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词教学引出的反思

时间:2023-04-12 07:26:57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由单词教学引出的反思(共16篇)由网友“不吃提拉米苏”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由单词教学引出的反思,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由单词教学引出的反思

篇1:由单词教学引出的反思

由单词教学引出的反思

教学,由易到难好,还是由难到易好?

一般的教学中,教师都是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困难,逐步提高。但是,在教学文具单词pen--pencil--pencil-box三个单词时,我在两个班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一个班,我采用普遍的“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先教读最短的pen,掌握了读音后再教pencil,最后教pencil-box,这样循序渐进的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增加,学生能较好地记下单词的读音。

而另一个班,我则采用相反的教学过程。先教最长的一个单词pencil-box,在教读的时候用粉笔画出每个音节,突出每个音节的读音,然后我将pencil-box中的“-box”擦去,对学生说:“比一比谁聪明,不用老师教就能自己读出这个单词。”这样一鼓励,学生们都主动发言,都能读出剩下的部分pencil的读音。再用同样的方法教pen,也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两种方法学生都能很好地记下三个单词,但比一比效果,反映出来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却是大不一样的。第一种方法,学生只能一步一步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单词。思维发展上他们只能在学会后最后总结出这三个单词一个比另一个多一个音。而第二种方法,老师在强调音节的同时带领学生掌握了最难的单词,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再用很有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探索单词的读音。这个过程,既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而由难到易,则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乐在其中!

不过,我想,这不是绝对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也就更不一样。到底什么情况用哪种方法好,见仁见智。各位有独到看法的老师们,请赐教!!!!

篇2:由种花引出的……作文

由种花引出的……

慈溪

曾诚

当我打开电视机,看到荧屏上的一片片沙漠时,我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一阵阵失望---为什么人们不能好好保护植物呢?

因此我决定从自己做起,

由种花引出的……作文

。我精挑细选,选出几颗最好的种子,装进袋里。现在开始填土了,别看我平时干活大大咧咧,这回我可是卯足了劲,仔细至极。我先挑出最好看、性能最好的花盆,吃力地把它捧到菜地里,不停地在地里来回奔波,一心想选出最肥沃的土,甚至还跑到别人的“领地”去仔细“考察”一番,终于找到一块心仪的土地,奋力挖掘起来,填了三分之一后放上种子,

小学生作文大全

最后再盖上一层薄土就完工了,我累得仰面躺在床上,不久便进入梦乡:

所有房子的房前屋后都布满了参天大树,房子都像鸟巢似的挂在树上,人们每天都能呼吸新鲜空气,各种鸟、兽、虫、鱼都来到这里争着和人类做朋友呢!

我一人

由一件事引出思考作文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思考的作文吧。

由一件事引出思考作文范文一:

蚂蚁的力量是微弱,我们人类轻轻地对它一吹就飘得十里远,且任人杀生,可见蚂蚁家族是多么的卑微,多么被人瞧不起。

通过一件事我却发现:蚂蚁的力量大于我们想像!

那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不远处有一团黑色的东西围绕着一团略黄的东西而且还在动。是什么呢?我走近一看,才看清。原来是一群蚂蚁在搬食一只半死半活的蜜蜂。一条线上有不少蚂蚁在活动,也许是去叫支援队吧。我看着不自觉地向蚂蚁堆吹了口气,蜜蜂上的蚂蚁全被吹散,只有那只蜜蜂和几只蜜蜂下的蚂蚁没动。我静静地等了会儿,被我吹散的蚂蚁又回到了蜜蜂那儿。继续自己的工作。终于,蚂蚁们弄死了蜜蜂,看到这我也慢慢向家走去。

这件事使我有许多疑点不解,我们那么怕蜜蜂,可蚂蚁毫不畏惧,猎食蜜蜂。竟然蚂蚁能猎食我们所害怕的动物,那它们怎么不向我们反抗呢?难道蚂蚁和牛一样把我们看得比自己大了不对,人和蚂蚁比起,就连刚出世的小婴儿也大于蚂蚁。看来这不是谜,那蚂蚁是怎么猎食蜜蜂呢?蜜蜂那么灵活,蚂蚁想偷袭那是不可能的。难道蚂蚁是躲在花苞里等待蜜蜂的到来再乘机抓住蜜蜂。嗯,有可能,或许那只蜜蜂在蚂蚁弄死它之前蜜蜂已经半死半活了。蚂蚁们再来个黄雀在后就手到擒来了。对这个疑点到是有很多解释,就是不知道那个是对的。

关于蚂蚁我还有许多疑惑之处。它们是怎样远出回来还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家!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自己的'同伴呢?

