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对比分析论文(共7篇)由网友“zez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对比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对比分析论文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对比分析论文
所谓主权债务指的是一种以国家信誉作为主要担保方式通过债券的发行而形成的债务形式,一般情况下发生在主权国家中。但由于这类债务主要产生在国际的相关机构或者是国外的政府中且多为货币的形式,所以这种债务形式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借款主权国家自身的信誉降低,那么主权债务危机就可能因此产生。基于此,主权债务危机的定义应为以国家信誉作为主要担保方式的债务国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责任而产生的风险。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的成因对比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
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由于货币形式的逐渐统一,往往会导致那些使用同一货币的国家跋足现象的产生,除此之外,受欧洲央行对货币统一调控的影响,这部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虽然这部分国家使用的是统一的货币形式,但各国之间的经济实力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各国之间的经济实力优劣明显,对整体的经济发展造成限制;最后,在危机发生时,欧洲这部分使用统一货币形式的国家仅能依靠其他成员国的帮助,这导致危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国家众多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往往需要各国民众共同决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危机解决的时效性。
(二)美国债务风险的成因
相较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言美国债务风险有着其特殊性,其主要成因包含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美国货币在国际上占据着相对较高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债权范围的扩大提供有力条件,但同时也造成了潜藏危机的出现;其次,受“凯恩斯经济理论”中扩张新政策思想的影响,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的都是这种政策形势,但从实质情况来看,这种政策形势往往只能适用于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但美国在具体实施中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这一前提条件;最后,财政赤字也是造成美国债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主要是美国的财政结构存在明显的刚性特征,影响了其收入的增长导致美国不得不通过借债的方式来缓解国内的危机。
二、我国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的方式
(一)我国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方式
首先,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以欧元为货币形式的国家经济其发展将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有效应对这一危机,这些国家往往会采用对外贸易的形式,此时作为经济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无意外会成为这些国家的首先目标,对此,我国必须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在做好对外贸易的同时,有效避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带来的间接风险。
其次,人民币升值是现阶段国际市场非常明显的预期,因此,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时我国可能会迎来大批量的短期资本,这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在这一时期内所承受的冲销压力,极易造成资金流动过剩的现象产生。基于此,我国就应当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为刺激经济的增长及危机的退出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避免因资本的短期增长而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
再次,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为提高自身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稳定性就必须以多元化的方向为引导,增持以欧元为主的.外汇资产。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使欧元会出现贬值甚至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持续的贬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以多元化为主要形式外汇储备难度。除此之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元的地位,这给我国货币形式的国际化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最后,尽管相较于其他的主权国家而言,我国的债务问题明显距离国际所界定的L险标准还有着一定的距离,但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金融危机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全面性的,基于此,我国则应当提高警惕,针对我国实际的财务情况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以及时有效的对风险做出应对。
(二)我国应对美国债务风险的方式
首先,根据国际经济市场形式及时转变本国经济的增长模式,确保从根本上减少我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基于美国债务风险,我国的金融形势应快速实现外需到内需的转变,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鼓励激发本国内部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从根本上减少国内企业对外贸易的依赖性。
其次,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进行管理来提高国内经济形式的安全性。针对美国债务风险的产生,我国针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可采用藏汇于民的方式,基于实际条件允许的背景下,在确保企业可持有外汇的同时给予其充分的支配权。除此之外为提高我国整体经济的安全性,基于外储投资我国应转变以往仅以美国国债为主的局限性,而选择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目标。
再次,提出合理的附加条件。就目前来看,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越发频繁,因此选择美国国债对我国而言反而更有安全性,但为了从根本上预防经济危机的产生,提高国家经济的安全性,基于还需购买美国国债,我国还应再提出科学合理的附加条件。比如,可设计相应附加条款明确规定美国需赎回其全部国债的条件并针对两国的贸易往来要求美国减少其国内的保护政策。
最后,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形式的转变我国应随时给予关注确,确保能及时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形式的转变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一方面,我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国际上的各类热线进行监控;另一方面,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形式的转变制定有效的调控机制,确保将国际金融市场形式转变下资产的波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提高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性。
三、结语
无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是美国债务风险,都会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相应的不稳定因素,且会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中国的债权大多来源于美国,因此相较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言美国债务所带来的风险程度往往更大,因此如何做好经济调控规避风险时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的比较分析[J].欧洲研究.(04).
[2]陈欣,马莉.欧美主权债务问题的比较分析与前景展望[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02).
篇2:欧洲债务危机分析论文
欧洲债务危机分析论文
摘 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自爆发以来,虽经各方协商力求解决,但形势仍十分严峻。本文在分析了接受救助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各自的情况的基础上,对危机的原因做了深刻剖析。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公共资金支持;流动性困境
一、希腊: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自20末起,经多轮谈判协商,历程艰难。
那么希腊危机根源何在?
