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

时间:2023-08-24 08:29:3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胡乱起名中”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

篇1: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

皇甫遇,常山人也。遇少好勇,及壮虬髯,善骑射。唐明宗在藩时,隶于麾下,累从战有功。明宗即位,迁龙武都指挥使,遥领严州刺史。所至苛暴,以诛敛为务,其幕客多私去,以避其累。高祖入洛,移领中山,俄闻与镇州安重荣为婚家,乃移镇上党,又改平阳,成以憸人执事,政事隳紊。及镇河阳,部内创别业,开畎水泉,以通溉灌,所经坟墓悉毁之,部民以朝廷方姑息郡帅,莫之敢诉。少帝即位,罢归阙下。二年,契丹南寇,从至澶州,战于郓州北津,契丹众大败,溺死者数千人,以功拜滑州节度使。三年,契丹率众屯邯郸,遇与安审琦、慕容彦超等御之。遇将渡漳河,契丹前锋大至,遇引退,转斗二十里至邺南榆林。遇谓审琦等日:“彼众我寡,走无生路,不如血战。”遂自辰及未,战百余合,所伤甚众。遇所乘马中镝而毙,遇有纪纲杜知敏以马授遇,遇得马复战,久之稍解。杜知敏已为所获,遇谓彦超日:“知敏苍黄之中,以马授我,义也,安可使陷于贼中!”遂与彦超跃马取知敏而还,敌骑壮之。俄而生军复合,遇不能解。时审琦已至安阳河,谓首将张从恩日:“皇甫遇等未至,必为敌骑所围,若不急救,则成擒矣。”从恩日:“敌甚盛,无以枝梧,将军独往何益?”审琦日:“成败命也。设若不济,则与之俱死。假令失此二将,将何面目以见天子!”遂率铁骑北渡赴之。契丹见尘起,谓救军并至,乃引去。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时契丹欲遣遇先入汴,遇辞之,因私谓人日:“我身荷国恩,位兼将相,既不能死于军阵,何颜以见旧主!更受命图之,所不忍也。”明日,行至赵郡,泊其县舍,顾从者日:“我已信宿不食,疾甚矣,主辱臣死,无复南行。”因绝吭而殒,远近闻而义之。

篇2: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B.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C.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D.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兼任的意思,古代官员常常身兼多职,一般指兼任较低的官职。

B.“幕客”,又称为“西宾”“西席”,是指家塾教师或官僚们的私人秘书。

C.“高祖”是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始创。

D.“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甫遇少时好勇,及长善战。他小时喜好勇武,到年长时,善于骑马射箭;后唐明宗还在藩国时,把他收留在部下,历次跟随作战,屡建功绩。

B.皇甫遇苛刻暴戾,奢侈扰民。所在任上,勒索钱财,以致幕客多离去,以逃避受他的牵累;镇守河阳时,建造别墅,毁坏坟墓,百姓不敢控告。

C.皇甫遇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手下的杜知敏将坐骑给他后,却被敌军俘获;皇甫遇与慕容彦超跃马杀回敌营,去解救杜知敏,将他平安带回。

D.皇甫遇注重气节,忠义凛然。杜重威投降契丹后,他心里极为不平;契丹国主打算派皇甫遇先进入汴州,他推辞了,绝食而亡,以身殉国。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敏苍黄之中,以马授我,义也,安可使陷于贼中!(5分)

(2)我身荷国恩,位兼将相,既不能死于军阵,何颜以见旧主!(5分)

答案:

1.C(文言断句考查考生对语意的正确理解,考生要先阅读全文,了解大致意思,这是断句的前提。然后仔细观察四个选项的区别,从词语搭配、句式特点、专有名词、虚词、逻辑关系等方面加以辨析。注意人名等专有名词不可割裂。原文是: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2. C(“高祖”是庙号。)

3. D(“绝食而亡”错,原文“绝吭而殒”,是切喉自杀。)

4.(1)知敏在危急之中,把战马给了我,这是义举,(我)怎能让他落在敌人手中呢!(苍黄:同“仓皇”;以:把;安:怎能;各1分,句意2分)

