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风性的论文

时间:2022-05-06 12:29:31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内风性的论文((推荐14篇))由网友“超级江湖骗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内风性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风性的论文

篇1:内风性的论文

内风性的论文

【关键词】内风 肝风内动

内风,又称肝风、肝风内动、风气内动[1],是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所导致的风自内生。《黄帝内经》中虽有中风、脏腑之风,但均为外来风邪所致,而未提及内风理论。首载“内风”之论者为《备急千金要方?风眩第四》载徐嗣伯论曰:“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大人曰癫,小儿则为痫,其实是一。”至金元时期,内风学说开始日渐兴盛。及至现代,随着各种检测仪器的日益先进,对疾病认识的日益深入,内风理论从产生的机理到临床应用都得到了更多的拓展,并日臻完善。

1 内风与肝

风邪有外风与内风之分。外风是自然界流动之气发生变化而生成的风邪,为外感六淫之一,也是六淫中最重要的病邪;内风主要是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所导致的风自内生,亦即机体内部的气机运行失常。风为木气,肝在五行中属木,同气相求,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肝为风木之脏,且“风气通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明内风的产生与肝的关系甚为密切。对此,历代医家亦有共识,如《类证治裁》云:“风依于木,木郁则化风。”《柳宝诒医论医案》云:“木性化风,风木不和,则上越而为肝风之病。”《缪松心医案》云:“肝气郁勃化风……肝阳亢逆,化风内动。”《评选静香楼医案》云:“肝不柔而风动。”因此,内风的产生多责之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肝的气血阴阳失调、肝木失其条达冲和之性,动而为风。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易升易动,与风性相类,周学海《医学随笔》认为“肝者,贯阴阳……握升降之机也”。故“内风”又称为“肝风内动”。

2 内风产生的机理

内风来源于肝,其产生的机理有两方面。一是机体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类病理表现[1],其产生当责之于肝之物质功能失常所致的阴阳变动。因阴阳为六气之本,六气为阴阳之化,阴进阳退则寒生,阳进阴退则热长,阴阳往复之间则风气乃成。阴阳协调,和风以生;阴阳出入之机不相顺接,阴阳不和,阳气升降乖戾,和风也一转而为贼风,乘机妄动于内。正如清代医家邹润安《本经序疏要》云:“故夫人身之阳,在上则欲其与阴化而下归;在下则欲其化阴而上出。设使在上不与阴化,在下不能化阴,斯阳亢无以升降,于是为出柙之虎,失系之猿,而穷而无归,咆哮狡狯,百变不已。”故“阳在上不与阴化,在下不能化阴,均风也”。另一方面,肝属木、主风,任何导致木气不行的因素都可引起肝风。从五行系统来看,肝木条达是赖于这个系统相对稳定来实现的,故五行的生克制化失常亦是肝风产生的原因。陈氏等[2]认为,木本克土,土虚木盛谓之“乘”,脾土虚,水谷精微则不足而无以养肝体,肝体失养,则贼风易作;肾水养肝木,肾水不足,则阴亏,肝肾同源则肝阴亦不足,筋脉失养,肝阴不制肝阳,导致肝阳上亢,久则引动肝风;心属火,主神明,心火下温肾水,肾水上济心火,全赖肝木疏泄,疏泄正常,则神明自若,心肾既济,反之木火失调,火病犯木谓之“子病犯母”,也容易出现动风症状;肺属金,金不制木,而木反乘谓之“侮”,肺金不足则肝木亢盛,疏泄太过,过则因风而动。

总之,从物质功能关系上来说,肝风的有无取决于肝脏本身的气血阴阳物质,及其功能正常与否;从五行关系来看,又依靠于五行系统的整个协调平衡与否,即土培木,金制木,水涵木,火温木,“亢则害,承乃制”。肝脏本身的气血阴阳失调、五行的生克制化失常,都可以影响到肝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疏泄不畅,肝木不和,气机郁滞,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化而为风,攻冲于内,诸病源起。

3 内风的致病特点

无论外风或内风,都具有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①轻扬开泄。风为阳邪,具有向上向外、升发开泄的特性。②善行而数变。《素问?风论》云:“风者,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本是气之剧烈运动,故其致病症状,常有病位游移、行走无定处的特点;“数变”,为变化多端,风邪为病,多变幻迅速无常。③风为百病之长。《素问?风论》云:“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素问?骨空论》云:“风者,百病之始也。”可见,风邪为病,易兼挟他邪致病。④风性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胜主动。”“动”,是指风有使物体及人体身形动摇的特点。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指明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病理表现与风邪为病同类,亦与肝相关;且“风者,善行而数变”。风病的共性特点是“变”,即其证候表现变化多端;“动”,即其证候表现异常动态,且可发生于内外任何部位。这说明“肝风内动”的证候表现除“掉眩”和“强直”以外,还具有“变”和“动”的特点[3]。然内风之风性为阴阳动荡而乘虚内窃之贼,其动摇之势虽甚,终不如时风之有力而能外彻体窍、引动筋脉,只能乘虚内扰、攻冲于胸腹脏器之间。因此,少见诸暴强直等外征,而以自觉之内症为主要表现[4]。且其风源于肝,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以及肝经循行络属涉及多脏的特点决定了肝病易上扰下迫,横乘流窜,从而干犯它脏,正如前人所云“肝为万病之贼”,“肝病贼五脏”,故其内动风象,每以它脏受害之状显露。明确了内风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对临床辨证、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4 现代研究对内风理论的拓展

现代医家借鉴西医对疾病的认识与研究方法,对内风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有了更深一步的拓展。既往认为内风主要是机体阳气亢逆变动所形成的,而五行的生克制化失常所致内风的生成,使得内风产生的机理更加全面而具体,同时,此项理论的提出也使临床疾病的诊治更多地涉及到内风的.产生与危害。更多的临床资料也表明,许多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当以风病治之,伍以风药时,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此外,既往对内风多以“风主动”这一特性为研究重点,而现今许多医家已经开始注意到某些临床疾病的变化多端、不可预知性与“风主变”这一特性相符――风之为病,发无定时,证无定处,发病急骤,变化迅速,容易传变。因此,对这类疾病属风证的研究既发展了内风理论,同时又对临床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戴氏[5]认为,冠心病与内风、外风有关,因其具有胸闷、胸痛,呈阵发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时疼痛或在心前区,或放射至左肩部、后背部等,且心电图ST-T亦呈现易变性,这些都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的基本特征。赵氏[6]认为,快速型心律失常起病急剧,常呈阵发性,如持续发作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甚则心搏骤停,此亦与内风密切相关。孙氏等[7]根据支气管哮喘常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且有发作时气道痉挛的内在表现,进一步从肝风立论,采用平肝熄风、解痉平喘为主对本病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贺氏等[8]在“内风暗旋、肝风内动”是造成肿瘤转移的病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祛(熄)风法为恶性肿瘤和肿瘤转移中医治疗的基本大法,祛(熄)风药当为肿瘤辨证治疗用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内风之证已不局限于简单的动摇、眩晕、抽搐、震颤之类,其产生机理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机体阳气亢逆变动。内风学说在发展,有关内风的疾病范畴也随着内风学说的发展而扩展,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内风产生的机理与内风的特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54-455,633-635.

[2] 陈孝银,沈英森,姜 杰,等.从五行论治肝风[J].四川中医,,19(3):12-13.

[3] 刘 杨.郭子光对几种“肝风内动”治验[J].中医杂志,,45(10):739-740.

[4] 刘英锋,姚荷生.以厥阴主风理论指导乌梅丸的推广应用[J].中医杂志,,39(1):15-16.

[5] 戴国华.冠心病风病说[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3):13-15.

[6] 赵永华.从内风论治快速型心律失常初探[J].江苏中医药,2002,(10):20-21.

[7] 孙继铭,薄 庆,申兆义.从内风论治支气管哮喘90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5):73.

[8] 贺用和,韩 静.论风与肿瘤转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2(2):124-126.

篇2:带外管理和带内审计的性论文

1.1总体建设目标

针对数据中心机房运维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为了满足数据中心机房设备的集中化管理要求,按照集中方式建设机房,即建立完备的通信机房集中管理方案,保障维护人员能够安全、可靠地登录到IT设备上进行操作。总体建设目标为:建设一套具有内容审计功能的带外管理平台,实现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建设一套带内审计系统,实现对通过Telnet、SSH等网络协议登录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所做操作的行为审计[2]。

1.2带外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带外管理系统,可以避免现有管理方式的不足,实现对服务器和整个网络的关键设备进行可审计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公司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快速排除故障。同时,对机房内所有设备的监控和操作都在操作室内进行,不允许人员随意进出机房,对机房进行完全封闭管理,减轻人员对机房环境的影响。

1.3带内审计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带内审计系统,可以采取实时监控审计操作行为,控制业务运行的异常风险,加强公司远程管理规范,通过对被授权人员和系统的网络行为进行记录、回放、分析,做到事后合规报告、事故追踪回放,加强内、外部网络行为监管(服务器、网络设备等),保护用户信息和数据不被泄漏和篡改,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营,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减少设备故障处理的时间,减轻维护压力,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控制运维风险,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与安全控制能力。

2系统建设技术路线

2.1带外管理系统技术路线

(1)在内蒙古电力公司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一套带外管理平台,带外管理的受管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及各种服务器。(2)在列头柜上可以实现对本列机柜中所有设备的本地管理。(3)维护人员在监控室内能够实现对所管理设备的监控和维护。(4)通过账号和统一界面可以实现录屏和审计功能。(5)二级单位(仅管理网络设备)共11个,进行带外设备安装,实现网络设备的远程管理。(6)数据中心安装32口KVM交换机,实现8路并发,各二级单位安装16口串口交换机(内置有Modem),分局安装8口串口交换机(内置有Modem)。(7)根据现有服务器规划新建系统所需服务器数量,在每列列头柜中安装32口KVM交换机。(8)带外管理系统单独建网,不接入现有的生产网络。(9)带外管理可以连接到小型机的HMC或直接连接到小型机上,既可启动图形界面,也可启动字符界面。

