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精选8篇)由网友“遇见鲸鱼Summer”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画山绣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画山绣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四 画山绣水
【预习反馈】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攒聚( ) 积攒( ) 恬静( ) 迟钝( )
贮藏( ) 圩田( ) 瞭望( ) 崭新( )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借人的消瘦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 )
2.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 )
三.本文极富文采,最适宜“吟哦讽诵”了。认真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美景?
2.描写山水景色,作者为何要用“画”与“绣”字呢?
四.链接阅读,回答问题。
1.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一面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一面从事文艺创作。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后,著有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专力从事散文写作,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响。著作大多收入《杨朔文集》。
杨朔散文追求意境美,作者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他的散文,大多既有精细的形象描绘,又有浓烈的感情表达,情缘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
2.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风光的赞美。在桂林方圆百余公里范围内。青山碧野,奇峰林立,秀丽的漓江,蜿蜒曲折,穿城而过。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水程两岸,“无数青山浮水出”,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桂林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喀斯特)地区,几亿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海底沉积了几千米厚的石灰岩。由于地壳变动,大海深处的岩石隆起,海水退去,才使这里成为陆地。之后,又经过七千万年的风化,才最终发育成千峰耸立、碧水萦绕、岩石奇丽、洞境深邃的桂林山水。
1. 杨朔的散文追求诗意。你能从文中摘抄出相关的句子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吗?
2. 你知道桂林有哪些著名的景观吗?你可以采访去过桂林的人,可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上网查阅噢!
五.阅读本文时,你一定遇到了不理解的词句,一定读出了不少问题,那就把它写下来与同学讨论,或去问问老师吧!
【课堂练习】画山绣水阅读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ài( )慢 精sǔi( ) 黑yōuyōu( ) 萧sè( )
二.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情景使人恍惚沉进最 的梦境。
……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 出来。
你会觉得自己好象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 无比的石头雕刻。
A.恬静 喷涌 精妙 B.安静 喷溅 精美
C.恬静 飞迸 精细 D.恬静 喷溅 精美
三.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那船家 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 是位两鬓苍白的老人。 是谁,心胸里 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戳个小洞, 要喷溅出来。
A、也许……也许…… 无论……都…… 只有……才……
B、或者……或者…… 无论……都…… 只要……才……
C、或许……或许…… 不管……都…… 只要……就……
D、有的……有的…… 不管……都…… 只有……就……
四.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1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2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3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4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5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1.作者有生花的妙笔,为何在第○3节中称自己为“钝笔”呢?
2.第○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篇2:画山绣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3.○4○5两节用两幅画来表现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这两幅命名吗?
4.第○3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课后测评】
一.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我对于学科有偏重,因而对于数理化就不感兴趣。
B.面对咆哮肆虐的洪水,有谁不愿拿生命再去冒险呢?
C.太阳虽然早已下山,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二.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A.这段文字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B.母亲说她为在地里挖土豆的儿子感到自豪,这是母亲对这个儿子没有出息的嘲讽。
C.母亲为当选总统和在地里挖土豆的儿子自豪,是她认为他们都是她的儿子。
D.母亲这样说是因为她认为职业不分贵贱。
三.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⑴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⑵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⑶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⑷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⑵⑷⑴⑶ B.⑴⑵⑶⑷
C.⑶⑵⑴⑷ D.⑴⑶⑷⑵
四.根据下面的材料答题。
某电视导演欲拍一则公益广告,三幅画面他已想好。一幅是:一条混浊的河流两岸,人们纷纷挥斧砍树。突然,暴雨倾盆而下,泛滥的河水咆哮着冲毁了家园;一幅是:青山绿水中,一座发电站的大坝屹立在河中,电线连着千家万户的明亮电灯;第三幅他欲用一行15字以内醒目大字作为画面来结束这则公益广告。请你代他书写。
广告:
篇3:画山绣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四 画山绣水
预习反馈 一.Cuán zǎn tián dùn zhù wéi liào zhǎn 二.嶙峋 玲珑剔透 三.1.桂林山水 2.文题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题目一下子揭示出桂林山水的特色。四.略。五.略。
课堂练习一.怠 髓 黝 瑟 二.D 三.C 四.1.说自己钝笔是因为桂林的山水太美了,这种美是无法用文字来传递的。2.比喻,写出了漓江的水绿,令人心醉的特点。3.一是漓江水色图,二是鱼鹰捕鱼图。4.过渡,一方面,是由对桂林山水的一般描写转为这次漓江之游的具体描写。另一方面,是由对自然景观描写转为写自然风光背后年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那一点: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课后测评 一.C 二.C三.A 四.答案:水可以载舟,亦能覆舟(符合题意即可)
篇4:《画山绣水》
教学目标:
1.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
3.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略并鉴赏桂林山水的美,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明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欣赏文章的诗意美。
2.学会使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1、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2、通过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文笔精华的阅读,专题内容的了解,养成比较、分析、归纳、拓宽、迁移等思考性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设计理念:
