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胃癌肠梗阻病患的护理论文

时间:2023-11-08 08:13:31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探讨胃癌肠梗阻病患的护理论文(集锦9篇)由网友“kadc12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探讨胃癌肠梗阻病患的护理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探讨胃癌肠梗阻病患的护理论文

篇1:探讨胃癌肠梗阻病患的护理论文

探讨胃癌肠梗阻病患的护理论文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主要为50~60岁的中老年人。目前,手术治疗与术后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在术后化疗间歇期,部分患者回家修养,在此期间一旦发生肠梗阻,容易发生酸碱、电解质、水平衡失调、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时导致患者感染性休克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因此,对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及时地治疗、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2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3月~4月收治的32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为58岁,年龄最大为73岁,平均年龄为63.5岁;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方式见表1;患者于术后接受静脉化疗,FOLFOX方案是本组病例所采用的化疗方案。32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的首发症状是恶心、呕吐、腹胀、拒食、停止排便、停止排气。腹部出现明显的膨隆,腹肌紧张少见,肠鸣音消失或减弱。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水紊乱,患者均出现小肠肠管充气扩张,气液平面可见。经CT检查、B超检查、胸片检查没有肿瘤复发征象。

1.2方法

32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间断胃管注药、持续胃肠减压、灌肠、中药扶正理气、调和电解质等对症治疗。

2护理措施

⑴病情观察。在术后化疗阶段,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消化道反应,这些反应将会掩盖患者的肠梗阻症状。所以,必须细致地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与处理。一旦确诊为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就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出入量,纠正患者体内的酸碱、电解质、水平衡紊乱,尽量使患者的体液保持平衡。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范围、性质、时间,以及呕吐、腹胀、排便、排气、肠鸣音、肠蠕动等恢复及缓解情况。

⑵肠胃减压护理。一旦患者被确诊为胃癌术后并发肠梗阻,就应当马上禁食,进行肠胃减压,降低胃肠道积气、积液,减轻肠腔内部的压力,促进肠壁血液循环。32例患者在完成胃癌手术后,肠胃内部容积变小,因此,留置胃管时必须注意胃管的留置深度。当胃管进入食管下段后,可以抽吸胃液,在操作时应当注意保持胃管的位置,增加胃管的舒适度。

⑶胃管注药护理。通过胃管注入药液或植物油剂能够发挥促进排便、排气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将患者的肠胃排空后,经胃管注入1/2副中药扶正理气药剂和50mL植物油剂。2次/d,交替进行,间隔用药1h。注药后,胃管夹闭0.5~1h,观察胃管夹闭后,患者有没有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当患者不能忍受夹闭胃管期间出现的上述不良反应时,就应当停止胃管夹闭,并进行肠胃减压[1]。2d后再进行胃管注药。胃管夹闭解除后,观察患者腹部症状缓解、肠蠕动恢复、排气排便恢复等情况以及引流液的性状。胃管拔出后,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流质、清淡饮食,并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叮嘱患者家属不要在患者禁食期间当着患者的面吃东西,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

⑷灌肠护理。促进排便、排气是灌肠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中采用110mL甘油灌肠剂与1/2副中药扶正理气药剂进行交替保留灌肠。灌肠时,让患者保持臀高头低的左侧卧位[2]。肠梗阻患者因为腹痛、腹胀,将会增高腹部压力,引起排便反射。在灌肠前,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必要的指导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挤压肛门附近的肌肉,尽量延长灌肠液停留在肠内的时间,以便使肠管获得更好的刺激,从而实现促进排便、排气的效果。

⑸支持治疗护理。灌肠、胃肠减压等会造成患者体内电解质、水紊乱与营养不良,所以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护理是十分重要的[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医嘱给予患者静脉补充电解质和热量,并详细记录出入量。本研究中,32例患者给予全肠胃外营养支持治疗,主要采用脂肪乳剂,每日补充2500~3500mL,持续补充8~13d,从而调节患者体内的酸碱失衡、水和电解质紊乱。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液体量、蛋白质等,使患者营养平衡。

3结果

32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讨论

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不但忍受疼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痛苦,还要承受长期疾病折磨带来的沮丧、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4]。因此,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专业化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肠梗阻带来的痛苦,减轻不适,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32例胃癌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胃癌术后并发肠梗阻护理的规律,在护理时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恰当的处理,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通常,预防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的护理对策包括阶段式化疗教育、饮食指导、预防肠粘连等。

4.1阶段式化疗教育

在化疗前,医护人员使用健康卡片、画册等讲解胃癌化疗的价值、方式以及可能发生的不适反应[5];在化疗期间,应当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鉴别肠梗阻的基本知识,并告知患者在化疗中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排气异常等症状时需要马上停止进食,并立即就诊,切不可麻痹大意,将这些不良反应作为化疗期间的一般不适;在化疗结束后,应当询问患者的进食情况,发现问题时必须及时解决处理。

