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论文(共15篇)由网友“Invisible”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会计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经济事项也日益增多,而会计标准却日趋简约,赋予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空间。会计职业判断越显其存在的价值,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本文阐述了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形式,提出衡量会计职业判断合理性和公允性的标准,最后对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 合理性 公允性 建议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就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一般原则的应用进行判断与选择。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大量新型、复杂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会计环境将日益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经济事项也日益增多,而《企业会计制度准则》和若干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提供了指导,但并不提供所有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只给出会计可选择和判断的标准。可见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面对某些特殊情况以及不确定性环境下必须有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它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形式
会计处理方法空间范围的可选择性。如会计制度规定,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发出存货的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又如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如何判断资产的可变现净值,特别是在没有市价可供参考时,给于会计人员的空间范围选择非常大。
会计处理方法时间范围的可选择性。如计提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及待摊费用的摊销等,折旧年限或摊销时间的选择空间都很大。如房屋建筑物折旧的年限可相差;又如无形资产的摊销,会计制度规定在没有法律和合同约定的年限时按不超过10年的时间摊销,也有好几年的时间范围可供选择等。
判断标准的可选择性。如关于租赁的分类,租赁准则规定当满足租赁准则列示五项标准的一项或数项标准的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比如当租赁资产在开始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75%),则判断该租赁为经营租赁,但如果满足“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标准时,则判断该租赁为融资租赁,同一项租赁根据不同的判断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租赁业务,导致会计处理的巨大差异性,这样让会计人员很难操作;又如当投资企业占被投资企业权益性资本达20%时,企业可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因为投资企业是否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是很难判断的。这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有时会对会计信息产生重大影响。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衡量标准
尽管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原则、程序等方面的自由空间,但是这决不是说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可以不受约束的随意判断,只能在我国统一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判断和选择。因为有的选择空间太大,导致会计权限过大,只要不违法,没有超出统一制度规定的范围,企业都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处理方法,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自然就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正确的职业判断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如何衡量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合理性与公允性,笔者认为主要取决于:
(一)遵循会计法律、法规
这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实施职业判断的首要准则,尽管会计职业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判断性,而且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也赋予会计人员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原则、程序等方面的自由空间,但会计职业判断只能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判断和选择,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精神实质,决不是不受约束的随意判断。一旦越过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空间,就会走向极端,蜕变成会计操纵,最终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客观、公允地反映经济事项
企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是真实而公允的。其判断结果所产生的会计资料应能客观地反映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受权势和偏见影响。对于确定的事项应根据会计原始凭证加以确认,而对于不确定经济交易或事项应以最近可获得的真实可靠的信息为基础作出判断,在整个会计职业判断过程不能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为规范,对经济业务正确的职业判断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人员对不确定经济业务进行职业判断时,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揭示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最终选择的结果主要取决于道德因素。要求会计人员需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敬业精神,应以遵循职业道德为前提,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会计法规,依法理财,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原则处理会计事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篇2: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论文
会计职业判断是衡量会计职业行为的合规程度,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影响企业内部和外部客观经济环境作出公允和客观的评价。
鉴于我国会计实务的目前状况,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力,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根本
1.通过专题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财政部门和会计理论界应积极宣传会计准则和各项会计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开展讨论,包括组织会计专家和会计人员面对面的讨论或聘请行业会计精英进行言传身教,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不做假帐”是对会计职业的最基本要求,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始终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促使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依法办事,强化会计人员的道德约束,消除会计处理中的不道德行为。尤其是当法律法规和准则没有明确规定或定义不明晰时,会计人员要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加强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始终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并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对会计竞聘上岗、是否续聘及绩效考评的重要标准。
(二)提高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的质量是关键
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以“原则”为基础的,我国是由财政部负责制定的,是以“规定”为基础,当然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事实上,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的制定不是一个纯技术的过程,而是一个相关利益各方不断博弈的过程,有文化、意识、法理的渗透和交融的过程。由财政部负责制定,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是必然的,但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反映的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国家利益、有企业利益、有债权人利益、还有个人利益等,而且这些利益的矛盾性是经常存在的,有时甚至冲突相当激烈。比如目前实行的借款费用具体准则、租赁具体准则中的诸多强行性规定,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时会计职业判断的公允性很难把握。又如编制合并报表时,产生的合并价差,按国际会计惯例,本应该以商誉加以确认,但却采用了现行制度中的合并价差,这种规定有时就伤害了企业的利益,就会产生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
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制定和具体准则时必须充分体现客观、公正、中立和利益平衡等,减少行政干预和强行要求,多考虑国家以外各方的利益。这样不仅会提高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的质量、公共认可性和可操作性等,而且自然就提高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公允性。
(三)构建会计监管体系是必要补充
会计监管体系框架的构建要充分体现 “法律法规、政府监督、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基本思想:建立以行政会计监管为主的监管体系,强化政府外部监督,即由财政部门、证监会、审计等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的公允性;建立以行业自律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完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通过制订行规,建立行业自律,以及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管来实现对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行为的监管,并以此规范约束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强法治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落到实处,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戒、警示,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遵法、守法的法制观念意识。督促会计人员能够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估计。同时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以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公允性,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
(四)建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系是长远目标
会计政策选择是客观的,且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又是无法克服的矛盾,这时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必须建立会计执业行为的约束机制,而这种约束机制就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自律机制,从本质上讲是会计职业人员集体意识和责任的具体要求,而不是某一会计职业人员个体的行为和意志要求。可分为“外律”和“内律”两类,“外律”需通过外力的推动而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也称客观职业道德;“内律”需通过自身的修养而产生的自我约束和控制。
“外律”职业道德体系的建立,国家应该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制定一般原则、程序性规定和应用指南,同时建立职业道德仲裁委员会,对不道德的会计职业行为及时做出处罚并将其相关信息公开,为非正式惩罚机制提供信息基础;在董事会下设立道德委员会,建立支撑会计职业道德的支持性系统,并纳入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系统中审计并一同披露,在社会中通过舆论媒体等形成和维护一种有利于健康道德文化的支持性环境,即有机会造假而不敢造假,这是初级阶段。而“内律”应以高位的标准要求来培养和宣传会计职业道德的高尚情操,并融入企业的道德文化,倡导会计人员追求至善的会计职业道德理想,这是最高阶段。
参考文献:
1.吴水澎,刘启亮.会计制度 公共领域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研究,
2.王开田.会计行为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篇3:会计职业判断论文
会计职业判断论文
摘 要: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理论界并无权威的定义。本文首先给出我们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界定,然后从会计职业判断的假设、范围及主体以及最终目标和研究追求三个方面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解析。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 角色转变 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
随着两权分离,各国开始制定会计标准以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会计职业判断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专业的会计人员应以会计标准或会计理论、会计原则为指导,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遵循客观谨慎的原则,并以公允表达、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为最终目标。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假设
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需要依靠会计标准或会计理论,并以会计原则为指导,同时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这就使得会计职业判断要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才得以发挥作用。
1. 会计标准是合理健全的。会计标准的产生是会计职业判断问题引发关注的本源,同时又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依据和限制。会计职业判断离不开会计标准,绝大多数会计职业判断要以会计标准为判断依据。所以,尽管现在的会计标准可能还存在缺乏一致性、救火式等一系列问题,会计标准的完善也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仍要以假设合理的会计标准为主要依据和评价标准。
2.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具有进行判断所需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果失去这项假设,会计职业判断不仅不能发挥其功能,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当前会计准则将向以原则为基础的模式发展,会计职业判断将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都必须以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具有进行判断所需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为前提条件的。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及主体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等概念易于混同,部分原因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并没有进行明确界定。
