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论文(锦集10篇)由网友“白菜菜菜菜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论文
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论文
关键词:道歉;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摘要: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复杂的言语现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方面,女性略高于男性,女性也更多地运用直接道歉策略,在关心策略上男女两性基本不存在性别差异。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道歉做为一种礼貌性的言语行为,主要用来弥补冒犯别人带来的后果,维护或顾全交际双方的积极面子。同时,道歉语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称赞、道歉、请求、许诺、拒绝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文化及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会产生不同的言语行为模式。本文主要以我院的部分男性与女性大学生在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上的表现,通过“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se―completion tests)收集资料,重点探讨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以及运用直接道歉策略和关心策略上的性别差异。
一、理论依据
(一)道歉及道歉策略
早在1971年,goffman就将道歉语定义为一种弥补性的行为。这一行为的产生源于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冒犯。“道歉其实就是起着弥补性的作用,但同时又属于另外一种弥补性行为,即解释。”brown&levinson(1987)认为道歉是一种有损面子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说话者的正面形象。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道歉方式,这种方式就是道歉策略。道歉策略可以包括言语行为、身体语言、以及事后的一些补偿行为等等。而我们研究的道歉策略仅限于道歉的言语行为。m。 owen与anna trosborg等学者对道歉语都进行过研究,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实验对道歉语策略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以anna trosborg归纳的7种道歉策略(表1)为依据,对男性和女性的道歉行为加以比较和分析。
(二)礼貌及礼貌原则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语言活动,语言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礼貌就是用以满足交际双方积极与消极面子或消除威胁与消极面子的行为手段。brown&levinson(1987)指出,有些语言行为,如“道歉”,在本质上与交际者的面子相悖,被称为“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因此需要有策略地拯救。在具体语境中某行为面子威胁程度的大小取决于诸多因素,brown&levinson认为这些因素包括社会距离、社会权利和行为的难易程度,且言语行为的选择受到这些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概括地说,礼貌原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减弱到最低限度。
(三)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
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很早就为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所注目。在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诸多语言学家如lakoff,trudgill,zimmer―man , bolinger , holmes , coates等对性别语言差异的问题作了深人的探讨。研究表明,男女在言语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在言语风格上也有女性语言往往比较间接、含蓄、委婉,而男性语言则更为直接、明确的差别。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语篇补全测试”(discourse―com―pletion test)问卷法,此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收集有关语言行为数据的方法。问卷的设计参照了贾玉新对比研究道歉言语行为时所用的“语篇补全测试”模式,并做了相应的修改。本研究用中文共设计了20个情景,每个情景都对行为所发生的背景作了描述,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做出相应的道歉言语行为。为使受试者不受设计内容影响,能完全根据个人经验自由回答,在内容上,20个情景涉及受试者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问卷中,把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和社会行为难易程度作为控制因素。本试验通过实证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些特定情景的道歉言语行为中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 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
(2)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直接道歉策略;
(3)汉文化中,是否较多使用关心策略,在这一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本调查旨在证明不同情景的男性与女性对同样语境是否采取不同的道歉策略。
(二)数据收集
测试对象为我院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其中男性29人,女性31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便于对比比较,在对问卷进行统计时,从31份女性调查问卷中抽取29份。这样,针对58份调查问卷,男女性受试各29份,进行统计分析。共计得到道歉言语行为1160次。关注的焦点是两种策略:策略4一直接道歉和策略7一关心策略。然后对
调查问卷中的7种道歉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 从以上两表的对比可以看出,策略4一直接道歉的使用,女性高于男性14个百分点。策略7一关心策略的使用女性和男性没有明显的区别;其它几项道歉策略的'使用差异也不很明显。
(一)强势词语与道歉言语行为
所谓强势词语指的是那些用来增强表现力的词语手段。作用是能够赋予言语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增强被修饰词语的语义,如:“很”、“非常”、“真”、“十分”之类的词语往往是自成一类,可以统称为“副词强势语”,用于强调修饰程度之甚。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善于用强势词语来增强言语的表现力,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感情更丰富,更敢于并乐于抒发自己的感情;而男性使用强势词语的场合大多是在表达否定评价的时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说,由于认知心理的影响,两性言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女性感情丰富,表达的自由度也比较大,因此她们的话语带有比较多的感情色彩,属于情感型;而男性习惯于陈述事实和资料,通常关注言语表达的字面内容,属于事实型。
那么在道歉言语行为中,男女两性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调查得到的1160次道歉言语行为中,共计使用诸如“真”、“很”、“太”、“真是”、“实在”、“实在是”、“非常”、“十分”、“真的”等一系列加强感情色彩的成分184次,其中男性使用83次,占45%;女性使用101次,占55%,相差10个百分点。可见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语实施道歉言语行为上,女性略高于男性。
虽然副词强势语一般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表示度量的语义系统,但男女两性在使用副词强势语进行道歉时,并非严格意义上按照度量使用。在不同冒犯程度下,两性使用“很”、“十分”、“非常”、“特别”之类强势词语的百分比比较接近。我们选取了不同冒犯程度的6种情景,对受试者的58份问卷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情景1,3,5,9,10,15中,受试者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85次,每种情景中使用的比例分别为36。5% ,17。6% , 2。4% ,12。9% ,22。5%和7。1%0(次数分别为31,15,2,11,20,6)。
