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04 08:10:09 英语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集锦8篇)由网友“干扰”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

篇1: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

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借助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从词汇型隐喻、句子型隐喻、超句子型隐喻三个层次的多方面来具体阐释隐喻理解,借以希望对英语学习者理解非字面语言有所裨益。

【论文关键词】关联理论 隐喻 隐喻理解 非字面语言

一、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普遍不强,尤其是在理解隐喻等非字面语言形式上表现得力不从心。Sperber 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有关交际的理论,阐释了话语理解过程,但未涉及隐喻的理解。本文用关联理论来阐释隐喻理解,期望能对理解非字面表达带来一定的启发。

从认知功能看,明喻、借喻与隐喻都是认知方式,因而本文把它们都作为隐喻表达进行分析。

二、隐喻的理解

以下从三个层次具体阐述如何借助关联理论来理解隐喻。

1、词汇型隐喻

此类隐喻的喻体由词或词组充当,根据喻体有无修饰词分为两类。修饰词可缩小喻体的语域,减少听者为寻找语境假设与话语的最佳关联而付出的努力。

Beauty is summer fruit, and for the most part 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 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untenance……

喻体fruit为读者提供了认知环境。修饰词summer加强了fruit的含义,把认知语境缩小为 Fruit is not easy to store in summer; Fruit in summer is fresh. 并作为进一步推理的语境假设。明示中的youth和age暗含时间的流逝,与语境假设fruit is not easy to store.具有最佳关联,进而推理出Beauty does not last long.

喻体无修饰词的词汇型隐喻也可借助这一模式来理解。

He’d been a pig about money.

听者会在认知语境中构建假设:The pig is lazy; The pig is greedy……句中的money使读者获得语境信息It is about his attitude to money.,结合之前的语境假设作为推理前提,进而得出语境暗含He is greedy for money.

2、句子型隐喻

此类隐喻是指整个句子为隐喻表达。

I bet John will spend all his money in a few days, because the money burns a hole in his pocket.

前句的信息使读者获得语境假设: John does not live a frugal life. 若把隐喻表达直译为“钱在他口袋里烧了一个洞”会让人费解。听者需在之前的语境假设上进行推理,可获得John’s pocket can not hold money. 进而推出暗含意义John could not save money.

此类隐喻中,习语、谚语出现的频率较高,常被用来描述相关情形。由于其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我们很少会注意到这些隐喻用法。其意义的规约性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John hasn’t got a mind of his own on any matter of importance; he just goes with the tide. 在句中新信息相关性的作用下,可得出语境假设:

a. John does not decide important matters by himself.

b. The tide has more power to force people to follow.

读者会在新信息go with与语境假设的关联中获得信息意图John just follows other people. 取得语境效果John is easily influenced by others.

3、超句子型隐喻

说者会用整个句群作为一个隐喻来传达交际意图,此类句群即为超句子型隐喻。例如:

考试时,Ann因不适影响了正常发挥,而Paul 却嘲笑她。Jessie 给Paul 讲了一个故事:

Some dogs found the skin of a lion and began to tear it to pieces with their teeth. A fox, seeing them, said “If this lion were alive, you would soon find out that the claws were stronger than your teeth.”

Jessie用故事包含的道理来映射Paul 的行为。从故事提供的认知语境中, 可获得下面的语境假设及暗含前提:

a. Ann didn’t get a good mark because she was ill.

b. It is easy to knock down any being that is not in good condition.

语境假设和暗含前提经过推理,最后得出暗含结论。

It is not acceptable to laugh at Ann.

在清楚Jessie的意图后,Paul会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如果Jessie直接示意,会使Paul感到尴尬。相反,此隐喻表达能在避免Paul尴尬的前提下起到劝诫效果。

三、结语

隐喻的理解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是复杂多变的。本文用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来解析这一过程,希望会对理解非字面语言形式有所帮助。同时,期望能把这种语言理解的方式运用到日常交际中。隐喻的理解也表明,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渗透在语言中的文化,语言是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语言的习得。

【参考文献】

[1] Ortony, A. Metaphor and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2] Sperber, D, an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6] 束定芳. 隐语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篇2:双重代码理论及其对英语学习中记忆的作用