(2)我蒙受国君的恩德,兼任将军和丞相的职位,既然没有死在战场上,有什么脸面见旧主呢!(荷:蒙受;军阵:战场;何颜:什么脸面;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皇甫遇,常山人。皇甫遇小时喜好勇武,到年长时,长着蜷曲的络腮胡须,善于骑马射箭。后唐明宗还在藩国时,把他收留在部下,历次跟随作战,屡建功绩。明宗即位后,升为龙武军都指挥使,遥任严州刺史。所到之处,为官苛刻暴戾,以勒索钱财为要务,幕客多私下离去,以逃避他的牵累。晋高祖进入洛阳后,皇甫遇移镇中山,不久朝廷听说他与镇州安重荣结为亲家,便调任他镇守上党,又改镇平阳,都是因为用小人主事,政事败坏混乱的原因。到镇守河阳时,在所辖境内建造别墅,开掘泉水,以用来灌溉,所经过的坟墓,全部毁坏,境内百姓因朝廷正姑息州郡主帅,没有谁敢控告他。少帝即位后,他罢官回到朝廷。开运二年,契丹南犯,皇甫遇跟随少帝到了澶州,在郓州北渡口与契丹开战,契丹大败,淹死的有几千人,因功被任为滑州节度使。开运三年(946),契丹国主率兵进驻邯郸,皇甫遇与安审琦、慕容彦超等前去抵御。皇甫遇将要渡过漳河,契丹先头部队大军杀来,皇甫遇率军撤退,转战二十余里到达邺都南面的榆林。皇甫遇对安审琦等说:“敌众我寡,逃跑就没有活路,不如血战一场。”于是从辰时战到未时,打了一百多个回合,受伤的兵士非常多。皇甫遇的坐骑也中箭死去,他的随从杜知敏把战马给他,皇甫遇得马后又投入战斗,战了很久,形势才逐渐缓解。杜知敏已被敌军俘获,皇甫遇对慕容彦超说:“知敏在危急之中,把战马给了我,这是义举,(我)怎能让他落在敌人手中呢!”

于是与慕容彦超跃马夺取杜知敏而回,敌人骑兵都钦佩他们的勇壮。不一会儿敌人的生力再次合围过来,皇甫遇不能解脱。当时安审琦已经到了安阳河,对统帅张从恩说:“皇甫遇等没有回来,一定是被敌人骑兵包围了,如不马上援救,则要被俘虏了。”张从恩说:“敌军士气正盛,没有谁可以抵抗,将军独自前往有何益?”安审琦说:“成败是命中注定的,假若不能成功,就与他一同死去,如果失去了这二位将领,将以何面目去见天子!”于是率领铁骑向北渡河奔去解围。契丹军队看见尘土飞扬,以为是援军大量来到,便引兵退去。皇甫遇与慕容彦超多处受伤,但得以生还,当时各军将士感叹说:“这三人都是猛将啊!”开运四年(947),契丹又南侵,皇甫遇跟随杜重威在滹水一带安营,杜重威与契丹讲和,皇甫遇没有参与其中,到投降契丹后,心里极为不平。当时契丹国主打算派皇甫遇先进入汴州,他推辞了,还私下对人说:“我蒙受国君的恩德,兼任将军和丞相的职位,既然没有死在战场上,有什么脸面见旧主呢!反而接受伪命来图谋他,我不忍心。”第二天,走到赵郡,驻扎在县舍中,他看着跟随的人说:“我已经二天没有吃饭了,病得很重,君王受辱则为臣者当死,我不再南行了。”因此切断自己的咽喉而死,远近的人听说后都认为他有节义。

篇3:《旧五代史 冯道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旧五代史 冯道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恒其业    恒:固定  B.可以喻大    喻:比喻

C.道能讽之    讽:背诵  D.遽命道对面草词    遽:立即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果为马所颠仆       吾属今为之虏矣

B.不敢怠于衔辔    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C.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悟已往之不谏

D.一以委之       奉宣室以何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  答: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喻”在这里是“表达、说明”的意思。

5, 答: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A项中“为”为表被动;B项中的“于”解释为“对于”;C项中的“只”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以”,前项的“以”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凭借,可译为“由”,后项的“以” 用作介词“在”。答这道题,要注意上下文联系,还要前后句比较。

6,   答: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确选项是A。分析见参考译文。    7,  略。

参考译文: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他家先祖曾务农或为儒,没有一定职业。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好学能文,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奉养父母外,只是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尘垢满席,也依旧兴致盎然。张承业不久举荐他做了霸府从事,稍后又任太原掌书记其时庄宗据有河北,文牍事务繁忙,统由冯道掌管。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稍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冯道持笔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希望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明宗入主洛阳后,立刻问近臣安重诲说:“先帝在位时的冯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学士。”明宗说:“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很快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就是从冯道开始设立的。不久冯道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贫困微贱无所依恃却有才干、有抱负、又与他素来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赞,退朝时,和同僚在后面嘲笑冯道说:“他若快走,一定会掉下《免园册》。”冯道听说此事,召来任赞对他说:“《免园册》的文章都是名儒编集的,我可以背诵。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任赞十分惭愧。

