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無名好”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对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对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论文
对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论文
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重点,怎样让学生进入状态,学习起来又不觉得枯燥,在园林植物学教学中,我们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经过一年的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调整教学内容:全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形态术语(四周)、缓冲(两周)、分类(温室及本地花卉)
形态术语部分:根据季节与校园内植被进行讲解,内容与实物相对应,边讲解边观察,例如介绍根系的类型,不介绍概念,直接采集两种根系让同学观察,延伸介绍定根及不定根;每次在讲解时将植物种名直接告诉学生,让植物种名反复在学生记忆中出现,掌握识别和鉴定植物的基本技能,为学习植物分类学奠定基础。
缓冲:在两周课中,教师带学生去温室,学生以自学为主,把前一阶段所讲的内容综合复习;教师只负责告诉植物种名。接近尾声时,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这么长时间怎么没记住几个种?长得相近的植物种怎样区别?有什么好方法能尽快学会这些植物种名?而这正是我们的目的。
二、改变授课方式
植物学教学分二学期完成:第一学期形态术语及温室植物,第二学期介绍本地植物及教学实习。
(一)温室花卉分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周):每班分3组,以植物教师讲为主,因为此时学生学的知识较零散,头脑中几乎没有成形的内容,不知从哪儿下手。两周之后,大部分学生已掌握描述植物的基本过程,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如下教学方式: 预习――实物观察――教师归纳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1。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1小节),学生通过预习,写出植物识别要点,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更多接触、熟悉教材,而且学生记笔记的能力逐渐提高。因学生个人素质、心理因素不同,可将预习部分分为三个层次:
(1)只写出识别要点。
(2)绘出简图。
(3)根据预习内容写出花程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2。实地实物观察(2小节):本节分组进行,以学生观察为主,教师主要是予以点拨,强调重点;对照预习内容,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随着进程,学得快的同学可以指导慢的同学;同时,希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一次课下来植物种名(中文名)及主要形态基本能记住。
3。教师归纳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1小节):学生手中有理论和实物,教师最终予以总结,或列表比较或播放多媒体图片,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鉴定的权威性及可靠性,学会使用工具书。
(二)本地花卉
1。前6周主要介绍校园内植物,以讲做结合为主(边讲边看);一小节讲课,一小节到实验室看标本。
2。 从第七周开始,进行模块化教学,这部分内容可根据植物的花期调整,使学生不错过每种植物的花期。利用一上午或一天时间到周边教学(即边看边讲边采集标本),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了标本采集的整个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书――《高等植物图鉴》、《内蒙古植物志》、《呼伦贝尔检索表》等。
3。教学实习一周,因为有了一个多月的室外讲课,学生对植物采集有了一定的目标,采集的标本种类多、质量好,压制、翻晾、换纸及上台纸的合格率90%,实习效果在技能大赛上表现尤为突出。
三、笔记书写格式:此方法借鉴了教师教案的书写格式
预习部分:学生一开始基本全部抄下,第三次以后部分学生会有意识地摘抄重点,6周之后,大多数学生能够迅速写出重点而且绘出简图。
补充内容:教师讲解及学生观察两部分。
这种记笔记的方式有如下优点:
1。教师补充的内容一目了然
2。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时的状态:好学生及时鼓励,学生有错可及时纠正,对于不认真的学生及时教育。
3。有利于复习。
4。在评成绩打分时有据可依。
四、经过一年的实践,效果非常显着
第一:学生从一开始茫然听课到有意识听教师讲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二:现在的学生自卑、好胜心强、不知道怎样表现自己。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应启用各种方法:鼓励法、激将法、点拨法、以点带面法、移花接木法等。鼓励法:学生有一点进步,就应表扬。移花接木法:有一学生擅长绘图,所以我就说:“把这个图放在那个描述中,该多精彩呀”,他的反应是“真的.吗?”。激将法:每次课结束时,利用一点时间,总结上一次课,最后一句话是:他们成绩比我们高,我们怎样做?回应是:我们一定会做好。
第三: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工人和其他教师的介绍,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植物,学生慢慢意识到了植物学名的重要性。例如扶桑和木槿,这两个植物种,在教材上和图鉴上完全相反,而且扶桑在图鉴主页上没有,只有通过学名来找。
第四: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实物观察时,教师并不急于介绍,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例如:在讲解棕榈和蒲葵两种植物时,只给一种植物,让学生确认是棕榈还是蒲葵,双方为证实自己的判断正确,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辩论非常激烈。
第五:教师归纳总结一定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不同班级、不同状况,每一次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让学生感觉到总结这一部分内容是必须进行的。
第六:学会使用工具书: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在教材上迅速找到内容或在图书室利用《高等植物图鉴》《内蒙古植物志》《呼伦贝尔检索表》查阅植物形态。
总之,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现在的学生,学生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慢慢提高,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现在优秀生学得有劲,后进生奋起直追,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逐渐形成。
篇2:刑法学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刑法学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刑法学教学方法改革论文【1】
摘 要: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法学院校应适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当前的刑法学教学方法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以讲授式教学法为主,辅以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针对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等问题,应在将来推进对话式、互动式教学,并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
关键词:刑法学;教学方法;改革
刑法学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一向在法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开设法学专业的各高等院校均十分重视刑法学的教学,力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刑法学的教学质量。
根据国家教委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刑法学课程一共6学分,这在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是学分最多的。
一般的法学院系开设刑法课程都历时一学年,将刑法总论和刑法各论分成上下两学期分别进行讲授。
在国家司法考试中,刑法学的内容也占有相当大的分值。
以上无不说明刑法学在法学教育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统的刑法学教学方法一般是以课堂讲授式教学为主,辅以模拟法庭、案例教学等方式,个别院校还开设了刑事法律诊所,进行诊所教学,作为刑法学教学的必要补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法学院系要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培养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合理的定位。
从目前法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能够到司法机关工作的毕竟只是少数,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很多法学院系的培养目标。
而刑法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在刑法学的教学中,要突破以往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的格局,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刑法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在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忽视实践教学环节。
纯灌输式、说教式的讲授式教学法往往在刑法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采用较少或者有些教师嫌麻烦干脆弃之不用。
这样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方式过于呆板,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司法实务操作能力,将来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刑法学知识体系掌握不够。
一些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上课听老师讲,记笔记,下课之后看教材复习。
虽然刑法学课程一般都历时一学年,但其体系与理论内容都十分庞杂,课时还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讲到刑法各论时,一般教师的做法都只能选取其中的一些重点罪名进行讲授,有些罪名因课时原因几乎根本无法涉及。
况且,自我国刑法典颁布之后,到现在已经有八个修正案,加入了若干罪名;与此同时为了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能够具体操作,还出台了若干司法解释。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刑法典做到了与时俱进,而刑法学教学推陈出新的步伐却相对缓慢。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引用了某些司法解释,但作为本科生来说,很多人并不重视司法解释的作用,学习的内容跟不上司法的动态变化。
因此,学到的理论知识还是书本上的、刻板的、教条的。
甚至也有学生反映刑法修正案和司法解释太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所适从。
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分析评价
作为当前在各法学院系中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都应被纷纷引入刑法学的教学当中,而现有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弊端,有必要在这里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讲授式教学法
讲授式教学是最传统的刑法学教学方式。
顾名思义,该种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
和大陆法系国家相同,我国的《刑法》是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形式,立法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都是“宜粗不宜细”,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刑法典中法律条文的规定较为抽象。
对于普通高校的刑法学教学来说,是以解释刑法学为主,即注重对于刑法条文本身的解释,这也跟大陆法系国家法学教育的主流观点相一致:法学是一门逻辑自足、体系完整和真正的科学。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讲授式教学仍然具有实践式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越性。
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完整、系统、按部就班地讲解刑法学知识体系中的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刑法学的基本概念、一般理论、原则、制度、具体罪名的认定等等,即是先有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因而,不能忽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的优势。
但是,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讲授式教学以课堂面对面的讲授为主,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否真正获取了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除了考试和考核外无从得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不利,同时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知识轻能力培养的不足”[1]。
因而,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提倡对讲授式教学法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提倡在刑法学的教学方法中要加入案例教学,并且,案例教学也逐渐成为了刑法学教学的一种常规方法。
一方面,案例教学可使刻板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使得学生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理解相关法律的规定;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确实也能够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加强刑法学的应用性方面,案例教学法确实功不可没。
然而,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选取的刑事案例大多是两种,要么重大,要么疑难。
联系到司法实践,课堂上选取的案例总是体现出“以偏概全”的特征,不能反映刑事司法实践中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的全貌。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刑法学的实践性特征体现得尤为突出。
司法实践中的刑事案件形形色色,不可能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而加以表现,因此,对法科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掌握实践技能尤为重要。
此外,当前在刑法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法,通常也是夹杂在讲授式教学法当中,仍然是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案件的整个过程。
很少有学校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
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刑法学教学中的地位也近乎不言自明,也仅作为讲授式教学方法的某种补充。
(三)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也称为模拟法庭教学法,同样也是各法学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选择典型案例,将学生置于仿真环境之中,由学生来扮演控、辩、审三方的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地学习刑法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模拟教学法自推广以来,一时之间风靡于各大高校。
其优势显而易见:能够在组织模拟法庭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使得书本上呆板的理论知识活化起来,在模拟庭审的过程中对刑法学知识活学活用。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刑法学的教学中采用模拟教学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劣势在于,正如前述,刑法学的教学周期一般都长达一学年,本科阶段的刑法学教学主要涉及的是刑法解释学,内容纷繁复杂,单纯采用模拟教学法显然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多数高校采用的做法都是一学期举办一两次模拟法庭而已,涉及到的理论内容不会太多,故此,模拟教学法不可能成为刑法学教学的主要方法。
(四)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采用的步骤一般是,教师先行布置一个或者几个论题,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行准备,主要是准备发言的内容。
之后在课堂上,由教师主持,学生依次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学生们的发言内容。
简单地说,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特别适应刑法学理论纷争较多的现状,对同一种理论,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学生对各种学说也有可能抑或支持抑或反对。
因而,采用讨论式教学非常符合刑法学科的特点。
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得学生锻炼法律人才必备的两种素养:思辨的能力与雄辩的口才。
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但是,该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学生毕竟仍处于学的阶段,对于刑法学整个的知识体系不可能十分了解,发言的内容难免有所偏颇,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发言的内容进行有效引导,导致的结果往往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离题太远,不知所云。
因此,在适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时候,虽然教师只是处于辅助的位置,但是其作用是不可取代而且非常重要的。
讨论式教学法同样也只能作为刑法学教学的辅助方法,课堂教学不可能主要以讨论的形式展开,只能针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且必须强调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的重要地位。
三、刑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的实现不能只依赖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的完善,法律人才和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改革法学教学方法、使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如上所述,传统的刑法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对刑法学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变革。
“对于刑法学本科教学而言,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法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技能,只有学会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2]
(一)推进对话式、互动式教学
在刑法学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但其主导地位也不能断然否认,这是结合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所得出的结论。
在继续推行讲授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讲授式教学法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尽量克服不良因素的影响。
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主要在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笔者提出的改革方法就是在讲授式教学方法中推进对话式和互动式的教学,变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对话和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必须要注意与讲授式教学相结合,单纯令学生进行互动只会让互动的内容漫无边际。
因此,进行讨论和互动应具备一定前提,即学生对互动的内容所涉及领域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这种了解可通过教师事前的讲授或者令学生自学的方式加以实现。
该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可以在对话和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当理论学说存在争议时,可通过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有多种,如举办模拟法庭、开设法律援助公益网站、刑事法律诊所,等等。
举办模拟法庭一度也被视为在刑法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笔者认为,单纯的“模拟”,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应当选取实践中真实发生的案件来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曾经一度主要被应用在程序法的教学当中,主要强调审理案件的程序,使得学生了解庭审的各个环节。
篇3:教学方法改革的论文
教学方法改革的论文
一、用新材料,谈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所有东西都是由教参搬到教案上,再由教案搬到课堂;教材上没有讲的不敢讲,书本上没有说的不敢说,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是不会真正表现出来的。新材料是指别人不曾使用或较少使用过的材料。笔者认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对新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更好的对新材料正确、灵活、创造性的运用。