双重代码理论及其对英语学习中记忆的作用

记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如何提高和利用记忆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双重代码理论认为,我们在信息过程中利用两种处理模式--言语和非言语系统.从认知信息处理角度出发,利用双重代码理论中意象的编码功能能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记忆能力,从而促进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姜晖 JIANG Hui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刊 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0(6) 分类号:B842.3 关键词:双重代码理论   记忆   认知信息处理  

篇3:对英语语言教学中交际法的理解论文

对英语语言教学中交际法的理解论文

【摘要】互动式的英语教学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论和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被引进到我们中国长期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交际法对我国英语语言教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互动式语言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法给我们语音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策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把重心放在如何让学生以口语更好地进行沟通和表达。

【关键词】英语语言教学;互动式语言教学;交际法

【abstract】teaching english communicatively has been the essential goal of our education. in the long process of el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various teaching methodolog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numerous kinds of teaching approaches, especially communicative approach, have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elt in our country. using 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s one of language methods that offer a?new view and strategy in language teaching.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the emphasis is on?how students must be able to communicate and?express messages orally well.

【key words】el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

1 introduction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language h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nglish, as a universal languag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so teaching english communicatively has been the essential goal of our education. in the long process of el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various teaching methodolog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numerous kinds of teaching approaches, especially communicative approach, have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elt in our countr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bring home to the english teacher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and call for th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when us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in elt.

2 defini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was first thought about by dell hymes and later developed and supported by canale & swain.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are partially a reaction against the artificiality of ‘pattern-practice’ and also against the belief that consciously learning the grammar of a language will necessarily result in an ability to use the language.”(george yule :194).

3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lt

3.1 clt will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learners in all aspects.

in elt class, classroom activities maximize opportunities for learners to use target language in a communicative way for meaningful activities. we emphasis more on meaning (messages they are creating or task they are completing) than form (correctness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structure). classroom will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rehearsal of real-life situations and provide opportunity for real communication.

3.2 activities in elt class will emphasis on different kinds of angles.

teachers will emphasis on creative role-plays/ simulations/ surveys/ projects/ playlets - all produce spontaneity and improvisation - not just repetition and drills. classroom activities will emphasis more on active modes of learning, including pair work and group-work - often not exploited enough by teachers fearful of noisy class. in elt class oral work is more important, teachers will emphasis on oral and listening skills in the classroom. learners will not just hearing teacher, but having personal contact with language, practicing sounds themselves, rearranging sentence patterns and getting chance to make mistakes and learn from doing so.

3.3 communicative approach seeks to use authentic resources.

the materials teachers use in elt class is more interesting and motivating.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uthentic texts serve as partial substitute for community of native speaker. newspaper and magazine articles, poems, manuals, recipes, telephone directories, videos, news bulletins, discussion programs - all can be exploited in variety of ways.

3.4 roles teacher and students change in clt.

“teachers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 will find themselves talking less and listening more, becoming active facilitators of their students’ learning” (larsen-freeman, 1986). the teacher sets up the exercise, but because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is the goal, the teacher must step back and observe, sometimes acting as referee or monitor. a classroom during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is far from quiet, however. the students do most of the speaking, and frequently the scene of a classroom during a communicative exercise is active, with students leaving their seats to complete a task.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responsibility to participate, students may find they gain confidence in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in general. students are more responsible managers of their own learning (larsen-freeman, 1986).

4 conclusion

to sum up,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in elt classroom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it is feasible to apply such kind of method in elt classroom. i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should be applied effectively in elt classroom, teachers must consciously seek appropriate ways to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step by step. but there still some problems exist in apply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in elt classroom. one of the problems with teaching by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is that if students’ level of knowledge is not high enough,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discuss even the most interesting topics. as a teacher i found this quite difficult to practice in a non-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and in a classroom situation. i have observed teachers following the oral-aural method and making students go through repetition saying that was clt but that is absolutely?the opposite of what clt is about. so there is still long way for english teachers to go in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in our country.

references:

[1]george yule (2000). the study of language (2nd e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larsen-freeman, d. (1986).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j. b. pride and j.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selected reading[c].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

[4]li xiaoju. in defence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j]. elt, 1990, (2).

