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07-29 08:32:25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碗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锦集11篇)由网友“青椒毛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碗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碗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篇1:《碗》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做题时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碗》原文

张迪安

①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它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沾过胖乎乎的饭粒,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

②端起碗吃饭的时候,眼睛从碗的弧形边缘处打量着同桌吃饭的家人们,有的吃得慢条斯理,有的狼吞虎咽,有人嗜辣,有人爱甜,虽然形态各不相一,然而饭香氤氲,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都是幸福。

③七月的一天,新闻里播报了一起火车追尾事故,死亡惨重。端着饭碗的我,浏览到相关信息时,忽然觉得饭菜难以下咽。有多少正在家里守候儿女归来的父母在听到这则消息时,震惊地摔碎了手中的碗;有多少家庭从此都要空上一副碗筷出来,等待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人……碗中的饭在此时变得格外冰凉。

④餐桌对面的空饭碗里是否会有这样看不到的留言:我从远方赶来,特意坐了动车,只是为了能早一点看到你,握住你温暖的手,和你坐在一桌吃饭,相互对望,筷子会在夹菜时碰到一起,我想要尝尝你的手艺有没有进步,我的妻子。然而抱歉,我无法归家,原本热乎乎的饭菜凉了又热,你还是等不到我,原本给我盛饭用的小白碗,如今是否接满了你的泪水?

⑤碗筷坠地时破碎的声音中是否能追寻到这样触不到的思念:我放假第二天就跳上了火车,一学期没有见到您了,我想您包的茴香饺子想得要发疯,坐在动车上每过一座城市就给您发一条短信,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的妈妈。天遂人愿的事情总是如此少,原谅我,妈妈,这顿饭又要您自己吃了,我的灵魂永远停在这铁轨上了。家里地上那个打碎的碗,您收拾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啊,不要被碎片划伤了手,我知道您的心在滴血。

⑥冷冰冰的陶瓷碗里有没有留下这样一段温热的话语:终于能见面了,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这次我给你买了很多的礼物,吃的、玩的,还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碗,以后用这个喂你吃饭吧,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如果我回来发现你没有长胖,我可就生气啦!对不起,对不起,宝宝,妈妈……回不来了,是妈妈不好,以后再没有妈妈给你端你最爱吃的鸡蛋羹了,宝宝的小碗再没人能暖热了,以后……以后……再也看不见汤匙那边妈妈的脸了……宝宝,你别哭呀,我和你道歉好不好?

⑦死亡人数至今未明的事故,牵挂着多少人的.心,上面的故事会在多少家庭里发生?打破的碗有多少?空出来的碗筷有几双?原本盛满佳肴的小碗,如今被苦涩填满,原本幸福的家庭聚餐,成为了最煽情的催泪晚会。

⑧最近的新闻上报道说,故宫也打破了一只碗,一只价值连城、举世无双的宋代哥窑碗。霎时间举国上下的媒体都把闪光灯对准了故宫。给予追尾事故的目光就此被转移。同样是碗,王公贵族家的和平民百姓家的果然是不能比,有哪家媒体统计过,时至今日,追尾已经欠下了多少顿团圆饭?

⑨宋代的哥窑碗自然很贵重,然而平民家庭里的碗也很贵重。一餐一饭,一只碗也可能陪伴人终老,看到碗角的磕碰也许就能想起某次晚餐上发生的趣事,摸到碗沿的弧度就能回想起母亲盛饭时手掌的温度,一只碗里的记忆又是多少钱可以换来的呢?

⑩打破一只碗,咣当一声,惊醒了多少美梦?一地碎片划破多少现实?捡起碎片,手掌划破,流出的是多少人的泣血哀歌?触感冰凉,多少家庭从此以后就要冰冷度日?打破的碗,你我都无法再将其焗上,只有午夜梦回时,那只碗才会回到当初的温暖。

《碗》阅读题

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从细小的“碗”入手,巧妙联系,以小见大,角度新颖。

B.第⑦段和第⑩段中一连串的问号表达了作者的无比哀痛,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深深思考。

C.第⑨段两个“贵重”的含义不一样,前者指举国上下对它很关注,后者指它满载亲情。

D.文章语言自然流畅,一些排比句式和排比段落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1.联系文章和生活,谈谈你对“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的理解。(4分)

12.把第④段中的“我”改为“他”,“你”改为“妻子”可以吗?为什么?(3分)

13.说说第⑧小节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4.联系文章内容,理解第⑩小节划线句的深刻含义。(3分)

篇2:《碗》阅读答案

10. C(共3分。)(C项,前者指文物价值)

11. (1)碗中会盛各种各样的饭菜的味道,那是生活的味道; (2)碗里有家的味道,盛满的是温馨的亲情,让我们觉得幸福,那也是生活的味道。(共4分,答到一点得2分)

