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循环冷却水体系的节能设计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街上的行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小议循环冷却水体系的节能设计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小议循环冷却水体系的节能设计论文
水泵配用的电机、风机配用电机、以及系统中自动化控制设备均需输入电能来保证设备运行与运转。能量转化。由电机驱动循环水水泵,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水泵的动能,进而通过水泵转换为循环水的动能;电机将电能转化为冷却塔上风机的动能,进而通过风机转换为冷却风的动能;控制阀通过电、气驱动,实现自动化系统对水压、流量及冷却温度的自动调节。依据能量守恒,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能量消耗是在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过程中的损耗。如循环水系统中的电机、水泵和风机等实现了电能、机械能及动能的能量转化;连接器(机械接手及变速齿轮)、换热器等完成了能量的传递与转移。能量在转移与转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能量的损耗,因此,要提高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就要从系统对能量使用的各设备的运行效率进行优化提升。
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技术
构成冷却水系统的各装置上的能量损失因各自的工作原理、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制造工艺及安装方式等的不同,其对能量的转移与转换效率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节能技术。除对电源装置本身的优化外,广泛采用的节能技术主要有三种:变频调速、高效水泵及水动能。其中变频调速控制是从系统控制优化角度进行节能优化;水泵节能是通过设备设计与制造的改善来实现节能;水动能冷却塔则是充分利用管网中水动能余量进行能量二次利用。
1变频调速控制技术
变频调速在冷却水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针对驱动水泵的电机进行变频调速控制,可以有效实现:①流量调节。通常,由于循环水系统额定流量基于生产工况最大流量来选用相应的循环水泵,通过调整水泵电机的运转速度,进行循环水量的调节,以保证生产工况变化时的需要。②替代控制阀。利用控制阀的开度进行循环水系统运行状态,如压力和流量等参数的调整来满足现场工况,是非常普遍的方案。由于变频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用变频控制实现控制阀的控制功能已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采用变频调速控制节能技术主要优点有:通过调整转速,满足生产需求,无附加损耗,高效节能;电机完全在空载下启动,大幅降低启动电流,减少对电机、电缆、开关及电网等的`冲击,同时具备软启动功能;变频调速避免对设备不利冲击,延长电机等设备使用寿命,减轻轴承磨损,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有利于设备靠运行;提高自动化水平,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其局限性是因为变频器本身要消耗能量,也存在自身效率的差异,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对现场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且改造后需进行专业维护。
2高效节能水泵技术
水泵的节能原理是通过提高水泵的运行效率实现完成同等送水量时能量消耗降低。自七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后,以被世界公认为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2]的奠基人吴仲华教授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得以运用于叶轮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上来。1976年美国数十位泵专家合著的权威工具书《泵手册》,把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列为泵设计的最先进方法。这种泵内含射流-尾迹模型的三元流动计算方法,把叶轮内部的三元立体空间无限地分割,通过对叶轮流道内的各工作点的分析,建立起完整、真实的叶轮内流动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一方法,我们对叶轮流道分析可以做得最准确,反映流体的流场、压力分布也最接近实际。由于叶轮出口为射流和尾迹(漩涡)的流动特征,在设计计算中得以体现。因此,在此基础上设计制造的叶轮也就能更好地满足工况要求,效率显著提高。基于同样的理论,从局部管网优化的角度出发,在水泵的进水通道上,增加一组(多片)三元流体曲面引流叶片,以优化泵体内流场力学模型,减少流体在泵体内部的运动阻力,从而达到降低水泵的气蚀嚕囅窒蠖运泵效能的影响,提升水泵内的流体效率,在流量、扬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损耗,提升系统的节能空间。
3水动能冷却塔技术
传统冷却塔一般由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传动轴和减速机构来驱动冷却塔的风机。风机抽风使进塔水流快速散热冷却,并经水泵加压将冷却后的水重新输送到需要用水冷却的设备。通过不断循环,达到冷却水反复使用。新型水动能冷却塔是是以水轮机取代电机作为风机动力源。水轮机的工作动力来自系统的富余流量和富余扬程。主要有:(1)设计余量。设计人员选水泵型号时,由于水量及系统各环节阻力很难被精确的计算出来,为了安全生产及各方面的因素考虑,依据核定冷却水量及阻力数值的基础上至少加10%~20%的余量。(2)势能。水轮机将布水器释放掉的冷却塔与换热设备的绝对高度之差势能充分地利用起来,转化为水轮机做功的能量。(3)水泵的自身调节能力。水泵的流量和扬程是互为关联的。在不增大水泵功率的前提下,流量和扬程可以相互转化以满足水轮机所需的实际压头。(4)动能。一般水轮机的入口流速为10~20m/s,能够产生很可观的动能和推动水轮机叶轮做功的扬程。在最初冲击水轮机叶轮时,风叶的转速和电机启动时基本一样,转速越来越快,当达到设定转速时,风叶和叶轮本身也产生巨大的转动惯量,此时所需要的驱动水头大大降低。(5)阀门开启度的余量。在整个循环管道系统中,由于沿途设计余量的存在,系统中调节控制阀门在大绝大部份运行时间内处在非全开的状态,导致整个循环水闭路系统并不是畅通,致使流量和扬程损失巨大。水动能冷却塔节能技术主要优势在于:能实现100%节电;大大降低冷却塔的震动和噪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水动风机冷却塔省去了电机、连轴节、减速箱、电控、电缆等,减少日常的维修保养费用;随着季节的变化,水动风机的转速随着水的压力的增减而增减,风量也随之增减,使冷却塔的气水比稳定在最佳的状态,以达到冷却的最佳效果。其局限性在于“富余能量”不一定永远存在,如势能和阀门开启度这两种能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能不存在。
篇2:小议循环冷却水体系的节能设计论文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由动力事业部对各循环水系统实施集中管控。威仕炉公司作为首批央企节能服务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对其2#连铸水处理系统、3#连铸水处理系统、7#电炉水处理系统、8#电炉水处理系统、一轧厂水处理系统、制氧厂水处理系统、净水处理系统及水源站八个水系统进行现场测试与运行数据采集。调查测试了共80台水泵,分析了34台开机运行的现场水泵数据。根据最保守的计算模型,平均节电率在20%以上,每年节约电费约400万元。以下针对制氧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实施高效节能水泵技术进行节能技改重点分析。
1现场运行状况
钢铁生产工艺中制氧是以空气为原料,通过空气过滤、压缩、冷却、精馏等工序,分离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来作为重要的冶金原料。冶钢0m3/h制氧冷却机组是以循环冷却水实现制氧过程中的冷却功能。现场共配置3台循环冷却水水泵,两用一备。制氧循环冷却水系统水泵现场运行数据如表1所示。
2技术方案要点
调查结果表明,制氧循环冷却水系统能耗较高,在“高效流体输送技术”进行技改方案中,以水泵节能技术为首选。主要包括高效节能水泵及管网优化设备,调整更换原输送设备;通过安装预旋流整流控制装置,优化输送管网效率;解决原系统运行流量偏差所导致的无效功耗;优化纠正原系统不合理的运行模式,降低系统运行能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1)对现场运行数据科学计算。利用工程流体力学相关理论,依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推导计算。应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研究,较准确推导出管阻特性,计算出能量损失最小值。(2)节能水泵设计与制造。采用国外最先进的“CFD”整体数据模拟技术及三元流理论进行最优水泵设计,通过“CFD”泵与管路系统装置整体数值模拟技术,计算不同工况下泵装置内部流场,提高泵装置设计与运行效率,如图2所示。
3节能方案分析
节能量测算。实施技改的制氧冷却水系统水泵组,泵开机时间为24h/d、365d/a,电费按0.65元/kWh。技改后流量及扬程数据为现场用户确认生产要求数据。年节约用电145.5万kWh,(见表2)年直接节约约100万元。方案实施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PC)是节能服务公司实施节能服务项目的重要模式。即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综合考虑节能改造现场施工、节能效益等因素,对制氧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水泵装置以EPC模式实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要点有:(1)某公司负责从节能方案到方案实施的全流程的技术、资金及项目管理内容,冶钢方面负责项目实施时的工程协作;(2)某公司保证节能技改实施后吨水节电率不低于20%;(3)冶钢在某公司节能技术达到节电目标前提下,以节电收益按期支付项目费用。
结论
循环水系统节能是对终端用能设备(或机组)进行一种有效的节能改造手段,也是当前节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总结有以下特点:(1)与工序节能不同,循环水系统节能是对诸如冷却塔水轮机、水泵或变频控制器等终端用能设备的局部性改造,因此,节能改造的工期短,施工灵活,基本不影响正常生产。(2)通过缜密的现场调查,依据对现场运行数据的科学计算与评估,设计合理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针对系统组成的不同单元的数据分析,采用的节能技术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同一现场,可以设计不同的节能方案,并从中选择投入与产出最优的方案作为执行方案。(3)节能水泵的技术方案,是对实际流量及系统阻力精确计算后进行精确设计的结果,节能量的测算值有确定的范围。
篇3: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与节能运行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与节能运行
介绍了上海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该系统设置了循环冷、热水池,并利用设于冷水池内的热敏探头探知冷水池内水温变化,自动控制各设备的启闭,以利于整个系统的节能运行.