所谓新问题,就是要谈新出现的问题,谈热点问题,谈有争议的问题,谈没有定论的问题,谈别人认识不清的问题。很多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而教材又是十几年不变,脱离实际,陈旧空洞,所以不吸引人,学生不愿意听。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该善于抓新问题,触角敏感,思维走在学生的前面,即使讲的是旧理论,也有个结合新世纪的问题,即用生动具体的新材料检验旧理论,用旧理论来指导新实践。
二、选新角度,讲新观点
能用新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固然很好,但有时没有恰当的新材料,那么换一种角度来认识旧材料,即从旧材料中开掘出新意,同样值得肯定。讲新观点就是要讲又创见性的观点,讲别人没有讲过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演讲家李燕杰的报告很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又很多观点比较新颖,看问题角度独特。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讲给学生。
三、用新方法,设新环节
讲课没有固定的方法,完全可以因所讲内容的不同和听众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讲法。“教无定法”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今天的学生的学习思维理念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被动式“学会”的学习结果。必须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动的思维观念,以教者的思维唤起学者的思维;以教者的情感唤起学者的情感;以教者的兴趣唤起学者的兴趣;以教者的所知唤起学者的未知。在平等互动的思维理念中,以情导,以理梳,入情入理,情理结合,双向沟通,互相讨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思维畅达。
1.个案分析。个案分析是对现实工作中发生过的某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它始终贯穿的主题是“你将怎么做?”和“为什么?”而且你的答案必须是切实的`和最好的。个案分析的教学方式实质上就是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来引导大家的思路,逐步分析问题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学习者不仅可以熟练掌握、使用已学过的概念、观点,而且可以发展自己的技巧,乃至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同时个案教学比看教科书更加生动、真实。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非正式的表演,它通过学员亲自参与解决各种与人们有关的问题,扮演各种实际工作中的角色,通过别人的眼睛去看问题,去体验别人的事情,或者去体验别人在特定的环境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行为。角色扮演活动程序一定要首先是扮演者,其次是观察者,最后是教员。学员在扮演角色时要能把自己融入进去,观察者在观察时要能集中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并使自己沉浸在具体事例中,以便判断学员扮演角色的真实性。最后,教员通过列举一些更加具体、细致表演的行为,总结出整个学习的要点。
例如,我在讲解营销学和管理学中都有的知识点“沟通”的时候,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董事长、总经理及员工,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加深了沟通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3.管理游戏。把管理游戏作为一种培训方式是美国管理协会1957年首次使用的。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景下学会一个技巧。
例如,我在讲解营销四要素4P中的place时,组织学生模拟了一个久负盛名的啤酒游戏,让学生扮演生产商、中间商、零售商甚至顾客,从游戏中切实感受到了渠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
4.自我测试或评估。课程内容结束后,可在课尾或课下,由学生进行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或评估。自我评估(心理测试)是针对所学内容列出几条选择项,供学生自我评估检测;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5.拓展实践空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一件事,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于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了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学习场所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室,应让学生走出去,把学习场所扩展到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如家庭、学校、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
在我的每学期授课中,尽量每学科都抽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寻求研究对象,研究其特征。如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上,我让学生在校园里选取调查对象来完成自己设计的大学生消费能力调查问卷;在营销策划的课堂上,我让他们去超市实地发现和研究定价策略。课堂只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的真实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
四、借新工具,建新媒体
从教学手段来看,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有时间观、价值观、质量观。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每一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发展。
当前信息科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学习提供越来越充分的保证。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科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理解教材内容,认知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查阅大量资料,扩大知识面,了解新技术。
1.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2.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现实企业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管理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以上列举的只是众多可选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中的几种,不管哪种形式,都便于学生从切身体验中实现情感参与,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也便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去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师生面对面交流,相互激荡,以唤起教与学的热情。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双向互动是针对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而言,并不是主张摒弃讲授这一教学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讲,讲授还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的基础。但是仅有讲授这单一方式是无论如何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理念呼唤着随堂实验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而一个新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从不成熟而走成熟的过程,只有更深更多地思考,更精更细地去做,教学水平才能达到更高更强。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单项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尝试多种创新,并敢于在教学中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带路人,而应融入其中,做一粒铺路石,以自己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为学生拓展一条走向未来的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思想,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
篇4:植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植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本文通过讲授和讨论、艺术与趣味结合、课内外结合等教学方法的改进,及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等教学手段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思考和创新,以期为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作 者:黄文娟 杨赵平邱爱军 张玲 李志军 Huang Wenjuan YangZhaoping Qiu Aijun Zhang Ling Li Zhijun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刊 名:塔里木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RIM UNIVERSITY 年,卷(期): 21(2) 分类号:Q94-42 关键词:植物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改革 实践篇5:试论国际公法学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试论国际公法学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每年国家都在提倡各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递,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国际公法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无非是实现这个目标,本文将会从两个方而进行论述。一是,国际法教学采取法律实证方法的必要性:二是,国际法教学运用法律实证方法的具体措施。
一、国际法教学采取法律实证方法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在国际公法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是以学科基本理论讲授为基础,结合国际社会的实践案例,从而在问题中依次解释国际公法中出现各项法律制度和词条解释。众所周知,国际公法起源于早先国家之家签订的国际条约。在教授国际公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国际公法的原理是首要的,但同时也要使学生理解具体的条约。由此可以想象,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因为学生从根源上理解了国际公法,那么在实践案例中不管遇到什么法律情形,都能很准确的抓住本质。就这一点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确是最有效果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局限性,比如:形式刻板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在被动学习过程中,国际法的学习与国内法的学习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因为国际公法产生的环境、依据的`理论基础、立法过程以及实践执行都有其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此学科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往往不能理解国际公法的理论来源和国际公法的具体制度,同时因为生活环境的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学生缺乏“国际思维”,认为国际公法的约束力并不具有强制性,对国际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怀疑。这也正是教师没有从国际公法在国际关系中的适用性出发造成的。对于学生对国际法的实用性和权威性提出质疑这一情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二)法律实证方法的优越性
所谓实证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实际的法律制度,采用图表、数据等科学方法,以客观的立场,解释法律现象的方式。换言之,法律实证方法主张用事实解释法律规范。采用法律实证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运用国际法的能力。具体来说,法律实证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外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学术训练,并使之全面地理解国际法的内容和体系,而且也正好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因为时间限制而不能实现教学任务的难题。因此,介于法律实证方法的优越性,我们应在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加以重视。
二、国际法教学采取法律实证方法的具体措施
法律实证方法虽然不能直接接触到国际法实践,但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网上搜集各种信息,通过文献分析法来学习和研究国际法。
(一)案例教学法解读国际法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法是解读国际法实践性的有效方法。从案例当中解读国际法,在实践当中运用国际法,来自实践中的国际法,才是真正的国际法。当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国际法的教学时,案例的选取、呈现、思考的问题等一系列有关案例的处理就显得很重要了,一旦案例准备失败也就意味着国际法实践性讲解的失败。首先,案例本身要具有教学价值。具体而言,案例要有时效性和典型性,太老或是太普通的案例没有教授的必要。让学生学习权威机构或网站发布的原始资料,并全面认识资料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国外案件的判决或评论进行学术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
(二)专题讨论式教学方法体味国际法的发展性
当前国际形式变幻莫测,国际法律制度也在随之变化发展,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使得国际法的体系愈加庞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国际法的新发展。相对的,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有明确的把握。针对此种情况,专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问题。专题讨论式教学要体现法律问题争议性的特质,对于那些已经定案的法律事件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地搜集资料,多角度地思考分析,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际联系方法实现国际法的跨学科性
国际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关系,国际法实践的社会基础是国际社会,因而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关系是国际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分析问题应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出发,而科际联系方法就是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中分析国际关系的本质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深入了解国际关系,并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国际法立法和实施的情况。教师在具体实施科际联系方法时应当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国际关系基础知识,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方法,联系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实践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三、结束语
虽然目前全球处于一个相对平的人环境中,但地区冲突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都会导致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因此对国际法的学习就会摆在一个重要位置,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更加迫切了。总而言之,法律实证方法是国际法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不仅因为传统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国际法的教学进程,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而且因为法律实证方法有其优越性,能促进国际法教学的发展。
篇6: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微课被看成网络时代之中的新颖资源。微课背景之下的机械制图授课凸显了学生主体,提升原有的交互性,同时精悍简练。这类带有趣味特性的新颖教学正被逐渐采纳。机械制图科目的专业特性很强,应能培育高水准的绘图技能、对应的看图技能、拓展想象空间。与此同时,机械制图关联的基础科目也是偏难的,带有抽象特性。微课变更了惯用的枯燥方式,增添课堂趣味,让同学体悟出这一科目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微课背景;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改革
机械制图被归类为基础科目,它表现出凸显的实践倾向,抽象性很强。高职学生原有的科目基础常常并不牢固,采纳传统的授课流程很难调动起同学的热情,提升授课效率。为化解这种疑难,有必要接纳微课协助下的新颖方式,变更授课模式。唯有这样,才能培育更高水准的综合技能,增添探究热情。对于此,应当摸索最适宜的变革思路。
1微课特有的优势
微课促进学习,促进师生创新。机械制图授课之中,应依据拟定的新标准来拓展原有的授课实践,采纳视频这样的载体来设定多彩的授课流程,围绕精彩互动来展开平日的学习。围绕设定好的侧重点,开展精彩教学。对比传统流程,微课凸显了独有的优势:授课时段常常被缩减成10min。与此同时,微课拟定的授课活动很短,授课内涵被精简得很凝练,带有更高层级的交互特性。它的运用范畴很广,用于常规情形下的混合授课、远程在线讲解、平日常规讲解,供应了足量的认知资源,弥补授课之中的弊病。微课供应的在线工具,包含手提电脑、手机等。在授课前后,学生都可自主予以预习及复习,参与师生互动,解答他人疑惑。这样做,就释放了偏窄的授课空间,促进师生协作。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接纳新颖知识,变更了原有的单一传授,注重彼此配合。
2筛选最佳题材
微课授课进程,在设定好的很短时段中就应调动起班内的注意力,能够聚集精力。为此,筛选题材应能带有精炼的优势,让学生快速辨识这一课节特有的主旨内涵、知识点关联的若干侧重点。机械制图这样的科目带有枯燥的特性,很难引入多样的趣味故事等。由此可见,这类科目涵盖着的课节,并不都适宜被拟定为微课的课节。筛选初始题材时,应注重辨识授课之中的疑难点,以及侧重点。授课之中的热点,应能激发潜藏着的初始动机,让同学体悟这一道理:平日之中的企业生产,都不可脱离这样的根本常识;微课促进下的新式授课,应能拓展初始的视野,激发认知兴趣。微课设定的侧重点,包含描画三视图、描画配件特有的组合体、投影关联的若干常识、延展的.表述方式。唯有依照规则来描画这样的图纸,才能投入运用。授课的疑难点应被设定成配件的后续组装。任何配件及成套的机械,都应依照描画出来的图纸予以确认,把原材变更为可用的零配件。
3新颖授课模式
工科范畴中的机械制图,带有凸显的致密逻辑,同时也很抽象。在设定了时限的授课进程中,若要解析某一侧重点,就应设定最适宜的微课模式。例如:筛选凝练的初始导入步骤,把设定好的某一侧重点予以情节化,增添必备实例,以便激发兴趣。中间解析流程,应能完整并幽默。结尾也应凝练,留下回味余地。机械制图独有的特性,决定了可被筛选出来的授课程式涵盖了解说类型、课内演示操作、题目推理类型。(1)拓展思维空间。有着解析特性的微课模式,对应着大纲架构内的疑难点、必备的重点,它们应被详细辨析。应被演示操作这样的侧重点,是依托描绘出来的图例来解析关联的知识细节。适合被推理的这类模式,是依托视图解析这样的步骤,补充遗漏了的图形线条,强调缜密递推。这些新颖模式,都可拓展原有的想象空间,激发更多联想,从而提升原有的绘图技能。(2)强化彼此交流。创作微课之前,应能沟通企业,筛选典型特性的企业实例。结合授课专题来拟定系列架构下的微课授课。在这之后,应能整合筛选出来的这类题材,把它变更为新颖的幻灯片、三维架构的模型,或者制备成现场视频,搭配着解说等。这样做整合了多重的要素,把初始的复杂疑难予以简练化。借助带有可视化特性的这类立体场景,拓展空间思维,增添视觉冲击及更高的感染力。在很短课堂内,吸引同学注意,加深对这一科目的独特体悟。(3)摆脱多重限制。传统教学流程,师生都会受到特有的课堂限制。课余时段中,同学复习某一知识点,很难接触关联着的直观视频,也很难激发延展的联想。增添微课之后,师生摆脱了这一狭隘的阻隔,畅游知识海洋。微课衔接起了零散知识,倡导个性学习,提倡终身接纳知识。开发优质微课,协助师生来体悟更广的这类视野,把原本让人很畏惧的机械制图变更为让师生喜好的趣味科目。
4应注重的事项
(1)鼓励发问质疑。微课带有简练的优势,这并不意味着缩减了课堂时段中的质疑时间。实际上,在微课协助下,教师更应接纳同学的质疑,耐心予以解答。强化交流互动,创造出喜好思考、发觉潜能这样的最佳氛围,才能鼓励探索。(2)巧妙设定对比。微课拓展了原有的逻辑思路,促进对比思维的渐渐发育。这类对比途径涵盖了次序的对比、图形正误探究、对比交错逻辑等。例如:在解析了图样表示这一课节以后,采纳对比流程来描画辨识剖面图、对应的断面图、其他类别图样。这类对比辨析了多样图形的细化类别、图形适用场合、搭配着的标注等。协助学生关联起各类的制图知识点,清晰分辨它们,巩固既有知识。通过对比正误,规避近似情形的制图误差。例如图形固有的界限确认、字头方向确认,都是常常发觉误差的知识点。(3)增添游戏环节。微课化解了科目枯燥的难题,但并不能省掉常用的游戏流程。制图授课带有偏大的授课局限,只有添加必备的游戏,才能增添趣味。例如:在解析线条投影这样的授课内涵时,把室内墙角设定为绘制对象,树立某一杆状物来设定标杆。这种情形下,让同学描画杆体的投影,辨识线条的类别。此外,动手亲自去描画某一图形,然后对比哪一个图形最为形象,也是常用的游戏。
5结语
机械制图关联的微课制作,应能筛选趣味特性的微课题材,确保易懂通俗,让探究进程变得有趣。微课协助之下的新式授课,摆脱时空限制,整合了碎片式这样的授课步骤,创造个性课堂。未来进展中,应着手探究优良的这类新颖微课,化解潜在的畏难心态,让同学喜爱这一科目。
参考文献
[1]林胜.基于“微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10):118-119.
