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成语的来源与汉译

时间:2022-11-03 07:57:05 成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介绍成语的来源与汉译(共12篇)由网友“椰蓉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介绍成语的来源与汉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成语的来源与汉译

篇1:介绍成语的来源与汉译

介绍成语的来源与汉译

所谓典故性成语,指的是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等一类的成语。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广为民间使用,约定俗成。如果说多以词、词组、句子形式出现是语言的结构特征,那么作为语言一分支的典故性成语多以词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现。它虽然结构简单,但内容丰富,意义精深。其形式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表明不可随意改变它的结构,也不可随便将其中的各词分割开来。如cat's paw,可谓最简单不过的了,但又绝非杜撰和臆造,而是出自法国拉丰丹的一则寓言故事,讲一只猴子利用猫为其从火中取栗子。在现实生活中则常用来指被别人当作工具或爪牙利用的人。又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在用字方面也可谓比较简单,它出自《新约使徒行传》第十章:“Then Peter opened his mouth,and said,of a truth I perceive that God is no respecter of persons,”原指上帝“不偏待人”,如今该成语在本义的基础上暗含“歧视”之义,然而在不民的语境中效果却不一样。GoDoHoCole曾在“Practical Economics”中用此成语来说明墨索里尼“不偏待人”,其实是对他的讽刺。如果能将此类成语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使文章、演说等大为增色,从而说明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深刻的教育。下面拟就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作下探讨:

一、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

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著名历史故事或事件,后人常用一简洁说法表达其内容,沿用久了就成了成语。如Sword damocles出自古代希腊的一则历史故事。业通古希腊历史、文学的罗马杰出作家与政论家西塞罗在其论文《图斯库拉的谈话》中写道:“纪元前4世纪西西里岛上叙拉古的统治者狄奥尼修斯一世有个亲信的佞叫达摩克里斯,他很羡慕帝王的豪华生活,常说:”君王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狄奥尼修斯为了教训这个想得君位者,在一次宴会上,要他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当他猛然抬头,只见头顶上有一把用头发悬着的宝剑,随时都刺到头顶的危险。他吓得战战兢兢,如坐针毡,时刻提心吊胆,惶惶不安。由此便产生了”达摩克里斯的宝剑“这个成语,它被用来比喻临头的危险或情况的危急,类似于汉语的”千钧一发“。又如burn one's boats(bridges),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原指古罗马朱力斯o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可能后退。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同汉语的”破釜沉舟“。

二、源于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说明一定的道理,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练的一种形式。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死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其结果一无所获。现借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但汉语中不说”杀鹅取卵“而说”杀鸡取卵“,喻体不同,因此汉译时须遵循汉语成语的搭配规律。又如Veper and File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条蝰蛇(Viper)发现一把铁锉(File),以为是一顿美餐。但铁锉说,它的天职是咬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咬。后人借此比喻”骗人者反受人骗“,汉译时要作直译或意译处理。

三、源于神话故事。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向往。如rain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据说驾暴风雨的巫士化为猫形。狗是风的信号,狗和狼都是暴风雨神奥丁的随从。在德国古画中,风被画成狗头和狼头。因此 ,猫被年作暴雨的象征,狗是伴随暴雨的强风,to rain cats and dogs就是to rain heavily/hard,汉译便为”下倾盆大到雨“。又如Analthea's horn,汉译常为”丰饶的羊角“。阿玛尔忒亚(Amalthea),希腊祖籍中一神女,是宙斯(Zeus为主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Jupiter)的保姆。婴儿时宙斯由神女阿玛尔忒亚喂以羊乳。为了感思,宙斯敲下一羊角送给她。许诺让羊角主人永远丰饶。

四、传说。

传说指的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如swan song,据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Apollo)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了毕达哥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另据相传天鹅(swan)在临终前唱的歌最优美动听。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作曲家、演员等的”最后作品“,这也是其汉译形式。又如Leave no stone unturned,相传公元前447年波斯奖军马多尼奥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兵败被杀后,留下一大批财宝在军帐里。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搜寻却一无所获,请示德尔斐神谕后知道要”翻转所有的石头“,最后找到了财宝。现借此比喻想方设法等,汉译为”千方百计,想尽办法“。

