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检疫合格小香猪”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论文
当前,我国传媒产业正在高速发展。,在我国GDP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传媒产业年增长率逆势上扬,从的15.5%上升至20的15.8%。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需要人才支撑。高校作为培养传媒专业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等至关重要。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媒介无处不在,甚至无孔不入。随着新老媒体的交融,融合性传媒生态圈呼之欲出,媒介融合日趋深入,而这一切使传播学相关理论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趋紧密。
一、传媒专业的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传播学发源于美国,其历史不过百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20世纪中叶,传播学才正式成为大学的正规课程。传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政治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20世纪中叶以后,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新学科获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被提出,研究领域得以拓展。传播学逐渐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和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传播学逐渐成为显学,其学术地位也得到了巩固。据统计,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各大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每年发表的与传播学相关的博士论文达120多篇,并且逐年递增。在传播学的教育方面,目前世界各地的主要高校基本都设有传播院系和专业,一些高校也因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和教学而闻名于世。美国是传播学的诞生地,也是现代传媒教育的先行者。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凭借在传播和新闻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学术优势,率先开展了现代传媒教育。19,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的诞生。4年之后,哥伦比亚大学顺势应时也成立了新闻学院,如今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世界著名学府,其新闻学院所秉持的人文学科基础与专业技能训练并重的传媒教育传统一直持续至今。
二、我国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我国传媒专业教育从20世纪末开始突飞猛进,并很快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新兴学科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传媒专业相关课程。1982年,被誉为“传播学鼻祖”的威尔伯施拉姆访华之后,美国、日本的传播学学者相继来到中国介绍、宣传、讲授传播学。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会后,一大批高水平的传播学专业译著纷纷出版,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传播学及相关课程。如今,国内开设传媒相关专业的高校都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概论等课程已经成为传媒专业人才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点,由于传媒专业本身较强的实践性,部分高校对传播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超过传播学理论教学,集中表现在课程设置比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传媒专业的认识这三个方面。在对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传播学理论的缺位或不足将严重制约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不利于我国整个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偏重传播实践教学
传媒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这就导致部分高校传媒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急功近利,忽视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平衡,简单满足于讲授各种各样的技术知识和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更像“技工”,而非真正有思想、敢创新、善学习的'传媒人才。
(二)教师倾向于讲授传播技术
部分传媒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功利化、工具化的倾向。由于传媒专业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领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倾向于教授学生所谓的技巧和方法,却忽视了传播学理论的教育。同时,有些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仅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教学内容也滞后于传播学理论和媒介技术的更新。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理论注入不足,导致学生在传媒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三)学生偏爱传播技能的学习
部分传媒专业的学生存在厌恶理论学习、觉得实际经验比理论更有用的错误观点。传媒专业的定位是应用学科。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都为增加实战技能做准备,对应用性的采、写、编、播等技能充满激情,并不重视传播学理论课程,也不愿投入精力去学习研究。
三、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一)传播学理论是传媒专业课程体系的根基
目前,国内开设传媒专业的高校根据传媒产业的发展,结合市场需求,在传统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新媒体、物联网、网络动漫、数字媒体技术、媒介融合等新课程,使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出宽口径化趋势,这符合信息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传媒市场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但诸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学、网络传播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应该是传媒专业课程体系的根基,也是评价高校传媒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学生的专业素养是否健全的关键。
(二)传播学理论是传媒专业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教师在传媒专业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教师的基本理论素养往往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在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时,教师看似应用的是一系列“规则”和“技能”,但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教师的基本理论素养。对于传媒专业教师来说,丰富、多元、完备的传播学理论是其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传媒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介不断更新、融合,而传媒专业又具有多学科性,这些都为传媒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的理论素养不够、知识更新不及时,将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传媒专业人才。
(三)传播学理论是传媒专业学生的重要软实力
现代传媒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业界普遍认可的人才往往兼具多层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要求,能够准确分析媒体的本质与现象,并能以复合型人才的身份促成不同媒介的融合。因此,传媒专业人才一定要做到理论基础扎实、知识范围广泛、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如果将传媒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学历层次和专业类别归结为个人硬实力的话,那么,学生的思想深度、理论水平、学习自觉性、新闻敏感度等就是其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传媒专业人才的“软实力”大多是在高校学习阶段培养和塑造的。
四、高校传媒专业应重视传播学理论教学
传媒产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一定数量的传媒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校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重基础、重理论、重内在、重实践,只有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思维方法、宽广的国际视野、精湛的专业技能的传媒专业人才,才能使我国传媒产业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
(一)高校应以培养学生理论素养为要义
学科的教育离不开理论课程的学习,传媒专业也是如此。开设传媒专业的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具备了宽、牢、实的基础理论功底,才不会在浩瀚的传媒知识和纷繁复杂的传媒现象中如堕烟海。树立牢固的基础理论和健全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建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岗位。传媒专业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传播学理论素养为要义,帮助学生整合传媒实践经验,实现认知上的升华。高校在传媒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科学、合理地规划传播学理论课程和应用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与实践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应使两者良性互动。
(二)教师应以强化传播学理论修养为根本
传媒专业教师只有传播理论扎实、知识储备丰富、关注理论前沿,才能为学生拨云见月、指点迷津。在提倡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传媒专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传播学理论的学习,并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从已有知识出发,吸纳新知识,掌握新理论。同时,教师应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传播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回归理论,通过合理的学科设置、生动的课堂内容、丰富的授课形式,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应不断提升软硬实力
学习一门学科和专业,不应以掌握实用性技能为根本目标。就传播专业而言,实用技术固然重要,但技术背后的传播学理论才是学生了解、学习、研究、掌握传播学这门学科的真谛。而传播学理论的意义在于能够指导学生进行传播实践,使其具备研判各种传播现象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传播专业时,要树立正确、全面、科学的学习观,深刻认识传播学理论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成为传播学理论扎实、传播技术精湛的全方位人才。
五、结语
随着传播学的不断发展,理论成果日益丰富。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交流系统的构筑、新技术引起的社会变革,以及因社会变革而引起的人际关系的变化等方面,传播学相关理论都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传播现象与媒体的发展规律。就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传播学理论和传媒实践的关系相当于“道”与“术”的关系,道正则术易,道偏则无术。在传媒人才的培养中,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传媒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雅文.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J].新闻大学,(6):139-149.
[2]贾平.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传播学教学模式[J].安顺学院学报,2013(10):55-57.
[3]王文娟.对当前传媒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考——访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陈兵教授[J].今传媒,(2):4-5.
[4]姜德锋.传播学理论的多学科性及其教学应对[J].新闻传播.2013(11):222-223.