天成、长兴年间,天下连年丰收,朝廷无事。明宗坐朝延英殿,留冯道向他询问朝廷外面的事。冯道说:“陛下以至上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以丰年昭示祥瑞,陛下更要日日谨慎,以酬答上天之心。臣常忆起在先帝霸府任职时,曾奉命出使中山,过井陉险地时,唯恐马匹失蹄,不敢放松缰绳,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结果被马摔下,几乎致残。臣所说的这件事虽小,却可以说明大道理。陛下不要因为天下清明安定,连年丰收,便无节制地享乐。兢兢业业,是臣对陛下的希望。”明宗非常赞同

篇4:皇甫遇传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皇甫遇传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皇甫遇,常山人也。遇少好勇,及壮虬髯,善骑射。唐明宗在藩时,隶于麾下,累从战有功。明宗即位,迁龙武都指挥使,遥领严州刺史。所至苛暴,以诛敛为务,其幕客多私去,以避其累。高祖入洛,移领中山,俄闻与镇州安重荣为婚家,乃移镇上党,又改平阳,成以憸人执事,政事隳紊。及镇河阳,部内创别业,开畎水泉,以通溉灌,所经坟墓悉毁之,部民以朝廷方姑息郡帅,莫之敢诉。少帝即位,罢归阙下。二年,契丹南寇,从至澶州,战于郓州北津,契丹众大败,溺死者数千人,以功拜滑州节度使。三年,契丹率众屯邯郸,遇与安审琦、慕容彦超等御之。遇将渡漳河,契丹前锋大至,遇引退,转斗二十里至邺南榆林。遇谓审琦等日:“彼众我寡,走无生路,不如血战。”遂自辰及未,战百余合,所伤甚众。遇所乘马中镝而毙,遇有纪纲杜知敏以马授遇,遇得马复战,久之稍解。杜知敏已为所获,遇谓彦超日:“知敏苍黄之中,以马授我,义也,安可使陷于贼中!”遂与彦超跃马取知敏而还,敌骑壮之。俄而生军复合,遇不能解。时审琦已至安阳河,谓首将张从恩日:“皇甫遇等未至,必为敌骑所围,若不急救,则成擒矣。”从恩日:“敌甚盛,无以枝梧,将军独往何益?”审琦日:“成败命也。设若不济,则与之俱死。假令失此二将,将何面目以见天子!”遂率铁骑北渡赴之。契丹见尘起,谓救军并至,乃引去。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时契丹欲遣遇先入汴,遇辞之,因私谓人日:“我身荷国恩,位兼将相,既不能死于军阵,何颜以见旧主!更受命图之,所不忍也。”明日,行至赵郡,泊其县舍,顾从者日:“我已信宿不食,疾甚矣,主辱臣死,无复南行。”因绝吭而殒,远近闻而义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皇甫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B.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C.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D.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兼任的意思,古代官员常常身兼多职,一般指兼任较低的官职。

B.“幕客”,又称为“西宾”“西席”,是指家塾教师或官僚们的私人秘书。

C.“高祖”是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始创。

D.“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甫遇少时好勇,及长善战。他小时喜好勇武,到年长时,善于骑马射箭;后唐明宗还在藩国时,把他收留在部下,历次跟随作战,屡建功绩。

B.皇甫遇苛刻暴戾,奢侈扰民。所在任上,勒索钱财,以致幕客多离去,以逃避受他的牵累;镇守河阳时,建造别墅,毁坏坟墓,百姓不敢控告。

C.皇甫遇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手下的杜知敏将坐骑给他后,却被敌军俘获;皇甫遇与慕容彦超跃马杀回敌营,去解救杜知敏,将他平安带回。

D.皇甫遇注重气节,忠义凛然。杜重威投降契丹后,他心里极为不平;契丹国主打算派皇甫遇先进入汴州,他推辞了,绝食而亡,以身殉国。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敏苍黄之中,以马授我,义也,安可使陷于贼中!(5分)

(2)我身荷国恩,位兼将相,既不能死于军阵,何颜以见旧主!(5分)

