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论文

时间:2023-08-10 08:07:39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影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论文(合集16篇)由网友“柠檬柠檬柠檬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影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论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影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论文

篇1:影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论文

影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论文

摘要: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特点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影视鉴赏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素养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安院校是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人民警察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因此,更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影视鉴赏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欣赏优秀影片,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影视艺术;公安院校;素质教育

影视艺术以其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特点,在各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美育中,发挥着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影视艺术以试听感官的综合作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精神食粮”,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艺术,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很多都视其为自己的主要文化需求,更是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重要作用。公安院校是高等院校的一部分,是培养预备警官的院校,作为新时代的警察,更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开设影视鉴赏课程等素质教育课是非常必要的。

一、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校影视鉴赏的课程目标首先应是影视知识的普及。在该课程中,影视发展历史、影视艺术基本知识、常用鉴赏方法、带动学生分析、鉴赏经典影视作品等等都应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高校影视鉴赏课程目标其次应是影视文化的思考。电影电视不仅是人类表达思想与交流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形式,因此,该课程还应注重对电影与电视的文化属性进行分析。再次,该课程目标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鉴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影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影视鉴赏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影视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由于艺术具有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因此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形式。影视艺术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从来不是以训诫和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是以生动形象的内容使大学生在艺术美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通过“动之以情”让学生自愿的实现德育的目的。基于公安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的特殊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从事公安工作所需要的道德和精神品质,所以该课程要在思想性与艺术性双重条件下选择影片,着重于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公安院校影视鉴赏课程可选取公安题材一类的影视作品,作品的艺术形式主要以当代中国公安干警以及与其相关的人员等的工作、生活经历为主要表现内容,让学生更切实地感受了解到他们以后要面对的生活。例如《西部警察》《中华之剑》等优秀的'影视作品通过描绘真与假、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等社会矛盾冲突,起到扬善惩恶、伸张正义的社会功能,在无形中引导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影视鉴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摄影、音乐、绘画、建筑、雕塑、舞蹈等各种艺术样式中的多种元素和现代科技成果,综合性极强、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影视鉴赏课程能够广泛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丰富人生经验,而且为培养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影视艺术的多元化也说明影视鉴赏的学习和分析思路是多元化的,它不像我们传统的学习,没有固化的学习模式,一切的学习都是不断地从各个角度考虑,活跃思维,使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积极调动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而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智能因素,大学生通过接受影视艺术教育,可以充分的丰富自己的头脑,激发创造灵感,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再次,表现在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艺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非功利性,高校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其健康人格。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就是一盏明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赏析,释放心灵,优化自身情感生活、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塑造健康人格。好的影视作品能给大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享受,能活跃思维,提高审美,但由于影视市场的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有些影视作品也能给大学生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审美趣味出现庸俗化倾向,甚至政治观变得模糊,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

因此,为未来社会培养预备警官的公安类院校,更要充分认识到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重大影响,应将优秀影视文化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影视文化,利用影视培养艺术修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冲击。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影视鉴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抵制负面影响,就要对其影视鉴赏活动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不断提高审美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影视艺术日趋繁荣的今天,公安院校开设影视鉴赏课,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得到不同的知识扩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警务人才。因此,重视和加强影视艺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无论是在推动和促进我国影视事业的健康发展方面,还是对大学生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构建健全人格、提升文化修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宁,李亮公安院校学生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与探索【J】公安教育,,(10)

【2】苗苗影视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D】河北大学,

【3】刘倩倩浅谈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5)

篇2: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价值论文

[论文摘要]作为底蕴深厚、氛围宽松、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具有极强的功效。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传承、改编、整合出发,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以期引起重视。

[论文关键词]民间游戏 教学价值 改编创新 资源整合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迈向现代化幼儿园行列的步伐加快,教学设备、媒体也得到了飞速的更新与换代。在感叹当今孩子童年生活无比先进的同时,我们不免可以看到,在孩子走近高科技产品的同时,正日渐疏远着那些草根化的、蕴含丰富教育资源、娱乐成分的民间游戏。面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重审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挖掘并扩大其中合理优秀的资源,并将它适时、有效地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篇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价值论文

2.1 改编创新,增强游戏时代气息。第一、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将民间游戏在内容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组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子、布”“抛纸球”“跳格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拓展法是根据具体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其游戏的整个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木头人”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由于其游戏的童谣内容虽有情趣却不太符合当代幼儿的精神,就需要将童谣进行改编并将整个游戏的内容作相应的拓展。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像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幼儿在“滚铁环”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明出铁环的不同玩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第二、从游戏的组织形式、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和材料的投放形式三方面对民间游戏的形式进行改编与创新。在游戏的组织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在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在小班幼儿扮演小鸡的情况下,可以让小班幼儿去请中大班的幼儿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在游戏材料的投放形式上,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以投放天然的和半成品材料为主。并要尽力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幼儿能自发积极地动手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2.2 创设区域,丰富幼儿游戏内容。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在各区角投放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能在常态下,随意自如地开展各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等。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各种民间游戏;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捻捻转”、“绕饶转”、“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小乐器、服装等;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既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2.3 整合资源,提高游戏的影响力。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资源中,家长是一个最为积极、丰富的活资源。首先可以从他们身上搜集整理并创编各民间游戏,丰富幼儿民间游戏内容。其次。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许多家长都会玩,他们可以轻松的、近距离的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在拥有共同语言与兴趣基础上,通过共同活动,升华亲子情感。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的游戏,了解孩子在园发展情况,与幼儿园一起,共同关注并促进孩子发展。可以说,民间游戏架设起了家园立交桥,也为孩子生活在一个更和谐、愉快的世界里创造了契机。

实践证明,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也是教师在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辅助手段。因而合理开发与利用民间游戏功能,全面渗进幼儿活动课程,提高学前教育效果,将成为广大幼儿教师的最佳选择。

篇4: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价值论文

1.1 底蕴深厚,利于民族文化教育。儿童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渊源流长。在伴随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的历程中,得到了流传并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继承发展民间游戏时,都进行了民族化、地区化的浸润。也因此,其表现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的生活,所配的儿歌都是当地语言,朗朗上口、趣味性强,为游戏赋予了质朴、诙谐、活泼的本色,既赢得了幼儿的`青睐,又为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草根化的教学蓝本。如民间游戏《炒黄豆》、《拍大麦》,不仅语言简练,节奏感强,更反映了一片喜庆、欢快的农村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儿歌朗诵中,感受了农村田园生活的快乐,达到愉悦身心,增进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1.2 氛围宽松,利于幼儿全面发展。民间游戏内容简单,易学易会,其附载的童谣儿歌一般都比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儿童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情绪较为明快,始终处于欢乐之中。这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对于胆量较小的小班幼儿,他们可以在没有心理压力,放松状态中,大胆表达,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五谷歌》、《十二月红》,就是在幼儿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了解植物生长、节令、节气等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兴趣,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3 简便易行,利于活动组织开展。首先,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其次,幼儿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几颗干核桃,几个小沙包等等。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有的游戏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

篇5: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论文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论文

【摘要】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艺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积极地促进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通过青少年的内心表达出来,影响着他们的情感、精神与价值观。因此,艺术教育对整合青少年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模式的发展是新世纪以来教育工作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

通过进行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美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艺术教育的内涵与功能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与时俱进,加强探索艺术教育的特征,为艺术教育实践提供有力依据。

一、艺术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定位

艺术教育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艺术教育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教育内容。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能,还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心灵建设,对自己的情感与灵魂进行升华,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们远离“文化垃圾”,系统地进行情感与道德的培养;其次,艺术教育可以加强培养学生们对生活的正确理解。艺术本身的特征决定了艺术教育的内在价值,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价值与追求等有着更真实的认识,通过学习艺术,也可以加强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生活中更加乐于探索;最后,艺术教育将德育、美育与体育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感性与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想象的世界,教育就是对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进行引导的过程,艺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多种模式的教育共同发展。艺术教育的特征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艺术教育综合了很多学科的共同特点,艺术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手工,还集合了很多艺术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教育;第二,艺术教育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它以实际中的作品与艺术体验作为基础,深化艺术教育的理念,这也是传统学科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体现;第三,艺术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以传授艺术知识为目的,其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们的整体素质,艺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与人格魅力,加强对知识教育的探索来提高学生们的知识能力;第四,艺术教育具有全面性,是对学生们进行长时间的艺术熏陶,不只是在教育阶段影响着学生,而是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始终。

二、艺术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定位

艺术教育指的是包括课程教学与艺术活动的多个方面,艺术教育的功能主要有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两个方面。艺术教育能够开发学生们的内在创造潜能,通过积累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加强教育,科学与艺术是相伴而行的,科学的产生离不开艺术的创造,这也是智慧与情感的共同结合。审美教育的主要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创造性,在创造过程中产生美感,这也是审美创造开发潜能的表现。艺术教育的开展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践成果来看,加强学生们的艺术教育的意义表现为:第一,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艺术实践中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艺术与审美能力;第二,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观察一些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第三,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鉴赏,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优秀文化。

三、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艺术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艺术教育课程中更加应该突出审美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强了教育改革,但是美育一直没有得到加强,这也是由于认识不足所引起的。学校在教育时各个学科都有着自己的内涵,增强美育的教学途径,才能够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来看,提高美育需要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形式上作出创新,从教学内容上吸引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开展艺术教育还需要加大审美教育的实施力度,教师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平时态度会影响到学生们对于美的感受。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自己的穿着与言行,设计具有美学价值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总结

美学是抽象的内在的,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把艺术教育渗透在素质教育中,能够加强各个学科教育与审美的结合,这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现代化教学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涵,艺术教育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创造性,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力,对开发创造潜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实践情况积极探索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艺术教育,并探索发现学生的潜力。

参考文献

[1]王巍,钟天娥,池阿海,李敏.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84-87.

