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读后感(通用14篇)由网友“吾非才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君主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君主论》读后感大学生
《君主论》的内容立论基础至少有两点:一是人性本恶,二是为达目的可以牺牲手段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在这两个理论基础上,作者探讨了作为君主要具备的特点和在选择臣民、经营王国时要考虑的因素。基于这样的前提和作者的时代背景,就不难理解书籍当中一些与目前和谐社会以及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违背的论据是从何而来,对于君主和国家本身也会有另一个角度的量度。整本书读完后我的感受如下:
1.原文有一个论点是: “当我们的力量没有作好准备抵抗命运的时候,命运就显出它的威力,它知道哪里还没有修筑水渠或堤坝用来控制它,它就在那里作威作福。如果你考虑意大利——它是这些变动的所在地,并且推动了这些变动——你就会看到它是一个既没有水渠也没有任何堤坝的平原。”这句话尽管是针对君主统治的,但同样适用于普通人的生活。
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愿意相信命中注定,是因为我们没有准备好或者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从君主的角度来说,即使其统治地位是通过世袭得到的,如果要成为受人景仰、名垂青史的明君,仍然需要做好与命运抗争的准备。在大家都在准备只有你一个人选择相信命运的情况下,你的结局必然是被外力所改动。而在君主身上发生的任何微小的改动都是巨大的。
2.作者这样评价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所以,君主要统治王国,“被人 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正是因为这样,作者认为君主应该是“狐狸”和“狮子”的统一体,表面伪善,内心狡诈凶残,也就是说话可以表现出高贵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他还主张,君主要认识到:手段是独立于道德规范之外,是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君主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甚至“可以行欺诈之术,不顾信义、不避恶行”。
从这些表述都可以看出,作者是手段高于道德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归结他通过这本书宣传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为达目的不折手段。这本书后来对独裁君主墨索里尼、--的影响很大,几乎是墨索里尼的纳粹独裁统治的指导思想。作者本身也因此被诟病颇多。
3.虽然此书的核心是君主统治可以不折手段,但在书中作者也提到: “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须的话,他就要懂得怎样走上为非作恶之途”,同时还提醒君主:“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尔使用残暴手段,除非它能为臣民谋利益,其后决不再使用”。
不管以上诸多论点的正确与否,我的理解是:意识形态的内容其实很主观,人往往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和愿意看到的内容,在有某种需要时,利用自己看到的内容作为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是君主的常态,也是人的常态。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全面、辩证的理解应该是看此类书时一个基本的、合理的态度。
篇2:《君主论》读后感大学生
首先谈谈这本书给我的感受,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全新的一种感觉,它就好象是教我如何去做一个高深莫测的“坏人”——一个有领导魅力的管理者。因此,我被其深深地吸引了。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从柏拉图开始,政治家都是在人性善论的基础上阐述他们的政治思想的,认为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同样,马基雅维利继承了西方人本的政治思想,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问题,首要前提便是对人自身的肯定。这不禁让我反思我们国家主权高于人权的言论,国家不应该是以人民为主体吗?要把人民立足于世界范围内,人民不仅仅是国家的人民更是世界的人民,我认为人权应该高于主权。而本书中的作者也强调人的作用,反对宿命论的消极世界观。“许多人认为人类智慧是不能改变命运的,对此他们没有必要费心劳神地干事业,只能听天由命、随波逐流。但是人类的主观意志并非完全不顶用。其实命运主宰着我们一半的活动,而我们另一半的活动是由我们自己支配的” “命运就像一个女人,想要征服他就应该痛打她,将她击翻在地”。
可见,马基雅维利并不否认命运(规律)的作用,看到了客观规律与外在条件对社会和人生的制约作用,但他更强调人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认为对待机遇也是如此,“机会使选择的形式有了内容。没有机会,他们的意志力就没有用武之地;而没有意志力,机会只有徒然溜走”“所以,机会成就了这些人的伟业,而卓越的才干使他们得以洞察机会,并利用这些机会,使祖国日益昌隆”。马基雅维利十分清楚机遇与人自身能力的关系,强调两者的结合。这在当时是绝对的人文主义思想,至今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基雅维利坚持人性本恶的主张,他是在人性恶的基础上阐述他的政治思想的,这与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的说法如出一辙,但不同于荀子劝解人们要学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他是从不同的角度说了解决方法,他说道:“谁促使他人强大,谁就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他运用才智或诉诸武力促成的,而强大了的人们都会对这两者心怀猜忌”,而为了凌驾与民众之上而来统治民众,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那么,人性到底善还是恶呢?貌似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古今中外思想家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张。