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教育教学论文库(共14篇)由网友“归子慕”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南海教育教学论文库,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论南海新生代的构造运动
论南海新生代的构造运动
白垩纪末和新生代之交的构造运动揭开了新生代南海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序幕,自此之后整个南海的地壳开始进入总体受张性背景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以张性沉降为主要特征的地质发展时期.七次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具有多旋回、周期性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其中尤以白垩纪末和老第三纪初、晚始新世和中渐新世及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的三次构造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形成了南海最为重要的三个区域性构造界面.南海地壳运动是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果和缩影,是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两大板块更大范围的岩石圈和软流圈流动(运动)方向、速度和强度的周期性振荡式改变所导致的.
作 者:林长松 初凤友 高金耀 谭勇华 LIN Chang-song CHU Feng-you GAO Jin-yao TAN Yong-hua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海洋学报(中文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9(4) 分类号:P738.4 P542 P738.1 关键词:南海 新生代 构造运动篇2:大教育论读书笔记
大教育论读书笔记
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大教育论》及作者夸美纽斯一点都不了解。拿到这本书后,就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
首先,我翻开书找了一下关于夸美纽斯的介绍:他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他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这本书 全面论述了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框架,使教育学从综合性的知识领域中脱颖而出。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夸美纽斯提到怎样能够以少量的文字说明很多事情?他说用书本和文字的令人厌烦的废物塞满学生的头脑是白费力气。所以,必须选择或编写出小范围的从实际出发安排的科学的手册。即是说,以少量的规则和定义将全部教材呈现放在学生面前.这些规则和定义是以最简洁,更明了的语言表达的,它们本身又足以引导到更丰富的学习。我觉得很适合我们老师。老师总想着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而且要求学生都必须掌握。那我们想过没有,学生能消化吗?我们讲那么多知识,重点在哪?学生知道重点吗?
该书开头几章,便深深的吸引了我,触动了我内心,解开了心中十几年的困惑:人生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以下是夸美纽斯在17世纪的的解答:
“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
“人的终极目标在于来世”――“我们在今生中的一切行动与情爱都表明,我们在今生不能达到我们的终极目的,而是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和我们自己都有另一个终极目的。因为不论我们是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打算做什么,得到什么,拥有什么,都包含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我们不停地攀登,达到更高的层次,然而什么仍在继续前进,从没有达到最高点。”
我学习到,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给学生最容易理解的知识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有足够的书本知识。.
事实上,对于在黑暗中工作的人,一丝微弱的光线就足够了。 夸美纽斯还特别重视品德对于人的重要意义。他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由此可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实就今天而言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认同卡梅纽斯的观点要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必须以身立德,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受到人性光辉的照耀。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努力地将人性中善的一面照耀学生,虽然孩子们都很小,但是爱孩子就必须保留此标记,把孩子当人看,要实施终生受益的教育,而不是在小学这个流水加工线上制造“产品”。这个“终身受益”也应该含有教师本身终身受益的教学技能,我们要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而不是熟练的生产工人,要坚守我们工作中的智慧成分,而不要只是汗水的挥洒,身心的损伤和衰竭。
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对《大教育论》的微薄见解,还有更深层的意义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应用。
篇3:论教育读后感
《周国平论教育》共有八辑,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内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作者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不惜牺牲他们童年的幸福;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而把成人的喜好观点和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成人”。
还有几条箴言值得品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即解放”这句话,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而又自由的心灵,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吧。“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意为给孩子自由的时间,除却无穷的功课,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玩耍,去做他们想做的、应该做的事。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孩子的时间”倒是不谋而合。
篇4:论教育策划
论教育策划
一、策划是被策划主体自身的变革动机 就群体的人或一个组织而言,学校或教育机构什么时候才会产生“策划”的`需要呢?是不是必须像有些理论说的那样要去寻求专门或中介机构来为我们作策划呢?这是两个联系在一起的关于当事人的问题.例如,某一所学校要对“校本课程”的事业作一番策划.
