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职能转论文(共15篇)由网友“天恨”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职能转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职能转论文
1会计信息化概述
1.1含义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会计信息化 发展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新时代下企业会计发 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在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获取信息的重要途 径,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
1.2特征首先,会计信息化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从理论上看, 会计信息化包含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比如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传统会计信息、会计实践、财务报告信息等。从数据处理上来看,会 计信息化实现了对计算机技术总结特性的应用,实现了实时的信息 共享,为信息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其次,会计信息化能够依靠网 络实现数据集成、共享。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很多功能,其中最主要 的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对各个企业的会计信息 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总结,实现对各种信息转换和生成,加强企业 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系。
2传统会计职能概述
2.1含义传统的会计职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反映职 能,第二是监督职能。其中,反映职能是指财务人员按照会计要求, 利用规定的程序和操作方法,将会计主体所进行的会计事项进行全 面、系统的表现。监督职能主要是对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有关的规定、计划进行的一种监督。与此同时,传统的会计还能参与经营决策,加 强对经济发展过程的控制。但是由于其手工核算的不方便,其职能 发挥存在限制。
2.2特征传统的手工或者电算化会计环境下,会计职能主要根 据企业经营的特点,根据会计要素的类型设置不同的账户,对曰常 业务进行记账、对账等统计,并由此产生各种具体的账目明细。传统 会计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算盘、计算器等。其职能的优势体现在第 一,发展时期长,具有较为成熟的思路和操作规范第二,传统会计 的组织和管理功能强大,手工记账的记录方式能够追究到具体操作 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人。但其职能也要较为明显的劣势,主要体 现在第一,其核算对象是独立的核算单位,核算过程受核算范围、手段、数据等方面的制约,具有局限性第二,对会计信息的报告常 出现和实际不符的问题第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够,一些正确的决策 信息没有得到正确的反映。
篇2: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职能转论文
3.1对会计内部监督的影响会计监督作为重要的经济管理手 段,能够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会计监督 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反映,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 是否合理进行监督,从而保障企业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 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会计信息化管理下企业会计人员只需 要按照预算标准,在事前将信息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中,在不同的执 行状态下,电脑通过自动报警就能对企业进行监控,从而促进企业 经济效益的提升。
3.2 对会计反映职能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反映职能主 要体现在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来实现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优化,这种优?57 ?化包含对信息确认和信息核算的优化。在信息确认阶段,通过信息 化的信息筛选,能够鉴别信息的真伪,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 靠。在信息核算阶段,通过系统生成机制凭证,利用凭证能够对账目 进行审核和记账,明确各个账目的情况。
3.3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人员的工作变 得轻松,在会计信息采集、处理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的要求,财务人 员获得更多的时间来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加快企业的组织变 革,加强绩效评估和约束机制的执行。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按照规定 的程序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及时将结果传递给有关的用户, 结合用户的反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确定,从而实现会计的管理 职能。
4实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4.1实现部门之间职责的分离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是实现不 相容职务的分离,而这种分离会增加有关人员舞弊的机会,因此通 常会利用两个不同部门的人员对工作进行处理,从而减少舞弊行 为。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需要对不相容职务主要系统的开发研究、维护检查、初始数据记录、账务报表稽查等方面进行分离。另外,组 织机构工作内容也要重新进行划分,将企业信息管理部门融入到财 务部门中,设定独立的信息维护中心,从而维护和保障会计信息化 系统的安全。
4.2完善会计信息化制度要在企业员工的培训中融入会计信息化理论和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生产人员等进行 定期培训,帮助这些人员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让有关领导人 了解会计信息不仅是对会计信息的简单处理,而且也需要对企业领 导人进行培训,从而加快制定出合理的会计信息化制度。
4.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一要在其学习中强调信息的内容,加强对员工在信息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 断提高员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二要要求企业制定和完善招聘 政策中的引导训练,特别是加强对新员工的道德价值观培训,在培 训之后要根据个人能力安排员工的工作。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和 维护方面的人员,要求其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
5总结
现阶段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支 持,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会计 管理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实现积极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但现阶 段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 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
篇3: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文章对会计信息化相对于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会计职能 研究现状 发挥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会计进入了信息时代,变成了会计信息化。
这种会计环境的改变,必将影响到会计职能的本质内容发生变化。
会计的职能由原来的核算和监督扩展到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职能,这必将对传统职能产生深远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带来了会计职能的发展
1.有利于更好地执行监督职能。
在传统的会计当中,我们都是用手工做账的,容易出现越权的情况。
比如可以记账和审核时同一个人。
这样会导致账目反应的内容不正确,更影响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而在信息化的情况下,我们运用计算机来辅助做账。
会计信息化的会计管理系统,包括会计账务系统,采购系统,存货系统,成本系统,销售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无形资产系统,基础数据系统和计划预算系统。
这样能实现核算的一体化,产销存一体化,核算与管理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执行监督职能。
其次,在信息化的会计管理系统中,每一个职务在登录系统时都有一个密码,这样能使每个职务的职能更加的突出,有利于防止越权的现象,强化监督。
2.有利于更好地执行核算职能。
在传统的会计中,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信息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而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3.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会计其他职能。
通过从会计信息化带来了会计职能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所实现的会计控制,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财会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实时分析,通过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环节干预企业的经营业务,提供决策支持,以实现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企业价值增值这一终极目标。
而对执行监督职能,执行核算职能,执行会计其他职能进行讨论,信息技术和会计的不断融合,使会计的职能逐渐发展和演变,我们要全面地去分析,精益求精。
传统会计理论把会计的职能界定为反映和监督。
会计管理主要局限于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核算和审核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界人士认识到会计职能会有所转变,会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得到提升,尤其是当网络技术的极大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便在这一趋势下得到实质性的转变,会计不再是核算型会计,而应该是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会计应该更加注重怎样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管理性信息、决策性信息、前瞻性信息等可贡献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形式化的僵硬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化带来了会计职能的挑战
1.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
传统会计核算形式的处理环节比较多,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
在会计信息化后,原有的手工账务处理由手工做的变成由计算机做。
在计算机上做账,不像手工做账,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
在计算机做账,只需输入一张会计凭证,系统就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报表汇总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虽然会计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而言,这会使人们依赖于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不熟悉或一窍不通,改变了会计的核算方法。
2.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在运用的计算机做账更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因为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为了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主体的局部利益,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在计算机上做账,更容易出现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而在传统的手工做账的环节中,能从记账凭证上找到相关的原始凭证,相对于计算机做账来说,没有那么容易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
篇4: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矛盾具有统一性,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看清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的好处,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其不好的地方。
在会计信息化的运用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安全因素。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中,各种会计信息的载体以纸张为主,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中记录的会计数据具有易读、不易随意修改。
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信息极易遭受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和人为的调整,而且不易留下更改的痕迹。
财务软件的核心是数据库,多数财务软件由于对数据库缺少可靠的加密功能,少数软件甚至允许不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安全因素。
导致掌握数据库技术的众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少数财会人员可用数据库命令打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修改。
会计信息化虽然带来了会计职能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挑战。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在计算机上做账,不像手工做账,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传统的手工做账的环节中,能从记账凭证上找到相关的原始凭证,相对于计算机做账,没有那么容易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
同时,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安全因素。
篇5: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和思维形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会计作为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产物,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冲击。
对此,本文将针对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揭示会计职能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促进会计职能的拓展和发挥。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职能;信息化;传统会计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传统的会计核算、反映、监督和决策等职能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传统会计职能在本质上的改变,还表现在会计职能的监控手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企业现代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开展业务核算、决策分析和会计信息的管理等工作,对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整合,逐步建立起高度融合与开放的现代化会计处理系统,促进传统业务会计向信息的共享化和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传统会计职能的丰富与发展,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一)全面性
会计信息的全面性指的是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与会计相关的各个领域:①在会计实务工作、会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信息性;②信息技术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整合以及会计服务的信息化;③会计监督、会计核算、会计决策、会计决策等会计职能的信息化;④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二)智能性