篇7:现代文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
一、引言
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鉴赏著名作家作品,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而随着现代文学作品的不断丰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化环境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则成为当前现代文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1.兴趣入手。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有意无意接收到的能够吸引兴趣的广播电视等作品众多,其中以视频、游戏为主的符合青年学生爱好的网络资源吸引了众多青年,因此,十几年前学生们业余时间在图书馆读书的场景越来越少见。以往学生们都会在图书馆排队借阅文学读物、在自习室抢占座位认真苦读,而当前图书馆的馆藏越来越丰富,自习室越来越宽敞,而以往的场面却已不见。当然一部分学生在寝室内通过互联网也在阅读文学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则因为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而走上了娱乐路线。因此,现代文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在课上让学生学会几篇名家名篇那么简单了,这门课程担当着重拾学生阅读兴趣的重任。因此,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就应该放在兴趣培养这里,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同学们对现代文学主动阅读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驱动其自愿自觉的进行阅读,从而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并让这种阅读习惯伴随终生。2.开拓视野。就文学作品而讲文学作品有时会显得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整合各种各类资源,让文学课上的知识含量丰富,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本身还能起到开拓视野的作用。让学生期待每一节文学课。3.融入价值观教育。文学作品鉴赏不仅仅是知识的'融入,更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潜移默化的融入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了价值观的教育,要让现代文学课程承担起引导学生健康思维的重任。所谓教书育人,教师不能忽略了育人的重要职责,而当代青年当中,价值观混乱的越来越多,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作家的分析,要让学生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激发起青年人对祖国、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意识。4.注重综合素质训练。如果说价值观教育是一种融入教育,那么综合素质的提升则一种需要训练才能提高的能力。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对就业、组成家庭等,因此,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思维等融入教学中进行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对于现代文学课程,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成不同小组,然后在小组内实施任务驱动、讨论法等具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进步。2.研究型教学法。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很多问题是作家自己的思考,已经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然而,由于现代文学本身就具有的启蒙性,使其创作和接受都很艰难。因此,运用研究型教学法给学生思考研究作品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型教学法是通过研究学习知识的具体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并提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在现代文学课程中运用研究型学习可以逐步开展,最初教师会给定研究的每一个主题和具体研究任务,让学生针对一个个任务去研究。逐渐演变为教师给定主题和框架,不给定具体任务。最终演变为教师只给定文章,各小组自己确立研究主题。这样,逐步开展、层层深入,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3.展示汇报。现代文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自愿主动自觉的过程,如果培养起学生的这种自主动意识,也需要采取具体的手段与方法。如通过展示汇报的具体手段,使学生形成学习的主动意识。教师可以安排每节课前10-15分钟做文学欣赏展示。这种展示不是由教师进行,而是由学生进行。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全班同学展示一部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读后感,还是故事梗概讲解,再或是作者分析等形式不限。同时,还可以配合音乐、图画等其它艺术形式。实践中每个同学对于这样的展示机会十分重视、充分准备,并且讲解的清晰流畅,较平时有很大进步。
四、小结
当前现代文学课程对于提高青年人对于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甚至是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同时也要积极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如积极的运用音乐、视频、动画、图片以及微课等资源。
参考文献:
[1]付金艳.师范院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1).
篇8: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在我国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数学,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工作是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一基础上能够理解数学以及灵活运用数学。新课标的应用,让小学数学的学习又多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并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依据新课标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不合理。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通常是数学教师全面负责,数学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课堂的思路完全跟着数学老师的思路走,学生缺乏主动性思考,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走,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创新精神,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违背,导致学生不能理解课堂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课堂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确。数学作为一门广泛性的学科,具有现实应用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课本知识上,守着教材不放,不敢脱离教材,以抽象教学为主,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严重同现实生活相分离,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数学,更不用说在生活中巩固知识,加深记忆了。这一点与新课标提出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以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为主的教学理念不符,因此学生不能将日常的观察、实验与交流等活动同数学更好地联系起来,从而给学生培养数学兴趣增加难度。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1.改进教学内容,以现实生活为落脚点。数学本身就是实用性学科,数学知识大多源于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小学生学会利用课堂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让小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学以致用。例如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这些加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不但让小学生理解数学、巩固数学知识,而且又能激发小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举多得。
2.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按照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争取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数学教学方法,从而让小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来理解数学,可以让小学生从视、听等不同方面了解数学,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方法及时改进,让小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全方位提高教学效果。
篇9:浅谈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个性;自信心;创新精神;意志品质
论文摘要: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探索,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从对未来人才素质培养着眼,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数学知识,还要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代学习的基本方式看:“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新教材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就是基于此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时,教师要抓住契机,通过各种渠道,把握好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功能,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及时表扬,培养自信心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在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及时表扬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红红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真聪明”、“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学生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时,喜悦的心情难于言表,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断增强。
在课堂评价时,我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尝试,有些稍微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我的赞赏和表扬的机会,即使水平偏下的,仍然给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
另外,我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鼓励探究、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自主创新与合作学习并不矛盾。创新需要合作,合作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我在数学教学中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分组学习,六人一组,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建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做,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才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正是学生个性、自主性形成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首先我设计了学生非常熟悉的—个生活场景:桌面上非常凌乱的课桌,问学生如何整理。学生很容易答出:将文具放入文具盒里,书整理成一摞,作业本放在—起,分别摆放整齐。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逐步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的重要作用,即它不仅使生活有条理,更可以在数学运算中达到化简的目的。其次,我又让他们运用归类的思想进行速算竞赛:求代数式的值。有了第一步中总结出的生活经验,一部分学生会联想到把代数式中的常数项先结合,然后再合并计算,这时教师可引导探索,能否把代数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也合并呢?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样做可以吗?于是,我安排了—个分组讨论活动。论题是:这样做可以吗?根据是什么?哪些项可以这样结合在一起?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见解,互相协作,最后得出“可以结合在一起的每一项所包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这样的'项叫同类项);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合并同类项)是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为了巩固学生的探究成果,我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是同类项速配,另—个是“找朋友”。正当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欢乐和喜悦时,我又提出了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怎样合并同类项?玩兴正浓的学生显然觉得这个问题很突兀,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4m+3m等于多少?学生齐声答出7m。我又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学生答:4m+3m=(4+3)m=7m(根据乘法分配律),学生又接连做了几组这样的习题后,我再让学生总结法则。学生中无一人回答,于是我又引导学生从单项式的结构考虑,学生想到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两部分构成,马上就豁然开朗,总结出“系数相加,作为结果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的法则。
可见,教师只要设计好教学环节,这样教师则真正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而学生也就由观众变成了演员。
总之,基础教育阶段要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中学生虽然远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个性,但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他们终身的发展将产生久远的影响,这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新时期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大有可为的。
篇10: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考探讨论文
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考探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代文学课程对于提高青年人对于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甚至是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文章分析了当前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改革
一、引言
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鉴赏著名作家作品,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而随着现代文学作品的不断丰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化环境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则成为当前现代文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1.兴趣入手。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有意无意接收到的能够吸引兴趣的广播电视等作品众多,其中以视频、游戏为主的符合青年学生爱好的网络资源吸引了众多青年,因此,十几年前学生们业余时间在图书馆读书的场景越来越少见。以往学生们都会在图书馆排队借阅文学读物、在自习室抢占座位认真苦读,而当前图书馆的馆藏越来越丰富,自习室越来越宽敞,而以往的场面却已不见。当然一部分学生在寝室内通过互联网也在阅读文学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则因为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而走上了娱乐路线。因此,现代文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在课上让学生学会几篇名家名篇那么简单了,这门课程担当着重拾学生阅读兴趣的重任。因此,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就应该放在兴趣培养这里,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同学们对现代文学主动阅读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驱动其自愿自觉的进行阅读,从而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并让这种阅读习惯伴随终生。2.开拓视野。就文学作品而讲文学作品有时会显得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整合各种各类资源,让文学课上的知识含量丰富,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本身还能起到开拓视野的作用。让学生期待每一节文学课。3.融入价值观教育。文学作品鉴赏不仅仅是知识的融入,更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潜移默化的融入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了价值观的教育,要让现代文学课程承担起引导学生健康思维的重任。所谓教书育人,教师不能忽略了育人的重要职责,而当代青年当中,价值观混乱的越来越多,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作家的分析,要让学生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激发起青年人对祖国、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意识。4.注重综合素质训练。如果说价值观教育是一种融入教育,那么综合素质的提升则一种需要训练才能提高的能力。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对就业、组成家庭等,因此,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思维等融入教学中进行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对于现代文学课程,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成不同小组,然后在小组内实施任务驱动、讨论法等具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进步。2.研究型教学法。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很多问题是作家自己的思考,已经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然而,由于现代文学本身就具有的.启蒙性,使其创作和接受都很艰难。因此,运用研究型教学法给学生思考研究作品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型教学法是通过研究学习知识的具体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并提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在现代文学课程中运用研究型学习可以逐步开展,最初教师会给定研究的每一个主题和具体研究任务,让学生针对一个个任务去研究。逐渐演变为教师给定主题和框架,不给定具体任务。最终演变为教师只给定文章,各小组自己确立研究主题。这样,逐步开展、层层深入,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3.展示汇报。现代文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自愿主动自觉的过程,如果培养起学生的这种自主动意识,也需要采取具体的手段与方法。如通过展示汇报的具体手段,使学生形成学习的主动意识。教师可以安排每节课前10-15分钟做文学欣赏展示。这种展示不是由教师进行,而是由学生进行。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全班同学展示一部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读后感,还是故事梗概讲解,再或是作者分析等形式不限。同时,还可以配合音乐、图画等其它艺术形式。实践中每个同学对于这样的展示机会十分重视、充分准备,并且讲解的清晰流畅,较平时有很大进步。四、小结当前现代文学课程对于提高青年人对于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甚至是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同时也要积极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如积极的运用音乐、视频、动画、图片以及微课等资源。
参考文献:
[1]付金艳.师范院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1).
