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论文(集锦10篇)由网友“芋圆波霸”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论文
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分散性和缺乏管理等问题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要连接和信息管理的对象是包括静止和移动的末端设备及各种资产,这些设备连接上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成为网络中的节点。基于物联网这种网络特点,利用通用网管的思想设计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时,可以将各种异构的系统和分布式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管、控、营一体化,从而构建物联网运维系统,为建设低碳、智能、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0 引 言
当前,全球经济逼近二次探底的边缘,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呼之欲出。有专家指出,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信息是最核心的要素,信息革命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骨架和灵魂。为了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必须把信息和物理世界相互融合,物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并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它通过传感器把互联网和物理世界连在一起,用信息的“力量”使物理的世界产生变革,推动社会工业化的发展。
物联网体系包含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的传感器网络;网络层是实现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应用层是指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图1所示是物联网的三层结构图。
图1 物联网的三层结构
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运营商和集成商也是站在更高的角度,集中力量开发物联网管理平台。尽管关于平台的研究都有一些成果,但是,这些平台存在平台多样、标准不统一、缺乏创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自主创新的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以适应广泛的传感节点和不同的行业应用,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使物联网的应用更加普遍和灵活,提升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1 物联网平台的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内外物联网平台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是应用广泛,导致平台多样而不统一。物联网的应用多种多样,每一个应用对应一个不同的平台,从而导致关于物联网平台的研究多数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应用领域[3],例如物流行业、智能楼宇、路灯管理等,而没有考虑适用于各行业的物联网的整体架构。
第二是技术标准不统一。现阶段,物联网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基于传感网络的应用、M2M应用和“两化融合”等相关应用[4]。对于每一类应用,使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各不相同。RFID相关应用主要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网络,以及用于传感器、传感网以及采集信息的嵌入式系统;M2M主要是基于有线长距离和无线长距离两种通信方式的应用;“两化融合”是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主要依赖于有线短距离通信,以现场总线为主作为“最后一公里”连接,然后并入IP网。这种情况就导致了物联网发展相互分离,不能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与经济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
第三则是管理平台的可参考模型存在弊端。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物联网体系架构模型。对于现阶段可以参考的管理平台体系结构来说,在国外,欧盟的EPC global主要针对物流仓储的物联网应用模型[5],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而国内目前的管理平台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都是借鉴国外已有的平台进行各自为主的行业开发,缺乏创新性,参考价值不大。
由于物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是指导具体应用系统设计的首要前提,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框架支撑作用的体系架构至关重要。
2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及其特点
物联网要连接和服务的对象是末端设备和各种资产,包括各种基于微处理器做成的应用系统、各种智能卡或RFID卡,以及安装在机器上的传感器等。这些设备相互连接组成传感器网,传感器网作为末端的信息采集者将信息发送给网络,是一种可以快速建立,不需要预先存在固定的网络底层构造的网络体系结构。
物联网,特别是传感网中的节点可以动态、频繁地加入或者离开网络,它们不需要事先通知,也不会中断其他节点间的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可以高速移动,从而使节点群快速变化,节点间的链路通断变化频繁。传感器网络的这些使用上的特点,导致物联网或者是传感网具有如下特点[6]:
(1) 网络拓扑变化快;
(2) 传感器网络难以形成网络的节点和中心;
(3) 传感器网络的作用距离一般比较短;
(4) 传感器网络数据的数量不大;
(5) 物联网网络对数据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
(6) 网络终端之间的关联性较低。
为了有效地进行传感设备和节点的管理,将物联网要管理的终端设备或资产看做网络中的网元,并利用通用网管的思想对设备进行信息管理[7],按照OSI的定义,网络管理主要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等五个功能域[8],其具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及管理功能
篇2: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论文
3.1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针对目前物联网平台存在的问题以及物联网的网络特点所设计的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框架图如图3所示。本平台基于通用的网络管理思想,将各种感知设备看做网络中的节点来实现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报警联动、调度指挥、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3.2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根据物联网的三层架构设计的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
篇3: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论文
3.2.1 感知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根据不同的采集对象选择有线局域网或无线组网等不同的组网方式,采集节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传感器节点,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终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采集终端可对传感器节点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并在网络层发出请求时传递出去。