作 者:王露苹 作者单位: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40 刊 名:给水排水 ISTIC PKU英文刊名: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年,卷(期): 30(11) 分类号: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系统 热敏探头 自动控制 节能篇4: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分析论文
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分析论文
一、技术经济评价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技术经济评价类属于技术经济学领域,在进行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参照了技术标准知识,同时融合了经济效益的权重。具体而言,技术经济学评价是指利用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各种技术方案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客观化可对比的方案,在技术标准以及经济效益上形成最优化的选择,从而为各种技术决策提供了相关的依据。技术经济学将侧重对技术经济的量化分析,通过量化对比来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案。一般而言,技术经济评价将选择合适的要素,对各个要素进行赋权,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方式具有系统化综合性的特征,在评价中能够直接预测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将直接应用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经济评价是针对技术效益的多少的应用型学科,根据技术经济评价的内容可以将技术评价分为技术评价、社会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在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中,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然后根据评价对象确定评价的目标,根据市场上的因素来确定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的指标,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方案,最终得出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成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几个部分。评价主体是对技术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得出主观意见的个人或者是团体组织。评价主体是与技术不相关的第三者,从而确保技术经济评价能够客观公正。评价客体是指评价的对象,在评价中主要围绕其经济效益以及节能减排的相关维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不同的技术在维度上所表现出来的状况将有所区别。一般在技术评价中,根据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评价技术获得较为全面的评价结果。在技术评价中存在着评价标准,以便统一化地采取衡量的模式来实现对不同的技术进行评价。对技术的评价采用不同的指标,根据不同指标的影响力赋予相应的权重。同时,在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中,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以及科学性。
二、节能技术经济评价原则
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中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保证评价的结果能够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结合节能技术的特殊状况,在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对技术要素的各个指标进行科学的划分,以此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效果,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需要能够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构建,通过最基本的原则来把握分析的边界,将全面与重点、系统与分层相结合,实现对节能技术经济的整体性评估。
1.协调性原则。对节能技术进行经济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节能技术的各个指标,综合各个指标才能得出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才能保证对节能技术评价的客观性,才能够得出节能技术的综合效益,为节能技术的采用以及优化提供相对科学化的决策依据。同时,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国家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利益,在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兼顾协调各个行为主体的利益,把握主体利益的关键节点,对经济评价要考虑节能技术是否能够达到国家的标准,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以及权重的设定上要考虑协调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规定。总之,在技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中,想要得出科学化的评价结果,就需要对经济评价体系的内容、对其各个部分因素做出较为相应的协调。
2.系统性原则。要完全地呈现出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结果就需要能够对评价对象进行系统化的考核,在指标设定上能够全面地反映其特征。系统性原则正是从整体性的角度来考虑,将节能技术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对系统工程的每一个要素都予以关注,特别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利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来考虑节能技术的效益,将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从空间上延伸到时间维度上。节能技术经济评价应该是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这样才能在经济评价中较为完整地呈现出其影响。
3.可操作性原则。节能技术经济评价需要能够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即能够反映其节能效果的具体因素,通过经济学的方式来计算经济价值,用数据来说明节能技术的具体效果。在节能技术的指标选择上,有些数据信息不能够完整地呈现出来,如果需要这些数据,将会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并不是很高,因此无法满足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的要求。有的.指标数据很难获得,这些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同时,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也需要有一定的评价方案,有的评价方案所需要的成本投入较大,在付诸实践中将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为此,在技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中需要坚持可操作性原则,通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接来获取较为实用的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4.动态评价原则。节能技术是一个时间段社会发展出现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提高改进,节能技术的效能也会有所改进,这些将会进一步推动节能技术的淘汰升级。在对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坚持一种动态性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原则,能够保证评价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仍然能够发挥其评估的效果,能够准确地衡量节能技术的经济效益。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能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以便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可以丰富体系的内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反映出社会发展的诉求以及国家在节能和生态环保方面上的政策导向,体系的建设应该能够动态性地反映这样的过程。
5.重要性原则。节能技术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成本,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在使用节能技术的成本。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为了最大化地获得经济效益,一些企业或者是个人会从短期出发采用非节能的技术,导致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在长期的时间成本投入下,使用节能技术的滞后化给经济以及社会带来更为严重的问题。节能技术解决了资源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环境问题以及社会效益的问题。但是在几种权益中,往往是经济效益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其他的效益都是最后关注的。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中注重社会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存在着突出的重点,但同时也强调着协调的必要。在对技能技术经济评价中应该依据重要性原则,按照重要的程度对比较紧要的指标排在评价指标的前面,同时也赋予较大的权重。
