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论文

时间:2023-03-21 08:05:22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杀人案件”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谈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论文

篇1:谈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论文

当前,社会上正兴起一场信息化、网络化的潮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深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也正朝着素质化、网络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一、信息化、网络化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变化

1.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高职院校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不再独领风骚,而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体”的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的师生间坐在教室里面对面单一的教条式授课模式将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方式将变得多种多样。同时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随时通过多媒体手段传递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个别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网络化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看来,网络时代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2.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

随着联入因特网的学校和图书馆的增多,用户使用的信息资源会以几何级数增加,教师和学生能从因特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极大地丰富,通过万维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查找到有关的各种知识,或用于课堂教学,或完成作业。这种资源的获取远比传统的上图书馆查找要方便、快捷得多。虽然由于“信息爆炸”难免会迷失方向,但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领航,尽可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二、网络向教育领域提出了挑战,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信息时代的教育环境中,由于更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学习者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转变,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而是被认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网络合作学习的环境下,教师更多的是以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引导学生选择研究主题、小组讨论、查找资源并完成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从中引导和促进学生批判性的和创造性的思想。 2.教师是网络教学的辅导者

网络教学中,虽然作为教学主体的高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容忽略。这主要是因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涉世不深的学生往往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此外,网络信息极为丰富,为了避免学生迷失方向,减少他们自由探索网络所需要的时间,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信息辨识能力与获取能力,以辅导者、帮助者和领航员的身份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确保网络教学的正常进行。

3.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

网络的出现,在缩短人们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孤独、忧郁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高校学生虽然通过键盘能与网上其他伙伴进行快速的交流与联系,却往往不善于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果是心理问题在高校中呈上升趋势。作为高校教师,在充分发挥其传统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还应担当起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治疗师等职责,帮助学生在心智方面健康发展。

三、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对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质

1.信息技术常识。它要求教师关心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能主动从各种媒体了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关注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发展状况。

2.信息意识。它要求教师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及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归纳为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的能力等等,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技能。具体地讲,这些信息能力体现在教师通过使用常用的教学工具软件和使用网络等多种信息服务并用于各项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四、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培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院校管理部门、高校领导等的共同扶持以及教师本人的努力。一方面,现在教师的信息素质不被重视,是一个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教师也是终身学习者,所以院校管理部门应对这项长期的培训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发一些能够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课程,并把侧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如何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结合的层面,这样信息技术对高职教师来说才是活生生的可操作的东西,教师也才能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具。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高教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使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能力成为21世纪高职教师必备的能力。高职教师正面临着深层次的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尽快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

[2]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素质[J].电化教育研究,2001,(1).

篇2:浅谈网络时代信息服务的创新论文

浅谈网络时代信息服务的创新论文

1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及对信息服务的影响

通过研究分析用户发现潜在的客户,进而组织用户和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它实际上是一项传播交流、实现信息价值的活动,服务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法律、投资、旅游、影视等各行各业,形式包括主动和被动,多向和单向。主要方式有信息的搜查与检索服务,信息的咨询服务,网络信息的需求服务,信息的发布和报道服务,大数据实际上是推动了信息服务的发展。

2大数据库时代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由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能够支持服务器和客户的计算模式,我国与外国的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世界信息服务的市场上,属于中国自己开发的数据库很少,而且覆盖面不高,在大数据信息服务的资源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也正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改进的机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1)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重复和各自为政的现象。我国在推进信息化进程的过程中数据库信息文献多为工程信息和科学技术信息,关于金融、银行、生物学的很少,在管理规划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在某个领域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重视硬件设备的发展而轻视了软件建设的发展,阻碍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协调。文献时常出现重复的情况影响了信息服务的发展,占用了额外的资源,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需要统一的规划和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各自为政的现象。

(2)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种类多容量却很小,数据库的发展水平很低。虽然说在数量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占据到世界信息的十分之一,但是在容量上仅为世界的百分之一,信息内容比较广泛但是缺乏深度,从而限制了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水平依旧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技术的开创对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3)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资源利用率和共享性差,标准不统一从而限制了信息服务的发展。我国的大数据发展模式多是集中式的,开放性不强升级难度大,信息服务资源的利用率并未得到充分体现,资源的共享性差影响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对信息服务进行创新研究将为大数据时代的优化做出贡献,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更有利于适合发展,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面临着挑战同时也是促进发展的机会。

3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信息服务进行创新改革是赋予信息服务新的生命力的行为,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也是为了达到是用户满意的目的,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创新研究主要从四方面着手,创新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理念,转化服务思想意识;加强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改革大数据时代信息开发方式,建立开发专访系统;优化大数据时代信息整合流程,扩宽网络服务范围。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不仅仅体现在这四个方面,通过改革为了使之适合社会的发展。

