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时间:2023-04-27 07:44:5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推荐13篇)由网友“武昌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篇1: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建筑节能方案指标构建的原则,由此确定以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施工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

1.1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建筑设计的五大方面,即照明系统、供热制冷系统、给排水系统门窗、墙体。在不影响照明效果的情况下,不应采用大能耗的照明产品而使用低功率而发光效率高的光源。此外光源的密度分布设计也是重要的节能设计;供热制冷系统是耗电量最大的一个部分,提高供热制冷系统的能效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鼓励使用高效率主机和供热制冷节能高新技术;给排水循环系统的节能设计大多体现在别墅和酒店的绿化用水、景观用水和泳池用水上。这需要对雨水贮藏系统、中水再利用系统和节水浇灌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对于普通家庭则应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这主要包括阀门和管道;门和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密闭、采光、通风、隔声减噪、防水、防火等基本功能外,其在节能方面还应做到保温和隔热。针对采用不同保温材料制造的门窗,提出更详细节能设计方案;对建筑墙体的节能设计主要考虑其内外部的保温设计,特别是对外墙的保温设计。保温材料的选择和保温材料厚度的计算对建筑墙体的节能设计至关重要。

1.2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针对建筑节能方案的资金投入和效益进行评价,这需要对建筑节能方案资金投入与产出的经济信息(如工程造价、运行维护费用、节能收益、拆除费用)进行收集和分析。

1.3施工指标

建筑节能方案除考虑技术和经济类指标外,还应考虑施工指标。施工指标指把建筑节能设计方案中采用的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和由此带来的风险。施工指标主要包括施工难度、建设工期和耐久化设计。

篇2: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利用模糊数学中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或主要因素,对其所做的综合评价。

3实例分析

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一座办公大楼为研究对象,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3.1指标权重向量

采用专家打分法对一级和二级指标中的各个因素进行评价。本次调查选取了建筑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员共8人。各位专家根据建筑节能方案各性能指标的'重要程度并结合判断尺度标度给出了判断矩阵中各个元素的值,得到了判断矩阵和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3.2判断矩阵及综合评判

为了建立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我们同样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专家依次对二级指标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打分。

4结束语

建筑节能方案评价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评估问题,通过应用模糊数学的处理方法就可以得到一个模糊评判结果。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建筑节能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对某办公大楼节能方案的综合模糊评价,验证了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进行建筑节能方案模糊综合评价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不同评测指标和权重,快速有效地评价建筑节能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篇3:房屋建筑节能体系的构建论文

房屋建筑节能体系的构建论文

一、建筑节能体系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1.优化建筑施工方案,节约建筑能源。建筑施工方案是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开始,也是建筑项目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注重建筑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科学性,争取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有效安排以及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建筑项目施工开展的风格和方向,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能否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施工目标,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建筑施工方案决定着的。所以,若想做好建筑节能体系,那就必须健全和完善施工方案设计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2.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建材浪费。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首先,可以积极吸取外国先进的节能施工技术,购进先进设备进行学习和推广。其次,就是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节能技术创新能力。这可以通过设置节能技术创新奖励制度来激励技术部门人员。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新技术的安全科学后再将其投入实际施工中,否则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施工技术的创新和提高来提高建材的利用效率,这样既发展了建筑施工工艺,又降低了施工中建材资源的浪费。

二、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的应用

1.新型玻璃材料。新型玻璃通过内部分子结构对光热的.反射和吸收,达到冬季室内保温,夏季室内散热的功效。这一功效能够降低居民冬夏季对空调的使用率,从而达到降低资源消耗的目的,单从此点可以看出新型玻璃材料所具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因为此种玻璃对光独特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能够极大的减少因为玻璃反光而引起的城市光污染问题,这可以说是从源头对光污染进行治理。最后,虽然这种新型玻璃材料具备较高的使用性能和科技含量,但是,它并不是价格昂贵、无法普及的装饰材料,相反,这种新型玻璃生产的成本造价和市场价格非常低,使用寿命也较长。新型玻璃材料只是当前节能材料的一种,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市场占有率、种类以及性能都得到极大的发展,这是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取得进步的表现之一。

2.屋面保温节能技术。若想从节能角度来提高屋面保温施工技术,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选择具有节能性的屋面保温隔热材料。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择关系到屋面施工质量和屋面节能性,因此,必须给予重视,要注重其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检查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吸水率和导热性以及是否符合屋面整体施工参数需求。其次,要对屋面的坡度以及屋面厚度进行合理设计。屋面厚度以及坡度直接关系到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因此,在设计时要避免热桥现象的出现,要根据屋面管道以及通风孔等来设计厚度和坡度,而且,要考虑屋面的热胀冷缩性质,避免出现温差过大时的屋面裂缝问题。最后,屋面施工不同于其他建筑结构的施工,其影响因素较多,最为重要的就是天气因素,若是施工阶段的天气状况不好将导致屋面混凝土和屋面基层干燥的延期。若是无法避过坏天气,可以选择搭建帐篷或者在屋面涂抹隔气层和防水层。