12.不可以(1分)。因为用“我”和“你”来对话,就好像是丈夫面对面与妻子说话,抒发了丈夫对妻子的思念,希望快点回家的情感,读来真挚感人,也更因为这份真挚的情感不能实现而伤心悲痛。换用“他”和“妻子”是第三人称对话,就没有那样的感情效果。(2分)

13.强烈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媒体不关心百姓民生的不满和谴责。(2分)

14.打破的碗不能再焗上,阴阳两隔的亲情也永远不能团聚,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再相见。(2分)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痛之情。(1分)

篇3:一只青花碗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篇4:一只青花碗阅读题及答案

马卫巍

我最后一次看到青花碗,是在一个淫雨霏霏的午后。雨似停非停,空气中飘散着蒙蒙的湿气,让人很明显地感觉到打在裸露的肌肤上有一些清冷,也有一些寂寞。那是什么季节忘记了,或者是初春的第一场雨,或许是深秋的落幕告别。屋檐上滴落着断断续续的水珠,里面游荡着零落的瓦片,打碎了一地晶莹。

青花碗就在屋檐下的水洼里,水珠落下,便是一片雾气。这是我们家最后一只青花碗,外表粗糙,如同奶奶有些触目惊心的双手,它的身体上也许裂着细小的痕迹,也许有一个绿豆大的火琉璃依附在碗边,如同某个人脸上的伤疤。画工肯定没工夫在这种碗上精雕细琢,那些青色的野花是最简单不过的笔调,一勾一抹就成了这个样子。

这应该是奶奶常用的那个碗,我看见水花里老人的面孔快速闪现,便掉落下一滴雨珠将之打散。黝黑的铁锅,暗黄的火苗,还有一块块硕大的南瓜。炊烟弥漫了整间屋子,呛得人直掉眼泪。在阴雨天里,那些火苗也明显地萎缩,而烟雾则代表了空气的压抑。所有人终于忍受不住,争抢着跑了出来,躲到枣树下面。奶奶的院子里有好几棵枣树,它们浓密的树枝遮蔽了半个院子。爷爷在咳嗽,声音洪亮,一声接着一声,一声大过一声,震得整间屋子都嗡嗡作响。那时候,我很佩服他的忍耐力,浓密的烟雾那么大、那么黑,而他则躲在里屋之中,慢悠悠地喝茶。

破旧的风箱极像气喘吁吁的病人,那是一声声漫长的.呻吟,夹杂在雨丝里,从院子里传出去老远。奶奶有节奏地拉着风箱的把手,一推一拉之间奏出一段美妙的音乐,她把自己陶醉。我总觉得风箱的声音是一种叹息,声音游荡在黑黢黢的房间里,显得有些神秘。奶奶添好最后一把有些湿润的干柴,风箱最终安然入眠。奶奶满脸汗水,面颊上的皱纹里塞满了烟雾中零星的灰尘。

烟雾散去,屋子里终于传进来零星的光亮,味道有些潮湿,有些温柔的香气,还有烟火呛鼻的气息。那几笔简单的青花在昏暗的光亮里,好像跳跃的麻雀,流浪了许久之后,它们终于回家。盛满了饭荼,青花碗被供在神像之下,没有语言,没有声响,只有袅袅而升的热气。神像弥漫在热腾腾的雾气里,整张泥塑的脸上有一些光滑,好像细密的汗珠。爷爷还在里屋,蜷缩在太师椅中昏昏欲睡。更多的时候,他会有节奏地用食指敲打着桌面,摇着头,好像泥塑的不倒娃娃。单田芳的评书接近尾声,随着惊堂木的声响结束,一切终于安静下来。青花碗被奶奶重新从神像下面端进里屋,里面的热气已经踪迹全无,不过余温还在。

这只青花碗,我只是看看,从来没有摸过。有一次,奶奶把它放在供桌的一角,里面空空,什么也没有。我踮着脚伸出双手想把它拿下来,而这个时候,爷爷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出来,他大声叫住我,不让我碰到它。然后,拿起青花碗,轻轻地放到了供桌的最里面。他的这种行为使我想到,青花碗里肯定藏有秘密,不然,一只破碗值得这么珍视么?我曾经偷偷地观看过它,平淡无奇,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青花碗被搁在柜子的最高处,俯瞰整间屋子。

青花碗中盛着炖熟的肉还有小米粥。神像很旧却依然焕发着神采,双目炯炯有神。多年的习惯并没有使奶奶失去虔诚,她把青花碗端下来,把供奉让给我或者妹妹吃,青花碗始终蕴含着一种温润,有些古朴,有些厚重。爷爷曾经告诉我,这是奶奶的一件嫁妆。本来是一对,而那一只多年以前不知去向,在这么多年的跋涉中,它走丢了。

