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和优秀教案

时间:2022-08-30 07:58:32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据的收集和优秀教案(精选12篇)由网友“ylgjbc”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数据的收集和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数据的收集和优秀教案

篇1:《数据的收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式。

2、回顾收集数据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3、回顾频率。频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回顾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5、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及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式。抽样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现在如何让你调查一个情况。并且根据你获得数据,分析整理,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想大家现在心里应该有数。

例如,我们要调查一下“上网吧的人的年龄”这一情况,我们应如何操作?

先选择调查方式,当然这个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调查到所有上网吧的人,何况也没有必要。

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调查,然后再作统计分析,然后把调查结果汇报上来,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一个组表现最好?

二、讲授新课

1、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举出与频数。频率有关的几个生活实例?

4、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们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前面知识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时补上)。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两种类型:普查和抽样调查。

例如:调查我校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

在这次调查中,总体: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个体:我校八年级每个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用抽样调查。

例如把上面问题改成“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由于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也较大,此时就采取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例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

上面我们回顾了为了了解某种情况而采取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但抽样调查必须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因为只有这样,你抽取的样本才能体现出总体的情况,不然,就会失去可靠性和准确性。

例如对我们班里某门学科的成绩情况,有时不仅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到90分之间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这时,我们只要看一下每个学生的成绩落在哪一个分数段,落在这个分数段的分数有几个,表明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数就是多少,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率就是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商。

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稳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三、建立知识框架图

通过刚才的几个问题回顾思考了我们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下面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四、随堂练习

例1一家电脑生产厂家在某城市三个经销本厂产品的大商场调查,产品的销量占这三个大商场同类产品销量的40%。由此在广告中宣传,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占40%。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判断该宣传中的数据是否可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判断说理型题,它要求借助于统计知识,作出科学的判断,同时运用统计原理给予准确的解释。因此,该电脑生产厂家凭借挑选某城市经销本产品情况,断然说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量占40%,宣传中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其理由有二:第一,所取样本容量太小;第二,样本抽取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例2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疫情变化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根据下面的疫情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1)图10是5月11日至5月29日全国疫情每天新增数据统计走势图,观察后回答:

①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与新增疑似病例人数之和超过100人的天数共有__________天;

②在本题的统计中,新增确诊病例的人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

③本题在对新增确诊病例的统计中,样本是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

(2)下表是我国一段时间内全国确诊病例每天新增的人数与天数的频率统计表。(按人数分组)

①100人以下的分组组距是________;

②填写本统计表中未完成的空格;

③在统计的这段时期中,每天新增确诊

病例人数在80人以下的天数共有_________天。

篇2:《数据的收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计

摩托车

小汽车

大客车

载重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篇3:数据收集与教案

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的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具体分析:

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2.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第一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制定好调查计划,接着再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统计。最后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表呈现出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确定调查对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在确定调查方式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如第(3)题,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尤其是第(3)题的后一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讲那么深入,只要学生能体会出“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解答,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质疑解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突破建议: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比如:当学生知道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认同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让学生明白针对数据少采取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比较方便。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4.学生亲身实践,完善统计表。

统计数据时,可以师生共同统计一种颜色的人数,以此作为样子。然后放手让一名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来统计,其余学生充当验证官,一是再次验证数据的正确否,同时也是让全员参与统计数据的过程。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统计数据、方法的大体过程。其目的让学生对此方法有个完整的认知。

郝宝英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二小学史维英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二小学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2页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了解了统计的含义。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在统计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一人多次举手的情况,所以在统计数据之前,要确定好规则,每人只能举一次手。是学生意识到统计的严谨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学校要给同学们订校服,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四种校服。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

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要订哪种颜色的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一)确定方案

1.选择哪种颜色合适?

同桌交流后汇报: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生1:可以在全校调查。

生2:可以先在每个班调查。

3.怎样在班里调查。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在班里调查?

指名说一说

生1:举手表示。

生2:起立表示。

生3:投票。

师:同学们想的方式很多,哪种又快又简捷呢?

生:举手。

师:在举手表示时应注意什么?

