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时间:2023-04-17 07:53:05 数学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学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锦集16篇)由网友“JoanCornell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数学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1:数学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书本91页和94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具:画好表格、圆的大纸;直尺;绳子;剪刀

学具:画好表格、圆的作业纸;直尺;火柴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在讲什么故事,大家知道吗?

生:……

师:那么照这么讲下去,第23 句我们应该讲什么呢?

生:……

师:对了,由此方法我们也可以知道第60句我们讲哪一句。

再引出找规律填数字

师:大家发现了吗?刚刚讲的两个题目都与什么有关?(找规律),对,这是大家在一到五年级学过的两类找规律的题目,一类是在数字之间找规律;第二类是周期规律,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探索一种新的规律,大家有兴趣吗?

二、在摸索中前进

师导入:今天,小明家里来客人了,妈妈给小明一个任务--摆桌椅,(点课件)一张桌子可以坐6个人,客人比较多,就又摆了一张桌子,这回儿可以坐10个人,大家想想看,若是桌子的数量又增加的话相应的椅子数量是多少呢?

例1:(课件播放)按图中的方式继续摆桌椅

(1)填好表格数据,点课件,出示数据

(2)师:是怎么填写出来的?(每增加一张桌子就多4把椅子)

(3)师:除此之外你有其它的发现吗?点课件提醒学生两个量之间还有公式的关系。

(桌子的张数×4+2=椅子的数量)

师:大家觉得这题目有意思吗?(有)下面一个题目需要同学们一起来合作完成了

例2:(课件播放)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三角形

(1)师:要求是观察图后同桌合作完成搭火柴棒,再填好表格数据,把在此过程中发现的规律及时写在作业纸上

(2)反馈:报数据,说说是怎么样得出数据的?(火柴棒堆出来的;推导出来的)

(3)师总结规律:

每多一个三角形就多两根火柴棒

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火柴棒的根数等于三角形的个数×2+1)

由此我们用n表示三角形的个数,用A表示火柴棒的根数,我们就有了A=2n+1

小结

师:讲了两个题目了,老师想问问,今天探索的新规律,新在哪?

生:……

师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规律,这类题我们不仅可以找出某个量前后数字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可以得到这两个量的一个公式,其实这个公式就是规律的呈现方式。

有了前后数之间的关系或是有了公式,我们在解决较大的数字问题时就轻松多了!

师再点课件:当摆出25个三角形的时候,需要的火柴棒根数是多少?(51)

例三:(课件播放蛋糕图片)师:这个蛋糕漂亮吧?让人看得馋涎欲滴,看到蛋糕很多人会想到生日,那么老师相信大部分同学在生日时会切蛋糕,好,下面一个问题就与切蛋糕有关,假如今天是班上是某个同学的生日,老师要求他切五刀,大家帮他想想看,最多能切给几个同学吃?要求是只能从上往下切,蛋糕可以不均匀。想好方法的学生请举手。

生说说方法

师:对了,一下子让我们切五刀太复杂了,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数字入手,然后逐渐来研究比较大的数字,那么我们应该从一刀入手(两块),两刀(四块),三刀呢?开始复杂起来了,不要急,我们课前不是在作业纸上画了一个圆吗?你们把它当作蛋糕,用手中的笔和尺子当作刀,切切看,切好了举手。

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说说怎么样就能保证切出来的蛋糕块数是最多的。

生再独立完成切四刀

屏幕上点出分别切一刀、两刀、三刀、四刀对应的蛋糕块数

师:下面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如果是切5刀呢?

生会低头再去画,师提醒用规律的方法去做

三、巩固新课

师:前面三题都是我们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完成的,下面做个独立作业,看看同学们掌握情况如何?

书本翻到94页,独立完成第三题

四、趣题拓新

师:连续做题我们来休息一下,拿起刚才那张作业纸,这张纸我们还可以干什么呢?(折飞机,折花)对了,同学们说的都与折有关,老师做最简单的动作,(讲纸对折)这张纸有什么变化(一层变两层)再对折呢?……

填数据,找规律,出示折了30次以后的数据,然后与珠穆朗玛峰比高。

师:其实,这是人们在简单的生活经历中找到一定的规律后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之间的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探索,试着去寻找一种规律然后去挖掘别人未知的世界!