4.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遵循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的饮食原则,有规律的定量进食,严禁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尽量不食用动物筋膜肌腱、粘性食物等易形成团块状、粗硬的食物。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尽量使用铁锅作为炊具,多食用红枣、菠菜、豆类、动物肝脏等食物,根据病情适当服用硫酸亚铁制剂,避免发生缺铁性贫血。如果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呛咳等不适,应嘱咐患者进食半流质饮食,例如粥、面汤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多用炖、焖、清蒸的烹调方式取代烟熏、炒、炸、煎的烹调方式。

4.3预防肠粘连

指导患者进行排气操,通过运动促进肠蠕动,避免肠粘连的发生,促进排气。在化疗间歇期,应当鼓励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不但促进体力恢复,还能够呼吸新鲜空气,改善肠蠕动,有效地提高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在运动时,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忌饭后剧烈运动,运动以机体不疲劳为宜,否则适得其反。指导患者在运动时自行观察是否出现肠鸣音、腹胀、腹痛等情况,如果发生不适,马上停止运动,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

篇2:新生儿肠梗阻的护理论文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按病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常见的内源性疾病系十二指肠本身肠管发育过程受阻导致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常见的外源性疾病包括由于胰腺始基未消失形成的环状胰腺和肠旋转过程发生障碍形成索带的外来压迫。随着围产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一些消化道发育畸形在胚胎晚期的检出率日益提高,并获得及时救治。传统治疗方法为剖腹探查术,创伤较大。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的广泛开展及镜下解剖、缝合等基本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腹腔镜技术已逐渐用于新生儿腹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7月至3月我院收治了2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新生儿,均行腹腔镜手术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出生1~27d,胎龄32~41周,出生体重2100~3750g。均有正常胎便排出,出生2h~7d出现胆汁性呕吐等十二指肠梗阻症状。

1.2手术方法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加用舐管阻滞麻醉。

18例肠旋转不良施行Ladd手术;6例十二指肠隔膜型狭窄,纵行切开前壁,切除部分隔膜后横行缝合;2例十二指肠闭锁,2例环状胰腺,均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术后2~5d进食,26例7~13d痊愈出院,2例肠旋转不良行Ladd术后第7天因肠梗阻二次手术治愈。

2护理

2.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儿因频繁呕吐入院,家长忐忑不安,担心孩子小经不起手术。首先要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可能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同时说明有中转开腹的可能,给家长充分的选择,并向主管医师汇报家属的心理状况。本组均征得家长同意并签字后行腹腔镜探查术。

呕吐护理(1)预防误吸:由于十二指肠梗阻患儿胃肠腔内压力增高,极易发生呕吐致误吸,患儿应取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如呕吐立即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并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造成误吸;(2)胃肠减压与补液:术前禁饮食,并行胃肠减压,以便操作;患儿由于呕吐脱水,在胃肠减压的同时,需予以补液,控制输液速度,监测血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和量,保持胃管通畅,防止呕吐;(3)术前准备:腹部皮肤用肥皂水清洗干净,未脱落的脐带消毒后包好。新生儿皮肤细嫩,清洗时勿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皮肤损害。为避免术中损伤膀胱,利于术野暴露和术中监测,术前放置尿管。新生儿培养箱通电,保持箱内温度,以备术后将患儿放入箱内。

2.2术中护理为防止新生儿术中低体温,应使用热辐射手术台,注意保暖,选用可加温气腹机,CO2气腹压力低于6,以减少CO2蓄积,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CO:分压,必要时行间断气腹。此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3术后护理(1)放入新生儿培养箱保暖,注意患儿体温变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环境温度易影响体温的升降。新生儿有相对大的体表面积和较少的皮下脂肪,热量较易散发,皮下脂肪酸含软脂酸较多,软脂酸在寒冷时易凝固变硬产生硬肿症。由于手术暴露时间较长,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暖4,均放入新生儿培养箱,并注意监测体温,4次/d。本组患儿术后体温为35.2~38.5尤,根据体温调节箱温为28~33尤。(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患儿麻醉未清醒前入监护室由专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每15分钟测1次呼吸、心率,每小时测1次尿量,注意口唇颜色和面色;予以开放式面罩吸气,2~3L/min。胎龄低于36周的患儿经皮血气饱和度维持在88%~93%,36周以上的患儿为90%~95%。麻醉清醒回病房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持续面罩吸气1~5d,以促进残留体内CO2的排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遵医嘱雾化吸入,2次/d。(3)持续胃肠减压和营养支持。术后禁饮食,行胃肠减压,以缓解近端胃肠液积聚,减轻腹胀,促进肠功能恢复。胃管接一次性引流袋,放置低于胃体水平,使气体和胃内容物自行排出,每1~2h挤压胃管1次,无胃液流出时查找原因,使用有刻度的一次性硅胶胃管,注意观察胃管留置长度,防止因胃管被鼻腔分泌物污染后胶布固定不牢而滑脱。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肛门排气排便等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先夹管观察24h,试喂水,每次5~10ml,1次/2h,如无呕吐和腹胀,可停止胃肠减压。开始少量喂奶,逐渐增加奶量,注意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如有呕吐、腹胀,再次开放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本组患儿术后2~5d禁饮食,并行胃肠减压,予以胃肠外营养,以保证患儿营养需要。(4)注意观察,以冀早期发现并发症。本组2例肠旋转不良的患儿Ladd术后第7天出现精神差、腹胀、呕吐黄绿色胃液,立即报告医师后查立位腹平片证实肠梗阻,再次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治愈。(5)预防医院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存在缺陷,防御机能未成熟,对一般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易感性5。遵医嘱静脉输入头孢类抗生素,控制陪护,每天更换箱内加湿用的蒸馏水,保持培养箱被褥清洁,每日紫外线消毒病房后开窗通风,温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次/d,温水擦洗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区,并保持干燥,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6)气腹后护理和穿刺孔的观察。由于气腹后CO2弥散入血或腹腔内高压影响膈肌运动,导致潮气量减少、CO2潴留,易致高碳酸血症。术后如发现呼吸浅慢、PaCO2升高,应警惕高碳酸血症。腹腔镜手术切口虽小,但术后也要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及渗血、渗液。