中国儒家思想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从而把道德教化作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政治也就和伦理不可分了;而西方教类认为人人都有“原罪“,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所以必须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来分权制衡。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一丝恶念,而再邪恶的人心灵深处也不可能没有一处柔软的地方。也许善恶是统一于人当中的吧,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无法分离。他对与人性的假设,就现在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是符合y理论的。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都是无一例外地受利益的驱使,毫无社会道德而言。人可以忍辱而事杀父之仇人,却不能不切齿于侵夺他财产的人。因此在马氏看来,人都是狡猾虚伪的,人民服从君主是出于万不得已,遇到可能,他们就会掉头去反抗。假如人民可能自择,他们必然随其本性,惟恶是从。因此,君主统治与其用爱不如用威。
古今中外有许多手腕强硬的人物都是十分推崇《君主论》中的观点的,其中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德国统一的名相卑斯麦、法国皇帝拿破仑还有--和莫索里尼等等。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被称为暴君而且自己最后也没能逃脱被历史抛弃的命运,他们可能也是没有完全按照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去执行。虽然他说到君主需要像狮子一样迅猛也要想狐狸那样狡猾,两者缺一不可。但是他又说到,不择手段的人是不能被列位伟大人物的行列之中的。君主需要做一个伪君子和大骗子,但要注意的是要在表面上做到一些所应该有的良好品行,在关键的时刻需要他们对道德的牺牲。我想这是符合哲学辩证的观点的。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国家和厉害的君主也不乏这样的任务,曹操杀无辜的粮草官、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都是如此。
同样,马基雅维利也同样重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也是他的论调。他强调,就君主自身来说,一个被贵族所支持和推选的君主远没有一个受人民支持的君主来的安全可靠;一定不能让人民憎恨,否则再多的堡垒都是没用的。马克思说过,16世纪以来,许多思想家“都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马基雅维利是最早这样做的思想家,他使“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也摆脱了神学”。正因为如此,马基雅维利与古代、中世纪的政治观念划清了界限,成为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
散乱的意大利各城邦统一之后显然不如其分裂时更有名,灿烂的文化艺术成就和多元的思想理论将文艺复兴时期打扮得如同教皇缀满宝石的权杖。这是一柄举世无双的权杖,它将整个欧洲带上了一条新的朝圣之路,并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然而,如同最美好的宝物并不属于最勇敢的骑士,只属于最贪婪的欲望一样,欧洲主宰们的助推器正是赤裸裸的抢夺,残酷的镇压和无情的竞争。
迥异于欧洲,中国在儒家文化千年的洗礼下已被磨去了野蛮的棱角,中正、敦厚、平和的我们面向远古,排斥未来。内圣外王的思想贯穿着中国王者的教育,“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理论占据着他们的执政思想。过去,我们凭借文化和思想统治世界,万邦来仪却都心怀叵测;胸怀万里却闭关锁国。奴化自己和奴化别人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后来的18、19世纪产生了碰撞,侵略者们刚刚亮出了钢牙,我们就已经略显悲壮的缴械投降。马基雅维利获得了完胜,他的著述改变了世界。
篇3:高二议论文900:君主论
“为君者,百姓之福所系也”。在思想束缚的封建时代,除去不掌握实权的傀儡皇帝,君主便是万人之神。掌天下生死,定山河兴衰。但权力与责任也几乎等价。
因此,为君,应当爱民。君王既已得天下,天下万物都为王之子孙。君王体恤其子孙,更是分内之事。子孙乐,则君乐;子孙苦,则如历朝君主王位不保。
为君,应当勤政。君王,总统天下,万事皆取决于君。成祖日批奏折百份;雍正兢兢业业十三年。乃得当朝盛世。君唯勤政,方可知百姓状况,国家形势,及时定夺。君若恶劳,即使百兴也会毁于一旦。
为君,也应当重才。君王也应当有一颗爱才惜才之心。庙堂之中贤者多,则正义所在,贪官污吏自无地形容,朝堂自一片浩然正气。届时,君通民意,民知君贤,天下可安。
总之,君王应谨遵“民为重,君为轻”。凡是为天下之人思虑,不为谋取一己私利而有损百姓利益。即使无为,也不致如秦般二代而失天下。
篇4:君主论的优秀读书笔记
《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即马基雅维利的人性恶理论。马基雅维利是把性恶论引进政治学的始作俑者,他认为,“一般来说,人类都是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他们妄自追求、伪装良善,见危险就闪、见利益就上。当你给他们好处,他们会对你全心全意,但你急切需要他们时,他们却离你而去”“人性除非在某种压力下才会表现出美好的一面,否则总是邪恶的”。由这一人性恶理论,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师法狮子与狐狸,不择手段,使用各种权术与计谋。可以说,这是全书的立论基础。
人性到底善还是恶呢?貌似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古今中外思想家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张。中国儒家思想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从而把道德教化作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政治也就和伦理不可分了;而西方___认为人人都有“原罪“,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所以必须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来分权制衡。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一丝恶念,而再邪恶的人心灵深处也不可能没有一处柔软的地方。也许善恶是统一于人当中的吧,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无法分离。
篇5:君主论的优秀读书笔记
