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时间:2023-07-26 07:28:5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合集16篇)由网友“花婆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篇1: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6个班整群抽取了6个班共371名学生作为循证医学教学形成性评价干预的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医学生授课前及授课后的循证医学认知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的帮助、证据的重要性及病人参与意愿以及医学生查阅文献的频度等。

1.3形成性评价方案及特点

本次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干预方法,从平时表现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评估,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不同点在于教学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态度、能力,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循证病案撰写、小组讨论、自我学习总结及自我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拓展训练;以往教学仅为上课理论讲解,学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不考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反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份录入数据,逻辑检查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到的方法主要为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临床医学生371名,其中男生154人,占41.5%,女生217人,占58.5%;生源地是城市的125人,占33.7%,农村的246人,占66.3%;独生之女144人,占38.8%,非独生子女227人,占61.2%;学习成绩优秀38人,占10.2%,良166人,44.7%,中等135人,占36.4%,差32人,占8.6%。

2.2授课前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比较

临床专业医学生在“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是必须的、在未来感兴趣应用循证医学到临床实践中、EBM可以改善病人医疗保健质量、EBM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能增加个人收入、目前用于病人的多数干预措施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EBM对我制定临床决策有帮助”6个方面的认知,授课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循证医学授课前后医学生查阅文献行为比较

医学生的行为方面:一学期阅读的文献篇数11篇以上的由授课前0.00%增加到36.12%,使用Med-line或其他英文数据库查询文献的次数,查询与临床实践相关的信息途径,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途径,授课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授课前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比较授课后医学生认为临床实践在解决难题时的最佳方案是:检索证据者305人,占82.2%,自己的经验解决者8人,占2.2%;咨询上级医师者58人,占15.6%;医学生对所查到的研究证据如何应用:认为直接应用的是18人,占4.9%,评价后应用的353人,占95.1%。医学生对学习循证医学的目的。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学习循证医学可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提高科研,授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循证医学发展的关心程度中“关心”由原来的21.83%增加到了50.40%,授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临床医学生对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授课之前认为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循证医学有帮助357人,占96.23%,授课后370人,占9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49,P<0.05);授课之后医学生对形成性评价这种学业成绩评定方式认为有帮助的280人,占75.5%;一般的72人,占19.4%,不合理的14人,占3.8%,无所谓的5人,占1.3%。2.6授课后对医学生能力的提高情况经过循证病案的撰写,小组讨论这样形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循证医学是否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是的有361人,占97.3%,认为否的有10人,占2.7%;对于学习循证医学是否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认为是的有363人,占97.8,认为否的有8人,占2.2%;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是否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认为是的有367人,占98.9%,认为否的有4人,占1.1%。

3讨论

形成性评价开展之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态度、行为发生了转变。在认知方面,94.88%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可以改善病人的医疗保健质量;80.32%的学生认为用于病人的多数干预措施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医学生。在态度方面,授课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发展程度明显关心了,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所获证据应该采用评价后应用的占到了95.1%。在行为方面,医学生一学期阅读文献11篇以上的由授课前0.00%增加到36.12%,使用英文数据库查询文献2-5次由原来的12.67%增加到46.90%,查询与临床实践相关的信息途径医学生主要采用特殊检索库(Pubmed检索),由37.20%增加到72.51%。医学生知识的增加将改变态度,态度会影响行为,最终也必将影响能力的改变。本次授课增加循证病案撰写及案例分析计算等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每一种具体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养成了自主学习能力,这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尽管形成性评价有诸多优势,改变了传统的学业评定模式,突出了“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因不同课程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最终的着眼点一定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形成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在应用中需要继续完善方案,比如小组讨论的反馈如何质量控制、自我评价如何做到评后并有改善等,诸如此类问题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评价、不断完善。

篇2:学生形成性评价循证医学论文

学生形成性评价循证医学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16个班,每班学生平均65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三开设,此时学生已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础。开设时间具体为大三第二学期,开设9周,2学时/周,共18学时。

1.2研究方法

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对所有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完成一个循证病案撰写)和学生自我评价。此外,教研室建立了循证医学网络课程,开启循证医学课程资料查阅公用邮箱,创建各授课班级的QQ群,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沟通的平台,以便及时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结果

2.1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表现从以下3方面综合评价。

(1)课堂出勤:随机点名并进行相关章节理论知识提问,并做相应记录;

(2)课堂表现:教师进行课堂观察,主要观察师生互动效果,每次课进行相应记录;

(3)小组学习:分组完成一个主题的循证学习,每名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小组学习书面记录。结果显示,学生课堂出勤率接近100%,课堂纪律良好,互动效果良好,各小组学习报告详细、清楚。

2.2作业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相应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3次作业并进行批改。结果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3次作业,约50%的学生作业质量较好。

2.3教学实践活动评价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病案,提出临床方面的问题,然后针对所提问题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主要根据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评价文献,即从文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应性3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分析总结病案,按照格式及要求完成循证病案撰写,装订成册,于学期结束前上交,由授课教师仔细批改,给出相应反馈意见。结果10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4周)内完成,所有学生的案例撰写没有雷同,循证病案撰写过程中体现了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有50%以上的学生查找的是英文文献,且能根据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筛选文献。

2.4学生自我评价

最后一次理论课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序列法(即选择题的所选答案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排序,学生选出适合自己的答案)和自由式(即开放性问答题,学生自由回答)相结合方式,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课程认识程度、各章学习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反馈、学习收获、困难或困惑及对教学的建议等。结果100%的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并对教学情况进行了反馈。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很有帮助,25%的'学生认为可能会有帮助,2%的学生认为无帮助或不知道。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形成性评价效果,92%的学生认为优秀,7%的学生认为良好,1%的学生认为一般。关于教材,这几年我们已先后换了3版教材,现在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李幼平教授主编的《循证医学》第2版,我们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选择及调整。