[5]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篇4:对语文教学中实施异步教育理论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对语文教学中实施异步教育理论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是最具民族性同时也是最讲求科学性的一门科学。中国历史上无数的教育家在汉语言的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建了门派众多特色各异的教育理论。民族性科学性的精髓体现在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渐、讲求举一反三。从孔夫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是对语文教学的要义最具民族性最具科学性的阐释。

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建的异步教育理论宏大而精湛,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异步性。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看有前瞻性,从落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要求看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异步教育理论对大面积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无疑是大有可为的。异步教育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相机异步指导为保证,主张教师放开手去让学生自学,这与语文教学民族性、科学性的特征是相通的。继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沙市一中的决策者们又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异步教育理论、研究教改现状、实施异步教育工程的热潮。理论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理论离我们的教学实际毕竟有一段距离,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实它、充实它、完善它。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异步教育理论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下面是我对这个课题的几点思考。

一、面向个体也就是面向全体

现行的语文教学依纲扣本。“依纲”即依大纲、考纲,“扣本”即扣课本,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困难、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愿望,尤其很少顾及个体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是把我们的愿望当作学生的学情,以为依了大纲考纲扣了课本,教学活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对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本质特征的误解。异步教育理论最可贵最实在的地方就是强调教师指导的异步性,在对学生的指导上反对“大锅饭”主张“小锅小灶”,这对现行语文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其实高耗低效的现状来说无疑是吹来了一阵清风。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很简单的知识在课堂上讲了好几遍,考试时还是有人弄不懂。这说明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外,也说明在教学中异步指导的重要性。少数人不懂的问题面对全体学生再三强调,结果不懂的依然不懂,懂了的学生却觉得教师在浪费时间,这样的语文课堂显然没有任何生趣可言。国内的一些知名中学班级的规模都不大,国外的一些中学班级的人数就更少了,比如德国的中学十几个人一个班,教师面向个体异步指导的优势充分显示出来了。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十几个人的班级短期难以出现,但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进,班级规模的小型化是大趋势。异步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异步性既是教育科学性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眼下我们的班级人数少则五十余人多则六十多人,在对学生进行异步指导的方式的选择上需要费些思量。我以为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学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绝大部分问题,凡是通过学生的自学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插手,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指导,学生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具体指导。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会学得扎实,语文教学也就有了出路。

二、异步指导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们的一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表层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该掌握的东西没掌握、该落实的知识没落实,深层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方法或学习的习惯存在缺陷。不少学生勤勤恳恳整天埋头在教室里耕耘可是收获却极其有限,像这样的学生如果不是弱智的话只能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找原因。在具体知识点上的指导仅解决了具体的零碎的知识,其效果是有限的;如果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知识的传授时授之以方法、指点一些迷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悟出点治学的道道来,并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那将使学生受用终身。教师的责任除了在幼小的心灵童心未泯时向他们描绘科学与真理的美景使他们神往外,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传授学习的方法、灌输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与道德品质。学习方法重于具体知识,点金术强过金子,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恃才高八斗学识渊博而不肯在教学艺术上动脑筋那是危险的。我们都曾见过名牌大学毕业的教师不敌中师毕业的教师的例子,这说明教师自己渊博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让学生也“渊博”起来的方法。看看我们自己的学生吧!普遍的现状是教师盯着不肯学,教师放手了不会学,这样一种现状亟待改变。

三、阅读--一片待开垦的园地

既然异步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那么在学习上就应该给学生一些自由。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因为仅仅靠模仿街谈巷语的大白话、靠学习电视连续剧中的.“哼哼韵”是学不好也学不像语文的,必须让学生接触到一些高品位的、能培养道德情操又愉悦身心的、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能产生积极影响的读物。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先生说过,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双翼。阅读这只翅膀是万万不能断的,少了它写作也就少了源头活水。99级新生入校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抓学生的阅读,每周抽一至二节课让学生到学生图书阅览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阅读各种报刊杂志和电子读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阅读课的纪律比平时上课的纪律要好很多。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通过深入领会异步教育理论中关于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十环节”和“六因素”的理论,在学生阅读课的指导上确定了对学生阅读指导的“七个环节”:1、刺激学生阅读兴趣;2、明确阅读要求;3、选择阅读内容;4、点拨阅读方法;5、检查阅读笔记;6、交流阅读体会;7、仿写小品文章。对中学生来说,阅读不是休闲。不加要求不加限制,阅读就会流于儿戏。我们在七环节中尤其强调后三个环节:要求学生阅读时或动笔摘抄些精美的文章或即兴写下自己的体会,教师评改后择其优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在班上交流,最后让学生模仿阅读时极欣赏的优秀作品自己写小品文章。以阅读为龙头带动了语文学习的整个流程,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自愿的、自觉的行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具备了,学生能自主学习了,语文课的满堂灌、满堂问也就没市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积弊也就迎刃而解了。较对阅读课进行开发的潜在意义看,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以上是我对语文教学中实施异步教育理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对于黎世法教授耗费几十年心血的异步教育理论来说,我的语文教学的理论修养还极其浅薄;对语文教学面临挑战的严峻形势来说我只能算个小学生。俗话说,无知者无畏。我决心在探索语文教学规律的征程中,多作些努力,迈出些坚实的步子!