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涵盖了会计人员、计算机硬件设备、信息数据、网络软件系统等多种因素,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综合应用系统,在具体应用实践中,会计信息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下的智能型系统。
(三)开放性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高度自动化和共享化,使得会计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系统中直接采集和传递,促进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开放。
(四)多样性
会计信息化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①会计信息提供时间的多样性;②会计信息收集渠道的多样性;③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多样性。
二、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更好执行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业务模式下,会计核算工作通常是由多人共同参与进行的,而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只要向会计信息系统输入会计凭证,便可以自动进行会计的记账、汇总、结账、转账、出报表等工作,对于很多重复性的业务,更是能够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在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对时间性要求非常高的会计核算环节,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借助预先制定的程序执行规范性的操作,从而使繁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因此,会计信息化促进了传统会计核算职能向更细、更深的方向发展。
(二)有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更好执行
在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会计人员主要是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做账的,因此很难完全避免会计越权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会计账目反映内容的准确性,还会对企业的经济决策和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企业内部的贯彻与执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做账功能,建立完善的会计账务系统,如会计采购系统、销售系统、账务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无形资产系统、存货系统、成本系统以及计划预算系统等,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产销存一体化以及会计核算的一体化。
同时,企业可以为每一个会计职务设定一个密码,避免了越权行为的发生。
因此,会计信息化使得传统会计的监督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强化。
(三)促进了传统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决策型会计的积极转变
传统的会计理论将会计的职能主要界定为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会计管理工作也主要集中在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核算和审核等环节,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除了对会计核算、监督等职能的深刻影响外,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实质性的转变,促进了传统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的积极转变,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用性和贡献价值。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职能的转型
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随着企业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会计职能也要及时实现相应的转型,为企业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监控分析系统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具体说来,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能的转型主要涵盖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实现会计反映职能向会计核算和信息服务职能的积极转变,这不仅要求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反映更具及时性和准确性,还要求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更好的分解、传递和交换,能够为企业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财务报告。
另一方面,要实现会计控制职能向会计实时控制和预决策支持功能的积极转变,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要更具前瞻性,不要仅仅局限于事后核算,而是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处理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对业务经营过程进行动态化的控制,使传统的会计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决策支持方向迈进。
结语
总之,在会计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和扩大会计的职能与作用,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会计新模式,增强企业在控制、决策、预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够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芹,闫晓宇.试论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04).
[2]张金标,谢梅花.会计职能主要观点评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06).
篇6: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意义论文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意义论文
摘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人们的生活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其技术的发展也更是与时俱进,飞速前进。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多行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会计行业也不例外。现代企业管理渐渐从会计电算化进步至信息化,这也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革,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会计信息化的核心是将信息技术具体运用,将传统会计的流程重新构建,使得财务业务一体化得以实现,这样不仅促进了传统手工和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手段的改变,还对传统会计职能有了很大影响。文章对会计信息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与分析,并通过分析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展开了说明,以期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传统会计;会计职能;职能转变;影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会计信息化也随之到来,这是一种跟随信息发展而诞生的会计管理模式。在曾经,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时候,传统财务会计是电算化,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给该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全新的探索,这也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会计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不是简单的会计和计算机的融合,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处理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发展的脚步,所以其被改变,从而数据的共享得以实现。这样一来,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也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其信息质量也有了提高,可见其影响较大。对传统会计职能的作用比想象中还要大,影响深远。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以及普及都得以推广。会计信息化是会计进入新的时期,展开新的技术的必然结果,不是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简单模拟,同时还能够给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足够的时间,这也是根据会计信息化的环境特点,对其职能有了深远的影响。
1、传统的会计职能及其会计核算的特点
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传统会计的职能,下面具体来说明。反映职能是财务人员根据有关准则,运用已知程序及措施,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会计主体事项表现出来。监督职能则是监督经济活动有没有根据有关的法规和计划来执行。并且,传统会计具有参与经营决策、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和预测经济前景等职能,因为核算手段和核算工具的限制原因,这些职能相对有限。手工或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根据该企业经营的特点,会计人员要根据当前工作的不同类型来设置每个账户,还要对正常业务的情况有所登记,记录,进行报表的登记等等,从而产生相应的账簿。手工操作应用的工具是算盘和计算器,但是电算化使用的则是计算机或是其他一些电子设备,处理数据较为快捷、方便,并且得到结果也是自动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可见,会计电算化将数据的计算实现了自动化,节省了不少时间,时效性较高,代替手工记账、算账等工作。在传统的手工、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职能通常都是根据该企业的经营特点来决定的,再通过对会计要素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账户,并对其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从而产生每种情况的具体账目明细。传统会计职能的优势包括:
(1)传统会计发展的`时间很长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由于时间较长,其发展也相对成熟,操作规范更为明确。
(2)传统会计的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相对较强。手工记账更为细化,责任相对明确,每一步的操作都能够延伸到相对应的负责人,因此责任也更为清晰明了。这是传统会计职能的优势所在,有优势也就有相对应的缺陷,而传统会计职能也不例外。
其劣势表现为:
(1)因为核算对象较为单一,属于独立核算,因此它的范围、手段以及数据等都有一定的限制,局限性较为明显。
(2)会计信息报告问题不断出现,脱离实际。
(3)会计信息对正确决策的反映存在问题,表现不全面。
2、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带来的是一个能够实时处理问题,并且能够高度运用自动化的集成系统。信息化的到来能够使业务处理流程变得更为完善,工作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2.1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
妥善利用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来将其信息有效管理,从而与销售、生产、供应等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形成会计信息的高度集成。这样对拓宽财务会计管理的控制面能够有效提升,并将供应商、销售客户等的内外部会计信息实施有效地联结起来。
2.2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
当原始单据被企业的各个部门录入后,信息化的系统能够根据其具体情况以及所属类别自动生成记账单据,之后纳入总账中。此后,财务人员经过人工审核后,可利用相应软件的预设功能对单据凭证进行电子自动的审核与检查,实时不定期对账单进行处理,从而生成日记账、明细账以及总账等等,十分便捷。在月末,通过模板对转账的业务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报表。这样一来,不但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且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时效,节省人力,实现了对其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
2.3会计信息的实时报告
随着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其大环境下,对会计信息实时处理的功能得以全面普及,财务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相关需要对其展开数据的处理,并为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投资等多种信息,从而使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运营情况有相应的了解和掌握,这也为之后企业的各项决策铺设了基石,提供了参考。
3、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运用,带来了很多优势,并推动了会计业务的处理效率,推动了其发展,实现了大幅度的进步。在会计信息化普及的过程当中,对传统会计职能影响很大,使其业务开展都具备了较大变化。传统会计的工作组织体系所根据的是其业务的不同性质,从而展开相应的制定。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由于形态数据的不同对其工作组织体系的制定也会有所不同。对数据展开分散收集、集中处理以及实现数据的共享是其信息化所具备的功能,这也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便捷,从提取到应用都较为符合现代化的需求。
3.1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积极影响
(1)会计信息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首先就是能够更好地执行会计核算职能。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是对原有工作的转变,更有助于相关从业人员能够将其工作更好的开展,推动工作的进步。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一般由多人组成,需要大家相互配合才能将工作完成。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小组的工作,所以想要达到默契统一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人为因素影响较多,而且其工作效率也并不乐观,整个工作的开展都会受到一定制约。但是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其工作就会容易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在做好信息的收集之后,将相关数据导入相关软件里,软件则会自动生成账单,并一次性完成记账、转账、结算这些工作,这对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无疑有着较强的推动力。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此得到了扼制,职能得以更好实现。会计人员编制报表是其工作重点,信息化系统能够自动按照时间完成会计报表内容,使繁杂的会计工作变得简单,这对会计核算职能的实现有目共睹。
(2)会计信息化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的监督职能。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则是利用手工记账的方式来将各个数据录入以展现出其职能,这其实对职能的展现有严重的制约性,并且工作的准确度也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问题,效率不尽人意,工作开展存在阻碍,甚至影响了最终企业的发展。但是,会计信息化却能很好地将其监督职能展现出来。具体而言,信息化使得电子系统被广泛运用,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系统电子记账的方式,对账目进行快速录入,还能够完善会计账务的系统加快会计一体化发展。比如,企业销售系统、固定资产统计、对预算的分析等等。根据具体要求开展具体的管理。每个会计的工作权限会有所不同,这也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制定,避免发生越权行为。
