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2-06-03 11:41:2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你很好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篇1: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时代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会计的主要计量属性,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公允价值的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就我国使用情况来看,2月,新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得以颁布和落实,至此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其内容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就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进一步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进而能够促进我国会计工作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理论研究;运用;现状;对策;研究

一、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理论基础分析

充分理解、掌握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对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价值的提高,不必要风险和损失的降低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笔者就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内涵、实质等理论基础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内涵

1946年3月,公允价值由美国专业人士在会计理论界上首次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时至今日,美国依旧是公允价值研究成果最多的国家,在美国,公允价值被冠有公平、公正、正直的含义,而我国也对其赋予了允当和公正的内涵,目前,公允价值以决策的有用观为根本,主要由现值计量决定,以提升现值技术,提升现值计量可靠性,促进会计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为终极目标。

(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实质

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含义中可以推断,公允价值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的是现值,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指的是公平交易的市场针对资产或者负债价值的确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实质还体现在信息的可以取得性,参与者的自愿参与性,以及公平性。

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优势

据调查,相比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有着一定的优势和长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从资产负债层面来看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各个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如何更加准确的计量会计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失误是当前业界人士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而传统历史成本所反应的“过去的价值”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工作的需求,而会计中公允价值的使用,能够利用“现实价值”使得上述担忧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使得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更加科学准确。

(二)从信息者的使用需求层面来看

传统的历史成本反应的是历史信息,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反映的是现在的信息,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更符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要求,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进而有助于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从金融风险层面来看

到目前为止,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的唯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使用对于金融工具的量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的衍生物,所以,公允价值的使用能够很好的预测金融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以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中主要是运用历史成本来进行计量,19后,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相关制度法规的颁布和落实,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我国得以正式应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公允价值使用的必要性日渐突出,时至今日,我国会计准则中一直在使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依旧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存在被企业滥用、伪造财务报告、粉饰利润等现象,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不足是密不可分的,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从环境层面来看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公平公正的客观环境,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国有产权设计到的相关问题,市场发育也处在初级阶段,人民币汇率没有形成自由浮动的局面,再加之日益繁杂和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导致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很难形成公平公正的氛围,所以说,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环境亟待改善。

(二)从计量层面来看

现阶段,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市场法、类似项目法和估价技术法等来实现的,而真实准确的对资产和债务的公允价值进行估量和计算是企业一直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受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不断改变的市场要素的影响,使得很多资产的公允价值都很难准确的获得,进而大大降低了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有的价值和绩效。

(三)从操作性层面来看

虽然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规定了一定的确定方法,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高,或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够高,使其不能准确的对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估量和计算,价格不能反应价值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随意操作公司利润等问题,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所以说,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问题亟待优化和完善。

四、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之道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以及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得,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就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关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上述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关键,所以企业首先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使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其次,要鼓励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既有的公允价值处理方法,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绩效;此外,要完善相关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

(二)优化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市场条件的优化和客观环境的完善对于上述问题和困难的解决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企业首先要严厉打击行业垄断的现象,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其次,要加大对各级市场的扶持力度,使得公允价值的的外部条件得到不断的优化,进而有效的扩大了其使用范围,为客观市场价格的确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完善既有的监督控制机制

监督控制机制的完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又一重要举措,所以,首先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得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实现有机结合和统一;其次,要发展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验证机构,创建上市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树立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市场竞争意识,加强市场监督的力度;此外,要加强审计力度,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使得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绩效得以稳步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了提高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就需要使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就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问题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文愿意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业界人士的关心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冉琪铃,刘源.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与应用的思考[J].中小企业与科技,

[2]屈利平.浅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篇2: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探讨论文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探讨论文

摘要:会计的核心是计量。有人说会计本身就是一个计量过程。从远古的“结绳记事”、“绘图一记事”发展到近代趋近完美的借贷复式薄记,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计量始终是会计的核心。公允价值(Fair Value)作为一种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计量属性,具备了历史本钱无可相比的相关性上风。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公允价值在计量属性上核心地位的确立将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对公允价值进行研究,是会计发展的必然,对推动会计的不断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 新准则

一、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要求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章删除了“历史本钱原则”。并在基本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进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第四十二条指出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本钱、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本钱,采用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同时,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还对在历史本钱、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金额进行了规定。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公允价值广泛应用于资产和负债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

二、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是新会计准则中新增加的一项准则,用于规范土地、房产中专门用于投资(而不是自用)项目的处理。该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预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本钱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本钱模式(与固定资产差异不大)或者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本钱模式为主导,公允价值模式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使用。

该准则的第十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公道的估计。”另外,第十一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进当期损益。”第十二条还规定:“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本钱模式。”

三、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重新引进了公允价值的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该准则第四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第一,交换具有贸易实质;第二,换进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换进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认换进资产本钱的基础,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进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

假如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进本钱,不确定损益。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贸易实质,且换进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进资产的本钱,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进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进当期损益。

四、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是在原有会计准则基础上做了重大修订,重新引进了公允价值,并且将债务人债务重组收益记进当期损益(以前作为资本公积)。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按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新准则中重新大面积地引进公允价值其具体运用为:第一,当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非现金资产由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计进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进账。第二,当债务重组方式为债权转为股本时,股权按公允价值作价,债务人应将股权公允价值与实在收资本(股本)之间的差额确以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享有的股权公允价值确以为长期投资。可见,债务重组思路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债务转为股本,对股本及非现金资产应按公允价值作价。其中股本的面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差额计进债务人的资本公积,而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差额计进债务人当期损益。新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计进营业外收进,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假如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假如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产生严重的利润操纵现象,此次新发布的债务重组准则在引进公允价值时规定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

参考文献:

[1]威廉姆R.司可脱,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等译.北京:机械产业出版社,.

