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时间:2023-07-12 08:25:56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整理10篇)由网友“生活诗”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篇1: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要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前提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是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背景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想及管理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教育管理高校办学的三件大事是专业课教学、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行机制日益僵化,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加之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整体素质的明显下降,都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工作任务量大大增加,为了完善学校管理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背景以及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取得的进步高职教育在我国广泛兴起于20世纪9O年代。

伴随着高职教育从规模到内涵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

1.1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共识高职院校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对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1.2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其核心内容表现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尽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引导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经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接受,并在不断地亲身实践。

2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不到位学生是学校的`核心,是国家的栋梁,因此学校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融会贯通到管理制度中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但现在学校往往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不到位,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由此导致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不仅不自觉遵守,反而故意去破坏。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站在服务学生的角度去“管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学生着想。

2.2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依然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社团括动、辅导员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种脱节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理论指导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篇2: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然而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我们应该把这个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3.1以学生为本,努力营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良好的环境

在高职院校,首先要注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如可以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讲座等让广大同学参加,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以避免他们因为校园生活的单调乏味经常到学校周围的网吧打发时间。其次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再次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括环境。3.2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广泛,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辅导员担当不起管理学生的重任,那么学校将不能达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目的。首先合格的辅导员应该具有较高的管理、领导才能,这样他才能胜任对班级的管理其次合格的辅导员要有爱心和善于把情感交给学生的能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能从辅导员中充分感受到爱;再次合格的辅导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观察力,平时多关心学生的动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4.1学校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丰富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同时也是激励学生的依据,不能让管理制度成为约束学生的枷锁,管理制度的作用既要使学生受到约束,又要让学生在约束下有充分的自由,二者应该均衡发展,不能偏顾任何一方。实施教育管理学分制度,一些高职院校启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形成各学期主题鲜明、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2辅导员

4.2.1三心相随,情感渗透辅导员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措施得到实施,要充分做好“三心”工作,即爱心、责任心和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学生贴心;责任心,作为辅导员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是不行的。要传道,要授业,还要解惑,每一方面都要付出心血,丝毫马虎不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足见树人之不易,学生管理是繁杂的工作,涉及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急不躁、不愠不火的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4.2.2运用“赏识教育”管理学生所谓赏识教育也就是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承队差异、允许失败。这种教育方法能够使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最终鼓励学生走向成功。

4.3学生自我管理

通过上述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形成教育引领管理,教育融于管理,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仕武.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以人

为本[J].职教论坛,(17):21.

篇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管工作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工作效率低

从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能看出工作管理的效率,还能看出学管工作者管理素质的高低。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最能体现工作效率的便是集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高职院校的集会了。因为高职院校集会次数多,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素质往往较本科高校的相关人员要差一些。他们常常让学生提前到,而自己却不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常常迟到,甚至爽约;通知时,不注意实际参会人数与会场容纳量是否适应;常常不能正确选择会场地点,致使会场安排的混乱;会议开始时,因参会人数过多,又缺少提前安排,会场吵嚷一片。这样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浪费了自己和别人的时间,服务质量大打折扣。这不仅说明了学管工作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尚未达成一种有效默契,还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存在信任不足。

2.主观干预强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存在“伯乐相马”的任命现象。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解决新生入学初期“群龙无首”的混乱问题,但从长久看,并非一劳永逸。首先,这种任命具有强烈的主观干预色彩,要基于管理者慧眼识珠的本领,一旦管理者疏于察审,这种任命带来的后果是民主的丧失。此外,高职的学生更容易实现自我管理,一旦学生内部形成自主管理的组织,若学管工作者对基层管理队伍的过多干预,则不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说白了就是不利于学生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民主精神,也变成了一句口号。

3.封闭或放任

封闭与放任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两种管理模式。“封闭式”管理是纯军事化的管理,“放任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恰好相反,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前者有“放纵”之意,后者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不受严格限制,但受学校的监督和引导。事实证明,“封闭式”管理带给学生更多的是约束和压抑,是阻碍学生自主发展的绊脚石;而“放任式”管理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散漫和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缺乏对学生的监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管理状态。无论“封闭”还是“放任”的管理都不可能完全适用,因此,急需寻找平衡两者关系的管理模式,而这正是“开放管理”的优势所在。

