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时间:2022-08-15 08:15:49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集锦13篇)由网友“海绵宝宝研究员”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篇1: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培养学生质量高低的关键,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明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分析当前的不足,然后找出相應的提升途径和方法,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我院教师职业素质的不足

1.责任感不够强

我院的教师结构趋于青年化,70后80后占了大部分。青年老师相较于中年老师除了业务水平的欠缺以外,还有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责任感有所欠缺。现在的高职学生除了学习和就业问题以外,其实还面临了其他很多问题,例如爱情、亲情、友情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是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的。但是现在有些青年老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也不管教学质量,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但是对于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

2.理论水平欠缺

我院多数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这种工作模式。虽然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有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但是学习知识和教授知识毕竟是不同的过程。在学习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被动地去吸收知识,很少自动去思想和自我学习;但是在教授知识阶段,我们更多地是要自我学习,然后思考怎么样才能把这个知识点讲清楚并让学生轻松地接受。现在有部分老师只管把教学任务完成,根本不去考虑学生是否接受了,会应用与否。青年教师在工作后需要转换角色,并且很成功,短期内是不可能的,这必须要经历很长一个过程才行。

3.实践能力欠缺

高职学院的教学和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截然不同的。在本科阶段,我们更多的是去培养管理型的人才,但是高职院校更多关注的是技能型人才——即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强,当然理论知识也要过关。然而这方面的能力我们的青年教师是非常欠缺的。我们的老师在学习阶段所接受的都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基本是没有机会在校园里面锻炼实践能力的。特别是我们财务管理专业,这个专业在教学中需要老师非常清楚企业的.财务岗位的设置,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只有亲身去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才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我们才知道如何去和学生讲清楚,说明白,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得心应手。

二、高职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

1.设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院可以专门针对青年教师设立一些类似“优秀青年教师”之类的奖项,然后给予老师一些物质上的奖励。俗话说:要想马儿跑的快,得让马儿吃的饱。只有老师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才能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学院如果设立了相应的激励和考核机制,青年教师就会更加努力去专研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从而提升职业素质。

2.开设相应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上文提到,现在的多数青年教师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还是过关的,但是在教书育人上还有待提高,毕竟接收知识和传授知识是两个不同的过程。首先青年教师在实践能力上是非常欠缺的,因为大多数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工作模式,并没有去企业工作的经历,在教授实训课程上面是比较困难的。学院可以针对实践能力欠缺这部分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来提升老师的素质。再者青年老师在德育工作方面也有待提高,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来提升老师的个人素质。针对老师自身素质不够的问题,学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第一,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可以安排青年教师的学习机会。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安排中年教师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以及教学经验、方法。会计这个专业在近些年来的改革比较多,变动也较大。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中年教师可以多谈一些理论知识的变动,同时也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多给予青年教师一些帮助。毕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明白。除了日常的青老教师的交流学习,我们还可以组织青年老师来一场讲课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会让我们的老师迅速成长起来。

第二,在寒暑假的时候,学校可以统一安排老师出去静修。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理论知识和育人方面的德育知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理论知识的教学虽然有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只需花点时间和精力基本都是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毕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老师还是有一些积累和沉淀的。不过在德育工作上青年教师没有任何经验与理论基础,我们在这些方面是很欠缺的。作为老师,传授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我们也不能松懈。特别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好像是一个小的社会,他们会遇到除了学习以外的很多烦恼,如果我们不能为学生排忧解难,他们是不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学习的。想要学生在大学期间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只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把每个问题追根结底,那么学生才能真正适应这个社会,以后进去社会工作,遇到问题也可以轻松应对。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传授理论知识,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适应这个社会生存法则,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篇2: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与提升论文

高职教育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范围内占据了较大比例。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相对较多,其中教师职业素养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受教育的学生未来能力与发展的状态,同时也影响整体教育氛围与效果。学校需要针对教师职业素养构建的关键内容,做好针对性的教师素养优化提升,确保教学最终质量。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教师要想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较好的教学效果,职业素养中除了基本的教学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教学技术等各方面基本内容,还需要有较好的教学意识与职业良好态度,以此使优质教学内容得到有效传播。

1.理论与实践技能。高职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因此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教学。高职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要有效优化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清楚了解相关理论与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状态,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好知识实践能力的引导。高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参与基础技术训练中,要掌握实践操作要领,保证操作的逐步纯熟化。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正常、慢速、分解、重点、难点、重复、纠错、师生协同与边讲解边操作等示范形式处理,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实际实践操作效果。所有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功底,以此有效地做实践展示,依据学生需求做对应讲解。

2.教学技能。将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全面的传授给学生,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技术、教学技巧、教学心理引导等。教学技术上要懂得当下多种展现形式,包括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声画一体的教学效果展示。同时要能够适应教学环境,无论是实训教师、生产车间还是常规教室,教师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环境中把控每个学生都能够接收到自身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有效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3.岗位责任意识。教师要有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有充分的爱岗敬业精神,提升对教育工作的谨慎态度、创新意识,意识到作为教师应有的教师育人的任务。同时要注重教师自身尊崇社会市场环境,做好教书育人的特殊性、针对性教育,要积极的拓展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优化教学模式,避免陈旧性教学带来的无效教学。要积极吸纳国内外相关学科内教学的优质理念与技术,同时要关注校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宜地经验吸纳,做出适宜本校本专业情况的优化调整,有效发挥教学的个性化、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发挥能动性、责任感,这样才能更有热情地投入实际教学的优化中,改善教学的局限性,有效地做好适宜情况下的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扩展适宜每个学校自身的教学优化路径,因材施教,实现教学成效。

