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亲得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时间:2022-12-01 07:55:35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失亲得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共8篇)由网友“水岸新生活”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失亲得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失亲得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1:《失亲得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失亲得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②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③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 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

恻然( ) 舍近求远( ) 泣不成声( )

3、解词。

(1)二则羡其得学:

(2)苟欲学,不须资也:

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参考答案】

1、者/也/孤/学/伤

2、cè shě qì

3、(1)就是;能够 (2)如果;学费

4、(1)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因为有父母啊。

(2)如果想要学习,不需要学费。

译文:

邴原是个孤儿,在他几岁的'时候,路过书舍时哭泣,老师问他:“你为什么哭?”他说:“凡是在这里学习的人都有亲人啊,首先感伤于他们并不孤单,再者羡慕他们能够在这里学习,我心中感伤,所以哭泣。”老师于是动了恻隐之心说:“如果你愿意(来这里)学习,不需要交纳学费。”

篇2:失亲得学阅读答案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②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③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

恻然( ) 舍近求远( ) 泣不成声( )

3、解词。

(1)二则羡其得学:

(2)苟欲学,不须资也:

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参考答案:

1、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cè shě qì

3、(1)就是;能够 (2)如果;学费

4、(1)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因为有父母啊。 (2)如果想要学习,不需要学费。

附加注释:

少孤:自幼丧父。

过:经过。

书舍:书塾。

亲:父母。

愿:羡慕。

则:就是。

得:能够。

中心:心中。

恻:心中悲伤。

苟:如果,要是。

徒:白白地,此处指免费上学。

资:学费。

就书:上书塾(读书)。

得:能够。

欲书可耳:想读书的愿望可以这么强烈。

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孤:指失去父亲的孩子

翻译: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他说:“如果你想读书就来吧(不需要费用)!”

启示: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也应向文中的老师学习,寄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篇3:《失亲得学》阅读答案及原文

《失亲得学》阅读答案及原文

《失亲得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②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③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

恻然舍近求远()泣不成声()

3、解词。

(1)二则羡其得学:

(2)苟欲学,不须资也:

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参考答案:

1、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cèshěqì

3、(1)就是;能够(2)如果;学费

4、(1)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因为有父母啊。(2)如果想要学习,不需要学费。

附加注释:

少孤:自幼丧父。

过:经过。

书舍:书塾。

亲:父母。

愿:羡慕。

则:就是。

得:能够。

中心:心中。

恻:心中悲伤。

苟:如果,要是。

徒:白白地,此处指免费上学。

资:学费。

就书:上书塾(读书)。

得:能够。

欲书可耳:想读书的愿望可以这么强烈。

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孤:指失去父亲的孩子

翻译: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他说:“如果你想读书就来吧(不需要费用)!”

启示: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也应向文中的老师学习,寄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篇4: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B. 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

C.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D. 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B.因请寓宿,手抄归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嗜读书,束于贫 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 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

3.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4.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D

2.B D

3.①②

4.许衡与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有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篇5: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来源:教改先锋网]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 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委而去之 (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为国者 ( ) ④必先富民 ( )

10.下列句 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12.理解填空 。(3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参考答案:

9.①委:放弃 ②域:限制 ③为:治理 ④富:使 富裕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0.B

评分。选对得2分。

11.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②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施仁政 富民。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篇6: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两篇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 ⑵先主遂诣亮。(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 )⑷昔武王伐纣。(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

,傅说举于 ,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 。

【参考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17分)

16.(2分)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2分)D

18.(4分)(1)总共 (2)拜访 (3)通“伸”,伸张 (4)讨伐,征讨

19.(2分)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2分)B

21.(5分)三顾茅庐 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畎亩之中 版筑之间(原文或现代汉语均可) 百里奚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篇7:文言文阅读材料附答案

两篇文言文阅读材料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0.5分,共3分)

(1)略无阙处 ( ) (2)虽乘奔御风 ( )

(3)负势竞上 ( ) (4)望峰息心 ( )

(5)经纶世务 ( ) (6) 猛浪若奔 (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

【小题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每空一分,共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小题4】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4分)

【小题5】选取富春江或者三峡之美写一段导游词。(4分 )(不少于50字)

答案

【小题1】(各0.5分,共3分)

(1)同“缺”,缺口或缺失 (2)即使

(3)凭依 (4)使……平息

(5)经营治理 (6)奔马或飞奔的马

【小题2】(每句2分,共6分)

(1)即使乘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江水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乐趣

(3)(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

【小题3】(每空1分,共3分)

清、急 萧瑟凄清

【小题4】(共4分)

《与朱元思书》 中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弃,同时也含有避世归隐的想法。(3分)

《三峡》一文中通过描写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5】(4分)略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阙”这里是通假字现象;“息”为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此处注意“奔”“疾”“良”“轩邈”等重点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应理解作者写出山水的怎样特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8: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

【乙】六里, 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隐天蔽日:__ __(2)或王命急宣:__ __ (3)有峰东环而下:__ 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上耸下削 ?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小题5: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遮藏(2)宣布,传达(3)环绕

小题2:B

小题3:(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小题4: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小题5: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溪破其中出。

小题1:

试题分析:“隐天蔽日”的“蔽”是遮藏的意思,“或王命急宣”的“宣”是宣布、传达的意思,“有峰东环而下”的`“环”是环绕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一、之、突、上”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方法是: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中“渡一溪”“而或长烟一空”中“一”分别是表数量和全的意思。B“即清碧之下流也”“水陆草木之花”中“之”意思都是的。C“与对崖骈突如门”“隳突乎南北”分别是凸出和横行、骚扰的意思。D“上耸下削”中“上”是上面的意思,“上书谏寡人者”是呈上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自、略、阙、乃、西、入峡”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规律: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小题4: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这些方法,可以划分为: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类题型,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找出原文语句进行回答。寻找原文的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一字一字去寻找。如果考生仔细阅读原文,不难找出,以上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分别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和“溪破其中出”。

《失亲得学》原文及翻译

《失亲得学》阅读答案及原文

亲教第二课堂答案

失得的作文

《拾椹供亲》阅读答案

《元史金履祥传》的原文与阅读答案

《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陈伯之书》阅读答案

东野稷败马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最痛之吻》阅读答案

《失亲得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失亲得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失亲得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邴原泣学》文言文及翻译2022-12-15

《邴原泣学》原文翻译2023-01-09

《送李端》阅读答案2022-12-22

石扬休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2023-03-26

《团结友爱亲又亲》教案2023-06-04

范文正以言事2023-02-11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比较阅读题附答案2023-07-28

关于妹妹的作文:妹妹是个冰淇淋控2023-03-28

表妹和我初三作文600字2023-11-27

七年级下册各单元作文范文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