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7 01:57:54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教版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整理19篇)由网友“tsukinox”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人教版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

篇1: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 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2.议一议:笑笑和淘气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

3.算一算,比一比

继续出示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出谁快谁慢了吗?

4.汇报反馈:笑笑快。

5.初步理解“速度”含义,引出“速度”一词。

6.揭示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激活内需,目标导学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什么方面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

三、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写法、读法教学:70米/分,读作70米每分;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

2.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练一练:

(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

(2)国产小型飞机6分钟飞行了48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

(3)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 。

4.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1)它们的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它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速度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不但要看路程还要看时间,它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

5.速度概念提练,概括

(1)小组交流: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概括地说说什么叫速度吗?

(2)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物体每小时、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每小时、每分钟、每秒……叫做单位时间。

四、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中速度的快慢

依次出示一组图片,引导感受速度的快慢。

1.刘翔8.5米/秒

2.动物界的猎豹30米/秒

3.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30 0000千米/秒

五、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先出示图片,认识限速标记。

2.再出示文字:张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花2小时行完140千米。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那你建议张叔叔按( )的速度行驶。

3.同学们给出了合理的速度,那么我们按这个速度来解决两个问题

(1)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要求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六、阅读课本第53页的内容。

七、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八、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镇政府与北团中小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今天早上,吴老师7:30分从北团镇政府出发,以100/分的速度赶往北团中小上课。我能在7:50分到达学校吗?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每分钟行的路程

笑笑:420÷6=70米/秒 读作:70米每秒

淘气:640÷8=80米/秒 读作:80米每秒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篇2: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速度的方法。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学数学的情感。注重运用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话说比赛后兔子越想越不服气,它又要和乌龟比比谁的车更快,请看。

二、质疑导思,再识速度

1、认识速度。

(1)出示情境图,

兔子:我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

乌龟:我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谁的车更快?

(2)画线段图分析,小组交流。

(3)比较:都要先求出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4)问:“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说着多麻烦啊,谁能更简单的来表达它的意思?(一速度)速度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那么120千米可以怎么说?2时呢?(板书:路程,时间和)

(5)找一找:(找出下列各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

l 神洲七号飞船在太空中每秒飞行7.8千米,20秒可以飞行156千米。

l 小林家距离学校1200米,他每分钟走60米,20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6)归纳求速度的方法并介绍速度单位表示方式。

师:根据刚才这道题,你能说一说怎样求速度吗?(第一辆车2时行了120千米,2时是时间,120千米是路程,速度=路程÷时间)说明每小时行60千米出可以写成“60千米/时”,那么每小时70千米可以怎么表示?

(7)课件出示“关于速度的小知识”,发现:物体在单位时间(1时、1分、1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8)试一试;(口答下列各题中物体的速度)

l 一列火车2时行驶了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

l 自行车3分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l 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__。

2、路程、时间的计算方法

(1)出示试一试。

(2)问:已知什么条件,所求是什么?

(3)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

(4)各小组汇报,归纳: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篇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1.(展示吉普车和公共汽车)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辆汽车,瞧……我们来猜一猜,哪辆车开得快一些?(学生先独立思考)

生:我认为是公共汽车开的快,因为平时我观察到它的速度比较快

…….

生:我认为是吉普车快,它上面坐人少一些,没有那么重,所以吉普车快些。

……

师: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谁更快一些。(逐步出示其它条件)

师:根据这些信息,来证明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生: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所以公共汽车快一些。

算式:120÷2=60210÷3=70

师:你们刚才所比较的其实就是它们的速度。

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也就是说吉普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也就是说公共汽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

千米∕时是表示的是速度的单位,它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单位表示方式有所不同,我们来读读看。(千米每小时)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其它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时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师:那根据刚才我们所比较的是两辆车的速度,那根据刚才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能说一说速度是与什么有关的吗?

生:(议论纷纷)有可能是长度和时间,有可能是时间,有可能是路程和时间……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在数学上说,是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

师:你来说一说,刚才的数学信息中,哪个是路程,哪个是时间呢?

