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戏台与民间生活的关系论文

时间:2023-06-22 08:15:1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探戏台与民间生活的关系论文(合集10篇)由网友“阋神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初探戏台与民间生活的关系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探戏台与民间生活的关系论文

篇1:初探戏台与民间生活的关系论文

初探戏台与民间生活的关系论文

一、戏台溯源

清代地方戏大发展,除徽剧、昆曲外,江南地区更不乏越剧、婺剧、绍剧、赣剧等几十个富有影响力的地方剧种。演剧成了江南民间娱乐生活的重要构成模式,如浙江宁海一带就有根据季节上演戏曲的风俗,“一年当中有‘正戏‘’夏戏‘’重阳戏‘’十月戏‘’冬戏’”。而清代道光年间黄钺也曾写诗提到徽俗喜演戏,一年中歌舞不断“灯船戏罢平安戏,豪竹哀丝处处催。忙杀花间惊蛱蹀,一年强半绕歌台”,诗后写着:“上元龙灯,端午竞渡,罢则演剧。至秋又跨街为台,以报秋社,谓之平安戏。”频繁的演剧活动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戏台建设的繁荣。在明清时期的江南乡村几乎出现了村村有戏台,甚至是一村多台的现象,江西乐平双田镇横路村至今还保留着5座戏台。就现存记载而言,单是嵊州一地在民国时期还留存着1220多座戏台,不过由于年代毁损和人为破坏,时仅余108座;从新昌、宁海、乐平、弋阳等地的戏台留存情况以及文献记载来看,嵊州并不是个案。《中国戏曲志·浙江卷》的调查中也提到在浙江遍及全省城乡的庙宇、宗祠、会馆中普遍建有专演戏曲的戏台。这些戏台除了作为戏曲表演场所之外,也是当时乡村公共生活的中心。从精神层面而言,戏台与戏曲表演不仅是乡民娱乐的方式,更是维系民众心理、增强凝聚力的文化象征。中国传统戏台通常有神庙戏台、祠堂戏台、会馆戏台、皇家戏台、私宅戏台、商业剧场以及市井戏台等多种类型,不过在乡村中基本不存在商业性剧场,普遍以神庙戏台和祠堂戏台为主。戏台多附属于祠庙,与各种祭祀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演剧活动以及戏台建设更多地成为乡村公共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单纯的艺术欣赏或者娱乐方式。

二、神庙戏台

自商周以来皆有以歌舞敬神的传统,而佛教传入后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也有在寺院设斋的时候进行歌舞表演的习惯。从过去露天表演的坛、台等形制到宋金以后出现的舞亭、乐楼,戏台建筑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于献戏酬神。对于庙宇本身而言,迎神赛社的戏曲歌舞、庙宇建筑以及供品构成了庙宇祭祀的三个重要部分。明代以来统治者崇尚宗教,各地纷纷建立各种地方性神庙,也多在神庙内修筑戏台,为酬神戏曲的表演提供固定场所,也是以精美的戏台建筑作为献祭的另一种形式。江南地区这种酬神性质的戏曲表演记载非常多,《定海县志》中提到:“俗尚报赛,如正月八日祀城隍神,男女尽往拜殿。四月朔祀状元桥神,合东南境演剧设祭。”光绪八年《周庄镇志》:“二十八日,‘天齐王诞辰’,东岳庙左演戏三日,近乡田作多停工来游,俗称‘长工生日’。入春以来,各乡村次第演春台戏,几无虚日,所谓迎神赛会则乐驱,聚钱演剧则不吝也。”尽管在早期佛教寺院中有百戏散乐,但在戏曲成熟之后,绝大多数佛教寺院中是不允许建立戏台进行戏曲表演的,正规的道教宫观中也几乎不建戏台。因此民间酬神献戏的对象多以地方性神祇和先贤为主,除了大量应时搭建的草台之外,也形成了在庙宇中修建固定戏台的习惯。就江南地区而言,浙江与江苏南部一带现存的神庙剧场较多,仅嵊州一地现存108座戏台中就有40余座属于神庙戏台,而江苏境内遗存的戏台大部分属神庙戏台。这些民间寺庙既包括城隍庙、土地庙、东岳庙、禹王庙、龙王庙、火神庙等常见的祭奉民间神祇的场所,也包括像清风庙、潮神庙、炉峰庙、马太守庙等纪念地方先贤烈女的祠庙。另有一些道观中偶尔也保留了献戏酬神的传统,如桐乡乌镇的修真观就在山门外建有附属的道观戏台。

三、神庙戏台修建目的

神庙戏台的修建以酬神献戏为目的,其观戏对象是神殿中供奉的神像。因此神庙戏台的位置通常选在神殿的对面,位于神庙整体建筑群的主要轴线上。就现存的'江南神庙戏台而言,戏台多与山门明间勾连,不少神庙还在两厢设有看楼,直接利用戏台和两厢构成神庙中的一重院落。将戏台与山门相连,以及配设两厢看楼的做法都是为了拓展寺庙中的观剧空间,也意味著名为酬神的演剧其实主要还是为娱人。两厢看楼则是为妇女儿童设置的,以免男女杂处有伤风化,神庙祭祀参与民众的广泛性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民间的庙宇不仅用于宗教信仰,也是一地乡民精神凝聚和社交活动的文化纽带。在传统乡村中,娱乐形式很少,这使得用于酬神的戏曲表演成了民众获得娱乐的重要方式,神庙剧场也成了乡村公共聚会的重要场合。常常一庙演戏,邻村闻风而来者不计其数,因此这种名为酬神实则娱人的戏曲表演逐渐成了群众性的假日狂欢。观剧人员的不断增加使得神庙内部的空间有时候显得过于狭小,为了获得更大的观剧空间,也有将戏台移建到山门之外的做法。始建于乾隆十四年的桐乡乌镇修真观戏台即位于山门之外,台前广场十分开阔。这样的戏台与台前广场也不再局限于作为戏曲表演的场所,而成为节日中乡民聚集的庙会场所,除了戏曲表演之外,更有大量的杂耍、商贩交易等活动。正因为神庙戏台是乡村节日聚会和娱乐的主要公共场所,故而在江南农村中神庙戏台的修建也成了村中重要事务,标志该村的财力和影响力。在演剧活动极为兴盛的江西乐平各村中就出现过一村建戏台,四邻攀比的情况。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戏台也往往成为神庙中最为华美的单体建筑。江南一带戏台以三面台居多,多采用装饰性较强的歇山顶,梁柱藻井的处理均极尽精巧,时见各种木雕人物与图案作为装点。如嵊州城隍庙戏台采用重檐歇山顶,正脊龙吻上翘,各屋脊部分均饰有镂空雕饰,牛腿纯为装饰,雕有刘海戏金蝉等传统故事;额枋上则雕有长生殿、王羲之玉鹅恋等多种戏曲故事;外檐斗栱造型繁复,装饰感极强,其上雕有大量戏曲人物;藻井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十六组斗栱,上层八组斗栱和八条倒挂游龙相结合。整座戏台的木雕件细腻生动,全部鎏金,极为华丽。