篇5: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启示教育论文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给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评价带来新的启示。在设计多元智能数学学习评价体系时,要以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为目的,建立以人为本的多元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学习评价体系;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全面发展

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评价,其根本功能在于它的发展性,即以评促学、以评促改,通过评价促进对象的未来发展,而这种发展应当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及其对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给我们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以新的目标。

评价现状:困惑与思考

在观念上,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优胜劣汰思想的影响,将学习评价简单地理解成通过比较对被评者进行排序,选拔一批人,淘汰一批人,而违背了评价的初衷——通过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引导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学习活动,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评价程序上,人们大都是按照先课程教学、后考试评价的程序进行操作,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往往以期中、期末等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认为评价是课程与教材之外的环节。在评价方法上,以定量为主,只强调可测性内容,强调共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形式。在评价形态上,以静态为主,只注意了解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表现和成绩,不探索学生潜在发展的能力;只提供学生成败的信息,不分析学生成败的原因,更不能提出补救的措施。总之,整个评价体系重结果、重鉴定,轻视甚至忽视诊断与改进。

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在以后的时间内对此理论多次加以发展。该理论从智能的本质出发,认为“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这种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这一智能定义强调了智能开发的社会文化性,而且还特别强调了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认为,智能就其基本结构来说是多元的,他提出人至少有九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个体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在个体身上,有些方面表现强些,有些方面表现弱些,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以特定的智能方式学习,因而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不同的形态。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智能方式来学习、记忆、表征和应用知识。

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的数学学习评价体系

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的多元智能评价体系,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目的,设计多元的评价标准和情境化的评价方法,既评价学习结果,又评价学习活动的变化和发展;既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知识和水平,又评价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精神气质和创造天赋等;不仅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开拓创新。

帮助学生发展的评价目的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学生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应定义为获得学生个体数学技能和数学潜力等信息的过程。在这种新的评价理念下,数学学习评价应由以前的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如对数学逻辑智能差、学数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看法,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材料,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满足其数学智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能人为地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数学学习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每一个学生的客观情况,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可靠的信息。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往往偏重于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而且也只重数学知识的记忆、简单模仿能力的评价。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项智能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多方面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应当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比如,可以运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专题发言、讨论、进行数学阅读、写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活动来评价学生的会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即语言智能;运用启发式的证明、解非典型的开放题、探索与猜测、数学建模等活动来评价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即数理逻辑智能;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研究、合作学习来评价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即人际交往智能;通过观察学习中是否经常注意反思自我,是否注意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否能调节与监控解题方向、是否能对解题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及时识别、纠正,解题后是否经常反思等来评价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将考试(应多一些讨论题、开放题)、课题活动、数学小论文、数学作业、小组活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面谈、提问、日常情境观察、建立学生档案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比如,考查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可采用书面考试、数学作业、数学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可用写笔记、学习体会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行为表现。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建立各评价主体相互联系的机制,力求对评价信息的收集更加客观、全面。在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数学教学中,尤其要引导学生制定自我评价计划,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比如,可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档案袋,放入档案袋中的,可以是对教师提问的解答,对数学期刊的阅读记录,学生写的数学家传记,对一些问题解决过程的描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他人合作得到的启示,比上一次有很大进步的考试试卷和对取得进步的反思记录等等。教师通过查阅档案袋,可以看到许多在课堂上看不到的东西,及时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

评价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多元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掌握适宜的评价时机。学完一个学年、一个学期或一个单元后,要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在不同数学智能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此外,教师要在课堂中和课余时间经常用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学习数学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充满爱心和耐心,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正确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