作 者:葛大汇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管系,上海,62 刊 名:教育发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EXPLOR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年,卷(期): 24(9) 分类号: 关键词:篇5:论教育读后感
《周国平论教育》共有八辑,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内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作者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不惜牺牲他们童年的幸福;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而把成人的喜好观点和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成人”。
还有几条箴言值得品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语)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即解放”这句话,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而又自由的心灵,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吧。“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卢梭语)意为给孩子自由的时间,除却无穷的功课,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玩耍,去做他们想做的、应该做的事。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孩子的时间”倒是不谋而合。
篇6: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论教育――爱因斯坦[1]
翻译:有志于教育的海带
・ 【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奥伯尼市举行了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本文出自爱因斯坦在纪念会上的讲话。(原书编者注)】
・ 通常,庆祝之日首先用于回顾,特别是纪念那些为了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过特殊荣誉的人。这种对我们前辈的友好纪念确实一定不能忽略,尤其是由于对过去最优秀人物的纪念,有助于激励今天希望有所贡献的人勇于作出努力。但是,这种纪念应该由一个从小就与纽约州联系在一起、熟悉纽约州过去的人来作;而不是由我,一个象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游历、在各式各样的国家中都有所经历的人来作。
・ 因此,剩下给我的只能是讲那些无论何时何地、一直以来并将继续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了。我只是尝试,并不能自称是权威。这特别是由于,各个时代聪明而好意的人一直处理教育问题,当然也反复清楚地表达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身为一个对教育领域半外行的人,我只有个人的经历和个人的信念作为对教育的见解之基础。那么,我是那里来的勇气来阐述我的看法呢?好在这不真的是一个科学问题。否则,这些顾虑可能会使我一言不发了。
・ 可是,对于活跃的人类的事情,这就不同了。这里,仅仅有真理的知识是不够的。相反,这种真理的知识必须以不懈的努力、不断地使其恢复原貌,才不会丧失。这就象站立在沙漠中的大理石雕像,持续地受到被流沙埋没的威胁。只有维护的工作不停地进行,大理石才会永远地闪耀在阳光里。我的双手也应该做这种维护工作。
・ 学校一直是将传统这一财富由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这在今天比以前更为突出了。这是因为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使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功能被削弱了。因此,现在比以前,人类社会的持续性和健康在更高程度上依赖于学校。
・ 有时,人们仅仅把学校作为传授最大量知识给下一代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学校却是为活人服务的。学校应该培养青年人对人民的幸福有价值的品质和能力。但是,那并不是说个人特征被消灭,也不意味着个人象蜜蜂和蚂蚁一样仅仅成为集体的一个工具。一个没有个人独到创造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体的集合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性的可怜的集体。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独立做事和独立思考的人,而这些人把为公众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事项。以我所见,英国的教育体制最有可能实现这种目标。
・ 但是,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呢?或许应该用说教吧?绝对不是。话语是并且只是空洞的声音,而通往遭受惩罚之路永远由空谈理想陪伴着。一个人的品质不是由他听到什么和对他说了什么来形成的,而是通过劳动和做事情来形成的。
・ 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包括要求学生切实地做事。这适用于小学生最初尝试写字,也适用于从大学毕业时的博士论文,或是仅仅记住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释和翻译一段文字、解答一道数学题、或进行体育运动。
・ 完成一件事的背后都存在着完成这件事的动机;而完成一件事又反过来强化和培育这个动机。这些动机会有极大的区别,而这些区别对学校的教育价值极为重要。做同样一件事,其起因可能是出于害怕和强迫;可能是出于对权力和荣誉的热望;或者出于对事物的爱好和了解真相、弄懂事物的愿望,也就是神圣的好奇心。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这种好奇心,但它经常是被早早地减弱了。做完同样一件事情,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的影响可以是大不相同的。这要看每一件事情底下是害怕被伤害,或是利己的激情,还是想要得到乐趣和快乐的心愿。没有人会总认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态度不会对塑造学生们的心理根基有影响。
