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时间:2022-10-17 08:07:1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集锦10篇)由网友“诶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1:合同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填空题:

1.要约邀请;要约

2.非格式条款;格式条款

3.要式合同;不要式合同

4.法院;仲裁机构

5.6个月;不定期租赁合同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CD 2.A 3.B 4.ABCD 5.A 6.BC 7.ABD 8.ABCD 9.ABD 10.AC

二.简答题

1.导致合同变更、撤销的事由有哪些?

答: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②乘人之危订立合同

③因重大误解而订立合同

④因显失公平而订立合同

2.简述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

答:《合同法》第9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3.简述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的特征P158

答:

1)提供财产的一方主体具有社会性(公用事业)和特定性(垄断企业),因而其提供的产品是公益性产品和垄断产品。

2)标的物不仅提供给经营者,还提供给社会的各个方面。

3)这类合同,本质上是一种财产买卖合同。

4)这类合同是持续性合同。

5)这类合同一般采用格式条款合同发生达成协议。

6)这类合同履行一般借助线路、管道进行,因而履行地点也不同一般。

三.案例分析

1. 1.李华与刘鑫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将一幢房屋卖与刘鑫。双方同时约定,一方违约定向对方支付购房35%的违约金。但在交房前李华又与吴军签订合同,将该房卖与吴军,并与吴军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 问题:

1、李华和刘鑫、吴军签订的合同效力如何?

2、该房屋的所有权归谁?

3、刘鑫依据合同能采取什么措施? 答:

(1)李华与刘鑫只见到购房合同有效。李华和吴军之间的购房合同有效。

(2)该房屋的所有权属于吴军。因为房屋所有权的变更是以到房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为准。本案李华与吴军签订了合同,并与吴军办理的过户登记手续。

(3)刘鑫可以依据与李华之间的购房合同,追究李华的违约责任。根据《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规定,买受人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如果刘鑫没有支付购房款,可以按照双方合同规定要求李华支付购房35%的违约金。

2.甲于10月30日表示将赠与乙8000元,乙当场表示接受,且已于11月5日实际支付支付乙元,同年12月1日,乙在与甲之子丙的一次纠纷中,将丙打成重伤。 问题:

(1)赠与合同是实践性合同还是诺成性合同?该合同何时生效?

(2)甲针对乙的行为可依据《合同法》采取什么措施?时效时多长?

(1)赠与合同是属于诺成性合同。根据《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赠予合同为诺成性合同。该合同10月30日生效。

(2)

A.甲针对乙的行为可依据《合同法》行使法定撤销权。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92条的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本案乙在与甲之子丙的一次纠纷中,将丙打成重伤。符合甲行使法定撤销权的条件。

B.时效为:1年。依据:《合同法》第192条第二款:“赠与人的撤销权, 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合同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2: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如红色)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根据对立过程理论,随着系统的恢复,由一种反应引起的疲劳将产生对立颜色的后像,即一种刺激移开后视觉的持续。

篇3: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判定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在接受审计业务之前,后任审计职员可向前任审计人员了解审计重要性水平.

答案:错

理由:在接受审计业务之前,审计人员需对被审单位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评价审计风险及确定可审性。审计重要性水平是经过审计人员认真了解有关情况而确定的,不是向前任审计人员了解的.

2.假如审计人员需要函证的应收账款无差异,则表明全部的应收账款余额正确

答案:错

理由:审计人员需要函证的应收帐款无差异,仅仅是表明抽取测试环节的可信性较高,但并不表示全部的应收帐款余额正确,审计人员还要对其进行实质性测试。

3.被审计单位保管应收票据的人不应该经办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对

理由:这符合单位不相容职责的分离,符合会计制度对会计岗位相互牵制的要求。

4.假如被审计单位首次接受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期初余额进行审计,仔细审查各次固定资产的盘点记录是最佳的审计方法。

答案:错

理由:如果被审计单位首次接受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期初余额进行审计,仔细审查各次固定资产的的盘点记录仅仅是是审计方法之一,并非最佳方法,必要时可参加盘点。此外,还需对其会计账务处理进行审计。仔细审计自开业起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中所有重要的借贷记录方法最佳。

5.审计人员在审查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正确性时,如被审计单位从关联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可不予查实。

答案:错.

