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

时间:2023-10-03 08:09:46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通用11篇)由网友“炙轻灵”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

篇1: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了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一是无声的“肢体语言”在舞台表现中的冲击力,二是音乐剧对演员外部技巧的综合要求,三是中国戏曲与当代戏剧的融合,通过三个方面的阐述,说明了作为一个演员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使演员不仅能够体验到角色的内心生活,而且还可以通过丰富的体现手段表现出来,使舞台的呈现更加具有冲击力和戏剧的张力。

[关键词]肢体语言 外部技巧 融合

人类语言对于人类信息传达的功能是有局限性的,为了弥补这种局限性,人类在交流信息中逐步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形体语言,这些形体语言不但弥补了人类表达的不足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丰富了人类的表达艺术,艺术家们在观察、搜集、揣摩、积累的基础上将人类的形体语言运用到了舞台表演中,为戏剧表演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无声的“肢体语言”在舞台表现中的冲击力

肢体语言指用肢体动作及动作的节奏、动作的张力所体现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生活,对于推动戏剧的发展和丰富舞台表现的冲击力有巨大作用。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仅仅在后现代戏剧的体现方式上,在现实主义戏剧中的应用也不可小视。以阿根廷的一个著名剧团演出的戏剧《萨莱托马丽帕》为例,讲述的是两个青春期的少女,无聊、反叛,她俩争强好胜,互相比试,但快感逝去后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一系列的关系全部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示,而且是通过对生活动作的编排,她们摔倒在地,跳起、倒手、翻滚、扑跌……她俩的节奏完全一致,这些高超的技巧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肢体语言教学的尝试与研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表演系为例,常莉教授排演的萨特的独幕剧〈禁闭〉,采用了一系列肢体语言以及现代舞的形式来解释剧本,剧中的三个演员分别扮演虐杀儿童的罪犯埃司泰乐,因开小差而被枪毙的巴西记者加尔希,还有一个女同性恋者伊奈斯,他们在舞蹈的动作中相互追逐,伊奈斯用手臂优美环绕司泰乐,司泰乐先是接受后挣脱,伊奈斯运用翻转倒立等形体动作来阻挡司泰乐和加尔希的接触,伊奈斯用一块滚动的圆木作为行动的支点,做出了很多优美的高难度动作。同学们用肢体语言体现了剧中人物都有着自私的本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结果三个人谁都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体现了“他人即地狱”的该剧主题。

肢体语言若想运用在演员的体现上,必定对演员在肢体表现力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肢体语言是经过了训练的,有熟练的技巧的、有控制、有美感、有节奏、有情感、有深度、有内涵的肢体体现方式。

二、音乐剧对演员外部技巧的综合要求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是将演员的戏剧表演、歌唱、舞蹈综合在一起的艺术。但是这三个元素并不是孤立的分割的,戏剧表演、歌唱、舞蹈是通过剧中的角色紧密结合的。歌唱、舞蹈和戏剧表演对一个音乐剧的演员来说是基本的条件,但是全方位的综合难度是非常高的。声音、表情、发声技巧、形体动作的综合运用来体现人物是音乐剧对于一个演员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演员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来达到。

音乐剧对于演员的形体和声音的要求是苛刻的,他们必须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舞蹈作为音乐剧的舞台表现形式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节奏化、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以人体作为艺术体现的工具,凭借它做出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姿态、表情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绪的表达,舞蹈意境的体现,始终贯穿在舞蹈动作中。音乐剧中舞蹈的创作以人体流动的美的动态为语言来塑造舞蹈形象,表现剧情。舞蹈可以通过舞台上演员的肢体变化和动作幅度的收缩来表现内心情感的'变化。

音乐剧舞台上的舞蹈种类大体分为:芭蕾舞、踢踏舞、爵士舞、欧美民间舞蹈、流行舞等。舞蹈演员一般都是芭蕾舞演员出身,受过严格系统的技巧训练,可以体现飘逸、轻灵的舞姿,在音乐剧的舞台上经常用芭蕾舞来体现细腻的感情。踢踏舞是爱尔兰、英格兰民间踢踏舞蹈和非洲节奏结合起来而形成的。19世纪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和黑人在街头最先跳起了这种舞蹈,后来在电影的音乐舞蹈片中应用,随之这种舞蹈发展成为舞台表演形式,轰动世界的音乐剧《大河之舞》就是采用踢踏舞的这种舞蹈形式,集体场面表演起来声势浩大,光彩夺目,颇为壮观。爵士舞被引入音乐剧的舞台,是音乐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写照。现代爵士舞承袭了传统爵士舞的特点之外,还成功融合了1950至1980年代所流行的舞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舞有相通之处,是以表达年轻人的心声、呈现生活状态与风貌的一种舞蹈体现方式。在《西区故事》和《舞姿摇曳》中都有富有激情的爵士乐舞蹈演出。欧美代表性的民间舞诸如华尔兹、小步舞、波尔卡等舞蹈形式,音乐剧的主要发展还是在欧洲和美国,所以音乐剧的编导们特别青睐这些舞蹈,他们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和灵感融入自己的创作。

三、中国戏曲与当代戏剧的融合

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艺术,是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的。它来自于生活,不同于生活,出于体验,而又不止于体验。表演艺术家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把蕴藏于内心深处的微妙情感,刻画得惟妙惟肖,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现了形体动作的雄、美、刚、柔、虚、实、娇、俏。想象力丰富,夸张适度,唱、做、念、打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的。

现在的戏剧舞台上出现了很多与戏曲相结合的作品,比如李六乙导演的《穆桂英》,田沁鑫导演的《赵氏孤儿》等。以《赵氏孤儿》为例,这部戏是典型将戏曲手法与现代戏剧相融合的一个作品。首先表现在时空转换的处理上,开场孤儿在梦境中徘徊、游移、迷茫,灯变,孤儿一个后滚翻变为现实,一个动作就将现实与梦境转换过来,使演员在戏曲的假定性中体验并体现出来;屠岸贾向孤儿叙述自己在当年如何骁勇,一个转身,配合形体上的变化就转换为当年的场景。其次体现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屠岸贾屠杀赵家满门时,士兵们手提红色的包裹围场杀气腾腾的行走,继而用力将包裹甩在舞台上,这一幕体现出的是抄杀赵家满门时人头落地的血腥场景。第三是戏曲动作的运用,孤儿在戏的结尾是用戏曲的台步完成的,台步的运用除了具有美感之外,还把当时孤儿的心境体现出来,在孤儿得知一切之后,在养父(又是仇人)和救命恩人死后,自己虽然迷茫,但是作为一个将要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的男人,这时的每一步既是不确定的又是坚定的。

无论是哪种外部技巧的体现方式,对于丰富戏剧体现来说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同时对于演员的外部技巧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力的贫弱,内在的丰富体验就难以得到完美的体现,就难以感人至深,动人心魄。我们在训练演员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使演员不仅能够体验到角色的内心生活,而且还可以通过丰富的体现手段表现出来,使舞台的呈现更加具有冲击力和戏剧的张力。

篇2:试论肢体语言的特性及其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论文

试论肢体语言的特性及其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论文

【摘 要】戏剧是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门艺术,与其他艺术有所不同,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在视觉上带给观众美的感觉,还要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戏剧的思想与主题,再搭配适合的表情,对表演者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表演者全身心投入。本文分析了肢体语言的特点,通过肢体语言的交际性、直观性、可塑性等描述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

关键词肢体语言;特性;戏剧表演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1-0020-02

一、肢体语言的特性

肢体语言就是在表演时,不用说话、不用文字、不用任何言语的表达,而是用身体的动作去传递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通常指以动作示范进行表达。因为人们在很多时候通过语言传递信息不能明确表达其中的含义,为了让信息更加准确地传递给大家,肢体语言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正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有效的语言表达体系。[1]肢体语言的主要优势是无声,全部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一系列身体动作,把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肢体语言的不足之处同样也是无声,因为肢体语言只能通过身体、面部和四肢去传递思想。