[2]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2):10-11.

[3]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4):12-14.

[4]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2001(1):3-6.

篇3:浅谈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浅谈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重要特征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作 者:周洪元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 刊 名:中等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ZHONGDENG ZHIYE JIAOYU 年,卷(期): “”(8) 分类号:G7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运用  

篇4: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论文

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公允价值问题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在交易时达成的共识。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法规已经出台,其适用范围,运用准则对金融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在新准则中的运用情况及其影响进行分析,为公允价值在今后的更多领域发挥其功能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运用价格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可见,公允价值的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的定义中,我们要注意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区别。首先要明确一点:现值并不是一种计量属性,“因为任何一种计量属性,都必须可用于交易或事项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初始计量),而现值则不可能。现值总是将未来的价值考虑货币的时间因素折算为现在的价值。所以,初始计量不存在什么现值问题,但是运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技术却可以寻求无法观察到而直接由市场决定的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二、目前我国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

虽然我国在新准则中部分地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但是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是十分谨慎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基本准则中也强调,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只有在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才能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目前,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另外,在各项使用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中,也严格限制了使用条件。比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提出两个前提条件,即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这些限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公允价值的“公允”表达,同时也可以有效遏制企业的利润操纵。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新准则的运用分析

(一)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运用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这意味着地产公司可以对两种模式进行选择,而且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从原有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准则还规定,如果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之所以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了,主要是折旧的部分已经通过公允价值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而相应地得到了补偿。

上述规定可能产生以下影响:原先上市公司拥有的物业都被计入了固定资产,因此,物业的升值与否,并没有体现在报表中。近几年物业升值迅速,因此,如果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正式奠定了重估净资产值的方法作为房地产上市公司估值的核心地位。这必将引导市场对该项方法进一步的认可。而且随着投资性房地产物业的增多,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采用后,肯定会引导市场更多的关注各项投资性房地产物业的真实价值,并使重估净资产值的估值方法成为评估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主要标准之一。

(二)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运用

早在6月财政部发布(1月1日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就曾引入过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债务重组收益作为利润反映。但由于当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发展及监管等所存在的问题,公允价值的使用非但没有体现其应有的公允性,反倒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借口,于是,在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中不再允许使用公允价值。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再次产生严重的利润操纵现象,此次新发布的债务重组准则在引入公允价值时规定: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同时规定,债务重组利得应记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的债务人能够得到债权人的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可以将豁免的债务算为当期收益,在利润表中加以反映。这一做法显然有别于20修订后的准则将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处理方法。新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债权人损失和债务人利益的判断标准,理论上更为严谨。

(三)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运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当非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等)期末以历史成本与市价(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市价低于历史成本时,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趋近公允价值,此时进行非货币性交易,在公允价值计量法下,不会产生交易收益;而当市价高于历史成本时不作账面处理,即非货币性资产升值时,进行非货币性交易可以产生大量收益,所以此时企业仍可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来人为调节利润。按照新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大股东可以通过与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不断向上市公司输送收益。虽然这些非经常性损益不会立刻改变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水平,但优质资产的注入的确会提高上市公司价值的重估,而且如果上市公司对注入的优质资产提高管理水平,也能提高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甚至可能令上市公司的成长出现拐点。所以,新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来计量换入资产的价值,既能提高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热情,也能使上市公司的业绩有较大提升。

(四)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方面的运用影响分析

财政部发布了新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ASBE)中与金融相关的准则有4项,即:ASBE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ASBE23号金融资产转移,ASBE24号套期保值,ASBE37号金融工具列报。在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在短期投资方面将不再采用原先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只采用市价法。因此,这种新做法将会使上市公司的短期投资的部分利润浮出水面,使得公司业绩有所提升。新的投资准则,修订了投资的分类方式。其中交易性证券投资类似于原先的短期证券投资,期末按公允价值(交易所市价)计价。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但对于上市公司持有的法人股,新会计准则一般不把它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该类资产的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取得时按照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这就意味着,如果按照新会计准则,那么目前两市之中拥有大量法人股的上市公司,未来出售,则体现在当期业绩之中,目前则体现在所有者权益之中,也就是单位净资产将出现大幅增加。

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则首当其冲。例如,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这把“双刃剑”。因为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避免给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公允价值的运用,使新的会计准则顺应了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日益复杂发展趋势,这也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清刚。试论“真实与公允”理念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4)。

[3]于永生。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研究[J]。财会月刊(会计),2006,(4)。

篇5: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论文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论文

20xx年1月1日,我国出台新会计准则,该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通过此定义很容易看出,公允价值对市场交易的真实性、公平性进行了着重强调,其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分析、比较和评价各种相关数据,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分析

(一)应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提出了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进行该项交换的时候,必须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无论换入的资产还是换出的资产,其所含公允价值均能够进行可靠计量。同时新准则对是否存在商业实质做出了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对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进行关注,这是由于若存在关联方关系,则可能导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没有商业实质的发生。