答案:

1.C(文言断句考查考生对语意的正确理解,考生要先阅读全文,了解大致意思,这是断句的前提。然后仔细观察四个选项的区别,从词语搭配、句式特点、专有名词、虚词、逻辑关系等方面加以辨析。注意人名等专有名词不可割裂。原文是: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2. C(“高祖”是庙号。)

3. D(“绝食而亡”错,原文“绝吭而殒”,是切喉自杀。)

4.(1)知敏在危急之中,把战马给了我,这是义举,(我)怎能让他落在敌人手中呢!(苍黄:同“仓皇”;以:把;安:怎能;各1分,句意2分)

(2)我蒙受国君的恩德,兼任将军和丞相的职位,既然没有死在战场上,有什么脸面见旧主呢!(荷:蒙受;军阵:战场;何颜:什么脸面;各1分,句意2分)

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

1.概括类题型技巧

对于概括类题目,一般是对某一主题的总结或者对某一事物的特点进行逐条列项说明,这类题目要看采分点去答,有几分答几点,或者2分答一点。概括类题目从原文中大多可以找到答案,如果没有,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稍加总结进行概括。

2.鉴赏类题型技巧

对于这类题目,答题时可以抓住主要的动词、形容词等富含意义的词语,然后用一些固定模板去作答,比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或者刻画了怎么样的心理描写以及反映了何种心情等,同时对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进行说明。

3.理解类题型技巧

如果考到对某句话或者某个词语的理解,就要根据上下文语义去判断,结合文章前后段落大意来理解,不能脱离文章去解释词语本身的含义。解释后还要说明原因,这类题型一般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常考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常见) 摹状貌、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

2、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思路:

①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说清说明对象的__特征

②应注意是为了说明本段中心句,还是全文说明对象的特征

3、常见说明方法作用: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充分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增强了文章趣味性)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突出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有说服力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同时引诗文还可增添文采)

篇5:《旧五代史·李琪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旧五代史·李琪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李琪,字台秀。父彀,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觳蒜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豁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豁。豁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白《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C.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D.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出语不凡。

B.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豁所推崇。

C.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白责请辞。

D.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责并被罢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赋尾云:“得士则吕,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5分)

(2)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5分)

参考答案

4.【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5.【A】“进士”科在隋朝时开始设立。

6.【D】“诬告”错,李琪擅改试摄名衔是事实,因此萧顷对此事的告发不是“诬告”。

7.(1)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译出大意给1分,“昌”“罔”“宜”各1分,谓语前置句1分。)

(2)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译出大意给1分,“请”“排沮”“相崔协”各1分,被动句1分。)

参考译文

李琪,字台秀。父亲李縠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十三岁时,所做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赞赏,但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李琪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士则昌盛,不贤则无人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溪父子因文学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溪。李溪忙不迭地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授任武功县尉,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

梁太祖接受禅让登基,征召李琪进入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太祖谋划天下,李琪以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旨意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海内。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中门下都很和谐。贞明、龙德年间,这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谨慎细致,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的上奏答复,多按他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遇上李琪授官吏职位,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状,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得到赵岩等人的救援,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

唐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发大水,京城国库空虚,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书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上书数千言。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立即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

到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获罪,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阻止,便任崔协为宰相。李琪这时是御史大夫,安重诲在御史台门前擅自杀殿直马延,虽然曾经弹劾过他,但言词模棱两可,不敢直言安重诲的罪行,因为这件事李琪推托有病,三次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不允许,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从这以后,更受宰相猜忌,凡是上奏言事,无不受到排挤拦阻。

长兴年中,死于福善里家中,死时六十岁。

篇6:《旧五代史?张希崇传》阅读答案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

阿保机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阿保机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帅府判官。天成初,契丹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一日,召汉人部曲之翘楚者,谓曰:“我陷身此地,度日如岁,尔辈得无思乡者乎!”部曲皆泣下沾衣,且曰:“明公欲全部曲南去,善则善矣,如敌众何?”希崇曰:“俟明日首领至牙帐,则先擒之,契丹无统领,其党必散。且平州去王帐千余里,待报至征兵,逾旬方及此,则我等已入汉界深矣,何用以众少为病!”希崇遂以管内生口二万余南归。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

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及高祖入洛,乃复除灵武。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名。

希崇亦善观象,在灵州日,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乃叹曰:“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果卒于郡。