3出院指导

由于术后恢复喂养时间短,少食多餐非常重要,嘱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大便性状,调整喂养量。每次喂奶后竖起拍背,防止喂养不当造成呕吐。如进食后出现恶心、腹胀、腹痛,应随时就诊。本组28例患儿随访2~68个月,生长发育正常,例术后2个月出现间断呕吐,再次手术,发现空肠近段与回盲部粘连,不全梗阻,松解治愈。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安全有效,具有患儿创伤小、进食早、康复快、美观等特点。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全面的术后护理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篇3:新生儿肠梗阻的护理论文

新生儿肠梗阻是新生儿外科最常见的急症或相对急症,发病早,多以呕吐、腹胀、排便延迟或不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快,诊断有一定难度,有报道病死率高达60%。笔者回顾性分析204月-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肠梗阻9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96例,就诊时间为出生后3h~30d。病种分布广泛,包括消化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胎粪性腹膜炎、胎粪栓塞、盆腔肿物压迫、膈疝、腹股沟嵌顿疝、消化功能紊乱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护理

2.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由于该病诊断困难,患儿家长心理上对治疗缺乏信心,存在焦虑和恐惧,因此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应向其介绍治疗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及解释工作,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促使其配合治疗。

一般护理:新生儿呕吐易导致误吸引起肺炎,重者可窒息死亡。因此,应做到:有效的胃肠减压;维持外周静脉补液以保证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给予有效抗生素;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2.2术后护理体位:术后应常规将患儿置于暖箱中吸气,平卧,防止呕吐,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完全清醒后应定期更换体位,防止新生儿皮下坏疽。

饮食:术后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直至肠功能恢复后停胃肠减压,可由糖水逐渐向配方奶过渡,应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切勿过快增加喂养量而发生频繁呕吐。行肠切除术后肠吻合的患儿胃肠减压时间应延长,适当推迟进食时间。

术后治疗:禁食水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禁食时间较长者应给予胃肠外静脉营养,并常规给予抗生素。补液期间应确保外周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导管的通畅,防止感染。

腹带包扎:新生儿腹腔容量相对较小,且腹壁薄弱,术后应给予腹带包扎,以防切口裂开,但应注意腹带的松紧,以免影响患儿呼吸。

体内管道的护理:应注意严密保护患儿体内多种引流管道,避免脱落,保证引流通畅。

病情观察:新生儿对手术的耐受力较低,术后应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应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否有体温不升或者持续发热;是否有持续的腹胀及呕吐,腹壁是否红肿;口有无红肿以及是否有异常液体流出。对病情变化应作出及时处理,以防呕吐窒息、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皮下坏疽、腹腔感染、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2.3健康教育出院后应注意科学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保持大便通畅;有呕吐、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3讨论

新生儿肠梗阻可发生在十二指肠至直肠肛门的任何一段,病因复杂。由于新生儿生理、病理及解剖的特殊性,起病和发展急而快,病死率高。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及并发中毒性休克、肺炎是威胁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2。而并发症常在有效的护理工作中被早期发现,因此,对新生儿肠梗阻的护理工作困难而复杂,要求非常严格:(1)新生儿病房(NICU)属无菌监护病房,家长不能陪同,需要护理人员时刻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因观察不严密而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2)因新生儿不能交流,给病情观察带来一定的困难,应做好与医师的配合交流;(3)对新生儿静脉补液护理困难,尤其是在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时,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求更加苛刻;(4)因患儿容易出现内环境紊乱,出入液计量应做到准确无误;(5)留置体内的引流管(如肠造瘘管、腹腔负压引流管、胃管、尿管等)比较纤细,应加强保护,避免堵塞。