篇2:传播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论文
摘要:在传播学中视觉传达设计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是一种传播的体现,但是视觉符号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因其所要传达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信息,而通过视觉符号难以形象的传达给受众。因此,有较多的人将传播学的理论应用于视觉传达的设计当中。视觉传达设计其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播,从传播的角度最直观的交流符号就是图像、图形,不仅能有效的传递信息还具有艺术性。而本文就基于传播学理论的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传播学;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有着一定年代的综合学科,其兴起的时间是上个世纪60年代,而传播学是一门与各个学科都有着一定联系的学科,其渐渐成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所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就离不开传播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其视觉符号多是一些线条、光影等要素,其本身不具备任何的意义,但如果通过一定的组织将其表达出来,例如画成一幅画就能传达出传达者想要表传达的信息。而这恰恰就是传播学中的理论。在传播学的角度中最直观的交流符号就是图像、图形。因此,笔者就传播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篇3:传播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论文
视觉传达其基本的含义主要包括:其是通过视觉通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其实一种双向性质的信息传播行为方式、其信息载体是设计图像、其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交流。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说,其设计就是通过将图形、色彩、文字、材质等元素进行组合,从而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而传播又是世界的普遍现象,所有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本身的传播。视觉传达擅长将一些文字难以表达的情感通过一些要素的组成更形象的传达给收信方。
2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存在的传播要素
2.1传达者
传达者其本质就是在传播活动中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传播者,传达者根据设计中对各种信息进行挑选,然后向传播对象传达有价值的信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其传达者的构成比较复杂,由客户、设计公司、设计师共同组成。在这当中,设计师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设计与修改,所以设计师又是传达活动的执行者。
2.2传播内容
传达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传播内容。其中,传播内容可以不是语言符号,也可以不是实物,在传播的过程中对这些并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在视觉传播活动中,因为其视觉符号是一种特定的表达形式和手段,因此,设计师需要将这些所接受到的信息具体化形象化传播给客户。
2.3传播媒介
视觉传达设计的桥梁就是媒介,通过媒介的传播才能更好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者。当然,不同的媒介其属性也不相同。
2.4受传者
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传达者必然也有受传者,也称之为传达对象,也就是在视觉设计中接受视觉信息的人。其可能是群体,也可以使个人。在传播的过程中,只有受传者接受认可传达者所传达的内容,才能算是完成了整个传播过程。
3如何有效利用传播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现如今,视觉传达设计中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若想在众多的竞争中抓住群众的眼球,则必修要在信息传播中表现出与众不同,从而使得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能得到有效而准确的传播。而笔者就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播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3.1创意的创新
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的创意是否新奇且形象具体是受众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连传播的内容都不够新颖不能让接受对象满意,那传播则很难完成。因此,视觉作品的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独具匠心的创意才会使得受众者产生兴趣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是传播的主导者,所以,设计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用异于常人的想法实现信息的传播。
3.2针对性的进行创意的修改
社会各个层次有着不一样的群体,同样的也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思考。因此,设计师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受众者给予不同的创意,创造其所喜欢的视觉形式。例如,针对儿童的视觉设计,其创意就不该是生涩难懂的,而应该是浅显易懂的、符合儿童好奇心的,具有浪漫色彩的,这样就能吸引儿童的目光。所以,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应该针对性的进行创意,从其受众者、信息类别、媒介与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不同的创意设计。
3.3有效的对传播媒介进行整合应用
现如今是一个多媒介共存的社会,因为各媒介之间的原理都是想通的,而媒介的整合就是利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交融,从而达到信息更有效的传播。这种整合能使得媒介的优势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而视觉传达设计中也离不开媒介的传播。例如,近年来走在街上就能看见各种电子屏,其上面精美的广告,使得大家对其辨识度、认可度都很高。这种新型的广告媒介就是视觉传达设计有效传播的方式。
3.4加强对受众者的研究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与受众者都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他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设计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受众者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而受众者在得到设计师给予的设计内容时也希望自己得到的是自己满意的设计。因此,受众是视觉传播过程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设计师应加强与受众者的沟通,从而使得设计作品具有受众者想要的效果,以达到相互的一致性。
4结语
总之,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视觉传达的设计需要传播学理论。而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其若想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视觉传达设计中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才能使得视觉传达设计实现更好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杨屏.论视觉传达设计信息的传播与接受[J].西北美术,,2(3):26一28
[2]周旭.信息传播、信息认知与视觉设计艺术[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3(06):528一530
[3]刘航.从巫文化中解读原始社会的艺术形态[J].艺术与设计,,34(9):168-169
[4]向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4):37一39
篇4:浅论传播学理论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应用的论文
浅论传播学理论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应用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传播效果 传播技巧 有效传播
[论文摘要]教育本身是一种传播过程。教师作为一个传播者,应该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树立教师自身的“品牌”,同时遵循传播规律,运用一定的传播技巧,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才能使传播取得更好的成效。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由于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教师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是传播对象,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传播学理论开展教育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效应用传播学理论呢?这首先涉及到一个传播效果问题。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这个概念有双重含义:第一,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第二,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根据传播学理论,为了求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教师应该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树立自身的“品牌”,同时遵循传播规律,运用一定的传播技巧,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
一、树立威信,形成“品牌”
传播者在传播的过程中居于最优越的地位,传播者决定着信息的内容,但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出于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人们首先要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判断。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第一是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第二是专业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这两者构成了可信性的基础。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
教师作为一个传播者,首先应树立的就是自己的威信。“人无信而不立”,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信任自己,最重要的是应该从人品上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树立信誉。“身正为范”、“行为世范”,说的都是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树立个人信誉,成为学生做人的“模范”。这包括诚实守信、客观公正。教师应该诚实守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行动果断。另外,教师要做到客观公正,对学生一视同仁,奖惩分明。正确的就表扬,错误的就批评,绝不心存偏袒,在班里树立正风正气。这样,教师的信誉树立了,学生也才会按照教师的各项要求去做。
另外,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传播者,教师一定要在专业上多学习、多思考,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塑造一个专业权威者的形象。学生只有在知识上信任教师的权威,才能尊重教师,认真学习。而一个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教师,在教学中则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失误,或者有时甚至无法应对学生提出的突发性问题,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教师信任,从而有损教师的自身形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塑造好自己的专业权威者形象。
二、运用一定的传播技巧
传播技巧指的是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传播技巧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运用一定的传播技巧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因人而异
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通常会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称为“一面提示”;另一种是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一般来说,“一面提示”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论旨明快,简洁易懂,但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使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另一方面,“两面提示”由于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给人一种“公平”感,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但由于同时提示双方的观点,论旨变得比较复杂,理解的难度增加。
