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位退位减法》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共19篇)由网友“张仁谚”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隔位退位减法》公开课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隔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学生已经明确了进行减法计算时,哪一位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教学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即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位时,十位上是0,需要从百位退1。这是减法笔算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情况,也是学生本单元学习的难点。
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时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4— 108,然后列出竖式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时的探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这里的计算出现了新的问题: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可十位是0,无1可退,怎么办?这时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向前一位借,但借过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办了。
在讨论有一定想法后,老师提供计数器上拨算珠理解。千位上一颗珠换几颗百位上的珠,百位上一颗珠换几颗十位上的珠,十位上一颗珠换几颗个位上的珠。这样让学生明白:让百位借给十位,十位再借给个位。
在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数的变化,说清是几减几,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让学生把演示过程与算理说了一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没有向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4—8=6,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学生明白了十位应是9—0=9,百位是1—1=0(不写),再用竖式算一算。
通过计数器的实际操作学生更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篇2:《隔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
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
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篇3:隔位退位减 教学反思
隔位退位减是学生在计算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确实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针对这一难点在进行教学204-108时作了如下设计: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04,并说说它的组成,然后去减108,从个位减起。学生在计算时发现个位上只有6根小棒,怎么减8呀,怎么办呢”?意识到去借,但马上学生发现十位上是0,也没有啊”?这时学生想到让百位借给十位,十位再借给个位。在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数的变化,说清是几减几,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让学生把演示过程与算理说了一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4-8=6,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学生明白了十位应是9-0=9,百位是1-1=0(不写),再用竖式算一算。教材上在教学了204-108后就安排了试一试“1000-537=”。如果按照教材这样教学,我认为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但如果让学生在刚刚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完成1000-537=,(这样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千位才能退1后才能计算的题目)势必难度有些颇大,所以我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并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教学时作了如下的处理:针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先出示403-158=(发现学生计算很正确,并且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再出示300-228=请学生试一试.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能够熟练的解决类似的问题,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这时出示教材中的题目:1000-537=(有了上面的学习,学生再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非常轻松,无非就是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百位也不够减向千位退1……)我认为这样安排始终是围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把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细化逐层突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中差生,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篇4:“隔位退位减教学反思
隔位退位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是笔算减法中最为复杂的计算,特别是对方法的理解,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怎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呢?
隔位退位减的算法理解是抽象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因此借助计数器的拨珠计算是解决难点的关键。其次是怎样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法是学生学会并切实掌握算法的基础,而小学生对抽象算法的理解需要依靠直接感知获得真切的体验、感悟,从而抽象、提炼和掌握算法。因而通过直观达到抽象理解、学会算法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主要途径,用计数器拨珠计算是学习隔位退位减的直接手段。因此,例题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关注学习重点,集中思维方向。接着,启发学生思考从十位退1又“不够”了应该怎样解决,这里强调“不够”可以唤醒学生就从前一位退1作10的经验,联想到“再从百位退1作10”,开启操作思路。然后让学生拨珠计算,直接感知计算过程,使抽象的算法转化为学生可以看到的、可以感受的操作过程,便于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计算过程。进入算法抽象阶段,设计十分注重学生的思维提升过程: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刚才计数器上是怎样算的”,促进学生把具体的操作行为上升为头脑中的表象,这是感知与算法之间的.中介,是抽象算法的重要一步;接着要求思考“按照计数器上的计算”竖式怎样算,“先看竖式想一想”再试着完成笔算,这样就可以使感知形成的表象成为理解算理、获得算法的直接支撑,使操作和算法之间有了很好的桥梁,学生便能以此主动获得相应的算法。
主要问题:
1.总有少数学生漏点退位点,也有个别学生即使点上了退位点,在计算时也忽略了它的存在。
2.把减法算成加法。
3.把数字抄错,书写格式不正确等等。
改进措施:
1.加强口算练习,每次上课前3分钟,进行相应的口算训练,从看算到听算,逐步提高速度。
2.在教学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并作指导示范。
3.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讲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比如在本节课,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叙述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只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操作活动,才能让孩子学得更为深入,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篇5:隔位退位减的教学反思
“千以内的隔位退位减法”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减法>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知识点,课中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试一试及想想做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计算方法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减法>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确实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针对这一难点在进行教学204-108时作了如下设计:
请三位同学分别表示个位,十位,百位,选择自己小棒的根数。
请三位同学组成204。
请三位同学把减去108的过程表演出来。
使学生发现个位上只有6根小棒,怎么减8呀,怎么办呢”?意识到去借,但马上学生发现十位上是0,也没有啊”?这时学生想到让百位借给十位,十位再借给个位。在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数的变化,说清是几减几,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让学生把演示过程与算理说了一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4-8=6,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学生明白了十位应是9-0=9,百位是1-1=0(不写),再用竖式算一算.