篇4:肠梗阻患者护理医学论文

肠梗阻患者护理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xx年1月~20xx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肠梗阻患者,其中3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4~70岁,平均年龄为40岁。该6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等,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X线平片检查、钡剂灌肠、彩超等检查,由此确诊为肠梗阻。在该65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肠粘连,9例患者肠扭转,4例患者肠道畸形,4例患者肠蛔虫,4例患者肠狭窄,9例患者其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不明。

1.2治疗方法

在该65例患者入院后立即做术前准备,对其行手术治疗;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情况进行纠正;对循环血量进行补充;同时为防止发生感染,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主要手术方式为:

①42例小肠机械性梗阻患者:有25例患者采用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束带松解术,17例患者采取肠切除肠端端吻合术。

②19例结肠梗阻患者:有12例患者左半结肠切除造瘘术,7例患者采用有半结肠切除。

③其余患者:1例患者解出小肠扭转复位或(和)肠扭转切段切除术,1例患者嵌顿疝松解术加修补术,1例患者肠憩室切除术,1例肠套叠复位。

2结果

术前通过对该65例进行心理护理及对一般情况进行改善,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及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使手术的顺利进行得到进一步的保证。术后加强对患者的一般护理、胃肠减压及正确的引流管护理、静脉高营养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早期促进肠蠕动等综合措施,有利于患者迅速得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可靠。在本组资料中,通过对65例肠梗阻的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除病情危重、严重并发症、身体基础差、年龄高的患者在术后死于手术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有效治愈率为95.85%。

3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其均是属于病情急、重、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给予其精心细致的.全面护理,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通过对本组资料中的65例肠梗阻患者进行护理,体会到: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康复得到保证,并能够使并发症的发生得到进一步的降低。特别是在对引流管进行科学护理能够更加使感染得到预防,使手术粘连的发生减少;静脉高营养能够快速的使患者体力恢复,并增强其抵抗力,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肠梗阻患者治疗中,采取多种的护理措施能够机一部的促进肠蠕动,对患者的早期康复、肠粘连减少、使患者远期疗效的提高、复发的预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时应当热情的接待,并向患者耐心、诚恳的介绍与治疗相关的知识,要将手术的危险性、必要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需要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注意的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讲解,由此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由于肠梗阻发生突然,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疏导以及解释工作,使患者树立战胜病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

3.1.2一般护理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其中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出凝血时间等;对肠梗阻患者采用半卧位,使腹痛、腹胀症状能得到减轻,对于重症患者,为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在其平卧时应当将头转向一侧;在患者发生呕吐后,需要将呕吐物及时进行清除,并给以温开水进行漱口,做好口腔护理,使患者的不适感得到进一步的减轻;护理人员在对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时。可采取物理治疗法;若患者是腹胀,可对其行胃肠减压,保持减压通畅,期间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若患者发生感染和中毒应当遵医嘱给以抗生素的治疗,使毒素的吸收减少,中毒症状得到减轻。同时,要对患者出入液量进行严密观察和准确的记录,出入量包括:输液总量、尿量、胃肠减压量、呕吐物量,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出入液量的平衡。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手术后变化的锻炼,如:床上翻身训练、大小便练习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练习等。

3.1.3常规护理

严格按照外科腹部常规进行术前准备、皮敏感试验、常规备皮,并将各项检查进行完善。

3.2术后护理

3.2.1体位护理

术后全麻未清醒者,对其取去枕平卧位,将头转向一侧,防止口腔内唾液以及呕吐物吸入气管;术后全面清醒者检查其血压,血压平稳,取半卧位,由此可使腹直肌得到松弛,使伤口缝合处的张力疼痛进一步减轻。

3.2.2术后常规护理

手术当日对患者的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进行观察,并做详细记录,并要注意发生呼吸道梗阻、窒息、休克、伤口出血等早期并发症表现;给予低流量吸入,并要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防止痰痂、舌后坠将气道堵塞,由此引发缺氧、窒息;给予患者腹带,防止患者术后发生伤口裂开以及活动中疼痛的产生;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在其咳嗽时要将伤口按住,这样可以使疼痛减轻;给予超声雾化常规吸入,使呼吸道保持湿润,这样有利于痰液咳出;伤口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并对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做好口腔、皮肤以及病床的清洁卫生,主动给予饮食、咳嗽、翻身、排便等方面的帮助。

3.2.3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护理

保持使用腹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引流管的通畅,并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要避免引流管受压、折叠、滑脱或扭曲,对引流管的颜色、量、性状等要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防止异常发生。引流袋应当每日更换,并防止逆行感染的发生,在肠蠕动和肛门排气恢复后需要将胃肠减压停止。