展示“课后探索”

篇2::《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编制人:蔡 娜       时间: . 08 .25

课题    NO.3-4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分数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推理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xkb1.com

1、自学课本P37-P39页

思考: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用算术法解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2、填空。

1)、   米是   米的(       );   米相当于(       )米   。

2)、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把(             )看作单位“1”。

3)、一个数的   是    ,这个数是(           )。

4)、一根卅绳长54米,剪去   ,还剩(         )米,把(         )看作单位“1” 。

3、解方程。

二、合作探究:

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要求:(1)、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新课标第一网

小结:(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用算术法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例2、小伟买了一枝钢笔,一枝圆珠笔和一枝铅笔,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一枝钢笔   ,一枝铅笔的价钱是一枝圆珠笔的   ,买一枝铅笔花了2元钱,买一枝钢笔花多少元钱?

要求:1)、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1)、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关键:

2)、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方程解法:

算术解法:

三、学以致用:

1、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

1)、鸡的只数是鸭的   。

2)、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2、列式计算新课 标 第 一 网

1)、一个数的   是64,求这个数。

2)、12的   与什么数的2倍相等?

3)、   加上一个数的   ,和是1,求这个数。

四、解决问题:

1、小红看一本书,已看了76页,是未看页数的   ,这本书小红还有多少页未看?

2)、修一条公路,施工方工作3天,每天修   千米,已知3天修了这条路的   ,这条路一共有多长?

3)、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余下的   ,这时还剩80页没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篇3::《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编制人:蔡 娜       时间:2010 . 08 .27

课题     NO.3-5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在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巩固知识。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39-P40页

2、直接写出得数。

3、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   。

2)、柳树比杨树多   。

xkb1.com

二、合作探究:

例1、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比航模小组多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要求:1)、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2)、用方程和算术方法两种方法解答。

小结: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关键是:

例2、一个机械加工厂,九月份生产一种零件1000个,比原计划多生产  。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要点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商店运来彩电150台,(                   ),运来空调多少台?

1)、空调比彩电少  ,列式是(                        )。

2)、150除以(1 -    ),条件是(                        )。

3)、空调比彩电多   ,列式是(                        )。

4)、彩电比空调多   ,列式是(                        )。

2、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   是   的   ,求这个数。

2)、   与    的积再除以    ,商是多少?

3)、   的倒数的3倍减去   ,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1)、超市运来一批洗衣粉,第一天卖出   ,第二天卖出剩下的   ,第三天和第二天卖得一样多,这时还有500袋,超市一共进了多少袋洗衣粉?

2)、有一桶油,第一次到出总数的   ,第二次倒出总数的   ,第二次倒出12千克,第一次倒出油多少千克?

3)、一筐苹果的   是16千克,吃去这筐苹果的   ,还剩多少千克?

4)、有一根竹竿插入池塘中,竹竿的   露出水面,   插在泥里,池塘水深1.7米,问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新课标第一网xkb1.com

篇4:应用题/简单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简单应用题只需要一步计算就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己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至于在不同的题目里用什么方法计算.则需要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以及已知的是哪两个条件来确定。

练习:               xkb1.com

一 、根据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写出数量关系。

①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台?

②剩下的是全长的几分之几?

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④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⑤实际比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米?

⑥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⑦三角形面积是多少?

⑧出勤率是百分之几?

二、关山小学六(1)班有男生40人, 女生20人。(根据两个条件,提出不同

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并解答。)

①共有学生多少人?                            ②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③男生是女生的几倍?(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④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

三、解答后比较问题的不同。

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

①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行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复合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就是不能一步计算求得答案,而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一. 解答复合应用题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分析法: 问题 →条件                ②综合法; 条件 →  问题

二.解答应用题-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算什么。

③列式求得结果。

④检验是否正确,写出答语。

三.解答方法:⑴  分步列算式解答。   ⑵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练习;

1. 修一条高速公路,原计划每月修3600米,10个月完成任务,实际每月修900米,实际几个月完成了任务?

