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

时间:2023-02-27 07:36:0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建筑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整理7篇)由网友“公孙乌龙白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建筑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建筑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

篇1:建筑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

摘要:建筑环境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结果,其实,建筑环境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人与自然之间,而是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建筑环境利益之争,是人们在工业化过程中从事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结果。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建筑环境关系的冲突与对立是通过人与社会建筑环境关系的不协调反映并转化为现实的。从而,建筑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自然辨证法是把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从自然辨证法的角度对建筑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要求人类活动既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环境问题 哲学 可持续发展

1前言

人类的产生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形成。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不仅源于自然,还把大自然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世界范围历史解读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崇尚与依赖自然的古代,这一时期,是人直接依赖自然界现存物质资料生活、人与自然界直接统一的时代;试图控制与统治自然地近代,这是人与自然界加深分裂的时代;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与协调发展的现代。

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但有些进步是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在古代,由于人类活动水平低、规模小、进展慢,因而自然对人的负面作用大多是潜在的、轻微的、局部的。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两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的广度、深度与力度方面全面跃进,建造了宏伟的楼宇水榭,发明了神奇的飞机火箭,制造了原子弹与高能加速器等。当人们正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巨大利益和欢愉之时,现代文明也大大加剧了不利于自身的异己力量,其负面效应与日俱增,愈益昭彰,带给人类一个又一个苦涩之果。如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氟利昂气体造成的臭氧层破坏、酸雨所带来的湖泊酸化及森林破坏、土地退化与荒漠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人口剧增,周围生存建筑环境恶化。总之,地球建筑环境与生态圈正遭到工业文明以来最为严重的侵蚀,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的现代人,又用自己的双手制造一系列富有现代特征的全球性建筑环境问题。

篇2:建筑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

2.1建筑环境成了“问题”

到20世纪中旬,周围建筑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并朝着持续不断恶化的趋势发展,带来的后果是生态系统失衡,已严重危及人的生存状况与条件、人的幸福与利益。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环境问题从区域性、局部性向全球性、整体性趋势扩展,难怪有人惊呼20世纪是“全球规模建筑环境破坏的世纪”。建筑环境问题从社会的边缘问题上升为社会的中心问题。

认定建筑环境问题成为大问题,从社会生活的边缘问题上升为中心问题,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建筑环境问题表现为“全球问题”。所谓“全球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现阶段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失去控制带来的影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极其复杂的自然和社会问题,包括“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控制的人口增长,各国人民之间的生活差距和分隔,社会的不公正、饥饿和营养不良,贫困、失业、拼命追求物质增长、货币贬值、经济危机、能源危机、民主危机等。这些问题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其自身的变化,但它们往往都相互影响”。

2.2研究建筑环境问题的意义

2.2.1建筑环境问题的厘定

建筑环境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指与人类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因素或作用的总和。建筑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所有物质来源;二是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各种作用的场所。

建筑环境问题,又称建筑环境危机,由于建筑环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筑环境危机也称为生态危机。它是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当代社会生产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由于人的认识、经济、技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历史制约作用而产生的,反映20世纪以来人对自然的作用导致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极为不利的后果。根据《自然辩证法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建筑环境危机的本义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建筑环境污染与破坏,从而引起我们整个建筑环境的生态退化趋势和资源、能源面临下降的趋势”。或者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2.2建筑环境问题的意义

就字面意义理解,“危机”包括危险地“危”和社会的“机”。由于危险的存在,人类面临困境,必须进行思想和行为的调整,这就为人类提供一个机会。也就是说,当人类认识到危机产生的根源、性质、规模和对人类的危害时,就能面对挑战,调整自己的发展观念,树立建筑环境意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危机得以缓解与客服。

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角度看,危机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客体的生成与进化对主体的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体现了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结果的矛盾。一般说来,主体的.人改造与变更客体,是人类活动发挥外化功能的过程,也是主体客体化的活动。同时,客体的进化与发展,本质上是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和自由个性,这实质上是客体主体化的活动,即人类活动发挥内化功能的过程,“人在建造自己的世界的过程中,同样也‘完成’了自己的存在,换句话说,人不仅造就了世界,也造就了自己。更准确的说,人在世界中造就了自己”。主体的客体化与客体的主体化的双向运行,构成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与共促关系,主体的人与活动的产物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在内容。然而,在以往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活动所创造与变更的客体也常常表现出意料不到的负面后果,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具有利弊二重性的特点。