3.4饮食护理

在患者术后24~48h内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待到恢复肠道功能后即可将胃肠减压停止,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饮食应当是少量多餐流质饮食,逐渐增加至全量流质饮食,一般全量流质饮食在2~3d后给予,再过1~2d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或普通饮食可在2周后给予。要严格患者恢复期的饮食,饮食为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摄入生、冷、硬食物。

3.5早期活动

在术后应当鼓励患者及早进行活动,并活动量及范围要逐步增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患者病情平稳,可在术后24h进行床上活动,争取能够尽早下床活动,进一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发生肠粘连,使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得到进一步促进。

3.6健康教育

在患者出院时应当嘱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选取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在饭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及腹部受凉,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篇5:子宫内膜癌病患心理护理的作用论文

子宫内膜癌病患心理护理的作用论文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术后化疗可提高病人的5年生存率[1],但化疗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超过90%肿瘤病人初次化疗都会出现恶心、呕吐、疲乏等不良反应,致使病人的负性情绪明显增加,甚至对治疗产生绝望悲观情绪[2],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减轻病人用药后的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病人进行阶段性心理干预,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子宫内膜癌病人87例,按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1例;年龄40岁~65岁,平均51.2岁;两组病人年龄、文化、治疗方式、病理分期、焦虑、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化疗前、化疗期间、化疗后阶段性心理干预。

1.2.1化疗前心理干预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病人获得安全感。以诚恳、同情、关怀、体贴的态度对待病人,鼓励病人表达内心世界,了解其心理需要,帮助病人建立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邀请治疗成功的病人现身说法,说明化疗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病人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向病人明确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获得最佳疗效。

1.2.2化疗期间心理干预

1.2.2.1认知疗法

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认知,纠正不利于健康的观念,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应用良好的语言和态度消除化疗的紧张情绪,引导病人保持轻松的心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化疗。

1.2.2.2放松疗法

协助病人取得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卧位,在柔和音乐伴随下,指导病人放松,在深吸气后,缓缓呼气,同时从上至下全身肌肉随意放松。病人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闭目养神,进行意识和想象,一种是想象快乐、平静、美好的景象,感受全身各个器官健康舒适的状态;一种是想象自己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情景。每日3次,每次10min~15min。

1.2.2.3音乐疗法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在病人房间内播放旋律柔和、富有节奏或病人喜欢听的音乐,音量控制在40分贝以下,能创造愉悦的环境。每日2次或3次,每次60min。

1.2.2.4注意力分散法

在病人的房间内提供报纸、书刊、杂志、电视等,有条件者可自带MP4或电脑,鼓励病人阅读、看电视,转移注意力,以减轻不适症状。

1.2.2.5创造舒适的环境

人的心理活动与环境条件是相互协调的',环境可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为病人提供一个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以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去关心病人,在病人情绪不良时,从内心深处关心体贴他,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让病人有一个发泄的语言环境,帮助病人适应角色。对病人提出问题耐心解答,提供正确的信息。病人对治疗方案信任,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满意,会使压抑、恐惧的心理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1.2.2.6化疗药物副反应的护理

恶心、呕吐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常常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指导病人进食一些营养丰富的流质,少吃多餐,避免甜品、油腻和产气食物,指导吸入柠檬片气味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必要时给予胃动力药物和促消化药物[3]。脱发是化疗常见的反应,脱发造成了病人形象的损害易产生自卑心理,护士要关心病人,让病人知道一般停止化疗后头发会逐渐生长,出现脱发者可以介绍病人使用假发或戴帽子,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保持床铺清洁,随时扫去落发,以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白细胞减少是化疗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加之病人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起感染[4]。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每日洗澡,清洗外阴,勤换内衣,维持皮肤的完整性。指导病人选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护牙龈。

1.2.2.7争取家属支持

加强与家属沟通,鼓励亲友探视、陪护,使病人在生活上得到充分的关心、照顾和鼓励,心理上得到满足,消除孤独感。1.2.3化疗后心理干预化疗后注意营养及休息,护士可以根据病人爱好,选择各种活动,如陪病人聊天,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提供报纸、书刊、杂志或听喜欢的音乐、看电视等,鼓励病人增加社会交往,根据自身实际及兴趣专长,参加适宜的文娱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对疾病的过分注意。

1.2.4评估工具及方法

护理前后应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5],由专人向病人逐条解释,让病人充分理解条目内容并独立完成,由专人计分,50分以上评定为焦虑或抑郁。

1.2.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采用t检验。

2结果

3讨论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情绪有直接关系,恶劣情绪可以降低和抑制免疫能力,减弱免疫系统识别、清除恶性细胞的作用,从而使突变的细胞得以增殖。子宫内膜癌病人是一组特殊的病人,他们承受着来自手术、化疗以外的心理压力,担心术后化疗脱发会引起自我形象的改变,影响家庭关系,病人心理因素对癌症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病人产生焦虑、抑郁心理与年龄、性格、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有关,针对病人的因素,准确评估病人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6]。