2. 从甲地到乙地共行13千米,前1.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千米,后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时?

3.学校举行科技节,学生制做航模250件,海模150件,航模件数是总件的百分之几?海模件数是总件的百分之几?

4 .一桶汽油重25千克,用去 ,剩下多少千克?

5 .李师傅一天共生产300个零件,经检验有3个不合格产品,求产品的合格率。

6. 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 每天用料14吨。这样,原来7天用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原来每天节约百分之几?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等量关系式。

③用x表示未知数量,列出方程,解方程。

④检验是否正确,写出答语 。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有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式很明显,直接可得到;有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式不明显,要分析题意才能找出;有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式隐藏,如周长公式、面积公式、体积公式不会出现在题目中,所以熟记学过所有的字母公式很重要。

练习:

1.找等量关系把方程列完整。

(1) 小思看一本96页的科幻小说。她每天看X页,看了5天还剩24页没看。

=96

或                                =24

(2妈妈买了2千克白菜,每千克2.4元,又买了X千克萝卜,每千克2.8元。一共用去

13.6元。

=13.6

或                                     =2.4×2

(3)通讯班铺设一条全长X千米光缆线路,工作15天架设了全长的93.75%。再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天,铺设1.5千米。

=1.5×15

2.列方程解下列各题。

(1)长方形周长30cm,长8cm。宽是多少cm?    (2)某田径队有男队员30人,比女队员的 少3人。

女队员有多少人?

(3)海滨县兴隆农场种小麦189公顷,小麦播种面积是玉米的112.5%,种玉米多少公顷?

(4)商店运来苹果750㎏,比运来橘子的2倍多250㎏,运来橘子多少吨?

(5)一支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8米,第二天修了42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的是这条路全长的 。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把题中的关键条件转化成另一种说法是难点,我们要克服思维定势,提倡最佳解法。

练习:

1.图书室新购了文学书和科技书共750本,己知文学书是科技书的2倍,文学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2.西山村去年收晚稻30000千克,相当于早稻谷的   。去年共收稻谷多少千克?

3.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成的。如果要化合7.2千克的水,需要氢和氧各多少千克?

4.学校买来62.5米电线,每12.5米可做5根插头线。照这样计算,买来的电线能做多少根插头线?

xkb1.com

5.学校买来乒乓球60个,比买来的篮球少  ,买来乒乓球和篮球共多少个?

6.养鸡场肉用鸡是蛋用鸡的5倍,蛋用鸡比肉用鸡少1800只。蛋用鸡比肉用鸡各养多少只?

7.一个长方体棱长和是72㎝,已知长宽高的长度比是3:2:1,这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8.一批零件,前3天完成总任务的 。照这样计算,再过几天可以完成任务?

9.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8cm,长和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或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量。关键找出1倍数量(或说单位1),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练习:

1.甲乙的和是36,甲是乙的2倍。甲、乙各是多少?

2.妈妈比女儿大28岁,妈妈年龄是女儿的5倍,妈妈和女儿各有几岁?

3.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10元,椅子的单价是课桌的 ,课桌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4.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后增加了87.12,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篇5: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的: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3、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2)做第29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做第29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2)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做第29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3、4、6题。

篇6: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数和计算

思考并回答: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数?

2、最小的非0的自然数是多少?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多少?

3、小数又可以怎样分类?

4、我们学过的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数位的顺序是怎样的?

5、读数时应注意什么?读出下面各数:36000、24050000、500900000、40.57、4.057、0.4057、15000300    比较40.57、4.057 、0.4057的大小,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规律?

6、写数时应注意什么?用阿拉伯数字写出下面各数:七千零三十八、七亿零三十八万、

三亿零五十万六千、零点零四零六

练习:

1、在数位顺序表里,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第五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第三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位。

2、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整数是(   )位数;最后一位是百分位的小数是(   )位小数。

3、5830070420读作(      )。“8”在(    )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

4、有一个四位数,加上“1”就变成五位数,这个四位数是( );有一个四位数,减去“1”就变成三位数,这个四位数( )。

5、地球有多大?请读出下面数据。

地球的半径 6378.14千米              赤道长 40073.92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0平方千米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千米

思考并回答:

1、3.150=3.15 、7.8=7.8000,这是根据什么?