2.2带内审计系统技术路线

(1)能对内蒙古电力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的'日常监控、维护工作和托管用户的远程操作与维护进行监管。(2)能对目前常用的远程维护访问方式(涉及Telnet/ftp/SSH/VNC/RDP)进行控制,记录并实时上报所有违规访问行为,从而实现对非授权用户的非法访问控制。(3)能对目前常用的远程维护访问方式(涉及Telnet/ftp/SSH/VNC/RDP)进行审计,记录运维人员的全部操作,可跟踪追溯,从而对内部合法运维人员实现有效监管。(4)设备部署控制方式要灵活,既可以提供代理模式,也可以采用旁路侦听的方式实现访问控制,从而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5)能迅速定位设备故障,并及时响应,可提供远程执行开启、关闭和重启操作,减轻运维人员的维护压力。(6)必须提供对运维人员的集中管理,设置访问权限与管理范围。(7)系统提供的审计信息要直观易懂,报警要及时快捷,报表数据要准确完善。(8)系统要提供自审计功能,包含所有运维管理人员的操作记录以及系统的运行日志。(9)系统网络架构简单灵活,不影响目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占用网络带宽。(10)系统能够实现单点登录,运维管理人员不需要记录和查看设备密码,提升密码的安全性。

3系统整体建设方案分析

3.1带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根据带外管理系统建设目标与技术路线,进行了带外管理系统方案设计,内蒙古电力公司带外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架构如图4所示。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区部署数字KVM交换机连接小型机和PC服务器;在网络设备区部署数字串口交换机连接网络设备;在二级单位及所辖基层单位部署数字串口交换机连接网络设备;所有数字KVM交换机和数字串口交换机上联至网管网,由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带外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在数据中心机房部署带外审计设备,审计用户通过带外管理平台对机房内的小型机、HMC、PC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各种类型、各种平台的硬件设备所做操作内容;在数据中心操作室部署带外管理操作终端,管理员非特殊情况均在此通过带外管理系统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3]。

3.1.1数据中心的带外管理系统部署方案(1)在内蒙古电力公司数据中心机房部署一套带外管理平台,由2台硬件设备组成,以主备方式运行,连接至网管网。数据中心的带外管理系统部署方案如图5所示。(2)数据中心机房服务器区每列机柜内,服务器或HMC通过服务器接口转换线上联至柜顶配线架,在列头柜通过柜内配线架连接到部署在列头柜内的2台32口8路并发的数字KVM交换机,并且在列头柜内部署2套显示器套件,实现本列服务器机房内本地管理;数字KVM交换机通过网络端口上联到网管网,实现本列服务器远程管理。(3)数据中心机房网络区每列机柜内,网络设备通过串口转换线上联至柜顶配线架,在列头柜通过柜内配线架连接到部署在列头柜内的1台32口数字串口交换机1上,并且在列头柜内部署显示器套件,实现本列网络设备机房内本地管理;数字串口交换机1通过网络端口上连到网管网,实现本列网络设备远程管理。(4)在数据中心机房内部署1台具有带外管理平台审计功能模块功能的硬件设备,该审计模块审计用户通过带外管理平台对小型机、HMC、PC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各种类型、各种平台的硬件设备所做操作内容;对通过KVM交换机操作所管理的硬件设备,进行录屏;对通过串口交换机操作所管理的网络设备,进行字符串的记录;且具有能够基于用户名称、管理类型、访问时间等进行检索,支持关键字排序,可以根据周期性时间检索。该审核系统必须有相应的授权认证才能查看内容,能够实现与带外管理平台无缝连接,能够存储较大数据量的审计内容。(5)在数据中心操作室部署8台带外管理操作终端,并接入网管网,实现通过带外管理系统对数据中心机房内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和各二级单位及所辖基层单位机房内的部分网络设备进行远程访问、管理和维护。

3.1.2二级单位及所辖基层单位机房内的网络设备带外管理系统部署方案二级单位及所辖基层单位机房内的网络设备仅管理部分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在二级单位机房内部署具有远程拨号管理功能的16口的数字串口交换机2,通过串口转换线连接所管网络设备;在每个二级单位所辖基层单位的机房内部署具有远程拨号管理功能的8口的数字串口交换机3,通过串口转换线连接所管网络设备;所有数字串口交换机2和数字串口交换机3通过网络端口上连至网管网。数据中心机房的管理员可以通过广域网和拨号网络2条链路来管理各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的主要网络设备。具体带外管理系统部署方案如图6。当广域网链路出现中断时,通过拨号网络使用PSTN网建立拨号连接,通过128位的SSH加密通道传输字符,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及时连接至远端机房的串口交换机,实现对被管设备的远程管理维护。

3.2带内审计系统建设方案

在内蒙古电力公司数据中心部署1台安全审计服务器,通过网络安全控制只允许其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具有Telnet、SSH等网络协议的访问权限。在特定情况下管理员需通过网络协议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进行访问时,管理员需先登录到带内审计系统,通过其使用SSH、Telnet、RDP、IE管理工具等,对所管理设备进行操作。带内审计系统记录管理员管理服务器Windows系统、Linux和UNIX等界面和管理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字符界面的操作内容。带内审计部署方案如图7所示。带内审计系统记录所有带内的操作过程,为了符合法规章程,审计内容需离线保存。一期工程采用过渡性方案,将审计数据保存在设备本地,二期工程建设中将把审计数据备份到其他介质。

4系统应用效果

4.1带外管理系统

4.1.1提高突发故障处理能力带外管理能够使运维管理人员通过专用管理网络对机房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电源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远程维护。即使在数据网络发生故障或者设备宕机情况下,运维管理人员仍可通过带外网管系统到达故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提高网络系统的延续性和可用性,大大提高企业IT网络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4]。

4.1.2实现运维审计功能运维管理人员通过统一的管理界面对分布式网络系统IT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对全部管理维护数据进行集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管理员身份信息、登录时间、操作内容、退出时间等。

4.1.3精细化运维管理带外管理系统具有权限分级管理、端口分组管理和设备分组管理功能,通过上述功能对运维管理人员身份、管理权限、管理范围进行严格界定,不同级别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只能看到有管理权限和监控权限的设备列表,分工精细,责任明确。

4.1.4互助运维,责任明确带外管理支持多进程(6个并发)访问功能,各级别运维管理人员通过多进程访问功能实现互助式协作运维。高级别运维管理人员可以对低级别运维管理人员管理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必要时可以强制接管运维管理进程。

4.1.5支持强健的安全特性(1)带外管理系统支持128-bit、SSHv2、SSLv3数据加密技术,运维管理人员的管理控制信息都将以加密方式传送至被管理设备,确保管理数据安全。(2)带外管理系统支持LDAP、SecurID、TACACS+、NIS、Kerberos、RADIUS等身份认证系统,通过以上身份认证系统对运维管理人员的身份、管理权限、管理范围进行界定,防止未经授权用户非法访问。(3)IP地址过滤技术可自由定义允许访问或不允许访问的IP地址列表,根据访问控制IP地址列表进行过滤或拦截用户访问。

4.2带内审计系统

(1)系统审计:可以审计管理员或厂商支持人员登录后进行的操作,并将操作以录像方式进行存盘,可对其行为进行基于命令的分析。(2)认证管理:可以对密码进行托管,并且强制用户使用一次性口令进行登录。(3)权限管理:基于用户或组,限制用户能接入的目标服务器。(4)文件审计:可以审计系统主机和网络设备配置文件是否被修改,若被修改可直接通知相应管理员。(5)越权管理:支持越权登录告警,当用户未使用统一审计系统登录时,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发出告警通知审计人员[5]。(6)平滑拓扑:系统上线不改变当前的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出现问题时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行。

5结语

内蒙古电力公司经过带内审计和带外管理系统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已实现了数据中心机房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审计、对被授权人员和系统网络行为进行记录和事故回放等功能,且完成了7个盟(市)供电局及所属基层分局机房的带内带外设备的部署及管理。三期工程预期还将完成4个盟(市)供电局及所属基层分局带外设备的安装部署,逐步实现数据中心的集中化管理

篇3:风湿寒性关节如何用药呢

风湿寒性关节的发生其实有很多原因,但是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因引起,都是,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的,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应该了解最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下面要介绍的就是关于风湿寒性关节的一些症状,以及有效治疗方法,因为只有注重这些常识的了解才可以降低造成的危害。

.临床症状 以膝关节、腰椎关节疼痛为主症,常表现多关节疼痛。可伴短暂晨僵。疼痛关节无红肿。每年关节痛持续2~4个月者,占60.57%;病程2~者占88.4%。常于冬季或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或室内寒冷潮湿,室内外温差大情况下发病。

用药治疗

1.一般治疗 一旦患病,疼痛关节局部保温、理疗、针灸、按摩等治疗有助于迅速恢复,若仍无效而症状较重者,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温经散寒止痛中成药治疗。

2.辨证论治

主症:风胜者疼痛而酸,且痛无定处,四肢游走,上下左右无所留止,常伴恶风发热,汗出,脉缓;寒胜者疼痛如掣状如虎咬,痛处固定,局部发凉,得温则痛减,遇冷尤甚;湿胜者疼痛重着,痛有定处,下肢为甚,肿胀明显,肌肤麻木不仁,肢体困重,头重如裹,胸闷纳差。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

通过上面的内容分析了解之后,现在你应该知道,风湿寒性关节的症状以及如何正确治疗用药了吧!不管是谁对这些部位的一个保健问题都应该更加的注重,因为越是忽视越容易受到这些,关节疾病的影响和伤害。给我们造成更多不利的影响。

篇4:互文性论文

互文性论文

大背景解说

作为对历史主义和新批评的一次反拨,互文性与前者一样,也是一种价值自由的批评实践。这种批评实践并不隶属于某个特定的批评团体,而与20世纪欧洲好几场重要的知识运动相关,例如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解构主义。围绕它的阐释与讨论意见,大多出自法国思想家,主要有罗兰・巴特、朱丽娅・克里斯蒂娃、雅各・德里达、杰拉尔德・热奈特、迈克尔・瑞法特尔。

先驱者:渊源与影响

说到互文性,法国批评家克里斯蒂娃首先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文学批评。她说,当时法国文学批评深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尤其是巴赫金的对话概念与狂欢理论。令她最感兴趣的,则是巴赫金针对拉伯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我们知道,巴赫金提倡一种文本的互动理解。他把文本中的每一种表达,都看作是众多声音交叉、渗透与对话的结果。所以克里斯蒂娃说:互文性概念虽不由巴赫金直接提出,却可在他的著作中推导出来。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中指出,独白式历史主义批评和文体学研究,仅仅把小说看成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或小说对于现实的同质性再现。这种独白批评因而无法解释人物语言的异质性与多样性。它不能说明小说中各种外文学文本(extra-literary texts)的存在,也不能充分展现小说语言的审美功能,即同一部小说中不同语言方式的共存交互作用,以及使用这种多元语言评价现实的不同方法的共存互动。巴赫金把这两种共存互动称之为小说的“多声部”或“复调”现实,并用“文学狂欢化”来支持他的对话理论。