生:120千米就是吉普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

210千米就是公共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

2时是吉普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

3时就是公共汽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

师:你能从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找出那些是路程,那些是时间,那些是速度吗?

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口答

师:看来同学的知识还真不少,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算式,你能得出什么关系式呢?

生: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师:板书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2.合作探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其他关系式。

师:猜猜看,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还有哪些联系呢?你从“我发现了”这张探究纸上来进行推理论证吧。

3.反馈: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二.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同学们真爱思考,能通过自己的推理获得新的知识,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吧!

1.秋游:学校要去秋游,我们来算算从我们学校出发到东莞需要多长时间?

2.火车时刻表:接着我们到火车站去走一走吧!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篇4:《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理解“速度”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根据生活经验比快慢。

1、看比赛,引入比快慢。(视频插入)

2、路程相同,比时间。

3、时间相同,比路程。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引出速度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比快慢比得都不错。如果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又怎么比呢?吉普车和大巴车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信息)

请一生说信息。

师:我们能根据刚才的方法比吗?为什么?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比出它们的快慢的。在你的本子上试者算算吧!

2.生独立算,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师提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每个算式算的是什么?这里算出来的60千米和70千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每时行驶60千米

每时行驶70千米

4.介绍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比出他们的快慢来。

师:无论通过计算还是画线段图,都是比较这两辆车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1时。)

师揭示吉普车、大巴车的.速度。(板书:速度)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什么是速度。(板书课题:速度)

师:那你们想想,吉普车PK大巴车的时候,我们比快慢是比的它们的什么?

请生回答。(速度)

6.再算算下面2个速度。(大屏幕出示)

(1)“神七”飞船在太空中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是。

(2)一架飞机2分钟飞行了16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生列式:40÷5=8(千米)

16÷2=8(千米)

师:咦?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他们的速度是一样的?

生不同意。

请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说两个“8千米”各表示什么意思。(根据生的回答板书:每秒飞行8千米,每分飞行8千米)

7.(1)介绍速度单位的读写方法及意义。

(2)补充完整上面两个速度单位。

8.学到这儿,你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速度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多请几生说。

师小结:一个物体每秒、每分、每时所行驶的路程就是它的速度。

9.我们再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速度。(大屏幕出示)

(1)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让生读,说意义。

(2)猎豹和蜗牛的速度

让生体会速度的快慢。

(3)电闪雷鸣图

师:夏天雷雨天气的时候同学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

介绍:声音的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让生体会一秒钟的长短,340米大约有跑道圈半。)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我们的地球大不大。就刚才一眨眼的工夫,光已经围绕地球走了7圈半了。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快的速度了。)

师:现在知道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了吗?

10.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度,我们又是怎样求速度的呢?你能根据上面的这4个算式总结出求速度的关系式吗?

生总结:路程÷时间=速度(师板书)

师:原来路程、时间与速度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补充板书课题:路程、时间)要求速度就要知道相应的路程和时间。

11.路程又该怎么求?时间呢?(出示大屏幕)

生根据具体题总结出求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三.应用关系,解决问题。

1.填表格。(大屏幕出示题)

请生说算式,求得数。

2.请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00米,我步行的速度是40米/分,我从家出发步行8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你有不同方法吗?)

小组合作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篇5:《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篇6:《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表示法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新知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用教具直观演示,增强感染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品味成功的喜悦;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由形象到抽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板书“速度”)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已有感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你们看,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有关速度的信息。(教具出示信息:图片)

1、出示课本45面彩图挂图:从这些关于速度的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教师肯定学生对课本45面彩图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叙述。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速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继续探究:以上列举的速度中,都是以“每小时”为单位时间,如果出现其它的“单位时间”呢?(板书:时间)

(3)小结:比较速度的大小,就要有相同的单位时间才能比较,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等。

3、“路程”的含义:路程就是指两点间的长度,可以是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直线的距离。

4、速度的表示

(1)描述:像以上这样“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每分钟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是速度。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2)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人们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小时

1(3)把课本45面的挂图中的速度改写成统一速度表示法。

三、提供思维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出示例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1)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很密切,那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继续来学习。

(2)学生小组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情况,教师板演。80×2=160(千米)

(边板演边讲: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就要行两个80千米,两个80千米的和可以列式为80×2)

2、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想一想:算式中每一个数量表示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关系式来吗?

