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论文

时间:2023-06-01 07:53:42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论文(锦集11篇)由网友“小当家”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论文

篇1:浅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论文

浅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现状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

(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

(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

(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

(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件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3]魏亚P.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

篇2: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途径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途径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对整个学校的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相关工作的优点,总结出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做出的改变。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掌握一门技术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增加优势竞争力。高职院校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运用何种方法教育管理学生显得十分重要。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不完善和不能完全落实的情况。只有将当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显露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为管理工作带来良好结果,才能更好的为高职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1、高校院校管理工作模式没能够与时俱进

管理学生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处负责,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方式。目前仍有许多高职院校采用模式。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处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使得学生处的教师对工作中的问题不够负责。[1]此外,高职院校对专管学生教育问题的教师,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所以教师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不够负责的情况。

2、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业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

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在近几年有所提高,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使高职院校在信息化上也做的毫不逊色。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应该向前发展。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对整个学校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实际工作中,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由于工作性质有一定限制,使得教师的管理业务没有得到提高。这种原地踏步的业务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不能跟学生的实际需求很好的联系起来。

3、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系统性不高

高职院校在进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时,存在很多问题。最显眼的问题是,平时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关注度较多。但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管理,并没有太多实际措施。经常出现学生宿舍卫生状况较差的情况。高职院校要做出改变,必须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不能把教育管理精力大幅耗费在单项问题上,不能做什么事都应付检查。

4、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缺乏较好的服务意识

管理即服务。高职院校学生处负责管理工作的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时,也应该意识到要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如果缺乏这样的意识,很可能造成学生情绪上的反感,整个高职学校的学习气氛不浓。采用传统学生管理办法,并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指导。要想改变目前的状况,产生教师和学生良性的互动,必须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2]

二、国外一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特色

1、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专注于服务

高职院校通过设置管理中心,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管理。通常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和日常事务的是兼职老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学生们可以自行查阅信息、获得学习所需的教育资源,大大降低了班主任的.精力消耗。为班主任只关注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高职院校通过建设有活力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学习和成长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而且高职院校常常会举办各种规模不小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一直处在不断进步的学习状态中。比如经常聘请一些名人校友或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为学生讲课。高职学校课程设置上,按政府要求宣传创新、积极进取的思想。[3]

2、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完善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方法。如果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对应的这学期的所有科目的成绩将会作废。校内的花草、设施都交由专业人员管理。校园内没有任何垃圾。如果学生的行为产生不好的影响,会受到学校严肃的处理。这样严格的管理方法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才是高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强有力保证。若是有学生出现挂科等耽误学业的行为,学校会将学生劝退。学校还对学生的补考和重修有严格要求,达到一定次数便再无机会。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籍制度比较宽松,经常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这种严格的学籍制度,正是国内高职学校要学习的地方。

3、课外活动的条件和设施都非常完善

完善的课外活动条件和设施,能够使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增加自己的领导能力和身体素质。而且多样的校内学生社团,有专门教师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丰富学生自己的技能以及日常生活。部分高职院校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学到他人的长处。这类职业技术比赛还能丰富学校文化,为学校的校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三、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地更新管理观念

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根据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建议。让学生在学生专业技能的时候,专注于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4]

2、不断提高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扮演着重要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管理者和其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3、加强素质教育

这里的素质教育指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和职业素质水平。将教育学生的目标不断细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举办一些各式各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可以借鉴国外学校的做法,为参加比赛的学生提供专业老师指导,并对学生研发产品时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5、高职院校应建立严格的学生教育管理评价制度

高职学校要为学生建立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表现进行严格考查,并做好记录。在学期末给与一定奖励和惩罚。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处管理教师应该清楚地对变化的形式有一定把握,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管理能力,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方式在面临新情况时不会显得那么尴尬。除了高职院校严格的管理制度之外,也应该建立起完备的教育制度。

篇3: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综合素质现状及优化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综合素质现状及优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经济建设关系最为紧密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显得越来越明显,而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面对全新的挑战,我们要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中心,深化改革,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发展。

论文关键词:专职教师;综合素质;现状;优化策略。

专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者,又是实验技能的操作和指导者,还是校内外产学研结合的开发者,更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可谓是高职院校开展一切事务的主角,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关系到学校的兴衰。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河南省高职教育专职教师综合素质的基本情况,总结专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专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在全省4所高职教育的院校中选择了10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开展了专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调查,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策略。

1现状

1.1调查结果

河南省自1987年开办职业教育以来,主要通过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民办学校及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多年来,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已达46所,50个办学点,在校生达106325人;据底统计,全省46所高职院校共有专职教师6473人,已认定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2369人。为了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综合素质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我们从所调查的10所院校中分别抽取了不同年级的1000名学生对该校200名专职教师的1O项素质指标进行了评价,并将调查数据做了最终平均处理。