篇7:《旧五代史?张希崇传》阅读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公欲全部曲南去,善则善矣 全:保全

B.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 俨:使……整齐

C.有剽攘之患 攘:侵夺

D.及高祖入洛,乃复除灵武 除:排除

5.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B.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C.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D.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希崇在阿保机南征时被俘带走,后经阿保机询问,了解到他的儒生身份,被拜封为元帅府判官。

B.张希崇凭着他多年的经验积累,上任灵州后,就命令戍边的士兵屯田耕种。军队不仅有了粮食,还解决了长途运粮之忧,深得朝廷赞许。

C.善观天象的张希崇发现星象有变,认为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却被月亮遮住了,这就预示着他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因此郁郁不得志,不久果然死于郡中。

D.张希崇之所以把郭氏家产全部判给郭氏嫡子,是他认为养父活着的时候,养子就离开了,养母死的时候,养子也不来守孝。如果只说是养子,就辜负了二十年的养育之恩;倘若是亲儿子,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待报至征兵,逾旬方及此,则我等已入汉界深矣,何用以众少为病!

(2)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

参考答案

4. D;除:迁任,任职。

5.B;“之任”是“到任”的意思,不要断开,“肩板”“舆行”并列结构。

6.C;“因此郁郁不得志”错,见原文“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被月亮遮住”错,原文是“月再掩之”。

7.(1)等到消息传去,契丹国主再调兵,十天以后才能到达这里,那时我们已经进入汉人地界很远了,哪里用得着因敌众我寡而担忧!

(2)清泰年间,张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京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

参考译文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张希崇年少时就精通《左氏春秋》,还特别喜欢吟咏诗歌。

阿保机向南进攻,攻下城池,俘获了张希崇然后离开。阿保机询问张希崇,才知道他是文人

儒生,因此拜封他为元帅府判官。天成初年,契丹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国主让张希崇接替了平州节度使的职位,并派心腹领三百边骑监督他。一日,召集杰出的手下汉人,对他们说:“我困陷在这里,过一天就像过一年一样漫长,你们难道不思念家乡!”部下汉人都泪流湿衣,说:“明公打算保全部下南归,好的确是好,只是对众多的契丹人怎么办?”张希崇说:“等明天契丹人头领到节度使大帐,先擒住他,契丹兵失去了统帅将领,部众就一定会分散瓦解。再说,平州离契丹王宫一千多里,等到消息传去,契丹国主再调兵,十天以后才能到达这里,那时我们已经进入汉人地界很远了,哪里用得着因敌众我寡而担忧!”张希崇就带领着他辖区内的二万多俘虏回到了南方。后唐明宗嘉赞张希崇,授予他汝州防御使的官职。

张希崇到任后,派人迎接母亲到汝州城。母亲进入州境之后,张希崇亲自抬着轿子走了三十

里,围观的人无不称赞他。两年后,又迁任灵州两使留后。先前,灵州的戍兵每年都要运粮,路途长达五百里,常担忧半道被劫。张希崇就命令戍边的士兵,广开屯田,一年以后,军粮得以解决。清泰年间,张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京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等到后晋高祖进入洛阳,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张希崇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我该在边城待到老了,这种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了。”因此郁郁不得志,久而久之就病了,最后逝世于灵武任上。

张希崇一向质朴敦厚,尤其爱好读书,理政之余,手不释卷。不喜欢酒乐,不蓄养侍妾奴仆。

不论严寒酷暑,都是衣帽整严。侍奉母亲十分孝敬,每次母亲吃饭时必定站在一旁侍奉,等母亲吃完饭、洗手漱口后才退去,众人都非常赞赏他的品行。他在邠州的时候,有人给姓郭的当养子,从小到大(都是郭氏抚养),后因乖戾不受教导,被打发走了。郭氏夫妇相继去世了。他们有个亲生儿子,也已长大成人。当时郭氏的亲属与那位养子约定,咬定那位养子是亲生儿子,图谋分割郭氏财产,并帮助这个养子打官司,以前几任节度使都不能审理,于是成了悬案。张希崇看了状子,判道:“(你在)父亲在时已离家,母亲死了也不到灵前。仅称养子,辜负了二十年养育之恩;若说是亲生子,就犯了三千条大逆不道之罪。甚伤名理教化,怎能强词夺理、冒认田产!其财产全归亲生子,诉讼人和那些与他结党作奸的人,一起交执法官按律条定罪。”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佩服他能够明察是非。

