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高校社会实践实施状况满意度调查研究

时间:2023-01-31 07:57: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生对高校社会实践实施状况满意度调查研究(整理7篇)由网友“SherryLi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大学生对高校社会实践实施状况满意度调查研究,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对高校社会实践实施状况满意度调查研究

篇1:大学生对高校社会实践实施状况满意度调查研究

大学生对高校社会实践实施状况满意度调查研究

高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四川省8所高校、1920名同学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中关于学校重视度和学生满意度的分析,试用创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探讨“学校人性化+学生项目化=阶段成果化”以及其他解决办法,提高学生满意度.

作 者:熊翼 汪小平李成军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刊 名:改革与开放 英文刊名:REFORM & OPENNING 年,卷(期): “”(22)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社会实践  

篇2: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李 旭,徐婷婷,周 敏(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南京210046)

摘 要: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亟需关注的问题。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法,调查该制度实施现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486名南京高校本科学生,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学生对导师制的实施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学生期望能够在指导人数、指导频率等方面得到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与对导师制的了解程度、与导师交流频度、对导师的渴望程度以及对导师制效果的评价呈显著相关。

篇3: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2-0318-03

一、问题的提出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津津乐道且引以为豪的标志之一。导师制可以说是英国精英教育和绅士文化所孕育的产物,其产生具有偶然性的因素:最初入学的学生年龄偏小,导师作为“保护者和监护人”应运而生;同时也有必然性的驱动:在以贵族精神为基础的英国绅士文化传统之中,大学教育需要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因此导师制必定会产生。

导师制建立之初,导师负责辅导个别学生,师生接触频繁,关系密切。导师制的初衷则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而非单纯的灌输式学术教育。在此宗旨之下,导师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优势也日渐显露――越来越注重学生理论思维的培养。也因此,导师制被誉为“皇冠上的钻石”,并一直是牛津的骄傲。但由于导师辅导学生人数的限制,使导师制成为一种高成本教育,只有在英国贵族教育的基础上才得以接受和延续下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加之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教育招生数量不断扩大,对导师人数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导师自身素质的高要求使贵族式的导师制无法继续维持。因此,英国对现行的导师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导师制不再作为单一的辅导方式,而是与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比如讲座或是讨论会的形式。

我国的导师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引入,而我们所面临的也正是当前英国导师制所面对的窘境――贵族式的教育方式与现实要求的冲突。在之前的相关研究之中可以发现,部分高校的导师制只是流于形式,主要是源于我们对导师制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只有充分发掘导师制的精髓所在,切实落实导师制的实施才是问题的关键。

学生刚进入大学就面临着学习、生活模式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手段等,尤其是首次面临的全新的选课问题,由于他们很难把握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往往是盲目选课;临近毕业,许多学生无法恰当把握就业状态、择业技巧,就业难状况进一步加剧。而当今“价值观繁杂、思潮混乱”的社会状况,更使得大学生们急需获得教师的深入指导。

相关研究已表明现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以下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于指导人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导师指导人数为6人最佳,其次认为4人为宜;而大部分的导师选择10人以下,其次认为6人以下。这反映了绝大多数师生都希望导师指导的学生越少越好。但实际上,低师生比的问题比较严重,指导老师人数有限,而学生人数又相对过多,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这是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导师制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关于指导频数,研究表明导师在指导周期上参差不齐,近半数师生之间没有能够固定地指导、交往,与实践要求差距较大。在黄秋艳等人对其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同学的调查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而且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现状尚且如此,可见学生主动学习和老师积极指导两方面都缺乏热情,师生交往淡漠,这直接影响了导师制的运行效果。

关于指导方式的师生问卷显示:双方都比较倾向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但实际则以集体指导方式为主,个别指导的比例严重不足。同时也反映了对部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有所忽视及对集体指导的不认同;导师与学生交流大部分并无规律性,且学生显得相对比较被动。

关于指导内容,学生认为导师应把导学、导研、指导适应大学生活、指导设计职业生涯融为一体,综合进行指导;导师认为本科生指导的侧重点是导学,或者指导大学生活,大部分导师认为应根据不同年级有所侧重,只有小部分导师认为应把侧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上。原则上,导师制应注重实践、注重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个性化教育,并且课外的科研活动更应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沟通奠定基础。

