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遗传学教学中几个难点、疑点内容分析论文

时间:2023-11-09 07:26:1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遗传学教学中几个难点、疑点内容分析论文(共3篇)由网友“fsl030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大学遗传学教学中几个难点、疑点内容分析论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遗传学教学中几个难点、疑点内容分析论文

篇1:大学遗传学教学中几个难点、疑点内容分析论文

大学遗传学教学中几个难点、疑点内容分析论文

遗传学是生物技术、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生普遍反映这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就学生而言,遗传学的绝大部分内容不能单靠记忆而需要推理和思考才能掌握,尤其是遗传学同概率论和统计学联系甚紧,这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尤为吃力;就教师而言,如何对遗传学概念之间及遗传现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之间相互联系阐述清楚"对学生的理解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某些难点疑点内容,教师必须对教材中前后章节相互联系’加以分析、比较和综合,或者就相关内容加以补充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就遗传学的难点和疑点教学进行分析。

1、基因、等位基因和复等位基因

基因是包含转录成RNA分子的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基因转录成的RNA分子经加工后或者直接发挥作用,或者翻译成一段肽链。基因可以在不同位置上或以不同的方式突变形成不同的形式,基因的不同形式称为等位基因。基因作为染色体上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每一个核苷酸可以是A、G、C或T,n个核苷酸组成的序列理论上可以在任意核苷酸位置上向其它3种核苷酸突变,因而n个核苷酸长度的基因,其可能存在单核苷酸差异的等位基因数目为3xn,如果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核苷酸差异,以及其它不同类型的突变,那么不同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就更多,可以把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基因在实验中为组成单个互补群6omplementationgroup)的一系列突变或等位基因所限定。在互补测验中,同一互补群内的等位基因不存在互补关系。

绝大多数复等位基因存在于自然群体中,但实际上所有可能的等位基因并不同时存在,其中有些不曾发生,有些虽曾发生,但由于偶然因素或突变的有害性而自然剔除,也可能以极低频率存在而很难检测到。有时一个基因的复等位基因因偶然因素而存在,并且反映其突变历史,例如自交不育基因。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基因的多种形式的复等位基因都可能在群体中存在,但在具体某个真核生物个体指二倍体)中只存在复等位基因中两个相同的或不同的成员,因为每一个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以同源染色体对存在,而等位基因则位于同源染色体对中两个染色体上的对等位置。

2、三大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

分离规律也称孟德尔第一定律)、独立分配规律也称孟德尔第二定律)和摩尔根发现的连锁遗传规律并称为三大遗传规律。分离规律揭示的是一个基因或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其内容是在形成配子时,配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相互分离,使得每一个配子都以同等几率包含一对遗传因子等位基因)中的任何一个。独立分配规律揭示的是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或在同一染色体上距离足够远的等位基因对之间的遗传关系,其内容是在形成生殖细胞时任一等位基因对的分离与其它等位基因对的分离相互独立。连锁遗传规律揭示的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且重组率低于50%的两个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如果重组率等于50%,则说明两个基因是独立分配的,这两个基因既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但距离足够远;换言之,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同线基因,sytenicgenes)并不一定就连锁在一起遗传,因为连锁意味着重组率低于50%,而两个基因距离足够远时实质上是不连锁的。连锁遗传的内容是在产生配子时,连锁的两个基因在向配子中分配时,重组型配子的比例远远少于亲本型配子比例不完全连锁)或全部是亲本型配子完全连锁)。

对三大规律的理解必须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去理解,因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正是染色体的行为导致载荷在其上的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在减数分裂中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的两个成员分离并向相反两极运动,等位基因随之而分离并包含在子细胞中,这就是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或着丝粒)在细胞板附近有两种排列方式或取向),后期向两极移动并包含在子细胞中就有两种组合方式,两对就有4种排列和组合方式,n对就有2+种排列和组合方式。因此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杂合基因相互独立分离,随机组合,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等比例的配子类型,这就是独立分配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在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并形成交叉结,在此处断裂重结,引起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和基因重组,因此子染色体中带有母染色体中不曾有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不论两个基因的等位基因是相引相顺式)构型还是相斥相反式)构型,两个基因的重组都以相同的频率发生。如果两个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距离较远,以至其间交换具有100%的.机会,那么重组率为50%,即两个基因不具连锁关系,就相当于独立分配的情况。