80×2=160(千米)

(2)请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关系式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3)引导学生继续探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板书:160÷2=80(千米/时)

160÷80=2(小时)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3、出示例3: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1)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2)指出各个数量表示什么

四、课堂练习:大家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1)卡车2小时可行120千米,卡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丽乘一辆速度为70千米/时的车回家,要走210千米,几小时她能到达?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并用统一的方法来表示速度,还学习了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八第5-6题。

2、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八第7-9题。

(2)熟记三个关系式及速度表示法。

板书设计:

例3(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答:2小时可行16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

60÷2=80(千米/时)

160÷80=2(小时)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例3(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225×10=2250(千米)

答:10分钟可行2250千米。

篇7:《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课件一套,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

生:……

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

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 160千米 。”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 160千米 。”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单位时间”的介绍。

(4)“路程”的含义。

(5)速度的表示法。

每小时行使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课件呈现下列内容:

燕子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

鸵鸟是跑得最快的鸟,每小时可跑60千米。

蜂鸟每小时可飞行50千米。

三、教学例3

1、小黑板出示:

⑴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 李 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情况,教师说明要求。

4、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教师引导学生独自找出三者的关系。

(2)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比一比谁最认真!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

第二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 )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 )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 )

⑷小强5分钟跑了 600米 ,小强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强平均每分钟跑 3000米 。 ( )

第三关:拓展题:

爸爸骑摩托车带小倩到粤晖园玩,摩托车速度是500米/分,从家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小倩家到粤晖园有多远?

五、学生分享收获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在这节课谁表现得好,你想表扬谁?你自己呢?老师呢?今天哪个组表现得最好?

篇8:《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 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2、议一议:笑笑和淘气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

3、算一算,比一比

继续出示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出谁快谁慢了吗?

4、汇报反馈:笑笑快。

5、初步理解“速度”含义,引出“速度”一词。

6、揭示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激活内需,目标导学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什么方面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

三、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写法、读法教学:70米/分,读作70米每分;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

2、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练一练:

(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

(2)国产小型飞机6分钟飞行了48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

(3)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 。

4、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1)它们的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它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速度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不但要看路程还要看时间,它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

5、速度概念提练,概括

(1)小组交流: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概括地说说什么叫速度吗?

(2)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物体每小时、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每小时、每分钟、每秒……叫做单位时间。

四、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中速度的快慢

依次出示一组图片,引导感受速度的快慢。

1、刘翔8、5米/秒

2、动物界的猎豹30米/秒

3、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30 0000千米/秒

五、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先出示图片,认识限速标记。

2、再出示文字:张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花2小时行完140千米。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那你建议张叔叔按( )的速度行驶。

3、同学们给出了合理的速度,那么我们按这个速度来解决两个问题

(1)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要求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六、阅读课本第53页的内容。

七、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八、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镇政府与北团中小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今天早上,吴老师7:30分从北团镇政府出发,以100/分的速度赶往北团中小上课。我能在7:50分到达学校吗?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每分钟行的路程

笑笑:420÷6=70米/秒 读作:70米每秒

淘气:640÷8=80米/秒 读作:80米每秒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篇9:《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注重情境的创设。收集来的一些与速度有关资料,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也使学生感觉到人类创设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激发兴趣注意力集中。

5、情感融入。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因此在上课的开始,我是以钓鱼到事件入手,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总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 、虽然创设情境设计得好,但没有充分利用,还可以再深层发掘。

2 、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上新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如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很有创新,但教师没有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教学,激励学生从更多的方面去解决问题。

3 、讲课的时候缺乏激情,而且延伸得不够,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还是太少。

4、课堂上还是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特别是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的时候,更是不敢让学生说。

篇10:时间×速度=路程作文

时间×速度=路程作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题记

曾经,在五年级上学期时,数学老师教给我们:“求一段路的长度,也就是求路程,要把时间乘以速度;相反,求到达终点花了多少时间,就要把路程除以速度……在解决有关这样的问题时,都可以用上这个公式,其实它们的思路都是大同小异的。”这些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直到今天,我看到了高考的作文考题,我才感同身受:运动中的赛跑正是如此,在已知的距离中,用已知的速度奔跑,看你用的时间是多长,这就是“路程÷速度=时间”。

那么,人生的赛跑呢?