其实,肢体语言的特性着重表现在不同的身体动作所表达出来的情绪与意义也不尽相同,长此以往,肢体语言的习惯性动作都有了固定的意思。例如,掌声表示高兴、兴奋与赞赏;嘟嘴表示生气;踱步表示焦虑不安,有些人习惯性搓手也是表示焦虑不安;垂头表示难过、沮丧;耸肩摊手则表示很无奈;摸头代表当事人的尴尬、不好意思,等等。通常情况,人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肢体语言了解其此时此刻的心情与状态,辨别出想要表达的心情与思想。语言表达的欠缺通过肢体语言可以得到弥补,还可以增加美感,使艺术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二、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

第一,无声的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表演者们在表演时要通过肢体语言充分表达出各色人物的不同,表现出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仿佛你就是这个人,把大家带到你这个角色的感情生活里,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形体语言的魅力。

表演者要控制好自身的形体语言的动作、节奏与张力,在表演的形式中,表演者若是巧妙熟练地运用形体语言,将能推进剧情的发展。

第二,是中国戏曲与现代戏曲的结合。众所周知,中A民族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必定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资源。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艺术从始至终都具备着强烈的表现力。[2]它来源于生活,可是不同于生活,出自于人们的生活体验,同时又远远高于生活体验。表演者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可以将内在的情感表达出来,在美丽与温柔的同时又不失勇敢与刚强。

第三,表演者要具备综合素质,要集表演、舞蹈、歌唱于一身,要求表演者能歌善舞,活泼开朗,如果表演者性格内向,可能表演起来会有所束缚,更要多才多艺,才能更好地展现戏剧的多样化。

三、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表演者的身高、年龄、长相、胖瘦、气质等有所不同,所以表演者的自身特性也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在戏剧表演中存在交际、直观和可塑等特性。同时肢体语言也是塑造戏剧人物形象的重要部分。[3]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各种人物形象都是由语言、肢体和动作表现出来的,表演者的身体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构建肢体语言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肢体语言的物质承担者。表演者在表演时,运用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在口头语言表达的同时,使用肢体语言,使其更能带动观众情感的升华,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口头语言,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样就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震撼与美感。

戏剧形式的美与人体的美相比较,前者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能最大程度、最大层次地展现人体各个肢体部位的'表演能力,并且按照戏剧表演艺术中的审美规律和审美目标,对肢体的表现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其更加艺术化,使得人体依照美感规则变化,塑造出优雅的感性姿态。表演者可以利用自身的形体来塑造不同的人物特征与不同的人物情感。因此,在肢体语言表达中,一定要仔细斟酌,增强形体的灵活性和美感,同时还要增强形体的控制力、表达力以及灵敏度。

四、肢体语言在戏剧中的运用研究

(一)肢体语言具备很强的交际性。肢体语言是人们通过身体及其不同的部位向外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4]不同部位的肢体语言所表达出的情感也不一定相同,因此传递的信息也是丰富多彩或变化各异的。人们的很多肢体语言是与生俱来的,同时心跳、呼吸等生理过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然而在社会生活中,有些较高级的具备文化色彩的表演与姿态,是人们勤奋刻苦练出来的。世界上任何人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尽相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不尽相同的社会体系。因此在运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的方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肢体语言也具备社会特殊性。

(二)肢体语言具备很强的直观性与可观性。相关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获得对方传递的信息的过程中,有11%的信息是通过人们的听觉感知获得的,其余大多通过嗅觉、触觉、味觉等获得。若是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在一条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有声信息(声调、音色等)占38%,言语却只占了7%,而55%的信息是来自无声的,这种无声的非语言信息,包含表情、动作、服饰、姿态、器械和环境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通过面部表情、行为举止等肢体动作传递出来的信息。

戏剧艺术更是这样了,戏剧表演艺术具备可观性的特点,这种可观性具有生动、亲切、真实的感觉。戏剧艺术的可观性为在信息传递、情感传达中起着重大作用的无声肢体语言提供了施展的空间,同时也为肢体语言的表达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更广阔的舞台。

(三)肢体语言具备强大的可塑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用表情动作参与口头表达的行为方式是无处不在的,如当你想表达“是”的时候,通常会点点头;若是不同意对方观点的时候,通常会摇头;这些肢体动作就构成了生活、工作中的形体语言。而这些表情是通过面部表情、目光、身体相关部位的变化所表达出来的。这同时也说明肢体语言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也表明可以随着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变化,充分挖掘人体动作的潜能和无限的表现力,具备可塑性。

肢体语言中一个单独的动作就能相当于文字语言中的一组词。文学作品将很多单词科学有机地组合了起来,才能准确完美地塑造出一种优美的形象,同时能流露出一种思想感情。肢体动作是塑造戏剧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者要善于运用形体创造出更多的肢体语言,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演员们应该有良好均匀的身材和灵活的形体作为标准,因为要经常利用肢体语言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与不同时代人物角色的形象,所以要积极接受训练,自己专心斟酌,增强自身姿态的韵律、美感和四肢的协调性;同时也要增强对身体的调控、调整能力,增强自身形体的灵活性与敏感度,也包含表现力。

肢体的表现力指的是演员在表达人物形象时,能够通过外形的表现形式准确细微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动态与内心世界情感的流露。人们之间的沟通当然不仅仅是通过语言,同时也应是多层次、多领域与全方位的形体姿态的变化,这同样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对戏剧人物形象创作既要有内心的体验,也要有生动鲜明、准确的外形姿态的体现,这样才能更快捷地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一目了然,且得到美的享受。演员的形体很重要,它需要匀称、灵活、健美,同时要有较强的可塑性,只有做到这样,方能在戏剧表演中将肢体语言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情节展示

(一)演员对肢体语言的利用。一个缺乏肢体语言的表演者是没办法演出戏剧的灵魂的,若是没有对肢体语言进行仔细研究,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表演会显得机械、僵硬,缺乏张力。所以表演者要针对肢体语言的表现力进行专门的深究与提高,尤为在技巧、情感、美感、深度上进行斟酌研究,去深刻体会并钻研戏剧人物形象在情感上的变化,同时也要思考怎样通过肢体语言的变化与动作幅度的体现,科学利用形体语言,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5]现如今,戏剧表演不会局限于传统的表演方式,在剧情的高潮部分,大多数表演者都会采用“无声胜有声”的表演方式渲染气氛,通过形体语言来控制并展示,从而提高表演者的张力和节奏,使得戏剧的表演更加充满活力。

(二)肢体语言的情景应用。戏剧演员对于肢w语言的表达大部分来自于生活中的语言应用。一般情况下,戏剧表演的情感境界表现在渲染人物角色的肢体语言和情绪的升华,他们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肢体语言是演员们的内心表演,情感境界则是表达人物动机和原因的外在产物。只要结合动作情境,同时将肢体语言全面展现出来,观众才会正确理解角色人物的内心想法。

由于戏剧是由多种元素组成,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作用和地位。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它的主题都在于表演。若是从融合性方面看,表演则是整段戏剧的中心,同时肢体语言是表演的基石,这就充分体现了肢体语言对戏剧表演的重要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戏剧表演中,除了口头表达之外,使用肢体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弥补口头表达的不足,还能带来视觉美,把观众带入角色中,深切感受其思想与情绪。戏剧表演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升华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娅.浅谈戏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J].戏剧之家,,(6):51.

[2]原卫忠.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浅析[J].速读旬刊,(2).