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依传播对象的属性不同而有明显区别,“一面提示”对文化水平低者说服效果较佳,而“两面提示”对文化水平较高者效果较佳,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传播方法。
2.“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相结合
一方面,“明示结论”可使观点鲜明,让对象易于把握传播者的立场,但同时也使显得过于强硬;另一方面,不示以明确结论,寓结论于判断材料之中的“启发引导”式做法则给人以“结论得自于自己”的感觉,使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说服者的影响,但容易使主旨变得隐晦,有时不易贯彻传播者的意图。关于是否明确提示结论,可以肯定的是: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要好;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明示结论;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因为在这种场合,如果再明确提示结论则会有画蛇添足之嫌,容易引起对象的烦躁或反感而对说服对象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过程中应将“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明示结论”,讲清道理,但不是强加,而应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教师说什么就听什么的“听话机器”了,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教育,就必须以理服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大声地“布道”或呵斥,只会招来学生的逆反。教师可以平心静气地先提出一个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听听学生的心声,然后用共同讨论的方式进行隐性引导,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也可提供一篇引导性的判断材料,“寓观点于材料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3.“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性”相结合
在开展说服性传播活动之际,以什么方式“打动”对象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人们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另一种是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教育应该将“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性”相结合,有时用理性去分析、说服,有时则用感情去感染学生。因为,两种方法的.有效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有些问题只能靠“诉诸理性”的方法来解决,有些问题采取靠“诉诸感性”方法更有效,而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则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采用“警钟效果”
“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化地唤起说服对象的注意,促进他们对有关信息的接触;同时,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行动。
教育中可以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比如,教师可以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他们学业的重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并促使他们迅速采取对应的学习行动。当然,因为“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学生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所以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分寸,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三、注意学生的个性
作为传播对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或劝说,有的学生则固执己见,我行我素。这种“容易”或“难以”接受他人劝说的个性倾向,称为个人的“可说服性”,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可说服性――说服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学生在某些话题上可能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而在另一些话题上则可能容易产生拒绝或排斥态度;(2)与特定议论或诉求形式相关的可说服性――如有的学生容易接受道理说服,而有的学生则容易接受场面或氛围的感染,有的学生对“强加式”说服表现出自发反感,而对“诱导式”说服则很容易接受等等;(3)一般可说服性――与主题或说服形式无直接关系,受个人性格和个性所规定的、对他人意见容易接受或排斥的倾向。
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另外,与可说服性相关的因素还有个人信息行为的特性。信息行为指的是个人寻求、接触和处理信息的各种行为。
由于每个学生个人的自信心、求知欲、性格、习惯、家庭等的不同,他们的信息行为也各具特点,这些特点也对教育的传播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影响。因此,教师就应当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以期产生最佳传播效果。
总之,在教育这种传播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传播者,要想更好、更有效地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就应该结合教育实际,自觉运用传播学理论,遵循一定的传播规律。
参考文献:
[1]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月第1版。
[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月第1版。
篇5:浅谈专业实习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专业实习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
1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中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各高校逐步开设并不断增加,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员。但总体来讲,应用心理学专业作为一个起步相对较晚的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育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计划。专业实习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要途径,是连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重要纽带。如何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笔者结合XX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的实际情况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2心理学专业实习部分现状
2.1实习形式单一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主要有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集中实习的学生由个人意愿和学校安排相结合分组在不同的单位集中实习,这样同学可以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协同合作、互相学习,有助于共同提高。同时也便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统一安排,便于管理和评估实践效果等。但是集中实习往往实践项目比较固定,不利于同学接触不同的实践工作,同时有些实践岗位由于实践同学较多,只能由部分同学实践,其它同学以观摩学习为主,或者同学轮流实践导致每个同学亲身实践次数有限等问题。分散实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集中实习的不足,但同样分散实习不具有集中实习所具有的同学协调合作、学校便于管理和评估等优势。集中和分散两种实习方式如何更好的结合,使实习效果最佳,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2.2实习内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由于实习基地的局限性,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内容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例如在学校实习的学生主要以讲授心理健康课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学校心理咨询等工作为主,对于实习学校更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实习单位也给了实习生很好的锻炼平台,使得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习生很好地得到锻炼,增强了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但同时由于实习内容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使得学生其它方面的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2.3实习时间集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时间主要集中于大四上学期,这学期不再安排课程,实习生走出学校,完全深入实习单位全心投入实习,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检验所学的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他们进入一种有别于校园课堂的全新的学习。每次实习结束,在实习交流总结会上,学生们都感慨良多,有很多心得和体会。同时集中实习也有一定的不足,如实习之前学生主要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很少接触实践工作,不利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何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更紧密地结合,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3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的思考
3.1注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当前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必须按照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应用心理学学科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建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2尝试建立全程实习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可在当前毕业集中实习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全程实习模式,如现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主要在大四集中实习,不利于学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高校可以从大一就开始每个年级都设置一定的'实习见习课程,学以致用,这样使学生可以及时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3建设实习基地,丰富实习内容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内容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使得学生对除心理健康教育外的其它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检验所学知识。因此应拓展心理学专业实习基地,例如深入企业,和企业开展合作,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结合毕业生自身兴趣和就业意向到更适合自己的单位进行实践,学生实习有目的有兴趣,积极性提高,也不会把实习当作一个任务来被动完成,而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实习,把实习作为检验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实习效果也会有根本的改变。
3.4注重实习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实践素养,是学生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保障。只有指导教师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因此,高校应不定期组织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到其他高校学习进修和交流,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同时,应加强和实习单位的深入合作,鼓励实习指导教师深入实习单位,到实习单位去锻炼,从而使指导教师能更加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实习。