通过对专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等10项目的调查和综合评价表明,学生对专职教师各方面都很满意的占5.09,较满意者占20.21,一般及不满意者占53.92,很不满意者占10.78。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10项调查中,对专职教师教学内容更新及应用新教学手段状况和实验操作示范技能及课程开发技能的提高与改进反映极为不满,学生对这4项很满意者平均只为1.49,较满意者不到9%。

1.2问题分析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综合素质不太高,体现在诸多方面。目前,专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主要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比例不足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专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很满意的仅有7.80,从这里可以反映出,热爱教师职业,具有坚定的为职业教育奋斗终身者为数不多。目前普遍存在一些教师教学责任心不强、不能安心工作、主要精力未放在本职工作上的不良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职务晋升、考核评优、住房分配、子女就业等一系列与经济利益挂钩的直接或间接因素所造成的。但其后果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质量。

1.2.2既具备过硬的基本技能,又具有必要的专业技能、师范技能的教师严重缺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独特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三个技能要素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专职教师实践技能、操作技能、现场教学及基本师范技能均处于弱势,这与社会所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另外,也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及要求很不相适应。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专职教师的综合技能的提升至关重要,其水平高低也将成为未来专职教师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

1.2.3既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数量不多

高职院校现有专职教师中,部分教师不同程度的缺乏本专业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因而不能全面传授所带专业的必备知识。诸如,出现一些了教师数年只讲授过本专业的一门或两门学科而对专业涉及的其它学科知之甚少的怪异现象。除此之外,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约63的学生对专职教师运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的情况不太满意。绝大部分教师对新教学手段的使用缺乏必要的了解,“开放式教学”、“网络教学”难以进入课堂,这样就人为降低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殊职能。

1.2.4既拥有一定课程开发能力,又有独特创新意识的教师凤毛麟角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所需的时间不断缩短,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兴起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成为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这就必然引起新职业的不断产生和旧职业的逐步改造乃至消亡。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应该养成关注社会职业结构变动的意识,并能从职业分析和工作岗位分析人手,开发设计新的职业课程,并编写出相应的教材。但,据我们调查此类教师为数甚少。此外十项调查资料表明,在对专职教师“教学内容更新、应用教学手段能力、操作示范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四个评价项目中,“操作示范能力”排列第一,“课程开发能力”倒数第二,“教学内容更新”排序最后。绝大多数教师忽略了知识的更新,教授内容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当然教学质量也不高。虽少数教师能对所讲授内容有所创新,但也仅仅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教育教学经验上,不能上升为理性意识,无法求得创新与发展。

2优化策略

2.1加大投入,建立全面、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

面对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职业教育从专业型向素质型转轨的转变,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师的业务培训及知识更新就显得极为重要。加大对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的再培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因此,职业院校要尽快建立对专职教师教学理论及操作技能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培养、培训体系。给予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同时,还可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从而能不断掌握教育、科技、专业方面的新信息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新内容,并变成一种能力,再传授给受教育者,最终提高学生质量。

2.2进一步加强对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的目标,就要求专职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就要求专职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积极去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锻炼和培训。只有在专职教师队伍中逐步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才能切实有效的带动或引导其他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3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切实提高专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培养者的质量,关系着职业教育的成败。只有教师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学生的优良品德的养成得益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必须提高专职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应在原来的师德规范基础上,大力提倡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和敢于奉献的精神。今后继续开展“校园十佳教师”的评选活动,树立模范典型,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同时还应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及督导工作,促使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教育质量。重视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必将大大增强其综合素质,使教师队伍更上一个台阶。

2.4积极鼓励专职教师参与高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教学工作是一项带有创造性的劳动,进行教学研究及改革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改及教研活动,大力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研究。具体可行途径为:经常开展校内外示范课教学;提倡教师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有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可在此过程中锻炼和造就一支有自身特色的高等职业教师队伍。

2.5注重专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鼓励教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基础。21世纪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好创新素质的培养。高职教师需具备能及时的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建与更新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满足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倘若,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还有可能把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职业教育专职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的全新观念,以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多年来,河南省高职院校专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坚信,随着高职教育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不断发挥,在各高职院校领导的积极努力下,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心支持下,专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一定会取得更快进步。

