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锥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精选13篇)由网友“俗女厂妹”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1)圆锥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圆锥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导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导学准备:圆锥图片 圆锥学具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圆锥的认识
(1)观察教科书第23页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
(3)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4)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5)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2.测量圆锥的高。
小组合作:(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3. 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xkb1.com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学生实验: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5.课堂小结。新课标第一网
课堂检测:
1.用附页2的图样,做一个圆锥,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
2.练习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一个顶点一条高
导学反思:
篇2:《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张鸿森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23-24页内容,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圆柱与圆锥的比较,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测量圆锥的高,
2、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新 课 标 第一 网
【教学难点】:会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圆柱有什么特征?
2、说出下面立体图形的名称。
3、通过自学,你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哪些知识?
二、关键点拨
1、圆锥的特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2、圆锥大小的研究
(1)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①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
②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一个高、一个低,你又发现了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
3、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不同意见?
(2)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5)画高,标上字母h。
4、圆锥高的测量www.xkb1.com
(1)如果圆锥的高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大家是这样测的吗?
(3)师问: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刻度处理、尺子必须竖直等)
(4)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教师作图示范。)
(5)学生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有没不同意见?
5、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应该是什么形状呢?
(2)验证:究竟谁说得对?让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验证。强调圆锥体的侧面展开是扇形。教师把图贴在黑板上。
6、想象,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出示直角三角板: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2、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
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长8厘米和6厘米。(1)以长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底面直径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以短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教学反思和体会:
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
在本课例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2、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命题网络结构”,高屋建瓴的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存贮要分档,要结构化,纵横的网络越多 越便于提取知识。教会学生将知识结构化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网络,掌握知识系统的结构。
本课例从 “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 “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 “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一系列问题着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并不只是算术,它还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让学生站在数学科学的高度把握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并将新知和旧知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教会学生将知识归纳、总结,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才会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实现创新和创造。
3、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开展协作、探究式课堂学习。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荷兰着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般的人,包括学生,他们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
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信息,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张鸿森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第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渗透等积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圆柱有什么特征?
2、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1)你是怎样解答的?
(2)你是怎么想的?
3、为什么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高?
二、关键点拨
1、你是怎样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2、把圆锥体转化成什么比较好呢?
圆锥------(转化)------圆柱
3、实验演示。提问:
(1)同学们打算如何转化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
(2)如果让你在这么多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中选择两个来探究,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讨论。
(4)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5)学生操作比较。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www .xk b1.com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沙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沙子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1。( )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
3、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70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教学反思和体会: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基础上学习的,主要是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并学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及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主线是引导学生逐步从猜测-------实验-------推导-------应用这几个环节来进行。
在“学习探索”环节中。
在设计时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的手段,认识圆锥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分小组倒沙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在“实际应用”。
主要借助实验操作所用的圆锥和沙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主选择测量计算圆锥体积所需数据,巩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享受成功乐趣。这里可以让学生上台板演,书写完整更好。这样既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节课还应注重评价的重要性。
篇3:圆锥(1)圆锥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2)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板书: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Sh
篇4:(1)圆锥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2、圆锥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 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篇5:认识负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 “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6:(2)圆锥的体积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1、 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 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 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板书: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Sh
篇7:倒数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至上学期)
六年 级 数学 学科 教 师:高春枝
学习
内容 倒数的认识
学习
目
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课前
准备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预
习
学
案 1、口算:
(1) × × 6× ×40
(2) × × 3× ×80
2、观察第二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自
主
乐
学
合
作
交
流 1、学习倒数的意义。
(1)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探讨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3、出示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小组讨论交流。(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 )× =( )×( )
四、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www. xkb1 .com
检
测
反
馈 填空
1、(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23 的倒数是( );7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 1的倒数是( )。
3、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1;( )和( )互为倒数。
4、
( )×114 =9×( )=( )×57 =1×( )= a×( )(a≠0)
5、5的倒数与10的倒数比较,( )的倒数>( )的倒数
6、当a=( )时,a的倒数与a的值相等。
7、0.1的倒数与0.4的倒数相加, 和是( )
8、6与8的和的倒数是( ),它们差的倒数是( );
6与8的倒数的和是( ),它们倒数的差是( );
课
外
拓
展 作业:练习六1、4题
教
学
反
思
审核人:
篇8:倒数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 × × 6× ×40
(2) × × 3× ×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 )× =( )×( )
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五、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2/1、2、3、4、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23-P25/1、2、3、4、6
选做课时特训P24-P25/5、思维拓展(5中的第6小题不做)
教学追记: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篇9:《圆锥体积的练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张鸿森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27-28页联系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熟练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经历练习活动过程,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熟练、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基础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圆锥有什么特征?