1.会计职业判断包含审计师的会计职业判断,但不包括审计判断。1会计职业判断的`对象包含会计活动的方方面面,如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报表的编制等。然而在谈到会计职业判断的主题是我国的大多研究并没有涉及审计师在内。其实,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是也是要进行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的,即他们要站在企业会计人员的角度上对各会计事项进行判断,这是他们在进行审计判断之前所要做的,但审计师根据其职业判断验证会计人员的判断正确与否则不属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而属于审计判断,会计职业判断不包括审计判断。
2.会计职业判断包含会计政策选择,但不仅限于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等有关法规的选择范围内,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选定会计政策的过程。2从二者的客体我们即可看出,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职业判断运用的一种重要情况,但绝不是全部。
3.会计职业判断包含于会计判断,但小于会计判断。会计判断可以被认为是一切与会计相关的判断,会计判断应包括会计职业判断和一般的会计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只是它的一个子集。
三、会计职业判断的最终目标及研究追求
会计职业判断的最终目标是“公允表达、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然而,会计领域充满的不确定性、会计理论的缺陷、经济业务的复杂性等也是目标达成的阻碍。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希望改善这种情况,帮助会计职业判断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1.转变会计角色,促使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与企业目标达到均衡
会计人员在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的过程中扮演着中介人的角色,其职业判断行为取向,会直接影响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3在当前信息时代下,电算化系统主要负责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输出,但它与外部的信息是隔离的。因此,会计人员的下一步发展不是由电算化系统的使用而带来的下岗,而是在企业中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账房先生”、“账簿记录员”转变为企业的资产看护者、评价者,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通过充分了解、掌握当前的经济形势、政策、企业的远期发展方向、目标等情况,加上对会计原则的充分理解和合理运用,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使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价值最大化达到均衡,帮助企业管理好企业资产,保证资产更有效的利用,产生更高的收益,并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建立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促使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与利益相关方达到均衡
在会计行为执行者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保持其与企业目标达到均衡,同时应保证它与利益相关方方面也应达到均衡。所谓“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 是会计监管或会计职业界为引导会计执业者正确理解会计原则、执行会计标准,而执行发布的包括各种指南、解释、公告、补充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及通过教育、激励等方式提高会计执业者职业道德素质的一个引导体系。4它一方面可以弥补人们知识和认知能力有限的,因而对会计标准的理解和对会计实务的把握不完全的缺陷,同时还可以平衡会计行为执行者对企业目标的过激实现而导致的“判断失真”甚至“故意失真”的情况,保护利益相关方即与会计信息的使用有联系的各方,如政府部门、财税、工商、银行、投资者等的利益。
会计行为执行者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就是与企业及各利益相关方博弈的过程。当二者没有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一方的获利总是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的。当今,和谐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从会计角色转变和构建会计职业判断引导体系两方面提高并端正会计行为执行者的职业判断能力,创建经济环境方面的和谐景象,进而帮助实现会计职业判断的最终目标是时代的选择和需要。
参考文献:
[1] 孙丹. 论会计职业判断[D]. 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6
[2] 段文清,邓永顺,宇文献花.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J]. 会计研究, (11)
[3] 赵馨燕.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5
[4] 张世兴. 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及其内容构成[J]. 财会通讯. 2004(7), P65
篇4:会计职业判断初探论文
会计职业判断初探论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若干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也加快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虽然,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提供了指导,但它并不能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特别是针对某种特殊情况,并没有提供准确的定义或方法,而且其中有许多允许的方法可供会计人员进行选择。因此,会计人员在寻找解决办法的同时,职业判断越加得到广泛应用。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第950页)。将这种思维过程用于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工作,就形成职业判断。至于什么是会计职业判断,目前在理论界并无明确的定义,其英文原意为PROFESSIONALJUDGEMENT.根据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的研究表明,会计职业判断是在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一个决策过程,这个过程是建立在会计人员的逻辑分析能力、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并遵循客观、谨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过程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诚实、正直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在复杂、不确定以及变化的环境下,特别是在会计准则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会计职业判断越显其存在的价值。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不仅是个人的行为,通常还包含与其他专业人士的讨论、对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参考进行决策所必须依据的各种成文资料等等。
很显然,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面对某些特定情况以及不确定环境下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会计人员除应正确理解会计准则所包含的各种知识外,其工作经验、职业道德以及对某种特殊环境的认识能力等,对会计职业判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并不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做好的,这一过程反映了某一会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逻辑分析的能力,是一个知识、经验与天分的积累过程。
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一)我国会计改革为职业判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992年以后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已不再是简单的帐务处理规则,而主要是对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予以规范,这些规定比较原则,且允许各企业或单位灵活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这就需要会计人员遵循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权衡契约各方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职业判断。
(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日新月异的通讯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使中国更多的跨国公司加人国际竞争,灵活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着更多的他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会计作为世界“商业语言”,在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中信息传达的作用日显重要。自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与国际接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会计改革是一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迸经验和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在此之前则应以国际惯例中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为向导,对交易的实质进行判断,51迸先进的会计技术,借鉴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以规范会计处理。
(三)企业改革带动会计发展中的需要。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破产、转让、兼并及资产重组日益频繁,企业外部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市场行为因素混杂着其他诸多因素,使得资产转移的判定和交易损益的确认、计量变得十分复杂。国家不再是企业的唯一投资者,企业经营者必须对生产经营全面负责,其经营责任受到各利益群体的关注和监督,国家、企业、职工、其他投资者利益矛盾现象越来越普遍地存在于会计实践中,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越发显其重要性。
(四)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会计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作为一个包含确认、计量、报告与分析在内的信息系统,服务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主体,而职业判断仅仅是这种经济环境下的一种经济行为。二战后跨国公司骤然增多促进了国际经济技术交往,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多样化、会计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为财务信息的加工和传递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由于追逐知识,导致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核心,会计人员的大脑成为企业创造效益和增值的基本源泉,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判断、决策等人为因素决定着特别市场契约中各方的利益权衡。由此我国会计工作在向国际化接轨过程中出现了准则、法规无法或暂时没有规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
(五)加入WTO为职业判断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合作机遇和空间会大为增加,会计职业人员将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会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专业技术与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制定有效的经营政策,在大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
这些都意味着会计人员必须经常参考其他依据,即使有会计准则和其他依据为向导,在解决特殊会计问题时仍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影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除拥有基本会计技能外,还应时刻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敏锐观察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做出相应的决策,制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这种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一)环境因素影响
1、经济环境。会计作为一间应用技术,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会计人员的一种主观行为,服务于一定社会环境下的经济主体。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着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结构和知识层次,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不同,从而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同。合理的职业判断可以为整个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真实客观的公允信息,从而推动其所处经济环境的正常发展。
2、法律环境。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是无条件地遵循现行《会计法》有关财务法规和会计准则,只有在法律、法规和准则没有规定、定义不明晰、允许某些事项可以进行会计方法的选择时,会计人员才能充分发挥其职业判断的能力。
3、市场环境。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活跃的市场主体自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市场竞争。会计人员由于“竞争”,在运用职业判断时必须考虑与其他企业的指标可比性及所提供信息的可理解性;国际经济合作的扩大更应考虑国际会计惯例,以保证国内企业雄厚的竞争优势。
篇5:会计职业判断论文
会计职业判断论文
会计职业判断论文【1】
【摘 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经济事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职业判断的空间不断的扩大,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笔者的几条关于如何让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判断;判断能力;会计人员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的不断增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使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更加的凸显,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一直都在不断的规范会计职业判断的建设,从1985年5月1日起执行,由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就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再到1993年12月29日和10月31日对《会计法》的重新修订,更是丰富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内容。
以及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6月17日实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月20日实施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办法》,1月1日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1月1日实施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1月1日实施的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会计法规都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了规范。