关于指导教师的类型,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教师更适合。这表明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导师更受学生认可,其优势是可更专业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育论文 )因为这样对于学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现有研究多侧重思辨性的经验总结。仅有少数进行实证调查。但研究多侧重某一方面,未能揭示实施的具体状况,尤其未能展现与实施状况有关的相关因素。因此,亟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被试来自南京四所本科高校(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共500人,实际回收486份,其中废卷26份。其中,男女比例约为是4:6;理、工、文科比例约为51:9:39。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划定维度,编制初稿。然后对问卷初稿进行小范围施测,对施测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考察问卷问题的质量,对问卷题目进行保留、修改或者删除的决定,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问卷。问卷重测信度检验a=0.836。

(三)施测与数据处理

由心理学系本科学生进行施测,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试发放问卷,进行纸笔测验,并当堂回收。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导师制的总体满意度

(二)导师指导人数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倾向于6人以下的导师指导团体,其中3人以下是学生们最期望的指导人数。从表格中也可以看出,现状和学生的期望存在差距。

(三)导师指导时间间隔

从表2可以看出,导师指导时间间隔与学生期望存在差距。

(四)与总体满意度相关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所选五道题目均与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这表明,对导师制的了解程度、与导师交流频度、对导师的渴望程度以及对导师制效果的评价均是导师制实施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四、讨论

调查中发现,高校可分为完全未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已实施两种,而后者则基本以院系为单位而存在着不同的情况。在不同院系中大体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每个班级只有对应的辅导员,不存在导师,辅导员主要是侧重于班级的行政管理;二是每个班级都既有辅导员,又有班主任,班主任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导师的导学监督作用;三是每个班级既有辅导员,同时由一名老师担任整个班级的导师;四是每个班级既具备了辅导员,学生也有各自相应的导师;五是每个班级既有辅导员又有班主任,同时学生也有各自导师的情况。三导师与二中的班主任的作用基本是相同的,而四和五中的导师制才契合了导师制实施的初衷。

[NextPage]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导师指导的同年级学生人数在6人及6人以下的比例占到了63.6%,与大多数学生(94.2%)希望的导师指导人数相符。另外,有15.6%的导师指导人数到达了10人及10人以上,根据访谈了解的情况可知,其中大多数属于一个班级只配备一名导师的情况。由这说明,在实施导师制的四五两种情况下的师生分配比例基本协调,教师负担不会太重,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指导,由此可见,在师生人数分配上已经为导师制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大多数学生(82.7%)认为专业老师担任导师更有利于学业指导,调查表明,在实施导师制的人数中,有86.1%的导师由专业老师担任,而剩余的小部分则由相关的行政人员担任。担任导师的教师中,有71.1%的比例为教授或者副教授,这说明师资力量足以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但同时教授或者副教授的科研任务较重,是否有充足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则成为影响导师制实施情况的一个潜在因素。

导师与学生的联系频率上,现状与需求间存在较大差异。导师制实施中有69.4%的师生间为不定期交流,而60.1%的学生希望可以至少两周与导师联系一次,89.6%的学生要求至少不超过一个月跟导师交流一次。在当前导师也面临严峻的科研压力,所以分配给受导学生的时间大大缩减,辅导的重心也由对学生的理性培养转变为自己研究领域的介绍和讨论。绝大部分教师(即使是作为导师)鉴于学校对工作量的考核指标或倾向,往往无暇顾及学生,而实际上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是影响深远的。另外,大学城的建立使很多教师与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增大,不方便相互的直接交流。

指导方式上,由导师不定期召集(30.1%)和由学生不定期联系导师的比例(38.7%)大致相当,形式上则以团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大多数学生(80.3%)会主动向导师寻求帮助,主要的联系方式包括短信、电话和邮件,这就是大多数学生所定义的单独指导,同时,根据学生调查显示,91.9%的导师都会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帮助。由导师不定期召集学生的指导主要为团体形式,这有利于提到指导效率,但往往不能关注个体差异,问卷显示,有56.6%的导师不会主动关心指导学生的现状。