心理因素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积极的心理因素有利于治疗和减少病死率。子宫内膜癌病人经历了手术、化疗、预后、经济等心理压力,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期,因此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具备同癌症做斗争的毅力。心理因素与病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不良心理状态的病人生存质量也差。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成为医疗护理工作中新的主题,心理护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子宫内膜癌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使病人较好地度过化疗期,提高病人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篇6:处理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肠梗阻护理的论文

处理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肠梗阻护理的论文

临床研究报告显示,由肠梗阻疾病致使死亡的患者高达10.0%左右,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由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种类多、病情复杂等因素的存在,间接增加其临床治疗难度,再加上老年患者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存在,影响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因此,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措施的实施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将我院接收此类病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呼吸内科20xx年2月-20xx年4月接收老年并肠梗阻患者8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组后行不同护理对策,其中,干预组患者4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位于55-79岁时段内,平均(64.1±1.1)岁;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18例,年龄位于56-80岁时段内,平均(64.2±1.2)岁。本组接收80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腹部疼痛、恶心等症状,均经CT检查确诊为肠梗阻。两组老年并发肠梗阻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比对(P>0.05)。

1.2方法

临床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对策,即:患者服用药物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后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干预组患者行临床综合性护理对策,包括:①心理护理。老年患者临床入院接受治疗时主要为呼吸内科病症,然住院一段时间后突发肠梗阻等外科病症,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利用日常时间多和患者交流,认真讲解疾病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等内容,并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重要性,让患者明白其中利害关系,便于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消除负性情绪[2];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借助温和语言和患者沟通,针对情绪过于异常患者行针对性心理指导,并叮嘱患者家属鼓励患者,进而更好地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疾病治愈信心;②病情观察。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力度,认真监测其心率、呼吸等指标;一旦患者出现休克症状,需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处理;针对伴有腹部疼痛症状患者需加强监测力度,查看其呕吐、肛门排气等是否恢复;为避免交叉性感染,护理人员还应每天按时消毒、通风,确保病房空气清新;③肠梗阻解除护理。根据患者临床病情变化和疾病病发因素行针对性治疗方案,如:给予患者液体石蜡,每天30.0-60.0mL;或让患者服用大承气汤等药物,针对病情相对严重患者可借助促肠胃蠕动类药物治疗。待其病症明显好转后制定饮食方案,叮嘱患者多吃新鲜蔬果、豆制品,以清淡类食物、半流食为主,便于加强营养,提高疾病治愈率。

1.3判定项目

(1)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疾病效果,标准:患者临床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消退,消化道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临床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减少,消化道功能开始恢复为好转;患者临床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化道功能均未变化为无效;(2)判定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临床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文中数据,%表示计数资料,并用2检验,若最后结果显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疾病效果判定

临床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呼吸内科并发肠梗阻疾病治疗好转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鲜明(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判定

临床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包括:满意27例,一般12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5.0%,包括:满意15例,一般15例,不满意10例,两组患者差异鲜明(X2=8.538,P=0.003)。

3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老年化社会的`不断深化,老年住院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呼吸功能减退,再加上其肠胃功能的减弱,疾病病发后长时间卧床休养、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存在,间接诱发肠梗阻疾病,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临床疾病治疗期间应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便于改善生活现状,提高疾病治愈率。本组调查结果表明:综合护理组疾病治疗效果(95.0%)和基础组(77.5%)相比,差异鲜明(P<0.05)。说明:临床将心理指导、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综合护理对策用于呼吸内科老年并发肠梗阻患者中,可减轻疾病治疗疼痛度,缓解负性情绪,值得应用。

篇7:乳腺癌病患围术期心理护理的研究和分析的论文

乳腺癌病患围术期心理护理的研究和分析的论文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女性死亡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对乳腺癌的治疗采取乳癌根治术为主,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其特殊的手术创伤以及癌症本身对病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地的心理问题,因此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将35例乳腺癌病人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xx年5月—20xx年5月共收治35例乳腺癌病人,均为已婚女性,年龄33岁~72岁,平均49.5岁;全部行乳癌根治术治疗,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浸润性导管癌3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小管癌1例;住院时间12d~21d,平均住院16d。

2心理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对“癌症=死亡”的错误认识,病人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后,往往难以接受,表示怀疑。同时特殊的手术方式让病人感到自己残缺不全,失去女性特征,担心自己在家庭及社会上的地位将会发生变化,难以进入先前的生活角色,不同程度地出现恐惧、抑郁、悲观失望等心理状况,失去生活的信心,有的病人甚至拒绝治疗。为此病人入院后,要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倾听其主诉,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及心理活动。鼓励家属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让病人感受到重视与关心,以减轻担心、沮丧、紧张、无助和悲观等不良情绪。同时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及过程,术前或术后化疗方式及预后,告知术前的注意事项,提高病人对癌症的认识,消除对手术后的各种顾虑和不安,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