张希崇还擅长观察天象,在灵州的时候,看见月亮遮住了毕口大星,过了一个月又出现了同

样的情况,于是叹道:“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果然死于郡中。

篇8:旧五代史节选文言文及答案

旧五代史节选文言文及答案

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也。初事汴将杨彦洪为骑士。好拳勇,未弱冠,长七尺,超然有乘时自奋之意。唐中和三年,太祖镇汴,尝大阅戎旅,睹其材,甚伟之,因锡名思安,字贞臣。思安善飞槊,所向披靡,每从太祖征伐,常驰马出敌阵之后,测□厚薄而还。或敌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鹰扬飙卷,擒馘于万众之中,出入自若,如蹈无人之地。太祖甚惜之,命副王虔裕为踏白将。

时巢、蔡合从,太祖每遣侦逻,必率先独往。巢败走,思安领所部百馀人追贼,杀戮掩夺,众莫敢当。寻领军袭蔡寇于郑,都将李唐宾马踬而坠,思安援槊刺追者,唐宾复其骑□还。又尝与蔡人斗,当阵生擒贼将柳行实。其后渡长淮,下天长、高邮二邑,又拒孙儒,迫濠州,皆有奇绩。累迁为诸军都指挥使,奏官至检校左仆射,寻拜亳州刺史。练兵御寇,边境肃然。思安为性勇悍,每统戎临敌,不大胜,必大败。

开平元年春,率兵伐幽州,营于桑乾河,掳获甚众,燕人大惧。及军回,率诸军伐潞,累月不克,师人多逸。太祖怒甚,诏疏其罪,尽夺其官爵,委本郡以民户系焉。逾岁起之,复令领兵,亦无巨绩可纪。太祖尝因命将授钺,谓左右曰“李思安当敌果敢,无出其右者,然每遇藩方择材,吾将用之,则败闻必至,如是者二三矣,则知飞将数奇,前史岂虚言哉!”乾化元年秋,又□为相州刺史。思安自谓当拥旄仗钺,及是殊不快意,但日循晏安,无意为政。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选自《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唐宾马踬而坠 踬:绊倒

B. 又拒孙儒,迫濠州 迫:逼迫

C. 则知飞将数奇 奇:命运不好

D. 但日循晏安 晏:安乐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测□厚薄而还

② 唐宾复其骑□还

③ 又□为相州刺史

A. ①其 ②乃 ③所 B. ①之 ②而 ③以

C. ①以 ②乃 ③因 D. ①其 ②而 ③以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B.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C.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D.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思安英勇善战,梁太祖很看重他,命令他做王虔裕的.副手担任踏白将。

B. 李思安渡过长淮,经过天长、高邮二座城邑,又抗拒孙儒,无不立下奇功。

C. 梁太祖曾经感叹道:李思安临敌果断勇敢,没有人能超过他,但每当我挑选人才,准备任用他的时候,总会传来他失败的消息。

D. 在相州任刺史时,李思安自认为应当统领士兵,而不应屈居于此,所以心中很不愉快。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 太祖镇汴,尝大阅戎旅,睹其材,甚伟之。(3分)

② 及军回,率诸军伐潞,累月不克,师人多逸。(4分)

(2)请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李思安“勇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9.(1)①梁太祖镇守汴,曾经大规模地检阅军队,看见李思安的身材,认为他很奇异。

[3分。“尝”,曾经;“伟”,认为……奇异(意动用法);句子大意各1分。]

②等到回师时,(李思安)率领各军攻伐潞,几个月没能攻克,军中士兵逃散很多。

[4分。“及”,等到;“逸”,逃跑,逃散;补充被省略主语(李思安);句子大意各1分。]

(2)①每从太祖征伐,常驰马出敌阵之后,测其厚薄而还。(每次跟随梁太祖征伐,常常驰马出现在敌阵之后,探测敌人虚实而回。)

②或敌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鹰扬飙卷,擒馘于万众之中,出入自若,如蹈无人之地。(太祖命李思安俘取敌人,总能在万众之中擒敌,出入自若,如踏无人之地。)

③时巢、蔡合从,太祖每遣侦逻,必率先独往。(当时黄巢、蔡贼联合,梁太祖每次派人侦查巡逻,李思安一定率先独往。)

④巢败走,思安领所部百馀人追贼,杀戮掩夺,众莫敢当。(黄巢败逃,李思安率领手下一百多人追贼,杀戮敌人,夺取物资,没有人敢抵挡。)