现行导师制的主要指导内容侧重于学习和就业指导,与学生的意愿相一致,但目前的就业指导内容还是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80.9%的学生都很希望得到导师的指导,但学生对当前导师制的实施状况满意度较低,46.2%的学生认为导师制效果一般,大多数认为作用并不是很大。在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师生间的关系与学生对导师制实施的满意度有0.604的相关(p<0.01),而学生对有关导师制规定的了解程度与满意度有0.455的相关(p<0.01),另外交流频度和对导师指导的渴望程度与满意度的相关较低,分别为0.310和0.277。调查数据显示,53.8%的学生与导师关系一般,有30.1%的学生与导师关系融洽,而只有12.7%的学生认为与导师关系疏远。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有利于导师制的实施;而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导师制的有关规定,这并不利于导师制的实施。

不同性别(p<0.01)和年级(p<0.05)的学生对导师制实施现状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学科性质不同(文科、理科、工科)的学生对导师制实施现状的满意度则无显著性差异。在访谈中了解到,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导师指导的需求程度和需求内容的不同可能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另外,研究表明导师认为导师制评价机制不合理,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师生双方对导师制的实际实施满意度普遍偏低,这反映出不少师生之间的沟通还比较缺乏。可见,导师制从效果上看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对导师制的实施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

2.学生期望能够在指导人数、指导频率等方面得到提高;

3.学生的满意度与对导师制的了解程度、与导师交流频度、对导师的渴望程度以及对导师制效果的评价呈显著相关。

(二)建议

调查中发现,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如下。

1.担任导师的教师科研任务繁重,与指导学生的交流次数偏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2.目前的导师仍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指导,对就业指导信息不了解,很少关注学生的现状,指导内容不全面。

3.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并不善于积极与导师进行沟通,从而导致双方的信息交换不及时。

4.学生并不了解导师制实施的相关政策要求,导师制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且与之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关于如何改进导师制实施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对于担任导师的教师,可以不完全注重职称。虽然高职称教师的资历更深,可能会给学生更加深入、成熟的指导,但同样面对更多的科研任务,分配给学生的时间有限。而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很高,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或许可以更广泛,有相对比较多的时间关心学生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

二是实行导师制的院系,大多是入学后直接分配学生给不同的导师,可以向由学生自主选择转变。导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相互交流,有的情况下是根据学号安排寝室,同时根据学号安排导师,这样导致的一个情况――总是相同的几个人在交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团体的同质性。另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如果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更好地实现双方的匹配程度。但是自主选择也可能会导致扎堆现象,所以可以考虑学院安排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

三是各学院也要及时向各位教师传达有关的就业信息,以方便师生间的交流,充分关注学生需求。同时也要加大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学生了解信息、相互交流提供便利。

四是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如果导师在大学城没有课,而且不住在大学城附近,那么必然会减少师生间的直接交流机会。合理地安排课表或许是一个缓解这种状况的方法。

五是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制评价机制,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大制度的宣传力度,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有利于促进导师制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罗国基。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9):52-54.

[2]黄秋艳,吴诗,朱祖华,张树球。对我院本科导师制实施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3):482-483.

[3]钟容戒。导师制与大学生的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12-13.

[4]刘胜兰。谈本科导师制专业优势的发挥[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4):68.

[5]陈钿,宋捷,拜根兴。“2+2”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88-91.

[6]钟清玲。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实施导师制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38-40.

[7]左军,杨碧瑜。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理论界,,10:194-195.

[8]罗慧明。地方性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定位与实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80-82.

[9]石秀丽,杨志慧。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运行模式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37-39.

篇4: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

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的焦虑状况,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由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西安某高校13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其中女生47人,男生85人.结果全体学生SAS平均分为40.14士9.51分,按照SAS得分界定,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8.2%,其中轻度为14.4%,中度为3.0%,重度为0.8%.男女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专业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生源间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焦虑症状较为普遍存在,不容忽视.

