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

时间:2022-12-26 07:33:58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推荐11篇)由网友“露曦”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

篇1: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

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

【摘 要】新课程提出了淡化语文教学知识传递功能,突出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等新要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石室中学语文组在语文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开展了语文活动课,如戏剧表演、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等。本文以学生戏剧节为例,谈谈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表演式戏剧教学”;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启示我们,教育的功能除了传授知识,还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育人功能。西方国家普遍把戏剧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而我们国家却最多让学生在课余鉴赏几台戏剧,这对于实现语文教学中“戏剧单元”的能力目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戏剧是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等多项艺术的综合,是最形象化、最易感动人的艺术形式,是提升人的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

于是,从开始,我们在高级学生中举办了第一届“戏剧节”,提倡一种“表演式的戏剧教学”,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会各民族的优秀人文传统,让他们从内在的审美角度去提高自身的素质。到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学生戏剧节,并成立了校“文翁戏社”。今天,“戏剧节”已成为学生极度期盼的一个“校园盛事”。而在对“表演式的戏剧教学”的探索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启示一: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用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疑仍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我们应该进一步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方式。“表演式的戏剧教学”能够利用充满魅力的人文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深入地学习。

学生在戏剧节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兴趣和热情,出乎我们预料。他们精心选择剧本,深入研究人物,废寝忘食地排练,在舞美设计上追求尽善尽美……他们在周记中写道:

郁闷―这个每天都要在心底呐喊数十次的字眼仿佛早已经成为我那漆黑无比的高中生活的代名词。每天都在承受着心情的大起大落,原以为这样老气横秋的高二就会枯燥乏味的度过,而“戏剧节”却不期而至,仿佛一根仙女魔棒点亮了黑夜!

――高2005级1班**《累,并快乐着》

这份热情延伸到课堂中,他们更喜爱语文了,更愿意跟语文老师交流了,语文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启示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表演式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生演出的剧目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有悲剧、喜剧;童话剧、侦探剧;历史剧、现代剧……高2005级演出了《半生缘》、《仲夏夜之梦》、《音乐之声》、《雷雨》、《小王子》等13部剧目。高级演出了《西厢记》、《刺秦》、《家》、《茶馆》、《青鸟》等16部剧目。

学生在戏剧的准备和表演中,潜在的素质被充分激发,活动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语文能力(如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艺术感知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审美修养,使他们能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首先当然是它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接受各式各样戏剧文学的熏陶。最可爱的是,这些给人视觉娱乐和精神享受的戏剧是由那些与自己朝夕为伴的同学之“联袂主演”。熟悉的面孔、陌生的造型、奇异的声音……这无疑使我们既惊叹于同学们的多才多艺也触发了我们对该剧本的强烈热情……一个戏剧节,使我们更加成熟。

――高2005级1班**《快乐的价值》

这样的感悟使身为语文的教师的我们非常高兴,也使我们坚信:这是使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形式。

启示三:应充分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今天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着重语文的工具性、文学性,而非其作为人文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上的指导性。语文学习与生活严重脱节。通过开展戏剧节,学生在付出与收获中,成功与失败中,欢笑与泪水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学会写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一次的戏剧节中,我们学会了面对,学会了释然,想通了很多东西,就好像你埋着头,不一定看到的是地,也许是天,是阳光,而且是雨后的阳光。也许正是失意,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看到了每一个人的付出,看到了一个班级的成就。

我走出教室,看着太阳:“我爱你们!”

下雨吧,下雨就凉快了,只要太阳还出来。

――高2005级12班**《什么是我要的生活》

启示四:教师一定要和课程同步发展。

传统语文教学观对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使语文课程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学生对这种封闭的教育资源非常反感。而戏剧表演开拓了语文学习中一种新的方式,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从他们的投入表演及事后作文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也许还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形式我们尚未了解、尚未开发。这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新的学习形式,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从第一届到第四届,从在校内汇演到参加市上比赛,在组织戏剧节的过程中,我一方面感到高兴,一方面也常常有“自找麻烦”的感慨。因为它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是一个全方位的检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按“新课标”的要求,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创作与差异探索的论文

戏剧表演在实践中与影视表演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均属于表演的主要形式。其中戏剧表演相对于影视表演来说历史更为悠久,影视表演主要就是基于戏剧表演衍生发展而来的,对此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一、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之间的创作共同点

影视表演以及戏剧表演都是通过角色的塑造彰显内在的价值,在表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是通过自身的演绎模式塑造出不同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提升观众的视觉感受。在本质上来说,二者并没有较大的差异,都是基于人们生活开展的艺术创作模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中:

(一)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创作艺术上具有一定综合性

戏剧表演以及影视表演在创作过程中都是要通过不同的艺术部门开展集体创作。戏剧表演在实践中要通过表演人员、化妆人员、服装道具人员、灯光以及音响等相关部门的系统协调才可以开展工作,只有这些部门的协同开展才可以充分地呈现其内涵。而影视表演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后期的剪辑以及洗印等相关操作,才可以像观众呈现作为优质的影视座屏。也就是说在创作艺术上来说,二者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二)演员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中,对于表演人员的实际需求是大致相同的。演员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要通过自身的创作将其人物形象M行演绎,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身体以及情感等相关内容作为主要的创作角色,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诠释角色内容,对此在相关影视以及戏剧表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其对于演员的实际训练需求是大致相同的:首先,就是要解放表演者的天性,充分的释放其内心,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使演员可以在舞台中充分的释放自己,进而快速地投入到各种特定的表演情景之中,全身心的开展表演活动;其次,就是通过各种元素训练的方式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在实践中主要就是让演员充分的集中注意力,通过想象能力、信念以及自身的真情实感对其创作的情景进行感受,进而使演员可以充分地融入到表演之中;最后就是通过演员的观察,通过生活以及自身的亲身经历提升其内在的素养,然后在通过各种独幕戏、大戏的实际排练以及演出,提升演员的实践能力。

(三)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艺术创作上的互通性

在电影演员以及舞台演员的培育过程中,都是通过各种行动练习、自我行动等方式开展,基于此基础在组织到相关角色以及任务的行动之中。在这整个过程中,戏剧表演以及影视表演都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其都是通过剧本中要表达的相关情感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以及诠释对其进行表演。

二、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艺术的差异性

在相关戏剧以及影视表演过程中,二者对于作品的诠释的相同之处就是具有一定的融合性,在其融合中充分的彰显其艺术价值。但是,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艺术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主要就体现在不同艺术之间的个性差异,通过系统融合,互相弥补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戏剧表演以及影视表演的.同步发展。

(一)戏剧表演以及影视表演中艺术观赏过程中的同步性差异

在实践中因为戏剧表演形式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其具体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实际欣赏是同步开展的,也就是说在戏剧表演过程中观众是全程观看的,表演着自身的真实情绪状况、相关场景的实际呈现等相关因素都是基于观众的观赏状况之下直接呈现的,这也就是说观众对于戏剧表演的欣赏具有异性的直观性,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演员的实际情绪变化,其与演员之间的交流也相对较多。

但是在影视表演之中,观众以及演员是存在空间差异的,影视表演并不是现场的,观众与演员并不处于相同的空间范围内,演员自身的情绪表达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的模式彰显的,同时,一部影视作品的拍摄以及播放是不具备连贯性的,在实践中一部影视作品可以是在其完成之后的多年之后才播出的,这种表演模式以及因素在影视以及戏剧两种表演模式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二)戏剧表演以及影视艺术表演的特性差异性因素