篇4:关于学生综合素质体育教育的论文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体育教育的论文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综合素质教育是高校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大学教育的根本,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才能充分地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真正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正确掌握体育教育的目的,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念,学习自我评价健康的方法。教师通过传授学生体育锻炼的技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施适宜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体育专长。高校体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好处,形成经常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终身体育思想在学生心中扎根。通过体育教育的功能作用,树立学生的集体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二、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贯穿综合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中包含着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服务于综合素质教育之中的一个元素,它和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目标,逐步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重视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尤其是重视学生的体育心理教育。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发现,高校体育教育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又能够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学生进入社会后所必备的能力,是学生投入社会的精神积淀。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加强其自身能力的培养

学生除了在体育课上锻炼和学习,教师还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例如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记录下学生的'考勤和锻炼情况,以纳入学生的体育总成绩之中,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真正掌握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在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开展相应的体育项目和比赛,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技能、参与意识和健身意识,这些比赛会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利用校园的体育娱乐作用和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情感、良好品质。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多种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学校要将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给教师提供继续进修和深造的机会,把培养骨干教师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作为新时期的一名体育教师,要充分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做充分的准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高素质的体育教师要有创新能力、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敬业精神,要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进行大胆改革,不断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自觉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大学校园生活中,掌握几项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实现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教育。

总之,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大学生能否成为国家的栋梁,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当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体育锻炼的水平,既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强健的体魄。形成终身自觉体育锻炼的体育思想,学生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贯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为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5: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论文

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论文

摘 要: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由于存在诸多原因,长期以来不能得到纵深发展。本文在考虑不同学龄阶段青少年心理与生理差异、礼仪教育内容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不同层面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拟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师资资源三个方面对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构建系统化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

关键词:基础教育领域;礼仪素质;礼仪教育

礼仪素质是人在礼仪方面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礼仪教育是指根据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系统的影响,使之掌握社会生活中的礼貌、礼节、交往程序等,学会表达尊重和敬意的活动。基础教育是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它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礼仪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十分必要。对个体而言,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礼仪素质,对其个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就社会而言,礼仪教育能够促进礼仪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扩展和代际间的传接;对促进经济交往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突出作用。

本文考虑到基础教育领域不同学龄阶段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差异、礼仪教育内容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不同层面的教育目标要求,拟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师资资源三个方面对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构建系统化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

一、整合礼仪教学内容,设置科学课程体系1.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以学科的形式对礼仪知识进行系统组织,进而快捷高效地传递给受众,并唤起他们对礼仪问题的关注,是礼仪教育的首选方案。

实践证明,专门的课程模式能够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和礼仪规范训练,教学效果好,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当然,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应注意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一方面,在内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到礼仪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阶级性;另一方面,考虑到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不同目标,在礼仪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性和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使课程设计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性,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使整个课程设计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组织结构。

2.注重其他课程的渗透性

每个阶段的教育都包含十分广泛的课程形态,它包括智育、体育、美育等一系列的课程体系,而这些不同领域的专门化课程也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这就有必要也有可能将各学科课程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内在因素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使之成为一种间接的、渗透性的礼仪教育课程。注重非礼仪课程的渗透性,并对其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对礼仪教育课程建设意义重大。这是因为,没有经过目标整合的间接的礼仪教育课程是一种自发地、偶然地起作用的影响因素。只有把各科课程作为间接的礼仪教育课程,从礼仪教育课程目标和总体出发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才能将间接的学科礼仪教育课程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整合为礼仪教育目标指导下的渗透性礼仪教育课程进而形成教育合力。