(3)能够对企业的决策与管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会计工作内容将会得到简化,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发挥出较好作用。会计信息化技术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局域网,接收会计系统信息,对各个部门的财务状况有所了解,这也作为后期决策的数据来源。信息化技术对工作的开展,形成多种会计因素,最终完成其最终目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良好作用。
3.2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消极影响
(1)转变了传统核算模式,会计原有的工作模式被打乱。从做账的方式而言,从前,会计每一次做账都需要收集整理很多数据,并根据数据有效整合,计算,这样的工作性质使得会计工作人员长久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但是信息化的到来,会计往往只需要操作电脑录入就可以得到对应的数据,无需对数据进行加工和研究,这样虽给工作带来了便捷,但是会造成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遗忘工作的本质,长久以来对工作的进行没有益处。
(2)会计信息失真概率上升。从会计工作的角度而言,一些会计为了一己私利,随意更改会计信息,在从前的工作中,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记载比较详细,有关记录都记在了账簿之上,所以想要更改并不是很容易。但是,当前会计信息时代,对会计信息的存储多记录的结果,因此被篡改的机会有很多。
3.3对会计反映职能的影响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的反映职能体现为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优化,包括信息确认阶段和核算阶段。可以对信息进行筛选,去伪存真,使财务会计信息更为安全可靠,这样做也可以为信息系统的优化提供帮助。核算中,机制凭证可以自动生成,在审核与录入过后,自动生成各种账簿。会计信息、数据的真伪非常关键,财务会计数据源确认则是信息化环境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因此,要精准挑选信息,辨别真伪,使财务会计信息绝对真实准确。
3.4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
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变得自动化,使会计工作变得简便,摆脱了繁琐的步骤。这样一来,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在实践当中,由于财务人员在基础工作上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绩效评估等工作中,使管理工作有了更好的上升空间。会计信息系统则是按照原有规定程序,对结果进行传递。并根据用户反馈的建议,对用户的要求更为明确,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信息化的到来减轻了会计工作的压力和数量,使其工作更为简化,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其他事项。这也为企业组织变革,绩效评估以及约束机制的开展与执行奠定了基础。信息系统按照规定流程将信息及时反馈,从而与用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关联,并能够满足用户实时所需,更好地实现会计管理职能。
3.5对会计控制职能的影响
会计的反映职能连带着会计控制职能,反映职能得到强化,控制职能的作用也愈发重要。这对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经营决策的讨论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为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有了有效推动力。会计控制所持依据已超出财务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理论的范围,它实行控制的依据已扩展到现代经济控制理论方面。在具体的管理与决策中,对会计控制作用的控制还要按照科学的系统开展工作,系统的控制是对信息的优化,而优化信息则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获得。并且,现代会计有着不同的指导思想,这是要实行对其整体的控制,要将曾经的、现在的以及未来的有效结合在一起,将事情的前、中、后有效结合在一起。微观、中观、宏观也要相联结。会计监督是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合理的会计监督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分析和把握,能够对其合理性进行有效管控,可以进一步保障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与规定,为之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能够减少不少经济损失,这都为其工作开展贡献了力量。不同的执行状态下,电脑可以通过系统报警能够对企业进行有效监控。
4、实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1)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就是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这种分离会给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员可趁之机,给其创造了更多的舞弊机会,所以要改变这种情况则需要不同部门的人员对工作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使工作更为公平化透明化。会计信息化系统,就是对不相容的职务进行相应的开发与研究,并且要定期进行维护以及数据的登记,并对其财务报表等等方面进行分离的工作。重新规划组织机构工作,要将信息管理配合财务管理,使其两个部门相互融合,从而成立新的独立的信息维护中心,保证其系统的安全。
(2)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制度,就是在企业员工的培训之中融入会计信息化理论以及一些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要对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更好地执行工作。除了这些工作人员之外,领导人员也要对会计信息化有一定的掌握,不断提高其自身素养,更好更快地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信息化制度。
(3)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职业素质非常重要,而对其定期开展学习与培训是有效措施之一。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普及信息知识,使其明白信息内容,并在其专业素养与能力上有所提升。并且还要完善招聘政策中的引导训练,根据其个人能力,展开对新员工道德价值观的培训。而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要有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
5、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越发重要,其职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展。会计信息化得以实现,就会使其会计传统职能有所更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财务会计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由过去主要是对外报送会计报表转向利用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并支持和参与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由过去单纯的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全面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所负责的工作同样有了改变,这些都是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在今后,会计人员或许能够胜任较好的管理工作,管理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多样。对信息的收集、过滤并且整合。面对会计信息化给传统会计职能带来的巨大影响,从业人员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使其结果更为理想。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相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财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飞涛.浅析会计信息化及其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14).
[2]郭剑峰.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业,2009(12).
[3]谢小红.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研究[J].消费导刊,2009(16).
[4]王宗台,刘中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J].财会研究,(12).
[5]崔宏伟.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影响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92-96.
[6]孟文.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作用[J].会计研究,2010(8):73-76.
[7]王春梅.论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
[8]徐美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职能转变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12).
[9]卢永辉.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会计职能转变[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
[10]王淑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16).
[11]胡薇.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干预略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
篇7: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会计职能的影响论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在未来的生产经营中势必会运用会计现代信息技术,这也会成为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企业在制度上的改革和工作中的创新都要发挥出会计信息的职能。当前如何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会计职能产生的影响,满足企业会计信息的实际发展需求,已经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概述
企业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将会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不仅是体现企业会计与时俱进的重要方式,也是信息化社会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对实现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通常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包括:1.利用网络共享资源企业会计信息具有众多的功能,最为突出的功能之一就是整合信息,而会计信息系统能利用信息来了解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连接信息来及时转换信息,进而生成会计信息[1]。2.涵盖范围广企业会计电算化或原始手工会计、会计信息具有较大的扩展空间。从数据处理的层面进行分析,企业会计信息的快速计算是以计算机技术总结特性的使用为基础,能实时进行信息的高度共享,提供快速有效的决策信息。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外部监督环境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监管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信息需求发展,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审计技术和会计处理方法有所变化,具有外部会计监管的变化。电算化模式具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特点,会计监督不仅监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功能,也监督相关人员的.检查工作。第二,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会计信息化会能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让其拥有更多的精力、时间来优化业务流程,积极变革企业组织,有效执行绩效评估与约束机制,实现会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采集。会计信息系统能根据规定的规则和程序来处理信息,向用户及时传递结果,根据用户的反馈来确定用户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出会计的管理职能。第三,对会计核算职能的影响。传统的会计主要是利用算盘进行计算,将结果记录在纸质上,属于完全手工操作的方式;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会计管理的工具,借助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登记会计信息[2]。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出发,电算化会计和传统会计的数据处理具有相同的起点和终点,即以原始凭证为起点、以会计报表为终点;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数据时,以规范编制记账凭证、原始单据标准为依据来制作报表,然后由不同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凭证,利用计算机登记账簿。第四,对会计反映职能的影响。会计反映职能是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来优化财务会计信息,尤其是信息核算和信息确认的优化。在信息核算过程中,借助系统生成机制凭证,通过凭证来记账、审核账目,对各账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明确;在信息确认的过程中,通过筛选信息来鉴别信息真伪,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第五,对内部会计监督的影响。通过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真实,以企业管理要求和计划预算为依据,使经济活动与国家的财政纪律及法律要求相符,避免企业的经济损失[3]。会计人员根据预算的标准,对事前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加以输入,使电脑利用自动报警的功能进行实时控制,促进监管效率的提高。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路径
1.分离部门之间的职责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不相容职务涉及资产盘查、资产保管记录、正常操作执行、授权批准、财务报表稽查、初始数据记录、系统检查维护等,所以要分开业务方面的资产保管、记录、授权、检查、执行等。同时从组织机构层面进行重新划分,在财务部门内融入信息管理部门,将单独信息录入会计中心设在财务部门中,通过独立的信息维护中心来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但其不负责会计的日常业务处理;或者是设置独立管理部门,规范业务处理、审核账物报表、保管企业全部资产等,但其不负责业务事项的具体处理。2.优化会计信息化制度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要和职工的培训工作产生联系,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制度。由于培训工作涉及的对象包括生产人员、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等,所以要让其对会计信息加以明确,以免人员简单处理会计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领导者要积极学习与会计信息理论相关的知识,为制定合理、科学的决策奠定基础,更好地落实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信息化制度改革的目标。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应该加强职工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鼓励职工学习信息内容,增强职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或者是制定科学的招聘政策过程的引导训练,完成评估后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安排职工进行工作。同时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系统的激励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奖励或批评职工,为职工提供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避免出现不道德行为。
四、结语
以往企业领导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会计职能的变化,导致会计工作无法顺利实施,这就需要企业立足实际,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鼓励职工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让自身知识结构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会计职能有所转变,只有高度重视这些变化,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才能保障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关盈,王萍.论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8).