一次,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故事:一只生活在草原上的残疾的母豹,为了照顾两只年幼的小豹,花费了所有的心血。每天,它都要用仅有的三条腿四处奔波,为小豹寻找食物;有时,它为了抵抗侵略者而伤痕累累……但它并不气馁,为了心爱的子女,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跑着——即使它得不到回报,即使它会因此累死在草原的某个角落,但它仍坚持着。这只残疾的母豹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知疲倦地奔跑着,谱写了一曲母爱的赞歌!

著名钢琴家贝多芬,暮年时期耳朵失聪,甚至严重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在与声音整整隔绝了25年之后,他仍呕心沥血,创作了《月光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世界闻名的'杰作。贝多芬,他活着的时间不算长,可他在短暂的生命中,竟跑出了如此长的人生路程!他的名字因他的辉煌音乐而流芳千古!

或许,在这么多的伟人面前,我显得很渺小;或许,我这一生并不能做出太大的贡献。但是,我不会放弃,我一直努力着,一直拼搏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着!我相信,我一定能用有限的时间,用有限的速度,跑出我精彩的人生!

篇11:《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

整节课我分成了4个大环节:

1、创设情境: 就是通过学生跑步比赛的成绩表让学生进行两次比较分析,这个情境的创设,我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速度的意义。

2、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揭示速度的含义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口算出3个运动物的速度。使学生知道物体在1时、1分、1秒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3、通过例题理清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速度。此环节我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行速度之慢、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

课上完后,效果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首先,感觉学生学习气氛不够热烈,课堂不够活跃,这一点还需要在调动学生情绪上下功夫,在语言的启发上动脑子,另外,我还想是否应该增加一些判断、选择题进行抢答,这样气氛会好些,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概念性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

2、整节课下来,感觉前松后紧,时间节奏的把握上处理不够到位。

3.这节课的重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者关系的三个关系式后,我是否应该设计一个综合性更强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化,而我设计的练习题是否太单薄,只用到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个关系式。

篇12: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四年级“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 的关系。对于求速度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陌生,可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速度”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学 生在生活中,对“速度”的感知是模糊的,没有形成模型,是需要经过学习逐渐明确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开始创设了一个生 活化的情境,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本课的始终。在导入新课这一部分,我结合亚运会这一特殊情境,通过运动会上跑步比赛输赢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比快慢的 多种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时,又怎么比呢?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带着疑 问自然地进入新课,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 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我们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 焕发生机,具有魅力,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那 种愉快。因此,我在最后的练习中,也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体现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理念,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反思本节课,觉得在很多细节的地方还需要仔细琢磨,特别是引导学生对于“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力度明显感觉不够。应该先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感知速度的快慢。然后在引导理解求出的速度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中概括速度的概念,再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强化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这节课虽然上得不怎么样,跟同行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对于我自己来说,已经是有很大的进步了,因此我自己也觉得挺满意的。当然,不足之处还有待改进,我会加油的!

篇13: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

挖掘“童心”、“童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一开始就设计“羊队和狼队的跑步团体赛”的环节,让学生来体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判断物体的快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对路程和时间两个量进行感知。

二、营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学中,我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方法,突出方法多样性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

三、密切联系生活,激活生活经验。

用生活中的“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公路上的“限速标志”、“指示牌”等学生很乐于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进一步巩固对速度的认识,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

四、图形结合,深化数量关系的理解。

为解应用题积累了一种好的方法--画线段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线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方法,从而更加清晰的提炼数量关系式。