3讨论

循证医学是21世纪医学实践的新模式,Naylor将其誉为医学实践领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我国临床学科设置尚需完善,高层次临床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尤需加强,建议临床与其他学科协作,提倡循证临床,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从医学教育角度看,循证医学课程有别于传统医学课程,它传播一种理念与技能,通过以问题为基础、自我教育式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学校医学教育为传播循证医学思想提供理论课堂。循证医学课程在我国开设时间不长,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医学院校尚未单独开设该课程,只是在流行病学课程中进行简单介绍,关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尚在探索之中。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而教学评价作为评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受到普遍关注。循证医学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师科学衡量和培养学生临床能力提供参考和导向,以进一步提升循证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激励学生依据科学的评价指标改进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国内外循证医学课程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或者采用学生自我评价量表,或者通过理论考试,或者对医学文献评价能力进行考核,或者对循证医学技能进行考核,或者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原则制定循证病案评价方案,或者通过立项科研课题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针对传统终结性评价提出的一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它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和学生成绩,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质量。平时表现评价是督促学生出勤的一种有效方法,很多学生自我评价中提到,这门课程虽不是专业课,也不是考研课,但是他们没逃过一次课。

另外,课堂提问也督促他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的学生还重新复习了上学期刚学过的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甚至很多学生选修或旁听文献检索课。平时表现评价形式还包括小组学习,85%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形式效果很好,能促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业评价部分得到学生的认同,80%左右的学生认为作业重要,通过做作业,让其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巩固了相关知识点。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得到了99%的学生认可,他们认为它是最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虽感觉病案撰写很辛苦,但完成后很有成就感,收获很大,知道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应用证据解决问题,并后效评价整个过程。很多学生认为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很实用,学会了阅读森林图、查外文数据库等。学生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回顾自己学习该门课的课堂表现、情感投入及变化、学习方法、合作精神、努力程度等,通过描述自身发展中的突破,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总结学习循证医学的收获、体会及困难、困惑,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好处。对教师来说,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需求、情感、态度以及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作为未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应具备循证医学思想,掌握循证医学理念与技能,注重学习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篇3: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根据评价发生的时机和所具有的功能,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常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指在学期、学年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以往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更看不到学生内心演变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变化的过程。这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弱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而新课程实施中的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地实施形成性评价,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既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建立不但有其自身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符合事物认识和发展的规律。学业的完成,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同时,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即时的`,其评价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要使形成性评价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我们事先要构建一套比较完整、比较合理的评价指标。比如,构建评价学生参与某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标要求,构建评价学生进行即席演讲的指标要求等。有了这些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要求,教师才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诊断和评价,进而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篇4:形成性评价语文教学论文

形成性评价语文教学论文

一、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特点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两块,一块是期末考试成绩占30%,另一块是日常学习表现占70%,日常学习表现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口语训练、平时作业、作文、语文活动、奖励分,各项占一定比例分,设计一个表格,每人一表,记载每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评价,由课代表负责日常记录。由于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而平时学习表现又占大头,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日常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不断总结经验,应用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如何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1.形成性评价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

阅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优秀的的作品,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感悟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形成性评价贯穿到阅读的各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阅读作品、体验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获得及时肯定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培养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天山景物记》课文时,我让学生自选精彩片段朗读,学生争先恐后,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朗读课文,力求表现完美,获得好成绩,经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激励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使他们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他们更深地感受课文绚丽多彩的文学语言。形成性评价激发了学生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同时在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探讨、课堂练习上,学生也希望自己良好的表现能记录在案,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

2.形成性评价贯穿到作文教学中去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很多听课活动,教师们都避开写作课,因此研究作文教学也成了教育工作努力的目标。但大多数研究者重视对协作技法的研究,忽略了对写作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对文章修改环节的教学。而形成性评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动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一般分为三个评价步骤:一是作文完成后教师评分;二是学生之间相互评分,提出修改意见;三是学生在总结修改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写作,然后再由教师和小组评分,这次评价侧重学生修改后比以前进步了多少,进步越大,评分越高。每次评分都记录在案,都作为最终评价的依据。由于既有基础评分,还有学生评分和进步评分,激励了学生不断寻找自身的差距,加强了对文章的修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是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对修改或者重写文章简直是不厌其烦,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我班有个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初进学校时45分钟时间只能写出300多字文章,而且语言多不通顺,自从实行形成性评价后,为了得到更多的累计总分,她总是不断总结经验,主动重写文章,每次重写进步都很大,得到的进步分数较高,一个学期下来,写作水平提高很快,而且还爱上了写日记,现在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

3.形成性评价贯穿到语文活动中去

讲故事比赛、诗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语文活动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活动中实行形成性评价,对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所教的两个幼教班在参加学校及全市中职学校各项竞赛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评价时,应该注重整个活动的过程,把学生活动的准备情况、实施情况、参与情况和结果情况都纳入到评价的范畴,促使学生精心准备、积极参与、认真活动、争取成果。比如,对于全体学生参与的以“我的职业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采取学生评委小组和教师评委小组共同打分的形式,对演讲者的演讲文稿、演讲语言、演讲动作表情、演讲内容和对听众的影响程度综合别分打分,每项都是100分,总分最后再除以5,得出最后成绩排名次。一系列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感到演讲稿写的好也能取得较好成绩,或者自己在语言和表情上富有感染力也能发挥自己优势,增强的学生自信和参与热情,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放开胆子一争高低,提高了语文活动的质量。