青花碗里盛满了一切,比如小米、高梁、馒头、鸡蛋,比如豆酱、鱼干、青菜、腊肉……一年一年走过,奶奶用这只青花碗喂活了五个子女。看着浩浩荡荡的儿孙满堂,她把青花碗放在枕边安然而眠。睡梦中,她是否在寻找另外的那一只?我曾看到她端着这只碗,一整个下午昏昏欲睡,额头几乎贴在碗边,细微的鼾声在青花碗里奏起一声声回响。在清晨,在午后,她把自己盛在碗中。

现在这种青花碗并不多见,简约地几笔勾抹,随意地烧制成型,不会有人在意。奶奶去世之后,它也兀自消失了。在睡梦中远行不再回头。而多年之后,我又一次看到它,屋檐下只露着半边,似乎神圣也仿佛庄严。我小心地将它捧起,慢慢地举过头顶端详:而它,在这个细微的动作中突然支离破碎,散落一地碎片,扎痛了我的每一根神经。它跟着奶奶走了,永远也不再回来。

19.文章第一段关于雨的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

20.赏析文章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这应该是奶奶常用的那个碗,我看见水花里老人的面孔快速闪现,便掉落下一滴雨珠将之打散。(2分)

②我小心地将它捧起,慢慢地举过头顶端详;而它,在这个细微的动作中突然支离破碎,散落一地碎片,扎痛了我的每一根神经。(2分)

21.文中关于爷爷的描写有四处,通过这四处描写可以看出爷爷是怎样一个人?(4分)

22.青花碗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简要说明。(6分)

试题答案:

六、(18分)

19.一只青花碗出现在淫雨霏霏的午后,通过点题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有关青花碗的一系列往事的回忆与联想。(2分) (2) “兩"呈現出了“清冷”“寂寞”的特点,为全文定下了沉重与悲凉的基调。(2分)

20.(4分)①运用联想和想象,将现实的雨景和对奶奶的心理幻觉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幻,增加了抒情意味和感染力。(2分)②“小心捧起”“慢慢举过头顶”的细节,表明了作者的虔敬之情;“突然破碎”的奇幻细节以及由此带来的感情震动,说明对奶奶爱得真挚,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2分)

21.(4分)(1)坚韧恬淡,愜意地亨受生活;(2分)(2)热爱家庭,关爱尊重奶奶, 对孙辈既严厉管束又爱护有加。(2分)

22.(6分)(1)青花碗象征特定时期沉重而又温馨的生活;(2分)(2)青花碗象征奶奶,在作者的心目中青花碗己经成了奶奶的化身;(2分)青花碗象征爱,寄寓着奶奶对家庭全部的爱和家人对奶奶的爱。(2分)

篇5:顶碗少年阅读题及答案

顶碗少年阅读题及答案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

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5.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16.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2分)

17.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2分)

(1)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18.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2分)

19.假如你就是“顶碗少年”,过去了,你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时过境迁,回想当年往事,你会怎么说?(3分)

参考答案:

15.歉疚 不知所措(呆呆) (2分)

16.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

17.(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动作的难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概括了少年完成动作的艰难程度,“惊心动魄”一词也写出当时少年以及观众们紧张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

18.此题只要能与上下文衔接即可,但只能是一句。(2分)

示例:不要紧张,沉住气!你一定能行!

19.略,言之成理即可。(2分)

篇6:《破碗之谜》的阅读题及答案

《破碗之谜》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15题。

破碗之谜夏商周考古学家挖出了一只汉朝的瓷碗,可惜缺了一块。洗去泥土后,惊奇地发现,亮晶晶的瓷碗内壁上,一个男人骑着一匹马在草地上追赶一个女子,那女子提着裙袂,跌跌撞撞地奔跑着。

那画在动,是一段循环往复的动画。女子跑到碗的缺块处,不见了,仿佛跳下了悬崖一般;骑马的男子也冲下缺块,消失了。过了一会儿,女子又在同一个点出现了,继续气喘吁吁地逃跑,男子依然在后面策马狂追。追到碗的缺块处,两人又先后消失了,接着又出现了,你追我逃,无休无止。

这件文物立刻轰动了世界,到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议论的焦点很快转移到那个女子身上。她是谁?为什么逃跑?追她的人又是谁?最后,所有人只关心一个问题:她到底被抓到没有?

要是把碗补上,那女子的命运不就浮出水面了吗?于是人们齐声高喊:“补碗!补碗!”