五、借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有效突破知识重难点

教学中,我两次用到微课教学。第一次是关于速度单位的由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速度和速度单位;第二次是用微课来梳理知识,打通本课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六、不足之处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很广,大部分同学都掌握并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反思这堂课,感觉稍精心准备一下的课,效果就是不同。这样设计,思路比较流畅,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本课教学,总体上还不错,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

1.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教师说的话偏多;

2.课堂有些环节操之过急,还需要更多耐心地静静等待。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我会积极正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身不足,并努力进行弥补,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再更上一层楼。

篇14: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给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激趣导入。有兴趣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客车、卡车谁跑得快”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激发兴趣注意力集中。并且让学生利用线段图又自主探究出了这三者其他的关系,而且有为解应用题积累了一种好的方法——画线段图。不过,在课后通过和代老师的交流,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中一些环节处理的过于着急,比如速度定义的出示,可以在学生试着说一说速度的定义之后,多举一些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

总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篇15: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决定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单位。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学习态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

构建并运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学模型

四、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现实意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 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小汽车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大客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大客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 )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师:会算速度了吗?看下面几道题,然后口答各题中物体的速度,(出示PPT) 1、小青骑自行车,3小时骑了3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2、一架飞机4分钟飞行了48千米,这架飞机的速度是(         )。3、 “神九”飞船在太空2秒飞行了约24千米,“神九”飞船的速度约是(      ). 根据学生叙述写成12千米每时、每分、每秒,再用“/”来代替“每”。改为12千米/时、12千米/秒。读作:12千米每时,表示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2千米/时。

6、看一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人类、动物界、自然界等方面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速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为8米/时;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感受一下。学生会发现蜗牛的速度很慢,光的速度很快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你能根据所列算式找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四、实际运用:

1、闯关游戏:第一关1)、蝴蝶的飞行速度是500米∕分,6分钟可以飞行(         )米。

2)、自行车3时行驶30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3)、章鱼每分钟游70米,(      )分钟能游完210米。

2、第二关: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80米,小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小明从家出发步行6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三种方法。比时间、路程和速度)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篇16: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

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 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

3168÷24=

2.“小明上学走了6分钟,小红上学走了8分钟,谁走得快些?”

“小明家离学校360米,小红家480米,那谁走得快一些呢?”

[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走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时间少,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二)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教师肯定学生介绍正确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课件显示一些教师收集的速度。

刘翔跨栏每秒跑8.5米 火箭燃气每秒喷射约为2千米

猎豹奔跑每分钟行1800米 声音每秒传播340米

蜗牛每小时行8米 光每秒传播30万千米

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片,8.5米/秒。师问:“那有多快”?学生兴致高涨地说:“滴答一下,就8米多”。师说:“是啊!滴答一下,刘翔就从讲台的右端,冲到门口了。”学生哈哈笑起来。课件又出示:猎豹的速度1800米/分,有什么感受?生说,“更快!”学生很自然地换算出了猎豹的速度30米/秒,比刘翔还快!师又说:“同样是滴答一下,猎豹就从教室的一端跑到操场去了!”学生又呵呵起来。师又问:“你们见过速度慢的吗?”学生说:“蜗牛”。课件出示:蜗牛,8米/时。学生说:“刘翔一下,蜗牛要爬一小时”。大课件出示: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而声音的速度每秒只有340米。这就是为什么在电闪雷鸣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

篇17: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概念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各数量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幻灯片演示课件

【学生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它们有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

(出示课件)小牛,小象和小熊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1、明确路程,时间

2、引导学生思考:谁跑得快?(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小动物,比较谁跑得快?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1) 比较小牛和小象,小象和小熊,谁跑得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

240÷3=80(米/分)

70<80 小熊快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

70╳3=210(米)

210<240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

80╳4=320(米)

280<320 小熊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师:我们都计算出了小熊和小牛在相同时间内的路程,比较出了它们的快慢。可是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小牛每分钟跑70米,这里的70蕴含着两个条件,一是1分钟,二是行了70千米。所以我们用一种新的单位来兼顾这两种含义,即也就是小牛的速度为70米/分。

学生体会速度单位与其它单位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感受速度单位由两部分组成,长度和时间合起来就是速度单位。

3、师:运用已知的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一个速度单位,像这样的速度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说说这个单位的含义。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人的步行速度约为4千米/时

飞机的飞行速度约为12千米/时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说说这些单位的含义。(指名说,再同位互相说。)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1、体会如何求速度:我们再来看280米、240米、240米是什么?(路程)4分钟、4分钟、3分钟是什么?(时间)那已知路程和时间,如何求速度呢?