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法规的要求,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尽可能制止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滥用,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会计职业判断及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现状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会计事项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性,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原理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从企业的理财环境以及经营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不确定经济事项应采取怎样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等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虽然可以用简单的六个字来形容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则是一个会计人员全面综合素质的展现。
怎么去认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界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会计标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不确定经济事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原则的选择和协调,会计估计,重要性原则的运用等进行合理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事实上可以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实质上一种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问题,还要求会计人员坚守职业道德,提高法律意识,抗拒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合理合法的对不确定经济事项按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职业判断。
由于长期以来的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还是比较的少。
会计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没能有效地结合,没用充分的考虑实际环境,不重视职业判断。
另外,多数会计人员处在比较低的核算层次,缺乏更高更远的视角去思考会计环境,加上当前多数企业的岗位划分很细,会计人员难以对不确定经济业务进行全面把控,以及会计人员很容易受利益驱动。
所以当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提高会计信质量意义重大。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人员自身的因素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估计,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原则的选择等都涉及到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领会了会计法律、法规的精神,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诚实、正直的品质,崇高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也就是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素质,是导致会计人员做出的判断是否客观、公允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涉及到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时,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更是意义重大。
所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相关会计法律的规范下,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等,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人员的个性特征
会计人员的气质、个性、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特征,对会计职业判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坦率直爽的个性去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做出果断的判断,更需要严谨的态度度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选择最优的会计政策。
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清晰、敏捷的思路,良好的交际能力,谨慎的工作态度,坚定的意志等,才能做好财务工作。
(二)企业的因素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具体的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当局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而企业的组织形式又决定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企业资金来源不同的企业的会计事项的判断和选择有不同的侧重点,进而又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不同要求的企业,需要进行的职业判断也有较大的差异。
如国家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就是为了对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实行差异话的规范。
另外,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所以公司的治理结构又成了限制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也是利益主体在权、责、利上进行划分和牵制的机制。
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的雇佣关系又导致了会计判断要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影响。
所以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会计职业判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
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一种主观行为,他是服务于一定社会环境下的经济主体。
在市场体制下,会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由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国家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这种社会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不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换,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经相同。
社会环境中的文化、风尚、观念等因素对会计职业判断也同样有影响。
如过于保守、谨慎的倾向,往往会导致过高计提坏账,低估企业的资产等。
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社会,会计信息的提供和利用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从法律角度看,每个企业的会计政策都会受到法律的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属于规范性的文件,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当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没有规定或者没有明确的规定或是其他有可供选择的情况,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职业判断能力。
健全的法律、法规能有效的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客观、公允的提供会计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下转第109页)(上接第107页)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理论的学习,特别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的学习。
例如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等,都体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其次会计人员应该系统、全面的'掌握会计各门主干课程的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
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好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学、金融学、贸易学、风险投资、战略管理、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同时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制度,来敦促和检验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加强会计实践训练
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事项的能力,才能做好会计职业判断。
这种能力就需要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逐步的积累起来。
篇6: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
【摘 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经济事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职业判断的空间不断的扩大,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笔者的几条关于如何让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判断;判断能力;会计人员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的不断增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使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更加的凸显,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一直都在不断的规范会计职业判断的建设,从1985年5月1日起执行,由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就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再到1993年12月29日和1910月31日对《会计法》的重新修订,更是丰富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内容。
以及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196月17日实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2月20日实施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办法》,201月1日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201月1日实施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201月1日实施的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会计法规都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了规范。
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法规的要求,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尽可能制止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滥用,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会计职业判断及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现状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会计事项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性,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原理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从企业的理财环境以及经营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不确定经济事项应采取怎样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等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虽然可以用简单的六个字来形容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则是一个会计人员全面综合素质的展现。
怎么去认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界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会计标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不确定经济事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原则的选择和协调,会计估计,重要性原则的运用等进行合理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事实上可以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实质上一种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问题,还要求会计人员坚守职业道德,提高法律意识,抗拒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合理合法的对不确定经济事项按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职业判断。
由于长期以来的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还是比较的少。
会计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没能有效地结合,没用充分的考虑实际环境,不重视职业判断。
另外,多数会计人员处在比较低的核算层次,缺乏更高更远的视角去思考会计环境,加上当前多数企业的岗位划分很细,会计人员难以对不确定经济业务进行全面把控,以及会计人员很容易受利益驱动。
所以当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提高会计信质量意义重大。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人员自身的因素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估计,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原则的选择等都涉及到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领会了会计法律、法规的精神,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诚实、正直的品质,崇高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也就是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素质,是导致会计人员做出的判断是否客观、公允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涉及到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时,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更是意义重大。
所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相关会计法律的规范下,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等,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人员的个性特征
会计人员的气质、个性、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特征,对会计职业判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坦率直爽的个性去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做出果断的判断,更需要严谨的态度度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选择最优的会计政策。