4.形成性评价贯穿到古文学习与背诵中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好古诗文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古文也学生较为头疼的一部分内容,多部分学生对古文厌恶,甚至有抵触或者恐惧情绪。形成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古文,提高文言文素养。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在学生预习、教师指导、解决完字词句的意思之后,可以留给学生自主探讨、钻研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整篇翻译,根据每一段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两项打分,其中准确性站60%,通顺性占40%,而且让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不带有任何参考书籍,做到公平公正、阳光透明,还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打分取平均数作为成绩;成绩出来后,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校正的机会,对于低于70分的学生给予一次重新补考的机会。在这种自主学习、过程评价的体系下,学生们纷纷转变了学习的态度,加强了对古文的钻研和自学,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其阳光透明的检查方式、重新补考评分的办法刺激了学生的主动性,争先恐后,都力争最好的成绩。同样道理,古诗词的背诵默写也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成效。以上只是略举几个例子,意在抛砖引玉,其实可以把形成性评价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能,使学生有效地控制学习的过程,不断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形成性评价科学设置评价标准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对于学生整体语文水平高的班级,可以把评价的标准定的稍微高些;对于学生整体水平低的班级,可以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方式,把评价的标准定的低些,要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科学安排,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自我提高。

2.教师应注意把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起来,不断鼓舞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就感,随时召唤学生内心的学习激情。可以经常运用一下激励性的评价口头语言:1)很好,你的洞察力很强,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你理解的很深刻!

2)经过你的修改和努力后,你的作文水平大有长进,相信不远的将来,你能写出更为出色的文章!

3)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叙述也很严谨!

4)你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说明你语文功底很好!

5)你反应很快,思路敏捷,要是在能想的更全面一点那就十分完美了!

6)近段时间以来,你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再加把劲,你就成了最优秀最不可战胜的了!对于作业或者作文的书面评价。也要适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可以经常用以下类似语言:

1)你书写认真,内容全面,作业有了很大提高!

2)你的作业很整洁,给人井井有条的感觉!

3)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吧,相信你会做的更好!

4)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的进步让老师和同学们吃惊!5)有付出就有回报,加油啊,同学!

6)你的作文开头和中间都很好,如果把结尾改写的生气勃勃,那全文全文都活了!

7)你的成功=你的汗水+你的坚持与执着。

3.发挥好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功能,还应该注意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形成性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更应当注意照顾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要让他们生活在被温暖和关心遗忘的角落里;同时更要注意关注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就像上面第四内容举的例子一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第一次评价分数较低,要给他们反思修正、学习提高的机会,进行第二次评价,真正促使他们在评价中提高自身水平,获得成功感,得到自信心,树立超越自己的信念。

4.形成性评价要和竞赛活动结合起来。中职学生自尊心、争强好胜心较强,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需要积极营造你追我赶、相互超越的良性竞争氛围。口语训练、作文、语文活动等,可以个人与个人竞赛,可以小组与小组竞赛,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最大程度地参与教学,感悟体验学习过程。

三、结语

总之,形成性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学中,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变成评价的主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篇5:实验诊断学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实验诊断学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1EMB与循证实验诊断学

1.1相关概念

20世纪80年代,国外医学界兴起了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研究的应用,其出现对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2年加拿大学者正式提出EMB概念,将EMB定义为“医师慎重、准确、明智地使用当前的最好证据,同时结合个人经验和专业知识考虑患者的愿望和利益,并将上述因素完美整合以拟定出最好的诊治方案”。EMB创立后,相应的分支学科,如循证外科学、循证内科学等等相继出现,循证实验诊断学(EBLD)正属于“EMB”分支体系的重要一环。EMB以随机对照、荟萃分析和系统性评价提供的临床证据为基础的新医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以推论和经验为基础的经验医学模式。EMB的本质是全面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将经科学评价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使医学决策更加符合科学规律;EMB的精髓是追求最好的证据、方法和结果。EMB的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EBLD,即以“当前最好的证据为依据”,规范实验诊断项目的选用和评价,向临床提供最有效诊断项目的依据,为患者提供诊断效能和费效比最好的实验诊断项目。

1.2现状

EMB自出现以来给传统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治疗方面,EMB已经获得了一大批研究评价证据;但在诊断方面却起步较晚,1994年Cochrane国际EMB中心设立“筛检和诊断实验方法学组”,到2005年Cochrane中心才正式启动对EBLD文献的研究,目前相关工作数据积累较少,仅限于单个实验诊断,EBLD还远未达到完善和成熟。当前EBLD研究落后于循证治疗学的这种现象,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实验的必要性是很难判定的,即如何提出恰当的问题;仅根据实验结果作出临床决策很难;难以在确定决策后是否采取相关的医疗实践。临床上无法认同或执行对临床产生结局的“提出问题、检验结果、作出决策、采取措施”这一流程。尽管上述因素使EBLD发展缓慢,但是EBLD使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彻底改变了仅根据个人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的经验医学模式,从根本上实现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换。当前许多国家都在实施以EMB为基础的教育方式,近年来,国内医学教育界也开始逐渐重视EMB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2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引入EMB的应用体会

目前,国内EBLD课程尚未正式开展,也无相关的教材,更无统一的教学目标及内容,但是EMB的本质理念是基于问题,通过查询和评价获得依据并结合患者需求和个人经验找出最合适的方案。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应用EMB解决实际问题,作者认为EBLD基本教学方法过程应包括以下几步:

(1)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疑问,如患者更适合哪一种实验室检查项目以利于诊断和疗效观察;如何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对于排查疑似病因时采用何种诊断技术最合适。

(2)搜集证据,充分利用MEDILINE和EMBS在线医学数据库以及英国Cochrane图书馆等各种EMB期刊和临床实践指南等进行文献检索。

(3)对收集到的资料,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EMB评价标准进行Meta分析,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和患者的选择,得出最合乎患者病情的检查组合。

(4)对后期效果进行追踪评价,如确诊率、费效比等。整个过程采用以教师为引导,辅以多种形式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作者从如何用EMB的`方式选择检验项目以及如何用EMB的方式解读检验报告两个方面对EBLD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2.1检验项目的EMB方式选择

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待治疗的患者为例:

(1)首先,针对已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准备进行治疗这个案例提出临床疑问,如CHB患者在治疗前最佳评价肝病严重性检查方案是什么,对于疾病治疗决定和后期监测的最佳检查方案是什么。