(1)以个性化、集成化为原则,转化信息服务理念。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服务的方式和咨询信息方式,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数字化、电子化方向转变,为了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潮流,应该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融入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中去,首先要树立信息服务的创新理念,尝试改变原有的传播方式,在保持一般的图书借阅和信息咨询的同时,开展电子化信息服务,加强对网络参考文献的宣传力度,提供具有专业性、高效性、知识性、准确性的网络学术资源服务,方便了不同用户对专业的需要,同时也节约了搜索网站查找信息的时间,有利于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向智能化和虚拟化的纵深方向发展;其次,从根本上转化服务的思想意识,技术的提高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始终不变的是网络和大数据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最终是为了服务,所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遵守个性化、集成化的服务原则,以用户至上。

(2)以资源共建共享为途径,加强信息传播建设。在当今的大数据库时代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并没有达到段,满足甲方要求,采取了0.75°、0.5°单弯螺杆定向加复合钻进,对水平段进行微调整,控制效果较好,施工较为顺利。在该井段严格控制钻井液中的固相含量,在井斜和摩阻较大时以8~12%的加量均匀地加入原油,并以0.5~1.0%的加量加入SN-1固体乳化剂,使原油能均匀地乳化在泥浆中,将钻井液转化成钾基聚合物润滑钻井液,正常钻进勤维护勤处理,使钻井液始终保持良好的携带性能、流变性能、抑制性能、润滑性能,同时,每钻进300m,就短程起下钻1次,以此来破坏水平段的岩屑床,修整井壁,保证水平段的安全快速施工。

4结论

1)优化井眼轨道和钻具组合、优选钻井参数、严格控制造斜率等技术措施是定向井安全顺利钻进的保障,对于确保井眼轨迹圆滑、降低摩阻和扭矩具有重要作用。

2)对于非常规定向井分段采用MWD/LWD导向钻井技术,控制造斜率,使井眼轨迹光滑,避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LWD实时测量的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能为现场地质导向人员确定着陆点,判断油气层位置,预测油气层上下界面提供实时测井曲线;井斜、方位、工具面值能为定向井工程师调整钻井参数提供依据,确保中靶,使轨迹达到地质要求。

3)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口非常规水平井,为油田地区油气藏积累了浅层水平井的施工经验。

篇3:网络时代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探析

网络时代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探析

在网络时代,如何利用网络来改进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已经是各高校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并结合作者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探讨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团队分组的方式和项目任务的设计,并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给出了一种综合考核方式.

作 者:谭福成 张帆  作者单位:谭福成(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张帆(武警杭州指挥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信息检索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  检索任务   考核方式  

篇4: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1.1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不高

目前,在校的高职医学生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但与在校医学本科生相比,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直接制约着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另外,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多以文献检索课形式进行,往往只开设一学期,只能传授一些最基本的检索知识和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往往最多只能掌握一些基本软件的操作和一些基本信息工具的使用方法,导致高职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意识不强。目前高职医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材、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论坛、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由于当前信息素养课的教学缺陷,高职医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利用网络来搜集和利用信息的习惯,上网获取信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多是以消遣和娱乐为主。而通过传统媒体获得的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高职医学生主动通过网络获取专业信息意识的不足,制约了他们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二是信息能力不足。当前,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侧重点在于基本文献检索知识介绍和基本检索工具的使用,而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加工和利用信息。

1.2信息素养教师自身条件影响信息素养教育开展

目前,高职医学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多由图书馆具有长期参考咨询经验的资深馆员兼职任教,专职教师较少,且在教学中一般注重检索理论的传授。但由于缺乏医学专业背景,使得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脱节,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游离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之外。

1.3教学内容局限和配套资源不完善制约信息素养教育发展

由于高职医学院校所用信息素养教育教材各自为政,多以“文献检索”“信息检索”为题,教学内容仍然以文献检索与利用为主,很少涉及信息素养教育,因此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不能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同时,各院校所采用教材缺乏专业性和层次性,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也不能充分考虑医学特色,而且同一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另外在配套资源方面,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高职医学院校电子资源发展不均衡,各校购买中文数据库较多、外文数据库偏少,循证医学、引文数据库更少。相对本科院校,学生上机实践课时较少,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上机实习的需求。

篇5: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2.1转变师生对信息素养教育观念

由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在开设之初就是以文献检索课面目出现,而信息素养教育等同于文献检索课的误解在广大师生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但两者的教学本质却完全不同,信息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利用、分析与生产信息的能力,因此是一种能力教育;而文献检索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文献的能力,因此是一种资源教育。高职医学院校图书馆应该加大信息素养教育宣传力度,使广大师生明确两者的异同,转变观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改革,使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