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清晰、敏捷的思路,良好的交际能力,谨慎的工作态度,坚定的意志等,才能做好财务工作。
(二)企业的因素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具体的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当局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而企业的组织形式又决定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企业资金来源不同的企业的会计事项的判断和选择有不同的侧重点,进而又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不同要求的企业,需要进行的职业判断也有较大的差异。
如国家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就是为了对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实行差异话的规范。
另外,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所以公司的治理结构又成了限制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也是利益主体在权、责、利上进行划分和牵制的机制。
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的雇佣关系又导致了会计判断要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影响。
所以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会计职业判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
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一种主观行为,他是服务于一定社会环境下的经济主体。
在市场体制下,会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由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国家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这种社会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不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换,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经相同。
社会环境中的文化、风尚、观念等因素对会计职业判断也同样有影响。
如过于保守、谨慎的倾向,往往会导致过高计提坏账,低估企业的资产等。
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社会,会计信息的提供和利用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从法律角度看,每个企业的会计政策都会受到法律的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属于规范性的文件,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当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没有规定或者没有明确的规定或是其他有可供选择的情况,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职业判断能力。
健全的法律、法规能有效的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客观、公允的提供会计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下转第109页)(上接第107页)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理论的学习,特别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的学习。
例如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等,都体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其次会计人员应该系统、全面的掌握会计各门主干课程的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
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好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学、金融学、贸易学、风险投资、战略管理、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同时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制度,来敦促和检验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加强会计实践训练
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事项的能力,才能做好会计职业判断。
这种能力就需要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逐步的积累起来。
所以我们可以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加大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视案例剖析,通过这种实践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还可以在企业中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使得会计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和熟悉不同岗位的各项经济业务,从而通过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另外,可以建立经验交流的网络平台,供会计人员互相交流学习。
单位内部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经验交流活动,总结和分享实践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当然也可以组织一些技能竞赛活动,可以使企业内部,也可以在企业之间进行,通过竞赛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会计职业判断至关重要。
会计职业判断单靠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工作技巧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
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只有职业道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以成文的形式,来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而在会计教材中充实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另外可以实地开展一些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讲座或是网络公开课程,通过结合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增华.对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探析[J].企业研究,(10).
[2]李杰.如何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J].财经与管理,2012(4).
[3]吕景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新解[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6).
[4]钱红华.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11).
篇7: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
摘要:传统上,稳健性被认为是公允的对立因素。特别是颁布的新准则执行以来,关于稳健性与公允价值的讨论日益增多,多数观点认为随着更多地引人公允价值计量,稳健性相对下降,更有观点认为实行完全的公允价值计量就应抛弃稳健性。本文从稳健性和公允价值概念的界定出发,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不应违背稳健性原则,并对我国的会计实践及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
论文关键词:稳健性,公允价值,管制
一、会计稳健性的概念界定及评价
会计稳健性,亦称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基本原则之一。Bliss(1924)将早期会计稳健性思想描述为“不预计利润,但预计所有损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稳健性定义为:“对不确定性的谨慎反应,试图确保包含在商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FASB1980)。Basu将稳健性定义为在财务报告中列报“好消息”比“坏消息”需要更多的证据,开创了盈余稳健性的实证性检验。我国20颁布的新会计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从以上的对稳健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稳健性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最古老的会计原则,亦称会计习惯,稳健性在早期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其他原则与它冲突时都要服从于它(Chatfield,1974)。这是因为,稳健性产生的四个原因为:契约、诉讼、管制和税收(Watts,),其中债务契约是稳健性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稳健性作为对债权人产权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在早期表现出极端稳健形式。现代财务报告不仅应为债权人服务,也应为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服务。适度稳健性也保护了股东对财产权的行使。现代稳健性的实质在于要求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估计时保持一定的谨慎,特别是在面对相同概率的两种或数种同样正确的估计时,应选择较不利的一种估计进行确认,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不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损失。相比之下,某些观点将稳健性片面地定义为蓄意地低报股东权益,实际上是违背了现代稳健性原则的本意。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界定及评价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有意愿的各方交换资产、清偿债务和被授予的权益工具可以被交换的金额。这两个定义基本相同,都强调了公允价值是在公平市场中产生的,是基于市场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征求意见稿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资产可以获得或转移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即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是脱手价格。
公允价值从诞生起,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从而将公允价值摆在了一个有利的位置。凡是与公允价值有冲突的概念,似乎都是不“公允”的。公允价值的本意,应是完全公平市场的脱手价格。但是完全公平的市场是理想化的。用来指导实务的准则却建立在理想化的基础上,也许是一个悖论。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必将随着实际市场向完全公平市场的不断接近而不断修正。所以,何谓公允,实际上是离不开主观判断的。特别是在使用估值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时,涉及大量不确定因素,就需要在必要时遵循稳健性原则。
篇8: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
(一)在一定范围内,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的关系是此消彼长。有研究表明,1993-的会计改革中,会计准则中稳健性原则得到逐步强化。年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因此会计准则中稳健性水平下降。这是与会计准则中明确的财务报告目标紧密相关的。2006年以前,财务报告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因此更强调可靠性。而稳健性通常被认为是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故2006年前在会计准则中逐步强化稳健性原则。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的财务报告目标重点引入了“决策有用观”,因此更强调相关性。而稳健性对相关性的运用施加了不对称约束,即稳健性要求对损失更及时的确认,而对收益要求更高的证据标准。故2006年新准则弱化了稳健性原则。当然,这也是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状况紧密相关的。在西方,契约和诉讼可能是稳健性两个最重要的解释。在我国,管制特别是会计准则管制是稳健性强化的主要原因。当我国社会向法治化迈进,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契约、诉讼等因素对稳健性的要求会加强,所以,管制特别是会计准则管制对稳健性的要求就可相应减弱。
但是,不能据此认为在完全引入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就应抛弃稳健性。有研究表明,美国近30年来会计实务中稳健性是提高的。当然,美国的金融工具品种繁多,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更广泛。由此可证明,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还是需要坚持稳健性原则的。金融危机,不能认为是公允价值本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能排除公允价值的运用可能没有足够程度的遵循稳健原则。虽然说美国的会计稳健性有所提高,但可能在大范围引入公允价值的情况下,需进一步加强稳健性原则。还有观点认为,稳健原则在会计准则存在之前即已存在。有经验证据表明,无论是普通法国家,还是成文法国家(我国属于典型的成文法国家),会计收益都是稳健的。
(二)总体来看,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可以并行不悖。首先,两者在会计准则中层次不同。会计稳健性是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是计量属性。一种计量原则下可以有多种计量属性,反之,多种计量属性可以在一种计量原则下并行。其次,从公允价值的获得过程来看,如用现值计量估计公允价值,在选用折现率、现金流量额时要遵循稳健性原则。特别是,当用两种概率相同的方法或参数得出的同为正确的估值数额不同时,在取舍的判断上,唯一遵循的只能是稳健性原则,从而选取不利的结果作为公允价值。最后,从公允价值的和原价值的比较结果来看,只有当公允价值比原价值高时,此时采用公允价值,才造成公允价值和稳健性的背离。但当公允价值和原价值相等时,公允价值和稳健性没有冲突。当公允价值比原价值低时,此时采用公允价值,正是遵循了稳健性原则。
在新准则的执行中,能否使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并行不悖,关键是看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尽管公充价值计量属性被广泛运用,但是准则始终要求只有在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时才能运用。而且,我国新准则虽然基本明确是以市场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的价值基础却存在多种选择,不一定是脱手价格。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中采取不同的界定方法,是更实际的做法,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监管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要求企业应当慎重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从新准则的执行情况来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家数相对较少,涉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轻。这也不排除是因为西方很多的金融创新工具在我国根本不存在。总之,因为我国准则本身的较高要求,和我国严格的监管,及我国的经济实际,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基本可以在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约束下良好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一定范围内,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的关系是此消彼长,但是,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公允价值计量不应违背稳健性原则。在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同样需要遵循稳健性原则。本文只对稳健性和公允价值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探索,未来研究可从实证上对稳健性和公允价值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一项理论分析,会计研究,(9).
