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发展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初探的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乔姮”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参与式发展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初探的论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参与式发展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初探的论文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初探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参与式发展 生物课堂
【论文摘要】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发展要求,推行中学教育改革中,参与式理论在教学中备受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要点进行分析,结合生物学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参与式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オ
在当代国际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等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参与式发展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新的概念。无论从主导民办发展潮流的世界银行领导人,还是在一个社区中从事发展实践的管理者,都在应用参与式发展的概念。参与式的概念从理论探索角度开始,已经拓展到了国际政治及国际发展的宏观政策领域,并且在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在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应用。
1、参与式发展的概念
“参与”这个词在现今的多数发展项目中被广泛应用。
关于“参与”的定义,在国际发展文献中可见许多,而且有一定的差别,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定义方式:
“公众参与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正规的机制直接使公众介入决策”(sewell,coppock,1977)。
“参与是在对产生利益的活动进行选择及努力的行动之前的介入”(uphoff,esman,1990)
“市民参与是对权力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能够使在目前的政治及经济过程中被排除在外的穷人在将来被包括进来”(cahn,passeff,1971)。
参与可被定义为在决策过程中人们自愿的民主的介入,包括:①确立总目标、确定发展政策、计划、实施及评估经济及发展计划;②为发展努力做贡献;分离发展利益(poppe,1992);社区参与是受益人影响发展项目的实施及方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这种影响主要是为了改善和加强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如收入、自力能力以及他们在其他方面追求的价值(paul,1987)。
2、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教学中发展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参与式教学法应孕而生,它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并不是一种教学法,后来引进到教育教学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构造者[1]。参与式教学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能帮助所有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发现、构建、交流的环境。
2.1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但形成学生参与的氛围,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需要比以往教学工作量大许多的课前准备[2]。这种课前准备,不仅需要教师方面的准备,也需要我们在前节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准备任务,让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学习”也有一定的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课前准备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以“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教学为例,课前准备可有以下部分:
2.2学生对“分类”、“分类法”的侧面了解
2.3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提供给学生相关植物的图片,如葫芦藓、肾蕨、水绵、油松、玉米、向日葵等。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如被子植物中的有一片子叶的植物、有两片子叶的植物,进而分析分类等级。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可排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叶脉、子叶、果实、种子等。
2.4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若分为两组,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蚯蚓、蜜蜂和蜘蛛;脊椎动物有:鱼、青蛙、蟾蜍、蜥蝎、壁虎、鸟、猫和虎。无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2组,分别是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蜜蜂、蜘蛛。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5组,他们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利应排为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蜜蜂、蜘蛛)、鱼类(鱼)、两栖类(青蛙、蟾蜍)、爬行类(蜥蝎、壁虎)、鸟类(鸟)、哺乳类(猫、虎)等。
教学,虽然是在课堂上进行,但这部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有必然联系。充分的课前准备,你会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上课时好象我们教师比以前“省力”了,但这一切离不开课前的充分准备。
3、参与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我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也就是说创新需要心灵的放松,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兴趣,提问才会大担,思维才具有实际意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提高。教师要把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衡量教学是否得法的标志[3]。生物教学,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和讨论。有了稳固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自发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升华出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参与式生物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身处情景之中。学生在各种疑惑的引导下,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的成功喜悦,开发潜能,逐步形成生物知识体系。如在上述生物分类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后我们可以设计分组学习,以小组形式讨论动植物分类,用老师提供的相同的材料分小组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案同时解释理由。小组的竞争,也给参与式学习增添了活力。这个过程,难免纪律有些“乱”,教师要灵活组织,要尽量减少学生间、小组间的相互干扰,又要让学生能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是宽松自由的,不要让学生有太多心理压力。如果一味害怕影响课堂秩序而限制学生的活动,也就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在小组汇报环节,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准确的给予激励性评价和点拨引导。小组讨论是参与式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一种常用形式,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一般都需要一个小组汇报的.环节。在小组汇报时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直到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收获,发现错误也要及时启发、引导、纠正。要鼓励学生把讨论引向深入。
4、参与式教学确实做到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性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参与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参与式教学营造出的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能真正感受到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乐于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使感官、视觉、思维都可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从而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5]。