3.2.2 网络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利用中间件技术,并基于TCP/IP协议对感知层的数据进行解析、编码,并传输到网络层,同时可兼容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通信模式,以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的异构物联网网络的接入和访问[9]。
3.2.3 应用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层通常由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构成。其中,硬件设备是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云计算概念,在服务器上完成主要功能[10],包括数据存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中心处理服务器,以分别负责数据的存储、应用程序的管理和各种功能的处理。管理员和操作员通过网络访问云端数据,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以便于系统功能与规模的扩充。应用软件则在满足网络管理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通用管理模板,实现大多数物联网及其资源的管理,用户也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应用的特殊要求自定义模板。软件系统大多基于B/S结构,可提供远程维护支持。
3.3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特点
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可应用于各种领域。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没有行业限制,感知层可以根据行业需要接入不同的传感器节点(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进行信息采集;软件管理系统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实现不同的管理功能,从而构建可扩充、可扩展、可视化的综合管理平台。
(2) 兼容多种通信模式。利用自主开发的中间件可兼容多种通信模式,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的异构物联网网络的接入和访问,从而真正组成一个可连接各种感知终端的有机通信网络平台。
(3) 统一协议。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基于标准的网管协议SNMP对设备进行管理,能提供开放性的接口给用户,同时兼容自主开发的协议和特殊行业的协议,也可以实现不同设备和网络之间的互通,从而实现对不同领域、不同设备的管理。
(4) 模块和分布式设计。基于通用网管的思想,在通用的管理功能(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的基础上,可提供特殊行业的管理功能,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模块化和分布式管理。本平台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而且容易剪裁成行业实时管理平台,比如IDC机房管理、粮库管理、污染或能耗监测管理等多样性平台。
(5) 节约资源。本设计将五种管理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以对数据和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资源,实现低碳低污染的智能环保型经济模式。
4 结 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工业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企业或个人都对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全流程监控以及服务整合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为行业整合提供一种思路,互通互联的结构可以有效对各类服务进行整合,提高企业整合的高效性,为建设低碳、智能、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环境友好型经济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篇4:物联网的井控装置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论文
物联网的井控装置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论文
摘要:井控装置为预防钻井作业过程中井喷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保障,但是每年的井控安全检查中都发现不合格的井控装置,其原因主要是井控装置没有严格按标准进行检维修。为解决这些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井控装置信息管理系统,给每台设备安装具有唯一身份编码的电子铭牌;通过建立厂家制造模块、使用模块及检维修模块三大模块,在PC端录入井控装置核心档案记录,杜绝了数据造假,规范了检维修管理流程;利用手机APP可随时查询了解井控装置的生命周期信息,提高了井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本质安全。
关键词:井控装置;物联网;电子铭牌;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中国石化各地区工程公司井控装置的管理模式多样化,检维修标准执行幅度不统一,管理方式差异大[1],在每年的井控安全检查中,多次出现不合标准的现象,给井控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可能导致井控失控[2-4]。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提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5],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它利用识别技术随时获取产品从制造、用户使用直到报废的各个阶段信息数据,形成生命周期管理。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各行业领域广泛使用,也为石油工程领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公司的要求,采取物联网+井控装置管理的模式,依据有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对中国石化国内井控装置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建立PC端和手机APP办公平台,可方便查阅井控装置的当前及历史使用情况。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可了解设备质量情况,促使制造厂家不断改进质量。通过完善检维修流程,使井控车间检维修过程更加规范统一。钻井队可通过系统了解井控装置状态和技术数据,促进装置的合理使用。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I类井控装置3年期检测并录入相关记录,确保了数据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如遇到重要险情,可快速了解井控装置的状况,使领导决策有据可依。降低了井控系统不安全使用风险。
1系统设计