做好其他课程的礼仪渗透性设计,首先应注重各学科专任教师的礼仪素质培养与提高。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礼仪意识、礼仪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要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角色认取。在其他课程的学科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关于人与人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内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角色认取。借助于角色认取,有助于学生从自我中心转变到换位思考进而反观自己,促进礼仪素质的培养提高。即便一些表面上看上去与礼仪教育毫无关系的课程比如数学课,也可以成为礼仪教育的重要阵地。例如说:在大班幼儿园或低年级的小学数学课上,我们讲到1+1=2,课余或是剩余的时间,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思考或告知学生,1+1有时也可以大于2,如果两个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去完成一项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任务,就有可能收到大于2的成果等等。教师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了礼仪教育的信息,同时,这种方式也能让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按照礼仪教育目标对其他课程进行渗透性地设计与开发,并不是要抹煞各种专门化课程的特殊性。礼仪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教学的特点,课程以外的因素影响非常大。礼仪教育目标的实现呼唤专业的礼仪教育课程,但渗透性礼仪教育课程却是具有基础意义的教育增长点,甚至可以说,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把我们的要求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灵魂,取得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依托学校环境,创造良好礼仪教氛围学校具有优良的礼仪教育环境,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学校的教学组织环境,包括课堂秩序、学习风气、生活条件、校园文化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影响,此外,一些非正式团体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1.依托校园文化活动,融汇礼仪教育内容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活动进行礼仪素质的培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礼仪教育形态。根据礼仪教育目标,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方案,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比如:可以开展“礼仪示范生”挂牌执勤活动,重点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礼仪示范生”,并让他们挂牌上岗,在学校门口执勤,在学生中示范,引领学校礼仪风尚的潮流。在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时,这些礼仪示范生则作为接待学生家长的学生引领员,对每位家长热情相迎,表情亲切友善,语言优美得体,手势舒展大方。这种接待,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波,有助于凝聚家庭和学校的'礼仪教育合力,发挥学校礼仪教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发挥学校礼仪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礼仪文化环境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校园景观、校园规章制度、校园文化氛围、教师人格形象、校园人际关系等因素。在礼仪教育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可唤醒隐藏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学生礼仪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隐性因素,使之更加富于教育性。学校物质环境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的具有教育性作用的社会环境,是校园和社会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反映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礼仪素质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反复解读和体味校园文化景观的过程,可以吸收、融入物质环境中的文化因素,进而调整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断塑造自我,提高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在他辛勤耕耘了几十个春秋的帕夫雷什中学,校园里到处都是树木花草,环境美丽又整洁;每个教室里都具备某种独有的特色。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都体现着教育者的意志和学校对学生期望。各种各样的橱窗中陈列着爱人类、爱祖国、爱和平、爱科学、爱父母的宣传图片和文章,也有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推荐书目等。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是同该年龄段的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情趣相适应的。

3.利用校园精神营造礼仪氛围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体现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特点。校园精神所营造的氛围,使学校每个成员都浸润其中,对个体的言行举止产生熏陶和感染。这种氛围的辐射与传承,形成学校的传统与风气,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建构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利用校园精神营造礼仪,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在利用校园精神营造礼仪氛围的过程中,应着力于设计和开发学校的精神和文化要素,通过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宗旨等内容引领和提升礼仪教育教学活动,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礼仪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师资保障礼仪教育质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礼仪教育师资队伍,他们能够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遵循礼仪教育发展规律,全面地、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礼仪教育。

首先是要有适量的专职教师,以满足开设专门礼仪教育课程的需要;其次要切实调动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使之担当起开发及实施校园文化辅助礼仪教育的重要责任;三是加强其他学科专任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及教辅人员的礼仪培训,使之具备实施间接的礼仪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比如说: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如果主要采取命令、威胁与惩罚等方式进行,就不符合礼仪精神,不利于礼仪素质的提高;如果教师采取赞赏与有效帮助的方式进行授课,与礼仪精神相一致,则有助于提高其礼仪素质。另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所呈现的领导方式不同,学生行为也会出现巨大差异。在专制环境下,学生具有明显的侵犯性和被动性,往往不积极适应礼仪规范要求;而在民主的环境下,则表现得更为合作和友好,对礼仪规范的亲和度较高。学校组织管理文化对学生发展也产生影响。

那些强调通过公开支持、公开交往、合作和理智而得到成就和成功(据成绩、出勤率、缺勤率等)的学校,比那些强调通过竞争、限制、约束、规章和标准操作程序而取得一致的学校,工作完成的也更出色。

总之,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培训是一项特殊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整体思维,注重发挥各渠道的不同功能和独特作用。

只有遵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充分考虑礼仪和礼仪文化的固有特点,礼仪教育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篇6: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意义重大,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有利于和睦同学关系,有利于规范自身行为,有利于优化自身形象。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需要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开展礼仪方面的相关课程,注重生活细节中的礼仪,组织礼仪主题的集体活动。

关键词:高职;礼仪教育

《晏子春秋》中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礼仪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行为准则,礼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沟通。对个人来说,是否懂礼仪决定了其在人们眼中的形象高低,个人的良好修养,道德水准,自身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都是通过礼仪这一细节表现出来的,其重要性自不待言[1]。对社会来说,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具有礼仪的环境能够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和人性的光辉,这对提升全民的幸福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各级院校中加强礼仪教育,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礼仪素养,进而提升社会礼仪文明程度就是当前亟需考虑的一个问题。在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提升整个社会的礼仪文明水平。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

在当下的高等院校教育中,许多学校偏重于具体的文化知识方面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个人修养的塑造,以至于许多在校学子丝毫不注重内在的礼仪涵养,身为学生却没有文明气质,个人的修养非常差,在一定程度上不但破坏了学校的尚礼氛围,还给自身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必要。高职院校在进行礼仪教育的大环境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逐步使学生具备礼仪的相关知识,进而促使学生自身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礼仪首先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其次才谈得上社会层面的整体素质。在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2]。