面对建筑环境危机,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它,在认识和行动上麻木不仁或反应迟钝,那么它将会以更加严重的症状来报复我们。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建筑环境问题必然会引起社会的稳定度下降,造成社会的混乱,导致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中断。如玛雅文明的消失就是最好的案例。据考证,玛雅人曾建造了雄伟壮观的神殿庙宇,去探寻天国的秘密,发明了象形文字,并掌握了只有少数早期文明所拥有的高深的数学等等,被称为文明史的奇迹。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灿烂的玛雅文明很快就因人口激增、人为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系统失去生命支撑能力而衰败。如果人们能够冷静反思,从思想上寻找建筑环境危机的成因与根源,认识其紧迫性与严重性,并从行动上探索克服危机的手段、方式与道路,树立建筑环境危机意识,实施创新行为,人就能绝处逢生,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篇3:建筑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

3.1建筑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

3.1.1工业化发展观利弊分析

工业化发展观,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与动力,将工业和经济增长率视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惟一尺度,追求GNP的增长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当做是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具体表现为注重速度而忽视效益、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注重局部而忽视整体、注重当前而忽视未来、注重自然而忽视社会、注重“客体”而忽视“主体”等等。

传统的经济学家习惯用投入、产出、效益、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等去阐明他们的理论和基本概念,或在表达上刻意追求数学式的简洁和美感,试图以经典自然科学的创立为模板,很少考虑经济活动所不能脱离的生态背景,不顾及经济活动所付出的建筑环境成本、生态代价以及各种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事实上,经济行为一刻也不能脱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主要是非线性的相互协同关系,很少存在线性的因果决定关系。所以,天真地设想去追求经济增长的线性态势,没有考虑建筑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往往以牺牲生态建筑环境的承载力为代价,必然导致资源“赤字”、生态灾难、自然系统失衡。

3.2观念层面:建筑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

威廉­莱斯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马尔库塞的弟子。《自然的控制》是他的代表作。莱斯指出,控制自然这一观念才是建筑环境问题的最深刻的根源,“控制自然这一观念是自相矛盾的,它既是其进步性也是其退步性的根源。”而“人类控制自然观念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阻碍对人际关系中新发展的控制形式的觉悟”。即控制自然与控制人之间存在相互关联,通过控制人使得人丧失对建筑环境问题根源的认识、觉醒与预防。

3.3交往层面:建筑环境问题的社会历史根源

建筑环境问题说到底是由人造成的,是生活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作为与影响的结果。错误在于人类社会——在于社会用来赢得、分配和使用那种由人类劳动从这个星球上的各种资源中所摄取来的财富的方式。美国著名生态学者巴里­康芒纳在分析建筑环境危机的根源时指出:“危机既不是一个自然的骤然而来的结果,也不是人类的生物学活动的力量用错了方向。地球受污染的原因,不关乎人口自身的数量,也不关乎人类本身的数值。而仅仅取决于人类本身的行为方式一旦危机的社会根源被弄清楚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去计划可行的解决它的社会行动。”

4中国的建筑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众多的人口给中国生态建筑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建筑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解决建筑环境问题的艰巨性。要认识中国的建筑环境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国情着手。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建筑领域我们要关注建筑本身的可持续化,减少建筑垃圾对于我们美丽家园的破坏,促进生态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5结语

建筑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人们必须认识到,意识到我们自己活动的结果对于环境的影响与危害,不仅要看到现实的,当前的结果,还必须看到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为了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人类要把眼前自己的利益与世界生态环境的长远利益结合相结合起来,人类只有将自己的目光放得远一点,以一个更长的时间作为参考的坐标,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建筑环境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式落实到行动上,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慧.环境危机与文明危机[J].资源与人居环境,,7:10-11

[2]柴丹璐.环境问题与哲学[J].齐齐哈尔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8:18-19

[3]薛世妹.多中心治理: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

篇4: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

环境问题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破坏,从而对人类或生物圈造成负面影响,需要防止、改善以适合生物与人类生存的那部分环境现象的总称.环境问题是个集合概念,是各种具体环境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的集成;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人类乃至生物圈而言的,如果超出这个基点,环境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

作 者:罗孝高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06 刊 名:湖湘论坛 英文刊名:HUXIANG FORUM 年,卷(期):20xx 17(2) 分类号:B0 关键词:

篇5: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

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然资源的有限.这种矛盾具体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对自然资源的无序掠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生存竞争方式,发展人与人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对自然资源实行有计划的分配,改变现有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目的的社会发展模式,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作.