戏剧表演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夸张性,这种具有变异性的表演形式就决定了戏剧表演是源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表演可以说是对人们生活实际状况的有效拓展以及放大,通过艺术的形式对生活进行深入地演绎。演员在进行戏剧表演过程中要提升对观众的重视,根据观众的实际感受,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表演技巧以及模式,进而加强与观众的感情共鸣。

相对于戏剧表演形式来说,影视表演的演员的在进行表演过程中,对于观众的感受无需进行重视,因为其实际环境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对此其对于演员的表演有着严格的要求。也就是在实践的影视表演过程中,其对于演员表演的真实性以及生活化有着严格的要求。

结束语:

在表演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专业院校以及相关演艺事业工作人员要充分的了解戏剧表演以及影视表演创作的异同性,对于二者的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在根本上促进其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佳丽。 从游戏训练到表演创作――基础训练课程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戏剧之家,,(20):203。

[2]瞿继伟。 探究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J]。戏剧之家,,(11):46。

[3]杨立霞。 影视动画表演艺术创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篇3: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探索的论文

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探索的论文

【摘 要】就当前戏剧舞台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若按以往舞蹈化的形体训练,远不能满足戏剧舞台表现时代生活的需要,而综合舞蹈、体操、武术、戏曲,以及与表演创作相结合的形体想象力训练的转变势在必行。所以,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全方位拓展学生的形体创作力、想象力、表现力,使之适应戏剧艺术所要表现的时代特征,以及现代舞台技术丰富变化对演员的要求,真实地展示新时代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科技进步给舞台表演艺术带来的飞跃。

关键词:形体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创作力;训练步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14-0189-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戏剧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其中影视艺术更是成为人们日常休闲时的首选。然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观众鉴赏艺术审美的信息量在不断提升,对艺术的品位与需求越来越高,对戏剧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也有了更高层次的期待。当今,戏剧舞台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观在不断涌现与碰撞,戏剧舞台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大好局面。但是,通过近几年欣赏大量话剧、影视作品,有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首先,剧目演出形式虽千姿百态,手法纷繁,表演样式力求独特、新颖,但大多数导演和演员在表演风格上依然以有限的艺术真实反映生活的真实,语言动作上比较注重生活的逼真与质朴。个别剧目虽然在追求表演形式上的特立独行,但其人物动作并不会因此而变为虚拟化、程式化、舞蹈化的表演。因此,我认为追求舞台表演艺术贴近生活的真实性还是话剧艺术的主流。

其次,探索话剧艺术新的表现形式,乃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审美情趣的追求与变化,观众对戏剧舞臺表现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仅以目前观看的一些新创剧目的形体动作而言,虽然他们不失生活的原型,但就其舞台形体表现的丰富性、多样性、流畅性、造型性来说仍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提升的地方。特别是戏剧艺术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流行元素被吸收,高科技的舞美技术,先进的舞台音响,多元的舞台表现形式都给导演和演员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也正是话剧艺术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对假定性的物质条件无法满足时,就对演员肢体语言的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以上认知,使我更深刻感受到,作为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教师,有责任对戏剧影视专业形体教学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也就是说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必须立足于戏剧表演艺术本质和创新的基础上,由原来的肢体语言作为辅助手段继而变成肢体语言为必要手段。既要在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上下硬功,更要探索如何使戏剧演员形体更具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戏剧形体训练教学的发展。一位老戏剧家说过:“话剧演员的形体表现力和语言表现力是话剧表演艺术的两个翅膀,它影响着表演艺术飞翔的高度,两者缺一不可”。

何为形体表现力?是指演员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的风格、主题、立意、特点的动感能力。所以,演员的形体表现力就是通过形体的线条、造型和动感来展示作品的思想,通过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协调性、控制力、爆发力达到富有张力的艺术效果。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必须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做支撑,即我们行话说的“动于内而形于外”。

演员在舞台上形体动作必须扎根在演员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与真实体验的基础上,即有内心情感做支撑的外部表现才会有生命力。但只讲内部体验而不重视外部表现也不行,因为,人的体验都是具体有形的,体验的内容不具体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感受与正确的体验。

我们知道戏剧舞美造型的设置是假定性的,它是通过仿照生活真实搭建而成,那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就要时刻考虑舞台动作幅度、力度、分寸,使之与舞台景物相协调,避免出现门动墙倒的情况,破坏戏剧表演的真实性。其次,戏剧舞台与观众欣赏艺术在视觉上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演员就要根据客观条件对自己形体动作做相应的夸大,无论是动作的对比,还是节奏的对比都要有相应的调整,从而使舞台动作与画面协调统一,演员表演鲜明突出,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还有演员自身的动作也要协调、适度,具有动作的造型美,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感觉到好看,这是满足观众视觉平衡感的需要,也是观众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的需要。所以,舞台上那些僵硬的、单调的、不协调的、不稳定的、影响整体画面感的形体动作都会造成观众视觉上的疲劳。

作为一名优秀的戏剧演员,为了舞台上的形体表现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就要考虑在形体的表现上做到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收放自如,富有美感。

为了加强和提高形体表现力,作为戏剧演员一定要谦虚地向其他姊妹艺术借鉴学习,例如,向梅兰芳、程砚秋等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学习,学习他们在表演中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表现人物,如何运用环境和道具丰富人物外部表现形式的方法,深刻而多样地揭示人物的细微心理活动,给人物内心情感以合理夸张。

戏剧演员要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需要丰富的艺术修养与娴熟的表演技巧。其中,加强形体动作的表现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演员想使自己的形体成为会说话的工具,就要加强形体训练,使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美学修养和想象训练对演员的要求不难看出,就当前戏剧舞台表演形式如按照以往千篇 一律的形体训练内容,远不能满足现代舞台对戏剧形体表现的需要,而应从舞蹈形体训练,向现代舞蹈、体操、武术、戏曲和表演创作相融合的形体训练模式转变。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全方位拓展学生的形体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和表演张力,使之能适应戏剧艺术所表现的时代特征、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舞台技术变化的要求。真正展示改革开放国家经济腾飞,人民生活幸福的时代风貌,以及科技进步给舞台艺术带来的技术上的飞跃。

所以,高职艺术院校的戏剧影视专业形体教学如何改革,我认为不能盲目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专业基础薄弱,从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以为高职院校表演专业学生形体训练应以扎实基础为重点,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兼收并蓄,注重创新”。所以,作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的形体训练过程:endprint

一、肢体解放阶段

重点解决——由原始形体的自然状态向形体的柔韧和协调状态提升。我们知道一个从事艺术学习的学生最初都要经过一个形体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也就是说要磨练他的创作工具和材料——形体,对他原有未经训练的自然状态的形体进行改变,使其肢体端正,舒展大方,灵活自如,得心应手。那么本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以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柔韧度训练和协调能力及基本技巧训练为主,以逐步适应艺术创作对身体条件的要求,这部分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头、颈、胸、腰、胯、腿、膝、脚等身体各个关节部位(韧带)的拉伸训练。主要通过压、搬、耗、踢、悠、控、甩这些训练过程来达到韧带拉伸的目的,同时以身体各部位的能力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倒挂撑、倒立等项目训练,包括毯子功的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等技巧性项目训练,使学生在柔韧度训练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肢体动作的协调和身体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以适应下一阶段的训练,应该说初级训练阶段是一个比较艰辛和痛苦的过程,需要学生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和顽强拼搏的专业精神才能很好地完成。