五、源于民间风俗。

如a bird of ill omen,源出古代占卜风俗,延至今日,猫头鹰、鹳则被视为吉祥鸟)。渡鸟嗅觉灵敏,能确定远方死尸和腐尸地点。因此渡鸟象征死亡。猫头鹰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喊叫,而坏天气常带来疾病,故猫头鹰被视为丧鸟,阴森之鸟。后人以此比喻”不吉利的人,常带来不幸消息的人“,汉译也是如此。又如a feather in your cap,汉译为”值得荣耀的事、荣誉“。源于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美洲印第安人当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古代吕西亚人和许多其他古人也有类似风俗,均以此来显示战绩与荣誉。

六、源于谚语。

谚语是在人闪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如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转义为”一丘之貉“。在《鲁迅全集》中有这样一句:”增加混乱的倒是有些悲观论者……将一切作者诋为'一丘之貉“。其英译为In fact it is these pessimists who increase the chaos by…considering all writers birds of a feather. 又如 early bird,其汉泽为”早起者,早到的人“,源出谚语The early bird gets/catches the worm.意为”捷足先登(得),先下手为强“。比较First come,first served.意指”先到的先招待“,与前一个有所不同。

七、源于某些作品。

英语中有较好的成语出自某些作品,有的是原封未动的摘引,有的是节缩而成。如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可译为”洗手不干……;与……断绝关系“。出自《马太福音》,犹太巡抚彼拉多主持审判耶稣,由于他判定耶稣无罪,一些犹太人不服,因此他当众宣布洗耳恭听手辞职并交出了耶稣,以示自己与此案无关。又如as significant as the shake of Lord Burleigh's head,其汉译为”象拍利勋爵晃脑袋般意味深长“。出自爱尔兰剧作家及政治家谢尼丹在《评论家》中的一幕模拟悲剧《西班牙无敌舰队》。伯利勋爵埋头于国事,日理万机,忙得边说话的时间都没有,靠晃脑袋表达思想。普夫则根据这个晃动解释他所表示的意思。

八、源于动物、植物、生活用品、人名、地名等。

如:⑴shed crocodile tears,据西方古代传说,鳄鱼吃人畜,一边吃,一边掉眼泪,比喻坏人假装同情被害者。类似于汉语”猫哭老鼠,假慈悲“,且人们常采用此语的前一部分作为其汉译。例如All your piteous words for the tenants are no more than crocodile tears.其汉译为”你这些怜惜佃户的话,都是猫哭老鼠“。

⑵the apple of discord,其汉译为”争斗的原因或根源“。传说厄里斯女神未被邀请参加Thetis和Peleus的婚礼,她就把苹果扔有参加婚礼的神与神中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它给了三个女神中最漂亮的维纳斯。这就间接地引起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特洛伊战争。

⑶Simon Legree,此人是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所著《汤姆大伯的小屋》一书中管黑奴的工头,此人既尖酸刻薄,又好吹毛求疵。其汉译为”尖酸刻薄、好吹毛求疵的人“。

⑷being Burke,其汉译为”出身名门,贵族门第“。源于编纂《贵族人名录》作者爱尔兰人约翰o伯克(John Burke)之名,该《人名录》自1826年以来一直被公认是研究英国贵族阶级及其家谱的权威著作。故列入伯克氏贵族人名录即为贵族出身。

⑸all Dutch/Greek to me,其汉译为”一窍不通“,其中Dutch与Greek原为”荷兰语“和”希腊语“。

⑹have the free-simple of May Fair,其汉译为”不受出身等限制无条件继承取得的不动产“,其中May Fair乃”伦敦西区贵族住宅区“,十八世纪时该地区每年五月均有集市,因而得名。

⑺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其汉译为”人生如梦“。源于美国诗人Longfellow的诗文。

⑻lose face汉译为”面部“或”脸“之意。

⑼Jack of all trades汉译为”杂而不精的人“,出自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其中Jack原为”杰克“,trades指”多种行业“。