篇2:空气与生活的关系论文

空气与生活的关系论文

1、空气的构成:

地球的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被子――空气,也叫大气,人类就居住在这大气的底部。空气的成份很复杂,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二氧化碳、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等)、氢、氮化物和臭氧。氮和氧分别占了空气总体积的78.09%和20.95%,其他气体的总和还不到空气总体积的1%。空气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和各种尘埃杂质。所以空气是混合物。空气质量大得惊人,据科学家估算,整个地球周围有5000多亿吨重的空气。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十分之九空气(大气)都集中在近地面的16公理以内的范围内,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

2、空气的成份中,氮气和氧气以及惰性气体相对稳定,这些成份所以能相对稳定,主要是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补尝的结果,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空气的可变成份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另外,空气里还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灰尘等悬浮杂质。空气的不定成分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在工厂区附近的空气里会因生产项目不同而分别含有氨气、酸蒸气等。

3、新鲜空气与健康:

空气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成人每天必须吸入15立方米左右的新鲜空气,相当于13多公斤重,是每日饮食重量的10倍,饮水重量的3倍。一个人一月不饮食或不饮水尚可生存,但5分钟不呼吸空气就会死亡。足见空气对生命的重要。空气质量的好坏,时刻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新鲜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其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氮占78%,此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氩、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等。氧气是人体的生命元素,它在肺泡毛细血管内与血红蛋白结合、输送到全身,并通过营养作用,释放出人体活动的能量。氮是人体的一种营养元素,它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进入土壤,又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饮食形成生命的必需基础物质蛋白质,供人体生理需要。

4、空气阴离子与健康:

空气中还含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阴离子。人们之所以每到风景秀丽的山林中或匹练高悬的瀑布下,或流水温湿的小溪旁,会感到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感到空气特别新鲜,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阴离子。阴离子是通过紫外线、宇宙线的作用,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产生的。阴离子的多少,还受地理条件、气象(风、霄、雨、湿度、云彩等)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据测定,空气中阴离子的含量,室外比室内高;农村比城市高;山上比山下高;海滨比内地高,晴天比阴天高,早上比下午高,夏季比冬季高。阴离子在洁净空气中的寿命只有几分钟,在灰尘多的地方只有几秒钟,它不断消失,又不断产生。现代研究证明,带电阴离子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故有“空气维生素”之美誉。阴离子能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能镇静、催眠和降低血压;阴离子在进入呼吸道时使支气管平滑松弛,解除其痉挛,故有镇咳平喘的功效;阴离子能使肾、肝、脑、肾上腺等组织的氧化过程加强,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上皮增生,增加机体自身修复能力,加速创面意合;阴离子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促进体内合成和储存维生素,促进蛋白质代谢,减低血中5一羟色胺的水平;阴离子还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高浓度的空气阴离子能降低病毒性疾病的死亡率。通过大量研究,目前认为每1立方厘米含10~100万个阴离子时,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用阴离子治疗的疾病很多,国内不少医院理疗科用阴离子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人、烧伤病人、肿瘤病人等都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萎缩性鼻炎、萎缩性胃炎、神经性皮炎,神经官能症、枯草热和某些关节炎等,亦都可以采用阴离子疗法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近年来,阴离子发生器问世后,经工厂、医院、家庭广泛应用,对净化空气确有好处。另外,通过植树绿化、清洁卫生,辟建人工喷泉等,也可以促进阴离子的'产生。

5、污染后的空气则有害于健康:

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使许多有害物质和气体飘浮在大气之中造成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主要是由生产性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和生活污染造成的,空气污染不仅给森林、河流、海洋、动植物造成危害和灾难,而且对人类健康危害甚大,导致急性中毒慢性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1952年12月5日5至9日。在英国伦敦发生一起空气污染事件,一月内死亡人数达4703人,均是因呼吸道受二氧化硫等严重刺激而致。空气污染不仅使人心神不快,而且会引起诸如慢性气管炎、慢性咽炎、鼻炎,支气管哮喘、尘肺、肺癌、心肌梗塞、胃癌等病。近年来,世界各大城市居民中呼吸道发病率上升,病情亦日趋严重,就与世界范围内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有直接关系。初,北京上空扬气由大漠卷来的罕见的沙尘暴,街上行人掩脸而行,惊动了中央高层的关注。空气污染还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产量,还会使农作物含有残毒,又可污染饮水和食品从而从多渠道危害人体健康。

6、空气与植物:

植物和人一样都要进行呼吸,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叶片中的气孔则是气体交换的通道。清新的空气使人舒畅,污浊的空气则使人难受,甚至让人生病,危及人的生命。同样,植物也喜欢清洁的空气,在污染的空气中它们就会生病或死。

篇3:博物馆与民间工艺美术间的关系分析论文

博物馆与民间工艺美术间的关系分析论文

摘要:现今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博物馆作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承担着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作用。本文对民间工艺美术品在博物馆中的情况进行分析,阐明了博物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民间工艺美术;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物品或者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但是,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民间工艺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只能成为我们记忆中的存在。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和社会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予以了高度重视,尤其对于民间工艺美术来说,更是探索了多种路径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博物馆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通过更加有力的措施服务社会,保护和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民间工艺保护的过程中来。因此,探究博物馆与民间工艺美术间的关系,发挥博物馆的重要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博物馆与民间工艺美术间的关系

首先,民间工艺美术是博物馆馆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估计博物馆在成立之初便对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进行定位:博物馆是指为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由此可见,民间工艺美术作为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分类,是博物馆馆藏、保存的重要门类。并且,在众多的博物馆中都收藏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为博物馆的展览效应平添了魅力。其次,博物馆与民间工艺美术能够相互促进、彼此传承。博物馆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让民间工艺美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博物馆因为民间工艺美术的“参与”也成为弘扬民族精神,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人们接受心灵涤荡的重要教育基地。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更加推动了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事业的进步。