作 者:杨楠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北京,102202 刊 名: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PEOPLE'S POLICE COLLEGE 年,卷(期):20xx “”(2) 分类号:B024.3 关键词:环境问题 主要矛盾 竞争 和谐 合作

篇6: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

摘要:建筑环境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结果,其实,建筑环境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人与自然之间,而是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建筑环境利益之争,是人们在工业化过程中从事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结果。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建筑环境关系的冲突与对立是通过人与社会建筑环境关系的不协调反映并转化为现实的。从而,建筑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自然辨证法是把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从自然辨证法的角度对建筑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要求人类活动既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环境问题 哲学 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人类的产生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形成。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不仅源于自然,还把大自然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世界范围历史解读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崇尚与依赖自然的古代,这一时期,是人直接依赖自然界现存物质资料生活、人与自然界直接统一的时代;试图控制与统治自然地近代,这是人与自然界加深分裂的时代;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与协调发展的现代。

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但有些进步是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在古代,由于人类活动水平低、规模小、进展慢,因而自然对人的负面作用大多是潜在的、轻微的、局部的。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两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的广度、深度与力度方面全面跃进,建造了宏伟的楼宇水榭,发明了神奇的飞机火箭,制造了原子弹与高能加速器等。当人们正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巨大利益和欢愉之时,现代文明也大大加剧了不利于自身的异己力量,其负面效应与日俱增,愈益昭彰,带给人类一个又一个苦涩之果。如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氟利昂气体造成的臭氧层破坏、酸雨所带来的湖泊酸化及森林破坏、土地退化与荒漠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人口剧增,周围生存建筑环境恶化。总之,地球建筑环境与生态圈正遭到工业文明以来最为严重的侵蚀,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的现代人,又用自己的双手制造一系列富有现代特征的全球性建筑环境问题。

2 建筑环境问题的提出

2.1建筑环境成了“问题”

到20世纪中旬,周围建筑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并朝着持续不断恶化的趋势发展,带来的后果是生态系统失衡,已严重危及人的生存状况与条件、人的幸福与利益。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环境问题从区域性、局部性向全球性、整体性趋势扩展,难怪有人惊呼20世纪是“全球规模建筑环境破坏的世纪”。建筑环境问题从社会的边缘问题上升为社会的中心问题。

认定建筑环境问题成为大问题,从社会生活的边缘问题上升为中心问题,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建筑环境问题表现为“全球问题”。所谓“全球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现阶段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失去控制带来的影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极其复杂的自然和社会问题,包括“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控制的人口增长,各国人民之间的生活差距和分隔,社会的不公正、饥饿和营养不良,贫困、失业、拼命追求物质增长、货币贬值、经济危机、能源危机、民主危机等。这些问题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其自身的变化,但它们往往都相互影响”。

2.2研究建筑环境问题的意义

2.2.1建筑环境问题的厘定

建筑环境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指与人类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因素或作用的总和。建筑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所有物质来源;二是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各种作用的场所。

建筑环境问题,又称建筑环境危机,由于建筑环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筑环境危机也称为生态危机。它是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当代社会生产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由于人的认识、经济、技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历史制约作用而产生的,反映20世纪以来人对自然的`作用导致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极为不利的后果。根据《自然辩证法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建筑环境危机的本义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建筑环境污染与破坏,从而引起我们整个建筑环境的生态退化趋势和资源、能源面临下降的趋势”。或者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2.2建筑环境问题的意义

就字面意义理解,“危机”包括危险地“危”和社会的“机”。由于危险的存在,人类面临困境,必须进行思想和行为的调整,这就为人类提供一个机会。也就是说,当人类认识到危机产生的根源、性质、规模和对人类的危害时,就能面对挑战,调整自己的发展观念,树立建筑环境意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危机得以缓解与客服。

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角度看,危机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客体的生成与进化对主体的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体现了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结果的矛盾。一般说来,主体的人改造与变更客体,是人类活动发挥外化功能的过程,也是主体客体化的活动。同时,客体的进化与发展,本质上是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和自由个性,这实质上是客体主体化的活动,即人类活动发挥内化功能的过程,“人在建造自己的世界的过程中,同样也‘完成’了自己的存在,换句话说,人不仅造就了世界,也造就了自己。更准确的说,人在世界中造就了自己”。主体的客体化与客体的主体化的双向运行,构成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与共促关系,主体的人与活动的产物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在内容。然而,在以往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活动所创造与变更的客体也常常表现出意料不到的负面后果,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具有利弊二重性的特点。