3‘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基因对性状表达的决定作用首先是通过基因经转录指导蛋白质酶)的翻译合成,然后催化具体的生化反应而实现的。生物体的绝大多数性状表达受多个基因的影响,例如没有人确切知道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涉及多少基因,估计至少有数千之多,这还不包括负责细胞代谢和基础生命功能的那些基因。另一方面,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种效应,这些效应有时似乎没有任何关联,这种效应称为多效性^leiotropicef-fect),例如白毛蓝眼的猫40%天生耳聋。由于基因的作用是通过具体的生化途径实现,而一个性状的表达往往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同时有机体的生化基础是十分复杂的交叉网络,其中不同的酶可能催化同一种底物,或产生相同的产物,或受应于同一调控因子,所以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影响”和一个基因有多种效应”就不难理解了。

需要指出的是,课本中所说的‘豌豆花色由单个基因显性等位基因P和隐性等位基因p)决定”并不意味着花色遗传只需要1个基因,而是指存在这么两个品系或品种,其中之一开紫花,另一开白花,表现型差异是由PP和pp基因型不同而引起的。实际上除P之外,仍然需要其他许多基因才能决定紫花的着色,这些基因既可能是控制花青甙合成生化途径上的基因,也可能是花器官发育生化表达所需要的基因。开白花的植株其表型也并不一定是pp基因型,所有其他决定花色遗传所需的基因之一发生突变都可能引起白花表现型。

在课本第四章第四节有关‘多因一效”的一种最简单情形一非等位基因互作引起9:3:3:1比例的改变的教学中,如果不补充讲述每一种基因互作的生化基础,则学生很难理解这种改变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互补作用中,两个白色亲本杂交,AbbxaaBB)产生紫色的Fi代AaBb),i代自交产生9紫色:7白色的表现型比例,其生化基础为一种简单的链式反应,A基因可指导合成酶A,B基因可指导合成酶B;酶A可将底物转变成白色中间产物,酶B以此为底物,催化合成紫色终产物,即白色底物酶!白色产物酶B紫色产物。隐性上位作用中,红色亲本Aabb)x白色亲本.aBB)产生紫色Fi代AaBb),Fi代自交产生9紫色:3红色:4白色的表现型比例,其生化基础仍是一种简单的链式反应:

白色底物红色产物酶!紫色产物。在显性上位作用中,紫色亲本AAbb)x红色亲本..BB)产生紫色的Fi代AaBb),i代自交产生12紫色:3红色:1白色的表现型例,其生化基础较前两种复杂,酶A和酶B可竞争同一种底物,但前者的底物亲和性更强,酶A可将底物转化成紫色产物,酶B可将底物转变成红色产物,但只有在酶A不存在时,酶B才起作用。具体生化途径为:紫色产物酶A白色底物酶B红色产物。

4图距和重组率

用以表示染色体上基因的相对位置和距离的遗传图谱5eneticmap)又称为连锁图谱linkagemap)或染色体图谱Chromo?somemap)。遗传图谱上的距离单位为图单位6apunit),在基因之间间隔不太大的情况下,1个图单位或1centimorgan(缩写为cM)等于1%的重组率frequencyofre-combination)。1个图单位的物理意义为每50个细胞经减数分裂平均形成1次交换Crossover)的染色体距离。由于发生交换的同源染色体对的4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两个成员参与,所以2%的交换对应1%的重组率。但当两个基因或遗传标记之间的距离较远,其间可能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时,图距用图单位或cM表示还是用重组率表示差别较大。原因在于图单位测量的是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次数,即图距碰)=1/2)x每个减数分裂细胞两个基因之间平均交换数目)x100,而重组率反映的是在某个特定的试验中实际观察到的重组数目,是一种交换的净结果。在图距相对较大足以发生两次以上交换时,偶数次交换结果相互抵消,净结果等于没有交换,在重组率中是反映不出来的,所以图距用图单位和重组率表示是不同的,后者低估了实际的遗传距离。