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对节能技术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把握节能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需要定量化经济学意义上节能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对比节能技术与非节能技术的差别,用数字来量化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同时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中,需要计算出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可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建立经济模型对节能技术进行经济效益的计算,按照模型来构建或者是优化节能技术体系。节能技术的经济效益需要利用定量的原则来计算,同时也需要坚持定性指标来诠释节能技术的优缺点,对节能技术做出整体性的评价,特别是在最后的评价结果上,需要采用定性的方式来判断节能技术总体性的效果。只有坚持定性与定量两者方式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全面立体化地呈现出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三、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及其相关权重
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确定,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来确定的,受制于这些客观化的因素,在选择指标上主要根据重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选取空调效率、电梯效率、卫具效率、炊具效率、太阳能、灯具效率、自然通风以及采光等各种指标。具体而言,在建筑领域中,节能技术还需要考虑建筑建造节能、建筑的运行节能以及建筑的设备节能等等。从家具用品上的节能技术来看,主要是能够使用较少的电量。但是在单位电量下产生了更多的电能,在有限的水资源、电能资源下,更少的资源耗费带来更多的效果,都将提高技术的使用率,无论对经济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建筑物本身的节能技术来看,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环境,如利用自然的采光来减少灯光的使用,通过自然采光来改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同时自然采光也减少了冬天对电能以及热能的诉求,利用自然通风也减少了对空调技术的使用。总之,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中,应该从实际的情况来确定评价的指标,全方位地来看待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效果。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上选择遵循重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地展示节能技术的各个要素。但是尽管从整体上呈现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其因素的重要性也并没有凸显出来,在进行评价中也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因此,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保证各个指标真实地反映其在节能技术上的作用。在权重的确定上,由于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存在多种权重确定方法。其中,主要存在着两大类的权重确定方法: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要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态度以及价值来判断各个指标的权重,这一类的方法中又可以细分为专家咨询法、环比评分法、模糊聚类法以及AHP法。在这里,主要以专家咨询法为主进行详细的介绍。专家咨询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并不需要相关数据的束缚,而是需要专家能够在独立思考的状态下得出相关的权重方案,并经过多个专家的交流以及修改形成一致性的意见,最终将统一的标准权重作为依据。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专家的经验知识影响,很少能够兼顾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也有一定的缺陷。在对权重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客观赋权法,顾名思义,客观赋权法将以更精确的数据来说明权重的大小,其解释力论证性较强。但是在某些时候,其逻辑性的验证无法满足实际的情况。具体来看,客观赋权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多目标规划法、灰色关联度法、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定权法。以灰色关联度法为例,该方法主要考虑的焦点是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通过这种联系的方式方法来判断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太适合,通过用曲线的集合形状来对比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关联度。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中存在多种指标,这些指标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利用这种关联法将可以对节能技术进行系统化的评价,同时根据关联程度的大小可以判断节能技术各项指标上的权重大小。在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指标以及权重确定后,可以通过对节能技术评价标准进行确定。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标准进行判断评价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以及科学性。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坚持定性与定量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评价标准上也应该存在着定性与定量两者不同的形式,通过定量的具体数据来判断,然后根据汇总的定量数据来定性判断具体的特征值情况。在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指标标准的确定上,应该与国家或者是国际的标准相一致,将其作为重要的参照物,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更具细化的评价标准。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对节能的要求有所不同其标准也有所差异,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在标准等级上可以确定为五个等级,即“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这五个等级可以赋予不同的分值,根据不同指标的分值情况来计算节能技术经济效果。
四、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策略
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在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标准得到确定后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科学的指导才能获得较为科学的经济评价效果。节能技术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在节能技术的评价上需要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法,将以统计而来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的考察,然后得出一般性的概括规律。综合评价方法借用了各个学科之间的思维方式,形成交叉的学科领域。具体而言,在综合评价方法之下又存在常规评价方法、统计方法以及运筹学方法、神经网络方法。以常规评价方法为例,常规综合评价方法将根据对指标的不同特点细分为不同的方法,以便针对性地对指标进行评价。具体而论,有总分评定法、指数综合法和最优值距离法。总分评定法是在评价体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将各个评价指标的分支进行汇总然后进行量化处理,最终根据评分的多少来排名,从而来确定指标的大小。而指数综合法则是将单项指标值与对比标准值进行对比,然后得出单向的得分,然后对单向得分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将是综合评价总得分。最优值距离法是指根据各项的经济评价指标的具体实际值与最优值进行对比,将两者之间的差距作为对节能技术经济效益的高低状况衡量标准。在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中还可能用到层次分析法,该方法将直接通过矩阵比较,利用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作为相应的系数,最终将综合处各种方案选择中的权重以此来诠释多个指标上的权重应用以及数值评估。这种方法也是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向结合,体现了在评价体系建构前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评价体系建构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将得出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的最终效果。方法的选择将根据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完善的方法论体系将保证获得最优的结果,也进一步地对节能技术的改进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在科学的方法保障和客观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的规范下,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基本上可以获得最为初始的数据。为了保证体系研究的完整性,需要在综合评价后能够整理出完整的评价报告。在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中,需要紧密结合节能技术的具体实际情况,运用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成果为体系的构建奠定相关的理论依据,完善体系的逻辑性。同时在研究中,需要确定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明确指标的内涵以及指标标准,确定指标的权重大小,以便准确地得出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的效果。节能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节能技术融入,因此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还要能够坚持动态性的观念,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1]龙惟定.建筑节能与建筑能效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张雷.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12).
