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的整合(合集15篇)由网友“COOL”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的整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的整合
上饶市一小 黄晶晶
内容提要:
当今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所以教师要熟练掌握这门工具。英语是一门世界性语言,它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广泛。人文的、社科的、自然的,包罗万象,而此时教师的跨学科知识的多少决定着学生接受信息的承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生动的画面,博大的信息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得到极大的知识积累。英语网络教学具有多媒体集成,跨平台资源共享,个别化学习,支互和远程教学等许多独特的优势。英语用网络进行教学打破了多年来单一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2: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的整合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的教学,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交际性。只有让学生们大量开口会话,才能达到熟练英语的目的。网络教学就是积极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以学生为核心主体,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在网络氛围下的英语教学如何既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体现英语的交际性;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以学生学习为根本设计教学课件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和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化外”);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这三点,既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英语教学课件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利用多媒体的视听特长来表达教学内容,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有效的控制和播放以实施教学。它的设计制作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英语教学课件制作必须遵从以下几个原则:有明确的教学和学习目的、必须结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要充分体现学习英语的规律,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和学习形式。
例如:在设计《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一课的课件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将课件细分以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学习建议、学习单词、学习句子、学习对话、学后练习等,几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既有利于教师按照英语的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课件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英语学习重视听说读的原则充分使用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游戏等形式创设情景,便于学生在情景中感知、模仿、理解、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在课件中,学生可以利用Chat room,E-mail、BBS等形式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体现了强大的交互性,时效性和寓教于乐的特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充分运用直观的视听表现形式,加快教学节奏,增加知识的传输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习者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其去探索和思考。
二、以听说读写为重点开展课堂教师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和其他语言一样,学习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它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听说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多听、多开口,在英语网络课上仍然要体现语言学习的特点,所以教师必须要以听说读写为重点开展课堂教学,要通过课件提供给学生视听材料,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或者学习目标来开展视听说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学会新的语言材料的音形义。
例如:在学习运动项目时,我做了一个实验,两个班的同学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个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网上学习,不强调听说读写的训练,结果是学生明白了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开口困难,成了哑巴英语。第二个班我先让学生说出学生所学的运动项目,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几个新的运动项目,学习之后把学到的新词汇向同学们汇报,然后,学生们马上开始网络学习,他们看到了教师为他们准备好的有关各种运动项目的视频和音频,有利于他们模仿学习的声音,有利于他们记忆的运动歌曲等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让学生汇报所掌握的新词汇,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按照词汇、句子、对话的学习顺序让学和自己学习句子和对话的语音语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模仿、巩固和记忆,可以反复地进行看、听、说的训练,真正实现了个性自主学习结果,学生们都能开口说出所学的语言材料,语音语调正确,掌握较好,并能在后面的拓展练习中进行语言交际。
可见,在网络教学中仍然不能放弃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新的语言材料的音形义的训练,并掌握它作为学习的重点。
三、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听力训练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将知识的传授由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理论。
网络教室的听力教学要变传统的播放教学磁带的单一型教学模式为多种媒体并用的复合型模式。如前25分钟可作为课本听力教学,在教材处理上,要侧重技能传授,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并配合教学讲解,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后10分钟为观赏型学习,播放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音像教材。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音像教材,其优美的语调、地道的发音,纯正的英语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的视听活动中获得听能训练的最佳效果。最后5分钟为自由学习活动时间,用来解决学生的个别化问题。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优越环境,学生座位上的录音机、耳机话筒器以及个人计算机终端都是进行个别化学习的媒体。教师可以跟踪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随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个别性原则及协作性原则,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思想。
四、以网上反馈为手段进行学习评价
在网络教学中,总结性评价将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状况给出最终的评价与结论,网络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实时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被评对象,并制定补救措施执行补救方案,减少损失。在跟踪检测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习者的主动性、态度、学习进展等进行调查,并给出描述、提醒和建议。
在小学英语网络课上,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及时地进行分析,并当场作出表扬或者提示,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因此网络教学的课上评价可以通过口头表扬、BBS通知、聊天室、网上练习等形式进行。