(二)有利于和睦同学关系

关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试想在一个不注重礼仪的院校内,学生之间的相处必将会出现许多问题。在近年来的频繁出现的各级院校中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而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情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的事件中,多数事件的起因都是因为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一些学生因为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在无意间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后,不懂得与人致歉,进而导致矛盾升级,酿成惨剧。所以当下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礼仪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普及,让学生懂得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处处以礼为先,尊重其他同学,如此才能获得一个较为和睦的同学关系。高职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从而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校园环境。

(三)有利于规范自身行为

人类的多数行为都是利己的,在这之中不免会伤害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从个人的行为规范来说,一些人不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可能会造成他人的不适,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涉世未深,社会经验缺乏,遇事往往注重个人利益,忽视他人感受,没有实现以礼待人,这样极易造成学生之间的嫌隙,甚至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当前高校中存在的诸多现象都表明了新时期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礼仪教育首先是从自身出发,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越礼行为,努力以礼仪的相关规范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与人交流中获得他人尊重。因而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自身行为,促使其成为有礼貌的新青年。

(四)有利于优化自身形象

许多人的礼仪水准通过其外在形象就可以看出来,一些不经意间的失礼表现会让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极为差劲。高职院校的许多同学也许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没有什么不足之处,然而在经历过一些工作的面试机会后,却无一得中。这多是因为在面试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待人礼仪,忽视了基本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故而使得自身形象一落千丈,用人单位也因为这些失礼行为而否定了面试学生。而在经过相关的礼仪教育后,学生的礼仪素养得以提升,在生活中的表现也符合相关礼仪标准,这对优化学生的自身形象无疑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在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学识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的理解,学生也许会发出高山仰止的感叹,但是其较高的道德修养,礼仪水平却是学生可以完全学习的[4]。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做好礼仪教育的榜样作用,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得学生逐渐产生礼仪的意识并进而在生活中处处遵守礼仪。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高职院校中许多教师的礼仪水平却比较低,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言行举止也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这样的教师又如何来实施礼仪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学生们非常尊敬的老师,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礼仪水平,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二)开展礼仪方面的相关课程

在高职院校中加强礼仪方面的教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与礼仪教育有关的专业课程。一些非常基本的礼仪很容易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的过程里熟悉并且时时遵守,但是一些正式场合的礼仪,尤其是关于礼仪背后的文化则非常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毋庸置疑,现在通行的礼仪背后有其形成的相关文化背景,只了解学习礼仪的外在形式是不够的,只有在深入了解了礼仪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后,才能使学生具备关于礼仪的基本涵养。例如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中,学校可以开设中外礼仪对比以及礼仪文化介绍之类的课程,并结合当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礼仪现象为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吸引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实现高质量的礼仪教育。

(三)应注重生活细节中的礼仪

关于礼仪的相关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做到待人接物处事。因此,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必须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从具体的实践中使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和其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应。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内开辟出一处关于礼仪的公示栏,列举校园内学生遵守礼仪的典型事件和学生忽视礼仪要求,违背礼仪规范的反面案例,通过对两种行为的褒贬,让学生感受到礼仪在校园内无处不在;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违背礼仪规范的事件,也可适当进行通报批评,进而使礼仪在广大学生心中扎下根,确立起遵守礼仪的观念。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校园内营造起良好的礼仪氛围,学生在日常小节中也会倍加重视自己的礼仪,从而可以取得较好的礼仪教育效果[5]。

(四)组织礼仪主题的集体活动

加强高职院校中的礼仪教育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多种多样的礼仪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和对礼仪学习的兴趣。目前一些院校的礼仪教育效果不是很好就是因为整体流于形式,忽略了学生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的主人翁状态,只强调课上的单方面的理论说教,学生无法对其有感性认知。基于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就需要改进礼仪教育的相关方法,只局限于课堂肯定不可取,适当应当让学生自主开展一些关于礼仪宣传的集体活动,比如各种形式的礼仪竞赛和节目表演等,以学生更感兴趣的形式为其介绍礼仪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礼仪的感受就比较直观而且其接受程度更高。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组织一些关于礼仪知识的讲座,可以选择具体的主题进行宣讲,例如大学生相处礼仪,工作面试礼仪等等。以具体的形式组织起礼仪主题的相关活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三、总结

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礼仪已经贯穿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先贤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一个具有文明礼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懂礼节且行礼仪的国家在国际上也更有话语权。在我国近些年的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礼仪的重要程度逐渐被忽略了,因此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素质对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就是当前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知礼守礼的习惯,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践行,成为未来国家发展能够倚仗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丰平.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探索与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2]张丽娜.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3]董瑞娜.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推广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6.