这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真令人值得探寻。

由一件事引出思考作文范文二:

星期天,天空万里无云,艳阳高照,快到中午时,妈妈让我下去买菜。我接过钱,高兴地下楼了。

到了菜市场,只见人山人海,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我来到一个买“心灵美”萝卜的摊前,问:“叔叔,多少钱一斤?”“一元。”我掏出钱买了一个既大 有嫩的萝卜,便急匆匆地往家走。正当我走到楼下时,就听见有人喊:“小姑娘,等一等。”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位叔叔,脸上挂满了汗珠。他气喘吁吁地递给我 一元钱,说:“你的钱掉了。”我还来不及说声谢谢,他便消失在人群中了。

回到家里,我沉思了好久,是什么让那位叔叔拾金不昧呢?放下手中的活计把钱要交还给失主呢?我想了又想,终于知道了:他能这么做的,因为他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萝卜甜。萝卜美。

卖萝卜叔叔的心灵更美。

由一件事引出思考作文范文三: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偶然间看了一部动画片——《少年师爷》。一开始,我看得漫不经心,没想到,情节越来越精彩,故事中的小师爷机智勇敢,善于思考,勤动脑筋,我被他正能量的一面深深地感染了。

小师爷每次遇到困难,都会积极思考。有一次,小霸王钱贯正在欺负小越,小师爷见状,立刻冲上去保护她。钱贯恼羞成怒,威胁道,如果小师爷不能让上了锁的独轮车动起来,就不放小越走。小师爷立刻开动了脑筋,稍稍一想,便有了主意。他就地取材,把身旁的算盘垫在了独轮车下,轻轻一推,车就飞快地向前驾驶去。钱贯看得目瞪口呆,只好灰溜溜的走了。小师爷遇事总是想办法克服,从不退缩,给人带来了正能量。这也证明:多动脑筋,多想想总会有办法。

由此,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件小事。一个晴朗的午后,当我正在十分认真地做参赛小报时,一不小心写错了字,涂掉吧怕影响美观,用透明胶粘吧又太显眼。正当我万分焦急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拿来一张卡纸。剪下一朵小花,贴在错别字上。这样一来,画面反而更加优美,更加生动了。这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更令我惊喜的是,我的作品居然获得了一等奖!看来,只要善于思考,就可以把坏事变好事,化腐朽为力量,真可谓是“思考思考,一切皆有可能”啊!

通过观看《少年师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事,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积极面对,积极寻求出路,以正能量的心态去面对困难,那么困难最终也会迎刃而解。相反,如果遇到一点点挫折,萎靡不振,停滞不前,也不积极开动脑筋,只会让困难越积越多,最终成为一道无非逾越的鸿沟。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克服困难,为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

篇4:由台灯引出的故事作文

放在我桌子上的台灯,已经有很多年了,上面的三幅画。有一个令我难忘的故事。

记得在台灯买来时,我看见了上面的三幅画,分别是:小猫钓鱼、一只高飞的雄鹰和三只小猪。

我当时很生气,对妈妈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弄这种老掉牙的画!我想要好看、可爱的画。”妈妈听了,不慌不忙地说:“怎么了?不喜欢?”我点了点头。

妈妈说:“不喜欢就算了,这可是我跟你爸爸找了好多店,定做的。这三幅画可是有特别的意思的`。”

我听了,一下子来了兴趣,连忙叫妈妈讲给我听。

妈妈开始讲了。

“这一幅小猫钓鱼的画,是希望你要像钓到鱼的小猫一样,专心致志地做事。妈妈讲完了第一幅,回过头看了看我,问:“知道了吗?”

我正专心地看着这一幅画,连声说:“我懂了,我喜欢这一幅画了!”

妈妈接着讲了下去,

“这第二幅画,画的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爸爸妈妈希望你能像这只雄鹰一样飞得很高,很远。”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幅画,慢慢地喜欢上它了。

“那第三幅画这=着三只小猪的画,是不是希望我像第三只小猪一样勤劳,一样爱动脑筋呢?”