2、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一位,它的值有什么变化?

3、1÷3、70.7÷33,商的小数部分的数字有什么规律?

4、把453.647分别精确到十位、个位、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百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各是多少?

5、下面的循环小数,如果各保留三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该怎样写?  . .       .          . .

0.72     0.3       3.150

6、以85400为例,省略万后面的尾数与写作以万为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

7、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怎么写?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又该怎么写?34820、408000、7136300、19800

8、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45,这三个数分别是(  )、(  )、(   )。

练习:

1、9035000以万为单位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作(   )。408000000以亿为单位写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作(   )。

2、7.85353……写作(    ),0.346346……写作(    )。

3、0.04×1000就是将0.04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

4、25.4÷100 就是把25.4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3.002的小数点左移两位,是原数的(    ),小数点右移三位,是原数的(    )倍。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45,如果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除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 一位,商是(    )。

数的整除

思考并回答:

1、下面的除式,哪些是整除关系?是整除关系的两个数要具备哪些条件?

32÷4、45÷7、12÷0.3、720÷90、2÷4

2、根据35、4、60、24、105、7、56、12这些数:(1)写出整除关系的除式,并分别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这些数中,60的因数有哪几个?7的倍数有哪几个?(3)这些数中哪些能分别被2、3、5整除?

3、怎样判别一个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一定是合数吗?质数是不是都是奇数?

4、什么叫质因数?什么叫分解质因数?

5、下面各题分解质因数是否正确?为什么?不对的应该怎样改正?

18=2×3×3、2×3×7=42、120=2×2×5×6、150=2×3×5×5×1

6、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14和42、24和32、12和18

7、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吗?怎样判别两个数是否是互质数?

练习:

1、在16、4、8、32、36、80、84、160这些数中,80的约数有(   ),16的倍数有(   )。

2、20的约数有(   ),32的约数有(   ),20和32的公约数有(    ),其中最大的公约数是(    )。

3、按照下面要求写出互质数:两个都是质数(  );两个都是合数(   );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  )。

4、把下面的数填在图内。6、8、9、10、12、15、18、20、21、25、30、32、35

能被3整除的数

能被5整除的数      能被2整除的数

5、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27和18、39和117、8和15

6、一个数用2、3、5除正好都是整数,这个数最小是(    );有一个数用它去除30、45、60正好都是整数,这个数最大是(    )。

7、判断题:

(1) 没有约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

(2) 一个自然数的约数总比它的倍数小。

(3) 两个质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4) 一个奇数加上7,一定能被2整除。

(5) 2、3、5都是质因数。

(6) 两个合数不能成为互质数。

(7) 17的约数都是质数。

(8) 因为3、5、6的最大公约数是1,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5×6=90。

分数和百分数

思考并回答:xkb1.com

1、先填空,在回答:4/5=1÷   ×   、4/5=   ÷   ;7/9=1÷   ×   、7/9=   ÷

什么叫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个表示什么?分数单位表示什么意思?

2、什么叫百分率?“9/100米”与“9﹪”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与

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

4、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你能说出约分和通分的方法吗?

5、下面括号里应填什么数?其中哪一个分数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24/40=(  )/20=48/(   )=(   )/5=(    )/15=36/(   )

6、举例说明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

7、下面的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2/3、3/4、4/5、5/7、3/10、7/12、11/16、9/20、12/25、6/15

8、分数、小数、百分数混在一起,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比较0.6、2/3、61﹪的大小。

练习:

1、把3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5段,每段钢管是全长的(  )/(   ),每段的长度是(   )/(   )米,3段占全长的(   )﹪。

2、生产500吨化肥,计划2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计划的(   )﹪,每天生产(    )吨。

3、3里面有(   )个1/3,2/3里面有(   )1/12,1里面有11个2/(  ),100个1/7是(   )。

4、7/15的分数单位是(   ),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于1,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于1/5。