二、民间工艺美术所面临的'窘境

1.被历史淘汰,自然消失

很多民间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或经济的转型被历史淘汰、自然消失。如草席、纸塑等,随着经济转型和发展,人们的主要经济产业已经转变为如今的服装生产和高科技电子产品,传统的工艺与其相比已经失去的生存的条件,被历史所淘汰是必然的结果。

2.技艺精湛并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日渐衰微

有很多技艺精湛并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已经成为了人民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如刺绣、彩瓷等,曾经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无法跟上时代的进展和满足人民生活的变化和需求,逐渐被新工艺、新产品所取代,日渐式微。这些传统的民间美术品虽然看上去很精致,可是与现如今市面上的物品相互比较,不仅生产时耗较长、成本较高且售价低,同时需要制作者需要很高的技艺,而生产出的产品在功能上可能还赶不上被赋予了高科技的产品,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使用程度上都体现出“可有可无”,如果鸡血这样下去,这些传统工艺同样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3.适应时代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变和发展

传统的民间工艺除了少数种类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外,大多数都无法再这个高科技的时代里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时代进步的同时,不要忘记身边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不要因为无人在意和重视逐步使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公众开放。以欣赏为主,以保护为旨,征集、研究并保护和传播人类留下了的文化传承。博物馆的性质决定了民间工艺博物馆在保护传统工艺中负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博物馆运作理念和工作模式正面临着社会变革与市场经济压力的空前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工艺,发展博物馆并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三、博物馆保护民间工艺美术的路径

1.加强宣传,唤醒全社会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意识。

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和展示传统工艺的指定专门机构,优化博物馆机制,保证其在保护民间工艺美术方面的作用最大化。首先要做的是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效果的强化,帮助人们知道和了解民间艺术美术品的价值所在,唤醒人们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民间艺人记忆精湛,创造出来的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品都是当时年代中不可多得的珍贵物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对历史的还原和传承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更应该避免它们逐步消失在历史中,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社会大众认识到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意识到保护传统民间工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发挥博物馆自身优势,让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工艺品得到保存

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美术的责任落在博物馆的肩上,然而想要博物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让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工艺得到保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所做的一切都是公益性服务,这就面临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这就需要面向社会唤醒大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欲望,共同努力和付出才能将保护工作做到最好。博物馆内的专业研究人员,凭借对民间工艺价值的了解,优先发现流传于市面的被尘封和忽视的较有代表性的民间优秀传统工艺品,配合国家对这方面的重视,努力为博物馆征集到这些文化财富与博物馆中,促进博物馆的发展并带动传统工艺的展示和继承。

3.携手合作,寻求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的有效途径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工艺已变成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博物馆的存在即是为民间工艺的生存和发展寻求出路,帮助民间工艺在如今市场中发展,使民间工艺可以实时适应和捕捉市场动态,有效的开发利用传统手工工艺,转化其经济价值,利于传统工艺的继承和流传。任何一种民间工艺的存在和发展,都须依附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否则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传统工艺若在现代化社会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就必须将传统民间工艺逐步改善,跟进社会发展的脚步,结合现代潮流元素,将博物馆的展示和传播作用与信息社会的宣传模式相互结合,携手合作,使传统民间工艺适应社会的变化,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才是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充分发挥博物馆作用,配合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对传统民间美术进行开发和利用,才能够达到保存和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的主要目的,使传统民间工艺逐渐转化为现实价值,才能够让民间工艺美术被广大人民熟知和喜爱,使传统民间文化得以流传。

参考文献:

[1]余继平.涪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以民间传统手工艺为视角[J].铜仁学院学报,(2).

[2]叶宇.民间工艺走进博物馆[J].走向世界,2014(19).

[3]梁正君.端砚中的祥禽瑞兽――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藏端砚为例[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9).

[4]谭利.鄂西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数字化保护与展示[J].大众文艺,(8).

[5]杨晓辉.馆藏民间工艺珍品赏析[J].文物天地,(6).

篇4:族群与族群关系论文

族群与族群关系论文

族群与族群关系是当代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研究的主题。究其原因是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使得不同的人群聚居在一起,或者是不同群体的接触更为频繁,族群与其它各种组织和群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多元的文化;在这种复杂而多元的格局下,族群内部成员的适应,族群之间的协调不仅影响局部地区,甚至波及到全球;从持续半世纪的中东冲突到近来南斯拉夫危机,都说明了,族群之间的冲突和协调成为当代的首要问题。

本书是《“汉”的重新思考――岭南族群互动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所收集大都是参加“庆祝容观琼先生从教50周年暨族群与族群关系学术讨论会”的文章,并增补了部分课题组成员的成果。本文就族群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相关的问题进行一些陈述。见教于各位。

族群、族群性与族群认同

(一)族群

族群一词最早是1930年代开始使用,被用来描述两个群体文化接触的结果,或者是从小规模群体在向更大社会中所产生的涵化现象。到第二次大战以后,族群一词被用来取代英国人的“部族”(Tribe)和“种族”(Race),运用也就更为广泛。族群意指同一社会中共享文化的一群人,尤其是共享同一语言,并且文化和语言能够没有什么变化的代代传承下去。

有关族群(Ethnic group)的概念是多种多样的,在50年代,韦伯给族群下过一个定义:族群是指因体质的或者习俗的或者对殖民化以及移民的记忆认同的相似而对共同的血统拥有主观信仰的群体,这种信仰对非亲属的共同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族群不同于亲属群体。

按麦克米兰人类学词典族群为∶族群,是指一群人或是自成一部分,或是从其它群体分离而成,他们与其它共存的、或交往的群体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区分的特征可以是语言的、种族的和文化的';族群这一概念包含着这些群体交互关系和认同的社会过程。

吴泽霖主编的《人类学词典》“族群”是这样的∶一个由民族和种族自己集聚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这种结合的界限在其成员中是无意识的承认,而外界则认为它们是同一体。也可能是由于语言、种族或文化的特殊而被原来一向有交往或共处的人群所排挤而集居。因此族群是个含义极广的概念,它可用来指社会阶级、都市和工业社会种族群体或少数民族群体,也可以用来区分居民中的不同文化的社会集团。族群概念就这样综合了社会标准和文化标准。

许多人类学、社会学家欣赏这一定义∶族群(Ethnic group),是指在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群体;其中最显著的特质就是这一群体的宗教的、语言的特征,以及其成员或祖先所具有的体质的、民族的、地理的起源。