2.2完善教学内容和配套资源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医学科技日新月异,陈旧的文献检索教材和落后的配套资源建设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素养教学要求,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鼓励信息素养教师积极编制纸质版、CAI课件、网络版多种形式的教材,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教材编写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特色,重点介绍本专业的信息源及其特点和质量,以及本专业信息获取、整理、评价的特殊性等。二是图书馆应加强实体和虚拟馆藏建设,不仅要根据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需要,购置学科专业所需的纸质文献资料,还要通过购买网络版数据库、自建专业特色数据库、组建专题化虚拟馆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师生的需求。三是重视实践环境建设,不仅要通过强化电子阅览室建设,解决学生上机实践要求,还要通过构建书目检索终端、移动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机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环境。

2.3加强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医学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多由图书馆资深馆员组成,但由于他们的医学专业背景不足,制约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去。为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首先,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教师要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图书馆也应为他们多提供与本院专业教师或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积极引进医学专业教师进入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使信息素养教学更好地嵌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使其向专业性、学科性发展。而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可以使师资队伍形成专业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让信息素养教学更好地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的学习热情。

2.4构建多层次多形式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教学需要,信息素养教育应该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式教学体系。纵向上,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由下至上依次提供基础信息素养教育(针对大一新生,提供有关基础图书馆应用技能和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培训)、通用信息素养教育(针对大二学生,提供学术与日常生活问题信息的检索、评价能力培训)、专业信息素养教育(针对大三学生,提供基于相关专业的专门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培训);横向上,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入馆教育、读者培训、讲座培训等)、第三课堂(科研实验、社会实践、临床实践等)、在线信息素养教育为辅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第二、三课堂及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既是正规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也是课堂教学成果的充分检验。

3结语

总之,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要求高职医学生作为未来医护领域的骨干,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而且能够将最新的医学技术及时应用到工作中去。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出合格的信息型医学创新人才,来应对信息时代医学发展的挑战。

篇6: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论文

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论文

慕课这种开放性的教育方法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国际上很多知名大学的开放性公开课程不断的发展,对提高全世界高等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就有“开放共享”这两个理念,这也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于慕课的认可,这种教育模式所面向的对象不仅仅是在校的广大学生,也可以说社会上的在职人员和务工人员,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而慕课环境下学生能够了解全世界各地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见解,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推动行业的发展,有跨越性的意义。

1慕课的定义

慕课这一词最早源于麻省理工大学,他们将课程免费公开在互联网上,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一些知名的大学也纷纷效仿这种教育模式,甚至一些企业也参与到这种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模式,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百度课堂、腾讯课堂等,都是以互联网在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教育机构,在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不断的改革,对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慕课环境对于传统教育的影响

2.1对职业教育有新的认识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自我认知不断提升,为了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它应用到终身教育的规划中,在职业教育中虽然传统教育的体系比较完善,但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慕课概念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传统的教育不能满足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望,而慕课环境下,他们能够获取到技术更新的内容,并且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学生结构复杂

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学生的学生能力差异很大,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各不相同,这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慕课环境下,虽然课堂内的学生数目,不断的`增多,但是这种环境下,可以让学生反复的练习,不断的思考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2.3资源获取途径多样化

在传统的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和老师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渠道,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传统的知识渠道来说,微博微信聊天软件等资讯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能够提供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慕课在我国教育中不断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教育模式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教育,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慕课教育改革认识不够。

3慕课环境下高职信息技术教育

3.1移动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全面应用到移动客户端,很多的青年学生利用手机浏览网站,像是百度课程、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中国人民大学公开课等都搭建了手机客户端平台,这些企业和学校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各大院校企业应笑话他们那儿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基础上不断的创新,除了网络课程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微信课堂等新生物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自己的教育目的。

3.2教师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自身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化程度不断提高,只有将最新的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教育当中,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胜任,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才能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突破自己固步自封终将会被淘汰。信息技术系的老师在线教育参与率处在较高层次,可以表现出教师对于在线教育的认可度很重要。3.3信息技术在线平台的搭建在大数据背景下收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老师的教育习惯来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这个教育平台主要分为课程管理、平台首页、课程内容、课件内容、讨论区域、师生互动区域、问题回答区域、学习笔记区域等模块,充分利用这些模块,在学习的过程汇总记录、讨论、互动、练习等达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

3.4做好课堂教育设计

慕课教育环境下要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在课堂内容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视频,视频的时间要在15分钟左右,在网络教育中要加入笔记区域、师生互动模块(教师通过网络利用音频和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后讨论区、以及相应的练习课件,信息技术的教育在于多实践,而在线的练习与互动,并在课程完成后设置结业证书,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网络上要利用好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例如yy、qq语音、百度课堂等,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平台来设计信息技术课堂。4结束语综上所述,文中对慕课的定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分析它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例如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学生结构的复杂化,知识获取的渠道丰富化,在幕课环境下,对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慕课教育模式其开放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对于课堂上的知识能够查漏补缺,是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朱俊军.汪.慕课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探讨[J].交流,(11):177.