狂欢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式。它原指那种包括了庆典、仪式和游艺的民间狂欢节。欧洲中世纪的狂欢节,既是民众对人生的诙谐体验,对世界的嘻笑理解,也生动表现出百姓对于宗教黑暗统治的嘲讽态度。在此背景下,文学狂欢化专指那种产生于文化危机时期的复调作品或多声部小说,巴赫金认定其主要手法是戏仿(parody)。

这类小说实乃一种互文体。它倾向于把世界和人生看作一种共时结构,偏爱把文学置于文学之外的象征性语境中。此外,它还习惯用喧闹的方言俗语,进行各种形式的插科打诨,以便表现不同人群的意识形态差异,由此造就一个拥挤杂乱的互话语(interdiscursivity)空间,创造一个众声喧哗、却又内在和谐的弹性环境,从而赋予语言或意义一种不确定性。巴赫金提出上述理论时,并未预见到文学符号学的发展趋势。可他的狂欢化概念至少暗示了在文学批评、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间建立一种互文性理论的可能性。

从批评理论的角度看,对于文学文本的互动理解,其实在英美传统中久已有之。18世纪初,亚历山大・蒲伯曾在维吉尔作品中发现了荷马。蒲伯确信,诗人如能善于模仿古典作品,他便能更好地模仿自然。用今天的话说,一首诗在模仿自然方面的优劣,取决于它的互文性,或者说取决于它对前文本(pre-text)的模仿。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倡一种著名的“催化”作用。他认为,诗人精神是一种催化剂,它能改造经验与文学,使之变成一种新化合物。他又说,这种催化剂能消解作者和作品,促成互文性的多元化合反应,最终导致文学创作的非个性化。因此,就个人与传统关系而言,传统是一个同时共存的秩序。在这秩序中,先前的经典文本一律为今人共享。每一件新作品的诞生,无疑都受到以前全部经典的影响。也就是说,任何艺术作品都会融入过去与现在的系统,必然对过去和现在的互文本发生作用。在此前提下,它的意义也须依据它与整个现存秩序的关系加以评价。

创作实践方面,我们也可举出不少例证。譬如菲尔丁的《约瑟夫・安德鲁》中,人们一眼就能看出理查逊的《帕美拉》、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乃至《圣经》等前文本的痕迹。现代主义小说中,这种例子最明显莫过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后现代派作品里,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当然是约翰・巴思。由此推开去,我们还能举出阿多尼斯神话之于弥尔顿《利西达斯》,荷马《奥德赛》之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南方分离运动之于惠特曼1855年版的《自我之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之于华兹华斯的《序曲》,相对论之于托马斯・品钦的小说,热动力学之于左拉小说的影响,等等。如此奢谈互文性,是否有宣扬传统影响论之嫌?我们是否会在无意中抬高前文本价值,抹煞前后文本的多声部渗透呢?

《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利用荷马史诗的情节敷设他的 篇章,并在两个文本间确立一种肯定的(positive)互文关系。但这部小说不乏作者的自我指涉(autoreferentiality),例如《青年艺术家肖像》和《英雄史蒂芬》的影响,它因此形成了一种内文本关系(intratexuality)。在尤利西斯的塑造上,人们也不能看到乔伊斯对荷马人物的改造,以及他在改造这个人物时显露出来的天才灵感,于是又出现一种否定的(negative)互文关系。同样,巴思的作品不仅充斥着别人的前文本,如《堂吉诃德》,而且弥漫着自我引用和自我指涉,即大量引用自己以前的作品,从而把小说当作再现自身的世界,由此构成一种深藏的互文性,或称作“内文本性”,而这正是他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meta-fiction)的主要特征。

以上分析不像传统影响论那样,仅仅把文本甲与文本乙简单联系起来。与之相反,它把多种文本当作一个互联网。它们也不像传统渊源研究那样,只把文本乙看作是文本甲直接影响的结果,而是把互文性当作文本得以产生的话语空间。但是我们看到,在这个空间里,无论是吸收还是破坏,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无论是自我引用还是自我指涉,文本总是与某个或某些前文本纠缠在一起。同时,读者或批评家总能在作品中识别出文本与其特定先驱文本的交织关系。而诗人与特定先驱诗人的关系,同样也脱离不了所谓的渊源或影响的干系。按照哈罗德・布鲁姆的说法,先驱的影响,无疑造就了后来者几乎无法克服的焦虑。

布鲁姆:影响的焦虑

布鲁姆在20世纪70年代集中研究“影响的焦虑”。在他看来,诗人有“强与弱”、“重要和不重要”之分。他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强力诗人或重要诗人。他认为,所谓强力诗人在开始创作时,必然和俄狄浦斯一样,身处先弑父后娶母的境遇。就是说,诗人之于前辈的关系,或诗歌文本之于前文本的关系,也是一种爱恨交织的俄狄浦斯情结。诗人总有一种迟到感觉:重要事物已经被人命名,重要话语早已有了表达。因此,当强力诗人面对前辈伟大传统时,他必须通过进入这个传统来解除它的武装,通过对前文本进行修正、位移和重构,来为自己的创造想象力开辟空间。布鲁姆把这些修正功夫称作“关系性事件”,它们可以用来衡量“两个或更多文本间关系的修正比”。总之,这些事件构成强力诗人创作时必然经历的6个心理阶段。布鲁姆从卢克莱修哲学中借用术语,分别指称这6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Clinamen(曲解或误读),诗人通过反讽,对前文本进行“反动-构成”和“故意误读”,即揭露其相对幼稚的幻想局限性,来逃避前文本“令人难以忍受的出现”。

第二阶段是Tessera(完成和对立),诗人通过提喻和“对抗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超越由于过分理想化而“被截短了的”幻想,就是说,诗人通过第一阶段的“曲解或误读”,揭示前文本的不足,并通过“恢复运动”复活前文本的超验含义,从而使前文本的幻想成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反之,他的作品也成了前文本的整体表达或“迟到的完成”。

第三阶段是Kenosis(突破和断裂),诗人通过换喻使用“破坏或倒退”的心理防御机制,把前文本的幻想消解到非幻想程度,造成前文本根本不存在的假象,从而产生一种创作幻觉,仿佛处于前俄狄浦斯或无竞争阶段,从而使诗歌体验成为一种纯粹快感。

第四阶段是Daemonization(魔鬼附身),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压抑前文本的崇高幻想,将前文本高级超验内涵变成“低级”的人类欲望,这样就能创造自己的“反崇高”幻想,并把想象力表现为独立、唯我、非人或恶魔的力量。实际操作中,诗人把自己的诗歌文本与某一先驱文本关联起来,但这个文本却不属于这个先驱,而属于超越这个先驱的另一个存在范畴,从而抹杀这个先驱文本的独特性。

第五阶段是Askesis(自我净化),诗人(及其所利用的前文本)此时发现:通过幻想无法改造我们生存的世界,因此要运用隐喻“从内部攻克外部”。就是说,诗人献身于诗歌创作的快乐原则,以对抗现实世界的现实原则。他通过转换、替代、位移前文本的影响,从而与前文本彻底脱离,最终达到自身的净化。

第六阶段是Apophrades(死者回归)。在这个极端完美阶段,诗人通过僭越(metalepsis)或超前提(transumption)容纳或吸收前文本,造成“哺育前辈”的幻觉,以此表达前文本渴望表达、却未能表达的幻想,使人感到前文本出自后来者之手,进而完成与前辈诗歌的认同。

布鲁姆的影响研究,实为弗洛伊德心理学、转义修辞理论、犹太教神秘哲学的混合产物。其中还渗透着尼采的权力意志、德曼的误读理论。不妨说,这本书就是影响焦虑的典型体现,它也是互文性理论的见证。在布鲁姆看来,诗歌文本不是众多符号在纸上的集合,而是诗人与其先辈进行心理战的场所。所有崇高诗人,都在这里与同样崇高的诗人反复进行殊死较量。布鲁姆的理论蕴涵了一种与罗兰・巴特文本理论截然相反的思想倾向:它从巴特那个由无数匿名引文组成的文本空间,转向由弗洛伊德家族档案组成的诗歌传统。可以说,互文性正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档案。诗歌文本原本是一种互文建构。在探讨特定文本时,你必须置身经典诗人的传统,必须了解该文本延伸、改造和升华了的其他文本。当你追问其他文本的来源时,你会发现它们大多来自同一个伟大先驱。

在布鲁姆这里,互文性不过是两个个体诗人之间的影响关系。其中一个是先驱、是渊源、是权威。可他同时也是后来诗人奋力抗争的先驱,是后者努力摆脱的渊源,是他要修正、位移和重构的权威。从狭义上说,这种互文性就是一首特定的诗与诗人努力要征服的一首先驱诗之间的关系。说到底,诗歌不过是一些指向其他词语的词语,而那些词语又指向另外一些词语。所有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一个稠密的文学语言世界。一首诗只能是互文诗(inter-poem),而对一首诗的阅读,也只能是一种“互读”(inter-reading)。因此布鲁姆认为,不存在独立的文本,而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只有互文本。

互文性革命

所谓的“互文性革命”,指的是结构主义批评家在放弃历史主义和进化论模式之后,主动应用互文性理论,来看待和定位人文、社会乃至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关系的批评实践。这种批评的惊人之处在于它的双向作用:一方面,结构主义者可以用互文性概念支持符号科学,用它说明各种文本的结构功能,说明整体内的互文关系,进而揭示其中的交互性文化内涵,并在方法上替代线性影响和渊源研究;另一方面,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者利用互文性概念攻击符号科学,颠覆结构主义的中心关系网络,破解其二元对立系统,揭示众多文本中能指的自由嬉戏现象,进而突出意义的不确定性。

结构与解构:互文性的双向作用

结构主义阵营中,列维-斯特劳斯和罗兰・巴特在其人类学和神话研究中,都采用了互文性建构方法。他们依据符号学的任意性理论,从神话、艺术和社会发展中,看到了原始思维的异质性、多元性、封闭系统性。

在《野性的思维》(1962)中,列氏提出一个“修补术”概念,用它来区别现代人和原始人的不同思维。在列氏看来,现代人是工程师,他有设计好的方案,会使用专门的工具材料。原始人则是修补匠,他一无设计,只会使用手边参差不齐的家什。这些家什是“零件”,它们没有专门性能,却总归会有用处。这就是说,神话思想是由零件配置而成的。它们不是一个个完整事件,而是事件的残余碎片。神话思想就是由这些残余碎片拼凑起来的结构。修补匠的诗意创造,并不在于他完成了某项事业,而在于他永远完不成设计,在于他总把自身和与自身有关的东西置于设计之中,就是说,置于互文过程之中。