(2)第二步结合提出的问题,通过系统检索,查询出相关的证据。寻找证据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EMBS、MEDLINE和CNKI等数据库,例如从CNKI中查到欧洲肝病协会、美国肝病协会等发表过CHB诊疗指南,指出对肝病严重性进行评估的生化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清蛋白、红细胞计数,这些常规生化指标仍是目前评估肝病严重性的最佳实验检查组合。检测HBVDNA水平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决定和后期监测的手段,并推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进行随访,主要因为其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精确性以及其较宽的动态范围。

(3)第三步是从证据的临床适用性及价值方面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查证是否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得出,再根据国际EMB中心于2004年制定的国际统一证据推荐强度标准和质量分级对证据进行分级,结果显示临床指南的分级为“现有疗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在未来几乎不可能改变”,因此,美国肝病协会、欧洲肝病协会的CHB诊疗指南为高质量等级证据。

(4)第四步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诊疗中。结合患者情况,采用AST和ALT、γ-GGT、ALP、PT、血清清蛋白、红细胞计数对肝病严重性进行评估,使用RTQ-PCR进行随访。

(5)第五步是通过上述4个步骤,评价最佳证据指导解决具体问题的效果如何。患者经上述方案后出院,结果表明其费用和检测效率比是同类患者中最低的。

2.2检验报告的EMB方式解读

以静脉血栓症的D-二聚体(D-D)检测结果解读为例:

(1)提出问题,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和D-D快速测定可用于静脉血栓症诊断,那么,D-D测定结果为阴性,是否就能排除临床上疑为肺静脉栓塞的患者[9]。

(2)收集文献,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收集关于D-D临床应用的最新文献。EBLD证据的来源主要有原始研究证据(如EM-BS数据库等)和二次研究证据(如Cochrane图书馆、EMB期刊和临床指南)两大类。在MEDILINE和EMBS中检索了260份已发表的关于D-D临床应用的文献。

(3)评价证据的有效性,要确定证据是否可靠。首先要检查文献中是否将金标准实验作为参考方法,是否提供了诊断实验的诊断效能指标,如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等,此外还要注意证据有无偏倚。在检索的260份已发表的文献中,符合要求的文献有8份,共176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这8份研究结果显示,D-D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相似,D-D实验的总诊断灵敏度94%,特异度50%,D-D检测PE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

(4)得出结论D-D对于PE的诊断为非特异性,因此,D-D测定阴性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排除PE。通过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引入EMB模式,使学生掌握一种运用EMB理念解决疾病诊疗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与缺陷,改变单纯依靠经验或“专家推荐”等非科学的方式随意选择检测项目而不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错误做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解决问题与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贯彻EMB理念时,作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在日常教学和见习中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方式,自己尝试用EMB方法解决临床问题,得出结论,总结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医学生的EMB理念。

(2)具体教学中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会开、会看和会用检验报告),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进行临床思维;并结合文献查询,找到和应用最合适证据。

(3)教学方式采用实践-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段式”教学,启发学生从实验和临床两个方面进行双向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安排学生见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网络教学,组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学习等。

3展望

EMB在实验诊断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生把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是实践实验诊断学素质教育的新探索,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旁观者”变成“实践者”,学会运用全面而科学的思维方式从事临床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实验诊断学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篇6:本科实习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本科实习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1教学内容

医学学生本科学习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大多较为抽象,单单通过课本很难掌握要旨。基于循证医学的基石是最佳的医学证据、而这些医学证据主要来自已有的研究报告,特别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研究的Meta分析,因此通过可靠的医学期刊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医学研究证据。另一方面,本科学生需要掌握获取这些医学研究证据的有效方法,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临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了解同类医学问题的研究进展,对研究的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从而把此类医学问题的最佳证据为我所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时要做到:基于临床关注的问题或重大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参考当前最好的证据决策;关注实践的效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必要的、科学的、有效的文献检索,以及合理的归纳和分析能够一定程度上对本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但是在检索和分析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深刻领悟有关文章对治疗方法的表述,不能断章取义;在分析文献的过程中要学会正确辨别权威的表述和指南;在以文献作指导的时间过程中注意与临床经验进行合理结合,充分参考病例的个人情况和临床背景,结合用药的禁忌,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为将循证医学思想具体应用到临床教学工作中,郑宏庭等人以内分泌临床教学为例提出,对在一线进行临床教学的医师进行包括循证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以及文献检索、阅读、评价等技能的培训;进行实习生承担日常医疗工作、一线医生协助的教学模式改革;集中讨论解决实习生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定期举行以实习生为对象的病历或专题讨论以及相关文献报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医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又可以将理论在实践中体现,并加以操作运用。鉴于医学前沿的论文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多为英文,专业英语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医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加强英文原版教材的阅读,掌握常见的疾病的词汇及英文的习惯用法。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于某个特定领域新进展进行查阅,不断更新最佳的医学研究证据。

2教学评价

因为当前专业职称的评定现状,临床医生需要晋升职称,医学生需要发表论文,运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主要是SCI论文)造成对EBM认识上的误区。社会上也因此出现各类为了迎合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需求的培训班,因为培训师资水平的良莠不齐,影响了参训学员的学习质量。王萍玉等人对某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并采用形成性评价,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果显示循证医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对理论的掌握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还要学习一定的文献评价进行相应的补充,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认可,主动地学习,同时能培养学生对循证医学学习的习惯,促进终身发展。

3教学意义

在本科及实习阶段学习循证医学对于我国医学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①提高我国药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循证医学遵循以最佳的医学研究证据,在对医学证据的搜集和分析过程中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考虑病例个人的临床背景和现状,以最佳证据指导实践,指导对新药研发、生产、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同时也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走出国门、创出品牌。

②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当前我国的医疗服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卫生资源的配置呈现不均衡,各地疾病谱构成不同,医务工作者素质和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普及循证医学知识是通过不断提高医生的临床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改善当前医疗服务的质量,同时又不增加医疗费用,使公众和政府都能获益。