[2]徐美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职能转变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
[3]黄振伟.浅谈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19).
作者:谢沛珊 单位: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篇8: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论文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论文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代替了人工记账、算帐、报账等会计活动,成为会计行业的主要计算模式;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已经发展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的实施对传统的会计职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电算化会计在行业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主要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首先,是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工会计下人工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替代物。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其次,数据的处理是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对操作权限的限制设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再次,电算化会计与手工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记账规定日记账、总账都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采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十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都是通过打印输出的,可以装订成为活页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由于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口,打印数量比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账工作一般是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人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同于红字更正法,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对于财会工作的影响的基本特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于财务审计上的影响表现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的一次飞跃。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联系,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至于达到审计目的,并且能够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当一个系统已经完成并投人使用后,再对它进行改进,要比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费用也相对的昂贵。因此,除了要对投人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外,还应该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有专门的审计人员参与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因此,现在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好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篇9:浅谈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影响论文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一般来说,会计基本假设具有客观性、难以正面证明和独立性等一些特征。离开了会计假设,其他会计理论都无从谈起。从实践中可以看出,会计基本假设只有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才有助于会计人员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实务环境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正确的处理。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假设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传统会计假设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以保证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正常发展。
一、信息化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不仅为会计信息的传播提供条件,同时也使企业的组织形态、经营方式等方面呈现外在虚拟化状态。企业外延不断变化使会计主体的概念呈现模糊性,这就需要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界限。但是,会计信息化只是将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范围进行了拓展,其内涵既包括原来意义上的会计实体,也包括各种虚拟的临时组织。会计信息化虽然极大的拓展了会计主体的外延,但是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无论会计主体的外部形式和存在介质如何变化,今后的会计服务对象仍旧为某一特定主体,并以其客观存在或发生的经营行为作为处理会计信息的唯一依据。因此,也就不可能动摇会计基本理论的根基——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信息化依然要以这一特定主体所客观发生的.经济活动为唯一依据。
二、信息化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会计期间的损益确认问题,一方面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虽然各种新型媒介主体的诞生、发展、消失都难以判断,其经营活动又常呈现某种“短期性”,或者说是瞬时性,但是其设立目的始终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为了破产。只有保证了这种稳定性,虚拟组织才能以相对不变的整体形式与外部进行合作,促进自身的发展。许多虚拟主体在成长过程中也在不断向实体企业转变,以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提高信誉或者降低风险,这也就要求其保持自身的持续经营。因此面对信息化进程带来的影响,持续经营应当被赋予更多的新内涵,在遵循的前提下更多的从动态上对其进行把握。
三、信息化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会计信息化不仅使企业与外部实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小,而且也为信息使用者适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提供了可能。因此会计期间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网络通讯在线、实时反馈的功能可以进一步细分。信息化提供了更为迅捷的方式以供决策者了解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横纵向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执行统一的会计期间核算为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客观可比的标准,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管理,进行经济决策,信息相关者也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期间了解企业的经营和效益。所以坚持会计分期的假设和信息化的发展完全可以是相辅相成的。
四、信息化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进程,网络通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子货币的使用和电子数据的交易记录,丰富了货币计量的形式。例如,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经济业务和各项交易的实现更为便捷。然而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无论什么货币都需要计量单位,如此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价值。因此会计信息化带来的是对传统的货币计量的丰富和进一步发展。
五、总结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企业会计信息化也将不断发展。面对这种趋势,会计人员必须加深认知,重新审视会计相关基本理论,特别是前提假设的变化。不断挖掘理论新内涵;必须转变观念从而更好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会计工作;必须参与到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并与信息人员一起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管理。只有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不断探索,及时发现和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才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质量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共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篇10: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会计职能的影响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
企业的会计工作也无例外,会计电算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出发,阐述了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然后再论述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会计职能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管理职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逐渐推动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行业,实现信息革命。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企业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竞争和挑战,必须实现技术改革。
加快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是各大企业在行业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所谓会计电算化就是指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主导,应用于现代会计工作中,创新会计工作职能,提高各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从而推动会计自动化、信息化的进程。
会计电算化以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这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有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全部由计算机系统自行操作,避免了纸质记录和人工统计的错误和漏洞。
会计电算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是一次重要突破,既满足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用计算机代替传统的记账、算账、审账等工作,同时利用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预测、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它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还能提高精确性。
在企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会计职能的影响
1.审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职能包括审计职能在内,审计是指国家规定或者单位规定的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执行财务控制工作。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职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重新制定工作标准。
审计工作的规范要求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特别是审计工作的风险控制功能,只有重新制定规范标准,将其与电算化相结合,才有可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减少了人工计算量。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职能的影响还体现在人工计算量上,传统的手工操作的计算量十分庞大,涉及的数据极多。
会计电算化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减少了人工计算量,同时也节约了审计的时间。
三是会计电算化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风险。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和信息,是开发性和共享性的,容易导致数据和信息外流和任意修改的风险。
特别是一些竞争企业,通过一些非法手段获得相关信息。
在非法盗窃和篡改的问题下,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安全有着一定的威胁。
四是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所谓审计线索就是指审计工作中的原始凭证和计算凭证,而会计电算化中审计线索确是无法保证的。
它常常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容易出现系统故障、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等问题,从而破坏了审计数据。
电脑操作的统计工作显示的审计线索不够明确,不能够留下充足的审计证据。
在查账和审计账目时,无法得到相关证明,这需要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改进。
2.促进会计工作职能重心的转移
会计电算化将传统的会计工作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水平,把大量的企业财务人员从会计的基本功能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参与到企业经营决策、规划、责任考核中。
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工作从核算与监督的基本职能向规划、组织、控制、评价的管理职能转变。
3.增强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会计职能最突出的功能就是管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改变了会计管理的技术和方式。
传统的会计管理主要是依靠人来监督和管理,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中心。
这样的管理工作容易受到人为的影响,主观性太强。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管理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减少了人为的影响,强化内控制度的严格执行。
4.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与业务结合更紧密
传统会计是与企业经营业务是分部门的。
会计的工作重点是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产生的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分类,依据会计规则进行会计核算并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严重的滞后性,通常说会计就是消防队员。
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的前移,使会计工作的触角伸到了业务的每个方面,各项财务信息直接从采购、生产、仓储、人事等各业务线上实时采集与控制。
会计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使会计参与到业务决策、经营管理中,有效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工操作和纸质化处理是传统的会计管理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而会计电算化则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需要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需具备包括系统维护工作、保护数据信息安全、防止公司重要信息泄漏的能力。
其次,随着会计工作重心向规划、组织、控制、评价的管理职能转移,还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拥有更高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这对会计工作人员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理念的快速融入各行各业,将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电子发票、电了货币等新兴事物对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会计电算化及会计的职能也将向互联网化、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飞涛.浅析会计电算化及其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14).