・ 对我来说,在学校里最可怕的事情看起来是学校主要使用恐吓、强制和人为的权威这些手段来对待学生。这样作会毁掉学生们健康的情感、真诚和自信。它造就顺从的人。[……] 我知道美国的学校没有这种可怕的事情[……]。将这种最坏的事情拒于校门之外是相对容易的,那就是让教师的权力中最少程度地包含可能的胁迫手段。这样,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原因只能是教师的人性和智力。
・ 第二个提到的动机是抱负,或者说得温和一些,是为了被别人肯定或是尊敬。这种动机牢固地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没有这类大脑刺激,人类合作会是完全不可能的。得到同伴赞许的心愿肯定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凝聚力量。在这类复杂的心情之中,建设和破坏的力量比肩而立。得到赞许和荣誉是健康的愿望;但是希望自己被认为是比同伴或同事学者更好、更强或更聪明,则会产生过度的利己的心理取向。这种心理可能对自己和集体有害。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防止使用以制造个人抱负来使学生勤奋学习的简单方法。
・ 达尔文的为生存斗争和与此相关的选择理论,被许多人引用并当成鼓励竞争精神的依据。一些人同样地利用达尔文理论来试图貌似科学地证明个人之间竞争的破坏性经济斗争的必要性。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在为生存而斗争中的实力来自于人是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这个事实。蚁丘上单个蚂蚁间的战斗对其生存几近无用,而人类社会这样的战斗也同样几近无用。
・ 因此,人们应该防止把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向青年人灌输。一个成功的人从人类中得到多多,这种获得通常不可比拟地多于他给予人类的服务。但是,一个人的价值应该表现在他给出的,而不是他能得到的。
・ 学校和人生中最重要的做事动机是做事中的快乐,对成果的快乐,并且明白这种成果对集体的价值。在唤醒和强化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中,我看到了学校被赋予的最重要的使命。仅是这个心理根基就会引导人们对最高级的`人类财富,即知识和艺术家般的技艺的快乐的渴望。
・ 唤醒建设性的心理力量确实难于使用强制或唤起个人抱负的方法,但是却因此而更有价值。其要点是培养儿童般的游戏爱好和儿童般的被赏识的心愿,引导孩子进入那些对社会来说重要的领域。这样的教育主要地建立在学生们有成功做事和被感谢的愿望之上。如果从这些要点上出发,学校成功地做好了工作,它就会被学生们高度地尊敬,学生会把学校交给的功课象礼物一样接受。我就认识宁愿上学也不愿放假的孩子。
・ 这样的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工作中象艺术家一样。要在学校形成这种艺术家精神得做些什么呢?对此,就像一个人要保持健康一样,几乎没有一个谁都能用的办法。但是,确实有一些前提是可以具备的。首先,教师是从这样的学校中成长起来的。第二,应该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为同样地,强制和外部压力也会把教师塑造自己作品时的快乐扼杀。
・ 如果你认真地跟随我的思路至此,你有可能对一件事感到奇怪。我已经详细地阐述了,依我之见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来教育青年人。但是我还没有说选择什么科目去教学生,也没有说教学方法。是应该主要教语言还是科学上的方法呢?
・ 对此我的回答是,依我之见所有这些都是次要的。如果一个青年人用体育和步行锻炼了他的肌肉和耐力,那他以后什么力气活都能干。大脑的训练以及练习思考和动手技巧也是类似的。因此,有句玩笑话这样定义教育是不错的:“教育就是你忘了在学校学到的一切之后,还剩下的东西。”出于这一原因,我就一点儿也不急于站在争斗的哪一方了:这一边是传统的语言――历史教育的追随者,另一边是更专注于自然科学教育的追随者。
・ 但是,我反对学校必须直接教给学生日后可以马上用于生活中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想法。生活有太多方方面面的需要,这是学校用专门化的训练不可能满足的。除此之外,在我看来把一个人象没有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是令人不快的。学生离开学校时应是一个全面均衡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专门家。这应该是学校始终的目标。依我之见就是对技工学校来说,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的,虽然技工学校的学生未来会从事一个相当确定的职业。永远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综合能力,而不是获得专门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做事,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路。另外,比起那些受到主要包括获得详细知识教育的人,他能更好地适应发展和变化。
・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次,我这些以某种绝对语气讲的话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仅此而已。这些见解仅仅建立在我做学生和教师的经历之上
篇7:布拉格论教育
布拉格论教育
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 1862-1942)是卓越的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晶体的x射线衍射问题中,我们知道了布拉格公式;然而在他的女儿G. M. Caroe所做的传记《William Henry Bragg 1862-1942》(赵万里中译,人与科学――威廉亨利布拉格传,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布拉格留给后人更多的精神财富。
P154“一个好的学生就像一盆炉火,只需要去点燃它。将教科书抛在一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进一步的知识。这是一种训练,它教学生怎样判断证据的价值,怎样慎重地阅读。因为在他使用以前的知识作为自己进步的基础之前,他必须衡量别人所做的工作。他必须学会面对失望,认识到他一天中能做的是多么少,可能几周或几个月没有明显的进展。”
