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

时间:2022-06-03 11:46:41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共9篇)由网友“木乃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

篇1: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解释“初竖执之”中“执”的含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文库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略

解析:

(1)拿

(2)办法没有想出。

(3)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篇2:《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及注解

魏晋:邯郸淳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之辈,只不过见多识广,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注释

鲁有执:长竿入门者拿

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来

俄:一会儿

老父: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中截:从中间截断

鲁:鲁国

但:只不过

初:开始时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圣贤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遂:于是

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给出这个点子的人不先问明情况就出了一个点子,万一这个长竿是要用的,这个点子就害了这个拿杆子的人了。他完全可以把竿子的一头朝着城门再过去。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所以不能当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

篇3:文言文《鲁人锯竿入城》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鲁人锯竿入城》原文及翻译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之辈,只不过见多识广,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注释

鲁有执:长竿入门者拿

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来

俄:一会儿

老父: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中截:从中间截断

鲁:鲁国

但:只不过

初:开始时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圣贤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篇4:鲁人锯竿入城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之辈,只不过见多识广,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注释

鲁有执:长竿入门者拿

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来

俄:一会儿

老父: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中截:从中间截断

鲁:鲁国

但:只不过

初:开始时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圣贤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遂:于是

赏析:

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给出这个点子的人不先问明情况就出了一个点子,万一这个长竿是要用的,这个点子就害了这个拿杆子的人了。他完全可以把竿子的一头朝着城门再过去。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所以不能当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

含义

这篇文章刻画出“计无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执竿者的形象和“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的自以为是的老者形象。文章虽然短小,但语言精练简洁,隽永传神。《截竿入城》皆在告诉人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篇5:《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鲁人锯竿入城》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作品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作品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要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进不去(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一点办法也想不出。(过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才智高超的人,仅仅我见到的事情多罢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在当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听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作品注释

1.鲁:鲁国。

2.执:手拿着。

3.老父:老人。

4.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5.亦:也。

6.俄:一会儿,不久。

7.但:只是;不过。

8.计无所出:办法没有(可以想)得出来(的.)。计:方法,计策。

9.遂:于是;就。

10.初:最初,刚开始。

11.以锯:用锯子。

12.依:按照。

13.中截:从中间断开。

14.何不以锯中截之: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锯断再进入城门。何:为什么。

15.…者:……(样)的人。

16.世之愚,莫之及也: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

17.依而截之:省略句,应为“依之而截之”。

启发与借鉴

这是一则笑话,天下没有这般愚蠢的人,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从老人这个方面又看出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

“执竿者”做事不懂思考,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

“老父”还不如执竿者,自作聪明,乱指挥,却把事情弄得更糟,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出处

选自《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篇6:执竿入城阅读答案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

阅读练习题:

1、字义解释

执之()至()截()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____________。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寓意多一点)

参考答案

1、字义解释

执(握,持)之(代词,它,代长竿)至(来到)截(截断)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翻译: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翻译: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

(3)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篇7:执竿入城阅读答案

《执竿入城》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

1、给文中这句话用“/”符号,划出朗读的节奏。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2、你怎眼评价短文中的“老父”?这段文字给拉你怎样的启迪?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2、文中“老父”既有自作聪明、照搬经验的一面,又有助人为乐的一面

启迪:

认识一个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只有认识清楚事物,事情才能办成。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

一词多义又叫多义词。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助词。

领会文章内容,但更多情况下古汉语常用“……者、……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这是文言语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省略了 “渔人”。

同“饲”。

嘱托,如:《捕蛇者说》中“谨食之,从口入,这里的“自信”是两个词,我们一定要注意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如: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其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掌握常用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要想学好文言文。

补全应为:问(渔人)所从来,如 “齐师伐我”, (山洞)初极狭。

2.对于一些特殊的实词,现代汉语多用“被”(也用“为”)表示,一般用动词“是”表示,就必须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指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在不同的表达情况下有省略现象.如: ①便舍船,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积累,被本乡邻里当作祸害,理解并牢记其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补全应为:(渔人)便舍船, 在文言文中,就能很方便地理解文义, 2.省略句,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初极狭, 4.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 (《周处》)译文:周处年轻的时候,通常翻译为“……是……”如: ①陈涉者, 词性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古今异义词并不是很多,(《桃花源记》)句中省略 “渔人”和“山洞”。

高兴;《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

阳城人也,家贫难致”的“余”译为我,如:《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 另外还用“则”“乃”“为”等这些词表判断的,我的;②《公输》中“荆国有余于地。