二、应对建议

1.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谋求最高的管理效率。它不仅节约了学管工作者的管理时间,而且避免了学管工作者怠于管理和被管理者不满的问题,不间断地进行学习、充电,提高学管工作者的科学管理水平,能够对复杂的.管理情况作出积极回应。要达到较高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在科学管理的指导下,学管工作者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性,提供相对较高的服务质量;同时,被管理者也会受到这种高效管理的作用,作出积极回应。具体而言,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举行集会,因为管理面大,学生自身学习工作的时间安排不尽相同,很难达到全勤集会的目的,导致集会组织显现出松散、低效率等问题。鉴于此,要合理利用好现代的通信媒介,或者是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学管信息系统,集会需提前通知、辐射式传达,更好地安排好集会工作。

2.民主管理

首先,要采用民主管理的模式就是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学生管理工作者。选举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要利用学生的力量来组织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解放了学管老师的双手,让学管老师腾出更多时间去监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次,体现民主管理的另一重要方式就是民主决策。通常情况下都是投票制,尽量避免一票否决制。只要票数超过与会人数二分之一即可,也不能因为票数胜出就直接通过。以贫困生补助与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的工作为例,如果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不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发扬民主决策的精神,不按程序进行,不进行民主投票而随意加分,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带来管理上的极大混乱。最后,民主管理的另外一步就是民主监督。每个管理团队之外都应建立监督组织的团队,监督者直接为大众服务。定期对管理者提起评核,并提出建议。确保管理者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决策的失误。

3.开放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要“以学生为本”,任何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开展。但开放管理并不代表放纵管理,也不单纯是“封闭式管理”的反义词。有些高职院校采取完全放任的封闭式管理并不可取。现在的高职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而且自尊心强烈。因此学管不仅要定期了解大学生生活状况、思想状况,而且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开放学生的思维,从入校就培养他们积极创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三是在正常教学以外,学管工作者可以不占用学生正常休息时间,但要积极获取学生业余活动的情况,消除学生外出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四是明晰管理责任,切实保证学生管理工作责任到人,有必要大力推广“本科导师制”,从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提高学管工作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以便为开放的学生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开放管理”的理念。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管工作者应该把学生管理放在首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服务原则,轻管教,重关怀,与学生交心结谊,做学生的知心人。

篇4:高职院校“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侯永生杨晓莉程道光

[摘要]基于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特殊地位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尝试依据职业教育特点,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贴近学生(student).贴近专业(speciality)、贴近社会(society)的“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并探讨了其内涵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侯永生(1961-),男,江苏东台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杨晓莉(1973-),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程道光(1974-),男,江苏如东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苏州21500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硼A[文章编号]1004-398536-0041-02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月17~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李长春、陈至立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我们在此提出“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下简称“3S”模式),以期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一、“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

所谓“3S”模式,即从贴近学生(student)、贴近专业(speciali-ty)和贴近社会(society)三个维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经、以社会为纬,构建学生管理体系。贴近学生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关心学生为出发点,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为基点,以建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突破点,以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终点;贴近专业就是要符合专业的实际,理解专业的内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等角度出发做好学生工作,使之与学生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贴近社会就是学生工作要适应社会新形势,抓住社会的新问题、关注社会的新变化、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进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S”模式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框架中,开发和整合各类资源,强化教育优势,提升活动特色,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与实效性。

二、“3S”模式的具体措施和实践经验

(一)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贴近学生

1.贴近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一,重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全景介绍法,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法院、博物馆。建设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标,以文体比赛、专题活动、教育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共同组成的活动课程体系,并将这些活动纳入思想政治课程考核体系,提高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第二,强调人人都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突出党员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创最佳党日活动,开展“党员联系班级”活动,调动全体党员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性和持久性。推荐具有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同志进入系(部)党组织,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第三,扩大廉政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学校要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利用展板、图片、史料、故事等形式,结合宣传画册,开展系统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建设廉政基地、编印校本教材、刻录廉政光盘、排演课本剧、培训导游员等。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升华职业道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贴近学生,营造三全育人氛围。第一,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一方面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工作的热点与重点,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第二,完善帮困体系,解决后顾之忧。(l)适当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做好学习经验交流与学习互助、一对一帮带和学习进程监督、教学对话和学习辅导等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2)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要形成以国家奖助学金为主体,包括国家、省、市、学院各级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特困补助、学费减免、帮困基金等多种形式的“奖、贷、助、补、减、免”六位一体的助学机制。

第三,加强心理辅导,拓展服务平台。一是结合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咨询;二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整体规划之中。每年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积极干预,主动回访;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