例如:在我的网络课上我就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对学习认真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心不在焉的同学给予友好的提醒,给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同学给予赞许,通过网上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每一个练习都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和语言幽默的评价,例如当他对了的时候,屏幕上会出现“恭喜你答对了!老师笑了!”的对话框,假如他答错了,屏幕上会出现:“继续努力吧!老师相信你!”的对话框,学生看到这些新颖的评价语,感到非常有意思,完成练习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小学英语的网络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反馈,通过对学生网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学生网络学习的评价,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五、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开拓学生视野
外语的学习一定要遵守Krashen语言学习理论,也就是Input+1的理论,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只有充足的语言输入,才会有语言输出。新的课程标准中也重点提到了要开发课程资源,在这里我以网络资源为依托,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和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在许多英语网站中有大量丰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食粮,有朗朗上口的英语童谣,有旋律优美的英语儿童歌曲,有精彩的英语语言网上游戏,有欧美国家的背景知识还有课上没有听明白的语法知识讲座等等,我还要求学生们在家里上网收集英语知识、文章和儿童英语学习网站,并介绍给同学们,共同分享网上的英语食粮,通过这些丰富精彩的网络资源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给外语教学手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因势利导,创造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无条件吸收,进而激发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锻炼能力。
英语和电脑都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工具。利用英语的表达使学生来到网络的世界里,使学生易于理解,也乐于接触课堂所学的知识。将网络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同学们在动中学,动中寻,动中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探究的技能,提高学习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的整合,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感知度,提高了对语言知识的吸收率,有利于对语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技术应用》,南京出版社
〔4〕《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主编,海南出版社
〔5〕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
〔6〕《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
篇3:课堂教学话整合(网友来稿)
课堂教学话整合(网友来稿)
胡海
整合,顾名思义,整理与合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具有整合能力;也就是说学生通过三年学习,“要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笔者在这里就来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整合能力的一些措施与体会。
1、注重联系比较
笔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的过程,对现有知识和能力的整合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所以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进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第一步。那么怎样开展这项工作呢?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新旧两种知识和技能的比较,在比较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们知道字、词、句一类的知识始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阶段仍应常抓不懈;但同时,我们又不应满足于为分析文章结构而进行的分层、归纳段意等工作,而应适应新课程需要,将后者纳入“整体阅读”的范畴中,并将其作为“鉴赏评价”的基础。换句话说,理清思路不是目的,而是途径,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认识理解,为更深入的领悟做准备;这样一来学生感到难于掌握的'“鉴赏评价”也将显得有章可循了。我发现经过这样的联系比较,学生对“语文究竟要学些什么”会有准确的回答。
其次,我们还应该经常进行书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和比较。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如果在课堂学习时有意识地加强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就能得到很好的激发。例如: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我们经常看到人名、地名、官职名一类的文化常识,比如说遇到“幕僚”、“团练副使”、“刺史”等职位时,如果能与当代生活相应概念联系,学生就可以很清晰地了解以上常识。同样,当我们看到一些常见文言实词,如“斫”、“冢”、“汤”等时,将它们与学生熟知的方言“斫柴”、“义冢”、“汤罐”对应,学生就会感到这些词的含义十分显豁,随之会积极地去探询研究同类文言现象。
另外,我们如果能经常把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比较,也能够获得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如,语文句意判断中有“双重否定即肯定”,类似数学中有负负得正;生物学中的克隆,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地理学中的环境保护,则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技说明文的解读;至于了解历史学中的相关人文知识,对文言人物传记阅读的促进作用就更明显了。
2、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日常接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虽然到了高中阶段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总量已经不少,但由于其零碎、没有体系,如果不经过有机地整合,在运用时往往搜索枯肠还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形,而事后分析题目时却又觉得其考查难度并不高,此时的整合就尤其有必要。常见的错误有旧体诗与古体诗、通假字与异体字、表达方式与表达手法等等概念的混淆。要防止这些错误的出现,我认为让学生在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及时构建起规范的知识框架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构建知识框架作为理清解题思路的关键,经常进行强调、明确,力图使学生能够整合出常见的知识体系。以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为例,先请学生明确表现手法的概念,然后列举已知的所有表现手法,再对它们进行归类,形成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构思技巧三大基本组成部分,然后对每一部分进行修正补充,当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表现手法的体系后,他们就会很轻松地把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的概念排除于其外,使答题切中要害。当然,我也多次告知学生,知识框架本身具有开放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充实更新;而框架的形成恰恰又能促进理性思维的训练,所以我们应积极看待这项工作。
因此,知识框架的构建是一个呈螺旋式上升的、使学生获益匪浅的整合过程。
3、积累技巧方法
整合能力的最高表现是“采用适当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但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误以为语文的学习就是字、词、句、篇知识的巩固,所以他们觉得有一个好记性是成功的关键。事实证明,进入高中以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随着学习领域的拓宽,光靠记忆而不懂变通已无法适应学科本身日新月异的变化。最明显的一个佐证就是学生自以为完全掌握了课文,却对相关的课外阅读一筹莫展。我认为要使类似局面彻底改变,首先是要求师生一起从高中的第一堂语文课开始就转变陈旧的观念,摒弃“知识就是力量”的认识,树立“能力才是力量”的理念;也即不是把课本当作学习的全部,而只看成编者提供的一个范例;学生的目标是把编者的意图悟透。因此,老师要力求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能至少传授给学生一种技能,学生也要力争在每一个范例的学习中至少得到一种方法。如学习舒婷的《致橡树》,师生均要意识到了解一个特定时代的爱情观并非学习目标,理解与掌握象征手法的特征和学会这种手法的运用才是根本目标,学习时突出了后者,教学意图也就真正得到了落实。秉承观念的转变,再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技巧方法的获得也是垂手可得的。首先是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题干中关键词的提取来领会题旨,揣摩出题意图,做到“放矢”之前先“有的”。其次,告知学生一些典型的解题思路,全面考虑答题的角度、顺序、要点、基本套路。例如学生经常会接触到鉴赏诗歌表达效果一类题型,教师就要及时归纳出答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要知人论世,关注有关信息,从诗歌运用的技巧入手,联系诗句内容挖掘情感观点,这样才称得上充分体会表达效果。如果师生能在各种题型的分析解答中都去探讨基本解题思路,,并不断强化巩固它,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习惯就会成为自然。最后,我认为教师应强调的是文字的表达问题,准确全面地答题是相当困难的,教师能提供可参照的样本、经常使用的术语、基本稳定的句式、挖掘隐性条件的方法,使学生在几次模仿后顺利地进行表达,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需要指出的是,整合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所以我们不能将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隔离开来,而是应该使之始终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作者邮箱: wuheidemeigancai@yahoo.com