[2]黄昌海.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118-122+128.

[3]王璐玚.浅谈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育和欣赏水平的提高[J].甘肃高师学报,,03:126-128.

篇6: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一、德育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含有道德教育内容,还提供审美情感,因而对客观和达成道德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促使人形成特定阶级、集团所需要的政治意志、特定社会所设定的法制、道德等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思想品质、伦理道德、人格修养、行为规范等行动教育。艺术教育着眼于人的心灵的净化,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其一致性,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完善人的伦理结构,而艺术教育有利于人的伦理结构的完善。

在所有的教育形态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社会性最强,它所包含的内容,用康德的话说,属于“实践理性”,而理性对于受教育者,则具有强制或半强制性质,具有律定个体的理性迫力,就其本质内涵或总体而言,它是一种刚性教育,与它相比,艺术教育却是一种柔性教育。它作为一种价值事实,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马克思语),美使主体产生“直观自身”的愉悦,它给予人的心灵自由如黑格尔所言:“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一个审美的人,在令人沉醉、令人激动、令人神往的美面前,是不需要通过意志来观照的,例如,我们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心理油然而生的激动、仰慕、崇敬的情感体验是不需要任何人来说教、强制灌输的,艺术教育重在“以情动人”,它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奠定深厚的情感基础,以情感为中介,使外在的“他律”(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律”(成为人自身内心的要求),使人的主体目的性符合于最高的善,引导人们去追求美、厌恶丑。从而趋向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高尚。

艺术教育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内容。以艺术为媒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形象性、愉悦性、感染力都将大于改善思想道德教育抽象说教的形式,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兴趣。艺术教育是积极活跃。令人喜欢接受的形式,它能够大大消除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化对接受者造成的障碍。艺术教育将思想道德中的说理进行了优势移植、使抽象道理的灌输被蕴含着深厚情感的形象化教育手段所代替,从而有效地唤起受教育者的同步感受,导致他们心理意象的明朗化,收到道德素质的效果,而艺术教育所使用的形式是自由的,又克服了道德教育的强制性,更易于激发受教育者理解的积极性。

二、智育与艺术教育

智力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它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摄取、加工、储存大量信息,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提出了很高要求。现代心理学揭示了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愉快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而痛苦、惧怕和愤怒等情绪不利于该活动;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而艺术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美感。这种美感必然有利于他们的感知,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时美感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诱因,它强化着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和活动,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为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

艺术教育有利于智力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对右脑的开发上,有一份关于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的调查资料,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并认为“创造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大家知道,人的创造力主要靠人的大脑。“左脑负责理解文字、语言以及数字计算,它把复杂的事物分成单纯的要素,然后再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概括,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逻辑思维。右脑则负责认识空间、图形、鉴赏绘画、雕塑、建筑、观赏自然风景、欣赏音乐、舞蹈、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观全局,把握整体。这就是所谓形象思维。”右脑是想象的大本营,是人类智慧的宝库,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才思是否敏捷,关键在于右脑的开发程度。

在开发人的右脑、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艺术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艺术教育是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来进行教育,使人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直接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展开联想和想象,伴随着情感体验,进行品味和理解,从而得到审美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

三、体育与艺术教育

学校体育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人的体质结构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物质基础,体质结构的改善直接影响和促进审美心理的健康发展:体质、体能教育使大脑发育更完善,感官能力增强,它不断发展着心理的生理基础,而艺术教育在这生理基础上,完善着审美心理结构,促成理性人性的实现。

体质、体能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魄,而强壮的体魄通过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或者也可以说,健美的形式本身就是增强体质、体能的重要方面,古人有“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的说法,正是看到了美的形式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体质、体能教育的过程也是建立美的形式的过程。而美的形式的建立,离不开对美的工的感知和判断,以及对其有意的追求。——这“有意”就涉及到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一句话,审美修养提高了,不可帮助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的形式。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

艺术教育中所蕴含的那种崇高,悲壮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那种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品质,富有活力的生命追求,健康体魄,毫无疑问会为受教者从事身体素质的培养带来激励,也会为身体素质教育提供一种形象参照。而艺术教育所提供的审美自由精神和超越境界的培育,会有助于体魄自由强劲发展,艺术教育中艺术和审美操作与审美创造,直接影响身体素质,使体质更趋于完善,使行动、坐姿、步伐、走势,都洋溢着一种美感,显示一种教养、一种精神的文明。如艺术化了的各种体育运动,艺术体操、剑术、太极拳、芭蕾等,都已经使两种教育的内容有所融合。

四、美育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客观和落实审美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中的教育是不能与艺术教育相比的。审美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主要依靠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功能的发挥。

艺术教育所给予审美素质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层面,培养一种自由把握和创造形式的能力:二是精神层面,培养一种超越精神与情怀。这两层关系到性情塑造、人性建构、心灵、文化心理建构等。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审美素质的培养、建构是极为重要的。

五、劳动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

劳动素质教育一般包括劳动精神态度、劳动知识技能、劳动操作技术方法的培养,这主要依靠劳动教育来完成。但艺术教育也可以为劳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艺术教育中总蕴含着有关劳动精神品质、劳动知识技能及劳动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受教育者可以从艺术教育中接受这方面的观念、知识、经验,为劳动素质打下某种知识、观念基础,掌握某种艺术技巧方法融合贯通,促进劳动技能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特别重视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多元综合的教育形式,它关注、涉及每一单项教育形式,可以为任何一种素质教育提供支持。它的目标是综合多元教育因素走向素质教育目标的总体。艺术教育自身不能完成这一目标,它要靠德、智、体、美、劳等教育通力合作,而艺术恰恰在这种合作中起着一种支援、联通、融合的作用。这种多元综合性是艺术教育所独有的。

篇7:艺术素质教育在中小学课堂的实施论文

艺术素质教育在中小学课堂的实施论文

【内容摘要】目前,艺术素质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正在日渐提高,适当地在中小学校中普及戏剧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艺术审美、艺术素养,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形体教学是戏剧艺术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目标制订、设计教学内容,能让戏剧艺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从中取得更多收获。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戏剧形体教学

当前,教育部非常重视艺术素质教育在各中小学校的普及和推广,在这种大趋势下,北京市教委按照教育部要求,特邀中央戏剧学院参与支持中小学校艺术素质普及教育。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北京市教委布置的艺术院校走进校园扶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任务,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科技城学校联合实施艺术拓展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设立了戏剧试验基地。中央戏剧学院相关工作人员于9月正式走进未来科技城学校,开始了在中学的教学工作。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形体教研室教师担任起了高一五个班的形体教学。作为一名大学的形体教师,这是笔者第一次在普通中学面对中学生教授形体课。

一、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艺术素质教育课在我国中小学校还没有真正全方位普及推广,只是局限于部分学校,更不要说边远地区或乡村学校。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大,有些学校缺乏艺术教育氛围。很多学校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忽略了艺术素质教育。学生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上课下负重很大,没有精气神和朝气,更缺乏艺术审美能力及艺术气质。尽管有些中小学校开设有美术班,但大部分美术班只是兴趣班,并没有真正普及到班级。学校的合唱团、舞蹈团、管弦乐团和交响乐团,大部分都分布在市重点学校或区重点学校。而舞蹈团、合唱团还有管弦乐团基本上也都是在升学时,以艺术特长生考试后录取的。中小学校里的艺术特长生也只是参加本校艺术团或乐团、舞蹈团,只局限于训练和艺术节比赛的演出,素质教育课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各个学校普及。在普及艺术素质教育这一点上,国外的中小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美国的小学生升入中学必须要学会两种乐器(其中必须选择一种管乐器),这就说明他们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态度,并带有强制性。所以,国外的中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水平也都比我们的水平高很多。法国比较注重学生对艺术的感悟,主要偏重在音乐和美术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校会很重视参观和旅行,让学生在参观旅游中用语言描述、画笔记录他们所见所闻。这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二、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艺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应该受到各中小学校的重视,并积极推广开来。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即字母、数学、音符。艺术和科学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这一点在科学家身上就能证明,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就是科学家和画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还擅长拉小提琴;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会弹奏钢琴,还能吹圆号。艺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中小学生培养创造力、提高审美艺术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还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对美的认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感受能力,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艺术素质教育不仅提高审美水平,同时还对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都有着深远意义。