二、形体的塑造阶段

重点解决——由形体的柔韧和协调状态向形体的审美状态发展。完成了初级阶段的柔韧度与协调性训练之后,就应该进入第二阶段的形体美化训练阶段,此阶段是学生树立形体审美意识的主要训练阶段。通过此阶段训练使学生的形体状态更加漂亮有形,特别是通过把上和地面训练,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和肌体的控制能力。本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以把上训练和地面训练两部分内容组成。把上训练包括:擦地、踢腿、控腿、控腰、舞姿等项目的训练;地面训练包括膀位、手位、脚位、各种跳转(小跳、中跳、大跳)平转、翻身,上肢体态训练(提、沉、冲、靠)组合等。通过这一阶段的肢体形态的美化训练,使学生从内心里逐步感受肢体美的表现与自身审美意识的相互融合,为下一阶段的形体塑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形体的审美阶段

重点解决——由形体的美化阶段向形体的塑造阶段提升。通过第二阶段的形体美化训练为第三阶段的形体塑造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此阶段形体塑造能力训练,主要以各种风格化的舞蹈组合训练为主要内容。内容包括:汉族舞、藏族舞、蒙族舞、维族舞、现代舞、街舞的训练,尤其要加强戏曲身段的基本手式、步伐的训练。通过本阶段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各民族舞蹈、现代舞蹈和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形体表现特点和风格特征,使之在今后艺术创作中能够为塑造各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风格的人物形象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形体创作阶段

重点解决——由形体塑造能力向形体的创作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第三阶段的形体塑造训练,学生们形体的表现力应该得到很大的提升。本阶段的形体创作能力训练,应该是高职艺术类学生形体最高级别的训练,不但训练学生们形体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们的形体想象力和形体表现的创造力。本阶段训练内容主要要求学生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来通过想象创作形体动作,或根据剧情需要进行情节性训练。基本内容如:体育项目(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等)、骑马、打架、摔跤、游泳、战斗场面、器械格斗、双人或多人对打、舞台搬运训练等等。主要是把表现现实生活的形体动作,组织成有情节的训练片段进行想象创造性训练,通过想象形体训练让学生们掌握如何艺术地再现生活,如何通过组织舞台形体动作来体现剧本的规定情景,人物性格,最终达到创作舞台人物形象的目的,这个阶段的训练难度非常大,主要靠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来完成,同时也是对前面几个环节训练成果的检验,是学生形体训练的最高阶段。

以上四个阶段的教学阶段,涵盖了形体训练的全部内容,基本展示了戏剧演员形体训练的全面性,同时,也说明作为一个优秀的戏剧演员是多么的不容易,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适应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现代戏剧影视艺术的发展对演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只要具备了以上的技能,才有可能塑造出各种不同个性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演员的才能愈大,他的创作愈精细,他就愈需要探讨,愈需要掌握技术”。所以,演员提高自身的形体表现力对塑造人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前面所谈到的演员形体训练的四个阶段和基本训练内容,是为了提高演员的形体表现力而做的最基本的技能储备。那么,演员的形体表現力主要指哪几个方面呢?我们大体归纳总结如下几点:

第一,演员的形体动作必须能表现出剧作家所提供的特定情景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演员的形体动作要能够表达出人物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包括:民族特征、时代感、年龄感、身份感、职业感以及性格、形象、体质诸方面在人物的形体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特征。第三,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台真实感和个性化的形式美,并具有一定的造型美。第四,演员的形体动作要与整个舞台的空间造型相协调,也就是说,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舞台艺术美的规律进行动作。第五,演员在形体动作的表现上应巧妙地体现出节奏与幅度、形态与造型,要与舞台空间布局、画面均衡等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融入到演员自身表达的内容当中。

以上是自己多年通过对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了解和认识而逐步形成的教学上的一些观点,能否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际,并对高职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形体课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仍需要在实践当中验证。同时,要感谢中央戏剧学院形体教师张大英、田正坤、宋丽芬、余欣教授,正是拜读了他们在形体教学上的一些感受和观点,才促使我从理念上认真地梳理了一下这些年在形体教学上的一些探索和感悟,也才有了今天纸上的有感而发。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同仁能对文中浅陋的观点提出宝贵意见,从而推动高职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翔,廖向红,麻国钧主编.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文库《论声乐、台词、形体》[M].中国戏剧出版社,.

[2]余欣.形体教材丛书《演员形体教学研究》[M].

[3]郜大琨,张勇,韩国跃.中国古典舞教程《中国古典舞基训》[M].

[4]唐满城,李正一,黄嘉敏.中国古典舞教程《中国古典舞身韵》[M].

[5]肖灵.舞蹈知识丛书《舞蹈基础训练》[M].

[6]于雪剑.戏曲身段教学丛书《京剧身段技法》[M].

[7]梁伯龙,李月.中央戏剧学院教材《戏剧表演基础》[M].

[8]林洪桐.实用影视艺术丛书《表演艺术教程》[M].

篇4:肌理成效与情感表达探索论文

肌理成效与情感表达探索论文

肌理效果是架上绘画的一种艺术语言,是艺术家的情感在画面上的具体体现,肌理效果跟绘画时所使用的材料和笔触有关,肌理效果分为材料肌理和笔触肌理,材料和笔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画面的肌理效果。越来越多的非艺术材料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也介入到架上绘画当中,使架上绘画的肌理效果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笔触的运用也是肌理效果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笔和不同的画法会形成不同的肌理,材料和笔触的有效结合使画面的情感表现达到了极至。

材料肌理是指画家用符合自己情绪的、任何能够体现画家情感的媒介物(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连同颜料呈现于画面所带来的肌理。画家思想的创新使绘画当中所使用的材料越来越丰富,由于材料有着规则与不规则、粗糙与细腻、反光与不反光等不同的表现特征,那么它就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与情绪上的暗示效果,因此画家的表现方式也伴随着肌理语言走进画面。笔触肌理是画面的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它是指画笔或画刀和颜料相结合本身所形成的肌理效果,从古至今,笔触肌理是承载和传达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载体。早期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们常用软的圆头笔使用间接画法绘画,绘画方法主要以描为主,色层比较平比较薄,不容易看出起伏,笔触不易显现。近现代画家喜欢用鬃毛笔和油画刀结合直接画法作画,色层比较厚,起伏比较多,容易形成更多的笔触肌理。由于材料肌理和笔触肌理都与情感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被越来越多的画家应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一、材料肌理与情感表达的研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架上绘画艺术由物质世界的再现过程发展为精神表现的过程,即创造者“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情绪化的把握,它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方法”。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像德国画家伊米尔苏马荷,他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激动的情感,就直接用沥青在厚实的材料上画出强有力的、笔直而粗壮的线条。这一笔画出了气势冲天的豪迈气概,这一条水平线给人一种挺拔向上、无所畏惧、超越一切的精神力量,透着奋发向上的无限活力和无穷的斗志,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这就是充满激情的创作,是作者内心世界情感的自发流溢。这就是人类情感形式化,同时形式也被情感化,两者在绘画作品中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当情感被形式化并凝结在绘画作品中时,欣赏者就会通过视觉感官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得到精神上满足,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这就大大增强了艺术作品的教育功效。法国画家杜布菲为了表达冲动的创作情感,用沙子泥土及固定剂和其它材料做成厚厚的掺有颜色的底子,并在上面作画。可想而知,沙子颗粒既硬又松散,而泥土具有滑腻的特性,这就使底子上出现凸凹不平的质感,油彩画在底子上就会形成厚薄不匀的色迹。由于材料不同,着色的程度也不同,就会形成不同形状的色堆、色块和色疤,从而使画面更自然、更逼真、更充满活性。在这样的底子上进行创作,作者的思绪、情绪和激动的心会随着绘画材料强烈的跳动,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统统被情感符号固定在作品中。情感通过绘画材料表达出来,绘画材料由于表达创作者的情感而凸显材料的魅力。杜布菲在创作《青铜风景》时,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沙子、海绵、泥浆、木板、还有一些破旧的墙皮、油画颜料等)混合在一起制造出天然的综合材料。在这种材料上完成架上绘画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这些都是作者强烈的创作情绪和心理反应的需要。还有美国画家罗伯特劳申伯格,他把从道具贮藏室内挑出来的一个橡胶轮胎、一块车牌、一个布口袋、电灯装置和电线等东西加以整理和组装,最后就变成了一件“绘画”作品。还有他的架上油画作品《着陆第一跳》也是将现成物组合在绘画之中的。正如罗夫斯基所说:情感就其内容而言是极其多样的……换句话说,人的情感的根源在于极其多样的自然和文化的需要。凡是能满足已激起的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作为稳定的情感而巩固下来。这种固定下来的情感促进了作者创造性的发挥。