教材上在教学了204-108后就安排了试一试“1000-537=”。如果按照教材这样教学,我认为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但如果让学生在刚刚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完成1000-537=,(这样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千位才能退1后才能计算的题目)势必难度有些颇大,所以我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并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教学时作了如下的处理:
针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先出示403-158=(发现学生计算很正确,并且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再出示300-228=请学生试一试.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能够熟练的解决类似的问题,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这时出示教材中的题目:1000-537=(有了上面的学习,学生再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非常轻松,无非就是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百位也不够减向千位退1.....)
我认为这样安排始终是围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把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细化逐层突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中差生,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篇6:隔位退位减的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对于书上的知识,更能适应动态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让学生们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小小售货员等等,在自己的表演中学习知识,也是在快乐的体验中吸收知识。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隔位退位减》这节课时,讲解的很清楚,204—108=
教师:“个位减不够要向十位借1,从十位上退1,而十位上是0,不够借,还应再向百位借1,从百位上退1,这样十位上就成了10,能借1给个位,个位借到十位的1,成14,14再减8,就能减得够了”。
学生们反应平平,学习气氛一点都不浓烈。
此时,教学接下来试一试:1000—537,学生们安静的做,但教室里一点思维的碰撞都没有。
教师接下来改变策略:“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这个过程。”
学生(惊讶):“怎么演?”
教师:“找四位同学分别演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用铅笔来表示,数位上是1的话就拿一枝铅笔……”
教师还没说完,就有学生积极举手争着上台表演。教师点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台就齐。
教师:“1000表示好了吗?”
起初,上台的四位学生不知道怎么表示,但经底下的同学提示:“千位上拿1枝铅笔……”受到同学的提示,“千位”拿了1枝铅笔,而“百位”、“十位”、“个位”纷纷也要去拿铅笔。“其他位上不要拿铅笔!”底下的同学惊呼出。经过台上台下的同学共同提示,台上的同学终于明白如何用铅笔表示数字了。一切准备就绪。
教师:“1000—537,首先应该……”
学生(争着回答):“从个位算起!”
教师:“个位怎么办?”
“个位”:“我是0,减不够向十位借1。”边说边摊开手向“十位”借。
教师:“十位怎么办?”
“十位”:“我也是0,不够借,向百位借1。”受“个位”的影响,“十位”也边说边摊开手向“百位”借。
教师还没说,“百位”:“我也是0,不够借,向千位借1。”边说边去抢“千位”手中的笔。抢到手后立即给“十位”。
“不对!退1作10!百位向千位借了1之后,应该变成10!”立即有学生提出异议。
百位再拿了9枝铅笔,凑成10枝。此时教师强调:“刚才百位的那个动作我们称作是……”
学生齐答:“退1作10!”