作者:王书英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辽源分校
篇11:药用植物学论文
论文题目: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摘要: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 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 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 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 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 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 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 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 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 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 结论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 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关键词:
法定药用植物;蕨类法定药用植物;植物基源考证
“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首先在《中国法定药用植物》一书 提出,后笔者对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法定药 用植物指历版国家标准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版地方标准及 其附录收载的药材饮片的基源植物。植物由于分类系统的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改变、种的鉴定和归并等原因,造成同一植物有 多个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的状况,法定药用植物情况也是如此,这 也是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之一。以往有学者对不同地区、不同民 族对同一药材使用植物种类不同,同一药材名称各异或同一名称 实际药材不同等情况进行过系统考证,但尚未见文献或着作对药材 的植物基源由于分类鉴定等原因造成的混乱情况进行过考证研究 .为此,笔者收集了我国以中国药典为代表的收载药材的各类国 家标准、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药材标准120余册,对这些 标准收载药材的植物基源进行考订归纳。现首先报道蕨类法定药 用植物基源考证的情况。
1、蕨类法定药用植物考证概况
我国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共有27科88种,经考证,其中53种基源 鉴定清晰,标准所用名称正确规范,不同标准间使用相同的中文 名和拉丁学名,所用拉丁学名和中文名与《中国植物志》或Flora of China(以下简称FOC)相同,如扁枝石松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 (L.)Holub、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Beauv.)Spring、贯众Cyrtomium fortune J.Sm.等。而35种 植物基源在分类变化、种等级鉴定、中文名称或拉丁学名等方面 存在问题,其中由分类系统的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由于种等 级分类群的意见分歧或种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的拉丁学名混 淆的11种,另有中文名称的误用,把中文别名当做正名或把中文 植物名和药材名混淆的共19种。
2、分类系统的变化
石松科垂穗石松Lycopodium cernuum L.收载于湖南药材1993 、四川药材等;灯笼草Palhinhaea cernua(L.)Franco et Vasc.收载于湖南药材;而《中国植物志》收载垂穗石松 Palhinhaea cernua(L.)Vasc.et Franco.石松科有灯笼草属和 垂穗石松属,秦仁昌(1978)分类系统和秦仁昌、吴兆洪(1991 )分类系统以前者命名,而《中国植物志》以后者命名 , 两者实 为同一属Palhinhaea Franco et Vasc.但FOC、Christenhusz线 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等系统又把垂穗石松属并入石松属 Lycopodium L.,故使该属的名称复杂化,其实,上述标准和植物 志收载的3个名称为同一种植物。灯笼草属中文名采用时间较早, 现《中国植物志》的垂穗石松属一名现使用普遍,故以采用该名 较好,另该种为该属的模式种,故名称采用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L.)Vasc. etFranco为好,考虑到灯笼草一名在以往使 用时间较长,可将灯笼草作为别名。
石松科藤石松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 Holub ex Dixit收载于广西瑶药一卷和贵州药材等;藤 子石松Lycopodiastrumcasuarinoides(Spring)Holub.ex Dixit 收载于广西药 材; 石子藤石松Lycopodiumcasuarinoides Spring收载于四川药材1977Lycopodium L.为石松属 Lycopodiastrum Holub.ex Dixit为藤石松属,此在秦仁昌分类系 统、《中国植物属志》、《中国植物志》中均如此分 类,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2011)等系统把藤石松 属并入石松属Lycopodium L,故出现了Lycopodium casuarinoides Spring一名,上述标准收载的3个名称实为同一种 植物。秦仁昌(1978),秦仁昌、吴兆洪(1991),《中国植物 志》和FOC分类系统均把藤石松属作为独立的一属,中药标准中亦 多采用Lycopodiastrum Holub. ex Dixit这一属名,另藤石松为 藤石松属的模式种,故认为名称应 采 用 藤 石 松 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 Holub ex Dixit,石 子藤石松为别名,藤子石松为不规范名称,不应采用。
木贼科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收载于福建 药材和上海药材1994附录;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a (Desf.)Boerner收载于部颁标准藏药1995附录。秦仁昌分类系 统和《中国植物属志》中木贼科有问荆属EquisetumL和木贼属 Hippochaete Milde两属,《中国植物志》把此二属合并为木贼属 Equisetum L一属,现代分类系统均按《中国植物志》的归属方式 处理,上述标准收载的两名称实为同一种,认为该种拉丁学名以 采用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为好。另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有植物中文名亦为节节草Commelina diffusa Burm. f.,应注意区别。阴地蕨科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 ( Thunb.)Sw.收载于药典1977等;阴地蕨Scepteridiumternatum (Thunb.) Ly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薄叶阴地蕨Scepteridium daucifolium (Wall. exGrev.) Ly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 而《中国植物志》收载薄叶阴地蕨Botrychium daucifoliumWall. 阴地蕨科在秦仁昌分类系统和《中国蕨类植物属志》中,均有小 阴地蕨属Botrychium Sw假阴地蕨属Botrypus Michx和阴地蕨属 Scepteridium Lyon三属,195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阴地蕨科 仅有阴地蕨属一属,即上述3属的拉丁属名均归至阴地蕨属 Botrychium Sw.;FOC、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的现 代分类系统亦均将3属归至阴地蕨属Botrychium Sw.一 属,且把 阴地蕨科并入瓶尔小草科。故Botrychium ternatum (Thunb. )Sw.和Scepteridiumternatum(Thunb.)Lyon.实为同一种, Botrychiumdaucifolium Wall.和Scepteridium daucifolium (Wall.ex Grev.)Lyon.亦为同一种。故认为该2种的名称应分 别采用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和薄叶阴地蕨 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
3、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
卷柏科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 Grev.) Maxim.收载于中国药典版和中国药典版等;垫状卷 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v.)Spr.var.pulvinata Alston收载于贵州药材1965.垫状卷柏作为一个独立的种早在 1859年就已经确定,其间虽有研究认为其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的变种,但因形态与卷柏区别明显, 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目前已经没有争议,且中国药典等大部分标准收 载的拉丁学名均为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Grev.) Maxim.,《中国植物志》亦采用该拉丁学名,故应定论用此拉丁学 名。木贼科笔管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subsp.debile (Roxb.ex Vauch.)Hauke收载于广西壮药2011二卷;节节草 Equisetum debile Roxb.收载于北京药材;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Roxb.收载于部颁标准成方九册1994附和福建药材2006.该 种中文名应为笔管草,节节草系误用 ,节节草为笔管草的原亚 Equisetumramosissimum Desf,应予纠正。关于本分类群等级的处 理,目前尚有争议。《中国植物志》作者经过对国内各主要标本 馆所藏大量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有关 标本为很典型的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但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的有关标本则很难确定是Equisetumramosissimum Desf.还是Equisetum debile Roxb.ex Vauch.故《中国植物志》赞成R. L. Hauke(1962)的观点,即对本分类群采用亚种的概念。考虑到本分类群等级的处理尚有争议,国内许多地方植物志如《浙江植物志》等仍采用种的概念,且中药材标准亦大多作为独立的种收载,故宜用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 Roxb.ex Vauch.的表述为宜。海金沙科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1977、1985、1990、1995、、部标成方十册1995附录等;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 R. Br,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附录和中国药 典2015附录等; 狭叶海 金 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收载于福建药材2006和湖南药材2009;小叶海金沙Lygodium scandens(Linn.)Sw收载于广西瑶药2014一卷等。对上述相关植物,《中国植物志》收载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狭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和小叶海金沙Lygodiumscandens (Linn.)Sw.3种,其中Lygodium scandens(Linn.)Sw.和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实为同一种植物小叶海金沙,前者为正名,后者为异名;FOC把其拉丁正名和异名互换,变为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而把Lygodium scandens(Linn)Sw.作为小叶海金沙的异名。另FOC把 狭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并入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合为一种。
据《中国植物志》载,狭叶海金沙与海金沙的区别为不育羽 片的末回小羽片掌状深裂,裂片长而狭,能育羽片有不育的长尾 头实际海金沙的形态变异很大,其植株下部明显具有狭叶海金沙 上述特征,故仅凭局部的标本,就定种狭叶海金沙,依据不足, 认为FOC把狭叶海金沙并入海金沙是合理的。小叶海金沙与海金沙 有明显区别,其末回小羽片形小,通常为三角形钝头,叶为薄草 质,叶轴藤本状,粗健;小叶海金沙的2个种加词scandens和 microphyllum在不同的标准均有使用,考虑到后者为中国药典附 录收载,影响力较大,且FOC比《中国植物志》在国际上有更大的 影响力,故认为小叶海金沙以采用拉丁学名Lygodium microphyllum (Cav.) R. Br.更好。鳞始蕨科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Linn.)Max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乌蕨Stenolomachusanum(Linn.)Ching收载于药典1977等。乌蕨属在秦仁昌分类系统及《中国植物志》中均采用拉 丁名Stenoloma Fēe,但据现代研究,该拉丁名不符合命名法,故FOC、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及张宪春系统等均将其属名纠正 为Odontosoria Fēe.尽管Stenoloma Fēe的命名不合法,但并不影响实际使用,据文献查阅结果,目前除个别蕨类植物分类文献外,其他罕见有使用Odontosoria chinensis这一学名者,而tenolomachusanum这一学名使用最广 ,收载的标准亦以使用这一学名居多,且也是《中国植物志》使用的正名,故认为在中药材的基源中,乌蕨以使用 Stenoloma chusanum (Linn.) Ching这一学名为妥。蹄盖蕨 科单叶双盖蕨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收载于广西药材1990;《中国植物志》中单叶双盖蕨的拉丁学名Diplaziumsubsinuatum(Wall.ex Hook.et Grev.)Tagawa,而把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作为异名收载。目前植物分类普遍的观点亦与《中国植物志》相同,且在实际研究应用时,亦多使用Diplaziumsubsinuatum (Wall. ex Hook. et Grev.) Tagawa一名,故认为法定药用植物基源中亦应使用这一学名。凤尾蕨科剑叶凤尾蕨Pteriscretica L.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按《中国植物志》该拉丁学名的原植物为欧洲凤尾蕨,欧洲凤尾蕨分布于欧洲及非洲,我国不产;而剑叶凤尾蕨的拉丁学名为Pterisensi formis Burm.,该种生海拔300米的林下,产海南(崖县、南山岭),也产于印度北部、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贵州不产,与欧洲凤尾蕨不同种。另有欧洲凤尾蕨的变种凤尾蕨,形态与前者相似,曾有误定为欧洲凤尾蕨者,故《中国植物志》凤尾蕨项下特列一误定的拉丁学名Pteriscretica auct. non L.凤尾蕨在我国分布广泛,贵州的印江、独山、桐梓、遵义、雷山、贵阳、清镇、平坝、安顺、毕节、大方、安龙、德江等地都有分布,故疑系把凤尾蕨误定为欧洲凤尾蕨。肾蕨科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inn.)Trimen收载于广西壮药2011二卷。但FOC采用了Nephrolepis cordifolia (Linn.) C. Presl这一学名,而把该标准采用的拉丁学名作为异名处理。认为该标准采用的这一学名为分类着作如《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等所普遍采用,学术论文中亦多使用该学名,故认为法定药用植物中仍 应 使 用 肾 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inn.)Trimen这一学名。槲蕨科中华槲蕨Drynaria baronii(Christ.)Diels收载 于药典1977、药典1985、药典1990等。中华槲蕨一名在《中国植物志》、FOC、《西藏植物志》等均未见,《中国植物志》收载秦岭 槲 蕨Drynaria sinica Diels, 其中有异名Drynaria baronii (Christ.)Diels,FOC收载秦岭槲蕨Drynaria baronii Diels,故三者实为同一植物。
考虑到该种分布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用秦岭槲蕨更切 合实际分布。中国药典等标准皆使用Drynaria baronii Diels这 一拉丁学名,故该种宜采用秦岭槲蕨Drynaria baronii Diels这 一名称,中华槲蕨可作为别名。槲蕨科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J.Sm.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1977、和2015等。槲蕨的拉丁学名除上述标准收载的外,尚有Drynaria roosii Nakaike,且为《中国植物志》和FOC的正名,在分类学上以后者使用更多,但在中药学领域,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这一学名使用更为普遍,如中国药典和贵州、内蒙古、新疆 、西藏、台湾等省区的药材标准均使用这一学名,《浙江植物志 》等一些地方志亦使用这一学名,为了避免混乱,在法定药用植 物中仍应保留使用这一拉丁学名。石松科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和中华药典1930等。按Lycopodium clavatum L.的原植物为东北石松,而石松的拉丁名为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exMurrey.根据中国药典1977对该药材叶大小的描述 , 认 为 上 述 标 准 收 载 的 植 物 应 为 石 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ey.卷柏科毛枝卷柏Selaginella braunii Bak.收载于《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按毛枝卷柏的拉丁学名为Selaginella trichoclada Alston,而Selaginella braunii Bak.为布朗卷柏的拉丁名,从该标准描述该药材茎分枝有毛等特征分析,该种应为毛枝 卷柏Selaginella trichoclada Alston.讨论蕨类植物种类众多,总数达12000多种,不同的分类系统科属概念差别较大,尤其是属等级分类系统变化时,会导致种拉丁学名的改变,出现一种蕨类植物使用多个拉丁学名的情况。且某些属的蕨类植物形态相似,种鉴定或种等级分类群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导致了蕨类植物基源的混乱,尤其是中药专业者对植物分类的变化状况掌握不全,应用到中药材后更容易出现问题。现结合植物分类和中药材标准两方面内容,把中药材标准收载的88种蕨类植物的基源行了查考,基本厘清了这些蕨类植物标准收载和基源的变化状况,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相信会对来源于蕨类植物的中药材植物基源的正本清源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维良,马临科,郭增喜,等。中国法定药用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381.
[2]ZHAO W L.Dissertation on the legal medicinal plants [J].Chin J Mod Appl Pharm(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 34(9):1361-1364.