4.职业教育理念。教师要清晰了解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差异。职业教育直接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同时要认清职业教育本身、学生整体素质的情况,依据学生状况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做好整体的教学定位,展现特色化教学优势,把控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依据实际需求做好知识构建与课程研发。

5.创新意识。教师是立教之根本,是兴教之源头。教师不仅承担这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的重任,也肩负着让人民满意学校教育的重任。只有树立坚持改革创新的意识才能更加积极地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做出贡献。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也是教育工作的本质所在。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创新意识牢记心中,以此培养出创新型技术人才。要想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提高创新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所学知识,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方法

1.从教师角度出发。教师自身需要优化职业道德意识、提升教学能力、强化实践积累。要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强化,提升自身专业优化提升的自觉意识,在教学中要保持对学生的爱心,以及对教学专业的热爱。要积极做好思想道德建设与业务提升。在教学中要有持续性的意志力,能够不断推动自己优化教学形式、内容,有教学自我提升的意识。在教学能力优化上,教师需要意识到教学能力水平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要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储备,有效提升对课程的驾驭能力。教师要注重在语言沟通表达上提升,这样才能达到学生管理效果的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更加从容、顺畅。要加强实践能力的积累,积极地参与社会专业实践活动中,通过多渠道实践机会优化自身实践能力结构,有意识地与一线实践经验者交流沟通,吸取相关实践经验,了解市场状况的变化。

2.从学校角色出发。首先,学校需要谨慎对待教师的准入机制管理,保持人才优选,设置严格的人才准入机制,从源头上优化人才资源。学校对人才的选择要注重思想素质、专业理论、实践经验、教学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考核。学校对教师能力、资质要做好审核,避免虚假信息。要注重教师政治立场、思想意识状态,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不良的思想导向,要在思想上能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其次,学校要注重师德培养,注重师德氛围的搭建。在学校内容开展对应的教师素养培养氛围,进行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开展名师教学指导活动,注重教师能力优化提升培训管理,通过多方面教师评优争先调动教师师德建设的积极性。除了激励机制,学校需要运用一定的监督机制。学校要对有损于师德的行为开展多渠道的举报机制,让大众监督形成教师自身更为谨慎教学的意识,使教师向着高职教师优秀标准不断优化,处理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教师队伍团队氛围,构建和谐教学环境。再次,要注重新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学校要做好教师入职培训与带教,让教师能够快速熟悉教学环境与学生状况,高效融入教学环境。学校每年需要做好1至2期的入职培训活动,具体内容包括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历史情况、学生状态、规章制度、学生管理、校园管理秩序、科研管理秩序以及相关职业标准。同时需要建立教师网络平台培训,让教师能够打破时空局限性的展开学科相关能力学习。要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渗透。对于教师培养,学校要不断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技术,优化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地做好新教学方法的培训学习,开展对应的教学方法评估机制,激励教师做教学优化调整。例如,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形式与理念,注重师生互动沟通交流,让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直接化,充分运用科技发展对教学带来的支持。同时,要注重教师在相关新式课堂教学上的技术运用能力,如常规的多媒体技术、课件准备制作技术、教学资源网络收集汇总能力等。科学合理运用助教。学校要确保助教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新教师均安排对应的经验指导教师,有效地为新教师提供一定教学事务指导。对校外聘用的专家型教师,需要由校内教师做教学相关事务的辅助,以此有效地让校外专家更好地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保证教学效果。新教师与导师都需要做对应的工作考核,有效促使相关工作的优化。第四,注重实践教学能力优化。对于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实际工作经验的现实,学校要做好教师实践经验培训积累,注重校企合作,开展学校产研教一体化的运营模式,让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去锻炼,了解企业对员工用人标准的内容,掌握实际工作环境与状态,包括生产流程、设备运用等有关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等,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构成与技术水平,有效指导学生适应现实工作所需。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有效促进实践教学成果。学校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相关教学课程的创新与研发,做好课程开展的评估总结,不断优化升级具体操作,注重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强化。要优化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上的引导,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优化,使学生勇于尝试社会中的多种挑战。

3.从学院角度出发。教师所处的实际环境集中在小范围的学院中,需要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学院方面要积极拓展激励机制,留住所需人才,激励人才不断优化,提升自身教学成果。优秀教师资源过度流动、生源锐减会导致学校整体办学效益下滑,需要注重这种状态的调整。学校需要给予教师在薪资福利以及其他保障制度的优化,充分关注教师的内心诉求,为教师提供对应上升途径,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升教师任职的希望感。学校要注重经费投入,优化教师多方面的物质条件。学校要做好教师培训管理,支持教师做校外培训学习,优化教师之间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4.从创新角度出发。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是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教师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育手段,不能一视同仁,忽略学生的个性。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学习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了解社会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调整,把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学术新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自身、学校、学院各层面做努力,要产生一定教学管理的合力,让教师在理论、实践等能力上得到优化,同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化师德氛围,让整个高职院校中有强大的教师资源做核心支撑。教师的职业素养是直接决定学生培养成效的决定因素,同时是促使学校运营整体效益的关键所在。学校要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同时注重对教师职业化精神的培养,促进内外条件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黄素芹.提升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实践[J].求知导刊,

[2]吴东照.我国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的调研与分析——以江苏省S市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3]冯 玉.提升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职业素养的实践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5

篇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论文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不足

1.1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道德、敬业精神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但实际一些教师师德观念薄弱,爱岗敬业做不到位,治学态度不严谨;有些教师只教知识不育人,教学热情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学生。