(二)直接道歉策略的使用
所谓直接道歉策略在本文中指的是道歉者使用一些数量少但频率高的程式化成分,如“对不起”、“不好意思”以及“抱歉”等,来直接表达歉意。汉语大多数道歉言语行为的实施都采用直接道歉策略作为核心手段,但通常是将直接道歉策略与其他策略结合使用。在不同的冒犯前提下,道歉者采用至少一种或结合多种策略来实施道歉,结合的方式有多种,但一般来说直接道歉策略往往出现在前,其他补充成分在后。从语言形式来看,大多数直接道歉言语行为只使用少数的词汇项目与句法形式,常常加上强势词语,来加强道歉的程度和诚意。调查中得到的1160次的道歉言语行为中,直接道歉策略的使用频率高达51。3%,共计595次。其中男女两性使用比例分别为44。3%和58。3%。可见男女两性使用比例有差异。所以,通过调查可知,男女两性在直接道歉策略使用上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差别不象普遍的观点所认为的:在道歉言语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易于使用直接道歉策略,男性尽量避免使用直接道歉。
(三)关心策略的使用
从传统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重视个人的空间和隐私。对他人的关心表示和对集体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是被社会接受和赞许的行为。按理来说,关心策略在汉语中应该大量存在,并且在女性道歉语中比例应该较高。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却显示,男女两性使用关心策略的比例都很低,在1160次的道歉策略中,只有19次解释策略的使用,比例为1。6%。而其中男性使用8次,比例为1。4%;女性使用11次,占1。9%。可见两性使用比例很接近。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情景4和情景5中使用。在关心策略的使用上,男女两性并未显示出性别差异。
调查研究表明:
(1)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方面,女性略高于男性。
(2)女性使用直接道歉策略高出男性14个百分点,与荷尔姆斯(j。 holmes)研究的道歉中的性别差异显示女性明显比男性更多地使用道歉相符合。
(3)在汉语文化中,男女两性倾向于越来越少使用关心策略,在这一策略使用上基本不存在性别差异。
本文的调查数据表明男生的道歉言语行为基本上符合brown&levinson(1987)的面子理论,他们的道歉与行为的难易程度、社会权力、社会关系相关。男女两性现在更能从他人立场出发,把道歉当做减轻或消除由冒犯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恢复双方和谐关系的礼貌行为。因此无论冒犯的程度如何,即使与被冒犯者社会权力相当,社会距离近,也采用积极的道歉策略,如主动承担责任、解释原因、提供补救措施等来避免可能造成的不快,维护双方的关系。
本课题只是对我院一小部分大二学生的汉语道歉言语行为作的初步调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及本人对语用学知识研究的不够深人,此研究存在着一定缺陷。今后的研究在设定情景时可以改变对话双方的关系、社会距离等参数,以观察男性和女性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实施同一言语行为的异同。
篇2: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论文关键词:道歉 言语行为 性别差异
论文摘要: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复杂的言语现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方面,女性略高于男性,女性也更多地运用直接道歉策略,在关心策略上男女两性基本不存在性别差异。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道歉做为一种礼貌性的言语行为,主要用来弥补冒犯别人带来的后果,维护或顾全交际双方的积极面子。同时,道歉语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称赞、道歉、请求、许诺、拒绝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文化及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会产生不同的言语行为模式。本文主要以我院的部分男性与女性大学生在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上的表现,通过“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se-completion Tests)收集资料,重点探讨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以及运用直接道歉策略和关心策略上的性别差异。
一、理论依据
(一)道歉及道歉策略
早在1971年,Goffman就将道歉语定义为一种弥补性的行为。这一行为的产生源于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冒犯。“道歉其实就是起着弥补性的作用,但同时又属于另外一种弥补性行为,即解释。”Brown&Levinson(1987)认为道歉是一种有损面子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说话者的正面形象。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道歉方式,这种方式就是道歉策略。道歉策略可以包括言语行为、身体语言、以及事后的一些补偿行为等等。而我们研究的道歉策略仅限于道歉的言语行为。M. Owen与Anna Trosborg等学者对道歉语都进行过研究,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实验对道歉语策略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以Anna Trosborg归纳的7种道歉策略(表1)为依据,对男性和女性的道歉行为加以比较和分析。
(二)礼貌及礼貌原则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语言活动,语言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礼貌就是用以满足交际双方积极与消极面子或消除威胁与消极面子的行为手段。Brown&Levinson(1987)指出,有些语言行为,如“道歉”,在本质上与交际者的面子相悖,被称为“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因此需要有策略地拯救。在具体语境中某行为面子威胁程度的大小取决于诸多因素,Brown&Levinson认为这些因素包括社会距离、社会权利和行为的难易程度,且言语行为的选择受到这些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概括地说,礼貌原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减弱到最低限度。
(三)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
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很早就为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所注目。在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诸多语言学家如Lakoff,Trudgill,Zimmer-man , Bolinger , Holmes , Coates等对性别语言差异的问题作了深人的探讨。研究表明,男女在言语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在言语风格上也有女性语言往往比较间接、含蓄、委婉,而男性语言则更为直接、明确的差别。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语篇补全测试”(Discourse-com-pletion Test)问卷法,此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收集有关语言行为数据的方法。问卷的设计参照了贾玉新(1997)对比研究道歉言语行为时所用的“语篇补全测试”模式,并做了相应的修改。本研究用中文共设计了20个情景,每个情景都对行为所发生的背景作了描述,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做出相应的道歉言语行为。为使受试者不受设计内容影响,能完全根据个人经验自由回答,在内容上,20个情景涉及受试者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问卷中,把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和社会行为难易程度作为控制因素。本试验通过实证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些特定情景的道歉言语行为中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 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
