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罗提督战功》阅读答案

时间:2023-06-11 08:23:16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东乡罗提督战功》阅读答案(通用10篇)由网友“钰yuji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乡罗提督战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乡罗提督战功》阅读答案

篇1:《东乡罗提督战功》阅读答案

《东乡罗提督战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

【答案】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智能亦自可韬 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7.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

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答案】B(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④叙述他投身行伍。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答案】D(“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评分说明】共12处,每错3处扣1分。

【标点如下】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①鬻,本义为“粥”,引申为“卖”。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成语“卖官鬻爵”,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②训,典式,法则。成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③糟糠,酒糟糠皮,是穷人赖以生活的食物。后常用“糟糠”形容穷困共患难。“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④道里,指道学家主张的法则、规律。

⑤磊磊落落,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⑥绳,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准绳,绳正,绳之以法。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

【补注】洵,诚然,确实。《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篇2: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B.其智能亦自可韬与其妻讪其良人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先生将何之

D.附而锯其舵勇而无礼则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参考答案:

1.C

2.B

3.D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试题分析:B(A.凭,介词/把。B. 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到。D.而,表承接/表转折,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3.试题分析:D(“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篇3:《罗》阅读答案

罗(英国)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 “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1.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2分)

⑴拉瓦利用 。

⑵安德烈利用 。

2.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⑵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

3.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4.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6分)

篇4:《罗》阅读答案

1.(2分)⑴示例:拉瓦利用夜色作掩护,偷偷爬上猴面包树,看新鲜事。

⑵示例:安德烈利用拉瓦搜集情报。(每小题1分,理解合理即可)

2.(4分)⑴甲句“也没吐出”表现了安德烈宁死不屈。乙句“才吐出”写出了安德烈此时感慨很多,心情复杂。(每处1分,意思符合即可)

⑵“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安德烈)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每处1分,答对两处即可)

3.(2分)示例:安德烈伤得这么重,他会死吗?打吊针真的能救活他吗?他被打成这样,都是我害的。我要一刻不离地守着他,陪着他。(根据揣摩的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4.(6分)分四个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对问题没有形成理解,或表达逻辑混乱,得0分。示例: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

第二层级: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未经分析直接得出结论,得1~2分。示例:猴面包树让拉瓦和安德烈感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作者要多处写到这棵树。

第三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但结论肤浅,得3~4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安德烈和拉瓦合作行动的场所;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他们将渴望自由、向往未来的梦想寄托到这棵树上;猴面包树被炮火炸得奄奄一息,拉瓦试图用医生治疗安德烈的方法救活它。故事情节与猴面包树紧密相连。

第四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得5~6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安德烈和拉瓦的合作、被捕、受刑、得救,都围绕着这棵树展开,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猴面包树是小说人物生死相依的见证,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与树已融为一体:拉瓦在树上瞭望,安德烈在一旁放风;在残酷的环境中,这棵树让他们满怀希望,共同坚守;人遭受酷刑,树也经受了战火,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一个不离不弃陪伴。猴面包树更是自由、希望与生命的象征,醒来的安德烈,受伤的树,拿着吊瓶救树的男孩,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命、人性与战争的严肃思考。

篇5:初中《罗》阅读答案

初中《罗》阅读答案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 “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1.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2分)

⑴拉瓦利用 。

⑵安德烈利用 。

2.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⑵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

3.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4.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6分)

参考答案:

1.(2分)⑴示例:拉瓦利用夜色作掩护,偷偷爬上猴面包树,看新鲜事。

⑵示例:安德烈利用拉瓦搜集情报。(每小题1分,理解合理即可)

2.(4分)⑴甲句“也没吐出”表现了安德烈宁死不屈。乙句“才吐出”写出了安德烈此时感慨很多,心情复杂。(每处1分,意思符合即可)

⑵“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安德烈)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每处1分,答对两处即可)

3.(2分)示例:安德烈伤得这么重,他会死吗?打吊针真的能救活他吗?他被打成这样,都是我害的。我要一刻不离地守着他,陪着他。(根据揣摩的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4.(6分)分四个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对问题没有形成理解,或表达逻辑混乱,得0分。示例: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

第二层级: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未经分析直接得出结论,得1~2分。示例:猴面包树让拉瓦和安德烈感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作者要多处写到这棵树。

第三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但结论肤浅,得3~4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安德烈和拉瓦合作行动的场所;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他们将渴望自由、向往未来的梦想寄托到这棵树上;猴面包树被炮火炸得奄奄一息,拉瓦试图用医生治疗安德烈的方法救活它。故事情节与猴面包树紧密相连。