[3]刘戈,黄明强.村镇住宅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3).
[4]杨芗珍.建筑节能体系经济学分析[J].中外企业家,,(24).
[5]顾敏琦.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11).
[6]任宁芳.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及其优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7]吕波.可持续建筑的节能技术经济评价[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8]王乾坤,刘琨.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评价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6).
篇5:冶金业循环水体系研究论文
冶金业循环水体系研究论文
1高压静电离子棒的工作原理
高压静电离子棒是当今世界上水处理领域中一种新的高科技产品,可广泛应用在以下领域的循环水中[1-4]:(1)热电行业上的冷却凝汽器、冷油器、冷风器;(2)钢铁冶金行业上各种加热炉的炉体系统;(3)炼油化工行业上各种反应器和冷却器;(4)空调制冷行业;(5)游泳池里用来杀菌灭藻,进行水质更新等。循环水在流经电子离子棒产生的高压静电场时,会受到离子棒周围产生的静电场的影响,使具有极性的H2O的偶极距增大,而溶解在水中的Ca2+、Mg2+和CO2-3等离子被这些水分子所包围,从而减少了彼此间的有效碰撞,降低了正负离子间的运行速度,阻止了污垢的形成;同时在静电场的作用下,水分子增加了与碳酸盐、硫酸盐等正负离子的水和能力,因而加快了对已在管壁和设备壁面上形成水垢的溶解速度,使已形成的水垢逐渐松散、龟裂,直至脱落,达到除垢的目的。同时高压静电场还会使水体中产生一定的电子密度,将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与水体一起产生如O2-、H2O2、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这些活性氧可有效地把系统中的管道和设备表面进行氧化,使其表面形成一层微薄的氧化膜,隔绝水中的氧与金属壁面直接接触,达到防腐蚀的目的;这些活性氧还能破坏生物细胞的离子通道,改变细菌和藻类的生物场,起到杀菌灭藻的作用,其效果比氯气好得多。
2原工业循环水使用情况
山东省冶金建设开发公司为解决循环水在系统管道和设备壁面上结垢的问题,曾根据循环水的分析结果每周向水中添加阻垢缓蚀剂,并根据其浓缩倍数的高低,不定期换水,以求达到防垢缓蚀的目的。在炎热的夏季里,还要向循环水中加入适量的JS-36型杀菌剥离剂进行杀菌灭藻,有时为减少费用,还向循环水中加入少量的氯水代替杀菌剂。尽管采取了防垢除藻的措施,但仍不能根除管道和设备壁面上结垢、生藻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温度偏高、流速过缓的设备传热壁面上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结垢现象,比如在一级氯气冷却器的列管外壁上就因结垢严重,使流经一级冷却器出来的氯气温度高达60℃,给二级冷却器增加了更大的负担,这样就使为二级冷却器供5℃水的机组必须增加运行的负荷,才能满足冷却的需要,为此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的5℃水机组经常出现不减载或自停的现象,使氯气的冷却效果难有保障,造成氯气中的含水量有时超过3×10-4指标的要求,为此迫使电解生产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降低了生产经济效益。该公司于5月新上了1台用来生产氯化氢气体的石墨二合一炉,该设备在运行不到1个月的时间,其石墨外壁就出现结垢的现象,影响石墨的传热性,同时加上炉膛内的炉温比较高,使二合一炉内的石墨外壁在燃烧火焰处出现了石墨龟裂和剥落,导致加在循环水中的防垢剂不起作用,这样,造成了石墨炉的石墨外壁出现过5次龟裂和剥落,导致频繁地开停炉,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出现轻度石墨剥落时,用酚醛进行粘接维修,当剥落严重时还要把石墨炉体送回厂家去更换一段新的筒体,而在每次修复以后,都要对炉夹套进行酸洗处理,二合一石墨炉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开了1年多。因石墨外壁的剥落,导致炉夹套内的冷却水溅进炉膛内,致使炉膛内的石英灯头损坏4套,使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3循环水系统中安装离子棒后的使用情况
31初次使用的情况
鉴于上述原因,于3月在循环水的总管和送去盐酸生产工序的支管路上各安装了1台高压静电离子棒,通电运行1周后,循环水质硬度上升十分迅速,Ca2+含量由原来的300mg/L上升到726mg/L。于是进行不定期地换水,如此持续运行了2个多月,水质一直处在浑浊状态,在此期间,特别关注盐酸工序中石墨二合一炉的运行情况,并利用停炉的机会,排净夹套内存水,打开安装在二合一炉下部金属外壳上的玻璃视镜法兰,检查其石墨外壁的结垢情况,发现石墨外观基本呈原色,没有明显结垢的现象发生。于是用自来水把夹套底部沉积的淤泥冲洗干净,再开车运行。直到206月中旬,由于气温骤然升高,1台循环水泵的流量明显不足,工序上各物料的冷却效果不理想,便开启了循环水工序的3#备用泵。但因为3#泵入口的管口距池底部距离短,所以把沉积在池底部的淤泥和水一起抽上来,导致整个循环水的水质变得浑浊,其浊度高达4×10-5。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系统运行了10天左右便发现盐酸二合一石墨炉的石墨外壁又出现爆壁剥落的现象,而且从一级钛冷却器里出来的'氯气温度也由原来的46~48℃上升到59~61℃,进出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差变化也很小,因此判断一级钛管冷却器的列管上又结垢了。
32离子棒失灵原因与解决措施
离子棒在循环水系统应用的一段时间里,确实在管道和设备上起到了除垢防垢的作用,而且效果十分明显,可是在离子棒应用3个月后出现失灵,为此,分析查找原因。先把盐酸工序石墨二合一炉内的存水放净,在放水的过程中,炉夹套内的存水都变成泥浆状,浊度非常高。把安装在盐酸工序循环水支管路上的离子棒卸下来进行检查,发现整个离子棒的表面上都粘满了淤泥,厚约有15mm。在擦拭离子棒上的淤泥后测试其静电场的性能不变,但粘满淤泥的离子棒的电性却大大地减弱。因此认为,导致离子棒失灵的原因是循环水的浊度高于指标要求2×10-5以下。离子棒上被循环水中的淤泥粘满,导致其通电时的静电场衰弱,再加上石墨二合一炉夹套内的水流速缓慢,浊度高的水中的淤泥便逐渐沉积在夹套内,导致循环水在局部环境里的浊度很高,改变了夹套内循环水的自由静电场,所以在炉夹套内温度偏高的底部石墨外壁上又重新出现一层软垢,从而影响了石墨的传热性能,再次导致石墨外壁出现爆壁剥落的现象。基于上述原因,在电解停车换电槽时停止循环水泵的运行,检查安装在总管上的离子棒,发现棒上也吸附一层薄薄的软泥。与此同时,在处理一级钛管氯气冷却器夹套内存水时,同样也发现排放出的存水夹带着大量的淤泥。为彻底把夹套内的淤泥清理干净,开启循环水泵冲洗夹套内的列管间隙,于是大量的淤泥随水被冲洗出来,这证明了电子离子棒在除垢、防垢方面是有效果的。为使电子离子棒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把盐酸工序的石墨二合一炉上的冷却水进口改为两路:一路仍沿原路走底部;另一路在炉壁上重新开一直径为50mm的进水口,在炉火燃烧部位进水,使大量的冷却水从这里进去,直接去冷却炉膛内的高温处,尽量使该处的水流呈湍流状态,从而避免水中悬浮杂质被吸附在石墨外壁;而从底部的进水量被控制得很小,处于稳流状态,以便让循环水中的淤泥沉降下来,并定期排放,以彻底解决石墨二合一炉夹套内结垢的问题。为了使电子除垢的效果更好,在去氯氢处理工序冷却水的支管上增加1台同样的电子离子棒,使水中静电场的强度能与所要冷却的设备总量相匹配,确保整个氯氢处理系统内的每1台设备都能在强的水中静电场保护之中,完全实现除垢、防垢的目的。为使循环水中的浊度能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增加换热界面的冷却效率,提高设备的工作能力,让电子离子棒处在正常的浊度要求范围内工作。最终决定把导致水质变浑浊的3#水泵停下,开启2#水泵和1#水泵一起为系统供水,因此避免了循环水池中的淤泥在循环水系统中反复地流动和沉积。同时还借鉴兄弟厂家循环水运行的成功经验,把原来闲置未用的砂滤器用来过滤循环水和向循环水池中补充的自来水(黄河水),让循环水中被离子棒除下来的淤泥和悬浮物一起被砂滤器过滤下来,保证循环水质的稳定和减少排水量,并要求定期排放被冷却设备内的底部存水,进一步解决温度高、流速慢的设备内循环水水质不稳的问题。通过采取以上有效的措施,循环水的浊度小于5×10-6,Ca2+含量小于3×10-4,完全达到了离子棒工作条件的要求,因而电子离子棒在循环水系统中更好地发挥了其除垢、防垢以及杀菌灭藻的作用。
4静电离子水处理离子棒的优越性
在循环水系统中使用静电水处理离子棒比加阻垢缓蚀剂和杀菌灭藻剂时的水质更清、更好,同时还有以下优点:(1)减少了加药时的劳动强度,只需定期地巡检电子离子棒的运行是否正常即可。(2)应用电子离子棒是一次性投资,可以使用8~,因此节省了购买阻垢缓蚀剂和杀菌灭藻剂的费用,每年可节约费用3万余元,同时还比原来少排2/3的水量。过滤循环水的砂滤器每周只需强制反冲1次,而每次用水量仅为30mL左右。(3)因为水质稳定,也减少了水质分析频率和分析费用。水质分析由原来的每天1次,可改为每周1次,1年就可以节约分析费用达3万余元。(4)电子离子棒替代化学法处理循环水,使操作和管理简单化,节约了劳动力,也避免了因人工加药不规范而引起的不良后果。
5应用高压静电离子棒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设施,系统内的水必须全部持续地流过静电场。(2)离子棒只能安装在金属管道上,必须与金属管道形成稳流的静电场,且管径不能小于76mm,长度不得小于20m(非金属管道使用时,需要辅助电极)。(3)对于已有严重结垢的老系统,要时刻注意局部排污或对水进行过滤,以防对管路和设备堵塞,造成设备内部局部水的浊度大于2×10-5,使电子离子棒失效。(4)要注意加强对流速缓慢和温度偏高设备的底部循环水进行定期排污。(5)要根据水质的浊度情况,不定期地对离子棒表面进行淤泥清理,以确保其良好的使用效果。