[3]金夏.浅谈演员如何利用肢体语言来塑造角色[J].戏剧之家,2015(6).

[4]巴瑜.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重要性及控制技巧研究[J].明日风尚,2016(19).

[5]王帅.探讨肢体语言在戏剧导演创作中的巧妙应用[J].戏剧之家,2016,(11):43.

篇3:浅析戏剧表演中身体语言的重要性论文

浅析戏剧表演中身体语言的重要性论文

【摘 要】表演是行为艺术,而行为动作是通过身体语言传达出来的。身体语言是人交流沟通的一种工具,而在表演艺术中,合理地利用身体语言也是达到表演中交流、思想沟通的重要渠道。同时,表演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艺术,戏剧表演节奏的产生需要通过肢体动作,因此对身体语言进行研究,并合理地控制身体语言,对戏剧表演至关重要。

关键词戏剧表演;肢体动作;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39-01

一、身体语言的概念及特性

(一)身体语言的概念

身体语言又称为肢体语言,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利用身体的肢体部位去做动作,而这些动作是如人语言一般可以用来交流的工具,如点头和摇头。它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弥补语言表达在交流上的局限性。本文所探讨的身体语言是广义的肢体动作所产生的语言含义,包括面部表情在内的所有身体动作。与语言的最大区别是无声,最大的相似性就是可以将含义和感情表达出来。

(二)身体语言的特性

1.伴随性。肢体动作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行为,肢体的牵动是人自然的状态。追求真实,一直是喜剧表演的精髓,因此如何更好地将生活搬上舞台,成为艺术,肢体语言是一直处于伴随状态的。

2.意指性。身体语言可以像语言文字一样具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在漫长的人类经验的积累基础上,肢体语言也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固定的含义。比如脸部动作嘟嘴,表示生气;自我肢体动作鼓掌,代表高兴;互相性的动作摸头,表示安抚等等。这些约定俗成的肢体语言丰富了人类的表达。

二、身体语言对戏剧表演的重要作用

(一)使戏剧表演形成节奏。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节奏是行动的灵魂。速度一般是指内外部动作的快慢,是节奏的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之一。节奏则是贯穿在表演过程中的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强弱、长短、张弛等。在表演艺术创作中,节奏是指人的精神的o张与松驰,包含内心节奏和外部节奏两个方面。而内心节奏和外部节奏都需要通过身体语言进行表现。

(二)丰富表演的情感表达。无声的“肢体语言”具有极强的情感冲击力。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演员表现人物,是在体验真实的基础之上体现的,身体语言是一直伴随的状态,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体现出其真实可感的内心世界,就需要合理利用身体语言。首先要控制好身体语言的张力,形成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极度伸展或极度收缩的肢体语言中感受演员的情感。

(三)与观众形成更完美的交流。戏剧表演最大的.特点就是与观众的紧密交流,这是需要身体语言的大力配合的。因戏剧表演舞台空间及表演形式的限制,人物的塑造是需要很多解说的,而与观众的交流如果加上很多身体语言,会有助于观众理解角色,同时达到交流的效果。

三、身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应用方法

(一)身体语言的生活化处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体验就是演员在角色性格和规定情境中让自己的自然本性有规律地展现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戏剧表演,演员是要在体验角色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只有将角色真实的体验,找到其正确的语言形态,才可以体现出来。而这些语言形态就包括真实可感的身体语言,让大家直视生活中真实的“角色”。因此,在戏剧舞台上,演员的动作应该是进行生活化处理的,比如挑水、劈柴等等,在舞台空间需要虚拟的动作,都需要生活化处理。

(二)身体语言的戏剧化应用。戏剧表演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在特殊的表演形式约束下,让观众感受情感、感受思想、感受精神,这是戏剧能成为艺术的根本,因此戏剧舞台上的表演就应该将生活浓缩,进行戏剧化的表达。我们在戏剧舞台上可以看到很多“夸张”的肢体动作,如笑,必定要活蹦乱跳、前仰后合,这些并不是为了夸张而夸张,而是因为戏剧表演,要在一定的肢体动作认同的基础之上,进行艺术性创作的结果。

(三)身体语言节奏的处理。身体语言是节奏产生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内外节奏的产生,两者的关系中“停顿”是一种极特殊的状态。停顿不代表内心的停滞,恰恰相反,这正是由于人物的情感跌宕起伏,内心节奏达到顶点的体现,在表演创作中,合理地运用停顿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并充满着对规定情境深刻、具体的感受与判断。因此,停顿是内外节奏成反比的最高表现形式,掌握好这种技巧对于塑造人物、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是相当重要的。

戏剧表演是一项感染人、具有带动性的艺术形式,因此合理利用身体语言是达到表演中交流、思想沟通的重要渠道。同时,表演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艺术,戏剧表演的节奏的产生需要通过肢体动作,我们需要合理地控制身体语言,更好地创新我们的戏剧表演。

参考文献:

[1]杨晓盟.浅谈戏剧表演教学中形体语言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6(15).

[2]廖磊.形体语言的特性及其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研讨[J].戏剧之家,2015(21).

[3]吕静.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02).

篇4: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重要性论文

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 要〕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具有生活化、隐喻化和镜头化等典型特征,肢体语言由于具有独特的特征,是影视剧中台词语言的有利补充,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和特质以及推动剧情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影视表演、肢体语言、作用

一、肢体语言的内涵与特征

人类的肢体动作是有表达力和表现力的,任何的肢体动作都能传达一定的含义,尤其是富有表现力的肢体动作。人类在有了语言之后,交流更为顺畅和频繁,但是肢体动作所能展示出来的含义,却是更为丰富和真实的。语言有谎言,但是肢体动作却是诚实的。肢体动作所呈现的含义,被人们称之为“肢体语言”。1872年,英国生物学家及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出版了著名的《人类与动物的表情》,从而开启了肢体语言的研究大门。

肢体语言也叫形体语言,是人类通过肢体动作而向外部传递出的信息。按照语言学的观点,人类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进行交流,而且非语言的交流在人类的信息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人类85%以上的交流信息都是非语言交流的,不同的肢体动作可以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比如,人类可以通过眼部表情、嘴部表情和面部表情以及四肢动作传递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信息,当然也包括对交流方观点的否定、肯定等信息。肢体语言除了传递信息外,也可以通过其肢体动作展现其气质和风度等更高层次的信息,而且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这方面所展示出来的信息更为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肢体语言天然就具有交际性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是我们在影视表演中需要重视和研究的内容。

在影视表演中,肢體语言具有较为典型的特征:一是生活化,即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语言来源于生活,符合生活中人们的认知逻辑和日常逻辑,是影视剧中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动作,这是影视剧本源自生活最为根本的体现。二是隐喻化,即影视表演中,台词可以反映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但肢体语言更是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通过细微的肢体动作,能直接反映和隐喻着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而且,优秀的演员更善于使用肢体语言去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更为深刻地表现人物形象。三是镜头化,即在影视剧中,导演可以使用镜头引导观众去刻意关注演员的`肢体动作,放大肢体动作,引起观众注意和思考,引导观众去认识角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更为生动的剧中人物形象或者推动剧情发展。

二、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作用

1.肢体语言是塑造影视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影视剧中,语言主要是通过台词来反映,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肢体动作也非常重要,也是塑造影视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演员通过肢体语言可以展示很多台词中不能或者无法表述的含义。比如,在影视剧里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演员一方面在对话中肯定对方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又从肢体动作上表现较为明显的对对方观点的否定,如摇头或者面部表情较为痛苦等,这些都是对于人物形象的深刻刻画。使用肢体语言塑造影视人物形象,应注重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自然,即肢体动作应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或者剧中人物形象的逻辑,毕竟影视剧的主要观众是面向大众,演员的肢体语言必须能让普通观众看明白和能理解,因此,自然是对影视演员肢体动作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像”,即演什么角色就要像什么角色,比如演大学生就要体现大学生的青春和活力,以及其内心中对于未来的迷茫,这些更需要从肢体语言中来体现。三是要深刻,即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反映角色的深刻内心,如:当剧中人物遇到某一突发事件时,这时候需要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来反映其内心的心理变化。