③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随着循证医学最佳证据的普及,患者和公众能方便了解自身的基本临床情况,获得医学研究结论,防止有病乱投医;同时,公众的健康意识提高了,便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预防疾病。

4结语

对本科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会搜集最佳研究证据,学会评价医师已有经验并为我所用,学会分析病例个体的临床情况和现状。学生的学习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同时掌握获取资源的有效方法,学会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有据可依,并不断对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一方面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促进终身学习。

篇7:PBL教学循证的医学论文

PBL教学循证的医学论文

一、结果

初步检索得到307篇文献,最终纳入RCT4项,其中3项为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中文发表,余下1项为香港大学医学院英文发表的交叉设计RCT。研究的基本特征如下所示(见附表)。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兰州大学的三个研究交代了随机序列产生(计算机软件产生)和隐匿的方法,对统计分析人员施盲,无数据缺失;香港大学的研究未交待具体的随机方法,结局采用学生自评的方法,且并未对缺失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四个纳入研究均未对授课教师和学生实施盲法,且无法获得研究方案,其他偏倚风险不明。故而,四个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均为“高偏倚风险”。

由于研究间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结局指标不完全统一,研究结果报告不完整,故而仅有两个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三个研究采用考试成绩作为结局评价指标,结果显示PBL教学法授课后学生们的成绩均比LBL教学法授课后的学生们的高(MD6.41-25.27,P<0.05)。三个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学生们对于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的态度,其中两个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调动学习积极性(RR1.12-1.57)、激发学习兴趣(RR1.08-1.40)、提高参与意识(RR1.08-1.40)、提高语言表达能力(RR1.07-1.58)、提高信息获取能力(RR1.21-1.73)、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RR1.18-1.83)几方面PBL组的学生赞同人数高于LBL组;而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理论与临床更好结合、更好消化课堂所学内容、锻炼写作能力、加强师生沟通等方面赞同与否的人数两组无明显差异。一个研究采用KAB量表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循证实践的知识、个人对循证实践的实施运用、未来对循证实践的运用、以及对循证实践的态度几个方面。研究第一阶段结果显示,两组在对循证实践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19-0.83)。

二、讨论

EBM教学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为主。注重学生们对“循证实践”各步骤的'掌握和运用,考核侧重于实践能力。它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在规定时间内讲授所有的知识点,又应该让出一定的时间比例给学生,增加学生们自学的份额和实际效果。教师要能应对“随机时间”的发生、掌控课堂的进度,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师生的能力都是一种提升。PBL教学应用中应注意临床问题的提出、教学比重的控制、重要知识点的教授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结语

通过系统的证据检索与评价,显示PBL教学法相对于LBL教学法来说能有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现有的研究数量少、质量不高,且多采用即时效果评价指标,限制了对PBL教学优势的定量评价。建议今后的研究可以更详细地描述PBL教学的具体方法,并增加后效评价的内容,客观地反映PBL的教学效果。

篇8: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这两个概念是由斯克里文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地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与此不同,它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它与分等鉴定、作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作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由此可见,这两类评价活动是有区别的,并且,这些区别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目的、职能(或者说期望的用途)(expected uses)不同。布卢姆(Bloom,B.S.)曾经明确指出,这两种评价相区别的“明显的特征在于目的(期望的用途)”。他进一步指出:“形成性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 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 布卢姆的这段话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而言,但其基本精神同样也适用于教育评价的其他方面。在教育方案的评价中,形成性评价通过社会需要、教育活动参与者的需要的评定、可行性研究、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将其目的指向改进教育活动的质量。

总结性评价“指向更一般的等级评定”。它的直接目的是作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合格。总结性评价与教学效能核定(accountability)联系在一起,它为关于个体的决策、教育资源投资优先顺序的抉择等提供依据。

第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报告听取人(audience)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内部导向的,评价的结果主要供那些正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参考。总结性评价是外部导向的,评价的报告主要呈递给各级制定政策的管理人员,以作为他们制定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的依据。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这一区别,决定了这两类评价活动的外部特征:形成性评价者与教育活动的实施者相互依赖。教育活动的实际参与者与实施者需要形成性评价者提供各种帮助,这两类人员关系密切。然而,总结性评价者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立的关系,这一独立的关系是他们能以客观的态度实施评价的基础。

第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不同。如前所述,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改进这一活动为目的,因此,它只能是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一般它并不涉及教育活动全部过程。总结性评价考察最终效果,因此它是对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检验,一般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进行。

第四,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对评价结果概括化程度的要求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因而,它不要求对评价资料作较高程度的概括。而总结性评价是综合性的,它希望最后获得的资料有较高的概括化程度。

除了上述区别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评价的准则、标准、方法等方面也有些区别。但是,这些区别并非是本质的,而是由目的或期望用途的不同而派生的,并且随着一些新的评价模式的出现,这些区别正在变得模糊起来。

(陈玉锟 著 《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9:形成性评价初中英语论文

形成性评价初中英语论文

一、形成性评价不能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进行

因为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老师在对学生课堂上的反应的评价中过于片面,不能很好地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评价。因为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比如中学学生数量普遍偏多,加上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不能全面的对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反馈,老师往往把机会留给了性格开朗,语言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相对薄弱的同学被忽视;在回答问题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会提问那些相对强势的同学,而忽视了相对弱势的同学。

二、对初中英语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索

(1)注重“以学定教”

“以定教学”的核心就是老师能够在“预设”的引导下,对课堂上不能按照计划出现的问题给予很好地解决。这种评价方式注重的是“生成”而绝不是老师课前的“预设”,它不强调统一,而侧重了学生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它是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比如,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创造性的东西,老师要愿意为学生解答疑惑,而不是应付了之,应该和学生一起交流互动解决疑惑,老师要对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发散性思维的行为鼓励和表扬。这样的方式下,不但能够很好的让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形成性评价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