宏观失衡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欧盟成员国中规模较小、较不富裕的国家,-间希腊GDP年均增长率为3.9%,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然而希腊经济过度依赖消费,同一时期经济增长对消费依赖程度平均为90.4%,导致外部逆差扩大、政府债台高筑。过度债务容易导致违约和危机。
简言之,希腊处于一个困境:债权人知道,希腊缺乏信誉度,不可能以其可负担的利率借到资金。希腊仍将依赖数量越来越大的官方融资。而这又创造了一个更深的陷阱。
二、爱尔兰:
爱尔兰是欧元区第二个接受救助的国家。金融危机之前,爱尔兰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带来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资本流入嘎然而止,银行坏账累积。爱尔兰政府在209月为银行债务提供了担保。但由于经济陷入衰退,加上纾困银行,爱尔兰政府的财政成本上升,爆发了公共债务危机。
如果没有外部融资,爱尔兰政府将会违约。但欧盟提供了救助,爱尔兰的债务水平近一步上升。
三、葡萄牙:
3月份,葡萄牙成了第三个申请资金援助的欧元区国家。
3月份,葡萄牙以将近6%的利率借入10亿欧元的一年期贷款(作为比较,德国能以1.3%的利率借到同样的贷款);五年期贷款利率则高达10%。只有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才能负担这么高的利率。但葡萄牙的经济增长在欧元区极为迟缓,。不景气的经济、沉重的利息支出、艰巨的财政调整措施,都让葡萄牙举步维艰。
纾困的困境:
①由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无力偿付过高的债务,人们建立了一种机制,为它们提供偿债所需融资。按照设想,提供这种融资是为了换取它们采取相关措施,让它们的'债务负担在未来变得可持续。但用来解决欧洲外围国家债务问题的这种模式,本身就提高了它们的债务水平。按照人们的设想,流动性问题的出现只是暂时的,官方融资能够帮助相关国家进行改革,让它们能够以正常状态回归自愿市场。但事实是,第一个接受救助的希腊,恢复的状况远不及预期,现在必须有新增资金不断流入,目前的局面才可以继续下去。只有得到公共资金的支持,外围国家的债务才可以无限制地增长下去。
但是,在政治上,我们看到为当前形式的援助融资遭到了公众的反对(尤其在德国),因为为此埋单的是纳税人,而不是做出错误投资决策的投机者。
②即使双方能够达成协议,仍然困难重重。目前接受救助的三个国家规模较小,救助资金尚可支持,若西班牙、意大利也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其相对巨大的经济规模,使德国即使有心救助也没有如此巨额的财力支持。
③另一个选择是进行先发制人式的债务重组。但这不受官方的欢迎。同时这仍会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债务重组并不一定能让债务国恢复增长,因为该国还面临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在欧元区内部,不存在解决缺乏竞争力问题的简单方法。债务国可能会长期通缩。
④此外,还有人士建议让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退出欧元区,但这种成本高昂的行为在政治上几乎不可能实现。无论对于德国还是法国,维护欧元区的稳定和促进欧洲的统一都是其政治上崇高的目标。
原因分析:
对于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而言,尤其像欧元区这样高度一体化的区域集团,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水平、财政政策等都应协调一致,才能使集团顺利发展。但实际上,在欧元区内部,以德法为代表的国家高度发达,领先于外围国家,而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意味着各国丧失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无法通过汇率等的变动来调节经济。
具体来说,希腊加入欧元区后,丧失了汇率和利率两大调节宏观失衡的基本手段。通过上调利率,客观上可以约束了政府举债行为,将赤字率和债务率维持在了相对可控水平。加入欧元区后,希腊获得廉价融资,但与本国经济基本面相适应的利率调节工具不再发挥作用,在客观上助长了过度借贷消费,导致危机的发生。
丧失汇率工具更使得希腊难以有效、主动地调节外部失衡。加入欧元区前,希腊外部失衡维持在比较可控的范围。上世纪90年代,希腊贸易赤字增长,促使希腊本币德拉克马贬值调节。加入欧元区后,希腊贸易赤字率高达两位数,但欧元却因欧元区整体宏观经济强劲而显著升值,客观上加剧了希腊外部失衡。
本币债务负担过重的国家可以搞通胀,而拥有外币债务的国家可以违约。但加入欧元区,债务国选择的余地缩小了。
参考文献:
[1].吉岩 《欧债危机探源》 《财经》 2012.8
[2].徐斌 《欧债危机解决之路仍漫漫》 《财经》 2012.3
篇3:浅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机理及警示
从年12月开始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拉开序幕,随后危机逐步向欧洲其他国家蔓延。危机已经不单是希腊自身的公共财政问题,现已对其周边国家造成负面影响。更可怕的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后的落脚点在欧元、英镑等重量级货币的前途命运上。为了防止危机蔓延,力保欧元稳定,5月10日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共同出资7500亿欧元,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和信贷市场仍然对希腊充满了不信任,加之在此次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中,欧美各国复苏的基础较为脆弱,危机仍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使尚未全面复苏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本文以希腊为例,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对我国的警示意义。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
,希腊为了加入欧元区,请美国投行高盛为其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通过这桩交易使希腊账面上符合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成员国财政赤字的规定,隐蔽了希腊政府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赤字规模,为这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希腊等欧盟成员国为了刺激经济,纷纷大量举债,政府债务急剧扩张。当投资者开始怀疑政府的偿债能力时,开始纷纷抛售那些高风险国家的国债和国债衍生品,希腊这样的国家被列在首位。各国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实施的赤字财政政策成为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财政赤字严重超标,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发展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着恶化,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宣布把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随后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随着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继希腊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等级也被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先后几次下调,20伊始,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全面升级。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危机对欧元区的影响
在欧元区并非只有希腊面临庞大的债务和财政赤字的困境,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见表1。
从目前来看,欧盟给予希腊巨额贷款的方便,短期内虽然使得希腊局势趋于稳定,但是政府用主权信用的形式,用巨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办法,即用更长的杠杆来解救危机,这样的援助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危机。作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的西班牙约1.6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是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经济规模之和的两倍。2009年西班牙GDP萎缩了3.6%,财政赤字激增至GDP的11.4%,一旦西班牙这样的大国爆发主权信用危机,则可能拖累整个欧元区的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如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欧元区不采取彻底“财政”改革方案,整个欧洲经济都会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
