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虚假会计信息防范(精选6篇)由网友“MobiusZ”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谈虚假会计信息防范,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谈虚假会计信息防范
摘 要:虚假会计信息问题由来已久,已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关注的焦点。其产生的动因是什么,如何防范虚假会计信息,值得每一位相关工作者的思考。究其根源: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水平等因素都是导致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温床。其中之关键:法律环境宽松、惩治力度过轻,致使信息提供者及中介机构在高额的利益诱惑与低廉的违法成本形成的巨大反差面前铤而走险。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违法成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诚信
虚假会计信息问题自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会计的发展而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法规、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而使会计信息难以保证完全真实、公允(制度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未能对会计规则透彻理解而做出了错误判断(行为性失真);以及为使自身利益膨胀而损害他人利益而编造的虚假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其中历史悠久,普遍认同的当属违规性失真。
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触目惊心,近年来一桩桩涉及国内外知名公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案件使人们不仅对企业自身,甚至对证监会、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产生了重重置疑。是什么原因使“泛假主义”如此猖獗、有恃无恐?造假者的趋利动机难以根除,但动机转化为结果是需要条件的,如何防范虚假信息已不仅仅是会计界的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了政治界、经济界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1 加大违法成本,健全制约机制
1.1 对违法者的相关处罚
有人曾把上市公司比作足球,证监会是守门员,地方政府、会计师及证券商都是射手,射手们齐心协力、一定要把上市公司这个球踢进大门!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也难怪造假猖獗,难于治理了。
如今,公司上市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更是数不胜数,其中,虚假会计信息占很高的比重。由于查处力度不够,某一公司的虚假信息被查出的可能性很是微小,这本足以另造假者欣慰,即使被查出,处罚又很轻微,一般的处罚主要有公开谴责、通报批评、警告、罚款、市场禁入、禁业、吊销执业证书等。除非达到红光实业、琼民源、大庆联谊之流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才见有所举措———追究刑事责任。刑事处罚最重一般也不会超过5年的有期徒刑。针对民事赔偿问题,更是无依据可循。
再说对涉案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处理,“重单位处罚,轻个人处罚”,仍以行政处罚为主。即便如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过高的诉讼成本和过低的诉讼收益使其将注册会计师推上被告席的几率也是很低,这就更加助长了注册会计师充当“射手”的风气。
1.2 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在这里,我们要很好地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加大“泛假者”的违法成本———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目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最有效的途径也恐怕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来得最快。如果法律条文对会计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包括有关的民事赔偿问题),可操作性强,便于执法部门对虚假会计信息认定和管理;同时严格执法程序,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其违法所获收益难于弥补其违法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其造假行为自会加以收敛。诚然,即使对于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的再完善,但是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处罚不到位,或者疏于对违法行为的检查,客观上就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有增无减。
篇2:企业虚假会计信息
【摘 要】随着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中的很多学者,总结了造成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
主流的研究方向是从会计信息的外部影响因素出发得出:利益驱动、法律规范不完善、会计监督体制不健全、造假成本低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的原因。
本文拟从会计信息本身的角度出发研究,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虚假的原因之一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矛盾性,致使会计人员的“两难”选择,进而导致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的失真。
本文研究的目的希望能出台更规范、可操作性更强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来指导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如何权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这一角度进一步规避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
一、引言
随着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中的很多学者,总结了造成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
主流的研究方向是从会计信息的外部影响因素出发研究得出:利益驱动、法律规范不完善、会计监督体制不健全、造假成本低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的原因。
本文拟从会计信息本身的角度出发研究,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虚假的原因之一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矛盾性。
这一对既统一又矛盾的质量特征要求,导致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很多时候无法同时兼顾这两种质量特征,往往厚此薄比 ,以至于会计信息可靠性不高或者相关性不高,甚至出现虚假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分析
1、统一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有很多共同点。
第一,它们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种质量,相关性越大,可靠性越高,越符合使用者的需要。
其次,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的,相关性回答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可靠性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从而放心使用。