2 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会计研究, (1).
3 张荣武,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会计研究,2010(1).
4 杨华军,会计稳健性研究综述,会计研究,(1).
5 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会计研究,2003(2).
篇9: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摘 要】深人研究并认真解决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是当务之急,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管理会计;现状;原因;缺陷;设想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是会计系统的两个分支,但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被重视程度远不及财务会计。
目前发展的现状是理论落后于实务,这主要表现于管理会计迄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管理会计实践的理论框架。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素来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如对管理会计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少有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现代企业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将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气、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
要适应这种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的经营运行机制,就必须改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决策,以尽可能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有着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作用。
因此,深人研究并认真解决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是当务之急,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1. 在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
管理会计是本世纪初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和发展。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开始的,其历史并不长,而作为管理会计重要内容的中国式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却已有40余年。
所以,现在不少的企业运用了责任会计,如“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在两个方面丰富了管理会计学的内容”但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管理。
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
这是切合实际的,它表明驱使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明显不足,管理会计深入民心并广为应用任重道远。
2. 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运行的原因
2.1 会计工作的地位低下。
一些会计人员和厂长经理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那是企业领导的事。
财务会计工作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管理会计则成了副业,有精力和条件的,就零打碎敲地搞一些,否则干脆抛在一边。
2.2 经营者的管理意识。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封建专制制度,等级观念比较严重,由此而造成了领导者的“长官意志”。
虽然管理会计利用各种信息,经过各种计算分析得出最优方案提供给领导者,但在这种“长官意志”前,有否作用不敢断言。
2.3 一些消极文化思想的影响。
管理会计在评价业绩时要求赏罚分明,但是许多经营者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响,难以做到“罚”字。
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作用事倍功半,从而影响它的推广应用。
3.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存在的缺陷
3.1 研究领域狭隘。
传统的管理会计仅局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趋于稳定的产品,很少研究新产品的成本费用等存在的问题。
一般管理会计只注重财务会计信息,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
而现阶段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要求管理会计不仅要重视企业内部信息,而且还应该注重市场信息。
单纯依靠企业内部的信息很难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决策。
3.2 理论基点不妥。
现代企业管理是经营性管理而非生产性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着眼于销售。
而管理会计却将销售作为一个常量,把销售额的确定作为成本预测和控制、利润规划和控制以及资金规划和控制的前提条件。
这必将阻碍管理会计的应用。
3.3 信息滞后性。
由于管理会计的许多信息来自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报告,但是任何一期的会计报告正好在下一期中间呈报。
由于这些信息的滞后使得其对管理者进行决策毫无用处,严重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3.4 适应范围狭窄。
现代产品的一大趋势就是更新换代加快。
许多产品的寿命周期只有几年,有些仅为一年或更短。
许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不仅靠产品的低成本生产,而且靠产品更新。
而传统的业绩评价又始终以成本为中心。
4. 对推广管理会计应用的若干设想
4.1 创造管理会计应用的外部环境 ,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完善 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什么样的企业体制就需要什么样的会计。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政府职能的错位,导致企业政企不分,责权不明,造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同时也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
政府一方面直接控制了企业的人、财、物,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没有独立性和自由性,无法及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又忽视甚至排斥企业自身的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既无压力又无动力而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的许多方法显得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应取消企业领导享受的行政级别待遇,也不再由政府指派,而改为到社会上去公开招聘,由市场产生和磨练出真正的企业家。
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在这种环境中达到优胜劣汰。
所以,要促进企业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应用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改进企业行政当局的奖惩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从而使每一个企业都能真正考虑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2 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虽然二十年来我国管理会计成绩斐然,但要想使管理会计得到推广应用,仍需加大对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力度。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才能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
就基础教育而言,应在大中专院校、成人教育以及广大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中进行广泛的、深入持久的管理会计基础教育,不但要让这门课的知识深入人心,还要培养他们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力。
4.3 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
与会计人员相比,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可能更重要。
据调查表明,单位领导不重视被列为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首要原因。
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
如果企业领导没有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将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恐怕也难以发挥作用。
4.4 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组织,推动管理会计的前进。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均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作为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
这些专业组织的成立不仅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发票,而且加强了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在英国,一旦持有特许管理会计师证书就被认为是有广泛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往往成为大公司猎取的目标。
通过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师专业组织发展的结果和作用来看,我国也有必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我国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设立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创办管理会计师刊物。
这不仅有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壮大,而且能够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
虽然就目前来看,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推广运用仍受到种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管理会计必将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在国有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篇10:探析会计职业判断
探析会计职业判断
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全面铺开,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处理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了中国目前存在的会计职业判断的一些问题,进而从宏观及围观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监督体系;职业道德
一、有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概述
1.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职业判断是会计领域的一个常见的术语,它的含义是会计人员在处理企业平常的日常财务会计事务时,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同时结合企业理财环境以及生产经营环境的特性,对企业日常的会计事务的处理,以及编制企业财务报表时应当采用的方法进行选择和判断。
2.会计职业判断的要素。会计职业判断有其应有的构成要素,我们可以把他们简单的分为会计职业判断主体、会计职业判断客体以及会计职业判断工具。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它指的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是具有相关的会计知识的人员,在整个会计职业判断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有关于一切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为都是由这个群体全程执行。
会计职业判断客体,它指的是会计职业判断主体进行主观判断的目标,是与职业判断主体的.行动联系起来的客观事物。
会计职业判断工具,即会计职业判断主体为了对会计客体得出一定的结论而采用的各种工具和手段,它起的主要是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桥梁工作。
二、会计职业判断相关内容列举
1.通过进行相关的会计职业判断,进而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比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企业的长期股权可以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并且对其计量标准做了明确的固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术语即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对于这个计量的标准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会计主体进行相关的会计判断,进而确定应当采取的会计政策即如何对该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核算。
2.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资产减值的估计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进行进行相关的价值评估,对于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进行相应的计提减值准备。在会计准则中,只是对一些非常明显的减值现状进行了举例,但没有一个确切的减值衡量标准。因此,在确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判断上,往往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3.会计职业判断是披露事项的重要依据。会计准则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和完整性,要求对某些事项进行一定的披露。比如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这是会计准则中明令要求披露的。但对于关联方的判定,会计准则并没有完全界定清楚。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规定,关联方包括重要的供货商等。对于这个重要的供货商标准,则完全由会计人员进行自我认定,他们可以确定哪些客户的交易会被列入报表披露。