上述的定义都是从群体内部的共同特征出发的,即强调语言、种族和文化的特征。而巴斯从群体的排他性和归属性来界定族群。他认为“族群”是由其本身组成成员认定的范畴,造成族群最主要是其“边界”,而非语言、文化、血缘等“内涵”;一个族群的边界,不一定是地理的边界,而主要是“社会边界”。在生态性的资源竞争中,一个群体通过强调特定的文化特征来限定我群的“边界”以排斥他人。巴斯的看法开启了族群研究的新里程碑。他的观点揭示出客观特征论的不足。客观特征论最多只能表现一个族群的一般性内涵,而无法解释族群边界的问题。而无法探讨族群边界问题,也就无法探讨族群认同变迁的问题。

后来,《哈佛美国族群百科全书》在定义族群时就考虑到边界和内涵的综合:族群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意识到自己或被意识到其与周围不同,“我们不像他们,他们不像我们”,并具有一定的特征以与其他族群相区别。这些特征有共同的地理来源,迁移情况,种族,语言或方言,宗教信仰,超越亲属、邻里和社区界限的联系,共有的传统、价值和象征,文字、民间创作和音乐,饮食习惯,居住和职业模式,对群体内外不同的感觉。

经过多年的讨论虽然分歧不少,但社会科学家对族群研究已经达成一个有意义的共识:即“族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与其它族群的互动关系中。简单地说,没有“异族意识”就没有“本族意识”,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没有“族群边缘”就没有“族群核心”。这样,族群边界成为我们分析族群的一把钥匙。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族群互动中研究族群内涵和族群关系。

美国学者戈登提出从七个方面来研究族群关系:1)文化接触,2)结构性同化,3)通婚,4)族群认同,5)偏见,6)歧视,7)价值和权力冲突。

(二)族群性

族群性在描述族群的特性或性质时使用这一词,但在1933年编辑的《牛津英文词典》中没有这一词,而在1972年的修订本中有了这一词,第一次运用该词的记录是1953年大卫、雷斯曼。而在1961年的《韦伯第三版新国际词典》,1966年的《雷德曼英文词典》和1969年的《美国英文大词典》均未收族群性一词。直到1973年《美国大词典》才有了族群性并定义为“1、从属于特定族群的条件;2、族群自尊。”一个名词的意义是不断变化的。这两个定义中的第一个是适宜我们自己的,一种客观的条件。第二个定义“自尊”是主观决定的。

对于族群性(ETHNICITY)有很多不同的解释。《麦克米伦人类学辞典》是这样解释的:族群概念的关键特征是指对任何群体或类别的人进行区分或标识,且将被识别的群体与其他群体或类别的人之间作明确的或含蓄的对比。在此,ETHNICITY强调的是族群间的互动中的可识别性,并没描述族群间差别的客观标准。日本学者绫部恒雄对ETHNICITY作过较多的研究,他认为ETHNICITY指“国民国家的结构中,在相互间行为联系的状况下,根据出身和文化的共同性所组成的人们的集团及其意识”。这种观点认为ETHNICITY兼有实体(即族群)及意识(族群意识)的双重含义。美国人类学家J・纳什声称:“笔者将抛弃通常把ETHNICITY作为社会集团看待的论述,而把它作为意识同一性来考虑。”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吴燕和先生认为:“ETHNICITY指的是族群认同或一个族群的特性。(ETHNICITY REFERS TO ETHNIC IDENTITY,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ETHNIC GROUP)” 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陈茂泰对ETHNICITY的解释是:“一套互动中的族群区分彼此的社会文化属性,这些属性为我群与他群各依不同程度所确认。” 这种观点与《麦克米伦词典》的解释较为相似。陈茂泰对该词的汉文注解是族群意识。

总之,对于ETHNICITY的诠解,有的认为是实体,等同于族群(ETHNIC GROUP);有的认为是族群的性质和特点;有的认为是族群意识;有的认为兼有族群及其意识,凡此种种,各持其理。在本研究中,笔者持“族群的性质和特点”的看法,用族群性(有的译作民族性)表示。因为实体可用族群直接表述,意识也可通过认同来表达,族群性表示某一族群的社会文化区别,基于这种群体的特有属性,可将一群人从另一群人中区分出来,所以可以用族群和族群性结合起来运用,使其各有表达,也可减少语义学上的混乱。

族群性(ETHNICITY),中文的翻译也有多种,如“民族性”、“民族关系”、“民族意识”、“族群本质”、“族群属性”等。

(三)族群与民族(NATION OR NATIONALITY)的区分

这两个词均来源于西方,“民族”过去对译的英文为NATION或NATIONALITY。NATION的基本含义是双重的:国家或民族。“国家”层面的含义应用更广泛,即多指“国民国家”,如“联合国(UNITED NATIONS)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英国学者A・D・史密斯的NATION定义也是国家层面上的:NATION是一个在横向和纵向联系上一体化,拥有固定领土的群体,它是以共同的公民权利和具有一种(或更多)共同的集体意志为特征的。

中国的学者为了避免“国民国家”的含义,常用NATIONALITY而不用NATION表示民族。其实,NATIONALITY的准确含义是“国籍”。“用反映主权特征的NATIONALITY一词来套用我国没有主权意识的少数民族,本身就不确切。” 对于这种状况,许多学者均有所认识,林耀华先生曾作过详细的探讨,他认为“民族”的许多含义中,当今最常用的有两条:民族相当于族群ETHNIC GROUP,或相当于NATION,汉语中仍译作“民族”。他又进一步指出“族群(ETHNIC GROUP)专用于共处于同一社会体系(国家)中,以起源和文化认同为特征的群体,适用范围主要在一国之内;民族(NATION)的定义即”民族国家“,适用范围主要在各国之间。林先生的这种区分基本上反映了族群与民族的区别。基于这种观点,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中的不同支系皆可称作族群,而在国家层面上,则可使用民族,如中华民族,中国人。许多学者支持了这种观点,如张海洋就认为在中国”族群概念适用于民族的文化定义,民族概念适用于族群的政治含义。“

费孝通先生认为ETHNICITY,NATIONALITY都是英国的概念,不是中国的东西,中国没有这一套。说过去他将”民族学院“翻译成INSTITUTE OF NATIONALITY,这是不通的。因为NATIONALITY是国籍的意思,这样就成”国籍学院“了。费先生主张一些概念直接用英文。王明柯先生主张以”民族“对应ETHNOS,以”族群“对应社会人类学家所称的ETHNIC GROUPS。族群指一个族群体系中所有层次的族群单位(如汉族、客家人、华裔美人);民族则指族群体系中主要的或最大范畴的单位(如汉族、大和民族、蒙古族、羌族等)。陈延超也认为应该用族群表示56个民族,用民族表示中华民族。有的学者如马戎先生虽然依然用民族指代国内各种族群,但他所用的民族即英文的ETHNIC GROUP,亦即族群。