⑤都将李唐宾马踬而坠,思安援槊刺追者,唐宾复其骑而还。(都将李唐宾的战马被绊倒而使他从马上摔下来,李思安手持长矛刺向追来的敌兵,使李唐宾得以骑马返回。)

⑥又尝与蔡人斗,当阵生擒贼将柳行实。(曾和蔡人作战,在战阵上活捉贼将柳行实。)

[3分,写对一个给2分,写对两个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但事件要完整。]

参考译文:

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最初在汴将杨彦洪手下当骑兵。喜好拳术,不到二十岁时,已身高七尺,卓然有利用时代自我发奋的志向。唐中和三年,梁太祖镇守汴,曾经大规模地检阅军队,看见李思安的身材,认为他很奇异,于是赐名思安,字贞臣。李思安善于使用飞矛,所向披靡,每次跟随梁太祖征伐,常常驰马出现在敌阵之后,探测敌人虚实而回。如果有敌人仗恃凶猛炫耀自己,大多命他去俘取,他总是如飞鹰展翅,狂飙捲起,在万众之中擒敌,出入自若,如踏无人之地。梁太祖很看重他,命令他做王虔裕的副手任踏白将。(我国唐宋时期的侦察兵叫“踏白”,担任侦察的部队叫“踏白军”。)

篇9:《旧五代史·梁书十六》阅读答案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也。从周少豁达,有智略。初入黄巢军,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从周与霍存 、张归霸昆弟相率来降。七月,从太祖屯兵于西华,破蔡贼王夏寨。太祖临阵马踣,贼众来追甚急,从周扶太祖上马,与贼军格斗,伤面,矢中于肱,身被数枪,奋命以卫太祖。赖张延寿回马转斗,从周与太祖俱免,退军溵水。诸将并削职,惟擢从周、延寿为大校。其从入长葛、灵井,大败蔡贼。

太祖遣郭言募兵于陕州,有黄花子贼据于温谷,从周击破之。又破秦贤之众于荥阳,寻佐朱珍收兵于淄、青间。淄人不受制,复与之战,获其骁将巩约。会青州以步骑万余人列三寨于金岭,以厄要害,从周与朱珍大歼其众,掳其将杨昭范五人而还。从太祖至范县,复与朱

瑄战,掳尹万荣等三人,遂平濮州。

乾宁元年三月,军至新太县,朱瑾令都将张约、李胡椒率三千人来拒战,师古遣从周、张存敬掩袭,生擒张约、李胡椒等都将数十人。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朱瑾果出兵攻外壕,我军士突出,掩杀千余人,生擒都将孙汉筠。

天复元年三月,与氏叔琮讨太原,从周以兖、郓之众,自土门路入,与诸军会于晋阳城下,以粮运不给,班师。顷之,从周染疾,会青州将刘鄩陷兖州,太祖命讨之,遂力疾临戎。三年十一月,鄩举城降,以功授检校太傅。太祖以从周抱疾既久,命康怀英代之,授左金吾上

将军,以风恙不任朝谒,改右卫上将军致仕。末帝即位,制授潞州节度使,令坐食其俸,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陈留郡王,累食邑至七千户,命近臣赍① 旌节就别墅以赐之。贞明初,卒于家。册赠太尉。

篇10:《旧五代史·梁书十六》阅读答案

【注】赍:(jī)携带。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B.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C.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D.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擢,“提升官职”的意思,表示升迁官职的还有“迁”“拔”“升”等。

B.乾宁,皇帝年号。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C.致仕,指官员因年老或衰病而被皇帝罢免职务。也称“休致”。

D.食邑又称采邑、采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葛从周率军投降后,屡立战功。太祖临阵落马,从周奋力救护;他随从太祖在长葛、灵井作战,大败蔡州的.军队。

B.葛从周几次平定贼乱。黄花子占据温谷,葛从周领兵征讨,一举攻克;濮州兵反叛作乱,葛从周和朱珍大破敌兵。

C.葛从周有才智谋略。包围兖州,葛从周欺骗朱瑾出兵进攻,自己率军士突然出击,杀死一千多人,活捉了都将孙汉筠。

D.葛从周于乱世中却能得以寿终正寝。葛从周有病,太祖让人代替了他的职务,准许他退休。退休后在乡间的一栋别墅里养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入黄巢军,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从周与霍存、张归霸昆弟相率来降。(5分)