作 者:申小莹 刘晓瑞 董雪 Shen Xiaoying Liu Xiaorui Dong Xue  作者单位:中国.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710049 刊 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年,卷(期):2006 14(3) 分类号:B84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焦虑自评量表   心理健康  

篇5: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

摘要:社会实践是现代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及自主创业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对实践方式的规范性从几个方面社会进行了提议。本项研究对于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规范意义

社会实践是在校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实践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他踏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工作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使实践内容落实到实处,不但对于使社会实践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大学生尽快的适应工作及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1、积极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大环境

现我系与烟台市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其中舒朗时装、山东省家家悦集团、喜旺食品、氨纶集团等八家企业已正式挂牌确定为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创办培训班,如“家家悦储备干部班”、“舒朗时装班”等,定期邀请企业领导或老师来校进行讲座或培训;另一方面,团总支积极与系教学科、招生就业科联系,送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及实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现,一方面由于企业提前对学生进行了培训,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实践时,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学生提前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进入企业实习时,他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和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2、充分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并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类活动

根据有关部门的工作安排结合我系专业实际情况,除组织一些实践团队和实践个人进行实地实践外,我们还确定一些社会调查项目,如:三农建设、专业人才需求、市场情况调研等项目利用寒暑假组队进行社会调研,并撰写实践报告。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队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调查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并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不但锻炼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其写作能力,而且使学生对相关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其以后的就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撰写的实践报告有多篇发表在学院学报上,给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激发了大家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创业激情,鼓励大学生创业

学院团委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团市委的支持下,与烟台市创业者协会及部分青年企业家联系密切,每年定期给学生进行创业培训,举办了三届企业家论坛。

我系专业较多,例如:营销、物流、食品、服装、高分子材料加工等,有想法的同学也很多,利用这一优势,团总支积极发动辅导员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对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进行分析指导,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选拔优秀的创业项目推荐到学院大学生青春创业孵化园进行实地操作。11月24日,我院大学生青春创业孵化园正式开业,通过创业大赛选拔出来的涉及到我系的营销类、服务类等的'三个项目也开始了实际运作。我系杨巧丽同学经营的“葱爱软陶”店,由于其独具的风格和创新的思路,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在烟台的畅销报纸“今晨六点”进行了重点报道。创业社各个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多实际的困难,我系团总支将继续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二、社会实践中的收获

1、结合实践实际,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有目的加强专业课的学习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同学们的岗位都能跟其所学专业吻合,大多数同学能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实践中去,并根据实际情况,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点,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2、出于实践需要,增强了个人人际交往能力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却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同学、工作伙伴、专职和兼职指导老师以及社会公众等。新的人际关系环境“ 逼迫” 大学生必须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

3、通过积极实践,启发创业意识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理论上的一些知识,他与社会实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完成了其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对于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1、部分学生思想不稳定,容易半途而废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的实践中,部分学生容易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市,在实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家庭因素影响,例如家人给联系当地的单位等原因,致使其不能坚持在就业创业基地认真实践;二是思想不稳定,这山看着那山高,总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埋怨工作累、工资少等。

2、假期实习中的个人实习具有盲目性、应付性,达不到实习的效果。

在假期实习的个人实习中,由于个人态度及社会因素影响,容易形成应付心理,不能很好的按照计划做好实习,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3、实践中缺少资金支持,使实践过程不能深入

特别是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中,由于缺少资金支持,使实践内容较为单调,实习形式简单,不能深入。

4、实习考核机制不健全,需进一步完善。

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形式多样,涉及到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致使部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解决方案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我们认为要想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实处,一是要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指导学生设计好职业规划;二是要完善各项考核机制,将社会实践与各项评优相结合,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三是增加资金投入,使社会实践更加深入,达到多样化。

篇6: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对高校学风的看法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学风是评定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的学风直接决定了该校的学生素质和学习氛围,尤其对于研究性大学来说,学风的建设是一个学校的主要方向。

学风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狭义的学风,是指学习主体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映,即学生的学习风气。

学风关系着整个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而对每一个人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一定程度上,良好的学风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为了积极响应高校对学校的学风建设的号召,帮助我校向研究性大学的行列靠拢,我组成员特地对高校学生对学风建设的看法做了相应的调查,从而从他们的回答中寻求解决学生学风不佳的情况,进一步帮助学校做好学风建设工作。

二、调查范围及对象

湖南省部分高校(如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等)、贵州省部分高校(如遵义医学院、贵阳财经大学等)以及部分其他省份的大学(如海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九江学院、郑州大学等)。

三、结果分析

1.就业形式: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这导致了很多人对大学失去了兴趣,而对在大学的同学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很多同学甚至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了信心。