P155“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如果一个人试图在纸上记下他在自然中看到的线条和色彩,那么他自己对何谓美丽的.看法就会变得生动。”(物理学家布拉格显然了解并服膺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1809-1900)的艺术主张)
P156“科学研究是这样一种信念的结果,即在试图去做的所有事情中,我们可以通过耐心谨慎的尝试和更好的理解去把它们做得更好。世界远不止我们表面看到的这些,它充满着需要我们详细地加以认识的事物。”
P156 “研究的精神会驱使我们尽力去工作,相信我们做得越多,做得越好,其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就会更好。它是充满活力、富于希望的,可信任和友好的;它总是产生新的兴趣并带来新的生活;它是一中应该贯穿于我们所有活动中的精神,而不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
来自:西秀村篇8:论教育读后感
《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整个封面黑色的主体,周国平老师的眼睛纯净,深邃,还有一些淡淡的忧伤,彰显着内心思想的深沉、宁静和纯粹,对现代教育的深思,探索。 再次拜读,更感此书文字朴实真诚,读起来轻松亲切,像一壶香茗,让人回味无穷。这使我的大脑突然凭空产生一个念头: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么有深度、有思想的书吧。
封面上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周国平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我认为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
“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这些都是周国平先生在本书中的思考。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在中国这个唯分数论的教育现状实际中,对分数的追求是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认知,学生被天天的考试压得透不过气,老师也是天天绞尽脑汁为学生找习题和讲解,家长天天回家就问分数。学生、家长、老师从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么,什么是幸福,幸福难道就是这个么,学生没有了个性的发展,老师没有了特色,家长没有了自由。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但是在今天的为高考论,唯分数决天下的时代,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让孩子们在童年就失去了快乐,提前进入了厮杀竞争的阶段。不应为这样,这个班,那个班生意如此红火,天价的幼儿园会也应声而出。我不敢说现在的教育是在压制个性的张扬,是在压制人性,但是现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尽管我们在不断改革,但是还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也如周所说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
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尼采语),守护这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我知道自己对教育是说不出有分量的话的。但我相信,在针对今天教育发出的众多清醒的声音之中,我的加入多少也能起一点积极的作用。
救救孩子,让他们回归童真,本色,回归本性!
篇9:尼采论教育
尼采论教育
原创: 叶水涛
尼采是哲学家中的另类,不被同时代人所接受,但他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新时代。尼采与马克思、弗洛伊德同列,以质疑与批判的精神称着西方思想史。尼采的思想是深刻的,但又是激烈与偏执的。深刻则难以被人理解,并多有误解;偏激则难以为人接受,并多有非议。所谓誉满天下亦谤满天下,但无论褒贬与否,尼采见识之独到、文字之魅力,谁都不能否定。
1986年,周国平出版他的第一本专着《尼采: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年内卖出了10万册,他的另一部译着《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一年内卖出15 万册。周国平感慨说,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充满着浪漫精神的时代,尼采、弗洛伊德、萨特都是激动人心的名字。周国平不无调侃地说:“那时,谈论他们成了一种时尚,你和女朋友约会,手里没有拿着一本尼采,女朋友会嫌你没文化。”
尼采对教育多有论及,但都散见于各种文章及着作中,作为教育专着唯有一本《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这部着作写于1872年,未完成,生前未出版。这部着作现由周国平译出,4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第一版。
这部书里收了尼采的五篇文章,那是他1872年1月至3月在巴塞尔大学做的演讲。尼采面对的主要听众是大学生,做这一组演讲时,尼采也只27岁,他24岁就被巴塞尔大学聘为教授。少年得志,年轻气盛。面对更为年轻的学生,他自然联想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自己所受的教育,自己的成长之途,以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期盼。
尼采的演讲尖锐地批判了德国教育的现状。他说:“普及教育是最受欢迎的现代国民经济教条之一。尽量多的知识和教育――导致尽量多的生产和消费――导致尽量多的幸福:这差不多成了一个响亮的公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消费的幸福感,尼采指出了教育于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普及教育,发展经济,满足民众的愿望,这无疑是顺乎历史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好事,然而,尼采为什么对此作出批判呢?