系统主要由电子铭牌技术、PC系统及手机APP等组成,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物联网+井控装置管理。每台井控装置上都安装有具有唯一身份编码的电子铭牌,以联结现场实物与信息管理系统。建立PC系统,在系统中录入井控装置电子档案,通过电子编码搜索查询该装置的使用情况。采用手机APP扫描电子铭牌或者直接输入查询内容随时随地了解井控装置生命周期信息。1.1电子铭牌技术电子铭牌的使用要求非常高,主要表现在:井场防爆要求高,RFID射频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工作环境恶劣,井控装置寿命为十几年,要求电子铭牌的寿命也达到同等年限;要方便手机APP查询。综合各方面因素,电子铭牌采用二维码的形式。二维码的优点是容错能力强,在一定破损情况下依然可以读取;制作成本低,持久耐用;除了可在不锈钢铭牌上刻制二维码,加工成电子铭牌,还可在井控装置检测报告上印上二维码,方便手机APP扫描查询。电子编码的编码规则充分考虑了23大类549种典型型号井控装置,通过电子编码可知道设备的关键参数。在激光打标机的打标程序中将电子编码转换成二维码,然后将二维码及对应的明码打标刻印在不锈钢材质的'电子铭牌上,再采用卡箍或氩弧焊形式将不锈钢电子铭牌固定安装在井控装置上.1.2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是在井控装置生命周期的基础上,依据SY/T6160—《防喷器检查和维修》、SY/T6270—《石油钻采高压管汇的使用、维护、维修与检测》等标准执行的。井控装置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涵盖了井控装置从出厂、上井使用、检维修及报废等全生命过程。系统设计原则:①分析不同地区工程公司的管理模式,力求把井控标准贯穿到整个系统中;②流程简约流畅,使用方便,尽量减少现场的输入量,达到输入标准化,并可进行数据追溯;③考虑到实际记录数据种类多,需突出重点,检测试压报告和大事件以附件形式上传到系统中,领导、井控车间、井队希望看到的内容都能看到;④记录的关键数据可统计分析。PC端开发基于Java语言,该语言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6]。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具备显著的优势。在网络搭建方面,考虑到制造厂家、钻井公司、井控车间、井队及第三方检测机构都参与系统数据的录入,涉及的单位部门很多,将系统服务器搭建在内网,可方便内网用户登录,对于外网用户可通过VPN账号登录。手机APP的开发基于安卓系统,通过VPN连接阿里云服务器和后台数据库,在外网环境下可直接登陆访问手机APP。APP内置二维码扫描软件,扫码快速准确。
2系统功能及特点
PC系统输入分三大功能模块,分别是厂家制造模块、使用模块及检维修模块。1)厂家制造模块:井控装置制造完成后,在发往井控车间之前,制造厂家通过外网登陆,录入井控装置基本信息,并提供相关质量文件,提交审查。资产所属单位对基本信息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进入到基本信息库。对于已有的井控装置,由资产所属单位相关人员直接录入到基本信息库里,设备状态调整为完好。2)使用模块:钻井公司根据钻井设计录入每开与井控相关的参数,并上传井控设计和配套需求计划,井控车间根据配套需求计划,对每一开进行井控装置配套并送井交接,此时设备状态由完好变为在用。现场使用过程中,井队可对单台井控装置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另外还需上传现场检维修单扫描件、井控装置每开开钻前和钻开油气层前的试压等报告。每开完钻后进行回收交接,井控车间回收,回收后设备状态变为待修。3)检维修模块:井控车间负责3月期、1年期及回场的检修记录数据录入以及相关检测报告上传,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3年期的检维修记录数据录入及相关检测报告上传。检维修结束后进行结果判定:如果为完好,则入完好库;如果报废,则入报废库;如果需要大修,则井控车间对大修设备进行提交并由大修厂家接收,大修结束后厂家将大修资料进行上传,经井控车间验收合格后入库,设备状态变为完好。PC系统输出可根据各地区工程公司的需要进行设计,输出表格主要有井控装置汇总统计表、送井回收交接清单、检维修汇总清单等。1)操作标准化。形成厂家库,使厂家名称统一,方便统计。2)具有提醒功能。甲单位将设备调给乙单位,系统提醒乙单位接收。井控车间将设备回收后,在流程交接点弹出警示框.3)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减少工作量,录入检维修记录时每一栏的检查情况默认为合格,有问题则对问题进行描述。4)对3年期检测年限设置预警。基本信息查询界面中,可查看最近一次3年期检测日期与当前日期的时间间距,对时间间距进行排序,时间间距最长的排在最前面,时间间距超过3年的采用红色标记警示。5)检测内容真实。检维修模块上传试压、声发射、探伤报告,并且将对应的照片上传.确保检测内容的真实性。6)具有针对性。大修时厂家可以查看最近一次的检测报告,根据检维修记录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修复。7)查询功能强大。可以链接查询井队、井号及单台设备信息。手机APP分二维码查询、井控装置查询、井号查询及井队查询等四大查询模块。查询流程如图7所示,通过二维码查询可对电子铭牌或者证书报告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进而查看单台设备时间轴。通过该时间轴可展示井控装置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信息,例如出厂信息、上井使用信息、检测信息、大修信息等。井控装置查询支持模糊搜索,可输入关键信息以缩小查询范围。通过井号和井队查询可了解某口井的信息及相应每开的配套清单。
3应用效果
该系统开发完毕后对中国石化各地区工程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该系统已在各工程公司井控车间和井队推广运行,另外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世纪派创石油机械检测有限公司也已经正式使用该系统,已录入I类井控装置三年期检测报告。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一致认为系统流程合理,符合现场实际,操作简洁实用,数据具有可追溯性,能实现井控装置生命周期管理。
4结论
1)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井控装置信息管理系统,使物联网与井控装备行业融合,创造了新的井控安全环境。2)井控装置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电子铭牌技术、PC系统及手机APP等组成,给每台设备安装具有唯一身份编码的电子铭牌,在PC端录入井控装置核心档案记录,杜绝了数据造假,规范了检维修管理流程。利用手机APP可随时查询了解井控装置的生命周期信息,提高了井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本质安全。3)厂家制造模块、使用模块及检维修模块构成了系统的核心,这三大模块的设计符合现场实际,操作简洁实用,数据具有可追溯性。
参考文献:
[1]刘润华,黄勇智,何诚.浅析提高井控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5):208.
[2]潘婕,徐大宁.井控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3):190-191.
[3]李天聪,谷同杰,宁绪南.井控装置质量可靠性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33(11):24-26.
[4]牛志东.浅析井控技术与井喷失控[J].商品与质量,2014(5):316.
[5]高常水,许正中,王忠.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12(4):205-209.
[6]欧锋,邹敏,李晓桢.Java技术框架概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1(8):236-239.
篇5:浅谈基于物联网的工程兵仓库智能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论文
浅谈基于物联网的工程兵仓库智能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论文
工程兵部(分)队是遂行抢险救灾和反恐维稳等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主干力量。工程兵仓库是指部队储存工程装备物资器材设施和机构的总称,按器材存放种类分为工程器材仓库和地雷爆破器材仓库。在大规模应急行动中,装备动用频繁、器材消耗量大,工程兵仓库必须提供及时、精确的装备器材物资保障。传统的工程兵仓库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和经济性差。在仓库实际管理工作中人员少、任务重,平时管理以手工操作为主,信息化技术应用较少,安全管控和精确保障存在较大困难,不能满足信息化体系作战及应急装备保障的需求。
目前,国内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研发技术构建仓库管理系统以改善仓库管理的研究很多:文献运用RFID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货物管理系统;文献设计了一种运用于烟草业的自动化物流系统,优化了库存管理并提高了仓库作业的效率;文献运用SOA 技术搭建了军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文献设计了一个基于Linux的智能感知系统,可实现紧急情况的及时处理;文献设计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平台,实现了特种设备物联管理。但总体来说,研究内容集中于自动分类、自动识别和信息管理等一般运用上,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仓库业务的综合管理和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的研究不多。本文将根据工程兵仓库的现状和实际任务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一个集安防监控、仓储管理、信息感知于一体的智能管理平台,为实现工程兵仓库管理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