篇4:如何整合网络与线下营销
营销者往往将网络营销和线下营销看作两个独立的部分,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做网络营销时,营销者通常认为网络上的数据才是唯一有用的;或者在进行直邮营销时,只认为线下的数据才是唯一相关的。这些想法都是非常错误的。
在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时,营销公司往往利用网络分析软件来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因此他们会更关注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些信息,例如从关键字搜索的点击量来做分析,以及诸如此类的技术。尽管网络营销能够很成功地利用网络上的信息,但企业仍然可以利用线下的数据。
当然,是否整合网络和线下数据完全取决于企业的业务。相对于亚马逊公司而言,对于传统的执行CRM管理(培育顾客,追加销售、维持顾客以及令顾客重复消费等)的公司,这种整合显得非常重要,
像电信、金融服务、医院、零售和消费品这些行业的公司,它们要想将强有力的互联网策略与前瞻性的客户知识战略相结合,就必须整合网络和线下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需要不断更新,并能反映客户的需要。这些信息对于直邮营销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整合,就必须想办法在网络和线下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例如可以设立账号,只让部分客户登陆使用一些网络信息,并根据他们的信息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的话,数百甚至上千种不同版本的直邮方案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整合网络和线下数据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要的是有法律限制。比如,用户的浏览记录并不能随便获取,而且行业内对于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其次,将线上和线下的数据联系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数公司都是根据用户的IP地址来获取其某些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对于形成一个清晰的直邮策略并无多大帮助。而且大多数上网的人都没有太明确的目标,因此要对他们进行分类也比较困难。当然,直邮营销也不是在所有的时间都能投递准确无误的信息,能够和客户建立起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市场营销部门、IT部门和客户之间加强联系,并维持这种联系的通道顺畅。
篇5: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与拓宽
教学 -12-30 15:56:07
□ 吴 毅
一、美术与音乐。
在感受美术意境时,可以用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声地牵引学生的思想进入画境,使学生感染画中的精神和韵律,激发更强烈的情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上《太阳、月亮、星星》一课时,我以音乐的欣赏为引导,播放一段激昂的乐曲让学生体验太阳升腾的感觉,再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曲伴随着细微的海浪声的幽雅乐曲,想象月亮、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光芒的美妙景象。视觉和听觉艺术在这种课程中水到渠成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感受歌曲情绪时,如教学《听音乐、画情绪》一课时,还可以用冷色调表现缓慢沉重的音乐。当学生听到优美抒情的乐曲会画出平缓的波浪纹,而旋律起伏较大的乐曲则会用起伏较大的波浪线来表示。这样,生动的音乐使画面具体起来,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画面的理解。
二、美术与戏曲。
在实际教学中,把美术与戏曲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如《京剧脸谱》一课,可借助戏曲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中感受脸谱的丰富内涵,以及演唱京剧时所焕发出来的欢快、热闹的气氛。这样,学生既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能通过亲身感受体验,进一步理解和表现美术。
三、美术与文学。
一篇优美的散文就像一幅赏心悦目的画,我们在教学中,辅以与美术教学内容相贴切的文学意境,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第一册《风来了》一课时,让学生边想象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风来了的情景:“风来了,吹醒了大地,给大树换上了绿装,小鸟唱起了歌儿,我们在小河旁看紫罗兰开放,在草地上跳舞,大家欢聚一堂,在可爱的大自然中自由的飞翔……”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画面内涵的理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四、美术与“思品”。
美术给人以美的'感受,给人以愉悦,但它不只是欣赏,同时也是心灵的陶冶、精神的充实、智慧的启迪,是人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教学《会变的树》一课时,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网络资源,大胆整合教材,扩充信息。在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树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一组森林环保的画面,引发学生讨论树木的价值,让学生懂得:环保势在必行,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的形成。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美术与历史、地理、自然、数学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大胆探索和创新,将各门学科整合到美术教学中来,综合开发学生的潜能。
篇6: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本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如何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如何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理解、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的目的。是我们全体小学教师一个长期不懈的研究课题。
一、探究的主要方面方面
(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和多种感官的刺激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的,那么,信息或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单一的刺激。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生、色、形、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长方体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同学们面对自己的发现,心里特别高兴,特别自豪。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情趣化的演示技能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进程,达到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的目的。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绘图等教学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生动的解决这一问题,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不必要的环节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控制,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实效性。