尼采说:“在这里,利益――更确切的'说,收入,尽量多赚钱――成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在这里,任何一种教育,倘若为使人孤独,倘若其目标超越金钱和收益,倘若耗时太多,便是可恨的……按照这里通行的道德观念,所要求的当然是相反的东西,即一种速成教育,以求能够快速成为一个挣钱的生物,以及一种所谓的深造教育,以求能够成为一个挣许多钱的生物。”
挣钱,挣更多的钱,更多、更快地挣钱,尼采透过传统道德、进步的表象,指出这种教育功利化、工具性的本质,表达了他强烈的不满。这是使人成为金钱奴隶的教育,这是使人类生物化的教育,这无疑是使人性沦落的教育。
“一个人所允许具有的文化仅限于赚钱的需要,而所要求于他的也只有这么多。简言之,人类具有对尘世幸福的必然要求――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但也竟因为此。”尼采的这段话,包含着他对教育现状深深的失望,这也唤起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进一步思考:教育究竟是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教育不仅仅是满足尘世幸福的欲望,尽管这些是生存的基本需要与基本权利,但它毕竟不是终极目的,不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更不是人性的根本诉求。
尼采接着说:“你们不要混淆两类事情。为了生存,为了进行生存斗争,人必须多多学习;可是,他作为个体为这个目的所学所做的一切仍与教育毫不相干。相反,唯有在一个超越这个窘迫、必需、生存斗争世界的大气层里,教育才开始。”
显然,在尼采的理解中,为生存需要所进行的教育,为生活惬意投身于教育,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在于对现状的超越,是引领人不断地从实然的世界走向应然的世界,人类及其个体通过教育由物化的世界走向审美的精神境界。
尼采是深刻的,也是偏激的,他对教育的理解与追求诚然超越了时代,有太多理想化的色彩,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因为人们只能在既定的历史下创造历史。然而,作为一位激进的思想家,在一定意义上他是一位先知。他于100 多年前对德国教育的批判,今天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篇10: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
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
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爱因斯但在《论教育》中说:“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他还借用别人的话给教育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留下来的”就是习惯。
从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来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完善学生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是一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
魏书生老师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他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线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的运转起来了。”从他介绍的经验我们看到,通过他的三年训练,学生在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这是:学生养成了一篇短文听一遍,就试着归纳中心,分析层次结构,复述课文内容的习惯。养成了口头作文、口头总结每节课学习过程的习惯。养成了自学教材、读课外书,积累格言,观察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就写的方面而言,学生养成了自留作业,自己批改作文,互相出考试题,写日记,办《班级日报》的习惯。以写日记为例,三年中最差的学生都写了15万字以上的日记。
魏老师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哪一样却都需要花费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验人的就是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持久性。魏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其中的困难,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具体实施的计划。他的大体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动。开始时注意求稳、求慢,以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例如阅读速度,刚开始只要求达到300字/分钟。写日记既不讲格式,也不要求中心等,只要写就行,一天写两句话三句话都可以、等等。目的是使每部大脑机器转起来。
第二,逐渐加速。经过一两个月训练之后,大家都转动起来后,适当加快动的速度。例如阅读由300字/分钟,提高到400字/分钟。日记要中心集中,写250字以上。这个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困难期,中下等学生可能不适应。老师辩证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制定适应加速的措施。
第三,系统计划。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注意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计划明确具体,既有每年训练总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体训练数字,而且每天课内写什么,课外读什么都是由学生确定出明确的目标。计划由学生充分讨论,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第四,控制时空。要保证良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班里将好同学与差同学组成互助组,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注意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第五,形成习惯。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又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学生好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运转了,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了自学习惯。”(摘自《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辽宁教育出版社)
研究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方法和过程,我们至少应该注意这样两点:
(一)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
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听说读写是感知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所以必须经过训练,而且要经常训练,反复的训练,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
分析一下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过程,我们会看到他采用的五个步骤,是从学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规律出发的,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每一个学生认同的(经过了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决定的),这样就使学生能够把计划变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因为学生年龄的原因,心理发展的原因,以及每个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在养成自觉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动摇或反复。魏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问题,在具体帮助个别学生的同时,努力营造班集体学习的'氛围,采用组对互助的形式,促进耳惯的养成。这些做法的意义和道理都值得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严格的要求
魏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注意安排科学有序的步骤,同时又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如果放松要求就不会成功,这已被无数教师的无数经验和教训所证明。
