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二枝”为你分享8篇“有关乡愁的美文欣赏:乡愁”,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乡愁美文欣赏
乡愁美文欣赏
乡 愁
星星提着灯笼
给早起上学的的娃娃引路
小河上的独木桥
又被昨晚涨满的河水冲跑
大柱子脱下露着脚趾头的破棉鞋
把小伙伴们一个个背过结冰的小河
学校离家越来越远
一年比一年起的更早
爬过一道道山
摸过一道道坎
汉水湿透打补丁的棉袄
摩满厚厚老茧的小脚踢翻漫天星斗
飘着雪花的教室里
腿瘸老师哈着手也点不着一堆柴火
一阵西北方刮过
吹落挂在土坯墙上的黑板
一条冻的团团转的大黄狗
偷偷溜进教室的后座
天黑了,月亮爬上了树梢
给奔跑在放学路上的娃娃站岗
娃娃们风一样卷过又架起的独木桥
几个小时的'漫长山路饿死娃娃肚子里的蛔虫
扣在铁锅里的饭菜早已冰凉
昏黄的灯光趴在奶奶皱纹里睡着
打工的爸妈快快回来啊
卧床不起的爷爷已熬过这个寒冬
栓在床沿上的老黄牛
一夜还要牵出去尿两回
大柱子小小的肩头
载不动乡野太多的凄愁
篇2:有关乡愁的美文欣赏:乡愁
爸妈来到北大荒的时候已有四个孩子,我是最小的,上面还有俩姐姐,一个哥哥。到了这里又生了四个,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在这里没有一个直系亲属,八个孩子长大后有了八个家庭,这就是全部的亲人了。爸妈六十多岁时就被孩子们接到了县城,每到周末就都聚集在爸妈身边。爸妈也习惯了周末期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现在,爸妈都不在多年了,二弟家就成了兄弟姐妹们的聚集地。他家在乡下有个生态园,尤其是夏季,那里就是最好的避暑之地了。从园子里摘下黄瓜,西红柿,到井边洗洗就吃。那种感觉就是小时候爸爸浇园子时,我们摘了黄瓜,在水阳沟里洗洗就吃的感觉。然后在林荫道上走一走,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
老家离北园生态农庄只有几里路,每次去北园都要绕道去趟老家看看。虽然那里已经没有了亲人,但还是想回去。停下车,在曾经住过的那所老房子前后转转,偶尔会请示房子的新主人,进屋看看。看看妈妈那个壁橱,窗户,灶台,土炕,每样存在的东西都一一看个遍。说着那个火炕当初是如何不好烧,到处冒烟。那个柜橱里放着好吃的东西,闻着都想流口水。但是妈总是在合适的时候才拿出来给大家分了吃。园子里老爸栽的果树已经所剩无几,但是,用砖砌的小花墙还在。摸一下,很亲切!
为了不打扰房子的新主人,兄弟姐们更多的时候是开车到村子的南山坡或是北山坡,下来走走,站在山上看看自己生活的房子、村子。一起回忆哪个胡同是每天羊群经过的地方,哪个山坡是经常放鸭子,放猪的地方。哪块地是咱家的一等地,二等地。然后一起爬小时候经常爬过的山。每年会有很多次这样,悄悄回去,又悄悄离开。
爸爸是老高三毕业生,据妈说,爸在县城读书,考的是中国政法大学,因为当时大姐都一岁多了,守寡的奶奶没能力再供爸读书,也就没有机会进大学了。所以爸心中有个读书情结,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到孩子身上。但是他从来不会强调孩子们要好好读书。只有一句话,“不好好读书,就下地干活。”
家里有好几十亩地,爸起早贪黑地上地里干活,妈包罗了所有的家务。地里的活爸一个人肯定是干不过来的。从春天一直到秋,爸都会在地里忙。草锄了一茬又一茬。直到放暑假了。绿豆地里的草比豆苗还高很多。真像陶渊明描写的那样“草盛豆苗稀”。孩子们放假从来不敢耽搁,回到家放下行李,马上到田地里拔草。那个时候大哥和大姐二姐都成家了,就剩下我和三个弟弟一个妹妹,每天早早起来,吃过饭,大家赶紧上山,拔草,耘地,给向日葵打岔子,最难的就是拔绿豆地里的草了,天热的要下火,蹲在地里拔草,汗水和着泥土从胳膊上留下来,后背晒得起了泡。
偶尔,小路上会出现卖冰棍儿的,二弟弟掏出皱巴巴的几块钱给大家买几根冰棍,现在回想起来,那冰棍儿咋那么好吃,就是现在最好的冰激凌也吃不出那样爽口的感觉。
中午回到家,弟弟妹妹们都在院子里的洋井边上脱掉满是泥土的衣服,挂在树上。人洗个干净,然后进屋吃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妈总是做最好的东西慰劳孩子们。吃完饭妈总是说,快去躺一会,好好歇歇。炕太小了,弟弟们就把门板拿来搭成床铺睡觉。午睡时间很短,还没有歇过来,就又到了上山的时间。从炕上爬起来,全身没有一处不是疼的。那个时候就发誓,一定不回来种地!
