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理解及答案

时间:2023-10-17 08:16:25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理解及答案(共8篇)由网友“wangxb84”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理解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1: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理解及答案

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①解释下列句中的“之”字。

A.佣耕者闻之__________________

B.之陈__________________

C.欲缚之__________________

D.陈王闻之__________________

E.涉之为王__________________

F.陈王斩之__________________

②辨别下列一词多义。

A.陈胜王凡六月__________________

陈王斩之__________________

B.捕蛇者说__________________

或说陈王__________________

C.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

轻威__________________

D.已为王__________________

士卒多为用者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课文解释加粗部分。

A.由是无亲陈王者__________________

B.乃置__________________

C.皆自引去__________________

D.自辩数__________________

E.或说陈王__________________

F.诸陈王故人__________________

④仔细读文,可以看出陈胜故人相信陈胜“________,________”的诺言,真心实意(如“________”,“________”)找他,入宫后忘形失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佣耕者朴实率直的特点。陈王违诺的主要原因是故人“________”。

⑤请你先回忆《陈涉世家》,再读此文,你会感慨良多。请就其一点写一段200字短文,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A.听说陈胜做王这个事

B.到,动词

C.代词,指佣耕者

D.代词,指佣耕者的叫喊声

E.无义,舒缓语气

F.佣耕者中的某人

②A.称王,动词;帝王,名词

B.文体;劝谏

C.看轻,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威信)减弱,使动用法

D.做;被,介词

③A.因此

B.放下

C.离开,同义偏取

D.列举

E.有的人

F.其余的

④苟富贵,无相忘;直扣宫门,遮道呼涉;夥颐,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轻威

⑤“略”。

篇2:《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②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陈:国名。 ②宁国:楚国大臣。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楚庄王欲伐陈 ▲ ②民怨上矣 ▲

2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译文: ▲

24.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2分)

答: ▲

参考答案:

22.(2分)①伐:攻打,进攻。 ②上:国君,君主。

23.(2分)译文: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

24.(2分)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

篇3: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13、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14、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一句话加以评价。(3分)

15、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2.(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13.(2分)C

14.(3分)自见之谓明

15.(3分)没有自知之明

篇4:“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

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地数百里( ) ②自见之谓明(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①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②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小题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丧失 ②明智(2分)

【小题2】①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②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4分)

【小题3】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小题4】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4分)

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篇5:“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②智之如目也③,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④。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⑤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白见之谓明⑥。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喻老》。

②患:担心。③智之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④睫:眼毛。⑤庄蹻(j< ):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⑥明:眼睛亮,引申为明智。

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的之与王之伐越何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B.蜀之鄙有二僧 C.吾欲之南海

D.何陋之有

2.翻译句子。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译文:

3.楚庄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庄子采用什么论证方式指出楚庄王的不明智?

4.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述文章论点,并仿照再写两个短语。

5.谈谈你对庄子所持论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

1.A

(A.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B.结构助词的;C.动词,去、往、到;D.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2.我担心人的见识好像眼睛一样,能看清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清自己的睫毛。3.他认为越国政乱兵弱

比喻论证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5.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达到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

篇6:“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B(2分)

2。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5。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篇7:“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2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臣之妻私臣 私: ▲

(2)时时而间进 问: ▲

(3)臣愚患之 患: ▲

(4)故日:“自见之谓明。” 故: ▲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王之伐越,何也?

译文:

24.读了【乙】文后,你想到了与文章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2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齐威王和楚庄王人物形象。(3分)

篇8: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小题2】、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小题3】、“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一句话加以评价。(3分)

【小题4】、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小题2】(2分)C

【小题3】(3分)自见之谓明

【小题4】(3分)没有自知之明

《吕氏春秋》对比阅读与答案

吕氏春秋先己阅读理解及答案

三十世家·魏世家原文及翻译

秦王欲伐齐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论顺直河流

文征明习字文言文阅读理解

古文赏析宋人及楚人平原文及翻译

《宋书·列传第六》原文阅读及翻译

《自知之明》翻译及阅读答案

陌上桑,陌上桑李白,陌上桑的意思,陌上桑赏析

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理解及答案
《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理解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理解及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陌上桑》 初中一年级2022-10-07

阎罗包老原文及翻译2024-01-02

陌上桑,陌上桑王台卿,陌上桑的意思,陌上桑赏析2023-01-02

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2023-11-16

关于《管仲列传》课堂实录2022-08-25

第7课 身边的设计2022-10-26

第7课 春秋五霸2022-11-12

滑稽列传原文及翻译2022-07-30

琐记为公的原文及翻译2023-08-28

卫公忧边文言文翻译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