(二)应用于债务重组

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若债务重组是通过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则通过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来对债务重组利得进行确定,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企业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则作为资产转让损益,在企业当期损益中计入。与此同时,新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中,增加了对债务的让步使用前提条件,即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方可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由此使对新准则的滥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三)应用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计量中公允价值得到最为典型的应用体现,其是金融工具最相关,并是唯一相关的计量标准。因衍生金融工具中转移风险报酬并不是与实现权利义务同时进行,这与传统会计的计量标准不相符合,因此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经不再使用,而这一问题通过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新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做出来规定,其一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企业的相关信息在表内外都将得到全面反映,由此能够使信息使用者对于此类资产或负债潜在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均可进行充分考虑,从而使投资者决策得到充分优化。

二、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取得公允价值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虽然已得到长足发展,但其还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形成,因此导致某些计量项目没有相应的市场价格,从而难以取得公允价值。

(二)交易价格的公允性被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

我国普遍存在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的关联交易,尤其普遍的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之间进行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交易,在此交易中常常出现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我国在此方面虽然出台了相关规定,但由于利益的驱使,导致这种情况仍不可避免,造成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的根源。

(三)过度依赖职业判断而使“公允价值”有失公允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决定着公允价值估算是否准确。我国绝大多数会计人员仅对形式规范的会计实务所熟悉,而很生疏需要大量职业判断的确认、计量这两个过程。公允价值由于其涉及到在多种情况下的计量,由此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较高。同时由于计量技术的多样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能导致会计人员存在主观判断,由此导致“公允价值”有失公允。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

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成果,制定出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公允价值框架和计量。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可行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我们可以参考引用这些经验和做法,使运用公允价值的风险得到大大降低。

(二)加强市场经济建设

一个近乎完美的市场方可利于公允价值的运用,要实现成本效益只有在活跃的市场中,有效的运用现行成本、市价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评估,而由此得出的结果才能与其内在真实价值相接近,从而更具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活跃市场的存在的基础,因此降低企业成本与工作量,使获得的公允价值可靠的重要条件以及使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根本性措施就是全面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培育一个发育成熟、活跃、公开的市场环境。

(三)完善法制制度

法律在会计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它在既定经济基础上对上层建筑和调节利益流向的规范上具备了强制性,也就标志着它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以较为完善的法制制度来控制市场行为秩序,从而推进法律制度的健全。而健全的法制制度,同样也是控制不法分子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在监督管理上,应监督机构对会计行为的监控,在开展不定期调查的同时,还应利用稽查职权,将查获的不法行为移交司法机关,让法律制度充分发挥其保障市场主权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公司内部治理、企业主体责任人的道德观念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等因素同样也是不能控制的,也是不能使公允价值作为判定属性的原因。公允价值是依赖于市场报价或市场交易价格,或者是通过分析预想未来现金流量而确定的。而这些都需要通过主观判断来实现,因此受到企业负责人和会计职业人员意识影响也就成了必然趋势。就当下我国众多企业,其内部的管理方面存在相当程度的缺陷,高层管理者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守规意识浅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业务能力更是各不相同,这些都是影响公允价值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源上控制,唯有加强对企业的管控治理,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才是真正在为公允价值创造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勇.浅谈公允价值取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JJ.商业会计,,22.

[2] 张丽琨基于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与慎用[J].商业会计,2010,21.

篇6: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毕业论文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毕业论文

20xx年7 月1 日开始, 将正式实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则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引入公允价值概念, 并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那么在目前机制尚不完善条件下, 公允价值难以合理预计情况下引入公允价值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呢? 基于此, 本文拟回顾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后, 探讨公允价值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情况, 进而分析公允价值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内在原因,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一、公允价值在资产减值准备中应用情况

1. 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200 多家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困境, 但是以历史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却向外界传递出经营状况良好的信息,引致美国会计界反思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及披露是否存在什么问题。1990 年9 月美国SEC 主席首次提出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此后, FASB先后颁布了SAFS105、107 和115 等一系列会计准则,致力于推动公允价值的运用, 年2 月发布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七辑( SFAC7) 《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年发布新的财务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计量》。受此浪潮影响, 年IASB ( 年4 月被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 发布了第39 号国际会计准则( IAS39) 。该准则规定, 特定的金融工具特别是为交易而持有或可供出售的衍生工具、负债及权益性, 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始料未及的是, 该准则发布后遭致多方质疑甚至抨击。2001 年1 月,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公布了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的准则草案和研究报告, 要求对所有的金融工具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新公布的第41 号国际会计准则中也要求采用公允价值。2001 年8 月, IASB 宣布将着手对IAS39 进行修订。 年, 修订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建议, 在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交易发生时, 给予企业对金融工具应用公允价值会计的不可撤销的选择权。 年12 月, IASB 发布了修订后的IAS32 和IAS39, 修订后的准则改进不少。目前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中共有十几个涉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目前公允价值会计在各国理论与实务界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FASB 和IASB 尚未对公允价值概念及理论予以深入研讨, 亦未看到它们修订公允价值概念。谢诗芬[1]认为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偏重实证研究, 而无人就此进行深入规范研究所致。除此之外, 公允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确实难度太大也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最高证券国际组织 年曾经委托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1999 年之前制订出一套核心准则, 并承诺给予实质上的支持, 除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涉及公允价值而难以按时完成外, 其他准则基本完成,也说明此准则太难。中国银监会曾在2003 年委托某高校就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过专题研究, 本人也参与其中,但最后研究结果还是差强人意。