一个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念书的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学校。临走,爸会说, “想念书就好好念,要饭也供你们,谁不想念书就回来,帮我干活。” 妈送我们到大门口,总是对我们说:“快好好念书,可别当这庄稼人,累死”。然后转头对我说:“别像你妈这样,没念书,围着锅台转一辈子!”爸妈说话方式不同,但用心我们都懂。
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没有一个让父母失望的。而爸妈却因透支了健康,早早地离开了我们!记得爸妈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这辈子没攒下什么家产,就攒下这八个儿女!”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眼睛里洋溢的都是自豪!
公众号:前沿作家
篇3:有关乡愁的美文欣赏:春草
十八岁那年,我成为名副其实的游子,真正离开了养育我十八年的故乡,到遥远的地方去教书。因为学校百废待兴,既没有吃饭的场所更没有住宿的地方。虽然离家很远,但我还是要早出晚归。为了节省时间,我总是抄近道走田埂,傍晚几乎成了草上飞。
对于草,我有着近乎天生的敏感和亲近。童年的炊烟依然映在我的心上,飘在我的梦里。潜意识里,草即是燃料,而燃料唯有草。
然而这时候,故乡大多数人家已经用上的煤炉,黑亮的蜂窝煤整整齐齐地码在大木门的后面,直直高过了门头。按照三口小家庭计算,善于精打细算的主户一天三四个煤球就足够了。因此,田野上的草很少被人打搅了。随着全柴集团的快速崛起,农用拖拉机进入了千家万户,耕牛渐次隐退,青草们再也不用担心被耕牛舌头席卷而去了。
亦草亦瓦亦砖亦土的老屋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红砖黛瓦的新楼房小别墅。彭二爷也和老屋老牛一样寿终正寝。他的墓葬在村里老岗最高的坡地。
草色里的故乡多了温馨的意蕴,草不在炊烟里,不在肠胃里,也不在房顶上,草真正地长在泥土上。所有的草都有了全新的生活和完整的生命。
上下班时间宽裕的时候,我常常会滚在软绵绵的草甸子上,嗅着青草的香味,透过草茎看天际,此刻会听到无数的鸣虫在歌唱着,家乡多像草原啊,而这草原有着数不清的乐队。
不惑之年,我走完了我的草地路线,调入了屏山脚下的县城。这时,人们又告别了煤炉,日常生活基本交由电器和燃气打理了。
父亲指着南武桥后面的广袤田地对我说:从来没有看到像现在长得这样漂亮的草,更别说庄稼了。
母亲对我说:现在生活好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是小意思了。日子好了,草也安生。
我现在的单位与屏南故乡并不遥远,我习惯于越过屏山,散步回乡。我喜欢顺着长满青草的小路款款而行,喜欢蹲下身子抚摸它们的长发,喜欢跟它们聊天说话。
最爱人间四月天,最爱春草满故园。
故园是我春草一样的乡愁。
在春草里,我想起了吃过的茅草花,甜甜的清香洇过几十年,依然融在血液中。在春草里,我回忆起曾经记得的它们无数的名字,蚱蜢草、竹节草、牛舌草、梗草、蒿草、茅草、芨芨草、蓑衣草还有鹅黄草、鱼腥草,更有无数的青草,青青河边草,青青垄山草,青青山间草;在春草里,我看到了葱青、竹青、铜青、海青、柳青、麦青、浅青、碧青,看到了橄榄绿、茶绿、葱绿、玉绿、石绿、孔雀绿、暗绿、浅绿、淡绿、翠绿、黄绿、深绿、墨绿……
无数的青和绿,衬着无数的茂树繁花。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多挺拔的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漂亮的草。日子好了,草也安生。