[2]郭剑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一r作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
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思考【2】
摘要: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的普及与应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管理标准及控制要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文对会计电算化整个操作过程的管控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完善系统管理制度,在系统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强化管理,可以使电算化系统得以有效使用,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日常维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企业现代化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但由于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不可见性和高度集中性,也给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确保系统正常、安全地进行,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基础需要完善
(一)做好人员、环境、硬件的合理配置
1.高度重视机房管理。
机房内应保持室内清洁,应充分满足防火、防潮、防尘、防磁和防辐射及恒温等技术要求,系统摆放要合理,有条件的应进屋换鞋。
室内严禁吸烟、乱扔果壳纸屑等杂物。
对进入机房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无关人员不能随便出入,严格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系统,做到专机专用。
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带软盘进入机房,系统内严禁插入不相关的磁介质,不能在系统上玩游戏,也不能用安装系统的计算机上网,若必须用于网络的远程操作,应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时杀毒,定时升级。
每日结束操作时要及时关机,锁门锁窗,防止他人篡改数据。
2.合理配置硬件设施。
一般来说,传统的单机版电算化系统对系统的要求都比较低,而当前较多的电算化软件特别是升级后实施的ERP软件往往是要联网使用,通过分布式系统,众多的使用终端通过网络实现对服务器的访问,因此对于计算机硬件的要求相对较高。
这就需要企业考虑配置较高的的电脑,且考虑适当的带宽。
设置服务器的工作地对于电脑、网络的要求则需要特别测算,否则将会极大影响整个企业(集团)的.工作效率。
3.确定专人负责,合理分配权限。
手工记账时,财务人员可以分为出纳、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岗位。
而在电算化系统中,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据操作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电算化主管等岗位 ,这就要求在现有的会计人员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可能有人不适合系统,就需要分流了,也有可能出现一人兼两职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现象。
严禁由一人变换身份登录完成制证、复核和记账的整个步骤。
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维护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系统管理员,数据维护管理与审核分设,系统操作与档案管理分设。
另外,还应建立岗位轮换制,出纳人员不能进行复核、记账,也不能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各岗位既要分工明确,互相独立,又要互相牵制和制约,职权分离,这样可以有效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从而防止出现舞弊和欺诈。
工作流程要安排科学,前后衔接合理,不能由于某个人的消极怠工而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
(二)选择符合企业管理战略的电算化系统
在20世纪中叶,电算化已经初露端倪,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发出不少的电算化软件,企业从自身的行业特点、日常经济往来业务的要求、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财务的承受能力等几点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软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业务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前瞻性的预测,有选择的安装数据模块,切记好高骛远,选择大而全,结果造成闲置,形成浪费。
系统由软件的开发人员安装和调试,并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情况,和会计人员一起对系统的模块进行调整,使其与企业的经营特点相贴合,实现企业的经济业务情况与财务系统相有机融合,避免生搬硬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趋势是集团化、全球化。
因此,企业必须根据管理战略的要求,实施ERP等管理系统,此时需要考虑财务系统与ERP系统的对接或在ERP模块设置财务系统,兼顾财务习惯与操作的简便性。
二、做好电算化系统的前期实施工作
1.做好人员的岗前培训。
在选择好适合的软件系统后,由系统开发人员对会计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一般1-2个月时间,每个人要做到对系统的各个步骤都熟练掌握,培训未合格人员,可做其他辅助工作,不能上机操作,这样可杜绝系统数据的破坏或丢失,保证正常工作的进行。
系统操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等级证书,没有证书者不能上岗。
2.完善基础信息录入。
系统调试成功后,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录入,包括科目的选择与设置、编码、期初余额、人员信息、往来单位信息及各明细账的设置等。
输入信息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信息源头,无效信息的输入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垃圾,必须仔细认真。
输入完各科目的期初余额后,可用系统的试算平衡功能,来检查录入的数据是否平衡,如果系统显示期初余额不平衡,需要重新修改。
输入结束后,应由两人以上对录入的数据与手工记账的账本进行反复核对,只有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系统的正常操作。
系统试运行后,至少在3 个月内,实行手工和系统双重记账,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系统运行正常,数据保存成功,取得与手工记账相一致的结果,才能停止手工记账。
3.建立电算化系统管理制度。
系统操作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规程应明确各操作人员的职责、操作程序和平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形成一套本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文件,打印成册,同时公开张贴,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三、做好电算化系统的日常使用管理
1.操作权限的设置。
在系统中,应设置不同的权限,要层层设置,最大权限的人只能是会计主管一人,严禁每个人都设置成最大权限,每个岗位只能拥有自己的权限,每个人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操作,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防止财务机密外流,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准确、可靠。
操作权限控制采用设置口令来实行,每人应设置本人密码,不能所有人共用同一密码,每人对自己的密码有保密的义务,严禁泄露,也不能故意窃取他人的密码。
密码应由会计主管统一授权和管理。
操作人员如果离开工作现场,必须在离开前退出已经运行的程序。
对关键步骤如反结账、大额调账等特殊环节,要建立操作审批记录,并签字留档,以备查验。
2.财务数据质量管理。
输入信息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信息源头,无效信息的输入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垃圾,必须仔细认真。
凭证输入后,系统将自动进行多项业务处理,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因而数据输入管理是整个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程序中关键的控制环节。
3.账表输出管理。
每月在结账后,进行报表的打印。
对于现金科目和银行存款科目应每日制证,每日打印凭证和日记账。
出纳人员每日根据日记账余额和库存对账,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做到当日账页打印出来,当日对账完毕,如有不符,及时查找。
其他科目,可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制证,但当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当月必须制证完毕,并在审核无误后,及时打印凭证和财务报表。
选择在年底打印账簿,平时对稽核人员的要求就比较高,企业应设专人担任稽核工作,每月核对凭证与所记账目是否相符,报表和各明细账余额是否相符等。
稽核工作非常重要,必须由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做到当月记账,当月稽核完毕。
如有不符,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更正。
打印输出的账表凭证应由有关人员签字盖章,并装订成册。
4.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维护。
由于电算化系统软硬件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出现硬件或者软件的故障,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操作人员不应擅自进行系统软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不得擅自升级、改变系统软件版本或更换模块,不得擅自改变系统环境的设置。
企业应设专人担任系统维护员,一般是由会计人员担任,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或者与软件服务商直接联系,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四、做好电算化系统的备份与安全管理
1.备份管理。
系统应定期备份,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备份,可以每个月为周期,也可以按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
一般系统都有强制备份功能,除在计算机上进行备份外,还应在另外的光盘人质或磁介质上进行备份,一般应备份两份,以免财务软件出现故障,数据丢失。
每隔一段时间,对备份文件进行检查,看是否运行正常,防止由于磁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2.安全管理。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数据从后台上来看是完全开放式的,因此保密性、安全性等都比传统模式更加脆弱,如系统数据被删除、破坏和非法篡改并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和审计线索,这使电子数据的安全保护、备份和恢复、禁止非法操作变得极为重要。
一是,要设置并实施完善有效的系统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和完善操作管理章程、重视内部稽核、增强数据安全是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日常管理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完整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
二是,要积极防止病毒对系统的破坏与入侵。
企业应尽可能做到财务系统的相对封闭运行,及时更新防杀病毒软件,充分运用加锁存储设备,加强磁盘读写控制。
在网络财务软件环境下,还应采用防火墙、网关封锁、身份认证、验证密码等安全技术,确保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江路明,孙国萍.会计电算化[M].中国市场出版社,.
[2]相新江.论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8).