其作者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学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以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著称于世。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希望通过这部书得到君主的赏识从而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
据说,《君主论》的第一个中文节译本译名叫作《霸术》。作者通过对君主国·军队·君主及其统治等问题的探讨来宣扬强权与铁腕的治世之术。他主张政治非道德化,认为君主应兼具狮子的凶残和狐狸的狡猾,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可以行欺诈之术,不顾信义、不避恶行。也就是说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思想的.中心。马基雅维里主义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
《君主论》的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前面十一章)探讨了君主国的种类·获得方法以及如何统治保有的问题,针对不同特点的君主国提出了相应的统治方法。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十四章)作者探讨了军队的问题。通过对军队种类·特点的详细分析,告诫君主:必须建设和依靠自己能够直接掌握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只有“臣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本国军队才是最值得信赖的。君主“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思考离开军事训练的问题”。
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二十五章)是对君主治世之术的建议。最终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理想的君主:他应该是“狐狸”和“狮子”的统一体,表面伪善,内心狡诈凶残,”每一句话都要表现出高贵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君主要认识到:手段是独立于道德规范之外,是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它与目的并不构成任何道义上的联系。这一部分内容历来饱受争议,却恰恰体现出了帝王之术的精髓:为了国家和政权的长远利益不必在意一时的得失和毁誉。
篇6:君主论的优秀读书笔记
高中历史课讲文艺复兴时,我们知道了他——尼可罗·马基雅维利。他是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音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作家,也是佛罗伦萨的爱国者、公务员,以及政治理论家。虽然他的身份这么多,不过我们最熟悉的恐怕还是他作为政治家的这一个了。启示,马基雅维利成为政治家和他的家庭以及人生经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曾是一名律师。他并没有多少接受正统教育的机会,主要依赖父母亲的家庭熏陶和指导。成年之后,他投身政界,成为佛罗伦萨政府雇员。直到14,他出任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国务厅长官,崭露头角。15,他被选为索德里尼的重要助手,在国家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在之后的十多年,他的政治道路越来越宽阔,直到15,被投入监狱。而他最广为人熟知的著作《君王论》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
《君王论》自出版以来,对整个世界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领域都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在西方,它被誉为“影响世界的十大名著”之一,是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最诚实的“验尸”报告。为了改变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现状,他从历史上各个君王入手,全方位的分析了一位君王如何才能强大,成就不朽功勋。他认为只有实行君主专制,君王具有像狮子一样的武力和像狐狸一样的狡猾,才能成就霸业,完成意大利的统一。书的字数不是很多,但内容相当丰富。每一章具体分析一个问题,然后层层推进,直到最后得出结论。其实,对于不喜欢政治的大多数来说,书中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许多概念也很模糊。一遍读下来,留在脑海中的东西很少,只有几个句子印象比较深刻。所以,我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几句吧。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详细阐述了君王如何才能保持领土。他这样总结道:不论是谁,只要他想征服某一块土地,并使之永葆不失,必须从两个方面去考虑或去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一、对所的来的土地尚余存的旧统治者的残渣余孽必须斩草除根,不留祸患;二、维持该地区原有的法律及税制。虽然,我们是普通人,但从几千年的历史以及众多影视、小说中,我们还是懂得这两点的正确性。因为大多数都是这样做的,并且也成功了。另外,作者对成功者也下了一个结论:才能与机会的相加等于成功。以前写作文时,总喜欢用爱迪生的一句话: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确实,哪怕是上帝也不可能不努力就办好每一件事。只有踏踏实实,才有可能受到上天的眷顾,突现机遇,成为上者。关于君王如何长保统治,他也做了总结:君王必须从本国的民众那里获得好感和支持,否则他一旦遭到逆境,就再也找不到任何补救的办法了。从古至今,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就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平时看起来温和顺从,一旦发起怒来却是谁也抵抗不了的。所以,必须好好把握这股力量。在君王应当如何守信这一章中,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君王,尤其是一位新的君王,根本无法实现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做的所有事情,他要维护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逆情悖理、违反宗教。因此,君王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懂得如何见风使舵、察言观色,随时顺应命运的风向和事物的变换情况而转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君王能做到言而有信当然是最好不过,但从历史上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是少之又少,他们通常是出尔反尔。君王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变数也实在太多。出于保卫国家、为国家谋取利益这一最根本出发点,撕毁诺言是常有的事。如果君王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一味的想做一个遵守承诺的君子,那么他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统治者,不仅外国,就连本国百姓也会起来反对他的。