3.门窗安装施工。门窗框和玻璃扇的传热系数及密闭性是外墙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木和塑料门窗的传热系数比钢、铝门窗低30%左右,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低40%左右,因此,价格比较好的是塑料单框双玻璃门窗。为保证门窗能达到预期的节能要求,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门窗时,要复查其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漏性等性能指标。

3.2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密封条不密闭的门窗扇不能上墙。

3.3在框与扇、扇与扇之间须设密封条,以防渗水、透气,推拉窗的轨遭处须增加密封处理。局部缝隙较大的位置可用单组份密封膏挤注。

3.4在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粱、窗台等交接处,须用水泥砂浆进行严密处置,在靠室外一侧须结合外装修进行处理,以防渗水、透气。

4.太阳能节能技术。太阳能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再生无污染能源之一,其作为循环能源的应用极大的缓解了我国各地区的能源消耗问题。太阳能能源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满足居民使用方面,还在建筑行业以及化学行业得到了极高的好评。建筑行业在利用太阳能中主要是采用太阳能板在屋顶进行收集和采光,这一技术简单而有效。而且,这一技术的应用还提高了屋面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人类对太阳能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和发展性,也让人们看到了可再生能源的优势,而此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则更是一种技术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体现,是现代建筑工艺与现代创新科技结合的体现。

三、建筑工程节能技术应用的前景及调整

建筑节能体系并不是单指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工程竣工验收以及后期工程质量审查等环节都能充分利用建筑节能技术,由此可见,建筑节能体系是对建筑工程项目一种覆盖式的改革和创新。此外,虽然建筑节能材料得到极大发展,但是,相较于当前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言,建筑新型节能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质量仍无法满足要求,这是当前建筑节能体系未来发展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方面。

四、结语

建筑节能体系是对整个建筑项目和建筑市场进行的一场覆盖式的全面改革和创新,要想真正做好并发展建筑节能体系,那就必须对建筑项目进行多角度、多方向、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争取将建筑节能与建筑项目的施工开展完全融合。

篇4:管理会计素质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管理会计素质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在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与美国会计协会(AAA)提出的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基础上,考虑我国时代需求背景,初步构建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判断、职业道德和领导力5项一级指标以及具体15项二级指标和39项三级指标。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指标体系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我国会计的变革,一方面,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紧跟国际会计发展的脚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管理会计;另一方面,由于海量的会计数据在财务共享中心得到归集与处理,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逐渐被自动化所取代,会计人才格局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楼继伟指出,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是推动管理会计持续发展的关键。优秀的管理会计人员不仅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也是推动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贡献者。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起步较晚,没有规范性组织,加之企业及社会各界重视力度不够,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并未取得良好的发展。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仅有少量学者粗略提及了管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但并未达成得共识。本文在借鉴和分析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观点基础上,考虑信息化时代给会计人员带来的新挑战,以期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评价体系。

二、研究现状

11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即“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会计是会计人员通过运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报告,进而指导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国家大力倡导下,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制造业企业、金融业等也都开始针对于本行业的特点研究适合于自身行业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是发展管理会计的基础与关键,是开展其他管理会计活动的前提。虽然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仍处于萌芽期,面临着不成熟的管理会计应用工具、匮乏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尚未全面普及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等压力,但社会各界的重视以及国外成熟的管理会计理论,是完善我国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强有力的催化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对会计人员也有了新的期许,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如何在正确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战略性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盈利水平,成为了管理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财政部会计司刘光忠副司长将管理会计人才定义为:大型企事业单位中精通财会业务、熟悉市场规则,掌握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调成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并加强管理会计人才体系构建。然而近年来,对于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虽小有起色,但仍不尽如人意。张继德指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缺乏相应的管理会计组织对人才进行集中培训教育,存在管理会计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矛盾,没有完善的管理会计人才评价体系等。笔者认为,对于任何事物的研究,均应先定性,后定量。对于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应确定适宜的管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划分评价指标,然后针对不同级别管理会计人员对指标进行加权计算,最后得出量化评价标准。“互联网+”时代给会计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会计电算化2。0向会计信息化3。0转型升级。传统的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评价、预测、监督,侧重对企业内部提供决策信息,而现今的管理会计更侧重于对外提供信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也将达成深度融合,云会计、财务信息共享虽然能将海量信息归集整理,但也仅是进行初步处理,管理会计人员需要通过自身专业技能对半成品信息进一步加工成产成品信息,满足管理者的决策需求。这就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对海量信息有一定的洞察力、分析力、胜任力。王舰提到,“互联网+”时代,会计人员要从信息生产者向信息消费者转型,管理会计人才要提高信息胜任能力,通过预测和规划来发挥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