[4]樊桂林,王紫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3,31.

[5]杨凤娟.关于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环境创设的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2.

篇7:浅谈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浅谈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论文摘要]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但包括自然科学,而且包括人文科学。特别是当前地理学更趋于深入研究国家建设和解决社会问题,凸显人文科学重要性。中学地理课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本文在主要在对中学地理教学当中所富含的人文内容进行了充分挖掘,对中学地理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渗透培养进行了研究,旨在教学中不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论文关键词]人文精神 综合素质

一、人文精神培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国著名的吴传钧院士曾谈到:“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主要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对人的品格形成十分关键,要培养全面的品格就应该从这一时期着手塑造。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决定了地理教学跨“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地理科学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完美结合,地理教育应该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出贡献。而传统的地理教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讲授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这种偏重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文教育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到和科学知识的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应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把人文精神与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符合学生个体发展要求,又能提高全民族素质。

二、浅析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人类的文明素养。人文精神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志。具体来讲,人文精神,是指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地理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指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由之而来的。人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其实质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引导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社会;人对他人的基本态度,属于道德观的范畴,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是必然的、必要的,但竞争应当是公平基础上的竞争,而且是竞争的'同时更要提倡合作;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核心是正确认识自己和控制自己。

地理学科本身以其特有的学科体系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特色,所内涵的人文精神则是不言而喻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而作为一个具有稳定的学习能力并将之内化为自己良好素质的跨世纪的接班人,进入社会后,他可能会遗忘曾经学过的地理知识,但是能够较快、较准确地认识观察客观事物,并对一些棘手的人地关系问题,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置,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所在。

三、地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首要渠道

地理课教学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中学课堂中的地理人文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语言、种族、民族、民俗、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如:自然地理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人类社会的各类经济活动和风格各异的民居、民族服装等人文现象,可引发学生了解人文社会的兴趣,提高尊重各民族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意识;全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国际意识、国际观念的培养和确立。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更不能将人文精神教育从地理教学中分离出去。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既掌握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形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又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应有尊重和对人类社会的人文关怀,突出思想感情、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高尚的伦理观念、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意识处理人地关系和社会发展。

总之,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必须对学生言传身教,长期熏陶,滋养心性,提高修养,外化为一种生命的力量和动力。把学生培养成有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感恩之心的人,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赵荣。《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

魏青。《教育学》。西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8)。

篇8:高职创新教育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

高职创新教育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培养模式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此,就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旨在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 者:胡春霞 张沙艳  作者单位:抚顺师范专科学校,辽宁,抚顺,113006 刊 名:辽宁高职学报 英文刊名: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 年,卷(期): 11(3) 分类号:G711 关键词:高职教育   创新教育   综合素质   培养  

篇9:探析小学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发展论文

探析小学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发展论文

摘 要:体育素质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活动性为发展学生主体性人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客观条件。这就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体育。体育教学应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来体观这一要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发展对策

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体育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只有上好体育课,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使每个学生受到应有的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开始了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以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首先把教学氛围变宽松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师多充分地提倍学生,敢于把“权”放给学生,自己多由过去的.“主演”变为“导演”,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也才能真正在体育课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应当清楚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技能技术的形成,主要是以实践中练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主要指竞争志力,创造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力;体育素质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建设力量。耐力是敏柔韧性,“五自”能力:招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成针文炼,自成组织、自成管理、自成搭制、自成许价的能力,从而与终身体育轨,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蕴含关极其丰富的教育因素,有着生动的内容。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这一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功能,进行学科渗透,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一些学校中为了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抓住了一些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结果是,比赛成绩还可以, 达标考试项项红的问题。其实,体育竞技的本体就是在普及中提高,如果普及搞好了,那么提高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不断提高了全体的体育质量。

四、体育教学中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传统教育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 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教学军事化,出现了大批教官式的体育教师。 忽视了在体育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一大批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中小学存在着教材单一,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 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教案几堂课,一个教材许多年级的情况。而在基层, 由于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许多学校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 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尝试:体育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体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上体育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自由练习,学生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甚至于回到原有的“放羊式”的教学当中去。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在许多的练习方法上还有问题,如果放之任之。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在一定范围内还将发挥作用。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学生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五、培养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思想。