由于民族一词进入中国后赋予了新的内容,无西文的适合词汇相对应,有人建议用汉语拼音”MINZU“。斯蒂文O郝瑞也认为民族无法转译,在英文中索性保留中文音译”MINZU“。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好的建议,可用”MINZU"表示法定的56个民族,而族群作为一个学术的词汇,可以涵盖民族和次级群体,如藏族中的康巴、安多人,汉族中的客家、广府人等。

篇5: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关系研究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关系研究论文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松软可口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有些外地转回来的学生,刚开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也和化学有关,这是因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异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属物质和S、O结合,会扰乱人体的胃肠功能,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腹胀、腹泻等。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2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

3生活中的化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化学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4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例如一位同学向老师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师就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

5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1)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及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操作。2)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篇6:经济管理与人力资源关系探讨论文

经济管理与人力资源关系探讨论文

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失衡的人力资源开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力资源的力量,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但我国仍有许多不协调存在于区域经济和人力资源,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源的发展速度慢,区域经济的发展快,缓慢的人力资源发展因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当前的区域经济情况是地方政府控制着本区域的经济,决定了本区域的配置资源问题及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而且地方政府的干预,没有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做深入的了解,一味的调整产业结构,最终使得人力资源配置跟不上产业结构的步伐,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无法对接,即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技能、结构不能适应产业调整后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滞后的人力资源配置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二)地域不平衡的人力资源开发当今时代,虽然存在很多高等教育的人才,但是却缺乏高端的拥有高技术的.顶尖人才,因此不能好好的发挥高技术的作用。再加上每个地方不均匀分配的人才,虽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效益,同时也存在人才过剩的现象,而对于贫穷落后的地方,人才避之惟恐不及,这些落后的地方因为长期缺乏人才,经济发展不起来。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而且发达的城市集中了很多核心的产业,经济发展的很好,也将各地优秀人力资源和资金吸引过来了。流向这些发达城市的都是高素质人才、先进的科技和雄厚的资本,使得发达城市更发达,落后城市还是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日益加大,所以我国面临着两极分化的经济形势,而且发达地区通常以高薪的方式吸纳各地的优秀人才,使得大量的人才涌进发达地区,从而导致西部出现人才大量流失现象。所以说,地域不平衡的人力资源分布制约着整体经济的发展。(三)不协调的人力资源素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我国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制度,难以保障员工的培训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也相当少,因而出现滞后的人力资源的研究和建设。所以,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价制度,对于人才的评价缺乏针对性。这都是人力资源的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智力、体质、技能是判断人力资源素质优劣基本标准,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真正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当前中国的人力资源素质发展依然存在很多缺陷,不是技能的不足,就是体质的薄弱,或者是智力的问题,同时具备智力、体质、智力三大优势的人才仍很缺乏,与科技的发展速度不协调,最终导致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不平衡。(四)缺乏组织体系和总体规划在我们国家,地方政府只是全面关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两耳不闻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导致的结果是各地区形成低效率的人力资源配置,也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区域间流动。只有通过与其他经济区域的合作,并整体规划经济发展,才能不断开发人力资源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仍然缺乏完善的总体规划和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因而没有总体规划各区域的经济,也没有组织开发人力资源。

二、区域经济发展之下人力资源的完善对策

(一)加强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是教育问题,人力资源开发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是发展正规教育。这种形式能够提高素质、技能和知识,能够提供新型人才给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正规教育,要从文化、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综合培养,全面优化区域人力资源,从而很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职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发人力资源需根据区域人力资源的优势,成立管理和开发机构,这个机构的功能有管理机构、培训和教育,能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的技术和知识。此外,将区域内的的职业教育机构优化整合,积极与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另外,为了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端人才,职业教育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机构我国有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但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水平相对低下,当前我国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足。为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很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成立就业信息网,将就业信息共享,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其次可以成立农民技术培训机构,将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技能和素质提高上来,以便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当今社会,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需要优化人力资源的主体结构。首先区域内发展第三产业用来吸引第三产业的人才,使得这些人才变成区域经济的主体。其次将主体人力资源的地位提升,给予他们相应的经济利益和精神鼓励。只有将社会、教育、经济、文化等事业全面大力的发展起来,实现科学技术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才能更好的吸纳全国乃至世界的顶尖人才。同时还需要国家关注人才分布区域问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以此吸引发达地区的人才。而且还要加大投入不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力度,只有教育事业做好了,人才资源就会滚滚自来,从而实现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人才分布的平衡。(三)完善人力资源经济利益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所以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当今社会,人力资源能够创造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也能吸引人力资源,只有保障了人力资源的经济利益,实行高效的激励制度,才能留住人才,并吸纳人才。另一方面,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需要加强,将人力资源的组合适当调整、将人力资源的竞争意识提高、将人力资源的效率提升是管理人力资源的重点。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才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适当调整就业政策,及时了解人力资源流动情况,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技能和知识的进步。(四)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教育,强化区域间的联系快速发展的经济急需高水平、高技术的高端人才,因此对于教育和科技的关注相当重要,只有具备了科技的先进和人才的优势,才能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当前的紧要任务是加大投入高等教育的力度,培养出更多新型人才。也许现在的投入在短期内还没看到成效,但是经济发展者要有长远的眼光,眼前的投入在未来将是一笔可观的资源收入。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好的将教育事业发展起来。区域经济不能关起门来自己发展,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相互交流才能共同进步。而且要与其他区域进行资源整合,并实现区域之间的整体规划。

三、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发展经济的中流支柱和动力,人力资源也在当今社会中被确立了其重要的地位。文中简要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关系,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一一探讨,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于区域经济乃至社会经济有相应的帮助。

篇7:电子商务与成本会计关系探讨论文

电子商务与成本会计关系探讨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以电子商务与适时生产系统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电子商务对成本会计的影响,提出成本会计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企业管理者及时作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产系统;成本会计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目前生命力极强的一种商务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者的生产将按市场需求来进行,其销售将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将彻底改变传统商务方式下业务流程。本文拟对电子业务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做建设性的探讨。