生1:每人只能举一次。

生2:不能都不举手。

师:在统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每人只能举一次。

(二)统计数据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教师边说边出示统计表:现在把统计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数量9 6 15 8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主持: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台上的学生数出人数,下面的同学帮助确认这个同学数的对不对。确认后老师把数据填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三)观察统计结果

师:我们把统计的数据都填在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就是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个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校选蓝色做校服合适吗?这个问题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生: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4.从这个表中,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五)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自己的统计,确定了我们班最喜欢的颜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目标检测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投票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统计表中。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会运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最简单、最基础的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本部分知识是对以前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知识的延伸,也是学生建立正式的统计表表象的重要环节,更是对今后学习统计知识的铺垫。

1.大赛选举情境。

内容设置: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投票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

探究设置:创设“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这样的情境,提出问题: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之后师生共同讨论出“投票”选举的方法。

思考设置:怎样统计选票数呢?

2.记录数据活动。

内容设置:呈现记录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

探究设置:学生发表各种统计数据的方法,如:画“√”或“○”,写“正”字等。

思考设置:比一比,那种记录方法好呢?

3.优化方法。

内容设置:呈现记录数据方法后,突出写“正”字方法的好处——简便易数。整理和呈现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探究设置: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出用写“正”字方法记录数据的好处。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体会:当两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太能影响统计结果。

思考设置: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做一做。

内容设置: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收集数据,用最简单、最基础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再次体会用写“正”字方法记录数据的好处,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回答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

探究设置:师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重难点突破

1.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突破建议:

结合情境,充分借助学生经验进行比较。

学生在之前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投票确定某件事的机会,比如选班干部、选进步学生等活动。为此,教学中要从实际情境入手,以投票的方式学生共同协助收集数据,引导学生体验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经验。同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渗透给学生多样化与优化的思想,在出现的写“正”字、画“√”、画“○”等记录方法中,教师提出“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为什么?”让学生比较后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2.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突破建议:

生生互动,在讨论中深化理解。

在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数据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多说发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了实际问题。但在解决“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这一问题时,教师多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考虑不同的情况,生生互动,互相补充,引导学生把三种可能(两票都投给王明明;两票投给王明明和陈小菲各一票;两票都投给陈小菲)都呈现出来,并得出“这两票无论都给谁都不会影响陈小菲参赛的结果,因为陈小菲比王明明多7票。”的结论,这样学生们就很自然地理解:当两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太能影响统计结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数据的意义。

篇4:数据收集与教案

1.了解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了解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和基本要求; 3.会按要求进行数据的简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4.会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并根据数据信息对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包括简单的分类排序与分组编码。

数据的分组编码往往涉及问题的多个方面和经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请学生测量好自己的身高、脚长与视力,并知道自己的鞋号. 2.全班分为四组,定好四个组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师: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与同学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堂.希望你能做到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并勇敢的说出你的想法,那你将是一个成功的你.下面先随老师来看一段录像(北京申奥成功片断)

2.提问:(l)从刚才的片断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 (2)你知道国际奥委会是根据什么决定由中国北京承办奥运会?(投票票数最多)师:可见数据是非常有用的,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往往利用数据来作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比如:选举班长,根据得票数的多少来决定;比较两人100米跑的速度,根据两人所用时间来判断;等等(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用数据说话的例子吗?(期中考中咱们班谁成绩最好?)

师:看来有说服力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但是这些数据不会从天而降,要靠我们自己收集和整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板书课题: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数据的收集(团结就是力量)师:下面我们来搞个活动,比一比谁的眼力好,看动画说出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五角星出现的次数.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观察不能得到准确答案)回忆刚才的统计过程。思考:为什么得不到准确答案?(估计会说出这样几种可能:没有搞清;来不及看;不是一种一种过来的,怎么数???)

[评析:尝试,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为探索问题的解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全体有效参与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合作创新精神,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相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明确类型:

②收集的方法:可以4人合作分类数,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再来试一次,准备好!开始!1 (学生轻松得到结论,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评析:再次组织统计活动,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

问1.这些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观察数数) 2.从这些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或结论?