三、舞蹈基本功与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舞蹈基本功训练是从多个角度训练舞蹈演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是为了演员能更好地完成舞蹈剧目中的技术、技巧而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而训练的。包括身体的肌肉能力、柔韧性、舞姿的姿态、身体的控制力、弹跳力、爆发力和跳跃翻转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感和动作中身体与气息配合的能力。舞蹈基本功训练在每个组合训练中基本都是要按照固定的动作顺序编排的,课堂中从简入深、逐渐加大动作的技巧和难度训练,讲究动作的规范,完成动作技巧要到位。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有两种训练形式:一种是芭蕾基训训练;另一种是古典舞基训训练。舞蹈基本功训练是舞蹈学校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课。戏剧表演是一门形象艺术,形体语言是演员通过形体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演员通过形体基本功训练提高身体肌肉素质能力,训练身体的控制力、协调性、爆发力,培养音乐节奏感,提升身体灵活性、柔韧性、感受力、创造力和身体表现力。形体基本功是戏剧表演专业很重要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舞蹈基本功训练与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相同点都是训练身体肌肉的能力、柔韧性、爆发力、弹跳力,以及音乐节奏感、气息和身体控制力。在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有一部分是借鉴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元素和方法,比如,把杆上的芭蕾基训动作训练、小跳动作练习、柔韧性练习、气息与动作配合练习等都是有相同点的。不同之处就是,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主要是为表演塑造角色形象打基础的。扮演角色人物形象时的举手投足、行走站立、气愤与开心等都离不开形体动作。在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学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身体基本条件大多比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基础要差,尤其在柔韧性上相差较大。在训练中,除了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规格、规范外,更主要的是强调完成动作的感觉和身体的表现力。因为舞蹈基本功和戏剧形体基本功两者训练目的不同,所以,要求点也就不同。比如:芭蕾基训课训练是从双手扶把一位擦地开始的;然后是单手扶把(蹲)练习,或者单手扶把一位、五位擦地;再就是小踢腿练习,循序渐进到后面的一系列练习。也就是说,从把杆到中间动作、从中间动作再到所有的跳、转练习等才完成一堂课的训练。而在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课教学中,每个教师编排的课堂教学内容会有所不同,都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排组织课程,没有规定的统一动作。但是,训练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在这一点上,戏剧形体基本功与舞蹈基本功不同点也是很明显的。

四、中小学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

(一)教学目的

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学20多年,尽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给中学生教形体课这还是笔者从事教学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毕竟要面对的都是些普通中学生,并且也不熟悉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学习环境,这对于笔者来讲还是增添了一定难度。在教学之前,笔者思考的是,中学生是否对形体基本功课感兴趣?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艺术素质课的主要方向是戏剧表演,于是笔者想从教学内容上找适合他们的内容,不能照搬以往教学的内容,也不能按照纯舞蹈基本功去教他们。艺术素质教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熏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审美,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训练培养锻炼学生在肢体方面的素质及舞蹈能力,陶冶他们艺术情操,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锻炼,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单一化,内容要丰富,动作上也不能太难,需要综合性。

(二)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的后,第一步,从学生的基本站姿开始训练。因为学生长期伏案学习,加上随身携带的书包又沉重,长期下来身体容易形成高低肩、驼背、塌腰、伸脖、歪头、缩脖、身体歪斜等不良自然体态。因此,纠正调整身体的基本体态是最初教学的重点。学生分男、女生前后依次站好位置,要求他们每个人身体要挺拔直立、眼睛平视前方、收腹提臀、呼吸自如,在训练行走中也要保持挺拔直立的身体,并在训练过程中告诉他们正确站姿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训练的目的和学习意义。第二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身体的变换移动,前即向后、后即向前、左即向右、右即向左、高即低、低即高等。第三步,训练学生的柔韧性。一个人要想做到姿态的优美就需要身体柔韧性好,柔韧性不好必然影响形体姿态。在柔韧性训练上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主要是在感觉上去多要求他们,因为艺术感觉对审美认知是很重要的。第四步,训练学生在地面上做一些基础动作。有些动作是和舞蹈训练相同的,主要训练身体与气息的配合,手臂与身体及气息的配合,以及腿、脚部肌肉练习,身体素质能力练习,身体控制与爆发力练习等。第五步,对身体关节、协调性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头、肩部、身体躯干等部位,可以借用爵士舞单一动作来训练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这部分训练有助于解决学生身体的僵硬、不灵活、笨拙等问题,对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第六步,训练学生的空间感和身体感受力。表演需要塑造人物角色,需要用形体动作表达内心,表演离不开形体,形体是表演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翅膀。这方面的训练完全是即兴的。比如,行走中找空间感,感受位置的移动,放风筝、拥抱太阳,迎着太阳奔跑,在规定的停住步法后,同时肢体要迅速做出有爆发力或是非常松弛放松的形体动作。主要目的是训练他们的身体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第七步,训练舞蹈步法,然后组合起来练习。这不是训练成品舞蹈,主要是训练学生群体合作、整体意识,同时感受音乐的节奏、舞蹈的感受力。

结语

一年多的中学教学,使笔者认识到这群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素质修养缺乏,需要提高审美、感知力等。这些都会束缚、影响他们的身心成长,不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艺术素质课走进校园这一决定非常正确,中小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课推广与普及非常重要,学校不光有义务教书,更要重视育人。笔者相信,校园教育不断发展,越办越好,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全方面素质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静.综合性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研究初探[J].艺术教育,(4).

[2]吴建华.艺术教育是开启人类智慧的要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2).

[3]文燕.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0(11).

[4]于强.人体科学观对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启示[J].大家,(1).

篇8:视觉文化与艺术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媒介变革的发生,带来了以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的繁荣,视觉文化的影响已遍布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在视觉文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该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人类的文明进程始终伴随着媒介的进步而向前发展,在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中,视觉文化在中国已蓬勃兴起。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各种广告铺天盖地,每时每刻向大众传播着各种信息和形象,尤其是青年学生看电影电视、使用计算机和上网的时间几乎已超过在教室上课的时间。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探索和研究视觉文化生成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中,提高青年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必定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一、视觉文化的社会价值

所谓视觉文化即“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的统称”。可见,视觉文化的意义在于视觉因素,或者说形象和影像占据了我们文化的主导地位。

现代高新科技为人类大众传媒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而视觉文化是借助于大众媒介,强化形态可视特征的一种文化。青年是视觉文化的主体,是视觉文化的策划者、享受者,也是视觉文化的传播者、作秀者。视觉文化反映了商业社会的消费需求,符合青年渴望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视觉艺术以简洁鲜明的视觉语言较好地表达了文化内容,力求形态简明、形象明朗、引人注目、印象深刻。

视觉文化缩小了艺术与生活的区别,今天的审美艺术活动场所已远远超出了美术馆、博物馆等高雅艺术场馆,更多地发生在城市广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街心花园等社会空间和生活场所,使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这一艺术追求得以实现;同时,还形成了新的观看方式和审美心境,艺术成为人们随意浏览的对象、消除了人们对艺术的膜拜和神秘感,展示性和消费性成为其自力更生的主要根据。因而,视觉文化颇受青年的喜爱和青睐,成为青年追求时尚和前卫的文化形态。

二、视觉文化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影响

视觉文化的艺术素质教育告诉我们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广告形象、动画漫画、卡通形象、网络电玩等,早已拓宽了学生对影像的接触面。

我们要正视在形象文化熏陶下长大的青年学生虽然属于“读书人”,但他们对看漫画、看广告、看电视、看电影等视觉影像的东西则更感兴趣,并且在这些方面要比读书所花的时间更多。因此,他们更青睐令人轻松欣赏的武打言情片,更青睐于如白话的通俗歌曲,更热衷于在电脑上打游戏和毫无顾忌地聊天……,常常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各种视觉信息的表层阶段,缺乏辨别来自媒体的是非真假和利害优劣信息的能力,属于“中弹即倒”的群体。

正因为视觉文化里的视觉符号的泛化,常常导致“视觉审美疲劳”的产生,使人们满足于做一个视觉符号的“容器人”。青年学生养成了对信息符号的不假思索地被动式接受习惯,并且逐渐丧失了深度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内心生活的丰富性,削弱和钝化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视觉文化中如何加强艺术素质教育

面对新的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审美理想该如何发扬光大、文化传统该如何继承、人文精神该如何融入到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是艺术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1、加强在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中的民族化教育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然向上的精神状态。”[3]因此,在进行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时,要始终坚持把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视觉文化艺术教育当中。

广告图像、动漫影视、网络卡通画等已成为学生喜爱的艺术门类,而对传统经典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视觉文化社会里,虽然一些经典作品远离学生日常生活,但其价值却依然存在,不仅因为经典艺术作品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更因为一切经典艺术作品皆蕴涵着某种深厚的精神内涵及美学价值。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我国的艺术教育应该走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道路,绝不能削弱或忽视传统的经典艺术,而增加大量不具有艺术特质的流行艺术。