[3]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543.
[4]湖南省中药材标准[S]. 1993: 158.
[5]四川省中药材标准[S]. 2010: 353-403.
[6]湖南省中药材标准[S]. 2009: 91-250.
[7]张宪春,张丽兵。中国植物志・第六卷(第三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58-236.
篇12:药用植物学论文
论文题目: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的灌浆特性
摘要:在4年生秦艽品系GQ05-2采种田中选取健壮植株作为研究对象,于开花盛期选取同一天开花的植株用吊牌标记,并从标记后4 d开始,每隔4 d采样1次,分别测定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种子含水量等指标,对秦艽种子灌浆动态进行研究,旨在为秦艽种子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在开花后第40天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质量的水平;秦艽种子籽粒千粒质量变化呈“S”形曲线趋势,符合Logistic方程,花后第4~8天种子千粒鲜质量缓慢增加,灌浆处于渐增期,花后第8~28天种子鲜质量快速增加,灌浆进入快增期,花后第29~40天为稳增期,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并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开花后第60天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大致随灌浆的进行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由结果可以看出,秦艽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质量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开花后第56天左右(9月中下旬),蒴果种荚尚未开裂时为最佳,秦艽种子应根据成熟情况采取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关键词: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灌浆特性;最佳采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版一部)收录的秦艽药材原植物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与小秦艽(G. dahurica Fisch.)[1].秦艽药用历史已有2 000多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除湿、退虚弱、止痹痛之功效。随着现代药理药效及新用途的开发,秦艽药材的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人们在利益驱使下疯狂采挖野生秦艽资源,导致野生秦艽资源匮乏,秦艽已被列入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用植物名录[2].实行人工驯化栽培是解决秦艽市场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秦艽人工驯化栽培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但秦艽种子细小,寿命短,育苗成苗率极低。秦艽种子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着发芽率及育苗效果,如果种子采收过早,则成熟度差,如果采收过晚,则蒴果开裂,落粒现象严重,种子采收量少。秦艽种子采收时间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农户对种子颜色的经验判断,尚无统一标准,收获到的种子成熟度差异大,严重影响育苗效果及种苗质量。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灌浆特性、种子成熟度关系密切,有学者对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3]、掌叶大黄[4-5]、甘肃贝母[6]、蒙古黄芪[7]等药用植物种子灌浆期种子干物质积累与种子成熟度、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药用植物种子成熟度与干物质积累持续时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近年来,许多学者围绕秦艽药理药效[8]、临床应用[9-10]及其基源植物的.驯化栽培[11-14]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而在其基础繁殖生物学特性方面,仅有米永伟等对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作了研究[15],关于秦艽、小秦艽、粗茎秦艽等3种基源植物种子灌浆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王怀林等研究表明,同属不同种植物开花与结实时期均有差异[16].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中药材秦艽基源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种子灌浆动态研究,以期为确定人工栽培秦艽种子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供试材料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选育的4年生秦艽品系GQ05-2种株。试验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榆中园艺试验场进行,试验区年平均气温6.7 ℃,年平均降水量458 mm,降水集中分布在6-9月,年日照时间 2 600 h,无霜期155 d,土壤为沙壤土,土层深厚,土壤中性偏碱性[17].
1.2灌浆动态测定
本试验于8月开始进行,试验区秦艽GQ05-2盛花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本试验于8月1日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及株型一致的种株进行挂牌标记,挂牌时仅留取同一天开花的花序,剔除未开花花朵。挂牌后第4天开始,每隔4 d在14:00左右进行取样,每次选取60个蒴果装入自封袋,带回实验室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蒴果,分别剥出籽粒混合均匀,然后随机取500粒称取种子鲜质量,重复3次,鲜质量测定结束后装入牛皮纸种子袋内,置于阴凉处干燥,待种子采样结束后,将灌浆期间种子统一置于70 ℃烘箱烘至恒质量,称其干质量。根据每次取样结果折合成秦艽种子灌浆期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种子灌浆相关参数。
种子灌浆速率(FR,g/d,以千粒种子计)=(后一次采样种子千粒干质量-前一次采样种子千粒干质量)÷2次取样间隔时间。
种子平均灌浆速率(MFR,g/d,以千粒种子计)=开花后某天种子千粒干质量÷开花后时间。
种子含水量(WC,%)=(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千粒鲜质量×100%.
种子脱水速率(DR,%/d)=(前一次测定含水量-后一次测定含水量)÷2次取样相隔时间。
1.3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 进行制图,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进行直线化拟合,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方差分析[18].首先根据郭凤霞等Excel作图法[6]对秦艽籽粒百粒质量(y)、开花后时间(x)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y=k/(1+eA+BX)。式中:k为千粒质量极限值,即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大值;A、B为方程参数,A反映初始千粒干质量,B反映干物质增长速率;本试验中取样时间x最长为开花后第60天,即x∈[4,60],用曲线方程可直线化方法[令y′=ln[(k-y)/y];k=[y22(y1+y3)-2y1y2y3]/(y22-y1y3),y1、y2、y3分别为等间隔开花后时间(x=第4、32、60天)对应的千粒干质量,A′=A,B′=B]求出Logistic方程参数,然后根据方程参数,按照石有太等方法估算灌浆起始、高峰、结束时间和最大灌浆速率等次级参数,拟合出千粒质量与开花时间的Logistic方程[4,6].
2.结果与分析
2.1秦艽籽粒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4年生秦艽植株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6月中旬开始抽薹,7月上中旬开始现蕾,7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试验在秦艽盛花期选取生长整齐一致的秦艽GQ05-2种株,于8月1日选取同一天开花花序挂牌标记,从开花后第4天开始测定蒴果中籽粒生长的变化动态。由图1可以看出,秦艽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千粒质量在不断变化,根据种子灌浆期间千粒鲜质量增加的特点,大致将秦艽种子灌浆期划分为渐增期、快速增长期、平稳增长期及下降期。开花后第4~8天蒴果形成,种子千粒鲜质量增加缓慢,可将该时间段划分为种子灌浆渐增期;开花后第9~28天种子千粒鲜质量迅速增加,将该时间段划分为灌浆快速增长期;开花后第29~40天种子千粒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可将该时间段划分为灌浆平稳增长期。由图1可以看出,秦艽种子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较开花后第4天千粒鲜质量增加5389%(P<0.01)。开花后第40天以后,种子脱水速率加快,鲜质量急剧下降,至灌浆末期种子鲜质量逐渐接近干质量的水平。开花第56天后千粒鲜质量下降不明显,在田间已有大量蒴果开始落粒,将该时间段划分为下降期。花后第60天千粒鲜质量(0.148 7 g)与千粒干质量(0.140 3 g)基本一致,说明种子灌浆已完全结束。
由图1可以看出,秦艽种子千粒干质量随开花后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慢-快-慢”的“S”形变化趋势,经利用曲线方程可直线化方法拟合(图2),千粒质量(y)与开花后时间(x)的“S”形曲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y=0.141 5/(1+e3.471 2-0.128 4x,A=3.471 2;B=0.128 4),拟合系数(r2=0.973 5)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表明该方程可以客观地反映秦艽种子灌浆充实规律。千粒干质量极限值K为 0.141 5 g,A为初始千粒干质量转换值[y′=ln[(k-y)/y,y为千粒干质量,k为千粒干质量极限值],B可反映干物质积累速率。Logistic方程拟合表明,开花后16 d内,种子鲜质量增加,干物质逐渐积累,这一时期为种子灌浆渐增期(图2、表1)。开花第17天开始干物质积累速度加快,灌浆进入快速增长期,持续20 d左右,种子鲜质量迅速增加并在花后第40天达到最大值。开花后第28天左右(Logistic曲线拐点,即方程直线化后与x轴的交点处)种子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图2)。开花第37天后种子干物质积累高峰结束,灌浆进入缓慢增长期,种子干物质继续积累,至开花后第60天灌浆过程基本结束,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得到秦艽种子灌浆结束期在开花后第63天,但此时绝大部分种荚已开裂,落粒现象十分严重(图1、图3、表1)。
2.2秦艽种子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的变化
在秦艽种子整个灌浆的过程中,种子灌浆速率呈“慢-快-慢”的变化规律。花后第24天前灌浆速率呈缓慢上升
趋势;随着灌浆持续期的延长, 灌浆速率迅速上升,并在花后第32天左右出现灌浆高峰(图3),这与Logistic方程估测的干质量最大积累速度时期有偏差(表1)。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灌浆过程中连续降水,使种子含水量增加。此后灌浆速率波动下降,到开花后第36天左右出现灌浆低峰,接着又波动回升,但总体呈持续波动下降的趋势。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在开花后第28~36天维持在较高水平,花后第36天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种子开始脱水,种皮颜色由黄白色变为褐黄色,种子逐渐成熟。
2.3秦艽种子灌浆过程中籽粒含水量及脱水速率的变化
降的变化趋势, 而脱水速率则大致随灌浆进程的继续呈先慢后快的动态趋势(图4)。开花后第8~16天,种子含水量迅速上升,在花后第16天达到76.63%,种子鲜质量明显增加,干质量积累较少(图1)。花后第16天种子开始脱水(图4),鲜质量迅速增加,与Logistic估计的干物质积累高峰起始时间(花后第17天)基本吻合(表1);之后继续波动脱水,含水量持续降低。开花第28天后种子脱水加快,含水量直线下降,干物质继续积累,但积累速度减慢;开花后第32天左右,种子脱水速率较快(4.01%/d)。整个种子灌浆过程中,含水量变化范围为76.63%~8.39%,含水量每下降1%,千粒干质量增加0.001 7 g.
2.4秦艽种子灌浆特性的相关分析
对秦艽种子灌浆过程中千粒干质量、含水量、脱水速率及灌浆持续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秦艽种子灌浆过程中,千粒鲜质量与千粒干质量、脱水速率、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千粒鲜质量与种子含水量呈负相关,但不显着。种子含水量与脱水速率、灌浆持续期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而种子脱水速度与灌浆持续期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千粒干质量与灌浆持续期、脱水速率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表2)。
3讨论
种子作为植物生活史中关键性的特征,可以保持物种的延续,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19].种子质量和大小与其植物性状和生态因子有一定关系,千粒质量可反映种子的大小[20-21],其高低决定于灌浆速率、持续时间[22].有研究表明,种子大小能够影响种子的萌发能力,直接影响幼苗的建成,最终影响整个群落的结构[23].在干旱和阴暗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有变大的趋势,且种子相对较大的幼苗生长快,幼苗较高,种子大小与苗高及鲜质量呈显着正相关[24].在种子灌浆过程中,渐增期形成大库容、快增期向库容中调运库容物质是保证种子质量和产量的基础,对种子成熟度起着重要作用。种子灌浆速率降低,鲜质量接近干质量,种子颜色发生变化,说明种子已成熟。然而种子成熟度直接影响其田间出苗率,进而影响药材的产量、质量。若采收过早,种子营养物质积累少,后熟效果差;若采收过迟,种果开裂,种子撒漏严重,导致种子产量降低。
秦艽为常用中药材,是甘肃道地中药材之一,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量逐步扩大,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人工驯化栽培已成为保障药源供应的必由之路。秦艽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人工栽培后植株根茎粗大,龙胆苦苷含量到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甚至较野生品种优越,可以替代野生资源[25].但是由于秦艽种子小,寿命短,且具有后熟作用[26],在自然条件下保存的隔年种子发芽率很低[27],为人工驯化栽培带来一定的困难。研究秦艽种子灌浆特性,明确种子成熟采收期可为秦艽人工驯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有利于秦艽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结论
本研究表明,4年生秦艽GQ05-2植株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6月中旬开始抽薹,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盛花期。花后第8天开始种子鲜质量快速增加,干物质积累缓慢,开花后第8~16天含水量迅速上升,在花后第16天达到76.63%,此时种子开始转入灌浆高峰期,持续时间达到20 d.花后第29~40天为稳增期,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并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较开花后第4天千粒鲜质量增加538.9%;之后因脱水加快,千粒鲜质量急剧下降,至灌浆末期种子千粒鲜质量逐渐接近干质量的水平。千粒干质量的变化趋势呈“S”形曲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籽粒形成期持续17 d,干物质积累量较少,千粒干物质积累量大约为0.03 g;灌浆中期持续20 d,灌浆速度快,粒质量迅速增加,千粒干物质积累量约为0.07 g,为种子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灌浆后期持续26 d,干物质积累缓慢,千粒干物质积累量为004 g.在整个灌浆过程中,灌浆速率呈“慢-快-慢”的规律,花后第32天出现灌浆高峰。
一般认为,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质量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7].在本试验的大田观察中发现,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种子种荚由白绿色变成白褐色,种子由黄白色变成黄褐色时,种子已经完成灌浆,当籽粒开始脱落时,种子已完全成熟,为适宜采收期,即秦艽种子开花后第56天左右(秋分前后)采收最佳。由于秦艽花期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其种子应分批采收。
参考文献:
[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1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53-254.