当今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具有高标准的要求的,这也使得部分同学丧失了信心,进而在大学期间逐步颓废、堕落,所以搞笑的学风建设一支没有很好的成效也和这个因素是有密切联系的。

2.教师教学水平:

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时决定该校的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学校想要提高教学之恋,这一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主要是靠老师的引导进而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从中获取保障,是想以为教师连自己的教学水平都不高,那么他叫出来的学生又会好到那里去呢?那学校的学风建设从何谈起?很多学科都是需要借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学习的,如何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如何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取决于教师授课方式的。学校的学风是否浓厚,和该校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质量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等因素是相互依存的。

3.学生的觉悟性:

80%左右的同学表示其进入大学以后反而失去了奋斗目标,对自己的前途很是迷惘,何去何从完全不知。其次,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这使得很大一部分同学变得堕落、颓废,恋爱、上网等等一系列的恶习逐渐被染上。

究其原因,学生的觉悟性过差,从而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智,进而误入歧途,一发不可收拾。学校在面对这样的问题虽然也曾有过限制联网的条件或是其他的方法,但是并没有有效的祈祷警示大家的作用,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风气熏染了众多学子,进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懈怠的心里。为了更好的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同学们建议学校可以从学生的思想着手,彻底根除学生的惰性,加强学生的觉悟性,从而营造一份浓厚的学习风气。

4.学校重视程度:

相当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中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加之心理上有了解脱感,学习开始放松,致使大一时专业基础课未学好甚至不合格,挫伤了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的不足又进而产生负面作用,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持续性的挫折感。虽然说学校中这种情况在所难免,但这却是也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从而使得班级的学风下滑,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风状况,也就成了学校学风建设的绊脚石。

为什么在这里说学校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学校学风的因素呢,当然这是必然的,但是从校园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就充分的说明了学校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到位的。比如部分学生搞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手段越来越五花八门,但学校并未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导致情况愈加泛滥,使得学校的学习风气受到严重的影响。

5. 高校缺少的一些学生认为重要的东西: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您觉得当今各大高校中缺少什么东西?”一问,同学们的回答如下:(1)教育制度,教育理念问题;(2)交流,出色例子与普遍学生的交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等;(3)感染力;(4)对学生教育形成一种理性独立思考的思想;(5)坚持,努力,对知识的渴望,大多数学生单纯的为了考试不挂科,没追求;(6)缺少一种务实的作风,而不是一味开放新专业;(7)缺少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做自己、去探讨的勇气,以及相应的科研环境;(8)对学习重要性的强调,以致许多学生都只以不挂科为目标,平时学习自由散漫;(9)学校单一的喊着学风建设的口号但并未做出什么实质性的举措,就算有一些措施也根本是形式主义不能达到效果满足学生的心声。

除以上几点外,通过对同学们的调查,不难发现,学生价值观、学校的举措、学校硬件设施、考试监管、老师的'态度和素质、多元文化的冲击等等均是影响高校学风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严重影响高校学风的致命漏洞。

四、建议与想法

1. 如何才能提高高校的学风状况?

(1)学校方面要加强对科技立项的重视,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这样可以提升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方面,要引导同学们看重学业,当然其他能力也需要锻炼,但是大学中学业还是十分重要的,再者大学生大多数都是以寝室为单位,所以必须从寝室抓起,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让大学生预先亲身体验一次现实竞争的残酷与困难,使其意识自身积累的重要性。

(3)增加学分竞赛活动。

(4)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学风。再者就是从老师做起,很多老师都是无所谓的样子,这样学风不可能抓起来,而对于学生也要加强其责任意识。

(5)踊跃开展与其他高校的学科交流活动。

(6)学校可以利用更多的资金提高奖学金金额和扩大奖学金覆盖率以鼓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7)学生会以及各部门可以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建立一些学习俱乐部和社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风。

(8)学校应该脱离与社会和政治独立存在,这样才可能形成自由,高尚的学风

(9)学习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对未来实用的知识,

2.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学校领导、学生与学校领导等方面与高校学风的干系

学风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学校学生、老师、领导的事,只有大家积极响应高校学风的建设,才能营造和谐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但学校的学风建设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风,其影响主要看是深切的,不是表面的。

老师、教授、领导应积极带头做好实事,正所谓上行下效。而且学校与学生之间一定要相互依靠,相互鼓励,这样才能共同促成良好的学风建设。

3. 处理好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问题

(1)积极与老师沟通,其次,老师在面对学生的困惑时应以积极的态度给以讲解.