1 物联网技术简介
国内普遍认为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RFID、红外感应、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并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以其信息读取快、交换实时高效、数据容量大等方面的优点,在物流、城市交通、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展迅速。为响应国家和军队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信息化仓库的要求,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支持仓库日常管理、安全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提升仓库作战保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平台总体设计
2.1 仓库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仓库业务管理是指对储存物资的入库、保管、出库、运输等业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工程兵仓库业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有:工程装备器材的入库、保管、出库、运输、库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仓库安全管理等。仓库业务管理要求以管好物资为中心,全面加强仓库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把仓库建设成为在任何困难条件下都能收得进、管得好、发得出、效率高、准确无误、安全可靠的物资储备供应基地。
目前,工程兵仓库管理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传统的仓库监控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设备和环境检测设备等组成。视频监控需人工观看监控画面来判断、处置情况,既无法事前预警,也无法实时控制;环境检测设备采集到的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只有实时监测和信息显示功能,无法实现环境状态的实时控制,智能控制有待实现。
2)传统的仓储管理模式仍以手工作业为主,信息化程度低,出错率高,一旦信息登记出现失误,之后的信息核查工作难度很大;因受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仓储作业效率较低,管理效率有待提升。
3)仓库信息技术的应用贴近管理任务的程度不够,导致信息管理与仓库主管、业务人员、值班员、保管员等不同管理者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仓库领导和业务机关难以实时、科学、全面掌握仓库情况,管理决策以经验决策为主,决策水平有待提高。
2.2平台总体结构
针对仓库安全管理、仓储管理和综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仓库管理由手工管理-信息管理-智能管理的转变和突破,本文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由仓库智能安防、智能仓储和智能感知三部分组成的工程兵仓库智能管理平台。可实现:仓库安全监控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仓库物资出入库自动识别,减少人为错误,提高作业效率;仓库当前管理情况自动采集,数据、信息智能统计分析。
智能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分为信息采集层、业务管理层和智能管理层。
1)信息采集层主要通过传感器、PC、PDA等智能信息采集终端为平台提供数据和信息。多样的设备通过多源化的信息采集方式将仓库管理中产生信息通过可靠的传输方式,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系统和管理者。在采集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智能控制。
2)业务管理层主要实现仓库各项业务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传感器信号、监控设备数据等进行汇聚、分析,及时给仓库人员提供业务信息。随着智能管理平台进一步扩充,该层可集成管理更多的仓库业务,实现仓库未来的一体化管理。
3)智能管理层可以直接处理多源信息,同时可以综合感知管理子系统中经过汇聚、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按需推送的方式给仓库不同人员提供全面、综合的仓库信息,作为进一步决策依据,让管理者更合理、更有效、更迅速地对仓库的综合业务做出决策和判断。
3平台的详细设计
平台主要集成了智能安防监控、智能仓储管理和智能信息感知3个子系统,具体设计如下。
3.1 智能安防监控系统
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是在现有的安全监控网络和办公局域网基础上,对仓库机关办公楼、装备场、储存区、士兵楼、营区营门等场所进行信息化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可实现仓库设施环境和重点目标的全要素、全过程、全时段管控,并具有安全监控违规情况自动预警报警等功能,可实现安防监控智能化。
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各部分的主要设备和功能有:
1)入侵报警。主要针对非法入侵、重要物品离位及其他紧急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声、光、电等设备,主动提醒相关部门人员了解情况,正确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实现报警信息实时上报通知,提高应对意外情况能力。
2)视频监控。在营区周界和重点设施安装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实现整个营区的安防保卫“可视化”。
3)出入口控制。在各个库房门口安装可视对讲系统和门禁控制系统,可与其他子系统联动报警,实现人员、车辆出入的科学管控。
4)电子巡更。在设备现场通过综合布线方式安装的数据采集器与控制室内电脑组成一个实时监控系统,可实现人员巡更路线自动登记,有效监督值班执勤人员履职尽责情况。
5)仓储环境监控。在仓储设施内安装温湿度监控等环境监控设备,并与监控中心实时互联,可实现仓储环境信息实时监测、传输和报警功能。
6)电子围栏。在非出入通道的周边区域设置脉冲电子围栏探测器,一旦发现入侵可立即发布定位报警,通过这种方式,可实现整个营区的安防保卫“联控化”。
3.2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工程兵仓库仓储物资主要分为装备和维修器材两大类,其中装备又包括大型装备、装备器材及地爆器材等,而维修器材主要包括战备维修器材(应急维修器材)和周转维修器材等。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需根据不同装备器材管理需要,运用不同物联网硬件设备,实现物资“收、发、管”的自动识别和登记处理。
大型装备库主要存放大型逐号管理装备,库中每台装备需安装RFID卡,可安装在装备的前挡风玻璃下沿或两侧,或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在装备上没有金属物遮挡的位置,在出入库房时方便让读写器读取信息。在库房门口安装固定式RFID读写器以实现装备出入库的自动登记,保管员也可以用手持RFID读写器进行装备保养登记和装备出入库登记。
装备器材库主要用于存放锹、镐、伪装网等小型大批量的装备器材。批量装备器材可以适当数量包装后形成基本单元存放于托盘上,每个托盘上有已预先定义的RFID标签,同时在库房门口安装固定式RFID读写器以实现装备器材出入库的自动登记,保管员也可以用手持RFID读写器或运用安装RFID读写器的叉车进行装备器材出入库登记。
地爆器材库主要用于存放地雷、陆军水雷、火箭(抛撒)、布雷弹(器)等地爆器材,为便于地爆器材安全管理,需采用RFID标签与物资分离的方式(如RFID 标签存放于物资包装的夹层袋子中),在物资出入库时取出RFID标签,读写器识读后自动完成出入库的'登记,之后将RFID标签归还至原位,如此既可实现地爆器材出入库的自动识别和登记,又不影响地爆器材的安全管理。
3.3 智能信息感知系统
智能信息感知系统是对各智能传感器、PC机、PDA及信息系统采集处理的信息智能融合处理,并为不同用户实时推送所需管理决策信息的智能管理系统。