我们正处在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提倡民族特色的视觉文化,并不排斥国外优秀的观觉文化,应秉持着文化教育的精神。透过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概念,强调文化的兼容性,摒除偏见。视觉文化的建设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防止庸俗低级非主流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2、注重全面培养青年学生的视觉文化鉴赏力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首要组成部分,视觉文化和审美观念均深刻地提示了审美教育在人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罗克弗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所以,我们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文化鉴赏力。提高他们对视觉影像的鉴别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学会识别、选择和组织各种视觉元素符号,了解如何用视觉语言传递各种视觉文化观念。有了这些细微的视觉经验,才能体会领悟到视觉情感,才能深入地思索问题;其次,通过观察、想像、创造促进学生的各种观念发展,促使学生带着一种想法去欣赏各种观念,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他们的意图;最后,青年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视觉艺术形式来进行交流,使学生们能够分析、阐述和评价视觉艺术作品中的意义。在辨析评价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视觉文化的鉴赏力。

四、结语

视觉文化是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环,学生对于人生的看法,一部分就是来自日常经历的视觉文化。我们要重视视觉文化对青年的影响,视觉文化中的审美艺术从高雅艺术转移到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也是视觉艺术和民族文化不断补充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真正地丰富学生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9:素质教育中表扬艺术的论文

素质教育中表扬艺术的论文

论文摘要:

恰如其分的表扬可以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该文阐述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表扬艺术的重要性,并从三个方面陈述了表扬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论文关键词:

表扬艺术;表扬方式;素质教育

表扬是对过去和现在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恰如其分的表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好的赞词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学生都是渴望得到表扬的,得到表扬后,他们的心情愉快,信心倍增。他会喜爱给他表扬的人,喜爱曾给他带来表扬的那件事、那门学科。对于给自己带来愉悦的事物人们总是格外有兴趣,越有兴趣,钻研起来就越觉得容易,从而信心大增,这方面的成就也越来越辉煌。这就是表扬对学生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给学生以中肯的表扬是多么的重要。表扬有两个来源:一是自我表扬,二是他人的表扬。两种表扬各有其作用。

一、让学生学会自己表扬自己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面带笑容,用信任的目光望着我的学生,对他们说:“今天,我们大家要写一写自己的闪光点,把自己的长处写出来。”许多学生问:“要写缺点吗?”“这样不太好吧,太不谦虚了!”我意识到中国的传统美德已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但我要让学生明白“学会自己表扬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要让他们在老师的尊重和帮助下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和自尊。要让他们明白,自我表扬、自我肯定是自我战胜困难,增强信心的有效办法,是对自己的提醒、暗示和激励。学生们懂得道理后就慢慢进入了角色。但还是有学生没有写,比较典型的是周某同学,他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使他饱尝了老师和同学的白眼,以及父母的责备,他感到处处不如人,不敢提问,不敢发言,连走路头都是低着的。

此刻,我要鼓励他表扬自己、树立自信。于是,我发动学生来帮助他寻找闪光点,有人说,他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了3000米项目的第一名,为班级争了光,有人说,他劳动很认真,常常留下来陪劳动委员检查卫生,还有人说,他主动陪同学去看病……听到同学们的热烈赞扬,看到老师认同的目光,他第一次体会到了受人表扬的喜悦。最后,我们让他鼓起勇气,自己来总结他的长处,让他学会自己表扬自己。从此,他变了,上课积极发言,学习认真,半年后,他被同学们选举为班长。

在人生的长河中,一个人在为某项事业的成功艰苦奋斗的时候,常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支持。相反,倒常常会遭到阻挠或反对,失败也往往相伴而来。什么时候支持和赞扬的人才多起来呢?那是在他获得成功之后。所以,在自我努力奋斗争取成功,还没有得到别人的大力支持和赞扬的时候,就要学会自我赞扬、自我承认、自我激励。这是一个人的韧性,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二、让家长参与表扬他们的孩子

现在我们的很多家庭中,孩子受父母批评的多,表扬的少;讽刺的多,鼓励的少。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总是容不下孩子的一点点缺点。其结果是学生自卑感增强,缺乏上进心,有的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

这些现象说明,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没有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很难取得最佳效果。于是,我在工作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家访和家长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家长们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让他们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学会滋养学生的方法,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表扬学生,掌握一些教育学生的方法和艺术。经过学习,家长们都说,没有想到教育孩子还有那么多学问。学生们也说,以前开家长会,他们很害怕,现在,父母都能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交流,表扬他们的进步,对缺点也是与他们一起分析,想办法,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三、让老师表扬他们的学生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兴趣、信心和学生的进步主要来自于老师的表扬。就这一方式来说,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没有能够作为一种促进学生进步,使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的根本方法来充分使用。所以,老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肯定表扬,还要使表扬不只成为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更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1.选择最佳的表扬时间

级的宴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在帮助她分析原因的同时,表扬她中学时的学习能力,协助她设计学习方案,要求她通过短暂的努力取得小测验的高分。果真,她取得了一个不俗的成绩。为此,我在班级中加以表扬,并让她为大家分析进步的原因。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她的信心增强了,听课的效果也特别好,别人没有回答出来的问题,她总能轻松自如地回答出来。在两个月以后的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如此,现在她还在课余参加了一家电脑公司的编程工作。学习兴趣的提高,由此进发出她对事业的积极进取,对生活的热爱,看来在关键的时刻表扬,其作用是巨大的。

当学生进步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发现,给予肯定,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否则,他们刚刚被激发起来的强烈的表现欲望会渐渐消退,老师就错失了最佳的激发学生的机会,这位学生的前途就有可能这样毁灭了。

当学生遭遇挫折的时候,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容易悲观失望,失去信心,放弃自己的努力。此时,需要老师特别的鼓励,回忆过去曾经拥有的成功与信心,重新树立自信心。

2.选择最佳的表扬场所

表扬的场所是多种多样的,大到全校大会上,小到个别谈话,在什么样的场所表扬,那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表扬场所:

(1)在全班同学前面表扬。这是我在自己的职权内可以灵活使用的最高表扬仪式,是在对学生较重要的情况下采用的表扬形式。主要是表扬为班级做出特殊贡献的学生。另外,主要是表扬进步学生,希望强化他的积极性,或是在落后学生的进步启动上。

(2)在相关小组中表扬。这类表扬是小范围内的表扬,表扬的力度较低。

(3)在特殊的场合表扬。这类表扬是对以上两种表扬的补充。它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它向被表扬者显示老师的诚意和对他的信心,这种方法用得好了,可以起到想象不到的效果。

3.选择不同的表扬形式

语言式:用热情的具有鼓舞性的话来表扬学生,这是大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方式。这种表扬具有直接性。对于部分性格外向的学生作用很大。

表情式:性格外向的学生大部分喜欢热情的语言式表扬,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却不一定能够接受这种表扬。你可以用信任的目光,简单的动作暗示他,或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表扬他,要从内心深处告诉他你的真诚与鼓励。

纸条式:对于一些心思细腻的学生,语言式的表扬和表情式的表扬不一定能触及他们内心的深处,所以我采取了纸条式。通过一张小小的纸条,就能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因这张小纸条而加强。

当然,对学生的称赞,要恰如其分,不宜滥用。

其分寸把握不好,会适得其反,赞科夫指出:“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表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表扬要面向全体同学。如果一味地表扬优等生,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会出现许多负效应。如滋生了优等生骄傲情绪,伤害了后进生,造成了优等生被大多数同学的孤立,教师公正的形象受到影响等。

2)表扬的态度要真诚。虚假的表扬学生是反感的。

3)表扬要适度,不能言过其实。言过其实,被表扬的人觉得不安,别人也会觉得小题大做。

4)表扬不要带有功利性,如果让人感觉到你的表扬中有某种目的,你的表扬会毫无效果,甚至让人反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充分运用表扬这一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转化,又要教会学生自我表扬,自我肯定,让家长参与表扬他们的孩子,形成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表扬的气氛,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情绪,不懈地努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战胜困难。我们相信,今天的表扬,一定会换来明天的成功。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可贵之处。

篇10:影视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功能

影视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功能

影视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功能

[摘 要] 影视是艺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产物,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表演、绘画艺术等很多艺术种类,不但是听觉而且还是视觉的艺术。影视音乐伴随影视艺术的出现而出现,它是影视艺术的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影视音乐与画面很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展现出影视剧的艺术结构和美学赏析原则。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影视艺术语言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影视艺术中有很多种艺术之功能。

?[关键词] 影视音乐;艺术功能;影视艺术

影视之中的音乐,是影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当前所有影视之中,就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视剧。很多大获成功的影视剧若没有音乐衬托,它的艺术感染力肯定会大大减弱。影视音乐与影视画面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展现出影视剧的艺术结构与美学赏析原则。影视音乐不但有音乐的共同点,还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对当今民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有很重要影响,在影视中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此种艺术作用大都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烘托背景氛围