如果说列氏“修补术”为互文性理论谱写了前奏,那么他的《神话学》就是这部前奏的演奏。该书以跨学科方式研究北美和南美印第安人的神话系统,进而利用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性等文化范畴,建构起一个多元的互文本、互文化空间,其中囊括了视觉、语言、运动、听觉等异质符号材料,并使它们在几个不同层面上相互关联,决定相互的意义。在此含义上,列氏本人就是一个卓越的修补匠。

然而,列维-斯特劳斯的互文本建构还是有懈可击的。德里达以其敏锐的解构眼光看出:列氏的互文化建构暗藏了一个矛盾。在《生食与熟食》中,列氏认为土著神话是在一系列变化组合的压力下,像“星云”一样从中央扩散开来,构成一个多维集体。另一方面,神话系统又仿佛一个晶化过程,它构成一个稳定严密的结构。前者是开放多元的符号系统,后者则是一个复杂的静止系统。二者间的矛盾必然破解互文系统中心,从而使土著神话和《神话学》的意义变得不确定。德里达还看到:在西方哲学的认识论悖论中,关于再现、语言和现实的理论,总是通过提出矛盾前提来解构自身。列氏在对神话进行跨文化的共时比较时,曾断言神话是一个结构,一个互文空间,其中没有个体创造者,没有开头和结尾,只有无限分化的主题。这显然是一种互文的自由嬉戏。但列氏偏偏设置了一个封闭价值系统,设置了自然与文化、生食与熟食之间的对抗,进而在能指与所指、语言与真理之间,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最终消解了那种互文的自由嬉戏。

德里达对于互文性理论的贡献,并不在于他对列氏的批判,而在于他提出的“延异”说。延异乃是差异和延宕的综合,是一种针对逻各斯中心的取代。按照这一说法,意义永远屈从于差异,永远被符号本身的差异所推延。所以,能指和所指决不可能同时发生。意义永远不是孤立自在的东西。它也不是一种自我构成。它永远处于纷纭关系中。每一个文本,每一个句子或段落,都是众多能指的交织,并且由许许多多其它的话语所决定。因此,一切话语必然都具有互文性。此外,人们对于文本的所有批评、欣赏与阐释,都不过是对于前文本的尝试性增补。每一次增补,又必然受到前文本和其他相关文本的污染,必然携带前文本和其他文本的踪迹。因此,对于单个文本的形式分析,永远不足以描写文本的实际意指过程。用德里达的话说,每一特定语境的突破,都以绝对不可限制的方式,繁衍出无数新的语境。

结构与解构主义所展示的互文性双向作用,生动表明互文性对

于一切话语与思维的重要性。它的'广泛文化含义也引起不同学科学者的关注,只不过围绕意指性质、文本地位、文本间符号关系、以及互文性利用等问题上,他们仍有分歧。真正推动互文性革命、并从理论上系统建构起文本与互文性观念的,当推巴黎的两位著名批评家,巴特和克里斯蒂娃。

巴特与克里斯蒂娃:文本生产与语言革命

1973年,巴特在发表《文本的快感》的同时,发表著名论文《文本的理论》。文中他试图回答“文本是什么?”在他看来,文本不是作品,也不是客体,甚至不是一个概念。文本产生于读者与文字间的关系空间,它是一个生产场所。文本又是一种意指实践,其核心是以矛盾形式出现的多元性。文本作为生产活动,它生产出来的不是产品,而是作者与读者相遇、上演戏剧、进行语言游戏的场所。因此这不是生产的结束,而是生产的过程。它的生产资料是语言,一种人们赖以交流、再现、表达的语言。文本解构这些语言,重新构成另一种语言,如此循环往复。

巴特又说,文本是意指,而意指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文本的主体摆脱“我思故我在”的逻辑,转而服从能指的逻辑、矛盾的逻辑、解构的逻辑。意指不是意义,不是交流,不是再现,也不是表达。能指是在特定语言场所展开的无休止运作。它把写作和阅读的主体置于文本中,使之与享乐相认同,从而产生写作快感、阅读快感、文本快感。最后,文本也是互文本。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前文本,文化文本,可见与不可见的文本,无意识或自动的引文,都在互文本中出现,在互文本中再分配。因此,互文性在这里并不是有源可溯的影响或渊源。互文本具有社会性、整体性与生产性。它是一种播撒。

巴特的《S/Z》(1970)是他对于互文性理论的一次精彩展示。巴特在书中注重的不是文本,而是读者。不是文本结构,而是读者参与的意指实践。不是读者被动消费的“可读”经典文本,而是读者主动参与的“可写”文本生产。与列氏和德里达不同,巴特在这种重写中发现了制造文本“互联”的主体,即作者、读者和批评家。他们的写作、阅读、理解、分析和阐释的能力,取决于他们对于不同互文本的累积、将其置于特定文本中加以重组的能力。这种累积与重组的结果,必然是作者、读者、批评家本人的文本性,也是他们对于互文性的一种自恋式满足。最终,作者成为他自己累积与重组的另一组文本。

克里斯蒂娃也注意到进入互文空间的主体。她认为,一个文本断片、句子或段落,不单是直接或间接话语中两个声音的交叉,它是无数声音交叉、无数文本介入的结果。这些交叉介入不仅发生在语义层面上,而且发生在句法与语音层面上。所以文本的多元性质,涉及到语音、语义和句法的同时参与。而不同文本在不同层面的参与,则揭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为此,分析的任务不是简单识别出参与最后文本的其他特定文本。分析者应该明白,他所分析的是一个特定话语的主体,而这个主体恰恰由于互文性而超越了他自己的身份,超越了词源学意义上的个人。克里斯蒂娃在形式层面上发现互文性,这是一个心理或精神分析学发现,它关系到“创造者”的地位问题。这个创造者通过不同层面上多元文本的交叉,才生产出新的文本。这一创造性主体,就是巴赫金所说的“多声部”。克里斯蒂娃称之为“过程中的主体”:即在意指过程中,一个作者要接受对峙、分层、被简化为零的挑战,然后他被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多元身份(注意:他在后现代文本中往往是人物的碎片)。

一个创造性主体的分解,一个新的多元主体的产生。这便是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动力学。它不仅适于互文性作者,也适于互文性读者。依据这一理论,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身份置于意指过程之中。他不仅与特定文本中的不同互文本相认同,而且还必须被化简为零,被置于一种哑然失语的危机时刻。这是审美快感到来之前的准备阶段。然后,读者便可进入自由联想的过程,重构多元意义的过程,定义几乎无法定义的内涵的过程。总之,这也是诗歌文本的再创造过程。

对克里斯蒂娃来说,文本是一种行为,是批评和元语言行为。在这过程中,主体审查前文本和现在的文本,肯定一些文本并否定另一些文本。这就是主体所具有的解构所有话语的互文性功能。如此看来,互文性本是一个复杂的否定过程:它繁殖语言和主体位置,为创造新文本而破坏旧文本,并使意义在文本与文本无休止的交流中变得不确定。这个过程无疑是在酝酿一场互文性革命。在《诗歌语言的革命》中,克里斯蒂娃强调:这场互文性革命发生于génotexte与phénotexte之间的“零时刻”。此时,主体的无意识冲动爆发成语言,企图打破他人、尤其是父亲的互文本话语,从而把言语从这种压抑性话语中解放出来。

所谓phénotexte是在具体陈述的结构中自行呈现的言语现象。按照巴特的解释,无限的意义都是通过一种偶然性发生的,phénotexte就是与这种偶然性相对应的一个层面。它是陈述(statement)而非表述(enunciation)的层面,是适于语音、语义、句法等结构分析的层面,因此属于符号和交流理论的范畴。而génotexte则是构成表述主体的逻辑运作的基础,是构成phénotexte的场所,是意义发生的场所,因此是一个异质性领域。总而言之,phénotexte是语法和语义的表层结构,而génotexte是能指和言说主体的深层范式。意指过程包含着这两种文本,二者缺一不可,但每一种意指实践又不可能包含这个过程的全部,因为每一种意指实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的制约,遭到这些制约的踪迹的涂抹,phénotexte就是这些涂抹的载体。克里斯蒂娃旨在说明,互文引语从来不是纯洁的、清白的、直接的,它总是被改变的、被曲解的、被位移的、被凝缩的,总是为了适应言说主体的价值体系而经过编辑的。也可以说,互文引语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倾向。

作为后现代文本策略的互文性

从上述例证与理论阐述看,无论互文性给语言学和文学批评带来了多么深刻的革命,它不过是古今文学的一种正常运作模式。它要么作为一种本能的文化实践,把读者无意识地引向自身的互文本(迈克尔・瑞法特尔),要么作为一个形式分类系统,让人们依据其阅读类型,对文学进行高度复杂的分类(杰拉尔德・热奈特)。就互文性自身的强烈反悖与戏仿特性看,它无疑能与后现代文本策略划等号。正因如此,人们往往会把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混为一谈。由此可见互文性对于理解后现代文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本能的文化实践,互文性大致在两个层面上运作:一是语言内层面,二是文本生产层面。第一层面要求“语言能力”。就是说,读者必须熟悉文本的语言指涉“意义”。问题是,诗歌的意义并不存在于句法和词汇之中,而在于互文本的重新组合。因此在第二层面,即文本生产层面,要求读者具有“文学能力”。就是读者对于特定文化及其文本描写系统的相应了解,譬如引语和典故。作为转译文本、解释文本“意义”的符号,它们要求读者在破译文学文本意义时,至少熟悉一个以上的互文本。基于这种文化实践,热奈特把互文性分为3个亚范畴:第一是引语(citation),即明显或有清楚标记的互文性;第二是典故(allusion),即隐蔽或无清楚标记的互文性;第三是剽窃(plagiat),就是无标记、却完整照搬的部分。这种分类显然过于形式化,其中第三种或许不成立。

说到互

文性与后现代文学的关系,不妨说,它主要是作为一种文本策略,而与后现代文学的其他特征密切关联的。乌里奇・布洛赫把这些特征总结为如下几项:

作者之死:一部文学作品不再是原创,而是许多其他文本的混合,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作者不复存在了。作家不再进行原创造,他只是重组和回收前文本的材料。