[2]孙明.慕课环境下告知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分析[J].信息化教育,(19):132.

篇7:高职辅导员工作谈论文

高职辅导员工作谈论文

论文关健词:

辅导员工作党建思政教育德育管理指导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肩负重任,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该以党建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德育为抓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指导,开展好辅导员工作,促进学生顺利成才。

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能,是优秀青年最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肩负着引导学生顺利成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的重任。应该以党建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德育为抓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指导,齐头并进,促进学生顺利成才。

1 党建引路

“在高职生中发展党员,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要切实按照十六大的精神,做好学生党建工作,以之为龙头,引导其他各项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笔者把培养关口前移,较好地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关,发展一批优秀青年成为党员,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具体做法是:

1.1抓源头.开展“早教育,早发规,早培养、早选苗”

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党员队伍的源泉和后备军,做好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首要环节。两年来,我指导学生党支部注重把教育、培养工作的重心前移,把人党申请人作为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好基础培养。从一年级开始,组织新生学习党史、党章,开展以学习党章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申请人,进行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等教育,指导新生写好申请书,激发学生的人党激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兔心屯、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学生入学当年,就有8仍耘的学生向党支部递交了人党申请书,早教育、早培养、早发现、早选苗,为党支书日后的组织推荐、考察、培养打下宽厚的基础。

1.2强化教育,认真考察.规范发展程序

发展党员要严格按党章要求,规范发展程序,保证发展质量.才能切实起到党建的引路作用。两年来,我指导学生党支部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傲到有计划,有目标,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合格一个。一是坚持科学理论武装人。在日常管理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二是坚持标准,择优发展,严格预审关。为了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我指导的党支部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坚持预审制度,严把预审和转正的“入口关”。三是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培养联系人,人觉介绍人的质量把关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发展前,党支部要分别组织有联系人、介绍人和普通学生对发展对象进行评议和座谈,这既扩大了考察对象的认可范围,增强了对考察对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老学生党员也在发展新党员过程中得到党性的锻炼。

2 多策并举

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一两项工作是不足以胜任的,不能满足引导顺利成才的需要。在抓好党建,充分发挥其引路作用的同时,笔者注重结合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促进他们成才。

2.1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

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设置政治辅导员的初衷。学生政治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学生政治辅导员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引导青年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选择。

2.2注孟发挥德育的作用

德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阵地,政治辅导员不是专职的德育教员,且有着专职德育教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的信翰。政治辅导员无论是否担负德育教学任务,一定要充分利用德育这一有效手段,在班会、集体活动等场合,利用课上课后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时机,发挥德育效能,服务自身工作。

德育教育要产生教育的最佳效果,必须通过学生受教育后内心对自我的自觉要求。因此,政治辅导员同时应做一名“心理咨询者”,应从各方面洞察学生,善干倾听学生内心的“宣泄.,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智模式,使学生以理智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社会和人生,从而实现由道德要求向品德和行为的.转变。政治辅导员应更新德育观念,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成分,少一点说教和灌输,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为有效实施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另外,还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移植一些方法作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譬如,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知识,客观地了解学生个性的状况、长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也可以采用会谈、沟通分析等心理辅导中常用的方法,服务于德育工作,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从而为学生接受德育影响、实现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德育内容只有贴近高职生的生活实际,符合高职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伦理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个性创新意识养成纳入政治辅导员德育的视野之中,进一步深化德育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内涵。同时还要注意创新德育方法,要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要鼓励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满足现状,对现成的答案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思考,勇于向权威挑战,有创新的想法。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才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3执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辅导员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能简单的对待,只有以学生成才为着力点,以党建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德育为抓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指导,齐头并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的探索,寻找适当的方式方法才能促进学生顺利成才。

篇8: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训途径论文

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训途径论文

一、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和发展现状

1.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对双师素质概念的界定,研究者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的(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师;三是“叠加”说,与以上两种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相比,此观点比较折中,持此观点的也比较普遍,它强调的是“双证+双能”;四是“双职称”,即要求“双师型”教师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五是“双层次”说,认为所谓职业院校教师就是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其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既经典专业知识+精湛专业技术;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价值引导+职业引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刁’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明确说明“双师素质”教师内涵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极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等;(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积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发展现状