博物馆立刻组织专家,比照缺块,制作出同样大小、同样质地的一块瓷片,镶嵌在碗的缺块处,天衣无缝,完美极了,可是——刚抹上特制胶水不到一分钟,瓷片就“咔嚓”一

声掉到地上,碎成几块。专家们又研制了更完美的瓷片和更强力的'胶水,可依然失败了。于

是,专家们向全世界发出求助,一时间,各地的热心人带着书写那个古代女子命运的极大热

情,制作起那块瓷片来。

那一天,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手拿瓷片,排着队,缓缓移向一座高台。

那只古代的碗就供奉在高台的香案上。善良的人们期望自己制作的瓷片能救出那个可怜的女

子,但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失望的惊叫声此起彼伏,从清晨一直响到黄昏。

“我来试试!”一个光头少年,在几个成年男子的簇拥下,走上了高台。

“你的瓷片呢?”博物馆馆长和蔼地问。

“没有。”

“那你怎么补碗?”

少年没有回答,从怀里掏出一支水彩笔,在那匹马前面,画了一只草原鼠。草原鼠迅速打了一个洞,钻进了地下。疾驰而来的马蹄踏进了鼠洞,马重重地摔倒了,那个男子也跌下马来。逃跑的女子惊讶地回过头,男子忍痛招手呼喊,似乎在叫女子回来,但女子一咬牙,

转身继续奔跑,跑向缺块处。奇迹出现了,随着她的脚步,缺块自动生出瓷片和画面,先是

草地,接着是水,蓝幽幽的水。一条渔船停在岸边,年轻英俊的渔夫四处张望,神色焦急。

见女子跑来,立时满脸笑容,立即把女子扶上船,竹篙一点,轻盈而去,水面随着船头迅速

扩大,眨眼间布满了整个缺块。

语文试题  第5页(共10页)

破碗自己补上了!

当馆长举起这只修复完美的古碗时,台下欢声雷动。大家纷纷要求那个少年透露修复古碗的绝技。少年拿起话筒,低头沉默了。当他抬起头时,已是泪水盈盈。

“为什么非要去补呢?”少年说,嗓音带着一丝凄楚,“已经破的东西,无论如何是补不好的,既然想救那个女子,为什么不马上去阻止对她的伤害呢?只要伸出援手,就不会

……”少男忽然号啕大哭,说不下去了。带他来的几个男子把他带下高台,走向一辆警车。

人群鸦雀无声,少年原来是少管所的犯人!

第二天,媒体报道了这个少年犯的身世:父母离异,都不怎么管他。他成了街头的混混儿,先后被五所学校开除,社区也不管他。此后,他流浪街头,偷鸡摸狗,不知不觉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所有读到这条消息的人都在一瞬间作出了同一个决定:再也不会去补什么破碗了。因为真正的修补,是在破碗之前。

(摘编自《小小说选刊》第19期)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个自然段对考古学家挖出的瓷碗内壁上画面的叙写,为下文写人们补碗的情

节和少年的不幸身世埋下伏笔。

B.“手拿瓷片,排着队,缓缓移向一座高台”,写出了热心人之多,表现人们期望“救

出”那个可怜女子的巨大热情。

C.小说倒数第二段采用补叙的方法,介绍了少年的不幸身世,同时也交代了他在完美

修复古碗之后痛哭流涕的原因。

D.小说通过专家、热心人多次想方设法修复缺块却屡遭失败的情节,层层铺垫,有力

地衬托了少年修复的独特匠心。

E.小说以“补碗之谜”为题,通过一个修补古瓷碗的故事,提出了学校与社会如何去

关心少年犯的问题,令人警醒。

14.“破碗自己补上了!”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5.根据文本,探析“真正的修补,是在破碗之前”这句话的涵义。(6分)

试题答案:

13.( 5分)AE (A.“少年的不幸身世”与瓷碗内壁上画面没有关联。E.“如何去关心少年犯”应是“如何防止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 分)

14.( 4分)①结构上,照应前文补碗的情节,并由补碗一事引出了少年的身世。②内容上,表现了热心人对补碗出现奇迹的惊讶与赞叹,表明了少年美好的愿望。(一点2 分,意忍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15.( 6分)〔示例〕 ①碗破之前应该精心呵护,否则,一旦破了,无论如何是补不好的。②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共同维护,一旦破裂,将对子女身心产生巨大的伤害。③对于缺少关爱的未成年人,学校、社会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及时关心、爱护、教育他们,以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一点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篇7:半碗月亮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半碗月亮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1)我去参观画展,在一幅画前驻足,仰头久久凝望——淡墨勾染出的矮墙,院内繁花似锦,墙外一条弯曲的土路伸向远方,一轮皎洁温润的圆月斜挂天上。这是一轮乡下的月亮,细看果然题名:乡间月色。