三、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当今时代,人才资源已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企业面临着去产能、调结构、提效率的压力与挑战,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设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但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基础做起,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才能力框架和人才评价体系;其次,人才的培养需要基于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使得人才的培养更有目的性,更具标准化;最后,用科学的标准来规范具体实务,以此标准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用于我国经济发展建设。

(二)有利于指导管理会计实务

管理会计人员评价指标体系就是理论,它来源于管理会计实务,是对管理会计实务发展的提炼与总结,将管理会计的各项运作具体到每个人,并对管理会计人员所需具备的个人素质进行指导,评价体系指标对不同的等级、类别的管理会计人员有不同的标准,规范不同等级、类别管理会计人员的会计实务,以此做到分工高效。在“互联网+”时代,云会计、财务信息共享系统应运而生,是对管理会计实践的新挑战。对于新兴事物,人们往往难以系统把握与学习,而人员评价指标体系,则可以明确什么职务的管理会计人员需要掌握这样的知识与技能。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通过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实践,提高管理会计人才水平,壮大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管理会计人员评价体系要建立于管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基础之上。

(一)管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与美国会计协会(AAA)近期制定并发布了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征求意见稿)。该框架将管理会计能力素质划分为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营运和领导力5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又细分出28个管理会计核心胜任能力指标(表1)。1。规划与报告能力是管理会计人员要具备掌握最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该能力指标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具备洞察未来、衡量绩效、报告财务业绩的能力。2。决策能力是指管理会计人员在具备基本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资本运营、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供合理决策信息。该指标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指引决策、管理风险、建立道德环境的能力。3。科技能力是指管理会计人员能熟练掌握ERP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流程。该指标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驱动有效运营的能力。4。营运能力是指管理会计人员在了解行业情况及具备企业营运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运营过程提供指导,以提高营运效率。该指标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作为跨职能的商业伙伴和协助于全公司营运转型的能力。5。领导力是指管理会计人员能够以最小成本最大化地利用人力物实现管理目标。该指标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具备与他人合作和激励启发团队去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

(二)管理会计员素质评价体系

1。指标体系的构建。在IMA和AAA的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的基础上,笔者初步构建了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综合分析了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营运、领导力这5项能力要求及28项具体能力指标,将各指标中的`共性进行整合,个性进行提炼,划分出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判断和领导力这5项指标,作为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评价指标的二级指标,再将一级指标与28项具体能力指标结合考虑,得出49个三级指标,如表2所示。(1)职业知识。该项指标包含了会计理论知识、信息化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人才管理知识和其他知识5项二级指标。会计理论知识包含了会计账务处理与财务报表编制、预算流程、绩效管理流程、成本管理、企业税务和国际会计准则6项三级指标;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包含了战略规划、公司金融、决策分析、企业风险管理、资本投资决策、企业运营、质量管理7项三级指标;人才管理知识包含了人员分配、激励与协作2项三级指标;信息化知识包含了信息化软件处理流程、互联网知识2项三级指标;其他知识包含了其他非专业知识1项三级指标。这些指标是管理会计人员所需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2)职业技能。该指标包含了财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信息胜任技能3项二级指标。财务技能包含了编制与使用财务报表、统计技术、设计业绩管理系统、成本会计计算和纳税筹划5项三级指标;管理技能包含了SWOT分析、PEST分析、利用COSO框架评估风险、确定资本筹集方案、情景分析、敏感分析定量定性分析6项三级指标;信息胜任技能包含了应用云会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ERP系统操作、使用XBRL报告工具和EXCEL处理会计信息5项三级指标。这些指标是管理会计人员在进行实务操作时所必备的工具。(3)职业道德。该指标包含了自我约束和外在约束2个二级指标。自我约束包括客观认识利益冲突和保持独立性;外在约束包括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和遵守法律法规。这些指标是管理会计人员在工作时的道德底线。(4)职业判断。该指标包含了客观和谨慎2个二级指标。客观包括能够真实、公允反映具体管理会计实务1个三级指标;谨慎包括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对职业判断的要求1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是管理会计人员灵活处理特殊业务的前提。(5)领导力。该指标包含了学习力、思维力、沟通力和应变力4个二级指标。学习力包括了终身学习理念与相关证书的取得2个三级指标;思维力包含了互联网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和大局观3个三级指标;沟通力包含了传达指令、解决纠纷和对外交流3个三级指标;应变力包含了应对复杂环境、应对特殊时期和应对特殊业务3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是管理会计人员高效执行业务的保障。2。评价结果分析。该评价指标体系仅是对管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定性分析的结果。一方面,为准入型管理会计人员提供参考,使其能客观评价自身准入条件及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为技术型管理会计人员提供衡量指标,使其能深入了解自身职责以及确定培养方案。指标A较全面地涵盖了管理会计人员所需具备的各种职业知识,根据管理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活动时所需具备不同的理论知识,将指标A细分为5部分,其中,A1主要用于评价初级和中级管理会计人员,A2和A3主要用于评价高级管理会计人员,A4和A5是信息化发展对所有管理会计人员的总体评价标准。指标B涵盖了管理会计人员所需具备的各种职业技能,由于这些技能较为复杂,因此该指标主要是用于评价中高级管理会计人员,初级管理会计人员只需了解与运用简单的职业技能即可,如:B12统计技术中的回归法、平滑指数法,B21中的SWOT分析等。三项指标中,B3指标是应对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在评价时应给予较高权重。管理会计人员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时,必然涉及到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的方面,因此就要用到指标C,这是对所有管理会计人员提出的评价指标,在进行职业判断的时候,要保持客观公正的处事原则,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真实、公允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指标D是会计人员从业的基本素养,是对所有管理会计人员提出的评价指标,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评价。指标E是对高级管理会计人员自身特质提出的评价要求,通过E1、E2、E3和E4指标对高级管理会计人员是否能高效实施与完成管理会计活动进行评价。