虽然《君王论》是写给那些君王的,但其实对每一个人都适用。它就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人上人的书,也许其中有些手段不是很光彩,但成功的路上,这些是不可避免的。《君王论》成书已经几百年,它不仅仅是政治家们必读的,我们普通人也同样需要。
篇7:君主论的优秀读书笔记
《君主论》这本书一开始是马基雅维利为了向美第奇家族证明自己的效忠之意而出现的。他只想得到允许,重返公共生活。因为在此之前,一直效忠于共和国的他在其领导失败后并没有随首脑们离开,而是留在佛罗伦萨等待美第奇家族归国并祈求能为国家效力,可是美第奇家族并不愿意那样,而是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虽然最终被营救却也只得远离公共生活。而命运的双手总是玩弄马基雅维利,当马基雅维利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年中,终于获得美第奇家族批准返回佛罗伦萨的公共生活,但是那一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大败罗马教皇,罗马教廷支持的美第奇家族再次被佛罗伦萨的人民推翻和驱逐,佛罗伦萨共和国恢复。这样马基雅维利再次被驱逐出公共生活。这一年,他悲惨去世。直到4后,他的梦想才得以实现意大利才统一。
虽然这本书总是被评价为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被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细细琢磨而不是以现在的道德水平衡量当时状况下的事情,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如普通大众一般觉得这本书是如此邪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意大利仅仅是又一个又一个很小的国家构成的`,它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经济并不是那么发达可以直接抵御外敌,它们必须联合却又互相抵触着。每个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维持一种政治生命,但是由于贵族和人民之间的以及贵族各党派之间长期冲突使得城市共和国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种冲突带来了暴政。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我觉得《君主论》所宣扬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各种历史的种种迹象也曾表明只有强有力的甚至是偏激的政治领导去统一混乱的局面后,逐步改善才可以达到一种和平。如果没有如同《君主论》中那样强有力的领导者就不能完成统一从而使国家和平安稳。
在本书中马基雅维利提到:“一个君主,尤其是一个权利尚未巩固的君主,应该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由此一小小一句话,也能看出他支持的强有力的领导者是怎样的。在这里马基雅维利打破了传统观念认为君主以德为先,以德服人。他的结论是对君主而言,他若想保有其王国,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善良的事情,并且必须视情况的需要使用之一手或不使用这一手。”从动物身上,他应该同时效仿狐狸与狮子。“因为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所以他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识别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因为马基雅维利将这种不善良的事情相区别开来,认为有“恶劣使用”和“妥善保管”。因为在一种混乱的政治场面,国王君主需要执行一种国家的强制命令以便达到表面和平。因为连表面和平都不能够达到,也就表明了这个国家已经是岌岌可危,人民在这种环境下自然是水深火热性命堪忧了。只有经过强制力,而后慢慢逐步攻破才可以达到真正的和平稳定。马基雅维利自己也说:“妥善使用的意识就是说为了安全的需要,可以偶尔使用残忍,除非它们能为臣民谋利,其后绝不再使用。恶劣使用的意思是指尽管开始使用的残忍手段是寥寥可数的,可其后与时俱增,而不是日渐减少。”由此也可以看出《君主论》是主要适用于相对于历史长河短暂的特殊混乱时期。
总而言之,《君主论》并非一本充满邪恶言语的书籍,而是一部超越了历史长河的书籍。即使现在看来,它也有它独特的智慧蕴藏其中。
篇8:君主论的优秀读书笔记
读了《君主论》一书,感触颇深,给了我一个深刻,印象马基利维利根本不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人民都是庸俗、无知的,他说:“再没有比乌合之众更可怕的的了”,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强有力的君主身上,在强大的王权统治下制止封建割据势力、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才能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但看完看完全书后我知道马基雅维利的论证是被局限在具体时空,一定程度上失之偏颇,但仍是一部惊世的作品。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法律思想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对意大利几百年来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总结,是其自身从政经验的概括,全面而又集中地体现了马基雅维利鲜明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反映了意大利资产阶级关于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强烈愿望。但此书没有被当时的君主所接受并采纳,主要是由于马基雅维利的“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手段可以超越正常的道德规范约束的观点,使他在16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多遭到排斥,还被称为“凶残的马基雅维”。