(2)这幅画将我的记忆带回遥远的童年,那样明晃晃、清亮亮的月亮是来自乡村的,是从吟诵千年的《诗经》中走出来的,脚步轻盈,姿态清朗。不似城里的月光,隔着灰蒙蒙的云层,躲躲闪闪,晦暗不明。

(3)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月亮的晚上,乡下是不用点灯的。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踏着月光归来,烧火做饭,而后端起碗聚在路边树下。在月光的映衬下,每张清秀的、粗粝的、沧桑的、褶皱的、年轻或年老的脸上都泛着光亮,吃着聊着,扯谈着田间的活计。

(4)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疯跑玩耍,我很少参与其中,尤其金枝、银枝两姐妹在时。我那时六岁,性格内向孤僻,经常或倚或坐在矮墙上,一个人看月亮。我觉得他们是一伙的,我跟月亮是一伙的,要不怎么我笑它也笑。一缕缕饭香钻入鼻中,我不停地朝路上张望。待到母亲披着银白色的月光,扛着锄头缓步走来,我便跳下墙飞奔上前。

(5)那年初春,我患了病,咳嗽得很厉害。母亲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十几里外的乡医院看病。药吃了不少,病却不见好转。那天母亲又带我去乡里看病,回来天色已晚。站到院墙外,我捂着心口剧烈地咳嗽着,一只鸟惊飞在月色中。

(6)柴门突然开了,门里站着位身穿军装的清瘦男人,是父亲。他挟带着海风的气息风尘仆仆地归来,听邻居说母亲带我看病去了,下厨把饭做好,等候我们回来。母亲惊喜又慌张,目光温柔而甜蜜地缠绕在父亲身上,看他进灶间把汤盛好,端到院中石桌上。

(7)我冷冷地看着父亲,心里说不出是怨是恼。他常年不在家,把地里的活撂给母亲,偶尔回来住几天又走了。我恨隔壁家的金枝、银枝,她们的眼睛很大,可心是盲的,脑袋里装满了恶作剧,不时爆出一串嘲笑,但我羡慕她们有个壮如黑塔般强悍的爹,俩人经常骄傲地跟随其后。

(8)碗里装大半碗粥,稀得照见人影,我心里更觉委屈,干脆坐着不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轻叹一声,愧疚地垂着头,旋即兴奋地说道:“快看,碗里有什么?”我低头看,什么也没发现。“碗里有个月亮。”父亲又说。可不是吗?碗里有一个白胖的月亮,连母亲也看呆了,分外惊喜,说:“像个剥皮的鸡蛋。”

(9)为了给我治病,母亲卖掉了家中攒了半年的鸡蛋。我心情好起来,捧起碗小口地抿着,直到把碗底舔得一干二净。

(10)饭后,父亲端出碗水煮大蒜,笑着说:“里面放了冰糖,能治咳嗽的,就着月亮喝下去吧。”那时冰糖稀缺,市面上买不到,是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那夜我睡得酣甜,仿佛肚子里真的卧了个月亮。

(11)随后的几天晚上,我喝着稀粥外加冰糖水,父亲陪我一起赏月,看碗中的月亮碎了又圆。一周后,他匆匆返回时,我的咳嗽竟完全好了。

(12)随着父亲转业,我们家搬进了城里。我是在多年以后,才懂得父亲的用意之深——心有明月自澄净。只是我至今未曾问过,坚守海岛的那些艰苦又寂寥的夜晚,他是否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思潮起伏?

(13)在静寂的夜里,我又梦见小山村,碗中的月亮轻轻地晃荡着,洒落一枕思念。朦胧间月亮从碗中升起来,变得又大又亮悬在空中,使我放下纠结与挂碍,心中一片空明清澈。

1.选文以“半碗月亮”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答:

2.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答:

3.根据前后文,为选文第(8)段横线处补写一段心理描写。(3分)

答:

4.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答:

阅读题答案:

1.(2分)

“月亮”是文章的线索;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突出文章的主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 (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3分)

示例一:“惊喜又慌张”是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突然看到父亲回家,高兴而不知所措的样子。

示例二:“目光温柔而甜蜜地缠绕”是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看父亲时那种温柔、甜蜜、幸福的样子。(意思对即可)

3(3分)

你一年到头不回家,回家后居然给我做这么难吃的稀饭,我就不吃,你还是留着自己吃吧!(意思对即可)

4.(4分)

内容上表达对故乡深切的思念;结构上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严谨。(每点2分,意对即可)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初中语文课本知识点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篇8:顶碗少年阅读题答案现代文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

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5.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沉着镇静

16.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2分)

17.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2分)

(1)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18.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2分)

19.假如你就是顶碗少年,过去了,你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时过境迁,回想当年往事,你会怎么说?(3分)

参考答案:

15.歉疚不知所措(呆呆)(2分)

16.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

17.(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动作的难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概括了少年完成动作的艰难程度,惊心动魄一词也写出当时少年以及观众们紧张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

18.此题只要能与上下文衔接即可,但只能是一句。(2分)

示例:不要紧张,沉住气!你一定能行!