虽然术前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病人进入手术室,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和恐惧,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与病人沟通,适当交谈,详细讲解手术室的情况、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及术中的注意事项等,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术中应加强巡视,保持手术间肃静,各项操作稳、准、轻、快,井然有序,避免无关谈笑及噪声,消除不良刺激对病人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术中应激反应发生。

2.3术后心理护理

2.3.1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

乳腺癌术后病人具有特殊心理特征,由于乳腺对女性有着特殊意义,乳腺癌病人必定会有区别于其他癌症病人的特定的心理体验。病人不仅会担心疾病带走自己的生命,也担心治疗带来的不良效果,失去乳房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残酷的事情,这些更加重了病人的焦虑及忧郁,所以术后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术后病人最关心、最渴望的就是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因此病人回病房后,护士应立即告知病人手术成功的消息并表示祝贺,这是对病人最大的安慰和鼓舞,以利于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术后由于伤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多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因此要向病人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动关心和体贴病人,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术后病人一旦亲眼看到自己单个或双侧乳房缺失,常会感到害怕、失落、无奈甚至厌恶自己,情绪波动较大,护士应以极大的同情心去理解病人,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病人,多鼓励家属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因乳房缺失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帮助病人正确对待术后乳房缺失,要敢于面对,要让病人的审美观发生转变,让病人明白健康就是美,让其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并告知病人可通过乳房重建术、佩戴特别的乳罩等方法来弥补缺陷,乳房切除术不会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使其尽快从心理困惑中解脱出来,同时要帮助病人丈夫正确对待妻子身体缺陷,多鼓励、支持病人,共同度过术后心理适应期。

2.3.2术后化疗期心理护理

进入化疗期后,病人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但同时因对化疗的不了解仍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化疗前应加强化疗知识的宣教,介绍化疗、放疗的重要性和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积极处理化疗副反应,减轻病人的痛苦。向病人介绍康复较好的病人的治疗康复过程,利用榜样作用或现身说法来增强病人的信心,劝说病人术后要坚持化疗和放疗,重新工作,回到家庭、社会正常从事各种活动,提醒他们要定期复查,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引导病人家属给予精神鼓励和精心的生活照顾,使病人体验到亲人的温暖。

3结果

本组35例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经过针对性地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本组病例均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安全顺利渡过围术期。

4小结

乳腺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患病、治疗、预后、生活质量等都与病人的心理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乳腺癌生存者逐年增多以及生存期逐渐延长,心理行为干预在治疗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乳腺癌病人在围术期实施合理有效的心理支持,能提高病人对所患疾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效改善乳腺癌病人的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采取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疾病的恢复,对提高乳腺癌病人术后康复效果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篇8:循证护理对病患术前恐惧的消除作用论文

循证护理对病患术前恐惧的消除作用论文

术前充分利用各种医疗信息资源,了解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初步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其间每一个步骤,都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作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相互交流等途径解决。术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并相应护理;术后要继续进行必要的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

术前恐惧采用FAVS评分进行测评,满分是10分,1~3分为轻度恐惧,4~6分为中度恐惧,7~10分为重度恐惧;围手术期生存质量采用QOL评分进行测评。1.4统计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整理后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内镜下止血夹治疗各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数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

结果

1术前恐惧发生情况

对照组40例病人中,有11例轻度恐惧,12例中度恐惧,9例重度恐惧,恐惧总例数为32例,术前恐惧发生率达80%;而治疗组有17例轻度恐惧,6例中度恐惧,3例重度恐惧,恐惧总例数26例,术前恐惧发生率仅为65%。两组患者术前恐惧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情况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讨论

手术病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而手术本身对病人也是一种创伤。同时,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患者不能很好的理解手术的过程,术后的效果等问题。因此,围手术期病人,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很容易产生各种紧张焦虑,这不但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效果,而且对于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极为不利。因此,如何消除患者的术前恐惧和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成为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3]。

作为近内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方法,循证护理模式受到了临床上广泛的亲睐。循证护理模式以科学的依据作为基础,结合众多的护理发展经验作为指导,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效果。循证护理的步骤为循证问题,即通过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循证支持,即已大量的科学研究结论为基础,并融入丰富的护理经验,再决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循证观察,即对前述的效果进行分析,再行制定后续计划;循证应用,即正确的护理计划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整合各种医疗信息资源,有科学的依据作为基础,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给予护理措施,切实完善了临床护理[4]。

本研究中,治疗组在患者术前恐惧评分、围手术期生存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最终得出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患者术前恐惧及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改善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篇9:分析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的负面情绪的影响论文