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干瘪、随意,空洞无物,是阻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篇优美的散文,尽显出语言优美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优美语言的品读,也是希望让学生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真情实感的有效尝试。本课应该以学生诵读为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字词预习(投影):
褒(bāo)贬 攒(cuán)聚 剔(tī)透 嶙(lín)峋
精髓(suǐ) 愚钝(dùn) 恬(tián)静 恍(huǎng)惚
怠(dài)慢 贮(zhù)藏 t(liào)望 黑黝(yǒu)黝
袅(niǎo)袅 圩(wéi)子
褒贬:评论好坏。
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圩子: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黑黝黝:没有光亮,黑暗。
介绍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专力进行散文写作。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2写作背景:
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早已闻名遐迩,著称于世。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它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作者通过对漓江风景的品评,揭示了劳动人民在其中所凝聚的深厚的感情和审美创造。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画山绣水”,这个题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在中国传统文艺中是指其中蕴含的诗意;绣活是工细纤巧,用“绣”来形容诗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华彩。题目揭示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二、结构分析: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不同于其他名胜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描写沿江景色及船家讲述的种种传说。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4、5段):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第6~15段):在船家的指点下,了解了这一带山岩的名称和有关的传说。
第三部分(第16、17段):对比过去,畅想未来。
三、整体感知:
(一)、赏读1-3段
1.齐读1-3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明确:(1)清奇峭拔;(2)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吟哦讽诵”第二段文字,读出作者的情感。思考: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
第一句:盛赞桂林山水。
第二句:先写水,用重叠,用比喻,写出水之绿。
第三句:写怪石奇峰,用比喻,写出峰石姿态万千。
第四句:用反问,突出桂林山水无人能写出画出的天然美妙。
3.赏读句子,并仿写一句。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明确:
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互文的两种修辞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自然美与劳动人民智慧情感的结合。
(二)赏读4-5两段文字
1.作者用形象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请你为每幅画取一个题目。
明确:(1).漓江水色图
(2).鱼鹰捕鱼图
明确:恰当的修饰词、恰当的动词,可使画面更美,更具体,更丰富。
2.请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表达。
(1)两幅画中,你更喜欢哪一幅?说说理由。
(2)两段文字中,哪些字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说说理由。
四、写作特点总结:
1、作者巧于选材。桂林景区的幅员广阔,可以写的美景很多,作者仅写了从桂林到阳朔漓江上所见的景色和听到的传说。在景色描写中,又相当有节制,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是重点写的,但是,也只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2、文章工于构思。杨朔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他是把散文当做诗来写的。本文入题引了一句用得很滥的诗,似乎落入俗套,但由于提出自己的理解,翻出新意,一下子切人中心。虽然是顺着往下写的,但是,由于作者有意设置小的波澜,显得宛曲有致。如从看鱼鹰捕鱼到听船家讲关于山岩的传说,结尾对过去时代的传说的理解等。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
3、本文创造的诗的意境非同一般。作者的人生思考和热烈的诗情融为一体,杨朔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客观世界,尽可能按自己的理解去赋予生活以一定的意义,让人回味。
4、 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本文中对于风景物象总是致力描绘,刻镂得很细致。如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句是释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为桥;第三句是进一步释说.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风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先要你看.再要你细看,比较,再要你细听,激起你的思考.再要你接受他的释说。
作业设计:
1、《初中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达标导测”10到13题。
2、收集有关家乡某处景物的传说,将写景与故事相结合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总写――清奇峭拔
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篇5:《画山绣水》
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挖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校协进课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3、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确立的教学重难点是:1、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我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中考要求,现在的中考依据文本,降低难度,所以我设置的主问题是课后探究练习题一: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是怎样结合的?
围绕主问题,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以下学习方法:①诵读法。通过大声朗读,体会杨朔的散文语言清新、绚丽、凝练的特点。②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③联想法。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传说故事,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比如:让学生自读作者简介和漓江的背景介绍,避免了教师的直白;体会语言特点时,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并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避免了教师的过多讲解;最后要求学生根据风景画,仿照课文所叙传说,编写传说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适时点拨引领,比如:在探究主问题时,由学生的回答,我适时指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赏析文章语言的妙处时,我适时地引领学生注意规范答题。
本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忽视了对子问题的精心设计,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没有紧扣中考要求精心设计,没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
篇6:《画山绣水》
1.文中哪一个词语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2.品味课文第2段第2-4句,分析这3句话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课文第3段第2句中有点东西指的是什么?