……
一次简单的表演,让静态的`数学教学过程变活了,学生一个个积极参与,认真看着台上的小演员们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在无意注意中吸收了知识:竖式计算时要从个位算起,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借1,前一位退下来的1应作10……教师不用再重复强调着这些注定点,学生们早就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中去,并能利用自己掌握的只是进行反馈,及时指出演员们的错误。
篇7:《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呈现数学知识。呈现一些玩具,让孩子选择一种最喜欢的,给你8元钱,还剩多少钱,列出算式,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让学生说说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
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24—8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思考24—8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居然有这么多方法:生:先把24分成10和14,用14—8=6,再用6+10=16。生:先把24分成14和10,用10—8=2,再用14+2=16。生:我把24分成20和4,用20—8=12,再用12+4=16。这几种方法在备课时都已考虑到,也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常规计算方法,但学生以下的汇报我真的没有想到。生:我用8减6等于2,30减2等于28。他们的想法理解起来并不难,计算也容易的多。以后真的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用多种方法计算,有时采用他们的思维模式来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但是方法多了会让一些还不能理解这些算法的孩子们晕了头,所以在这时,我对这些算法不只是单纯罗列,而是引导对比,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算理。
在对比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解释自己的算理,并突出地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来减,十位本身要退1。在孩子们的解释后,班上的孩子们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上借1来减。班上虽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使班上不同层的孩子都能兼顾到。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
篇8:《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一直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口算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和不进位加法以及进位加法;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在于现在学习的内容需要退位,属于逆向思维,因此在学习的层次和难度上就有了一个高度。
在进行教学时,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课堂中捕捉信息,体会方法。和前面的不同,加法对于小棒的操作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知道够十个就可以捆成一捆,而减法中,个位不够减就需要学生思考整捆的小棒如何操作;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已经有意识的要拆一捆小棒,在这个地方就要问学生为什么想到要拆一捆小棒?一捆就是什么,是多少个一?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再进行操作。接下来小结的时候就可以提炼这个方法了。
二、及时引导,为笔算作好铺垫。以前学的进位加去都是强调满十向十位进一,属于顺向思维,而现在是退位减法,属于逆向思维,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个位思考,个位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能不能借一些过来?借一个十实际上就是多少个一?可以怎样去表示?让学生上台演示说说操作的方法。突破个位不够减,退一作十再减的难点。也为后面的笔算作好铺垫。
三、突出算理,重视方法。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这儿就主要强调十位上被借走一个十后,十位上相减时应该如何计算,这个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多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针对错的进行反复强调,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计算题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注意,这个环节如果注意不好的话,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是白费。就是要特别注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
1、要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楚题目,摆竖式的时候不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摆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学生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要提醒学生摆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篇9:《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由于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这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进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说明和强调,既不繁琐又能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堂课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引导作用。在新课开始,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及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小组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减法教学反思加减法教学反思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10:《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这节课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重点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2、突出算理,重视方法。计算题教学离不开算理和算法。算理是基本,离开了算理,算法则会变成空中楼阁。算法是归宿,这节课,算理不可少,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写竖式的时候不要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写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提醒学生写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4)、教育学生计算完要及时检查。
篇11:《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这是三年级上册连续减法例2,这是在学习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采取全生本的方式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主动,有质疑、有交流、有互动,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已经基本成型。
从细节看,课前三分钟环节还是向以前一样,由孩子们按照原来的方式准备课前三分钟的内容,第一道问题就震惊了全场,389+156=?这个问题要让三年级的孩子口算确实存在难度,连我也有些蒙场。因此我决定对课前三分钟进行改进,改成20以内加减法口算,因为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整个课堂孩子反应非常好,倾听仔细,发言积极,质疑非常到位,就到点上。我很是欣喜,孩子们计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刹不住。原本以为很成功的一堂课,其实却是失败的。
1.只过分追求方法多样性,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缺乏练习的环节。
2.笔算竖式没有突出,孩子们板书上书写太乱。
经过教研员的点化让我茅塞顿开,在板书设计上,我应该把507-438这个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来,专门进行竖式计算的演练,以此来突出重点——竖式计算。
教师还应该把控一下时间,在孩子汇报的方法过多时,教师应该选择喊停,让剩余的方法放到课下交流,给孩子们一些练习的时间。
在方法多样性的汇报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别人已经呈现的方法上进行改进,优化,提出更加优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没有层次的罗列。
如果是那样的话层次会非常清晰,课堂会非常完美。有了专家的建议,我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讲例3,整百数减三位数。相同的小研究设计,用专家指点过的方式进行授课,确实有不一样的惊喜效果。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孩子们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十分兴奋,这是我做生本以来的第一次兴奋,刻骨铭心。
篇12:《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习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不等式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比赛场次教学反思