参与式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参与式教学需要学生进入到各种学习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并逐渐提高自身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小组的汇报、组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式教学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那么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参与式学习的生物教学过程,可组织学生参与的内容有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并解释数据或资料的活动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原理,定律。经过思考,学生产生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当然,认识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逐步提高到理性思维的。通过参与式学习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学习过程既重视个性发展,又重视集体合作的民主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研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参与式教学能实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回归,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与表现欲,激发学生浓了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对学生过程产生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进去,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并通过相互交流而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我们将参与式教学灵活动用于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华文,杨晓波,杨涛等.参加“参与式”教学模式训练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10)
[2]陈安宁.对“参与式”教学的一点思考[j].滁州师专学报,(6)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6)
[4]刘素芹等.程序设计课中“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j].石油教育,2001(3)
[5]陈国元,邹堂春,杨磊等.“参与式”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
篇2: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我国荒漠化防治中的运用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我国荒漠化防治中的运用
一、参与式发展理论 “参与(Participation)”的概念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到中国来的.9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以及发展援助的管理者则更多的从干预的效率角度来认同“参与”的概念.事实上,“参与”反映的'是一种基层群众被赋权的过程,而“参与式发展”则被广泛的理解为在影响人民生活状况的发展过程中,和发展计划项目中的有关决策主体的积极的全面的介入的一种发展方式.
作 者:郭慧敏 刘宝剑 贾金凤 作者单位:郭慧敏,贾金凤(河北北方学院经济管理系)刘宝剑(河北北方学院教务处)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GROUP ECONOMICS RESEARCH 年,卷(期): “”(10) 分类号:X3 关键词:篇3:参与式发展理论与“乡村建设”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本土来源与贡献
崔效辉
[摘要]参与式发展理论是一种微观的区域发展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的“宏大叙事” 不同,它强调尊重差异、平等协商,在“外来者”的协助下,通过当地社区成员的积极、主动的广泛参与,实现其可持续的、成果共享的、有效益的发展。在20世纪的最后参与式发展理论被“引入”中国,但它并非完全是舶来品,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实验者们创造和运用了大量的参与式发展的理论、方法,尤其是作为“乡村建设运动”两大流派的定县实验和邹平实验更是如此。本文试图探讨参与式理论的本土来源与贡献。
关键词:参与式发展理论 乡村建设 定县实验 邹平实验
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主题,对发展的结果――现代化即获得现代性,各发展主体基本上是没有异议的,但对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发展,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发展主体却难以取得共识。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的'差异性很大,发展的手段实际上也不可能是一致的。以现代化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发展理论所包含的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理论背景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传统发展理论所要求的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是经济增长”,[1](p10)希望通过经济增长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的‘中心’国家接轨。“如果现代化只包含一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只包含经济发展,事情也许就简单多了”。[2](p349)但“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的变革。”[3](p30)而且“这些变革终究会波及到与已拥有现代化各种模式的国家有所接触的一切民族”。[4](p5)近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表明,真正能与发达国家接轨的只是极少国家和地区。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获得现代性的过程中出现了“内在殖民化”或“拉美化”现象。所谓“内在殖民化”,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以城市为代表的相对先进的部分、地区和阶层与国际资本连接起来,剥削这些国家的落后部分、地区和阶层,形成内部的依附关系,造成“两极分化”。[1](p19)所谓“拉美化”是指社会的阶层结构呈现出很不合理的金字塔型,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占社会成员人数很少的主导性阶层分享殆尽,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城市贫民和农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没有机会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种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结构失衡现象被称为“拉美化”。[6]巴西、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社会阶层结构的畸形使其丧失了继续发展的动力。由于不能使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引发许多社会问题。社会长期动荡不安,贩毒活动、恐怖活动猖獗,左翼游击队长期与政府分庭抗礼,贩毒集团、恐怖组织和左翼游击队都能在城市和农村的贫民中找到自己的后备军。这些国家仍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并落入为世人诟病的‘万劫不复’的锁定状态”。[7]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良性运行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分享发展的成果,那怕社会的下层分享成果的比重小一些,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进”。如果不能这样,甚至以牺牲一些阶层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发展,就会陷入一种有增长没发展的“内卷化”(Involution)1状态,因此,以现代化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发展理论的有效性正在受到怀疑。
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的参与式发展理论,是作为对以现代化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与批判的面目出现的。与现代化理论相比,参与式发展理论是一种微观发展理论,它强调尊重差异、平等协商,在“外来者”的协助下,通过社区成员的积极、主动的广泛参与,实现社区的可持续的、有效益的发展,使社区成员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8](p23)
参与式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建立伙伴关系;尊重乡土知识和群众的技术、技能;重视项目过程,而不仅仅看重结果。[8](p23-26)各国专家、学者对“参与式”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参与式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自愿贡献;