调查显示,虽然各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没有明显的提高。据有关人员对全国119所高职高专院校调查分析,高职院校、技术学院和高专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6%、3.68%和19.7%。9月起截至底,某学院448名专任教师中有双师素质教师139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到31.9%,远远低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80%;双师素质教师来源单一、年龄结构、职称、学历不合理。单一的师资来源渠道,.造成目前的教师基本没有接触社会和企业,其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普遍偏低,在授课过程中难免纸上谈兵。而且这些源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博士,学科教育和背景影响很大,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普遍较低,现实中存在着重视实践却远离实践的矛盾。缺乏有效的高职教师培养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学校中的教师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而传统高等教育的缺陷是专业划分过细,各学科之间缺乏渗透,造成学生重单一专业、轻综合素质,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底蕴,因此,部分人走上教师岗位后表现为学历高、专业理论知识强,但文化素养不足、动手能力差的现状,以致造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为数众多的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出现专而不博的现象;加之我国的高职院校都是在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大专的基础上改制而成,教师队伍以原来的中专教师和成人院校教师为主,整体素质偏低,教学理论、方法、手段及教学经验,甚至教学计划等还未完全跳出中专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圈子,为此,必须创新高职教师的培养模式。

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政策调控和监管作用有限,培养机制不完善:高职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行业与企业的参与仍然缺少政府或宏观层面的鼓励与支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商榷。双师素质培训质量缺少监控,终期考核大部分流于形式,造成培养质量不高,挫伤了教师进修的积极性。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度低,关注支持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不够:职业教育被社会看成了“次等教育”。对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杨金土曾在一个教育论坛上提出,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了,教育类型的多样化被异化为教育类型的等级化,不同教育类型的分流,变成被选拔和被淘汰者的重新归队,“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被否定了。而由子大量被认为是学业失败的学生进入了职业教育系统学习,于是职业教育被看成了“次等教育”。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狠难得到企事业等单位的关注和支持。同时,…社会行业的收入差异也带来双师素质教师的流失。

2.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缺乏绘体规划基于不同目的的驱使,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上产生了价值观念的偏差。表现为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亚资格证书取得的数量上,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和考核。这种价值观念的偏差一方面来自子外界的压力,如短期内需要弥补大量的“双师型加教师队伍缺口而病急乱投医,希望通过某种评估而热衷于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统计数量。另一方面还来自于某些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水平的忽视。高职院校在教师的引进中,制定的引进计划往往出于应付一时教学任务的教师短缺,不考虑学院专业和课程发展的长远需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急功近利,不注重教师能力的战略开发,没有根据学院教师队伍现状和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安排,突击性的把教师外派进修和锻炼,以应付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对培养之后的结果评定和对应使用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长期下去,培养的能力就会丧失。

3.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管理和激励一方面双师素质教师在工资津贴上与其它非双师素质教师没有什么区别;另一方面,与教师息息相关的教师职称评定也未对教师实践能力做任何要求,现行的职称评定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也没有区别对待,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同样是偏重学术,没有技能考核,这显然与高职教育的本质不相适应,制度的不完善使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失去了动力。在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着强调科研论文质量和发表论文刊物级别的倾向,这根指挥棒无意在引导教师热衷于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到理论性的“核心”刊物上,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忽略了实际应用的研究,错误地认为应用研究“不登大雅之堂”,这是导致我国“双师型”教师能讲不能做的重要原因之一。

4.校企没有建立深层次的合作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层次较低,没有建立成熟的合作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互惠互利分配机制,对双方都有一定的好处,这是合作成功的前提。现实中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高职院校需要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就业以及师资培训和发展科研的工作现场。但在实际合作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学校条件有限,特别是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低,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需求供应不足,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有限,使合作的层次较低,大多数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的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得不到企业深层次的支持。

三、培养高质量的双师素质教师的途径

1.政府和社会从宏观上重视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5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这在技术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渠道和建设措施。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的欠缺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首先政府和社会从宏观上重视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实践教学、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即要懂理论又要会技能的意识,社会和企业关注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企业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提供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基地。

2.高职院校要对双师素质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落脚点在于教学,学校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实践工作环境,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对教师职称晋升、工资待遇、以及评先评奖的'政策上注入实践教学的条款,不仅看重教师学历的高低和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考察其实践性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密切与企业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发挥双师素质教师的潜力和作用,进一步锻炼实践教学技能。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高职院校来说,这既是个难题,同时又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双师素质培训,做出合理组织安排,分批分层次实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一是鼓励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学校有计划、分批次、按比例选送教师到高校深造。二是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一部分教师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强化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提高技能的训练。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到实训基地顶岗锻炼,加强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