画家的创作激情主要来源于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把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艺术材料升华到创作的高度。每一位画家在创作时都激情满怀,因为绘画创作是精神劳动的产物。在没有打动画家情感的素材出现之前,画家是不会动笔的。正像托尔斯泰所说:在自己的心理唤起曾经一度体验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歌唱家用音量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演奏家在情绪激动时,会无意识地用力弹奏;画家在创作情感冲动时,同样也表现在运笔的速度或力度上。运笔缓慢而平稳,表示心情平静;运笔短而急速,表示情绪激动。还有利用材料肌理效果表达情感的,因为肌理是画家情感的流露、激情的痕迹和情感的象征。利用材料上天然形成的肌理,如树皮、岩石、砖、墙皮、多年锈蚀的金属和火烧、雷劈等留下的肌理称为天然形成的肌理。如画家切思赞恩的《落脚之地》的构思和创意就很独特。他将一只斑驳不堪的木船解剖为三个断面,并“停泊”在圣劳伦斯河上一个船屋的房脊上,这恰好与新剪修的草坪,新盖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借用材料的`记忆属性,给人视觉上造成极大的冲击力,留给观赏者对往事的回忆,使人过目不忘。还有瑞士画家保罗克利,他用纸板、瓷漆、纱布、石膏和红棕色水彩等材料创作了名画《隐蔽所》,《隐蔽所》字义上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柔弱者的藏身之处,表示柔弱的一面;另一种是躲避强者的战略战术,目的为了更好进攻。整幅画面上用纤细的影线表示柔弱;用人物咄咄逼人的眼神和鼻子垂直的线条表示强大。画面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与水彩相渗透,形成斑驳的色彩,再加上纱布粗大的格子线纹理与影线相呼应,轰托了画面的气氛,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画家借用这些天然形成的肌理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天然形成的肌理还含有一种回忆的属性,这会使观者触景生情。还有的画家觉得天然形成肌理都不足以表达个人的感情,就用自己选定的辅助材料来创作画面的肌理,有的类似浅浮雕、有的斑斑驳驳,有的凸凸凹凹。肌理是人类情感留在画面上的印迹,艺术就是肌理印迹的创造。肌理给架上写实绘画带来抽象因素,增加架上绘画的表现形式,为写实绘画增添了灵气。

二、笔触肌理与情感表达的研析

笔触肌理是画家性格、情趣、艺术气质的自然流露,表现出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如凡高在《向日葵》中运用粗犷、豪放、充满动势的笔触,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这种饱含自发性激情的有力笔触,使画面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给人以情绪激愤的感受。再如忻东旺的写实创作,他似乎从来不追求中国文人画家所崇尚的清雅、洒脱或者刚劲、老辣之类的韵味,他的笔触肌理往往带着那么一种不加掩饰的笨拙和滞重,他说他画待业民工的笔法是“来源于民工用抹子腻墙的感觉”。又如世界著名绘画艺术大师赵无极,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中国画的特殊手法,如书法中的锋芒运笔手法以及背景的烟雾都是借助国画的描绘手法而创作出来的。还有画家为了造出特殊的肌理效果而将水彩画中的撒盐手法运用在油画中的。有将各类画种的颜料混合以便创造出很多预想不到的表现效果。无论哪种肌理语言都必须与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紧密的结合,这有助于作品精神的传达与表现。在创作中肌理运用的好才能体现出它的艺术魅力。首先,画家冲动的创作情感由肌理传达给观赏者,由于创造肌理的材料不同,所以会给观赏者不同的感受,同时肌理效果也改变了创作画面的情绪,如辅助材料是硬质颗粒和软化颗粒的,像沙粒和塑料泡沫所创造的材料肌理带给观赏者视觉效果是不同的,沙粒留下的肌理可能是有力度的,而塑料泡沫留下的肌理给观赏者的印象是曲线的,可能会显得柔和、有温暖感。肌理还能创造出活跃的气氛和韵律感,利用笔触肌理形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节奏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韵律感。也可配合颜料的浓淡变化形成万花筒一样的斑斓色彩,再加上生动跳跃的笔触,给观者留下无穷的回味和无限的激情,从而增强绘画作品的内涵。如:现实主义风格突出的画家张利,从他的作品《盛装苗女》可以看到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精湛的技法,嫌熟的运笔技巧。画面上首饰用较干的笔触,留下明显笔痕,这种形的塑造是运用“枯笔法”呈现出色彩的厚度,人物的衣服描绘的很自然,是用很薄的颜色一带而过造成飘忽的视觉感,面部刻画的非常细腻,佩带饰物和头饰在质感肌理上处理的很巧妙,拉开了两者的距离,画面的色彩自然和谐,更能呈现出人物的沉稳状态。肌理不仅为作品注入作者的激情和精神,也为观念对材料的制约起到消解作用。不仅如此,材料肌理将新材料的特质美和材质美升华为画面的视觉主体,也就是艺术材料由载体转为主体。在架上绘画艺术创作中,作者将自己的灵感、思维、情感与新材料的自然形态凝聚在一起,赋予材料新的生命,创造新的视觉感受。

无论笔触肌理还是材料肌理(天然肌理),都凝聚着作者内心世界的精神情感,渗透着作者主观思想意识与审美理想的加工与再造。将“肌理”这种情感符号安排在架上绘画艺术构思的逻辑之中,如同画龙点睛,充分表现美的视觉形象,即材料与观念恰如其分的融合、高度的和谐统一,二者相互促进,展示视觉形象美。

篇5:有关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论文

有关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论文

【摘 要】表演的美学特征、观演特征以及顺序特征是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共有的三个艺术特征,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两个表演之间的时空性、表演性以及连续性,同时对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共同进步的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影视表演;戏剧表演;表演特征;共同发展

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存在着较多的共同性,但是也存在着美学特征、表演艺术、创作原则以及方法上的不同。随着摄影设备和录音设备的先进化,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的差别越来越明显,戏剧演员在表演中与观众存在着互动性,观众的鼓励能够给戏剧演员带来无限的动力。而影视表演中要求演员可以实现情景的再现,演员可以暂时放下自己的身份,感受一下观众的内心,这样才可以让观众在屏幕前面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所处的环境一般都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变换,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视角展现不同的表演;而喜剧表演只有舞台这个唯一的环境,观众的视角也是固定的,这对于戏剧演员的要求就更高了。