“我的小宝贝真聪明,一下子就知道了。”妈妈说,“希望你以后努力认真学习。”

我更加喜欢这三幅画了,因为它们里面藏着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这是一个由台灯引出的故事,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故事,我也不会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篇5:由笑话引出的六年级作文

由一则笑话引出的六年级作文

看过一则笑话,说,一个老头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儿媳妇:大儿媳可好了!不时敲打锅碗瓢盆给我听;二儿媳常常催我出去串门,说怕我寂寞;三儿媳说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渐渐连早饭也不让我吃了,她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这叫减肥!

这个笑话不但幽默好笑,还用巧妙的手法讥讽了那些不孝敬老人的儿女。我经常在放学途中看见乞讨的人,他们大多为老人。一个中午,校门口围了很多人,一个老者在跪地乞讨,很多人慷慨解囊,老人不停地说着谢谢,一边又跪拜起来。一个女生看不下去了,给了老人几元钱,要搀起他,老人感激得掉下泪来。我也十分同情老人,给了他一元钱,对同学说:“你说这个社会怎么啦?在德惠这么个小地方,就有许多乞丐,为什么没人管呢?难道他们都没有儿女吗?”同学也连连回应,用同情的眼光看着那老人。

晚上放学时,校门口站着一个苍老的人,他拄着拐棍,晃着手中破旧的`铁盒子,言语不清地说着什么。当公交车停下时,我在 路站点又看见一个人,他身穿一件草绿色的棉袄,戴一顶狗皮帽子,一条肮脏的外裤,还露着几个大洞,脚穿一双烂面大头鞋,一个破袋子搭在肩上,双手微拢,向身旁的人乞讨。正巧一个同学因丢失了车费在发愁,见乞讨的人要到自己头上了,不禁大发雷霆:“我还没钱呢,哪有钱给你?”这似乎触到了老人的痛处,他皱着眉,眨眨眼,茫然地躬身向远处走去。我有点为那老人不平,可我又能做什么呢?

我们这个小镇不大,可以说小得就像一幢大楼里的一个房间,但我还是希望有人来关注这些乞讨的老人,他们太可怜了!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总不能让这些不管什么原因乞讨的老人总是沦落街头吧!

篇6:《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

上完课作如下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听录音、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篇7:《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翻开手头的四(上)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它虽然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许多差别,其中略读课文比例的增加就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而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现在的五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形成了1:1的状态。眼看着略读的比例是一年年的增加,而在实践中,这方面教学的困惑却并没有一年年的减少。为了寻找一条适合的路子,为了使略读课文编排的意图得到很好的体现,一年来,我们全组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刚才黄晓秋老师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堂课为大家提供了研究探讨的范例,下面我就曹老师的要求在此围绕略读教学的策略作点评。

说起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我们不禁会联想起,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类课文教学所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是在教学操作中我们发现这两点要想做好却很难,略读课文的要求要放低,到底低到怎样的地步呢?教师要更加放手,到底该放到怎样的程度呢?这个尺度的确很难掌握,弄不好就会上成像精读一样的精雕细啄,或像自读课那样放任自流,结果编排的意图无法得以体现。下面我想结合黄老师这堂课给大家做几点提醒。

一、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

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我们老师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略读课文涉及到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也是一个关于科学研究发现的话题,被安排在第二单元,对刚从三年级升上来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懂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可我们老师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帮助他们慢嚼细咽,怎么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足时间,让他们逐步去读懂。我们来回顾一下黄老师这堂课的`时间安排,在谈话引入之后,黄老师就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互相检查,既体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更可贵的是针对第二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通带来的困难,黄老师又一次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读课文。除了反复朗读外,黄老师还安排了三次默读的时间,一是根据“提示”全文默读,自己去读懂课文,二是针对学生自读遇到的困难,安排默读课文2~4段,三是默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仅仅是读书就占了将近二十分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二、“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因此我们的略读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比较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就为我们提供了略读课文学习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将这堂课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一是初读阶段。老师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给读懂。如果说简约的一堂略读课还需要些设计的工夫的话,最多也只是体现在引导点拨这一个阶段上。

三、找准着力点,引导求“精”