总之, 目前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到各国会计准则制订机构, 都比较热衷于公允价值的推广与运用,雄心可鉴, 结果差强人意, 存在诸如缺乏详实具体操作指南、各国之间准则差异较大等问题。所有这些经验教训为我国制订准则提供了正反面素材, 避免了少走很多弯路。

2.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应用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大量提及公允价值的应用,其中第三章中提到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时, 认为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 并提出确认的几个原则。第五章中提出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亦按前述方法处理。这里体现出对减值的估价就高不就低, 而不是日常计量存货成本时采用就高不就低的谨慎性原则, 这可能本身在于减值已是一种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不需要采用双重谨慎原因, 为了求得一种平衡的缘故。

准则第六章论及商誉的减值处理时, 提到在将商誉的帐面价值分摊至相关资产组时, 应当按照各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占相关资产组的公允价值比例进行分摊,公允价值难以计量的, 按照资产组的帐面价值占相关资产组帐面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公允价值本身要求会计人员大量进行职业判断, 而分摊更是一种职业判断, 连续两步的职业判断, 最终结果可能更多体现的是会计人员的智慧而不是一种严格的会计原理推导结果, 或许这正是给人“会计是艺术”口舌的原因所在。

第七章披露中, 提到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 可收回金额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基础。信息披露历来被视为资本市场最好的“防腐剂”, 越是透明, 可以消除更多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减少寻租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因而本准则中重点强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1. 理论本身固有的缺陷引致公允价值的运用不可能尽善尽美。追求精确的结果可能反而是把情况搞得更为混乱[2]。完善的理论导致不完美的甚至是糟糕的结果, 而看似不完善的模型如CPMA 模型,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 但实践上常常证明其很有用处。框架本身是理论对现实的妥协或折衷, 否则就不需要以收付实现制建立起来的现金流量表在会计报表中占据如此重要的角色。公允价值就理论视角而言能较好反映资产真实价值, 有利于层及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更符合财务报告目标要求。但是实践中可能并不能达到美好的愿望, 这不是个人智慧而是基于理论本身的自身特点所决定。

2. 公允价值本身存在的问题。公允价值大多被看成一种计量属性, 或者说是多种计量属性的总称。按照FASB 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只要没有相反的证据,在初始确认时已付或已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即历史成本或收入, 通常被假定为近似公允价值; 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因是市场确定或是可观察的市场金额, 是公允价值; 现值只需排除以特定个体计量为计量目标,采用市场上达成的价格, 即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亦符合公允价值定义; 可实现净值虽是未经贴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但只有时间不长、物价稳定,一些短期的应收应付项目的可实现净值亦可视为公允价值。与另外五种计量属性相比, 公允价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六种计量属性, 而仅仅是另外五种计量属性在市场交易形式下的一种再现或重复。它是一种多属性的交叉重合, 在计量属性上具有“三性”, 不确定性, 很难断定公允价值本身究竟是现行市价还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变动性, 因市场交易具有可直接确认、可观察、只能估计等多种情形, 因而公允价值会随市场交易情况的变动而变动; 集合性, 公允价值是在市场交易情况下对另外五种计量属性的一种再现或重复, 实际上是多种属性的集合。

但是, 倘若将公允价值视同一种计量属性, 那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如何区分? 如果说公允价值包含了所有的计量属性, 而公允价值本身又是一种计量属性,上就无法自圆其说。

有些学者提出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目标, 这似乎解决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关系问题。公允是一种特定主体而言的, 价值是所有物品的量化标准, 公允价值的目标只能针对特定主体, 显然脱离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本原意义。所以, 这一说法也难以服人。

由于公允价值具有计量上的“三性”, 因而其所形成的计量模式在理论上是令人困惑的, FASB 亦未就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一个完善的理论框架。这样产生了一些问题, 主要有, 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 但因其自身具有的“三性”, 因此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实际操作难度, 有不少项目如没有相关价格的工具, 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反映外部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 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 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系统性风险列于财务报表内, 可能并不能提供相关的信息。

3.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技术本身所固有的缺陷。技术变化发生作用需要组织制度变化相适应, 如法的修改。正如诺思所言, 技术本身并不能说明一系列长期性变化, 因为技术没有发生过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 或者说技术变化没有带来实现其潜力所需要的那种最根本的组织变化[3]。公允价值的运用本身是一种技术, 要真正起作用须有相关的配套规制才能起作用, 王跃堂等认为, 主要有高质量的准则、具有竞争性和独立性的审计师、对准则解释和应用的监管机制、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竞争力和接受专业的人员, 对高质量财务报告需求和氛围, 以及商界普遍存在的有关诚信的人文精神[4]。此外,公允价值的运用本身会引致一些商誉的产生, 而商誉本身就存在很多缺陷, Davis 认为, 商誉可能是无形资产中最捉摸不透的, 因为很难明确地决定它究竟是什么, 在实务操作中, 它涉及到各种因素, 包括能为现有企业相对新生企业的优势作出贡献的因素, 以及能提高公司潜在收益的任何因素[5]。然而, 为商誉的大多数因素确定一个可验证的价值, 目前的计量技术远远不够。