音乐能给影视的部分或者全部创造出某种特殊的氛围基调,进而强化视觉感官功效,强化影视画面之感染力。此种音乐不只是简要反复影视画面的内容,而且全身心地给影视创造某种气氛。此种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对提升影视剧的艺术感染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种音乐的烘托功能,包含有烘托环境氛围、烘托时代气息、烘托地域色彩、烘托民族特征等方面。

(一) 烘托环境氛围

音乐可给整部影视剧烘托某种整体的环境氛围。比如影片《城南旧事》。该影片通过小英子的眼睛见到社会上的一切来展现20世纪代京城南部的社会风貌,表现了作者林海音由这些小事的记忆中引发的一种“离我远去”的忧郁情感与思乡之情感。作曲家吕其明按照这部影片的基调,选取20年代风行一时的校园歌曲《送别》给此部电影音乐做主旋律,且运用不常用的配器,仅仅用了弦乐队与抱笙等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用极其简单明了洗练的音乐语言,给整部电影烘托了某种无比惆怅的依依惜别之情感。音乐也能给影视剧的某一部分烘托创造氛围。给一部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创造某种特殊环境的氛围:是热闹或是寂静,是繁荣或是极度萧条,是严肃或是激情四射,等等。

(二) 烘托时代气息

每一时期的音乐,不管是其内容、乐调、表演方式还是风行的乐器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影视音乐可按照影视剧的社会背景,选取当时那个年代的曲子或歌曲当做影视剧的主题音乐。与此同时,也可使用此种音乐为影视剧创造背景氛围,来起到烘托影视剧时代气息的作用。比如,展现中国古代著名水利专家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电影《李冰》,就采用了中国古代名曲《梅花三弄》,很好地表现了一种古时氛围。展现新中国建立之初的电影,经常应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音乐作主旋律。这些音乐都很好地展现了电影的时代印记。

(三) 烘托地域色彩

影视音乐按照影视剧故事所发生的地方,选取极具地方特色的小曲、地方戏曲和曲艺的音乐,就可给影视剧创作烘托出某种地域色彩。电影《红旗谱》由瞿希贤作曲,说的是上世纪30年代河北省淖沱河流域人们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故事。音乐就采用了河北地方特色的音乐——河北梆子当做创作素材,凸显板胡、唢呐等极具河北特点的民族乐器,极具慷慨激昂粗犷豪迈的音乐特色,也说明故事发生是在河北一带。至于外国的电影,它们音乐的地方性也特别显著。比如人们熟知的印度、俄罗斯等国的'电影,其音乐都具有明显的自己国家的地方特点。

(四)烘托民族特征

影视音乐按照影视剧所展现的各个民族,采用各个民族的音乐,也给影视剧烘托了民族特征。彦克作曲的展现藏族地区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电影《农奴》,选取极富藏族民族特征的音乐,由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表演里面的电影主题曲,让电影的藏族地方特征尤为突出。电影中《冰山上的来客》用新疆地区民族歌曲的音乐旋律来创作的主题歌曲,烘托了故事发生地——塔吉克族居住区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描绘人物内心世界

音乐能通过特殊的方法来展现人类的丰富繁杂的情感世界。音乐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人内在的心灵体会和丰富多变的情感世界。在一部影视剧之中,有时一个场景展现的是人物角色的某种情感:或是高兴、欢乐,或是苦难、伤感,或是恐惧、害怕,或是放松、欢愉等。影视音乐最拿手的就是展示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表现画面上不能直接表达的人物繁杂的心理活动。影视剧借用音乐的目的,是运用音乐强化影视剧的情感色彩,进而达到整部影视剧和人们情感的融合。要有此种作用的音乐,在影视剧中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或是影视画面中音乐,或是影视画面之外音乐;或是歌曲,或是乐曲。

(一)用影视画面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

电影《甲午风云》里邓世昌用其弹奏的中国古典名曲《十面埋伏》来发泄内心的愤慨之情,这是影视音乐这种用声抒发情感的典型例子。这部分慷慨激昂悲壮的琵琶名曲,用影视画面中音乐的表现形式抒发了主人公内心悲壮的情感,展现了邓世昌对国家危亡的担忧以及誓死和入侵者进行战斗的无畏之气概。

(二)用影视画面之外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

电影《红高粱》里贴窗户花那部分:酿酒坊的当家人、身患麻风的李掌柜死了以后,九儿和伙计们将李大头使用过的东西全部烧掉埋掉,还用高粱酒往地上连续泼了三次,来去火消毒。九儿将她的住所也再次刷新一遍,所盖被褥换新的。这时电影画面上,上身穿红衣服的九儿在新换的窗户上小心地贴着漂亮的窗花,脸上露出从没有过的欢愉,好似这次才做了一回新娘。烘托这个画面的音乐,是一小段温柔、优美动听而又含蓄的唢呐小曲,这部分画外音乐给这个场景烘托了一种欢愉、祥和的氛围。

三、连续的电影镜头

在影视剧中,音乐有的时候犹如一个链条,将很多散开的、跳跃的影视镜头连接在一起,这乃是人们说的音乐的链接作用。因为一部影视剧的时间不长,若将那些较短的镜头都仔细地讲述清楚,需要太多的篇幅。然而音乐是不会多占据空间的,音乐将这么多看起来没有联系的镜头链接起来,让它们变成一个整体,这是影视音乐独特魅力的地方。比如在电影《凤凰琴》里“升旗”一场景就由十多个不同镜头构成:里面有全景镜头在校长带领下升国旗;有中景镜头两位教师吹口琴、吹笛子,校长手拉升旗绳;还有其中全景镜头王老师在学生们的后面仰望升起的五星红旗;有个五星红旗飘扬的特写镜头等。编导在这时运用笛子、口琴奏响国歌,让十几个不一样镜头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个设计极其巧妙、特别真实,效果也特别好。音乐在这里起的链接作用尤为显著。

四、发挥影视评价的作用

发挥影视音乐的评价作用,比如称颂、同情、痛诉、悼念等作用。在影视中尽管有的时候能运用像戏剧旁白的画面之外的音乐形式作评价,可此种方式若使用不当就会出现生硬之感,然而用音乐来评价则是很好的方法。音乐在时间的行进中对人们的听觉起作用,当人们全神贯注欣赏画面上展现的人和事时,音乐的评价作用也许不会被人们感觉到,可恰好是这没被感知的音乐,增强了画面的感官效果,给人们极强感染力。电影《血战台儿庄》结尾时,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战胜敌人,消灭了大量日本人,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这时,有一幕让观众肃然起敬的场景:城墙上都是战死的中国军队的尸体,有的躺着,有的挂在墙上,但被战火烧烂的中国旗帜依然飘扬在城上;在墙下却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衬托这庄严、悲壮的场景,是让人感动且倍感亲切的音乐,声音有点弱的小号多次吹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动因:音乐是在赞颂的角度,称颂中国老百姓无畏牺牲,奋勇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勇敢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用他们血肉之躯挡住了日本侵略者,构筑坚固的钢铁长城。看到这种庄严、悲壮的场景,观众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他们的情感,而这时用的音乐却远胜言语。

五、进一步深化影视主题

每部影视剧都有其要展现的主题。比如电影《血战台儿庄》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反击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独立的奋勇杀敌之精神;电影《留村察看》展现的却是新社会中国共产党员不计个人得与失,带领穷困地区人们摆脱穷苦的较高思想品位。影视剧中的所有艺术素材,比如导演、表演、摄影、美工等都跟随主题思想在施展各自不一样的作用。影视音乐则运用音乐这一形式为深化影视的主题思想发挥它特有的功能。在很多中国的影视音乐里,很多都采用 “主题歌曲”来总结一部影视剧主题思想。著名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人在30年代就创作了很多电影歌曲,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又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电影歌曲,比如《送战友》等,这些歌曲和电影内容密切融合为一体,有凸显电影主题的功效。

影视歌曲不但有能进一步深化影视剧主题的功用,影视乐曲一样能有相同功用,且比采用歌曲的机会多。此种用来表达影视主题、概括影视剧主要情感或描绘主角个性的乐曲,一般叫做主题音乐。主题音乐是影视剧音乐的中心,是整部片子音乐向前发展的根本。在一部影视剧中,常常在最重要的时候,运用主题音乐对故事情节或人物角色作烘托和渲染,进而起到进一步深化影视剧主题的功用。电影《人到中年》的插曲,对进一步深化电影的主题有催化剂之功效。优美动听的电影音乐,形象地描绘了女主角对未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人生的坚毅的信念,凸显了这些知识分子们“地位卑不忘记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魅力。这部电影音乐用弦乐主旋律,它所展现的使人震撼的无穷的艺术魅力,让人们深受感动,因此它也成为我国影视音乐史上的典范之作。与此同时,因为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让整部电影的音乐更趋于统一,并且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有音乐的所有共性,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是影视艺术语言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载体。伴随影视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导演和作曲家的一同努力和推动下,影视音乐的展现手段更加多种多样,手法一直在推陈出新,在影视剧中发挥愈发宽广和全方面的艺术之功能。

[参考文献]