由于交换发生在染色体经复制后的减数分裂中的四线阶段曲四条染色单体组成的二分体阶段),当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不大,只容许发生1次交换时,最大重组率为50%课本中巳详述)。实际上当两个基因相距较远,容许发生多次交换或多线交换统称多交换,multiplecrossovers)时,最大重组率仍然为50%。以双交换为例,共有4种情况:双线双交换,完全不产生重组型染色单体,即重组率为0;线双交换结果与双线单交换效果无异,重组率为50%;线双交换,产物全部为重组型染色单体。最后的结果为:1/4)0)+1/2)2)+1/4)4)2,即4条染色单体发生的双交换中,平均产生2条重组型染色单体,所以最大重组率仍为50%。实际上由于染色单体干涉Chromatidin-terference)而使得重组率低于50%目前在所有生物中尚未发现引起重组率大于50%的正向干涉,只有引起重组率低于50%的负向干涉)。

图距挪)和重组率之间因干涉大小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即遗传图谱绘制函数?eneticmappingfunction)。当干涉为1时,函数为50cM图距对应于50%重组率的直线关系;当干涉为0时,函数为重组率r7(1/2)(1-ed图距)/50)曲线;实际干涉0和1之间,那么函数呈现两者之间的某一种曲线;当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小于10~15cM时,不论干涉如何,几乎不会产生双交换,重组率完全对等于图距,即函数呈直线性关系。

5三点测验绘制遗传图谱

对于一系列连锁基因,如果相邻基因之间的距离不大D10cM)以致其间不能形成多交换时,就可以测定相邻基因的距离,然后相加,得出间隔较长的多个连锁基因的距离,即连锁基因的距离具有可加性,这样估算遗传图距可以避免多交换相互抵消的效果,这是重组的重要特征,也是绘制遗传图谱的原理。对于三个紧密相邻的连锁基因,既可采用两点测验的方法,也可用三点测验的方法绘制遗传图谱,但后者更有效,也更准确。原因是三点测验只用1次杂交和测交,而两点测验需要3次,而且三点测验估算了两点测验中无法检测的双交换这里指位于中间的那个基因同时分别与另外两个基因之间单交换产生的双交换),因而实际估算得到的重组率要比两点测验中的更大,也更接近基因的实际遗传距离。

三点测验绘制遗传图谱的具体步骤如下:①根据三基因杂合体的测交结果,判断3个基因的关系。如果3个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应遵循独立分配规律,测交后代表现型紂应于F1代产生的配子类型,以下同)应为23=8种,且彼此数目接近或相等。如果两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另外一条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那么在测交后代的8种表现型中,可分为两组,每组的4个数据接近或相等;如果3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测交后代的8种表现型中可分为4组,每组的两个数据接近或相等。②在3个基因连锁的情况下,首先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区分出数目最大的一组两个亲本型)、数目最小的一组两个双交换类型)和另外两组单交换类型,然后对比亲本型和双交换类型,找出位置居中的基因亲本型和双交换类型相比,相互交换了的那个基因一定是居中的基因),由此可确定3个基因的顺序。单交换类型中确定居中基因与另外两个基因中的那个发生的交换也按此法。③根据基因的正确顺序重新书写亲本型、单交换类型和双交换类型的配子基因型和测交结果。④计算居中基因与另外两个基因的重组率往意要将单交换和双交换相加才是居中基因与另外两个基因实际发生的双换)。⑤根据基因顺序和相邻基因的重组值绘制遗传图谱。⑥计算理论双交换、符合系数和干扰系数。需要指出的是,理论双交换等于居中基因与另外两个基因的交换非单交换)或重组率的乘积。

6遗传图距和物理距离

一般而言,基因或遗传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越大,其间发生交换的机会就越大,通过重组率估算的遗传图距也就越大,但物理距离与遗传图距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是绝对的,生物个体的性别、年龄等都是影响因素。其中的一个极端例子是果蝇雄性个体的染色体没有交换发生,因此尽管两性个体染色体相同,也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但雄性个体染色体上测得的遗传距离为0,其上的基因表现完全连锁,而雌雄个体染色体上的基因可正常交换,表现不完全连锁。即便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区域的交换频率也是不同的,异染色质区域很少发生交换,而常染色质区域则正常,交换频率在着丝粒处偏低,接近端粒处偏高。同样物理距离的染色体片段,如处于交换频率低的区域,则实测的遗传图距要比高的区域要短得多。