一、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的艺术特征

(一)顺序特征。在戏剧表演中,演员从上台到走下舞台,这整个过程都是连续的,甚至包括化妆和换装的时间都是紧密安排。对于影视演员而言,则会轻松很多,他们是在摄像镜头下表演的,不会直接面对观众,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拍摄的順序,虽然其中会有各种不确定因素打断顺序,但是通过后期的剪辑还是可以让整个故事按顺序呈现出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观演特征。观演特征的不同是由于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所处环境的不同导致的。影视表演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数字设备,影视演员在整个的创造过程中,观众都是不可见的,所以观众不能直接感受到角色的变化,而需要通过科技的帮助。而在戏剧表演中,观众和演员是面对面的,身体上的感官非常的直观,能够更快地进入到状态中,感受肯定是大不相同的。

(三)美学特征。在影视作品中对于现实社会的描述与戏剧作品相比较是更加的真实,影视作品的直接记录方式可以很好地还原出现实的环境,属于一种纪实性的美学特征。

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演员的表演特征

(一)连续性。戏剧演员和观众存在于相同的时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戏剧表演是连续性的,观众在这种不间断的表演中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直接感受到表演角色的各种复杂心理变化,能够更好地观赏戏剧的情节。影视演员是在镜头前表演故事情节,一次没有拍好可以重来,这对于戏剧演员来说是不可能的。而且影视作品还存在后期的制作编辑,所以对于影视表演来说,表演绝不是连续性的。

(二)时空性。在戏剧表演中,由于观众与演员是同在一个环境下,面对面地交流,因此戏剧表演的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与观众看到的时间与空间是一致的。这种同时间和同空间的`特征,让观众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角色,视觉感受、听觉感受以及心灵感受受到的冲击肯定是比较强烈的。在这样的情感交流中,就会要求戏剧演员具有更加细腻的情感,呈现出更好的作品。而影视演员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拍摄一部作品,在观众看到作品时,和演员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观众需要在整个的作品完成之后才能欣赏影视剧中的角色,才可以慢慢地与这个影视作品产生情感上的交流。

(三)表演性。戏剧表演的环境存在较大的特殊性,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有时会呈现出相对较为浮夸的动作,这种夸张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放大,也能够照顾到观众的感受。在舞台上,由于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舞台上面的演员需要时刻关注观众的反应和现场的一些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这种形式来与当前的环境完美结合在一起,虽然存在着夸张,但这种夸张一定需要用真实作为前提。影视演员所处的环境一般都是时刻发生着变化,这种灵活的环境变化就要求影视表演具有更高的真实性。目前很多的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一些特写的镜头,这就要求影视演员具有更加细腻的情绪,更加注重面部表情的变化,这种通过局部特写来表现影视角色心理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种放大角色感受的表现形式。

三、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共同发展

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逐渐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两者在呈现的形式上有着各自的手段,但它们都是属于表演艺术,对于演员的素质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演员创作出能够打动观众心灵的作品,对于感兴趣的观众来说,这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从而给予演员更多的创作动力,促进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唐衍欢.浅谈戏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的差异性[J].戏剧之家(上半月),(05).

[2]周菊花.戏剧表演创作中演员与观众的共鸣[J].戏剧之家(上半月),(03).

[3]王瑶.创新开启戏剧表演的时代发展之路[J].艺术科技,(06).

篇6:初中历史教学成效的探索与体会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成效的探索与体会论文

现如今教学虽然已开始从应试教育模式下走出,但在初中历史的教育中仍有很多问题,如,教师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了当前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还有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经验的总结,面对当前新的形势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做好准备应对新的挑战。

一、以正确的教学目的为引领,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

向往英雄,成为英雄是青少年的梦想。初中历史教师借助历史人物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感知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出以考试为目的、以“教与背”为手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发的研究历史,不能让教师的思维方式决定学生的思维方式,要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新时代的学生,除了要具备学的能力外,还应具备思考的能力。

二、对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引申

新时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同时对一名教师而言,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教学方法。历史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拿着教案对学生照本宣科,则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对历史学习丧失兴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而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善于总结自身在面临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完成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三、关于网络资源的利用

传统历史教学方式落后、观念陈旧,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创新,有效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互联网存在大量的教学素材,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的教学进度,适当引进有关历史题材的视频或电影,以此扩充学生的视野,并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总的来说,当前社会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要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提高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为祖国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篇7: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共性分析论文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共性分析论文

艺术媒介决定论”是电影学原理四大基本内容的第一要义。它的核心思想是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各门类艺术以各自的表现媒介形成根本区别,电影艺术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第二个层次,艺术媒介的特性决定了各门类艺术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创作方法。

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在创作思路和方法上一脉相承,有很多相同点,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因为电影与戏剧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艺术特点以及美学方面的艺术评定标准不一样。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材料

在《电影学原理》一书中曾经提到,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在艺术理论层面意义上使用了艺术媒介这个范畴;亚里士多德没有对艺术媒介这个范畴进行形而上的定义,但已经隐含了艺术媒介构成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区别的思想萌芽”.除亚里士多德之外,莱辛也在其着作《拉奥孔》当中论述了关于艺术媒介的“符号化”定义。

其实,《电影学原理》中早就通过严谨的求证和推论,为我们提供了艺术媒介的定义。艺术媒介,“即艺术的表现媒介,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现,是艺术材料在艺术作品中的感性呈现,是某种具体类别的艺术作品的全体对象所构成的集合的总特征”.电影艺术的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戏剧艺术的.媒介是“语言和外部形体动作”.艺术材料即艺术作品是由什么物质材料构成的。稍微宽泛一点的定义是:艺术材料是指用于艺术创作的物质材料。艺术材料是艺术媒介的物质载体,艺术媒介要通过艺术材料才能得到体现。从表演的角度来讲,无论是戏剧艺术还是电影艺术,期间有一种艺术材料是共同作用于两种艺术形式的,那就是演员本身。

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共同点

戏剧与影视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在其中演员都充当着三方面的作用,作为创作主体的同时还具备工具材料以及被创作对象的作用,剧本提供的人物形象的创作通过表演这个过程来进行表现,创作过程也结合了演员本人的一些个人感情与个人气质,也就是所谓的三位一体,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表演,演员都同时充当着“创造者”“创作素材”以及“表演的最终呈现者”三个角色。

对于演员的培养来说,不管是影视还是戏剧都必须注重基本的素质训练,只有功底扎实了才能走得更远。对于技巧方面的培养来说,现在有一种类似于“无为而治”的观点,认为将生活中的人物原型搬到屏幕或舞台上来就行,不要刻意对演员进行技巧培训。虽然现在流行的一种对演员成功判读的标准很正确,即一个成功的演员创作的人物形象往往会让观众忽略了他是在演戏,并高度评价这种演员的表演水平。然而,不能说他们的演技与表演本身无关,这种说法是对演员的不尊重,而且违背了哲学原理,错把对自然的真实反映当成自然了。

在《电影表演基础研究》一书中,着名影视研究学者齐士龙先生强调了组织行动对于表演技巧的重要性。因为在表演艺术创作过程中,组织行动贯穿始终,从被动的培养到自我组织表演,最后到完整的组织人物角色扮演。