5、5/8的分母加上2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要(   );6/15的分母减去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要(   )。

6、一个分数,它的单位是1/8,它有7个这样的单位,这个分数是(   ),化成小数是(    ),化百分数是(   )。

量和计量

思考并回答:

1、在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各种量 基本单位 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长度 1米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公顷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体积 1立方米

1升 1立方米=(    )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升=(      )毫升

质量 1千克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时间 1秒 1日=(     )时

1时=(     )分

1分=(     )秒

2、在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或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变换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

1、填空:

(1)5米=(    )分米    3.2 分米=(    )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2700平方米=(       )公顷

(2)4.8升=(       )毫升     1.6千克=(        )克   7.3米=(    )分米=(    )厘米

(3)4.2公顷=(    )平方米             0.8平方千米=(     )公顷

1.05立方米=(    )立方分米     1.45吨=(     )千克

(4)210秒=(     )分        1/6日=(       )时       1时20分=(     )分

2、选择:

(1)下列年份中,不是闰年的年份是(      )     A1980年   B     C21

(2)25厘米×(    )=1米     A1/2     B4       C40

(3)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   A10厘米    B100厘米     C10000厘米

(4)将1立方米的大立方体锯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然后将它们一个一个地连接起来,总长度是(      )。      A1千米      B10千米       C100千米

3、判断题:xkb1.com

(1) 第一季度有91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2) 一水池装了0.3立方米的水,这池水的容积是300升。

篇7: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我制定出如下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有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的组织

教材在最后一章安排了总复习内容,形成四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这是旧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在复习中,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30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与代数(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10课时)

1、加深对有关图形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的认识。

2、明确有关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及常见几何体体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3、 体会公式推倒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方法。

4、解答有关平面图形周长、面积、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5、体会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放大与缩小,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三)、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1、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各种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2、能根据统计图表所呈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3、增强数据分析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意义,会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四)、综合应用(4课时)

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3课时)

2、数的运算(5课时)

3、式与方程(2课时)

4、正比例和反比例(2课时)

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测量(2课时)

2、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2课时)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4课时)

4、图形与变换(1课时)

5、图形与位置(1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综合应用3课时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应抓好优生的保持和提高、差生的转化工作,这是提高本班乃至本校的学业成绩的关键点。

5、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对差生的转化,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学生互助、家长督促等。统合采用多种有利的因素,以得到教学的最好效果。

6、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教师也在愉快中教,教学效果也就明显了。

7、注意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同事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篇8:《灯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1、灯 光

深情地 憧憬

壮烈地 牺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朗读

三、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

四、默读训练,理解课文6-10节

五、总结

1.师述: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三课《灯光》中讲述了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

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后习题,抄写词语。

1.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2.指名读文:

3.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

师抓要点,有机点拨。

“憧憬”是什么意思?他憧憬什么?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是深情的?

4.文中哪些地方要读出深情的语气?

5.引读,第二节中的第1、2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著名……经验),他今晚的战斗任务是--(由他……道路)

1.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

2.齐读第10节。

3.师述,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默读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默读回答问题。

(1)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3)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5.交流自学情况:

6.师述: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

7.选择文章的中心

出示小黑板,选择文章中心,并说明理由:

①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的好品质。(舍主取次)

②刻画了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为大部队燃书照明自己牺牲的感人事迹。(主要内容)

③歌颂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8.指导朗读第6-8节

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起配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八节。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齐读课题

读课文、朗读

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读)大约一切准备……憧憬里去了。

自由读,谈谈读懂了什么

自读,指名读。

引读

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

快速默读第6-10节,哪一节中直接告诉了我们?