学校体育要引进终身体育的思想,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体育理想,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忽视了体育的社会功能,造成学校、学生轻视体育活动,出现学校很少开展或不开展体育活动的怪现象。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如何全学生以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姿势去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则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一个新的重点,面“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则为其解决提供了的新的思路。因此在小学的体育启蒙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班级性、全校性、校际性的体育活动,不断的向学生倡导这种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结束语: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以始至终像一条红线贯穿课的始终,只要我们屹透器材,研究教法,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轨,并不难实观。 体育是一门边缘学科,主与众学科相联系,除体育专是各种文化基础外,主还与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相联系。体育教师特别应当在文学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谈自己在讲话中词汇丰富,准确简炼,生动形象,并丰富有幽默和号召力,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篇10:实训室在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作用探讨教育论文

实训室在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作用探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能力 探讨

【论文摘要】围绕实训室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如何发挥实训室的潜在教育功能,在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上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院校实训室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实践教学在整个高职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除具有广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综合能力(高素养、动手能力强,肯动脑,有团队协作能力等的综合)和创新意识,其中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来自实践性教学环节。只有彻底破除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系列较强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室在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定位

1.基本技能提升是实训室基础功能。以实训室为阵地,让学生独立进行实训的准备和操作,并进行讲授练习,是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重视了技能培养的程序化和有效性,将实训内容项目化,对每一个项目的技能培养要求、培训时数、指导教师能力要求和人数配置、技能考核等标准,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并采取步进式考核方法,对学生完成实训项目情况一环一环地进行考核,未达到上一个环节考核要求的学生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实训,有效地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有了必要的保证。通过实训室针对实训内容反复实践和训练,也可以自行设计、开发创新型的.实训项目或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检测、判断和处理高新技术设备故障的技能。通过改造、设计、制作、采购等方式大量引入汽车检测专业所需的实训设备,将现在企业在用的设备或产品的相关培训前移至实训室,以直观、系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对产品的了解,而且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拓展视野,增强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紧跟社会与企业的发展现状,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学生供不应求。强化基础技能,学生参与教学设备的开发,以实验室作为基础平台,学生参与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设备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2.团队意识营造是实训室的重要功能。(1)在实训中营造团队合作气氛,引导协作意识。我们将实训任务分配给学生,整个实训室资源充分的由学生调用,在这个小团队中树立合作的观念,鼓励他们彼此协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在实训项目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营造良好合作氛围。通过了解学生的喜好,特长,关注点,将人与实训任务一一相互匹配,让大家能够取长补短,使团队合作成为可能。我们始终注意与引导团队在面对问题时,团队成员要坐在一起研究,各抒己见,探讨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办法,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2)在实训中进行团队合作训练。首先是成立实训小组,对实训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与疑问,看法不一定相同,通过沟通交流,找原因想办法;其次是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建立模型,对其产生原因、表象、分析过程、解决方案以及各环节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归纳,转化为标准化的手册,使一个问题成为一类问题,建立标准化的解决模式;最后是将此标准化手册作为学生学习资料、传阅并存档,使得团队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也显示了团队协作的成功和重要性,使学生明白良好的团队协作,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保障。(3)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是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前提,和谐进取的团队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才能有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训练,学生上岗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依托实训室,深化素质教育。(1)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多岗位适应能力,实训室的实践环节并非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更为深刻的内涵是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这是职业能力中最重要部分。(2)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训教学是体现出认知、分析、逻辑和分析的理性方面,人文教育更多是体现情感、意志、直觉及综合的非理性方面,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主要载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注重从智力、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的育人观来考虑,才能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去适应各种竞争和挑战。(3)以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与工矿企业的规章制度接轨,既突出人性化的管理,也有铁一样的纪律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规范了学生行为,端正了学生态度,摒弃了常见的不良习惯,学生个人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职教论坛.(9)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曾令奇.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职教论坛.综合.2006(5)

篇11: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途径研究论文

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途径研究论文

[摘要]知恩、感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象较严重,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和和谐社会建设极其不利。简要陈述了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含义,重点从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入手,探索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方法途径

感恩是做人必备的基本道德,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一定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工作一定会和谐顺利,家庭一定会和睦幸福,事业一定会红火成功。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掌握实用技能劳动者为教育目标,感恩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概述

感恩就是指当自然、社会或他人施给自己恩惠时,自己在心理上、情感上产生认可并设法报答。感恩是人类社会公认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一条基本的道德准则。人人都要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知道感恩的人就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人格健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感恩教育就是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营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教育,它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健全的人格,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领会老师的教诲之恩,珍惜同事的关心之情,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情。

二、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

1.感恩父母意识淡薄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独生子女,家庭一般是“421”结构,他们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在家庭是众星捧月、养尊处优,长此以往,逐渐养成唯我独尊、骄横任性、随心所欲、浮躁自私等不良习惯,不会体谅父母的辛劳和苦心,也不会珍惜父母的血汗钱,肆意挥霍,对父母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满不在乎。