⑽spill the beans,汉译为”泄漏消息(秘密)“,bean原为”豆类;豆科植物“等。

⑾be fond of the cup/the bottle,汉译为”贪杯中之物;好酒“,cup与bottle原为”茶杯“和”瓶子“。

⑿Roman holiday,汉译为”欣赏别人受苦的娱乐“,而非”罗马的假日“。

⒀as cool as cucumber,汉译为”十分冷静“,其中cucumber原指”黄瓜“。

⒁like a brick,汉译为”拼命的“,brick原指”砖“。

⒂have a ball at one's foot,汉译为”有成功的机会“,源于足球运动。

⒃be off the track汉译为”走入歧途,迷失方向“等,源于狩猎,原指猎狗失去嗅迹。

以上简要地谈了英语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其实英语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成语,而且掌握它们也并不那么容易,加上汉语中此类成语也不少,且它们具有类似的特点与作用,尤其是象”破釜沉舟“等一类成语,英汉两种语言的彼此巧合,会使人误以为这两种语言是彼此相通且文化背景一致。这样就错了。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流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双如”杀鹅取卵“,汉语中则说”杀鸡取蛋(卵)“。因此,只要透析两种语言的渊源,就不难发现其不同所在。而要使学习者克服因这些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就必须引导他们从所语言的角度去认识、去掌握与运用,切忌把两种典故性成语混为一谈,如汉语中的”猫哭老鼠“译为英语就须用crocodile's tears,否则很可能会叫人不知所云,反之亦然。有人常犯诸如生搬硬套的错误,主要原因是平时学习中不注意积累有关典故性成语来源的知识与汉译的技巧,不了解英语受世界文化影响的程度,故不能灵活运用。对于学习汉语多年的外国人,如不了解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不留心典故性成语之出处,肯定会弄不清像”请君不瓮“等一类典故性成语的来历。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适当改进教学内容,利用课常讲授或已有的园地刊载典故性成语来源的文章,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

Chapter 24: Writing a Paragraph: Focus on Coherence and Unity

The last chapter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good grammar and good word choice in your writing. However, the most grammatically perfect paragraph will not receive a good grade if it is poorly organized and not focused on a central idea. The paragraph must have unity and coherence. These ideas were discussed briefly in chapter 22, but in this chapter we will explore unity and coherence more fully so that you can learn how these elements impact your writing.

As you learned in Chapter 22, coherence is whether or not what you write makes sense and whether or not the ideas are arranged in a logical manner. If ideas are out of order in writing, then the reader has a very difficult time trying to understand your point. As a result the reader will lose interest and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convey your point.

Unity is equally important. Unity means that your writing sticks to one point at a time. When you mix and match ideas in writing jumping from one idea to the next and back again, the reader has a hard time following you. Inevitably, the reader will not understand your point and will eventually lose interest. This chapter explores ways to help you make certain that your writing is both coherent and unified.

Chapter 21: Writing a Paragraph: Devising a Plan -- Outline

Once you have generated a topic sentence and the details to support that topic sentence, it is time to organize your ideas. By organizing your ideas you will create a clear picture of the structure of your paragraph.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organize ideas is to outline them. With the aid of an outline you will be able to decide if you have enough supporting ideas for your topic sentence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eliminate those details that do not support your topic sentence. The outline will also let you test various methods of organization to decide which one suits your topic sentence the best and let you test the placement of your topic sentence within the paragraph to see where it will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reader. With the use of an outline you should be able to create organized, coherent, unified, well-supported paragraphs.

Chapter 23: Writing a Paragraph: Polishing, Proofreading, and Preparing Final Copy?Final Lines

The last step in the writing process is proofreading. After you have finished developing and supporting your ideas and after you have checked the organization, it is time to put the finishing touches on your paragraph. As your last step you need to check the spelling, punctuation, mechanics, and word choice of your paragraph as well as check to be certain you have a concluding statement. You cannot check all of these things in one reading so you should break the task into sections. First, check the punctuation and mechanics of your paragraphs. This means you are making sure you don't have errors like comma splices or fragments. You are also making sure you put question marks at the ends of questions and periods at the ends of statements.