2.肢体语言助推影视剧的情节发展

肢体语言除了能有效的塑造影视剧中人物形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助推影视剧的情节发展。故事情节的推动,主要依靠于在影视剧中形成矛盾冲突,然而这种矛盾冲突可以有多种形式。除了故事情节设计的矛盾冲突,还可以有人物角色的矛盾冲突、语言的矛盾冲突和肢体语言的矛盾冲突。例如,在影视剧的一个场景中,如果两个剧中角色之间,在台词设计方面并没有发生较为明显的矛盾冲突,但是在演员表演的肢体动作方面却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冲突,那么这就可以引导观众发生联想:为什么这个人有这种表情或者动作呢?这就将剧情向下一个矛盾冲突发展而做了铺垫或者引导,从而助推影视情节发展。

3.肢体语言具有直观性和可塑性,充分展现影视人物特征和影视魅力

肢体语言可以传达出用语言无法表述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影视剧中,人物特征及其内心活动主要依靠台词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和塑造。由于是在镜头下的表演,演员可以将肢体语言展示得较为明显,而且随着镜头的切换和剪辑手法的使用,影视剧中更可以展示细微的肢体动作,比如慢镜头等。另外,肢体动作是演员必须修炼的基本功。一名合格的演员,应当懂得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去反映人物的特质和内心世界。动作表情都是通过目光、面部表情、身体有关部位姿态的变化表达出来,这说明形体语言很具有表现力, 也说明可以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充分挖掘人体动作潜能和无线的表现力, 具有可塑性。

三、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由于具有独特的特征,是影视剧中台词语言的有利补充,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和特质以及推动剧情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影视演员在影视表演中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以不断提高表演效果。

1.影视演员创造角色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

影视演员使用肢体动作,去创造和展示影视剧中人物角色和形象,这就要求演员应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肢体动作。首先,影视演员应当充分理解影视剧本和影视人物角色,这是表演的基础,也是演员使用肢体动作的基础。比如,某个剧本中,演员要饰演一个医生,那么演员就应当充分理解医生的日常心理,以及习惯性的肢体工作。其次,应当充分理解每一个场景中所应表现的主体以及矛盾冲突。在具体的每一个场景中,影视演员应当在表演之前,和编剧、导演以及其他演员一起讨论剧本,分清楚所饰演的人物角色及心理特征,以及其可能存在的肢体动作。比如,按照上面的例子,如果演员饰演一个实习医生,那么在其肢体动作中就应反映其内心活动,如热情积极接待病人,但又担心难以对病人的病情有较为稳妥的把握,可能拿捏不准从而有焦虑心情。

2.影视演员肢体动作必须准确、有分寸,合乎人物和情境的需要和剧情发展变化的节奏

演员在影视剧中的场景表演时,肢体动作必须准确、有分寸,合乎人物和情境的需要和剧情发展变化的节奏。首先,演员的肢体动作必须合乎人物特征,即演什么像什么,无论是扮演老医生还是实习医生,都必须符合人们心目中所理解的那种人物形象及其肢体动作。其次,应当符合每一个场景中的需要。在每一个场景中,展示具体的人物角色冲突和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时,必须符合场景的需要。最后,应当符合剧情变化的节奏。演员的肢体动作应当按照故事情节的轻重缓急而展开,应当照顾到整个故事的情节节奏。在某个重要的场景或者故事矛盾冲突高潮的部分,演员应采用较多和较为细致的肢体动作;而对于辅助性的场景或者故事情节,则应较少肢体动作的频率甚至可以简单刻画,从而将时间和场景更多的留给主要场景,突出影视剧的主题。当然,这些都会在后期经过剪辑而再加工。

3.影视演员尤其要注重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有43块肌肉,大约能协同组合出一万种表情。因此,人类的面部表情是极为丰富的,而且越是优秀的演员越是能利用面部表情来传达肢体语言。人们在表达喜怒哀乐的时候,在面部表现更为明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真相写在脸上”,这就要求演员平时在学习和训练中,多揣摩和学习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表现到位,就能较好地展示影视剧中人物形象和特质,取得较好的表演效果。当然,面部表情也需要和其他的肢体动作相配合,比如手、脚和身体等部位,那么所饰演的人物角色内心心理就能较为立体的展示出来,取得更好的演绎效果。

参考文献:

[1]樊毅,孔令军.浅析影视表演的肢体语言[J].电影评介,(18):36.

[2]李佩泽.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J].戏剧之家, (22):133-133.

[3]张博.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对人物内心展现和形象塑造的作用[J].明日风尚, (11).

[4]刘韦.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J].中国文艺家, (2).

篇5:探究潜台词在戏剧表演中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性的论文

探究潜台词在戏剧表演中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性的论文

摘要:二本院校毕业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所学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一次重要检验。很多二本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水平不是很高。本文以池州学院为例,对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总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改革思路,以期对其他院校同类院校和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管理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二本院校;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引言

毕业论文是二本院校学生毕业前夕必须完成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对所学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一次重要检验。经过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可以大大地提高本科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技能。但面对目前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总体水平还不高的现状,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探索已成为当务之急。

1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为了解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笔者对池州学院升本以来的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届、届和届)随机抽取了150份毕业论文,对其选题、框架、内容和创新点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进行访谈,发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总体质量不高,并且其管理制度也亟待完善。

1。1学生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环节

通过对150名相关学生调查显示,98名同学(占65。3%)认为写毕业论文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按期毕业。仅有32名同学(占21。3%)认为写毕业论文是为了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些同学可能选择继续读研或出国留学等方式来学习。剩下的20名同学(占13。3%)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知道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应付任务。

1。2外文翻译质量不高

虽然市场营销专业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夕差不多英语水平达上四级或六级,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其平时对市场营销的专业术语接触得不多,常常会出现语句不通或用词不当方面错误。有的`同学在翻译英文摘要过程中,直接使用网络上的翻译软件,然后进行复制和粘贴,这样的翻译结果可想而知。

1。3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偏低

很多二本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安排写作方面的课程,而是特别重视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得很多大学生缺乏写作技能的训练。在大学本科四年期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很多考证方面,如考会计证、营销师证、国际贸易单证、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国家二级和省二级证等。据近三年统计,池州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大学四年取得相关证书的学生大约120多人,为了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在做准备。因此,就会出现很多大学生平时轻视写作能力的训练,从而导致在写毕业论文时力不从心,在论文的选题、内容设计、创新点等方面体现不到新意。并且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要求50%左右的是项目设计和调研类型的论文,很多同学缺乏实际调研的时间和能力,没有一手资料,就更难以写出切合市场或者企业实际内容,无法找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和应对策略。个别同学因写作水平很低而导致毕业论文达不到学校论文“合格”的基本条件,无法顺利拿到本科毕业证书。

1。4指导和答辩过程不容乐观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论文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和足够的耐心。一般在第7学期,学校确定指导教师后,论文选题、拟提纲和撰稿环节就随之确定下来,但很多二本院校学生主动联系老师的少,而老师联系学生的现象较多。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夕以实习或找工作为由,经常没时间认真写和修改论文,指导老师常以QQ、邮件或电话形式联系学生,催促学生写论文或及时修改论文,很少进行面对面指导,导致一些学生和老师难以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论文管理办法,只是敷衍了事,结果导致论文指导质量不是很高。