[1] 高健,孙湘明。系统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2] 许桐君。电影导演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3] 陈璐。“我是电影”——告诉你“我”看到的世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4] 张狂。跟着电影去旅行[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

篇11: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析论文

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析论文

审美感觉,是一种对外在事物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突出特征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大脑皮层所形成的主观条件反射,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反应。如欣赏《英雄》时,飞雪与如月胡杨林之战,画面色彩艳丽;无名与残剑五色湖祭奠飞雪的交锋,画面空灵、幽怨,宛如一幅中国水墨画卷,受众对之的欣赏是兴奋、是激动,是一种来不及思考便获得的审美感动,这同样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审美反应,而这种反应在影视艺术欣赏过程中具有最基础性的作用。因为人的审美感觉是建立在各种官能之上的,在人的感觉中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这种包含着各种官能的感觉人们可以知道事物不同特征,如颜色、冷暖等。在影视的审美感觉中,视觉和听觉是其最主要的方面,即马克思所说的“感受音乐的耳朵”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它们在影视艺术欣赏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所获信息总和的85%以上,来自人的视听感官。因此,影视作为视听综合艺术较之其他艺术,从其大众化程度及审美效果方面看,是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具有其优越的审美地位。因为影视艺术具体、生动的视听形象,可以使受众如同身临其境。如看过《泰坦尼克号》的受众,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在高度逼真的视听效果中,如同和男女主人公杰克与露丝一起亲历了那场人类的海难和超越人性超越国界的爱情绝唱。而看过《英雄》的受众,也不会忘记那些精美的画面及其震撼的视听效果。那是一种来不及思考,瞬间便获得的审美愉悦与感动,它是一种最直接的生理反应。

审美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审美感官的外在客观事物各种特征及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在感觉基础上产生,是对感觉信息一定程度的理性把握和整合。审美知觉与感觉的不同在于,感觉是对外在客观事物各种突出个别特征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于外在客观事物各种不同特征如形状、光线等元素构成的客观对象的综合性把握以及对这一客观审美形象所具有的某种内涵及情感性表现的整体性理解。审美知觉的首要特点是它的整体性。即人在过去经验基础上把由各种特征及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所谓完整形象。人们在无意识中是不会人为地将之区分为各种感觉元素,它本身具完整性的特征。在艺术欣赏中,艺术作品总是以整体形象呈现在欣赏者脑海中。如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欣赏者决不会把作品形象区分为色彩、线条等孤立的元素来加以感受,而是自然地从整体上去把握作品,去感受“父亲”那深深沟壑上呈现出的沧桑和文化历史感。同理,对影视作品的欣赏与价值判断,受众最终也是以一种整体感受去把握作品,而不会将其有机元素进行分割。

审美联想与想象

审美联想与想象,是影视艺术欣赏中最富于张力与创造性的心理因素,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一)审美联想

审美联想,是指在主客体互相交流的审美活动中,因主体的审美感官接触到客观审美对象的某特征而引起想到另一事物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研究发现联想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联想、类比联想等。联想是主客体审美交流活动中最常见的审美心理现象,这即所谓的“登山则情满于山”,正是指审美主体在类似条件的刺激下,回忆起过去有关的生活和感情体验。如有些女性受众在看了意大利影片《西西里美丽的传说》后,因女主人公玛丽莲的漂亮而导致她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坎坷命运,联想到自己也作为女性所饱受的许多坎坷与酸涩,不禁潸然泪下;而一些男性观看后,则联想到自己作为男人的贪欲与不敢承担责任的虚伪心理则深深自责。在影视艺术审美活动中,联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影视中蒙太奇的各种表现手法就充分运用了人联想的天性。即是说,联想构成了蒙太奇的心理基础。如影视中的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等,就是运用了人联想的自然天性。比如“隐喻蒙太奇”的审美心理就是受众类比性心理联想自然天性的体现,如黑白片《辛德勒的名单》中,有一段非常突出的画面,即在一群黑压压犹太人后面跟着一个身着“红色”裙子的小女孩,看上去天真、可爱、无邪,她似乎不知道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最后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被放在了一个推着死人的板车上。电影画面在黑白底色的映衬下小女孩红色的裙子显得特别的突出,令人心痛而又触目惊心。影片正是运用隐喻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即受众类比联想的`心理天性,通过画面色彩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力,使受众自然联想到,小女孩红色的裙子象征人类鲜活的新生命,最后这个象征人类生命蓓蕾的小女孩也被纳粹扼杀在死人堆的板车上,至此,小女孩的红色裙子成了对战争对残酷对纳粹的隐喻与控诉!正是由于人这种联想的心理天性,影视作品用不同的类比性事物进行画面造型,使影片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也正是影视中蒙太奇艺术手法的神奇魅力之所在。

(二)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指受众在精神时空中超越感知的银幕形象,在脑海中形成对直观的影视艺术形象某种程度的联系、组合和再创造。影视艺术的形象由于具有高度的逼真性、具体性,因而它不像文学那样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如特洛依战争为美女海伦打了十年的仗,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对海伦的美进行无限的想象,而一旦把海伦的形象搬上银幕,受众就会认为原来海伦的形象就是这样,海伦的形象立即被具体化、直观化,令受众或满意、或失望等等。然而,尽管如此,影视中仍具有一定艺术张力的想象空间。如影片《黄土地》中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传统艺术手法进行叙事。14岁的翠巧所嫁的丈夫在影片中并未出现,影片只是让受众看到翠巧结婚当晚蜷缩坐在床上,此时只见一只又大又黑的手把盖头揭开,接着画面呈现的是翠巧惊惧的表情形象,只见其本能地往后退,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充分调动受众对翠巧丈夫的想象及对翠巧悲惨命运的悲悯之情。在影视的叙事中,常会出现某些情节、细节的空白或“静默”,这是创作者特意留下的想象空间,以强化艺术效果,充分调动受众的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与理解

审美情感与理解是影视审美心理因素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影视艺术的欣赏过程中,它体现为受众最后的审美感受与体验的升华。

(一)审美情感

影视作品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呈现,情感的结晶。艺术的创作,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情感性运动过程。艺术欣赏同样也是情感的运动与交流。审美情感是主体对客观的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内在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带有本质性、稳定性而又具有易变性的主观态度与体验。情感在审美心理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美学家认为,审美心理是感知、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因素的统一体。即审美活动中主体的情感活动,是在感知和注意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在感性里积淀理性、在理性中表现着感性。情感在影视欣赏中主要表现为受众对艺术对象的态度,集中体现为受众的“审美移情”和“审美认同”。所谓“审美移情”,就是主体在对审美对象的观照中,把人的生命情趣无意识地移至审美对象,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心理境界,使审美客体一定程度上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对象。正因为这种“审美移情”作用,影片《红高粱》中那一望无际在夕阳映照下狂舞通红的红高粱,似乎就融入了“我爷爷”“我奶奶”的生命冲动与原始本能力量。在此狂舞的红高粱,隐喻着对人类生命自由追求的赞美,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所谓“审美认同”,是受众在移情作用条件下,与影视作品艺术形象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切换,用其眼睛、心理去看、去感受、去面对其所面对,去爱其所爱,恨其所恨,即发生与作品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最终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确认。如美国片《魔鬼代言人》中,作为律师的丈夫因有魔鬼的父亲加之天才般的才能,使其任何正邪的律师辩护都永处于不败的辉煌境地,可付出的代价却是父亲对其美丽妻子肉体与灵魂渐进式的折磨和毁灭,当其失去深爱的妻子时,他作为人和律师的良心受到猛烈的痛苦撞击与人性的警醒,他最后以死来抗抵魔鬼父亲对他虚荣内心的诱惑,完成了作为人其人性和作为律师其职业道德良心的回归。在欣赏过程中,影片使受众进入了作品中人物的世界获得了一次人性的拷问、职业道德良心的回归和对人类虚荣原罪的思考,从而使受众与作品产生了一次深切的交流与认同。

(二)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在感性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理性把握,是在感知、注意等感受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理性认识活动。审美对象不仅具有感性形象,而且蕴涵着内在的本质和意蕴。因此,在影视欣赏中,必然是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结合,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判断的统一。在影视欣赏中,受众通过视听感官感性地接触艺术形象,然而,在这种感性接触中必然包含着理性因素的参与。这即是说受众在欣赏时,必不断地在脑海中把握和理解影片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等,最终形成一种生命体验与理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只有这样,受众才能领悟《黄土地》中对农耕文明的历史沉积和农民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体验《泰坦尼克号》中爱情对生死的超越价值与意义,等等。

综上,对影视艺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心理诸要素的探讨与描述,是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不是各种心理要素简单的相加,而是诸要素之间复杂运动的结果,最终形成一种动态的影视审美心理结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本文作者:夏燕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12:影视艺术中美术的适用性的探讨论文