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课,黄老师在课文第2~5段上花了不少工夫,设计了三次发现的比较和一处的想象推理说话。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首

先基于本单元学习重点考虑,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而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则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在单元学习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读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其次是基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考虑,黄老师把课文的2~5段作为教学着力点。这几段讲述的就是魏格纳由无聊时无意观察中的一次偶然发现到后来的仔细端详与比较分析所产生的重大发现所引发的一个奇想。在这个奇想产生的过程中凝聚着科学家最优秀的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思维习惯。因此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与学习边观察边思考的观察方法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这几段话中也涉及了许多地理知识,比如南美洲、巴西、几内亚湾的地理位置,又如海岸线的吻合、大陆块的漂移等等,学生是没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弄明白的。在“精”读这部分时,黄老师巧妙地利用课件轻松而有趣地解决了难点。将2~5段设为着力点第三个依据就是学情,在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提示中提到的三个问题,就“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子讲清楚,他们只知道他是在看世界地图时发现的,至于如何从偶然到仔细端详,再到比较分析,这么一次次不断深入地观察发现与思考推想才产生的,学生根本无从知道,也就不能领会边观察边思考这一优秀的思维品质了。在本堂课教学的时候,黄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发现的情境,让学生边阅读边观察边思考,去发现魏格纳三次发现的不同,从而领略阅读发现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黄老师将2~5段设为阅读引导着力点第四个依据那就是本课的语言表达的特点。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发现的文章,因而语言表达非常理性,跟以往我们小学课文情感性、形象性强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样的文章对学生语言表达严密性的培养却大有好处。这篇文章整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果然”“结果发现”“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黄老师在这部分学习时设计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把魏格纳在观察中的思考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严密的语言表达风格。这堂课,黄老师就抓住了这么一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

四、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比如这堂课,课前黄老师就布置学生去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课后黄老师又引导学生去读一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或去找一找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她也穿插了许多课外资料,如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补充医生的劝阻,补充魏格纳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在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完成自学交流的任务后,我们就可以引入它的姊妹篇《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与《我不是一根木头》让学生选择阅读。

五、发挥个性,学习方法求“活”

略读课文阅读的要求比较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气氛显得轻松自如,这为师生的个性发扬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因而略读课应该是最有特色的语文课。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搭设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个性在略读课中熠熠生辉。比如第一单元的《火烧云》在学生根据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态的美后,化背喜欢的部分为风光解说;《小木偶的故事》可以将课文改成课本剧,小组合作表演;第五单元的《秦兵马佣》可以“世界遗产博物馆档案室需保存各个遗产基本资料”为名,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档案卡,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等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使略读课文的教学出现别具一格的境界。

老师们,以上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算不上策略,还不是很成熟,若能给大家些许借鉴或引发某些思考,我们将感到莫大的荣幸。

篇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和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要在短短的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很高的教学效率,的确很难,尤其是对于我这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

像这样的阅读课,我一直很头疼,时间短,内容丰富,经验不足的我往往会占用两个课时,既浪费了时间,效率又不高。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今天就要上这一课了,我心里仍然感觉没有底。上课铃就要响了,就在去往教室的路上,我的脑海中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思路,年轻人,为何不敢试试?于是,就在我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推翻了精心准备的教案。

课前我让学生读了不下5遍的课文,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在上课前,课文生字孩子们基本掌握了,课文也基本读通顺了,对于文章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有了这样的基础,上课时我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要点。接着,我让学生再一次回到课文中,“默读思考: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孩子们在仔细地读,认真地思考。教室里安安静静,不好,问题有点难度,孩子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心里明白,想表达却又表达不出来。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是时候了,我换了个问题引导:读完后,你有什么话要对文章的主人公魏格纳说?教室里仍然很静,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举起了手,我鼓励道:“我想还有好多同学想说,只是怕说得不好,难为情。”这一下切中了要害,下面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我继续:“不要怕,没说,你怎知道自己说不好,大胆地谈一谈你个人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不定你的见解还很独特,试一试?”就这样,两位,三位……又有七八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是时候了,我叫了一名同学。

他答道:我想对魏格纳先生说:“你真伟大。”