(二)减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欧洲部分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仅是几个欧元区国家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债务危机往往具有传染效应。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影响,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跌行情,在期货市场,作为全球经济活力领先指标的铜价,连续增长了21个月后在年4月开始进入下跌的走势;随后出台救助计划,今年5月10日欧洲央行宣布7500亿救助计划带来的利好仅仅持续一天,随后又重新步入下跌甚至暴跌的轨道。5月11日,欧元对美元下跌0.7%,欧盟证券市场指数StoxxEurope600下跌1.2%,近一个月来,全球股市全线下挫,股市市值缩水约7万亿美元。投资者不仅担心欧洲国家难以解决债务危机,甚至担心美国就业市场的改善程度可能也不及预料,更担心全球经济是否真的会出现二次探底。目前,许多经济体至今仍未退出次贷危机中推行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欧盟甚至全球又再次陷入应对希腊等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之中,这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将会变得更加艰难,同时也加大了全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退出的难度。
(三)会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的冲击,外汇储备可能贬值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开放经济体都难以在一种区域性金融危机中完全置身事外。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加暗淡,这无疑会给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冲击。冲击之一是欧元区国家可能实施更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自以来,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经济恶化的情况下,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欧元区政府可能会把重点转移至对外贸易领域,首当其冲中国将成为欧元区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据统计,今年4月份,我国对欧出口的增速还维持在25%,但这种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期,下半年反应可能会比较明显。冲击之二是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难度增大。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外汇资产增持更多的是欧元资产,随着欧洲主权信用危机爆发,欧元对日元与美元已经显着贬值,并可能进一步贬值,这无疑加大了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难度。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机理
(一)分散财政与统一货币的制度性缺陷
本轮经济衰退充分暴露出欧元区体系深层次的制度性缺陷,即在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行使,而财政政策却由主权国家分而治之,这种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货币政策之间的失衡导致成员国失去了熨平危机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基本、最核心工具,只有二者松紧搭配才会有效地对经济运行实施调节。由于欧元区实施统一货币政策,各国缺少了利率和汇率两大工具的支持,为了走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成员国只能借助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加之,这些国家的债券也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投机对象,结果造成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家物价和工资迅速上涨,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各国早已突破了《稳定与发展公约》规定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的3%,主权债务总额不得超过本国GDP60%的上限,已经完全脱离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还款能力,以至于投资者对政府债券的信任度降到了冰点,进而引发主权债务危机。 (二)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欧元区一体化之后各国经济结构存在很大差别,尽管都是欧元区国家,但各国的预算状况千差万别。各国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也使财政政策难以有效协调,但为了建立更为庞大的组织,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极力拉拢那些希望加入进来但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的国家。加人欧元区后,各国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希腊这样的国家没有资源优势,没有领先的创新优势,而德国、法国这样的大国就垄断了对外出口,强势国家与弱势国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以往在维护欧元与欧洲一体化的更高诉求下,经过欧洲政治精英的努力得以调和妥协,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些问题凸显,外围国与核心国之间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着明显的不相适应,欧元区无法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外围国无法利用货币贬值快速形成对外盈余,也无法维持当前的财政赤字,使其陷入一种结构性的衰退,并且还面临债务膨胀,外围国与核心国差距越拉越大。同时,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候还会造成搭便车行为的出现,希腊无节制的信贷最后需要德国这样的大国来埋单,这种只靠成员国的相互救济渠道单一且不持续,使得欧元区的救助机制极难建立,危机爆发之初并未及时得到解决,导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三)经济结构单一,偷逃税严重,税收来源有限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腊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希腊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结构单一,主要是以海运、旅游等外需型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非常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希腊海运市场急剧萎缩,航运业2009年的年收入下降了27.6%;旅游收入快速下滑,2009年赴希腊旅游的美国游客减少了24.2%,同时欧盟成员国进入希腊的游客也锐减了19.3%,来自两地的旅游业收入分别减少16.2%和14%,这些支柱产业的萎缩直接导致了希腊财政收入锐减。在希腊,偷、逃税现象十分严重,希腊政府在打击偷逃税方面一直不理想,据估计,希腊政府因偷逃税行为每年损失的税收至少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严重制约了税收收入的增加。
(四)高福利,加之人口老龄化,财政支出负担过重
希腊具有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希腊公务员的队伍相当庞大,公共部门雇员工资的涨幅甚至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臃肿的公务员体系使得财政状况每况愈下;希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显着削弱,而长期富裕的生活环境养成的高消费习惯无法自动作出调整,政治家为了选票必然通过政府举债支出来维持高生活水平与社会福利,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债务高居不下;希腊的失业率常年维持在10%左右,失业救济便成了希腊非常沉重的负担。希腊政府一直奉行无节制的赤字财政政策和高贸易赤字发展模式,对经济造成严重透支。希腊加入欧元区后,享受到欧盟区带来的诸多好处,其中最大优势就是更容易获得廉价的贷款,曾一度使希腊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达到4%,但是希腊政府没有主动控制负债,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而是一味地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在经济上行时,高福利和高赤字可以维持,一旦经济进入下行期,以债养债的做法便使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升级,最终演变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五)刺激计划不当,陷入“救市陷阱”,由金融危机演变成财政危机