最后,相关性和可靠性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
会计信息若没有相关性和可靠性,便没有了实际意义。
2、矛盾性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CFA)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提并论,但二者并不是等量齐观的。
而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还是相互冲突的。
对于经济活动的信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报告还是不报告,如果报告,应采用何种方式、以何种金额报告,强调相关性或强调可靠性往往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如公司的盈利预测信息,由于此类信息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和一些公司管理当局操纵的性质使得其可靠性较差,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却是非常相关的,因此既不能不报告盈利预测信息,也不能将其列入会计报表附注等可靠性较高的信息类别。
三、产生矛盾性的原因
首先、相互斗争及妥协的结果。
从对会计政策影响的角度探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本人认为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一定质和一定量的会计信息,实际上是可靠性与相关性相互斗争与相互妥协的结果,相关性的加强会导致可靠性的削弱,而可靠性的提高又以牺牲相关性为代价。
不同程度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组合就构成了对同一会计事项会计处理的不同会计政策。
而根据不同会计政策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财务信息,也是不一样的。
同时,笔者认为有些标准本身让信息提供者处于“两难”的境地,如“预测价值”与“不偏不倚”等等,而且也增加了信息使用者理解与使用信息的困难。
如果对“相关性”的刻意追求,往往意味着牺牲必要的“可靠性”。
其次,相互兼顾及弥补的结果。
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同时兼具可靠性和相关性质量特征,那么,实务中会计人员可根据企业的管理意图或者经营现状,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自由选择,会计人员的可操作空间更大。
当一个企业资产发生减值,又不能精确计量的情况下,企业就选择不确实损失,是符合了可靠性原则;同时,又要符合相关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往往是选择在附注中进行相应的披露,这样操作下来,从表面上看,企业的会计处理既符合了可靠性的要求,又符合了相关性的规定。
但是会计信息报告使用者往往较为关注报表项目的金额,这样势必是造成一定的投资、经营决策误导。
下面五粮液这个案例,就是利用了“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相互兼顾,既没确认当期资产减值损失,虚增了利润;又用“相关性”弥补了“可靠性”的缺失这一解释逃过了证券监管这一劫。
7月,五粮液投入1.3亿元在中科证券宜宾营业部开立证券账户用于投资,从底开始该项投资明显减值至9月。
此时,法院宣告中科证券破产,五粮液在至的半年报与年报中均将上述资金作为正常货币资金予以反映,未计提相应减值准备。
经过调查和审计,证监会认为五粮液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的行为,不符合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涉嫌违规。
对此,五粮液做出解释:公司该项投资在减值期间无法准确可靠预计其投资损失,为了确保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便没有在表内对此进行确认,而选择在表外附注进行相关披露。
由此,五粮液躲过一劫,不能不说是巧妙运用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的结果。
第三,对“相关性”披露的规定不规范。
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的披露中增加了许多具有相关性的信息,但这些相关信息往往无法以货币的形式加以计量,只能以表外附注和其他报告的形式加以披露。
这些表外的披露的信息虽然更受信息使用者的重视,但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确认而仅仅只考虑了用户的需要,因此既没有遵守公认会计原则,也没有审计,虽然相关性提高了,但可靠性缺乏保证。
上述所述的原因以及对相关性判断的标准不同,对相同会计信息处理的结果就会有差别,由此而呈现的经济活动的面貌与其真实情况之间就会产生差异,也就会导致通常意义上的虚假会计信息。
四、妥善处理两者矛盾性的措施
本文认为,在 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尽力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下是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以及处理两者矛盾性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1、增加财务数据分析
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仍然未脱离财务报告的传统向使用者提供的依然是由他们经过分析后才真正变成有用性信息的数据,缺少了来自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企业增加财务数据分析的内容肯定是受到信息使用者普遍欢迎的。
至于分析的具体内容应视企业的组织形式,规模和行业特点而定。
但总是离不开收入,费用和成本,利润及财务状况变动等主要方面。
会计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附注问题做出具体规定。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并使之国际化,是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2、逐步强化相关性。
新准则绝大部分的计量问题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是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一种计量属性。
我国准则指定机构已经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属性的重心向相关性倾斜,与国际上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的`趋同的。
从根本上来说,相关性是比可靠性更为重要的一项质量特征,虽然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是针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给予前瞻性的关注,改进现行的财务报告的披露的内容以及形式,以现有的财务报告为基础,在信息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提高相关性进而实现会计信息相关性是我国目前在二者之间的权衡中所作出的最好选择。
3、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人认为在非理想状况下, 通常须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
现实世界总是处于非理想状况下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经常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之中。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在某一时期突出对相关性的要求,而在另一时期则突出对可靠性的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在研究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将现代会计分为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是面向过去,它要以事实为依据,强调的是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可追溯;管理会计主要是面向未来,它要以事态发展趋势为依据,来决定企业未来的行为,强调的是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
在财务会计领域,真实性优先于相关性,而在管理会计领域,相关性则是首要质量特征。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未来发展模式[J].财务与会计,(2).