读者的解放:既然一部作品是互文的混合,那么读者就要在文本中读入或读出自己的意义,即从众声喧哗中选择一些声音而抛弃另一些声音,同时加入自己的声音。

模仿的终结和自我指涉的开始:文学不再是给自然提供的镜子,而是给其他文本和自己的文本提供的镜子。

剽窃的文学:文学不过是对其他文本的重写或回收,它是寄生的。这一发现致使传统的原创与剽窃之间的界限消失了。

碎片与混合:文本不再是封闭、同质、统一的;它是开放、异质、破碎、多声部的、犹如马赛克一样的拼贴。这种混合建构的效果不在于和谐,而在于冲突。

无限的回归:使用暗示制造无限回归的悖论,取得了“套盒”(Chinese boxes)效应:它能在一部虚构作品中无限制地嵌入现实的不同层面。

顺便提及,互文性作为后现代文学的一个文本策略,渗透于多种后现代文学。它包括元小说、元诗歌、反叙事、纯小说、戏仿、拼贴等等。这些应该另当别论。

结束语:作为文学解读策略的互文性

综上所述,互文性就是写作与阅读共享的一个领域。按照乔纳森・卡勒的说法,互文性实指一个话语空间,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首先,互文性关系到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的对话,同时它也是一种吸收、戏仿和批评活动。其次,互文性表明文学所依赖的特殊手法与阐释运作,都具有一定的人为性或欺骗性。它揭示出文学作品的特殊指涉性:当一部作品表面上指涉一个世界时,它实际上是在评论其他文本,并把实际指涉推延到另一时刻或另一层面,因而造成了一个无休止的意指过程。如此看来,它要比布鲁姆在分析“强力”诗人时所揭示的影响模式复杂得多。譬如它会涉及特定文类的专用手法,涉及有关已知与未知事物的特殊假设,涉及比较普遍的期待与阐释运作,乃至有关特定话语的先入之见、及其目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难以定义、描述和使用的概念呢?卡勒提议使用语言学研究中的预设方法,这包括逻辑预设、修辞预设、语用预设。

逻辑预设(logical presupposition)是对一个句子的预设。比如:约翰娶了保罗的妹妹。这个陈述句预设保罗有个妹妹。预设能把一个句子与另一组句子关联起来。其重要性在于:一个句子的全部预设,就是能从句子中推导出来的全部命题,它也是这个句子所暗示的全部意识形态主张。在文学中,一个句子有无逻辑预设,对于读者和分析者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作品在表层结构上直接提出的命题,迥然有别于通过预设而在互文空间中提出的命题。前一种是直截陈述,是无需逻辑推断的直接交流。后一种则是含蓄的,它暗示互文本的存在,暗示某一诗歌传统的存在,因而也暗示某一话语环境的存在。这样,语言学上的逻辑预设就成了文学中的互文运作。

修辞或文学性预设(rhetorical or literary presupposition)是文学阅读的关键。卡勒举出两个例句,以示逻辑预设和文学性预设之间的鲜明对比。(1)那孩子站在怪东西跟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2)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生了个女儿。第一句暗示许多先在的句子,即前文本的存在。譬如那男孩是谁?那个怪东西是什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第二句几乎没有逻辑预设,但却有丰富的文学预设。它从语用角度把将要讲的故事与一系列其它故事联系起来,与一种文类的写作手法联系起来,因此也要求读者对它采取某种态度(期待或理解)。这样,无逻辑预设的句子便成为一个有力的互文运作,而它打开的互文空间,也不同于逻辑预设打开的互文空间。

与修辞预设相关的是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后者分析的不是句子间的关系,而是言谈与语境的关系。即是说,一个句子的说出,假定它必须适于特殊的语境。从语用学角度说,“打开门”这句话必须假定说话场合有一扇关闭的门,有一个能听懂这句话的人,而他和说话者正处于某种关系中,依据这种关系,他才可能把这句话理解为请求或命令。在类比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一种文学表达,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speech act),并使它脱离特定语境,进入一个特定文类的话语环境。譬如悲剧中的句子只适用于悲剧表达方式,而有别于喜剧表达方式。这样,读者便可以根据表达手法,把一部作品与运用相同手法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不是将它作为影响渊源,而是作为一个文类的组成部分。同样的分析也可用于人物、情节结构、主题综合、以及象征性凝缩与位移的生产和阐释。

如卡勒所说,不管从哪种预设入手,对文学的解读终将是一种互文性解读,而对互文性的阐释,终将有利于一种阅读诗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Louis A.Renza,“Influence,”in 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Frank Lentricchia,&

Thomas McLaughlim,eds.(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

2.M.H.Abrams,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London:Holt,Rinehart & Winston,1988).

3.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

4.R.Barthes,“Theory of the Text,”in Image Music Text,trans.Stephen Heath(London:Fontana,1977).――S/Z,trans,Richard Miller(New York:Hill & Wang,1974).

5.Harold Bloom,The Anxiety of Influence:A &n

bsp;Theory of Poetr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6.Jacques Derrida,Writing and Difference,trans.Alan Bass(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8).

7.Julia Kristeva,“The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in The Kristeva Reader(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86).

篇5:浅谈喜剧与喜剧性论文

浅谈喜剧与喜剧性论文

喜剧与喜剧性,是两个密切相关又各自具有不同内涵与外延的美学概念,陈孝英先生将这两个美学概念的内涵范围,通过“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一并作了两种含义的解释。他在该书中把喜剧的内涵界定为:“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喜剧性现象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自然也包括作为艺术形式的喜剧。”对这一理论界定笔者并无异议,但为了下文的叙述方便,这里仍要将“喜剧”与“喜剧性”这两个美学概念,分别作以简要的介绍。

关于喜剧的具体内涵,我们可以沿用陈孝英先生的观点,即喜剧包含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美学的一种基本范畴,包括幽默、讽刺、滑稽、机智、怪诞等各种具体样式。二是指艺术的一种形式。而在作为艺术形式的“喜剧”之中,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喜剧,仅指戏剧艺术中的一种类型――喜剧;广义的喜剧,除戏剧艺术中的“喜剧”外,还包括带有喜剧性的其他艺术样式,诸如喜剧性的小说、喜剧电影、曲艺、音乐等等。我们这里探讨的喜剧含义,主要是指作为戏剧艺术当中的一种类型或样式的喜剧,也即狭义的喜剧。作为戏剧艺术中的喜剧,是戏剧艺术中的主要类型之一,一般以讽刺或嘲笑来否定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主要表现内容。当然,也有反映正面人和事的作品,这类作品往往通过友好和善意的笑声,使人们意识到自己或许也有某种相似的缺点或不足,从而产生对进步、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获得予以否定和改正自己缺点或不足的勇气。

一、喜剧的构成和主要表现方法

戏剧的表现方法是选择、调动和运用有利于情节表现和主题揭示的各类喜剧因素,依靠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和诙谐的台词,以及对人物喜剧性格的刻画等,并以此引起观众发出不同含义的笑声。喜剧的冲突解决一般较为轻快,往往以代表特定时代进步力量的主人公的胜利和如愿以偿为结局。作为戏剧艺术类型的“喜剧”艺术,一般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诙谐喜剧、幽默喜剧、闹剧和滑稽剧等多种样式。笑,是喜剧美感最基本的特征。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喜剧艺术无论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会有所变化、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二、喜剧的基本特征

喜剧性也是属于审美范畴的美学名词,与悲剧性相对,作为美学中一种重要的审美属性,主要是指喜剧艺术所独具的特性。笑是喜剧审美的基本特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引人发笑的现象,但能够引人发笑的事物或现象,并非都具有喜剧性。只有当这种事物或现象包含着先进、美好事物同落后、丑恶事物的冲突中,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时,才会具有喜剧性。笑,是喜剧性在欣赏者生理上的集中反映,是和喜悦的心理相联系的,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喜剧性常常建立在矛盾冲突之上,这些矛盾的实质是正在失去或已经失去存在根据的丑恶事物,或脱离生活常规的不合正常情理的事物,显现出荒唐和谬误的可笑。有表里不符、名实不副、以假乱真、当众出丑、以丑为美等,它们在人们因感到滑稽而发出的笑声中被鞭挞和否定。艺术中的喜剧性是客观现实中喜剧性的反映,是艺术家在对现实丑恶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生活喜剧性的艺术概括和形象反映。艺术家常常采用夸张的手法,把伪装美的外衣剥掉,暴露其可笑的实质,使人们得到具体生动的审美教育。其特殊的.社会作用在于通过笑声,肯定和歌颂先进与美好的人和事,否定和批判落后与丑恶的人和事,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但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对象都具有真正的喜剧性。诸如生活中偶然的、无意义的、低级趣味的笑,就不能与有社会意义的喜剧性相提并论。

在美学和喜剧理论上,理论家们对于喜剧性的表述都各有侧重。如在西方美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民间滑稽表演发展起来的喜剧艺术从美学高度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喜剧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而哲学家、德国古典美学奠基人康德,则把喜剧性归结为一种情感效果,是感性的松弛和愉快。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感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自身,悟性是不会有何种愉快的”。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则认为喜剧性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

所以,喜剧(滑稽)的“真正领域,是在人、在人类社会、在人类生活”之中。也即喜剧性是丑的自我炫耀,只存在于人和社会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喜剧性在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历史性冲突,是新事物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愉快的否定,是人类笑着“和自己的过去决别”。尽管上述理论家对喜剧性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喜剧性做出了他们的解释,都不同程度地认为喜剧性的产生,是由正与邪、真与假、美与丑、先进与落后等矛盾或反差的不协调而引发出的荒谬的笑、嘲讽的笑、滑稽的笑等。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喜剧性的内涵,无疑是有深刻意义的。

篇6:高职商务英语探讨性论文

高职商务英语探讨性论文

1现状与差距

(1)教师发展目标不明确跨学科的交叉培养是高职商务英语师资培养的关键和核心,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管理者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开放的眼光来扶植和管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向跨学科、复合型方向发展。

(2)教师的商务行业知识不强江春、丁崇文认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他必须具备一个普通教师应有的师德师风、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等,作为一名外语语言教师,他必须要掌握听、说、读、写和译五项基本能力,丰富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掌握多元化的商务英语教学法。而作为商务英语教师,他还应该具备区别于其他英语教师的特色,主要指商务方面的专长和商务实践能力(江春、丁崇文,)。王关富、张海森认为商务英语教师的能力要素构成与传统意义上外语专业教师的能力要素构成不尽相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师不仅具备较高英语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还需要具备商科类专业收稿日期:—5—13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王关富、张海森,)

(3)教师的商务实践能力缺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而目前受到高职商务英语学科发展和制度的制约,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低下。多数商务英语教师缺乏话语权,习惯按照学校制定的专业课堂理论教学,学校也缺乏有效的激励考评机制和体系来激励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实践。另外,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规章制定来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达到的技能标准和在一定时期内培训提高的要求。因此增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内驱力停留在学校层面上,由于学校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有限,加之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下企业难的现状。