希腊的债务危机还未平息,美国又出现了地方债务危机,据前洛杉矶市长理查德·赖尔登2010年5月在《华尔街日报》中声称,洛杉矶很有可能会在宣布破产。希腊危机不过是冰山一角,由于其自身问题以及欧元区体制上的缺陷导致债务危机首先在希腊爆发,其实全球普遍存在着债务危机,究其根源主要是各国为了阻止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纷纷采取经济刺激计划,从而扭曲了资源配置的结果,这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金融危机第一阶段是由于格林斯潘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使得大量廉价资金竞逐资产和资源,衍生出越来越大的证券资产泡沫和金融衍生品泡沫,最终资产泡沫无法维持,吞噬了华尔街金融大鳄;为了挽救金融体系,美联储印出更多钞票,这种行为本质是将金融机构的债务危机转移到政府身上,这是金融危机第二阶段。2009年的大救市其实就是各国政府以债治债,借债投资,虽然全球的大救市使得经济回暖,但是并未解决核心问题,最终政府规模巨大的财政刺激计划和投资计划,造成许多经济体财政赤字攀升,同时政府的过分干预使得资源错配的局面最终以债务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说,各国出台的系列救市计划,造成资金错配,由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演变成财政危机,世界陷入“经济刺激计划的陷阱”。
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警示
西方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是“以-赤字还赤字”,“以债养债”模式的必然,对中国来说也是重要警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也不能过于乐观。首先,中国地方政府存在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这就使得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地方投融资平台规模迅速增长,造成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其次,政府本质上有主动负债的愿望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冲动,往往会置社会监督于不顾,赌未来经济繁荣的预期以保自己的政治周期;最后,当面临经济下行时,政府刺激计划是十分必要的,但这也意味着政府财政负担会加大,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此外,地方投融资平台资金中80%来自银行体系,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势必会对银行产生重大冲击。所有这些对未来中国经济肯定存在巨大的隐形风险,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实际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当条件成熟时,经济刺激计划应适时有序退出,如果当经济已经过热时才开始收紧,会被迫要求加大力度,政策效果也不佳,容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注意量的积累引起的质的变化,把握好刺激计划的“度”。
篇4: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欧洲新能源状况论文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11-000-02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各国一直面临财务危机。公共债务占据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83.3%,欧盟又面临债务危机。历时两年,“危机”不仅无意远去,反而咄咄逼人。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
第一文库网等国的债务问题久拖不决,主权信用多次遭降级,直接危及欧元的稳定。作为欧洲“双引擎”的德国和法国,经济增长迟缓,股市受挫,融资困难,财政赤字及税赋压力大,失业率激增,物价高涨,国民购买力疲软,欧盟各国对外籍移民政策缩紧,随之频频暴露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都无疑对欧债实体经济复苏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欧洲可能重陷衰退,而导致全球经济重陷经济危险期。特别是欧盟17个欧元成员国深感欧债危机加剧与蔓延而带来的严重后果,纷纷实行财务紧缩政策,并采取注资救市。但是,能够拿出的“注资”与实际“黑洞”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
随着美国政治困境和经济危机加剧,欧洲债务危机成为另一场比美国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尽管目前欧洲债务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并非大国,但对银行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欧盟内部迅速扩
散,并已蔓延至意大利和法国等欧盟核心成员国。早前《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警告称目前的欧债危机有可能演变为规模不亚于20金融海啸的又一场全球危机。如今,这场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蒙
篇5: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赤字财政的启示论文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赤字财政的启示论文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希腊采取了一系列赤字财政刺激经济,但在政策还未收效前,希腊却遭遇主权债务危机,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凯恩斯赤字财政的缺陷。
1、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背景及演变
希腊在欧元区内属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公共负债状况长期以来都比较严峻,特别是为了加入欧盟,希腊政府通过高盛的一系列操作,将大部分的负债都掩盖起来,为现在的财政危机埋下了祸根。当然,加入欧盟后,希腊作为其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在至之间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平均年增长率约为4%,这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政府的财政和经常项目的高赤字。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迅速的蔓延,希腊国内消费受抑,经济下滑,出口锐减,于是政府主动干预宏观经济,大举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赤字来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非但没使经济转好,反而使得希腊的主权债务和风险越积越高。
2、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与赤字财政
(1)凯恩斯赤字财政政策基于上世纪30年代英国面临的经济危机,凯恩斯在其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批判了萨伊关于“供给创造需求”的论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他认为光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能保持经济的均衡状态,在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时要积极运用“看得见的手”即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譬如,政府承担铁路等公共事业的投资,承担社会福利责任,对贫困者提供救济,向私人企业增加贷款投放等,使经济尽快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这样市场的缺陷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扩大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弥补,由于政府扩大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带来财政上的赤字,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赤字财政政策。此次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虽然可以归咎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元区本身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其国内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导致主权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凯恩斯赤字财政政策的缺陷。