篇6:协同教学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协同教学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协同教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点,在西方日渐兴盛和普及。协同教学强调团队协作,分享教学经验,整合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自以来,笔者在广告学专业的教学中探索和实践了这一教学模式,经实践证明,协同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化和推广。本文将结合我校协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经验来进行论述。
一、协同教学的内涵
协同教学是在“协同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协同学(Synergetics)—词来源于希腊文,其含义是“一门关于协作的科学”,是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
协同教学(TeamTeaching)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同的界定,其内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专长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的教学负责,通过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形式等方面的协作,达到有助于教师成长和学生学习的双向优化的动态教学模式。协同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协同效应,力求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之间始终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资源利用率。协同教学按照教学人员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责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全员模式、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和首席教师C主讲教师)模式等。
二、协同教学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广告学专业伴随着中国广告教育30多年的快速发展而成长壮大起来,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艺术型、经贸型、新闻传播型等类型。我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为:培养兼具经贸特色,具有良好的广告专业素养,系统掌握广告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广告创意与制作技能,能在各类传媒机构和广告公司从事广告项目管理、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广告人才。
广告学专业复合型、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需要具备不同学科专业背景、拥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共同担任教学任务才能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协同教学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协同教学模式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
(—)有利于解决当前广告学专业因扩招、大班教学、师资薄弱等带来的弊端
在全国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艺术生源的旺盛激励着各高校竞相开办广告学、艺术设计等相关艺术专业,学生规模快速增长,大班教学极为普遍;另一方面,开办此类专业的高校都清醒地意识到艺术招生的火爆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不愿意多引进教师,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艺术类专业按照其人才培养规律应该采用小班教学,且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在上述两方面现状的作用下,很多开办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尤其是综合大学的艺术设计院系,由于学生多,老师少,很难实现小班教学,加之开办专业时间短,青年教师多,且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的研究生,其专业实践经验匮乏,这些导致专业教学纸上谈兵,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教学与社会脱节等弊端。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协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依托一些具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其为核心,将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整合起来,组建教学团队,实施协同教学,同时聘请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意总监来定期指导或开办WORKSHOP。通过这种模式教学后,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教学团队力量日益加强,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有利于教师优势互补,形成教学合力
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整体系统中,包含多个子系统,如果子系统互不合作,各行其是,整体系统必定是无序的,只有各子系统相互合作,密切协同,充分发挥子系统各要素的力量,产生协同效应,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使整体系统的有序发展,最终达成人才培养整体目标。
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传播学、设计艺术学等众多学科和课程,需要多学科、课程的教师协同教学,优势互补,才能形成教学合力。每个教师有自己不同的学科背景、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术业有专攻,只有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佳效能。协同教学有利于教师分工协作,依据其特长定位发展,长期、深入地研究所承担的子系统的教学任务,使子系统的教学更精深、更透彻、更专业,让教师成为该子系统的专家。这样各个子系统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一个个卓有成效的子系统就构成了强有力的整体系统,形成教学合力,达成人才培养的最佳效果。
(三)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专业战斗力的生成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考虑自己的课程教什么、怎么教,很少去考虑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是什么,社会需要该专业人才应具备什么知识、能力与技巧,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整体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等等,这样导致教学各自为政,前后课程知识的连贯性、协同性不足,甚至还有教学内容重复、部分必讲知识遗漏等情况存在。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无法发挥其主体作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孤立的、零碎的,他们不知道怎么把这些知识迁移与整合,无法形成知识合力,专业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低下,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打击,学习效率变得越来越低。协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孤立、零碎的知识为连贯、系统的知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各门课程的作用、如何进行知识迁移与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战斗力。
(四)有利于教学相长,促进“两个团队”的协调发展
协同教学的基础是两个团队,一个是教师教学团队,另一个是学生创意团队。协同教学不仅有利于两个团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而且有利于每个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和两个团队协调发展的目的。
教师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协同教学,可以学习吸收彼此优点与教学经验,通过互补、融合,实现教学效果的倍增效应,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个人教学水平和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创意团队中学到一些知识,一方面,学生新的创意方法、新的制作技巧等可以给教师以启发,另一方面,学生团队提出的新的疑问、新的困惑等,有利于教师在答疑解惑中不断进步。
教师教学团队之间的合作示范,如何团结一致协同工作,如何处理分歧与争议,如何运用知识、理论、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等,这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同工作能力,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做人、做事、合作、创新”的目标。
协同教学有助于建立开放、共享、协作的教学与学习氛围,教师、学生共享教学资源,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带来的局限,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两个团队的协调发展。
三、广告学专业协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一)组织架构
协同教学模式建构的基础是严密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我院的协同教学模式实行教学总监负责制,教学总监由具有丰富岗位从业经验、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具备较强管理和协调能力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教学总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制定出4年的总体教学目标和各阶段教学任务,组建教学团队和学生广告创意团队。教学团队由相关学科、课程教师和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等组成。学生广告创意团队以班级为单位组建而成,按照学生兴趣、特长、性别等要素分队,每队5~6人,实行创意组长负责制,创意组长通过竞选产生,团队其他成员根据个人特长分别担任美术指导、文案、设计师等职,分工协作,个性发展。
学院配套制定协同教学相关考核与激励机制,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明确团队和个人的职责,量化考核,客观评价,奖优罚劣,促进教学团队健康成长,保障协同教学模式的运行与质量。
(二)课程整合与教学联动
我们按照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必修、选修)、综合实验课等模块将课程进行整合,变单一课程为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组建一个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按照教学总监制定的总体教学目标、阶段教学任务来共同制定本课程群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作业内容和设计实践等环节。课程群教学团队成员应该密切合作,通过全员模式、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分享模式等方式进行协同,将课程链接、整合在一起,实行教学联动,保障教学的连贯性、系统性,确保实现课程群和阶段教学目标。
(三)协同教学的实施与实践
1.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散教学和集中教学两种模式。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采用分散教学,由各授课教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任务来实施完成。一般课程实践部分采取由本课程授课教师主导,2~3名相关课程教师协同配合的模式来进行。主干课程实践部分采用集中教学的模式来实施,由本课程群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阶段设计实践与综合设计实验
广告人才的培养必须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无论学生将来是从事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广告文案、广告媒介、广告管理等不同的工作,都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和专业实战能力,我们在总体培养目标和全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将每门课程的'作业、课程群阶段设计实践和综合设计实验进行了整体考虑和统筹设计,既保证每门课程、课程群达成子系统的教学目的,又保证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力求实现子系统、整体系统的最优化和协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阶段设计实践。阶段设计实践必须考虑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实践内容的设计应该能够囊括本课程群和上一课程群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群和上一课程群知识、理论来进行设计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理论,形成阶段性实践能力。