第四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得5~6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安德烈和拉瓦的合作、被捕、受刑、得救,都围绕着这棵树展开,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猴面包树是小说人物生死相依的见证,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与树已融为一体:拉瓦在树上瞭望,安德烈在一旁放风;在残酷的环境中,这棵树让他们满怀希望,共同坚守;人遭受酷刑,树也经受了战火,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一个不离不弃陪伴。猴面包树更是自由、希望与生命的象征,醒来的安德烈,受伤的树,拿着吊瓶救树的男孩,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命、人性与战争的严肃思考。

篇6:马罗大叔阅读答案

陈忠实

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

“跟我走!”马罗吼着。

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

“啊……嗨嗨嗨嗨嗨……”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们这些该死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该死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着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 ……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忽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脸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呈现出安详的神态,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

“吃——熟咧。”

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

篇7:马罗大叔阅读答案

16.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4分)

(1)咱们……好苦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马罗大叔阅读答案

16、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比喻,拟人,新颖贴切;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

17、(1)对自己的怜悯;对“我”和社员们受苦的的同情、无奈。

(2)对马罗 大叔的感激;艰难生活中的委屈伤心。

18、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

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如仇。

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

为 “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

19、①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②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③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④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⑤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使之产生阅读愉悦。

篇9:《罗生还镯》阅读答案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⑧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⑨。”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⑿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④?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⑾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⒀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⑤,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⑥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⑦矣,仓皇⑩投卷,竟⒁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一种。②赍(jī):以物送人。③投缳:上吊自杀。 ④届:到。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参考答案:

一、1.典当、抵押2.弯曲3.最后4.打5.先前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生忧旅费不给 ②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③可质为费 ④举家感激

18.文中划线句子“先生怒”中先生为何而怒?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19.从“竟寻至其家”中的“竟”字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20.①先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②再结合这句话说说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7.①供应,充足; ②不久前; ③典当,抵押;④全。

18.因为仆人想把路上捡到的金镯典当充当旅资。

19.一个“竟”有终于的`意思,可见罗伦为找到金镯的主人历尽的艰辛。

20.①我宁可不参加会试,也不忍心让别人(因为金镯)而死于非命。

②可见罗伦是一个宁可放弃功名,也不愿伤害别人生命的好男儿。

拓展阅读:《罗生还镯》注释

1孝廉:“举人”的一种。

2给:充足。

3赍(jī):以物送人。

4咎:过失。

5投缳:上吊自杀。

6举:全。

7届(jiè):到。

8向:先前

9可质为费:质, 抵押 、可以变卖成旅费

10仓皇:匆促

11果:果然

12屈 : 弯曲

13笞: 鞭打

14竟:最终,最后

15系:扔弃

篇10:《罗生还镯》阅读答案

罗一峰先生(姓罗,号一峰先生),名叫罗伦,以举人身份参加科考会试。他的仆人在路上捡到一个金镯。走了五天,罗先生担心盘缠不够,仆人说:“不用担心,之前在山东某处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出去作为盘缠。”罗先生大怒,打算亲自交还给失主。仆人赶紧磕头,并掰着手指说:“这样一来一回一定会错过考试,不可以。”罗先生说:“这一定是丫环仆人丢失的,万一主人拷打审讯他,因此而死,是谁的过错?我宁可不考试,也不忍心让别人死于非命。”最后还是找到失主家里,果然是女主人丢失的头饰,而丫环错把金镯扔在地上。女主人怀疑是丫环偷了,用鞭子把她打得流血,丫环要自杀好几次了。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妻子不止,妻子也愤怒的去上吊,多亏被人解救。罗先生到了以后,拿出金镯还给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罗先生急忙赶路到京城,考试时间正好赶上,匆忙交上考卷,竟然考中了,还是状元及第。

《清史稿列传五十三》原文赏析及译文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作文

天津高考语文一模模拟试题

《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抗战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900字

河南郑州高考语文一模模拟试题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萧韩家奴简介

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

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000字

《东乡罗提督战功》阅读答案
《《东乡罗提督战功》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东乡罗提督战功》阅读答案(通用10篇)】相关文章:

广一模作文试题评析2022-04-29

江陵萧简历2023-06-04

1894年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22-09-09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23-03-15

读《戚继光抗倭》有感2023-08-09

《王守仁,字伯安》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05-07

届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2023-01-08

《清史稿·赵国祚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22-09-26

刘春字仁仲巴人的原文参考答案及译文2022-12-16

程千里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2024-02-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