(2)让老师带领学生多接触社会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如项目设计,立定方案等。

(3)以换位思考代替非理性的行为活动。

(4)老师平时在教学活动中多留意学生的动态本_资料,来.源/于;贵_州学,习.网 gzu521.com,学生也要多多与老师沟通交流。

(5)定时开个班会,要实打实的让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工作落到实处。

(6)通过学委这个中介,让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要充分发挥好学委的职能,做好沟通的桥梁,成为及时疏解学生与老师矛盾的有效武器。

4. 让学生正确面对对专业不感兴趣,或者是对学校失望这一情况

虽然很多学生对现在的专业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可以在学好现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再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由于学校是属于群体性的,无法考虑到每个学生,所以现在没有任何选择,如果你凭着我不感兴趣就不学的话,那我们岂不是白白的浪费大学四年的时光,因此专业课我们可以不喜欢,但是我们也得把它学好,再学习我们喜欢的东西。但这一点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明白,因此学校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及时纾解学生的疑虑,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

大学生在刚进校对生活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但同学们不能有效的消除这一疑虑,这也会是成为学校学风建设的绊脚石,影响学校的发展。为解决该问题,学校还是应该引领学生接触实际,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当然,这点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的心态,只要心态调整过来了,也就能改变这种消极的看法,所以没有兴趣就一定要逼迫自己培养自己对这门艺术的兴趣。

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大学生而言,帮助他们确立阶段性成长目标是必需的,通过一个个阶段性成长目标的接连实现,这些学生的心态也逐步发生变化,进而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抓好班级的学风建设,只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学风建设抓好了,学校良好的学风氛围才能形成。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入氛围

首先,要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通过建筑、雕像、园林等实物打造文化校园品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次,要经常举办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讲座,举办一些跨学科的学术沙龙。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科技竞赛等活动,以营造学术氖围,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此外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支持力度,对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社团活动予以积极的指导;最后,挖掘学校特色,大力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将学风建设放到以教学为中心的重要首位,将学风建设的内容贯穿到学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把学风建设与校风校纪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载体来开展“学风建设”的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体系,把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落实到学院日常工作中去。

6. 其他方面

①学校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自习环境,在图书馆提供更多更好的图书各电子资源,加强图书馆的各项建设。

②以班级学风建设为主线,引导形成“团结向上,积极上进”的班级文化。

③让大学生预先亲身体验一次现实竞争的残酷与困难,使其意识自身积累的重要性。

④老师要乐于去亲近学生,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和要求并能够适当的采纳;同学们在发现老师的一些问题要敢于大胆的去告诉老师并且在学习中要听取老师的教导。

五、结束语

高校既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主要基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学风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时期高校应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在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完成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篇7: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

2013年9月2日至9月5日,大学生思想状况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燕山大学第一教学楼、第四教学楼、人文馆、学生宿舍等开展了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实践。小分队队长韩星梅带领团队共5人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对燕山大学“红色旋律”讲坛等思想价值观引导的学习方式的接受程度和改进意见,并顺利并且高质量的完成了问卷200张,收集到同学们关于红色价值观等思想状况教育的改进方法,相信定会对燕山大学的`思想状况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和参与。被采访的同学说,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将学生对于思想状况教育接受程度做成反馈,而且能为燕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来自学生的声音和宝贵意见,很有意义。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问题意见的通知

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

毕业生调查报告范文

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创新论文

试析河南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状况及提高对策论文

毕业生求职的相关调查报告

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大学生对高校社会实践实施状况满意度调查研究
《大学生对高校社会实践实施状况满意度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生对高校社会实践实施状况满意度调查研究(整理7篇)】相关文章: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2022-07-30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现状分析论文2022-09-12

大学生就业状况社会实践报告2022-08-21

毕业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2022-05-07

不同类型准备活动对高校排球专选课影响分析2022-05-29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2022-07-25

教育状况范文2022-06-04

浅析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创新的论文2022-04-30

高校教师激励的节制变量及其匹配关系教育论文2023-08-10

浅谈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论文2023-02-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