安生成长的草,舒适的一岁一枯荣,愉悦的一年一春梦。
没有炊烟的故乡,依然飘着浓浓的、淡淡的游子乡愁。
换了新屋的故乡,老屋的影子里,依然凝固着四季的冰霜雨雪。
春来故乡绿如蓝,能不忆屏南?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4:有关乡愁的美文欣赏:老屋
我家的老屋和生产队里所有的老屋一样,土墙草盖。春天燕子在梁上筑巢,不多时,燕子窝里就有黄嘴丫的大脑袋伸出来,叽叽歌唱着主人家的好人缘;冬天冰雪在檐下铸剑,那些宝剑在屋檐下排列有致,寒光闪闪,阳光的巨掌常常将它们悄悄折断,我们便有了夏天吃不到的纯天然的冰棒,虽然不甜但很清凉,让村童免费享受,十分过瘾。
快乐的春冬之外,是恐怖的夏秋。
每到夏天,父亲就早早地准备好长长的井绳,狂风来袭,他就和大哥把长绳勒在草屋的屋脊上,怕风头把整个屋面掀掉。尽管屋外电闪雷鸣,母亲和姐姐总是拉着我的小手坐在木门口,一任雨水溅湿衣衫,以便在房倒屋塌前及时地逃出去,防止被屋梁砸着被土墙埋没。
我15岁考取师范那年,家里的老屋已经换成了青瓦,高过屋顶的青桐树,不厌其烦地把青白的花籽撒下瓦楞里,仿佛那儿是最适宜长出小青桐的地方。
父亲挑着我的小木箱和小棉被,送我去师范学校,走到故乡的南武桥的时候,村口忽然响起密集的鞭炮声,那是父老乡亲红色的祝愿和叮咛。
此前几天,队里的彭二爷就对我说:伢子啊,你是生产队的第一个举人,不要再放牛了,晒黑了,我们脸上也无光。今后你就是城里人了,吃计划粮的。
老人执意拿走了我的牛绳,把我放的“老倔犟”并到他的牛群中。
离乡回望时,看到老人、老屋,还有老牛。老人黝黑成一尊铁像,身后的老屋茅草间夹杂些红瓦灰瓦,分不清谁是谁的补丁。都说大牲畜是通人性的,“老倔犟”的眼睛直直地看着我和父亲走远,渐渐模糊了。
少年第一次故土难离的泪落在桥头的穷乡僻壤。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5:诵读欣赏《乡愁》
诵读欣赏《乡愁》
诵 读 欣 赏《乡愁》.教案
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播放《乡愁》朗读录音
二、作者介绍: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整体感知
(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篇6:乡愁短诗欣赏
乡愁短诗欣赏
我多想,做岁月河流里一块鹅卵
光滑而剔透,随着斑斓群鱼
漂回故乡的夏初,醉嗅芬芳草垛
我的理想云雾,纷纷幻化甘露
凝泪在异乡街头,万千思语织成锦缎
花鸟羊群野兔欢跃,还有那无际苇田里
萤火虫翩翩起舞
我的身体里,春草早已枯寂
零碎的残絮,落红,败荷戚戚私语
像是回到蕊初,又像是相约一起
去追逐雪姑娘脚步
抬眼望去,霓虹依旧妖娆
酒吧里的`萨克斯,欢快唱着乡愁
闪烁里踢踏舞步,惊醒了睡梦中老树
交错的纵横里,喜鹊翩舞
此刻,我多想依偎在夕阳角落
铲除内心的杂草,枯枝和害虫
种植一些梵音和圣歌,酣睡在
母亲用三千烦恼织成的摇篮中
篇7:诗歌欣赏乡愁
诗歌欣赏乡愁
每一次乘车路过家乡,我都要把咱家那栋小楼望一望,看看年老的母亲是否在老屋旁。
每一次乘车路过家乡,我都要把咱家的自留地望一望,看看年老的父亲是否在地里忙。
每一次乘车路过家乡,我都要把咱家的责任田望一望,看看咱家水稻长势究竟怎么样。
每一次乘车路过家乡,我都要把家乡的柏油路望一望,看看早出门或暮回家的老父母,是否在车旁的路上。
每一次乘车路过家乡,我都要把家乡的山水、庄稼、松树林望一望,看看是什么季节已经来到了我的家乡。
春天,我回家乡,父母兄妹一起,共尝除夕里辣拌猪头肉和团圆饭。大年初一听鞭炮声在山间回荡,清明节再去先祖坟前上一炷香。
初夏,我回家乡,父母兄妹一起,在父亲打好犁好的田里一起插秧。暑假,我回家乡,在窄窄的走廊上和父亲一起纳凉聊天看夕阳。