综合设计实验一一广告项目整合设计。我院在各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特别设计了一个大型的综合实验环节,安排在第7学期10?18周,目的是在学生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之后,毕业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实践训练,以便将各学期、各阶段的教学活动链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广告项目整合设计实验通过真实课题或再设计项目,对学生进行全要素、全方位、大项目、整合性的设计实践,让学生把7个学期学习的相关知识、理论进行迁移与整合,形成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3.比稿与提案
在阶段设计实践和综合设计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广告行业常用的“比稿”和“提案”模式,要求学生按照4A广告公司的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和提案方式来进行“比稿”和“提案”。
比稿与提案是广告从业人员的曰常工作和重要任务,是广告人必备的专业能力。比稿与提案对广告公司来说是获得新业务的一种重要方式,比稿与提案水平的高低关乎公司的生存与发展。
比稿,是广告主就某个广告项目向2家以上的广告或设计公司招募设计方案,再从中选择符合广告主需要的公司来为其服务的一种设计竞标形式。通过比稿,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效率观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提案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客户讲解有关项目的主要内容、市场态势、策略运用、创意思路、设计方案、媒介选择等信息的劝服性的演讲活动。在商业广告活动中,提案是一种争取客户和获得设计项目的重要手段。提案训练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掌握眼、手、口、心、耳协调表达的提案技巧;二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语汇运用能力、临场随机应变能力、时间场面控制能力、创意劝服诱导能力和客户互动沟通能力等多种能力。
四、结语
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广告学专业协同教学模式曰臻完善,教师的团队精神、协同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好提升,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通过协同教学,学生的主体意识、专业兴趣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充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整合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有了明显提高,有效达成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篇7:专业思想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教育论文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驶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其规模和数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使人们更加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优质的客观软硬件条件,但再好的客观软硬件条件最终也要通过学生本人而起作用。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认识或没有兴趣,即使有再好的条件,也难以保证培养质量。因此,提升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不仅要重视专业培养的客观软硬件条件的创建,还要重视学生在接受专业培养方面的想法和困惑。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但要使专业思想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并不容易。有的只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安排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入学教育结束后就不再重视;有的只是重视面上专业思想教育,而不重视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教育;有的专业思想教育方法简单,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专业思想教育只是走过场、图形式,其教育的效果如何从不过问。等等这些都难以使专业思想教育收到好的效果,难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收专业培养,也就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此,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在专业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对高职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视,笔者在某校高职级的三个专业中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一、高职学生在专业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并不都是因为考不上本科才读高职的,他们中有的是因为高考发挥异常,考试失误;有的是因为填报志愿失误;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等等原因而进入了高职学习,他们虽然人进校园了,但却怀揣着不同的想法。问卷调查是在2010级新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前进行的,这些新生在入学教育中都接受了专业思想教育,其后又通过新老学生专业思想交流会、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进行了专业思想教育。抽样问卷调查在三个专业中进行,在这三个专业就读的学生,其就读专业基本上都是自己填报的第一志愿专业,其中有的还是热门专业,应该说是满足了他们的专业志愿。三个专业共有267名学生,随机发放200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90份,占三个专业总人数的71%。为了让学生能如实反映自己的情况,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以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问卷的每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如果没有适合自己的答案,可以自己另外写。按照问卷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统计:
第一部分:了解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为什么选择现在所学专业。回答“自己喜欢这个专业才选择”的占37%,而回答“由于考分原因而选择”、“听从父母或老师意见而选择”、“无所谓”的占63%。
第二部分:将入学时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喜欢程度与经过入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一学期的学习后对所学专业的喜欢程度进行比较。回答入学之初对所学专业就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42%,而回答一般、不太喜欢和一点都不喜欢的占56%。回答经过入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一学期的学习,自己对所学专业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56%,而回答一般、不太喜欢和一点都不喜欢的占40%。
第三部分: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在回答当前自己的学习状况时,回答“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占32%,回答“想学好,但不知道该如何学”的占45%,回答“对学习没兴趣,厌学”、“看到身边同学都努力,所以不得不学”、“无所谓”的占23%;在回答自己目前的苦恼主要是什么时,回答“就业压力大”的占30%,“学习压力大,怕挂科”的占26%,“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的占43%。
从以上统计可看出:一是学生虽然是自己选择了所学专业,但并不意味着就喜欢这个专业。因为喜欢而主动选择所学专业的的只占37%,有63%的学生是出于无奈或听别人意见或无所谓的态度选择了所学专业,因此,即使按学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专业思想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很重要。
二是学生入学后,经过专业思想教育和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喜欢的程度比入学之初提高了14%,但仍然有4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什么兴趣,因此,专业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不能抓一阶段就结束或放松,同时还要在实效上下功夫。三是新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还有45%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学,有43%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这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理解、要求、发展前景、学习方法等不清楚,说明我们的专业思想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和深化,要给学生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四是虽然在第一学期结束时,不想学、被迫学和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只占23%,但却是专业思想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对象,如果不及时给予教育和帮助,这部分学生就可能彻底掉队,而且难以毕业,同时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会对其他同学产生负面影响,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重点教育和帮助刻不容缓。另外,对就业和学习感到压力大的学生,也要给予及时的关注、疏导和帮助。
二、充分认识专业思想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措施抓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认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专业,形成正确的专业意识,也难以喜欢上这个专业,即使当初喜欢并选择了这个专业,都可能逐渐失去兴趣和热情,出现专业思想问题。而一旦学生在专业思想上出现问题,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某学生听从父母的意见选择了某专业,这时他对这个专业的认识虽然不那么清晰和全面,但心中对这个专业是怀着希望的,如果入学后我们的专业思想教育做得不好或不到位,就可能使他对所选专业产生错误认识或困惑,甚至产生失望,从而失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这时就可能出现混文凭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都是学生学习专业的内在动力,其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保持着愉悦的情绪,所以能够持之以恒,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他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激发、维持与导向的作用。即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活动,促使和维持着学生的学习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并调节着学习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好专业的重要前提,一旦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将失去专业学习的内在动力,任何专业教育都难以取得成效,专业培养目标也难以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成为空话。由此可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中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精心规划,认真落实,保证实效。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把专业思想教育纳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制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有的院校很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对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制定最佳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却忽略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没有把专业思想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给与统筹考虑,认为专业思想教育是临时性教育,或是包含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不需要另外考虑。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分析,这样做,即使培养方案做得再好,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把专业思想教育纳入考虑,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专业导论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入学教育中接受了初步的专业思想教育后能进一步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增强专业意识,培养专业兴趣,端正专业思想和专业态度,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使学生把现在的专业学习与将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为自己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提高就业能力。这些课程的开设时间、开设课时等可以根据专业思想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来考虑,以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树立专业思想教育意识,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高职学习的全过程