[3]张汇臣.会计电算化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篇11: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影响的再思考的会计理论论文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影响的再思考的会计理论论文
一、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这种观点也是一种演绎推理思维逻辑的结论,认为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将导致一种新的会计思想。同时认为会计信息化要重整传统会计模式,预言会计信息化的特点是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充分开放的并高度共享的、实时报告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要求构建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高度自动化,实现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使每个组织都主动地报告会计信息。过去会计信息是管理者的宝贵财富,是商业秘密,事实上会计信息将来要更大程度地开放和公开。
网络的便捷和电子商务使得会计信息化成为现代会计新的特点:这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势必对传统会计产生强烈的冲击;对会计报告产生的冲击;对会计职能产生冲击;对会计流程、会计方法的冲击。
会计理论是由具有一定客观逻辑关系的会计理论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系统化的有机整体。我国的传统会计理论体系是以会计目标为理论起点,以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和会计应用理论为内容的有机整体。会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于财务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的理论,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各项会计实务规范,是引导和制约会计工作的标准、评价会计工作的依据。传统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有基本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计量等层次。
会计信息化表现在对传统会计理论冲击影响的几个方面:
1.对会计目标的影响。2.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3.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4.对会计计量的影。5.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6.对会计分析方法的影响。7.对会计检查方法的影响。影响是深远的。会计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检查的方法,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三、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1.会计信息的实时性
传统会计主要是事后核算,会计信息滞后,所需的信息一般要到当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账上反映出来。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交易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直接下载到会计应用程序中,使得从原始单据到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瞬间就可完成,所需的会计信息随时都可获得。使用者亦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限,浏览查询所需最新的和历史的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其决策风险。
2.会计信息的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系统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具有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仿真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会计信息的网络共享
网络环境下,连入互联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只要在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合法地获得信息资源和会计数据,还可以任意使用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网络上的任何一个工作站都享有系统的全部功能,使会计信息化最主要的特征――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性得以实现。
四、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分核算、管理、决策三个层次。作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仅有核算功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和方案等。因此,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核算功能外,还应具有参与管理和决策功能。
管理型会计是对企业管理进行支持,它包括财务计划、分析和控制管理功能;决策型会计是对企业经营决策进行支持,它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和管理决策等。因此,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应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三方面的信息化,尤其是后两者,而决策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最高层次和最终趋势。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专家系统,建立相应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使财务管理和决策智能化,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和决策型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仅发展到管理型会计阶段,与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相差较远。我们必须要加大开发力度,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发展高性能、高层次的会计信息系统,以适应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五、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会计信息人才是现代网络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求他们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又要求他们有很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现代化的会计人才对于会计和计算机以及网络都很熟悉才可以应对浩如烟海的会计数据,抓住会计管理的核心,提高企业利润和应对市场竞争。
六、结论
会计学是一门研究方法论为主的经济应用科学,信息技术则为会计方法的推陈出新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会计信息化是网络和计算机革命的产物,是会计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对会计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篇12: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影响的再思考论文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影响的再思考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发展和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的深化和发展离不开会计理论的创新、指导与支持。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是否还能继续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其间学者们从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络会计、会计信息化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传统会计面临的冲击和挑战,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的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会计工作流程、会计方法、内部控制、会计组织、会计人员等会计理论和实务领域及范畴。关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导致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要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并没有触动会计的本质和内涵,在新的环境下,传统会计理论仍然适用,只是需要正确理解其本质,对其重新认识和诠释。
应该承认的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理论的确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并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会计信息化究竟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哪些方面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是否属于实质性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真正研究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影响的论著较少,而其中探讨对会计实务和工作影响的较多,大多是针对会计的技术手段展开的讨论,特别是针对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的探讨,而探讨对会计理论影响的较少。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对会计信息化的涵义没有一个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传统会计理论中相关范畴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因而无法准确把握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也就无法判断传统会计理论是否还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无法明确会计信息化发展和变革的方向。究竟是要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修补,还是要发生质的飞跃,创新传统会计理论,构建会计信息理论新体系?这已成为制约会计信息化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因此,本文将在明确会计信息化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探讨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理论受到的冲击和影响,重新诠释相关范畴,从而明确应对的措施,以指导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创新和实践活动。
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是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当时对会计信息化涵义的理解是:“会计信息化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的报告会计信息。之后,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诠释,但对其涵义尚无一致的界定。目前较权威的观点是杨周南教授在其论著《论会计信息化的tmaim体系架构》中对会计信息化核心内涵的界定:“在会计行业和组织或企业会计活动中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使会计信息资源成为全社会的共享财富,以推动会计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会计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促进会计行业、组织或企业会计管理活动和会计业务的变革,以推动会计事业的发展。”可见,从本质上讲,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是技术变革和理论创新不断互动和融合的过程。
三、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及其重新诠释
1、拓展了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和形式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做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建立工业经济基础上的会计基本假设必然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会计主体假设是为了明确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立场及对其空间活动范围的界定。传统会计主体是以有形的实体组织为主,有明确空间范围。但会计信息化下出现的虚拟企业等临时性的结盟组织使会计主体出现了模糊性、整合性、不确定性,更加不易确认,于是,有学者认为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已不再适用,提出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等假设来取代之。对此,需要明确的是会计主体并非完全等同于有形的会计个体,它应具备两个特性:拥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自主支配的经济资源,并能独立做出决策;对自己控制的经济资源及经济行为承担责任。很显然虚拟企业是完全具备这两个特征的,其模糊性、整合性并不影响该组织的客观存在,其形式上的多变也并不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反而更加显示出其会计处理高速、便捷的优势。因此,虚拟主体的出现只是丰富了会计主体的形式,拓展了会计主体假设的范围,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主体可以是实体主体与虚拟主体的并存。
持续经营假设是假定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它是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等原则的基础。然而由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主体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加剧,使得人们更难于辨别一个主体是否在持续经营,于是,有学者认为这动摇了持续经营假设存在的理论基础,提出应用破产清算假设来替代持续经营假设。对此,应该明确的是持续经营假设并不表示企业不能破产清算,而是表明在正常的环境因素下企业能够生存,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遵循会计原则,对其经济业务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无论是传统意义上有形稳定的实体主体,还是会计信息化下的无形易变的虚拟主体,都不会无限期地存续下去,都会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只不过是存续期长短的差异,但这并没有影响企业遵循持续经营假设进行会计处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仍应遵循持续经营假设,而对于那些存续时间较短的企业可使其提早进入破产清算环节,依据清算会计程序进行处理。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为及时总结企业的经营情况,人为地将企业不间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它为定期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损益提供了前提,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也是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依据。然而由于会计信息化下会计信息的实时加工和传送成为可能,会计期间的间隔可以趋向于无穷小,财务报告期的大大缩短,特别是xbrl技术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应用,使得低成本、高效率的联机实时交互式会计报告成为可能,规定会计期间似乎变得不再重要。于是,有学者提出应用“交易期间假设”替代会计分期假设。对此,应该明确的是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比性,实时高效、个性化的会计信息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本质,它只会影响会计期间的长短而不会使其消失,也并未否定会计分期的存在。而如果以交易期间作为会计分期,因难以保证各个交易期间时间间隔的一致性,反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并假定货币币值稳定。它解决了会计计量的尺度问题,而货币性信息的效用则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然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虚拟货币的出现,企业间技术、资本自由流动的加剧,对非货币信息的重视,使得货币成为观念的产物,也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仅以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货币计量假设受到冲击和挑战。于是,有学者认为,应用以电子货币计量为主的“在线货币假设”替代货币计量假设。对此,应该明确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不排斥非货币单位的补充运用,而传统的会计核算中也一直是以货币信息为主,非货币信息为辅,这并没有违背货币计量假设。虚拟货币的出现只是增加了货币计量的形式,加速了货币的符号化,使其变得更加无形和抽象,但这并未消灭货币或者超越价值抽象的范围。另外,货币本身也并不是一个充分稳定的衡量单位,币值稳定作为货币计量的附带假设,所受到的冲击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也存在,但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仍有必要坚持币值稳定假设。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基本假设虽然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其实质和内涵,只是拓展了会计假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使其更加多样化,会计基本假设仍然适用并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促进了会计目标的融合和实现