3.贴近学生,强化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第一,强化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一是通过悬挂党员宿舍标识牌,通过开展创建“学生党员示范宿舍”、加强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宿舍内表现的考察等举措,加大“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的力度;二是在学生实习期间成立实习地学生团支部、党小组,实现远程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团内推优工作,增强学生党、团组织的力量。

第二,引导学生自律组织建设。一是培育多元化的学生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广泛提升学生能力;二是通过各类学生自律委员会,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培育高效的学生干部团队。

(二)强化职业熏陶,全面贴近专业

1.贴近专业,优化素质教育环境。第一,构建完善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制订教学计(本网网)划时,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课程和各种素质教育环节的比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还要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

第二,重视活动课程的素质教育作用。要依据现代高积教育的特点,结合行业文化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感恩、诚信等主题活动,建设活动课程体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并将这些活动纳入学分计算。

第三,培育良好的专业实践环境。积极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主动开拓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形成“院内模拟模式、合作办学模式、服务性实践模式”三者结合的人才培养ICS模式。此外,通过成立实习地团支部等措施,强化实习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全过程育人。

2.贴近专业,加强专业分类指导。第一,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学生管理。一是从专业需要出发,配备学生工作队伍,一方面要依据专业需要,充实各院系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广泛开展“党员联系班级”活动,使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教育工作,加强兼职学生工作队伍的力量。二是立足专业特色,加强学生工作的灵活性,鼓励各专业在实践中总结新方法,利用专业优势,增强学生工作的活力。

第二,突出专业优势,开展学生活动。各系部要以“最佳团日活动”为抓手,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职能,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3.贴近专业,强化职业理念引导。第一,通过职业教育明确职业定位。要强调专业教育的针对性,改进新生入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进一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深化职业理念教育。

第二,通过典型事迹培养职业意识。通过评优评先活动,以评选“团员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党员”等形式,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作用。

(三)突破传统模式,全面贴近社会

1.贴近社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结合时事热点,以学生关心的话题为重点,以学生的'身边事为素材进行思想教育,开展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大学生阅读节、心理健康月等活动。在主旋律教育的基础上拓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做好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校内服务意识,拓展校外服务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服务性实践基地的优势,使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实训与服务相结合,进而使学生工作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2.贴近社会,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通过社会调研,开发培育新专业;通过专业研讨与就业跟踪,从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实际效果出发,制定符合社会需求、定位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同时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学院开展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的重要窗口。

3.贴近社会,完善质量跟踪监控和评价体系。跟踪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工作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加强社会调研和行业信息反馈,建立校企人才培养质量交流平台,关注行业单位对实习生、毕业生的工作评价。二是要鼓励学生参与质量跟踪,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信息反馈,广泛听取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三是要通过“IS09000”管理认证,规范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对人才培养的全面监控。四是要加强就业指导,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参加职业规划大赛、提供就业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并积极引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推进双证书制度,强化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

总之,“3S”模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教育教学始终的有效途径。它依托贴近学生的各类活动,健全学生自组织体系,使学生工作更具人文关怀;依靠专业教育优势,加强职业教育活动,使学生工作更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关注社会效益,立足人才培养,使学生工作更具社会时效性。这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以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本网网)心问题[J].科教文汇.(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Z].2004-08-26.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2].2006-11-16.

[4]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DB/OL].

[5]黄红球,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l.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6]张文学,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7]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党校工作的意见(苏委教组[135号)[Z].2002-04-29.

篇5: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分析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管理的相应对策,并探讨了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骨干院校;人文环境;全员学生管理

为了加快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财政部推出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当前高职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一样,大多是“90后”出生、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1.录取分数较低、自律性较差

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仅200多,较本科录取分数相差甚远。分数低不仅说明高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还说明他们学习不够积极、刻苦,自觉性较差。高职生普遍存在“道理都懂,但不能够坚持执行”的现象。如何加强高职生的自律性、提升其执行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管理,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

2.普遍具有失败、挫折、自卑等消极情绪

高职学生因高考失利,失去了去本科院校读书的机会,转而到高职院校就读,或多或少带有失败、挫折、自卑等消极情绪。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勇敢面对过去的失败,重新建立信心将至关重要。

3.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强

高职学生刚从高中来到高职院校就读,因为年龄及社会经历少的因素,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均没有定型,可塑性强,同时情绪也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班主任、辅导员等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将非常重要。