智能信息感知系统由信息采集层、信息处理层和信息应用层3个层次组成。其中,信息采集层主要采集各传感器设备、信息终端的原始信息及各软件信息系统处理分析的信息;信息处理层主要完成采集信息的汇聚,并按不同用户管理决策需要主动推送信息;信息应用层主要为仓库主管、业务人员、值班员、保管员等不同用户定制其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并通过数据发布/订阅机制(Pub/Sub service)获取信息[14]。用户管理决策需求的结构可按照如下通用元组表示:Requesti = {UserID,DecisionID,Inputs,OutPuts,ProcessID,TrigCondition,TrigFrequency},其中,Requesti表示管理决策需求序列号,UserID表示用户ID,DecisionID表示管理决策需求的代号,Inputs和OutPuts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信息列表,而ProcessID表示获取该管理决策需求的处理方法,TrigCondition和TrigFrequency表示信息推送的条件和周期。
基于该形式化表达方法,数据发布/订阅的实现方法是首先分析不同用户的智能感知需求并规范化定义,而后信息处理层根据管理决策需求对各种信息汇聚融合处理,产生用户所需的管理决策信息,并在满足触发条件时按数据需求周期将管理信息主动推送给不同用户,实现管理信息的智能感知。
4平台的应用
可实现智能仓储、智能安防和智能感知的仓库智能管理平台现已在某工程兵仓库建设并投入实际使用。该仓库办公楼、装备场、储存区、士兵楼、营区营门、边界等联通了信息网络,将各种数据采集、设备控制的通讯接口升级为标准的网络接口,将原有10M/100M 骨干网络升级为千兆快速以太网,在地爆储存区等重要场所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各种智能传感设备和报警设备,如网络高清半球摄像机、离子式烟感探测器和防盗双鉴探测器等,并安装有配套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和智能信息感知系统等软件系统。
该仓库指挥控制中心显示屏上显示的仓库管理情况综合态势图。基于该界面,仓储环境监控、视频监控、人员装备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围栏等情况信息能实时感知:点击图标时可看到该信息感知节点的具体分类信息,如图中点击地爆器材库图标,显示的是该地爆器材库库存总体变动情况、当日出入库情况和预警信息等;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对实时出入库信息自动分析后,计算出某型定向雷实际库存数低于临界值,而智能安防监控系统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感知到此时仓库温度有异常变动,智能信息感知系统主动联动报警设备报警,同时通过网络将信息自动发送给管理地爆器材库的相关人员,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从以上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与以往的管理形式相比,智能管理平台在仓储管理上实现手工作业变为自动登记、安全监控实现事后弥补变为事前预警、信息感知由局部感知转变为整个仓库的综合感知。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工程兵仓库管理中的问题及未来精确高效保障和安全管理的需要,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研发技术构建了工程兵仓库智能管理平台。实际应用表明,仓库智能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仓库管理中安全监控以被动管理为主,预防可控性差,仓储管理以手工作业为主、效率低下、错误率高,领导管理决策以经验决策为主,决策水平不高的问题,对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效益和装备保障能力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将根据仓库实际使用情况,把仓库更多任务融入到仓库智能管理平台中去,如人员的军政业务技术训练、仓库战备建设、财务管理等,进一步提高智能管理平台内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的优化流转和实时感知信息的智能推送,同时还要提高硬、软件系统的自检、自维护能力以保障平台的长期可靠运行。
篇6: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本文针对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探讨了实验室相关人员队伍、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利用校园网和各类信息技术,设计和构造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过程.
作 者:屈泳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数学系,江西,南昌,330031 刊 名:计算机教育 英文刊名:COMPUTER EDUCA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实验室 管理平台 校园网 Web服务篇7: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论文
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论文
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是利用网络、通讯、编程等技术手段,以校园局域网为依托,实现网络化、无纸化办公,为各部门之间提供更加快捷的数据服务,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为学校管理营造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网络环境,从而实现数字化校园的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结合实际,推陈出新
《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是以学生、教师、学校三方为出发点,以网络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建设及其功能开发为目标,提供综合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以改善陈旧的管理方法,转变处理事务的落后思想,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公经费,方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为目标,推陈出新把校园网的便利优势有效的运用到学校管理中。
二、覆盖全面,个性开放
1.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从多方面整合了教师的个人信息,由基本情况、学历情况、职称任职情况三个方面组成,涵盖了教师生涯全部的信息。教师信息的及时掌握,有助于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有利于对师资的管理和分配,并能够积极应对上级有关部门的各项统计,及时的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资产的分类、购置方式、使用状态、购置时间、所属部门、单价等方面对现有资产进行详细统计。并随时跟进资产现阶段使用状态,如有调拨、报废、借出等情况可及时在系统中体现,有利于学校行政部门随时掌握资产的实时动态,对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做出相应调整。
3.公寓楼层管理系统
公寓楼层管理系统对公寓房间和住宿进行统一管理。房间管理针对公寓房间的使用情况分别登记管理,快速建立房间基础数据构架。住宿管理则是针对学生入住进行登记,把学生信息和公寓信息建立相对应关系,方便住宿生管理及家长、班主任、宿舍管理三方面的及时联系与沟通。
4.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是对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进行统一分类管理,对学生和教师的借阅情况进行登记,对新购、破损、丢失图书的跟踪处理等相关操作的一套管理系统。系统简单便捷,打破了以往手工登记效率低下的繁琐操作,大大提高了借还书的效率,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量。
5.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包含了任课管理、成绩管理、课程表管理三个模块。其中任课管理和课程表管理相互衔接,针对排课问题一键解决,按照规则自动合理安排课程,并可适当进行手动调整,更加人性化的解决问题,还可根据需求打印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教师课程表等。成绩管理模块可按照要求上传考试成绩,并自动进行分析统计得出数据,让教务部门及领导更加直观的看到教学效果,并能够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6.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把上传和下载分为两个控制模块。对上传的资源进行统计,并设置奖励机制,对积极上传资源的教师进行奖励。下载系统由统一账户控制,教师登录帐户进入系统,搜索所需资源进行下载。
7.工资管理及查询系统