马基雅维利是坚定的君主专制的拥护者。《君主论》是他为了在政府中获得一官半职,表达自己观点而著的。《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从现代事物的长期经验和对古代事物的不断研读中获得的,通过对这些事物长期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检验而浓缩写成的献给意大利佛罗伦萨当时的统治者洛伦佐殿下的“礼物”。他希望这位统治者能够借此机会发现自己的不幸从而命运有所转机,更期望洛伦佐能够在伟人事迹的知识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领导意大利人民实现祖国的统一和富强。但事与愿违。
“一切武装了的先知都能够成功,而非武装的先知则归于失败”,马基雅维利凭借自己长期外交生涯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肯定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统一和兴盛的前提条件。他告诫君主,“一切国家无论是新的国家,旧的国家或者混合王国,其主要基础是完备的法律和精良的军队,而且精良的军队甚至比完备的法律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如果那里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然而,意大利人一直被雇佣军队的将军们所统治,根本没有好的结果,因为这些雇佣军队是不团结的,怀有野心的,毫无纪律,不讲忠义的,在朋友当中则耀武扬威,在敌人面前则表现怯懦”,“除了一点军饷之外,他们既没有忠义之忱,也没有其他的理由使他们走上战场,而这点军饷并不足以使他们愿意为你牺牲生命。”雇佣军的首领们,“如果他们是能干的,你可不能信赖他们,因为他们总是渴求自我扩张,因此不是压迫自己的主人——你,就是违反你的意思压迫他人。反之,如果首领是无能的,他往往使你毁灭”。马基雅维利认定雇佣军是意大利一切灾难的原因。对于援军也同样否定。他指出,“援军带来的危险比雇佣军更多,因为他们一来就是造成毁灭的条件,因为他团结,完全听任外国人的命令”如果他们失败,你也失败,如果他们胜利,他们会操纵甚至消灭你。“总之,就雇佣军而论,其懒散怯懦是最危险的;若就援军而论,其英勇剽悍却是最可怕的”。因此“英明的君主总是谢绝使用这种军队,转而依靠自己的军队”他认为,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它上不稳固的.,“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了”。因此,马基雅维利的结论是:谁想用意大利人的武装来保卫家邦、统一国家、抵御外人,那么首先必须建立一支由本国公民组成的军队。
《君主论》也论及君之道,即君主应该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在这方面,他认为,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民应该怎样生活是两码事,这对君主来说尤其如此。无可否认,君主具有人们通常所说的那些美德,诸如诚实、慷慨、守信、仁慈等,当然是值得赞扬的,但人类的条件不允许这样,因此,“一个君主如果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也不必要因为对这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因为“一些事情看来是恶行,但是照办了却会给他带来安全和福祉。例如,在谈到慷慨和吝啬时,马基雅维利说,“被人们称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在做法上使你不获称誉,它就损害你了,因为如果你有道德地并且正当地慷慨行事而不见知于人,你就逃避不了与此相反的恶名。”君主只有在慷他人之慨时,象带军出征,靠掠夺、勒索、敲诈来补给时,慷慨才是必要的,而在其他情况下,君主为了保有慷慨的名声,势必耗尽财力,横征暴敛,额外增加人民的负担,使人民仇恨他。而“一个君主头一件事就是,必须提防被人轻视和憎恨,而慷慨则会带来这两者。”君主如果英明的话,就不要介意吝啬之名。因为当人们看到君主由于节约的缘故而收入丰盈,能够抵御对他发动进攻的任何人,能够建功立业而不加重人民的负担,随着时间的流转,人们将会认为这位君主是越来越慷慨的。而在分析君主应当怎样守信的问题上,马基雅维利更是提出了著名的狮子与狐狸的比喻。他主张君主必须效法狮子和狐狸,“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马基雅维利指出,笃守信义是值得赞许的,但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并不重视遵守诺言,而且最懂得运用阴谋诡计,并且最终征服了那些盲目守信的,他列举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除了欺骗人们之外,既不曾做过任何其他事情,也从来不曾梦想过任何其他事情,但他总是找到了上当受骗的货色”在遵守信义于己不利的时候,君主决不应该遵守信义,但他务必要装出遵守信义的样子,至于其他的品质,马基雅维利指出,必须在表面上装出慈悲、忠实、仁爱、公正、笃信的样子,他甚至主张,一个聪明的君主一定要用策略造成一些反叛自己的仇敌,然后再用强力把仇敌削平,这样才能使自己名声大振。
总之,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该考虑有效与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不正当,为了达到治世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这些观点看是不符合人们的道德观,但在特定的情况和背景下仍有一定合理性,《君主论》是一部值得深讨的一本书。
篇9:大学生君主论有感800字
《君主论》的成功在于它顺利的在欧洲诞生,城邦林立,强敌环饲的佛罗伦萨给与了霸权理论得天独厚的土壤。彼时的欧洲,有限的辖地造就了一大批村长国王和县长国王,统治的本意变成了生存而不是享受。于是乎,卑鄙就成为了卑鄙者的通行证,无耻也成为了无耻者的座右铭,成王败寇的差别就在于比别人再多无耻一点点。本书便给众多的强盗头子们提供了机会,也给人性中的阴暗面找到了一个貌似正当的理论基础。剩下的工作,便是欧洲强盗们如何更好地践行这套理论,印证这套理论,最后放之四海皆准。
马基雅维利是个直率的功利主义者,直率的甚至有些可爱。老马同志认为人之初本善或是本恶已无需争论,他在书中一针见血:“因为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然后他又进一步指出:“对于一个君主来说,不仅不必具备各种美德,而且还要保留那些不会使自己亡国的恶行。”他精辟的言辞锋芒毕露,字里行间已经具备了杀人的潜质。东方和西方,一进一退之间,日后发展的道路便清晰了起来。所以,并不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而实在是我们纯真的眼里融不进沙子,风沙一来唯有放弃抵抗而已。