理由:如果被审单位从关联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审计人员更应对其严格审查,看其是否在关联交易中有存在转移利润等作弊之处。从关联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时,审计人员必须查实防止被审计单位粉饰报表数字。

二、单项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

1.在本章的案例一中,所列举的是首次接受委托的情况,假设美林股份公司是诚信事务所的老客户,那么此次持续接受委托时,应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审计人员前期发现并关注的重要事项是否得到重视并解决,如好的做法是否得到保存和坚持下来,发现的主要题目是否得到纠正和解决;

被审单位的股权结构是否已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有的话,就应作为审计的重点环节; 被审单位的高级治理人员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有,应重点关注;

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节与会计政策等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如果结论是肯定的,应予以特别注重。

2.在本章的案例二中,如是注册会计师在分析其财务指标时,发现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波动较大,这意味着被审单位可能存在哪些情况?

答:如果被审单位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波动较大,这意味着被审单位可能存在如下情况:业务发展波动产生好的结果。如企业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引进治理经验、或新设备等,引起生产本钱的大幅下降;企业加大了应收账款的回笼力度,使资本周转加快,引发应收账款周转率波动较大;

是业务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坏的结果。比如,企业的成本控制发生问题,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引起营业成本发生连环反应,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波动较大,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或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使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足,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波动较大。 或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经营环境发生变动; 年末销售额忽然增减; 顾客总体发生变动; 产品结构发生变动; 信用政策或其运用发生变化; 销售收入的总体发生变动;

第二章

1. 在销售循环中为何要关注关联方交易?与此有关的舞弊方式有哪些?如何发现和防止?

答:由于在关联方交易下,关联企业之间为了达到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目的,可能存在相互转移收入和用度,操纵关联方交易价格,内部资产转让,费用承担不符合配比原则,相互融通资金费用分担不公道等问题。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联方交易过程中,不能将关联交易等同于一般交易进行测试,否则极可能落入被审单位设计的陷阱。与此有关的舞弊方式有:

(一)与无正常业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发生的重大交易;

(二)价格、利率、租金及付款等条件异常的交易;

(三)与特定顾客或供给商发生的大额交易;

(四)实质与形式不符的交易;

(五)易货交易;

(六)明显缺乏贸易理由的交易;

(七)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发生的重大交易; (八)处理方式异常的交易。 发现的途径:

查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记录;

(二)询问管理当局有关重大交易的授权情况;

(三)审视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

(四)了解被审计单位与其主要顾客、供给商和债权人、债务人的交易性质与范围;

(五)了解是否存在已经发生但未进行会计处理的交易;

(六)查阅会计记录中数额较大的、异常的及不常常发生的交易或余额,尤其是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确认的交易;

(七)审阅有关存款、借款的询证函,检查是否存在担保关系。 对审计人员来讲,关联交易只能是被发现,而无法防止其发生。

2.若本案例中对坏账预备的转销抽查时,该公司有一笔转销分录为:

借:坏账预备 150000 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收账款 -----光明团体 250000 该笔应收账款的账龄为3年整,问对该项业务进行这种处理后,可能会有哪些后果?答:首先,对本案例所述应收账款不能一次转销,应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公司内部会计核算控制不严,就可能发生有关人员贪污、挪用收回款项的情形

[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4: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和知识的记忆。

3.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组块: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

篇5: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和知识的记忆。

3.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组块: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5.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和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研究者发现,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如单词序列),项目的顺序对回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7.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概念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9.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篇6: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问答题:

1. 证据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诉讼证据规则和非诉讼证据规则。

证据规则都要由法律以一定方式明确规定,我国证据规则的内容散见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中。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证据和证据力、证明力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证据是有关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所谓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研究证据学,其核心就是要紧紧抓住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这两个关键内容,学懂弄通后,案件的事实就迎刃而解了。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学理论是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的智慧结晶。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对证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也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证据制度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证据的获得能力、侦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都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东西,是历史的产物。它们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进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证据制度又是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诉讼制度相适应的。

(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及证据理论。古今中外的司法、执法人员在证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证据法学应当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这些证明活动的规律,并用研究成果来指导司法和执法等活动中的证明实践。证据理论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不仅是证据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还是发展证据学的基本动力。

2. 如何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全面的分析。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的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的证明方法,确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任的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的原则,能使法官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举证辩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个重大的革新,它推动了诉讼制度的民主化进程。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的束缚,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正确处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它推动了证据科学的发展和证据理论的进步,自由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的原则,它为法官利用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治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自由心证制度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的选择上,给法官和陪审团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对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8条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由审判官自由判断。”但紧接着第319条又规定,当被告人的自白成为对他不利的唯一证据时,法官不得将其作为有罪的根据。上述这些法律上或理论上对法官自由判断权的限制,都体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实际经验,从而使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 物证证明力的特点是什么?

答:物证同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言词证据的运用一般要靠实物证据来检验,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证明作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

物证的证明力按照物证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两种情况说明:一种情况是,凡有一定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外部特征,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的。所谓外部特征,是指本证物的外部形态、规格、大小、结构。商标、图案。出厂日期等特殊的标志。另一种情况是,凡没有一定的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例如:各种毒杀案件中所使用的毒品、毒气,就是通过技术鉴定所作的鉴定结论,而确定的属性的同一性,来认定案件事实。

4. 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对证人的询问应由指定的办案人员进行。为了保证证言的客观性,询问证人时不能少于两名办案人员。

(2)询问证人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拟订询问提纲,认真分析案件,尤其是对询问的重点要明确,还要对证人与本案和本案当事人的关系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

(3)询问证人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最好到证人所在的单位或在本人住所进行。询问时必须出示询问的证明文件;必要时,可通知证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询问。

(4)询问证人必须个别进行,不许采用讨论会、座谈会的形式启发诱导进行询问。

(5)询问时,应当告知证人如实提供证据,实事求是作证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果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

(6)询问时,还要查明证人的身份及基本情况,以及证人与本案的关系,不得启发、诱导、指名问证,要让其全面、客观地叙述他所了解的案件情况,然后,再根据询问提纲要解决的问题,向证人提问。

(7)询问证人要制作询问笔录,并交给证人核对或向他宣读,允许补充、修正。在承认无误后,由证人在笔录上签名或捺手印。

(8)询问未成年证人时,要有他父母或监护人在场,要选择他们习惯的场所。询问的方式也要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尽量消除他们不必要的顾虑。询问聋、哑的证人,应当有懂得聋哑手势的翻译,并且将这种情况记入笔录。

5.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和运用规则有哪些内容?

答: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2)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质证,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3)孤证不能定案。即只有一个直接证据,而没有间接证据印证的情况下,不能据以认定案件事实。

(4)直接证据必须得到间接证据的印证,才能认定案件事实。

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必须审查每个间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

(2)必须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的内在联系,防止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的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和使用。

(3)必须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是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

(4)所有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必须具有肯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

6. 如何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

答: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反映在真与假的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办案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审查、判断。

(1)按照证人证言形成的三个阶段即感受、记忆、陈述三个阶段,判断证据力的大小与强弱,即使一个如实提供证言的人,其陈述的内容也有不符合客观真实的可能,这主要是因为,证言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感知、记忆和陈述的过程。

(2)审查、判断证人证言同案件事实的关联性。如果证人证言与案件事实本身无关联,即使在内容上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也无证据价值。

(3)审查、判断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本身是否具有利害关系,以确定其倾向性,判断其真实程度。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证言。

(4)审查认定证人的品格、操行对其证言是否产生影响。总体而言,凡是品格、操行一贯优良的证人,其证言则具有更大的真实、可靠性;反之

篇7: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论述题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轨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与著作,请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代 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想。