如果把职校比做是鱼,那么企业就是水,鱼有水则存,水有鱼则活,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与企业联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模式。依托企业,校企联合,利用企业这个实践平台,分期分批的把双师素质教师送到高新技术企业顶岗参加生产实践,对于新毕业的在校就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的青年教师,采用“先上岗,后上课”的做法,首先进行实践能力提高,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此外,学校一方面从企业生产一线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来校参与实验课的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既带动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采取组织“双师型”教师到企业一线观摩生产,动手实践,再从企业聘请一线高工、高级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定期到校开办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制定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高职高专院校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师能力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坚持能力本位观的同时,注重对“双师型”教师实际能力的考核。对实训实习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课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行职业技术鉴定制度,加强操作、实验、分析及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力的培训。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教师奖励制度,教师要提高实践能力,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薪酬要向教学第一线倾斜,使教师的努力得到认可,如对教师深入现场调研、技能培训等工作在课时上给予补贴。加强“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政策的保证和支持十分必要。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与普通高校要求一致,忽视高职师资的特点,偏重于教师的科研能力,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导致教师重科研轻实践的倾向,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单独建立评审标准,把教师实践技能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条件之一,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高职院校内部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的评估与考核,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向“懂理论、会技能”的教师倾斜。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促进与推动“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篇9: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初探论文

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初探论文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素质。从广义上看,信息素质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它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内容。信息素质可以分为工具素质、资源素质、社会结构素质、研究素质、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

信息素养决定了一个人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创新素质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人才成功的基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刻也离不开信息,信息素质已成为国际型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信息素质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适用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继续学习,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最便捷,最可靠的提供商,是校园网中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素质教育中心,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其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学校信息化建设给高职院校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任务。图书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文献资料和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坚强后盾,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图书馆也是大学生吸取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随着自动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图书的信息服务内容、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其教育和信息服务功能已上升到主导地位,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和进行用户信息教育成为图书馆新的工作重点,使教育职能得到了强化。因此,在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采取更主动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

有些学生对信息缺乏需求,其求知欲往往局限在教科书上。有些学生,虽然对信息有需求,但信息能力却不强,具体体现在不能驾驭信息语言,缺乏图书馆、网络、通讯、计算机知识,不了解图书馆工作性质,不懂得检索方法,无法简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无从下手。

个别教师对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不得力,阻碍了学生信息意识的觉醒与提高,还有许多能力较差的馆员,不仅严重损害图书馆馆员的形象,而且耽误广大学生的学业。

(三)图书馆如何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在实施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可把高职院校图书馆和校园网作为重要教学实验基地,可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其人力资源共同开辟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加强对信息素质的宣传,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利用图书馆的网站,宣传栏和剪报栏等工具,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信息的特征,信息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的信息资料,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信息的重要性。 营造信息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信息素质的培养上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生频繁光顾的`地方,在图书馆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有利于激发信息意识的环境可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牛增强信息意识。

图书馆必须对学生进行主动地导向,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更好的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及获取途径,使其养成利用图书馆来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新生入馆教育,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刚踏人大学的新生,对图书馆有一种新鲜感和陌生感。通过对新生的人馆教育,使他们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树立他们基本的图书馆观念,为他们以后更好的使用图书馆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新书推荐。通过推荐新书,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来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开展读者培训工作,我国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一直存在着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现代技术知识不足等缺点。因此,由图书馆组织大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已成为大学生信息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校图书馆网上发布文献检索网上通用指南,在图书馆网上设立BBS、留言簿、电子邮件等方式接受用户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可及时进行解答。通过改革调整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比如减少中外文检索工具书的理论教学比重,加大电子光盘数据库,中外联机检索系统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的比重。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必须加大信息宣传,营造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刺激学生的信息神经细胞,组织读书协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信息的兴趣,加大力度抓好学校图书馆建设,使学生有条件并乐意到图书馆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料,充实教学内容,教师以身作则,在学生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学有榜样,信息意识自然会加强。

(四)图书馆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文献信息的建设,图书馆作为人文知识信息中心,激发和活化凝固在文献中的知识信息是现代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要加强文献信息的建设工作,必须摆脱传统的心理定势,树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新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大对馆内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要广开文献信息源,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工作,通过订购、交换、复制等途径,收集与教育教学及学生发展需求有关的文献资料。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在文献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过渡的大趋势中,图书管理员不但要传递信息,而且要生产信息。图书管理员的能力构成和知识水平直接决定着信息传递与生产的质量。学生对信息获取的速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吸收能力、表达能力和外语能力的信息服务队伍,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篇10:谈外语教师的素质

谈外语教师的素质

就中西方教育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教育存在“两强两弱”的特点。所谓“两强”,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较强;所谓“两弱”,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这种特征无疑也体现在外语教师身上。

近年来,国内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将重心移向学生,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低估甚至忽视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那就又会走上另一歧路,从而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最终导致素质教育目标的夭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任何时候,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外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一个“组织者”的指导作用,其个人的素质是关键。

外语教师首先是教师,他必须具备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他又是一个语言教师,人类语言的特殊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使得他的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性。外语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外国语言,他必须具备更多的与教学有关的外国语言、文化、文学的修养和造诣。