6结语
静电离子水处理离子棒在循环水上的成功应用,是在管道和设备上采用新的除垢、防垢、杀菌灭藻方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循环水系统中真正地实现了循环水排放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目的。
篇6:建筑设计节能设计论文
摘要:基于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分析了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从整体规划、围护结构、屋面、节能材料四方面,阐述了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措施,以更好地落实建筑节能设计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围护结构
在当代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为了有效落实建筑工程中“节能减排”目标,应把节能设计贯穿到建筑工程选址、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中,以全过程的节能施工方式,减少建筑设计中材料的浪费。同时,尽量选用可再生资源,并结合施工区域地理环境,合理布局建筑空间,以“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方法,最大限度的完成建筑节能设计,保障建筑设计中材料资源的合理化使用。以下就是对节能型建筑设计要点问题的分析。
1节能设计重要性
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背景下,实施节能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积累速度与资源消耗速度相比,相对较慢。所以,煤炭、石油等能源逐渐枯竭。此时,只有在建筑行业发展中践行节能设计理念,尝试应用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才能缓解资源匮乏问题,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第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中的浪费现象较为严峻。即能源利用率较低,且能源分布不均。因而,必须落实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控制资源浪费问题[1];第三,因我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量较大,而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所以,在资源数量有限的基础上,应加快建筑节能设计。因为,建筑设计所消耗的资源占据我国总消耗的1/3,若加上房屋建筑材料能耗,其资源能耗量已经达到了1/2。所以,实施建筑节能设计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篇7:建筑设计节能设计论文
2.1整体规划节能设计
我国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缓解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紧缺问题,应对建筑节能设计进行合理规划。首先,在建筑选址时,应把“节能、节地”作为指导思想,尽量避免把建筑物安置在山谷、沟底等地方。因为,沟底、山谷有“霜冻”效应,会增加采暖耗能。所以,通过平地、向阳等地方的选择,更有利于达到节能设计目标。同时,在建筑选址时,应尽量选择一块废地,这样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且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除此之外,在建筑选址时,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应选择地温适宜,土壤中无毒,远离雷达站的区域,避免周边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坏。其次,在建筑整体规划过程中,为了突出节能设计理念,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特征等,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2]。同时,遵从GB50096—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保持建筑室内连续日照时间超过2h,且以南北向朝向设计方法,高效利用太阳辐射能源,营造适宜的室内环境。再次,在建筑物整体规划作业中,也应注重科学设计建筑体形。而因建筑体形系数每增加0.01,其耗热量就会随之增加2.5%。所以,应保证建筑体形系数在0.3以下,体现节能型建筑设计目的。除此之外,在建筑物总体规划过程中,需利用树木等改善建筑绿化环境,调节室内气温,降低空调能耗。
2.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1)外墙节能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因建筑围护结构具有抑制室内热量、促进室内热量吸收等功能。所以,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应做好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工作。其中,在外墙节能设计时,应抓住外墙制冷节能原理,优化外墙节能设计。首先,在建筑外墙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选用蓄热材料。蓄热材料,具备延长日照的功能。因此,将其应用于外墙设计中,可保证室内温度均匀性、稳定性,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其次,为了改善玻璃幕墙能耗高的现象,在外墙设计中,应把双层或者三层玻璃作为围护结构,利于玻璃之间形成相应的阳光温室,提高建筑室内温度,减少冬季采暖能源消耗[3]。同时,基于外墙部分设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外墙保温、隔热作用,调节室内温度,应致力于开发新型复合墙体材料。包括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岩棉、玻璃棉、矿棉、加气混凝土等等,这一类复合墙体材料具备保温、隔热、无甲醛、无污染等优势,且利于外墙热工性能的提高。所以,若使用复合墙体,可更好的达到建筑节能设计目的。2)屋面节能设计在当今建筑设计中,为了进一步践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设计目标,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落实屋面的节能设计工作:第一,在屋面节能设计时,应合理优化屋面构造。例如,坡屋面、倒置式屋面、双层通风屋面、蓄水屋面、外保温屋面等均对屋面节能设计有利,所以,应强调对这几种屋面构造设计形式的应用。而若某地区夏热冬冷,那么应通过屋面种植的方法,改善建筑室内温度,降低能源的浪费;第二,在建筑屋面节能设计中,为了有效减轻空调负荷,应采取“冷”屋面设计方法。因为,“冷”屋面设计中的反射率是0.65,热辐射系数是0.75。所以,可使浅色屋面表面和周围温度差达到11.1℃,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取得良好的节能设计效果。例如,白色屋面设计方式就是节能屋面设计的典范[4]。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屋面的节能设计,有利于改善建筑设计中空调负荷问题,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因此,应强化对其的落实,实现节能设计目标。
2.3节能材料使用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践行节能设计理念,尝试应用各种节能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绝热材料、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材料等等。其中,在绝热材料使用过程中,应注重把它的导热系数控制在小于0.2W/(mK)的状态,并保证其具备疏松、多孔、密度小的'特点。同时,现阶段的绝热材料种类较多,包括了金属绝热材料、有机绝热材料、无机绝热材料等等,应对其进行合理化应用。此外,在建筑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了突出节能设计理念,应尽量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金属面聚氨酷夹心板、金属面聚金属面苯乙烯夹心板等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这一类材料具有节能优势,可更好的满足建筑节能设计要求[5]。除此之外,在门窗等建筑材料选用过程中,为了达到节能设计目的,应充分考虑门窗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尽量选用聚氯乙烯塑料门窗、断热铝合金门窗、环氧树脂玻璃钢窗等,突出建筑节能设计优势,避免资源浪费问题。除此之外,在门窗玻璃建筑材料选用时,可选择中空玻璃。因为,中空玻璃热阻能力较强,所以,隔热效果极佳,可缓解空调能耗。
3结语
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无法应对国际能源危机问题。所以,在全球能源储量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应大力推广建筑领域的节能设计工作。即在建筑设计中,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指导思想,落实建筑整体结构的节能设计工作。同时,通过外墙节能设计、屋面节能设计的方式,突出节能设计理念,另尽量选用绝热材料、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材料等节能建材,更好的落实建筑节能设计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祎显.浅谈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1):36,38.
[2]王槟.关于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6,15(5):50,55.
[3]田小鹏.浅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J].低碳世界,,40(36):134-135.
[4]王亚彬.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设计[J].中国建材科技,,15(5):209,211.
[5]魏民.建筑电气照明中的节能设计措施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12(2):47-49,73.