2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改革路径

2。1加强论文指导和管理

学校从上层教学管理者到基层指导老师都要从选题、提纲确定、开题、任务书下达、初稿修改、实施进度、答辩评审、总结归档等各环节工作引起足够重视。从学校到二级学院成立各级领导班子,形成班子负责制,召集全体指导教师动员大会,使每位教师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论文指导环节。指导教师再将毕业论文的管理办法和指导方式传达到每位同学,使每位毕业生都弄清楚毕业论文的进度安排、修改程序、纪律要求、评分和答辩标准。学生的论文成绩评定是由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共同给定的成绩组成,必须严格按照学校成绩评定等级标准进行考核,不得毫无原则的给学生“开绿灯”。

2。2适当提前毕业论文指导时间

为避免学生就业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上的冲突,可以将毕业论文任务下发时间调整到第6学期末或第7学期初,这样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就有更多的时间来面对面地沟通论文,学生也可以更安心地利用在校期间来查阅和收集资料。在第7或第8学期,针对调研性质的论文,学生可以带着题目进行实地调研和参加实习,这样对学生来讲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不至于前面提到的学生实习时顾不上写论文了。所以说,适当提前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将毕业论文任务早布置下去,对于毕业生和指导老师双方都有利,让他们在心理上早做准备,这样更容易出高质量的文章。

2。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翻译能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翻译能力,利于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科研水平。首先,全体专业老师要有意识地从日常教学工作中按照毕业论文的要求,让学生从作业、调研报告、策划书等方面加强训练,教学生思考论文的选题、学术论文的写作范式等,也可将往年的优秀毕业论文的选题、创新点方面告知学生,让他们提前学习,这样对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绝对大有利处。其次,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查找外文文献,恰到好处地引用外文文献,对市场营销某一领域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就会更容易查找和发现。学校应该就相关领域进行专业外语或进行双语教学,从读、说、听、写等方面人手,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翻译能力和应用水平。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对专业知识运用和技能发展、提升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更是一个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尤其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毕业论文的写作仅有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语言组织、专业表达、逻辑思维、实践案例运用训练等多方面能力的结合。因此,应该不断改革和探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篇6: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论文

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若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革新教育方式,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的参与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果、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学生的发展使教育改革的目的、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对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等方面,全面探究了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希望以此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学生;教育改革;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随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若要顺应时代形势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社会各个职能部门在教育改革中固然起着重要作用,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改革更是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若要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关注学生的重要地位。

一、学生的参与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果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教学改革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在改革过程中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在制定改革措施时,根本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诉求,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也没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这导致学生与改革严重脱节,教育改革缺乏针对性,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率。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当将学生视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采取多样化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成为教学改革的评判者,引导学生为教育改革出谋划策,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及时调整改革措施,进而增强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二、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动力

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社会和教育的桥梁,社会的接纳与认可程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而教育部门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学生的需求是教育改革的基础。虽然社会各界的用人需求也会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改革的方向,但最终仍需通过学生来检验改革成果。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明确学生的“原动力”地位。

三、学生的发展使教育改革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因此,若教育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及时进行改革。可见,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更好发展。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都只是为了这一最终目的服务的。因此,教育改革的目标、措施、理念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将教育思想和模式的调整作为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这导致教育改革未能取得显著成果。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标准。

四、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对象

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技术、和教育思想的改革,范围十分广泛。但无论在哪个层面进行改革,最终都要作用于学生身上,学生都是最终的对象。若教育改革不与学生结合在一起,改革进程就无法顺利完成。由于学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对象,因此,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步骤都要考虑学生的消化和接受能力。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应当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否则就会导致教育改革的主客体之间相互脱节和排斥。此外,学生作为教育改革的最终对象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教育改革的成果也具备最终发言权,因此,学生在教育改革中应当处于主动地位,选择更加适合自身的改革措施。教育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主动地位,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教育改革的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产生改革合力,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学生素质是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教育改革成果的衡量标准并不是投入了多少资金,组织多少研讨,审批多少项目,而是人才培养的具体成效,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衡量教育改革成果的最终标准。教育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化工程,关系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利益,涉及到许多部门和的单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改革的评价难度,致使教育改革评价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但就教育的本质、作用和功能而言,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依然是人才素质。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用人需求,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可见,学生素质是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篇7:舞台道具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论文

舞台道具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论文

舞台道具在舞台剧表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舞台美术即舞美,它是舞台剧演出中除表演以外的各种造型因素的统称。舞美有化妆的成分,也有道具与服装,布景、灯光、音乐等都是道具的一部分。舞台道具在舞美中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了道具,戏剧就会黯然失色,表演效果大打折扣。舞台道具通俗地说就是舞台用具,有大道具,这些撑起了舞台的整体框架,比如桌、椅、床、机器等,也有小道具,小到一个茶杯、一个花瓶、一个手帕等,也有随身带的饰品,比如烟袋、眼镜等。

在舞台表演的艺术中,舞台道具是布景形象紧密联系的一部分,没有道具是不可以的。它的涉及面非常广,内容也变化多样,有的道具可以帮助演员贯穿整个戏剧,使自己的表演具有情境性,所以,道具也被称为“演员的第三只手”。道具在表演中要充分而合理地运用,如果动作得当,将有助于推动表演,有利于剧情的顺利展开,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形成。因此,道具取材于生活,并将其进行升华,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并赋予了更好的美学价值,当进入观众的视野中时,便产生了无限的活力,在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那么,舞台道具在戏剧表演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有利于剧情的开展

道具在戏剧表演中有轻重之分,但是有些戏剧主要是以道具的变化来表现剧情的变化,比如名戏《锁麟囊》就是这样的类型,“锁麟囊”是一个物品,成为三剧的.名称,所以,这个剧中也主要是以锁麟囊为主题的。在本剧中,富家女薛湘灵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溺爱,可谓是娇生惯养,在出嫁的时候,母亲送她一个锁麟囊作为嫁妆,里面装有奇珍异宝。出嫁的途中正巧下大雨,于是在路边小亭中避雨,突然听得同在亭内避雨的一乘小轿里发出隐隐的哭声,问明原因,才知道是赵氏贫女出嫁,见湘灵的嫁妆排场,于是产生卑贱的情绪,故而啼哭。湘灵产生怜悯之情,遂以锁麟囊相赠,而且没有留名,只有“漂母饭信,非为报也”等语。几年后,主人公湘灵的家乡因水灾与家人分离,流落他乡,因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却无力养活自己,只好入卢府为仆,有一日,她领其家小少爷在花园玩耍时,突然在神案上看到了自己非常熟悉的锁麟囊,这时她才知道卢府女主人就是六年前自己赠囊的贫女。赵氏见到恩人分外感恩,在其帮助下,湘灵与一家人团聚,两人也结拜为异姓姐妹。从这个戏剧中可以看出,整个戏的过程是因锁麟囊开始,又因锁麟囊而结束,其剧情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都与锁麟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运用渲染气氛

道具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为剧情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比如在话剧《雷雨》中,周公馆的客厅里摆满了各种道具,如油画、壁炉、吊灯、沙发等,另外还有对联、橱柜、圆桌、矮凳等。这些不同风格的道具使得整个大厅有一种土洋混合、新旧参半的特殊味道,之所以有这样的风格,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在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是典型的旧中国形象,也反映了当时有权有势的资本家的生活环境和精神思想。从这个客厅的摆设我们就可以看出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环境给人一种思想上的冲击,从侧面可以猜测出屋主人的身份、地位、阅历及素养等等。再比如在歌剧三国演义中的《貂蝉》中,该剧的道具具有写意的特点,比如王允家的道具是一方大鼎,董卓家的道具是一个大麒麟,而吕布家的道具则是一匹赤兔马。这些大道具从侧面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爱好,正是这些道具才反映了该剧中各地割据混战,都妄想称雄的战乱环境。同时,这些道具都很大,给人一种很大的压力感,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东汉末年的历史氛围是以强权来压迫老百姓,有权有势的人物体大,权力也大,老百姓处于一种水深火热的局势之中,以强凌弱的现实显明地摆在了大家面前。主人公貂蝉也在这些大道具中有了些此许的暗示,收养自己的义父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政治工具,而对自己的义父董卓,她知道自己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玩物而已,其实也没有什么真爱,便是自己最后也成了吕布的玩物,这说明当时的社会注定了女人不能摆脱历史的命运,只能是男人之间权术的砝码和玩物而已。