篇13:《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结合课本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2、探究与合作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为了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教材中,像32—19=?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32和19,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我简单的说了退位现象及退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习,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退位的没有写退位符号。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1)读三遍题目,竖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2)检查竖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练习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练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单调计算的枯燥性,我设计了“找朋友比赛性的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14:《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进行了不退位减法教学,自己也是进行了认真的备课。但是,看了同组周老师的教学反思,深受促动,感觉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模式课上真的是意识不强,需要加油学习了。
我今天的备课最大的不足还是体现在没有有系统的安排让学生自主学习,一直是牵引着学生学。
开课我也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但是,学生的问题都是东一个西一个,不能把全部问题说出,而且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不高,懒得提问题。我也是脑海中想到该是给学生讲一下有序思维提问题,又觉得孩子们年龄小,不需要,否则给孩子们加重负担。反思到自己挖掘教材还是不够深入。
与周老师不同的是,学生提问题后出的算式,我没有挑出不退位减法让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把算式分类,让学生观察“个位够不够减”进行分类,学生果然能很好地分类。我意图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一开始就对100以内减法有个清楚系统的认识。
接下来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主要就是学习“个位够减的减法,叫不退位减法。”但是,我的方法不如周老师的好,让学生自己尝试做题。我还是带着学生说了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然后才让学生练习巩固。就这样下课时间就到了,我也没有进行更好地不同类型练习。
上完课后,我也总感觉我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但是我却糊涂地认为是星期一学生刚休息的过。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上没有给学生设计主动学习的平台。今后的教学,一定要以导学模式为基点尝试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15:《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6-4、45-5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6-4、45-5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2、师:个位6不够减8怎样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从学生的疑问中反映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和关键,同时也表达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我及时启发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法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学生上台展示并说算理
生1、算法一:从10根小棒时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全起来是28根,即10-8=2,26+2=28(当我想问你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不同的算理接着回答。)
生2、算法二:把36根分成20根和16根,即16——8=8,20+8=28。
生3、算法三:从30根拿出8根剩下22根,即22+6=28元。
本节课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36-8退位减法之前,先出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36-8等算式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2、体现了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但不限制学生的说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究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数学一题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16:《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难点。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通过摆小棒来理解算理,再来教学竖式的计算。在突破难点时,学生还是能够根据一年级学的知识不够减可以拆开一捆小棒,拆开一捆就是10根。所以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学的还是可以的。
不过在练习中,发现一些问题:第一、个位借了十位的一捆也就是10根,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最后个位是多少了,只记得借了十根来,如51-36,以为个位算10-6。应该是个位本来有1,借来10就是11,所以是11-6.这是有些学生容易错误的地方。第二、十位借给个位1个以后,学生也打了退位点,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还是容易漏掉减去1。如51-36,十位是本来是5-3,实际上5已经借掉了一个应该是4-3,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计算是个难点,应该让学生多说算理,多练习,只有真正理解意思才能正确计算。
篇17:《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由于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这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进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说明和强调,既不繁琐又能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堂课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引导作用。在新课开始,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及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小组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篇18:《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习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
篇19:《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是学生学习减法计算的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了几道以前学过的一般连续退位减法,利用猫头鹰捉老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图,从图中找出条件,提出思考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如果0上面有退位点怎么办?”引出课题《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我采取小组讨论、尝试计算的学习形式展开教学。小组讨论:中间有0的退位减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个0?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是0,借不了就直接向百位借1;也有人说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是0没有,十位就向百位借,百位借得100十位再借10给个位,十位借得一百来后又借十给个位,这时十位还剩90,;我赞成第二种说法,对于第一种说法,我提出计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只会说不要忘记减退位1,没有说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而不能隔位借1。
这一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减的过程,理解0被借1后的变化原因,特别训练差生叙述计算过程。这节课教学很缓慢,可效果却好。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退位的原理,所以在这堂课里让学生自主解决万以内退位减法最难的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掌握连续退位的方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效果更好。由于幽默的语言,使枯燥的连续退位减法变成了有趣的游戏,以“穷光蛋”喻0,以“慷慨”喻连续由前一位退位且本位上留9,形象地说明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原理,学生在生动的比喻中牢牢记住了“带退位点的0”要看成9再计算,从而突破了知识的难点。
虽然是讲解清楚明了,但也还有个别学生在计算过程出现失误,这就需要加强计算练习,每天课前五道竖式计算题,边说计算过程边计算,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强化,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 《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 第五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巩固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
★ 第七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隔位退位减法》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共19篇)】相关文章: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2022-10-05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葡萄沟》教案设计2022-05-31
二年级数学顺口溜与公式2023-07-11
如何轻松学习初一数学2022-12-09
创设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习更精彩2022-06-01
学前班数学活动《欢乐一家人》2022-07-05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顺口溜2023-01-02
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023-01-2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24-02-24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