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评价传统的纸笔方式的数学测验,依赖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智能,不能真实地展示学生的各项智能。传统的测试与实际生活情境相隔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再现而忽视创造能力的评价,不能反映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并非已经掌握的各种信息的集中,然后应用于非情境化的场合,而是看重创造与思考技能的开发,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也应在相应情境中评价。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评价也应在实际或类似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智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的研究专题,以便在学生从事学习或创造活动的情境下进行评价,比如“空气质量与汽车尾气排放关系分析”,“了解银行利率、股票走势、保险行情,设计一个投资方案”等等,让学生投身于其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实际数学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各项智能。加德纳认为:“在学生自然投身于完成那些十分吸引他们的习题、专题和作品的背景下进行评估,才是最理想的评估”。此外,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编制一些具有应用情境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评价。数学教育评价应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这也要求评价应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应在学习中进行。正如多元智能评估理论所说:“简单、自然评估应该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内剩余部分中强制‘外加’的内容。”评估应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境中轻松地进行,而不是如以往那样将教育评价从教学活动中孤立分离出来。当评估无所不在,就不需要“为评估而教”,这样有利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的能力,强调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育评价中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问题”不同于一般的“习题”,这里的“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不是教材例题的简单模仿、再现,而是需要分析、探究、创造性地解答,如一些开放性问题、建模问题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数学测验必须包括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的开放性问题。开放题答案不定,条件多余需要选择或条件不足需要补充,它要求学生创造一个反应,而不是回忆或者选择一个反应。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用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建模问题可以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可以作如下评价:对问题的分析、收集与组织解题信息的能力如何,解题思想方法如何,解题中是否具有创造性,解题过程中的调节、控制如何。此外,还可以编制综合研究课题对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价。研究性学习可以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高层次思考能力、反应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创造力等都可以得到展现。

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当多元评价体系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评价观的时候,必须要求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当然,多元并不抛弃传统评价中的共同标准与基本原则,它的本质是尊重个性差异,并在差异理解中相互借鉴、交流与合作,以达到全面发展。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多元智能评价活动,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其服务的,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可使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定位,从得到肯定评价的那一刻起,更加珍视自己的个性,使学习活动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使他们沿着既定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数学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多元智能评价活动自始至终保持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进行思考和分析,创造性地建构数学模型,寻求超常规、求变求异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主动发挥创新精神。这样的评价活动,能为他们提出问题、思考探索和实践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好地发展创造能力。

使学生发展的可选择性成为可能多元的评价体系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提供了保障和空间。学生在适当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之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改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为择业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方凌雁,庞经卫.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及其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

篇6:英语学习中不可缺省的笔记教育论文

英语学习中不可缺省的笔记教育论文

语言学习要勤于记,背诵记忆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勤于做笔记。英语学习尤为如此。而笔记究竟如何记?又要记哪些内容呢?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三个笔记:课堂笔记、错题集笔记和课外读书笔记这三种。

第一,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笔记,是对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内化。形式可以多样,内容因人而异。要做好笔记,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预习。因为只有认真预习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在课堂上留心此问题并且做好笔记,这样的笔记才是有的放矢。

其次,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中体验、领会、掌握新知识,然后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做过的笔记要常常温习。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温习做好的笔记,一方面是为了与遗忘做斗争,另一方面是为了把前面所学融会贯通,这样也就为“知新”做好了铺垫。

最后,笔记不能用同颜色的笔去做。要用彩笔记下重点,再用不同的符号标出重中之重。笔者在教学中就建议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不等的星星标出重点和难点,或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课堂笔记究竟要记哪些内容呢?笔者建议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精读分析课文时的知识点,包含重点单词的用法、重要短语的归纳和长难句式的分析,因为这些才是一篇文章的精髓。重点单词即高考大纲中出现的单词,尤其是实词的常用搭配。重要短语主要是动词短语和短语动词,比如常见的look,take,put,turn,bring等与不同的介词或副词搭配所构成的短语。分析句子的结构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结构,并且在书面表达中能够借鉴和使用这些结构。以长句和短句相呼应;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相交替;省略句和倒装句相穿插,这样可以使作文的句式灵活多样、结构不一而提升其档次。

另一方面,语法讲析时的点和链。点,即各个要点;链,即语法的知识体系。掌握要点尤其是考点才能遇题时迎刃而解,掌握它的体系才能高屋建瓴。然而这块笔记主要依靠学生在课堂的感悟能力和个人良好的归纳学习习惯。