五、结论

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是基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与美国会计协会(AAA)发布的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之上构建的,具有国际色彩,促使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紧跟国际步伐。另外,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同时也考虑了信息化发展给管理会计人员带来的挑战,具有时代色彩,促使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符合时代需求,培养兼具国际、时代特色的综合管理会计人才。通过构建管理会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对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对人员素质的需求不同,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以实现专业内的专业分工。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繁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响应。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国家鼓励支持,也需要每个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N]。中国会计报,—11—14。

[2]赵治纲。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核心内容及应用挑战[J]。会计之友,,(8):19—21。

[3]童延安,唐子惠。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四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11):89—91。

[4]张继德,王霞。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0):122—126。

[5]王舰,平思宇。“互联网+”驱动下会计人员信息胜任力提升策略[J]。财会月刊,(4):19。

[6]郑贵华,姚慧慧。论现代包装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包装学报,,(4):43—46。

[7]财政部会计司。人才培养是关键提升核心竞争力——《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四[J]。财务与会计,2015,(5):6—9。

篇5: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以互联网为平台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产业的改变的成果已经十分显著。因此,本文通过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内涵进行分析,接着对构建一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所应当准许你的原则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一个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以及相关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篇6: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我国最早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清华大学等十所高校共同承建的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远程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产业当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来看,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构建一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远程教育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当构建一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构建出一个适合于我国现实情况的现代元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高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而进行的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其中,主要采用的互联网技术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具备实时性的和非实时性的两种,前者指的是实时地将课堂上的内容通过互联网技术传输到一个或者多个学生之处,而后者指的是将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通过视频、音频或其它形式进行储存,从而反复多次地传输到一个或者多个学生之处,现代远程教育以其具备的特点而成为当前全世界贯彻“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清华大学及其它九所高校承建的“中国科研和教育计算机网示范工程”网站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初形态,而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当前,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超过70所,成为了我国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民进行终审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多个角度来看,高质量的现代远程教育应当包括如下特点:

(一)互联网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互联网是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依托的平台,而教育本身面对的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种需求的。因此,互联网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能否满足选择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的需求就是衡量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的重要参考之一。优秀的现代远程教育应当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种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应当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即包括了教学之前的预习资源,教学之中的辅助资源,以及教学之后的复习资源。

(二)硬件设施与技术的结合。在现代远程教育当中,其主要依托的互联网技术本身包含了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两大部分。因此对于一个高质量的现代远程教育来说,构成了教育环境、平台、工具等方面的硬件设施以及维护、管理、辅助的软件设施的质量要求应该都比较高。同时也应当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技术互相结合,从而在远程教育的过程当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的服务和管理。依托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一方面弱化了实际意义上的“课堂”概念,另一方面,也因此加强了管理的难度和管理的重要性。在高质量的.现代远程教育当中,应该做到对教学活动的完善的管理,同时也应当做到对学生的学习的支持和服务的功能,从而既能够帮助学生加强与老师之间沟通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应当有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预习和复习的相关配套服务。

(四)对学生的需求的把握。从某种程度来说,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现代教育理念,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高质量的现代远程教学就应当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够全方位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之道,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学方针和教学思路。