2, 在农村发展中,参与式就是让人民自主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利益分配及监督和评估;
3, 社区的参与意味着社区人们有权力和责任参与揭示自身的问题,指出自身的需要,评估自身的资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 参与式就是通过组织起来,通过自身努力,形成有效的控制和创造;强调当地人的参与,由外来者协调和
[1] [2] [3] [4]
篇4:参与式教学在土地经济学中的应用论文
参与式教学在土地经济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基于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目的,从参与式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土地经济学的课堂模式提出部分改革措施,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能进一步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而到达课堂教学目的。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土地经济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土地经济学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门理论专业课,这门课程同时也是整个土地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其研究对象是土地利用领域中发生的具有经济效应的人与地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地与地的关系。其基本内容和原理包括:人地关系及土地供给与需求理论;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原理;地租及土地价值与价格原理;土地金融与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与地税制度等。学习该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基础、切合法规条例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等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有关土地范畴的经济学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后续扩展课程的学习。
2土地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土地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生产要素经济学,是一门学术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具有内容多、跨度大、边缘性强、综合性强等特征。土地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其学科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以至于当今我们遇到的经济问题也有经典理论无法解释或解决的。所以在教学重点以及内容也就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也应当随之而变。其次,土地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很多经济学原理,部分原理单纯用语言描述是很难解释清楚的,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刺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能彰显教学效果。结合以上的两点,老师在课堂上传统的讲授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土地经济学教学。为此,本文从参与式教学法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土地经济学教学提出一定的教学改革措施。
3土地经济学参与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教学行为,关键在于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参与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范畴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属于内在激励弱的教学方法。而参与式教学属于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主动互动,属于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都强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也变得有趣、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参与式教学法再加上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外在激励加强,内外激励结合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基于现有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土地经济学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作出了以下设计。
3.1教师寻找案例,提出假设
课程本身要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起点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为手段,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为目标。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前,需要先提前寻找好适用于该课的案例;设计问题时,需要涵盖学生已学过的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问题要能映射到当前实际生活中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
3.2学生分组竞争,引导回答
在知道问题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施行随机分组。确定分组后,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小组需要从案例的各个方面入手,依据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论进行讨论。
3.3小组轮番答辩,教师提问
限定时间的讨论之后,让小组全员轮番上台对大家作讨论的汇报。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搭便车”的行为,要求成员各自对案例的不同方面的进行汇报,并说明相关的原理及各自的思想辨析过程。教师针对学生提及的方面,进行部分细节的提问,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的漏洞,也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4班内角逐最优,轮番筛选
各组答辩过后,需要选出班内思考最全面,答辩最优的一组。由各小组进行多轮投票,每轮剔除一组,直至选出最优的小组。为了让各小组的答案做比较,就要要求各小组在其他小组作汇报时认真倾听别人的思路及结果,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人的思路。关键点: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后,由学生适当地进行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其次,在其他小组汇报时,维持课堂的整体安静,既有助于培养台上作汇报的同学的自信心,又有助于让台下的同学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对他人保持尊重。
4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与推广的对策建议
4.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参与式教学改革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自发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受体,又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时,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引导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否则,就会失去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4.2教师掌握好“度”
参与式教学要基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不然参与性教学就无从谈起了,教师需要知道学生的知识层面在哪,才能提出比较符合学生层面的问题。另外,由于参与式教学的课堂自由度较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整体的学习场面,积极引导学生之间发言讨论,以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
4.3贴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
由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并不一致,人才培养计划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要注意贴合各自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依据人才培养计划,引入参与式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
5结论
参与式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更关键的是能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现态,并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现实中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结合起来,学会应用土地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湃.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知识经济,