19.略,言之成理即可。(2分)

篇9:碗阅读理解答案

1.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 上来吃。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dūn)上,有的干脆蹲在那儿。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 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2.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就吃对方一口菜;猜着了,就让对方吃一口菜。小小的手儿,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未中断过。

3.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忽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我们就听到她妈妈的骂声:“打破碗了?你死去了!”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4.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地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病了,泡了一碗红糖茶给我喝。我把茶端到屋后给正在屋檐下哽(gěng)咽(yè)的小姐姐喝。小姐姐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

5.后来我读大学了,回家看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这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

6.她说得很平静,我心里却像倒海翻江一般。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注音,并在下面画横线。

2.在文中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写出各段段意。

3.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4.从第四自然段中小姐姐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课文画横线的句子)你知道小姐姐会想些什么?

5.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面“√”。

①表示省略了的话。 ( )

②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 )

篇10:碗阅读理解答案

1.每空1分,共3分。有错字就不给分。 大清早不透一口占

2.共18分。叙述性答案,意思完整、正确,叙述通顺就给分。

(1)画对一个1分,共2分。

(2)分段每段1分,写段意每段2分,共9分。

分段:第1、2自然段//第3、4自然段//第5、6自然段。

段意:第一段写我们山村的孩子喜欢聚到一块吃饭、猜菜。

第二段写“我”猜菜时打了碗,一位小姐姐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却挨了打。“我”很感激她。

第三段写多年后,“我”和小姐姐谈起这件事,她很平静,我却很激动。

3.3分。因为她知道“我”妈打起人来比她妈厉害,怕“我”受不了。

4.3分。小姐姐会想:我为你挨了打,你拿红糖茶来给我喝,我满足了。(答其他答案只要符合文章内容,酌情给1~2分)

5.1分。①√

篇11:碗花糕阅读答案

碗花糕阅读答案

小时候,一年到头最欢乐的日子要算是旧历除夕了。

我的大哥在外做瓦工,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但过年却绝无例外地必然赶回来。到家后,第一件事是先给水缸满满地挑上几担水,然后再抡起斧头,劈上一小垛柴。到了除夕之夜,先帮嫂嫂剁好饺子馅,然后就盘腿上炕,陪着祖母和父亲、母亲玩纸牌。剩下的活儿,就由嫂嫂全包了。

一家人欢欢乐乐地说着、笑着。《笑林广记》上的故事,本是寥寥数语,虽说是笑话,但“包袱”不多,笑料有限。可到了父亲嘴里,说起来有味,听起来有趣了。原来,他自幼曾跟说书的练过这一招儿。他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自己却顾自站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我是个“自由民”,屋里屋外乱跑,但多数情况下听从嫂嫂调遣。此刻,她正忙着擀面皮、包饺子,两手沾满了面粉,便让我把摆放饺子的盖帘拿过来。一会儿又喊:“小弟,递给我一碗水!”我也乐得跑前跑后,两手不闲。

到了亥时正点,也就是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五更时刻,哥哥到外面去放鞭炮,这边饺子也下锅了。煮了一会,估摸着已经熟了,母亲总要在屋里问上一句:“煮挣了没有?”嫂嫂一定回答:“挣了。”母亲听了,特别高兴,她要的就是这一句话。“挣了”,意为赚钱,如果说“煮破了”,那就不吉利了。热腾腾的一大盘饺子端了上来,全家人一边吃一边说笑着。突然,我喊:“我的饺子里有个铜钱。”嫂嫂的眼睛笑成了一道缝,甜甜地说:“恭喜,恭喜!小弟的命就是好!”按照旧俗,谁能在大年夜里吃到铜钱,就会长年有福,一顺百顺。哥哥笑说,怎么偏偏小弟就能吃到铜钱,咱们得检查一下。说着,就夹起我的饺子,一看,上面有一溜花边,其他饺子都没有。原来,铜钱是嫂嫂放在里面的,花边也是她捏的,最后又由她盛到我的碗里。谜底揭开了,逗得满场哄然大笑。