二、构建体系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其优势之一就在于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理念。因此,在对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其是否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也就是能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二)以提高总体教学质量为目的。对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最本质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总体的教学质量,现代远程教学也不例外。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现代远程教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时候,就应当以提高总体教学质量作为最终目的,即通过对教学质量提出最低标准,从而最终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三)以提倡自主学习为方向。现代远程教学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当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在现代远程教学之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会存在一定的延时性,因此,这就从反面要求了在现代远程教学当中的学生应当具备相当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现代远程教学在本质上既是一种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对“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贯彻,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是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三、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要素

1、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育活动的起点的落点,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来说,教学理念也应当与其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向适应,因此就应当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理念当中,主要包括办学宗旨和教育保障两个方面。

2、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学生进行学习的总体环境。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来说,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其中,硬件环境包括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两种,软件环境包括师资力量和教育资金两种。

3、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保障。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来说,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因此在其中实现完善的教学管理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困难较大。其中,教学管理包括招生管理、教学组织以及考试管理三项。

4、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能够直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当结合学生、社会两方面考虑,即综合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当中学生的满意度和社会的满意度,故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教学效果主要包括满意度评价和效果评价,其中满意度评价包括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两种,教学效果评价包括研究成果及就业情况两种。

5、展望与反思。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其相关的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必要。在本研究中构建的体系尚属于实验阶段,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距离真正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问题有二:其一,相关量化指标仅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不具备实践意义;其二,评价体系中的分值主观成分较多,不具备实践意义。在对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当中,我认为主要应当考虑两大问题:其一,在构建评价体系的时候,应当全国范围统一来看还是根据地方情况单独来看?同时,应当主要从主观出发,即以定性评价占比较大还是应当从客观出发,即以定量指标占比较大。其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总体上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质量保障,因此,是否应当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意愿而进行相关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无论如何,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仍然是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实践的推移,相关研究的丰富,也必定将其体系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冯慧敏.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教育研究,(8)

[2]黄宇,周少华.现代远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11)

[3]张立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篇7: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对策论文

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对策论文

摘要:职业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要加强教学评价。当前,职业学校教学评价存在评价重视程度不够、评价目的不明确、评价方法不完善、评价主体不健全、评价内容不合理和评价结果处理不恰当等问题。基于有效教学理论提出构建完备的教学评价制度、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探索适合院校自身评价需求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主体机制、设计有效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建立有效的评价结果处理方式和反馈机制等是职业学校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对策,并能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论;教学评价;职业学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的普及化进程,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滑,导致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严重下降。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为主,要加强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职业学校必须加强教学评价。当前,职业学校教学评价存在评价重视程度不够、评价目的不明确、评价方法不完善、评价主体不健全、评价内容不合理和评价结果处理不恰当等问题。基于探讨有效教学理论,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对策,有助于职业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构建完备的教学评价制度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有效性特点,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水平,有效开展教学评价,需要构建完备的教学评价制度,保障职业学校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学又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核心,建立有效性教学评价制度首先要尊重和重视教师的劳动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职业学校可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以自身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关心学生、更新教学思想和知识技能等方面为侧重点的教师自评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为侧重点的学生评教制度;方法的'针对性、教师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教学的启发性和手段的时代性等方面为侧重点的同行及专家评价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为侧重点的教学管理者评价制度;实践教学水平、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工作作风、学生意志力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为侧重点的企业与社会各界评价制度。

二、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

开展教学评价的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并非管理或评优需要。根据有效教学理论的目标性原则,职业学校需要加强教学评价目标导向,强调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作用,及时反馈给教师评价结果,指导教师教学,在教学评价作用下观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否得到提高。

三、探索适合职业学校自身评价需求的方法

目前,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的是专家评分,但由于专家的主观因素致使评价结果往往不客观,需要创新有效的职业学校教学评价方法。职业学校在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时,应基于有效教学理论,建立集思广益式的集体评分方法,不要过分迷恋专家,要充分发挥广大专业评价机构、教师、学生和企业等方面的作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要按时委派专门的管理机构定期评价职业学校教学。同时,家长和学生代表同学的利益,企业和用人单位代表社会的利益评价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充分利用集体评分方法,创新集体评分方式,协同合作,实现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主体机制

不同的评价主体参与机制是职业学院评价结果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保证。职业学校的教学职责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职业行为素养,而学生提高这些技能都需要由不同的评价主体来完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应由一纸成绩单为主,应包涵不同评价主体机构的共同参与。如:教师的教学成果由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和专家评价等构成;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则可由教师评价、督导评价、专业评价和企业评价等构成,每方评价主体占评价体系的不同比率。