[2]韩申山.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3]金丽.参与式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篇5: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参与式教学法概述
所谓的参与式教学法就是指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行为规律记录下来,为学生创造出能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将参与式教学法实际应用到教学中以后,学生通过多样情景化的教学设计进行主动性的学习,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生物学科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很多初中生都很喜欢生物这门课程,愿意进行生物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很多不同地区的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科学知识理解生物学中的奥义。学生学习过生物课程以后,还能帮助自己修正生活方式,进行更加健康的`生活。另外,学生在进行生物学的探究性学习时,还能帮助养成探究事物的学习习惯。使用了参与式教学法以后,学生明显有了更高的热情,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满足课改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
生物教学在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会积极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综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满足课改的要求。同时,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步凸显出来。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相关内容,并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更加贴近大自然,树立起环保意识,充分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则需要在一旁进行引导。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所以,初中的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出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全面发展。
(2)实现平等交流。新课改以后,教学理念是实现全面性发展,首先要保证学生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教师要进行积极地引导工作,发挥出启迪者的作用,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有所重视,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了问题,要马上进行正确方向的引导,帮助学生跨越障碍,继续进步。
(3)树立长远目标。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将教学目标定在通过学期考试上,而要定下长远的目标,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锻炼,建立起坚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将自身的思维、意识和行为都充分调动起来。
(4)因材施教。初中生由于其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自身性格的特点,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规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参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实现全面发展。
2.实施方法。
(1)构建教学情境。参与式教学法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出适合学生参与进来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创建教学情境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教学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将抽象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化、具体化处理。例如,在学习“尿的形成和排除”这一课时,学生想要充分了解身体器官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的具体工作原理,单纯的讲述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通过Flash动画制作出动态的动画,令本身无法看见的教学内容通过电脑表现出来,学生便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理解教学内容。
(2)小组合作式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学习目标展开讨论,也是常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这种方式能够将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能够对学习的知识加深理解记忆,同时还能培养自我批判的能力。例如“计划生育”这节课,初中生可能并不十分了解,也不太感兴趣,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进行相关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热情。
(3)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到本地的植物园或花圃参观学习,了解不同生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到工厂参观污水处理,了解水处理降解过程,促进学生的进一步自主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日后,教师要在参与式教学法中不断更新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生物学习基础,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长远的教学目标。
篇6:[中学生物论文]生物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物论文]生物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的追求目标。
? 研究性生物教学目标与传统的生物教学不同,它更强调生物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生物教学的特点。
1 “问题解决模式”的一般程序
??“问题解决模式”的程序可分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收集)科学事实→探求解决问题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2 “问题解决模式”在研究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这部分内容涉及面较广,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先讲生态因素的概念、种类,接着讲不同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举例说明,最后练习巩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列举许多事实,可能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学生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问题解决模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解决模式”中的问题不能过于直接,如光照时间长短是否影响生物繁殖?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能力。如:
在瑞士,银灰狐是在每年的1月至2月进行交配的,有人将银灰狐于12月初从瑞士运到南美的阿根廷饲养,发现银灰狐要到第二年的8月开始交配和繁殖。
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度里银灰狐交配和繁殖的时间存在差异呢?
??在回答中,学生一般都认为,阿根廷8月的气候与瑞士1月至2月的气候相似。这样的回答应该是对的,但这种回答跟这节课的关系不大,不过它体现了问题的隐蔽性。如何与生态因素联系起来呢?
到底是生态因素中的什么因素呢?这一问促使学生主动的阅读课文内容。他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生态因素,接着探讨不同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样,把本来教师要讲的内容,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以后,小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最后,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其观点。回答过程中,有的认为温度对银灰狐的繁殖有很大影响;有的则认为是光照时间对银灰狐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月份变化,温度和光照都在不断的变化。
如何分析是温度还是光照对生物的繁殖有重要影响呢?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经过假设、讨论、归纳等一系列再发现的认知操作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展开讨论,设计的问题要遵循学生实现再发现的认知规律。
问题1 假如把银灰狐终年饲养在恒温(瑞士七八月份的气温)的空调房中,光照自然变化,它还能繁殖吗?反过来,假如人工给予银灰狐固定的光照时间(瑞士七八月份的光照长度),温度自然变化,繁殖情况又将如何呢?