(四)解决学生思维障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及数学思想。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同时还可以将图像分解、组合,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例如,几何初步知识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规律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利用教学软件把这一规律设计成电脑动画,就可以把变化的过程十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规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再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两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学生倍感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呢……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把运动的结果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静止的图示所反映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静止的线段图又便于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五)加强个性化指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数学学习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智力差距,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有差异的学生以有差异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从而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积极主动参与,学困生被动消极地跟从。这样,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要求也就无从谈起了。现代教育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例如,采用基于网络教室的训练型软件进行操作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点按帮助按钮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张扬了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了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
二、具体实践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掌握新知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引入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为新知的传授创设良好契机。
例如,《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是这样导入的:“前两天我亲手为我的儿子缝制了一个小椅垫和一个小枕套,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这两件作品呢?”在学生们的一致响应下,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们展示出了两件作品的图案。学生们口中发出了“哇”、“哦塞”的惊叹声。此时的学生已被屏幕上的画面吸引住了,兴趣盎然。紧接着有学生说:“如果给它们缝上花边就更美啦!”同学们都积极响应。“在哪儿缝花边?”“买多长的花边?”“怎样计算?”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为了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学生们都积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因为学生有和家长一起或独立去商场购物的经验,老师利用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挥其特有的其它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设计制作模拟网站及“网上商场”,同时把网上处理数据的方法用到数学计算课上,通过“网上商场”这一信息社会才有的产物,将购物、调查等实践活动引进课堂,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上网,进行查寻、了解商品信息,经历购物的全过程,采用网络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学习过程基本处于学生自我控制的状态,学生面对计算机屏幕通过键盘和鼠标,控制对商场调查分析选择的活动节奏,并且可以自由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获得学问性知识的同时获得体验性的知识,如怎样了解和比较价格,货比三家,少花钱多办事等;不仅获得方法性的知识,如调查、分析、设计、调整,而且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如笔算与计算器、口算、估算的综合运用,网络工具的功能等。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实现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把过去的“听”数学变为自己学数学,“做”数学,较好地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注重应用
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绘图、解决问题等)、不同层次的习题,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之大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指定的顺序及时调出检测题,选择相应的答案,有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例如,《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计算机中设计了A、B、C三层练习题。A层:基本题。让学生利用长、正方形周长知识进行选择和判断,并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B层:变式练习。利用长、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灵活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道理。C层:思维训练题。这一练习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在每一层练习中,计算机中都设有提示和帮助两个按钮,点击提示按钮,计算机将会告诉学生如何利用键盘和鼠标操作每一层练习题,点击帮助按钮,计算机将会对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在分层练习中,教师不给学生化定界线,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练习题上机操作。学生每做完一层练习题,计算机都会给出相应的成绩。当学生做完一层练习题之后,还可以根据练习情况,自由选择其他层次的练习题。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努力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篇7:深入研究学生,整合课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投入试用的新教材的出现给英语教学带来重大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传统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是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过程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们都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为建立一种新型的、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识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而努力。教师的观念是转变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以下情况(以高二下学期Unit11:Scientific Achievements 为例)
【情景1】上课了,教师进入教室开始了新的一课,作了Warming – up或lead-in之后,T :Now, please look at the questions on the screen and work in pairs or groups to discuss them 或要求学生翻到书本P12对pre-reading部分的三个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于是教室就成为讨论的主战场,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开始了讨论。随后教师一个个叫学生起来给出讨论的结果,一看手表,20 – 25分钟已过去了(一节课只有40分钟)。
【情景2】开始上课了,教师进入教室:“Good morning, every one! let’s begin our lesson., Today‘s topic is Zhong Guancun” 开门见山,直接指向文章。学生还没回过神来,毫无心理、知识上的准备就开始了新的一课,这一节课就在老师的滔滔不绝的讲解中度过了,但收获甚微。
【分析1】分析:新教材在阅读课的Pre-reading部分给我们提供了三个讨论的题目
①If you wanted to do research or start a hi-tech company, what kind of support and environment would you need?
② Why are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mportant? Look at the list of achievements in the Warming-up. How do they improve our daily life? How do they improve society?
③ Why do scientists spend so much time trying to achieve something?