(2)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直接道歉策略;
(3)汉文化中,是否较多使用关心策略,在这一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本调查旨在证明不同情景的男性与女性对同样语境是否采取不同的道歉策略。
(二)数据收集
测试对象为我院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其中男性29人,女性31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便于对比比较,在对问卷进行统计时,从31份女性调查问卷中抽取29份。这样,针对58份调查问卷,男女性受试各29份,进行统计分析。共计得到道歉言语行为1160次。关注的焦点是两种策略:策略4一直接道歉和策略7一关心策略。
(一)强势词语与道歉言语行为
所谓强势词语指的是那些用来增强表现力的词语手段。作用是能够赋予言语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增强被修饰词语的语义,如:“很”、“非常”、“真”、“十分”之类的词语往往是自成一类,可以统称为“副词强势语”,用于强调修饰程度之甚。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善于用强势词语来增强言语的表现力,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感情更丰富,更敢于并乐于抒发自己的感情;而男性使用强势词语的场合大多是在表达否定评价的时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说,由于认知心理的影响,两性言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女性感情丰富,表达的自由度也比较大,因此她们的话语带有比较多的感情色彩,属于情感型;而男性习惯于陈述事实和资料,通常关注言语表达的字面内容,属于事实型。
那么在道歉言语行为中,男女两性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调查得到的1160次道歉言语行为中,共计使用诸如“真”、“很”、“太”、“真是”、“实在”、“实在是”、“非常”、“十分”、“真的”等一系列加强感情色彩的成分184次,其中男性使用83次,占45%;女性使用101次,占55%,相差10个百分点。可见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语实施道歉言语行为上,女性略高于男性。
篇3:数学教育中性别差异的影响论文
国内外数学教育界对性别差异影响数学教育的问题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被提出来。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虽然有一部分女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性别差异的影响始终是中学数学教育界的一个难题。本文试着对这一影响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性别差异的影响及危害
根据中学数学教学的多年经验,女生大多都觉得难学的学科里数学是排在第一位的。在一个班级里,男生的数学成绩往往比女生居于前列的多,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这种趋势呈上升的趋势。在小学里,数学成绩往往是女生较好;到了初中,男生和女生的数学成绩略微有差异,一般初一女生的数学成绩比男生略高,而初二、初三男生的数学成绩就慢慢赶超了女生;一旦进入高中,男女生的数学成绩差距就开始明显,特别是重点的理科班男女生人数悬殊很大。我们也知道,在理工科类的大学,男生人数要远远多于女生人数。[1]很多实践都证明了在数学教育中性别差异影响了女生的发展,但是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及其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女生数学成绩差,首先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影响,其次,作为基础学科,数学有较大的课程量,较低的数学成绩就会给不少女生心理上造成障碍。学生一生处理问题的思路甚至都会受中学阶段学习的数学思想的影响,所以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去将数学教育中性别差异的影响尽可能减少。[2]
二、中学数学教育中性别差异的影响成因分析
1.客观因素。首先是生理因素的差异。导致性别差异在数学教育中的影响一部分原因就是男女生大脑半球的发展程度不同。对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随着年级的升高,就月突出的考察这些能力,所以这种男女生生理因素的差异决定了性别差异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影响。记忆方面,女生比较擅长;理解方面,男生比较擅长。数学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长,记忆性的内容越来越少,分析性的内容越来越多,对于数学学习,女生用重复式记忆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而男生的理解记忆,不但学习效果更加持久,而且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能被发现,掌握的时候将数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其次就是心理因素的差异。女生在形象思维方面比较擅长,而男生则擅长于抽象思维。男生重视对条件、结论的分析,以及根据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这种抽象思维;而女生则在模仿、套用方面比较偏重,形象思维只是仅仅凭借头脑中的数学形象,对问题的实质不善于探究。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学习主要靠理解,女生记忆式的学习方法不再适用学习这些对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的抽象内容,这一因素对女生的数学学习有直接影响。
2.主观因素。首先是,学生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女生意志力和自信心和男生比起来,显得比较弱,这也是其依赖性特征的一个表现。女生一般遇到数学题时常按老师讲解的例题的思路来做,一旦遇到复杂问题,没有可套用的模板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如果失败了,就会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从而失去自信心,成绩出现下降,也没有信息再继续努力,成绩也就一蹶不振。其次是,社会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影响。第一,在孩子的学前启蒙教育时期就存在社会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差异,洋娃娃等是女生常见的玩具,而变形金刚等则是男生常有的玩具,这使得女生表达能力较强,而男生动手实验能力较强。第二,在传统社会中,男女生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成长的过程中,女生受到的保护更多一些,束缚也就比男生多一些,这样女生就拥有较少的独立和自主的空间,所以其依赖性更多和创造性相对较少,而男生则恰恰相反。在后来的数学学习中,男生的这种创新性思维是非常可贵的品质。[4]
三、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性别差异的影响的应对策略
首先,对于生理因素差异造成的男女生在数学教育中的影响这种客观事实要正视,尽量让它在数学教育中的影响减少到最小。所以在数学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教学中要适当形象化,这样女生理解和掌握起来也比较方便。预习工作可以鼓励女生适当进行,这样其自学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能够去独立解决问题。[5]其次,从学前启蒙教育开始就要性别平等观加以推广,将数学教育中男生比女生好的性别观念尽可能多地消除。特别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在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将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尽可能多的培养。最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将束缚性别的框架努力打破,使得性别歧视的影响减少,对于孩子的发展,要讲求自由,要多方向的鼓励,将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开发出来。对于女生独立思考能力要着重注意培养,让她们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任务鼓励她们独立完成。同时对于女生数学成绩的落后,要引导她们合理归纳原因,通过有效的心理暗示,使得女生学有自信心学习数学,其意志力也得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也就有了动力将数学学好。[6]
参考文献:
[1]傅安球.男女心理上差异与教育[M].河南:河南出版社,1987.