五、建立有力的评价指标设计

职业教育的评价指标是根据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真实客观地反映职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每项评价指标都与学生获取职业息息相关。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输送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学校在设计评价指标时,需更注意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分协同一致性、评价层级关系的科学性、各层级评价指标的自主性、评价指标与职业能力的共生性、各评价指标与职业能力的完整性、评价指标与职业能力提升的可操作性等。结合职业教育独特性,构建强有力的评价指标作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终级需求,建立一套完备而科学的评价指标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六、建立有执行力的评价诊断机制

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诊断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需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专业课程、教材选择、教辅编制、师资结构比率等方面开展评价诊断;(2)对不同教学标准的制定是否是明确,可从教学大纲、教学时数、教学实践等方面开展评价诊断;(3)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否落实,从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式等开展评价诊断;(4)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需求,从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手段的辅助、学生参与和学生反馈等方面开展评价诊断。要实现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的双赢,教学评价诊断机制必不可少,它能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高管理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七、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评价反馈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体现。作为社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生的评价反馈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师角度而言,评价反馈能让教师感知教学能力的不足,促进自身提高教学能力,探索新型教学手段,从而改革教学。从学生角度看来,评价反馈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中的不足,加强师生沟通,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缩小学习差距。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评价反馈能从微观视角审视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以此制定学校发展的宏观目标。职业学校要重视评价反馈结果,建立多维评价反馈体系,注意信息搜集渠道,立足于开展教学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指导课堂教学培优、创新。

八、结语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步入社会不惊慌、不迷茫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离不开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从我国的《学记》到西方教学的《大教学论》,再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enjaminS.Bloom)指出教学评价是实现和体现教学任务的重要方面。如今,职业教育已迈向教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繁荣期,注重有效性提升教学是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诉求。因此,在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构建,可规避职业学校和教师忽视社会需求与学生需要的弊端。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支敏.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运用[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黄光阳.管理学科教学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4]邵珠建,周万津.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思考[J].现代交际,(8):204-205.

[5]张桂萍.人性化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6]李楠.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7]程洋洋.翻转课堂中过程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

[8]杨德芹.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及案例分析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9]杨化玉.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职业学校教学评价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10]张桥影.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篇8: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评价体系构建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评价体系构建

数字参考咨询的.质量是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命脉,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此,结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评价指标的原则,对其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内容逐一分析,以期构建完整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评价体系,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作 者:马维娜  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图书馆,河南,南阳,473000 刊 名:河南图书馆学刊 英文刊名:THE LIBRARY JOURNAL OF HENAN 年,卷(期): 29(5) 分类号:G250.76 关键词: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评价体系  

篇9: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人才的培养备受全社会的关注,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与计划的重要工作人员,其专业素养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为了能够强化高职院校对社会的人才输出质量,必须对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唯有如此,才能让会计专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完善。本文对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做出分析。以期能为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会计专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对会计人才进行教学培养中,需要对其专业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评价体系中完善自身的不足。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缺乏科学评价体系构建意识,这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了阻碍。为此,必须加强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而让高职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能够最快速地培养出应用型会计人才,进而为社会企业提供服务需要。然而,良好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检测高职会计人才是否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标准之一,其体系构建便对社会企业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社会企业的自身发展模式不同导致了每个企业的质量评判标准存在着差异性。为此,高职院校亦应该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建立本校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而提高会计人才的输送标准与质量。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能够让教师明确会计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漏洞,以及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中的难点。进而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工作。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日后的教学任务中针对性的做出科学调整,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第二,能够提高各个高职院校的交流和发展。高职院校会计质量评价体系具备一致性,全国多所高职院校在构建并实践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经验和难题。各个学校可以将彼此实践中所总结出的经验进行融合分析,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质量提高。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能力要符合社会企业的标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实践性较少,其总体的实践水平是否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难以确定。为了能够确保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对会计学生的不足之处按照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重修。让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企业的需求的标准中逐渐改变学习方向,并提高技术能力,进而满足会计工作岗位所提出的硬性要求。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路径分析

(一)基于目标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

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现阶段我国众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其培养目标多为“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够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软件等”在目标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中主要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严格遵守《会计法》中相应的各项规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能够在实践工作中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学校要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让学生在实践培训的过程中掌握税收和审计工作等方面的详细要求。第三,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从业人员要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报表分析等基础专业技术能力。

(二)会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评价体系

专业素养评价体系建立于目标评价体系之上,在目标评价体制构建之后便需要一系列的实施计划,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构建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进而明确会计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其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通过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能够找出学生教学中存在的漏洞,倘若从学生身上寻找教学中的漏洞必须从整体学生进行着手,以班级为单位,从班级整体学生会计实践中出现的失误进行整合,进而转变教学策略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必须通过笔试和计算机实践测试两种方式进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术能力进行评价,进而找出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并针对性的完善。第三,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价。实习质量评价主要应用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系统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实践结果的审查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价,训练的过程要完全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由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完善的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能够直观地将学生的水平显现出来,这样便能够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企业提出的财务工作标准相对接,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要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在会计专业知识教学中应积极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严格按照社会企业的相关标准实施,让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联系在一起,通过合作测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教师亦要整合并研究其评价结果,完善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赵雪梅,庄胡蝶,汤长胜,翟卫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市场论坛,,05(05):46-47.