4. 利用公允价值确认减值导致大量盈余操纵。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是大多者与实务界人士都意识到的一个问题。国外研究也表明这一点, 如Zucca 研究发现, 美国大多数公司是在盈利达不到日常水平期间对其资产进行减值( 巨额冲销) , 但仍有25%的公司是将减值与其他利得或高乎寻常的盈利相冲销( 收益平滑化) , 这些结果支持了减值被用于盈余操纵这一论点。既然资产减值更多的是会计人员的一种职业判断, 有谁又能否认我国的资产减值不可以用来进行盈余操纵呢? 如为了达到证监会要求的IPO 资格、避免ST 或达到配股要求资格, 不惜巨额冲销或微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所以, 本准则才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就理论上而言, 上述政策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采用逆向归纳法推理, 只有政府采用这一策略, 企业才会选择如实地反映减值, 而不会或尽可能少地盈余操纵。但是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假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犯错误( 当然不可能) , 实际上如果形势发生变化, 资产可能就会从减值转为升值; 另一方面, 假定会计人员可能过失犯错误( 事实上确实如此, 这里不讨论主观故意的问题, 这一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 此时制度失灵) , 那么可能会多估计资产减值, 那么我们的制度就不允许人犯错误吗? 当然有关部门规定不能将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可能出于两害相权取其轻,只有牺牲一头罢了。

5. 实施时间过于仓促。本准则从 年2 月15日正式颁布到 年7 月1 日实施, 从准备到正式实施不到10 个月, 时间是否过于仓促? 欧洲企业在就知晓要在 年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但事后发现他们未充分考虑该准则对财务信息披露的新要求,它们用了三年时间还没准备好, 而国内的准备时间之短, 前所未有, 上市公司任重道远。

6.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施有过不成功的先例, 这次能否成功拭目以待。我国2001 年1 月18 日修订发布的《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存货》等会计准则中, 曾引入过公允价值。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 有关部门就抛弃公允价值计量方式, 改按帐面价值计价, 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利用此准则大量盈余操纵。《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等业务的处理, 改按帐面价值入帐的改革政策,无疑是面对准则执行机制缺乏效率的现实环境, 为遏制企业滥用所谓的“公允价值”操纵盈余, 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作出的明智之举[4]。

三、改进建议

( 一) 已有建议评析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有关学者和实务界人士提出了诸多改进建议, 主要有:

1. 一些学者认为加强绩效考评制度管理, 将绩效指标层层分解、细化, 指标之间相互制约, 有助于缩小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产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我们知道, 这些指标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会缩小操作空间, 但能起多少作用尚难预料, 何况谁来考核指标, 能否保证指标的公正将是一个难题, 中国委曾推出的SP 政策中配套指标, 不也是被上市公司大肆盈余操纵吗?

2. 一些实务界人士倡议加强对诸如会计公司的监管, 会计公司会对公允价值的确认起到一种公司治理的作用。但在目前会计公司之间竞争惨烈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可以在如此众多的会计公司之间选择, 上市公司购买“ 审计意见” 应当是十分容易实现的事情,否则何以上市公司出现如此多问题, 我们又看过多少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科隆、新缰德隆都曾被出具无保留意见, 倾间倒覆, 不知以后还有什么类似“ 隆”的出现。就是号称会计规制最完善的美国资本市场还曾出现百年老店“ 安达信” 因为安然公司做假现象,最终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有人可能会认为, 加强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通过它来聘请会计公司, 将有助于会计公司保持独立性, 但是审计委员会仍是由董事会控制, 而董事会又由股东大会控制, 在一股独大现象下,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又何以保证呢? 还有学者建议采用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定由哪一家会计公司为上市公司服务, 而这又将使会计公司受制于注协,注协将又成为各家会计公司的“婆家”, 会计公司的独立性又何以保证。

3. 有人认为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抑制确认公允价值的确认真正公允, 实际上制度的形成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实质上的内在机制完善的过程。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应当是制度形成的结果, 而不是原因。把结果与原因混为一谈, 只能是本末倒置。

4. 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而牺牲中国特殊性是否有必要, 值得商榷。部声称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货真价实的, IASB 主席戴维・泰迪在参加了2006 年2 月15 日发布会时说, “通过采用新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中国的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上的趋同”。财政部金人庆则认为,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主要有两方面好处, 对投资者而言, 有利于请进来和走出去, 有利于会计审计本身国际化。要知道, 美国和欧洲还在为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孰优孰劣争吵不休, 迟迟未能将国内会计准则国际化, 韩国等国家对国际会计准则也持保留态度情况下, 作为会计准则建设相对落后的我国, 似一夜之间就步入国际化, 实在令人忧虑。政策法规准则出台本应是一个多方角力长期博弈的结果, 多方的争论与最后的妥协才能使准则真正落到实处, 而不是单边政府推动跑步进入, 我们难道吃这方面的亏还不够吗?