[2]范叙保,汤炳兴,田中.数学能力成分的性别差异测试分析[J].数学学习学报,,8(4):40-42.
[3]钱晨.能力的性差研究论述[J].社会心理科学,,(3):38-40.
[4]傅安球.男女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5]唐盛昌.试析男女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J].教育研究,1982,(5):23-25.
[6]傅安球.智力发展的性别特征与教育[J].教育研究,1981,(12):32-34.
篇4:言语行为理论与《哈姆雷特》中的戏剧反讽论文
论文摘要: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及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哈姆雷特》作为文本,来说明具有双重语境的戏剧反讽可以从微观言语行为(剧中角色之间的言语交流)和宏观言语行为(剧中人与观众的信息交流)的角度来解读,并证明作者与剧中人物及剧中人物之间的反讽与日常生活中的反讽一样。也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以诠释。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戏剧反讽;宏观言语行为;微观言语行为
莎士比亚的戏剧,即使在今天,也是很受全世界人们欢迎的。我们不但被戏剧中的情节所吸引,而且还对戏剧中莎士比亚对语言的处理所吸引。莎士比亚堪称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在他的戏剧中,表面意义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多的涵义。只理解表面意义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研究莎士比亚所使用的写作技法。在众多的技法当中。戏剧反讽是莎士比亚经常使用的,我们可以在很多戏剧中看到,如《第十二夜》、《错误的喜剧》、《李尔王》、《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言语行为理论可以有效地对戏剧反讽这种语言现象进行解读,从而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由说话者的意图与听话者的感知所产生的差距而导致的误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反讽效果。
一言语行为理论
Austin认为话语具有“施事”功能,也就是说,说话的同时也是在实施一种行为。许多陈述只不过是“伪陈述”,人们所说的话根本不是有意图或者只是有部分意图来传递信息,做一说话行为的同时也在做施事行为…。他将含有施为动词的语句称为显性施为句,把不含有施为动词的语句称为隐性施为句。在显性施为句中,施为动词可看作是表达言语行为或施为用意的标签。而在隐性施为句中,由于缺乏具体的施为动词。发话人的真正意欲实施的言语行为或施为用意变得不透明,其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交际语境.
Austin将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所表达的是话语的字面意义,指说话人说出一句有特定意义和指称的、能让人理解的话语的行为。言外行为指的是发话人通过话语来实施其交际意图或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行为,也称作言外之力或语力。言后行为指的是某一行为对听话人产生的影响,即话语说出之后在听话人身上产生的效果和结果。
J.R.Searle在Austin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不存在不带语力的句子”。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话语就是言语行为,而这种言语行为就是语言交流的最小单位,也就是说,语言交际的最基本单位是言语行为。他使我们的注意力从说话者的意图转向听话者对说话者意图的解读。他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这一概念,即“一种施事行为通过实施另一种施事行为来实现的情况”。顾日国认为,有时是一言做多行,有时是一行得多言。言语行为既是一个个人行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行为,因为Ausitn反复强调施事行为是规约性的,这就是施事行为的社会性。
Searle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言语行为。所谓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按话语字面意义推断出来的“言外之意”,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则指交际双方要根据共有的知识和所处的语境来推断出发话人的“言外之意”。
VanDiik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有自己合适条件的、具体的言语行为。他将文学作品分为宏观言语行为和微观言语行为。宏观言语行为决定整个文本,而微观言语行为则可以由文本中的一个或多个单句构成。宏观言语行为就是文学作品的作者通过其作品与读者进行交流时所产生的盲语行为,也就是作品的主旨;而微观言语行为则是指作品中人物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言语行为。在戏剧中,剧中人与观众的交流所产生的言语行为就是宏观言语行为,而剧中人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言语行为就是微观言语行为。通过对宏观言语行为与微观言语行为的区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具有双重语境的戏剧反讽。
二反讽与戏剧反讽
“反讽”这个词直到15才出现在英语中,并且直到18世纪才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irony”通过拉丁文和希腊语进入英语,意思是“虚伪、掩饰”。从语用学的角度,反讽可分为四类,即言辞反讽、戏剧反讽、情景反讽和矛盾反讽。有的反讽很容易定义,但有的却很难,其中包括戏剧反讽。《布留沃文学词典》(百年版)将戏剧反讽定义为:有观众领会舞台上某个场景或菜句语的含义而剧中人却没有领会。《美国百科全书》(国际版)认为:“戏剧反讽使一出戏的观众或读者比剧中人物知道更多的东西,是剧中人的认识与某一行为实际上表现出的结果之间的一种对照;误会的一种形式是悲剧,处于这种场合的剧中人物说的话,对自己是一种意思,对那些比他们更清楚地了解当前处境的人又是另一种意思。”《牛津文学术语词典》给戏剧反讽所下的定义是“观众比剧中人更了解剧中人的处境,其预见的结果与剧中人所期望的结果形成对照。”
虽然上_面对戏剧反讽所下的定义在某些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它们都体现了戏剧反讽的最基本的特点:观众知道了,但剧中人却不知道。我们将用言语行为理论对戏剧反讽的最基本特点进行分析。
篇5:言语行为理论与《哈姆雷特》中的戏剧反讽论文
言语行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来解释人们如何以言行事。反讽是一种间接施为句,实施的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而且是非规约间接言语行为,其“言外之意”必须要经过推导。间接施为旬一般者可以插入施事动词,但反讽却不能。正如Haverkate所指出,言辞反讽与元所指表达是不一致的,言辞反讽没有施事动词“toironize”,其意义需要推导才能得出(研)。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说“Canyoureachthesalt?”,我们可以将其变成“IrequestyoupassIl1ethesalt”,但是我们不能说“Iironize…”。因为反讽是隐性施为句,所以要想理解它,我们必须了解反讽所发生的环境,也就是Austin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必须与说话者有“公认的”语境。但是,戏剧反讽与一般反讽还有一些不同之处。戏剧反讽具有双重语境,其一是戏剧中角色之间共有知识所形成的剧内语境,即微观言语行为产生的语境;其二是戏剧与观众基于剧内浯境的戏剧语境,包括宏观言语行为所产生的语境。