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仅要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给予统筹考虑,更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教育意识,即无论是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还是教学人员或管理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专业思想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自始至终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否则,专业思想教育是难于真正落到实处的。即使开设了专业思想教育课程,但如果授课教师缺乏专业思想教育意识,就有可能只是完成了教学,而达不到开设专业思想教育课程的预期目的。同时,专业思想教育需要贯穿于高职学习的全过程,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要时刻关心、关注学生在专业思想方面的想法、问题和困惑,及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采取措施,给予指导和帮助。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时刻都要具备专业思想教育意识。
(三)精心设计,有效实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提高专业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专业思想教育涉及学生的思想认识、心理健康和行为取向,要使教育取得成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或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精心设计,有效实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完成好这一系统工程。
1.要高度重视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思想教育。一般在新生入学报到后,每个学校都要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其中就有专业思想教育内容,但有的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精心安排、有效实施,而是作为新生入学的例行工作应付了事,错过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第一时间。因为新生入学时,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对专业都怀着一种新鲜感、新奇感,他们渴望了解学校了解专业,这时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在时间上是最适宜的,效果也最好,虽然入学教育时间比较短,但至少可以让他们对专业有初步了解,有感性认识,为后继进一步的专业思想教育打下基础。否则,就可能影响后继专业思想教育效果,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2.要精心组织实施专业思想教育的相关课程,充分发挥专业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把专业思想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后,重点就是如何发挥这些课程在专业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授课教师不能把专业思想教育课程当成一般课程讲,或者只是完成教学课时数,而应该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按照课程目标和学生在专业思想方面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专门研讨,精心设计,认真实施,做到授课目标明确、内容适用且针对性强、方法恰当、效果好。同时在实施中要不断总结、改进、提高,真正发挥出专业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3.要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鼓舞他们学好专业课,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是能做到教育的个性化和深入化,使具有不同专业思想问题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深入的、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和帮助,同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人文关怀,这是其他教育方式不能比拟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到学生中,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在专业思想方面的想法、困惑和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要把专业思想教育寓于教师的教书育人和专业课的教学之中。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仅靠承担专业思想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不够的,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把专业思想教育寓于教书育人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专业思想教育意识,在讲授课程中,一方面要有意识的用自己的思想、观点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澄清专业认识上的迷雾。另一方面要在专业课的讲授上狠下功夫,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专业学习的愉悦,从而进一步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巩固专业思想。
5.要精心设计、积极组织系列的专业思想教育活动。要依托第二课堂,结合专业思想教育积极开展活动。如专题讲座、主体班会、社团活动、新老学生交流、与专业相关的竞赛、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一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了专业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8:开放式影视传播实验室在创新型影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
开放式影视传播实验室在创新型影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影视传播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在国内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尚未在高校推广和普及。开放式影视实验室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全力打造影视传播人才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影视传播实验 室创新型人才培养 开放式管理模式
高校影视传播实验室是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影视传播、影视编导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实训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影视传播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也已受到各高校的瞩目。开放式影视传播实验室管理模式要求以项目为纽带,以社会服务为宗旨,由独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向服务型的管理模式转变,变以管理为主,服务为辅为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通过开放式、项目式有效管理实现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影视传播、影视编导人才提供物质保证。
一、创新型影视传播人才的需求推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形成
1 项目实训教学给实验室带来的挑战
传统的影视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由教师安排好实训设备和指导书。然后在实训室讲解实训步骤及设备的操作规程,学生按照示范完成实训。实验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沿袭封闭、被动的教学方式,一般仍然以验证性为主,实验室投入不足,教学评价流于形式,不利于影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影视传播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已是势在必行。实训教学改革以项目带动实训教学。项目带动实训教学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并围绕着具体的教学项目来组织和展开教学任务,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应用已有的专业知识,从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学生在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进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这种有别于传统的影视实训教学模式给传统的影视传播实验室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设备维护能力不足。以项目为纽带的实训教学,使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设备利用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由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这样就难免会不同程度地造成设备损坏,增加设备维护的成本、难度和工作量。另外,由于实训项目的不一致性,涉及到的实训设备较多,也增加了设备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
(2)影视实验教学管理滞后
影视实验目前大多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按照课时,以班级为单位安排实验,实验时间固定、集中,学生如果课上无法完成拍摄计划,课下也不能随意使用机器。这使那些有能力、有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拍摄的同学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拍摄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影视实验管理缺乏规范,导致实验室建设脱离教学需要,使用效率不高,许多重金购置的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闲置起来,过几年就成了过时的设备而面临淘汰的问题。
(3)影视实验教学评价困难。影视实验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影视节目制作的技巧,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这些是无法完全依靠具体的指标来衡量的。因此影视实验教学评价要结合专业与课程特点,结合实习以及校外社会评价等各种途径来完成。
2 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影视传播人才的需求给实验室建设提出更高标准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最主要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影视传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极大的热情。这就要求高校实验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创新影视传播人才的任务。
以笔者所在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该专业以开放式实验室为基地,构建一个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产学紧密结合,多角度全方位满足社会和行业需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创新型素质教育的特色,适应市场需求。我们以社会服务为宗旨,根据社会对影视制作人才的需求、从影视专业的科学视角出发,基于我校影视制作的环境与设备进行探索和实践,积极走出去与社会上的影视基地建立紧密联系。我校影视编导专业同中国最大的移动电视集团世通华纳合作,在我校建立世通华纳影视制作基地,尝试以“技能+项目”的教学模式培养影视制作人才。这种“技能+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世通华纳真正要做的项日、世通华纳真正想做的项目和世通华纳潜在的项月以及老师和学生真正开发的(为世通华纳创新制作的)项目。这样,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参加企业项目制作,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叉使学生得到很好的职业技能训练。这样一来,社会、学校和老师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达到“双赢”的目的。
3 学生参与管理为开放式影视传播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解决因开放实训而带来的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来,可以安排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参与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实训辅导和值班。