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事物,可以通过假设来进行分析,以便帮助学生迅速摆脱无所适从的思维状态,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让学生领悟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假设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从中也学到了开展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假设―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结论的运用。
实验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更难。因此,这个环节放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完成不太现实,而且完全没有必要。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也可以提供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讨论。如银灰狐在恒温的空调房里繁殖,在固定的光照时间(瑞士七八月份的光照长度)没有繁殖。这说明光照时间对生物的繁殖有重要影响。其实在瑞士,每年的1月至2月白昼开始延长,而在阿根廷,白昼开始延长时间是8月,因此银灰狐交配和繁殖是需要在日照开始延长的条件下进行的。由此可见,光周期对生物繁殖起了很大的作用。
[1] [2]
篇7:让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主动发展与提高
让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主动发展与提高
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幼儿。这是我们在开展几项国际合作研究中受到的启示,也是我们在研究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要让幼儿主动学习,必须让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在接受培训中感悟到主动学习的真谛。而且,这里所说的教师既包括教养员又包括保育员。因此,我们课题组在带领保教人员探索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为基点的教育方式的过程中,研究和尝试了以保教人员(简称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的培训方式。
我们倡导以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的参与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学会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而且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
参与式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听讲和观摩式培训,它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但它更加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这就带来了培训者与学习者角色的变化和培训过程与方式的一系列变化。
参与式培训中培训者与受训教师的角色特点
1.受训教师是主动的学习者
参与式培训中的受训教师不再是只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这种主动的学习是通过她们对培训的主动参与来体现的。主动参与的程度,不是以出席培训次数和听报告时间长短来衡量,而是指实质上的参与深度,主动参与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l)有参与的愿望和积极主动性,有支配自己学习的权利
每一个教师参与培训都不是被迫或强制性的,参与培训是她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和选择后作出的决定。有的老师由于习惯于听和记的培训方式,在参与一次讨论后,对动脑筋思考感到很累,不习惯,甚至忧心忡忡,我们便允许她们先不参加或先旁观。也就是说,教师在参与培训的时间和速度上可以自己把握。
不仅时间上如此,培训中研讨的内容也是教师感到最有兴趣、最需要的。教师有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内容的权利,有权否定专家为她们确定的研究内容。比如,最初培训实验班教师时,我们本想让老师们共同尝试在“天气预报”的教育活动中体现主动学习的思想,但老师们很犹豫。经询问,老师们都愿意从自己感兴趣、擅长和有把握的内容或某领域选择教育活动。结果,选美术、音乐的人很多,选语言的人也有,但没有人选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我们顺应了老师们的要求,让老师有自主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事实告诉我们,由于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而且在选择时往往会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原有经验和水平等因素,因此,她们的学习从情感和动机上,从过程和效果上都是积极主动的、是好的。
(2)思想和行动的全面参与,观念与理论的主动建构
每一个参与者不仅要听和看,更重要的是要想、说和做。培训者不再告诉她们现成的东西。她们要调动自己的原有经验,探讨和解决当前的问题;她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和构想。总之,她们要不断地调动自己的原有经验,通过反思与构想、实践与尝试,丰富和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断迂回并螺旋式上升,进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仅仅是听和看为主的培训,则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转化。
2.培训者是受训教师的“促进者”
培训者在参与式的培训中可被看作“促进者”,其作用在于支持、鼓励、引导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中,无论对城市教师的培训,还是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我们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担当这样的角色,并努力成为有效的“促进者”。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促进者不仅仅是能把理论、观点讲给教师听,让教师听懂,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在教师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她们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提高;要善于指导教师的实践,并使之与正确的理论观点融为一体;要善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关键问题,引发教师们思考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锋;最终要促使教师通过主动建构获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也就是说,培训者要会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要会促进教师主动建构适宜的融为一体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
一个促进者的促进过程和最主要的促进技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教师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在研讨中的表达,判断教师的原有经验,进行归纳和概括,通过引导反思,使教师明晰与提高已有经验中蕴涵的理论观点和教育价值。