在《哈姆雷特》中,有很多我们可以用言语行为理论进行解释的戏剧反讽的例子。在哈姆雷特听了鬼魂(死去的老哈姆雷特)讲述了他是如何被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之后,哈姆雷特开始装疯。其实这时候哈姆雷特的一言~行都是他真正情感的表露。波洛涅斯问了他几个问题,哈姆雷特因为“精神有问题”而给出的是“愚蠢”的答案。但哈姆雷特的答案是尖刻的,直指波洛涅斯的弱点:圆滑世故,表里不一,以奥菲利娅为工具来刺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j}清楚波洛涅斯不允许奥菲利娅与他接触。但通过问答之后,波洛涅斯只是感觉到这个神志不清的人所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1)OLRDPOOLNUIS;Doyouknowme,mylord? (2)HAMLET:Excellentwel;youareafishmonger.
(3)OLRDPOLONIUS:NotI,mylord.
(4)HAMLET:Then1wouldyouwelY~80honsetItman.
(5)OLRDOPLONUIS:Honest,mylord!
(6)HAMLE’T;Ay,sirtobehonset,asthisworldgoes,istobeonemanpickedout0ftenthousand.
(7)LORDPo10MUs:T[mt’8verytrue,mylord.
作为微观言语行为,也就是波洛涅斯与哈姆雷特的对话,哈姆雷特的回答是空的、无效的,虽然波洛涅斯承认哈姆雷特的'回答有一些道理,但似乎对他没有任何效果,因为这些回答是愚蠢的,全是废语。波洛涅斯之所以认为哈姆雷特的话没有意义而造成误解,是因为他们没有公认的语境,波洛涅斯不清楚哈姆雷特已经知道他父亲死亡的真相。但是,从这段对话的两个不同的语境来分析,其言后行为(对听话者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剧内语境中,哈姆雷特的意图是让波洛涅斯认为他是真的疯了,而且波洛涅斯也确实这么认为。但是在剧外语境中,哈姆雷特是想让观众知道他在讽刺波洛涅斯的不诚实。作为一个小的宏观言语行为,哈姆雷特的回答确实是有意义的。他意欲说明一些事情,他的目标(言外行为)就是产生让人接受波洛涅斯是虚伪的这个结果,而且观众接受了这一观点(言后行为),因为他们已经了解了这段对话所发生的背景。
言语行为的单位可以是词(这个词必须有句子的功能)、词组、句子、段落或章节14nD,而且必须把它们看成是具有语力的话语。在戏剧中,为了达到反讽的目的,经常使用双关语。在上面这段对话中,话轮(2)就是使用双关语来进行反讽。哈姆雷特使用“ifshmonger”来讽刺波洛涅斯利用他与奥菲利娅的关系来调查他是否疯了。波洛涅斯将“fishmon一异cr”理解为“鱼贩”,所以他在话轮(3)中回答是“NotI,lont”。所以,他认为哈姆雷特的话有些莫名其妙,这样哈姆雷特所说话语的言外行为就是空的、无效的。但观众了解哈姆雷特的真正用意。在观众这里,“ifshmonger”的意思是“皮条客”,也是哈姆雷特的意义所指。这样哈姆雷特的话就是有效的,而且达到了讽刺波洛涅斯的目的。在上段这个大的言语行为中又有很多小的言语行为,而这些言语行为的意图对观众来说是清楚的。话轮(4)中的“1wouldyouWeresohonestarllan”和话轮(6)中的“tobehonest,8.8thisworldgoes,istobeonerllanpickdeoutoftenthousnad”都是反话正说的例子。哈姆雷特也是用其来讽刺波洛涅斯的表里不一。
另外,在这种情景下哈姆雷特的讽刺言语行为也是恰当的(felicitosu)。对于剧中人来说,哈姆雷特的回答是可笑的,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哈姆雷特疯了。但是对于观众来说他的回答具有讽刺意义,因为观众是知道哈姆雷特是装疯的。观众从戏剧中所得到的与剧中人所理解的正好相反,并形成对照。正如张冲所说的那样,“戏剧反讽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是剧中人的无知,正因为他对别人的身份不清楚,正因为他对自己所处的情境的有利与否浑然不知,他在某种意义上比别人更自由:可以无拘无束地讲出自己换了个环境也许就不能讲的话,可以自由地做原来做不了的事情。’’
在《哈姆雷特》中三幕二场有一个名为“捕鼠器”的戏中戏,这个戏也是整个事件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转折点,也是《哈姆雷特》的一个特点。哈姆雷特想检验一下老哈姆雷特的阴魂所说的话是否是真的,便雇佣巡回剧团上演一部凶杀剧,其剧情与老哈姆雷特被毒死的情形一样,来看一下新国王的反应。这个时候观众中又多了一员,那就是哈姆雷特。当“戏中戏”演到奸夫毒杀国王时,新国王克劳狄斯就下令不要再演并离座返宫。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整个“戏中戏”做为一个大的言语行为,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的宏观言语行为。这也符合顾日国的“一行多言”的说法。这个“戏中戏”的戏剧反讽言后取效行为结果就是怀疑被证实了。反讽的言后取效行为效果包括精神效果和功能效果。对于我们和哈姆雷特来说,这部戏中戏的作用在于检验新国王毒死老哈姆雷特是否是真的,而我们得到的答案是真的,这是这部“戏中戏”的功能效果。但对于新国王克劳狄斯,这部“戏中戏”有心理效果,他在真心地忏悔,因为我们看到了他在祈祷。
《哈姆雷特》这部戏剧最后一个且是最大一个反讽就是最后他们的复仇与争斗使他们失去了土地和国家。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及福丁布拉斯都肩负着为父报仇的责任。从表面上看,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可以说都为其父报仇了,因为杀父仇人都死了。但是真正为父报仇的是福丁布拉斯,因为杀父仇人没了,而且他最后还得到了这片曾经失去的土地。当然。对于很多剧中人来说,这个结局是他们离开这个世界才发生的。如果将这个戏剧反讽作为一个宏观言事行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当然,不同的观众会因自身的环境及生活背景会有不同的解读。
四结语
言语行为理论根据其施事的本质为《哈姆雷特》中戏剧反讽的分析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框架。我们在理解戏剧角色的意图方面是有优势的,因为戏剧中我们了解了这些言语行为的背景,而这些意图在我们日常会话中一般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剧中人一样。戏剧反讽包括言辞反讽和非言辞反讽,而且,显性施为句也包括言辞和非言辞的,例如,语调、节奏、韵律及强调等,这些因素都是无法用词清楚标记的。所以,戏剧中很多的非言辞反讽本文中没有进行分析。
篇6:村语中的汉语借词
村语中的汉语借词
村语与黎语同属一个语支,但与黎语比较,它的汉语借词较黎语多得多,除了有不少早期汉语借词外,还有一套汉字读音.村语的`汉语借词与海南岛上的几种汉语方言读音有一定的差别,文中将村语汉语借词与儋州话、海南话、军话做了比较,认为村语汉语借词中村读汉词音和村读汉字音来源不同,村读汉词音来自古老的南方汉语方言,村读汉字音则来自比较古老的一种北方汉语方言.
作 者:符昌忠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65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6(6) 分类号:H177 关键词:村语 汉语借词 来源篇7:高中生信息素养能力中性别差异的表现论文
高中生信息素养能力中性别差异的表现论文
信息素养能力在当前社会中是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类素质,男生与女生由于心理特点以及认识风格的差异而导致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能过对高中男生以及女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调查展开相应的研究,并找出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知识与信息意识)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性。
1分析调查高中生信息素养能力