The next step is to check your word choice and spelling. You want to be sure that you have used the correct words for your intended meaning, so you want to be sure that you haven't used a two when you need a too. Be sure to double check the spelling of any word you often misspell and look up any word you are unsure of. If you are word processing, use the spell check on your computer to help you with your possible spelling mistakes.

Chapter 26: Writing from Reading

The first step when you write from what you read is to be sure you understand what you have read. To ensure your understanding, you should be an active reader. This means that you should read more than once with a different purpose each time, you should ask question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you read, and you should make notes as you read.

Once you have read actively, you will be prepared to write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ways. You will be able to summarize what you have read. That means you are accurately re-telling the author's main ideas in your own words. A summary also gives the major supporting details the author has used to support the main ideas. Once again though, summaries are written in YOUR words not the author's words.

Another method of writing about what you have read is to respond to the reading. When you respond to a reading, you pick out a particular point or idea that the author has made and then brainstorm to develop your own ideas based on the author's thought. Unlike summarizing, you are generating your own ideas based on the author's original thought.

Rather than generating a new idea, you may also choose to respond to an idea in the reading. You may agree or disagree with a point the author has made. In your writing, you will explain why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at point. Once again, you are coming up with your own reasoning and your own wording in response to something you have read.

A particular type of writing you will be required to do is writing answers to essay tests. Essay test questions often ask you to read material and then either summarize the material or respond to it in a particular way. The one thing that makes essay test writing different from other writing situations is the time limit. In a testing situation you will carefully monitor your use of time and you won't put all of the polishing touches in that you would if you had unlimited time to complete the writing.

These are some of the ways you can tie the material that you read to the material you write. You will find that if you follow the advice given in this chapter that you will never be at a loss for a topic to write about.

Chapter 25: Writing a Paragraph: Focus on Support and Details

In this chapter you will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specific in the details you use to support an idea. When you write in vague, general terms, you leave the reader to interpret what you mean and often the reader will not have enough information to accurately do that. You must be clear in your meaning so that anyone who reads your work understands exactly what you want him to understand.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hat you provide enough information to support your ideas. Generally you need 3 to 5 examples per idea to be sure you've given sufficient support. The best way to develop support is to ask yourself questions about your ideas. You can evaluate the support at each stage of the writing process. Much of the work that you do in the rough lines editing is evaluating support and asking questions to be sure you have said enough to clearly communicate your ideas to your audience.

Once you have gathered together as many details as you think you need, you then organize them with a rough outline. This gives you another opportunity to check for sufficient support. Does each section of the outline seem developed? Is there more than one detail for each section? Have you used specific rather than general words as you've outlined? At this point you double-check the topic sentence to be sure it covers all your details. Always remember that the more details you put in the outline the more details will make it into your paragraph.

If you are at a loss for details, try turning to your senses. Asking questions about how something looks, feels, tastes, smells, and sounds can provide you with plenty of details. When you are describing an event ask questions like who, what, when, where, how, and why. Read the lecture below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n developing support and details for your writing.

篇2:成语的来源介绍

关于成语的来源介绍

1、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3、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4、不能轻视背诵

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梁启超为学生讲解七千余字的《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鲁迅先生为了背诵一篇文章,不仅朗读,而且动手抄写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5、一生才三天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天。

6、《明日歌》与《今日歌》

明代钱福写了一则《明日歌》,内容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篇3:国庆节英语介绍和汉译

National Day is the symbol of china, It is on October 1, 1949, the anniversary of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Reflect the country's constitution and form of government.

Since 1950, every October 1, will become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grand holiday.Since , the National Day is the mainland of China's ”golden week“ holidays.

National Day of legal vacation time for three days, then two weekend before and after adjustment for vacation together in 7 days.

National Day each year, have a different form of celebration activities, strengthen people's patriotic consciousness, and it is also the children and adults' happy holidays.

国庆节是中国的象征,它是1949年10月1日,对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反映了该国的宪法和政府形式。

自1950起,每年的10月1日,将成为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

自1999以来,国庆节是中国大陆的“黄金周”假期。

国庆节的法定休假时间为三天,然后两个周末前和调整后的假期一起在7天内。

国庆节每年都有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也是孩子和成年人的节日。

篇4:国庆节英语介绍和汉译

The National Day is a designated date on which celebrations mark the nationhood of a country.(国庆节) Often the National Day will be a national holiday.