4.缺乏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高职学生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镇,基本上都是集每个家庭的宠爱于一身,从小被人呵护,缺少关心他人的经验,所以往往造成他们用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去做人、做事。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很少会去换位思考,先去理解他人。在工作、学习中就会表现出与他人合作及沟通的能力较弱。

5.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该理念下,高职教育往往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导致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分析

1.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约束管理,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高职学生自律性较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高职院校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应从人文教育和约束管理两方面入手,前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后者是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两者相结合实现学生意识上认同、行为上服从的学生管理效果。高职院校、教学系部和各班级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视频,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2.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人文素质

高职学生的生源决定了高职生普遍具有失败、挫折、自卑等消极情绪,并且情绪波动较大。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也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设立心理咨询室等。但是有心理障碍并愿意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并不多,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高职院校应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如在选用班主任、辅导员时,强调其爱心、责任心;组织学生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心理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活动等),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人文素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及时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该目标要求高职院校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两方面的能力缺一不可。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推荐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各教学系部,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推荐活动,并建立完善的制度(包括宣传动员、组织培训、考核办法、激励措施等),以保障活动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高职院校团委应在完善社团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以增加学生加入社团的积极性。各班主任、辅导员应通过班会等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借助于社团活动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3)开展以非专业知识为主题的周末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获得一技之长、用于安身立命,但高职教育的使命不仅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还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责任。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展以非专业知识为主题的周末课堂,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谓非专业知识,是指学生“成人”所需要的知识,例如人际往来礼仪、我国传统习俗、公民道德、法律法规、普世价值等。

三、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

1.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概念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普遍具有自制力差、自卑、学习不主动等特点,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采用何种学生管理模式值得探讨。如果沿用本科院校较为宽松的学生管理模式,将很难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因为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是建立在本科学生较强自制力基础上的,而高职学生的自制力普遍不足。如果采用中职强压式的学生管理方式,又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更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应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模式――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

人文环境下的全员管理模式是指在特色校园文化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本着“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学生管理模式。

2.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的实施

(1)构建特色校园文化。随着高职院校规模扩张、数量增加以及生源规模缩小,高职教育的竞争日益加剧。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将呈现从规模竞争―内涵竞争―校园文化竞争的演变趋势。从长远来看,在规模、内涵方面无差别或各有优势的情况下,决定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因素将是校园文化品牌。高职院校要在剧烈的竞争中胜出,或是要建成全国一流的院校,就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该学院在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的二次创业过程中,积淀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攀登、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并以此精神为核心来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2)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一般认为,学生管理是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工作人员的事情与教师或学校其他岗位人员没有直接关系。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因为学校是由各部门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各部门共同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全方位的服务。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各部门的教职工应本着“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3)建立“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交流机制。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教学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还要求建立“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交流机制,以实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高职院校可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管理的协同。一是线下方式,在教学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和相关后勤服务人员间,通过电话或短信及时交流学生管理信息;二是线上方式,依托校园网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立教研室网上论坛,以便教学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实时交流学生管理信息,实现共同管理的目的。

(4)学生管理工作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因为安全、稳定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所以在教职工中常有把学生管理工作等同于维稳工作的认识。然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承担着维稳的任务,还肩负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

(5)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人文环境下全员学生管理模式实施的保障,否则将出现各部门人员相互推诿的情况。学生管理制度应包括:一是树立“育人”的意识,各部门人员首先是教师的角色,承担育人的责任,其次才是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二是明确责任,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他教职工是参与者。例如教师上课时除了承担授业的工作之外,对于学生旷课的情况还应及时反馈给班主任,避免出现任课教师认为学生向班主任请了假,而班主任认为学生向任课教师请了假的信息割裂情况。三是将学生管理工作纳入到教职工年度考核中,例如在年度考核中,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教学、评价管理、评价服务”的活动,学生评价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建立奖惩机制,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激励教职工做好“育人”工作。