师:小结:以后学习、活动时都要有目的、有方法、有计划,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而且正确率高。

师:从刚才收集数据的过程可以知道:观察是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请看阅读材料:现在中学生的早餐怎么吃

问1.以上材料中提到的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调查

2.你看了这篇报道后有什么感想?(渗透思想教育:早餐一定要吃好,还要讲卫生)师:看来调查也是数据收据的一种方法.师:除了观察与调查这两种数据收集的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收集的方法.说出以下活动中的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 1.测量体重画面(收集方法:测量) 2.在实验室做实验各种成分的含量(收集方法:实验)

师:以上这些都是收集数据的直接途径.收集数据还有间接途径.这些数据又从哪里来呢? 3.评选支持人数(收集方法:互联网查询)师:比如:语文老师要你们去查某作家的生平,可以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下面我们一起来小结,数据收集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师生共同回忆小结)直接途径有:观察、测量、调查、实验等;

间接途径有: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2).数据的整理

师:同学们有了数据以后,只有对收集的数据作适当的整理才会更加有用.比如,我们是初次见面,老师想要了解咱们班级男女生的身高情况,要怎么做,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学生回答)课前老师请4个组长收集了20位同学的身高,下面请这4位组长上来展示你收集的数据(学生上来展示贴在黑板上)问.你的数据是怎么来的?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吗? ①观察上列数据,(男女生身高混乱排列,很难比较男、女生的身高情况)你能很快比较出男女生的身高差异吗?怎样整理这些数据能一目了然?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②从这些数据中你得到哪些信息?(男生比女生高,身高在155CM以上的的男生、女生分别在男、女生中占百分之几?身高在160CM以上呢?)

师:点评: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那除了这种方法,是否还有别的呢?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讨论另一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大家知道自己的鞋号吗?这位同学你可以告诉大家你的鞋号吗?问几个同学的鞋号是多少?穿一样鞋号的同学,脚长都一样吗?(不一定)问脚长?问鞋号为24号同学的脚长分别是多少?看来脚长差不多的同学鞋号相同.我们知道全国有十几亿人口脚长大大小小各不相同,而鞋号只有有限的几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把相近的脚长归为一组,并对每一组进行编号,如图,现行国家标准鞋号:学生讨论完成1.2.3三个问题. 1.小明的脚长25.1厘米,鞋号应是25号。 2.小亮的脚长26.7厘米,鞋号应是26.5号。

3.鞋厂为了每一位顾客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鞋,如何来确定各种鞋号的生产数量?师:分组、编码可以将原来数量繁多、无序的数据简化、有序化。将数据分组、编码也是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工商业、科研等活动中有广泛应用。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运用分组、编码整理数据的事例吗?如小学时,成绩分A、B、C、D、E等,分别是分数段90-100,80-90,70-80,60-70,60分以下;又体育达标中老师根据你们的测试成绩把全班学生定为几个优秀,几个良好,几个合格,几个不合格。

(教师板书:数据整理方法:(1)分类、排序(2)分组、编码)

三、迁移拓展、应用新知小组活动

请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右眼视力,并写在黑板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①这组数据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②学生右眼视力跟性别有关吗?怎样处理这组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评析:重视课后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归纳小结,内化能力

师: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补充) ⑴数据会说话——表明数据是有用的

⑵怎样让数据说话——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调查、实

验等方法,也可以查找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⑶数据如何说话——用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方法整理数据,分析整理后的数据得出结论。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130作业题。 2.作业本六:板书设计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的方法:观察、调查、测量、实验

互联网查询、查阅文献资料

数据整理的方法:(1)分类、排序(2)分组、编码

篇5:数据收集与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篇6:数据收集与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 22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统计数据的方法

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

正正正√√√√ √√√√ ○○○ ○○○○

正正√√√√ √√√√ ○○○ ○○○○

正正√√√√ √√√√ ○○○ ○○○○

√√√ √√√√ ○○○ ○○○○

√√√√ ○○○ ○○○○

√√ ○○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 22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六、课后反思。

篇7:数据收集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学习设计调查问卷,体会并掌握数据收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也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

情感与价值: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会设计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和数据大家打交道,你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吗?杂乱的数据难以反映其中蕴含的信息,我们需要整理并采用适合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不同的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时各有什么特点?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让我们一同走入《数据的收集于整理》的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吧!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一).突出重点确立目标

1.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与方法.