在高中的第二年,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已经逐渐定型,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由于高考临近,所以,信息技术类别的课程不会再为他们开设。与高二学生以及高三学生对比,高一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活泼好动。为此,作者根据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再运用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从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以及信息意识三个方面对高一学生展开随机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了99份问卷调查表,99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有48份,女生有51份。就其年龄构成来看,男生有16人为15岁,32人为16岁,女生有19人为15岁,32人为16岁。通过SPSS软件分析,年龄与性别均无明显差异。
1.1信息知识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水平,高中男生比女生明显高一些。在所有调查者中,其中男生已经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人达到了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而高中女生则没有一名,差异十分显著。调查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完全掌握情况,男生普遍低于女生,女生大部分都掌握了老师教导的知识内容。
1.2信息意识
根据调查,高一男生以及女生对于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男生与女生相比,女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相关日常问题的意识比男生弱,就上网目的来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比较偏向聊天与娱乐。而男生运用网络展开学习或者阅读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女生。
2分析导致高中性别差异在信息素养能力中的具体原因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男生的整体素养能力要高于女生。但是就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掌握情况来看,女生比男生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与性别的基本心理特点以及身体构造有关。信息技术属于一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正是由于这一特性与男生动手能力强、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符,因此,从调查结果就能看出男生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上表现得非常熟练,其信息能力也更加强。而女生由于细心、安静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课堂中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所以能基本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她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基本掌握程度要优于男生。
3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男生与女生由于性别的差异在信息素养能力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为此,老师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对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不同性别在认知情感的差异性加以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性以及性别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就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来看,男生对于操作知识的接受能力要比女生好,为此,老师则需要根据性别差异对教学任务以及内容进行分配。根据学生们对于信息技能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老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来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们能够取他人之长而补自己之短,帮助学生学会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对于男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为此,他们可以在此方面对女生进行指导,而女生也可以对男生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二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老师在安排上机课程的座位时也要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进行,女生相对男生来说比较安静细心,而男生则比较好动,如果把男生安排在一起则易出现后扎堆讨论扰乱课程纪律的情况出现。
为此,老师可以把男生与女生混合编排,即把男生分开,让其与女生排在一起,这样不仅对课堂纪律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同时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学习。但是,排座不能从始至终,还需要定时更换。
此外,高中信息技术老师还可以配合单一性别教育展开教学。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女生在学习理科类的课程与男生相比不占优势,这也使得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会更加关注男生,从而导致学生的性别差异表现得更加的明显。据研究表明,单一性别高中女生在科学与数学方面比男女混合高中女生的成绩要好。
为此,把学生根据性别分开展开单一性别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改善其信息素养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性的尝试,为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创造出新的途径与思路。结束语对于当代人才来说,经济社会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但是在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由于升学压力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还不够重视,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在此,我们呼吁全体高中老师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并根据性别的差异来展开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引用:
[1]陈璨,张玉梅,吴晓军.性别差异在高中生信息素养能力中的表现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03:242-244.