影视艺术中美术的适用性的探讨论文

收费站的5个班组是处于生产一线的班组,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收费系列员工全部实行聘用制,一般签订三年左右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BOT高速公路收费站建设是高速公路事业的一部分,收费站的形象和文化内涵是该高速公路新文化的缩影和代表,与其他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一样,BOT高速公路收费站也需要建设自己的团队,有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就有良好的社会窗口形象,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才有立足之地。BOT高速公路收费站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心痛。影片通过此种特定环境给“萤火虫”做了一个新的富有悲剧色彩的定义,从而使观众对影片的印象更为深刻。

影视表演艺术作为动作与声音的结合体,其中的场景设计、人物造型与美术有着骨肉相连的亲缘关系,影视艺术不只是将故事将给观众,其画面在推动情节发展上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一定要有好的美术元素,美术元素的成功运用为影视作品锦上添花,是影视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场景设计为了使观众对影视作品中营造的氛围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影视作品的场景设计上,不仅要与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相符合,还要通过不同的场景变换表现出人物的命运变化,凸显出导演的创作意图,彰显作品的理念构想。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开头:一望无垠的油菜花田地,崎岖的乡间小路远远跑来一个穿着碎花红棉袄,扎着两条羊角辫的女孩,包含期盼的眼神,伴着柔美的音乐,故事娓娓道来。可以说场景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突出那些最富有视觉表现力的内容。场景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影视画面的美感,其中两种关系会影响场景构图设计,一种是平面空间关系。

通常情况下,画面中的形象元素被分成虚、实两部分,虚与实又分别作用,形成影视中形与量的对比,比例对比现象。另一种是立体空间关系。通过美术的透视原理,色彩的冷暖对比,画面的明暗,空间层次等可以在二维空间中表现出纵深的空间感。视觉上的空间形态会影响人的心理情绪,所以,在表现影视画面的立体空间关系和层次时,根据想对观众所产生的特定的心理影响,使之或空旷、或丰满,而并不仅仅是追求视觉效果。影视造型影视作品是通过荧幕的场景结构、人物造型、色彩对比来再造艺术形象,可以说,造型艺术是影视美术的骨架,是人物内心的外在体现。影视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造型艺术在影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影视作品中的造型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逼真性。人物造型的逼真性要求十分严格,带领观众走进影视作品所创造出的生活环境,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2、运动性。剧组的美术策划应提供可供演员活动的环境,并提供符合演员角色需要的化妆、服装、道具等,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必要的前提。

3、综合性。影视造型服从于综合性艺术的要求,并能辅助其他的艺术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中美术特点。它是造型艺术的灵魂,一切造型艺术都会随着光线的变换而产生改变,因而能再现生活或者协同其他影视艺术中的美术元素一起去再现生活和表现生活。总结:影视作品中的美术元素是为影视作品的场景呈现、服饰化妆、营造气氛所需服务的。

美术技法在影视作品表现途径上的功效是具象化、艺术化的,它把影视内容与作品传达的情感思想可视化,用艺术的手段提升了影片的主题品位。相信随着影视表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美术元素的渗透会更加炉火纯青,影片的艺术品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篇13:艺术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析的论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

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以艺术专业为例,艺术类学生是以专业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再加上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偏爱专业、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素养。所以,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文化课上。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与结构,培养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艺术专业培养的是艺术工作者,它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人才,必须坚持社会道德与艺术的统一。艺术专业由于专业教学的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淡化集体观念,忽视集体荣誉,甚至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个人主义,加强组织观念,使学生熟悉并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一直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又是理论学习的充实和发展,是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各个高等职业院校,早已逐步形成及完善“订单式”“产学合作”等多种新颖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在相关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培养与提升技能创造条件,使其在毕业后能具备更强的能力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三、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更是艺术专业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专业大学生学习就业的压力大,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都放到专业学习和各种可以给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考证”上,这样势必影响了其审美素质的发展,普遍缺少敏锐的感觉、直觉、领悟、灵气,看问题、做事情往往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这些都束缚和制约着其向高层次方向的发展,折射出艺术专业大学生审美的严重缺失。

要提高审美能力,还应注重审美情趣的养成,如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以及生活阅历等,艺术专业大学生具有审美素质,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在谈到对高科技的审美感受时说:“在清华大学生物室所看到那些细菌、病菌、蛋白质等各类原始生命状貌,放大后映在屏幕上,千姿百态,繁杂而具结构规律,仿佛是出人意料的抽象艺术大展,大都很美。”

其实审美,就是一种精神与心智活动,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不断能发现身边的美,在潜移默化中也就提升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四、关注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鉴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谐、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成才的热情。因此,应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品德与技能的训练,开展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指导,在教学与专业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我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都在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要想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抓好思想道德素养作为基础,抓好专业技能和专业审美素质教育作为核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只有把上述三方面工作都抓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注释:本文出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建课题《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淑英,石凡。浅析艺术类学生文化课与专业课学习的失衡[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2]试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05期。

[3]周方跃。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篇14:影视艺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拓展论文

影视艺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拓展论文

为了凝聚和建设高尚的校园文化,高校管理者不断在探索一些全新的内容和形式。其中,影视艺术被认为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理想载体。影视艺术有几大特性:传播广、速度快、信息新、容量大、观众多、影响大,分别对应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指向性、创新性、多元性、继承性等特征,继而使其成为弘扬校园精神、营造校园氛围、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影视艺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20世纪末至今,影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不断崛起,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元素,拓展了艺术领域,这种声画并茂的大众传播载体,将人类带到了一个近乎全息的艺术世界里,己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报刊、广播相比较,影视是以连续的画面和音响作为主要元素进行信息传播的。它能够使人在以眼看到的同时以耳听到,并通过适当的逻辑组合,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生理感受;制造影像,一定程度上还原或创造现实生活场景;现场感强烈,短时间内就可传达丰富的信息;同步性强,可以同时进行远距离传播等。电视艺术在高校校园中随处可见。首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200多所高校中,拥有影视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已超过500家,每年毕业的影视专业毕业生超过2万人,从事影视艺术工作的学生不断增多。其次,影视艺术成为全国大部分高校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全国高校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部门中,影视艺术教育成为投资和应用的主力。再次,影视艺术教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和主要形式,包括北大、清华、人大、传媒大学在内的重点高校和大量普通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校园电视台,这些校园电视台一方面通过学校原有的闭路电视系统传送自办的电视节目,另一方面还建有专门的视频网站,提供免费在线浏览的影视节目,一些高校还在校园内显著位置搭建LED大屏幕,在固定时段播放自制影视节目。运用校园电视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功能及优势,以贴近性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激发师生员工的收看热情,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校园舆论,规范教师学生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

应该说,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都在当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作用。但影视艺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是一种“传播媒介”,用以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普及;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艺术作品”,由故事化、逻辑化的镜头语言所编排而成的影视艺术作品,形成了一种“传播内容”,通过包括自身在内的媒介通道进行传播,作用于特定的受众群体—学生、老师,进而产生正反馈,增进校园文化的浓度和厚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影视艺术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体现为一种媒介传播行为,校园内的传播行为有自身的特殊性,是否能够实现正反馈,能否尽量地避免负反馈,关系到影视艺术能否有效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高校校园文化有自身的特殊性。应该说,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人文积累所形成的价值取向、信念目标、理想追求、善德导向和行为准则,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并影响其人生轨迹的精神财富。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高校的教师、学生及员工在长期教学、科研、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制度形式、网络载体、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由此观之,大学不断地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为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功能认知提供了方向。

三、影视艺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拓展

高校是社会发展的策源地,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作用和价值,如何更好地推动高校文化建设也成为当前高校的新课题。影视艺术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传播功能和艺术功能,为高校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情况做出以下的思考:

1.通过影视艺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功能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国发展的精神资源,也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文化传承是高校教育最基本的功能。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在不断的传承和延续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中,赋予时代以新的文化内涵。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是无形的,必须依托有形的载体和作品才能实现其传承功能,才能成为有生命的内容,影视艺术恰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如今,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通过影视的方式传承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如北京大学每年都会推出独特的电视宣传片,推出的《光影交响曲》被网友拿来与耶鲁大学的《为什么选择耶鲁》作对比;北大艺术学院特别制作了剧情类宣传片《男生日记》和《女生日记》,在网络上曾经引起现象级的传播热潮,深刻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该校推出的《星空日记》,更是独树一帜,通过该宣传片,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校训的内涵。高校宣传部门每年定期主持制作官方电视宣传片在近几年成为常态,有学者将高校的形象宣传片称为“读图时代高校的‘新名片’”,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字阅读方式己很难契合人们视听接受心理,人类审美意识与思维的转变,“读图”成为人们接受与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高校形象宣传片作为高校图像文本形象载体之一,对提高社会知名度、改善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高校整体形象的提升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果说高校的电视形象宣传片只是从精神层面传承了高校的文化,那么近年来不断升温的“慕课”则从高校的社会职能层面传承着自身文化。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的教育频道中,都推出了由国内著名高校制作的公开课,这些公开课大多都是以本校的优势学科作为主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将高校打造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辐射源,在开放的文化渠道中,互相借鉴学习,对传承高校独特学科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2.通过影视艺术加强校园文化的创新驱动功能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策源地,高校输出的人才质量往往影响着国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仅如此,快速发展的社会也将创新能力的优劣作为评判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活力的基本表征。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国民经济也正在走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以高新技术为驱动的现代经济模式正在逐渐替代过去以高能耗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这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支持。当今社会,创新驱动的时代主题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文化的创新驱动功能。为了更好地将大学纳入到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征程之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大学被打造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区域文化创新的核心地位,扮演着决策决议的“智库”角色。当然,宏观战略地位的提升不能替代高校自身文化的建设。最近“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事件”在网络上被广泛热议,复旦大学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公共形象因此深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高校文化创新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在新一轮的高校发展中,高校还应该继续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并不断结合自身优势,增强文化的原创性,积累更多更新的文化成果。影视艺术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一方面作为一种艺术技能或技法,带给学生一种职业选择;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育训练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创新观念及更多的思考方法,对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影视艺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能够进一步激发校园文化的创新驱动功能。