齐读第10节。

默读回答问题:

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1)理解题意

(2)找出内容

(3)摘取要点

(4)组句答题

交流自学情况:

朗读第6-8节

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 引导通读全文,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走出回忆,悟作者对先烈的怀念;写由“灯光”所想到的,在读文中融入深深的怀念。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

[《灯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9: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二学期

学 科 教 学 设 计

科  目       数   学

班  级   六(1)、(2)班

教  师       杨建河

诸暨市马剑镇小

 2月

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册重点

难点

关键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施 (1) 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 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外活动安排 1、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继续进行“奥数”教学。

教研专题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专题落实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第( 一 )单元  内容: 负数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追记:

第(二)单元  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教学追记:

第( 三)单元  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教学追记:

第( 四 )单元  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追记:

第( 五 )单元  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教学追记:

第( 六 )单元  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教学追记:

班  级  情  况  分  析

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差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较应付。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一 2.8----2.10 负数 3 开学

二 2.13----2.17 圆柱 5

三 2.20----2.24 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1+2+1

四 2.27----3.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

五 3.5----3.9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

六 3.12----3.16 比例的应用 5

七 3.19----3.23 整理和复习、自行车里的数学

统计 1+1+2

八 3.26----4.1 数学广角

数与代数 3

4

九 4.5----4.6 数与代数 1 清明节

十 4.9----4.13 数与代数  5

十一 4.16----4.20 空间与图形 5

十二 4.23----4.28 空间与图形 4

十三   5.2----5.4 统计与概率 4 劳动节

十四   5.7----5.11 综合复习5

十五  5.14----5.18 综合复习5

十六  5.21----5.25 综合复习5

十七  5.28----6.1 综合复习5

十八  6.4----6.8 综合复习5

十九  6.11----6.15 综合复习5

二十 6.18----6.22 综合复习5

二十一 6.25----6.29 考试

篇10: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现有56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33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作业质量不高。对数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统考均分72分,及格率62%,优分率41%。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16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28人,中下水平的有12人。这12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新 课标第一 网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⑦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⑧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⑨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4、教学难点

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④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⑤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⑦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5、教具和学具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三角板 直尺 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 方格作图纸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篇11:用数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3-4=       15-6=       17-9=      14-7=       11-5=

11-9=       14-6=       16-7=      12-3=       18-9=

2、看图填算式:                                    ?个

(学生动手摆算式)                        有15个

12-4=8

12-8=4                               15-7=8

二、导入:

出示P20森林动物图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小鹿?

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15、9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练习:

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

3、看图列式说算法。

二、整理发现规律:

1、18-9=   15-8=  15-7=  15-6=

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

然后 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

2、己用小棒边摆边算。

3、   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练习

(1)完成课本P22页第4--6

(2)同桌之间互相考考比比看谁算得快。

三、引导观察:

1、出示: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问:你们能从这个表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

4、展示学生排出是算术表。

四、课堂练习:

篇12: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1. 复习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板书:统计图)

(2) 导入新授

(出示从报刊或图书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表三种。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种-条形统计图。

(完成板书:条形统计图)

2. 新授

(1) 教学条形图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

(2) 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 出示例1

例1 某地~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20

降水量(毫米) 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自学: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1) 归纳制作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 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3) 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4) 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水年降水量的几倍?

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 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75页的“做一做”

注意:画出的直条要准确;直条顶上注明具体数量。

(4) 小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5) 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2题。

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

回答。

(1) 统计图分为哪几种?什么是条形统计图

(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分为哪几步?

2. 新授

(1) 揭示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2) 学习例2

1) 出示例2

例2  下面是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表。

车间

人数

性别 合计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总计 570 110 245 215

男工 325 80 110 135

女工 245 30 135 8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 看书第57页,思考并讨论。

a. 例2是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b. 画这幅条形统计图时,需哪些地方与例1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

c. 在把例2制成条形统计图时,需把三个车间的男工和女工的人数都分别表示出来,需要怎么办?

3) 回答思考题。

例2是一个复式统计表,

与例1相比二者相同点是

二者不同点是

4) 依照课本第58页例2中,第一、第二车间的制图方法,完成第三车间的制图。

5) 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6) 观察例2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a. 男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

b. 女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是是哪个车间?

c. 在统计图怎样找出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3)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4) 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12   第5、6题。

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篇13:比和比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

基本概念的复习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

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

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示比值和化简比。

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

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 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

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

比例尺

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

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十九页第1~4题。

全课总结(略)

篇14:百分数纳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吴兴区学校         (幼儿园)具体课时备课表(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 百分数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纳税 第    8   课时 / 共   9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重点:税额的计算。

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2.什么是税率?