得出:速度=路程÷时间

2、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关系。

1) 理解了速度和如何求速度,请大家回答下面问题:

篇18:《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2―64页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解释与运用,由以往第一学段的图画情境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过渡到现在第二学段的文字应用题的数模学习。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知识的基础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关键: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与形成“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切身体会每个物体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

4、教学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帮助教学: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皮尺、秒表。

二、说教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电教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说学法:

因为“速度”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逐步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建立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然后运用这个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的练习和教师补充的习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标准》所提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

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会比赛实况。

师: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从录像中你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录像中找出相关数据,并分析数据所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总结出名称。(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初步感知“速度”:你知道刘翔的速度有多快吗?老师通过计算知道他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板书: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从我们教室的后墙到讲台大约是8.5米,也就是“滴答”这短短的一秒,刘翔已经从教室的后墙跑到讲台这了,他的速度确实惊人。

巧妙的利用现实生活中热点的赛况情境,通过让学生观看、分析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初步感知、理解“速度”这个概念(速度实际上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物体的行程,行程大则称为“快”,行程小则称为“慢”),帮助学生建立“速度”的数学模型。达到了新课初始便分散这节课的难点。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以及他它们之间的关系。

向学生明确表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个概念。

⑴教师举例,学生辨别各个量表示的含义:

①老师从学校走回家的距离

②我坐摩托车用了10分钟

③小汽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⑵学生联系生活尝试模仿老师的例子自己来举例表示这三个概念。

⑶练习:(课件演示)你能分辨出路程、时间与速度吗?并说说为什么?

①从百草堂到盈信最近的路大约有900米,走路大约需要15分钟。

②一辆面包车3小时一共走了21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70千米。

通过教师的举例、学生的模仿、课件的演示,从中捕捉学生的好奇心,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将这种好奇心发挥到极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区分这三个概念。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1、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和由来。

(1)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次赛跑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课件演示)

①小狗5分跑了300米;

②小兔4分跑了280米;

③小猴5分跑了250米;

(2)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路程)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跑得快,就是“速度”。)

(3)师: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计算出各动物每分钟奔跑的路程,比较出快慢。

(4)师指导:他们每分钟奔跑的路程实际就是他们的速度。

(5)师:速度是怎么求出来的呢?它与路程和时间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6)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自己发现各部分关系,总结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全班齐读。

先通过多媒体的声、形、色的动画动感演示三只小动物的赛跑比赛,从“速度”这个难点入手,再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第一个数量关系式,建立第一个数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2、学习速度的正确写法和读法。

(1)师:为了准确的表示速度,我们在60米后面加上“/分”,表示小狗每分钟跑60米。

(2)让学生自己写出其他动物和刘翔的速度,再读一读。

教师再进行速度单位书写的指导和关于速度知识的补充,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速度这个抽象的概念。

3、学生活动:现场测试学生步行的速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速度”的概念。

在教室里选择一段距离让2―3名学生分别来行走,教师用秒表记时,用计算器计算出行走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亲身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只要有运动就会产生速度。

4、课外知识补充:了解一些关于速度的知识。(课件演示)

学生观看课件,师:你知道吗?

①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②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③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才听到打雷呢?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④地球以500米/秒的速度自转。

⑤人心跳的速度为80次/分左右,新生儿呼吸的频率大约为40―50次/分,成人大约为16―20次/分,人眨眼的速度约为22次/分。

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学生了解“速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数量,从而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

5、探索三者的其它关系。

⑴师:那速度与路程、时间除了我们发现的关系之外,他们之间还有没有别的关系呢?

学生自主发现、总结。(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⑵到底同学们自己总结的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组例题(教材63页“试一试”第1题)。(课件演示)

题目二:

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时?