“你在魏格纳后面加上先生,说明你很佩服他,尊敬他。你读懂了课文,是啊,他很伟大,你在由衷地赞美魏格纳先生。他有一个伟大地发现。真正读懂了课文,读文章就应该这样读,把它读懂,读出文章中没直接写出来的。”我鼓励道。

我又叫了一位同学。她答道:“我觉得魏格纳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我及时纠正了她的回答方式:“魏格纳先生,你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是呀,就这样一幅在墙上不知挂了多少年的普通地图,魏格纳先生硬是从这样一张不起眼的地图上做出惊天动地的文章,有了轰动世界的发现,很仔细,你也很仔细,发现了魏格纳这一优点。”我鼓励道,其实是为其他同学提醒。

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启发,小手一只只举起来了。“耐心”、“认真”、“执着”、“勇敢”、“不轻易放弃”……一个个跃到了黑板上。一个孩子在理解“勇敢”时稍有偏差——他认为魏格纳勇敢在都住院了还工作。我加以引导:“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他勇敢,不错,观察很仔细,魏格纳很勇敢,他勇敢地面对权威,接受挑战;他勇敢地去世界各地去探索;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一方面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正确的轨道,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地是给他以自信,今后更加有信心去探索,去发现。

课在一步一步进行着,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继续问道:“正因为魏格纳先生有这样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才有了轰动世界的大发现。那么,他在那张世界地图上究竟发现了什么呢?从课文中找出原话读一读”。紧接着:“以前有人发现这个问题了吗?”由于刚才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回答非常踊跃,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我引导他们说话要讲究依据,孩子们再次深入文本,通过教授的话找到了依据。

“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魏格纳的成就呢?”答案显而易见,文章中心出来了,魏格纳的勇于探究的精神,永不放弃品质,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决心呈现出来了。

紧接着,我出示了一幅漫画,思考:“挖井人为什么老也挖不到水?他缺少了什么?”缺少的正是魏格纳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优良品质,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就这样,文章的主旨把握住了,孩子们已经真正体会到了。返回一开始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下,孩子们有话说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再次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一方面让学生更加了解魏格纳,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抓住两个句子重点体味: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课上完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从孩子们的眼中发现,他们越来越喜欢语文了。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阅读文本为教学主线,以解读文本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正因为我始终把文

篇9:《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教学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即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准备了一个地球仪,打算让学生在了解了魏格纳的奇妙想法之后,让学生借助地球仪观察是不是跟作者说的一样,是那样惊人的吻合。但效果不佳,在让学生观察时大部分学生连位置都找不到,何况还要进行对比呢?后来,在听取优秀教师的评课之后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没有认真地阅读课文前面的那段话,没有很好地把握这篇课文的目的。应该一上课就出示地球仪,然后让学生们观察,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始新课,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就不会连位置也找不到,相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想学习这篇文章。看到题目,他们肯定会问“这个发现是什么?是谁发现的?是怎么发现的?”课文学习就这可以这样进行下去。所以一节课的开头很重要,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像这一课,这个地球仪就犹如一粒石子投进了学生心田,从而激起学生观察的热情。到再学习《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学起来就会很顺利,学生也会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使课文描述动起来。这样一来,整堂课不管是课堂气氛还是学习效果都会大不一样。

当然,我上的这堂课是不成功的,开头就没引导好,说别说后面了。一上完这一课自己都觉得乱乱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行,没有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发散开去,错失一个个好的机会。总之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很多,有待我去慢慢学习,提高。

篇10:《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A】 总结课文时,还可以让学生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B】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他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他成功的条件。

【C】 四年级学生接触地理知识的机会还不多,教学中的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此,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D】 针对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熟悉,课前安排了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文中出现的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否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难点:第七自然段,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过程,觉得学生对课文不熟悉。

篇11:《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惊人呀!有些问题我想都没想过,说实在话有些还真是我也想知道的,怎么办?师不必贤如弟呗!师生一起来做作业!

几天后我们开了个“地球研讨会”,你可想而知,学生们个个像“地球专家”,对比之下,我这个做老师的还真的贤不过弟。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你看这个临时改变的作业多么的精彩!