老师要清醒的知道,评价的目的是综合的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而不是为了某一部分的学生情况。老师在评价的时候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忽视相对弱势的学,平衡好“强势学生”和“弱势学生”,把握好一个“度”,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的时候要分配合理,和谐搭配,给予“弱势学生”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成绩考评只去前多少名同学的成绩为标准的现象绝不能出现。初中毕业接下来就是高中生活,因此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展望学生的高中英语的学习,为学生初高中英语的衔接做好准备工作。为了更好的为学生以后高中英语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老师在对学生初中英语课程评价中要更加的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渐的养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学习中常出现问题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初中老师在评价的时候要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这样,不仅仅在现阶段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又为学生高中英语的学习做好了基础准备。

作者:欧玲 单位:重庆市璧山区正则中学

篇10:形成性评价的类型

形成性评价的类型

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自其产生至目前,形成性评价与质性评价、定性评价的运用相结合,其运用类型逐渐丰富并发展为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几种。

真实性评价

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指的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真实性评价任务都是学习过程中有意义、有价值得重要经历。例如,在真实性评价中,一名学生为了解释发动机的零件,可能需要重新组装一个发动机,相反,传统的评价方法强调的是对发动机零件的记忆。真实性评价暗含的含义是: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功或失败只能用学生在心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地具体事实说明。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关注“我们怎么知道学生知道了什么”,要求定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学生应该知道评价的标准,明确的标准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关键信息,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确立一个奋斗的目标。

表现性评价常常与真实性评价一起运用,并且与真实性评价一样有着以下的评价任务特征和评价要求。真实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任务特征是:情景化、整体化、元认知化(需要学生思考他们的思考过程)、与所教的课程内容相关、灵活性(可以以多种方式展示知识和技能)。真实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要求是:多种形式、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具体的标准、常规的学习结果和自我反思和个人内心反省。

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development assessment)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1990年前后,英国对发展性教学评价开展了广泛的实验与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它由形成性教学评价发展而来,但比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思想。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工作的改进,而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

发展性教学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夸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重视施教过程中静态常态因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运用。认为过于强调细化和量化指标,往往忽视了情感、态度和其他一些无法量化而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的作用。

赫尔曼(Herman)、阿斯科贝克(Aschbacher)和温特(Winters)(1992)认为,任何一种高质量的评价模式,都应当满足下面10个关键条件:

1.      评价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

2.      评价应该包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测查。

3.      表现性评价活动不是评价本身。

4.      认知学习理论及其知识习得的建构方法都认为,应该将评价方法与教学结果、课程内容整合到一起。

5.      学生学习的整合和活动观要求评价综合化和复杂化。

6.      评价方案的设计取决于评价的目的,用于评分和监控学生进步的方案与用于诊断和提高的方案之间存在一定区别。

7.      一次有效评价的关键是任务和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匹配。

8.      评价学生表现的标准很重要,没有了标准,评价仍将是孤立的、插曲式的活动。

9.      良好的评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决策。

10.   最能反馈学生情况的评价系统包括过去一直使用的多种方法

篇1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这两个概念是由斯克里文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案或计划、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地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与此不同,它是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效果的判断。一般地,它与分等鉴定、作出关于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个体的决策、作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由此可见,这两类评价活动是有区别的,并且,这些区别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目的、职能(或者说期望的用途)(expected uses)不同。布卢姆(Bloom,B.S.)曾经明确指出,这两种评价相区别的“明显的特征在于目的'(期望的用途)”。他进一步指出:“形成性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 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 布卢姆的这段话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而言,但其基本精神同样也适用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评价的其他方面。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案的评价中,形成性评价通过社会需要、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参与者的需要的评定、可行性研究、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将其目的指向改进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的质量。

总结性评价“指向更一般的等级评定”。它的直接目的是作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合格。总结性评价与教学效能核定(accountability)联系在一起,它为关于个体的决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资源投资优先顺序的抉择等提供依据。

第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报告听取人(audience)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内部导向的,评价的结果主要供那些正在进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1] [2]

篇12: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新疆医科大学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实习医学生3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6例)与对照组(16例),实验组采用PBL-EBM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法,带教时间均为1个月,两组实习医师在年龄、性别、学习层次上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试验组采用PBL-EBM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应用互联网、图书馆资源查找证据,分析证据,论证证据的真实性,有目的地训练临床思维。带教老师需向实习生讲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如何才能找到最新、最佳的证据,指导学生科学可靠的诊治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具体教学的实施步骤:

①依据临床病例资料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

②依据提出的问题寻找最好的临床证据: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Data和VIP,收集有关CABG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试验。

③评判相关证据的可靠度和应用价值:依据循证医学分级标准可将临床研究证据分五级(可靠性依次降低)。一级: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分析;二级:单个样本量足够的RCT;三级: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通过上述检索方法最终查出6个一级临床研究证据。

④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现有最好的成果应用于病人的诊断及诊疗决策中: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降低CABG术后大隐静脉桥通畅率方面,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但是在左乳内动脉桥通畅率、桡动脉桥通畅率、胸液引流量、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30d内病死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我科既往随访资料库统计数据相符合。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根据带教老师所掌握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指导实习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3结局指标

实习结束时进行出科理论考试总分100分,同时接受问卷调查表填写,包括: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掌握相关疾病的知识;提高了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较系统的临床思维,总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实习医学生均顺利完成实习大纲要求的相关内容,试验组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及问卷调查表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