The National Day is often taken as the date on which a state or territory achieved independence.

Other dates such as the country's patron saint day, or a significant historic date are sometimes used.

Most countries have a single National Day per year, though a few, for example, India and Pakistan, have more than one.

Besides that, each of the tw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mely Hong Kong and Macao, celebrate the da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s well as the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 National Day,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it is celebrated, vary enormousl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In France, for example, National Day is 14 July and is known as Bastille Day.

It is widely celebrated and the French Tricolour is much in evidence, while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attends a military parade on the Champs-élysées of Par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ourth of July celebrations are widely celebrated with fireworks and barbecues.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St.

Patrick's Day, March 17, has been the National Day and a Public Holiday for many years, and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observed as a full Public Holiday in Northern Ireland too.

However, in the rest of the United Kingdom the constituent countries' patron saints' days are low-key affairs.

Most countries have a fixed date National Day, but some have movable dates.

An example here is Jamaica, which celebrates its National Day on the first Monday in August.

This commemorates indepen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which was attained on Monday, 6 August 1962 - the first Monday in August of that year.

Another example is Thailand which celebrates the birthday of the King on 5 December.

This date will change on the accession of the heir to the throne.

国庆节是一个指定日期的庆祝活动标志着一个独立的'国家。

(国庆节)经常国庆节将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

国庆节经常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独立的日期。

其他日期,如该国的庇护日,或一个显着的历史日期,有时使用。

大多数国家都有一个单一的国庆节每年,虽然一些,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一个以上的。

除此之外,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和澳门,庆祝这个特别行政区成立的那一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国庆节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哪一个庆祝的程度,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国家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法国,例如,国庆节是七月14,被誉为“巴士底日。

它广泛地庆祝和法国三色旗是明显的,而共和国总统出席在香榭丽é赖氨酸éES巴黎阅兵。

在美国,七月四日的庆祝活动广泛庆祝的烟花和烧烤。

在爱尔兰共和国,帕特里克的一天,3月17日,一直是国庆节和公众假期许多年,并在最近几年,它已被观察到作为一个完整的公共假期在北爱尔兰太。

然而,在英国的其余部分,组成国的“庇护圣徒”日是低调的事务。

大多数国家有一个固定日期国庆节,但一些有可移动的日期。

这里的一个例子是牙买加,它庆祝国庆节在8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这是为了纪念从英国获得了独立,6日星期一,1962的第一个星期一,就在那一年的八月。

另一个例子是泰国,庆祝国王的生日在十二月5日。

这一日期将改变王位继承人的加入。

篇5:国庆节英语介绍和汉译

The National Day is a designated date on which celebrations mark the nationhood of a country.

Often the National Day will be a national holiday.The National Day is often taken as the date on which a state or territory achieved independence.

Other dates such as the country's patron saint day, or a significant historic date are sometimes used.

Most countries have a single National Day per year, though a few, for example, India and Pakistan, have more than one.

Besides that, each of the tw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mely Hong Kong and Macao, celebrate the da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s well as the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国庆节是一个指定日期的庆祝活动标志着一个独立的国家。

通常国庆节将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

国庆节经常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独立的日期。

其他日期,如该国的庇护日,或一个显着的历史日期,有时使用。

大多数国家都有一个单一的国庆节每年,虽然一些,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一个以上的。

除此之外,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和澳门,庆祝这个特别行政区成立的那一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篇6:七夕节来源介绍

七夕的来历

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七夕情人节过法

最浪漫:到山顶看城市夜景,数星星

七夕是牛郎与织女重逢的夜晚,是表达爱意的绝好时机。带着自己心动已久的女孩到能够俯瞰城市夜景的山顶上,在习习凉风中看牛郎星与织女星“金风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看城市间万家灯火的安详温馨,你的表白,肯定会比平时有更加巨大的“杀伤力”。

最唯美:到海边看星星 放烟火?