(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 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及了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 一部教育专著。论述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丰富的教育思想。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 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伦理学》。苏格拉底的教育学智慧是“产婆术”;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证明了教育的 作用, 把培育和养育健康智慧的人作为国家的大事来抓, 系统地提出了国家统一掌管和整体 实施的教育大纲;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按照人的年龄对人的教育阶段进行了系统分期, 首次依 据人的发展阶段系统论述了人的和谐发展理论。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英国哲学家 培根于 1623 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 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 科地位。代表有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等。夸美纽斯“泛智”理论 提出具有强烈民主性的普及教育的计划及单轨的学校体系, 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教学的基本 原则,是第一个设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学的人;赫尔巴特依据实践哲学说明教育目的,依据心 理学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论述了“管理”、“教学”、“训育”三个核心概念及其理论 体系,系统论述了教学材料、教学方式、教学过程。

(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20 世纪 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标志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拉伊与《实验教育学》 及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科学论证里教育的本质、作用、目的、任 务及教育、环境与人的发展等理论,深刻论述了教育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人的全面 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综合技术教育等教育问题;拉伊在对实验教育学的观察、统 计、实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基础

2、你对教材中关于教育政治功能的描述有什么看法?你的观点是什么?

教育的政治功能:

⑴维系社会政治稳定:自古以来,任何国家或政权都无一例外以教育作为维系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主要通过两方面实现,即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和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

⑵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力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弘扬优良道德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⑶培养社会政治人才: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教育是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⑷推进社会政治民主:在现代社会,教育发挥着弘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及文化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进而推进政治民主化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取决于该国的政体,也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全体国民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

2、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错。

3、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对。 (或错。 )

4、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错。

5、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错。

6、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个阶段,在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 属于形式运算阶段。错。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8:商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C C C

D C 6-10 B C C B A

二、多项选择

1 ABD 2 ABC 3 ABC 4 ABD 5 BCD 6 ABCD 7 ABC 8 ABC 9 ABC 10 ABC

三、名词解释

1.证券期权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当事人为获得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利益,约定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指定证券,或者放弃买进或卖出指定证券的交易。

2.合伙企业分支机构:是指合伙企业在自身营业场所以外设立的,以合伙企业的财产从事本企业核定经营范围内的业务活动的,从属于合伙企业的经营机构。

3.公司债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依照证券法等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发行的,具有固定面值、偿还期限和利率,承诺期限届满时无条件偿付本金和利息给持券人的一种有价证券,对发行人而言公司债券是融资工具,对购买人而言是投资工具。

4.保险违约责任: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和保险人因自己的过错致使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保险合同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是财产方面的责任。

四、问答题

什么是票据抗辩?票据抗辩与民法上抗辩的区别是什么?

答:票据债务人对于票据债权人提出的请求,提出某种合法的事由而予以拒绝,称为票据抗辩。

票据抗辩与民法上抗辩的区别:

①是否包括否认请求人的权利在内。民法上的抗辩权仅是对相对人请求权的行使予以对抗,并非彻底否认请求权的存在,例如时效消灭抗辩权;而票据抗辩不仅是对票据债权人请求权的以抗,而且包括了根本否认请求人享有票据权利的抗辩,如票据绝对应记载事项欠缺而绝对无效的抗辩。

②是否可以延续抗辩。民法―亡的抗辩具有延续性,即使债权转让,债务人对原债权人

的抗辩对新债权人仍然有效,并随债本身而始终存在;而票据抗辩因票据为流通证券且为无因证券,故不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创造了在流通中保障票据债务履行性的票据抗辩限制原理。

五、案例题

1、法院落应当支持久周某的主张。丙公司临时股东会议的召集程序违法,根据《公司法》规定,周某有权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法院撤销股东大会的决议。

2、A有限责任公司拥有160万表决权,B有限责任公司拥有80万表决权,常云冠拥有40万表决权,不夜城股份有限公司没有表决权。

3、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公司法》规定,德毅章持有3%以上的股份,有权在股东大会召开前10日内提出议案,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之日2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且将该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4、不合法之处有:

(1)、不夜城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只有5名董事之日起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而不是3个月。

(2)、临时会议应当在30日之前公告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审议事项,而非15日

5、有权。《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为奖励本会司职工回购自己的股份。

不妥之处有:

(1)、不能以税前利润收购本公司股份,应用税后利润。

(2)、回购股份后应当在1年之内转让给职工或作其他处理

商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一、单项选择

1-5 C A A D C 6-10 B B B B B

六、多项选择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D 6 AD 7 ABCD 8 ABCD 9 ABC 10 ABCD 三、名词解释 1.再保险:保险公司将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的一部分或全部份分散其他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

2.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3.告知义务:指在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应将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情况,如实向保险公司陈述、申报或声明的义务。

4.合伙企业分支机构:是指合伙企业在自身营业场所以外设立的,以合伙企业的财产从事本企业核定经营范围内的业务活动的,从属于合伙企业的经营机构。 四、问答题

企业破产财产清偿顺序.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13条的规定,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三)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商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9:人力资源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人力资源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选择题

1.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 B )。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关键区别体现在( B )

A. 内容上 B.观念上 C.工作程序上 D.工作方法上

3.以人性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何种?(A)

A.职工 B.环境 C.文化 D.价值观

4.某企业对10名新招来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从讲课到实习一共花了5000元费用,请问这笔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 (B)

A.获得成本 B.开发成本 C.使用成本 D.保障成本

5.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和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哪一个步骤?(B)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6.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下面哪个方面不是人力资源所应包含的内容?(C)

A.体质 B.智力 C.思想 D.技能

7.把“员工视为活动主体、公司主人”是哪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C)

A. 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B.以人为中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C.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

D.自我中心式、理性化团队管理

8.每个员工都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团结协作努力实现企业目标,这反映了“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模式的什么特点?( B )

A.封闭式的自危表现

B.开放式的悦纳表现!

C.封闭式的悦纳表现

D.开放式的自危表现

9.下面哪一项不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D)

A.企业人 B.环境 C.文化 D.产品

10.与员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反映了人本管理哪方面的基本内容?(D)

A.人的管理第一

B.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C.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D.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11.明确目标责任,使其竞争,是进行人本管理的哪种运行机制?(B)

A.动力机制 B.压力机制 C.约束机制 D.环境影响机制

12.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来提供关于人力资源计划系统的反馈信息。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系统的哪项活动?( D )

A.人员档案资源 B.人力资源预测 C.行动计划 D.控制与评价

13. 工作分析中方法分析常用的方法是( C )

A.关键事件技术 B.职能工作分析 C.问题分析 D.流程图

14. 管理人员定员的方法是( C )。

A.设备定员法 B.效率定员法 C.职责定员法

15. 依据个体的经验判断,把所有待评价的职务依序排列,由此确定每种工作的价值的方法是( C )。

A.因素分解法 B.因素比较法 C. 经验排序法 D.因素评分法

二、案例分析

1:贾厂长的管理模式

答:

该案例中,贾厂长只是根据惯例主观地采取了迟到不罚款,而对早退罚款的决定。改革不合理的厂纪厂规有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贾厂长取消了迟到罚款的规定受到了工人的好评。这说明在这个问题上贾厂长尊重职工,关心他们的疾苦,在管理中考虑到了人的因素,其人性观有“社会人”假设倾向。但在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时,由于没有很好地调查研究,没有了解工人为什么会出现早退的现象,就做出了早退罚款的决定。这一决定说明贾厂长只想用经济杠杆来管理,又有一种用理性人假设来实施管理的倾向。因此对一个完整的人来说,贾厂长的这种管理方式比较符合薛恩的复杂人性观。鉴于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能使新的规定得到贯彻实施,贾厂长应该改变原有的领导方式,在充分与工人讨论协商的情况下,制定公平合理的地、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解决工人洗澡排队的问题,厂里应彻底改造女澡堂。这样,就扫清了新规定执行的