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如果真正地让毫无社会经验的和毫无准备的学生来进行深入的讨论,并用英语表达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对个别基础比较好的高二学生那还行,对大部分的学生是讨论不出令学生、教师满意的结果的,但我们的教育不是面对个别的教育。其结果呢,到最后学生会感到毫无成就感,也就不了了之。或者教师把事先从教参上提供的答案提供给学生。
【分析2】:例2中的情况不为少数,这部分教师经过多次第1例中的事例后,他们认为教材提供的讨论的话题新、好,但难度大、难操作,再说时间有限(本学期上课时间为17周),把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上完已经是很好了,于是干脆就把这够花时间的所谓的“可有可无”的部分删去。这样,学生就少了参加锻炼,参与活动的机会。老师剥夺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权,控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于是又回到了老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毫无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与旧教材的教学毫无本质的区别。
那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的学习的主体),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完满完成新课程的任务。如何对教材取舍和调整、抽象知识具体化,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利用电脑知识和网络技术改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广大英语教学者共同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计算机或网络知识对英语教学进行学科整合,而整个整合过程是建立在对学生(包括教材)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的。
二、英语学科整合的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改变或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给我们的整合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求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因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从而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与教学本质。
第二、整合过程要认清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的作用和地位,让学生有效地发挥其主动性。计算或网络只是学生认识的工具和教师的辅助工具
第三、要求学习的要点不仅反应在学习知识上,更重要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品格。
故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智能化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教学结构为切入点,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体系。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兴趣作为开展课堂教学以出发点和切入点,创建学生关心,感兴趣与其密切相关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利用丰富的网络知识和课外知识,充分发挥人机互动作用。通过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实现帮助学生发展探索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创新品格。
三、课程整合中的两对关系
1、整合与学生的关系--深入研究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教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义建构的方式而取得的。从这层意义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科整合的建构者,知识获得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和自身的学习能力。而整合中的学习资料,其他人包括教师在内,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是学习者的推动者、帮助者。班级中的学生的数量多,自然他们的个性特点、强弱项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学习风格的差异: 1、环境类的,包括对环境静闹、光线强弱、坐姿正规或随便等的偏爱; 2、情绪类,包括动机,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的责任性等;3、社会类,喜欢独立学习、结伴学习等;4、生理类,包括对视觉、听觉等刺激的爱好、时间的节律等;心理类,包括分析和综合、对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偏爱等。学习基础的差异:我们知道只有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才能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虽然学生们在学习一节课前,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人的基础都不一样的,包括对已经习得的完成新的学习任务的必备的知识技巧的掌握程度,学生从事学习的动机程度等。这些学生中存在的个性特点和强弱项都会直接地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也就是说作为整合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教师们对这些情况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掌握他们的认知规律,全方位地认识学生,从而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的方案。
2、整合与教材--优化教材,完善课外任务
教材在学校教学中对实现教育目的起着很大的作用,它是课程的体现与表现形式,它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的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勒玉乐,)。这就是说教材是学科整合中的一个因素,它服务于整合的目的,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中介和话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和其他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改编、删减、删除、增加等手段,优化教材。
任务型教学认为,教师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实践真实的生活任务。作为任务设计者的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在处理好教材后,布置学生课外任务时应注意使:①课外任务具有实际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某种活动形式的操练,而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在活动中使用英语。在完成了这个任务后的同时也学会了英语知识。②要使任务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③任务的布置同时,应设计一系列的评价机制,因为学生视结果为成功的标志。
基于我对以上几点的认识,我对课本中的pre – reading部分的问题和post-reading部分的第二大题作如下处理:
1)、基于一节课的课内时间问题及探索的深度,我把第三题③ Why do scientists spend so much time trying to achieve something?改为讲名人的成功故事比赛,要求学生在本单元的预习时收集有关本单元提到的科学家和自己喜欢的中外科学家的成功的故事及他们的成就和体现的精神。在完成本单元的任务后,把收集到的资料用英语写成小文章,将进行名人故事比赛。
2)使我们的任务生活化、具体化,以更好地满足特定教学情景的需要② Why are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mportant? Look at the list of achievements in the Warming-up. How do they improve our daily life? How do they improve society? 改为问题:
问题:How many scientific products are there in your house? What about a car?
What can they be used for? Please list them and what they can be used for?
What scientific products? What can they be used for?
3)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及本地特点(班级中学生家长或邻居办厂或公司的比较的多,调查的条件具备),调整教材应考虑到学生的取材的途径的难易程度,学习,兴趣,即学习者生活及知识水平。①If you wanted to do research or start a hi-tech company, what kind of support and environment would you need?
改编为一张表格,假设人大和政协即将召开,学生是其中的一员,要了解民情。要求学生在本单元内容前的周末回到家乡,调查家人、邻居或工业区里的工厂的负责人,他们办厂过程中遇到困难及希望得到的要求支持、帮助及办厂环境。
What difficulty they have? What support and environment needed?