下课后,我久久沉浸在学生们带给我的激情中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它越来越开放,而开放的程度愈高,它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干扰就越多,“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也就愈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运用教育机智去因势诱导,化被动为主动。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工作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重视学情,关注学情,就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这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为人师者的一种教学习惯。

篇12:《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的阅读全过程。

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另外,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结合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学会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说说初秋时分,校园、田野、江南路旁的绿化带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并把自己说的或听到的写下来。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篇13:《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没有太过精细的备课。只是备了一个教学流程,大致了解教学目的,想要学生掌握那些知识,就没有过多的去想了。整堂多数时间是让学生自己围绕课文上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和小组同学解决。学生也完成的挺快的,可等学生汇报完,剩下的时间有不多了。所以本来要把魏格纳的三次发现再进行分析的,由于时间关系只好往下讲,后面也是让学生找句子来谈体会。站起来的学生回答的都挺好,可总感觉一部分同学没有跟上来,觉得学生学的不扎实。为什么我上课的时间不够,耽误在哪了?我反思了一下,应该是在上课伊始,我发现我导入正课太慢,前面花的时间过长。这样没有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会有散漫的态度;还有可能我题外的话也说多了,没有集中在上课,所以以后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练,这就需要充分的备课、钻研教材了。

在这堂课中还有一个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就是讲到魏格纳是个有恒心、坚持不懈的人时,大多学生都找到课文第七段中的句子来回答,而锦瑜却从第一自然段中的19和最后一段的19进行比较知道的,这一点连我在备课的时候都没发现。经常说学生偷懒,我自己有何曾不是呢?但教学中真的是不能偷懒呀!

篇14:《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的阅读全过程。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同时结合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学会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说说初秋时分,校园、田野、江南路旁的绿化带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并把自己说的或听到的写下来。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篇15:《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主要是通过魏格纳因为观察世界地图而发现了大陆漂移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告诉学生要善于观察,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科学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这篇课文的学习我用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大意;第二课时主要将了魏格纳是如何有这个发现的,以及从魏格纳身上我们学会了哪些品质。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我怎么讲也不能将文章讲透,讲得学生无论从内容还是中心思想上面都理解透。但是,这是一篇选读课文,道理上,我只要上一个课时就行,可是为什么我上了两个课时还不够呢?那么这种选读课文,我究竟要怎么教呢?对此,我查阅资料,也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学会了很多。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3到4年级学生要“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选的课文不必要像精度课文讲得那么详细,要不就不能分选读和精读,所以对于这一类的课文,只要掌握课文中要认、写的生字词,粗知课文大意即可。

二、怎样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呢?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从他们那里得知,对于这样的课文,可以提出一、两个大问题让学生思考,将这个大问题答出即可。例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文,只要提出: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学说?即可,学生只要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然后再稍作小结,这篇课文就可以结束。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让学生学会通过工具书理解课文生字词和难理解的词语,扫清课文阅读障碍。现在四(4)班和四(3)班的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和自学的习惯,所以要对他们有一些硬性的规定,学新课文之前一定要对照字典或者《小学教材全解》来理解课文中生字词。

以后的教学中,要分清新课标教学大纲,不做无用功。

篇16:《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感悟。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不同方式读课文,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在教学中,我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引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虽然课上学生基本参与到讨论当中,但是仍然有学生没有动口讨论,整个积极性还不够。另外,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苏教牛津版英语三上教学反思

苏教牛津版三年级上册《Nice to meet you》教学反思

苏教牛津版英语四年级上册《In class》教学反思

《Breakfast》教学反思

苏教牛津版英语五年级上《A camping trip》教学反思

苏教牛津版五上《Shapes》课件

苏教牛津版五年级英语说课稿

三年级英语Unit2 Im Liu Tao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英语Do You Have a Dog教学反思

《Let's eat》教学反思

由单词教学引出的反思
《由单词教学引出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由单词教学引出的反思(共16篇)】相关文章:

苏教牛津版英语三年级上册《On and off》的教案2022-11-20

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五年上册Uint5 PartB Lets learn2023-10-02

四年级英语上册《whats your number》的教学反思2023-09-30

三年级下《Big bird》的教学反思2023-09-10

Lesson1 How’s the Weather? 学案设计(冀教版英语八年级)2023-07-30

英语三上《Myself》教学反思2024-02-05

pep教学反思2022-11-26

PEP小学英语五下Recycle 1教案2023-12-23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2022-04-30

五年级上《The first day at school》教学反思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