三、道具可以表现人物特点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手持的大灯笼,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个道具非常符合李玉和铁路工人的身份,这是他们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具,不仅如此,用大灯笼也反映出他们的革命和热血的红心,非常贴切地反映了李玉和这个人物。再比如,黄世仁是一个心如蛇蝎的人,但是他家里却有佛龛,信佛的人本来应该是行善的,但是这与他的内心是相反的,通过道具反讽了这个人物,他的母亲每每得知喜儿的悲惨境遇时,还怂恿自己的儿子继续作恶,却在佛龛前拜佛不止,更加反映了一家人的阴毒与险恶。

总之,戏剧表演中舞台道具的使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表演中,一定要对舞美进行科学的设计,在道具使用上细心研究。舞台道具不是一般的道具,而是对生活用品的夸张,既来源于生活,又夸张于现实生活,根据剧情内容的不同、风格等特点合理利用,对现有的剧情起到夸张、推动的作用,有很大虚构的成分,是对作品的有力想象与创作。道具要与戏剧相统一,风格一致,要从剧情出发合理地表现人物、环境等,配合演员的动作,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心理性格等特点,有力地渲染气氛。当然,道具只是戏剧的辅助,而不是戏剧的全部,是为演员演出而使用的,不能在运用中过分夸大而产生喧宾夺主的感觉,也不能为展示道具而设计道具。

【参考文献】

[1]周红。浅谈舞台道具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J]。人文天下,(18)。

[2]王欣。道具的艺术魅力谈[J]。戏剧之家(上半月),(12)。

[3]徐V永。戏剧表演中的舞台道具研究[J]。大众文艺,(02)。

[4]阿依林芳。舞蹈在少儿戏剧表演中的实践运用[J]。四川戏剧,(08)。

[5]夏稳。节奏与情感在戏剧表演的关系探讨[J]。戏剧之家,(02)。

篇8:舞台调度在戏曲表演中的地位论文

舞台调度在戏曲表演中的地位论文

戏剧是一门通过剧中人物的行动反映生活的艺术,行动是戏剧的关键,是舞台演出的生命线,这是戏剧的本质和特性。“戏剧行动”是剧本规定的,需靠“舞台调度”来具体完成,“舞台调度”是实现“戏剧行动”的具体手段。角色在舞台上相对静止的位置谓“点”,角色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线路谓“线”(即角色舞台位置的移动过程)。“舞台调度”是“点”与“线”的结合,“点”的位置的高与低、前与后、中心与旁侧等构成画面造型的静态;“线”构成舞台画面聚与散的动势。戏曲的“调度”包含伴随的身段内容。“舞台调度”的范围不局限于舞台台框内三维空间。戏曲的“舞台”样式从古代的红氍毹、露台、庙台、勾栏、伸出式舞台,发展到现在的镜框式舞台,戏曲“舞台”的概念从来不局限于舞台的台框空间。比如,现在四川农村演出的川剧《目莲救母》(原出自宋杂剧)的演出形式,角色从露天搭的舞台上走下来,经过观众席到大街小巷,再转回到台上……,从中可略窥古代演出舞台“调度”之端倪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连台戏《荒江女侠》中的主人公女侠从三楼的观众席的钢丝绳上“飞”到舞台上。21世纪初,上海京剧院上演的《宝莲灯》中,角色从乐池里升降等“调度”。可见,舞台调度的处理与剧场的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同一剧本,由于剧种不同,舞台调度会大相径庭。传统戏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昭君出塞》,粤剧处理为文戏,以唱功为主,昆曲则处理为一出舞蹈性很强的戏,而唱为辅。舞台调度还因演员掌握的技艺不等不同而有差异。

阿甲先生认为导演排戏“首先要注意舞台调度的线和点”。导演需要构思全场角色从上场到下场之间的全部舞台调度,是创造性的劳动。舞台调度是导演艺术最直显的成果,也是导演的个性和修养的体现。

一、戏曲舞台调度的意象化

西方戏剧,无论是摹象艺术,还是18世纪未19世纪初盛行的浪漫主义艺术,或是本世纪50年代中期流行的荒诞主义的喻象戏剧,它们的艺术创作方法,都囿于“忠实地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形象思维是写实的“摹象”戏剧观,其戏剧舞台场面调度“中根据人在生活中,用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动作构成的。”①而我国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创作活动,并不局限于生活原形的形象:“象者凝于有物而非物也”,“象”是外物与艺术家的情意结合在一起,经过审美陶铸,化为心中的形象,是经过主观的“意”加工了的“意象”,是超越自然形态的“象外之象”。(司空徒《与极浦书》)戏曲艺术的形象思维建立在“意象”的美学精神基础上,通过歌舞塑造人物,与生活拉开了距离。其舞台调度是生活的夸张、变形,甚至可以表现视觉形象之外的非物质形态的心灵形象的显现。戏曲舞台上的“象”是一个“意象”世界:

一、传神:如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取神》中所说,绘画讲究“变其形而传其神”、“离形得似”等。戏曲艺术讲究“登台演剧,贵在传神”。略去生活中繁琐细节,留下空白,让观众联想,捕捉事物的某个典型特点,加以夸张、变形,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在《大脚皇后》剧本中提示:“两衙役抬上一个大灯上,挂了起来”,我运用“神似”原理,让这个大灯直接从舞台上方悬挂下来,当书生题诗时,用笔朝灯的方向一挥,通过灯光,把诗映出,以此达到神似。

二、虚实相生。

“境“是我国古典艺术的最高追求,构成戏曲的审美品格。“境”不仅包括“象”,而且包括“象”外的虚空,即“境生于象外”。戏曲艺术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段,使观众意会“象外之象”。

1、“化实为虚”:在创作方法上,把“实”变为“虚”,把“有”变为“无”,把“显”变为“隐”:(1)虚拟时空。运用圆场、跟斗等调度,表现时空的变换。也可以将不同空间的人物通过调度“集中”在舞台同一空间中表现。(2)虚拟物体。虚去马、船、门、楼等物体,运用调度(包括身段舞蹈)表现骑马、驾舟、开门等。(3)虚拟环境。设置点缀性的布景和道具,通过角色的台词和调度交代具体环境。(4)“以一当十”。如用少量“龙套”代表千军万马等。(5)虚拟角色。把需要在场的群众人物虚去。比如,《大脚皇后》剧本中提示:“众百姓围观哄笑马高才”,我虚去了在场的众百姓,采用“画外音”表现众百姓的哄笑。

2、“化虚为实”:(1)人物心灵中的思维形象,如风、影子、雷、电、鬼魂等,在生活中是无形的,在戏曲舞台上由演员扮演为可视的“角色”形象。也称作“拟人化”。(2)虚拟情绪。用翎子功、手绢功、水袖功等技艺性舞蹈身段,表现内心的激烈心绪。

篇9:试论民法典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论文

试论民法典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论文

民法典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基本法,是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重要工具。民法调整着商品经济中几乎全部财产所有流转与人身间的利益关系,是商品生产者们认可变换的对方是平等独立的所有者。它的命运前途和商品经济的兴衰发展趋势紧密联系着。