[2]刘霞,伍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企业导报,,05(13):156-157.

篇10: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目前各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聘请了一定数量的`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即有别于专职教师,也有别于校内兼职教师。其特点是教师本身更具有实践的工作经验,教学内容更突出职业性,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对学情了解不深。如何能够科学合理地对他们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就变成了急需研究的问题。

一、构建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按照《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要求企业兼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度责任感。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要把这些要求折射出来,还要具备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要强调学生学的能力培养,学的效果反馈。

二、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将职业教育做人与做事相结合教育的核心对象是人,而对于人的教育首先是立德。立好德是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企业兼职教师现场经验丰富,在讲授实际案例时都会涉及到对本工作领域一些现象的看法和评价。这一过程就是在传递给学生如何对待工作,是立德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此评价体系中我们将政治方向正确,遵守宣传纪律;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法律知识;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作为师德师风德的内涵进行评价。虽然在总分中占比不大,但是一旦触及红线就视为评价不及格。以此来强调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思想。

(二)将学习效果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来进行的,而这一过程直达的目的是要学生有所收获。有些企业兼职教师比较健谈,结合他多年的工作经验,有时不知觉就讲开了。老师讲的兴致勃勃,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教学过程流畅,互动也好,形成了浓厚的课堂氛围。但讲授的内容是否紧紧围绕了教学目标?单听每一段似乎都很有用,可仔细一回味已经远离了本次的教学目标。又如进行实训教学的企业兼职教师会出现教学环节不完整,可就是只用了几个关键动作,几句关键的话就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能力,使得学生大有收获。基于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必须要把学习效果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从学习效果的情况来衡量其教学过程的合理性。

(三)突出实践能力和教学规范相结合企业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强这是其自身的优点,但有时这一优点也成为了他们和学生之间隔阂的鸿沟。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学情掌握不准。我们的学生不仅是没有工作经验,还没有工作的体验,甚至连基础知识都没掌握。因此要求企业兼职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们不仅是要有经验知识的储备,还要懂得教学的规律。上课前要了解给谁讲(一年级学生还是要毕业的学生;学生都学过什么课程;有无跟习、践习经历),讲什么,尤其要设计怎么讲。最终这些都要落实到教案准备中,这样授课时才会遵循教学原则和规律,形成良好的教学规范。

(四)将科学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一个评价体系是要涵盖这些因素体现其全面性,但又不能细而杂,不然就会造成什么都评价,分值分配的小而散,导致评价结果没有反映出主要问题,导向性不强。基于此在设计此次评价体系时我们采用了评价指标分级的方式。指标逐步进行细化,抓住主要矛盾,体现导向作用。

三、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评价体系时,采用评价卡的形式进行实施。依据目前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开设的三种常见课型构建了不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德、能、勤、绩。二级指标为师德师风、职业能力、教学能力、教学准备、成效考评。三级指标为政治立场、职业道德;现场经验;知识架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教学指导;教学资料;环境设备;学习效果;考核评价。

(二)理实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德、能、勤、绩。二级指标为师德师风、职业能力、教学能力、教学准备、成效考评。三级指标为政治立场、职业道德;现场经验;知识架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教学环节;教学资料;教具学具;学习效果;考核评价。

(三)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实训准备、实训过程、实训效果。二级指标为实训资料;实训设备;实训制度;职业能力;实训内容;教学方法;实训指导;学习效果;成绩考评。

参考文献:

[1]倪东辉,程淑琴.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08).

[2]陈智球,马芜茗.职业教育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4(14).

篇11: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

1.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知识基础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知识的广度,又要有知识的深度;在能力要求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又要有较强创新能力;在综合素质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较高专业素养,又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一方面需要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即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培养专业面宽、理论水平适中、应用能力较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既要有知识、有技能,还要有情感、有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重要职能

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的本科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它的价值取向体现行业性,目标体现应用性,课程设置具有复合性,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人才评价体现多元化。行业性和社会性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从社会评价角度看,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和智力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提供服务为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水平,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其他本科院校,其教育目标更加强调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更关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构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即适应性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1.适应性原则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要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要在专业设置上结合学校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着力打造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的特色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按照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在培养目标、实践、实习设置等方面突出区域特点。

2.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本科人才,所要特别强调的不是卓越和一流,而是专业和应用,需要满足学校、国家、社会和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另外,在这些诸多主体中,用人单位的评价最为关键。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一种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它主要是面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本专业领域的设计、制造、试验、技术应用和开发工作,着重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及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其个体发展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利益,而用人单位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