篇8:循环经济会计核算体系探索的论文
一、前言
现行的会计体系是针对传统经济社会的,其构建也是为了对传统经济的合算,对现在的循环经济的合算并不算完整,在资源、环境、循环成本等方面没有充分反映出其信息,不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现实环境中的责任,也不能预测出企业将面临的环境方面的责任与风险。所以说,在现代的循环经济中,构建一套循环经济会计体系是十分迫切的。但是如何在循环经济中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是一个困扰中国的问题,本文就目前研究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对我国目前的循环经济试图建构一个会计体系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这个概念,最初是在德国出现的。德国于颁布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在这项法案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循环经济”一词。从对这项法案的解读中,我们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可以说成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也可以说成是资源循环经济,主要的思想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利用融合在一起,自觉遵守和应用自然生体系统中的生态规律,对资源实行循环利用,对污染实行零排放,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①。也就是说在经济活动中,在资源输入上要求尽量减少,最好能够可持续发展;在污染物的排泄上,要做到最小化。就是要在生产生活中达到废弃物排放减量化。
2.循环经济的原则
通过对循环经济的概念的理解,可知,在本质上循环经济就是一种生态经济,然而,并不是传统中那种对排泄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这么简单。不仅要考虑生态的'平衡,还要考虑资源的是否再生。因此,为了能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一个闭环的物质流动经济是整个地球的生存发展之道。因此,循环经济遵循着三个基本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减量化原则实际上指的是在产品生产和消耗两个方面,在生产方面要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或者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资源;在产品消耗过程中,要减少废弃物的产出和排放。要想走可持续发展,只从末端治理,而不事前控制是不能够行之有效的。再利用原则指的是在实际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企业或者生产者在产品、包装等方面要承担起义务,通过多次的使用物品,达到对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利用率,避免废弃物的产生提前化,这样一来对资源的节约就大为有利。再循环原则指的是,一个生产出的产品,在履行完其作为产品的功能后,可以作为资源,再次被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作为废弃物或者排泄物而遗弃,也就是我们平时能够见到的废物利用或者回收利用。通过这三个原则,基本上就可以为循环经济构建起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或排泄物——再利用资源”这样一个闭环循环体系。
三、循环经济会计
1.循环经济会计的概念
要想使企业在资源的利用能够进行循环利用,并且降低成本费用和排泄物、废弃物的处理费用,循环经济会计便应运而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采用循环经济会计可以帮助企业长久的生存与发展,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所谓的循环经济会计,指的是这样的一种会计系统,它以能够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基本目的为目标,能够满足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基本原则,以企业的循环资源作为活动研究对象,能够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进行确认、计算、记录、反映和管理的会计系统②。从这个概念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循环经济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再生产中的与资源循环利用有关的一切资金运动。
2.循环经济会计的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会计是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兴起的,它的本质核心就是考虑如何资源再利用,做到资源循环,使人们能够在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有限利用、废弃物化废为宝等方面进行发展,这与可持续发展是不谋而合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经济活动能够做到资源消耗低速率、资源再生高效率,环境污染做到最小化;并且,最为人性化的是在资源配置方面要考虑现在的公平和以后的公平。因此,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为循环经济会计的一个支撑理论。循环经济会计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我们可以认定为自然资本理论。自然资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人造资本而言的,是指诸如用来制造机器、建设厂房、设施建设、产品生产等这些人造资本要运用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空气、环境、生态系统,等等。循环经济会计的基本核心就是减少资源浪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企业能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自然资本理论强调的也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要素,两者都是要在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本和在对生态系统的补偿方面强调动态平衡。因此,自然资本理论无疑成为循环经济会计的另一个理论支撑。
四、循环经济会计现行的核算体系
第一,我国的企业还并没有完全的将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要素、环境等方面内容纳入到合算的体系中。这方面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核算的不够全面,因为,企业在进行核算时,对环境问题的支出和收益纳入到了的会计核算的体系中。循环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不仅要求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业务,也要反映出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为在企业的环保方面的资金进行核算,将会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环境保护资金的运转情况,能够更为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第二,以货币为计量方式无法对环境的因素做出反映。大家都知道,会计核算主要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为主要的计量方式,可是,在循环经济下,强调的是资源的可循环性,在环保和生态平衡,不再单纯地是利益的追求,因此,不能够对环境因素做一个有质量的收集,不能够分析环境状况,如污染的面积有多大,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破坏的因素等不能合理测量。这就会影响循环经济会计体系的建构。第三,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够包含全面的信息。传统的会计报表公布企业的经营信息,是采用图表加文字说明这种方式。循环经济背景下,环境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并且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同时,若是能够将环境、生态等信息编入其中,将会使领导者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更加了解,知道在环境中企业如何做能够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五、循环经济会计体系构建的初探
主要是根据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原则,相应的,构建出对应的会计体系,即减量化物料流转与资源会计、废物再利用会计、再循环会计。
1.资源会计与物料流庄会计
所谓的资源会计,就是在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上提出来的。顾名思义,就是对资源经济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因为这个可以对资源的投入做一个有效的统计,得出在投入的资源与得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的准确预算,这个可以为企业领导者提供资源的利用、开发及加工的全面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根据减量化原则,同样能够提出一个物料流转成本会计。这个会计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原材料、其他生产资料和产出产品的过程中进行流动的跟踪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对其进行核算。这样就可以结合物料成本合算与环境成本核算,对物流流动和使用进行准确记录,可以实现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益双赢。
2.废物再利用会计
这里的废物再利用会计,主要的是能够对废物的再利用过程中,对财务的信息数据有一个全方位的跟踪和反映。在废物再利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对环境的影响这方面的财务情况,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价值,都是其合算的主要内容。在对废弃物的再利用进行会计核算,也可以是企业领导者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有个非常好的经济依据,并且,在于其他成本核算进行分开进行的情况下,更能为企业决策做出科学的判断。
3.再循环会计
再循环会计,也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会计,是一个整合了环境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方面学科知识的会计体系。它所反映的是经济多动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影响是有多大的程度,在进行计量之后,将得到的信息报送给财务主管,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分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能够对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六、结语
在现今社会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循环经济会计的体系,将会更加有利于会计全面、准确、系统的分析经济活动,达到企业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同时,依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构建出资源会计、物料流转会计、废物再利用会计、再循环可持续发展会计等会计体系,这样就可以全面反映循环经济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互动的分析,保障环境与生态的平衡,进而实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合算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张小有.森林碳汇视角下林业企业碳会计核算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3]任英阔.循环经济会计的确认与披露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