4) 教学中应及时的抓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的机会,在上完Zhong Guancun 这部分内容后,布置学生根据本文章的结构去搜寻有关于美国的硅谷的资料或温州的几个数码城的资料,然后与中关村一一作比较。
四、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案例分析
1、课程整合总的思路
→ → → →
←
2、具体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Zhong guan cun 是unit11 (SEFC Book2B)的阅读部分,内容多,课题新,需2个课时完成,本单元所中心话题是“科学成就”,具体涉及科学家,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科学发现,科学探索等等,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却是依据“科学成就”这一中心设计的。
学生分析:
本校高二学生思想比较活动,但课堂不够活跃,兴趣广,词汇量较大。他们关心时事,新事物感兴趣,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较强的查阅资料的能力,还有较强的制作课件的能力。故还用课程整合,适用计算机、网络及软件来促进学习,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教学目标:
1)target language:ask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2) ability goals: lea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Zhongguancun and great achievements China has made in recent years.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come interested in hi-tech.
3) learning ability goals: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 each group will be assigned different tasks. They are asked to collect Zhongguancun’s information from resource outside of class. Each group member should be involved. Through these activities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be involved , cooperate and solve problems.
4、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分组确立课题内容,学生自主由分组2组,在以下的两个课题中自由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查询资料、讨论:
Group 1. How many scientific products can you find in your family? Without them , what kind of life would be like?
Group2.Have you got results of the survey to start a hi-tech company?
2) 课堂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
3)课后活动:学生复习课文,寻找有关美国硅谷或温州的数码城的资料,并整理成文,准备下次上课来汇报。
5、课堂教学
教学环节 资源或软件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Warning up Video, media- player 课间用media-player播放《今非昔比》小品 学生欣赏小品 幽默的小品,为本课堂创造情境
PowerPoint 1. what is it about?
2. Have you found their life happier and richer then before?
3. what mainly changed the life? 学生经思考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到“科技带来”生活和社会的变化的主题上来
Report PowerPoint
FrontPage
(学生小组制作) Group 1. How many scientific products can you find in your family?
Without them , what kind of life would be like?
Group2.Have you got results of the survey to start a hi-tech company? 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课件). 检验学生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语言靛达能力。自学协作学习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
Reading
PowerPoint Lead-in and skimming,用ppt来展示中关村的图片
Where do you think it is?
What does it stand for?
列出的线索,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信息
where? What is it?
When …get started?
When…set up?
Be home to…
The number of companies?
Its effect? 学生根据常识讨论并猜测学生和快速阅读找出相关信息 1. 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中关村有个感性的饿认识
2. 培养学生快速查读迅速找到特定信息的能力
PowerPoint
或书本 Careful-reading
1.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的选择题
2. 找出每部分的段落大意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并归纳每部分的段落大意。 认真阅读文章,在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理解,并通过多选题和上下文,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寻找信息的及长句的理解能力。
discussion PowerPoint 假如我是留学归国的学生,你是中关村的市场部经理,你如何介绍中关村并邀我公司如户中关村(运用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在黑板上写的单词、词组)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运用课文的信息和词汇复述课文内容 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及时根据文中所学知识,短语(词)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合作意识及沟通的能力
homework PowerPoint 1. Zhong guancun is called “China’s Silicon Valley”,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Silicon Valley in America? According the listed hints in skimming part about Zhong guancun to find information about Silicon Valley.
2. 或者寻找有关温州数码城的信息,并根据文章的内容,写一篇“How to develop WZ’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ster? 的短文。 学生复习课文,
寻找有关美国硅谷或温州的数码城的资料,并整理成文,准备下次上课来汇报。 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扩大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 的自主、协作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努力避免以上提到的两个情景中的情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多方位地感受科技和世界的发展,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
2、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整合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课前收集和查阅大量的资料、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提供的寻找的方法。学生是这整合的主体,他们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调查,并取得成绩,感到非常的有成就感,,尤其是那些平时考试成绩不好,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同学。教师在学生选择好讨论和调查的项目后,参与到学生的关于工作分配的讨论中,指导学生“各尽其才、各尽其能”,例如善于上网和课件制作的同学负责找资料和课件的制作,善于演讲的同学负责发言等。当然,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去尝试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
3.教材只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和学习的话题和素材。教师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删增处理。本人根据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的情况,对教材进行如上的处理,避免了以上的不好的情况,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同学之间学习的合作精神得以加强,更加愿意开动大脑,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得以加强等。
思考1:我们在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时候,首先得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分析。学生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又不是稳定不变的,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变化。那有如何能更加的深入研究学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思考2:现在我们在这样的课,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详细的解析文章中的语言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如何设计出开放性的,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喜欢上知识点的讲解课。
思考3:学生和教师为了这次的上课花在询查资料,作课件上时间比较多。再说有些学校并非都装有网络,有些农村的学校连购买电脑还成问题。如果长时间的上这样的课是非常的不现实的。所以我在考虑今后如何健全我们的教育网络,让学生和老师花最少的时间能够找到相关的资料。
思考4:做这样的整合会花去学生比较多的时间,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的话,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逃避心理,那么结果适得其反。那又如何设计任务的难度,预算学生可能要花的时间呢?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改革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一次大改革,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各种能力的一个途径。它的成熟有待于更多的教师将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深入分析学生和教材,精心设计整合的具体过程,它定会取得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4月
2、盛艳萍:改革课外作业,延伸任务型课堂教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年第6期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教育研究》4月
4 葛 萍::现代教育技术和外语教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5 俞红珍:重新定位英语教材的功能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12期
6、闫利明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之我见www.ep-china.net/article/info//02/20040228153718.htm
篇8:网络课堂教学反思
片段一:
3.2.1,直播开始:
“请还没有进入直播的孩子抓紧时间进入课堂,我们的直播马上开始。”疫情期间,这句话时常作为我的开场白,每天下午4:30准时出现在我们六三班的直播课堂里。
“好,下面我们先连麦试一下今天的直播语音效果怎么样?连麦中,李老师有一个要求,把你此时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告诉李老师。好,开始……”
“李老师,我想你了!”