(2)赤字财政与主权债务危机
政府采取赤字财政可以干预经济,同时对私人投资造成一定挤出效应。这些赤字可以看作对未来的负债,如果其用于“生产性的用途”,即能带来整个社会商品和劳务的增加,那么这种负债预期可得到补偿;但若大量负债不能用于“生产性用途”或者用于“生产性用途”的效果差,那么这些负债就不能预期有能力被偿还,从而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债务风险,最终导致主权债务危机。用于“生产性用途”的效果差属于凯恩斯赤字财政的理论缺陷,不能用于“生产性用途”则是由希腊赤字财政下高福利和提前消费思想造成的。
(3)理论缺陷
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划分成几个独立的核算范畴,将国民收入(用字母Y表示)描绘成用在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纯进口(X)上的花销,而忽略对外贸易后,提出著名的公式:Y=C+I+G。然而凯恩斯没有对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作出区分,认为消费只与目前收入有关,而与财富无关,那么总收入就会被凯恩斯低估,从而边际消费倾向就会被高估,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需求的作用和效果也被高估,因此高赤字用于“生产性用途”的效果也被高估,从而预期不能被全部偿还的风险越来越大。
作为扩大需求的.措施,赤字政策具有收入效应。凯恩斯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会通过乘数效应会引起收入和消费的一轮一轮循环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经济走出危机和失业走向繁荣。但是投资的拉动作用却也有限。
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的时候,挽救情况严峻的出口和国内经济,希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财政刺激政策。
凯恩斯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政府支出(主要来自财政赤字)会由于经济复苏带来的收入而得到回收。但希腊经济在走出泥潭之前,反而因为巨大的财政赤字而进一步恶化,世界主要评级机构的负面评级只是压垮希腊的最后一根稻草。
(4)赤字政策下的高福利
希腊政府长期处于财政赤字,这些赤字只能通过政府发行公债来弥补,从而会拉高政府债务,最终导致主权债务危机。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按希腊人口1100万左右计算,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
最关键的是这些赤字大部分并没有被用于“生产性用途”,而是被用于支撑优厚的福利体制。目前,希腊人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3岁,每年还有多达6个星期的休假。时,希腊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8%,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25%,而且希腊的老龄化负担占GDP的15.9%。10%左右的失业率使得失业救济的负担很重。
参考文献: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徐毓译,北京:商务图书馆,1983
[2]蔡云.后金融时代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与反思[J].现代财经,(05)
[3]吴国培,马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J].发展研究,2010(07)
篇6:美国债务的前景与拓展论文
美国债务的前景与拓展论文
近期,美国的债务问题尤为引人注目。论文4月18日,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的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4月1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警告称,美国的债务问题可能削弱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美国财政部称,到年5月16日,美国已经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债务上限。若国会在8月2日之前不提高举债上限,美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美国债务危机似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是否真的会爆发债务危机,美国债务问题的前景究竟如何,我们还需要进行仔细的梳理。
一、美国公共债务现状概览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地从危机中恢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快速攀升。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为GDP的9.9%;国债余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GDP的84%。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29万亿美元,占GDP的8.9%,国债余额超过13.4万亿美元,占GDP的92%。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6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早在5月16日就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图1显示从开始,美国国债的GDP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已经突破二战以来的最高点,且仍有加速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也在升温。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美国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价格近期在不断攀升。图2是美国政府债的一年、五年、十年期CDS的.交易价格曲线。2011年5月以来,美国一年、五年和十年期的CDS价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一年期CDS,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二、美国债务问题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已经触及债务“天花板”,美国国会至今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目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别加以考虑:
(一)经济原因
1、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
目前,学者们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成员国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爆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系,在应对危机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更好的效果。为应对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扣除标准以及提高新能源、节能减排、交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增加公共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设备完善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失业补贴等。为配合上述财政政策,美联储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贴现率等低利率政策和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务规模接近上限的情况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提高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利用通货膨胀减轻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谓“一石二鸟”。
