑之言,以及独立的想法等。
3.关注自我,写出思考
也就是说,因为努力尝试,自己一定有许多体验和感想,对此,要做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让读者从中有所分享、感染和共鸣。
比如:写自己试图与古人对话,起先,在语言、思想等方面彼此的不适应,到几次努力尝试后,相互成为知己和挚友,无话不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篇15: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解析三
没有人规定一举成功之后就不能精益求精了,所以这个题目并非只能写失败后的一次次重新爬起,在达成目标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再一次投入努力的“尝试”中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在考场,紧张的氛围可能使得考生们宁愿选择比较保守但稳妥的前一种情况,这个无可厚非;但如果平时练笔较多,有功底又有胆魄的考生,“尝试”一下后者或许会更受阅卷老师青睐。物以稀为贵,文以奇致胜嘛!
篇16:天津中考作文题目解析及
今年的半命题作文“晒出我的____”,也像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在审题上和近些年的难度仿佛,都相对容易。
作文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落笔得分,而是引发我们不断的思考和讨论。
篇17:江西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 些东西不能丢?
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
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不少于600字。
篇18:江西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人生旅途中,难免遭遇困境,有时我们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有时我们又要沉着冷静,学会等待……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勇往直前
(2)学会等待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篇19:河南中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
我的老师
One morning before class, when I was running into the classroom, I knocked over the ink bottle on the teacher's desk, and the red ink spilt on the desk. I was sure I would be scolded by the teacher. Just at that moment the bell rang and I went to my seat.
“Stand up!” our monitor said loudly. I stood up and my legs were trembling.
“Who knocked over the ink bottle?” Miss Ye, the teacher, asked. I kept silent. Many eyes were fixed upon me. Miss Ye walked to me and asked in a low voice,“Did you do it?”
“No, no, I didn't, ” I said hurriedly. My face turned red at once. I didn't know why I had told a lie.
“OK, I believe you.” She patted me on the head and then began teaching.
I felt very sorry. I knew I was wrong. So I went to see Miss Ye in the afternoon.
“I'm sorry, Miss Ye,” I said. “This morning I told a lie.”
“I saw the whole thing through the window when I was outside the classroom, ”she said. “But I didn't scold you. I knew you would come to tell me the truth because I believe you are an honest girl.”
I dropped my head without saying a word.
“I'm happy that you have come,” she continued. “You haven't made me disappointed.”
When I heard these words, tears filled my eyes.
篇20:河南中考作文题目专家点评
河南中考的作文题目延续了传统的“二选一”模式,难易适中。
文题(1)是半命题作文:越来越的'我。从近的真题来看,河南中考作文的写作对象都聚焦于“我”,这是届考生熟知的写作热点。虽是半命题形式,但关键词“越来越”的引导旨在让考生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根据题目特点,在文体上倾向记叙文,选择充实鲜活的叙事展开成长话题;在立意上传递正能量,阳光自信、坚强成熟等主题是考生善于驾驭的成长品质;在选材上考虑多事件,“越来越”体现“我”的成长足迹。
文题(2)是材料作文,材料简短明了,降低考生审读的难度。通过抓关键词法,“高飞前”低飞来“积蓄力量”,考生比较容易得出的观点是厚积方能薄发。因为题目指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所以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发挥。如果选择议论文,想要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论据、论证方法、论说语言等方面至少实现一项突破:论据要力争丰富、多元、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方法要综合运用多种,摇曳生姿;语言要有理有力有文采。
对比两道作文题目,于涛认为2017河南中考作文在“共话成长”——“厚积薄发”是成长的智慧,“越来越 的我”是成长的收获。这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一指导思想的贯彻,也是平和亲切接地气的成长考题。
篇21:江苏南京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南京中考作文题:2047年6月17日,30年后返母校聚会,大家齐聚一堂,要求人人发言,请你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作发言,600字以上。
评析:
今年南京的中考作文题是让学生写一个30年后的发言稿,应该说题目还是比较新颖的,这个题目对考生来说,应该会有话可写。如果考生发挥想象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真情实感,应该能写出比较出彩的文章。无情岁月有味诗。岁月无情,30年过去了,同学们都步入中年,老师也会老去,母校也在变迁。