2、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高9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1)你是怎样解答的?
(2)你是怎么想的?
3、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9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4、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9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5、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周长是18.84厘米,高9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6、仔细观察,上面几个题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对比练习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75.36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25.12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米
3、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1。( )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
2、一队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1米。这堆煤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
4、一个长方体木料的长8厘米、宽9厘米、高12厘米,把这个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补问:如果再把这个圆柱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反思与体会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张鸿森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通过复习,你认为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2、你认为哪些知识你学的非常好,你能举例介绍吗?
3、哪些知识你还有困难?
二、关键点拨
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呈现圆柱:
认识吗?叫什么?
(2)它们有什么特征?请小组介绍。
图 形 特 征
相同点 不同点
圆 柱 1、都是立体图形;2、底面都是圆;3、侧面都是曲面。 1、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2、有无数条高;3、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圆 锥 1、只有一个底面;2、只有1条高;3、侧面展开是扇形。
2、面积公式
(1)如果给圆柱形的可比克贴上一层广告纸,需要多大的广告纸是求什么?
(2)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②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周率×底面直径×高=2×圆周率×底面半径×高。
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③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圆柱的体积
(1)呈现第29页第3题。
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
(2)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3)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4、圆锥的体积
(1)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V= Sh)
(2)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同学们用彩纸制作了20个圆柱形灯罩,每个灯罩高35厘米,底面圆的周长是47.1厘米。至少需要用多少彩纸?
(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4、独立完成练习五的第3、4、6题。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反思与体会
篇10::《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编制人:蔡 娜 时间: . 08 .25
课题 NO.3-4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分数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推理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xkb1.com
1、自学课本P37-P39页
思考: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用算术法解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2、填空。
1)、 米是 米的( ); 米相当于( )米 。
2)、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把( )看作单位“1”。
3)、一个数的 是 ,这个数是( )。
4)、一根卅绳长54米,剪去 ,还剩( )米,把( )看作单位“1” 。
3、解方程。
二、合作探究:
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要求:(1)、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新课标第一网
小结:(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用算术法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例2、小伟买了一枝钢笔,一枝圆珠笔和一枝铅笔,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一枝钢笔 ,一枝铅笔的价钱是一枝圆珠笔的 ,买一枝铅笔花了2元钱,买一枝钢笔花多少元钱?
要求:1)、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1)、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关键:
2)、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方程解法:
算术解法:
三、学以致用:
1、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
1)、鸡的只数是鸭的 。
2)、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2、列式计算新课 标 第 一 网
1)、一个数的 是64,求这个数。
2)、12的 与什么数的2倍相等?
3)、 加上一个数的 ,和是1,求这个数。
四、解决问题:
1、小红看一本书,已看了76页,是未看页数的 ,这本书小红还有多少页未看?
2)、修一条公路,施工方工作3天,每天修 千米,已知3天修了这条路的 ,这条路一共有多长?
3)、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余下的 ,这时还剩80页没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篇11::《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编制人:蔡 娜 时间:2010 . 08 .27
课题 NO.3-5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在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巩固知识。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39-P40页
2、直接写出得数。
3、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 。
2)、柳树比杨树多 。
xkb1.com
二、合作探究:
例1、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比航模小组多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要求:1)、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2)、用方程和算术方法两种方法解答。
小结: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关键是:
例2、一个机械加工厂,九月份生产一种零件1000个,比原计划多生产 。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要点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商店运来彩电150台,( ),运来空调多少台?
1)、空调比彩电少 ,列式是( )。
2)、150除以(1 - ),条件是( )。
3)、空调比彩电多 ,列式是( )。
4)、彩电比空调多 ,列式是( )。
2、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 是 的 ,求这个数。
2)、 与 的积再除以 ,商是多少?
3)、 的倒数的3倍减去 ,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1)、超市运来一批洗衣粉,第一天卖出 ,第二天卖出剩下的 ,第三天和第二天卖得一样多,这时还有500袋,超市一共进了多少袋洗衣粉?
2)、有一桶油,第一次到出总数的 ,第二次倒出总数的 ,第二次倒出12千克,第一次倒出油多少千克?
3)、一筐苹果的 是16千克,吃去这筐苹果的 ,还剩多少千克?