一、电子商务与适时生产系统

在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的供应难以满足每个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消费者不能完全择其所需,只能从效益最大化原则出发,选择使用批量生产所提供的基本满意的产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整个市场进入一个需求多样化时代。同时,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规模个性化的生产成为可能。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灵活地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适时生产系统正是适应这种适时适量、需求多变的世界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适时生产系统实质上是一种需求捡动型生产系统,根据“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质量和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的思路,由后向前安排生产,它改变了传统的由前向后的前推式生产方式,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愿望及时得到反馈。如瑞士手表厂商如今能使流行款式的手表几乎完全做到有求立供,供随求变。据估算,适时生产系统已经使发达国家厂商的'管理成本骤减40%。如一张订单可以在买方计算机决定购入的几分钟内传至供货商的仓库内,使得资金占用达到最低水平。德国有家服装生产厂商,根据个人的身材和审美差异,能因人而异地设计制做极富个性化的各种时装。顾客只需要在因特网的公司网页上输入自己所需的尺寸、颜色、面料等相关信息,公司即可在三周内向居住在任何国家的客户送货上门,这既实现了零库存,又降低了销售成本。可见,电子商务环境下,适时生产系统将得到充分的运用。

二、电子商务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1、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缩小,给传统的标准成本控制或定额成本控制带来挑战。在传统的制造系统下,凡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费用均属生产费用,其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计人产品成本。而电子商务环境下采用的适时生产系统实施零存货、零缺陷,强调无附力晰值作业时间的彻底消除,不把有关存货的费用、劣质品的加工改造费用和其他费用作为正常的生产费用,而是将他们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一样看待,视为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也就是说,适时生产条件下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比传统成本会计中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要小。这将使传统的以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定额成本制度和标准成本制度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一是传统的标准或定额成本中很多正常的生产成本,如存货费用、劣质品的加工改造等,在适时生产中被视为浪费

[1] [2] [3]

篇8:造船工业与职业教育关系论文

造船工业与职业教育关系论文

1与江苏省造船工业关联现状

船舶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有较强的地域特征,推动了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如江苏省地方海事局与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手打造的“扬泰造船”、“辅助验船师”等项目,是行、校、企三方优质资源对接共享、深度合作的成功案例。另一成功案例是在资源与利益充分啮合基础上,建设和培养地方经济发展紧缺的“内河船舶驾机合一”人才的“根植共生”合作模式。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船舶类专业设置与江苏省造船工业发展关系研究”过程中,对全省职业院校和部分造船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收集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及要求,了解了相关院校在“十二五”期间的招生策略。根据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及江苏省造船行业发展规划,归纳梳理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数量与结构的矛盾

2.1.1技术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据统计,全国船企技能型人才中,高、中、低级技术工人的比例数为1:6.16:14.53,世界平均值为1:3:6,发达国家为2:4:5,造船企业每一万载重吨大约需要100个岗位从业人员。如果按全省年造船量3000万载重吨的目标估计,需要30万从业专技人员;如果将企业需求人才的理想结构归纳为A(中小型企业)、B(大型企业)、C(央企)3类,根据抽样调查,按此比例统计所需的人员分类见,高(中)职人才需求最大。同时还了解到,造船企业中外包工比例过高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已经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正逐步增加基本工数量。此外,海洋工程产品单品较多,需要大量生产设计人员。

2.1.2专业结构不匹配造船企业在船舶体、机、电3个专业方向的`传统人才配比是3:2:1。以前,船舶机械、船舶电气类专业多数转向通用型机、电专业,淡化了船舶特性,甚至于在一些船舶类知名大学也难觅船舶机电专业的位置。造船工业黄金时期,各类船用机电产品大都有生产厂家负责(或指导)安装、维修,因而企业对船舶机电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并不十分迫切。但是,随着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产业结构向海洋工程方向的发展,船舶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矛盾开展凸显。现代造船技术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则十分稀缺。

2.1.3生源结构不合理船舶行业在众多制造业中仍是外场作业多、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周期长的重工业之一。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发达的地区,在苏南,焊接、船舶工程技术、船舶驾驶等专业生源正逐年下降(焊接高职专业“十一五”期间的招生总人数小于1000)。在众多造船企业中,现场作业的装配工、电焊工中本省人士占比极少,使用外包工成为惯例。在中高级专技人员队伍中,外省从业者或由于家庭等因素并不稳定(曾有苏中地区某船企招聘的40多位外省专科毕业生5年中流失了95%),或由于经济、环境等因素而另谋高就(流向浙江、山东、安徽等地),人才流失严重。

2.2教学内容与手段亟待更新

2.2.1课程体系陈旧船舶类相关职业院校中,各专业相对独立,在体、机、电三者中自成孤岛,涉及到造船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够,海洋工程的职业教育还是颇新的课题。尽管数字化造船驱动了第一轮专业课程改革,但由于我国造船企业的技术改造大都自成一体,反映在教学中也只是课程的加减法,难以形成现代的、有效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同时,造船是大型综合性工程技术,如果没有特定的情境、相当的手段,即使现场教学也只能认识表象。仿真技术早已运用在装备制造业许多环节之中,我们的教学手段并没有跟上,部分中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场所还不完备,各院校对于核心技能的理解与设定缺乏统一的标准。

2.2.2国际化程度低船舶行业是典型的国际化行业,各企业反映最多的共性问题就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英语水平太低。在中国从事船舶设计与建造者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并不多,在江苏省教育界,每年都有师资培训国际项目,但鲜见与船舶或海洋工程教育领域的交流。此外,船舶类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校,缺乏工程实践。教育是教师先行的事业,师资尚且如此,又何谈工业的国际化?而职工素质将影响造船技术,影响造船质量和管理效率,影响产品附加值提升,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也必然会严重阻滞行业发展的进程。

2.3校企合作缺少互动

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校企合作当前在如订单式培养、冠名班、奖学金及工学交替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依然停留在用人层次。校企在制度上的差异,使得专技人员可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教育主管部门虽再三强调教师必须保证每年有一定时间下厂实践,但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造船是系统工程,每年2个月下厂锻炼难有收获,学生下厂实习环节也因种种原因效果不佳。而企业,一方面多数没有建立人才培养及储备的长远规划,另一方面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满足于现状。企业、学校的资源和信息难以实现真正的共享,学校与企业难以形成合力。

3江苏省船舶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3.1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与定位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海洋工程技术专业,加强对海洋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强化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的结合。研究设置船舶仿真技术专业,为行业的两化融合储备人才。扩大高职、减少中职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技术技能项目培训,提高现有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3.2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师资必须要通过校企共同培养。对新教师,应该要求专业教师在企业跟踪完成相关产品的建造全周期,而不是以实践天数来衡量;鼓励从企业引进专职或兼任教师,进行适当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培训;资助优秀教师出国修学,担负起学习、宣传和引进先进技术理念及方法的责任。