3.通过影视艺术进一步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引领功能

乔治梅里埃认为,影视之所以“是各种艺术中最吸引人、最迷人的,关键在于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能力。”高校文化立足全部的学科体系,集合各领域里的人才资源,研究的视点透视社会的宏观整体,又是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指示器。因而可以最准确、最及时地呈现社会时代发展的基本动向,并能很好地预测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必然可以引领文化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影视艺术与高校文化的结合,将会使原本优秀的文化更具先进性,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指出:“高等院校要成为民族思维的先锋阵营。”只有充分利用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才有可能起到引领作用。影视作为影响巨大的精神产物,影响着数以亿计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看作是一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而产生出的重要艺术。仅从这一方面来看,影视文化对观赏者的巨大影响力也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高校文化是一种精英文化,大学是精英分子集中的地方,而知识分子是高端文化产生的主阵地,也是社会先进理念的传承者。因而由知识分子领衔的精英文化可以摒弃大众文化中的糟粕,弘扬社会正气,进而推动文化的健康发展。每一所知名大学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它们的文化标签,更成为当地乃至国家文化发展的源头。这些各具特色的高校文化在传承价值理念的同时也把思想凝聚在了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的社会变迁。另外,以影视艺术为代表的传媒艺术使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逐步融合。可以预见,在影视艺术不断普及所形成的文化张力的作用下,高校校园文化必将实现进一步的功能拓。

篇15:高校影视艺术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高校影视艺术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摘要:影视艺术专业的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采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特别是在当代,媒体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因此影视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贴合市场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江西的具体情况,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影视艺术专业中的作用入手,首先分析江西本土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协同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研究江西本土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协同创新培养的发展思路,希望可以给影视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完善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影视艺术;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影视艺术专业中的作用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就开展协同教学的实践,发展至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且当前也提出了计划,用于提高高校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于影视艺术专业而言,学科的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协调内外部的多种因素,综合展示艺术特点。所以协同创新的意义不言而喻,它能够让学生的作品表达出更为丰富的内涵,有效提高影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艺术专业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主要是高校和影视部门开展合作,一方面学校利用影视部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另一方面影视部门也借助高校学生完善自身的发展,所以该项协同创新培养是互利双赢的措施。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平台来检验自身所学,同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协同创新培养的模式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到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二、江西本土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协同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江西本土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具体情况,其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一)高校与影视部门的协同培养效率较低

当前我国高校和影视部门的协同培养主要是以短期合作为主,并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统筹,所以在人才培养上缺乏活力。协同创新培养的优势在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平台,对创新主体进行沟通,通过多样化的交流培养创新能力。但是当前高校与影视部门的协同培养却更多的流于形式,并没有建立起资源协同创新机制,这不仅影响到了协同创新培养的质量,同时影视行业的整体运行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间联合机制尚未形成

高校承担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责任,高校之间并不应该是竞争关系,但是高校却认识不到这一问题,在科技成果共享方面的合作体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一些技术转让还存在较大的障碍。特别是调控机制不够完善,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这一方面影响到了教学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科技资源的浪费。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高校自身定位不够准确,而且缺乏协同创新联合机制。在协同培养的过程中,缺少资源和人才的共享等较低等级的合作,这就使得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国内高校与国外领域的协同十分有限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资源的利用最大化,这也是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所在。但是从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到社会体制和文化的影响,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协同合作非常有限,而且和外国影视基地的合作也较少,大多是学术访问和人员交流,起不到协同人才培养应有的效果。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在影视艺术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不能深入的开展全球范围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可能会进一步的拉大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之间的水平。

三、江西本土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协同创新培养的发展思路

(一)政府引导建立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我国影视艺术专业协同创新的体制还不够完善,大多协同还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层次,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起高校和影视单位合作体系。同时,还要打破高校之间教师队伍的界限,让优秀的教师可以流动教学,这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我国高等学校影视艺术专业的实习器材和影片资料也不大相同,著名的大学有西安音乐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戏曲学院等,不同学校都有自身擅长的领域。所以江西本土高校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和优质高效展开紧密合作,邀请著名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同时派遣学生到外校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化的实现协同创新培养的效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一定要突破思维的障碍,树立起人才培养的大局观,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这样才能综合的利用影视艺术资源。除政府之外,影视艺术相关的协会也可以发挥作用,在行业内形成统一的资源调配,立足于长久发展进行高校影视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社会的媒体大环境中熏陶学生,完成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二)内外兼顾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可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内部是指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对学科教学体制的完善,进行授课理念的改革,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形成内部协同创新的突破。对于影视艺术专业而言,策划、准备、表演、拍摄、包装、营销等都是重要内容,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合作,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资源调配,搭建起沟通和共享的平台,以此为依托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外部协同创新则是和其他高校以及影视单位的协同人才培养,基于此,可以深化合作的机制,实现行业内的技术共享,而且不能局限于国内,要更好的和国外展开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让人才培养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以机制改革引领创新

影视艺术专业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结合高校、科研院、政府和影视单位的资源,协同的资源主要包括资本、基础设施、技术、知识、信息以及政策等,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搭建起完善的体制,统一调配资源,高效的管理。传统的机制需要进行改革,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创新评价,开国际间交流,创造出较好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当然,该机制的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高校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问题,并且敢于大胆尝试,这是实现影视艺术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较短,所以很多体制还存在问题,高校仍是在探索中改进和完善。所以在这时一定要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利用内外兼顾的模式来完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进行机制的改革,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与国外高校和国外影视单位的合作上,高校更要突破传统的限制,积极的进行交流。通过和国际接轨,让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这也有助于完善高校的教育体系,用优质人才来推动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

四、结语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教育体制的完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整合优质资源,让学生享受到前沿的科技,同时也搭建起了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对于影视艺术专业而言更是如此,因为该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同时所需的资源种类繁杂,对学生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上,一定要更好的配置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然而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影视艺术专业还存在高校与影视部门的协同培养效率较低、高校间联合机制尚未形成、国内高校与国外领域的协同十分有限等问题,这不仅影响着我国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影视行业的长久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政府引导建立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内外兼顾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机制改革引领创新三项措施,希望能够给我国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瑞.高等学校影视艺术专业的协同培养模式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07):97.

[2]梁笑然,王志敏,左红霞.影视艺术专业高校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11):51-52.

[3]张瑞.影视艺术专业产学研合作培养的改革措施研究[J].大众文艺,2017(05):247.

[4]邓斯博.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人文论谭,(00):340-343.

[5]张丽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影视艺术专业创新实践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篇16:学习理论对影视艺术教学的启迪的论文

学习理论对影视艺术教学的启迪的论文

1、教学过程合作化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以及同学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设定问题,通过学生提问以及大家相互讨论的形式逐步深入发掘知识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协同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知识能更好地在学生脑中吸收和消化。影视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大家积极思考。比如在给影视录音方向的学生上演奏课时,一方面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进行作品演奏,然后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的过程,学生不但能在同伴的建议中改善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给其他同学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给一个特定的命题,小组成员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分工、各司其职,从而解决大家共同的难题,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会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更多地应用协同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实践。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重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通常以最终的课程考试结果为主要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不能正确客观的反映学生在这段期间的学习成果。在当代教育模式下,我们应该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应该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以更客观、更公正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出勤情况、随堂测试、研讨问题、期末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该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但打击了“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同时可以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让自己的能力不断获得提高。对于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应该把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日常成绩评测作为考核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关注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综合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的信息来源更广阔,提高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可以得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抛锚式”学习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之一,为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解决了一些现存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把“抛锚式”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而且对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教育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品源自化学科

简析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影视方向人才培养论文

论文化与影视文化

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

戏剧专业教学论文

音乐系论文开题报告

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论文

论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

和林兆华戏剧表演观念探析相关的论文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

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影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论文
《影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影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论文(合集16篇)】相关文章:

音乐学院论文开题报告2022-11-02

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2023-01-15

论文开题报告能抄袭吗2022-08-17

学士论文开题报告字数2022-08-27

浅谈音乐教育与影视音乐鉴赏的相辅相成论文2022-07-01

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怎么写2024-02-14

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怎么写2024-01-28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2024-01-17

开题报告论文框架2022-12-21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