2.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3.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亲身经历预习反馈

1.老师想知道十七中最近五年考上一中、十一中的人数,你是如何收集这些数据的?

2.老师想知道咱全班同学在这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你又是如何统计出这些数据的?

3.老师想知道全班同学的身高,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探究点一:数据的收集方式

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选择何种方式收集数据比较合适?

(1)班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解答:(1)实地调查;(2)查阅有关资料或从互联网上查; (3)试验法. 【温馨提醒】对调查范围比较小且容易调查的应采用实地调查;采用何种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

A.提出问题:问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外,你还知道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B.小试牛刀.

(1)在本校举行的一次学生体检中,医生对某一组学生进行脉搏测试次如下:

87次,65次,78次,76次,80次,72次,90次

(2)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在平安飞行68个小时27分,绕地球45圈后顺利返回,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神舟六号飞船的数据,你该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

(3)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①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 ②我们班学生的视力;③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 ④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⑤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

C.知识小结

数据收集的方法:

直接的方法:观察、测量、调查、实验等间接的方法:互联网查询、查阅文献资料等2.探究点二:收集数据的过程

A.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

让我们感受一下选班长这个民主选举的过程(小组讨论)。

第一步:选全班最信赖同学做班长

第二步:询问全班每个同学.

第三步:民主投票第四步:投票

第五步:唱票,计票第六步:确定班长人选

B.知识小结

收集数据的步骤:

(1)明确调查的问题和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

(3)选择调查方式,设计调查问题;

(4)展开调查;

(5)收集并整理数据;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多少?

(2)“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能否得到什么结论?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 PM2.5指数是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数,在一年中最可靠的一种观测方法是( )

A.随机选择5天进行观测

B.选择某个月进行连续观测

C.选择在春节7天期间连续观测

D.每个月都随机选中5天进行观测

2.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下面的提问比较恰当的是( )

A.我认为猫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

B.难道你不认为科幻片比武打片更有意思C.你给我回答倒底喜不喜欢猫呢

D.请问你家有哪些使用电池的电器

3.小明想知道银河系里恒星大约有多少颗,他可以获取有关数据的方式是( )

A.问卷调查

B.实地考察

C.查阅文献资料

D.实验

4.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 )

①问题应尽量简明;②不要提问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

的问题;③提问不能涉及提问者的个人观点;④提供

的选择答案要尽可能全面;⑤问卷应简洁.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⑤三.畅所欲言感悟反思

本节可你有什么收获?四.熟能生巧巩固提高

必做题:课本第155页至第156页的内容选做题:练习册第105页的学习拓展

篇8:《数据收集练习课》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的第5、6、7小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生:自由发言。

四、课后反思。

篇9:三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教案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6.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

10.1 统计调查 约3课时

10.2 直方图 约2课时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约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约2课时

10.1统计调查(1)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利用统计图合理的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业全交流、学会描述。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如样本、总体、个体、频数等)和统计方法(如抽样调查等)。

2、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于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引入

问题: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问国际奥委会是如何决定的?

例: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在学校课程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二.授新

1. 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

2.整理数据。

三.描述数据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四.小结

在上面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①全面调查──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②收集数据的方法──问卷调查;

③描述数据的方法──表格法、条形图、扇形图。

五.练习: 王聪一家三口随旅游团去九寨沟旅游,王聪把这次

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制成了如下的统计图:

①你能说出王聪一家这次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吗?哪方面的费用支出最高?

②若他们共花费人民币8 600元,则在食宿上用去多少元?往返的路费又是多少元?

六.作业:

篇10:三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教案

一、数据收集整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导)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班上准备从王明明、陈小菲两人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去呢?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自主构建(学) 用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参赛呢? 可以用举手的方法,再数一数。 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可以用投票的方式。给每个人一张纸,每个人把选的人写下来,放在一起,最后只要数一数选票就行了。

三、互动互议(议)

大家觉得投票的方法可以吗?那它有什么好处呢?