[2]王辅之,罗爱静,谢文照,胡德华.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30:89-93.
[3]胡咏梅,唐一鹏.高中生科学素养的性别差异――基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经验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04:110-128+188.
[4]唐一鹏,胡咏梅.高中生科学兴趣、科学价值观及科学素养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02:98-107.
作者:黄志慧 单位: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篇8: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
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
本文以9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语料收集采用“语篇补全测试”(DCT)问卷调查法.情景设计参考了Nelson,G.L.et al.(1993,)和Al-Issa研究所设计的.情景.笔者从词汇和句法层次对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进行分析.
作 者:言志峰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外语系,广西,百色,53300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H1 关键词:汉语 拒绝语 礼貌 表达方法篇9:佤语中的傣语和汉语借词
佤语中的傣语和汉语借词
佤语中有相当数量的傣语借词,古汉语借词多通过傣语借入.
作 者:赵富荣 蓝庆元 Zhao Furong Lan Qingyuan 作者单位:赵富荣,Zhao Furong(100081,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学院)蓝庆元,Lan Qingyuan(510665,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10008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刊 名:民族语文 PKU CSSCI英文刊名:MINORITY LANGUAGES OF CHINA 年,卷(期): “”(4) 分类号:H2 关键词:篇10: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问题论文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问题论文
目前,有很多外国留学生怀着对中国文化、历史、语言、医学、科技等的浓厚兴趣来到中国学习、进修。他们只有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汉语知识,才能真正地融入在华的学习和生活。中国的外语教学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而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语言石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使中国人学习外语在理论上出现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然而,与中国人学习外语不同的是,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语境。语境的存在从理论上虽无法避免成人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语境的存在与学习者在语境中的“浸泡”能有效地提高外语学习效果。根据语言学中语境论的观点,我们进行了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文化语境研究。在教师的教与留学生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而有效地运用文化语境,从而提升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效果,是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也是“我国高等医学专业留学生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境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有研究者提出“语境”一词以后,人们意识到“对语言的理解绝不仅限于语言本身,还会牵扯到语言参与者和使用环境,没有语境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将语义学与语用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围绕语境展开的研究比较多,目前为止,由于语境的重要作用,对它的研究没有减弱,而是正逐渐向学科纵深方向与学科交义方向发展。西方对语境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随着研究的进展,语境的概念从基本的情景语境发展到了文化语境。对语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弄清楚会话中的含义,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语境研究大致在语义学、语用学中展开与深入。随着语境理论与认知理论的交义发展,构成语境的因素更加清晰,人们对于语境的理解转向了以说话者的认知过程为重心,这在语境研究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成功的突破,使得对语境的研究更加全而、科学。在我国,语境的概念与意识的缘起可追溯到古代的学者,但是对语境的具体和系统的研究是近代才开始的。我国的研究相对于西方来讲起步较晚,而且没有完全脱离西方的理论与成果。国内的研究开始于基本的概念,学者们就什么是语境、什么是文化语境、什么是情景语境,以及上下文等概念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在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和分歧的基础上,大家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如“要重视语言交流各方主观因素的重要性;在文化语境中,交流者的主观因素为核心内容”。暂时存在的分歧,并没有减少国内学者对语境的相关研究,如语境的构成要素研究、文化语境下的习语研究、传统语境研究与现代语境研究的对比研究等。研究也从较为固定的、呆板的方式,向多元化的研究方式过渡。研究层面从单方面、单维度研究,向人的认知等纵深方向发展。
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随着我国文化外交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医学、艺术,从不同视角领略中国社会、文化、习俗和生活的巨大魅力。汉语作为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符号和载体,是留学生们学习的热门内容。然而,汉语与留学生们的母语在语音、语法和语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如何帮助留学生顺利地进行汉语学习,并取得好的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师们而临的共同难题。为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国的学者在各个方面对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展开了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研究。如针对韩国留学生的“是”句研究、巴西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汉语学习工作记忆研究、临床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等等。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文化语境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并且出现了学科间交义发展的趋向。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则围绕汉语音、形、义等语言内部因素和不同国家学生的特点等方面展开。前期的研究结果中没有深入的文化语境相关研究,语境研究的发展态势表明将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学习,与语境理论相结合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语境、文化语境等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应用到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学习上来,从而扩展语用学语境理论,为留学生汉语教学和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课堂实践。本研究的对象为医学院校一、二年级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南非等国家。来中国留学之前,没有接受任何汉语学习与培训,英语是他们在中国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的主要语言。另外,他们各自仍然使用自己的方言。从学生的总体情况上分析,他们对汉语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但由于学习时间短、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等知识缺乏,使得在语音、词义和汉字书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针对留学生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教师在语境的创设与知识的补充方面进行了实践,分别注意了文化语境中的语言知识语境、社会知识语境、文化知识语境、习俗知识语境和生活习惯语境。目的是通过各种语境的运用,来验证文化语境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中的功能与效果,达到通过研究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的目的。