3.3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力度很大程度决定了职业教育质量。企业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主动热情地深入到师资培养、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各个育人环节之中,如邀请学校参与新产品研发、企业学习考察,把职业教育、职工培训的投入共同纳入预算中,对教育所需要的实训设备提供赞助,对职业教育需求的企业指导教师给予支持,派遣有经验的工程师、能工巧匠传授知识技能,适时创造、提供机会,创新合作模式,助推船舶与海洋工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篇9: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

我国经济在经历多年的高位快速运行之后,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国经济发展要由资本驱动向消费拉动转变,但对河南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开放程度不高、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内陆省份来说,短期内要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是不现实的。

目前,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对全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工业化水平还很低,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很滞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消费需求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外贸依存度不高,相对比较封闭。可以说,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河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投资拉动,尤其是民间投资拉动。因此,研究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1]。

一、河南民间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发展政策的支持下,河南民间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在投资额、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等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特征,对加快河南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和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河南民间投资发展特征

1.投资总量不断上升,和全社会投资基本一致。

,河南全省民间投资总额达8 579.83亿元,是1991年的76.48倍,大大高于全社会投资(53.44倍)和政府投资(35.52倍)。全省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1991年的44%上升到20的63%,与政府投资占比由56%下降到37%形成鲜明对比[2]。

民间投资总量不断上升,说明河南民间投资十分活跃,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民间投资总体趋势和全社会投资基本保持一致,如下页图1和图2所示。

2.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当前,民间投资主要由个体投资(居民个人的生产性投资和住宅投资、城乡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投资)、私营企业投资、私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投资、集体企业投资和其他投资构成。近年来,河南民间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各类投资十分活跃,民间投资由个体和集体为主逐渐向股份制经济投资转变,股份制经济投资成为民间投资最主要的投资主体之一。

3.投资领域和行业不断拓宽。近年来,河南民间投资已涉足工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既有竞争性项目,也有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在多数行业投资中,民间投资占较大份额且增势强劲。

1~2月,全省工业完成投资278.36亿元,占民间投资的59.0%;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13.92亿元,占民间投资的24.1%;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17.25亿元,占民间投资的3.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6.11亿元,占民间投资的3.4%;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1.76亿元,占民间投资的2.5%[3]。

4.投资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民间投资需求波动趋势与国民经济波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波动幅度更大一些。当经济处于扩张期时,民间投资也随之扩张;经济处于收缩期时,民间投资也随之收缩。

这表明民间资本发展还不成熟,短期行为明显,具有内在的脆弱性。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南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比重明显下降,与国民经济波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4]。

二、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下面选取河南一定时期内样本数据,采用Eviews6.0软件,对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目前,对民间投资尚无统一的定义,因此只能根据经济学界相对主流的定义来计算民间投资,即按照资金来源来区别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包括集体经济、私营个体、联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及其他经济的总和。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区统计年鉴和河南省统计网,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计算,选取河南省1991~年各年民间投资(CI)数据和GDP数据,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二)变量处理

GDP和民间投资CI两组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着很明显的上升趋势,直接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着“伪回归”关系,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首先要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进而采用协整分析方法,来研究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对CI和GDP数值取自然对数。为消除时间序列数据中异方差的影响,使得数据更易于建模,对数据取自然对数,得到数据LNGDP和LNCI。

2.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首先要对上述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判断各序列的平稳性和单整阶数,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LNCI和LNGDP的ADF值均小于其临界值,表现出平稳特征,从而不需要对其进行协整分析,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三)自相关检验和模型建立

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对LNCI和LNGDP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方程通过t检验,拟合优度达到97.87%,拟合程度较高,但DW值仅为0.30。于是,判断可能存在自相关性,进一步做LM检验,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方程确实存在自相关。用偏相关系数检验得知,如表4所示,存在一阶自相关。

用广义差分法消除一阶自相关,运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OLS回归估计

进一步做LM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知方程消除了一阶自相关。用偏相关系数检验得知,如表7所示,一阶自相关消除。

根据以上相关检验和分析,可以得到估计的模型为:LNGDP=5.34137461438+0.499971306367*LNCI+[AR(1)=0.767919546863](12.48160)(10.11733)(10.26614)R2=0.997639 R2=0.997324 DW=2.029908从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河南民间投资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中,CI的乘数为0.49997,即CI每增加1个单位,将促使GDP增加0.49997个单位,说明了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且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上面模型估计的结果只说明了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未体现出经济增长对民间投资的关系。下面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可见,当时滞后期为4时,原假设的概率值为0.6648,表明拒绝的概率小,认为CI促进了GDP增长;原假设的概率值为0.0684,表明拒绝的概率大,认为GDP增长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CI发展。从Granger检验结果可以判定,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

四、结论和建议

(一)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由回归分析可知,民间投资是河南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能达到将近50%的乘数效应,成为近年来河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由协整关系可知,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由Granger检验可知,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民间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对民间投资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推动的建议1.更加优化民间投资环境。由于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民间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对民间投资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应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壮大,发挥投资与增长的乘数效应。另外,民间投资需求波动趋势与国民经济波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民间资本有其内在的脆弱性,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以政府的政策为导向。为此,河南要综合采取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更加优化民间投资环境。

2.合理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尽管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但这种作用不能一味放大,否则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研究表明,政府投资在短期内可以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这种作用是暂时的,从长期看,民间投资才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一般情况下,政府投资主要是投向公共产品和非竞争性领域,相应地,民间投资应该多投向竞争性领域[5]。“十二五”时期,根据国家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倾向,应该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3.提高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增长不能完全依赖资本积累,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启动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不但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的提高也是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现代经理人,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创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篇10:浅析洞庭湖区民间生活音调论文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洞庭湖区作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其民间生活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湖湘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洞庭湖区的民间生活音调丰富,男人们在出工、收工、插田、砍竹时,常兴起而歌,兴尽而止;在晚间行路或乘凉,为振奋精神,也常随意喊唱或调侃几句。洞庭湖区民间生活音调一般节奏简单,比较口语化,内容主要跟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关,如春耕时节时要“开秧门”,种莲时要唱《种莲籽》,建新屋时要唱《赞梁》,小孩受到惊吓时要唱《喊魂》,哄小孩睡觉时要唱《摇篮曲》,小朋友玩游戏时唱《调毛虫歌》、《牵羊卖羊》等游戏歌。

一、劳动生产歌

劳动生产歌的唱词源于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它除了通俗、口语化、具有地方特色以外,还讲究合辙押韵、平仄分明、朗朗上口。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唱词韵律节奏为二二三,如《插田歌》(作者收集):下田三步唱一声,唱起玉皇大天尊,又请洋师断邪路,又请牡丹唤阳春。