(4)教师的培养保障机制有待完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规模化扩张与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其次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学历水平偏低,不能满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也难以在科研上有所建树;再次是高职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难以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最后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进修形式紧迫,专业教师素质亟待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任重道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专业化需要连续性的改革与建设,因此它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政策,高职院校制定措施来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2专业化建设策略

(1)明确目标首先要明确商务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素质和商务专业素质;其次,商务英语教师还应该掌握相关的商务实践技能,并能够运用自身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商务实践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商务实践。另外,教师还需具备对学生的行为、学习、交往和情感的指导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组织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最后,商务英语教师还需具有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为学生营造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氛围。

(2)商务行业知识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师应掌握系统的商务基础知识,即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对外贸易等学科知识。宏观层面上,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本科院校(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进行系统的商务学科知识和商务英语教学法的培训,也可制定计划安排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在国内外商务培训机构进修。中观层面上,高职院校要积极展开校企和校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校要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定期来校讲学,积极争取他们对专业教师的支持与指导;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兄弟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联系,采取定期参观和开展座谈的形式进行校际互动与交流。微观上来说,商务英语教师要具有专业教师发展意识,即多维度的立体化吸收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知识。教师首先要服从学校的安排,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参观座谈、下企业锻炼等;其次,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阅读商务理论书籍,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相关导师的理论指导,努力提高专业教学理论素养;最后,商务英语专业理论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承担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必须具有拓宽精神,统筹规划,争取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捐赠与支持来不断建设和完善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基地。其次商务英语系要以开放的心态办学,积极和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最后还要不断完善商务英语教师实训基地建设,疏通专业实训教师的来源和培训渠道,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步伐。

二是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愿意接纳商务英语教师下企事业单位锻炼,并积极配合高职院校搞好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评估工作;高职院校需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制定出商务英语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政策和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专业教师下企事业单位锻炼;专业教师则根据学校的要求在规定年限内获得“双师”资格后申请并通过企事业单位和高职院校的联合考核后方能重新走上讲台,否则不能在高职院校担任商务英语教师岗位工作。

三是学校应从制度上制约和管理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锻炼。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实效与教师的经济待遇挂钩的政策和制度,即经过企事业单位和高职院校联合考核之后,证明下企事业单位锻炼效果好的教师应该待遇从优,否则给予一定的惩罚。学院可成立专门的实训处,安排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到企业走访,听取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下企业锻炼教师的评价与意见,以形成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过程性评价。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之前,需要自身拟出锻炼计划书,并报学院实训处审批,以提高锻炼实效。要效仿国外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一样,做到学院和教师都要有计划,学校和企业都要严格考核其锻炼实效,并根据实效给予一定的待遇和奖励,或给予教师晋升的机会。四是企业(外经贸单位或涉外企业)要建立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管理制度。要像对自己公司的员工一样管理,诸如实行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奖罚制度等等,决不能搞特殊化。企业对锻炼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要指派专人指导,采取一帮一的指导,以确保锻炼实效。

3校企合作平台

一是政府应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扶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培养。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建立校企合作的法律和制度来有效地指导政府、行业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教师培训基地,联合本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职业课程开发、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训实习等方面进行培训。二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互派师资,夯实师资队伍素质。一方面,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涉外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到校任教,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统筹安排,送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实践,接受社会和企业教育,增长见识,提高技能。三是高职院校和商务英语行业强化专业教师实践训练。通过与企业合作,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涉外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定期参与涉外企业的运作,或进行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向,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商务英语专业最新知识和发展方向,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质量。此外,政府应建立加大对商务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和商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培养一大批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教学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商务英语专业教师。

4国内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平台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在天津、上海、深圳、宁波等建立了50多个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基地培训旨在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专业基础理论、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但目前,在我国所有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培训基地或项目很少,根本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需求。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关于商务英语教师的师资培训项目,高职院校制定相关培训政策并提供必要的培训经费,分批派遣专业教师参加培训,不断丰富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加强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是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具有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只有建设一支能够胜任英语语言教学、商务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才能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模式和规律的系统工程,应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有分类、有计划地进行。

篇7:创新性学习方法论文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那么,在农村,如何创新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方式呢?

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让学生自主学习。

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树立学生质疑意识。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也有的学者说“:最宽松的时候是创造性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微笑常带入课堂,富有情感地教学,语言亲切自然,趣味盎然地启发、感染,积极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课堂重鼓励多表扬,放下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的高架子,勇于蹲下身来和学生平等交流,真诚喜欢每一个学生,为学生付出真挚的爱,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时刻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合作讨论,集思广益。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具有创造潜能的学生一般表现为淘气、顽皮

和不受约束,所作所为不符合常规,常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教师就要善于正确引导,不要动辄指责,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尊重学生的独特的学习感受,使学生不会因错误而尴尬,语文课堂真真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树立质疑意识。因此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对老师、课本质疑,也允许学生说出错误的答案。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有完全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样,学生才敢于质疑,思维的火花才会溅起,才会自主学习。

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

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二、变单向互动为多向互动,激活课堂探究氛围。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了。

2、化静为动,以动促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凡是有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师尽量不要用

讲解和演示来代替,而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叫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拼、展、合、剪、折”等演练,让学生亲身感知,再通过思维的整合、归纳,从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来。力求做到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

3、注重学习探究的过程,指导学生体验探究。

教师应当破除以自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时要从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渐发现和不断完善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探究如何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给予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的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乐学。只有学生会学了,才能使学生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视小组间的合作。

(1)转变观念,迎接“合作”: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交往合作的必要性及感知模式转变带来的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的投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2)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3)不断丰富,激发“合作”:不但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同做一件好事,每周搞一次小组娱乐活动,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 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个体差异,学生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有的甚至出现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给学生之间提供了更多交流讨论的机会,在学习互动中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知识新的更深层次的不同的理解,学生在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产生创造的火花。

篇8:创新性学习方法论文

《财务管理》作为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

必学的一门课,可学生学下来感到非常吃力,花了很多功夫也不能很好把握,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的经验及指导学生的体会和认真分析,分析了学习困难的一些原因,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一、 学习困难的成因

通过广泛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困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学生方面

底子薄。随着这几年普教的持续升温,职业教育陷入了困境,学生生源素质大幅度下降,中等以上的学生大部分进了高中,准备考大学,而只有中等以下的进不了高中或少部分中等以上的但没多大发展潜力的学生进了职校,这部分学生基础很差,学习能力远远达不到学习《财务管理》的要求。

松劲思想。不少学生认为过了中学三年的紧张学习,到了这儿用不着还象以前那样用功了,于是平时不愿花精力去学,不愿意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抄袭现象严重。 缺乏动力。大部分学生进这儿是因为想轻松、图快活,混个三年拿张文凭,甚至有少数学生是家长逼着来的,自己根本不想读书,他们根本没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得过且过,从

而缺乏学习动力。

心理障碍。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期间就形成了一种学习心理障碍,在那时他们基本是班级的“尾巴”,因此学不好对他们来说很正常也很习惯。

2、教师方面lang=“EN-US”>

没能体现因材施教。教师在上课是,对不同基础差异、个性差异、接受知识能力差异、学习目的差异等因素考虑不足,往往只提统一要求,而且要求过高,致使大部分学生无法接受,更无法掌握所授知识。

教学要求过高。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核,为了取得好成绩,在布置作业、练习以及考试时把难度提得太高,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接受“失败”太多,没有学习成就感。 研究学生心理不够。平时只注重研究教材、研究上课,只考虑如何上好一节课,对学生的心理研究不够,只知一味责怪学生笨懒,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3、教材方面

教材的内容方面。目前所用财务管理教材与大学所用教材无论内容还是要求几乎一致,难度也不相上下,公式很多,而且许多公式运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并且公式没有简单易懂的推导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并记忆;再者所授内容往往利用逻辑推理、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概括归纳,与学生的生活

和知识离得很远,学生很难看懂。

教材的编排方面。整本教材分为两部分:理论部分和实训题。理论部分采用陈述的方式列示了很多公式、观点,形式相对单调枯燥;而实训题则是对前述内容的简单重复,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解决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对策:

1、“逼诱”法培养学生预习惯和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听课重点,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老师一直强调、学生也明白的道理在目前的学生中,几乎无人自觉去做。针对这一现状,我采用“逼诱”法促使他们预习: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在下课前提出来,下一次上课时提问,并认真为学生的回答打分(主要是加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有时也可以布置为书面作业,目的是“逼”学生预习;对一些重点的章节,也可以课上先让学生预习几分钟。这样可让学生体会到:如果课前花了时间预习,听起课来相当轻松易懂,收获更大,让其自己尝到预习的“甜头”。尝试后发现学生的学习劲头比以前大了,上课效果也比以前好多了,并且形式的自学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2 、讲课内容形象化、趣味化,讲课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挖掘《财务管理》的学科优势,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用浅显、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讲解,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如在讲解资金的时间价值中复利的计算时,我就举黄世仁和杨白劳的例子,为什么杨白劳欠了黄世仁一点点地租才那么短的时间,就要还那么多,甚至要用女儿喜儿来抵债?黄世仁是怎么算的?这样一讲,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下面再讲内容,学生就容易接受。再如在讲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可以问学生:假如你现在投资10万元买一辆汽车,然后跑出租,假如该车可使用,那你每天要做多少生意才行?这样无疑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讲课效果。其实只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认真组织,精心备课,结合实际生活来讲解,就会使枯燥和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让学生不仅喜爱听,而且容易接受,记得牢固。

3、抓住各种契机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一方面应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扬,特别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注意他们的进步,对其进步应大肆表扬。教师能用好表扬对教学效果的改善将会大有帮助。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考试时同一张试卷上有130分的题,其中100分为

基本题,30分为选做题,基本题所有学生都要做,而选做题则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选做,这样一次考试下来,学生都能得到其满意的成绩,学习信心也将越来越强。

4、关注每个学生,实施个别辅导

在教学中,教师虽然始终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都做不到,那教师应主动关心那部分学生,与他们交流内心的感受,听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然后针对他们的学习实际情况和学习心理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开展个别辅导,使他们从心里贴近你,这样无疑也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篇9:创新性学习方法论文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作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千百年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流传至今的教学方法是不计其数的。它不仅随时代而发展和更替,而且还因人而异。有的已总结为定法,但更多的还是装在各人的脑子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

1.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方法,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精神品格。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人情淡化,导致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有反映,思想教育常为人们所忽视。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独立的进行,但大量的还是要贯穿到各门课程中去。从功能上来说,情感教学方法虽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