[2]张翠荷.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J].四川会计,(2)
[3]李玉周.上市公司信息鉴别与投资策略[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4]葛家澍 杜兴强.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问题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4,12
[5]韩峰.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J].大众科技,2006,1.
[6]向锐.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财会月刊,,3.
[7]张捷华.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J].财会研究,2007,1.
[8]邹虹.新会计准则扩大利润操纵空间.证券时报,2007.6
[9]孟宪文.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新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7,10.
[10]吕坤.李海宾.基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J].财会通讯,,2.
[11]赵慧敏.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成因及对策[M].人文社会科学版,.14.
[12]汤增辉.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D].硕士论文,.
篇3:企业虚假会计信息
摘要: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
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因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既需要努力消除和改变易于导致其产生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也需要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产生机理;内在动因;外部环境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
会计信息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企业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
这里所讲的“利益”,既包括企业利益,也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
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其次,是个人利益。
篇4: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的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的思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大量的.信息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披露更是牵涉到投资人的投资方向,债权人的直接利益,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以及企业的科学管理等有关方面利害关系,他们都需要了解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投资、信贷和监管等决策.
作 者:刘丽娜 邓欣伟 作者单位: 刊 名: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CIRCLE 年,卷(期): “”(4) 分类号:F2 关键词:篇5: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降低安全风险,是系统设计者p企业管理者和系统用户都关心和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施加必要的防范措施是每个企业所必须做的事,这样才能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经济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系统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是指由于人为的或非人为的因素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保护安全的能力减弱,从而造成系统的信息失真、失窃,企业资金财产损失,系统硬件、软件无法正常运行等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保护系统的安全就是保护系统免遭破坏或遭到损害后系统能够较容易再生,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资产损失。利用非法手段侵吞企业资财是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手段主要有:未经许可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设施、通过网络散布病毒等有害程序、非法转移电子资金及盗窃银行存款等。随着犯罪技术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信息系统犯罪更加隐蔽,更加难以发现,涉及的金额也从最初的几千元发展到几万元,甚至上亿元,安全风险损失越来越大,后果也随之越来越严重。
(二)企业重要信息泄露。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甚至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成败。网络的普及让信息的获取、共享和传播更加方便,同时也增加了重要信息泄密的风险。因此,利用高技术手段窃取企业重要机密成为了当今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构成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形式。比如:窃取企业重要的会计信息并泄露给竞争对手以达到某种非法目的等,常常会对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网络会计主要依靠自动数据处理功能,而这种功能又很集中,自然或人为的微小差错和干扰,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无论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或者是出于非法目的而输入破坏性程序、操作者有意、无意的操作造成硬件设施的损害、计算机病毒的破坏等都有可能使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系统瘫痪,造成巨大损失,给企业带来很多不便。
二、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硬件系统安全、软件系统安全以及会计操作人员的因素。
(一)硬件系统安全因素
1、不正确操作。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人员对硬件设备的不正确操作可能会引起系统的损坏,从而进一步危害系统的安全。不正确的操作主要是指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的程序流程使用硬件设备,例如不按顺序开机、关机,有可能烧毁计算机的硬盘,从而造成数据的泄露甚至导致数据的全部丢失。
2、人为因素。人的因素在保障会计信息安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出于主观故意篡改数据或不按操作程序操作,均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用性;有意破坏系统硬件设备者可能是系统内部操作人员,也可能是系统外部人员。破坏者出于某种目的,例如发泄私愤或谋取不法利益,等等,从而破坏计算机硬件,致使系统运行中断或毁灭。这种破坏行为可能是以暴力的方式破坏计算机设备,也可能通过盗窃等手段破坏计算机系统,例如窃走存有数据的磁带或磁盘,或者利用计算机病毒的发作造成硬件损坏等。
3、不可预测的灾难。不可预测的灾难虽然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但不意味这不可能发生,一旦发生对信息系统的破坏性极大,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火灾或某些元件的损坏,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
(二)软件系统安全因素
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是一段小程序,它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常驻留于内存、磁盘的引导扇区或磁盘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播,常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破坏计算机内的程序、数据甚至硬件。据统计,全世界发现的各种计算机病毒已经超过了24,000种,并且正以每月300~500种的速度疯狂的增长。由于病毒的隐蔽性强、传播范围广、破坏力大等特点,对远程网络会计信息传输的安全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查杀病毒已成为系统安全保护的一个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2、网络黑客,也就是指非授权侵入网络的用户或程序。黑客最常用的诡计有以下几种:(1)捕获,许多程序能够使破坏者捕获到一些个人信息,尤其是口令;(2)查卡,这种程序是“捕获”程序的一部分,它主要捕获信用卡密码;(3)即时消息轰炸,利用即时消息功能,黑客可以采用多种程序,以极快的速度用大量的消息“轰炸”某个特定用户;(4)电子邮件轰炸,用数百条消息、以填塞某人的E-mail信箱,是一种确实可行的在线袭扰的方法;(5)违反业务条款,这种诡计相当于在网上陷害某人,有些程序可使这种欺骗活动看起来就好像是某个用户向黑客发送了一条攻击性的E-mail消息;(6)病毒和“特洛伊木马”,这些程序看起来像一种合法的程序,但是它静静地记录着用户输入的每个口令,然后把它们发送给黑客的网络信箱,从而通过盗窃系统合法用户的口令,然后以此口令合法登录系统以实现非法目的。
(三)会计操作人员的安全因素
1、操作人员篡改程序和数据文件。通过对程序做非法的改动,导致会计数据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准确或以此达到某种非法目的,例如转移单位资金到指定的个人账户。 2、有权和无权用户的非法操作。主要是操作员或其他人员不按照操作规程或非法操作系统,改变计算机系统的执行路径从而破坏数据的安全。
3、窃取或篡改商业秘密、非法转移电子资金和数据泄密等。对会计数据的泄密主要是针对系统的用户或数据保管人员把本企业会计信息通过磁盘、磁带、光盘或网络等介质透露给竞争对手;窃取或篡改商业秘密是系统非法转移用户利用不正常手段获取企业重要机密的行为。借助高技术设备和系统的通讯设施非法转移资金对会计数据的安全保护构成很大威胁。