(2)根据教师的当前水平,提出有促进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与构想,向更新的认识和更高的水平迈进。
(3)将教师获得的新认识和提出的新构想进行再概括、再明晰,并加以引申和理论提高。
(4)鼓励教师通过实践看幼儿的有效发展,从而验证新认识,达到内化。
培训的过程,就是上述环节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促进者的引导,教师主动建构的适宜的、融为一体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得到不断增加和扩展。
培训过程和方式的特点
1.以小组研讨式为主
研讨,是参与式培训的主要方式。要避免一开始就讲理论。要从研讨教师们关注的问题开始,在思想和观点不断交锋的过程中共同研讨,澄清观点和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使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地并有较多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人数必须受到控制,以15人以内的小组方式为宜,少时可以2~3人一组。分组时,可以将共性较多的人分为一组,也可以将差异突出的人分为一组,这应依据培训内容和培训不同阶段的需要灵活安排。共性较多的人在一起便于概括和达成共识,而差异较大的人在一起则便于在观点上相互碰撞,以使研讨更加深入。
2.以经验为基础
使用参与式培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每一个人原有经验的价值。看看她们已有的实践经验是什么,已经蕴涵着哪些我们追求的理论和观点,并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她们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提高。
3.以问题为“切入点”
老师们常常会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可以成为我们培训研讨的起点和“切入点”。例如,当研讨幼儿主动学习时,教师认为集体教育活动最难让幼儿主动,于是培训和研讨就从这里开始。当教师对集体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有了一定把握,又认为生活活动难以让幼儿主动学习时,我们就以擦桌子这一生活环节中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习为例,开始了对主动学习应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研讨。后来,老师又感到有些规则会限制幼儿的主动学习,这时研讨的主题又转移到了什么样的规则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上……除了教师自己提出的问题外,对于她们在实践中表现出的消极方面,我们不是去评论她们的对错,而是向她们提出问题,使她们直面矛盾,在自我反思、同事间和与培训者间的交流中积极思考,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新认识。受训教师正是在这种互动式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获得新的发展的。
4.以实践为核心
教师的发展与提高仅凭已有经验的概括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不断通过实践将已经获得的半信半疑的理论和观念内化。可以说,实践是参与式培训的核心。
与教师一起进行一天的实践不亚于甚至胜于讲授数天的理论。这是我们三年来研究和实践得出的经验。只有与教师一起实践,结合实际加以引导和促进,才能让教师看到理论和观念的实践形态,也只有依据实践的理论提高,才能使教师有意识地强化和巩固体现正确教育观念的行为。
教师的理论和观念是通过实践得以理解、内化并指导实践的。教师真正具有的内化的理论和观念是那些与实践融为一体的理论和观念。会说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内化。要想真正地了解和培训教师,不仅要听教师说,更要看教师做;不仅要给教师讲道理,更要给教师支出可供选择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招”。
在以实践为基础的参与式培训中,要允许教师按自己的想法做,让自然结果的反馈来调整其认识。录像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看到活动的结果。有时,我们告诉教师,2/3的孩子都对活动不感兴趣,她不相信。看了录像后,她才惊讶地看到了自己没有想到但又是事实的结果。
在与教师一起实践时,我们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而是以一个研讨者和促进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研讨与交流,共生和提高。
5.以思考贯穿始终
以往的培训方式使我们的教师不习惯于动脑筋。参与式的培训通过“促进者”的引导,使每一个参与者的头脑不断思考问题,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此过程中,研讨自然要思考,并要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更是带着问题的尝试性实践;就连听指导者讲授,也应伴有思考和讨论。
三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参与式培训能促使教师不断探讨新问题、尝试新策略。这使她们感到工作富有兴趣性和挑战性,而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又是对她们极好的奖赏。在课题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养员成了乐于思考和实践的研究者,保育员的变化也有了质的飞跃,她们从只关注物转变为乐于与教养员一起关注和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教育策略。与此同时,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也在对教师的培训、引导和促进中,在研究如何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和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了诱惑力和挑战性;而每一个保教人员的发展和提高都是对我们的最好奖赏。可以说,教师在尝试引导幼儿生动学习的策略中与幼儿共生共长;我们作为“促进者”,在尝试引导教师生动学习的参与式培训中与教师共生共长。(刘占兰)
篇8:如何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实施参与式教学论文
如何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实施参与式教学论文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在广大教师心中根深蒂固,要真正改变这种死板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推行参与式教学,尤其是在农村课堂,任重而道远。本文对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实施参与式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做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参与式困惑根本原因解决途径
参与式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是师生互动,让学生多说,多活动。但是,在课堂中不管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就是不开口。尽管有许多老师积极的想办法,可总感觉效果比较差。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大部分农村学生,不敢在自己长辈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农村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孩子犯错时不是悉心的开导,而是采取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甚至很多家长来学校会吩咐老师,自己的孩子犯错就“狠狠地打,让他多长点记性。”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的长辈有一种抵触、害怕的心理。渐渐养成了有话也不对长辈和老师说的习惯。