1.2教育教学能力不够过硬

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能够很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进行教学组织,科学地对教学进行评价。但现实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情况是:老教师教学经验足,但不会操作新设备;年轻教师对操作新设备容易上手,但没有教学经验。一些教师,对在学习或技能培训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耐心,不能够根据高职学生的心智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喜欢自己专业并乐意去学习。这些都是教学能力差的表现。

1.3实践操作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教师主要由转岗而来的中职教师和新招聘的年轻教师两部分组成。以前的中职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不高,从中职教育转岗来的教师在实践操作上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要求。年轻的教师多数刚毕业,没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这些人员都无法在实践教学中保证其质量,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容乐观。

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2.1强化道德修养的学习,加强道德修养的考核

重视培养教师的道德水平,通过学习先进,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以立榜样学先进形式提高教师个人职业道德水准;以点带面,营造人人争先锋的良好氛围。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量化评分,职业道德不合格的教师,年度不能参与任何优秀评选;执行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专业技术职称挂钩的评价,不符合性评估一票否决。以制度对老师提出要求,通过教育和管理手段规范职业行为,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2.2多路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专业教师联系企业到企业定期调研,及时了解岗位需求新方向、各岗位新要求。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训计划、培训教材、教学考核内容与岗位操作紧密结合,教师有顶岗工作能力。高职院校采用“以老带新”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老教师在教学设计、方法、组织、评定等给予青年教师指导。老教师要经常听年青教师的课,课后立即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纠正。成立专业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教材、设计教程。通过交流、头脑风暴、方案互议等手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建立优质教学资源信息数据库,达到资源共享,在共享资源的同时,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激发自己的课程开发潜能。

2.3学院支持、教师努力,共同打造超强的实践操作队伍

高职院校要健全和完善培养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相关规章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实践教学设施费用,不断地更新和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对于教师学习给予方便。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举行校内比赛、参加行业比赛,以“赛”助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向一线师父请教学习,去了解生产设备,熟悉工艺流程、了解管理模式和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向,知道自己所教授专业目前所属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积累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

篇4: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挑战。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高职教师不能停滞在旧的技术层面上,要结合最新的技术成果对课程进行充实和提高,创造性地对职业技能、生产技巧进行归纳。在教学方法上,高职教师应该有创新,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路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实践活动。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心理,使他们勇于动手,敢于尝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更应重视创新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努力建立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的高职在校生在人数已经达标,但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面向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最主要的表现是凸显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职业素养不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职业责任感意识淡薄

在我国目前的高考体制中,一部分学生会被动地进入高职院校。在高考中失败的心态会影响到他们的在校生活。这部分带有心理创伤的学生需要高职教师更多的关爱。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不高,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其本身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中利益的诱惑下,有不少教师将本职工作当成了兼职,在教学过程中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在实习中,更有教师随意地把学生丢在所谓的实习基地充当普通劳力。以上种种都说明,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普遍较低,责任感普遍较弱。

(二)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教育教学能力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即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若不能将自己的真才绝活传授给学生,那么,他就是一名不称职的教师。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的是其专业背景与专业能力,而忽视教育教学能力。致使许多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因存在表达不到位、课堂掌控能力不足、缺乏教育机智等教学能力问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路复杂,很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师范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明显不足。这无疑是高校宝贵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实践操作技能缺乏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院校,教师精湛的操作技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但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本的存量亦非固定不变,在发挥作用时会出现消耗,若是闲置就会消退、甚至消亡。拥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在进入学校后,因为没有后续的技能培训保障以及自身技能操作训练意识淡薄,原有技能很快就会丧失和落伍。也有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其理论知识扎实,但却不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实际操作技能欠缺。

(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低下

当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更新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在科研行政化倾向严重、职称评定终身制、权术重于学术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教授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又没有相对科学的针对创新的评价指标,高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创新动力不足,普遍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严重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

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教师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提升其职业素养,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运用人力资源伦理开发理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事业心

“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主要是通过人力劳动过程中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评价和道德控制等一系列劳动伦理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使员工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矛盾。”据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等的教育和指导,使教师热爱自身的教育事业,养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事业心,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热爱学生,要认真备课,严密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社会化理论整体提升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人力资本的社会化理论主张,要为雇主找到本岗位所需的具有“合适”的个性品质的劳动者,能够尽职守则,服从要求,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个人“自觉”行动。在招募筛选劳动者的过程中,要科学鉴定人员所具备的个性品质是否适合本岗位。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要运用社会化理论,对高职教师岗位做需求分析,对应聘人员进行科学甄别,有针对性地考察其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个性品质,要消除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防止负面信息扩大化,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三)以公正合理的发展性绩效考评,强化高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绩效考评都存在不科学、片面化问题,使得学校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考评形式化,教师不重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职业技能绩效考评的标准,把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加操作技能在绩效考评中的比重,并把关键事件法、评定量表法、多人比较法及小组顺序排序法等多种考评方法结合起来,尽可能运用科学的量化标准对教师技能进行考评,促使教师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四)采取激励措施,提高高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激励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个人绩效,实现自我价值。激励也是对员工人性观的管理,即“指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员工的本性的基本假设、估计与认识,也就是对员工的个人本质、基本需要和追求、对组织和工作的立场和态度、对管理手段和形式的偏好等内容的认知和判定。”据此,校方要针对教师不同的需求,有意识地运用激励手段,通过物质上、精神上或者其他方面的激励和褒扬,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满足教师需求,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篇5: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在西方教育界引发了多元文化教育思潮,并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体系当中,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也成为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本文认为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十分必要,进而构建高职院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范式,以期为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篇6: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二十世纪初叶,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了多元文化的观点,后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多元文化思想以各种形态渗透到文化、哲学、音乐和教育等诸多领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即是这种融合过程的自然产物。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强调各种音乐形态之间彼此平等,认为各种文化的产生均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虽各有长处和短处但又分别拥有独特的存在价值,这就意味着在高职音乐教育中不但要重视民族音乐的弘扬,同时还应尊重和理解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去开展音乐教学,以帮助学生树立平等的价值观,使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得以延续和传承。在我国的高职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音乐教师对多元文化理念的精髓缺乏全面的、准确的把握,因而无法在教学实践中熟练使用,因此应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理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范式,使其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提升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在强调本土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地优秀音乐元素的教育模式。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国策的不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重视多种文化因素之间的融合,特别是要了解其他地区和国家的音乐文化,拓宽教师和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视野,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结构为“以文化为主旨”代之,从而促进高职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然而,当前高职音乐教师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有失偏颇,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过于强调音乐歌唱技巧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音乐文化的传授,甚至部分音乐教师将多元文化等同于多种类型的音乐,诚然这种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不可能将世界上所有的优秀音乐向学生传授,因此重点应落实在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音乐理念,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从艺术美的角度去挖掘不同音乐所蕴藏的深层次内涵,以避免学生在初次接触异国音乐时由于内心深处的刻板印象而带来的不必要干扰,使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要求高职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文化价值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而在适当的教育引导的基础上,融入并整合多元文化因素使高职音乐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涵。总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展需要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支撑才能顺利开展。