除此之外,台词的创作也不能局限于剧本,而是应该随着表演艺术创作过程的进行不断更新,融合自己的情感创作出更有感染力的台词,甚至整个作品。在表演过程中时刻记住“行动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而对于我们要研究的表演艺术,节奏的影响同样存在。这里的节奏即剧本本身的角色在剧情中的节奏和演员表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节奏。前者需要演员整体把握演出角色的节奏,对于后者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就应该处理好表现的力度和展现角色速度的问题。因为演员在表演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肢体语言的幅度大小、频率、快慢都是一个固有的节奏,节奏掌握得越好,表现效果也就相应地越好。

由此可见,节奏包括演员内心和肢体方面的动作强弱、持续时间等,它体现在整个表演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不管是戏剧还是影视艺术作品,剧本塑造的人物个性以及各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剧本叙事的进展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整体节奏,体现着作品的发展速度。一个好的作品总是节奏抑扬顿挫,长短交替,动作表现强弱恰当结合,这些节奏与人物的表演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有机的节奏感受。节奏可以说是一部作品的生命力的体现。

三、结论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物质材料都可以用于艺术创作,从而进入艺术材料的范畴,但是演员作为两种艺术形式所共有的艺术材料,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在“表演”层面上简单论述一下“艺术媒介决定论”思想在引领我们进入艺术世界时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有了“艺术媒介决定论”思想,才使得表演在两种艺术形式当中的作用日渐重要起来。

参考文献:

[1] 徐平,常莉 . 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 [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 梁伯龙,李月 . 戏剧表演基础 [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篇8: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同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有着许多共同与相似之处,但根据其体裁及内容形式的不同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在表演艺术方面的发展非常快,尤其是影视表演更是形成了一种不可阻挡之势,但从根本上来看,影视表演里总脱离不了戏剧表演的影子,所以说这两种表演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密不可分。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个性

1、表演形式不同。我们所看到的影视表演是需要导演进行前期的制作完成后才展现到观众面前的,也就是说作为演员他们在导演为他们创设的环境中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或情感表述来进行各种材料、剧本、艺术的创作,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剧目设计和制作才能通过电视屏幕或电影银幕来和广大观众见面,而这时也才具有社会价值,而對于一些纪实类等等的剧本,要求演员的表演方式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能夸张、造作,要做到剧情与神情的一致性,做到表演艺术真实化,让观众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戏剧表演则与影视表演不同,它是一种真实的演出,是用自己真实的动作、声音、感情来进行的舞台表演,可与达到与观众进行直接沟通的目的,所以戏剧表演比影视表演更具有表演价值,因为戏剧表演是直接表演给观众看的,不容许有任何的失误,还要照顾到全场观众的视野范围与视听效果,所以台下的功夫一定要到家,否则就会产生失误,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戏剧表演也不能像影视表演一样,如果没演好可以掐了再制作,戏剧表演是不可再重复的。

2、表演时间长短及间隔不同。影视表演在时间的要求上不是特别的严格,据说一部大型的电视连续剧可以跨越好多年才能制作完成,而且也不受连续性的限制,比如说在进行影视制作时,可以根据演员的要求,先进行后期的制作,或者一个场景可以进行反复的拍摄,一个镜头或许要进行多次的试镜,对于人物的演绎更是可以跳跃式的进行,当然这也给演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影视表演艺术家必须要对人物角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拍摄时很快的进行角色,合理的把握住整个剧情的发展,淡然的面对剧本中各种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做到影视表演胸有成竹。

戏剧表演在时间的要求是就比较的苛刻,因为戏剧本身就是一种舞台剧,是与观众直接沟通的剧目,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可能几天几夜,而是要进行精编、细演,即使出现人物年龄跨度大的.剧情,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戏剧表演中,所有的剧情发展都是有时间次序的,人物角色的变化也是连续性的,只要演员在对剧本进行深入演绎的基础上把人物的个性特点、层次关系进行合理衔接与展现就可以了。

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共性

1、两者都是一门表演艺术。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都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都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乐趣和色彩的,他们都需要有剧本、剧情,需要进行创作,而且还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创作室,其中包括音响、灯光、摄影、化妆等等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只是影视艺术最后还要进行剪辑、整理等等环节,但从总体上看,这两者是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是为满足观众们的精神需要而创设的。

2、演员表演的目的相同。作为表演艺术家,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人民群众创作出一个个鲜活、有力的人物形象,给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以放松感,让大家能欣赏到别具一格的优秀作品,所以演员的表演都是具有美感的,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来进行角色的创作,或浓妆艳抹、或蓬头垢面,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形象刻画来对生活进行诠释,对角色进行演绎,让观众通过观看感同深受、久久难忘。

3、演员的训练要求是统一的。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不论是戏剧演员还是影视演员,他们的表演训练过程都是一致的,都在充当着“三位一体”的角色,可以说演员在整个的表演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既是创作的主体,又是创作的道具,更是通过他们的表演来完成创作的对象,要想让剧情能打动观众,能深入人心,演员必须要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艺术来活化形象,征服观众,用他们高强度训练的结果和纤细的情感来对每一个角色进行合理的塑造,把每个人物都演化的有血、有肉、有灵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演员表达方式是一致的。虽然演员的表演方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最终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却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方式进行人物的刻画与表演,都要以真实性和生活化为目的,能让人们从表演中去感悟生活,领悟人生,因为自古以来,最真实的表演才是最动人的,最自然的表演才是最具有生活气息的,如果脱离了生活,就等于脱离了群众,没有群众的拥护,表演艺术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能得到观众追捧的演员一定是在表演艺术上更能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而这一点不论是对戏剧表演还是影视表演而言都是一致的,也只有能把作品赋予生命活力的演员才是合格的演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寻找一点精神放松和解脱的方式,虽然这两者具有很大的区别,但从根本意义上讲,两者却是互通的,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为广大观众服务的,都是想通过真实化、生活化的艺术表演来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舒缓压力,让大家得到心情的减压,得到美的享受,只要这些表演艺术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进行每一个人物的塑造及刻画,就一定能成为实力派的演员,就一定能拥有更多的粉丝,能给人们带去更多的快乐和感动。

参考文献:

[1]王文思.关于我国影视与戏剧表演两者各自特点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10:340.

[2]祝丹.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16:262-263.

[3]钟鸣.民间戏剧、歌舞、影视表演的田野调查与分析[J].戏剧艺术,,03:60-69.

[4]曹嘉睿.浅议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分”与“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04:147-148.

[5]刘诗琪.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大众文艺,,02:244.