①师:谁来说说图意?你怎么解答?为什么用乘法(除法)?

学生看课件口述图意。学生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②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发现三者之间的另外两个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在学生自主发现了第一个数学模型后,通过这一组的例题,让学生尝试分析、思考、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出第二个和第三个数学模型。本次的例题以线段图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由此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全班齐读三个关系式。

三、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数学书P63第2题: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小时。

①60×3=180表示什么?

②180÷3=60表示什么?

③180÷60=3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

要求:说清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算式又表示什么?

三个练习的难度由浅入深,训练的侧重点由理解概念到选择计算的方法再到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三个概念,又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表格练习:(课件演示)你会列式吗?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口答算式并说出计算依据。

3、生活实际问题:一辆开往天津的在看到距离天津还有225千米的路牌后,它的速度是多少?

师:从题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它们实际是什么,你会计算吗?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4、扩展练习:老师在上班时遇到了一个困难,你能帮助老师吗?(课件演示)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600米,我步行的速度大约为60米/分,我从家出发步行9分钟能否到达?(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师:从题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你估计能到达吗?你打算怎样解决?

⑴学生独立思考。

⑵四人小组交流不同的方法。

⑶学生汇报:

③计算应该用的时间来进行判断。

②计算9分能走的路程来进行判断。

③计算9分走完所需的速度来进行判断。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这道拓展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三个数量关系式(或是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分析、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体会到处理实际问题的策略多样性、算法多样化(即: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的理解,解决它也有多种的方法)。

四、回顾反思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弄懂了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及对自己的评价。

给学生提供一个空间和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说说、找找中领悟本节课的内容,再一次理解与整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构造成的三个数量关系,并由衷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自主探究弄清了什么是路程、时间、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自己总结出了三个数量关系式,并利用这些关系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收获不小。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的态度,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63页第3题、64页第5题。

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配合多媒体,能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地展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板书展示了什么是“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读法;展现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构造成的三个数量关系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程、时间与速度

刘翔: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8.5米/秒)

谁跑的快?

路程 ÷ 时间 = 速度 速度的表示方法:

小狗:300 ÷ 5 = 60米 小狗:60米/分

小兔:280 ÷ 4 = 70米 速度= 路程 ÷ 时间 小兔:70米/分

小猴:250 ÷ 5 = 50米 小猴:50米/分

小兔跑得最快,平均每分钟跑70米。(读法)