叶(圣陶)老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
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不论是提高阅读速度,还是坚持记日记,都一丝不苟。他常教育学生说:“定了干,说了算。”这不仅能够培养出学生自学的习惯,而且也有益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我们在学习魏书生老师的经验时,总能从中看到他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从为师者来说,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品格。
心理学告诉我们,先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就一般人来说这种条件是相差不远的;后天养成是个性发展的决定条件,而这种条件是相差甚远的。所以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而且,完整的个性正是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说:“习成而性成也。”语文教学(不只语文教学)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学生多少知识、教学生读懂多少篇课文,而是要使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的养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学中忽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教学不会是成功的教学。魏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确是探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
篇11:论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论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卢 凤
(重庆市垫江县第九中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进行探究,旨在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初中化学;先学后教;新模式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多数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中获得真正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改革。基于此,本文在此试论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以期能够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并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先学后教模式
先学后教模式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从根本上说,先学后教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顺序,将学生的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将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监督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通过探究与交流推导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只能在学生遇到困惑时进行适当的帮助。此时,学生就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得到更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总结学生探究的结果,要针对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先学后教模式,教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得初中化学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二、实践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使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换言之,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自主实验得到化学结论,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为例,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学生的操作,防止学生出现违规操作。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实验器材的用法,能够在积累化学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交流,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邓婕妤。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05)。
编辑 杨兆东
篇12:南海中学践行教育实习工作总结
南海中学践行教育实习工作总结
XX年9月15日到11月10日,是我在佛山市南海中学践行教育实习的日子。我怀着激动、忐忑与期待的心情开始了我的整个教育实习,转眼间,实习即将结束,我心中满怀不舍、留恋,现在我仍然不愿意相信实习就要结束了!
在海中的两个月实习是快乐而充实的,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两位重量级的指导老师——科任指导老师李杰老师和班主任指导老师唐恒芳老师。他们两位都是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长年在高三教学一线上很牛的老师,从两位老师身上,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多的是他们对教育的热忱和教学的严谨以及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理念。
在生物学科的实习中,我是照着“听课—备课—试讲—授课—总结反思,再听课—再授课”的大致流程进行的。因为对于我们尚未踏入工作岗位的老师来说,如何讲好新课是一个挑战。因此实习的第一周,我争取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学习感受他们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并暗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紧接着,通过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我大致确定了自己的实习授课安排,老师给我安排了每周大概两节新课的锻炼与实践机会。上课前,通过备课、试讲以及和指导老师的交流探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梳理出教学的流程和思路,再上讲台。上新课,老师给了我多个班进行不断地尝试、实践,首先我在第一个班授课,然后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并及时进行总结,再准备下一节在另一个班的授课,虽然教学内容相同,但前后的实践让我发现,善于做总结反思,不断地修改,才能不断地前进!同时,在备课和讲课的空闲时间,我会争取听其他不同老师对同一课时的教学处理,吸取借鉴他们好的地方,便于下节课或以后授课的改进。
海中的生物科组是个友好和睦的'大家族,各位老师师兄师姐都非常热情,也很乐意让我们去听课,并慷慨地给予我们指导。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李杰老师,更是从授课以及未来教学的发展等各方面给予了我很多指导。面对着老师们的信任和鼓励,我只能加倍努力,备好每一节课,同时积极参加备课组的每周一次的会议,参与生物月考的改卷评卷以及辅导班上的学生参加佛山市詹天佑杯科研创新大赛。
实习是忙碌的,但更是充实的,我实习负责的班级是高一班,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爱玩也爱学习的班级。而我的班主任指导老师唐老师是一位数学老师,他的课善于联系生活,上课富有激情,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他又是一位时刻关注时事,有抱负并且自律性很强的一位老师。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很有一套,从不批评学生,他善于借用各种活动和生活例子来教育、鼓励学生,他就像一位慈爱又严厉的父亲,他对学生的爱是深沉而浓烈的。在指导我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告诉我班级的建设和管理要靠一步步的摸索,鼓励我慢慢来,从班主任日常工作到班级活动等大小事务,他逐渐放手让我去管理,同时给予了我很多很多的指导和帮助!