二、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内在发展而非外在的进步,即应抛弃传统的过于注重学生音乐技能培养的“技术化”教学模式,而将学生的发展重点转移到如何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方面,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即可以大体识别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情绪。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达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由于大部分高职音乐教师成长于西方式音乐教育体系中,对西方音乐有着先入为主的认识,而对我国民族音乐和其它地域的世界音乐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且由于较少触及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对其内涵和作用无从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因而教师应主动成为拥有跨文化教育价值取向并具有文化敏感性的知识分子,进而完善自己从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知识结构。

(一)改变教学态度。高职音乐教师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上倾向于“欧洲中心论”者不为少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所接触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理论均是建立在西方音乐体系之上,按照西方的音乐史观来定位,则我国的单音音乐处于西方音乐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狭隘的音乐史观和音乐学习经历使得他们无法平等地看待民族音乐。且自二十世纪初以来,西方经典音乐的理论体系和阐述模式,被我国列为音乐教育的中心内容,并以此来“改造”我国的传统音乐,缺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现在反思实非明智之举,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高职音乐教育质量。在推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改革中,学校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则担任落实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角色,培育学生辨识及适应多元社会的能力,是当今高职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音乐教师不可避免地对音乐有自己的个体偏好,要真正做到对各种音乐的平等对待的确不易,但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时应努力克制自己的习惯性偏见行为,因为教师对不同音乐文化所秉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效果。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呈点状分布的音乐艺术,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话语系统”,但这些由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高职音乐教师要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艺术形式,这是对异族文化应有的态度,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均不可取。音乐欣赏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来领悟音乐之美的通用方式,而音乐欣赏范围宽泛的教师大多具有音乐文化平等的观念,即使初始时对某些音乐不能接受甚至心存厌烦,但如果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经常“迫使”自己去体验,可能就会逐步变得理解和欣赏,这种情感上的变化类似于“音乐上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无关风格亦无关历史,只是被那种真实而美好的存在所感染。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他们一直秉承的音乐欣赏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音乐欣赏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欣赏作品数量的逐渐增多,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原先的固执态度,最终跨越自己所属的基本固定的文化范畴,进而提高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识水平,引领学生聆听来自全世界的声音。

(二)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保障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我国大多数高职音乐教师并没有接受与世界音乐相关的正规教育,因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大多停留在肤浅理解的层次,能力上的欠缺使得很多音乐教师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多元文化社会需要每个高职音乐教师对不同类型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有着基本程度的了解,以便适当地将之切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以多元文化观点来阐释课堂教学内容,在敏锐地理解文化差异性以及肯定文化多样性的同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多元化学习更具效率。因此,应加强师资培训,以培育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进而以公平的方式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从多元化的视角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最终改善高职音乐教学质量。总体而言,培训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理论学习。通过集中的理论学习,帮助音乐教师理清与多元文化相关的教育理论、澄清概念理解上的混乱和困惑,使教师认清多元文化对他们开展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从而提升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能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内容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更为积极的文化价值取向。因此,教师要改变角色将自己视为文化领域的研究者,对待任何一种音乐形式均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评价,认清将其应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在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以免学生在头脑中对其产生模糊认识。同时,应增设人类学、文化学及历史学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内容,采取研究性的培训模式以赋予音乐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从而激发起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第二、文化体验。国外的音乐教师培训十分注重多元文化环境下直接经验的获取,认为它对教师多元文化知识与经验的扩展、情感与态度的培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美国在多元文化师资培训中提倡教师到社区开展“浸入式体验”,以全方位地体验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从而促进缺乏跨文化生活经历的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经验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同时,可以在师资培训中组织高职音乐教师到民族聚居区开展调查和学习活动,以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当地组织的节日庆典活动等,进而了解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情感体验、认知方式、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征与差异,促进自己更快地从多元文化的“新手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结束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将文艺、语言及宗教等不同的学科元素植入到高职音乐课程体系当中,继而进行加工整合与原有音乐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穿插与呼应,教会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的世界里欣赏音乐,构建由内而外的立体化音乐学习理念。同时,文化的多元化也意味着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音乐教师应加强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的学习,以从根本上提高音乐教学质