工资查询系统以个人查询为主要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查询系统,以姓名和身份证号为条件轻松获取自己每月工资数据及扣款、补发项目明细。这样既提高了工资数据的'透明度,又让教师对工资结构有所了解。
8.常用链接系统
《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还涵盖了如校信通、学校站及学籍管理等几个常用的外部系统,方便教师查找和使用。相应的也提高了各个系统的使用率,使教师能够更多的接触信息化工作,从而认可并使用,同时也能促进信息化校园网的建设与完善。
三、安全稳定,构架紧密
由于《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涉及面广阔,涵盖数据范围较大,数据库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加安全有效的使用数据,从三个方面做了安全防控。
第一,硬件建设方面,校园网配有专用10M光纤、公安系统专业防火墙设备及独立服务器,在保证网络高速畅通的同时,极大限制了病毒进入校园网的可能性。
第二,软件技术方面,本平台采取?B/S结构开发,采用简洁的asp语言,高效的access数据库,配合校园局域网及高速独立服务器,严密控制数据外漏和非法登录,完美解决信息资源安全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的问题。
第三,管理队伍方面,本平台每个子系统只设立一个管理帐户,由超级管理员统一分配,学校领导指定人员负责管理,如: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由政教处主任负责;图书管理系统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公寓楼层管理系统由公寓管理员负责等。通过独立负责机制,避免了“谁都可以管,最后没人管”的局面。
通过三种防控机制,既能有效的控制来自外网的攻击,又能确保网络的高速畅通,还能保证教师、财务、成绩等重要数据不对外泄露,极大的提高了数据使用的安全性。
四、探索实践,尽善尽美
1.完善平台服务运行体系
为了完善平台的服务系统,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维护系统正常运行,做好用户服务、技术支持、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提供教师培训、解决技术问题、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优化服务器配置等项目。该运行服务体系的完善将会确保《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发挥最佳效益,给学校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2.提高网络安全的可靠性
通过运行测试,发现安全漏洞,逐步提高系统自身安全系数;做好数据多重备份,保证数据万无一失;建立信息化系统安全应急预案;逐步实现系统从局域网向广域网的转变,突破系统的适用区域限制。
3.逐步完善系统各项功能
通过进一步实践,收集多方意见和建议,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逐步改进和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使得系统能够更加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
4.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通过制定激励机制等有效方案,引导教师积极上传教学资源;也可通过购买等方式上传大量精品资源,供教育教学使用。
5.加强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学校设立培训机构,对教师进行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的培训,让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和科研的实践中,逐步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获得教学成果,更好的调动教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在《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应从各方面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平台的自身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从硬件、软件、资源、应用能力、管理机制和体制等几个方面完善平台的整体功效,搭建起立体化的校园信息管理构架,从容的迎接未来信息化世界的挑战。
篇8:基于Web Service的物联网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 Service的物联网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物联网在全世界内的受重视程度,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目前物联网采集信息量多、数据类型不确定、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而对于物联网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软件设计也应运而生。
关键词:物联网 软件设计 数据平台
众所周知,物联网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广阔,物联网统一处理的是网络环境中的“人-物”、“物-物”之间的沟通连接,联系需要简单、统一的接口,接口采用中立方式进行定义,从而实现物联网之间的接洽。这个软件设计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基于Web Service的物联网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的体系。
一、物联网的一般定义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的系统。
1.2 物联网特点
在物联网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自动将它们的相关信息进行保存,并且不需要人的干预。互联网的实质是通过使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二、物联网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的软件设计
2.1 软件设计对硬件设备要求的概述
这个物联网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的软件设计的系统是由数据采集发送终端、移动GPRS、公网固定IP、客户端4部分组成。软件设计要以硬件为支持,数据采集发送终端的控制器采用LPC2138,这种芯片能够支持实仿真和嵌入式跟踪的微控制器,并且需要有高速的Flash存储器和实时时钟。传感器部分是湿度数字传感器采集温湿度数据,需要使用RS485总线连接异步串行通信UARTO端口,并且把控制器配置成RS485主机。
2.2 数据采集发送终端的软件设计
主要包含两个部分:GPRS接受命令和数据采集与发送两个部分。这个应用程序定义了四个主要的时间标志位:GPRS在线标志位、数据采集标志位、采集完毕标志位和接受命令标志位。这四个标志协调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发送、接受指令等任务。系统主要有三个指令,采集发送数据命令,设置采样频率和采集数据量大小。获得每个指令后都会置位相应的标志位,通过对标志位是否置位的判断来决定程序下一步的指令。每当数据采集完毕后可以发送数据。
表格1:数据软件设计的概括表
时间标志位 主要任务
在线标志位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标志位 数据采集
采集完毕标志位 发送数据
接受命令标志位 接受指令
2.3 移动GPRS网络
这个GPRS网络使用的是企业公网组网方式。中心站需要的是固定的ip地址,但是远程终端实行动态的ip地址分配。每当远程终端开机之后,就会主动连接服务器,从而进行数据收集,终端模块自动获得ip地址,然后客户端通过访问WebLogic服务器,查看接受到的数据,完成网络与人的连接。
2.4 公网固定ip服务软件的设计
通过Socket编程技术来实现服务器软件设计,本系统服务器程序需要能够在任何时间处理多个客户连接,因此该程序必须是一个多线程TCP服务器。每个TCP连接的建立开始于TCP客户机创建一个套接字,然后调用connect函数以启动下一次的握手操作,从而建立起与远程服务器的连接。在服务器方面,详细来说,通常是首先创建一个套接字,然后调用bind函数来绑定自己的公认端口号,接着调用listen函数来准备接受客户端请求,最后调用accept函数来完成信息传递,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公网固定ip服务软件的设计。
2.5 客户端的连接