的品格和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地说,情感教学的作用有:一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二是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四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五是发挥爱的伟大力量。

2.发现式教学法——这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倡导的,至今已在全世界推行。发现教学法是一个总的概念,把它用于教师的教,称为发现式教法,把它用于学生的学,就叫做发现式的学习。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模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效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认识才去发现,而是为了发现才去认识。可是,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却被倒臵了。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这个看来已为大家都明白的问题。在教学中却作出了错误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我们进一步再问,学习认识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认识还是为了发现呢?传统的教学方法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发现教学法不仅可以回答而且还从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教育的作用是发之于“内”的。发现式教学法正是突出了这一点,按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组织教学,设臵创新的情境,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创新状态之中。

3.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又叫课堂讨论法,有的叫专题讨论。在英文里叫Seminar,它是从拉丁语Semen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种子。用这个字来表示讨论式教学法很有意义,因为在讨论中提出的新观点犹如种子,而讨论的形式就起着播撒种子的作用。

这种教学方法,早在19世纪中期就在德国试行了。到了1869年,美国历史学家查理〃肯德尔〃亚当斯在密歇根大学引进了这种方法,接着传播到美国其他大学。但是,把课堂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方法,那还是哈佛大学于19确立的。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在国外也比较流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我国大学中,虽然讲授教学仍然占有统治地位,讨论式教学法已开始采用,收到很好的效果,很受学生欢迎。

讨论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不同,它的特点是民主性和双向性。千百年以来,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完全是“一言堂”。即使学生产生了疑问,在课堂上是不能提的,对于教师讲错了的地方,学生也不敢问津。

开展讨论式的教学,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且要认真作好准备。一要选择适当的课程。一般说,理论课比实践课、推理性课比陈述性课、专业课比基础课更具有讨论性。二是选择适当的时机。课堂讨论与课堂提问是不同的,前者只能有计划地进行,而后者随时可在课堂上提出,也可以即席讨论。三是创造宽松的、民主的讨论气氛。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都是平等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许压制不同的意见。在讨论中,教师既要指导,但又不能包办代替。有条件的话,可由学生主持讨论会,由学生做出总结,以便使他们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课堂讨论的准备,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准备。这种准备是十分必要的,是达到培养创造思考能力的重要保证。从教师方面说,主要是作好选题的准备。选题的学问很大,其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一个好的论题就是一个研究题目,它应当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可讨论性。从学生方面说,主要是围绕着讨论题做准备,包括复习讲授过的教科书,查找有关的参考资料,提出自己的论点,写出发言提纲。每个学生要把准备发言的过程,当作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是自己钻研的过程。讨论时积极发言,把它看成是相互启发,产生新思想的过程。

4.疑问式教学法——每一门学科都是由一连串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所构成的。一项科学研究和探索,归根到底是要回答三个问题,即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样(how)?因此,教学中到处都是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而引起的矛盾。难怪我国古代大学问家们都告诫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疑问式的教学是教师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新内容、新概念、新结论,并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善不善于提出问题,不仅仅是性格问题,从本质上说,还是思维能力问题。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 开展疑问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目前,大学中的教学平铺直述者居多,这主要是教师还不善于在讲授过程中“设疑”。所谓设疑,就是教师在讲授前,自己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借题发挥,既引出所要讲解的要点,又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设疑要讲究艺术,设疑要得当。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把疑设在难点上,设在学生的真正疑点上。的题多次被画上符号,则一定要引起重视,必须在该题上好好研究。

篇10: 建筑机械研性论文

建筑机械研性论文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而建筑行业想要更好的发展,需要在建设技术上得到提升。另外,建筑行业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施工上面有所作为,在施工现场的所有建筑机械材料能够得到有效管理,机械设备能够合理应用,才能更好地发展建筑行业。而机械设备是主要进行施工的工具,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是主要体现建筑能力的设备,如果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应用到机械设备或是没有重视机械设备的价值,或多或少影响着施工效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了解设备的最大功效,并且合理搭配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本文就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管理进行研究,旨在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机械管理;施工现场;现场管理

1当前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当前我国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机械管理是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工作部分,但是机械管理存在几个比较大的问题,其中一个,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得不到位。我国有些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虽然有用到机械设备,但是却没有为机械设备的使用制定管理制度。也就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机械设备进行很好的管理,因此这些设备很多自身可以适应的工作,没有得到最好的施工效果,这都是因为施工单位忽略了机械设备的最大工作效果,忽略了对机械设备的合理利用。而且在整个机械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因为很多企业在进行施工安排的时候,并没有让施工单位注重机械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施工单位才没有更多地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而机械设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当中充当着比较重要的角色,施工单位应该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投入更大的心血,这样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才能获得更好的施工效益。

1.2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建筑行业中,机械设备用到的范围特别广。建筑行业工程众多,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投入,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度。机械设备为这些建筑工程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也遇到了极大的问题,因为建筑工程中有许多分部分项工程,每个工程的要求也不相同,机械设备为这些工程提供了便利,但是也不能为每一个不同工程都提供便利。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机械设备也容易产生问题。机械设备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施工进行过程中,如果机械设备经常出现安全隐患,操作人员不能放心操作,而且机械设备也不能提供其本身能提供的能力,这也是当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在进行机械设备管理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引进新的机器或者是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他们认为机械设备都能进行使用,但是有些时候工程的繁琐让机械设备的负荷倍增,机械设备就很容易发生故障,这也是很多企业都不能控制的。

1.3建筑工人控制不了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是工程在进行建造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施工工具,但是在实际进行使用的情况中,很多工人并不能够控制住这些机械设备,他们也还不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直接的管理,这也是当前遇到的问题。建筑工人控制不了机械设备,无论遇到怎么样的工程他们都不会使用机械设备,这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不够,让很多企业的员工不知道建筑环节中机械设备的重要性,因此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方式也没有很在意,所以它们很多人都不会使用这些机械设备。没有机械设备的辅助是完全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因此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给予足够重视也是相当重要的。

2加强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

2.1健全设备管理机构

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注重管理制度的制定。企业制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之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而企业的机械管理制度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制定,管理机构需要企业专门进行设立,设立出来的机械管理机构,能够为整个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提出管理策略,并且监督进行执行。在整个机械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机械管理政策,没有很好的管理政策,企业员工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机械管理,也要注重对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的同时,对机械维修这一块儿也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随时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管理能够增加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同时,对整个企业的设备施工问题也要同时进行管理。企业的员工在进行设备的使用的同时一定要遵守相关安全法规、制度、要求。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也可以检查操作人员的证件,这些证件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合法化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安全系数。

2.2及时维修机械设备

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起着重要作用,机械设备能够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也能确保施工进程,并为其提供有力保障。在施工现场机械使用过程中,维修维护是整个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时的基本工序,如果能够及时的维修机械设备,那么机械设备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就不容易出现问题,而且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企业人员一定要实时关注机械设备的情况,然后随时进行维修,这样才能够让设备随时都能进行工作,从而发挥更大效率。

3结语

施工机械设备可以为建筑施工提供更大的便利,而先进的机械设备也是施工单位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标志,这一个标志是主要支持施工的。机械设备同时也是新技术的代表,新技术促进机械设备的发展。同时也为机械施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施工单位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应该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应该重视并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同时针对机械设备管理提出一些管理措施。对管理工作的进行更有帮助,不过很明显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并且合适地运用这些设备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魏继强.浅谈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14):79.

[2]王哲,马咸生.浅析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J].陕西建筑,(4):51-53.

[3]周俐芳,许丽华,杨革新.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J].科技展望,(9):92.

篇11:初中阅读教学探讨性论文

初中阅读教学探讨性论文

一、创设适宜情景,引导质疑心态

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为12~15岁,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向师性,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出学生的质疑意识,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就需要利用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素材,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疑问,再自己想方设法对其进行解决。种种实践均表明,该种教学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而且对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明确教学立意,关注兴趣发展

再老的阅读材料,只要教师能够多花费心思,总是会找到新的教学内容。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寻找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深入的钻研教学材料,还需要从材料中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突破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判、体验与感受,从而更加明确教学立意。

三、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材料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般情况下,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变化会经历几个阶段,即幼儿故事阶段、神话阶段、寓言阶段、童话阶段、故事阶段、传记阶段、文学阶段、思索阶段,其中文学阶段为14~17岁,思索阶段为17岁以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文学阶段与传记阶段之间,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感,渴望与他人不同,渴望得到其他同学、教师与家长的认可。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传记类的读物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在这些传记中找到他人的成功渠道。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擅长描写人物心理变化情况的爱情小说与校园小说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有鉴于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仅仅依靠课堂中有效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年龄特征选择适宜学生发展的阅读材料。

四、注重学生内省式思维的培养

批判不仅仅针对他人,更应该针对自己。学生在初读文章时,会将自己的成长体验与人生经历融入到阅读过程中,这样就很容易与阅读材料中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产生分歧,这种分歧会对学生的自我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造成的自我不平衡会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一些驱动力,这种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发展过程,就属于批判性阅读。

五、小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学生的阅读观念,创设好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选择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篇12:新中国风室内设计论文

新中国风室内设计论文

一、新中国风室内设计风格的出现

1.多元材料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型的室内设计材料不断涌现,科技对室内设计的影响逐渐增大,也促进了室内设计的发展。许多室内设计师都将科技作为创新室内设计的一种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室内设计的方式。由于新型材料的出现,设计师对材料的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科学与技术的运用使室内设计呈现地域特点,这种特点反映在室内设计的材料上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及生态环保,这是促使新中国风室内设计出现的原因之一。

2.本土文化的影响

当下在城市化的发展中,一些城市盲目拆除、改建传统建筑,导致古城消失了,城市的轮廓改变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人虽然拥有了第二故乡,但是记忆中故乡的面貌是他们忘不了的,它就像是人们的根,是人们日思夜想的地方。很多人在城市化进程中放不下对故土的眷恋,于是中国风的室内设计风格开始受到青睐。对于室内设计师来说,其虽然无法完全复制传统的器物,但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将其文化精神保留下来,形成“新中国风”的室内设计。这种室内设计风格主张不同地域的室内设计要具备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要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推陈出新。3.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中国文化的意境可以在空间的氛围中塑造悠远神秘的感觉,在室内设计中,光与影的交错可以营造神秘感。对当下出现的新中国风设计,设计师也应该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上,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新中国风室内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它可以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炼其中的经典元素并将其现代化,为传统室内空间注入了新的气息。