父母膝下原有一女三男,早几年姐姐和二哥相继去世。大哥、大嫂都长我20岁,他们成婚时,我才一岁多。嫂嫂姓孟,是本屯的姑娘,哥哥常年在外,她就经常把我抱到她的屋里去睡。她特别喜欢我,再忙再累也忘不了逗我玩,还给我缝制了许多衣裳。其时,母亲已经四十三四岁了,乐得清静,便听凭我整天泡在嫂嫂的屋里胡闹。后来,嫂嫂自己生了个小女孩,也还是照样地疼我抱我。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嫂嫂蒸的碗花糕。她有个舅爷,在京城某王府的膳房里混过两年,别的没学会,但做一种蒸糕却是出色。一次,嫂嫂说她要“露一手”,不过,得准备一个大号瓷碗,乡下闭塞,买不着,最后,还是她回家把舅爷传下来的浅花瓷碗捧了过来。面团是事先和好的,经过发酵,再加上一些黄豆面,搅拌两个鸡蛋和一点点白糖,上锅蒸好。吃起来又甜又香。家中每人分尝一块,其余的全都由我吃了。

关于嫂嫂的相貌、模样,我至今也说不清楚。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没有俊丑的区分,只有“笑面”或者“愁面”的感觉。小时候,我的祖母还在世,她给我的印象,是终朝每日愁眉不展,似乎从来也没见到过笑容;而我的嫂嫂却生成了一张笑脸,两道眉毛弯弯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总带着盈盈笑意。不管我遇到怎样不快活的事,比如,心爱的小鸡雏被大狸猫捕吃了,赶庙会母亲拿不出钱来为我买彩塑的小泥人,只要看到嫂嫂那双笑眼,便一天云彩全散了,即使正在哭闹着,只要嫂嫂把我抱起来,立刻就会破涕为笑。

嫂嫂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十分通晓事体,记忆力也非常好。父亲讲过的故事,我小时在家里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她听过几遍后便能记下来。记得我五岁那年,哥哥突然染上疟疾,没熬几天便咽了气。冬去春来,天气还没有完全变暖,嫂嫂便换了一身月白色的衣服,衬着一副瘦弱的身躯和没有血色的面孔,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其实,这时她不过二十五六岁。父亲正筹划着送我到私塾里读书。嫂嫂一连几天,起早睡晚,忙着给我缝制新衣,还做了两次碗花糕。母亲看她一天天瘦削下来,说是太劳累了,劝她停下来歇歇,她说,等小弟再大一点娶了媳妇,我们家就好了。

一天晚上,坐在灯下,父亲问她下步有什么打算,她明确地表示,守着两位老人、守着小弟弟、带着女儿过一辈子,哪里也不去。

父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真话,没有掺半句假。可是……”

嫂嫂不让爹说下去,呜咽着说:“我不想听这个‘可是’。”

父亲说:“你的一片心情我们都领了,可你年轻,总要有个归宿。”

嫂嫂呜呜地哭个不停,翻来覆去,重复着一句话:“爹,妈,就把我当做你们的女儿吧!”嫂嫂又反复亲我,问:“小弟放不放嫂嫂走?”我一面晃着脑袋,一面号啕大哭。父亲、母亲也伤心地落下了眼泪。这场没有结果的谈话,暂时就这样收场了。

但是,嫂嫂的归宿问题到底成了两位老人的一块心病。一天夜间,父亲又和母亲说起这件事。他们说论起她的贤惠,是百里挑一,亲闺女也做不到这样。可是,总不能看着二十几岁的人这样守着我们。

第二天,父亲去了嫂嫂的娘家,随后又把嫂嫂叫过去了,同她母亲一道,软一阵硬一阵,再次做她的思想工作。终归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嫂嫂同意改嫁了。两个月后,嫁到二十里外的郭泡屯。我们那一带的风俗,寡妇改嫁一般都悄没声的,不举行婚礼,也不坐娶亲轿,而是由娘家的姐妹或者嫂嫂陪伴着,送上事先等在村头的婆家的大车。那一天,为了怕我伤心,嫂嫂是趁着我上学,悄悄地溜出家门的。

午间回家,发现嫂嫂不在了,我问母亲,母亲只是默默地揭开锅,说是嫂嫂留给我的,原来是一块碗花糕,盛在浅花瓷碗里。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吃这种蒸糕了,泪水刷刷地流下,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下咽。

每年,嫂嫂都要回娘家一两次。一进门,就让她的侄子跑来送信,叫父亲母亲带我过去。因为旧俗,寡妇改嫁后再不能登原来婆家的门,所谓“嫁出的媳妇泼出的水”。见面后,嫂嫂先上下打量我,说“又长高了”,“比上次瘦了”,坐在炕沿上,搂着我,亲亲热热地同父亲拉着话,像女儿见到爹妈一样,说起来就没完。送走父亲母亲,还要留我住上两天,赶上私塾开学,早上直接把我送到校舍去。这样,一直到我长到十三四岁。