2、美国的债务结构风险并不突出
如果从债务绝对规模角度看来,美国无疑是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相对债务规模,即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重(称为净债务率),会发现美国的债务并不比其他国家更突出。日本的净债务比率远远超过美国,但日本并未发生危机,甚至日本公债一直被认为是稳健的。在债务危机爆发前,爱尔兰净债务率为20%;希腊为110%,然而这两个国家却都爆发了债务危机。可见净债务率并不能成为一国是否爆发债务危机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对债务品种和期限的合理安排以及融资能力更为重要。
而在外资占总债务的比重方面,美国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糟糕。目前,美国未到期国债中,由国内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占比高达58.5%,海外私人投资者持有的占比为7.5%,海外官方持有的占比为36%,这一占比远低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
3、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计价资产的比例。但到目前为止,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其核心地位并未改变。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元通过不平衡的贸易结构流到海外市场,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持有大量美元,需要有一个投资场所。且这类投资者并不追求投资回报率而是更看重投资的安全性。放眼全球,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它们最好的选择,既有足够的容纳量、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客观上创造了对美国国债的强劲需求,为弥补巨额美国债务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也是美国巨额债务可以维持的重要理由之一。
(二)政治原因
目前对债务问题的讨论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之外,政治因素也占很大比重。美国大选临近,民主、共和两党都想利用债务问题为各自增加砝码。这也使得美国国会迟迟无法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然而,美国国会两党谁也不想背上触发“债务危机”的黑锅,只是想透过彼此的施压与博弈赢得更多的政治得分而已,并且处于保证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考虑,相信两党会在提高美国政府的举债上限问题上达成一致。
虽然美国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美国的债务问题却不容忽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就必须增收节支以削减财政赤字。从目前看,美国政府在财政增收和节支方面都难有很大作为。对于增加收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增税。目前美国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元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在此时增税对经济恢复无疑是雪上加霜。至于节约开支,造成美国财政赤字的两大主因是庞大的社保开支和军费开支。社保开支涉及广大选民切身利益,被美国政治人物认为是不可触碰的“红线”。美国大选即将临近,巴马政府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收缩社保开支。同时,未来内,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即将退休,政府用于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的资金将急剧膨胀。而美国军费开支则历来受到利益集团和政治寡头的保护,短期内大幅削减几无可能。
结语
尽管全球经济正在逐步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恢复,但美国债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导致经济重回衰退。我们应密切关注其动向,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
篇7:我国财政债务风险实证分析与防范对策
我国财政债务风险实证分析与防范对策
一、财政债务风险的实证分析针对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缓慢,通货持续紧缩的经济态势,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内需的不足,拉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局面。与此同时,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1年中央财政赤字达到259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债务余额1560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3%。虽然财政赤字率和国债负担率都在所谓的安全警戒线以内,但我国财政基础相对脆弱(两个比重低),潜在财政债务风险很大,特别是我国财政债务风险有其特殊性,因此,不仅需要从数量关系上,更要从本质特征上把握财政债务风险问题。
1、国债发行额与财政赤字额的互动
财政赤字既可能是由被动发生收不抵支现象引起的,也可能是政府为刺激总需求而主动采用的一种积极财政政策。1997年以前,我国财政赤字主要是收入增长缓慢而支出膨胀引起的,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后,财政赤字的弥补,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用历年的财政盈余;二是以货币融资形式向中央银行借款;三是以债务融资形式向社会发行国债。我国1986年以来政府财政全为赤字,《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现已明确规定财政不允许向银行透支。因此,财政赤字只能靠债务融资来弥补。从财政赤字与国债发行额的关系来看,赤字是原发性的,债务是由赤字派生的,二者在数量上具有正相关性,财政赤字高的年份,国债发行额也较高,近年来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见表1)。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债务发生并不纯粹是被动发生的,债务额与赤字额具有相互推动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把增发国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操作工具,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资金回报率较低,随着国债规模的扩张,还本付息额也迅速增加,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张反过来推动财政赤字的急剧攀升,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当中,如1997年国债发行额为2412.03亿元,同年的还本信息额为1820.40亿元,还本付息额占发行额的75.47%,在财政收入不可能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中央财政的偿债成本和偿债风险都相应增加。
2、低债务负担率与高债务依存度并存
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当年GDP)反映了负债规模与一国尝债总体经济实力的对比关系,这一指标对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实际意义,经济发达国家的债务是建立在雄厚的财政经济基础上的,整个国家对债务的承载能力较强,其国债负担率可以高些,如《马约》规定欧盟成员国这一指标上限为60%,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较差,其债务负担率也应较低,一般国家应不超过45%。我国的国债负担率一直低于17%,2001年也仅为16.3%,远低于国际警戒线。但是从动态分析,我国国债负担率近年来增长很快,由1990年的4.5%,迅速提高到2001年的16.3%。
从财政对国债的依赖程度和财政承载债务的能力上看,则需要考察国债依存度和偿债率两个指标。由于我国国债的发行和偿还都是由中央政府操作的,在分税制条件下,真正能衡量国债所蕴涵的财政风险的应为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和偿债率,所以研究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和偿债率也更有实际意义。