理想的高校实验室应在时间、内容、以及方法上实行开放式管理,真正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我校影视传播实训平台校园电视台《广师视频》开播四年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对《广师视频》采、编、播所涉及到的实训室和设备采用了灵活的运行方式。对机用设备做到责任到人,由学生直接管理,老师起监督作用。对固定设备,我们相信学生。通过规范的登记制度来加强管理。
比如摄制部,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摄像员工作条例和机器管理条例。
下表为《广师视频》出机登记表
(注:备注一栏需注明机器是否完好,如出现状况需加以说明,)
另外,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安排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参与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实训辅导和值班。由学生充当学生的“小师傅”,不仅减轻了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重负,还进一步煅练了“小师傅”本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而且为实验学生提供了更贴近其原本经验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作为专家与“小师傅”交替指导学生,将使学生获得有关认知与元认知技能的学习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实验教师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让学生乐于承担并胜任“小师傅”的角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开放式影视传播实验室管理模式推动并巩固了实训教学改革
1 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实训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
实训教学的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项目为纽带,以社会服务为宗旨,由验证性实验向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过渡的实训模式需要我们实验管理者适时转变思维方式,把独立型的实训室管理模式向服务型的实训室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已是势在必行。通过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学生在选择实训时间、实训课题等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可以增加学生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教学资源的效益。通过实训室开放式管理,能够促使实训室工作管理科学化,促使实训室在资料的收集整理、仪器设备规范管理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2 开放式管理模式换来了时间、效率和信用
我校影视传播实训平台《广师视频》每周播出一期节目,使用到的实训室有,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实验中心的数字媒体综合创作实验室,数字三维虚拟演播室、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室、影视图文创作实验室、音响多媒体实验室、影像媒体实验室、摄影创作实验室以及广东工业实训中心的影视制作实训室。涉及到的实训设备有松下广播级摄录一体机、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能,Top3D Set真三维虚拟系统,200平方米的实景演播厅、100平方米的虚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室、配音室、控制窒等。此实训平台,涉及到的实训室范围之广,使用到的设备之多,这是正常的实训教学难遇到的。正是开放式管理模式为《广师视频》的正常播出奠定了基础。
另外,我校影视传播系列实训将主体拓展到企业,同中国最大的移动电视集团——世通华纳合作,在我校建立世通华纳广州分公司影视制作基地。该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它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为了保证节目按时、按质播出,必须加班加点,抢时间,赶效率,讲信用。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3 开放式管理模式使学生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封闭式的缺乏活力的教学体系。主要表现为各实验课自成体系,条块割裂,存在同一内容重复训练,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式,指导教师对实验的各个细节完全交代清楚,学生则照葫芦画瓢单纯模仿,全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有明显的负面效应,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个别学生认为实验课是一种负担。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由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使学生具有一定选题的自由,有独立实际动手操作的自由。它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给学生创造进行实验活动的环境,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校影视传播系列实训,以校园电视台——《广师视频》为中心,以广东工业实训中心数码影视制作室。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实验中心为基础。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电视编导、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电视系统、教育电声系统、电脑动画等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稿件撰写到制作播出,学生都可以通过《广师视频》主持、播音、策划、形象设计、摄像、特技、灯光、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三维动画等实验内容来锻炼,使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作品不断地出现在广师校同,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视频制作真正成为学生的兴趣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由此反复思考、探索、分析,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和提高、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 开放式管理模式,增加了实践机会,成效显著
目前,我校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开设有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电视编导、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电视系统、教育电声系统等课程。此类专业课程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训平台《广师视频》可以使主持、播音、策划、形象设计、摄像、特技、灯光、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三维动画等实验内容得到锻炼。一年来,学生在《广师视频》上累计播出的新闻节日多达600多分钟,此外还有大量的专题片,纪录片、文艺晚会及剧情片等。
我们每学年组织学生参加“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学生高清暨DV作品大赛。结合实训课程,我们给学生布置项目开发的任务——自定主题、自组创作小组、自主创作作品参赛,为学生提供实训室和实训设备。
变以往分离的课程实验为综合设计型、开发型实验,促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极大地发挥出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创作出了几十部DV作品,并面向全校师生举办了三届DV作品展播。经过指导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审,选出优秀作品代表学院参加“科讯杯”DV作品大赛。自至,共取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和优秀奖10项,另有优秀组织奖等成绩。另外由学生自主创作作品参加国家级的大赛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了小组协作意识和组间的竞争意识,在学生中问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了完成作品,为了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学生自觉加班加点,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宿舍。积极主动地操练专业技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开放式管理要坚持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不是不要管理,而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控制要达到精细的程度。开放式管理要循序渐进,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过程,让学生也加进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有条件地开放实验
开放并不一定要大面积全部开放,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开放模式,制定开放办法,其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影视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实验室开放的内容要尽可能的丰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可多准备一些项目,供学生自由选做;也可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提供一些题目。学生提出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实验室开放也可吸收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设计,进行研究和探索。
2 开放不等于放任,加强实验管理力度
开放与约束的问题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开放是主旋律,但开放不等于放任。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进行约束,制定和实验有关的制度,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使开放式实验教学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虽然对实验教学过程采用开放式,但对其教学质量却采用约束机制,即建立实验质量考核标准及质量监控体系,并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3 设立实验室开放的专项基金,扶持实验室进行开放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会大大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的同时,仪器设备损坏率、元器件和各种材料消耗率也相应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实验经费的增加。要保证实验室开放能长久高质量坚持下去,应设立实验室开放的专项基金,扶持实验室进行开放,补充元器件及易耗品材料,实验指导教师的报酬应适当提高,以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人尽其职,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实验室开放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
我校的影视传播实验室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从以管理为主。以服务为辅到以服务为主,以管理为辅的服务观念的转变,为全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影视专业人才探索了一条新路。实践证明,只要实训教学的改革真正触及到实验室管理模式的选择,实验室实施开放式管理是可以有条件地推广和普及的。
篇9:在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重要性探讨
在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重要性探讨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德育教育融入机械专业教学中,做到在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 者:张彰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信宜中等专业学校,信宜市综合成人中专,广东茂名,525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2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机械专业 实操技能篇10:品牌策略在现代传媒中的应用论文
品牌策略在现代传媒中的应用
论文提纲:
(前言)
一、中国现代传媒应用品牌策略的现状分析
(一) 中国现代传媒越来越重视品牌策略
(二) 面对外资传媒的冲击,中国传媒仍处于相当的劣势状态
二、中国现代传媒实施品牌策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 传媒自身的直接因素
1、品牌定位模糊
2、传媒经营人才缺乏
3、运作资金不足
(二) 社会环境的间接因素
1、国家相关法制尚未健全
2、缺乏第三方评价、监督
三、品牌策略在中国现代传媒中如何应用
(一) 传媒的品牌定位
(二) 品牌名称的挑选