面对建筑环境危机,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它,在认识和行动上麻木不仁或反应迟钝,那么它将会以更加严重的症状来报复我们。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建筑环境问题必然会引起社会的稳定度下降,造成社会的混乱,导致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中断。如玛雅文明的消失就是最好的案例。据考证,玛雅人曾建造了雄伟壮观的神殿庙宇,去探寻天国的秘密,发明了象形文字,并掌握了只有少数早期文明所拥有的高深的数学等等,被称为文明史的奇迹。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灿烂的玛雅文明很快就因人口激增、人为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系统失去生命支撑能力而衰败。如果人们能够冷静反思,从思想上寻找建筑环境危机的成因与根源,认识其紧迫性与严重性,并从行动上探索克服危机的手段、方式与道路,树立建筑环境危机意识,实施创新行为,人就能绝处逢生,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3 建筑环境问题的根源分析

3.1建筑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

3.1.1工业化发展观利弊分析

工业化发展观,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与动力,将工业和经济增长率视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惟一尺度,追求GNP的增长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当做是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具体表现为注重速度而忽视效益、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注重局部而忽视整体、注重当前而忽视未来、注重自然而忽视社会、注重“客体”而忽视“主体”等等。

传统的经济学家习惯用投入、产出、效益、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等去阐明他们的理论和基本概念,或在表达上刻意追求数学式的简洁和美感,试图以经典自然科学的创立为模板,很少考虑经济活动所不能脱离的生态背景,不顾及经济活动所付出的建筑环境成本、生态代价以及各种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事实上,经济行为一刻也不能脱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主要是非线性的相互协同关系,很少存在线性的因果决定关系。所以,天真地设想去追求经济增长的线性态势,没有考虑建筑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往往以牺牲生态建筑环境的承载力为代价,必然导致资源“赤字”、生态灾难、自然系统失衡。

3.2观念层面:建筑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

威廉莱斯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马尔库塞的弟子。《自然的控制》是他的代表作。莱斯指出,控制自然这一观念才是建筑环境问题的最深刻的根源,“控制自然这一观念是自相矛盾的,它既是其进步性也是其退步性的根源。”而“人类控制自然观念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阻碍对人际关系中新发展的控制形式的觉悟”。即控制自然与控制人之间存在相互关联,通过控制人使得人丧失对建筑环境问题根源的认识、觉醒与预防。

3.3交往层面:建筑环境问题的社会历史根源

建筑环境问题说到底是由人造成的,是生活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作为与影响的结果。错误在于人类社会――在于社会用来赢得、分配和使用那种由人类劳动从这个星球上的各种资源中所摄取来的财富的方式。美国著名生态学者巴里康芒纳在分析建筑环境危机的根源时指出:“危机既不是一个自然的骤然而来的结果,也不是人类的生物学活动的力量用错了方向。地球受污染的原因,不关乎人口自身的数量,也不关乎人类本身的数值。而仅仅取决于人类本身的行为方式一旦危机的社会根源被弄清楚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去计划可行的解决它的社会行动。”

4 中国的建筑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众多的人口给中国生态建筑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建筑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解决建筑环境问题的艰巨性。要认识中国的建筑环境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国情着手。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建筑领域我们要关注建筑本身的可持续化,减少建筑垃圾对于我们美丽家园的破坏,促进生态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5 结语

建筑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人们必须认识到,意识到我们自己活动的结果对于环境的影响与危害,不仅要看到现实的,当前的结果,还必须看到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为了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人类要把眼前自己的利益与世界生态环境的长远利益结合相结合起来,人类只有将自己的目光放得远一点,以一个更长的时间作为参考的坐标,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建筑环境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式落实到行动上,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篇7: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思考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思考论文