[2]张恩迪,郑汉臣. 中国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28.
[3]赵洋,陈垣,郭凤霞,等. 三年生当归不同节位花穗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中药材,2009,32 (6):837-840.
[4]石有太,陈垣,郭凤霞,等.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2009,18 (3):178-183.
[5]石有太,陈垣,郭风霞,等.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79-1983.
[6]郭凤霞,常彦莉,林玉红,等. 甘肃贝母种子灌浆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2010,19 (2):97-102.
[7]荆志宇,郭凤霞,陈垣,等. 蒙古黄芪种子灌浆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2011,20 (1):161-166.
[8]穆祯强,于洋,高昊,等. 龙胆属秦艽组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
[9]黄璐琳,杨晓,丰先红,等. 秦艽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11,13(5):40-43.
[10]蔡秋生,张志红,高慧琴. 秦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6):55-58.
[11]王琬,梁宗锁,解娟芳,等. 秦艽组植物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4(8):188-192.
[12]蔡子平,漆燕玲,王宏霞,等. 秦艽温室育苗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2(4):54-55.
[13]彭云霞,王宏霞,蔡子平,等. 不同成熟度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1(8):956-957.
[14]陈千良,石张燕,孙文基,等. 不同栽培年限秦艽药材质量变异研究及适宜采收年限的确定[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2):277-281.
[15]米永伟,陈垣,郭凤霞,等. 麻花秦艽种子灌浆充实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3,22(6):129-135.
[16]王怀林,幸福,汤利,等. 4种淫羊藿属植物开花结实现象的观测与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94-96.
[17]刘小勇,马彦,于良祖,等. 重茬苹果园土壤处理试验[J]. 中国果树,2005(2):16-18.
[18]明道绪.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7-179.
[19]于顺利,陈宏伟,李晖. 种子重量的生态学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2007,31(6):989-997.
[20]邵慧,夏中华,金彦刚,等. 江苏淮北地区13个主导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91-93.
[21]叶靖,董立强,王术,等.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73-75.
[22]曾浙荣,庞家智,周桂英,等. 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6,22(6):720-728.
[23]Silvertown J W. Seed size,life span and germination date as co-adapted features of plant life history[J]. American Naturalist,1981,118(6):860-864.
[24]武高林,杜国祯. 植物种子大小与幼苗生长策略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19(1):191-197.
[25]刘丽莎,姜北岸. 甘肃不同地区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比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0):706-707.
[26]李惠娟,王耀芝. 秦艽的胚胎学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4,14(4):243-248.
[27]张西玲,王岚,刘丽莎. 麻花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J]. 中药材,2004,27(3):160-161.江苏农业科学第45卷第23期张婷,赵林,张梅,等. 不同苹果品种花粉的生物学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3):147-149.
篇13:药用植物学论文
论文题目:药用植物牛大力研究概况
摘 要:该文介绍了牛大力的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从牛大力的化学成分、作用和功效、牛大力的组织培养等方面概述了目前牛大力的研究概况,为今后牛大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牛大力;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牛大力(Millettia specisoa champ)是豆科崖豆藤属植物,又名血藤、血风藤、倒吊金钟、甜牛大力、甜牛力、美丽崖豆藤等。牛大力适合于肾功能不好,血气不旺,风湿骨痛,经常咳嗽以及抽烟和长期吸入厨房油烟的人士。牛大力在我国海南、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湖北、贵州、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在国外则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越南北部等地[1].牛大力因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及药用价值,目前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最近这几年,牛大力被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等地的居民大量地用于食补药材,并且其用量已经远远超于制药企业。目前,上述地区的野生牛大力资源几乎被消耗得所剩无几,原材料出现了极大地短缺,生态环境也被极大地破坏。因此,对牛大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就显得特别的有必要。
1 牛大力的基本情况
1.1 生态特性 野生牛大力喜20~25℃的阴凉沙土坡地,相对于向阳坡而言,生长于阴凉沙土坡地的野生牛大力的长势更好、根系更发达;牛大力不适于生长在阳光充裕的山顶或是水分充沛的小溪、阴沟等地[2].
1.2 形态特征 牛大力是一种攀援灌木树种,高1~2.5m,嫩枝的表面上覆盖有褐色的绒毛。牛大力根的特征有很多种,按照它的膨大程度,可以分成膨大根、毛根及梗根;根的色彩因品类、土质及养分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在黄褐色至黑褐色之间,表层覆盖一定数量的毛根,毛根的多少因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茎是木质化的,根据它是否能够直立分为直立茎和蔓生茎因品种和苗龄的差别,茎的颜色不尽相同,老茎紫褐色,幼茎银灰色,茎上有芽眼;牛大力的叶片数为3~17片,叶的长度为4~9cm,宽度为1.5~4cm,叶全缘,奇数羽状复叶,叶的形状分为长椭圆形、披针形、卵圆形和椭圆形等,叶尖部分为钝形或短渐尖形,底部部分为钝形或者是圆形,叶色为深绿色或者是黄绿色,叶的表面从无毛至疏毛,甚至是密毛,干时则变为粉绿色。牛大力花期为7-10月,花长20cm~30cm,有顶生圆锥状花序和腋生总状花序之分;冠长2~2.5cm,一般集中于花序上;牛大力果的表面有密集的绒毛,果瓣是硬木质化的,开裂后为扭曲状,种子的形状为卵形,每荚4~6颗[3].
2 牛大力的化学成分与作用
2.1 化学成分
2.1.1 牛大力根的化学成分 王祝年等从牛大力的根中分离提取获得了7个化合物。经判定,这7个化合物的结构依次为:3′,7-二羟基-2′,4′-二甲氨基异黄酮、紫檀素、2′,4,4′-三羟基查耳酮、β-谷甾醇、豆甾醇、胡萝卜苷和高丽槐素[7].后来又有人研究发现,从牛大力块根的95%酒精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可以分离提取获得18种化合物,分别为3′,7-二羟基-2′,4′-二甲基异黄酮、2,4,4′-三羟基查耳酮、高丽槐素、芒柄花素、2,5-二羟基甲酸、3,4,2′,4′-四羟基查耳酮、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丁香脂素、圆齿火棘酸、豆甾醇、高丽檀素、美迪紫檀素、β-谷甾醇、α-甲氨基-2,5-呋喃二甲醇、胡萝卜甘、5-羟甲基糠醛、紫檀素和豆甾醇-3-ο-β-D-葡萄糖苷[4-6].
2.1.2 牛大力茎的化学成分 王茂媛等[7]通过研究发现牛大力茎95%酒精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含有7种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β-谷甾醇、高丽槐素、4-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4,2′,4′-三羟基查耳酮、β-胡萝卜苷和谷甾-5-烯-3,7-二醇。王金花等[8]通过实验得出牛大力茎中的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3.06%、1.76%、52.26%、1.12%、1.32%.牛大力所含粗纤维和粗脂肪的量均比块根性饲料木薯干高;粗纤维的含量比豆粕和鱼粉都高,但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与豆粕和鱼粉相比都比较低;水分和粗脂肪的量跟玉米相比都较少。
2.2 作用
2.2.1 抗疲劳抗应激作用 黄翔等[9]通过试验发现:牛大力可以明显增加小鼠在负重游泳试验等各种试验存活的时长,拥有特定的抗应激能力与抗运动性疲劳的效果,且当水煎液的密度增加时,小鼠的存活时长也相对的增加。
2.2.2 牛大力的保肝作用 周添农等研究了牛大力对CCl4和乙醇所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所能够起到的功能,结果表明,牛大力能够降低ALT以及AST的活性,致使小鼠含肝组织丙二醛(MDA)的比率和肝脏指数的降低,最终导致胸腺指数的增加,证明牛大力具有较好的肝保护功效[10].
2.2.3 牛大力的免疫作用 目前各位研究人员对牛大力免疫作用的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3 牛大力的组织培养
3.1 牛大力组织培养研究的必要性 大力因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同时也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目前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野生牛大力资源几乎被消耗得所剩无几,原材料出现了极大地短缺,生态环境也被极大地破坏。但由于其花多果少,种子稀缺,且种子萌发速度慢,发芽率低,种子苗植株分布稀缺,生长缓慢,为此,牛大力的组织培养应运而生。
3.2 种子与带芽茎段的组织培养研究 韦莹等[15]以种子与带芽茎段依次灭菌10min与15min达到最佳效果;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5mg/L 6-BA+0.5mg/L NAA+0.3mg/L IBA;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1.5mg/L NAA+1.0mg/L IBA,生根率高达70.8%;最好的移栽基质为等体积混匀的泥炭、河沙和黄土,移栽90d后成活率为73.3%.
3.3 成熟茎段的组织培养概况 黄碧兰等[16]研究发现成熟茎段消毒相对艰难,用0.1%的氯化汞处理20min,污染率为60%,成活率为50%;以MS+6-BA 1.0mg/L+IBA 0.1mg/L作为启动培养基效果相对较好,诱导率可以达到100%;以MS+6-BA 2.0mg/L+IBA 0.1mg/L为增殖培养基,培养30d后增殖系数可达7.0;以1/2 MS+IBA 0.5mg/L+IAA 0.5mg/L组合长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80%,且根的成长速率迅速、形态也很正常。
3.4 幼嫩茎段的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陈石等[17]以牛大力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结果表明:0.1% HgCl2消毒20min时,外植体的污染率为42%,萌芽率为39%,说明茎段消毒相对艰难,这与潘颖南、黄碧兰等的报道相似。
4 结语
有关牛大力生态特性与形态特征、牛大力的化学成分与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这些都为牛大力的运用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有关牛大力组织培养方面也有相关的研究,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外植体的消毒依然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课题,尤其是茎段的消毒。有研究人员提出过猜想:茎段的污染率居高不下可能与其表面覆有绒毛有关,这有待今后的研究去进一步地证实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韦玉燕,巫繁菁,曾海生,等.牛大力研究概况[J].广西科学院学报,,26(3):380-382.
[2]杨增艳,滕红丽,梁定仁,等.广西龙虎山地区野生牛大力的资源调查[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23.
[3]段左俊,曾祥全,陈飞飞,等.牛大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J].热带林业,,39(4):22-25.
[4]王祝年,赖富丽,王茂媛,等.牛大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378-2380.
[5]王春华,王英,王国才,等.牛大力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8,39(7):972-975.
[6]宗鑫凯,赖富丽,王祝年,等.牛大力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32(4):520-521.
[7]王茂媛,赖富丽,王建荣,等.牛大力茎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1):53-55,91.
[8]王金花,李丽,张琪,等.牛大力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对珍珠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2(12):30-33.
[9]黄翔,王晓平,陈晓白.中药牛大力抗疲劳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35(2):55-58.
[10]周添浓,刘丹丹,唐立海,等.牛大力对四氯化碳及酒精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585-2587.
[11]韦翠萍,刘丹丹,唐立海,等.牛大力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6):539-542.
[12]郑元升,蒲含林,麻建军.牛大力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1):58-61.
[13]石焱,弓小雪,那婕.牛大力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530-532.
[14]吕世静,黄槐莲,吴宋厦.牛大力对抗体及IL-2产生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17(1):56.
[15]韦莹,马小军,董青松,等.牛大力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条件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499-5502.
[16]黄碧兰,徐立,李志英,等.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3993-13994.
[17]陈石,杨兴玉,陈秀龙,等.牛大力外植体灭菌和增殖培养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12):17-18,150.
篇14:药用植物学论文
论文题目:
民族药用植物走马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
摘要:
【目的】对近几年来走马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走马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主要对-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PubMed等英文数据库,以题名或关键词为“走马胎”和/或“化学成分”进行检索,整理、总结近来有关走马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的研究文献。
【结果】走马胎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类,此外还有香豆素类、甾醇类、酚类等成分;走马胎根茎中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岩白菜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此外,走马胎提取液还具有抗血栓的作用。
【结论】目前走马胎的活性成分研究部位主要集中在根茎,果实与叶子的活性成分研究尚少;对走马胎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皂苷类的分离与鉴定以及抗癌活性筛选,对其他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比如抗炎镇痛等方面研究尚少。
【建议】加强走马胎叶子与果实的活性成分研究,以便阐明其传统利用的合理性;进一步加强研究走马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机理,为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明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合理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
走马胎;化学成分;三萜皂苷类;药理;研究;进展
走马胎是一种用药历史悠久的民族药用植物,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它的医药用途始载于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卷四、草部中:走马胎研粉敷痈疽,长肌化毒,收口如神[1].它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生肌化毒、壮筋活络的功效[2],主要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痛经等。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走马胎,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走马胎化学成分的研究。但,截至目前,还未对有关走马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总结,这不利于走马胎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本文基于此,对走马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为走马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民族药材走马胎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研究
截至20,已分离鉴定的走马胎成分主要有三萜皂苷类、香豆素类、甾醇类、酚类。
1.1三萜皂苷类
三萜皂苷类是走马胎主要活性成分,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类组成,多数具有羧基,可溶于水。这类化合物母核大多数是五环三萜或四环三萜,且大部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到年为止,从走马胎根茎分离、纯化、鉴定出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有23种,全部属于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3-8].