一个好的名称能极大地促成一个媒体的成功。但是,找到一个最好的品牌名称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仔细地研究产品及其利益,目标市场以及拟定的营销策略。
一个品牌名称的理想要素包括:
1、它能使人联想到产品的质量和利益
2、它应该易读、易认、易记
3、品牌名称支持标识(CI)
4、品牌名称应易被译成外语
(三) 选择品牌策略
品牌策略是指通过品牌形象的塑造,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合适的品牌策略以达到增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目的。根据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所著《市场营销》,列出以下四种可供媒体选择的品牌策略。
1、产品系列扩展
2、品牌扩展
3、多个品牌
4、新品牌
(四) 实施品牌策略
媒体成功与否,根本取决于是否按照既定品牌策略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本着以下几点进行。
1、采编、发行、广告三个部门有机地联合起来,共同促进品牌的发展
2、坚持“内容”为王,追求广告“效益”
3、注重媒体的自身营销,提高品牌认知度
4、建立媒体与读者的互动,提高读者的忠诚度
四、综述全文
篇11:品牌策略在现代传媒中的应用论文
(一) 首先应该确定媒体的定位
(二) 整合所有的传播活动(甚至营销活动),都围绕媒体的定位来进行
(三) 不要轻易改变媒体的定位,而是要用一切方法不断的强化它,让它深入人心
篇12:品牌策略在现代传媒中的应用论文
作者:刘静
(前言)
媒体,也称媒介、传播媒体。媒体在英文中表述为media,意思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计算机、光盘、网络、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录音、录像、图片、幻灯片、投影片和印刷材料等都属于媒体。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先出现了媒体这一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品牌,一个复合概念,它由品牌名称、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标志、品牌色彩、品牌包装以及商标等要素组成。它是整体产品的一部分,是制造商为其产品规划的商业名称,基本功能是将制造商的产品与竞争企业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认为:品牌就是一个名字、名词、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菲利普•科特勒著《市场营销管理》第六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732页)。
就媒体而言,所谓媒体品牌就是媒体名称、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标志、品牌色彩、品牌包装以及商标等要素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整体识别标志,是一个媒体区别于另一个媒体的重要标志,也是媒体本质的外在表征。
品牌名称指品牌中可用语言表达,具有可读性的部分,如《新闻周刊》、《新浪网》等。品牌标志指品牌中可识别、辨认但不能用语言称谓的部分,包括符号、图案、色彩或字体,如中央电视台的“CCTV”标志、同一首歌的丝带标志等。
品牌不同于名称,名称只具有使人将事物辨别开来的功能,不体现事物的个性,而品牌则附有商品或服务的个性以及消费者的认同感,不是纯物态的物品,它是商标、名称、名词、图案、牌号等品牌形态的存在。因此,我们认为品牌是体现商品或服务个性和消费者认同感,象征生产经营者的信誉,被用来与其他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名称、标志、包装符号的组合。
现代品牌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品牌代表着商品的质量,能起到开辟市场,维护和提高商品的竞争能力的作用。因此,品牌作为开展营销活动的手段,已成为企业争夺和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 品牌化经营对于传媒产业的整体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应用品牌策略将成为推动中国现代传媒发生新的变革的力量。
一、中国现代传媒应用品牌策略的现状分析
篇13:管理在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论文
管理在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也迎来了绝好的发展契机。智能建筑、高端住宅越发增多,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重要性性也越发凸显。文章主要分析了现场施工中加强电气工程管理控制的重要性,并就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控制内容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呈高速发展状态,从而导致我国的建筑业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工程的种类不断增多。由于建筑工程的高速发展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对工程的功能和层次也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多种现代化工具应用于建筑行业中,使得建筑工程呈现智能化、信息化及电气化的发展,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一种工程,对整个建筑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电气工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质量的需求,因此对电气工程进行创新,并加强对电气工程进行实施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
1加强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1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完善
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不同层次的建筑工程在电气工程实施管理上的不同,大型的建筑工程由于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将多种高科技应用于电气工程中,因此在电气工程的实施管理上有着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对于中小型建筑工程来说,电气工程的实施管理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市场化管理。通常市场化管理是有开放、统一、竞争和有序的市场环境所形成的。同时,我国的电气工程施工行业在实施智能化、信息化和电气化较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竞争体系,这就导致无法形成一种高效的、科学的及规范的一种管理体系。由于电气工程施工行业是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重要组成,因此加强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不仅能够使我国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经验不断增加,还能提升我国电气工程施工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是目前的首要工作。
1.2对打造一种电气工程施工企业品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品牌”不仅是对企业还是其他行业都是一种无形的效益,同时也是市场竞争最有力的象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气工程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最为明显,因此一个好的电气工程施工企业品牌,能够有效的增加电气工程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现代人注重的是品牌,在潜意识里,品牌的形成是经过很多人实践过后才认可的,在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哪些具有品牌的电气工程施工企业就不会缺少工程,就会有很多工程主动过来找你。因此电气工程施工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得对电气工程实施加强管理、创新管理和完善管理,才能使企业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并且还能打造出良好的企业品牌。
1.3对提升电气工程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不管哪类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因为不管干什么都离不开人的实行和操作。对电气工程施工企业而言,电气工程施工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较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对企业的做大做强和品牌的打造形成一种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还会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同时,电气工程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较低还会直接导致施工水平和施工层次较差,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过关。因此,随着电气工程新科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1.4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层次有着良好的提升作用
电气工程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常电气工程包括给排水、供配电、电梯、消防等基础工程,同时,还对多种建筑施工工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而电气工程是实行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电气工程的管理和实施,能够提升电气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智能化、电气化和信息化的推进和电气工程质量及层次的提升,从而对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2.1提高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保证工程质量
良好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及提高工程效益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内容,提高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和管理制度的优化、创新,同时对建筑电气安装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随时的动态监控等。
2.2严格控制设备及配件、施工材料的质量
质量的控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对源头进行控制,电气工程的源头包括用于建筑电气工程的机电设备、原材料、辅料等,确保用于建筑电气工程的机电设备符合工程需要的正常标准,每一份原材料和辅料的需求达标,同时遵循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
3阶段性质量控制技术要点分析
3.1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是在具体实施安装工程前所进行的工作,主要内容是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对电气安装工程的合同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的分析、了解,并根据合同的要求和图纸进行实施方案的拟定。按照图纸的要求,对各项技术和材料做好熟悉并掌握,对不懂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解决,减少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2施工建设阶段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大项目一般情况下会分为多个小项目,把多个小项目的成本、质量、安全和进度进行严格的把控,就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达标、安全达标、进度达标等,实现电气工程质量等级上的优良。因此提高电气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前提就的保证各项小项目的质量控制。3.3验收阶段对电气工程中所用到的设备及电缆均进行绝缘性能测试,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再进行通电调试,禁止违规操作,然后对电气设备进行性能调试,保证最大化的发挥电气设备的性能,对有问题的设备及时更换,同时再进行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应与技术部、管理部、施工部等部门进行协调配合。
4结语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电气工程建设者必须加强管理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性,并增强对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程管理,使电气工程的管理具有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发展。
【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探究刑法学中五个关系论文2022-08-14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音教学中音位理论的应用论文2022-10-19
浅析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论文2022-08-05
教师媒介素养优秀论文2022-09-21
高等学校辅导员浅谈多校区办学模式论文2022-12-26
新闻学论文提纲2022-06-30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2022-10-04
传媒的英语作文2023-02-20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播音主持技巧论文2023-11-17
农业科技传播中新媒介的应用论文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