篇6: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及防范
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及防范
请欣赏:《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及防范》陕西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 王俊峰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因此,会计信息,尤其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秩序不佳,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通过挖掘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因素及其危害性,探讨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从表面看是管理问题,或者是单位领导或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但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失真,必然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我认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企改革缓慢,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履艰难,既是在已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只是从形式上、表面上进行了改革,而裨上还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如企业经营者的权责问题、政企分开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着行政级别,企业管理还是计划经济的方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仍然是政府的“亲儿子”,在中国传统的“父以子为荣”思想的影响下,政府会极力粉饰自己的企业。正因为如此,权责不明确,使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信息各不相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政企业不分,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经营者,政府往往为了地方利益或领导政绩而自觉不自觉地支持企业的虚报行为;由于政企不分,一些政府部门会干扰企业的管理活动,使企业不能真正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走向科学化管理,而是把行政管理行为和方法强加于企业。所以说,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完善是会计住处失真的深层原因。
2、目前,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也是会计住处失真的原因之一。任何信息都来自于人的活动,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会对人的意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首先,对企业领导的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企业的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性的是一个政治家,因而企业的领导往往查找不是企业的发展,而是怎样当“官”,怎样由“小官”当成“大官。在社会上流行”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风气影响下,势必导致会计信息要迎合企业领导的意志,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其次,由于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未市场化,企业职工流动困难重重,使会计从员不得不按企业领导的意志进行会计核算,从而使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
3、收入分配制度和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以对生产起着反作用,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会使生产经营者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东部与西部等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会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4、监督机制不健全,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存在着局限性。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因此,出现了许多企业的会计利润是成为“厂长利润”或“经理利润”,而不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对企业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目前从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企业外部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已得到迅速发展,但其执业范围狭窄,除公司企业和“三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须审计外,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尚未列入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业务范围。再则,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政府审计监督由于受人力、财力的限制,以极其事后监督性质的局限,不可能查出企业的所有违法违纪行为,这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5、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会计核算,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任何完善的法规制度,都无法阻止一些利益主体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制定比较完善的财经法规制度只能起预防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概率的作用,要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依法执法,是否能将违法违纪者绳之以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执法不严,法将不法,对违法行为往往只是以罚代法,支付一些罚金,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因此对法律孰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一些执法机构也往往有章不循,执法时随意性大,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6、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第一,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从目前情况来看,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直接关系。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此外表现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会计核算上不是按会计法规的规定核算,而是主动迎合单位领导的作假行为,为自己谋取一定利益。或在单位领导的授意下,受理假凭证、做假帐、编假报表,弄虚作假。第二,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日常化程度低。目前,会计证的年检考核由各主管部门负责,基本上流于形式,会计技术资格只要通过考试就可取得,只要取得就能享用一生,日常考核和继续学、知识更新成为薄弱环节,使会计人
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大打折扣。
当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有很多方面,如企业的纳税意识不强,市场上仍然存在不正当竞争等,也会使企业的会计住处失真。我认为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以上各点。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现在生活中日趋严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概括起来,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从微现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例如一项投资技术决策,要建立在过去经济业务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若提供的会计资料虚增了投资额和成本,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必然会放弃这一项目,失去市场机会。反之,则会使一份实际不可行的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立项。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所谓盲目建设,新建项目效益不佳等,与此不无关系。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涉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2、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会计信息失真仅仅是一种表现,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从一项虚假的购销经济业务分析,若入帐价值大于实际价值,其中只能包含有不正当的购销行为,使有关人员获得好处。再者,企业对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受隐瞒收入、降低利润,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可能减少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经营者若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好使从会计处理的程序和过程来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受着经济利益的支配。如折旧的计提,费用的摊销、存货的计价等会计方法的改变都是按照某种利益需要而进行的。另外,会计活动直接受制于会计主体和机关人员,因此,首先需要维护的是会计主体的利益,若违背一定的规范,原则,必然会损害其他权益主体的利益。如通过虚假会计信息的偷税、漏税,采用错误的计提、分摊方法侵占职工权益,歪曲有关资产负债数据危害债权人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某些跟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人员从不同环节不同角度传递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企业亏损、倒闭。近年来不断扩大的亏损面,增加的亏损额,值得反思的是某些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失真。