二、新中国风室内设计的发展策略

1.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逐渐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室内设计的发展,丰富了室内设计的创作环境,同时也对室内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室内设计师必须更新题材与形式,丰富室内设计的内容,体现时代的时尚性与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室内设计师在具体设计中应该以不同寻常的视角,运用创新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设计的独创性。室内设计师要将自身的情感与创造性体现在室内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通过这种方式给人一种心理上和感官上的愉悦,从而使设计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采用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策略,是室内设计师呈现独特创意不可缺少的过程。

2.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华夏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十分深远。我国民族众多,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我国民族的地域性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两者之间并非对立冲突的关系。从哲学上说,两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各民族文化都包含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范围之内。同时,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民族文化包含在地域文化之中,而民族文化也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民族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承性。这是从历史角度阐述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延续的一种文化传统,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格以及审美情趣,这些传统很难被改变。设计者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二,独特性。独特性使得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因此,我们说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就如当下流行的“民族风”,每一个民族的风格都不同于其他的民族。第三,整体性。整体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文化交流中,对于外民族文化被吸收的部分只有加以整合变化才能成为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第二,民族文化中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化因子相互关联,从民族的物质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渗透的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

3.地域性与时代性的发展策略

室内新中国风的设计应该坚持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发展策略,体现地域特点,尊重不同民俗、文化的特征,充分吸收本地区民族民俗或历史遗留的文化印记。在具体的室内设计案例中,地域性特征主要从室内空间各部分的空间形态或者色彩搭配、家具陈设以及空间形态等方面表现出来。不同的地域性由当地的历史环境、生活方式或地域环境以及当地的主要材料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地域性带给人的是对民族文化的全方位感受。新中国风的室内设计应该巧妙地融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将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符号作为设计的元素,塑造整体的文化氛围。体现地域性特点的一个案例是美国的“哈姆雷特庭院”法式餐厅,该餐厅内部铺装的是从法国南部古镇选取的天然石材以及古老的瓷砖,使得餐厅法国庄园味十足,充分地体现了室内设计的地域性特点。一般室内设计中表现地域文化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当地的地域文化浓缩在室内设计中,感染外地游客与在此居住的人;二是室内设计所表现的文化主题与所在地距离较远,其所带来的异域风情就很浓,会让当地人深刻感受到这种异域风格,也会让来自那个地方的人感受到家乡的气息。

三、新中国风室内设计的'批判性审视

1.对现代材料的“新”审视

新中国风的室内设计中的“新”不仅是一种观念之新,也是一种确切的技术之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为新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天地,如今的新材料具有环保、绿色的特点,品种繁多,花色不一,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新材料的运用给新中国风的室内设计带来了无限可能,使新旧材料得以并用。运用现代化的材料诠释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能够体现室内设计的现代感,另外一方面能表现传统的风格。室内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坚持寻找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与理念,将抽象的文化寓于现代科学技术之中,体现材料的文化特质,抓住传统文化的神韵,丰富其文化内涵,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2.“借”的哲学观

“借”形象地表现了我国文化中的哲学观念。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精髓,即不人为地改造环境,而是借助环境,如近景远山、小湖流水等,呈现出浓郁的传统设计风格。新中国风在室内设计中是通过表现手法、材料或形式等对传统风格进行再现。格罗皮乌斯认为,“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因此,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将其延续下来,而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因此,在新中国风的室内设计中,无论是在色彩还是在陈设上,都要有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点,室内设计要包含中国传统的元素与符号,要有历史文化、地域特征以及民族风格,同时在结合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存的室内空间,让人身处其中、浮想联翩。3.对传统文化的新审视新中国风的室内设计风格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新审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关键在新中国风设计中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第一,传统文化的思想因素。在新中国风的设计中,包括儒释道、阴阳、五行等传统哲学思想,广阔而深邃。第二,体现在对自然材料的运用上面。如对太湖石的选择,一般并非有意设计石材轮廓,而强调石材本身的内容,通过观察石材本身的形状以及肌理色彩等,挖掘其中蕴含的最有意思的内容。结语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中国风的室内设计风格与理念仍然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未来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因此,室内设计人员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促进新中国风设计的发展与提升。首先,设计者要对新中国风的室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运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剔除单一的形式主义,让室内空间设计更有感情。其次,设计者要重视地域文化,尤其要重视那些已经濒临消失的文化或传统工艺,通过新中国风的室内设计,呈现出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传统文化在当代寻找出路,使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得以传承并为全世界所承认。设计者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结合的重要性,中国在发展,我们期盼在室内设计领域能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打造属于自己的舞台。

篇13:创新性美术教学论文

创新性美术教学论文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深入到学生中间,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将男、女生进行分组学习,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探究学习内容的美术创意和美术价值。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培养学生通过视觉感知艺术的美。人们对于美的感悟一般都是通过眼睛观察的,所以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具有美感和色彩感的图片来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只是促进者,要给学生的想象创造平台,激发学生多元化和发散性思维,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参观、访问、旅游、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象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人文精神。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学生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他们乐于参与的天堂。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如:红、黄、蓝、绿等色彩可以收集各种颜色系列的水果、动物、植物等卡片,红色系列收集红苹果、红枣、西红柿、红石榴、红枫叶等形状;綠色系列收集猕猴桃、绿甘蓝蔬菜、绿色树叶、绿色葡萄、西瓜等形状;黄色系列收集橙子、木瓜、柿子、芒果、柠檬、杏、梨等形状;蓝色系列收集蓝莓、蓝色大闪蝶、浅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马兰花、蓝色金龟子等等卡片。根据收集的卡片数量混合后平均分配给全班学生。看谁找的快又准!接下来老师每讲完一种颜色,看看谁手中的卡片和老师手中的卡片是朋友的就举手,到讲台上来在老师的卡片周围放好。于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认真听完老师讲课后,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放到台上准确的位置。学生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学习中充满了乐趣。

创新认识和创新思维是每一个人具备的思想,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思想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国外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置于一个瓶子当中,并为它盖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这时,这只跳蚤马上跳起来了,但是一跳却被透明的玻璃板挡住而撞回。在这只跳蚤经历了很多次努力之后,当人把玻璃盖拿开之后,发现它却再也跳不出来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不能长时间在一种条件中,要善于感受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一个“玻璃板”束缚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师尊生从的过程,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忽略。新课程要求师生变换关系,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美术教学中利用美术教学游戏融于教学中,可以发挥兴趣的魔力,可以是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学习效率。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因此,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儿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儿童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小学生们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涂涂画画,是他们想感知这个世界的表现方式,游戏中的乐趣可以使小学生的美术天性一触即发,瞬间得到释放,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篇14: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及目的,设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提出了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体系方案。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成绩评价

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中开设设计性实验是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教改的方向之一,研究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是物理实验课程改革重要的基本问题。

一、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及目的

设计性实验,是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自己选择适当的器材,制定实验方案,求出实验结果。实验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科学家从事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学生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激活自己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提高自己综合应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性实验知识相结合,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使学生体会并掌握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

构建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作为构建的指导思想,以便学生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相应的物理知识和练就一定的操作技能,又能逐步学会一套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方法。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1)将能力和素质培养贯彻始终,为物理实验教学目标服务;(2)循序渐进;(3)要选择或设计内容新颖、难易适度的实验;(4)要立足大学物理,辐射其它学科;(5)要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建构统一起来;(6)要把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设计性实验的教育功能。

三、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按照物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目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个性发展将研究性物理实验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基本设计性实验。给定实验题目与要求,在限定仪器的条件下,拟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基本设计性实验特别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基本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采用指定“单任务教学”模式,教师起到“指导、帮助”的作用。

(1)基本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研究与探索物理规律的热情,加深对物理规律的切身感受,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激励创新精神。

(2)基本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己的独立研究完成实验课题,按学术论文的形式撰写设计性实验报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

2.提高型设计性实验。给定题目与要求,在给定仪器条件的范围内选择仪器、拟定二种以上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以较佳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实验原理应是学生在普通物理学习中已掌握或稍加补充即可掌握的。他们要从查找文献资料开始,制定方案,做规划,直至完成实验。

(1)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科研综合对比研究能力,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要求这类实验完成后,进行书面总结和口头报告交流,让他们对自己的实验作介绍,交流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3.独立型设计性实验。给定实验题目,拟定实验方案、自选仪器完成实验。侧重于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涉及的实验内容与方法应具有综合性,学生选定课题后,教师一般只对课题的意义、背景等情况作些介绍,完全由学生自己调研和查阅资料,自己设计、装配、调试实验装置,提出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1)基本目的。在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的设计能力后,对部分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的自主创新,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素质。

(2)基本要求。实验结束时,每个课题都要写出研究论文,并进行学术答辩和交流,部分论文应具有创新的成果,其中优秀的论文应能在正式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

4.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方案。根据上面的讨论,由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到提高的顺序把设计性实验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对于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具体的实验要求,其中包括学生选做的实验个数、所需的课时数等,提出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方案如表一。

表一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

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对不同的设计性实验类型提出不同的要求,即对基本设计性实验、提高型设计性实验、独立型设计性实验开设的个数和每个实验所需的学时给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规定。根据我们学院的情况,选取基本设计性实验、提高型设计性实验、独立型设计性实验的课题数目分别为2、2、1个,总学时为40学时。

四、设计性实验教学成绩评价

客观、科学评价设计性实验教学成绩,有利于促进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发展。评价应体现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显示学生个性,相互协作,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宗旨。设计性实验教学成绩评价采用双评模式,把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自评结合起来,改变以往那种只有教师参与的局面。

1.学生自评。每一个实验学生都进行自我评价,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在评价考核范围里面除了考核实验相关操作技能和实验的掌握外还将实验态度、文献查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都纳入考察范围,充分体现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价值。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自评同步进行,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的审核,对实验过程的监督,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给出一个评价。

对于这两部分的权重,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可以进行不同的调整,一般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占60%,学生自评占40%的比例来进行,对于不同的给分点可以根据各自情况进行界定。

参考文献:

[1]朱慧群,丁瑞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xx年第26卷第5期.

[2]侯伟.设计性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第4期.

[3]沈元华.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介绍[J].物理实验.

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论文

互动式教学法在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探讨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浅谈地方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对林区道路建设的借鉴

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素问太阴阳明论文言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论文

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素问·平人气象论的文言文及翻译

内风性的论文
《内风性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内风性的论文(推荐14篇)】相关文章:

白领优雅离职四步曲2022-05-08

肝火旺中医怎么治2023-08-24

人文地理学家鲍觉民2022-04-29

英语小课题研究报告2024-05-18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2022-08-29

小课题个案研究报告2022-08-03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地区2023-08-15

高血压病因病机中医学探讨2022-07-31

科研实践心得2023-05-21

小区市政配套排水工程设计论文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