第二,错题集笔记

错题集笔记是英语学习中最有效的手段,它是对前一阶段所学的查漏补缺和知识的重新整理与归纳。如果说课堂笔记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性地做成的,那么错题集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分析,旨在查漏补缺,并对这一缺漏重新整理归纳,以作前车之鉴。笔者在每学期之初就会要求学生准备好本子,以作错题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我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记录、统计,每半个月左右我就会把那些统计上来的学生错题再制作成一份试卷去检测学生。经过一次次的查漏补缺,既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针对试卷上的不同题型,笔者要求学生做不同类型的错题集。

1.单项语法选择题型。我要求学生首先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是粗心还是不会?如果是粗心,就告诫学生以后一定要细心,假如是不会,就要进一步分析是没记住,还是根本就没理解。没记住的就要加强记忆,没理解的要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在对这一错因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就把这一知识点又重新学习了一遍,并且比以前更有系统性。其次,我还要求学生对这一单项语法选择题的做题思路进行梳理,并对做题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纳。比如,所缺项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是谓语动词的话,究竟是哪种时态,是这一时态下的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是非谓语动词的话,究竟是动词不定式还是动词的分词形式;是不定式的话,又究竟是哪种时态和语态;是分词的话,是现在分词还是过去分词,是现在分词的一般时还是完成时,是他们的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这样一步步梳理、一步步分析,就会一步步靠近正确答案。

2完形填空题型。这一题型的错题整理离不开特定的上下文语境,要对这一语境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再分析错误原因,步骤同上面,但是一定不能脱离上下文。因为完形填空既考查语言知识、语法内容,又考查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语境把握以及文意理解能力。它要求学生具有下列综合能力:

(1)具有相当程度的语法知识。

(2)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归纳判断能力。

(4)具有丰富的常识视野以及厚实的文化背景知识。

(5)具有浏览全文、上下沟通理解的能力。

3.阅读理解题型。做这一类型的错题集时,要结合常见到的题目类型:细节型、猜测词义型、主旨大意型和推理判断型。首先,要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略读和查读。其次,要掌握合理的解题步骤。笔者建议学生采取“先题后文”,即在阅读短文之前先读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再者,学会基本的理解技巧,包括学会抓住大意和学会梳理结构。最后,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默读的好习惯,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

第三,课外读书笔记。

课外读书笔记是英语学习最有效的补充,它是课堂的延伸。坚持做好课外读书笔记,既能扩充学生的知识,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这样就大大促进了英语语言的学习。

首先,当然是有好书可以阅读,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引,推荐好的书籍作为阅读材料。高中英语选修读本之一的《桥》就是很好的读物。此外,学生平时所做过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练习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每周笔者还会利用网络从《21世纪报》、《中国日报》上下载三至四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其次,有了好的阅读材料,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这也是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学的过程。

再者,阅读过程中学生就要做好标记,以备之后做笔记之需。

最后,就是把学生自己筛选出来的有效信息整理记录在笔记本上。

笔者在长期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一直坚持要求学生做好这三种笔记,在硬件跟不上、软件还不太硬的农村中学里,这样做效果不错。

篇7: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论文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以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启道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目标外,还要实现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潜能目标……”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教学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特别是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事务中发现数学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以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的给学生现在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建一定的问题情景,是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的说,教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课本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和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地,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既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那些学生理解的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进一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恰当的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的提高.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数学教学

教育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好,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是学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因为人的情感状况会直接影响思维活动的强度,不同的情绪会对智力的开展产生不同的效果,愉悦的心境可形成优质兴奋中心,而烦恼恐惧的心绪会妨碍正常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认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情感的发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使学生乐于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老师要善于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一课时,用摸一摸、猜一猜、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评一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触摸、测量、比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他们学习数学的潜能,让孩子充满自信,充满热情的学习数学.

2.表扬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表扬和激励是孩子的正常心里需求,是他们不断进步的心里基础,表扬和激励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其实,在现代社会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对每个学生而言,不论是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品德上是否有缺陷,但他的人格应受到同样的尊重,教师的任何训斥、讽刺、体罚和变相体罚,都会对学生的心里造成伤害,都会泯灭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真心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他们才能快乐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激发出内在的学习潜能.当后进生上课发言,板演出现差错时,我们予他们不是大声的指责,而是亲切适度的鼓励:“他能举手发言,这是积极动脑的表现,很好.”“别急,在想一想,你一定能做对的.”教师的点滴鼓励哪怕是只言片语,往往能打开一扇心灵之门.让灿烂的阳光照向失落的心,这样接受阳光洗礼的学生又怎能不激情满怀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多一些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必然促使他们进一步学习,求得进一步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也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充分挖掘学习潜能使学生受益无穷.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教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与在预习中以弄懂的内容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理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以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课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教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来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总之,数学教学的关键已不再是改变教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的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的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到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学,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篇8: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中的应用的教育理论论文