篇9: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同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有着许多共同与相似之处,但根据其体裁及内容形式的不同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在表演艺术方面的发展非常快,尤其是影视表演更是形成了一种不可阻挡之势,但从根本上来看,影视表演里总脱离不了戏剧表演的影子,所以说这两种表演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密不可分。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个性

1、表演形式不同。我们所看到的影视表演是需要导演进行前期的制作完成后才展现到观众面前的,也就是说作为演员他们在导演为他们创设的环境中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或情感表述来进行各种材料、剧本、艺术的创作,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剧目设计和制作才能通过电视屏幕或电影银幕来和广大观众见面,而这时也才具有社会价值,而τ谝恍┘褪道嗟鹊鹊木绫荆要求演员的表演方式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能夸张、造作,要做到剧情与神情的一致性,做到表演艺术真实化,让观众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戏剧表演则与影视表演不同,它是一种真实的演出,是用自己真实的动作、声音、感情来进行的舞台表演,可与达到与观众进行直接沟通的目的,所以戏剧表演比影视表演更具有表演价值,因为戏剧表演是直接表演给观众看的,不容许有任何的失误,还要照顾到全场观众的视野范围与视听效果,所以台下的功夫一定要到家,否则就会产生失误,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戏剧表演也不能像影视表演一样,如果没演好可以掐了再制作,戏剧表演是不可再重复的。

2、表演时间长短及间隔不同。影视表演在时间的要求上不是特别的严格,据说一部大型的电视连续剧可以跨越好多年才能制作完成,而且也不受连续性的限制,比如说在进行影视制作时,可以根据演员的要求,先进行后期的制作,或者一个场景可以进行反复的拍摄,一个镜头或许要进行多次的试镜,对于人物的演绎更是可以跳跃式的进行,当然这也给演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影视表演艺术家必须要对人物角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拍摄时很快的进行角色,合理的把握住整个剧情的发展,淡然的面对剧本中各种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做到影视表演胸有成竹。

戏剧表演在时间的要求是就比较的苛刻,因为戏剧本身就是一种舞台剧,是与观众直接沟通的剧目,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可能几天几夜,而是要进行精编、细演,即使出现人物年龄跨度大的.剧情,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戏剧表演中,所有的剧情发展都是有时间次序的,人物角色的变化也是连续性的,只要演员在对剧本进行深入演绎的基础上把人物的个性特点、层次关系进行合理衔接与展现就可以了。

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共性

1、两者都是一门表演艺术。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都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都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乐趣和色彩的,他们都需要有剧本、剧情,需要进行创作,而且还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创作室,其中包括音响、灯光、摄影、化妆等等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只是影视艺术最后还要进行剪辑、整理等等环节,但从总体上看,这两者是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是为满足观众们的精神需要而创设的。

2、演员表演的目的相同。作为表演艺术家,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人民群众创作出一个个鲜活、有力的人物形象,给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以放松感,让大家能欣赏到别具一格的优秀作品,所以演员的表演都是具有美感的,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来进行角色的创作,或浓妆艳抹、或蓬头垢面,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形象刻画来对生活进行诠释,对角色进行演绎,让观众通过观看感同深受、久久难忘。

3、演员的训练要求是统一的。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不论是戏剧演员还是影视演员,他们的表演训练过程都是一致的,都在充当着“三位一体”的角色,可以说演员在整个的表演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既是创作的主体,又是创作的道具,更是通过他们的表演来完成创作的对象,要想让剧情能打动观众,能深入人心,演员必须要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艺术来活化形象,征服观众,用他们高强度训练的结果和纤细的情感来对每一个角色进行合理的塑造,把每个人物都演化的有血、有肉、有灵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演员表达方式是一致的。虽然演员的表演方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最终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却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方式进行人物的刻画与表演,都要以真实性和生活化为目的,能让人们从表演中去感悟生活,领悟人生,因为自古以来,最真实的表演才是最动人的,最自然的表演才是最具有生活气息的,如果脱离了生活,就等于脱离了群众,没有群众的拥护,表演艺术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能得到观众追捧的演员一定是在表演艺术上更能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而这一点不论是对戏剧表演还是影视表演而言都是一致的,也只有能把作品赋予生命活力的演员才是合格的演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寻找一点精神放松和解脱的方式,虽然这两者具有很大的区别,但从根本意义上讲,两者却是互通的,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为广大观众服务的,都是想通过真实化、生活化的艺术表演来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舒缓压力,让大家得到心情的减压,得到美的享受,只要这些表演艺术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进行每一个人物的塑造及刻画,就一定能成为实力派的演员,就一定能拥有更多的粉丝,能给人们带去更多的快乐和感动。

参考文献:

[1]王文思.关于我国影视与戏剧表演两者各自特点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0:340.

[2]祝丹.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16:262-263.

[3]钟鸣.民间戏剧、歌舞、影视表演的田野调查与分析[J].戏剧艺术,2005,03:60-69.

[4]曹嘉睿.浅议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分”与“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4:147-148.

[5]刘诗琪.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大众文艺,2016,02:244.

篇10: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个性

1、表演形式不同。我们所看到的影视表演是需要导演进行前期的制作完成后才展现到观众面前的,也就是说作为演员他们在导演为他们创设的环境中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或情感表述来进行各种材料、剧本、艺术的创作,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剧目设计和制作才能通过电视屏幕或电影银幕来和广大观众见面,而这时也才具有社会价值,而對于一些纪实类等等的剧本,要求演员的表演方式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能夸张、造作,要做到剧情与神情的一致性,做到表演艺术真实化,让观众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戏剧表演则与影视表演不同,它是一种真实的演出,是用自己真实的动作、声音、感情来进行的舞台表演,可与达到与观众进行直接沟通的目的,所以戏剧表演比影视表演更具有表演价值,因为戏剧表演是直接表演给观众看的,不容许有任何的失误,还要照顾到全场观众的视野范围与视听效果,所以台下的功夫一定要到家,否则就会产生失误,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戏剧表演也不能像影视表演一样,如果没演好可以掐了再制作,戏剧表演是不可再重复的。

2、表演时间长短及间隔不同。影视表演在时间的要求上不是特别的严格,据说一部大型的电视连续剧可以跨越好多年才能制作完成,而且也不受连续性的限制,比如说在进行影视制作时,可以根据演员的要求,先进行后期的制作,或者一个场景可以进行反复的拍摄,一个镜头或许要进行多次的试镜,对于人物的演绎更是可以跳跃式的进行,当然这也给演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影视表演艺术家必须要对人物角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拍摄时很快的进行角色,合理的把握住整个剧情的发展,淡然的面对剧本中各种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做到影视表演胸有成竹。

戏剧表演在时间的要求是就比较的苛刻,因为戏剧本身就是一种舞台剧,是与观众直接沟通的剧目,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可能几天几夜,而是要进行精编、细演,即使出现人物年龄跨度大的剧情,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戏剧表演中,所有的剧情发展都是有时间次序的,人物角色的变化也是连续性的,只要演员在对剧本进行深入演绎的基础上把人物的个性特点、层次关系进行合理衔接与展现就可以了。

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共性

1、两者都是一门表演艺术。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都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都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乐趣和色彩的,他们都需要有剧本、剧情,需要进行创作,而且还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创作室,其中包括音响、灯光、摄影、化妆等等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只是影视艺术最后还要进行剪辑、整理等等环节,但从总体上看,这两者是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是为满足观众们的精神需要而创设的。

2、演员表演的目的相同。作为表演艺术家,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人民群众创作出一个个鲜活、有力的人物形象,给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以放松感,让大家能欣赏到别具一格的优秀作品,所以演员的表演都是具有美感的,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来进行角色的创作,或浓妆艳抹、或蓬头垢面,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形象刻画来对生活进行诠释,对角色进行演绎,让观众通过观看感同深受、久久难忘。