[4]田石义.构建循环经济下会计核算体系的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16:38.
篇9:探讨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及其应用论文
引言: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发展模式,把生产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追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最小化,做到物尽其用,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当然,要想实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的、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通过此体系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予以科学、合理、详细、周全的监测,从而预测循环经济发展未来趋势,适当的调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使循环经济发展。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在文中就如何构建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进行分析,并就其具体应用予以探讨。
一、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的构建
(一)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的设计
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科学、合理的设计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综合我国循环经济及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相关资料,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主要包括预警指标体系、警度的测度模型、警度预测模型、预警信号识别系统、警情预报等。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其中预警指标体系是整个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的基础;警度的测度模型和警度预测模型是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的.核心,但两者具体的应用功能存在一定差异;预警识别系统是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预警测度模型计算出警度值与警限值的比较判断循环经济发展偏离期望值的程度,并根据偏离程度发出预警信号;警情预报是主要是收集与循环经济相关的信息,为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提供有用情报。综合以上内容,可以设计出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
(二)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的构建
(1)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事实上,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的本质就是调节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期望水平的偏差,促使循环经济发展良好的进行。为了确保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可以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构建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将城市各个方面作为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指标,对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指标予以科学评价,这对掌握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有很大帮助。对于循环经济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客观全面的原则。因为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指标体系是预警模型体系的基础,确保预警指标客观。全面、真实、准确,才能够进行后续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评估、分析,调整等工作。
其二,“3R”原则。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一定要做到“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这三点。
其三,先行性原则。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实施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预警指标,通过预警指标对循环经济现状予以分析。为了充分发挥预警指标的作用,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指标体系一定要具有先行性。
在以上三则原则的约束下,科学合理的构建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可以促使所构建的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指标体系有效果应用。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构建的具体指标如下:区域环境发展预警指标包括三个大方面,经济社会方面、资源方面和环境方面。其中经济社会指标包括:人均GDP、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R&D占GDP的比重、自然人口增长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GDP的比重和恩格尔系数。资源指标包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均耕地面积、土地产出率、单位GDP耗能、单位GDP耗水、煤炭自给率、石油自给率和人均发电量。环境指标包括: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人均绿地面积、单位GDP的COD的排放强度、化学氨肥的使用量、可降解农膜比重、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率和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2)循环经济发展警度测度模型
循环经济发展的警度是根据期望水平,对循环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期望水平向偏离的程度进行度量。目前,在国内,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警度的预测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或者压力指数法。本文将在现有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向量夹角对循环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期望水平的偏离程度进行预测,利用向量的夹角将循环经济发展偏离期望值的程度表示出来。对于循环经济发展警度测度。
篇10: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n(1)冷却塔应布置在环境清洁、气流通畅、通风良好、远离高温的地方,以确保其冷却效率,
n(2)多台冷却塔并联使用时,冷却塔之间应设连通管 或共用连通水槽,以避免各台冷却塔补水和溢水不均匀,造成浪费,
工程
连通管的管径宜比总回水管的管径放大一号,且与各塔出水管的连接应为管顶平接。冷却塔的自来水总进水管上应设置水表。
n(3)冷却塔的总供、回水管之间,宜设旁通管并装电动两通调节阀或采三通调节阀调节控制,保证冷却水混合温度满足冷水机组对冷却水低温保护要求;并宜采用出水温度控制风机启停或变频调速控制,达到节电目的。
篇11:城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氨氮去除论文
城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氨氮去除论文
摘要:污水回用中氨氮去除有许多方法。当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时,利用冷却塔的曝气作用,控制pH7.0~8.0,污水含氨氮20~50 mg/L,浓缩倍数为2的条件下,可使循环水的氨氮浓度<1mg/L。
关键词:城市污水 污水回用 循环冷却水
在城市污水中,特别是经过二级处理后污水中的氮,90%以上是以氨的形式存在,以氨氮形式脱氮,比去除硝酸盐氮容易而经济,在某些场合并不要求脱除总氮而只对脱除氨氮有要求。氨在工业循环水杀菌处理时会增加用氯量。氨对某些金属,特别是铜具有腐蚀性,当再生水作为冷却水回用时,要考虑冷却设备腐蚀损害问题。因而在考虑将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时,氨氮的去除尤为重要。
氨氮的去除有以下方法:
1 折点加氯法
废水中含有氨和各种有机氮化物,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排水中含有相当量的氮。如果在二级处理中完成了硝化阶段,则氮通常以氨或硝酸盐的形式存在。投氯后次氯酸极易与废水中的氨进行反应,在反应中依次形成三种氯胺:
NH3 + HOCl → NH2Cl(一氯胺) + H2O
NH2Cl + HOCl → NHCl2(二氯胺) + H2O
NH2Cl + HOCl→ NCl3(三氯胺) + H2O
上述反应与pH值、温度和接触时间有关,也与氨和氯的初始比值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以一氯胺和二氯胺两种形式为主。其中的氯称为有效化合氯。
在含氨水中投入氯的研究中发现,当投氯量达到氯与氨的摩尔比值1∶1时,化合余氯即增加,当摩尔比达到 1.5∶1时,(质量比7.6∶1),余氯下降到最低点,此即“折点”"。在折点处,基本上全部氧化性的氯都被还原,全部氨都被氧化,进一步加氯就都产生自由余氯。
在废水处理中,达到折点所需氯总是超过质量比7.6∶1,当污水的预处理程度提高时,到达折点所需氯量就减少。三种处理出水加氯量见表1。
表1 折点加氯需氯量[1] 废水处理程序 Cl2:NH3-N到达折点所需质量比
经验值 建议设计值
原水 10:1 13:1
二级出水 9:1 12:1
二级出水再石灰澄清过滤 8:1 10:1
折点加氯产生酸,当氧化1 mg/L NH3-N时,需14.3 mg/L的碱度(以CaCO3计)来中和,实际上,由于氯的水解,真正需要的碱度为15 mg/L。大多数情况下,pH值将略有降低。
为了达到折点反应所加入的氯剂,除形成次氯酸外,还增加废水中的总溶解固体含量。在废水复用情况下,溶解固体的含量可能成为影响回用的障碍。投加不同氯剂对总溶解固体的影响见表2。
表2 折点加氯对TDS的影响 化学药剂的投加 总溶解固体的增加:消耗的NH3-N
以氯气进行折点氯化 6.2:1
以次氯酸钠进行折点氯化 7.1:1
投氯气后,用石灰中和全部酸度 12.2:1
投氯气后,用NaOH中和全部酸度 14.8:1
折点加氯法因加氯量大,费用高,以及产酸增加总溶解固体等原因,目前尚未见以此为主要除氨方法的污水厂在运行。
2 氨吹脱
在废水中,铵离子和氨气相互转化:
当pH为7时,只有铵离子存在,在pH为12时,只有氨气存在,在适当条件下溶解氨能从废水中释出。
氨吹脱工艺是将水的pH值提到10.8~11.5的范围,在吹脱塔中反复形成水滴,通过塔内大量空气循环,气水接触,使氨气逸出。
环境温度低于0℃时,氨吹脱塔实际上无法工作[2]。当水温降低时,水中氨的溶解度增加,氨的吹脱率降低。由于水中碳酸钙垢在吹脱塔的填料上沉积,可使塔板完全堵塞。另外,吹脱塔的投资很高。因此,国外原有的吹脱塔基本上都已停运。
3 选择性离子交换法
使用选择性离子交换剂--斜发沸石进行离子交换是近期开发的工艺[3],废水中的铵离子将斜发沸石中的钠或钙替代出来,失效的沸石使用再生液再生,再生液通过氨吹脱塔脱氨。斜发沸石是沸石中的一种,在美国西部有几处矿床自然存在。沸石的交换容量可由废水的离子浓度来估计,同时要进行半生产性试验,有的用4.8kg/m3。
此法存在的问题是:再生液需要再次脱氨;在沸石交换床内,氨解吸塔及辅助配管内存在碳酸钙沉积;废水中有机物易造成沸石堵塞而影响交换容量,须用各种化学及物理复苏剂除去粘附在沸石上的有机物。目前这种方法应用也不多。
4 生物法脱氨
目前,生产中经常大量采用的方法是生物法脱氨[4]。污水处理到硝化阶段,生物反应在完成碳的氧化后再完成氮物质的氧化,使氨氮能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但这样需延长生物处理时间,并增加供氧量,这将使生物处理的基建投资和供氧动力增加,无疑会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加大废水回用成本。