(2)会青州以步骑万余人列三寨于金岭,以厄要害,从周与朱珍大歼其众,掳其将杨昭范五人而还。(5分)

答案:

4.A(根据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来断句)

5.C(“被皇帝罢免官职”错,应为“辞去官职”)

6.B(“濮州兵作乱”应为“青州兵作乱”)

7.(1)葛从周开始时加入黄巢军,梁太祖在王满渡大败黄巢军队,葛从周与霍存、张归霸兄弟 相约一起投降。

(2)又逢上青州人率领步卒、骑兵一万多在金岭排列成三座兵营,扼守着险要地势,葛从周与朱珍歼灭了他们大量的士兵,活捉他们的大将杨昭范等五人而回。

【参考译文】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葛从周小时候就豁达大度,有才智谋略。开始时加入黄巢军,梁太祖在王满渡大败黄巢军队,葛从周与霍存、张归霸兄弟相约一起投降。七月,跟随太祖驻兵在西华,进攻蔡州贼寇王夏寨。太祖临阵指挥时战马跌倒,贼寇们追赶上来,非常危急,葛从周扶起太祖上马,与贼军格斗,脸上受伤,箭射中了手臂,身上挨了几枪,拼着性命来保卫太祖。靠着张延寿回头驱马上前接战,葛从周与太祖才一同免于遇难,军队撤退到溵水。诸位将领都被削职,仅仅擢升葛从周、张延寿为大校。他跟从太祖到长葛、灵井,大败蔡州贼寇。

太祖派遣郭言到陕州招募兵卒,有叫黄花子的贼寇盘踞在温谷,葛从周击败了他。又在荥阳攻破秦贤一伙人,接着帮助朱珍在淄州、青州一带收聚兵马。这淄州人不服从朱珍和葛从周,朱珍和葛从周又与他们交战,俘虏了他们的猛将巩约。又逢上青州人率领步卒、骑兵一万多在金岭排列成三座兵营,扼守着险要地势,葛从周与朱珍歼灭了他们大量的士兵,活捉他们的大将杨昭范等五人而回。跟随太祖到范县,又与朱瑄交战,俘虏了尹万荣等三人,于是平定了濮州。

乾宁元年(894)三月,葛从周率领军队到达新太县,朱瑾命令都将张约、李胡椒率领三千人前来抵拒迎战,庞师古派遣葛从周、张存敬全面攻袭,活捉了张约、李胡椒等都将几十人。二年十月,包围兖州,兖州人不敢出战,葛从周扬言欺骗兖州人说并州、郓州军队来援救兖州营寨。于是领兵奔向高吴,半夜再偷偷潜回兖州营寨。朱瑾果然出兵进攻城外战壕,葛从周军士突然出击,一路杀死一千多人,活捉了都将孙汉筠。

天复元年(901)三月,葛从周与氏叔琮讨伐太原,葛从周率领兖州、郓州的军队,从土门道路进军,与其他诸路军队在晋阳城下会合,因为粮草供应不上,只能撤回部队。不久,葛从周染上疾病,这时青州将领刘鄩攻陷兖州,太祖命令葛从周讨伐他,于是葛从周勉力带病出征。三年十一月,刘鄩率领全城投降,因功授任葛从周为检校太傅。太祖因为葛从周生病很久了,命令康怀英代替他,授予葛从周左金吾上将军,因为中风不能上朝拜谒,改授右卫上将军而辞官退隐。

梁末帝即位后,颁布诏令任葛从周为潞州节度使,令他坐享俸禄,又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为陈留郡王,累增食邑到七千户,命令亲信臣子带着旌旗符节到别墅赐给葛从周。贞明初年,在家中去世,追赠为太尉。

篇11:《旧五代史·张存敬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候,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屡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已下一百余人,获马万余蹄。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翼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晷(guǐ)。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皇甫谧传阅读答案

董遇三余读书阅读理解及答案

百战奇略·第一卷·谋战的原文及翻译

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的教案

伶官传序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 (教师中心稿)

《程信,字彦实》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伶官传序读后感

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
《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欧阳修论作文2023-03-19

欧阳修《丰乐亭记》文言文译文2023-03-15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2023-08-29

丰乐亭记 阅读答案2022-08-22

关于形容长江的励志诗句2023-04-27

唐才子传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2022-08-31

宋朝探险作文2022-09-06

梦江南的诗文阅读练习2023-03-27

教学读音2022-04-29

忆江南古诗朗诵2022-08-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