?
3、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如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帐”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使这些小集团甚至个人侵占集体利益,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企业亏损倒闭,职工待岗或者失业。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导致政策失误,以致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秩序混乱的另一方面是经济犯罪活动的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是经济犯罪的护身付和温床。如公司集资有关法规在注册资本金,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均有具体规定,但有的通过歪曲会计信息,使得集资披上合法外衣,造成不法分子从中大量捞取外块,挪用集资款。
4、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上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5、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纵观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特别是从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性来看,我们可以了解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也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和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入手,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对策?
1、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去,我国对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放权让利”,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没有触及传统体制的根本弊端,公在表层采取了一些措施,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的框架并未要本打破。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业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2、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如前所述,政企业不分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而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现政企分开的根本前提。政府应通过机构改革,彻底摆脱直接管理企业的泥潭,转变为对价值形态酱的管理和经营。学会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杠杆管理经济,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改革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要彻底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把企业推向市场,由市场机制去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用人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程序办,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要建立起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单独依靠未经核实的“数字”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政府人事管理部门还要为企业人才流动创造宽松环境。在按劳分配为基础下,在收入分配上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分配方式,如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另外,要逐步缩小各种收入差距。
4、建立健全内部、外部控制制度,重点建设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发挥其公证和监督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企业内部财会管理成为企业一切管理的基础,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基础。各级政府部门应组织力量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整顿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同时可规定在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会计报表必然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并逐步使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都要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条件。
5、严格执法,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新修改的《会计法》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但能否严格执法成为重中之重,若执法不严,法只能成为摆设。所以各有权部门要充实力量,加强执法力度,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至法律的制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6、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加强对会计证的管理。目前,虽然工商,税务部门在年检、登记时要求出示会计证,对会计管理是个很大的支持,但并未形成社会的有效监督制度。对会计证培训班资格要来格审批,并对其师资及教学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考核、监督,以保证持证会计人员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对非法办班、办证者要严厉打击,
使其无法生存,以保证会计证的权威性、严肃性。其次,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改革现行会计人员只要有一定的工龄和学识水平,并通过考试,就能取得一定的技术资格,而后最后的聘任和年度考核会由所在单位进行。这样主管单位难以对会计人员履行有效地监督,国家应明确对外提供真实信息是聘任,考核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一重点赋于会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再次,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和后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前提,使之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从宏观方面讲,要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从微观角度看,应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需要,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要想闯出自己的路子,就必须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想方设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真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清楚它的危害性,将对策时刻运用于会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信息正确运用于企业的决策过程,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谈虚假会计信息防范(精选6篇)】相关文章:
大专毕业生论文2024-03-09
论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与策略2023-04-01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行为分析2023-07-29
会计电算化内部会计控制浅议论文2023-01-09
浅谈环境信息的披露与鉴证2024-05-04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的论文2023-04-09
北京市应对连续干旱的对策2022-11-19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2023-07-1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023-10-17
合规经营承诺书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