5 循环水系统脱氨
该法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成果[5]。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课题组将再生水作工业冷却水回用的研究工作中,提出利用循环水系统,特别是冷却塔,进行脱氨。循环水系统只要运行得法,掌握一定条件,在发挥冷却作用的同时,可以作为脱氨兼用,既不需增加处理费用,又使水质达到回用要求,从而解决了氨氮指标影响回用的这一关键技术。
5.1 循环水系统脱氨的效果
循环水系统由冷却塔、循环泵和换热设备组成。在冷却塔内,水与空气接触,进行蒸发冷却,然后供换热设备循环使用。冷却塔由于蒸发、风吹、排污而需补充水,当将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后作为补充水进入循环水系统中时,补充水中的氨氮在冷却塔内得以脱除。这一规律在试验和工业化实践中所证实。表3是某厂使用再生水的循环水系统水质分析的典型数据:
表3 某厂使用再生水的循环水系统水质分析 项目 补充水(再生水) 循环水
pH 7.0 7.9
硬度/(mg・L-1) 150 330
碱度/(mg・L-1) 95 150
Cl-/(mg・L-1) 121 282
NH3-N/(mg・L-1) 13 0.4
CODCr/(mg・L-1) 21 30
SS/(mg・L-1) 4.2 4.4
注:硬度、碱度均以CaCO3计。
城市污水经二级和深度处理后,氨氮尚有10~30 mg/L左右,进入冷却系统后,在浓缩倍数2的情况下,氨氮达到0.4 mg/L的低值。且不随浓缩倍数增加和运行时间长短而积累。表3说明在工业用水实践中,循环水系统中氨氮可小于1.0 mg/L,满足包括电力工业在内的工业循环冷却水氨氮指标小于1 mg/L的要求。
5.2 影响氨氮去除的因素
氨氮的去除机理是由于循环水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合适的水温,很长的停留时间,巨大的填料表面积,充足的空气等等优良条件促使氨氮转化。据测定,80%为硝化作用,10%为解吸作用,10%为微生物同化作用,三种作用综合,而以硝化为主。因此,下列因素对氨氮的去除有影响。
5.2.1 冷却塔浓缩倍数,停留时间
冷却塔的浓缩倍数与节水效果直接相关,浓缩倍数越高,补给水量越少,循环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越长。
循环水系统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从公式(1)求得:
T=V/(Qb+Qm) (1)
式中 T―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h;
V―循环水系统容积,m3,一般为循环小时流量的1/3~1/5;
Qb―排污和泄露损失水量,m3/h;
Qm―风吹损失水量,m3/h。
例如1×104 m3/h的循环水系统,当浓缩倍数为2时,循环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为12.5 h;当浓缩倍数为5时,停留时间为50h。可见其停留时间很长[6]。
当浓缩倍数2以上,城市污水中氨氮含量为20~50 mg/L时,循环水中氨氮浓度可小于1mg/L。我国大多数工业冷却系统,浓缩倍数在2左右,所以,大多数工厂的循环水冷却系统都具有很高的去除氨氮的能力,这一去除氨氮的创新技术,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5.2.2 碱度和pH
经计算,每氧化lgNH3-N要消耗碱度7.14g(以CaCO3计)。当碱度不足时,应当补加。
循环水系统pH要保持在7.0~8.0,使循环水的pH值适宜硝化菌的活动。
5.2.3 温度
亚硝酸菌最佳生长温度为35℃,硝酸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42℃,在适宜的.温度下,硝化菌活性高增长快,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增强。通常冷却塔水的温度长期保持在25~40℃范围内,恰是在硝化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并且不存在低温时硝化菌效能减退问题。这是任何市政污水处理构筑物无法比拟的。
5.2.4 供氧量
计算得出,将lgNH3-N氧化为NO2--N需耗氧3.43g,将lgNO2--N,需耗氧1.14g,硝化作用共耗氧4.57g。氨氮的硝化应保证空气量为硝化所需空气量的50倍。
在冷却塔内,每立方米水的空气量可达 m3,供氧充足,溶解氧可以达到饱和。这样高的空气量可以提高溶解氧向液膜的传递速率,有利于硝化活动的进行。
5.2.5 生物膜
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水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和有机物,在冷却塔填料表面很容易形成一层生物膜。冷却塔填料有点滴式、膜板式、网格状、蜂窝状等多种形式,表面积在100~350 m2/m3。巨大的表面积为生物膜生长提供了良好场地,虽然填料的比表面积大,但由于循环水是补充水的几十倍,可看作高倍数回流,因此填料不会有脱水现象发生。避免了生物膜干化而影响活性。由于再生水的BOD小于10 mg/L,加上循环水有大量稀释能力,因而合成代谢所形成的新细胞数量很小,膜的增殖脱落量不大,不会发生填料间隙的堵塞问题。按计算,每氧化1mg NH3-N产生0.15mg新细胞,当原水为20mg/L NH3-N时,也只产生3.0mg/L悬浮物,数量很少。工程实践也证明,已使用再生水的循环水系统悬浮物很低,填料不堵塞,冷却塔也并不因其具有硝化功能而增加排污。循环水系统脱氨已经成功运行数年。
6 结语
经深度处理的城市污水,含氨氮20~50 mg/L时,在循环冷却水的pH值为7~8、浓缩倍数为2的条件下,循环水中的氨氮浓度可小于1 mg/L。因此使用经深度处理的城市污水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不会造成循环水中氨氮的积累。
参考文献:
[1]秦裕衍等译.(美)梅特卡夫和?瞎?废水工程处理、处置和回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美)R.L.卡尔普等.城市污水高级处理手册[M]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Water Enviroment Federation.Desig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M].alexandria,1992.
[4]Takashi asano.WasteWater Reclamation and Reuse[M].Lancaster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g Inc, .
[5]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研究技术报告[R].1995.
[6]周彤.城市污水回用[M].北京: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情报研究所,1984
篇12:建筑照明节能设计论文
2.1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及附属用电器件
根据建筑物功能,工程性质,视觉要求,照明质量及数量等合理的选择建筑照明光源,在满足照度、启动时间、LPD、眩光值及显色指数的条件下,选择高效,寿命长、性价比高的光源。根据电源的发光原理,分出了卤钨灯、白炽灯等热辐射光源、金属卤化物灯、高压荧光汞灯等气体光源灯及LED电致发光半导体材料芯片灯源等三类。在所有的照明灯具中,卤钨灯、白炽灯的效率是最低的。它所消耗的电能只有约2%可转化为光能,而其余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在照明时间方面,这种电灯的使用寿命通常不会超过1000小时。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限制了对卤钨灯的'使用。相对于热辐射光源,气体光源具有更加高效的节能性,绝大多数气体光源都是气体放电灯,它们需要镇流器才能工作。普通电感式镇流器功耗大、光闪烁严重。目前已成功开发的节能镇流器——节能型电感式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都比原电感镇流器的功耗减小一半以上。LED灯节能环保、寿命长、适用性好、因单颗LED的体积小,可以做成任何形状、回应时间短,是ns(纳秒)级别的回应时间,而普通灯具是ms(毫秒)级别的回应时间、环保,无有害金属,废弃物容易回收,但缺点是价格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发热量,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光源。白炽灯无论是从光效,显色指数还是寿命上都较其他灯具有一定的劣势。高压钠灯由于其高效以及较长时使用寿命广泛的应用于对显色指数要求不高的道路,广场,码头等。金属卤化物灯由于其发光效率高,相对较好的显色性及寿命长等特点常应用于各种厂房,车站照明,荧光灯有着较高的显色指数,通常应用于办公或者室内照明。
2.2充分利用自然光
在我国建筑照明节能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光源能够有效的保证照明能耗的降低并充分利用电能。由于建筑物内的自然光在不同时段的不稳定性,很难单一利用,如果把室内照明与自然光相结合,是实现节能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一般常用导光管法在自然光充足的条件下进行照明补充,即把光线通过导光管收集器收集并传输至室内采光区。此外还有光导纤维、平面反射、光电效应等方法。同时可以在屋顶、室内墙面以及地面采用浅色建筑材料,这样可以通过反射对太阳能和光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2.3减少配电线路上的损耗
由于线路电阻的存在,当电流流过输电线路时会有有功功率的产生,因此产生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在建筑工程中,纵横交错的输电线路难免会造成总有功功率的损失,但是线路上的有功功率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减小输电线路电阻来减少损耗,同时由于电阻取决于电阻率、线路长度和线路的截面,所以应该从这三面入手来减小电阻。
2.4优化照明配电系统设计
对建筑物各个楼层的照明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包括对照明光源及灯具的选择、线路布置方式、敷设方式的确定等,根据各个楼层的具体情况对照明系统图进行设计;照明供配电设计需要符合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原则,同时需要处理好局部建筑物和工程总体设计的关系。
3结束语
建筑照明的节能设计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这过程中要兼顾建筑的功能、照明质量以及能耗的降低,并且需按照国家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但是这一工程的实现对于节能降耗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电气设计工作人员,应根据具体工程的特殊性进行设计工作,将节能设计作为一种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采取科学,可行的设计措施,为国家的节能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13:建筑照明节能设计论文
我国建筑的照明节能设计应该满足基本的设计原则。首先,要满足建筑照明系统的自身需求,满足照度、功率密度值等基本要求;其次,要满足经济适用的原则,照明节能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实际的经济效益,不能盲目的追求节能效果增加不必要的投资及投入成本,保证高投资在较短的时间得到较好的收益,并且可以通过节能减少照明费用的方式进行成本回收。照度是指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除以该面元面积所得之商。照明功率密度值LPD是指单位面积上一般照明的安装功率(包括光源、镇流器、或变压器等附属用电器件),照明设计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要求。以上两个参数是照明节能设计过程中首先参考的设计根据,只有将照度及照明功率密度进行量化,并且作为节能设计的依据,才能科学的进行照明系统节能设计工作。
★ 绿色建筑节能论文
★ 技术,节能之关键
【小议循环冷却水体系的节能设计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南京方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2023-02-13
工程硕士论文2023-01-15
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论文2022-05-07
空调噪音防止分析与探讨论文2022-05-07
节能降耗措施2022-10-13
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论文2022-10-06
汽车节能与环保的论文2023-03-21
工程机械修理分析论文2023-01-20
乙丙橡胶生产工艺及其技术经济分析2022-05-06
冬季施工措施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