篇6:民办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论文

民办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论文

一、民办院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自由扩大化带来的管理松懈。民办院校提倡自由式发展,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老师们不得压抑学生们的想法。问题就这样诞生了。政策宽松,要宽松到什么地步?课堂自由,老师要怎么控制课堂纪律?更为棘手的是,这些民办院校招生没有国立学校那么有知名度,成绩高的学生不是很多。这些学生的自制力本身就不太高,如果再不严格管理,就会出现校园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生活状态散漫,甚至荒废学业的现象。太严格又会束缚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与潜能的发挥。如何做到宽严有度是当今民办学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次,管理部门各级之间的不协调,对学生教育与日常生活管理没有系统的方案。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们在执行老师任务时混乱分心,对老师而言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这不仅是民办院校的观念问题,更是教育与管理的`不合理。要想民办院校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改变这种面貌刻不容缓。第三,民办院校有着高学费的传统。这个我们无法改变。作为民办机构,本身就不如国家机构有福利,他们是真正靠升学指标在招生。而且,他们的教学设施更加完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这样就吸引了大量的富家子弟。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本是想让他们接受更加正规的教育,同时少受些苦。但是将这样一批富二代放到一起,难免就会产生攀比现象,拉帮结派更是严重。时间久了,老师们对这些二世祖也无能为力。这样一来,民办院校当时创建时候的办学目标就形同虚设,缺少了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了一批贪图享乐,生活糜烂的孩子。面对在家长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民办院校必须设立相关的制度来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创新管理机制的对策

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我国教育的现状。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相结合,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院校管理机制。首先,我们要采用民主化管理模式,将教育部门与管理部门紧密结合,不能让管理脱离教育,教育也要时时刻刻服从管理。以往的模式就是一家独大,统一指挥其他各个部门,这样的决策很容易脱离教育实际。改革之后我们要把需要制定的计划或者统筹的方案摆到桌面上来。各个部门协调合作,保证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合理性。其次,我们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实到教学中。加大平时成绩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同时以学分制计量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和平时表现的成绩。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他们个人高素质的养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我们要增加一些特色课程,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要引进高科技的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比如,采用课上讨论、互相提问、个人讲座等形式,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我国民办院校起步较晚,虽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由于历史短,生员结构复杂,使得民办院校的教育管理机制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得不说,近年来民办院校在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受到大众关注的程度就在逐年的上升,所以那些以往可以忽略甚至影响不了大局的教育管理问题就被无限的扩大化。要想我国的民办院校真正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篇7: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

作者/贺春霞 周刚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各大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始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首要位置,而且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开始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面对新形势,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重要的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也就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管理中,要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这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英语素养、创新意识、道德素养、团队意识等素质的培养。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几点改善意见,以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关键词:外语素质 团队意识 创新素质 具体措施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要想进一步开展好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面进行不断的创新,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尽早的和社会接轨。高职院校必须要以学生就业为主要工作出发点,要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来在各个方面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整体上构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

一、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客观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而学生在校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所决定的。所以,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未来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所说的素质教育主要指的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是把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根本教育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强调的是开发学生的智慧,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当前,新的世界经济已经开始越来越快速的前进着,信息和知识必将成为这个时代运行的主流,而学校教育则是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论文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就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需要进行转换,要通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来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实力,促使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阻碍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要想有效的开展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学校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就需要学校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以此来更好的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十分模糊,生活比较涣散和随意,既缺少主动学习的热情,也没有学习的紧迫感,还有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高,不爱上课,经常逃课,偶尔参与实际学习,也是效率不高,经常迟到。还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为学习上跟不上,慢慢的开始放弃学习。很多学生在课堂中看小说、玩手机、睡觉。还有部分学生热衷于男女交往,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和学习的效率。另外,很多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没有明确的确立,做事不够成熟,眼光不够长远,又加上在学校没有家长的约束,学校的管理也不到位,也没有相应的老师进行必要的职业规划引导,导致这些情况的出现。再加上当前网络的各方面负面影响,使得很多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生活的十分混乱,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这些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是阻碍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难点,需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领导干部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教育模式,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进行实际工作指导,提高对学生管理力度,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探索开展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三、高职院校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几点素质能力分析

(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调查了解到,很多用人单位不仅重视新来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而且也更加重视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以及合作意识。有些公司甚至重视团队意识的程度比专业素质还高。21世纪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一个人再有能耐,如果没有团队配合,也是一事无成。有了团队,如果没有队员的积极配合,也是做不好这件事的。所以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式学习和实践,学生通过小组式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把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知道团队意识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更好地进行实际学习。