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 路程 = 速度 × 时间

时间 = 路程 ÷ 速度

篇19:四年级路程、时间、速度教案

四年级路程、时间、速度教案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人类科技的进步和自然界的多彩。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概念,构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说明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模型,认识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而速度概念的教学是尤为重要的 。   预习设计 收集生活中的速度   导 学 策 略   学 程 预 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110米栏比赛实况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请看2004年奥运会110米栏的精彩实况,大家来体验飞人刘翔的风采。在看时请关注重要数学信息,记录下来。 看了这场比赛,想说什么?你收集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0米 12"91 110米指什么?12"91指什么?板书:路程 时间  2.大家都跑110米,刘翔用的时间最短,他跑得最快。 揭示当路程相同,比时间 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回忆一下哪些项目也是路程相同,比时间的? 如果要在班级中比谁跑得快?除了用刚才跑相同路程比谁时间短以外,你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比赛方法? 学生思考引导得出: 时间相同,比路程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1.设置冲突,引发问题,初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路程相同可以比时间,时间相同,可以比路程,那么当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还能不能比? 电脑出示:谁走得快? 小明说:“我从家出发去上学用了6分。”小红说:“我从家出发上学用了4分钟。”小明家到学校480米,小红家到学校280米。 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能根据这四个信息解决谁走得快这个问题吗?四人小组合作解决。可以列式、画线段图等方法解决。 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80÷6=80(米) 280÷4=70(米) 因为80米>70米,所以小明走得快   谁能理解他们组算式的意思? 80米、70米指什么? 指明80米是小明每分走的路程。就是小明的走路速度。板书:速度。70米是小红每分走的路程。是小红的走路速度。为什么说小明走得快?读小明和小红的速度。 小结:当路程和时间不相同时,我们可以求出每分钟走的路程进行比较。也就是求出速度进行比较。速度越大就越快,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求速度、明确速度单位的写法 从刚才的问题解决中你发现速度与什么有关?怎么求速度?请你试着求出速度 出示: (1)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40千米。神舟七号飞船的速度是(  ) (2)小明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列式解决。算后学生口答,教师电脑演示,提问:看这两个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他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为了区分这两个速度,可以怎么写速度单位。 教学速度单位的.简单写法: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 板书:飞船速度:8千米/秒, 自行车速度:8千米/时, 齐读电脑中的两个速度。 把刚才小明和小红的走路速度选一个写成速度简写形式。一个同学板演。 齐读四个速度 3.速度概念揭示: 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说说什么叫速度吗?同桌试着说一说。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像这样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就是速度。 板书: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 速度与路程时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理解速度、体验速度快慢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速度?请你举个例子与大家分享?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交通工具的速度,出示:自行车速度每小时16千米,汽车速度每小时70千米、动车组速度每小时180千米、飞机速度每分15千米。把这些速度改成我们新学的简写形式。比较哪种交通工具速度最快? 上课前我们看到飞人刘翔的跑步,他的速度有多快呢?,刘翔跑步速度8.5米/秒。板书:8.5米/秒。谁来描述一下有多快。 猎豹奔跑速度是30米/秒,蜗牛爬行的速度是8米/时。 比较刘翔跑步和蜗牛爬行的速度 呈现雷电图片:猜一猜雷电时是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出示信息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是300000千米/秒。看了这两个信息你能正确回答了吗?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基本练习,梳理时间路程速度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去过世博会吗?精彩世博吸引许多中外游客,他们不远千里来到上海,请看: (1)李阿姨全家乘大巴车从青岛到上海用了20小时。已知大巴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青岛到上海路程是多少千米? (2)看完世博会他们乘动车组回青岛,动车的速度是200千米/时。几小时可以到青岛?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算式,求路程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求时间呢? 小结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拓展练习:我在9∶22入园,以100米/分的速度从主入口赶往庆典广场看文艺演出。我能在9∶30到达庆典广场吗?    1000米   主入口 庆典广场 学生独立解决,要求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小组交流不同方法。 (1)、求出8分走的路程,比路程。(2)、求出走1000米所需时间,比时间 (3)、求出1000在8分走完的速度,比速度。 像这样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来解决。 3、开心一刻:人走路时鼻子比耳朵走得快? 请一个学生上台走一走。学生辩论,用今天学的知识证明。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单位怎么写?速度时间路程有什么关系           1.看比赛实况 收集数学信息   2.说说看后的感受 汇报收集的数学信息     3.说说哪些比赛项目是路程相同,比时间的     4.设计比谁跑到快的其他比赛方法                     1.告诉我们那些信息?       2.根据信息四人小组解决谁走得快这个问题?   3.理解算式的意思 4.说说80米、70米分别指的是什么?               5.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求速度         6.说说怎么区分两个速度。 7.齐读两个速度。                 . 8.改写小明和小红的速度。     9.学生说速度的意义     10.学生课前准备几个速度     11.写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简写。 说说哪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快些?   12.具体描述刘翔的跑步速度   13.用所给信息解释雷电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总结所用的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不同的方法           3.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辩论           1.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 路程 ÷ 时间= 速度 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   110米 12"91 8.5米/秒 480  ÷  6 =  80(米/分) 280  ÷  4 =  70(米/分)   飞船: 8千米/秒   自行车: 8千米/时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的意义2(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让学生充分地读 教师随笔(人教版综和总复习)

人教版正比例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教版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整理19篇)】相关文章: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4-01-19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022-11-01

统计表(六年级)(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2023-10-06

尖子生培训学校六年级奥数第八讲(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23-01-28

人教版六年级正比例教学设计2023-10-14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023-02-05

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8-10

《路程、时间与速度》优秀教学反思2022-12-25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2023-07-08

五年级《挑山工》教学设计202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