三、例分析题:工作职责分歧

一个机床操作工把大量的机油洒在他机床周围的地面上。车间主任叫操作工把洒掉的机油清扫干净,操作工拒绝执行,理由是工作说明

书里并没有包括清扫的条文。车间主任顾不上去查工作说明书上的原文,就找来一名服务工来做清扫。但服务工同样拒绝,他的理由是工作说明书里也没有包括这一类工作。车间主任威胁说要把他解雇,因为这种服务工是分配到车间来做杂务的临时工。服务工勉强同意,但是干完之后立即向公司投诉。

有关人员看了投诉后,审阅了三类人员的工作说明书: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机床操作工的工作说明书规定: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使之处于可操作状态,但并未提及清扫地面;服务工的工作说明书规定:服务工有责任以各种方式协助操作工,如领取原材料和工具,随叫随到,即时服务,但也没有明确写明包括清扫工作;勤杂工的工作说明书中确实包合了各种形式的清扫,但是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正常工人下班后开始。 问题:

(1)对于服务工的投诉,你认为该如何解决?有何建议?

(2)如何防止类似意见分歧的重复发生?

(3)你认为该公司在管理上有何需改进之处? 答案要点:

1、针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对服务工不应该解雇,在这里服务工做了不是份内的活,应该予以表扬,适当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2、(1)、作为一个车间主任来说也应该适当的批评。没有一个合理、完善、准确的职务说明书,对工作岗位进行说明,车间主任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吗?

A、对职务书进行修改,增加这一项。

B、对操作工讲,可以增加一种这样的条文,如工作时间保持机床周围的清洁。如果因操作不慎,造成周围环境污染。C、操作工要清扫干净。发生事情之后还要及时上报。

E、对后勤工来讲也可以增加相应的条款,完成车间安排的临时、紧急性的任务。

F、从案例知,“车间主任顾不上去查工作说明书上的原文,就找来一名服务工来做清扫”、“车间主任威胁说要把他解雇”。

作为一个车间主任来说此为契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观念,改变工作作风,公平、公正待人。增强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处理工作方面少一些主观臆断,多一份细心。

(2)对操作工要批评教育,应向他指出:把机油洒在机床周围的地上并拒绝清扫是错误的。从案例知,“机床操作工的工作说明书规定: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使之处于可操作状态,但并未提及清扫地面”,何为“处于可操作状态”,机床周围的地上有机油洒难道是可操作状态?

3、

A、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要进行管理分工、重新定位、对职务说明书进行修改。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B公司在管理上,可以让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基层管理人员参与到岗位职责的规划工作中来,基层管理人员对第一线的工作情况熟悉,比较清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作说明书;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提倡爱岗敬业、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在发生类似事件时,能顺利地加以解决。

篇10:房地产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纳税筹划的主体是(A)。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计税依据 D.税务机关

2.纳税筹划与逃税、抗税、骗税等行为的根本区别是具有(D)。

A.违法性 B.可行性 C.非违法性 D.合法性

3.避税最大的特点是他的(C)。

A.违法性 B.可行性 C.非违法性 D.合法性

4.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应重点关注(C)的调整。

A.销售利润 B.销售价格 C.成本费用 D.税率高低

5.按(B)进行分类,纳税筹划可以分为绝对节税和相对节税。

A.不同税种 B.节税原理 C.不同性质企业 D.不同纳税主体

6.相对节税主要考虑的是(C)。

A.费用绝对值 B.利润总额 C.货币时间价值 D.税率

7.纳税筹划最重要的原则是(A)。

A.守法原则 B.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 C.时效性原则 D.风险规避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要求是与(ABCD)的根本区别。

A.逃税 B.欠税 C.骗税 D.避税

2.纳税筹划按税种分类可以分为(ABCD)等。

A.增值税筹划 B.消费税筹划 C.营业税筹划 D.所得税筹划

3.按企业运行过程进行分类,纳税筹划可分为(ABCD)等。

A.企业设立中的纳税筹划 B.企业投资决策中的纳税筹划 C.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 D.企业经营成果分配中的纳税筹划