会计目标是会计所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它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性内容,指明了会计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关于会计目标的讨论,理论界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应定位于提供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由于它们都把信息使用者当作一个完整的群体来看待,因此只能提供共性的信息,无法满足使用者个性化的需求。而会计信息化使信息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的实时双向交流成为可能,不同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获得多元的个性财务报告,充分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既有助于决策者的经济决策,又有助于反映受托者经营责任。因此,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目标应是两者的融合,即向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可靠而有用的会计信息。而这一点在新准则中已有所体现:新准则针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仍不够完善的现实,确立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同时说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体现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双重要求。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并未改变传统会计目标,反而利用其网络技术平台的优势,促进了会计目标的融合和实现,更好地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强化了会计的各项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的功能,即会计能够干什么,是会计工作本质的体现。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信息的处理实现高度自动化,会计的反映职能得到更好地实现。同时,由于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核算处理,使会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会计日常事务中得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有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而会计信息的实时跟踪,使会计人员能及时了解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及供应链上的有关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会计的规划、调节、监督、考评、决策等职能也得到了加强。
4、突破了权责发生制的确认标准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会计只能确认企业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而对尚未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则不能进行确认。新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这一标准暴露出了很多缺陷:由于信息反馈速度慢;无法确认企业因长期生产经营积累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等金融资本;无法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及大量与信息使用者决策关系密切的预测性信息,因此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而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由于企业的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内完成,使得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收付实现制则成为会计信息化下会计确认基础的客观必然。会计信息化下强调的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重的确认标准。
5、丰富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形式
会计计量既是其他会计处理程序的前提,也是其他会计程序的结果。一个完整的会计计量模式,除计量对象外,还包括两个要素: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仅以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难以对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准确计量,也难以反映产品和设备的真实价值,其反映的会计信息滞后,使得公司管理当局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会计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职能无法发挥出来,因此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得到完整、准确的反映,就必须丰富会计计量属性的具体形式,这一点在新的会计准则已有所体现:在新准则中,原来的历史成本原则已作为会计计量的一种属性出现,新准则全面引进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并明确了计量规则。公允价值的引用意味着会计确认与计量不再一味记录过去,更多的是需要面向未来。而由于各种计量属性各有所长,因此应尽可能根据各种计量属性分别计算,并将各自不同计量结果交给信息使用者,以更好地满足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6、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满足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目标和会计假设的影响,同时也波及到与其相关的或以其为基础的会计原则。会计信息化下,信息使用者的投资策略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其信息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一些原来看来不相关、不重要的信息变得相关而且重要。而一些现在看来非常相关、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能会变得次相关和不重要,这使得传统会计信息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变得不甚相关,相关性原则的内涵和外延都将发生变化,重要性原则的侧重点也不得不进行调整。信息的实时获取和传递,以及提供信息的多元化,将更有利于满足信息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信息的时效性。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灵活地选择各种信息组合,信息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更多地取决于使用者的个人判断,及时性和可比性也得到更好的满足。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更有利于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推动了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物,是会计处理程序的核心环节,主要目的是向需求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传统财务报告是一种定期报告模式,披露的主要是以过去交易为主、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单一的、货币化的、通用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信息者使用者对信息的全面化、多样化和及时性的要求。会计信息化下采用的是一种实时在线财务报告模式,它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提供的是一种更为全面完整的、易理解的实时交互式专用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得到提高,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全方位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事项的即时信息,其范围涵盖财务及非财务、货币及非货币、历史及实时等全方位信息。而xbrl技术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更是推动了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一种跨平台、跨语言、低成本、高效率、实时交互、面向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运而生。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的确对传统会计理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使其表现出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但这种影响大多并未真正触动传统会计理论诸范畴的实质和地位,因为不少问题实际上在以前就已经存在,并非是由会计信息化环境带来的特有问题。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又产生新的质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会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进而不断作用于会计准则和规范等应用理论范畴,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对会计应用理论的修修补补已经不能满足环境对会计系统的要求,亟需通过改变会计的概念结构甚至基础理论,并用新的理论去指导建立新的应用理论体系。因此,会计理论要想满足会计信息化环境带来的新变化和挑战,就不能停留在对传统会计理论的不断修补上,而是要发生质的飞跃——创新传统会计理论,构建会计信息化理论新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思想同传统的会计理论之间的日益不适应,迫切要求会计理论的变革和创新,呼唤会计信息化理论的诞生,会计信息化应该体现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变革的要求,积极反映会计与技术的结合及相互影响,构建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已成为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篇13: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论文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论文
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原来的会计模型重组,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科有机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新建立起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并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的处理过程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以及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是现代会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次飞跃,更重要的是它对会计理论及实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对会计理论体系产生的影响
(一)对会计目标产生的影响
所谓会计目标,就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体会计工作以期要实现的要求或者标准,它是决定着会计实务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会计工作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化,它可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当今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会计基本目标依然是提高所在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目标就是向债权人、投资者、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或者社会公众,提供一些与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发展状况有关的信息,通过这一财务信息来反映企业管理层责任的履行情况,这有助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参考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对于会计信息化技术而言,其本质上是会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相融合,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会计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建立一个可以满足现代管理要求的新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而不是为了更好为提供会计信息而服务,或者说重心并不在此。当今虽然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会计信息更能满足社会公众对某企业经济状况的需求,它为需求着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资料和信息。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会计信息的处理已经逐渐实现了网络化、自动化和系统化,甚至可利用自身信息来实现准确的预测与决策。即便如此,但这种先进的技术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原有的目标,反而促进了原有会计目标的快速实现。
(二)对会计基本假设产生的影响
对会计主体假设产生的影响。会计主体即会计实体,它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在传统经济时代,会计主体范围一般比较明晰,主要是指独立核算的企业;企业会计只是核算企业范围之内的各种经济活动,向有关对象提供各种需求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极大地扩大了会计主体的范畴,尤其是各种网络公司处于媒体空间之中。然而无论会计主体外部表现形式及存在介质发生怎样的变化,会计服务对象依然是特定的主体,它以客观存在或者发生经营行为、处理会计信息的主要依据。对于会计信息化而言,只是改变了会计信息储存介质或者传输方式,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改变会计主体的假设。无论在会计主体的'假设最初阶段,还是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从未发生过改变。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的影响。所谓持续经营假设,主要是指除非有反面的例证,否则就认为企业经营活动能够无限制地经营下去,企业也不存在破产清算的可能性。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的资产主要是实物,并且构成该实物的主体均是具有价值的各种自然资源,而技术因素与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却非常的小。对于传统工业企业而言,这些具有一定价值的自然资源一直作为企业的有形资产存在,只要有这些资源就表明它有较强的生产生存能力,并且能够合理地预见这些自然资产的物理寿命。有这些自然资源的存在,客观上可以降低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及其风险。从这一层面来说,尽管传统工业企业的经营依然存在着诸多经营失败的风险,但这种风险的存在似乎不会影响到人们持对企业持续性经营的假设,也不会影响到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各种会计系统规则表现出来的理性。从实践来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媒介主体的出现和消失变得更加捉摸不定。由于外部的虚拟化经常掩盖真正的交易行为,因此各种经营活动也常常会呈现出一定的短暂性,加上适时的联合、介入和退出,使得游离性与随机性更加难以控制。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求我们要站在市场的角度确定企业经营连续与否,而这主要是建立在会计工作的基础上。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这类企业常常被确定是持续经营主体。