二、新授

1.阅读P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有关税率的常识: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效果有差别,又由于国家为了保护和扶持某些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行业等,会减少这些行业的税率,因此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税率会有很大差别。如例5中说到饭店的营业税率是5%,而审稿费的个人所得税率就是3%。)

3.王经理的月工资是3900元,规定超出元的部分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王经理每月税后工资是多少?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纳税

应缴税款=应纳税金额×税率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学习、宣传税法知识。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篇15:比例尺(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导学内容:P48--49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八1--3题

导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导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导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预习学案

一、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

二、填空。

1、( ):( )=比例尺

2、甲、乙两地相距45千米,在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甲乙两地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3、如果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00倍,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图上1厘米实际表示(     )千米。

4、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如果在图上量得20厘米的距离,实际长度是(       )厘米。

导学案

同学们见过地图吗?中国地图实际上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在地图上的。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看课本48页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1)比例尺有两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可以互化。

(3)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

你知道比例尺2:1表示什么吗?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学习例1

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1cm:1km=1cm :5000000km=1:5000000

练习

考考你

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长?(计算后画出平面图来。)

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课堂检测

填空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200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它还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的(                 )千米。

判断。新课标第一网

1、图上距离一定比实际距离小。(     )

2、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

3、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    )

4、比例尺的前项总是1。(        )

5、比例尺的用途和直尺一样。(      )

课后拓展

张华家在学校正北方向,距学校450m;王红家在学校正东方向,距学校400m;李明家在王红家正西方向,距王红家600m。先确定比例尺,再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

板书设计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篇16:和复习(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P26页第1-4题,第6题,完成练习七1、2、6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类意识。

复习重点:

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以上几道题都是分数乘整数,想想,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能说说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

口算75 × =  × =     × =     36× =

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二、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4、P26第1题。

板书:

让学生看教材第26 页的第1题,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三、复习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及简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第26 页第2题,练习七第1、4题,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5、P27页第4题。

6、复习倒数:整理和复习第6题。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完成教材第26 页第4题及27 页第7题。

四、练习

1、口算,完成练习七第1题。

2、完成练习七第2题、第6题。

五、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3/1、2、3、

选做作业本P13/4、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26-P27/1、2、3、

选做课时特训P27 /4、5、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一个数乘以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整理和复习(二)

整理和复习(二)(分数乘法应用题)

复习目标:

1、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使学生会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找准单位“1”),能正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倒数的知识。

2、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类意识。

复习重点: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复习难点:找准单位“1”

复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二、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出示P26页3题。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 ,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 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2、把谁看作单位“1”

(1)先把数学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36×

(2)再把语文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36× ×

3、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三、综合练习

1:看题解答。

(1)农贸公司要运192吨化肥到农村,其中 用船运。余下的用卡车运,卡车每次运 吨,剩下的化肥卡车还要运多少次?

(2)某电视机厂五月份计划生产电视机5000台,结果上半月完成 ,下半月与上半月完成的一样多。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3)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 ,正好是75千米,这时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2:看题讨论。

一本书84页,同学们已学过33页。小林说:“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页数的 少5页。”小红说:“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页数的 还多3页。”小林和小红说得对吗?

3:根据算式提问题。

六(一)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 。              ?

48×

48×(1- )

48×[ -(1- )]

四、练习

1.做练习七的第9题.

求二班修补多少本时,是用什么作为单位“1”的?求三班修补的本数时,又是用什么作为单位“1”的?

2.做练习七的第7题.

3、练习七的第3、4、5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然后列式计算。先定单位“1”确定算法,找准分率

六、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4/1、2、3、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28-P30/1、3、4、5、

选做课时特训P30 /思维拓展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1)圆锥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百分数练习二十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四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数学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数学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数学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锦集16篇)】相关文章:

四、统计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08-30

相遇问题/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05-07

《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12-13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总复习)2022-12-23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总复习)2023-06-11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01-27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十)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12-29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八)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03-15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04-30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