五百年过去了,《君主论》却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它就像一把利刃,随时戳穿着政治主宰和商业寡头们的种.种谎言。马基雅维利随时在提醒我们:强者与道德无关,强者与宗教无关,强者只与自己有关。关于我们通常认为的各种美德,老马有如下一段描述:“当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或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不复存在时,一位英明的君主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但君主又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要显得具备一切优良品质。因为群氓总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结果所吸引,面这个世界里尽是群氓。”老马看透了。世界越来越小,竞争却愈加激烈。无论是战争社会还是商业社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说法颠扑不破。金融危机,伪善的西方政客和资本家们联手吹大了东南亚的经济泡沫,人们突然发现天堂和地狱竟仅一纸之隔,第三世界的“群氓”们被狠狠的欺骗和抛弃。如今,次贷危机的影响又席卷而来,马基雅维利的徒子徒孙们多少年前开始的游说收到了效果,他们表里不一,大发其财,其苦果却要由全世界的人来承担。战争没有一天停止过,掠夺也没有一天消失过,君主们却悄悄发生了转变,他们被上文明的衣衫,行使文明的欺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相同的结局绝不会再次上演。得益于国人眼界的不断拓展,知识层面的持续扩大,我们在今天能够看到《君主论》这样一本影响了后世众多政治家、企业家、帝王和流氓的著作,也看到了辉煌成就之前的龌龊手段,了解了他们一袭晚礼服下面的满身脓疮。洋务运动时期,朝中的大佬们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商业竞争极端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当利用他们的思想,完成自己的崛起。
《君主论》这本书描述的是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
篇10:大学生君主论有感800字
首先谈谈这本书给我的感受,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全新的一种感觉,它就好象是教我如何去做一个高深莫测的“坏人”——一个有领导魅力的管理者。因此,我被其深深地吸引了。
在西方政治思想,从柏拉图开始,政治家都是在人性善论的基础上阐述他们的政治思想的,认为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同样,马基雅维利继承了西方人本的政治思想,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问题,首要前提便是对人自身的肯定。这不禁让我反思我们国家主权高于人权的言论,国家不应该是以人民为主体吗?要把人民立足于世界范围内,人民不仅仅是国家的人民更是世界的人民,我认为人权应该高于主权。而本书中的作者也强调人的作用,反对宿命论的消极世界观。“许多人认为人类智慧是不能改变命运的,对此他们没有必要费心劳神地干事业,只能听天由命、随波逐流。但是人类的主观意志并非完全不顶用。其实命运主宰着我们一半的活动,而我们另一半的活动是由我们自己支配的”“命运就像一个女人,想要征服他就应该痛打她,将她击翻在地”。
可见,马基雅维利并不否认命运(规律)的作用,看到了客观规律与外在条件对社会和人生的制约作用,但他更强调人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认为对待机遇也是如此,“机会使选择的形式有了内容。没有机会,他们的意志力就没有用武之地;而没有意志力,机会只有徒然溜走”“所以,机会成就了这些人的伟业,而卓越的才干使他们得以洞察机会,并利用这些机会,使祖国日益昌隆”。马基雅维利十分清楚机遇与人自身能力的关系,强调两者的结合。这在当时是绝对的人文主义思想,至今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基雅维利坚持人性本恶的主张,他是在人性恶的基础上阐述他的政治思想的,这与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的说法如出一辙,但不同于荀子劝解人们要学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他是从不同的角度说了解决方法,他说道:“谁促使他人强大,谁就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他运用才智或诉诸武力促成的,而强大了的人们都会对这两者心怀猜忌”,而为了凌驾与民众之上而来统治民众,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那么,人性到底善还是恶呢?貌似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古今中外思想家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张。中国儒家思想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从而把道德教化作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政治也就和伦理不可分了;而西方教类认为人人都有“原罪“,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所以必须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来分权制衡。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一丝恶念,而再邪恶的人心灵深处也不可能没有一处柔软的地方。也许善恶是统一于人当中的吧,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无法分离。他对与人性的假设,就现在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是符合y理论的。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都是无一例外地受利益的驱使,毫无社会道德而言。人可以忍辱而事杀父之仇人,却不能不切齿于侵夺他财产的人。因此在马氏看来,人都是狡猾虚伪的,人民服从君主是出于万不得已,遇到可能,他们就会掉头去反抗。假如人民可能自择,他们必然随其本性,惟恶是从。因此,君主统治与其用爱不如用威。
篇11:大学生君主论有感800字
一个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个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马基雅维利心中,残酷从某种角度来说才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顺还,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对于马基雅维利的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他说对于有罪的人要严厉残酷的打击,这点本身没有错,姑息养奸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可是如果君主本身是昏庸的,他认为有罪的人恰是无罪的,那么作为一个残酷的君主肯定就会滥杀无辜,人民也会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怎么可能会稳定呢?所以说残酷的君主未必如马基雅维利认为的那样能给人们带去更大程度上的稳定。
君主是受人爱戴好呢还是被人敬畏好呢?