(二)加强学生的外语素质

当今社会,英语已经成为国际化通用语言,英语水平高低,决定了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方向以及工作等级。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外语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讲,就要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督促学生学习外语,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多方面的教学手段,来促使学生有兴趣进行学习,积极投入到实际学习中去,不断提高自身英语素质。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教师必须要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充足的准备,不要应付了事,简单带过,要充分重视起英语素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三)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社会中,用人单位对于职工的创新意识比较看重,创新能力不仅可以转化为创造力,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提高。具体来说,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的投入到实际活动中去,激发他们实践能力,鼓励其进行技能创新,对于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予以解决,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想有效的开展学生素质教育,首先就要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因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因为近些年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所以经常出现教师资源越来越少,满足不了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学校要在政策上加大力度,在外聘教师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已有的校园资源,将那些既热心于教育事业,又有着较高职业技能的教师,整合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发挥出他们的实际特点,鼓励其在自有职业教学基础上,参与到学校素质教育建设工作中去。学校在这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给予教师以更多的深造机会,促使其为学校更好的服务。

(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经常在校园中开展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开展文化活动,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作为活动主要核心,要突出爱国主义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比如说开展红歌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最喜爱的校园歌手评比等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够在这活动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丰富个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学校在这些活动的举办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更好的成长。

(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校园管理理念,主要核心是人性化管理,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十分有效,而且也能够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际落实,以及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成果。学校管理者要想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就要在实际工作中重视每一位教师,重视每一位学生,真正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要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在这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理论知识和实际实践相分离。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很大一部分在参与到社会中,都没有实际作用,没有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经常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使得学生缺少实践能力。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兴趣,也能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学校要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无论是学校的还是社会的,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开展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同时对于学校领导来说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团队意识还是合作能力或者是英语素质和创新素质,都必须要进行不断加强,以此来培养出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工作人才。这样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也能为学生毕业找到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这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贺春霞(1971-),籍贯:吉林省永吉县,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语用学。

周刚(1972-),籍贯:吉林省吉林市,人保财险吉林市分公司ANZIIF Snr As-sOc,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影响吉林省高职英语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因素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第471号。

篇8: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模式探究论文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模式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领域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不仅应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文章概略地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高职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并针对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角度,对如何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师业绩评估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师资管理模式“双师型”教师

一、引言

目前,国内学者对“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独立层次”的结论并无异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与初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共同组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完整体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尽管它与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属于同一学历层次,但却不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学科体系,而是着眼于职业岗位需要来设计课程的门类,并注重专业技能课和生产实习课,具有强烈的职业针对性和技能实用性。

正因为如此,国内一些学者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已决定了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必须是“复合性”或“双师型”(也称双元型)人才,即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应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目前高职师资队伍的现状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须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与目标要求,进一步予以探索和完善。

二、高职师资队伍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与比较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已逐步形成了一支能基本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培养目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起,教育部在全国陆续建立了二十多个高职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如今,有利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高职教师队伍来源也逐渐多元化,高职院校已充分认识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但从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状况调研结果来看,目前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状况与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偏少,学术带头人缺乏,高学历教师严重不足。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要达到30%。而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中专转型而成,教师的学历水平与教育部的要求相去甚远,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严重缺乏年龄层次在40~55岁之间的、能承担教学与科研重任的骨干。

2.“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虽然各类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专任教师提出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并采取了相应的培养与聘用措施,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并未明显提高。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表明,高职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对“双师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充分利用实践、实习等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另外学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中也存在问题,在引导教师达到“双师型”方面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3.教师缺乏教育理论背景,教育教学技能不足。由于我国职教师资培养起步较晚,同时高职院校中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的教师占有较大比例,他们缺乏教育理论背景,教育教学技能存在较大的不足。在国家实行高校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制度以后,这一状况已有较大改观,但许多教师仍存在着知识老化、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这势必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造成极不利的影响。