( 二) 改进建议

1. 从2007 年开始设立一个公允价值使用过渡期,长度以3 年到5 年为限, 在过渡期内, 将以公允价值和非公允价值计价确认的资产减值同时披露, 看看对此的反映结果如何, 如果公允价值披露方式能够得到市场认同, 则正式采纳公允价值计价方式, 如果效果不如人意, 可以考虑暂缓实行或干脆取消。

2. 暂时保留现行减产减值计提方式, 部分行业或地区进行小范围试验。正如建立特区一样, 可以在部分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地区或行业小范围推广使用公允价值, 而不是如此大规模地在所有推广公允价值, 发现问题再予以改进, 这样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小些, 避免2001 年当年推广公允价值当年取消的狼狈做法。

3. 设立全面收益表反映公允价值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变化。1993 年美国SEC 主席Scutton 提出增设一份新的报表, 容纳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按公允价值确认的某些利得和损失, 在这张收益表中报告。该文第一次提出了企业应编制一份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新报表以“调整一个时点状况和一个时期内盈利的不协调”。FASB 年6 月正式发布了第130 号“报告企业全面收益”的准则公告, 使报告全面收益的报表成为美国企业一整套财务报告的第四张会计报表。之后, 英国等国家和IAS 纷纷采用类似方案, 解决了按公允价值计价而实现的损益揭示问题。本人认为这一做法既满足了市场对于公允价值的需求, 又不触及原有报表的实质内容, 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双赢局面, 不知道相关决策层为何为考虑这一选项, 既然国际化,为什么在这一点上不国际化呢?

4. 按公允价值计价产生的减值准备仅仅披露, 而不在表内反映。Grover 提出, 公司应该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即将发生的重构费用, 但只有当这些重构费用实际发生时才能将其列为费用。[2]是否可以将按公允价值计量减少的资产仅仅在财务报告中披露, 师或者就将能够知道企业实际情况, 会自动进行换算。这样也达到决策相关性, 又避免了将其直接冲销利润的做法。或者可以考虑区分各种情况披露, 一部分确定性大的在表内披露, 一部分在表外披露。或者在利润表中单列一行予以补充披露。

5. 改进考核办法。按公允价值产生减值时冲减过去的盈利, 以此进行前期考核调整, 可以减少一部分盈余操纵的冲动。者进行巨额冲销时, 这实际上表明了过去的盈利被高估了, 于是他要求管理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巨额冲销, 来改正即降低过去的盈利。当然, 以上说的一些方法也仅仅是一时之计, 从长计议, 还是应在完善公司法理结构上下功夫, 否则还有可能出现其他的操纵现象。正如王跃堂等所言,公司治理结构是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内部保障机制, 因此市场监管机构必须将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引入监管范畴, 着眼于信息的源头, 以此提高信息披露监管的水平和效率。

总之, 虽然公允价值会计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经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更符合实物资本保全的要求, 更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但是, 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极可能取代会计成为21 世纪最主要的计量模式, 尚言之过早。今后发展的趋势是,在相当长时间内, 历史成本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可能同时并存。

参考文献:

[1] 谢诗芬, 2005,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动态: 国际视野与无形资产视角”, 会计之友第6 期.

[2] Grover, M. B., 2000, “模糊会计原则”, 《现代财务―――问题与争论( 第5 版) 》,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 pp.334- 335

[3] [美]道格拉斯・C・诺思, 陈郁等译,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4] 王跃堂、孙铮、陈世敏, 2003, “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 选自陈工孟、芮萌主编的《中国股票市场实证研究》( 东北财经出版社2003 年版) pp.353- 365.

[5] Davis, 2000, “商誉会计: 该全面修订了”,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争论( 第5 版) 》,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pp.360- 368

篇7: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摘 要:是我国的会计改革年,财政部出台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较之以前的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变化之一是重新提出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确实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利于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决策信息;公允价值

1 公允价值涵义辨析

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此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

篇8: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2.1 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计量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此外,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与老准则采用“只报忧不报喜”,从而使金融工具报告价值经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

同时新准则还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至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了避免给财务报告带来过大的波动,应当考虑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

2.2 公允价值法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提出,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再单独计提。受此影响,在目前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高速膨胀,并且业内也预计涨势将来会有个渐进攀升的过程,由此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在账面上充分体现巨额利润。未来以公允价值体现的公司账面资产,其参考价值大大提高。

2.3 公允价值法对债务重组的影响

旧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并且,债权人一方亦不能确认重组收益。应该说,这一规定体现了财政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减少会计寻租行为的决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公平规则,少数企业将无法借债务重组达到操纵损益,欺骗利益相关人的`目的。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明确肯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对债务人来说一般为营业外收入),企业或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巨额利润。执行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债权人让步,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每股收益水平。

2.4 公允价值法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交易》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我国先前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按照交易的账面价值入账,只有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按比例确认收益,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来计量。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这一交换将产生利润。而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法,基本不产生利润。这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上市公司则孕育了一定机会,由于可能每年重估地产价值,并以市价反映账面价值,将直接大幅提高公司的估值水平。

3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在,公允价值计量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所以在修订后的准则中,公允价值被我国的监管层限制使用。但是在今年新颁布的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的会计准则中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从而成为本次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是否难达“公允”,是否极有可能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过去发生的“故事”是否会重演?我们应该怎样的对待公允价值?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公允价值可以并且应该适度地运用。

所谓适度,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新会计准则仍是站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用公允价值计量。其次,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要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新准则把能够运用公允价值的业务限定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等为数不多的领域,就是因为这些领域已基本满足公允价值运用的必须条件。当然,新准则没有专门设置公允价值一项,对于哪个项目能用哪个项目不能用,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中加以规定。这样的结构也使新准则更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

(2)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监管:统一规定。

我国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是分布在不同的会计准则里,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而且对于不同的项目,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是不同。针对广泛运用公允价值带来操作上的难度,我们认为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尽快对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明确标准,使公允价值这个标准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总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同时要注意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一致性。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影响很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的运用。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熟练地操作。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以摆脱复杂的计算,减少人工计算的失误,提高精度。