如果说两者只能择其一的话,我和马基雅维利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他认为被人敬畏好。为什么呢?我想他是这样想的,如果有人威胁让我去打我的老师,不去的话就会对我拳打脚踢,那我肯定会按他的威胁做,因为冒犯一个我爱戴的人比忤逆一个我敬畏的人简单多了。那么依次类推,人民反抗一个他们爱戴的君主比反抗一个他们敬畏的君主要简单多了,道理是对的,可是如果人民爱戴一个君主的话,人们为什么还要反抗他呢?如果人民非常敬畏一个君主,敬畏到怕有他的统治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保证的话,人民事很可能造反的。就像人们爱戴李世民,所以根本就没想过要反他,君主之位自然就坐得稳了;人们虽敬畏秦二世,可最终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反,秦始皇期望的千秋万世就可怜的终结于二了。
有人把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到的一些观点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之后马基雅维利主义就成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强权至上主义的代名词。我虽然对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很多想法并不是很不赞同,但我还是认为做君主毕竟不是做一般的人,还是需要一些像马基雅维利说的吝啬,狠毒的品质去管理国家和人民的。
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残酷的人还是仁慈的人?当有人阻碍甚至威胁到君主的统治时,就应该狠下心来抓住时机将对手铲除,能短时间内一次性消灭干净,而不是长时间的一个接着一个的消灭,不然社会长时间被白色恐怖所笼罩,无法正常生产生活,阻碍国家发展不说,群众也很可能造反。而短时间残酷,在人们心目中一时间会产生巨大的震撼甚至恐惧,但人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其他不太相关的少数人的生命财产的丧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淡忘。所以很长痛不如短痛。
君主是受人爱戴好呢还是被人敬畏好呢?别忘了李世民的仁政的基础也是建立在军队上的,李家的天下是军队打下来的,唐朝之所以灭亡离不开对军队控制权的丧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的力量团结起来是无比强大的,甚至强大的军队也无法与之抗衡,但君主不能像控制军队一样管制人民,但他能通过军队,法律,刑法等使人们产生敬畏,但又不至于引起人们的憎恨,产生反抗的情绪,从而维持统治。马氏说过受人爱戴是建立在他人的意志上的,而被人敬畏则建立在君主自己的意志上,这便是关键所在。
篇12:观看《君主论》名著的个人观后感800字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爸爸给我买的4本一套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第一次认识了马基雅维利这个名字。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既被恩格斯称赞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又长期被人误解,蒙受恶名,甚至有人称他为“罪恶的导师”.....
我是一向对这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感兴趣的,从韩非子、曹操到罗博斯庇尔、圣鞠斯特和拿破仑。这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人充满争议的原由是因为所谓彼时社会或者正统思想与其思想或作法的不兼容,而往往后世对他们的历史作用却持肯定看法,可以看出:这些人,总是出身在不合适宜的时代,被压制和不被理解。但他们的锋芒是掩饰不住的。他们的思想,既符合历史的大潮,又恰恰天才的预言出未来的历史走向。当然,我也无意为他们辩护,因为世界上没有十足完美的人。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宏观的历史中客观的评价其历史作用。
马基雅维利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意大利四分五裂之际,以一个历史理论家的身份提出了政治学的现实内容。虽然他不是首创者,早他19前的雅典人色诺芬在他那本《居鲁士的教育》中,通过居鲁士的父王和其对话中就揭示了完美的君主应该知道如何完美的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作为这一理论的延伸,从《君主论》中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一章中马氏就以此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善是形式,是一般情况下的伪装。恶是实质,但这个恶,却是有别于道德伦理上的恶的。因为完美的君主行恶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就认为:道德是个人的善,而政治是大众的善。那么为了大众的利益,君主就必然舍弃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采取“恶”行确是相对的,也确是避免危害国家的一种特殊手段。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社会动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又能从《君主论》中学习到什么呢?马氏在文中告诉我们,现实中的人们和理想往往相反:骗子小偷背叛者充斥着整个社会。当传统的伦理道德已经不适用于现世的某种准则,那么我们有必要恪守传统的道德而拒绝面对残酷的现实吗?
马基雅维利摇弋在教会道德和政治现实性之间,然而他却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因为他意识到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采取强权和高度的专制。这个愿望,在他生前没能实现,甚至死后两三百年之间意大利都处于分裂、受人奴役之中,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学说指导着后人的行动。他的后人并未从他的学说中受益许多,相反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之一普鲁士却将这一学说贯彻在德国统一的道路上(铁血政策,国家军队,以及联合容克地主),从而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马氏的思想从而得到了发扬广大。
马基雅维利是一个悲情的人,他生不逢时且缺乏一个能认识到他才能的明主;虽然身故但是后世依旧对他毁多于赞,贬过于褒。可他的思想所散发的光辉却足以照明整个佛罗伦萨,即而照亮整个世界。
篇13:观看《君主论》名著的个人观后感800字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532年首次出版于世。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11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
全书共26章,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12—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是君主唯一的专业。后12章全面论证马基亚维利的术治理论。本书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让人们(不光是统治者和精英)看清现实,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才能达成美好的目标,并且知道有时候为了达成美好的目标必须采用一些“卑鄙”手段。