假如你们住在海边,或者离海边不愿,那么带她去海边过七夕吧。和心爱的人一起手牵着手漫步在海边,感受大海时而澎湃,时而平静,宛如你们的爱情协奏曲。情之所至,可以买几支烟花,或者许愿灯。在海边,看烟花在宁静的夜空绽放,犹如你们绚烂的爱情。或者点燃许愿灯,让它带着你们美好的心愿,慢慢飘向天空,直到永远。

最欢乐:游乐园纵情欢乐?

假如你喜欢的人不比较爱玩,或是你们刚开始交往不久,那么可以去游乐园玩,是你的最佳选择。七夕期间,各地公园、游乐园都推出许多情侣优惠活动,和情侣互动的游戏。不仅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还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临走的时候,再颁发一个“最佳女友(男友)证”,她(他)一定会激动万分。

七夕情人节求婚宣言

1、如果你爱过我一天,我要求你嫁给我。如果你爱过我一小时,我也要你嫁给我。如果你爱过我一分钟,我更要你嫁给我。如果你爱过我一秒钟,我必须你嫁给我。因为只有爱才能走在一起,哪怕是仅仅的一秒钟的婚姻,也是我一生的幸福。如果我们真的结婚了,我会让你成为江湖中最幸福的女人;如果我们真的结婚了,我会让你成为江湖中最富有的女人;如果我们真的结婚了,我会让你成为别人羡慕的女人。我爱你,嫁给我吧。

2、从现在开始,我只疼你一个人,宠你,不骗你,答应你的每一件事都会做到,对你讲得每一句话都是真心,不欺负你,骂你,一定相信你。别人欺负你,我一定在第一时间出来帮你,你开心了,我就陪着你开心,你不开心了,我就哄你开心,永远都觉得你是最漂亮的,梦里也只梦到你,在我的心里面只有你。亲爱的,答应我嫁给我吧。

3、我的一生还没有过去,我却无比确定你就是我爱的人,跟你在一起的时光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时间过得太快,我怕来不及告诉你,我就已经老了。我怕来不及更爱你,我就已经老了。我们曾经有过轰轰烈烈的爱,现在已经冷却沉淀,变成了恬淡流水的时间的记忆。时光在变,我对你的爱,不变。

4、遇见你之前,我的梦想是遇见你。遇见你之后,我的梦想是爱上你。爱上你之后,我的梦想是和你在一起。和你在一起之后,我想和你结婚。现在,我的梦想是和你一起老去。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爱你,或许正是因为没有理由,所以爱你。

篇7:中元节来源是什么介绍

中元节来源是什么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传说故事

鬼节的传说故事一:

每年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

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鬼节的传说故事二: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 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

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

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三元节的来龙去脉

三元节早在汉代就有。

先来说说上元节,也就是家家户户在一起吃汤圆的元宵节。

汉代朝廷崇拜的主神,是天帝“太一”。 现出土最早的创世神话《太一生水》中,太一为创世神,“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每年正月上辛夜都会在甘泉宫祭祀“太一”,这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皇帝的祭祀活动,肯定是要有排场的,每年正月十五日这一天,从黄昏开始,甘泉宫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上元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东汉佛教文化传入后,由于汉明帝笃信佛法,听从蔡愔的建言,敕命每年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烧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都点灯供奉佛祖。

至于元宵节主食“汤圆”,那要等到宋代了。上元节这天,宋代人习惯吃叫“圆子”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汤圆。

再来说说中元节,它本来源自中国上古时代的自然信仰,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觐礼篇》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夏末秋初是即将收获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在这一天祭祀田地之神、感谢大地母亲的馈赠,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礼记·月令篇》说:“是月也(七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在收获的季节,天子还象征性地以新谷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后来,夏末秋初祭祖的活动,自上而下,从天子影响到诸侯,从诸侯影响到民间。

起初,祭祀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最后说下元节,它是道家“水官大帝解厄旸谷帝君”的诞生日。这一天是水官一年一度的工作汇报日,他要根据对人间的考察,录奏天庭,为人解厄。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号称“谢平安”。连天庭都在为人解厄,那人间朝廷也要有样学样,于是朝廷有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清代张为邦《下元灵佑图》,描绘下元水官扶桑大帝乘龙车出行。来源/网络