4.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不完善。高职教师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学科型院校截然不同,但职称评定的标准却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同。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评聘标准注重理论上的要求,例如发表的论文数、出版的专著数等。尽管有些工科专业是以专利等为衡量标准的,但也仅仅考虑是否获得专利证书,对是否转化、是否实用则不作考察,更不考虑教师的实践能力。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则处处体现出“双元”特色,即体现出理论和实训的区别。德国的高职院校将教授普通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师称为学院教师,将在企业里实施实践技能培训的教师称为培训师。从教师的任教资格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兼具“教师”和“工程师”双师资格。澳大利亚则在高职教育师资管理中实行TAFE(TrainingandfurtherEducation,即培训与继续教育)模式,即教师由学院聘任,并接受主管部门的资格审查。TAFE的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求教师上岗前必须接受TAFE教学法的专门培训;二是要求教师至少具有所授专业的大专水准;三是要求教师具有教育专业本科文凭。在TAFE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这不仅提高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程度,还增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以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社区学院的师资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及企业聘请的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必须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职教师还必须取得州政府颁发的教师证书,专业课教师要求必须具有在企业相应岗位工作的实际经验。教师由社区管理委员会招聘,经过严格考核聘任后,还要经过4年的跟踪考核合格后,才能被社区学院聘为全职教师。由于专职教师指标控制严格,所以美国社区学院聘用了大量的兼职教师,其数量远远超过专职教师,有将近2/3是来自企业和技术第一线的兼职教师。 通过对上述国家的高职师资管理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国家都深刻认识到了高职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战略地位,并且通过立法规范高职教育市场,制定保护性政策支持高职教育的改革,由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教师队伍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这些国家的高职师资都具有“进门难、要求高、兼职多”的特点,除了在学历上有一定的要求外,还特别强调实践经验。具体来说,这些国家对职业教育师资的资格都有严格要求:一是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或相当于高等教育水平的专门教育;二是在接受过相应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掌握教育教学理论,能够指导学生实习;三是在所教专业方面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等。此外,这些国家还拥有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其结果就是学院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也乐于为学校反馈人才信息、提供切实帮助,形成了产学的良性循环。

三、探索高职师资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我国高职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在建设高职师资队伍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当前师资数量不足、层次偏低、学科带头人及“双师型”教师少、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不足等问题,还要根据当今世界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借鉴先进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经验。

1.加强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立法。用法律来规范高职教育的竞争秩序和高职教师的准入资格,并通过法律来保护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良性的市场竞争秩序。

2.加强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首先,国家应将职业教育视为促进就业的一项有效措施,并通过制定“职业教育法律纲要”来提供财政保障,以进一步完善职教资金的分配机制。其次,要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收入水平,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联系,还要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支持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活动。最后,还应当给予高职院校政策扶持及办学自由,使其在人事管理、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3.改革现行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改革现行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并将技能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充分体现“双师型”教师的.特征,真正将教师的工作重心引导到教学和实践技能上来。同时,也可制定有高职特色的评聘政策。例如“双职称”的评定,即两种职称评定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依照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定,例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4.改革教师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应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协作、联合办学、互聘联聘教师、聘任兼职教师、返聘高级专家等多种途径,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一是要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面向企业和科研机构招聘优秀人才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二是要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制度和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三是要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素质的培养与经验交流。四是要建立定期实践锻炼制度,轮流安排教师到工厂企业中调研和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5.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业绩评估制度。教师工作业绩评估要能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并且具有反馈机制。特别是对于实践课教师,要相对淡化在科研与学术论文方面的硬性要求,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注重对其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6.教师自身的努力。建设合格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还需要教师自身的积极配合,自觉增强理论与实践素质,提高学历层次,同时还应不断提高对自己的人文素质和情感素质的要求,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四、结束语

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实践技能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和特色所在,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力培养各类技术型人才,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加强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篇9: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论文

我国正处于跨越式大发展时期,不少在校大学生在学业、情感、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日趋加重,这些因素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就会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学生的正常发展及步入社会后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全面落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十分重要。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理念是以专业技能传授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为辅的教育理念,而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培养更为关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却始终未能引起有关部门及校教育机构的足够重视,没把这项工作摆到适当重要位置。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足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制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无法得到应有保证,导致学生因心理问题产生的负面报道频频发生。

(二)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三)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篇10: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论文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毕业生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要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手段、工作方式方法、工作内容,以创新精神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从根本上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有效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不少学生认为上高职“低人一等”,“前途不如人”,从而自甘人下,精神不振,学习不好,甚至持“破罐破摔”思想,混沌度日。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更大,所以必须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创新就业指导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要求。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指导思想落后

目前,尚有不少高职院校把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仅看作行政管理人员,甚至实行轮岗,致使就业指导的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甚至部分就业指导教师还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间过短,集中于高年级学生,没有将就业指导纳人学生四年的学习规划当中来。

(二)就业指导形式单一

主要是讲座和就业指导课,没有结合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比,就业指导显得微不足道,这使得就业指导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三)就业指导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就业指导的内容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职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等短期性指导,忽视对学生的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和学生的择业观教育。

二、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动因

(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步入发展新阶段的推动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劳动力要素市场的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说,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正步人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与市场经济新阶段相适应,与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相适应,就需要发展创新。这是基本制度变革性的推动动因。

(二)适应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霜要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够盲目发展,要科学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的科学发展,就是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指导,让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也就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是和谐发展的推动,是发展性的动因。