(4)完善市场体系以促进公允价值的推广。

必须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各种市场的健康发展,以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公允性。首先,企业应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类别标准,建立对公允价值变动专人负责、定时按既定途径收集数据,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其次,外部制约力量应加强,确保公允价值的真实。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完善公司法,刑法,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有关的法律,对滥用公允价值的企业和授意者、执行者进行严格监督,给违法者以刑事处罚、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以震慑他们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心理。另一方面,中注协、财政部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对于企业财务报告中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发表恰当的意见。这样才能给公允价值的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虽然前些年,我国曾出现过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利用估计、假设、判断来进行利润操纵就否定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利润操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公允价值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而非其根源。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同时通过增加对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加强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对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等手段多管齐下,减少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保证公允价值在新准则执行过程中能被正确使用,使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公允、可靠,对信息使用人更加有用。

参考文献

[1]?段全虎、王云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3).

[2]?刘延军.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J].会计之友,,(7).

[3]?张学谦.会计信息披露目标下的公允价值计量[J].会计之友,2006,(6).

[4]?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J].财经论丛,2005,(5).

篇9: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准则应用的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准则应用的论文

一、公允价值定义

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2.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先发表FAS157“公允价值计量”,2月,FASB再发表了FAS159“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进一步允许主体选择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多种金融工具和某些特定的其他项目,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在FAS157中,公允价值的简单定义与计量公允价值的框架相结合。

3.IASB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与IASs中与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FAS)157号所表述的公允价值,至少有以下五点差异:第一,IASB所表述的公允价值,既不是指脱手价格(exitprice),也不是指入账价格(entryprice),而FASB在FAS157定义的公允价值,明确是指脱手价格;第二,IASB讲的负债的交换价格是清偿一项负债的支付价格,而FASB讲的负债的交换价格则指转移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第三,IASB在定义中描述交易参与者是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FASB则只用市场参与者来概括,不过IASB认为这两种不同提法的本质内容是一致的;第四,IASB对于公允价值应面向市场的观点与FASB是一致的,但FASB明确指出,在计量日并不存在一项实际交易而只存在假想交易,后来在FAS159中又补充说,存在着确定承诺,但始终明确公允价值是估计价格;第五,FASB非常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是确定资产销售或负债转移的脱手价格,其所以强调脱手价格,是因为脱手价格代表未来的现金流入或流出,从而符合关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二、我国的公允价值概念

1.在我国20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定义如下:“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第42条)。

2.公允价值的主要特点及其局限性。公允价值有四个主要特点:第一,以市场而不是以特定主体为计量的基础。第二,以基于确定承诺的假想交易为对象,因为此时并无实在的交易。第三,计量日不是交易日,而是确定承诺日和清算交割期以前的每个报告日。公允价值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价格主要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三级估计——即采用与市场无关的各种估计技术——除外),即它始终跟踪作为价值影子的市场价格的消长而调整自己的升降,从而使资产或负债的计量与市场息息相关。第四,由于它主要是参照市场的估计价格,因而即使估计未必完全可靠,它始终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这是历史成本计量所办不到的。

当然,公允价值计量也有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估计价格会出现偏差,损害会计如实反映的基本要求。不过,随着估计技术的发展,这一局限性会逐步得到改进。

三、应用公允价值须创造的条件

公允价值计量的有效运用,最好逐步创造以下几个条件:(1)在计量日,该资产或负债有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或有序市场)存在,随时可取得作为公允价值估计参数的市场价格(即可实行一级估计),或者,应有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随时取得相似的资产出售价格或负债的`转移价格(并作必要的少量调整,即可实行二级估计),尽可能不采用脱离市场的估计技术的三级估计;(2)同类或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市场最好不只一个,其中要有一个主市场或最有利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资产的出售价格最大化,负债的转移价格最小化;(3)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估价和判断水平;(4)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独立性,提高他们对公允价值估计的审计能力。

我国在基本准则定义公允价值时同IASB一样,并未明确:(1)公允价值是以假想交易为前提;(2)是一种脱离现实交易的估计价格。这样,我们运用公允价值时应注意:(1)要有可能取得公允价值(按我国公允价值定义);(2)所取得的公允价值应当或尽可能可靠,因此,我国公允价值的采用将不受美国FAS157和FAS159的限制;(3)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目标。

四、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准则应用的影响

1.《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发育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双方自愿交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以避免企业利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发生。

2.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可能产生利润,如以优质资产换取劣质资产等。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将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上市公司将可以通过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提高当期利润。虽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但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此外,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商业实质的判断也存在一定的会计弹性。

3.《债务重组准则》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而原来是计入资本公积;同时引入公允价值,以实物抵债,将以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对于部分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势必大幅增加利润,从而提高每股收益。对于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特别是ST、PT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负债较大而且可能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其利润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投资者可以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识别债务重组包装获得的利润,进而作出理性的选择。

4.金融工具准则规定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还应当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以避免给会计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可以说,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很好的规范。但是,《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只对金融资产进行了划分,而没有对企业的金融资产如何进行分类以及分类标准进行严格的界定。

总之,相对于IASB和FASB而言,我国公允价值在使用的前提、范围及具体方法上更加谨慎,这既是对我国过去曾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出现问题的总结和改进,也是基于我国国情,确保公允价值不被滥用的现实选择。如在基本准则第43条中就明确指出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此外,公允价值使用的限制性规定还在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股份支付、套期保值等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新会计准则的这些规定向企业传达的信息是严肃而鲜明的,只有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基础上才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J],会计研究,,(1).