后来我进县城、省城读书,又长期在外工作,难得见上嫂子一面了。因为早年丧痛,又过分劳累,听说嫂子身体一直不好。早些年一次回去探家,听母亲说,嫂嫂患急病去世了。我感到万分难过,万分悲戚,觉得从她身上得到的太多太多,而我给予她的又太少太少,真是对不起这位母亲一般地爱我、怜我的伟大女性……

一次,我向母亲偶然问起嫂嫂留下的浅花瓷碗,母亲说:“她走后,我和你父亲更感到孤单,越发想念她,想念过去那段一家团聚的日子。见物如见人,经常把碗端起来看看,可是,你父亲手哆嗦了,碗又太重,摔了……”

就这样,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嫂嫂,再也见不到那个蒸碗花糕的浅花瓷碗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赚钱()②筹划()③挣了()④发酵()

2.通过阅读全文,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回忆嫂子的文章,为什么在文章的第2、3自然段要写大哥回家干活和父亲讲故事的事?请结合上下文内容谈一谈。(4分)

3.作者一直到十几岁都还见过嫂子,可他却说 “关于嫂嫂的相貌、模样,我至今也说不清楚”,这是为什么?是嫂子的相貌普通到让他记不清吗?(4分)

4.大哥因病去世后,父母曾劝嫂子改嫁,为此还特意跑了一趟嫂子的娘家,和她的母亲一起做嫂子的工作,作者的父母为什么这么做?由此可见父母是怎样的人?(3分)

5.嫂子虽然是从娘家嫁过来的,但和公婆的关系却处的非常好,和公婆的关系好到就像女儿和亲生父母一样,从文中的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4分)

6.嫂子去世后“我”“万分难过,万分悲戚”,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位“母亲一般地爱我、怜我的伟大女性”,嫂子对我像母亲般的关爱,这从文章中的很多情节里可以看出来,试举一例谈一谈。(4分)

7.文章写了嫂子在“我”家这些年及离开“我”家后的种种事情,做碗花糕也只是其中的一件事,试体会作者为什么不以“嫂子”为题,而要拟题为“碗花糕”?(4分)

【答案】

1.①zuàn②chóu③zhèng④jiào

2.写大哥和父亲是为了突出过年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出嫂子这个人物,因为大哥做完了家务就是陪祖母和父母玩,父亲也只是讲个故事活跃气氛,而包饺子的任务就有嫂子一个人完成,这更说明了嫂子的勤劳能干。

3.不是的。因为嫂子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那张笑脸,所以嫂子长得美丑已经不是印象最什么的,嫂子开朗的性格给他的影响特别大。

4.嫂子的勤劳能干聪明贤惠,使父母特别的喜欢她。父母不希望儿媳妇在他们身边守一辈子,就这样耽误了青春。可见作者的父母也是特别善良的人。

5.嫂子在哥哥去世后始终不肯离开公婆,希望照顾他们一辈子;嫂子在被迫改嫁后,每次回娘家一定托人把父母和我家过去,和父母有说不完的话。

6.过年时嫂子特意为我包有铜钱的饺子,并且特意挑到“我”的碗里,因为嫂子希望我一年平安幸福。“她就经常把我抱到她的屋里去睡。她特别喜欢我,再忙再累也忘不了逗我玩,还给我缝制了许多衣裳。”“午间回家,发现嫂嫂不在了,我问母亲,母亲只是默默地揭开锅,说是嫂嫂留给我的,原来是一块碗花糕,盛在浅花瓷碗里。”

7.因为碗花糕几乎是嫂子的专利,除了她没人会做,而且这碗花糕几乎就是给我一个人做的,每次做好大家一人尝一小块,剩下就都是“我”的,为了做碗花糕嫂子从家拿来祖传的碗,嫂子临走给我留了一碗碗花糕,这些都表现嫂子对我的爱,让我难忘,所以,以此为题。

童年阅读题及答案

《一只青花碗》阅读答案

爸爸的胳膊长阅读题答案

长大的感觉阅读题及答案

《蚂蚁居士》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养花阅读答案

名词变复数的题及答案

GRE四十天复习计划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考生须知

《留青竹刻》阅训练题及答案

碗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碗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碗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锦集11篇)】相关文章:

深入挖掘高智商推理题的答案2022-05-17

城市的标识阅读题及答案2023-06-18

记叙文阅读水性江南题目及参考答案2022-08-11

《马的历史,非常悠久》的阅读题和答案2023-04-06

幸存者阅读题及答案2022-07-14

《王老四》阅读题答案2023-03-16

题君子泉,题君子泉黄庭坚,题君子泉的意思,题君子泉赏析2023-03-04

坏习惯会影响托福阅读速度2022-10-11

如何讲评中考数学试卷2022-08-20

GRE阅读之这些提速解题思路确保难题得分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