篇7: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

由于音乐具有审美、前瞻、想象、创造等特质。所以,音乐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总结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还要不断获取信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且使自己的音乐教育观念不断更新。音乐教师要善于把音乐教育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归纳,并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能把教育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同时,音乐教师还要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音乐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最新动向,吸收、消化、运用于音乐专业教育实践之中,并积极探索高职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应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教育的过程是以人塑造人的过程,是以优良的职业道德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多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如果只有专业技能即只是一个实用、适用的人才,而没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则会是一个不可用、不得用的人。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成长为怎样一个人,与学校的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音乐教师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使者”,不仅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是非曲直、完美人格的塑造者。因此,音乐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品格的重要因素。

(一)要具有爱心

爱心是音乐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以爱心为基点去爱音乐教育事业。只有有爱才会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才会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忘我的敬业奉献精神,只有敬业才能以对音乐的爱、对教育的爱,创造最佳的审美情境。要以爱心为基点去爱学生,只有爱了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还要以爱心为基点去热爱生活,只有爱了才能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对生活充满乐趣,对世界充满感情,对生活的美和生活的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和体验。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还未完全成熟,他们需要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也希望我们去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我们应真心去爱他们,把他们当成朋友和亲人,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教师这份职业。

(二)要有耐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也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感倾向和情绪表达方式。教师以积极的、愉快的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并且借助情绪极易去推动和提高学习效率。因而教师无论是在传授知识时,还是在解答疑问时,都要有耐心。

(三)要有信心

教师如果对学生失去信心,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教师的表扬与批评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表扬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而批评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有些教师带有情感色彩的评价,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能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乐观精神和信心去鼓励学生。

(四)要有信念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敢于和能够承担民族振兴的责任,从而使情感共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审美情感转化为道德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总而言之,在高职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举手、投足,都传递着情感的信息。教师一个亲切关怀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等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可以说教师的言行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熄灭学生学习的火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要精通业务、学识广博,而且要宽厚、仁慈,对学生要有耐心,能温和、亲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以共同学习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获得学生的友爱、理解和信任,共同体验音乐美的愉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净,实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刘丽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8: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推荐

一.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个人原因

(1)教学经验较为薄弱,教学方法不对路。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上岗前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教师专业教育,只是在上岗前通过短期的培训及考核,这种考核都不大正规,他们往往是还没完全吃透理论知识就匆忙地步入教师职业生涯,其个人素质、教学能力等都无法达到职业院校教学岗位的要求。另外,部分青年教师毕业于重点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当年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素质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无法适应青年教师这种较为深入的教学方法,自然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意外情况时,就会显得手无足措,更谈不上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久而久之,青年教师就会厌倦教学工作,产生消极思想,对教学工作失去信心,一部分的青年教师选择了另谋职业;(2)缺乏进取心,认为当上了老师就可高枕无忧。受到社会上就业难情况的影响,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较为安逸的教师职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逐渐增加。但一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师这职业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选择这职业犹如捧上了“铁饭碗”,课堂上随便应付,课后就可放松休息,容易自我满足,缺乏进取心。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没有加强重视,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学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在安逸的教学环境中缺乏奋发上进的精神。

2.学校原因

(1)高职院校所具有的职业性特点给青年教师增加了压力。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具有普通职业教育特点,也有高等教育特性,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高职院校主要注重对社会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因此,青年教师初来乍到,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难以适应;(2)高职院校生源素质较差,打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我国一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转变而来的,办学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所招的生源也都是分数较低的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学校得过且过,缺少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面对懒散的学生,青年教师根本提不起教学积极性,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不良的影响。

3.社会因素

虽然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但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影响,教师地位始终无法提高。在社会上公众舆论中,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比较看好普通高等院校,而对高职院校存在着偏见,导致高职院校在招生、资金或者审批各项设施等都较为困难。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考核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压力,而且由于工作时间不长、职称和工资都较低,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影响,大大打击了他们教学并不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途径分析

1.对自己重新定位,对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年教师要面对各种困难,让自己全身心适应并投入这项工作,首先,就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对教师这一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师范院校要改变教育方式,加大教育力度,在青年教师尚未踏入职业生涯前,在师范院校学习时就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避免他们在步入职场时不知所措;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相关教育培训,青年教师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定合理的奖赏制度,对青年教师多鼓励、多支持,在教师面对困难时,要尽量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融入职业院校这个大家庭,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树立自信心,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更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勇于探索,奋发向上,让理想的职业生涯得以实现。

2.有计划地制定目标,让院校和教师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办学目标,带领广大青年教师共同努力,激发起他们的职业生涯动力,鼓励青年教师以院校大目标为方向,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激励自己向着这目标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将自身发展目标和院校的总体目标互相结合,以共同谋求更大的发展。院校要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也让他们的职业价值得以体现。

3.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和制定目标相同,要立足于现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院校要从青年教师所学的专业、他们的性格、兴趣及职业目标出发,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一份和院校长期发展目标相符合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小结

总而言之,让整个社会都共同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地位。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要在多方面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支持。从入职到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是高职教师重要的转折时期,院校要对这个时期的教师群体多给予关注,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设计并有效管理,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让他们顺利步入职业生涯的成熟期并向良好方向发展。