1.外语教师的思想素质

讨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应该离开教师的神圣职责,即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人品格。作为教师,其自身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为教育事业做奉献的精神。

广义上讲,一个人的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个性或品格,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一个人有了知识(广义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良好的个性,如谦虚、好学、热情、开朗、坦诚、善解人意、认真细心等,这就能为获得更多和更新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对教师来说,素质的这两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是教的内容之一,而品格却能影响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教师的人格素质和知识素质必然会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

(l)。人格素质

教师的品德一方面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优秀品格将为学生所崇拜和效仿,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学生的智商不同,个性、家庭、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也不同,教师只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倾注如同父母般的爱,才能使他们克服种种心理障碍,自主地在学习中发挥出聪明和才智。

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如民主、公正、谦虚、慷慨、幽默、耐心、宽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与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识、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火伴,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就会保证教学和8人活动的正常进行。

(2)知识素质

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和如何教好该学科的知识。外语教师除了对他所教的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有良好的掌握和具备精湛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外,还应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仅仅具有上述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的教育环境还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智力发育和身心发育都很迅速。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如饥似渴,接触知识的渠道和媒体也相当广泛,因而他们在某些领域,如体育(包括球星)、文艺(包括歌星)、科技、现代传媒等方面的知识甚至会超过某些教师。然而,学生自身具有的“向师性”使得他们常常把求知的欲望寄托在教师身上。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很多新思想和新观念,他们对社会和身边的人和事有独立的见解,其中某些看法往往与传统的思想和观念发生冲突和矛盾。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诱导他们改变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没有共同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是无法奏效的。

2.外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语言教师不仅要有所教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本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知识,以及人类语言本质特征和特殊使用规律的知识。

掌握语言学的知识对语言教师有两大益处:一是能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语言的本质,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二是能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选择并使用符合语言运用规律的教学方法,不但明确“教什么”,还要知道“如何教”。

课堂语言的使用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缩影。因此,语言教师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3.外语教师特有的专业素质

外语教师特有的基本素质是由外语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独特性是由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所决定的。

(1)外语教学的环境。外语学习大多是在儿童已过了语言习得关键期才开始的,而且外语教学一般都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足量的语言输人。课堂中外语教师不仅是学生外语输人的重要提供者,而且是外语输人质量的控制者,对外语教学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那种无视客观存在,盲目追求创造与母语习得环境相似的交际环境的做法,实质上脱离了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2)学习者的情感。外语学习不仅是另一种知识体系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另外一种文化体系的适应。因此,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情感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动机、态度和性格等对外语学习的成败有着特殊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的各种动机都能使学习者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如何培养和引导学习者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外语教师的重要责任。因此,外语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而且必须富有感染力和具有良好的性格,才能影响和改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3)学生的原有知识。学生的原有知识(尤其是母语知识)既有利于外语学习,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外语知识的获得。学生对母语知识的意识程度越强,这种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就越大。母语中的哪些知识可以利用,哪些要进行异同比较,这需要外语教师对两种语言的结构和特点有较清楚的认识,同时要具备相当程度的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知识。

(4)不同文化的影响。语言结构中,尤其是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外语中的词和句的正确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的了解。两种不同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相互影响,因此,要求外语教师不但要对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有较深刻的了解,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避免交际过程中的文化误用现象。

综上所述,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对语言和语言的本质特征、交际能力的本质、语言理论的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并能自觉地利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外语教学;对外语语音、词汇、语法、语意和语用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

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外语教师也十分重要。外语教师应当研究和掌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教学组织的步骤和措施,努力提高外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

(2)外语教师必须懂得相当的外语学习理论。近年来,外语习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许多传统的外语教学认识作出了修正。特别是有关错误分析、中介语、学习者学习心理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启发,这就要求外语教师熟悉这些理论,并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特殊性有清楚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学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外语教学史上曾有过多种教学流派和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外语教师应了解这些外语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和优劣之处,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并结合我国国情,取长补短,为己所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切忌盲目崇拜、人云亦云,寻求“万应灵丹”。

(3)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在课堂内外充分展示外语的工具性。教师的外语实践能力既能为学生提供楷模,又能为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提供可靠保障。外语教师应该时刻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外语实践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

(4)外语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的意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目前,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使得真实的教学素材进人了教室和家庭,其强大的储存容量和灵活的交互性能调动人体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外语教师需要掌握和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外语教师还应当具有运用艺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知识能造就一名合格的教师,但借助艺术手段的外语教学能够造就一名优秀的教师。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具备绘画、书法、唱歌、指挥和编导等艺术才能,把高品位的艺术熏陶注人教学。