7基因内重组和基因的精细结构

1940年以前根据遗传分析和显微观察而提出染色体的“串珠6eads-on-astring)”模型认为,基因是染色体钱”上的一个接一个排列的珠”,被当作最小的遗传单位和突变单位,重组只发生在其间,而不发生在其内。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基因作为一段核苷酸序列,在基因内部既可发生基因内重组intragenicrecombi?nation),也可发生突变,基因内部不同核苷酸位置发生的不同形式突变形成一系列等位基因。对基因的精细结构分析表明,基因内部又可进一步分为重组子、突变子等更小的单位,基因巳不再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篇2:浅探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疑点难点解答的论文

浅探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疑点难点解答的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深入我们的工作。如何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遮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对将教育技术学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优势以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浅谈一点看法。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学过程 问题 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社会各领域与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教育亦是如此,现代教育技术也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彰显着它特有的魅力,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媒体和手段用于教育,而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正带来教育理念、方式、管理等方面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是教学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己成为各国教育领域改革中的热门话题。

一、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将多媒体技术融人数学课堂,利用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观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从而达成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2)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想效果。这时利用多媒体就能弥补这些缺陷,能够更容易帮助教师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将现代教育技术学运用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这几年教育技术的应用,多数教师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先进的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还有不足之处,有些教师在使用时还有许多误解,没有真正发挥出先进教育技术的作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探讨,许多工作要我们去不断完善。有鉴于此,笔者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等研究方法,同时结合笔者的所见,将教育技术应用于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7)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匾乏是先进教育技术普及应用的最大障碍;

(2)更新教师观念的关键是“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用”贵在于“精”;

(4)在技术的应用中要突出数学元素,避免非数学元素对学生的干扰,两者之间不能本末倒置;

(5)要继续发挥传统教学工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优点;

(6)信息技术不只是教学的工具,更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环境。

四、针对教育技术学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改革,观念先导。一堂好课是以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首先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可以邀请专家作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讲座;开展教育技术在职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研究;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在功能上的差异,促使教师认清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让已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谈自己学习应用的经验;进行优质课件的讲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应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说一定要加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一必备条件,应该全面评价,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评课中加上“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条件,对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一定作用,但负面效应也应重视。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加强平时的监督与检查作用,发挥行政效能,比如规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学期课时数,每人撰写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体会。并建立开展相互研讨的机制等等,以这些措施来普及现代教育技术。

五、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独特领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将日益显现。我们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适合社会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篇3:实验教学方法在大学遗传学中的优化论文

实验教学方法在大学遗传学中的优化论文

遗传学实验是大学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操作课程,多次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有待完善。该文针对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对教学方法及授课细节进行了相关优化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材料的多方面选择;显微操作技巧的讲解;显微观察讲授流程的完善;通过实验设计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索性实验。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可以完善及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基础及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及变异的一门科学,绝大部分遗传规律的发现均来源于研究者的科学实践。因此,遗传学不仅是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在遗传学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以相应的科学实验结果为支撑。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遗传学工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历程,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使其掌握基本的遗传学实验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如何上好大学的遗传学实验课程,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遗传学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所有遗传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经过多次遗传学实验教学实践发现,找出实验课上大部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优化可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效果。

1 实验材料选择的多样性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实验材料的选择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材料,然而,由于不同的教材编者往往是基于自身实验教学条件选择容易获取及效果较好的材料为实验对象。如在进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的实验中,大部分教材选择的材料主要为蚕豆、玉米、小麦、水稻和棉花等,虽然其中许多植物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但由于减数分裂取材部位为植物的花药,因此要求实验必须在实验植物的花期进行,由于取材部位的特殊性使该实验在特定季节的进行受到限制[1]。玉米、水稻等植物主要在7—8月份开花,这样就限制了该实验不能在9月以后的第一学期进行。同时,这些材料还需特定的实验田进行种植或到乡村进行取材,为实验带来诸多不便。在该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尝试多种实验材料发现,韭菜的花蕾是很好的实验材料,在进行减数分裂观察时,发现它减数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持续时间较长,实验效果很好,且该材料取材较为方便,甚至在各个季节的菜市场均可购买。以韭菜花蕾作为减数分裂实验观察材料不仅实验效果较好,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实验材料获取的时间及地域限制。

2 实验课讲授细节的调整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及显微镜的观察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讲解应做到尽量的细致,甚至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进行操作。