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出自《云笈七签》卷五十六:

“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魏晋道家则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于是,各地纷纷建起三官庙、三官殿,三元节的习俗便从此流传于民。

篇8:成语典故来源

⑹掩耳盗铃

【典故】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处】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释读】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⑺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释读】

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⑻东施效颦

【典故】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释读】

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⑼卧薪尝胆

【典故】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出处】

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

【释读】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⑽夜郎自大

【典故】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释读】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⑾愚公移山

【典故】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释读】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⑿熟能生巧

【典故】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释读】

篇9:祝福成语及成语来源

祝福成语大全及成语来源

【结婚成语祝福语】

夫唱妇随 珠联壁合 凤凰于飞 美满家园 琴瑟合鸣

相敬如宾 同德同心 如鼓琴瑟 花开并蒂 缔结良缘

缘订三生 成家之始 鸳鸯壁合 文定吉祥 姻缘相配

喜结连理 白首成约 终身之盟 盟结良缘 许订终身

相亲相爱 百年好合 永浴爱河 佳偶天成 宜室宜家

白头偕老 百年琴瑟 百年偕老 花好月圆 福禄鸳鸯

天缘巧合 美满良缘 郎才女貌 瓜瓞延绵 情投意合

【中英成语祝福语】

生意兴隆: Wish your business success.

一帆风顺: Wish you every success.

鹏程万里: Have a bright future.

风调雨顺: Timely wind and rain bring good harvest.

国泰民安: Wish our country flourishes and people live in peace.

大吉大利: Wish you good fortune and every success.

龙马精神: May you be as energetic as a dragon and a horse.

恭喜发财: May prosperity be with you.

年年有余: May you always get more than you wish for.

万事如意: Hope everything goes your way.

岁岁平安: May you start safe and sound all year round.

财源广进: May a river of gold flow into your pocket.

【吉祥的成语祝福语】

招财进宝 新年快乐 学业有成 福星高照

万事如意 财源广进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开春大吉 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 恭贺春节

财源广进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 龙凤呈祥

百业兴旺 六畜兴旺 喜上眉梢 张灯结彩

红红火火 事业有成 心想事成 一帆风顺

二龙腾飞 三羊开泰 四季平安 五福临门

六六大顺 七星高照 八方来财 九九同心

十全十美 牛气冲天 吉祥如意 辞旧迎新

【祝福语句子】

1.开春大吉 花开富贵 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福如东海

2.寿比南山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金玉满堂

3. 祝愿爱情:一见钟情;情有独钟;忠诚不渝;雨过天晴;情深似海;海枯石烂;兰心蕙性;幸福美满;满园春色;瑟弄琴调。

4. 祝福“黑马”,马到成功,功成名就,酒色财气,气壮山河,和风劲吹,吹吹打打,打下江山,三阳开泰,太平吉祥!

5. 祝你成功,功成名就,就地取材,财大气粗,粗中有细,喜乐年华,花好月圆,圆圆满满,满心欢喜,喜气洋洋。

6. 祝福美女,女中豪杰,杰出人才,才华出众,众星捧月,月圆花好,好人好梦,梦想成真,真美年华,花容月貌,貌比嫦娥。

7.祝愿工作,作作有芒,忙里偷闲,闲情逸致,志存高远,远见卓识,识涂老马,马到成功,功成名就。

8.对我们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向你恭喜发财,祝财源广进,进德修业,业精于勤,勤而补拙,卓尔不群。

延伸阅读——成语来源

成语是汉语词句的特殊用法,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也是汉语独有的语言。那成语是怎样产生的呢?将成语粗略分类,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源于古代神话

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

例如:开天辟地、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二、源于历史事件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缩成四个字的成语。例如:

例如:完璧归赵、擢发难数、投笔从戎、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四面楚歌、草木皆兵、三顾茅庐……

三、源于前人故事

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确有其人其事,只是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的。