三、目前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多样性,这些准则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行为进行了约束,但相反它也给了企业比较多的选择空间。各种不同的规定恰恰为企业选择自身行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选择对自身利益最大的行为。在一些不确定的交易方面,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样主观因素过于强大,会严重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行使。
2.管理者的过多干预,使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会计人员难以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管理人员往往出于自己的目的,比如,对业绩的要求、对资产利用率的要求等等,会要求会计人员做出符合其标准的判断。由于管理人员在权限上的限制,会计人员往往会按管理人员的要求做出相关的会计职业判断,客观性受到挑战。同时不同所有者他们之间的目的也不一样,对于个体私营企业而言他们看重的是避税,上市公司而言则注重自己本身的财务指标状况,国有企业则比较注重经济增加值等,不同的目标取向对会计职业判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3.会计人员本身整体素质不高,这是造成会计职业判断水平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职业判断首先需要对会计准则法规的良好掌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其次要能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最后还需要一定会计从业经验。对于中国广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而言,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会计人员的整体职业经验也相对不足,这对需要丰富经验的会计行业而言,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策略
1.健全会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机制,遏制滥用职业判断。为适应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中国的会计标准正在走向国际化。财政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标准,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多方面给予职业判断更大的空间,其本意是为了让企业披露出更符合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屡屡出现以职业判断为借口的盈余操纵行为。而这是中国目前会计实务中所欠缺的。
会计标准终究不能替代职业判断,为了使制定的准则能更好地发挥预期效用,有必要成立一个会计标准释疑委员会,其职责是建议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正确的运用会计标准,可能的话,建立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指导会计执业者的职业判断,不至于使其面对日益扩大的判断空间而无所适从。特殊情况出现时,由委员会收集判断存疑的事项和反映交易经济实质的证据,通过集体判断来解释准则中相应的规范部分并提供指南。
2.加强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监督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行业内部的自律,这要求会计行业要对违规的成员进行惩罚等,对于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的人员要进行表扬,做到有惩有奖。另一部分指的是外部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强化国家机关如税务、工商、审计等机关的监督执法作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这是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最重要的环节。
首先,会计从业人员要更新观念,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客观上不需要进行职业判断,主观上会计人员头脑中也没有职业判断的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日益俱增,而会计标准却日趋简约,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由过去“照本(指会计制度)执业”转向运用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观念更新,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
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核算手段趋于电算化;
另一方面中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包含的知识点与内容在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这都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就业后的学习和岗位培训,养成终身接受教育的习惯,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知识,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的信心和能力。最后,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诚信为本”的理念。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会计人员受到的诱惑较多,所以,职业道德是每位执业者必须遵守的,但在利益面前又时常被践踏。“会计职业道德着重解决会计职业界各个成员所面临的利益冲突,在一定意义上,没有冲突,就不需要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伴随会计执业者终身。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思考[J].商业经济,,(6).
[2]孟金亭.浅谈会计的职业道德[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
篇11:对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
对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引人瞩目的变化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口予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离不开会计职业判断,论文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分析,思考和探讨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作 者:李Z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刊 名: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S 年,卷(期): 8(7) 分类号:P23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职业判断 计量属性篇12: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与提高方法研究论文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与提高方法研究论文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很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通常提到的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方面。从会计流程看,从识别会计凭证,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到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到合理地设置账簿并登记;再到组织财产清查和账簿的核对;最后编制财务报告,每个步骤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不过其中有很多属于简单的、重复性的、日常性的判断,如登记账簿、核对账簿等,这些判断会计人员在实务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大都能纯熟地运用。判断的难点主要在会计处理方面,特别是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项,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此。
从会计业务处理看,会计职业判断涉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个环节。确认主要是判定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能否进入及何时进入会计系统,并作为何种会计要素反映,且通过应予归属的具体会计科目加以明确认定。计量主要是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判断,目前常用的计量单位是名义货币,而计量属性则主要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1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进行判断选择。记录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等载体的选择和运用,相对比较简单。报告主要是判断在报表体系中应反映哪些会计要素,以何种方式披露,披露哪些信息等。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提高的途径。
1、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意识。这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发展,会计人员必须由过去“照本(指会计制度)执业”向职业判断方向迈进。会计职业判断中的既定标准主要是指权威机构发布的专门规则和制度,在我国主要是各种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证券监管条例等。针对备选方案中涉及的项目,会计人员应对这些专业文献进行搜索,收集与其有关的论述。在没有明确的法规标准的情况下,行业惯例、事实等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作为判断标准。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事项,在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建立一种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遵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保证会计行为有效合法。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职业判断尤为重要。新的会计制度准则对许多会计的核算处理只作了原则性要求,赋予企业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如果道德缺失,会计职业判断就会偏离真实公允的'原则,危害极大。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促使从业人员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坚守会计工作本身的中立性和社会性。
3、加强参与后续教育,强化理论知识,在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上下功夫,提高自身素质。鼓励会计人员适应发展需要,定终身学习的计划,学以致用,学到老用到老,建议系统构建会计人员教育体系。一是在职业意识上用当今的“八荣八耻”、“三个代表”理念为引导,树立荣辱观,在需要做出职业判断的时候,第一考虑的不是企业股东会、董事会、投资者的支持,不是盲从单位领导态度和意见,而要独立客观合法谨慎的做出相应的判断,得出可信的会计信息。二是要扩大学习面:企业管理、税收法规、软件应用与信息化水平等知识都尽量增加,从侧面可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注重实践活动,积累宝贵经验,以老带新,坦于分享,与时俱进。
篇13:试析审计职业判断论文
试析审计职业判断论文
摘要: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成败。文章探讨了审计判断的含义,以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区别为切入点,分析审计师判断能力提高的途径。
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 审计质量
目前,西方国家对于审计判断研究有比较长的时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借鉴了认知心理学,扩展了审计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对丰富审计理论还是对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关于审计判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我国注册会计师所处的独特的环境为我国审计判断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一、审计判断的性质
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是审计判断的质量。
1.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所谓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依据相关标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某种认定、评价、选择和决断。
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审计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审计判断的内容既包括事项判断,也包括审计人员的自身判断,审计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断定或选择。
审计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就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除此之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的主要事项或活动和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初步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审计判断涵盖了整个审计过程,越是审计的关键之处,越是需要审计人员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职业判断中的地位。在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作出审计结论时,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方法对审计项目的不确定事项和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经济环境的多变化、审计事项的复杂化,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两性”特征加以证明,在寻找客观证据的同时,通常还需要有一定科学性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所以,在审计领域里,职业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但作为一种主观性判断,它不仅要受所收集信息的影响,还要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其间既涉及审计事项,也涉及审计人员的行为,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及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决定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使审计职业判断充满了变数。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判断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的活动,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因此,对于审计判断绩效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一旦在某一具体事项的分析判断上出现失误,就可能会作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审计结论。因此,明确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审计人员合理判断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比较