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中央财政支出(包括国债还本付息额)的比重,它反映了中央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程度。债务依存度过高,表明财政支出过度依赖于债务收入,财政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因为国债毕竟是一种有偿收入,高依存度对财政的未来发展形成潜在的威胁。国际上公认的控制线为25%-30%,而我国的财政依存度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4年开始超出国际警戒线,1999年高达62.49%(见表1),是国际警戒线的两倍多,也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3-10倍。显然,中央财政支出有60%的资金来源于国债收入,财政风险较大。
表1 财政收支与国债有关指标
附图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
反映中央财政偿还债务能力的指标是偿债率,即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越高,说明中央财政的还本付息压力越大,偿还能力越弱,国债的承受能力越差。从国际经验来看,偿债率的安全线为8%-10%,警戒线为22%,1990年我国中央政府的偿债率为11.43%,1998年迅速攀升为45.91%,是国际警戒线的两倍多,近两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国际警戒线(见表1)。考虑到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潜力不大,加之国债发行期限多为中期,还本付息相对集中,国债的偿还困难还是较大的。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应债能力相对较强,而财政本身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国债的承载能力有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过低,既压缩了国债继续增加发行的合理空间,也说明潜藏着财政债务风险。
3、国债筹资成本硬约束与投资收益隐性化
国债筹资是有代价的,到期偿还本金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要支付国债利息。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借贷形式,其发行主体是政府,在所有的本币市场参与者中信誉最高,信用风险最小,流通性能好,变现能力强。正因为国债具有这些特征,西方国家一般都以国债收益率作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投资是国家政权担保的此种金融产品最安全,风险几乎为零。因此,国债利率通常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我国的情况与此正好相反,由于缺乏科学的债券定价方法和基准利率形成机制,债券发行定价反而比照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国债利率比同期存款利率高出1-3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1990-1996年银行储蓄利率与国债利率表 单位:%
附图
资料来源:袁东:《中国证券市场论》,东方出版社,1997年,250页。
近年来虽然二者利差在减少,但国债利率仍高于银行存款利率。1999年发行的2、3、5年期国债利率分别是2.55%、2.89%、3.14%,而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分别是2.43%、2.70%、2.88%。使利率高低与风险大小相悖,同时也增加了国债的利息支出,1997、1998年的利息支出分别高达563.3亿元和763.6亿元。甚至有个别种类国债的真实利率高于产出增长率,如1998年第一期、第二期凭证式国债、30年期的特种国债利率偏高,从而增加了国债的筹资成本。
国债是信用性质的财政收入,是一种集借、用、还三者于一体的政策融资工具,其主要特点就是国债资金使用的有偿性。国债资金的偿还就要考虑它的使用效益。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从社会效益来看,通过国债投资,可以增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改变社会消费与投资结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但这些溢出效应是隐性的,很难用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衡量的,因此、在短期内不能作为国债的偿还基础。从经济效益上看,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还本付息,用于生产建设上的比例很小,况且基础设施
投资的盈利水平较低,想用这些投资项目的盈利来偿还国债是不现实的,国债投资的自偿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4、隐性债务显性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将促使以前的隐性债务显性化。目前我国尚存在各种形式的债务,虽然在名义上不是中央财政的债务,但在性质上类似于国债的国家债务,在实际运作中将由中央财政承担其中的大部分支付责任,最终构成中央财政的实际债务组成部分。
(1)社会保障资金债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广就业、多补助的收入分配制度,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全部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个人未形成养老积累,也不承担任何费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形成,这就产生了弥补历史欠帐,支持国企改革,对原有职工的偿债问题,这部分债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取决于未来经济增长率、实际工资率、利息率和人口因素等参数的变化。按照世界银行1997年测算结果,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为1994年GDP的46%-69%,即21468~32202亿元,而他们最近的一项测算则认为在1998年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占到GDP的94%(Dorfman and Sin,2000)。即使最保守的估算,按下限计算这部分债务也达2万亿以上。
(2)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国家隐性债务。在我国的全部金融资产中,银行资产占85%以上,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重居高不下,1995年末为21.4%,以后逐年有所增加,2000年末高达29.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规模至少在27000亿元以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1997~2000年由于国有企业改制而核销呆坏帐1829亿;截止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企业中,逃废债企业达32140户,悬空银行贷款本息达1851亿元;三家政策性银行的不良资产,根据朱民1999年提供的数据也在3000亿元左右。而以上也仅是冰山一角。
(3)粮食企业在采购和流通中累积的亏损债务,目前高达2000多亿元,这最终也将成为政府负担的债务。
(4)截止2001年底,全国拖欠当年国家统一政策规定的工资65亿元,占应发工资总额的1.8%。
我国国有经济是由财政、银行、国有企业三部分组成,政府财政实质上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企业债务提供担保,为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来源,在动员银行和企业最大潜力仍存在缺口的情况下,上述隐性债务必将最终由财政负担,其本质与国债是相同的。所以说,虽然名义国债负担率低于国际警戒线,但如果在名义国债规模基础上,再加上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不良资产债务、粮食企业亏损挂帐、各级政府欠发工资等隐性债务计算在内,我国财政债务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占我国GDP的50%以上,即国债总体负担率超过50%,财政债务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5、外债风险虽小,但成本较高