1.2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是一类以7-羟基香豆素为母核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骨质疏松、抗凝血等作用。截至目前,从走马胎根茎分离出来的香豆素有11种,其中岩白菜或岩白菜素衍生物有9种,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酸各1种[3,9-11].
1.3甾醇类
植物甾醇是一类具有甾核(环戊烷骈多氢菲)、在C-17位侧链为9~10个碳原子脂肪烃的化合物,是多种激素、维生素D、甾体化合物合成的前体,同时也是构成植物体内细胞膜的成分之一。这类化合物一般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较高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目前,从走马胎根茎分离出来的甾醇类化合物4种,其中豆甾醇构型2种,谷甾醇构型1种,菠甾醇构型1种[3,10,12].
1.4酚类
酚类化合物是一类芳香烃环上具有羟基的化合物。它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在医药上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目前,从根茎分离出来的酚类化合物有4种:大叶紫金牛酚、表儿茶素、(+)-5-(1,2-二羟基戊基)-苯-1,3-二酚、(-)-5-(1,2-二羟基戊基)-苯-1,3-二酚[11-13].
1.5糖类
糖类由单糖、低聚糖、多糖、苷类构成。目前,从走马胎根茎提取分离出1种糖苷,即(-)-4′-hydroxy-3′-methoxy-phenyl-β-D[6-O-(4″-hydroxy-3″,5″-dimethoxy-benzoyl)]Cglucopyranoside[9].
2.药理分析
走马胎为侗族、瑶族、壮族、苗族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痛经等疾病习用药材,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生肌化毒、壮筋活络的功效,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近年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走马胎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血栓等生物活性。
2.1抗氧化作用
走马胎的根茎中含有一类化合物岩白菜素,能清除逆境产生的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杨竹等[11]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试四个单体白菜素类化合物去自由基能力,显示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其原因可能是这类化合物中酚羟基脱去一个氢与自由基形成一个比较稳定共轭结构-苯氧自由基,继而阻止脂质过氧化。这说明侗族、瑶族、壮族、苗族用走马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的合理性。
2.2抗癌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走马胎皂苷成分的抗肿瘤作用非常感兴趣,研究颇多。Wen等[8]利用MTT法对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进行体外抗肿瘤筛选,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张晓明[3]从走马胎的根茎中分离出10个单体皂苷化合物并运用MTT法对它们进行体外肿瘤细胞活性研究,显示10个有7个单体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郑小丽等[14]用从走马胎根茎提纯、分离出来的三萜皂苷单体化合物加到培养基中,使其与癌细胞菌株充分接触,结果表明多种癌细胞的增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尤其人乳 腺癌细胞菌株(MCF-7)抑制得最为显着。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皂苷成分打破了癌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系统的动态平衡,致使细胞代谢絮乱,ROS水平增加,从而导致细胞遗传物质DNA受到损伤,不能正常复制,导致细胞在S期停滞不动,最终引起细胞凋亡。另外,也有可能通过线粒体膜破裂,释放信号分子,开启线粒体凋亡途径来促使细胞凋亡。采用MTT法研究走马胎皂苷成分对人类4种癌细胞株,即宫颈癌细胞株(Hela)、膀胱癌细胞株(EJ)、胃癌细胞株(BCG-823)、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大部分皂苷成分都对多种癌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提出糖链中糖基的位置和数量、28位甲氧桥结构以及C-30位有-CHO基对抗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4、5、7、15-17].
2.3抗血栓作用
走马胎提取液可以阻止模型动物血栓的形成。究其原因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提取液通过延长动物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来抑制机体内、外凝血过程;另一方面是提取液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和血液流速加快,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改善血管末端微环境[18-20].
2.4走马胎临床应用研究
对走马胎煎剂喂服类风湿关节炎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民族药走马胎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与雷公藤多甙片相当,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21].
3结论与展望
走马胎是侗族、瑶族、壮族、苗族习用药材,是一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民族中药材。在少数民族地区,它常常用来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痛经等南方常见疾病[22].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走马胎还具有抗肿瘤活性,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癌药材[4~8].因此,走马胎的开发前景广阔,然而作为一种常用民族中药材,仅在各类民族医书记载它的来源和用法,而缺乏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因此对走马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进行梳理归纳,显得尤为重要。
对现有、有关走马胎化学成分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显示:走马胎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近几年,对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中药材质量颇感关注,研究比较多。潘见等[23]以绿原酸和咖啡酸为参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公英中的绿原酸和咖啡酸,结果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简便、准确、可靠的中药材质量标准鉴定方法。Ninomiya K[24]、Fibigr J[25]、Song T T[26]等也认同上述的说法。因此,采用HPLC法鉴定走马胎质量标准是可行的。而体现走马胎质量的活性成分标准品的选定是HPLC法中最为关键一环。所以,系统总结、归纳走马胎活性成分对走马胎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截至目前,走马胎的活性成分研究部位主要集中在根茎,果实与叶子的活性成分研究尚未发现。但是,据笔者走访了解到,有的少数民族地区采用走马胎的叶子当茶叶泡,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因此,今后应对走马胎的叶子与果实展开研究,探索其有效成分,阐明药用植物传统利用的合理性。
从近几年来的文献来看,对走马胎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皂苷类的分离与鉴定以及抗癌活性筛选的研究,对其他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比如抗炎镇痛等方面研究尚少。因此,在今后研究当中,应进一步加强走马胎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分析,阐明走马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为民间传统用药提供合理性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发走马胎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96-116.
[2]毛世忠,赵博,蒋小华,等.林下不同光照条件对走马胎苗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1):21-24.
[3]张晓明.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活性成分的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1-40.
[4]穆丽华,赵海霞,龚强强,等.走马胎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1):1-6.
[5]Mu LH,Gong QQ,Zhao HX,et al.Triterpenoidsaponins from Ardisia gigantifolia[J].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10,58(9):1248-1251.
[6]Gong QQ,Mu LH,Liu P,et al.New triterpenoidsapoin from 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0(4):449-452.
[7]谷永杰,穆丽华,董宪,等.走马胎中三萜皂苷成分H1对6株肿瘤细胞增殖及对A549肺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10):130-133.
[8]Wen P,Zhang XM,Yang Z,et al.Four new triterpenoidsaponins from 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and their cytotoxic activity[J].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09,10(9):873-880.
[9]Mu LH,Feng JQ,Liu P.A new bergenin derivative from the rhizome of Ardisia gigantifolia[J].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7(14):1242-1245.
[10]封聚强,黄志雄,穆丽华,等.走马胎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4):3463-3466.
[11]杨竹,黄敬辉,王乃利,等.走马胎中新的岩白菜素衍生物的提取分离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30-34.
[12]卢文杰,王雪芬,陈家源,等.大叶紫金牛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0,5(3):136-138.
[13]Yang Z,Wen P,Wang NL,et al.Two new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Ardisia gigantifolia[J].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8,(6):693-695.
[14]郑小丽,董宪,穆丽华,等.走马胎中皂苷成分AG4对MCF-7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5):674-679.
[15]Mu LH,Huang CL,Zhou WB,et al.Mthanolysis of triterpenoidsaponin from 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against cancer cells[J].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13,23(22):6073-6078.
[16]Mu LH,Gu YJ,Wang LH,et al.Biotransformation on the triterpenoidsaponin of Ardisia gigantifolia by Aspergillusavenaceus AS 3.4454.[J].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5,17(1):40-46.
[17]Mu LH,Gu YJ,Ma BP,et al.Two new triterpenoidsaponins obtained by microbial hydrolysis with Alternariaalternata AS 3.6872.[J].Natural product research,2015,29(7):638-643.
[18]沈诗军.走马胎提取液对机体内血栓形成影响的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27-58.
[19]沈诗军,周定刚,黎德兵.走马胎提取液体内抗血栓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9):2224-2226.
[20]刘艳方.走马胎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走马胎多糖对SD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影响的初步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24-57.
[21]唐亚平.中药走马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1):54-55.
[22]贾敏如,李星炜.中华民族药志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867.
[23]潘见,梁娟,谢慧明,等.蒲公英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064-2065.
[24]Ninomiya K, Matsumoto T,Chaipech S,et al. Simultaneou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12 methoxyflavones with melanogenesis inhibitory activity from the rhizomes of Kaempferiaparviflora[J].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6,70(2):179-189.
[25]Fibigr J,Satinsky D,Solich P.A study of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nutraceuticals containing resveratrol and polydatin using fused-core column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16,(120):112-119.
[26]Song T T,Liu L J. A strategy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he fruits of Perillafrutescens (L.)Britt based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fingerprint analysis[J]. Analytical Methods,2016,8(2):295-302.
篇15:药用植物学论文
论文题目:
岳西县独山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采集药用植物标本,调查岳西县独山村的药用植物资源。结果表明,当地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未加以开发利用且保护意识薄弱,需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合理开发、栽培适合当地发展的中药品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安徽岳西;独山村
岳西县是安徽省为数不多的纯山区县之一,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独山村位于岳西县响肠镇的东部,平均海拔700 m,离105国道及县城较近,与潜山县割肚乡的三里村、和平村和岳西县的毛尖山乡交界。5月1-3日对岳西县独山村药物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加以分析总结,以期为当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1. 植物资源分布
根据调查结果,从药用植物生态分布看,随着海拔高度及小环境的不同,植物分布各不相同。
1.1 海拔600~700 m
这一带为低山丘陵或河湾地,土层较厚、水源充足,为村庄集中区。乔木植物有马尾松、杉树、厚朴、凹叶厚朴、枫香、杜仲、漆树、楮树、榆树、泡桐、枇杷、板栗等。灌木植物有山^、胡颓子、野鸦椿、菝葜、光叶菝葜、算盘子、覆盆子、叶下珠、木半夏、南天竹、野花椒、山胡椒、醉鱼草、B木等。藤本植物有金樱子、何首乌、三叶木通、野葛、华中五味子、扛板归、马兜铃、管花马兜铃、绵毛马兜铃、鱼鳖金星、绞股蓝、忍冬、珍珠莲、猕猴桃、爬山虎、络石藤等。草本植物有蛇足石杉、异叶天南星、一把伞南星、小叶马蹄香、大别山细辛、桔梗、紫萁、玄参、半夏、黄精、玉竹、百合、卷丹、及己、南沙参、白花地丁、紫花地丁、垂盆草、八宝景天、鸡腿堇菜、荫风轮、虎杖、半边莲、石松、石蒜、百蕊草、三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雉子筵、瓜子金、仙鹤草、紫花前胡、小连翘、垂序商陆、大蓟、射干、鸢尾、薏苡、瓜子金、瘦风轮、千里光、败酱、黄花败酱、石菖蒲、蛇莓、翻白草、剪刀股、大别山天葵、茜草、山药、萱草、江南卷柏、牛至、漆姑草、鱼腥草、夏枯草、麦冬、酸模、车前草、箭叶淫羊藿、博落回、贯众、蕨等。
1.2 海拔700~1 000 m
这一带温度适中、气候适宜,人为活动较少,植被保护较好,植物覆盖度高,药用植物种类丰富[1-2].山体主要由砂石构成,土层较厚,植被茂密。野生的玉竹、黄精、一把伞南星分布较广。乔木植物有马尾松、楮树、黄山栎、蜡瓣花、卫矛、山楂、刺楸、盐肤木、杉树、板栗等。灌木植物有庐山小檗、杜鹃、紫金牛、五加、山^、山胡椒、伞形绣球、下江忍冬等。草本植物有蛇足石杉、黄精、玉竹、石沙参、四叶参、桔梗、异叶天南星、一把伞南星、大别山细辛、小叶马蹄香、杜衡、骨缘当归、半夏、百合、卷丹、紫萁、紫花地丁、白花地丁、八宝景天、鸡腿堇菜、败酱、黄花败酱、柴胡、南方大叶柴胡、牛至、藜芦、缬草、玉簪、翻白草、剪刀股、松风草、薏苡、千里光、毛茛、毛大丁草、博落回、鼠曲草、香青、稻槎草、鹿蹄草、车前草、肺精草、大别山鼠尾草、过路黄、野荨麻、茵陈、狼把草、通泉草、细茎双蝴蝶、双蝴蝶、威灵仙、天胡荽、紫茎泽兰、雀舌草、伸筋草、异叶茴芹、舌唇兰、夏枯草、贯众、酸模等。
2. 药用植物资源
2.1 常用中药资源
岳西县独山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属于常用中药的植物有杜仲(Eucommia ulmoides)、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紫萁(Osmunda japonica)、半夏(Pi-nellia ternata)、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玉竹(Polygonatum odorantra)、黄精(Polygonatum sibiicum)、细辛(Asarum sieboldli)、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Thnub.)Roem.et Schalt]、卫矛[Eu-onymus alatus(Thunb.)Sieb]、菝葜(Smilax china L.、Gyaostem-mama pentaphyllum)、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 biloba)、海金沙(Lygodiam jnponi-cum)、华中五味子(Shisandra sphenanthera)、玄参(Scrophala-ria ningpoensis)、垂序商陆(Phytolacca acinosa)、白芷[A.dahurica(Fisch.)Benth. et Hook]、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何首乌(Faopia multiflora)、百蕊草(Thesium ehinense)、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aae)、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q蓄(Polygonum aviculare L.)、山胡椒[Lind-era glauca(Sieb.Et Zucc.)Bl.]、茜草(Rubia cordifolia)、大蓟(Cirsium japonicum)等。
2.2 珍稀特有药用植物资源
该地区气候环境优越,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少植物属于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一些属于大别山特有植物,如天麻、茯苓、白术(野生)、大别山细辛、直根天葵等,另外还分布有一些资源逐渐减少、应用价值大的药用植物,如天麻(野生)、灵芝(野生)等[3-4].