由于我的性格比较的安静沉稳,我与学生们的相处方式也是相对较平静自然的,或许表面看起来好像大家在一起没有什么欢歌笑语,但是当五班的孩子们见到我时,总会甜甜地笑着叫道:林老师好!特别是在我生病住院的时间,学生们自发到医院看望我;我出院回来时,他们一见到我就欢呼鼓掌;我实习结束即将回校的前一晚,他们为我举办了欢送会……太多太多的感动,我带着满心的爱与祝福,衷心地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实习离别之弦已拉满,即将开弓,但作为一位师范生,我的教师事业才刚刚开始,这两个月的实习将作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带给我未来的教学与生活更多的思考和动力,我将且行且思,继续前进!
篇13:教学论
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1.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的教学进行的诸多方
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2.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程
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
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事实上。
3.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的次序和效益,
在课中对体育教学形态、运动负荷、教学次序、教学信息和运动体验方面
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4.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
成体育教学任务而又计划的采用的、可以生产教与学相互作用、具有技术
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5.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的原则,对体育教与学的
过程及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
6.体育教材化: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
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
7.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
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的教学程序。这
个程序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8.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被选择出来的,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
教学条件加工的,在体育局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身体练习,运动技术
学士和教学比三体验等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教材的意思基本相同。
9.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现象、
要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科学和学科,起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
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0.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
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
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11.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成果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教学指导
文件,参照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订的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
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层次的教学计划。
二.简答论述题。
1.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
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2.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a.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总和就是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
b.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实现体育教学目的的标志。
c.体育教学任务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的,实际工
作和应承担的.责任。
3.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a.与教学目标统一性原则。
b.科学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趣味性原则。
e.与社会体育和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原则。
4.单元体育教学设计的设计步骤:
a.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教材,明确单元的性质。
b.根据单元的性质,调整单元的规模。
c.根据某个单元教学设计原理,或者参加某个体育教学模式,设计出该单元
教学过程,其具体的工作就是定出每次课的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d.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填充到各节课中去。
e.确定某项教材的考核方法与评价。
5.制定教案的基本内容与步骤:
a.确定的教学内容目标。
b.排列教学内容。
c.针对教学内容组织教法。
d.安排各项教学内容、时间和练习的次数。
e.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f.设计本科所需的场地器材和用具。
g.课后小结。
6.体育教学模式的组成: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及相应的教法体系三者组
成。 三者的关系是:
a.教学过程结构是支撑教学模式的骨架。
b.教学方法体系是填充教学过程的肌肉。
c.教学思想是内含在骨骼与肌肉中,并起到协调和指挥作用的神经。
d.教学指导思想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理论型。
e.教学过程结构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
f.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和可塑性。
7.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矛盾分析解决措施:讲解和练习的矛盾、约束与自主矛盾、
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如何解决讲解与练习的矛盾?