篇11:谈外语教师的素质

就中西方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存在“两强两弱”的特点。所谓“两强”,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较强;所谓“两弱”,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这种特征无疑也体现在外语教师身上。

近年来,国内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将重心移向学生,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低估甚至忽视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那就又会走上另一歧路,从而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最终导致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目标的夭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任何时候,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外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一个“组织者”的指导作用,其个人的素质是关键。

外语教师首先是教师,他必须具备一个普通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他又是一个语言教师,人类语言的特殊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使得他的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性。外语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外国语言,他必须具备更多的与教学有关的外国语言、文化、文学的修养和造诣。

篇12:谈外语教师的素质

讨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应该离开教师的神圣职责,即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人品格。作为教师,其自身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事业做奉献的精神。

广义上讲,一个人的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个性或品格,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一个人有了知识(广义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良好的个性,如谦虚、好学、热情、开朗、坦诚、善解人意、认真细心等,这就能为获得更多和更新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对教师来说,素质的这两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是教的内容之一,而品格却能影响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教师的人格素质和知识素质必然会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

(l)。人格素质

教师的品德一方面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优秀品格将为学生所崇拜和效仿,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学生的智商不同,个性、家庭、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也不同,教师只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倾注如同父母般的爱,才能使他们克服种种心理障碍,自主地在学

[1] [2] [3] [4]

篇13:成人教育教师增强素质谈

成人教育教师增强素质谈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已见端倪.教育改革和发展呼唤着高素质、现代化的创新教育.教育不仅要给创新以知识支持,更重要的是必须给予人才支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要求,也是教育的`使命.创新的时代呼唤着创新的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成人教育的教师的素质要全面提高.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外,还须努力增强现代文化演进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作 者:庄维香  作者单位:江都市仙女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江苏江都,2252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5.1 关键词: 

篇14:谈外语教师的素质

就中西方教育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教育存在“两强两弱”的特点。所谓“两强”,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较强;所谓“两弱”,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这种特征无疑也体现在外语教师身上。

近年来,国内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将重心移向学生,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低估甚至忽视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那就又会走上另一歧路,从而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最终导致素质教育目标的夭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任何时候,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外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一个“组织者”的指导作用,其个人的素质是关键。

外语教师首先是教师,他必须具备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他又是一个语言教师,人类语言的特殊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使得他的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性。外语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外国语言,他必须具备更多的与教学有关的外国语言、文化、文学的修养和造诣。

篇15:谈外语教师的素质

讨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应该离开教师的神圣职责,即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人品格。作为教师,其自身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为教育事业做奉献的精神。

广义上讲,一个人的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个性或品格,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一个人有了知识(广义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良好的个性,如谦虚、好学、热情、开朗、坦诚、善解人意、认真细心等,这就能为获得更多和更新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对教师来说,素质的这两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是教的内容之一,而品格却能影响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教师的人格素质和知识素质必然会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

(l)。人格素质

教师的品德一方面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优秀品格将为学生所崇拜和效仿,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学生的智商不同,个性、家庭、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也不同,教师只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倾注如同父母般的爱,才能使他们克服种种心理障碍,自主地在学习中发挥出聪明和才智。

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如民主、公正、谦虚、慷慨、幽默、耐心、宽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与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识、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火伴,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就会保证教学和8人活动的正常进行。

(2)知识素质

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和如何教好该学科的知识。外语教师除了对他所教的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有良好的掌握和具备精湛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外,还应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仅仅具有上述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的教育环境还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智力发育和身心发育都很迅速。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如饥似渴,接触知识的渠道和媒体也相当广泛,因而他们在某些领域,如体育(包括球星)、文艺(包括歌星)、科技、现代传媒等方面的知识甚至会超过某些教师。然而,学生自身具有的“向师性”使得他们常常把求知的欲望寄托在教师身上。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很多新思想和新观念,他们对社会和身边的人和事有独立的见解,其中某些看法往往与传统的思想和观念发生冲突和矛盾。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诱导他们改变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没有共同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是无法奏效的。

2.外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语言教师不仅要有所教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本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知识,以及人类语言本质特征和特殊使用规律的知识。

掌握语言学的知识对语言教师有两大益处:一是能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语言的本质,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二是能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选择并使用符合语言运用规律的教学方法,不但明确“教什么”,还要知道“如何教”。

课堂语言的使用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缩影。因此,语言教师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

浅谈人文素养中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育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浅谈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浅谈现代高职教育会计教学模式论文

浅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论文

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

谈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论文
《谈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2023-12-10

艺术教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1-24

浅谈科研教育论文作用的特点2022-10-07

浅谈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论文2022-11-12

浅谈播音主持人职业素养新要求论文2022-04-30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兼谈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2023-02-12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论教师幸福感的提升论文2023-05-14

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2023-07-19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能力本位教育2022-05-04

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教育论文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