4.联系全文,体会课文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5、课文第5段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6、这4、5两段文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请你各用5个字加以概括。
7、本文在写景的同时还借助船家之口讲传说,而且很多故事还带有阶级斗争的色彩,这种写法你如何评价?这样写作者有何用意?
8.写出含有山或水的古诗文名句,不少于2条。
篇7:《画山绣水》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
攒聚( ) 峭拔( ) 恍惚( ) 贮藏( )
崭新( ) 恬静( ) 黑黝黝( ) 玲珑剔透( )
二、释下列词语
精髓――
怠慢――
恍惚――
攒聚――
玲珑剔透――
三、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
(2)本文题目“画山绣水”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意思是_______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四、讽诵课文第二段文字,力求达到背诵。
五、课文赏析
1.课文中讲述了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等四个传说,请问这些传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个问句,请问这三个问句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 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
3、 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海燕》也在写海燕的同时写了海鸥、海鸭、企鹅等海鸟,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____________,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海燕的____________,突出酸枣树的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
一、二、三、四略。
五、课文赏析
1.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这些传说是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认识过去有一定的意义。
2.第一个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个是解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作桥;第三个是进一步解释,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
六、阅读理解
1、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
2、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3、 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4、 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5、 对比;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相信大家通过语文网给大家提供的画山绣水习题及答案,一定感觉自己进步了不少吧。
篇8:《画山绣水》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攒聚( ) 积攒( ) 恬静( ) 迟钝( )
贮藏( ) 圩田( ) t望( ) 崭新( )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借人的消瘦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 )
2.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 )
三.本文极富文采,最适宜“吟哦讽诵”了。认真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美景?
2.描写山水景色,作者为何要用“画”与“绣”字呢?
四.链接阅读,回答问题。
1.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一面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一面从事文艺创作。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后,著有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专力从事散文写作,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响。著作大多收入《杨朔文集》。
杨朔散文追求意境美,作者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他的散文,大多既有精细的形象描绘,又有浓烈的感情表达,情缘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
2.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风光的赞美。在桂林方圆百余公里范围内。青山碧野,奇峰林立,秀丽的漓江,蜿蜒曲折,穿城而过。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水程两岸,“无数青山浮水出”,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桂林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喀斯特)地区,几亿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海底沉积了几千米厚的石灰岩。由于地壳变动,大海深处的岩石隆起,海水退去,才使这里成为陆地。之后,又经过七千万年的风化,才最终发育成千峰耸立、碧水萦绕、岩石奇丽、洞境深邃的桂林山水。
1. 杨朔的散文追求诗意。你能从文中摘抄出相关的句子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吗?
2. 你知道桂林有哪些著名的景观吗?你可以采访去过桂林的人,可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上网查阅噢!
五.阅读本文时,你一定遇到了不理解的词句,一定读出了不少问题,那就把它写下来与同学讨论,或去问问老师吧!
画山绣水阅读答案
画山绣水
预习反馈 一.Cuán zǎn tián dùn zhù wéi liào zhǎn 二.嶙峋 玲珑剔透 三.1.桂林山水 2.文题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题目一下子揭示出桂林山水的特色。四.略。五.略。
课堂练习 一.怠 髓 黝 瑟 二.D 三.C 四.1.说自己钝笔是因为桂林的山水太美了,这种美是无法用文字来传递的。2.比喻,写出了漓江的水绿,令人心醉的特点。3.一是漓江水色图,二是鱼鹰捕鱼图。4.过渡,一方面,是由对桂林山水的一般描写转为这次漓江之游的具体描写。另一方面,是由对自然景观描写转为写自然风光背后年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那一点: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课后测评 一.C 二.C三.A 四.答案:水可以载舟,亦能覆舟(符合题意即可)
★ 《画山绣水》 4
★ 桂林山水导游词
【画山绣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精选8篇)】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600字导游词2022-05-07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品读人物情怀2022-10-17
山居秋暝赏析2023-03-12
九年级下第一单元 (教师中心稿)2024-01-05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说课稿2022-06-22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024-04-12
桂林山水作文600字2022-05-04
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2022-11-20
桂林山水课件2023-10-30
桂林山水ppt课件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