秋天,我回家乡,父母兄妹一起,在秋阳下抢收责任地里的玉米棒。十一小长假,父母兄妹一起,剪辑和粘贴责任田里稻穗的金黄。
冬天,我回家乡,常把办酒乡邻那桌桌浓浓的热情一次次品尝。放寒假了,再回家乡享受辛勤操劳的`父母熬了一年的泡汤肉的芳香。
想到家乡,乡愁如日如月,也似雪似霜。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我唠唠叨叨的语文课堂;乡愁,在我回家、离家的点滴中,乡愁,在我多过家门而没入的客车上;乡愁,在父亲很少打来、我也少打去的电话里;乡愁,在炎炎夏日下,在绵绵春雨中,在寒风乍起的冬天的晚上。
乡愁,让人愁。
乡愁,让人伤。
乡愁的浪花,有喜有忧,有苦有涩,永远翻滚在人生的海洋。
篇8:《乡愁》散文欣赏
《乡愁》散文欣赏
乡愁
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很自卑,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已经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那个黑盒子日复一日地通过广告、娱乐明星、肥皂剧暗示着,那种知足常乐、与世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必须赶紧抛弃,生活在别处。勤劳致富,不能致富的勤劳是愚昧的。如果既不穷,也没有富,仅仅是热爱劳动,热爱田野,有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式的世界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那么就是朝着穷途末路狂奔了。乡村已经没有信心再肯定“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式的诗意世界。
海德格尔在德国是哲学王,他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肯定根源于古老乡村世界的“诗意的栖居”。“常常有人认为,方言是对普通话和书面语的糟蹋,让普通话和书面语变得畸形丑陋。但事实恰恰相反,土语是任何一种语言生成的秘密源泉。任何蕴含在自身中的语言精神都从此一秘密源泉流向我们。……恰恰是瑞士山区与河谷地带完好无损地保留住了土语这种高贵的财富:在他们的土语中,他们不只能言说,而且还能思想和作为。”
纵观中国当代哲学,如果它真地存在的话,恐怕看不到谁还在为乡土中国的合法性摇旗呐喊。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思潮,无不向着现代去。到今天,乡土中国可以说已经完全沦入黑暗。人们很少去总结乡土中国何以存在了五千年,对于文明,它的积极意义、现代性何在?乡土中国似乎只是住着一群阿Q。年轻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乡村到城里去学普通话,改善经济条件其实还是次要的`,他们要改变的是乡村这种古老命运。
人们并不是不再关心乡村,他们太关心了,他们比慢条斯理的乡村更关心乡村,他们关心的是乡村消亡的速度还不够“更高、更快、更强”,他们那种拯救式的关心加速了乡村的自卑和毁灭。海德格尔揶揄道:“城里来的人,只要他与农夫长谈了一次,他就会认为自己屈尊‘深入百姓了’。“如此这般的举动在一个夜晚击碎的东西要比用几十年时间进行的有关民族性的、民俗的科学教唆来得多。”至于中国城管击碎的乡土中国形象那就是毁灭性的了。