在体育课中,讲解与练习一直是一对矛盾,体育习得及要求身体练习的量,有要求示范
和讲解的量。讲解的时间长了练习的时间就短,练习时间长了讲解的时间就不够。因此
在体育课堂组织和管理时,首先要处理好讲解和练习的关系,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
体育教师们提出了“精讲多练”的原则。要体现体育教学中的“精讲多练”应该具备以下
的认识:a.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不同课型中,讲解与练习的比例不一样。
b.在不同任务的不同课堂教学阶段中,讲解与练习的比例不一样。
c.在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讲解与练习的比例不一样。
8.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
a.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
b.体育教学过程是提高运动素质的过程。
c.体育教学过程是学习知识和形成运动认知的过程。
d.体育教学过程是集体学习和集体思考的过程。
e.体育教学过程是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
9.体育教学方法: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运动示范法、演示法、纠正错误动作与
帮助法、视听引导法。
c.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
循环教学法。
d.以情景和竞赛活动:运动游戏法、运动竞技法、情景教学法。
e.以探究活动为主: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
10.体育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手段:
a.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
b.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学生对学习的相互评价。
11.体育教学的诸多要素及关系:
体育教学共由8个要素组成: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关系:a.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掌控体育教学的依据。
b.没有学生就没必要的组织体育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c.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设计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起主导作用。
d.体育教学内容是由内容的实体和内容的载体。
e.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中的时间和流程因素。
f.体育教学环境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
g.体育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老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因素。
h.体育教学评价能很好的反映教学质量。
12.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含义: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主导性表明
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
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域责任。
发挥教师主导性的条件:教师熟知体育教学概念、教师要熟知体育教材、教师
要熟知自己的学生。
13.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内容:
a.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b.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加工。
c.选用与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d.对体育学习作出评价。
e.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
f.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
14.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的原则:
1.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的原则的含义: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有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有使学生
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
依据:是依据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和体育教学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的规律而提出来的。
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的含义: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乐趣,以
使学生喜欢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
依据:是依据游戏的特性和体育教学中运用情感变化的规律提出来的。
3.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育。
依据:较好的运动技能掌握有利于参与终身体育的规律和体育教学条件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提出来的。
4.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5.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15.学生的主体性概念、内容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
概念:学生的主体性是指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
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内容:a.学生对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b.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c.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条件:a.教师要把教授的目标转化成为学习目标。b.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c.教师要将教学过程设计
成学生的学习过程。d.教师要创立明主的教学环境。e.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16.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原则:a.目标在体育教学场景中原则。b.目标包含努力因素原则。c.目标可选择行原则。
d.目标依托体育教材原则。
17.体育教学的五大规律:a.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b.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c.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d.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的规律e.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18.体育教学中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是浑然一体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二个方面。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件事件
二个方面,教师指导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学生接受老师
的知道,一个事正确的“导”,一个事主动积极地“学”,因此二者应该说是统一的。
没有正确“导”的积极的“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积极的“学”的“导”
,也只能白费劲的“导”了。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
,相反,教师的指导性差,学生的主体性也差。
篇14: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据美国《时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较易做出成绩。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它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 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感染等功能。 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发挥出来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语言生动、形象、有趣,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概念的理解。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情绪好时便记得快、领会深,就是较难的动作,做起来也感到容易,而情绪不好的,便出现记忆困难,思维迟钝,连平时已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难、能超越的障碍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调动这些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进行:
一、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双杠、高低扛上摔下)。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都应将不良情绪甩到教室、训练场外,要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室和训练场馆,让整堂体育课、训练课沐浴在和煦春风之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得有味,欲罢不能;怎样才能营造这种良好气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人,人就都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肯定不良。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及时调整情绪。
2.布置整洁、优美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愉快,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
3.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示范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4.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因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教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教师的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5.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仪表美、行为美。体育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又要显示威严,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一投手一举脚都要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让学生感到羡慕,这就能用教师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要善于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在一个班或一个运动队中,学生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以调动全班学生或全队队员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人与人之间略有差异,如基础好、起点高的,可以给他“开小灶”,增加训练内容或训练量,某项(如柔韧性)身体素质差的可适当增加这一方面的训练内容。在课堂提问时,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答得准确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则让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当回答不合要求时,要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并和属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给予适当的鼓励,切勿过多地指责和苛刻的批评。让学生出来演练动作也应如此,演练得好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不能自满,对演练不成功或动作不规范者,要和霭地指出什么地方不够规范,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增强他们的信心。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
★ 关于新闻的范文
★ 大兴教委通知范文
【南海教育教学论文库(共14篇)】相关文章:
申报骨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2023-05-09
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2023-03-14
水利部门工作个人总结2022-12-07
新闻的范文2022-08-18
新闻摘抄2023-07-18
学校信息的工作总结2023-12-15
信息中心年终工作个人总结2022-05-07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023-01-14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2023-04-14
形势政策课论文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