分析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的负面情绪的影响论文

围手术期患者因胃癌疾病本身及术后疼痛等多种因素,常伴有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由于患者术后幽门括约肌失去效用,因此常常导致术后出现胆汁反流性胃、倾倒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如: 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甚至会诱发胃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操作验证的负面印象。胃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术后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围手术期胃癌患者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组标准: ①术前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 ②意识清楚,语言功能正常,能有效交流; ③具备完成量表调查的能力; ④同意进入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②出现恶病质、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③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性疾病者; 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 ⑤肿瘤广泛侵犯,无法行根治术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 年10 月至2014 年10月间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胃癌患者85 例,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 43 例) 和对照组( 42 例) 。其中观察组: 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年龄42~70 岁,平均( 55.87±8.19) 岁,文化程度统计: 小学6 例、初中15 例、高中或中专13 例、大专及以上9例; 对照组: 男性22 例、女性20 例,年龄40 ~ 71 岁,平均( 55.96±8.24) 岁,文化程度统计: 小学5 例、初中16例、高中或中专12 例、大专及以上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3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首先采用我院常规护理措施,如: 入院宣教、术前准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肛门排气前禁止饮食、留置胃管及导尿管的护理、切口护理,预防切口、泌尿系统及呼吸道感染等[2]。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 ①认知干预。术前向患者讲解胃癌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尤其是目前治疗的效果,让患者看到生存的希望。②心理干预: 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挖掘其心中存在的矛盾和渴望解决的问题,从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及强化阶段四个阶段,让患者内心与错误想法进行辩论,将错误观点消失在萌芽状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树立治疗的信心。③行为干预。选取患者平日较为喜欢的电影与音乐等,在病房为患者播放,确保患者能够在优美的`艺术环境中舒展自己的情绪,防止患者抑郁的发生,得到全身放松,保持松软状态。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进行自理能力训练和体能训练。④情感干预。加强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家属支持系统,使家属参与到积极支持患者的治疗中,使患者感受爱的温暖。⑤饮食干预。手术麻醉清醒6h 后口服500mL 生理盐水,术后第1d 给予500 ~ 1000mL 清流质,第2d 给予1000~2000mL 流质或半流质,注意选择低脂、低钠、高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给予米汤、果汁、稀粥、藕粉等,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1.4 效果评价: ①不良情绪。在患者入院与出院时,均采用Zung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价患者抑郁与焦虑程度,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越重。②生活质量。采用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OLQ-STO22) 进行评价,越高分值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1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 检验,计数资料χ2 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 和SDS 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两组患者,出院时SAS 和SDS 量表评分较入院时( P 均<0.05) ,有统计学意义; 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OLQ-STO22 中胃部疼痛、吞咽困难、饮食受限、呃逆、焦虑和口干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5)。

3 讨论

胃癌作为临床常发消化道肿瘤,多发于40 ~ 60岁,其并发率与死亡率均为消化道肿瘤第一位。资料显示,每年我国有40 万胃癌患者,约占世界上胃癌总发生率的42%,5 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精神心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70%以上的肿瘤患者存在着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干预对稳定患者身心状况、提高身心素质、改善躯体症状都有较大的帮助,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患者SAS 和SDS 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主要因为通过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及家属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澄清错误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更加配合治疗,减少了对疾病的恐惧,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护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对患者的心理保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行为。如心理干预使胃癌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减轻负性情绪状态,还可避免免疫功能急剧降低,做到心身松弛,情绪乐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医院对于胃癌患者的治疗应不仅局限于患者的术后生存状况,还要改善生活质量。OLQ-STO22 是针对于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特征专门设计的术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其条目设置较为合理,调查结果更具权威性。胃癌根治术后常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本研究对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出院时患者OLQ-STO22 中胃部疼痛、吞咽困难、饮食受限、呃逆、焦虑和口干分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如饮食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食,保证了术后的营养,促进伤口早日愈合,同时还刺激了胃肠功能恢复,防止了胃肠道黏膜萎缩,保护了正常菌群; 术后早日运动可促进腹腔内的血液循环,改善腹腔胃肠道血液灌注与氧供给,促进肠蠕动,增加了消化液的分泌,提高食欲。

急腹症医治腹腔镜运用论文

护理论文题目

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措施分析

眼科护理论文范文题目

护理管理学论文题目参考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论文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

年度初级护师工作总结

医院实习工作总结

探讨胃癌肠梗阻病患的护理论文
《探讨胃癌肠梗阻病患的护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探讨胃癌肠梗阻病患的护理论文(集锦9篇)】相关文章:

外科护理学的应用2022-09-15

放疗科护理培训工作计划2022-08-08

本科护理学毕业论文2023-03-13

病理学中萎缩一词是什么意思2023-01-01

结肠癌早期症状2023-02-26

初级护师复习计划具体有哪些2022-10-18

医院人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2023-01-26

外科实习总结2022-11-20

工人个人工作计划2023-12-23

民营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分析论文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