财政债务包括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两部分,近年来总的趋势是内债规模大幅增长,而外债负担相对减少,外债风险相对较小。一是外债余额增幅较小,由1995年的1056.9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700余亿美元,个别年份甚至绝对减少,如1999年。二是从外债风险指标上看,2000年我国外债的偿债率为9.2%,债务率为52.1%,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即偿债率为25%,债务率为100%),2000年我国外债负债率为13.5%,也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三是从外债偿还期限结构上看,2000年长期外债余额占全部外债余额的91.0%,而短期外债余额仅占9.0%。四是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长,到2000年已达1655.74亿美元,为外债偿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见,我国的外债规模、债务风险指标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外汇储备比较起来,其负担较为合理,均在国力可承受范围内。
但是,另一方面,从外债借款成本来看,贷款利率较高的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占主导地位,2000年国际商业贷款余额占整个外债余额的65%,而利率较低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仅占16.9%和18.1%,这必然导致我国外债的借款成本提高。从外债币种结构上看,币种单一,主要是美元和日元,外债币种缺乏多样化,增加了外债的汇率风险,因此,对外债风险同样不能掉以轻心,仍需加强外债风险管理。
二、财政债务风险的防范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是双重的,在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同时,必须看到积极财政政策也导致国债规模有所扩大,进而放大财政债务风险的`负面影响。为此,应针对财政债务风险的本质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与化解财政债务风险。
1、适时淡出积极财政政策
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的行政色彩较浓,人为因素较大,往往侧重于需求管理,是一种熨平经济周期的短期措施。我国1998年制定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之初,只是把它作为一项应对东南严金融危机的特殊手段。而数年连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经使这一短期政策长期化了。但社会经济及财政方面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却积累了大量财政债务风险。因此,有必要适时调整财政政策,逐步淡出积极财政政策,控制财政赤字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规范财政分配秩序,完善税费改革。
2、控制国债规模,调整国债结构
发行国债既要考虑社会公民的应债能力、国民经济的承载能力和财政的偿还能力,更要注重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运作成本,兼顾国债发行的可持续性,科学界定国债的合理规模。(1)加快“费改税”进程,规范预算外收入和各种制度外收入,把它们纳入到统一的财政收入中,使财政收入稳步提高。同时,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合理调整分配结构,遏制行政经费膨胀,杜绝资金浪费,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零基预算、单一帐户制度,以此强化支出约束,压缩财政赤字,这是控制国债规模的最关键因素。(2)广泛采用竞争性招标发行方式,降低发行成本;动态调整国债利率,形成科学规范的基准利率机制,适度调低国债利率,降低筹资成本,控制国债利息负担;调整国债期限结构,增加短期和长期国债品种,均衡分布国债还本付息额度。(3)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应,走出借新债还旧债的怪圈。对于投向非盈利性公共物品的国债资金,在选择项目时要兼顾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并重的原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尽可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效益,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债投资应逐步由基础设施投资转向有市场需求、有经济效益的制造业领域转移,加大用于竞争行业的投资比例,同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项目建成后,采取公司运作方式,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债资金的自我偿还能力。(4)为了使国债资金的筹措、使用和偿还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应建立国债偿债基金制度,坚持基金有效运作,预算上单独列支,闲置部分可以投资,确保基金增值,使国债偿还有一个可靠的基础。
表3 国家外债余额及风险指标
附图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
3、多元分散债务风险
当国债资金投向基础设施项目时,一般
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地方有关部门可能从中获益,因此,这些国债的偿还应按受益大小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按比例分摊;目前我国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为解决地方政府使用债款,一般由中央统一发行国债,再从中转货一部分给地方政府使用,这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替地方政府发债,所以按谁受益谁偿还原则,这部分债务理应地方政府负担;对于银行不良贷款和坏帐损失,最终不应由财政全部“兜底”,而要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规定银行破产后财政负担偿还储户资产的比例,按照利益与风险对等原则,规定财政、银行、储户各承担一定比例风险;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要严格界定责任,真正属于政府的,由地方政府列入预算;对于商业性债务、有关政府担保的企业债务,首先由债务人偿还;对于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这种隐性债务,应由财政、企业及个人按比例分摊,财政和企业分摊部分可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国有股减持、出售转让国有资产等方式弥补。
4、强化外债管理,防范外债风险
由于外债具有特殊的传导机制,一国外汇市场可能成为国际投机商追逐的目标,东南亚金融风险的教训应引起我国高度重视。必须建立外债统一管理机构,结合国家的进出口政策、汇率政策,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化手段,统筹政府外债的借入、使用和偿还;在合理控制外债规模条件下,降低借款成本,尽量多争取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对于国外商业贷款,一定要注重提高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外债本息偿还有一个可靠的保证。同时,还要注意汇率风险,合理安排外债币种结构,提高汇率走势的预测能力,把外债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利群,朱柏铭.论公债适度规模的评判[J].经济评论,2002,(2).
[2] 张文魁.私募资本市场:作用、风险与对诈骗的防范[J].经济研究,2001,(5).
[3] 宋永明.改革以来我国国债资金的支出方向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1,(30).
[4] 刘迎秋.论中国现阶段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及其警戒线[J].经济研究,2001,(8).
[5] 陈共,李建军.居民认购国债的空间分析[J].财贸经济,2001,(11).
[6] 项怀诚.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N].经济日报,2002,3,18(3).
★ 毕业生论文
★ 货币制度
★ 大专论文格式范文
★ 写金融毕业论文
★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对比分析论文(共7篇)】相关文章:
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2023-06-16
论文化全球化的内在逻辑意蕴2022-08-02
大专毕业生论文2024-03-09
美国住房金融体系分析论文2023-04-01
警惕滞胀幽灵-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04-10
国际形势论文2022-06-05
民间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参考2023-08-28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2023-01-08
论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健全与完善2023-04-14
英国的金融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对比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