投票这种方法不像点人数那么麻烦,只要整理大家交上来的选票就可以了。那一起试试看吧。学生投票交给老师。

整理选票。

想一想,怎样整理这些投票呢?学生回答。 老师报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学生活动。 展示和交流薛恒的记录单。

学生1:老师报谁的名字,我就在他下面写“□”; 学生2:我是用写“_”的方法; 学生3:我是用画“○”的方法;

学生4:我是用打“√”的方法。 ······

四、精讲点拨(讲)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上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选谁呢?学生回答

想:今天班上有两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假如他们也参加投票,结果会怎样呢?

五、当堂练习(练)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想一想怎样调查?学生回答。 出示统计表

看表回答问题。 2、练习一第3题。 六、课堂小结:

篇11:北师大数据的收集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篇12:北师大数据的收集教案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了解了统计的含义。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在统计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一人多次举手的情况,所以在统计数据之前,要确定好规则,每人只能举一次手。是学生意识到统计的严谨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学校要给同学们订校服,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四种校服。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

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要订哪种颜色的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一)确定方案

1.选择哪种颜色合适?

同桌交流后汇报: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生1:可以在全校调查。

生2:可以先在每个班调查。

3.怎样在班里调查。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在班里调查?

指名说一说

生1:举手表示。

生2:起立表示。

生3:投票。

师:同学们想的方式很多,哪种又快又简捷呢?

生:举手。

师:在举手表示时应注意什么?

生1:每人只能举一次。

生2:不能都不举手。

师:在统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每人只能举一次。

(二)统计数据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教师边说边出示统计表:现在把统计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数量 9 6 15 8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主持: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台上的学生数出人数,下面的同学帮助确认这个同学数的对不对。确认后老师把数据填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三)观察统计结果

师:我们把统计的数据都填在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就是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个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校选蓝色做校服合适吗?这个问题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生: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4.从这个表中,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五)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自己的统计,确定了我们班最喜欢的颜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目标检测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投票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统计表中。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会运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最简单、最基础的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本部分知识是对以前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知识的延伸,也是学生建立正式的统计表表象的重要环节,更是对今后学习统计知识的铺垫。

1.大赛选举情境。

内容设置: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投票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

探究设置:创设“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这样的情境,提出问题: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之后师生共同讨论出“投票”选举的方法。

思考设置:怎样统计选票数呢?

2.记录数据活动。

内容设置:呈现记录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

探究设置:学生发表各种统计数据的方法,如:画“√”或“○”,写“正”字等。

思考设置:比一比,那种记录方法好呢?

3.优化方法。

内容设置:呈现记录数据方法后,突出写“正”字方法的好处——简便易数。整理和呈现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探究设置: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出用写“正”字方法记录数据的好处。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体会:当两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太能影响统计结果。

思考设置: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做一做。

内容设置: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收集数据,用最简单、最基础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再次体会用写“正”字方法记录数据的好处,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回答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

探究设置:师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重难点突破

1.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突破建议:

结合情境,充分借助学生经验进行比较。

学生在之前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投票确定某件事的机会,比如选班干部、选进步学生等活动。为此,教学中要从实际情境入手,以投票的方式学生共同协助收集数据,引导学生体验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经验。同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渗透给学生多样化与优化的思想,在出现的写“正”字、画“√”、画“○”等记录方法中,教师提出“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为什么?”让学生比较后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2.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突破建议:

生生互动,在讨论中深化理解。

在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数据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多说发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了实际问题。但在解决“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这一问题时,教师多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考虑不同的情况,生生互动,互相补充,引导学生把三种可能(两票都投给王明明;两票投给王明明和陈小菲各一票;两票都投给陈小菲)都呈现出来,并得出“这两票无论都给谁都不会影响陈小菲参赛的结果,因为陈小菲比王明明多7票。”的结论,这样学生们就很自然地理解:当两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太能影响统计结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数据的意义。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2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初步认识Flash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七年级新人教版数学整式教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

二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全国质量奖体会

七年级数学上寒假作业答案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和优秀教案
《数据的收集和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数据的收集和优秀教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2022-06-15

《减法的性质》教学反思2023-01-18

七年级数学上册试讲范文2022-08-22

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023-10-23

数学 -平均数应用题2022-12-22

数据结构课程总结2022-10-1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2022-11-0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教案2022-05-07

小学五年级数学游戏教案2023-10-21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