第二、“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哪位学生发言较积极,就会被其他人认为是在当众出风头。所以,学生们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说话,免得背上“骂名”。
第三、受条件的制约,农村中学开展的课外活动非常有限,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障碍,参与式教学中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当然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是担心自己说不好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记得有一次在讲授《孔子拜师》时,我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说说“风餐露宿”这个成语的意思,有一个学生说:“就是喝风吃露水。”立即引来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事后那位学生找到我,很委屈的说:“老师,你以后再也别叫我回答问题了,同学们现在都叫我’杨喝风’”。可见,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多大的伤害。
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在讲授《风筝》时,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学生都大声回答:“放过。”“你们喜欢放吗?”“喜欢!”学生声音更大了。“父母亲愿意你们去放吗?”“不愿意。”学生的声音明显小了。那么这节课老师陪你们放风筝好不好?“”好!“学生齐声欢呼。
第二、做到民主平等,与学生同喜同乐
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打消怕别人笑话的顾虑,告诉他们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战胜自我的一种表现,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当学生说得不好或说错了,应引导其他人要抱有宽容的态度;当学生说得好,应鼓动其他人一起由衷地为这位学生感到高兴。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第三、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有些学生由于受智力、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重复的知识点经常会忘记,如果教师对此失去了信心,在学生说错话的时候加以批评,会严重挫伤学生”说“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相信学生会改正错误,并把这种态度通过自己的言语、眼神、肢体动作传达给学生,打消学生对教师的种种顾虑。
第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良好的课外活动能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个性。比如有许多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可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激起他们的好胜心。
第五、树立学生正确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明白,在恰当的场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是出风头,而是锻炼思维获取知识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往往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除了在课余时间很用功外,其实上课听讲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也是很能参与到教师的讲课中来的。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地主动地参与。
第六、允许和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努力克服随意盲从的习惯
新课改的实行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被教育成要对老师和家长言听计从,这种情况在农村更甚,学生长期以来已养成了依赖习惯,对很多事都不会想着自己解决,而是老师和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是随意盲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每件事上都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鼓励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第七、每位教师都要长期坚持参与式教学
由于每个教师的性格不同,每天上课的心情也不同,所以造成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昨天让学生说”参与“得挺好,可今天又不想让学生”参与“了,学生也就形不成良好的参与习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第一节课上学生”参与“得挺好,第二节课换了一位教师,可这位教师又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愿让学生说,有时学生说了就大声的训斥。每个教师的总体方法不统一,又怎能怪学生”不参与“呢?
总之,要在课堂上真正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很好的”参与“,并不仅仅是能在课堂上解决的,而是需要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在课里课外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
篇9: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序数词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序数词教学中的运用
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过去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将随之而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而今天的`教学改革,”参与式教学“全面铺开,将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作 者:覃云奇 作者单位:贵州省务川县茅天中学,564312 刊 名:新校园(下旬刊)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篇10: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参与式工作中的地位,分析了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本身的一些特点,重点介绍了PGIS作为参与式工具在PAAF项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和潜力,其可作为P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用的'一个案例.