“老师,我昨天晚上好像看见你给妈妈发的信息,明天可以到校上课啦!”
“李老师没想到这次疫情会这么严重,听妈妈说这次要比我们没出生那一年(20xx年)非典严重地多的多。”
“……”短短5分钟,4个孩子的申请连麦不间断地打进来。他们的话语很真诚,但从话语中,我感受到,我和孩子们虽然身处一座城市,但却好似相隔千里,隔海相望,内心真的很期待与他们拥抱的那一时刻。
片段二:
“孩子们,下面请你思考两个问题:1、每天的你都干了什么?2、开学来你的学习会是怎么样的?”连麦的声音瞬间无声。
接下来李老师说说老师的每一天都是怎么度过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的我都是忙碌的,每天清晨老师不敢有一丝懈怠,早上早早起床,和你们一起看课本、看网络升旗,一起听省名师课堂的课,记听课记录,然后和六年级同组老师一起研讨当天的作业如何布置,编辑作业,利用下课时间,钉钉提醒你们完成各种网上打卡上报,然后就是进行我的二次备课,做PPT课件;下午我会梳理直播内容,之后和你们在钉钉群进行长达40分钟有余的直播和线上互动,直播结束后,进行各种数据汇总并上交学校,每天电脑前工作至少5小时,老师批改你们作业的时间经常会到晚上10点左右,因为那时夜深人静,是老师心里最静的时刻,也是老师最享受的时刻,我可以通过网络和你们每一个人传递最想说的话语。
直播开始:“……”
直播像往常一样顺利地进行着,孩子们打字中的互动内容一个个也是有序的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张灯结彩、行善积德……
很欣喜!今天的直播课堂,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努力,看到了他们的参与度,看到了充满学习劲头儿的学子们,疫情防控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作为郑州人,目前我们还看不到复课的希望,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和学生一起努力,共渡时艰,走好脚下的路,带领孩子们去看世界的路!
篇9:谈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谈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谈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计算机的发展并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体系,强调证明、逻辑、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绎推理方式,而随着计算机提供的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数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体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图像或动态的演示,进行更多的观察、探索和模拟,可以产生直觉,进而做出猜测,再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由此可见,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怎样把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教师走进教育技术、发现和挖掘计算机在数学教学的潜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必需考虑数学教育的学科特点,满足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软件平台上把计算机的数学技术、按钮技术、窗口菜单技术等多种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要求结合并用于教学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先在屏幕上放映一组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可以转化为矩形的面积来求。在观察画面以后,让学生讨论并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方法,然后提出:要求梯形的面积设想用什么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联想、类比,去猜测结论;在这之后,在屏幕上放映梯形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来求的割补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与极大多数学生自己猜测的思维过程完全吻合,学生都为自己的类比成功喜不自禁。这说明,如何利用生动的画面,适时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类比,去探求,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关键。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学科教学的经验使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了特殊的功能。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时的数学教学已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的“讲”更多的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这时计算机成了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对教师来说逐渐变得得心应手。一个“按钮”可以设计成暂停,这中间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可以设计成动画,让学生从图形对比中得到启发。一个“动画”或鼠标拖动在数学教学中能生动地表现出一般和特殊、运动和变化……这时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真正显示出特有的优势,教育技术也才在促进和深化数学教改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强调教育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是再好的课件如果没有教师出色的作用,也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这里教师的数学修养、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水平起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多种因素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代替的,教师不是被计算机替代了,而是用新的方式工作,从新的视角考虑问题。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从这个意义看,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建构主义应该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这样一来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就有显著的不同。它要突出学生的活动,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虽然教师在备课、课件设计和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至于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我想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操作,要讲究实效,最好的教师加最好的教育技术,这才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所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充满无限生机和动力。它不受时空限制,直接表现多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更重要的是,它感染力强,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刺激记忆和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理解数学教育的本质,理解数学经验的本质,在教学中突出过程,突破难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应当注意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整体效应,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不断创新精神,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篇10: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初探
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初探
作者/ 龚俊海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科学合理的发掘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巧妙地回避它的缺点,将有力地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篇11: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初探
所谓的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物理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下面是我在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想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便于创设情境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从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点,形成高涨的继续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倘若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如,讲《动能势能机械能》这一节时,我们采用的引入方式是这样的:多媒体播放雪崩、泥石流、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中像积木玩具一样被轻易夷为平地的高楼大厦,看到灾难中惊慌失措的人群和咔咔折断的参天大树,学生的眼中闪现出不解的神色,他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问道:什么样的力量如此巨大?让我们在它们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好了,本节课的引入成功了,下面就是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深入探讨关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细节了。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便于突出重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让我们有了更加高效地突出重难点的机会。比如,在教授“滑动变阻器”这一个知识点时,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选择是一个重点,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一下接线柱的`选择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对于电路的影响,但是滑动变阻器的移动对于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影响,这是一个瞬间就会消失的现象,此时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则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通过鼠标的慢慢移动,结合高清视频环境下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缓慢变化,同时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暗变化,往往就能够在学生的高度参与之中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便于实验与观察