3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系统介绍相关知识,具有系统架构完整、速度快的优点,但知识大半是单向传输,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缺少主动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缺乏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缺乏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病例进行的讨论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循证医学的核心内容是医疗决策应以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为基础,结合患者的价值观,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处于主导地位,通常采用“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部曲方法,传统医学教育以临床经验和教材作为医学生知识体系的主要来源,与高速发展的现代医学科学相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过时现象,由于心脏外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更新较快,而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周期较长,教学内容滞后,客观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及时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水平。培养循证医学思维,以科学的方法有效获取知识,使学生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终身自我教育者,适应医学的快速发展。PBL教学方法正是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与实践的基础。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文献,收集证据,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面对大量文献资料如何筛选,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利用文献,则需要循证医学方法的指导。应用循证医学与PBL结合教学新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适合终生学习的需要,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及问卷调查表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认为,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并引入EBM思想具有以下优点:

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学生们能够亲自体会到其所获得信息的价值,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外科临床思维方法,增强发现、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经过EBM培训的学生发现和提出的临床问题更加准确合理,针对每个病人实际情况而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更加具体。

③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PBL-EBM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高度重视自身的再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教学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总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将EMB的理念引入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其学习的潜能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篇13:超声实践教学下循证医学论文

关于超声实践教学下循证医学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哈尔滨医科大学级医学影像专业的120名学生,全体学生都参加了涵盖循证医学知识的超声实践课程。

1.2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全部实习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共计发放问卷120份,全部收回,有效率达100%。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循证医学的熟知情况,循证医学在超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循证医学联合超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等。

1.3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经编码后录入计算机,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主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讨论

传统的超声实践教学模式是知识经验型教育,既教师依照课本向学生传授超声的基本扫查方法、疾病的超声诊断知识点及个人临床工作经验,学生是被动接受理论知识与图片灌输,此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让学生掌握较丰富的医学知识。但毕业后,随时间推移涌现出大量新的临床证据将推翻以往的诊断,如这些证据没有被超声医师所掌握,必定会导致错误的临床诊断耽误患者病情。循证医学则促进了临床医学模式的改变,其对超声医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超声医师的诊疗水平与时俱进,促进临床决策的科学化,同时循证医学也向超声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接受新的超声实践教学模式之后对循证医学在超声医学中的作用等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85%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在超声实践教学中是很必要的,由此说明学生对超声实践课程中应用循证医学持积极态度,循证医学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超声实践的浓厚兴趣,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模式对自己的学习和以后的临床工作有较大帮助,但仍然有少部分学生不够重视循证医学课程的学习,因此学习效果较差,仅仅掌握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几种疾病的典型声像图,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目前,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包括缺乏检索技能、严格评价文献的能力有限、无充分时间和英文水平有限。这就要求学校增加循证医学的选修课,让学生熟悉如何检索文献、如何正确评价文献。此外,课堂上老师要多加示范与学生多次共同完成循证过程,多找些典型的英文文献让学生传阅,掌握检索方法熟悉超声领域的常用词汇。同时学校还应丰富现有的'数据库资源,完善医学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最终以循证医学增加学生对临床工作的信心。

该项研究我们发现,有82.5%的学生会对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提出疑义,通过查找文献,病例追踪学生们的超声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习中寻找快乐,增加学习兴趣。这是以往教学模式完全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循证医学为培养高素质超声医学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发现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最佳证据,并以此来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科学性,正确应用证据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将此种新型教学模式寓于超声实践课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发现问题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寻找最佳科学证据解决临床问题的主动学习能力。学生只有真正掌握循证思维并运用有效的手段获取和更新临床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因此,本研究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14:以形成性评价代替分数评价

以形成性评价代替分数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与事件的评价。传统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其弊端常常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这样就割裂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内在联系。学生主要依靠听讲和记忆来掌握知识,而无需作出智慧努力。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掌握了知识,却不会进一步质疑知识、评判知识乃至创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但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一、形成性评价要求师生有共同的评价标准。

它能使小学生具有评价的职责?这有助于学生养成批判地评价自己的习惯,逐步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能将别人对他的教育化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我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联系”,学生发言积极,观点不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效果是不能以简单的分数来评价的。

二、形成性评价也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新任务。

新课程重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主导。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呼唤教师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形成性评价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对学习过程产生好感,有持久的求知欲,自觉地克服学习上碰到的困难。

三、形成性评价需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让家长了解评价项目、评价要求、评价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家校共育。评价通过《家校联系册》来完成,每周老师在《家校联系册》上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同样,家长也须详细汇报孩子一周内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家校共同创设了能消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环境,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条件。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终身受益。”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

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行为上参与到学习中,更要让学生的想像、经历、情感等都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感受、领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增强自觉运用数学方法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提出猜想并对猜想进行检验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产生创新灵感。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

篇15:以形成性评价代替分数评价

以形成性评价代替分数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与事件的评价。传统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其弊端常常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这样就割裂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内在联系。学生主要依靠听讲和记忆来掌握知识,而无需作出智慧努力。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掌握了知识,却不会进一步质疑知识、评判知识乃至创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但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一、形成性评价要求师生有共同的评价标准。

它能使小学生具有评价的职责?这有助于学生养成批判地评价自己的习惯,逐步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能将别人对他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化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我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联系”,学生发言积极,观点不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效果是不能以简单的分数来评价的。

二、形成性评价也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新任务。

新课程重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主导。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呼唤教师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形成性评价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对学习过程产生好感,有持久的求知欲,自觉地克服学习上碰到的困难。

三、形成性评价需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让家长了解评价项目、评价要求、评价目标,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实现家校共育。评价通过《家校联系册》来完成,每周老师在《家校联系册》上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同样,家长也须详细汇报孩子一周内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家校共同创设了能消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环境,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条件。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终身受益。”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

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行为上参与到学习中,更要让学生的想像、经历、情感等都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感受、领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增强自觉运用数学方法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提出猜想并对猜想进行检验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

[1] [2]

篇16:肺癌教学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论文

肺癌教学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循证医学以及个体化医学思维。方法通过选自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三年制2012、2013、2014届100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名)和观察组(n=50名)。对照组学生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施以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教学成效以及学生个体化医学思维的培养。结果对照组学生的病历书写、病案分析能力以及病情三个基本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以及教师的整体满意程度均差于观察组。结论在肺癌临床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循证医学的培养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体化医学思维,增强学生的个人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具有临床实习教学意义。