人类历史经验有农村经验和城市经验,但并非城市经验就是人类未来的唯一方向。西方基于自己的历史和处境,城市化比较发达,但西方经验并非唯一的经验。亚细亚乡村经验也是一种永恒的经验。而且如果与海德格尔们的民族史比较的话,是更重要的经验。这不仅仅是一个土地红线的问题(没有世界观的土地红线是守不住的。)。我以为,就文明的根基来说,城市化在中国,并不是一个主要的方向,而是一个次要的方向,如果这一点不明白,最后会有民族消亡的危险。今天其实无须担心亡国,要担心的是也许有朝一日,族将不族。今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切语言表述,其实换成英语未尝不可,也许会更利索。
虽然西方有尤利西斯那样的还乡之路,但西方更强大的文明方向,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而不是亚细亚的乡土观念,“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乐之也”。中国过去的文明经验,历史、文学、对世界的意识、风俗、传统,生活方式,都来自乡土中国。乡土中国不仅仅是所谓的穷乡僻壤、城中村。它是我们的哲学史、宗教史、文学史、美学史、文明史、风俗史、音乐、舞蹈、艺术……的起源和根基,“他们不只能言说,而且还能思想和作为”。乡村是那座巨大的中国图书馆的作者,仔细根究的话,古代中国作者,哪一个不是来自乡村?今日的作者,上溯两代,其祖籍哪一个不是乡村?说得更严重些,抛弃了乡村,最终我们将失去我们的母语——汉语这种方言,失去我们的世界观。“语言,就其在场的渊源来说是方言。……我们时代的世界化时刻,语言、母语、方言与家乡之间的根脉相通的传统的盘根错节的关系已经分崩离析了。”我以为,中国的情况要比海德格尔预见的更为严重,舆论一律的全球化赞歌仅发生在中国。
今日中国的舆论使乡土中国声名狼藉,自惭形秽。最后的结果是使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自惭形秽。没有历史的中国固然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从学着西方人使用刀叉开始。但用乡村路旁的竹子制造的筷子永远会唤起乡愁。重要的是,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对原生态的呼唤、对环境的担忧;中学生已经无法理解“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世界最庞大的旅游团总是潮水般地朝着幸存的穷乡僻壤乡村涌去,朝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剩水残山涌去……过去,我们“落叶归根”,我们“衣锦还乡”,如今我们衣锦灿烂,乡却不在了,根也不在了。西方人喜欢“在路上”,他们跟着摩西。我们也“在路上”了,我们跟着谁?乡愁。
“火箭轨道把大地苍穹推入了遗忘……此一世界之改变并非开辟了什么“新时代”,反倒是把业已存在的现实推向其无所不用其极的极致。”
乡愁并非那些聪明讨巧之辈所揶揄的“小资情调”,“在乡愁所有的言说中,它始终呵护着本真的东西,呵护着作为居者的人所熟稔的东西。”(海德格尔)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 乡愁公开课教案
★ 《乡愁》教案5
★ 乡愁教案
★ 《乡愁》教学资料
★ 说《乡愁》
★ 乡愁教学方案
【有关乡愁的美文欣赏:乡愁(锦集8篇)】相关文章:
乡愁课文教案2023-07-12
《乡愁》 设计102022-11-01
乡愁的教学实录2022-09-17
《乡愁》教学案2023-02-01
《乡愁》课堂训练及答案2023-03-13
初中语文乡愁教案优秀2022-05-24
席慕蓉《乡愁》欣赏2022-11-06
乡愁写作思路2022-11-11
乡愁的优秀作文2023-11-23
初中乡愁作文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