2.1 显微镜的使用及观察 显微镜观察是遗传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植物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还是果蝇唾液腺染色体观察及染色体组型分析,均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细微的结构观察。尽管学生在之前的实验课程中可能接触过显微镜的操作与使用,但许多细节仍不规范。其中,出现最多的问题仍旧是许多同学不习惯用双眼去看显微镜中的视野,或是无法将瞳距调整到合适距离,导致只有一只眼睛可以观看到视野,这样会大大降低材料放大效果,同时容易引起眼部疲劳。经过长时期的显微观察发现,采用如下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调整到合适瞳距,使双眼同时观测到目的材料。首先闭上右眼,调整准焦螺旋使左眼可以看到左目镜中的视野;然后闭上左眼,睁开右眼,固定左目镜的位置不动,仅调整右目镜位置使右眼可以看到右目镜中的视野;最后同时睁开双眼,左右目镜均保持不动,仅靠调整眼睛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即可使双眼中的两个视野重合为一个大视野,此时在盯住大视野的同时仅需略微调整左右目镜之间的瞳距即可将视野放至最大,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2.2 材料制片观察前进行标准教学装片的观察有助学生快速找到观察目标 实验材料经过显微镜放大后所看到的景象往往与我们对该材料的宏观印象大相径庭,这使许多学生在显微镜中看到材料的精细结构后根本无法判断观察到的是什么,甚至误以为实验失败。如在植物细胞周期观察这一实验中,经过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后,在放大的显微镜视野中仅能看到一团一团紫色的物质,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判定出细胞轮廓,那么寻找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分裂相更加无从谈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往的遗传学实验教学中通常会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及染色体形态,然而事实发现该方法仍旧存在一些弊端。首先由于幻灯片中展示的图像与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实际图像无论在观察角度还是在光线效果上仍旧存在细节上的差异,尤其在高倍镜中无法实行图像有效对接;其次由于幻灯片中展示的是已经将视野及焦距调成好的图像,学生在显微观察过程中需要从低倍镜到高倍镜自行调整好观察目标,很可能在调节过程中就遇到麻烦。因此,在遗传学实验教学时可以在生物公司订购规范化的教学材料装片,让学生对自己制作的压片进行观察前在显微镜中对标准片进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直观感受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中从低倍镜到高倍镜中的形象,然后再对照自己做的压片对比着进行观察。在这里之所以采用购买好的标准装片进行观察是由于该片往往经过多次程序进行处理,已成功清除了其中的.背景色,更容易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目标上。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显微操作过程,快速锁定观察目标,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将自己制作的压片中的图像与标准片进行比较,找到其中的差异,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2.3 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索性实验更易提高学生创造力 目前大学遗传学实验课程中的许多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即重复教科书中涉及的实验方法,严格按照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重复出前人的研究成果。这种实验相对简单,容易重复出结果,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具有一定作用,但往往并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实验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案调整将其转化为探索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及科学的思维能力[3]。如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中,教科书中对于实验步骤往往设置为固定的最优程序,如对植物根的解离过程往往设定为采用1mol/L的盐酸在60℃的条件下解离8min。然而,在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选取植物材料的不同,植物组织幼嫩程度的不同等因素导致它们最优的解离条件往往不同。在此步骤就可将该实验转化为探索性实验,如在盐酸浓度方面可以设置0.5mol/L、0.5mol/L和1.5mol/L 3个不同的浓度梯度;在解离温度上可以设置55℃、60℃和65℃等不同的温度梯度;在解离时间可以设置为5min、10min和15min等不同的时间梯度,同时选择多种材料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找到分别适合于不同植物材料的解离过程中盐酸浓度、解离温度和解离时间的最优化组合。采用这种探索性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解离的目的及其原理,增强遗传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材标准实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验室自身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高一化学怎样提高成绩

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医学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论文

微课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课教学在高中化学的应用与意义论文

浅谈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

高三生物计划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高二生物组教学计划

大学遗传学教学中几个难点、疑点内容分析论文
《大学遗传学教学中几个难点、疑点内容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遗传学教学中几个难点、疑点内容分析论文(共3篇)】相关文章:

成人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2022-11-12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老师教案2022-08-27

为什么要进行课前预习及措施2023-07-05

生物教师工作计划个人2022-05-06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2022-04-30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2022-05-08

励志文章:提高学习效率的六大技巧2023-05-11

如果撰写语文教学论文2022-05-07

生物老师年度工作计划2023-11-15

pbl教学模式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