作者:商卓 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篇9: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论文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职生 技能素质 培养对策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相应的高职教育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给高职生带来了很大就业压力。毕业生技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生存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分析目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和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说明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的必要性,同时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提供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的开发利用,运用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带动了市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低层次的人才结构已不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和企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我国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要么是目标定位不准、管理体制落后,要么就是培养模式不合理,更有一些实训条件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等。这些都影响人才培养。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越来越不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提高高职生技能素质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要从自身做起,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制定良策,为生产第一线培养职业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1、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素质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素质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它涵盖的内容有很多,主要体现为专业性技能,方法性技能和社会性技能。

1.1核心技能:专业性技能专业性技能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认知能力)与技能,;前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后者包括各专业和相应专业群的技术、工艺和运作技能。专业性技能是从业者的核心技能。

1.2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性技能它包括制定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以及理解新事物的思维方法等。在科学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形势下,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定要不断更新技术、更新设备,对就业者会提出更高的技能素质要求。因此,毕业生应具较强的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求得职业能力的促进和迁移。方法技能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1.3必备技能:社会性技能社会性技能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感以及群体合作的协调与仲裁,参与意识、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语言文字表达技能等。从业者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企业的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等之间,需要进行思想交流、展示自我、组织协调等。因此,对于高职生来说,应培养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必要的外语阅读和表达能力,以及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社会性技能是从业者的必备技能。

2、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的必要性

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缓解人才市场需求矛盾,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2.1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才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更多的企业需要的是既懂技术、懂生产、懂管理、又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部分高职生敬业精神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够,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就业错位率高;动手能力较差,技术不够精湛,知识匮乏等,远远不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2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各类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也不例外。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把培养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性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最为培养目标,应该更多地把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部门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核心指标。

3、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无论在学校数量、规模,还是在结构、质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办好高职教育,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就业,面向市场,在适应中求生存,在贡献中求发展。

3.1以市场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要及时了解市场,把握市场动向;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院校所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根据行业、企业的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标准的要求培养人才,以市场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新专业,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更替,及时改造和淘汰不适宜的专业,并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加强实训课程建设,培养“适销对路”、具有针对性、职业性和应用性、适应能力强的实用人才。

同时高职院校要瞄准市场,与时俱进。一定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瞄准市场,决定学校较长期和近期的发展目标和策略,要保证自己的重点和特色的凸显,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3.2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它就业者发展的空间又极大的影响作用。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就业者职业道德的优劣,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劳动能力以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强弱,自强、自立、自尊、自律意识的有无和意志品质类型等诸多方面。高职院校应通过“两课”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各类竞赛等,以及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查活动,组织名优企业的参观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3.3提供优质的教学条件,采取灵活办学形式优质的.教学条件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可靠保证。高职院校应提供设施完备的教学手段,增强师资队伍,增加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建立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并且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应不断完善,用人机制方面也应不断提高等。另外,高职院校应面向市场,采取多种办学形式。①校际合作,学校与学校直接合作办学;②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③“产教结合”;④“订单式”培养;⑤“顶岗实训”。

这些办学形式,不但解决了学校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提高了学生就业率,更重要是的为企业培养了高质量的高技能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技能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就业率的途径,高校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突出自身的办学特点,把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做为头等大事,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由于起步时间不一、组建方式不同,加之所在的区域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存在着特殊性。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良策,努力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但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软件素质,再加强技能素质培养方面,也兼顾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创造素质等的培养,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范唯,吴爱华.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15);58-6.

[2]李革.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7.165-167.

[3]周奇清,乔向东.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1.34-35.

[4]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职业技术教育》第25期

篇10: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职生 技能素质 培养对策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相应的高职教育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给高职生带来了很大就业压力。毕业生技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生存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分析目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和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说明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的必要性,同时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提供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的开发利用,运用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带动了市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低层次的人才结构已不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和企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我国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要么是目标定位不准、管理体制落后,要么就是培养模式不合理,更有一些实训条件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等。这些都影响人才培养。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越来越不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提高高职生技能素质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要从自身做起,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制定良策,为生产第一线培养职业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1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素质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素质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它涵盖的内容有很多,主要体现为专业性技能,方法性技能和社会性技能。

1.1核心技能:专业性技能专业性技能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认知能力)与技能,;前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后者包括各专业和相应专业群的技术、工艺和运作技能。专业性技能是从业者的核心技能。

1.2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性技能它包括制定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以及理解新事物的思维方法等。在科学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形势下,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定要不断更新技术、更新设备,对就业者会提出更高的技能素质要求。因此,毕业生应具较强的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求得职业能力的促进和迁移。方法技能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1.3必备技能:社会性技能社会性技能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感以及群体合作的协调与仲裁,参与意识、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语言文字表达技能等。从业者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企业的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等之间,需要进行思想交流、展示自我、组织协调等。因此,对于高职生来说,应培养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必要的外语阅读和表达能力,以及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社会性技能是从业者的必备技能。

2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的必要性

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缓解人才市场需求矛盾,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2.1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才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更多的企业需要的是既懂技术、懂生产、懂管理、又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部分高职生敬业精神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够,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就业错位率高;动手能力较差,技术不够精湛,知识匮乏等,远远不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2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各类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也不例外。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把培养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性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最为培养目标,应该更多地把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部门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核心指标。

篇11: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无论在学校数量、规模,还是在结构、质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办好高职教育,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就业,面向市场,在适应中求生存,在贡献中求发展。

3.1以市场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要及时了解市场,把握市场动向;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院校所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根据行业、企业的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标准的要求培养人才,以市场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新专业,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更替,及时改造和淘汰不适宜的专业,并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加强实训课程建设,培养“适销对路”、具有针对性、职业性和应用性、适应能力强的实用人才。