在客户端方面的设计,通常是倾向于使用RIA模型的FLEX技术来开发Web页面,每个客户端都可以通过Web浏览器使用HTTP协议调用Web页面。界面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系统的状态、下达的配置参数以及现场采集的数据。通过WEB页面与Web Service组件进行通信,可以将用户的参数传递给Web Service。当然,采用Flex技术能够构建内容非常丰富的客户端程序,另外Flex还拥有Push技术,能够在客户端上显示服务端的信息,这个过程的实现也是把Flex技术使用到数据采集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亦是本设计选择使用Flex技术的最重要原因。系统的Web Service设计往往使用面向服务的SOA设计,这样不仅能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而且可以便于对系统的维护。就软件设计的总体符合门面模式的.软件架构而言,如果上层直接调用下层的接口,不能仅仅是具体的实现,这样对软件的扩展和维护有非常大的帮助。
2.6 物联网终端
在物联网终端上运行物联网操作系统或者基于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应用方式。一般来说,运行于物联网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用户一般通过智能手机来进行控制。过程如下,智能手机连接到物联网终端由本地通道实现的,实现在控制终端上的APP的装卸和M2M终端的相关配置;如果物联网终端上正在运行一个APP,并且该APP是基于client-server模式,那么终端要与APP的“应用程序后台”实现交互,完善业务逻辑;如果物联网终端与“终端管理后台”建立了长久的通信间额连接,以实时更新物联网操作系统内核版本等程序。举个例子,一台电脑更换了内置摄像头,这时物联网终端就需要连接到终端的管理后台,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总体来说,物联网终端制造厂商负责建立并维护终端管理后台。如果APP在物联网终端上运行,需要由ICP/ISP开发或者经由第三方开发者,并上传到M2M APP Store,满足用户下载的需求;另外,能够通过本地通信通道进行通信的是物联网终端之间,这物联网关键能力之一便是实现物联网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当然物联网区别于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地方之一也是实现物联网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
三、对基于web service的简单介绍
为了加深对这个软件运行的生态模型的理解,举一个例子。在餐饮行业,如果经常去一家餐馆吃饭,并且每次去,恰巧点的餐食基本都差不多。那么现在比较困扰的问题是,每次去吃饭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排队,点餐,交钱,然后拿餐牌,找座位,等待等。明显的看出是一个单调且乏味的过程,假如能够进行自动化的物联网数据应用,简化这个过程或者让这个过程自动化,那就非常圆满了。计算机技术在生产上的一次技术革新的产物是物联网。根据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试点应用的良好效果,我国的物联网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运用,物联网快速发展是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结果,在信息化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本篇论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及数据交换平台的相关技术,其次给出了基于服务的物联网数据交换平台的总体框架,最后简单分析了平台的总体功能结构以及该平台的发展前景广阔。互联网的发展时基于服务的物联网数据交换平台发展的前提,物联网数据共享以服务的形式实现,在应用层与感知层、应用层与应用层之前异构系统之间实现。本文提出的基于Web Service的物联网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能够促进人、物和企业与基于Web的社交智能的有效连接。从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也通过gSOAP协议发布Web服务的方式传输到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解析Web服务,有助于实现数据采集的底层设备无关性的运行,让底层设备向应用服务器传输数据变得透明、快速。基于服务的数据分析平台的主要优点在于它依赖于HTTP协议,这样很容易将Web服务集聚到已经存在的的路由器、HTTP平台、防火墙以及其他系统中,使用已经使用的技术和安全系统来保护该平台就已足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软硬件的设施。总体来讲,基于Web服务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就能具有一些无与伦比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宝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园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
[2]孙其博,刘杰,黎羴,范春晓,孙娟娟.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03期.
[3]诸瑾文,王艺.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看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和发展[J].电信科学,期.
篇9:浅析物联网石油测井数据传输和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浅析物联网石油测井数据传输和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油田日常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掌握油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因此需要通过仪器对油井的层数进行检测。我国油井分布比较松散,因此对监测的数据进行传递存在交的困难。基于此,该文对物联网石油测井数据的传输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1 物联网
物联网主要指的是末端设施和设备,主要包括工业系统、传感器以及贴在射频识别器上各种设备、携带无线终端的车辆和个人等。通过各种无线、有线,长距离或短距离的相互连通实现对数据传输。物联网就是利用传感器,实时对需要的数据进行采集、互动、连接,采集的信息的类型可以是电信号、光信号、化学信号等,利用各种可能存在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管理和识别。因此,可以简单的.将物联网描述为,利用传感器获取物理环境信息,然后利用通信网络对信息进行传递,再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对复杂信息的处理。
2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设计方案
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在测井现场利用传感器获取待测油井的数据,将数据利用专用的电量将测得护具传送给计算机,然后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GPRS将传递到企业内部,数据最终将会被送到测控中心,从而实现对数据的远程传输
2.2 网络传输协议
利用GPRS对数据进行传输面临协议选择,TCP和UD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协议,对协议的选择需要依据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而定。TCP协议数据的传递面向连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比较适合应用在顺序不重复、大批量的数据传递。但需要注意,TCP提供的数据传输不会对数据的便捷进行记录,因此如果数据传递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是数据包,需要对包的同步问题加以考虑。测井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对数据量的要求较大,同时网络环境十分复杂。此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如果对TCP协议进行利用,数据在吞吐率上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UDP协议与TCP相比更加简单,灵活度高,建立连接较为容易,会对数据的边界进行保留。其最大的不足它提供的数据包通信的方式并不可靠,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的应用要十分谨慎,如果程序对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协议崩溃,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2.3 测试通讯方案