一、重要论点
1、权术思想:“非道德的政治论”。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的政治行为不应受到道德规范的束缚,而应完全以实效为原则去行事。凡是有利于政治统治及权力获得巩固的事都是可行的,欺骗是君主在政治生涯中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联想其他例子:从秦始皇到刘邦,从赵匡胤到朱元璋,中国几乎历代开国君主身上都不难找出不符合善行标准的印记。大航海时代,仅凭169人却对拥有八万士兵、千万人口的印加帝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西班牙殖民者更不是依靠正直和善良取得了这场为西班牙带来巨额财富的胜利。
2、军事思想:建立自己国家的军队。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没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同时如果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
所以他迫切希望建立自己国家的国民军,这样才能完善国家机器,进而建立强大统一的意大利。联系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法国入侵分裂的意大利,从“君权神授”中走出的意大利君主政权;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
二、个人感想
站在21世纪,正如康德所说,伦理是政治的基础,伦理必须当作政府行为的首要项来考虑,因为政治必须面对其他强大的力量,比如全球经济、国际合作、金融等,这些力量大多以一种“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方式”在行动,即只关注其目的,比如富裕、商业、收入,而不考虑其行为方式,比如剥削贫穷人口、局部战争、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对自然和栖息地的破坏等等。
《君主论》一书得以风靡,得以深入人心,我们需要的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本书是一本初探西方政治文明的窗口,对于新冠疫情以来西方社会对我国种.种刁难责备,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打铁自身硬”,同时了解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不去轻视,少一分戏说,多一丝探求。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时代下的发声口,我们早就是这全球化进程中大众传媒的一环,我们每一次的发声一定能够改变一些什么。
篇14:观看《君主论》名著的个人观后感800字
花了三天读完马基雅维利100多页的《君主论》,感觉一定程度上就要成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了。并不是说我认可或践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为人处事方式。而是觉得马基雅维利只是在“依靠现代长期经验和对古代大事不断钻研而获得的”思想结晶,然后敢于第一个把历史上和现实中人们所做的、所想的如实甚至是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了而已。因此称马基雅维利是政治学第一人他是当之无愧的,但并不认为像国内定义的所谓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这根本不分阶级,而且觉得这套“技术”,中国人玩的比外国人“成熟”多了,无论古今。只不过是没曾任高位的人敢赤裸裸地写成书了而已。
第一篇是马基雅维利上当时统治者梅迪奇书信,这让我当即就想到了中国的两个人物及其作品——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尤其是马基雅维利这封书信中的最后一句话——“如果陛下有朝一日,从你所在的微微的顶峰俯瞰这块卑下的地方,你就会察觉我是多么无辜地收着命运之神的巨大的不断的恶毒折磨!”——让我看到了备受屈辱的司马迁及其《报任安书》的影子。尽管二者的承受的痛苦及成就的伟大是无法相比的,但起码这如果放在国内,是很像一本结合自身经历及时代近况写的一本《史记》和《资治通鉴》读后感的。看完全书之后,则会觉得更像是《资治通鉴》里边的内容呈现的就是资治通鉴里面无数史实背后多次反映过的重要观点明确化了而已。只是中国人有诸多伦理道德的压力和约束,“爱惜羽毛”,偏向于隐晦和暗示,对于这类事情从来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已,只做不说出来的是“君子”,明确说出来了则为“小人”。所以也难怪最初的几个中译本将书名译为《霸术》、《横霸政治论》,日本人则曾译为《君主经国策》。现在看来,反而觉得这些名字会更贴切一些。
书中观点,大小众多,研究的人也是很不少的。但总结起来,主要的就两三个观点。首先,坚持自己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对,一定是要自己的;其次,要“妥善地”使用一些必要的邪恶和手段,懂得结合人性和兽性,同时效法狮子和狐狸。因为对于统治者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善行都会带来安全和福祉的;再次,作为统治者实际上并不需要具备所有优秀的品质(实际上也不可能),只需要在有坚定意志的基础上,懂得掩饰和伪装,树立典范,假装显得自己具备这一切品质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君主只需要努力避免招惹人民的仇恨就已经可以得到人们的爱戴了。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论题,都可以在其中看到影子。比如“郡县制”与“分封制”,而“一guo两zhi”的思想似乎可以从第五章关于《对于占领前在各自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国应怎样统治》的观点中找到渊源:允许他们在自己的法律之下生活,建立一个对自己友好的政府,而后当地人自治。中外现代政治或军事斗争的方法论和手腕,书中频现。而至于老美那些明显的霸权政治的手段和谋略,更是随时都能从书中找到了。
看完重新去看一遍序言和最后一章的时候,能感受到马基雅维利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对祖国强大独立的渴望和赤诚。因此,他知道这样赤裸裸地呈现这些政治上的“阴暗”谋略和权术手腕必然会招来非议,但也正是这份赤诚和渴望,让他敢于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写出这本《君主论》吧。只是在于我们如今这个时代,作为普通人,我们并不崇尚残忍、伪善和阴谋,但我们最起码应该具备马基雅维利所说的第二类头脑:能够辨别别人所说明白的事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君主论教会君主之一的是深深地认识人民的性质;而对于人民:深深地认识君主性质的人应属于人民。是为对民智的裨益?
★ 《富国论》读后感
★ 《商君书》读后感
★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通用14篇)】相关文章: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2022-10-02
商君书翻译2023-03-18
《谏逐客书》读书笔记2023-09-03
辛亥革命感想作文2023-10-07
六国论的读后感2022-05-06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2023-01-18
苏秦以连横说秦读后感2023-12-03
旧制度与大革读后感2023-01-13
王安石材论读后感2023-10-26
《一个王朝的背影》心得体会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