民法是调整以平等为本质属性的市民社会和市民生活的法律,即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是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存在于法律体系中的。

随着中国法治进程长时间的发展演变,民法逐渐在社会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民法典起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罗马法作为经历过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等诞生的重要法律,开创了古典时代辉煌的制度文明。

随之巴伐利亚民法典以启蒙运动时期的第一部民法典身份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在时隔48年后通过,它通过四部分内容将罗马法的精神及传统引入到工业革命时代。

19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开创了新纪元,它具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代表意义,被许多亚洲国家引用,在推进大陆法系国家的私法制度建设方面具有重大的影响。从古至今地观察民法典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民法典自身变化与社会形态的联系非常紧密。

人类迈进文明社会的开端是工业革命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基础,与之以前的自然经济、简单的商品经济、理想化的产品经济相比具备了民法制度意义以及现实社会意义。在制度方面分析,民法典的本质是人格权化的私法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和文明制度的象征,存在于历史的某个阶段时期。

第一、民法典紧密地联系着人民群众,是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沟通交流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间的信息作用。

第二、民法制度建立健全的目的在于推动国家物质的开发与形成,使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不断进步。

第三、民法典保证着群众关系秩序化的平衡,在维持个人本位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届主观能动性,提升社会国家方方面面的效率。第四、私法制度涵盖主体制度、意思自治制度、责任制度、物权制度这四个制度,这四个方面涵盖了整个市民社会的制度建设,充分规定了平等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结构类型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制定成的法则基本内容却出入不大,任何社会制度都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存在。民法典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民法典中所规定的主体包括任意自然人和法人,通过肯定主体的抽象人格与广泛性,表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内容。

2、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统一的,任何组织和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就应该有相应的义务,两者是不可分的。

3、保持法律思想的确定性、内容演进的连续性、法律权威的稳定性是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4、确定国家社会层面价值的统领推动地位。笔者认为民法其实就是以强制力促进社会进步、人权自由、商品经济等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从民法的权利主体制度、所有权制度、合同制度、民事责任制度来看,它们都是在适应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彼此承认对方是交换物的.所有者,反映了商品经济所阐述的民法法则。

只有各种不同形态的劳动所形成的不同使用价值,才能作为商品进行相互对立的交换。

民法典是规范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调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曾说过的,民法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它在商品经济的地位和意义显而易见,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民法典是一种法律形式,是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正常有效运行的法律形式,它具有多个制度,分别在市场体制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下面笔者从九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商品经营者与商品生产者能够作为独立平等的主体进入市场,依靠的是民法中的主体制度。

引导商品经营者与商品生产者开展公平的竞争,协调商品交换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依靠的是民法中的诚实守信、公平平等原则。让市场主体当事人拥有广泛的交易空间和行为自由,依靠的是民法中的法律行为制度。

保护市场主体对各种物品的正当买卖交换权利,并制约其发挥在多大的权利制度范围内,依靠的是民法中的物权制度。

实现商品价值摆脱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让渡商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大力地推动商品交换的诚实守信运行,依靠的是民法中的债权制度。有效地避免事事需要主体亲历亲为,而且要在第一时间取得市场运行中的相关信息,是民法中的代理制度与居间制度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现市场主体通过管理规范、秩序井然的组织为其获取利益最大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进一步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其各项权力,这种良性循环保障了商品的快速流通,上述依靠的是民法中的行纪制度与时效制度。

以上九个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制度,市场参与者在这些规则规范允许的合理范围内开拓创业,用自己的双手与头脑谋取利益,保障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发展与长期运转。

其次,民法在维护社会公平自由、正义平等的领域有重大影响。民法作为调整财产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调节着社会各界存在的各种利益,他的调整对象没有阶级层次、贫富高低之分。民法的存在基础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产生的核心因素是商品经济的存在,在法律上不允许发生侵害社会和他人权益、非法谋取不正当利益、践踏他人人格尊严、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等事件的发生。作为一种创新的制度体系,民法充分体现着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保护着人们在合法权利范围领域谋取个人的利益,取得收获。

最后,民法作为私法,可以促进民主政治。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民法将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政治生活和市民生活进行了划分,规定在市民生活和市民社会中,实行私法自治原则,要求统治阶级不得任意干涉作主。

在阶级社会中,民法能够抑制国家公权力的不当扩张与错误倾向,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对待,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之,民法作为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具有高度的启蒙开创性,彰显的是自由平等、诚信公平的宗旨。自从第一部民法颁布以来,他的价值功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作用是不容置疑、极其轰动的。人们按照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着民法典的内容和原则。

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发展演变,对于民法典的作用和地位,人们进行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和探讨,深入本质认真剖析促进民法对市民社会和市民生活发挥成功作用的各项要素。通过多年的堆积,民法典已是一部成功、成熟的法律形式,在商品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0: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

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

受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笔者有机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niversityComplutenseofMadrid,UCM)学习与考察,有机会了解西班牙大学学科结构及教学体系。UCM是西班牙规模最大的公立大学,截止到,拥有超过98000名学生,接近9800名工作人员,其中教职员工将近6000名。时至今日,该大学已经培养出的2个诺贝尔医学奖和5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与西班牙其他高等院校相比,UCM心理学院的语言治疗专业设置较为特殊。本文将重点对UCM语言治疗专业的学科结构及教学内容作进一步介绍。

1.语言治疗专业本科教学

UCM语言治疗专业的课程最早始于1992年,也使其成为西班牙国内最早授予该专业学士学位的大学。该专业师资力量由分别来自UCM心理学院、医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基础心理学、耳鼻喉科学、教育学、语言学-西班牙语、心理生物学、心理治疗和评估、进化及教育心理学7个不同专业的共34名教务人员组成。学系专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独立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平台,会议室,语言治疗实验室和语言治疗中心等。近年来,语言治疗作为一门独立专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经和心理学一样被纳人公共健康学科范畴、这一认可推动了新的教学计划的制订,保障了所培养的语言治疗师的职业素养。

语言治疗专业的本科教育共4年,其课程内容涵盖语言学、医学、心理学等。语言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分支,主要是研究语言的起源,结构和语言的使用。而语言心理学作为认知科学的新兴领域,则融合了心理学和语言学而成为一门交叉学科,进而去研究语言加工的心理机制、言语的感知和语言的进化等。教授内容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以此来应对临床的真实案例。例如,Iverach等研究发现,口吃患者在语言治疗中普遍存在焦虑症状。Martinez等人进行了焦躁病人在语言治疗过程中,焦虑和抑郁症状和声音质量的关系研究,并强调对失语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学科交叉干预的重要性。因此,语言治疗师有必要掌握相应的临床心理学测量与评估技术,如果可以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使语言治疗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语言治疗教学强调与社会相关机构的接轨且有大量的实习时间,早期就着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所培养出来的语言治疗师,应该是能够参与到语言障碍的科研、预防,评估和诊断的每个过程中;能够制定针对儿童和成人的语言、听觉,个人交流等障碍的治疗方案。根据其职业特性,主要的从业范围包括:医院、康复中心、语言治疗中心、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社会服务中心,就业中心和老人院等。

语言治疗专业的本科生在完成4年的学业后,应该掌握以下基本知识和技能:①能够发现、辨认、诊断出有语言障碍和存在语言障碍风险的个体,并且可以提供相应的语言治疗方案;②对语言障碍患者的家属,或其工作单位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③帮助患者选择能够提高他们交流水平的辅助器材;④在临床、教育和科研方面,能够教授、监督、制定和领导与语言、交流和语言障碍相关的方案;⑤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制定并及时修改方案;⑥除了对患者的健康方面提供服务外,还可以从教育、社区及职业方面提供相应的帮助;⑦有设计语言和交流预案的能力;⑧能够对普通人的语言交流技术提供有效的帮助。