4)、有一根竹竿插入池塘中,竹竿的 露出水面, 插在泥里,池塘水深1.7米,问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新课标第一网xkb1.com
篇12:应用题/简单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简单应用题只需要一步计算就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己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至于在不同的题目里用什么方法计算.则需要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以及已知的是哪两个条件来确定。
练习: xkb1.com
一 、根据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写出数量关系。
①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台?
②剩下的是全长的几分之几?
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④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⑤实际比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米?
⑥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⑦三角形面积是多少?
⑧出勤率是百分之几?
二、关山小学六(1)班有男生40人, 女生20人。(根据两个条件,提出不同
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并解答。)
①共有学生多少人? ②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③男生是女生的几倍?(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④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
三、解答后比较问题的不同。
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
①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行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复合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就是不能一步计算求得答案,而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一. 解答复合应用题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分析法: 问题 →条件 ②综合法; 条件 → 问题
二.解答应用题-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算什么。
③列式求得结果。
④检验是否正确,写出答语。
三.解答方法:⑴ 分步列算式解答。 ⑵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练习;
1. 修一条高速公路,原计划每月修3600米,10个月完成任务,实际每月修900米,实际几个月完成了任务?
2. 从甲地到乙地共行13千米,前1.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千米,后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时?
3.学校举行科技节,学生制做航模250件,海模150件,航模件数是总件的百分之几?海模件数是总件的百分之几?
4 .一桶汽油重25千克,用去 ,剩下多少千克?
5 .李师傅一天共生产300个零件,经检验有3个不合格产品,求产品的合格率。
6. 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 每天用料14吨。这样,原来7天用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原来每天节约百分之几?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等量关系式。
③用x表示未知数量,列出方程,解方程。
④检验是否正确,写出答语 。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有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式很明显,直接可得到;有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式不明显,要分析题意才能找出;有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式隐藏,如周长公式、面积公式、体积公式不会出现在题目中,所以熟记学过所有的字母公式很重要。
练习:
1.找等量关系把方程列完整。
(1) 小思看一本96页的科幻小说。她每天看X页,看了5天还剩24页没看。
=96
或 =24
(2妈妈买了2千克白菜,每千克2.4元,又买了X千克萝卜,每千克2.8元。一共用去
13.6元。
=13.6
或 =2.4×2
(3)通讯班铺设一条全长X千米光缆线路,工作15天架设了全长的93.75%。再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天,铺设1.5千米。
=1.5×15
2.列方程解下列各题。
(1)长方形周长30cm,长8cm。宽是多少cm? (2)某田径队有男队员30人,比女队员的 少3人。
女队员有多少人?
(3)海滨县兴隆农场种小麦189公顷,小麦播种面积是玉米的112.5%,种玉米多少公顷?
(4)商店运来苹果750㎏,比运来橘子的2倍多250㎏,运来橘子多少吨?
(5)一支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8米,第二天修了42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的是这条路全长的 。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把题中的关键条件转化成另一种说法是难点,我们要克服思维定势,提倡最佳解法。
练习:
1.图书室新购了文学书和科技书共750本,己知文学书是科技书的2倍,文学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2.西山村去年收晚稻30000千克,相当于早稻谷的 。去年共收稻谷多少千克?
3.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成的。如果要化合7.2千克的水,需要氢和氧各多少千克?
4.学校买来62.5米电线,每12.5米可做5根插头线。照这样计算,买来的电线能做多少根插头线?
xkb1.com
5.学校买来乒乓球60个,比买来的篮球少 ,买来乒乓球和篮球共多少个?
6.养鸡场肉用鸡是蛋用鸡的5倍,蛋用鸡比肉用鸡少1800只。蛋用鸡比肉用鸡各养多少只?
7.一个长方体棱长和是72㎝,已知长宽高的长度比是3:2:1,这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8.一批零件,前3天完成总任务的 。照这样计算,再过几天可以完成任务?
9.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8cm,长和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或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量。关键找出1倍数量(或说单位1),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练习:
1.甲乙的和是36,甲是乙的2倍。甲、乙各是多少?
2.妈妈比女儿大28岁,妈妈年龄是女儿的5倍,妈妈和女儿各有几岁?
3.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10元,椅子的单价是课桌的 ,课桌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4.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后增加了87.12,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篇13: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的:
1、 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 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3、 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2)做第29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做第29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2)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做第29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3、4、6题。
★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十)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八)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总复习)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1)圆锥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10-24
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8-1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01-22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024-01-24
百分数练习二十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12-20
《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4-05-21
人教六上数学教学计划2023-10-22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11-04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2022-07-09
人教六下数学教学计划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