[2]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1).

[3]郭永清,高伟.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分析及国际趋同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4,(5).

[4]苏莉.改进公允价值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学位论文,.

[5]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2).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已经过去了三年,而由于鼓励提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应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试图从公允价值计量影响会计准则应用的角度来分析怎么样才能更好地避免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经济后果

篇10:浅谈公允价值的运用毕业论文

浅谈公允价值的运用毕业论文

摘要:20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其次论述其在资本保全、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提高信息决策的有用性等方面的优越性,然后以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润表等为例叙述了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之后指出了公允价值在市场经济尚不完全成熟、理论框架不足、易给关联交易提供操作之便等方面应用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公允价值;运用实践;计量属性

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在这套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亮点是引进了公允价值,使得国内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可见,中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大体一致。

二、公允价值运用的优越性

1.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企业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能力必须回购,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成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价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成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现行企业计算收益时,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费用则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收益包括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和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不加区分,从而形成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种现象就能很好的解决。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

3.提高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按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之于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而言,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避免因历史成本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和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三、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1.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运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以及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等。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

2.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该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一是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上述规定特别指出,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和评估计价作为入账基础,如没有活跃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由于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将使这一交换产生利润,而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生利润。

4.公允价值在利润表的体现。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表中年度的资产变动额(扣除业主往来交易)必然不等于传统损益表收入费用观下确认的净收益。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规定在利润表中单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披露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未实现资产利得与损失,同时在传统的三大报表外增加“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披露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这种将核心业务利润、非经常性损益、其他全面收益分开列示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长期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持久性盈利能力,也有助于短期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

四、公允价值运用的局限性

1.市场经济尚不完全成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合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经济环境,公允价值广泛运用的最基本条件是:拥有健康而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等。中国的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够活跃、完善,如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广泛运用必然会带来公允价值的滥用,并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公允价值的理论框架不足。难以获得精确的数据,造成操作人员主观性较强。在中国新准则中,有17项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指南不仅十分有限,而且还分散于多项具体准则中,计量指南的缺乏必然影响相关准则在具体实务中的有效实施;同时这些指南制定目的单一、开发过程分散,指南之间存在差异,这加剧了中国新准则体系的复杂性,使实务操作多样化,导致财务报告信息缺乏可比性。

3.容易给关联交易提供操作之便。在中国,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较普遍,特别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及资产交易等交易中,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情况时有发生。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在相关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仍有可能被一些关联交易者利用。

4.专业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公允价值的推广。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国会计人员习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处理会计业务,主要是记录和报告,对需大量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很生疏。在公允价值计量中,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如未来现金流量等要素的确定取决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中国现状看,会计人员与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难以适应,出现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会计利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行为。

五、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措施

1.引入全面收益报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期末损益包括两个部分,即已确认已实现的损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随着公允价值的引入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日益增多,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将会大幅增加,对企业整体损益情况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此时还不能将其在表内加以反映,无疑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允。因此,通过全面收益报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到企业真实情况。

2.规范公司治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能真正代表所有股东利益、独立于大股东和经理层并对其实行有效制衡的董事会,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确立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制定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以保证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时,能够实现与其风险管理框架以及董事会批准的整体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目标,保持有关使用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及政策规定在整个企业中的一致性;定期向高管层和董事会提供信息,反映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情况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表现的影响。

3.不断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为保证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就需要在市场资产或负债的估价系统等上做文章。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会计、审计工作中运用的力度,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性和运作的实时性、高效性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利用网上实时采价报价系统,可以加速传递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公共信息,实现资产信息的及时咨询和资源共享,使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能够很容易取得,以不断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才能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及认识的提高是获取准确公允价值的有效途径,因为公允价值的评估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做出复杂判断处理的能力,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逐渐完善,通过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界人士的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允价值必能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篇11: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1]IJIRIY.Theoryofaccountingmeasurement[M].Sarasota,FL: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1975. [2]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J].北京:会计研究,2010(2):7-12. [3]任世驰、陈炳辉.公允价值会计研究[J].长沙: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72-76. [4]张白玲、杜孝森.公允价值会计基本概念辨析[J].武汉:财会月刊(会计版),2009(11):63-64. [5]北京: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J].北京:会计研究,2007(10):11-15. [6]任世驰.公允价值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成都:财经科学,2010(5):118-124. [7]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J].北京:会计研究,2010(1):21-27. [8]杜孝森、张白玲.论公允价值会计与权责发生制[J].武汉:财会月刊(会计版),2009(12):5-6. [9]高建忠.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演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12-01. [10]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J].北京:会计研究,2010(1). [11]葛家澍.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公允价值计量》[J].北京:财会学习,2009(1). [12]罗绍德,任世驰.对公允价值相关概念的一个澄清[G]//北京: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论文

审视公允值在我国的运用论文

大学生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探析论文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思考论文

经济收益观看公允价值计量的论文

浅谈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初探论文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仰恩大学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新会计准则对税务管理及筹划的影响论文2022-12-02

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论文2023-01-07

会计学论文2023-07-09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的思考论文2022-05-20

会计学本科专业论文2022-05-06

会计专业大专论文2022-12-24

浅议新资产减值准则论文2023-11-28

会计学论文范文2022-09-21

浅析准则变动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盈余管理论文2022-04-30

浅谈环境会计计量模式论文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