3、演员的训练要求是统一的。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不论是戏剧演员还是影视演员,他们的表演训练过程都是一致的,都在充当着“三位一体”的角色,可以说演员在整个的表演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既是创作的主体,又是创作的道具,更是通过他们的表演来完成创作的对象,要想让剧情能打动观众,能深入人心,演员必须要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艺术来活化形象,征服观众,用他们高强度训练的结果和纤细的情感来对每一个角色进行合理的塑造,把每个人物都演化的有血、有肉、有灵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演员表达方式是一致的。虽然演员的表演方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最终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却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方式进行人物的刻画与表演,都要以真实性和生活化为目的,能让人们从表演中去感悟生活,领悟人生,因为自古以来,最真实的表演才是最动人的,最自然的表演才是最具有生活气息的,如果脱离了生活,就等于脱离了群众,没有群众的拥护,表演艺术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能得到观众追捧的演员一定是在表演艺术上更能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而这一点不论是对戏剧表演还是影视表演而言都是一致的,也只有能把作品赋予生命活力的演员才是合格的演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寻找一点精神放松和解脱的方式,虽然这两者具有很大的区别,但从根本意义上讲,两者却是互通的,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为广大观众服务的,都是想通过真实化、生活化的艺术表演来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舒缓压力,让大家得到心情的减压,得到美的享受,只要这些表演艺术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进行每一个人物的塑造及刻画,就一定能成为实力派的演员,就一定能拥有更多的粉丝,能给人们带去更多的快乐和感动。

篇11:数学教育方法比较与成效评估论文

数学教育方法比较与成效评估论文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焦虑问题

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普遍有学习数学产生焦虑的问题存在,其中导致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焦虑的最重要因素是考试焦虑,女生比男生学习数学的焦虑严重,她们认为数学学习失败的原因在于能力不足而导致学习信心不足。怎样增强数学学习信心及降低数学学习困扰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数学教育改革希望可以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自主权,以下将探讨游戏融入、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情境融入、数学史辅助、讨论式、信息科技融入、数学写作融入等教学方法,总结、归纳、发现这些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从而提出数学教学的建议。

二、各种教学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方法比较

1.建构主义教学。多数教师认为建构主义教学可使学习动机增强,也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等学科以外的能力,更能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建构主义教学不只是建构学习者的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认知基模的构建,此种教学模式有益于学生对数学态度和概念的改变。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概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促进学生的思考。

2.情境融入教学。提供学生可想象空间或已经历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意义和概念的理解,从而形成解题策略,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有趣;非形式化的解题策略有助于学生融入情境并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更喜欢思考,显著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3.游戏式教学。将数学游戏融入建构教学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觉得在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知识。数学游戏教学对学生提升解题策略和空间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但在计算能力方面,却没有明显的改变。使学生更有信心及决心去完成其他非例行性数学题目,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上也有正面的效果,使成绩不佳的学生能提高积极性,融入游戏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而且降低了学生的数学焦虑,但不能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生性别不同对不同种类数学游戏的参与度呈两极化倾向,男生较偏爱机遇性、猜谜性强的数学游戏,女生则喜欢静态的、有操作性及生活化的数学游戏,因此认为女生数学学习能力不如男生的观念并不正确,教师在对数学课程及教材设计时,应该兼顾男女生不同的特质及兴趣,才能提升不同特质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同种类的数学游戏对学生的影响不同,竞争性、创意性不同;实验性、操作性及合作性的数学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机运性、策略性的数学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创意性、竞争性的数学游戏能激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验性、操作性及合作性的数学游戏能激发认真努力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机运性、策略性的数学游戏能激发有投机性偏向学生的学习动机。数学游戏教学课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念及动机,应对数学游戏教学持正面肯定的态度,但未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另需要更多老师共同投入设计教材。学生为了在电脑游戏中顺利过关,对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且游戏软件都有不错的情境设计,但有时会出现数学内容错误的疏失。

4.讨论式教学。实施讨论式教学,会出现如下的困难:难以掌握教材方向、上课时数不足、教师信心不足、学生学习成效无法彰显。学生不愿主动发言;教师不易掌握介入的时机和提出关键问话;不易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课室讨论教学可以促进五年级学生表达沟通、质疑分析、认同解析等能力的提高。讨论式教学受数学教材内容影响,时间不足与提问、讨论不到位是最难克服的瓶颈。但能活跃教室气氛;拓宽学生的思考路径;能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和欣赏他人的做法。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

5.合作学习式教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加学生上课的参与度,使学习数学的态度改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降低学习数学焦虑,并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整体总分与文字应用题成绩,然而在数量计算题与难度挑战题方面,合作学习的效应却并不明显。合作-省思数学教学活动方案能让学生解题时有完整的解题过程(理解→计划→执行→验证),具高层次(流畅性、完整性)思考能力、解题能力、省思能力及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6.信息科技融入教学。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化,加入高互动、游戏式、个别式的网页设计,更能引发学生兴趣。一些学校数学课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比其他传统方式要好,大部分的男生显得兴趣更加浓厚。但是对于提高学生在数学上的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教学课件,经常性切换数学设备及制作学习网页耗时费力,给教师们带来不便利。接受融合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学生,其学习成效和态度上有较佳的表现。网络上的互动网页能够提升学生中低成绩者的学习分数,网络中的数学讨论及解题记录分享系统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思考能力,教师再加上适当的评语和批注,可以提升关注的效果。虽然利用信息资源,能够丰富传统教材内容,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数学学习态度有正向的.帮助,但是会有搜寻资源困难、不容易结合数学课程纲要、学生网络迷失等问题出现。且课前准备的时间过长,造成教学的负担,可组成教学团队或开发现有资源来解决该问题,但仍受限校园网络带宽传输,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学校很少将信息科技融入教学。以下针对上述,汇整各教学法优缺点如下表1:上表1结果显示:上述的各种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与解题能力等,各有其帮助,亦有其适用范围,其中各种教学法都能促进正向学习态度,然而教学时数不足等其它问题,除了更多教师合作投入对教材设计和组成教学团队或开发现有资源外,亦亟待教育当局正视并解決之。

三、多元测评方式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及态度的影响

数学教育改革精神在于强调多元的测评方式,现探讨多元测评方式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及态度的影响。采用实作测评,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比较强,数学焦虑比较低,能测知学生更多高层次的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整体使用,具有明显的增进效果。能增加对数学内容的了解、提升学习兴趣、发现数学的趣味性、扩大学习范围,并兼具情意测评的功能。能有效地测评出学生的数学解题与后设认知能力,教师可利用此测评诊断教学,再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效。使用数学日记的五年级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时,有能力去澄清质疑,能为自己的想法或做法进行辩护,但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不一定有能力辩护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有表现出质疑他人想法或做法的沟通能力,但低数学能力的学生则不是这样。接受卷宗测评的学生在数学解题类型上的表现,比接受纸笔测验的学生更具多样性。历程档案测评真实呈现学生的学习历程,对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亦有显著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在省思的过程中督促自我的学习,并且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沟通。虽然,许多教师对于多元测评虽持肯定态度,但认为现行的环境下将窒碍难行,实施上麻烦且费时,也会受限于时间与场地。以下针对多元测评方式的优缺点如下表2:上表2结果显示,实施多元测评,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及数学解题能力等提升也有帮助,能降低数学焦虑,亦能测知高层次能力,并兼具情意测评的功能。许多教师对多元测评持肯定态度。

本研究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应结合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的经验、趋向等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策略,使课程与教学在知识结构与心理结构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考虑课程内容的性质,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并重新评估及规划,避免因教学时数的不足而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培养科学、正确的数学知识观和数学学习观。增强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八年级语文课改反思

阶段性测试教师工作总结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总结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
《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推荐11篇)】相关文章: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2023-04-06

小学数学“以学为主,当堂达标” 阶段总结-学科论文2024-05-09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分析论文2022-10-22

二年级语文雷雨说课稿优秀2023-10-04

学生会干事述职报告2022-05-06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2022-09-18

网络年终总结范文2022-10-09

小学音乐教师年终教学工作总结2023-08-20

戏剧教学对学前教育的意义论文2024-01-08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