1.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并改变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模式。在此背景下,也给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主要涵盖了四个部分即方案设计、结构设计、构件设计及设计图纸绘制。对建筑结构强度、刚度、延性等进行设计、计算、验算是建筑结构设计最基本的目标。通过上述工作让建筑物各项属性达到标准要求,以保证建筑的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建筑结构所受的恒载主要来源于自重与竖向静力为主。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保证结构在受到以上荷载处于允许范围内。通过合理筛选基础结构,可让建筑上部结构与下部地基达成平衡,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预设多道预防。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抗震设计而言,应该设定多道预防,并将不同的构件相互关联起来,以形成有效的结构体系。即便某些构件受到破坏,其他的构件还可发挥顶替作用,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打通关节。受力传递是建筑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受力传递受到阻碍时,会对构件间的连接产生影响,甚至破坏静态平衡。通过打通关节,可促进外力传递并消减多余的外力,可让体系静态平衡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有利于让建筑保持稳定。

(3)平衡设计。对于建筑结构而言,每一个构件都具有自己的`作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完全兼顾。因此,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各构件之间的平衡性。优先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再充分把握构件细节,做到“抓大放小”。另外,建筑结构设计应尽可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在性能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施工的复杂程度,合理控制成本,让建筑项目获取更大的效益。

3.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及策略分析

(1)伸缩缝建筑物长期受到温度变化影响,会造成混凝土出现冷缩热胀,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一定程度变形。若变形过大,必然会对结构本身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由温度所造成的内力变化计算较为复杂,若仅仅遵循弹性结构进行计算,会使内力出现较大程度偏差。当建筑长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可设定伸缩缝来降低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伸缩缝设定过程中,除了依靠计算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来确定。伸缩缝设置通常采取两种方法进行:

(1)添加膨胀剂。在混凝土当中添加适量膨胀剂,可降低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作用;

(2)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浇筑时应选择气温较低时下进行。可在水泥当中添加含微量铝粉的混凝土,以增加后浇带的强度,避免新老混凝土之间产生裂缝。

(2)回填土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回填土问题,回填土质量与建筑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存在密切联系,所以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对回填土质量进行充分考虑。在灰土搅拌时,可能会出现搅拌不够均匀而影响到回填土质量。部分情况下,灰土夯实的部分临近于地下结构,可能会造成地下结构受到破坏。通过增强回填土质量,可将建筑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地坪开裂及建筑沉降等均可起到促进作用。采取压密注浆的方法将土体挤密,构成新的浆脉复合地基,以改善土体的强度及防渗性能,并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促使软土地基承载力提升。

(3)剪力墙设计剪力墙布置时,应均匀分布,尽可能保持建筑物质心与刚心重合,并让横向与纵向的刚重比保持接近。同时,要避免出现一字型剪力墙。楼面主梁平面不能外搁置于剪力墙上,若无法避免,就需要在相应位置处设置暗柱。若梁高超过墙厚幅度较大时,尽可能拉长转角出墙肢。剪力墙配筋与建筑结构安全性及经济性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配筋时,要求将水平钢筋置于外侧,而竖向钢筋放于内侧,保证配筋满足计算规范建议的最小配筋率。

(4)抗震设计抗震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

(1)结构弹塑性分析。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共有两种:①弹塑静力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空间协同平面结构模型与平面三维空间模型进行分析,地震波不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②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采取结构统计模型进行分析,模型构成较为简单,应用较为简便,但地震波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并且存在多个结果,需进行筛选。

(2)可行性分析。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功能需求、所处环境及施工工艺特点等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保证建筑抗震性能达到标准。在保证抗震性能的同时,尽可能控制抗震材料使用量,以节约成本。

(3)加强隔震及消能减震设计。

4.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质量的保障基础,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伸缩缝、剪力墙、回填土及抗震设计等关键环节上进行准确把握,确保建筑结构性能达到要求,以提升建筑物整体质量。

思考的作文:环境的思考

建筑风水论文

居住环境与科学关系的探讨论文

绿色建筑节能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

论日常行为视域下的公民道德

环保主题研究论文

北京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车站建筑地域文化的研究论文

建筑风水学的论文

建筑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
《建筑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建筑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整理7篇)】相关文章:

简析中国传统乡村建筑的落寞论文2023-02-02

英语文学教学中生态文学批评的意义论文2023-03-23

创新思维论文2023-06-09

陕北窑洞生态美学的现代室内设计论文2022-09-16

建筑风水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建筑风水与自然哲学2023-08-30

武术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论文2023-11-09

建筑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2022-12-31

创新思维的试金石论文2022-06-29

翻译学的建构论文2022-10-11

道家的审美理念研究论文2023-03-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