虽然在会计和独立审计实务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但是由于会计和审计职业特点不同,所处理的业务特点不同,两种职业判断的概念、运用、目的及对判断者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尤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就更加明显。
1.审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独立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而许多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报表中披露哪些信息也要由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的审计,实际上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由于客观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全的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即使依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并不能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力求使会计报表中没有更大的错误与舞弊;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和客观环境对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影响,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2.审计职业判断对判断者要求更高。两者相比较而言,会计职业判断之标准和目的更为明确,而审计职业判断除了依据专业标准外,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通常没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有许多的风险水平可供选择,也不存在出现某种情况就选择某一相应风险水平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每项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情况,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三、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增加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广博的知识可以为作出恰当的审计判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同时,还要有目的地锻炼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全面,尽量消除主观偏见对审计判断的不利影响。注重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多寡密切相关,丰富的经验是判断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经常作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执业经验,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判断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判断的准确性。
2.加强风险意识,努力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现代审计普遍采用抽样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抽样审计技术无法保证发现被审计企业的所有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设立风险基金,在进行审计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制。对于改变审计人员靠被审计单位养活的管理体制问题,可采取设立中间机构的办法来解决,即设立一个中间机构由其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负责为被审计单位选取事务所,同时对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论负有监督责任,承担监督义务。审计人员及中间机构都要对审计结论负责,中间机构要根据工作质量对事务所进行评级,同时也要受相关利益者的监督。
4.改善审计判断手段,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分析性复核的重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重大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应有的执业敏感性。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分析会计报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合理性,分析不同期间的可比信息及行业其他单位可比信息的趋势,与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相比较,准确把握和发现重大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弊,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5.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评价。为了准确、有效地发现重大会计错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进行审计时,必须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利用。要注重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经营发展前景、主要供货商及客户变化的了解,注意企业经营环境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变化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普遍性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及其变更的原因、企业异常交易、关联交易以及期末时点附近的交易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所反映的特殊因素的评价,对企业的异常经济行为和超过其获利能力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
6.明确审计责任,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在民间审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质量控制准则是专门为控制审计质量而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管理性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明确审计责任,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四、总结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建立,现代审计逐步趋于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审计工作不再像初期那样完全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在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的审计失败事件不断发生,而审计失败的发生与审计人员没能准确把握职业判断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是审计人员避免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审计执业环境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更有必要加强我国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现代独立审计的要求。
篇14:会计职业判断与电算化
会计职业判断与电算化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得到长足发展,使会计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有观点就认为会计工作“一电算化就灵”,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此类观点更显其不足。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计量和报告四个环节,应分不同环节并结合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电算化,以促进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
1.会计电算化
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1994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提出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总目标:到,力争达到有40% 一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 一30%。到,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
纵观会计财务软件公司的日益发展,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状况可知,这一发展目标实现得不错。随着技术进步,除了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逐步实施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MRP[I(Manufacturing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等。作为ERP(抑或是MRP、MRPII等)的核心部分,会计电算化在财政部门的引导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普及程度存在地区、行业等差异,不容置疑的是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正是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具备准确性和及时性的优势,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在处理繁杂会计数据时,自然具有无以伦比的技术优势。相比传统手工会计,实施会计电算化,能够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拓展会计职能作用,加速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因此,会计实务中有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可以完成全部会计工作,或至少是会计核算工作,这是“技术崇拜”,夸大了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从会计技术上看,会计电算化只是将传统手工会计的纸、笔、算盘换成了计算机软、硬件。无论会计电算化如何先进,仍然必须遵循会计基本原理、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制度,比如企业会计核算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国家要求等。因此,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一项会计技术手段。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的载体是会计软件,一般以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来反映。所谓功能结构,是指系统按其功能分层分块的结构形式。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往来系统、进销存系统等。每个子系统又可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各层次、各模块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最终形成有机整体,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
会计工作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管理工作和会计组织工作。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是基础,本文仅限于此。会计核算工作,是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采用相应方法,对经济括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工作,以便提供全面、系统、真实、正确和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从取得经济业务原始数据到输出信息,需要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就是会计数据处理与加工、报告信息的步骤,亦即会计的基本程序。
1.1 会计确认,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哪些数据能否、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
1.2 会计计量,是用货币或其它量度单位从数量角度计算、衡量、描述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和结果的过程。
1.3 会计记录,指将经过初次确认而可以进人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根据会计计量确定的各要素的货币数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采用文字和数字叙述的形式在预先设置的账户中记录、反映。
1.4 会计报告,是指将按照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确认、计量、记录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数据编制成财务报表,向使用者提供有关部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以上四个环节存在一定顺序,确认一计量一记录一报告,根据实际需要,也存在并行状况,但会计核算工作主要依此顺序运转。
会计电算化借助会计软件,只要有数据输入,之后的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可以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实际上精确性、及时性等技术特性在会计软件中真正发挥作用,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主要在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环节,因为这两部分需要进行大量数据运算,而且具有固定格式。