同时高职院校要瞄准市场,与时俱进。一定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瞄准市场,决定学校较长期和近期的发展目标和策略,要保证自己的重点和特色的凸显,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3.2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它就业者发展的空间又极大的影响作用。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就业者职业道德的优劣,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劳动能力以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强弱,自强、自立、自尊、自律意识的有无和意志品质类型等诸多方面。高职院校应通过“两课”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各类竞赛等,以及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查活动,组织名优企业的参观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3.3提供优质的教学条件,采取灵活办学形式优质的教学条件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可靠保证。高职院校应提供设施完备的教学手段,增强师资队伍,增加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建立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并且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应不断完善,用人机制方面也应不断提高等。另外,高职院校应面向市场,采取多种办学形式。①校际合作,学校与学校直接合作办学;②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③“产教结合”;④“订单式”培养;⑤“顶岗实训”。

这些办学形式,不但解决了学校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提高了学生就业率,更重要是的为企业培养了高质量的高技能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技能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就业率的途径,高校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突出自身的办学特点,把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做为头等大事,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由于起步时间不一、组建方式不同,加之所在的区域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存在着特殊性。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良策,努力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但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软件素质,再加强技能素质培养方面,也兼顾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创造素质等的培养,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范唯,吴爱华.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15);58-6.

[2]李革.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7.165-167.

[3]周奇清,乔向东.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1.34-35.

[4]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职业技术教育》第25期

篇1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创业素质培养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创业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和现状入手,提出加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进行相关的要素分析,探讨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职 职业化发展 创业素质培养

1 创业素质培养与学生职业化发展关系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而进行的,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正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使学生在未来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所构成的职业素质,并符合职业标准和规范,获得职业资格的过程,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强化。创业素质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职业化发展教育的关注重点。有效强化创业素质培养会提升学生职业化发展水平,学生的职业化发展程度和实效性可以在创业素质培养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为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2 基于职业化发展要求的创业素质培养内涵与现状分析

创业素质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是人的'职业化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基本素质潜能,又是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基本素质。创业素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素质;第二层次为发展性素质。基础性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认知策略、态度;发展性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新精神。

创业素质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它倡导和注重实际创业能力,要求把创业素质培养提高到与职业性教育同等的地位。这一理念最先被美国所接受,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广泛实施创业教育。欧美各国主要大学在创业素质的培养教育方面起步也较早,倡导创业管理教育。此后,这种趋势在亚洲各国得以传播,中国国内陆续出现了大规模的创业大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

高职院校虽然近年来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实践环节,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就创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体系。

3 实施创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

(1)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的环境看,创业时代已经到来。新经济环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舞台。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使命,引领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2)创业教育走向高等学校,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实力,要依靠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来支撑。创业素质的培养要以人才培养的立意,去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这些创业者,不但能经营经济,也能经营文化、教育、科技,甚至用经营理念来理解政治、人生和国家。

(3)创业素质培养会增强学生职业化发展内驱力。创业素质能力作为大学生 “第三本护照”,不仅要求学生的掌握一定创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求加强创业素质培养及创业个性品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作为高职教育特定群体高职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时代发展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看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看,都是当前促进学生职业化发展必须研究的课题。

4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路径和要求

尽管人们对于创业是否可以培养的问题已形成一致意见,但对创业应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和培养方法问题尚存在分歧。早期创业素质培养内容是围绕创业、商业计划撰写,其理论依据是创业成功是人格特质的成功;构建新的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应遵循学生职业化发展规律,以创业行动为导向,同时要求引入人格、技术或行业经验,建立创业领域特有的体系及创业素质培养模式或方法。

4.1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要素分析

创业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可以说,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它包括创业思想的确立、创业氛围的形成、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创业认证。按照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层面的分析,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群体的特征进行阐述,确立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性特点。

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要素可以描述为,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创业精神及创业理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如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合作性、坚韧性、自律性等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业的社会交往能力、创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金融理财能力、资本运营实务操作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素质是基础性和先决性的因素,归纳创业素质的范围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知识等等。

4.2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基本策略

创业素质的培养机制构建的理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含义:一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二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三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创的个性和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其目标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根据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目标,按照理论整合的特定要求和结构法则组织起来,确立创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系、结构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模型体系。一是创业基本素质框架,主要从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方面的构建;二是创业素质培养基本模型,主要从创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内容、领域和范围、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展开;三是创业实践活动模型,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系统化、职业化和强化实践驱动性等方面;四是创业素质培养评价模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实施评价的可操作性办法。

参考文献

[1]姜荀著.职业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45-248.

[2]李新仓,杨晓非.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9).

[3]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6(4).

[4]涂娟娟.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篇13:高职院校教材与人员素质培养论文

高职院校教材与人员素质培养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材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材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视力度、加强教材人员素质的培养、加强学历教育,提供多渠道的业务培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开拓精神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教材工作 教材人员素质 教材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材工作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人员的素质是能否做好教材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但长期以来,教材人员队伍建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的主要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材工作,甚至影响到教育改革的发展。如何解决教材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教材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材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人员队伍建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教材人员队伍建设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建设,但长期以来,院校各级领导只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建设,对教材人员队伍建设重视层度不够,认为教材工作就是简单的订购、发放教材,却忽视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等深层次工作。使一批素质不高、学历偏低的人员担任教材工作,人员编制又少,造成了教材人员后备力量缺乏、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材工作。