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中的应用的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科研论文

[论文摘要]在大三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护理科研写作的团队小组,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护理科研的实践与论文的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高护理科研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

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护理专业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来,我们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背景,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性思维。

一、合作学习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基于我们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教学辅助背景所进行的学生护理科研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以社区点实践小组为基础,每个小组配备1名社区医护人员和指导老师,并以这个小组为一个科研项目申报学校课题,科研立项的申报人就是该小组的负责人。

2.理论授课。(1)合作学习方法介绍。在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护理科研前,我们先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基本技巧的讲授和指导,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立自己小组的科研意向。(2)护理研究理论指导。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3)科研选题与立项指导。组织学生下社区见习,参观和收集与社区整体健康状况相关的资料,老师根据各小组的选题,征询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的意见,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最后指导老师根据课题的名称、任务、目标等提出指导性要求。

3.研究实施。(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目标。在社区见习和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提出的社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向,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图书馆、社区老师咨询、社区人群走访等各种资源获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选出一个题目作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标。(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确定课题后,小组成员从针对课题立项申报到最后论文形成课题结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阶段任务进行具体的策划,当课题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那么该阶段负责的学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组其他成员就听从该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务,达到既分工又协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论文。当课题研究进行到最后时,要求各小组在集中讨论、汇合充实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汇报,再由指导老师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再进行积极修改最后形成论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自2006年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培养护理学生的科研与论文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中,共有数百名大三护理学生受益。几年来参与的'学生共协助社区卫生服务完成了学校所在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农村合作医疗就医状况、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等多项调查,完成调查问卷数千余份,形成调研报告十余篇,编写了社区多种常见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册。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积累了资料和数据。许多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并在《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社区医学杂志》《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中外医疗》《全科护理》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1.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小组合作精神是一个集体团结的象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学科多元文化护理的发展,其交叉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日益突出,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错、相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面早已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当临床抢救生命,当我们进行护理科研,许多尖端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小组团队的攻关。为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为高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对护理学生的培养中不但要求培养的个体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护理技术、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和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研究的特征。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进行护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工作,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组团队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实际运作中,小组目标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杀个人目标。当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与小组团队目标同步时,必会推进小组团队研究的进程。这样的一致需要对共同目标的忠实和坚持。知识和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研究内部知识互相传递和积累的过程。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激励措施达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发挥团队成员个人的优势,达到团队内部的互助。在科学研究中护理一直是一个较弱的学科,为了实现护理学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研究的优势,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实现“1+1>2”的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在护本生进行护理研究中的优势。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教别人时的95%。那么在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互相学习、传递经验时学习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实践就是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传递经验、相互交流、相互质问对答,在辩论中产生新的思维和见解。(1)团队内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员的新知识、新思想,节省成员独自学习的时间,避免走弯路。(2)有利于在课题研究成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团队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努力,她的研究收获就会在团队中进行传播,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克服懒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学习。(3)每个人所学习获得的新知识在团队内的传播,有利于交换信息并进行深入讨论,对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难题能尽快解决,从而推进更深的研究,开阔更广的空间。

4.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影响。合作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院科室之间、医生护士之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对护生的素质进行考察时对其合作精神也十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进行护理科研实践的锻炼,既培养了小组学生彼此相互宽容和谦让的意识又达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组的课题和论文的合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霖,袁长蓉,陈晓英,等.浅析《护理科研》教学与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3]裴敏.浅谈护生临床合作能力的培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

[4]张春仙.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

食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新闻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笔记字

《汉语札记》对世界汉语教学史的贡献

古代诗歌阅读题和答案

诗词曲联写作基础知识

Grice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交际中的应用

是信息过载,还是信息过窄?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
《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集锦8篇)】相关文章:

此生情定核裂变阅读答案2023-07-14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2022-05-06

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二2022-05-06

什么是议论文怎么写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2023-03-20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教师素质结构的重建的论文2022-05-06

毕业论文范本2024-02-12

毕业论文社会实践2023-05-03

从含义入手提高简算能力论文2023-01-02

毕业论文格式范文2022-10-01

材料作文基础知识202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