2.语言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

UCM还招收语言治疗学硕士。其招生范围主要针对语言治疗学、心理学、医学和教育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其中必修课包括:临床语言治疗进展和语言治疗的科学研究方法两个教学模块。临床语言治疗进展模块包含4门课程:①语言发展和书写障碍的新进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特殊语言障碍及语言发展障碍的研究进展、不同病理和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自闭症和其他认知发展障碍患者的语言和交流研究、脑瘫幼儿的语言障碍研究及其干预手段、读写障碍的评估及干预。②神经病原性障碍的语言治疗干预新进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认知神经心理学中关于语言发展和脑损伤的相关研究、认知衰老的评估及干预、脑损伤造成的失语症的研究及认知康复与评估、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③听觉和声音障碍的语言治疗进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耳鼻喉科学研究进展、耳蜗移植技术的研究、临床实践中对不同种类失语症的病理研究及诊断、病理性听力缺失的研究进展及治疗手段。④语言治疗中得心理干预,具体的授课内容包括:语言治疗评估及干预的临床技能、语言治疗过程中的行为干预手段、语言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语言治疗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模块包含两门课程:①语言治疗的研究方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及临床语言治疗的应用、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语言治疗研究的元分析、评估和干预方法等。②临床语言治疗与科学,具体授课内容包括语言治疗学科论文的分析与评价、语言治疗知识与社会融合、现代语言治疗诊断技术和分析。

3.小结

从以上UCM语言治疗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以看到,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大量地介入了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同时我们也注意到UCM语言治疗专业是下辖于心理学院的,这与国内目前的语言治疗专业教学设置也有很大不同。为什么强调语言治疗与心理学的关系?如之前所述,这与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的学科交叉发展无不关系。单纯的语言学和生物医学研究,并不能解决言语障碍的社会和心理基础。语言心理学的发展,对临床语言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近年来崛起的进化心理学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应当是对一个特殊认识领域的一种心智能力,即语言是一种本能,同时也具有文化的特征。此外,语言治疗究还涉及了其他心理学研究领域。例如,George等人研发出多媒体设配来辅助残障儿童的言语治疗,而多媒体界面设计涉及注意、记忆、学习加工等大量基础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基于语言治疗临床的需要,UCM将语言治疗专业设置在了心理学院,同时将基础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心理学研究广泛结合语言治疗专业。

在应用层面,其课程设置强调了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角色。课程包括了大量应用心理学内容,更适应社会需求和实际应用。在如今“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UCM的培养模式对国内语言治疗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无不借鉴意义。

篇11:浅谈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论文

浅谈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论文

故事表演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该文学作品的内容(或某一片断)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以幼儿在表演角色的活动中获得满足,追求表演的快乐为目的。它的内容来自语言丰富、优美的文学作品,幼儿在表演时,能接触大量文学语言,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去表现文学作品,所以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它又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营造表演氛围,激发幼儿对故事表演的兴趣

1.《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到满足和快乐,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表演环境,让幼儿在表演活动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我们在共享区域---表演区创设了“梦想剧场”的游戏情境,剧场虽然不是很大,可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和孩子一起绘画制作各种故事表演背景、服装、道具,创设化妆间,制作衣服柜,利用滑道自己更换表演背景,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激发了孩子的表演兴趣,每天的活动区时间孩子们都会争抢着来表演。

3.如《小蝌蚪找妈妈》我们把这个情景放在区角活动中,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像捉迷藏一样。青蛙妈妈躲起来,小蝌蚪去寻找妈妈,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鸭妈妈、大鱼妈妈、乌龟妈妈和大白鹅妈妈。通过小蝌蚪的询问去找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之间进行了交流和对话,学习用故事中的语言区表达,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表演内容

1.故事表演是以内容为载体的,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内容选择往往非常重要。如果选择过强的表演内容,会限制幼儿表现能力的发挥;如果选择过易的表演内容,则会削弱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

2.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我们结合“快乐与发展课程”和主题活动,选择了《两只笨狗熊》、《小猪盖房子》、《大象救兔子》、《萝卜回来了》等作品进行表演,这些故事孩子们比较熟悉,故事角色性格明显、易模仿,情节生动、有趣,语言优美,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如《拔萝卜》这个故事,由于孩子小班时已接触过,我们就着重引导孩子讨论、创编各角色的出场动作,孩子们创编出:“老公公的背有点驼的,走起路来慢慢的,一只手还拄着拐杖!小姑娘很活泼,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唱着歌……”就这样,孩子在创编过程中又体验到了故事表演的另一种乐趣,言语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1.在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空充分选择自主的游戏空间,让幼儿按故事的角色,凭自己的意愿选择故事的角色,使每个人都可以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表达能力稍弱的幼儿在表演中可以得到同伴的提示。

2.如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中,表达能力弱的幼儿大多选择宝宝的角色,跟着“妈妈”一起表演,几次之后孩子们对于“妈妈”的角色就熟悉了,这时幼儿们轮换角色,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在故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角色心理、语言、动作,有新鲜感,从而使语言表达基础水平不同的幼儿都得到适当的发展。

四、提供丰富的表演材料

1.《纲要》指出:“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以及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大班幼儿对游戏的道具非常感兴趣,因此,仅提供给幼儿头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帽饰、胸饰、表演的服装、音乐及各角色需要的道具等,它们不仅能激起幼儿进行表演的愿望,而且还直接影响到表演的趣味性、戏剧性和象征性。

2.如:在《两只笨狗熊》中,我们投放了胸饰、甜饼、“”马路"、音乐等;《小猪盖房子》中投放了实物稻草、木头和砖,有猪妈妈和三只小猪的头饰,还有故事情景等,使幼儿在表演中能够真正的将实物用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表演的过程中更投入,更逼真,大大增加了幼儿表演的兴趣,时鼓励、适当引导,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期是主动性发展的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参与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大胆参与、主动尝试的个性。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幼儿尝试做一件事时,教师的的鼓励和适当的指导尤为重要。此外,在每次表演活动时,我们对积极参与,敢于表演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胆怯的幼儿进行耐心引导,及时鼓励支持,在情感上强化,推动幼儿勇于尝试,使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五、提供充足的时间、宽广的舞台让幼儿参与表演

1.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表演欲望,我们除了每天在表演区进行表演外,还利用过度环节让幼儿主动在集体前表演。另外,每个故事表演成熟后,我们还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带领幼儿走到其它班级去表演,向同伴展示自己,让幼儿更加的自信,更加愿意参与表演,从而来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提高。

2.幼儿在进行故事表演游戏的同时,能获得广泛的经验,其他语言内容方面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能说的话题自然就越来越多。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还得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理解他人说话意图,考虑怎么回答,从而逐步提高在不同语境中运用适当语言的能力。

3.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故事表演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兴趣,而且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幼儿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把握文学作品打下了基础。

舞台道具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论文

如何在戏剧表演中联系自我与角色的关系论文

试论肢体语言的特性及其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论文

浅谈色彩造型的语意和实践艺术论文

论《良宵》的艺术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影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论文

体育舞蹈礼仪教学论文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

舞蹈教育教学的论文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通用11篇)】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2022-06-25

舞蹈毕业论文范文格式2023-07-13

内化语言的论文2022-12-07

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论文2022-11-01

谈芭蕾基础训练在形体课教学中的作用论文2023-11-08

竞技健美操教学中运动技术特征的独特性分析论文2022-12-19

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2022-12-26

戏剧专业教学论文2023-12-25

试论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023-01-15

舞蹈教学实践论文202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