为了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两种网络的支持下对数据的传输效果进行验证。在数据验证过程中,利用自行编程的通讯程序对油田实地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性能有:RTK、吞吐量、时延、误帧率的平均值。根据测试结果对公众移动网络是否满足传输需求进行确定。同时,可以通过现场测试了解用户要求,使其为通讯协议设计提供参考。
2.4 设计通讯协议
(1)双发送队列。
石油测井数据传输系统,不仅要能够实现对测井中数据的传递,同时还应当实现文件的传输。测井数据传输在实时性上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文件的传输上实时性要求相对则较低,一般来说能够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完成文件传输即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传输数据的宽带有限,为了确保测数据传递的实时性,应当对测井数据和文件传输两者制定相应的优先级机制。方案如下:将发送队列分为两列,一列为测井数据,另一列则为文件传输队列,同时应当在文件传送队列上安置一个标志,对发送权限进行限制,该标志只有则测井数据发送结束后,才会生效,标志生效后,文件传送队列发送数据,然后安置的标志将会再一次回到原位置,依次循环。
(2)后退N帧协议。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的协议,RTT的时延一般约为500ms,这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提高通讯协议效率,可以对后退N帧协议进行应用,这种协议处于非受限协议和等停协议之间,对其进行应用可以缓解因为传输距离过大,导致等停协议效率低问题的发生。后退N帧协议一般只在测井数据中使用,并不在文件传输中使用,对于文件传输的维护有更高层的ZMOG协议完成,在线程发送上只是简单进行发送,并不会进行等待和确认。测井数据传输系统在通讯上需要是双向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必须是由接收线程和发送线程两者相互系统工作,接收线程和发送线程两者之间的信息要能相互传递,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接收线程应当能够将ARQ应当信号传送给发送线程,从而确保发送线程在运行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发送任务,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测井数据的数据的实时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石油测井数据的传输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对不同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并且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来对系统的功能进行确定,确保系统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篇10:浅析基于物联网时代下包装设计形态论文
浅析基于物联网时代下包装设计形态论文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开始日渐成熟,用户选购商品的行为模式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这一模式的转变不仅让消费者选购产品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与便捷化;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革命以及科学技术的介入,产品包装的存在模式同步发生日星月异的变化,当中“物联网时代的‘包装形态’”亦是如此。所谓物联网时代的“包装”设计,主要是指终端产品以“物联网”为销售购物媒介,进而展开对终端产品包装的设计。而在物联网时代下,人、包装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包装物的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转变,下面笔者将从两种不同销售环境对其进行展开探讨。
1 网购销售形式
它是以网上电子销售为主,最终消费者接触到的包装实物形式,常以模块化、品牌化的统一包装物形式出现。例如:许多淘宝网上的商品“包装”,消费者在进行合理的网上交易之后,销售方对内部产品的包装形式则是以“运输”、“保护”功能为主。所以,对于“易碎的物品”,通常厂家会选择加厚的瓦楞纸,与塑料泡沫 “重构”的包装形式出现。这种“简易”的长途运输包装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易碎物品,在长途运输中遭遇到外部冲击的压力。但这种运输包装形式,无论是从包装材料,还是结构空间,都存在浪费程度太大,胶带使用过于频繁,从而回收压力大,以及潜在的不合理性。
但是,市面上也还是存在部分运输“模块化”的包装形式,其模块化设计的好处,笔者认为有三:第一,不同产品的固定型号大小,便于厂家模块制版,与方便生产。例如,客户在网上选定好产品后,销售方会根据不同产品的型号,采用原本厂家生产,有过压痕的包装纸盒,进行快速折叠,且有些模块化的产品包装形式可以一纸成型,不用粘胶。第二,方便整合的运输,节省运输空间。通常这种网购销售形式的模块化包装,所采用的造型,均是以规定正长方形的单位元素为主。这种方块的造型形式,消耗的负空间较少。因此,有利于整合运输,以及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跌落。第三,利于品牌的宣传。这种网购销售模式的运输化的模块包装,抛弃了往常市面上,以“销售”为主的,带有视觉冲击力的包装的形式,而变成了“极简化”的零包装。这种“极简化”的零包装的表现形式,除了统一的纸盒模块外,还有“极简化的视觉”,该视觉没有过多的力度彰显,相反更易让消费者记住该品牌的名字。例如:凡客品牌,在其网购销售后的运输包装,就是改用“极简化”的运输包装的形式,统一的盒型与视觉。这种包装形式,有的是以品牌的商标为主,有的是图形加商标为主。因而不仅在风格上更加简约大方、一目了然,而且更利于突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文化定位。
2 户外销售形式
这种户外销售的.意思是:顾客针对物联网的户外销售机内的产品提示,采用投掷硬币的形式,销售机会自动弹出顾客所选择的商品。这种户外的销售形式,是属于零销售。包装形式以体现品牌名称为主,包装视觉变得更加简明扼要。
例如,咖啡机内销售的热咖啡,消费者对于包装视觉冲击的概念,已经弱化。消费者对户外销售机内的产品选择,更集中在客户心目中的“定位的第一”的品牌。因此,该包装视觉形式上的变化,更有利于加深该品牌在客户心中的定位,同时,在功能上也趋于简化的作用。又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的营销战中,尽管,百事可乐在每年的营销战中,屡屡获得成功。但从最终的销售业绩来看:“可口可乐每销售六瓶饮料,百事可乐最多只能销售四瓶。”从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智中品牌定位,超过了百事可乐。因此,在包装方面,“可口可乐”无需像百事可乐那样,利用过多的视觉效果,来吸引消费者。至于可口可乐在包装的设计上面更加精简,没有其余辅助图形的设计,形成只拥有品牌 “文字”的极简化瓶形。这种极简的包装效果,丝毫不影响该产品的在户外销售机上的销售业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物联网时代下的包装设计形态将走向极简化的设计趋势。这一趋势背后的成因,笔者认为有三:第一,企业更强调品牌的战略与定位;第二,减量与智能包装技术的提高;第三,人需求的多样化与社会环境的细分化。
【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论文(集锦10篇)】相关文章: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2024-04-28
工业互联和智能制造的信息中枢论文2023-05-18
实践论文范文2024-02-23
数据挖掘技术在WEB的运用论文2023-05-25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2023-10-22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的论文2022-05-06
计算机网络教学工作计划2023-11-16
电子商务范文2022-04-30
动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路径论文2022-08-27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的应用论文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