2.感恩内涵认识肤浅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对感恩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刻,比较狭隘。有的认为感恩只是感恩父母、报答别人。感恩父母就是因为父母不仅给了生命,还给了无微不至的关爱。报答别人就是因为别人给予自己在生活、学习上提供了一些帮助,解决了一些困难。总之是认识肤浅,没有把感恩提高到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和感恩这个时代的高度,要认识到是伟大国家给我们创造平安幸福的生活和机遇,学生要以真才实学和优秀业绩来回报国家与社会。

3.感恩方式选择偏差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涉世不深,人生阅历肤浅,明辨是非能力有限,对感恩方式的选择还难以把握,如认为只要给父母买吃喝用等物质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感恩,其实子女在校遵守校纪校规、努力学习知识技能,为社会多作贡献,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也是孝敬。部分大学生缺失感恩意识,高职院校的感恩教育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高校感恩教育缺失的表现

1.高职院校没有实用的.感恩教育方式

高职院校偏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对学生感恩教育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没有进行系统的组织管理,也没有实用有效的教育方式。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缺乏感恩教育课程,感恩教育也只是举办事迹报告会、爱国主义讲座等形式,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还是比较老套,难以引起高职院校学生的情感共鸣,收效甚微。高职院校没有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高校校园内的点点滴滴都要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传播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正能量。

2.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感恩教育合力

高职院校对感恩教育普遍认为是思想政治部门的职责要求,其他部门没有把感恩教育融入各部门各专业的工作中,没有在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中认真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没有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影响力,学校只“教书”不“育人”,教师只“授业”不“传道”,学校只教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不教学生做好人做好事,在很多场合忽视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教育行政、一线教师和后勤保障没有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三、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父母养育之恩

“百善孝当先”,感恩首先应该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父母不仅给予子女生命,还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教育子女,让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子女就应该“敬老”“事亲”,回报父母。

(二)教师教育之恩

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叩开知识大门,带领学生遨游知识海洋。老师为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付出了辛勤劳动,学生要感谢老师、回报老师,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三)他人帮助之恩

感恩他人,就是要感恩一切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同学朋友们的真切关爱和鼎力相助,感谢接受到的他人给予的恩惠、礼物、忠告或帮忙。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同学朋友友好相处,不遗余力回报他人。

四、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专业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无可厚非。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自私自利、情感冷漠,是缺乏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表现。感恩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实际上是相融相通的,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感恩教育的核心是“德”。高职院校应该把感恩教育与文化专业技能教育结合起来,把感恩教育贯穿于文化专业技能的教育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用文化知识来滋润、陶冶、熏染和感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做好人的知识和准则,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修养。

(二)感恩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要注重课程设置,育“德”课程与育“智”课程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感恩教育,特别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中国历史、思想政治课程等人文课程教学中,要用朴实的个案、经典的故事来教育大学生,把感恩教育延展到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融教育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感受到知恩图报、有恩必报的影响。高职院校要培养“德高业精”“德能双馨”的教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先正己、后育人,言传身教,努力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平等沟通与交流,把感恩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认同你、佩服你、敬重你,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体会到感恩的力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恩教育。

(三)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风格和精神面貌的晴雨表,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导向、激励、辐射、熏陶的教育功能。高职院校要把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统一起来,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墙报等阵地,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注重挖掘校内外典型人物事迹,宣传感恩先进人物,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让大学生在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获得良好的感恩熏陶,让学生养成“知恩报德”“感恩图报”的感恩意识。

(四)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感恩教育不能坐而论道,高职院校要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感恩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回报。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节假日、周末、寒暑假等时机安排学生到孤儿院、敬老院做义工、献爱心,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大爱无垠、爱心无价。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利用自己所学专长,进企业、进社区、进市场,为当地群众服务,让学生在服务中实现青春的价值,感悟到感恩的责任,形成良好的感恩品质。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新时期赋予高职院校的德育任务,高职院校要发挥感恩教育的主体作用,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感恩教育经验,创新感恩教育理念,把感恩教育融入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感恩教育”长期化、制度化,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实施有效的感恩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院校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在全社会掀起感恩教育的热潮,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让社会更和谐,教育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郭屹.大学生感恩教育问题对策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5).

[2]王雪梅.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外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教育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社团导向中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浅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论文
《浅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论文(锦集11篇)】相关文章:

美国创业教育经验借鉴思考论文2022-06-22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2023-12-11

任职教育院校管理的主要矛盾及对策论文2023-03-13

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2023-04-02

浅谈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2022-12-14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论文2022-07-10

对构建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2022-04-29

高职卫生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论文2022-06-02

双师型教师建设旅游管理论文2023-11-05

酒店管理实习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论文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