(三)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可靠性、可理解性、相关性、可比性以及及时性,它直接关系着决策者决策后果,因此要求要求会计信息一定要真实可信,可以满足实际决策者的需求。对会计信息质量起修订作用的操作限制主要有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与重要性。会计原则与财务报告之间相互协调,同时也体现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共同要求,这也是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律。在当前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处在企业管理控制层,并且更有利于体现出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一般原则性,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体现了会计确认计量上的突破。
(四)对会计计量产生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在会计要素计量时总是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金额,但在会计信息化的今天,会计核算计量方法主要以历史成本为核心,以市场价值和重置价值等计量方法作为补充的多元计量方式;这样一来,会计信息不但反映了历史成本,而且反映了现时价值。不同的会计领域采用的是不同的价值计量形式, 主要以历史成本为核心的会计报表系统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依据的财务成本管理系统,从而使多种计量方法更加适应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
1.打破了传统的会计实务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不同,现代会计工作都是基于会计信息系统而形成的,这就可以将会计人员从重复、繁杂的日常工作中完全解放出来,使得更多的经营管理工作重点转向非实务性工作之中,比如业务流程优化以及组织结构调整等。通过分析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可从这些信息中找出企业生产经营中已经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及时准确的调节、控制,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的信息需求,不但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信息储存、维护以及报告规则,而且还可以制定信息处理中可能用到的模型或者方法,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后传给需求者。
2.在实行会计业务信息管理的今天,会计信息化不只是模仿手工会计来处理相关事务,而是志在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来突破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的局限性。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可以随意使用各种电子交易方式、网络节点式的电子化服务以及自动化生产系统,从而可以在业务发生时启动信息过程中的记录、处理、储存以及报告信息。这样一来,可以使会计实务的处理更加的灵活化和自由化,同时也提高了具体会计实务的效率。
3.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的日渐成熟,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促使会计信息处理更加的自动化和高效率化,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也可以有效地实现集成与同步,从而使会计实务的工作量大幅度地减少,这对于实现会计部门各岗位的合并与重组非常重要。一般而言,信息数据结构一旦可以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企业的冗余度就会随之降低;同时生产组织和管理部门产生的数据信息,都会通过互联网直接进入到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使用者,并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和调用。企业的领导也能够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并对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与处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形成相对集中的会计控制职能体系,并使会计实务的管理层次大幅度减少,以保证整个企业的会计组织能够保持一种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篇14:对会计监督职能中若干关系的探讨的论文
对会计监督职能中若干关系的探讨的论文
一、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职能中首要的基本职能
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有多种不同认识,最常见的观点有六种,对会计监督职能中若干关系的探讨论文。不同职能论的倡导者由于对经济活动过程尤其是会计本质的理解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表述方式。然而,大多数会计理论研究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一致认为,会计二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由于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有“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之不同观点,因而二职能又分为反映与控制职能和核算与监督职能。另外,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会计的二职能应该是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这种观点虽然是一种权宜的表达方式,但却是在摈弃了两大派别互相之间偏见与局限之后,所形成的最为科学的会计职能观。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们不断地追求利益和分配利益,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公平与效率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历史。会计作为一种记录、计量的工具,首先产生于人们对经济利益分配的需要,同时在利益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参与了经济利益的.形成与分配过程,而在分配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是公平问题,而不是对分配结果的反映,只有监督才是实现公平的最重要的途径。监督作为一种活动,其本身不可能独立存在,也不可能独立发挥作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并由特定人员或机构来完成,而且这种人员或机构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这一点出发,会计监督职能与任何别的会计职能相比更为重要,并且始终伴随着其他职能的运作过程。由于利益是任何社会形态存在的基础,利益分配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主旋律,公平问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而会计不可能消失,会计监督职能也不可能消灭,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所有职能中首要的基本职能。
二、会计监督职能与反映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反映职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基本职能,它与会计监督职能一样,伴随着会计发展的始终。但会计监督职能与反映职能有主次之分,监督职能是主要职能,反映职能是次要职能。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现代会计实践中得到证实。
一般认为,现代会计产生于股份公司出现之时,向投资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是现代财务会计的目标,经济学论文《对会计监督职能中若干关系的探讨论文》。缘于此,似乎反映职能是财务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前提,即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必须是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既然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是有用的,那么其充分必要条件必须是这种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或真实性)。由于会计环境比较复杂,如果没有会计监督职能贯穿于会计工作始终,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或真实性)就难以保证,就有可能对投资者决策造成重大失误。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所进行的成本控制、预算、分析、计划等,是监督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
三、会计监督职能与核算职能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离开了核算就无所谓会计,监督也无从谈起,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必须指出,这里的核算与监督有概念交叉之嫌。核算实际上由两部分工作(即核与算)组成。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核”是指“仔细的对照考察”,与之相关联的词有核定、核对、核实、考核,其中都蕴藏着监督之意;“算”是指“计数、加总”。如果将核算与监督并列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显然缩小了会计职能本身的内涵和外延。
但是,会计的监督和反映职能都是建立在会计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计算职能基础之上的,但记录和计算职能不是会计的特有职能(数学和统计学是关于记录和计算的专门学科),因而不是会计的最基本的职能。
篇15:对会计监督职能中若干关系的探讨论文
对会计监督职能中若干关系的探讨论文
一、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职能中首要的基本职能
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有多种不同认识,最常见的观点有六种。不同职能论的倡导者由于对经济活动过程尤其是会计本质的理解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表述方式。然而,大多数会计理论研究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一致认为,会计二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由于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有“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之不同观点,因而二职能又分为反映与控制职能和核算与监督职能。另外,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会计的二职能应该是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这种观点虽然是一种权宜的表达方式,但却是在摈弃了两大派别互相之间偏见与局限之后,所形成的最为科学的会计职能观。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们不断地追求利益和分配利益,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公平与效率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历史。会计作为一种记录、计量的工具,首先产生于人们对经济利益分配的需要,同时在利益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参与了经济利益的形成与分配过程,而在分配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是公平问题,而不是对分配结果的反映,只有监督才是实现公平的最重要的途径。监督作为一种活动,其本身不可能独立存在,也不可能独立发挥作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并由特定人员或机构来完成,而且这种人员或机构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这一点出发,会计监督职能与任何别的会计职能相比更为重要,并且始终伴随着其他职能的运作过程。由于利益是任何社会形态存在的基础,利益分配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主旋律,公平问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而会计不可能消失,会计监督职能也不可能消灭,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所有职能中首要的基本职能。
二、会计监督职能与反映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反映职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基本职能,它与会计监督职能一样,伴随着会计发展的始终。但会计监督职能与反映职能有主次之分,监督职能是主要职能,反映职能是次要职能。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现代会计实践中得到证实。
一般认为,现代会计产生于股份公司出现之时,向投资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是现代财务会计的目标。缘于此,似乎反映职能是财务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前提,即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必须是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既然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是有用的,那么其充分必要条件必须是这种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或真实性)。由于会计环境比较复杂,如果没有会计监督职能贯穿于会计工作始终,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或真实性)就难以保证,就有可能对投资者决策造成重大失误。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所进行的成本控制、预算、分析、计划等,是监督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
三、会计监督职能与核算职能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离开了核算就无所谓会计,监督也无从谈起,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必须指出,这里的核算与监督有概念交叉之嫌。核算实际上由两部分工作(即核与算)组成。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核”是指“仔细的对照考察”,与之相关联的词有核定、核对、核实、考核,其中都蕴藏着监督之意;“算”是指“计数、加总”。如果将核算与监督并列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显然缩小了会计职能本身的内涵和外延。
但是,会计的监督和反映职能都是建立在会计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计算职能基础之上的,但记录和计算职能不是会计的特有职能(数学和统计学是关于记录和计算的专门学科),因而不是会计的最基本的职能。
四、会计监督职能与控制职能的关系
根据《现代
[1] [2]
★ 会计学论文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职能转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浅谈会计转型之我见论文2023-04-15
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转型路径论文2023-10-20
工程项目审计的要点毕业论文2022-04-30
会计电算化论文2022-08-08
医院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研究论文2023-05-05
大数据对管理会计短期经营的影响论文2023-06-19
ERP在企业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论文2023-10-23
浅谈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论文2023-11-27
风险管理中管理会计方法应用论文2022-05-16
浅析长期负债审计的毕业论文范文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