(三)建设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霜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是我国应对人均GDP从1000到3000美元发展时期所面对机遇和挑战的一种战略安排。

创新包括三个层面:原创性的创新、技术层面的创新和在他人创新的基础上的再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需要在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社会等各个方面和岗位都进行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亦不例外,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机遇性的推动动因。

(四)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需要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完成了由数量扩张到质的飞跃,就要求就业职位多样化和大众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必然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变化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大学毕业生的差异性指导需要,实现大学毕业生资源在社会上能够得到最佳配置。这是就业指导工作发展阶段的质变性的推动动因。

三、创新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指导的内容

(一)创新工作思想认识

创新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主要有三个的要点:一是要抓住它的实质,即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抓住它的要义,其第一要义是发展,并且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抓住它的核心,即以人为本,作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思想认识创新来说,最核心的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毕业生与职业、毕业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了这种和谐发展,就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

(二)创新工作机制

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行政管理工作管理机制的惯性,依然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显现。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作为一种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对待,而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来对待,从而在轮岗中将其轮掉了。所以,需要贯彻以人为本,创建新的工作机制,集指导、教学、研究、咨询、服务、管理等职能为一体,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家化。

(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显然,现阶段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与精英就业阶段是不同的,应该特别认清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处的阶段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适应毕业生就业社会化的要求,并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会进一步社会化。创新就业工作方式方法,主要应该表现在多样性和开放性,可开有关就业指导的必修课、选修课、各种讲座;可请校友回校做报告,请社会人士讲企业文化、对毕业生的要求等;可设专门的教研室;可开设咨询室,咨询日进行个体咨询辅导,组织各种活动,群体咨询,模拟招聘等。就开放性来说,不仅要以占领用人单位市场为目标走出去,请进来,而且要是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如聘请一些社会人士为学校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等,共同进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要调动动员学生的力量,如成立学生就业社团,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活动,自我教育。

(四)创新工作手段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地方、高等学校三级就业网站基本都建立起来了,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发改委和国资委共同组建了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就业工作的管理工作平台和服务平台。它既可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管理更为及时有效,同时使得毕业生信息发布、交流、意向反馈更为方便。抓好市场建设,推进就业信息化,形成有形市场与信息网络市场相互促进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五)创新工作内容

这主要是细化就业指导的内容,分层次、分专业、分对象指导,最核心的是,由单纯就业指导过程性的就业指导,变为对指导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负责,全程、终身性咨询指导。

四、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人员创新能力

为适应就业指导工作新的发展阶段—职业咨询指导的需要,就需通过强化培训教育和实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来源于就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四种基本能力:一是开展咨询辅导的能力,包括熟悉职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具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的.能力,熟悉职业规划和助人的基本技能,具备与各种各样来询者互动运用的能力。能够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具备设计和培训的能力;二是把握职场动态信息的能力,包括熟悉劳动力市场职业需求,具备信息收集的能力,对劳动力市场和职业需求信息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具备利用相关信息帮助服务对象的能力;三是把握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的能力,包括熟悉国家有关就业相关政策法规,具备运用和指导能力。遵守职业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具备把握自己工作职责范围的能力;四是管理与实施服务的能力,包括具备一般事物的管理能力,具备项目管理和实施的能力,能够宣传与推广咨询服务项目,具备宣传和公关的能力。

提高就业指导人员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职业咨询辅导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中的学科,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学习,这个学科本身是实践性的学科,需要我们学习理论,更要向实践学习,在学习、实践中创新。提高业务素质有几种方式:一是正规的研究生教育;二是进行技能水平培训、职业咨询师的系统培训;三是自我学习提高,包括学理论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够简单地把国外职业指导的研究结果照搬到我们国家来。西方职业指导理论的核心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宣扬个人自由至上,这与我们的国情、文化传统不符,我们要贯彻的是天地人和、和谐发展,个人的发展与国情、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要互相协调。这是一种文化的冲突,实质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总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与枣庄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微课程的开发与探究

浅谈中职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三点建议论文

OBE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微论文

全国教育教学论文比赛

表面张力的教学探讨教育论文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整理10篇)】相关文章:

如何写教育教学论文心得体会2022-12-14

泰语精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教学论文2022-12-27

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2023-05-07

谈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2022-05-04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究2023-11-24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2023-03-02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浅析2023-02-15

试析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探索论文2023-08-12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2023-12-15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