作 者:王晓军 作者单位:山西省中德林业合作PAAF,项目办,太原,030012 刊 名:林业与社会 英文刊名:FORESTRY AND SOCIETY 年,卷(期): ”"(2) 分类号:F301 P2 关键词:参与式方参 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 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PLUP)篇11: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到下一次作文时再进行范文选读,作文总结。这种方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效率太低,作文批改的周期较长,一篇作文的写作及评改要历经两周时间。对作文进行总结评价时学生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很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热情。二是作文教学程式化。“老师教、学生学”成了作文教学“永恒的旋律”,学生缺乏新鲜感,没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的主动学习写作的能力受到遏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被动的写作,。三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的机会少,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孩子应有的灵性和神采老师的金典批语扼杀了。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鼓励命题题材多样化,学生放胆作文,书写真情实感 学生快速自改作文、分组评改交流习作,师生总结点评,学生二度作文”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命题、题材多样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此,在作文课前由各小组命题,课堂上分别把各组的命题写到黑板上,然后由全班同学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题目来写。哪一个题目喜欢的人多就确定哪一个(也可以选择两个题目进行比较作文教学)。然后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自己喜欢这个题目的原因、自己的写作思路等。学生对题目进行初步的分析后,由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指导。当然学生命题不能随意为之,因为每册教材中都有明确的作文训练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对命题有所规划,稍加限制。如对话题作文的训练,可由教师设定话题,然后由各组根据话题去写提示语等内容。即使是训练命题作文,也多采用半命题的方式,让学生补充完整,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想象力。学生自主命题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应题为主动命题,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作文题目的课堂生成。
二、鼓励学生放胆作文,书写真情实感命题、解题后立即进入写作状态,一般要求在四十分钟内成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同时,“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动而辞发”,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给表达一个自由的空间。我们的写作训练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与此同时教师写“下水文”。教师的“下水文”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可回忆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贴近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评价。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教师巡视写作的做法,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写作的难点和重点,更有利于指导作文教学,也便于提高教师自身写作水平。
三、自改作文、分组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和相互批改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改作文能力。“文越改越精,玉越琢越美”。修改这一环节,一定要做到位。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检查修改自己的作文,从字、词、标点到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逐一进行自改,或同桌互相交换检查修改,或教师通过多媒体展台,修改典型性作文。然后教师再集中评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能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也会在潜移默化悟出一些作文之道然后在各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评改,典型作文组内宣读,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剖析文章的优缺点,综合大家的意见写评语,写出尽量详细的眉批和总批,其他作文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换评改。与此同时教师在每组中抽取一本进行浏览式批改,所抽取的作文应兼顾不同水平的作文。学生分组评改作文,把作文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朗读作文,自己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真正领悟到写作要领,成为学习的主体。朗读作文和学生评议能锻炼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例文朗读、师生总结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通过合作这种形式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在合作中学生又发现的新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进而主动搜集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钻研的能力,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增强驾驭学科教材的能力,具有独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可贵的创新意识,真正学会学习。教师把互评后的作文进行查阅、更正,掌握批改情况,肯定学生批改的成绩,鼓励学生批改的.积极性。并挑选学生的典型作文(也允许学生毛遂自荐),由学生当堂朗读。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作文进行总结点评,找出优点或不足,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要怕出现课堂争论,允许学生保留意见。教师因势利导形成本次作文的共同价值取向:哪样写是一篇好作文,哪样写不是一篇好作文。教师适时读自,己的“下水文”,由学生进行评议。“下水文”要有针对性和引导功能,要体现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学生对例文的总结点评将本次作文引向探究的领域,由对几篇具体文章的分析过程上升到摸索、感悟写作规律的过程,学生在生动鲜活的例文中领会到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五、学生深入探究、二度作文。
这个过程是探究的尾声,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学生深刻把握本次作文的要领后反思自己的作文,充实自己的“胜笔”,修改或删掉自己的“败笔”,使每一篇作文让自己有所感悟、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得到组内成员的肯定,受到老师的表扬,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总之,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主体性和参与性是作文教学实践的创新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千方百计诱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内因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作文实践的全过程,在多姿多彩的作文实践中,身在其中,乐在其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付宏学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初探的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激励机制论文2024-02-16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2023-09-15
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2022-11-05
浅析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2022-11-15
对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论文2023-07-26
教师的优秀个人述职报告2023-11-11
青年个人述职报告2023-04-03
计算机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初探2023-10-17
关于教育实验论文范文2022-08-22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