对应于会计核算工作四个环节,只有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可以将格式、规程固定下来予以程序化,而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没有办法程序化,所以会计软件只能覆盖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会计电算化若要完成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仍旧必须依赖人脑。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职业判断完成。
按照定义,会计电算化除了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还应能够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以目前技术条件,真正由计算机替代人脑(哪怕是部分)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显然还未能实现。所以,会计电算化只能完成部分会计核算工作。
3.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会计准则等,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充分结合企业所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对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
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主要是为解决What、Wh en和How等问题。在不确定环境下,针对给定的交易或事项,需要识别其经济实质,确定其被确认时机,以及如何计量。此外还涉及记录与报告,但是这些有较多细致规范,无需投入太多精力。
篇15: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铁路运输行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一直以来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会计事务处理的好还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会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准则下,铁路运输企业如何循序渐进地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进行精准、科学、高效的会计职业判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相关理论,并探析了在会计准则下,企业在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有效途径,以飨读者。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职业判断;内涵:问题;解决途径
企业会计准则,顾名思义,是规范企业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一些列准则和原则。企业会计人员只有在会计准则的要求和指导下,才能规范化、高效化进行各类会计知识的学习,以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2014年,我国对以往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的职业会计准则完全迎合了时代发展和企业会计特点,将更有力地指导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人员作出客观、准确的职业判断,故十分重要。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相关理论
(一)内涵
会计职业判断,顾名思义,即企业会计人员基于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要求,在不确定经济事项的情形下,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并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等应采用的原则、方法以及程序等方面进行的判断性选择,企业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一定要秉承客观、真实的原则,如实反映企业经济事项各类因素对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济运营成果的影响,最大程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可靠。
(二)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特点。就技术性特点来说,即会计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会计从业经验,才能更有效地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判断。故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专业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社会性特点,一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受各类社会因素的制约,如法规政策、国情、技术等等。二是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这对社会会造成一定影响,如会计职业判断对政府、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以受潜在投资者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也是其社会性的夷现。
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职业判断存在问题
(一)关于资产减值中的相关问题
职业判断存在于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本段就资产减值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归纳。首先,企业的堂理者为了满足企业发展要求,在紧要关头,随意、随时随性计提驽产减值准备,这虽然能使企业获得更多投资者,却干扰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公正性。其次,少计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相关虚假报导的编制。这虽然可使企业满足短时期提升利润的需要,但却利用了会计职业判断,是不明智之举。再次,会计人员知识匮乏,操乍失误。会计职业判断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由于知识匮乏、操作不当造成对资产减值相关问题,影响着会计职业判断的准自性。
(二)关于存货计价选择中的一些问题
新的会计准则在存货计价选择中有了新的规定,它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并规定会计人员可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之中做出科学、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毋庸置疑,在存货计价选择方面,会计人员应全面考虑多种因素,并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出科学的职业判断。先进先出法是物品处于任何价位下都较为合理的一种方法,但如果从成本节约来看,在物价上升以后选择加权平均法更能达到节约、提利的目的。而在物价下降时,先进先出法在避免企业少计陈本、高估利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推动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因此,会计人员应选择恰当的存货计价方法,确保职业判断的准确、合理。
(三)会计其他事项中的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在会计其他事项中也存在一下问题,影响着会计职业判断。首先,相关人员钻了会计政策和会计评估的空子。如利用会计评估的不确定性操纵利润,在会计政策、方法的选择上,选择有利于自身却不符合实际的方案。其次,利用会计差错进行调整,制造虚假繁荣现象。一些企业由于本期未能达到理论目标,在期后就将原因归结为会计差错,并要求进行相关数据调整。进行调整后,从整体财务数据看并未发生过大变化,但完全不符合实际,这是企业制作虚假繁荣现象而故意为之的。
三、解决铁路运输企业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途径
(一)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工作具有专业性与技术性兼备的特点,而职业判断是否科学、准确一定程度上与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铁路运输企业只有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才能促使会计职业判断的科学性。首先,要强化对会计人员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加大投资力度,给予工作人员理论学习的平台,可以通过鼓励其参与高校会计学习、为其联系社会会计教育机构等方式来进行,使其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其次,强化技术培训。要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双管齐下”,并基于人员岗位的不同,使其掌握税法、经济、金融等各方面的知识。再次,鼓励会计人员学习新规则下的各种制度、法规、政策等,确保职业判断的精准性,提升能力。最后,要强化职业道德培训。知识、技巧与能力固然重要,但职业道德培训不可或缺,工作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更好地做好职业判断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准则
诚然,随着企业会计新准则的新鲜出炉,当前企业会计运行中暴露出来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得到很好解决,这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另外,许多新的规定也给予了当下的会计职业判断更多人性化空间,提升了职业判断的科学有效性,但新准则并不能完全涵盖企业会计事务中的所有问题。鉴于此,铁路运输企业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基于企业发展实况、会计事务特点建立完善本企业会计准则,使其迎合新准则理念,符合新准则要求。另一方面,要针对新准则涉及不到的问题,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准则,尽可能使“特色”准则更好地服务了会计职业判断,以及服务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例如,铁路运输企业可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运营的会计职业判断引导体系,该体系要明确规定,当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着复杂的人事关系以及会计事务时以什么样的方法、遵循什么样的准则来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在引导体系建立之后,企业还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符合企业经济运营实况。
(三)强化对铁路运输企业会计运行的监督
强化对铁路运输企业会计运行的'监督是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到断力的重要途径,故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优化会计职业判断环竟很有必要。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强化董事会建设,发挥监督作用。目前很多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往往是一人独霸,其集监督权与决策权于一体,其他股东未能很好参与,故监督效果不明显。企业可在董事会中吸收一定比例的员工以及股东,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提升监督效率。2.强化内部控制体现的建立。由于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其在行使监督权时往往迫于管理层压力,故监督的公正性与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圈此,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是行之有效的疗式之一。3.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各级监督机构,确保监督到直。可设立监事会,对公司业务、财务进行监督审查,对重要人员匪命给予中肯意见,维护出资人利益;在总经理和部门经理之间发立一个机构,即内部审计部门,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丰富会计职业判断理论,确保判断合理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讲,会计人员只有在准确、丰富的会计职业判断理论指导下,才能不断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丰富会计职业判断理论尤为重要。首先,职业判断理论的构建要坚持“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拘原则。整体的构建理论应是将各类小的判断理论按照一定的涅辑顺序结合起来,体现操作性与实践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促使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实践反思。其次,要明确会计职业判断的目标、原则以及各个要素(主体、客体以及环境),这样理论的构建才能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更好得指导实践,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确性、真实性。最后,在会计职业判断总体目标制定时,要坚持合理、合法的原则,并使其贯穿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个各个方面,确保有效性。最后,在会计职业判断理论执行时应遵循会计准则,使准则指导者理论的实施。
四、结束语
在会计准则下,铁路运输企业会计职业判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本文阐述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特点,并详细分析了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职业判断在资产减值、存货计价选择,以及其他会计事项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出了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铁路企业会计准则、强化对企业的会计的监督、丰富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理论等几种解决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途径,以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 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正确运用――兼议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和新制度中的体现
【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浅谈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2023-12-07
会计准则论文2023-09-10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的思考论文2022-05-20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思考论文2023-02-19
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初探论文2023-07-21
会计学论文2023-07-09
浅析准则变动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盈余管理论文2022-04-30
浅议新资产减值准则论文2023-11-28
会计准则论文的参考文献2022-06-12
会计学论文范文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