例如:胸有成竹、满城风雨、尾大不掉、抱薪救火、门可罗雀……

四、源于寓言传说

古书里边也有些含议深刻的寓言,古代的.寓言传说,也是成语的来源。

例如:杞人忧天、邯郸学步、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五、源于古人原句

有一些成语直接是全用古人语句而不作改动的

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一笑千金、咄咄怪事、一鸣惊人……

六、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

有些成语不是直接使用古人的语句,而是截用或者把古人的语句略加改变然后使用,使其符合成语的结构形式

例如:舍生取义、一曝十寒、一毛不拔、近水楼台、一丘之貉……

七、来源于群众口语、谚语俗语

在成语里边占比重较大的,是那些现在已经找不到真正原始出处的成语,这类成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或者是是群众口头中使用的谚语或俗语

例如: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亡羊补牢、敝帚千金……

八、来源于外来的成语

中华成语中也有来自外国的

例如:来自佛经的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等;来自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西洋著作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旧瓶装新酒、火中取栗、新陈代谢等……

九、来源于改造的成语

有些成语是为了表达上或行文上的需要,更换某一成语中一两个字加以改造使用

例如:一举三得、一举多得、一箭三雕、一箭多雕、知难而进……

十、来源于生活的新生成语

有些成语非历史传承而是在最近几十年兴起的,来源于寻常生活的多次使用。

例如:多快好省、分秒必争、力争上游、百花齐放、上山下乡、化废为宝

篇10:日语成语谚语汉译拾零

日语成语谚语汉译拾零

日语里有些成语谚语,像「一莺浅伞埂「温故知新」等,是直接从汉语里引进的;像「一をいて十を知る(闻一知十)」、「善は急げ(从善如流)」等,是由汉语成语谚语翻译成日语的;有些成语谚语则是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尽管这些成语谚语所用喻体和典故与汉语不同,但在汉语里都能找到意思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汉语成语谚语.

作 者:贾凤伦  作者单位: 刊 名:日语知识 英文刊名:THE KNOWLEDGE OF JAPANESE LANGUAGE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1:与的成语介绍

关于与的成语介绍

关于与的成语

以“与”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与众不同] 跟大家不一样。

[与世偃仰] 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与世无争] 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与世沉浮] 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

[与世长辞] 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

[与日俱增] 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与人为善] 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与民同乐]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与民更始] 更始:重新开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旧状。

[与民除害] 替百姓除祸害。

[与虎添翼]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与虎谋皮]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与”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言与心违]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虚与委蛇] 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羞与为伍] 羞:感到羞耻;与:跟;为伍:作伙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认为是可耻的事。

[羞与哙伍] 哙:樊哙。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

[相与为一]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咸与维新] 指一切除旧更新。

[咸与惟新] 指一切除旧更新。同“咸与维新”。

[习与性成]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无与为比] 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

[无与伦比]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无与比伦]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同“无与伦比”。

[天与人归]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事与原违]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事与心违]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同“事与原违”。

[实与有力] 与:参与,在里面。确实在里边出了力。

[善与人交] 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卵与石斗] 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耻与哙伍] 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与”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曾无与二] 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休戚与共]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

[生死与共] 形容情谊极深。

[莫之与京]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患难与共]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甘苦与共] 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大莫与京]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不足与谋]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褒贬与夺]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安危与共]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与”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时不我与] 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色授魂与] 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

[日不我与]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人取我与] 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目窕心与] 指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民胞物与]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将夺固与]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孤立寡与] 指没有人扶持,没有人援助。

[丰取刻与] 丰:多;刻:刻薄;与:给予。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多许少与] 答应人家的多,给予人家的少。

“与”字在第五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与”字在第七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篇12:中元节的来源介绍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的来源介绍]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

翻译资格考试笔译高级技巧

烹调鸡蛋时常见的八大错误

笔译也有技巧更看重翻译的功力

推理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论文

汉语熟语的翻译策略

浅谈外语学习个体差异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溯源初中作文

毕业论文英语专业范文

介绍成语的来源与汉译
《介绍成语的来源与汉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介绍成语的来源与汉译(共12篇)】相关文章:

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2022-04-30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2024-02-06

漫游外语天地心得体会总结2023-03-04

论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2024-05-13

英语翻译句子的方法2022-05-08

英语论文题目2022-11-07

英语翻译实习英语总结2023-03-23

贵阳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2022-05-06

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2022-05-06

食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