4.按个人理财过程进行分类,纳税筹划可分为(ABCD)等。

A.个人获得收入的纳税筹划 B.个人投资的纳税筹划 C.个人消费中的纳税筹划 D.个人经营的纳税筹划

5.纳税筹划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BCD)。

A.意识形态风险 B.经营性风险 C.政策性风险 D.操作性风险

6.绝对节税又可以分为(AD)。

A.直接节税 B.部分节税 C.全额节税 D.间接节税

三、判断正误题:

1.( × )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税务机关。

2.( √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系列综合谋划活动。

3.( × )欠税是指递延税款缴纳时间的行为。

4.( √ )顺法意识的避税行为也属于纳税筹划的范围。

5.( √ )覆盖面越大的税种其税负差异越大。

6.( × )所得税各税种的税负弹性较小。

7.( × )子公司不必单独缴纳企业所得税。

8.( √ )起征点和免征额都是税收优惠的形式。

9.( √ )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应更加关注成本费用的调整。

10.( × )财务利益最大化是纳税筹划首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对纳税筹划定义的理解。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凭借法律赋予的正当权利,通过对投资、筹资经营、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与规划,以达到减少税款缴纳或递延税款缴纳目的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对其更深层次的理解是:

(1)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对于纳税人来讲,其在经营、投资、理财等各项业务中涉及税款计算缴纳的行为都是涉税事务。只有纳税人在同一业务中可能涉及不同的税收法律、法规,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涉税行为以期减轻相应的税收负担,纳税筹划更清楚地界定了“筹划”的主体是作为税款缴纳一方的纳税人。

(2)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要求是纳税筹划与逃税、抗税、骗税等违法行为的根本区别。

(3)纳税筹划是法律赋予纳税人的一项正当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追求自身财务利益最大化是一项正当权利。个人和家庭作为国家法律保护的对象也有权利谋求自身合法权利的最大化。纳税是纳税人经济利益的无偿付出。纳税筹划是企业、个人和家庭对自身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属于其应有的经济权利。

(4)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系列综合性谋划活动。这种综合性体现在:第一,纳税筹划是纳税人财务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纳税人总体财务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第二,纳税人在经营、投资、理财过程中面临的应缴税种不止一个,而且有些税种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纳税筹划中不能局限于某个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而应统一规划相关税种,使总体税负最低。第三,纳税筹划也需要成本,综合筹划的结果应是效益成本比最大。

2.纳税筹划产生的原因。

纳税人纳税筹划行为产生的原因既有主体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主体财务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追求

(2)市场竞争的压力

(3)复杂税制体系为纳税人留下筹划空间

(4)国家间税制差别为纳税人留有筹划空间

3.复杂的税制为纳税人留下哪些筹划空间?

(1)适用税种不同的实际税负差异。纳税人的不同经营行为适用税种不同会导致实际税收负担有很大差别。各税种的各要素也存在一定弹性,某一税种的税负弹性是构成该税种各要素的差异的综合体现。

(2)纳税人身份的可转换性。各税种通常都对特定的纳税人给予法律上的规定,以确定纳税主体身份。纳税人身份的可转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纳税人转变了经营业务内容,所涉及的税种自然会发生变化。第二,纳税人通过事先筹划,使自己避免成为某税种的纳税人或设法使自己成为低税负税种、税目的纳税人,就可以节约应缴税款。第三,纳税人通过合法手段转换自身性质,从而无须再缴纳某种税。

(3)课税对象的可调整性。不同的课税对象承担着不同的纳税义务。而同一课税对象也存在一定的可调整性,这为税收筹划方案设计提供了空间。

(4)税率的差异性。不同税种的税率不同,即使是同一税种,适用税率也会因税基分布或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税率低,应纳税额少,税后利润就多,这就诱发了纳税人寻找低税率的行为。税率的普遍差异,为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5)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一般而言,税收优惠的范围越广,差别越大,方式越多,内容越丰富,纳税人筹划的空间越广阔,节税的潜力也就越大。税收优惠的形式包括税额减免、税基扣除、低税率、起征点、免征额等,这些都对税收筹划具有诱导作用。