3.个性化原则

教学质量是多层次、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院校由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不同,其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体现个性化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建立个性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教育质量评价中要针对共性和个性问题分别进行评价,即在涉及高等教育体系方面的评价时体现共性,在涉及高等院校特色方面的评价时体现多样化、个性化特征。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按照适应性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大类,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包括两项一级指标、六项二级指标和十一项三级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涉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方面。一级指标教学条件包括了师资队伍、经费配置和教学改革三个二级指标,其中师资队伍重点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配置主要是“双师型”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投入,教学改革则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一级指标教育成果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二级指标。其中,人才培养方面,在主要关注学生就业和创业情况;在科学研究方面,提倡科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在社会服务方面,强调解决区域经济建设和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个性指标包括三项一级指标、五项二级指标和七项三级指标,这些指标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教育建设和结果进行评价,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区域特点,强调打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以及支持这些特色专业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实践课程的`设置。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反映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总之,教育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命线,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其开展教学的依据和核心要素。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社会服务的区域性、科学研究的实用性等特点,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希望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然而,关于应用型教学质量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它不同于成熟的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既要满足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还要满足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要求,必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目标,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级各类质量标准。而上述的这些要求和标准还在不断充实、规范和完善。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与解决。

篇12: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电网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经济社会及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社会效应和效益极大,应注重其社会评价工作。为搞好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特点和方法,提出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然后,具体探讨了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构建中的相关问题,具体包括确定评价指标建立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和评价模型。

关键词: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体系

电网建设项目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不仅影响着电力行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工农业、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着巨大影响。一般电网建设项目运营2~3年后,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需要对电网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阶段及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综合得出关于电网建设项目的社会评价,为当前和今后的电网建设提供指导。可见,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是电力行业自我监督和自我促进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社会评价的作用,应当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展开。

篇13: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2.1明确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一般情况下,评价指标是一类具备某种数量、综合性和替代性特征,且能反映事物整体情况的具体数值或抽象概念。但是考虑到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特殊特点,要求评价指标要具备覆盖全面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特点,为了做到这些,应当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①宏观性原则。以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和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的评价指标要覆盖电网建设项目社会影响的各个方面,全面反映项目带来的影响和效益;②系统性原则。能够辐射电网建设项目在时间、空间、作用、影响等多个维度,力争系统考核项目建设的利害性;③相关性原则。各个评价指标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的`,禁止独立和重复,否则将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④完备性。所确定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全面反映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各个社会影响因素;⑤实用性。一般性指标要从统计部门已有的基础数据中直接获取,非常规指标根据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需要重新设计,保证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具有实用效果。

2.2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评价指标建立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16项指标,基于评价指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第二层为标准层,具体包括社会发展的互适性、区域经济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和谐性四项内容;第三层为基础层,包括一般性指标和非常规指标两部分,共16项,具体包括:与政策的符合性、与政策的连续性、公众支持和参与程度(社会发展的互适性),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区域基尼系数、区域恩格尔系数、居民热军吸收增长率(区域经济的影响),项目效果可持续性、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技术发展、生态环境效益、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就业机会增加、征地拆迁赔偿满意度(社会的和谐性)。

2.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建立判断矩阵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方法采用优序比较法。所谓的优序比较法,就是利用式(1)对所有的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分别判断出每一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计算结果越大,说明相对重要性越大,对评价对象的影响也就越大。然后,利用式(2)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权值,根据计算得出的权值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贴合自身的实际特点,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注重评价指标的确立,唯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符合电网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和电网发展需求的社会评价体系。在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构建中,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建立要遵守宏观性、系统性、相关性、完备性、实用性原则,采用优序比较法确定各个相关因素对社会影响的重要性,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从而为评价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使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全面、客观、真实、权威。

参考文献:

[1]何翠珊.地区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廖造壮,陈悦华,蒙环宁.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01:29~33.

[3]张恒.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5,04:71~75.

[4]王春艳.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3.

[5]崔丽娟.雄县电网扩建改造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小议循环冷却水体系的节能设计论文

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小区MIS物管体系分析论文

公路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研究论文

电工技术教改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

网络地图体系构建方案的探讨

秦皇岛市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生论文

建筑系毕业论文

建筑毕业论文

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推荐13篇)】相关文章:

我国的财税改革研究论文2023-10-09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意义和方法论文2022-07-14

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2023-05-12

建筑工程职称论文范文2022-04-30

硕士毕业论文感谢信2023-10-14

天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22-11-16

建筑行业职称论文2022-05-17

工程硕士论文2023-01-15

我国建筑节能财税政策研究论文2022-08-09

项目管理在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模式论文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