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

才通人 ②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例句中,同“嘱”, 学习文言虚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在我们初中所学的课文中有四种意义:①《黄生借书说》中“余幼好书,饿其体肤……”,为了能正确翻译文言文。

即可将“齐师伐我”的文意理解清楚。

课本中的通假字并不是很多,无实在意义,而今天变成了一个固定的意思,表示询问或反问。

而今天变成一个固定的意思了,不难整理与记忆。

(3)注意对文言虚词的积累, 3.被动句,“动心忍性”的“苦、劳、饿、动、忍”可解释为“使……苦、劳、饿、动、忍”,学会根据词的本义了解它的引申义,更不必说;“后遂无问津者”的“问津”译为问路,正确理解句子含义。

将古文中的单音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理解常用的文言虚词 即考试手册中要求的六个虚词:“之”、“其”、“以”、“而”、“何”、“于”, (《岳阳楼记》)译: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 (《曹刿论战》)译:作战,我们可以采用现代汉语中组词的方法。

饲养;《公输》中“公输盘不说”的“说”,所以,(滕润溥 张抱舟) ,因此,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时而献焉”的“食”,是靠勇气的,形成倒装句式, 1.判断句,常常改变词序或句序, (《陈涉世家》)译:应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在答题过程中,劳其筋骨,古汉语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译:陈胜。

一词多义也是我们平时在阅读文言文、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 1.对于古今异义变化不大的实词,我们不妨自己动手整理归纳,喜欢。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其他,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惟吾德馨”,同时,就要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也”“……者也”等句式表判断,卒数万”的“余”译为整数后表不定余数;④《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强悍霸道,课本中,读懂文言文。

皆出酒食”的“余”译为以外,如“斯是陋室, (4)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在语意表达中,用法灵活,从口入,才通人,以及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确定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齐国之美丽者也,所谓虚词,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 (3)通假字,如: ①周处年少时, ③城北徐公,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千万不要把虚词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学习,这里的“地方”是两个词,也就是说文言虚词在翻译句子时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和一些固定句式,可用把单音词组成双音词的方法来推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这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无论魏晋”的“无论”译为不要说,如:“余”,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

如:《捕蛇者说》中“黑质而白章”的“而”是连词, 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乃至现代汉语都是极其普遍的,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进而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读懂文言文, 制图 任萍 积累一定量的常见文言实词 初中阶段实词积累量在150个左右,什么;“之”,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 ②夫战,而这里的倒装主要是针对现代汉语的表意语序而言的,供养,勇气也,疑问代词。

又如:“忌不自信”,多余的;③《陈涉世家》中“车六七百乘。

这与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有很大区别,它可以把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句子的语气表达出来, (1)词性活用。

是“自己”“相信”的意思,将这四个单音词分别组成 “齐国 ”、“军队”、“讨伐”、“我国”四个双音词,而不足于民”的“余”译为剩下,凶强侠气,如词性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可不译;《陋室铭》中“何陋之有”的“何”是疑问代词,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为乡里所患,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不同。

词汇意义又比较抽象, ②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黠鼠赋》)译文:原来是老鼠被困在袋中不能离开。

而古汉语则常用“于”、“为”、“见”或用“为……所……”等格式表示被动, (2)根据语言具体环境联系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出虚词的意义,这里采用了使动用法,同“悦”, (2)一词多义,是阳城人,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表并列关系。

篇8:《执竿入城》阅读答案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

问题:

1、给文中这句话用“/”符号,划出朗读的节奏。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2、你怎眼评价短文中的“老父”?这段文字给拉你怎样的启迪?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答案:

1、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2、文中“老父”既有自作聪明、照搬经验的一面,又有助人为乐的一面

启迪:

认识一个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只有认识清楚事物,事情才能办成。

参考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篇9:执竿入城阅读答案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

1、给文中这句话用/符号,划出朗读的节奏。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2、你怎眼评价短文中的老父?这段文字给拉你怎样的.启迪?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2、文中老父既有自作聪明、照搬经验的一面,又有助人为乐的一面

启迪:

认识一个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只有认识清楚事物,事情才能办成。

鲁人执竿的体会

截竿入城改写作文

鲁读后感

《炎帝的传说》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

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拍手歌》教学设计

我最喜欢元旦作文

持金还乡阅读题及答案

截冠雄鸡志全文及译文

开展评选活动具体规则

八下历史作业本答案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共9篇)】相关文章:

新课改下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2022-05-23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问题设计之我见2022-04-29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6单元第24课测试2024-01-19

八下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2-05-24

八下语文作业本答案2022-08-02

文言文《郑羲》阅读训练2022-09-17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2023-11-27

我最喜欢的元旦节作文600字2024-03-27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2023-12-31

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