4.简述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守法原则。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筹划的守法原则,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不属于纳税筹划的范畴。这是纳税筹划首先应遵循最基本的原则。

(2)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纳税筹划的最主要目的是使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进行纳税筹划必须服从企业财务利益最大化目标,从全局出发,把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的整体考虑,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最优纳税方案。

(3)事先筹划原则。纳税筹划是筹划者国家对自身未来一段时期困难的经营、理财等行为做出的安排。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在纳税人的某项行为发生后就已经产生,并不是计算缴纳税款时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4)时效性原则。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筹划者应随时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变化的情况,对纳税方案做出必要的调整,以确保筹划方案适应最新政策的要求。

(5)风险规避原则。纳税筹划也像其他经济规划一样存在一定风险。纳税筹划从一开始就需要将可能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筹划方案的选择尽可能选优弃劣,趋利避害。在筹划方案执行过程中,更应随时关注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分散、化解风险,确保纳税筹划方案获得预期效果。

5.简述纳税筹划的步骤。

(1)熟练把握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国家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是纳税人纳税筹划的依据,因此,熟练把握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是进行筹划的首要步骤。筹划者在进行筹划之前应学习掌握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各项具体规定,而且在整个筹划过程中,对国家税法及相关政策的学习都是不能忽略的。

(2)分析基本情况,确定筹划目标

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必须认真分析自身基本情况及对筹划的目标要求,以便进行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与选择。需了解的情况包括: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往投资情况、投资意向、筹划目标要求、风险承受能力等。

(3)制定选择筹划方案

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要根据纳税人情况及筹划要求,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寻求筹划空间;搜集成功筹划案例、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筹划方案。

(4)筹划方案的实施与修订

筹划方案选定后进入实施过程,筹划者要经常地通过一定的信息反馈渠道了解纳税筹划方案执行情况,以保证筹划方案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筹划效果。在整个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筹划者应一直关注方案的实施情况,直到实现筹划的最终目标。

6.简述纳税筹划风险的形式。

(1)意识形态风险。纳税筹划的意识形态风险是指由于征纳双方对于纳税筹划的目标、效果等方面的认识不同所引起的风险。

(2)经营性风险。经营性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管理、生产与技术变化等引起的种种风险。

(3)政策性风险。利用国家相关政策进行纳税筹划可能遇到的风险,称为纳税筹划的政策性风险。

(4)操作性风险。由于纳税筹划经常是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边缘操作,加上我国税收立法体系层次多,立法技术错综复杂,有的法规内容中不可避免存在模糊之处,有的法规条款之间还有一些冲突摩擦。这就使纳税筹划具有很大的操作性风险。

7.如何管理与防范纳税筹划的风险?

纳税筹划风险会给企业的经营和个人家庭理财带来重大损失,所以对其进行防范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面对风险,应当根据风险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

减少风险的发生。一般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和管理。

(1)树立筹划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2)随时追踪政策变化信息,及时、全面地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动态变化。

(3)统筹安排,综合衡量,降低系统风险,防止纳税筹划行为因顾此失彼而造成企业总体利益的

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兼答案(第三次) 会计专科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套)

开放英语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合同法形成性考核册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管理会计》形考作业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专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项目自查报告

《国际商务交际》课程形成性评估方式探析

个人计划管理手机软件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集锦10篇)】相关文章:

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实施方案2023-11-18

课程与教学论相关论文2022-11-30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2023-07-26

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学设计方法转变解析论文2022-11-03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自荐信2023-04-10

个人计划范本2022-05-20

林业采伐管理改革机制研究论文2023-11-18

提升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思考论文2023-02-17

电大开放教育网络教学思考论文2022-08-1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求职简历表格2022-08-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