湖区境内春耕时节,播种成厢,每厢要插枫枝,取“丰收”之意。农家对插秧也极为重视,谓之“栽米树”,春耕之前开秧门,家家户户要放铳燃炮,接打山歌的歌手到田头,用鼓、锣间奏打一曲《秧田里扯秧叫秧苗》,唱“秧田里扯秧叫秧苗,移过田塍叫禾苗,娘屋里做女叫大姐,生男育女叫家娘”,在快乐诙谐的气氛中以祈求来年的好收成;插秧时主人要热情招待插秧能手,插秧能手们往往打起《打鼓插秧歌》,歌中唱到“看哒插秧看哒干,看哒五谷进哒仓,看哒哥哥讨嫂嫂,一同划去又划回”,一人唱众人和,自由开朗,场面十分热烈,工作效率高。

人们在唱劳动生产歌时,十分喜欢用衬字“嗯”“哦” 或“呃”等衬字起腔、拖腔、落腔,如《插田歌》中的乐句起首“呃”字,中间的颤音拖腔“呜啊”以及每句的落音“”。唱歌时,时值由歌手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现场状况任意延长。衬字起首在胡呐喊里既具有呼唤和引人注意的作用,为正词的出现做准备,起音还预示了全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

在生产劳动歌的乐句中,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句中“呜啊呜啊”、“啊咿啊咿”等衬句结合颤音唱腔,歌手利用口形开合使拖音的母音自然变化形成三度以内的“啊呜啊呜”的特殊颤音效果。在三度以内自由颤动后又紧连着时值短暂的上扬甩腔,每乐句一气呵成,形成一种辽阔、宽广、高亢的气质,为歌曲增添了唱腔上的特殊音效,形成湖区劳动生产歌鲜明的地域特征。时值短的句尾的衬字、衬词主要起到加强节奏,渲染气氛的效果。句尾的衬字一般时值短,用于带下滑的落音唱腔,这种下滑的落腔对唱腔情绪产生一种完满的结束感。

二、风俗歌

湖区百姓在建新房屋上梁时,主持的木匠一般都会唱颂赞的美言,以求新屋吉利、人丁兴旺。赞梁的歌词往往是赞誉之词,如流行于益阳县的《赞梁》“东边一朵紫云开,西边一朵紫云来,两朵彩云齐喝彩,奉请鲁班仙师下凡来……”。该歌曲从节拍上是散拍子,节奏也因歌词而改变,十分自由。旋律中商音无足轻重,双乐句乐段,窄声韵,是典型的羽调色彩的徵调式。第一句由两个乐节组成,前节落到宫上,后节落在徵上,形成力度弱的终止。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加花重复的平行乐句,由于终止比较弱,有利于歌词不断地重复。音调简单而统一,每句结束音sol,在实际演唱时要稍高,这是湖南特别是益阳地区的最具特点的音。

新屋梁一般要选最好最直的木头,中间要画上太极图案、上梁时间、屋主人姓名,以显示代表屋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赞梁时,主持的木匠一般根据现场的情景即兴创作歌词,套进固定的曲调中,所以《赞梁》的节奏自由,而少有规律性的节拍。主持的木匠在梁上一边唱一边向下面的人群撒乡里自制的饼、粑粑和糖果,抢东西的人越多就表示财旺福旺,主持的`木匠在上梁结束后往下丢锤子刀具时,还要故意说“下面有人吗?”,下面的人一定要回答“有人”,这样才寓意人丁兴旺。

在湖区民间,小孩被吓后,夜里就会常常做梦,人们往往被认为是丢了魂魄,于是,由老婆婆在黄昏或晚上抱着孩子,提着马灯,烧支香,到小孩经常玩耍的地方吆喝喊唱,有的还呼唤小孩的姓名,以图喊归其魂魄,产生喊魂歌。喊魂歌同样具有典型的湘中民歌色彩,如流行于益阳民间的《喊魂》,该曲分两曲,第一曲为湘羽调式,但非典型,商音用得较多,结构上为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非方整型乐段体,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同两头换中间,且中间也为变奏,各句各由两个乐节组成,每句的第二个乐节都扩展成了3个小节,形成非方整型结构,整个节奏单纯、简洁、音调平缓朴素,音调集中在宫商角三音组之上,歌曲音乐简单统一。第二曲同样以羽调式为基础,异调终止于徵调式上。结构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非方整性乐段,音调上往往以宫音开始,羽音收束。每句的旋律形态都为拱形结构,结合节奏的阻碍性,对一句一叹的歌词和悲伤的情绪作了十分到位的诠释,如泣如诉,异调终止于徵音上更突出了从悲伤到哽咽的情绪状态。

三、游戏歌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往往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吟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儿歌,在轻松自然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洞庭湖区的游戏歌包含有丰富的自然、社会或人生方面的知识,如游戏歌《两个伢伢拍巴掌》,歌词里有“苏州羊毫做笔”的经验,有“端午包粽子”的风俗礼节,还有“牛郎织女”故事。歌词韵律整齐,节奏与游戏动作协调一致。音乐旋律随着歌词的音调起伏而起伏,节奏简单、轻快,律动性强,口语化,音调上每句的开始都是由“角”、“羽”两个音加上“宫”或“角”形成的“宽声韵”。然后进行引申变奏,形成整个乐句。调式上为缺少高音的角调式,这是湖南独特的调式特征,旋律高潮不明显,结束终止感不强,有利于不断地反复。

洞庭湖区地自然环境特殊,有山有水,自然资源丰富,加上历史上因战乱带来的人口迁徙,吸引和吸纳了华夏、蛮夷和土著诸多民族人民在此杂居。以致本地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方面既有原住民的特色,又有大融合的复杂,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音乐学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主编怡明.中国ISBN中心.

英汉存现构式中存现动词使用频率的认知对比研究

北方游牧民族器乐初探论文

艺术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对策初探论文

论文题目审核表范文

论文英文题目

初探科学诊释学论文

车站建筑地域文化的研究论文

初探戏台与民间生活的关系论文
《初探戏台与民间生活的关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探戏台与民间生活的关系论文(合集10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

毕业论文题目2022-08-22

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2023-05-28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初探2023-09-06

激励农村干部 推进农村建设论文2022-11-08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2023-02-04

戏曲教学计划2022-05-04

乌镇水乡作文2023-03-09

趣谈山西文化作文2023-05-25

河南豫剧作文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