(二)职称、薪酬等方面得不到合理解决。目前的职称评审,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申报高校教师系列,实验员可以申报实验人员系列,而教材人员没有对应申报的专业技术职称,只能转为工作相近的图书系列,另有些从工勤岗位上选调来的人员,因种种原因职称仍为工勤人员系列,同工不同酬,致使这些人员产生意志颓废、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严重影响到本职工作。

(三)教材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高职院校从事教材工作的人员大都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过于保守,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差,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上网娱乐,有些人员常用的办公软件都不会使用,更别说教材管理软件,大部分工作过于依赖经验,缺少必要的科学方法。年轻人员工作时间不长、业务不精,服务管理经验不足,业务培训不及时,这些都将影响到教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教材人员对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科研意识。少数教材人员由于素质不高、对要求严谨细致的教材工作缺乏责任意识,从内心深处就有抵触心理,加上院校各级领导不够重视,职称、薪酬等方面得不到合理解决,产生了得过且过的不良心态。本职工作总是拖拖拉拉、麻痹大意,在收发教材、订购教材、核算教材费等环节常出现问题。少数教材人员安全意识还不够,在库房内吸烟,下班忘记关闭电源,有的甚至忘记了关闭门窗。教材工作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学、科研,少数教材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师生关于教材方面的咨询问题常敷衍了事,缺少耐心细致的答复。相当部分教材人员不能独立地开展教材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缺乏科研信心和科研能力,科研意识淡薄。

二、改进高职院校教材人员的措施和对策

(一)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材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视力度。第一,高职院校应设立教材工作委员会,作为关于教材工作方面的研究、咨询和业务指导机构,加强教材工作的管理,对院校教材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推进教材改革,提高教材质量,使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教材工作委员会应由院校主要领导分工主管,院校应把教材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高职院校应设立管理教材工作的行政机构教材科,主要负责院校教材建设、供应、征订及教材费结算等工作,充分发挥办事机构的工作职能。各院(系)应成立教材工作分支机构,有专兼职的教材员,负责院(系)教材工作。第二,高职院校应妥善解决教材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问题,教材人员可根据其所承担的任务和履行的职责,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采取措施鼓励新招聘来的教师从事教材工作,提供畅通的升迁晋职渠道,为教材人员队伍输入新鲜的血液。教材工作苦、脏、累,应妥善解决教材人员待遇、薪酬问题,既要吸引人才,又要留住人才。使每位教材人员都深深地扎根于本职岗位。第三,高职院校应实行教材岗位责任制,建立并健全各项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如教材部门工作职责、教材管理规章制度等。使教材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内容和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绩效考核、失职追究来规范教材人员的`履职行为。

(二)高职院校应加强教材人员素质的培养。第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教材人员应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素养,才有助于正确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确保教材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在平时工作中,认真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及教材方面的文件,在教材人员队伍中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二,强化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教材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职业人生观,要对教材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尤其是培养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从认识工作到熟悉工作,再到热爱工作,都要投入极大的热情,主动向师生提供教材服务工作,如设立教材样本库供师生科研与学习需要。教材人员应加强责任意识,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如在教材征订环节,对班级学生数的统计、使用每种教材数量的统计、教师领用教本数量的统计、库存教材数量的统计等等,要求统计出来的数据必须准确,教材人员要从细节入手,用科学的手段对上报数据反复核算,做到万无一失。在教材发放环节,应做好发放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发书清单要一式两份,到货教材品种、数量要认真核对。教材人员对教材工作要有充分的认识,必须熟悉教材工作流程,每个阶段做什么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教材人员要树立安全意识,增强防火意识,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防范技能。教材部门要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消防安全。

(三)加强学历教育,提供多渠道的业务培训。为适应高职教材建设和研究的需要,高职院校对教材人员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教材人员必须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这就使得教材人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针对教材人员的学历层次、掌握专业知识等,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激励教材人员进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历教育,如由校方解决进修费用或提高教材人员薪酬、待遇等。教材工作已从依靠经验积累的手工模式向现代计算机应用转变,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如网上教材选用订购平台、学生领用教材费用网上查询、教材出入库管理等,这就要求教材人员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适应信息化工作需要。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培训班或讲座,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岗位培训,如业务技能传帮带,有经验的教材人员把多年积累的教材管理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年轻人员,年轻人员应虚心地学习请教,尽快把教材工作的重任接过来。组织教材人员到其他高职院校教材部门参观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业务水平。在教材部门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或通过网络阅读涉及教材工作相关的科研论文、学术文章等,借鉴他人从事教材工作的先进经验。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开拓精神。主要是教材人员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对工作不仅有创新思路,而且要把创新思路付诸实践,具有勇于开拓、不甘落后的实践精神。如以前供书商把教材先送到教材部门,再由教材部门集中向学生发放,到目前直接由供书商送教材到学生手中,创新性思维在具体工作方法上的运用,达到满意的效果。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求教材人员平时多学习,多从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找出规律,用纸和笔把问题及解决措施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性的材料,撰写出论文、课题等,培养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科研意识。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教材工作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教材工作,只有加强教材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教材人员素质,才能解决教材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秋、高校教材管理队伍建设浅议[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吴伯成、高职高专教材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周范林、高校教材科学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四课培训论文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高职体育教学与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论文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初等教育文科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论文

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集锦13篇)】相关文章:

双师型教师建设旅游管理论文2023-11-05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论文2023-12-12

高职院校音乐艺术的实践模式论文2022-05-17

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方式研讨的论文2023-06-02

试论高职兼职教师的聘用及管理教育论文2022-08-14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论文2023-10-21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论文2022-12-14

高职卫生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论文2022-06-02

务实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论文2023-09-13

社团导向中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