不过题目中的“岁月无情”是虚的,题目的重点是在“有味 ”上,“诗”则是用来增加情感的,引导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有的学生会把“有味”落在友情上,有的同学会落在感谢师恩上,也有的同学会落在感恩母校,有的落在“生命成长”上,等等,都是可以的。发言稿,文章吻合情境即可。
历年南京中考作文题目
〈〉
作文题目:
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评析:
如果说去年的作文题力图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为人着想,偏重于情感的培育,今年的题目则立足思考,体悟生活,既重感性,又重理性。其次,选材的空间很宽。“思考”的行为是离不开生活的,因为思考的内容常常就是生活本身。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都值得用心“想一想”,于是,可“想”的问题,也就成了学生自由选择的广阔天地。题目力求引导学生不要只忙于题海,而忽视了对我们身边的人、事、物的思考,对生活的体悟。在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里,有时我们要学会停下来,静一静,想一想。
〈〉
作文题目:
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诗歌《想想别人》的一段话:“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有你,有我,有他(她、它)。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评析:
最能体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世界”理念的是作文题:“想想别人”。
首先,题目对作文的主题引导积极、明确。什么是“想想别人”?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很容易理解到,就是在关注自我的同时,还要关注“别人”,也就是引导语中的“他(它)”。其实关注自我本是人的天性,而我们现在很多学生又是独生子女,这一点就更明显。因而本次作文题明确引导学生,我们不仅要关注自我,还要关注身边的人和物,要有推己及“人”之心,这样的引导有其积极意义,学生容易把握,容易写作。
其次,题目在材料和文体的选择上有较高的开放度。选材上,学生所处的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别人”可以是具体明确的他人,还可以是学生身边的草木生灵。学生必然会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与这个“别人”产生一定的关联。因此,这样的选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自主选择,人人有话可说。
文体选择也很自由。如果写记叙文,学生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景状物,在记叙和描写中,展现自己对人或物的关切心理和具体行动。如果写议论文,学生可以阐述观点,表达自己对推己及“人”主题的思考和认识。材料和文体选择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关注身边真实且多彩的世界,在立意和选材上有自己独特的把握,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而对一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此题有利于他们展现自己,也有利于他们更独到地表达对自我和“别人”关系的理解,用心构思与写作,自然能写出佳作。
篇22:浙江衢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
你的两个好朋友最近都很烦恼。小强说:“爸爸妈妈总说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文文说:“爸爸妈妈要给我生个弟弟或妹妹了,可我不想要!”
请你设身处地想想他们的烦恼,给小强或文文写一封信,帮助他(她)化解烦恼,要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的结尾署名为“你的朋友”。
名师解析:
今年衢州卷的大作文没有大的意外。继续在去年出现的“交际语境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中前行。
该类写作会给写作者一个具体的语境,而且为了导向真实写作,都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的生活语境。今年作文题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和“二胎”现象就是体现,具有普遍性,还有可选择性。
该类写作不仅强调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还需要考虑写作者的身份,导向将学生培养为在现实生活中具备良好交流能力的写作者、交际者。今年的题目在写作目的(化解烦恼)、写作对象(小强或文文)、写作者身份(作为两人好朋友的作者自己),甚至文章载体(书信)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用意在于将该类作文的写作引向更深处,不在审题上过多干扰学生,不在立意上分高下,而着重考查写作策略的运用。题目中要求“要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就是在引导考生在写作策略上下功夫。这也是判定这篇考场作文分数高低的最核心点。
――小姜老师
可以说,“别人家的孩子”“二胎家庭问题”这个写作材料比较接地气――正是当前社会热点,也贴近学生生活。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写作材料。学生反映,看见材料,首先消解了畏难心理。
既定的写作身份,二选一的写作对象,清晰的写作目的,扫清了学生的审题障碍,降低了选择困难。
唯“入情入理,使人信服”,需要学生在在写作策略上显真章。“太极慢打”“大妈叨叨”或“疾言厉色”“义正词严”似乎都难及情理兼备。内容充盈丰富,有理有据,考验的是思维的组织和语言的张力。
这样的写作方向,仍然让学生关注生活时闻,关注非功利性的阅读,实现“厚积”,致力于在语言表达中锤炼思维。
――三番老师
【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集锦22篇)】相关文章:
《旧唐书李商隐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2022-06-11
初中地理黄河教2022-09-13
时评类文章范文2023-06-01
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2023-12-11
河南文化小论文2022-06-26
《梦幻视觉“水立方”》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解析2022-12-28
各地高考作文题目2022-09-18
高三地理考试的模拟训练卷2022-05-07
北京中考作文《二选一》2023-03-29
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赏析:角落里的微感动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