(1)语言知识语境。语境的基本分类就是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指的是字词之间构成的语言环境,包含语法、词义和上下文语篇知识,决定着词与词之间的位置、词义的理解等问题。所以,在文化语境的汉语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关注汉语语言知识语境。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对汉语掌握的实际情况不理想,使得教师成为了语言知识语境的中心。当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推进和语言水平的提高,中心不断地从教师向学生慢慢转移,所以教师必须做到把握有度、适时转移。汉语课堂上的语言知识语境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首先是词语知识。词语(词素)是语言中携带意义的'最小单位,我们可以把词(词素)比作建造高楼前要准备的砖。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新词词义,采用单词认读、双词认读和组词认读的形式将词义进行串联,使学生完成单词意义的同时完成向多词意义的过渡。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且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是语法。语法是每种语言中的框架,可以比为建造高楼时搭的架子。语法规定了词与词之间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决定了如何来理解词的意思。语法也是区分语言特点的一个关键。我们采用了归纳法,即给出很多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例子,在教师充分解释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语法现象。实践证明,成年的学生在归纳、总结以及信息处理方面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再次是课文。课文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前后连贯的语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词义、词与词之间的位置以及语法点。课文为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完整的认知、试读体系。最后,还有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汉语知识、英语知识以及语言学与教学知识是决定因素。所以,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提升专业素质。(2)社会知识语境。由于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用于建立社会关系、保持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学习语言必须了解社会知识。各个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史,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使得各个国家的社会语境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汉语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社会知识语境。如在讲如何介绍自己的爸爸与老师认识时,我们补充了“教师在中国自古至今受到尊敬”的知识,所以见而时先要介绍老师,然后再介绍自己的爸爸。通过这样的社会知识补充,学生既能学习关于介绍的基本词语和句型,又同时具备了语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社会知识积累,使学生更快地融入中国社会,融入在中国的学习。(3)文化知识语境。文化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较难定义的概念。广义的文化包括了一个国家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当然也包括了语言。这也是在我们的研究中把众多语境都纳入文化语境,并进行重点研究的主要原因。狭义的文化则是指具体的、地方性的或者某个小群体的行为,如文学、音乐、服饰、食物、企业文化等都属于这一类。文化有很多代表符号,当然语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符号。所以,留学生汉语教学也必须重视文化知识语境的形成。也就是说:教语言必须教文化,学语言也必须学文化。汉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汉语、近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样的发展阶段。古诗是汉语中既具有含义、韵味,又能体现文化和语言特点的一个代表。与古文相比,古诗读来朗朗上口,所以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我们引入了以古诗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这种文化知识语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习效果良好。具体做法有:汉语学习的初期,学生在语音、语法和书写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结合古诗意境,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古诗。首先是运用古诗做拼音听写练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介绍了本诗的意境,指出在于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充满活力的野草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这既使学生练习了拼音,又增加了汉语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另外,教师介绍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结合自然文化环境,让学生们既练习了听音又欣赏了古诗的韵味与优关。实践证明,留学生们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且学习兴趣浓厚。(4)习俗知识语境。习俗是中国文化语境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每个月的中国传统节日,为学生补充相关的词语和背景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留学生运用简单的句型进行汉语学习,学习单词、句型与习俗知识相结合,大大地丰富了学习材料,增加了语言体验,学习效果良好。(5)生活习惯语境。日常用语的学习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的内容实现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内容的紧密结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学生的学习转换成学生的日常语言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建立并运用生活习惯语境。如教师先以学生做自我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活习惯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变成自我介绍,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并且掌握了我国人民的日常语言习惯与生活习惯,在提高留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又提高了实际汉语语用能力。
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随着文化外交的推进而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留学生来华学习,人们对汉语教学的关注度加大,须尽快解决留学生汉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的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所探讨的文化语境,是在语用学语境研究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展开的,以实现更加细致的文化语境因素划分。通过课堂实践,人们对文化语境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之,留学生汉语教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改革与不断发展,以提高效果,使师生受益,使我国的文化外交更加深入人心。
★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
★ 英语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论文
【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论文(锦集10篇)】相关文章: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2024-02-06
外语毕业论文:旅游英语中的语用2023-07-17
商标的翻译方法分析的论文2022-11-11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2024-01-05
国际商务非语言交际的分类与建议论文2022-04-30
谈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2023-04-14
商标翻译的论文2023-07-08
对当前具身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分析论文2022-04-29
如何撰写英语专业毕业论文2023-12-02
英语专业论文选题方向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