国家级保护植物中属于药用植物的有细辛(Asarum sieboldli)、杜仲(Eucommia ulmoides)、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 biloba)、华中五味子(Shisandra sphenanthera)、茯苓(野生)[Poria cocos(Schw.)Wolf]、天麻(野生)(Gastrodia elata Bl.)、白术(野生)(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等。
珍稀药用植物有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天麻(野生)(Gastrodia elata Bl.)、白术(野生)(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等。
2.3 重要经济、观赏植物
当地植物中,具有重要经济、观赏价值的种类较多。岳西翠兰茶产于安徽省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岳西翠兰创制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名茶。毛竹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竹制品的生产原料。油茶为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中华猕猴桃、枇杷为优良的水果资源植物,且具有药用价值。桑树是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其叶可以用来饲蚕,木材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杜鹃花、兰花、玉簪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花卉品种。
2.4 道地药材
当地的道地药材品种有茯苓、天麻、杜仲、桔梗等。其中,人工种植茯苓已具规模,杜仲、天麻种植规模较小,野生桔梗蕴藏量大、品质优良。
3 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3.1 加强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岳西县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岳西县独山村山体大多由砂石构成,土质疏松。当地药农开垦山地种植茯苓,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土质疏松,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建议加强行政干预,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环护意识。积极探索珍稀物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栽培,使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由于当地土质疏松适合根类药材种植,建议种植根类药材或经济类果树,如桔梗、山药、百合、葛、白术、四叶参、玄参、油茶、枇杷、猕猴桃等。瓜蒌为潜山道地药材,而独山村与潜山县割肚乡的三里村、和平村交界,可以尝试重点开发瓜蒌,独山村种植瓜蒌已形成规模,力争把其打造成当地的道地药材[5-6].
3.2 加强对道地药材的应用
研究道地药材是中医药的精华,当地有一批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的因发展不力,而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如天麻、凹叶厚朴等;有的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如茯苓、瓜蒌。发展道地药材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积极加强与有关医药类科研机构合作,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栽培的中药品种,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为山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 参考文献
[1] 邱燕连,王清隆,王祝年,等。海南省琼海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35(10):2030-2035.
[2] 雷后兴,李建良,郑宋明,等。畲族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应用的调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180-3183.
[3] 唐启峰。福建沙县药用植物资源及民间应用调查[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4] 王纪坤,兰国玉,陈帮乾,等。海南橡胶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3):391-396.
[5] 杨全,严寒静,庞玉新,等。南药高良姜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8(4):382-386.
[6] 方成武,彭华胜,王德群,等。安徽宁国市云梯畲族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6):40-42.
篇16:植物学论文内容
植物学论文内容
植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对于植物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
植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摘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对弥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的不足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文章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有关植物学(形态解剖学部分)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实施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植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实践
1 综合性实验的概念、特点及意义综合性实验是在基础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是上增加综合性内容,实验内容既要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又增加一定难度,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再详细讲解每一个实验环节,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指出实验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接受新技术的科学素养。与单一的验证性实验相比,综合性实验具有内容多、运用的知识面广(可能会涉及到好几个相关章节的内容甚至更多)、实验过程长(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每一个实验项目大多数为3学时,而每个综合性实验项目所需要的学时数远远超过这一学时数)、所涉及的实验仪器较多等特点,而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发挥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据调查,68.3%的被调查者认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59.8%的被调查者认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收获也更大。由此可见,适宜的综合性实验不仅不会削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而且是对验证性实验的进一步提升(包括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必禁锢和局限自己的思维,也不必按照固定的模式和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积极思维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获取有关资料,从而对实验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综合性实验项目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传统的单一验证性实验所不能比拟的优点。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践植物学(形态解剖学部分)理论课一般是按照种子幼苗、细胞、组织和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以及繁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的顺序进行讲授的,传统的植物学实验也是与此顺序完全相对应的,但均为验证性实验。如“根”一章中,实验内容主要为根系类型观察,以及根尖的分区、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根瘤、菌根等切片的显微观察。这些内容几乎都是理论课内容的重复,实验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参考实验指导按部就班、轻而易举地完成。因为实验内容单一,实验目的也仅仅是对理论课有关知识的“验证”,因此实验结果一般都是已知的,学生的实验报告也就会不加思索地从书本上照抄照搬。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会逐渐减退,甚至有些同学不进行实验操作就已经完成实验报告。因此,对传统的植物学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为了配合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综合实验的基本特点,设计了一些综合性实验项目,同时对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也进行了精简。
2.1 实验项目的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实验项目的基本特点(即内容多、运用的知识面广、实验过程长、所涉及的实验仪器较多和学生发挥的余地大等),同时也要考虑到整个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学时数。因为综合性实验项目内容多,所以每个实验项目所需要的实验时间比较长,而整个实验教学学时数不变,因此对验证性实验项目必须进行精简。有鉴于此,在植物学实验改革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综合性实验项目。
(1)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的比较。植物的营养器官在植物体中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在形态结构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为了加深学生对结构-功能之间的协调统一性的认识,设计了对不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该实验项目不仅考虑到双子叶植物各营养器官的结构,同时也增加了不同营养器官之间结构特征的比较。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自己选择供试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选择徒手切片、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等手段进行制片,然后进行显微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遇到在课堂甚至教材中都未涉及到的问题的可能性非常大,而这些问题首先要依靠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再结合自己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解决。整个实验过程主要包括资料查阅、实验步骤和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实验报告的完成等阶段,整个实验过程所需课时数在9学时以上。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一方面学生必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遇到问题后需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实验内容涉及到3个不同章节的淮虎银,等:植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内容,而且要求学生不仅要对不同营养器官和解剖结构特征掌握的同时,也要对不同器官间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这些结果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分析才能得出,另外由于实验要求将植物的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不同生境中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的比较。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除了与本身的遗传特征有关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离开环境条件探讨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在有些情况下没有任何意义。为了加强学生对植物营养器官常常会因处于不同的生境条件下而发生一些结构上的适应性变化(如叶的复表皮是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结构特征,发达的通气组织是植物某些器官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性特征等)的掌握和理解,设计了“不同生境中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的比较”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学生选择水分梯度上不同生境中植物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点的异同,并分析结构-环境之间的统一性。要完成这一实验项目,学生必须掌握有关植物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一般特征方面的知识。学生同样可以自由选择供试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中要体现不同生境条件下供试材料各营养器官间的异同,并由此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营养器官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来适应环境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仅仅观察特定生境条件下供试材料某一器官的解剖结构特点远远不能达到实验预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来分析结构-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本实验,不仅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常见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与传粉方式的比较。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与其传粉方式关系非常密切。在理论课教学中,被子植物花的一般结构作为重点进行了介绍,虽然传粉方式在被子植物的整个生活史当中非常关键,但一般不作为重点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为了让学生对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和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和掌握,设计了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与其传粉方式等内容进行比较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由于本实验项目涉及到不同形态和类型的花,而且不同植物的花期差异很大,因此该实验项目所需实验时间相对较长。该实验要求学生对主要传粉方式(如风媒花、虫媒花、同花传粉、异花传粉等)与相对应花的形态、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2.2 实验项目的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因为实验内容涉及范围广,所以实验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此,综合性实验往往不能按照验证性实验的开设方式来进行实验。在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过程中,针对实验项目所需要的课时数,将综合性实验集中在周末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实验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但这种操作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同一学期开设植物学课程的专业和班级较多情况下,不同班级植物学实验进度就会无法避免地出现差别。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将综合性实验的整个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而这3个阶段完全可以在不同时间内进行。这3个阶段,即资料查阅、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的安排计划阶段(第1阶段),实验室操作阶段(第2阶段),以及实验报告的写作阶段(第3阶段)。
第1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内容,但必须在第2阶段实施前完成所有工作;第2阶段由实验任课教师统一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地点,学生在这一阶段获得实验的有关数据和资料;第3阶段,学生在任课教师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分析第2阶段的数据和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2.3 实验项目的考核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为考核依据,然后按一定比例将该成绩加入到本课程的总成绩中。目前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考核:①第2阶段完成后,每一实验小组以课堂报告的形式给全班同学和任课教师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情况给每实验小组打分;②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实践表明,两种考核方式结合使用可能会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对本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的掌握程度。另外,在期末考试中,也可以对部分实验内容进行笔试,以此来进一步检验学生对已经操作过的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
综合性实验项目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效果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反映出来,如学生对一些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生在解决有些问题时能否将所学知识系统地整合起来,等等。
3 结 语虽然目前植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比较少,但从目前开设情况和学生实验报告的结果来看,综合性实验报告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由于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对实验的整个步骤有很好地掌握,这就促使学生在综合性实验开设过程中必须对实验进行预习和准备。综合性实验项目不仅没有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减弱,相反是对验证性实验的进一步提升。在每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中,都涉及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另外,学生的实验报告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分析,并设计性实验不能急于求成,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将教师在科研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部分转化为设计性、探索性实验;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开发一批设计性、探索性实验,学生开展这类实验的具体方法是:在实验前发给可供学生选择的设计性、探索性实验大纲,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实验。具体实施步骤为:学生根据大纲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教师论证→开展实验→完成论文→教师批阅。通过这类实验使学生对资料查阅及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和论证、实验的实施和探索、结果分析和讨论及科研论文撰写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经两年来的实践,学生对实验效果、科研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评价。
4 建立开放研究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纵观世界科技发展,许多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都是青年科学家发现的,如Hans Krebs在1932~1937年就发现了鸟氨酸循环和三羧酸循环。高校经过几年的扩招,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所拉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责无旁贷地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低年级学生,尚不具备独立选题的能力,可吸收他们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青年人思维活跃,通过启发或“顿悟”可激发学生新的创造性思维;高年级的学生学完了医学基础课,可以自己选择研究课题,教师主要帮助分析、论证,起“导”的作用[9]。放手让学生大胆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5 结 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需要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探索和思考,转变教学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为当代的医学教育拓展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燕,杨毅,杨艳燕,等.从生物学实验教学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69-71.
[2] 续润华,李建强.美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1 (1):21-24.
[3] 李旭玫.变革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综合创造能力[J].高教探索,2004(1):82-83.
[4] 鲁保富,郑春龙.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5-11.
[5]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0-135.
[6] 孙设宗,张红梅,林丽.家兔各组织ALT活性测定及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生物化学课题性、综合性实验方法的探讨[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23(5):308-310.
[7] 孙设宗,丁爱玲,王生慧,等.生物化学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的实践与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98-300.
[8] 贾莲芝,陈红军.论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99-101.
[9] 张学军,王锁萍.全面改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5-6.

【对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初探2023-01-18
对苗圃复合种植模式初探论文2023-08-03
毕业论文选题查资料及写作技巧2022-07-02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2022-09-01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2023-10-29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2024-03-26
药学论文选题2022-11-01
论文英文题目2023-10-14
论文题目2023-06-24
试析烹饪与营养教学初探论文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