【关键词】肺癌教学;学生循证医学;个体化医学思维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病症,占恶性肿瘤病症的15%,此病的死亡人数占癌症死亡人数的30%,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我国当前肺癌的发病率已经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年递增12%[2]。随着生物医学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转变,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方式,使得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逐渐转换为以证据为教学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3]。此种教学模式的创立,对于肺癌病症的复杂性以及诊疗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患者的肺癌病症存在诸多不同,在生物学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需要对于每一个肺癌患者依照询证医学制定相应的病症治疗方案[4],以此来成为肺癌病症诊治的有效工具。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在肺癌临床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循证医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个体化医学思维。基于此选取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三年制2012、2013、2014届100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肺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循证医学以及个体化医学思维。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三年制临床医学2012、2013、2014届100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名)和观察组(n=50名)。对照组学生中包括了35名女生和15名男生,年龄为20~25岁,平均年龄为(22.19±1.84)岁;观察组学生中包括了38名女生和12名男生,年龄为20~24岁,平均年龄为(22.01±1.56)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以及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学生的临床教学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且两组学生的教学总课时数以及大小课的所占比例也是均等的,带教老师不存在变动。对照组学生施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或者患者的具体肺癌病症为教学核心,带教老师利用自身的临床治疗经验,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进行指导,对其施以指导性的临床治疗教学。观察组学生施以循证医学法展开教学,学生分为小组为单位,每5个人为1组。在肺癌临床教学课程中,借助患者的病症详细资料以及病区的典型病症或者模拟病症患者、实验室的具体检查结果,开展循证医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个体医学思维。在针对肺癌的治疗中,通过依照患者的肺癌基本病理、临床分期症状以及病症的具体发展趋势,合理的对肺癌患者施以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在对观察组学生施以循证医学的肺癌临床教学中,帮助学生对肺癌的治疗方法进行不断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之上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新的知识与治疗方法,对肺癌治疗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规范。与此同时,教师依照不同病理特征的患者,制定出合理科学化的治疗方案,使其获取最为有效的治疗成果。由教师针对肺癌病症的临床问题,施以针对性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展开批判性讨论与分析。此种方法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教师可以根据临床医学教学的具体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进度,将肺癌病症临床治疗中所需解决的`问题,制定一定的教学纲要。引导学生针对临床问题,利用课后时间查找相关病例资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得出结果,发表心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占据了辅助位置进行引导性教学。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成效评价:通过采用书面性考试以及临床具体操作性技能进行教学评估。理论考试采用选择或者问答题的方式,临床技能考核内容具体包括病历书写、病案分析能力以及病情三个基本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等内容。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主观上对循证医学思维教学方法的具体评价及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病历书写、病例分析能力评分比较

对两组学生的病历书写以及病例分析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中包括学生对病例特点的具体归纳、对知识点的掌握、对检查结果的分析以及对检查结果的诊断能力等。总分值为40分。对照组学生的病历书写、病案分析能力均差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期末测评成绩与教师评价比较

两组学生的测评总分值为100分。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测评成绩及教师对学生的予以评价均差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在传统的肺癌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更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输,将教师作为临床教学的主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自身的主体地位[5]。在肺癌的临床医学教学中,学生每天都要面对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往往是通过教师的理论传输从而被动的接收的。那么通过对肺癌临床教学中施以循证医学教学方法[6],对学生的个体思维进行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接受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不同的肺癌病症,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针对性解决方案[7]。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对照组学生的病历书写、病案分析能力以及病情三个基本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以及教师的整体满意程度均差于观察组。因此在肺癌临床教学中使用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教学成效。综上所述,通过对肺癌病症的临床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循证医学的培养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8],组织学生收集相关的理论依据,之后完成对理论证据的评价,使用证据后得出临床结论,发散学生的整体思维。循证医学教学方法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于资料的查阅和吸收。当学生对于知识的准备充分情况下,就会塑造热烈高涨的临床医学教学氛围[9],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思维发散性,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10]。经过实践证明,通过在临床医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思维,能够有效的取得良好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个体化医学思维,增强学生的个人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具有临床实习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小钦,樊春秋,武剑,等.用循证医学和个体化医学原则指导脑血管病的临床教学[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6):640-642.

[2]张予辉,胡滨,侯生才.在肺癌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循证医学和个体化医学的思维[J].中国病案,2010,11(2):56-58.

[3]兰雷,王科.循证医学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7):9-11.

[4]马望.PBL在临床肿瘤教学中培养个体化治疗观念和循证医学思维中的应用[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5,28(6):547-549.

[5]陈衍,韩晟,刘文超.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中的循证医学和个体化治疗[J].医学与哲学,2010,31(8):5-6,24.

[6]唐晓文,李忠敏,葛玲.循证医学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3,27(3):308-310.

[7]刘喜.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探索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1):1405-1406.

[8]李琴,赵鹏飞,原振龑,等.肿瘤内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8):103-104.

[9]邹燕梅,熊华,胡广原,等.尝试PBL与肿瘤MDT及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79-81.

[10]李燕巍,潘战宇,岳振松.肺癌治疗中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的矛盾与统一[J].医学与哲学,2014,35(16):91-93.

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范文

医学护士毕业论文范文

论医学伦理学在临床实践教育中的难题与出路论文

妇科护理学教学创建论文

护理学小组教学的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

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

乙型肝炎医学认知状况的论文

本科中医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医学生物学教学论文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合集16篇)】相关文章:

关于中医的论文2023-10-03

关于英语中医论文范文2023-01-10

浅谈中医境外学生本科学历教育质量控制论文2023-08-19

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论文2023-06-23

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的应用论文2022-05-06

循证医学与体外循环2023-06-13

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2023-01-13

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论文2022-05-07

神经内科见习带教循证医学论文2023-04-28

医学教学论文投稿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