实验与观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两个最基本的方法。自然界中现象常常很快就会消失,而我们的观察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需要这些现象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段出现,于是我们就做实验来研究物理问题,因此实验是自然现象的重复。然而我们也发现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很大程度上会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低,此时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或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完成。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便于集体纠错
学习就是与错误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作业或者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如果我们人工一对一的处理,或者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集体纠错,一是时间耗费太多,二是无法再现错误的原形而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进行“电路连接方式”的教学时,我们的课堂肯定会有许多的实际操作题,作为教师,我们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检查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种答案,基本是不现实
的,而教学程序也不允许我们停下课程反反复复地一一纠正。此时我们可发挥小助手的作用,根据学习能力将学生分组,然后由组长找出错误答案与正确答案,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正确与错误答案一对比,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自行纠错,对于剩下的那一少部分后进学生,我们就可以一对一帮助,达到逐一击破、共同进步的教学
目标。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便于丰富课堂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丰富课堂内容、增大课堂容量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书本上是我们必须掌握知识的指导线,但是它不能将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化细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进行深呼细化和拓展,最终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思考
辩证法思想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教学观念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教学方法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这一理念同样也存着这样那样的弊端。(1)容易陷入“优生看门道,后进生看热闹”的误区;(2)重视动口动脑而忽略动手;(3)过度依赖多媒体而忽略传统板书。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当然不能因噎废食。为了解决“优生看门道,后进生看热闹”的问题,我们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分清重难点,精选视频、声频资料,让每一个多媒体资料都要有针对性,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当然,教无定法,本人的这点思考难免挂一漏万,但是我希望能起着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A]。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6-30.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4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中学)
篇12: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问题
竟成中学 罗和香
摘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研究、数学的课程设置、数学教学的设计以及数学的评价方法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己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掌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能,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意义,以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等问题作一些个人的简单阐述。
篇1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问题
今天,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发生变化。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它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关注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本质
教育领域中,随着人类对信息处理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信息技术有了根本性的革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学习方式上的变革使它成为课堂整合的一个切入口,而课堂整合为了实现它的时代目标也选择了信息技术为依托。目前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讨论的“课程整合”都锁定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整合。这既与整个国际环境中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有关,又与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呼应。我认为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要充分理解到它们的本质。因为它们之间都具有:(1)独立性: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原本是互为独立的不同课程;(2)相容性:信息技术是可以与其它学科互相结合起来的;(3)工具性: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是可以为其它学科教学服务的;(4)条件性: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即: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课堂;(5)目的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科教学取得比以往运用任何手段和方法更有效的教学效果。由此,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就是通过数学课程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二.合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意义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络、校园网和Internet等,将其与课堂整合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3)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4)能更好地实现个别化学习,而且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今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具有多种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性,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
篇14: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问题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条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模拟情境,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譬如,使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并乐意学数学。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最为流行的辅助软件之一。
借助几何画板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很自然地发现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第二、信息技术方便地实现数学对象的多重表示。信息技术使数学概念、理论及数学问题容易地用数字的、图形的、符号的、语言的等多种方式表达.学生可以在这些表示法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既可以用计算机或计算器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作图功能、可视性与动态显示效果,又可以通过图形的方法或数值的方法来探索数学,使得“多重表示与表示的互相转换”这一重要的学习理论的实现成为可能。
第三、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思维过程。信息技术的融入有利于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
数学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不能把握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不能给予及时反馈。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函数中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随△的正负而上下移动,这些能利用动画功能十分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而且可以反复再现,还可以逐步分解其变化过程,使其变化规律凸现出来。比单纯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第四、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历代教育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个别化教学。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出现,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实现内容的切换和选择,即可以被用来在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间切换和选择,也可以用来在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结构侧面的切换和选择,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思路的切换和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种快速切换和灵活选择的功能,设计出多种授课方式,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是一种国际趋势。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该着眼于解决今天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逐步设计未来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全新的教学。
四、注意处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问题
我认为,为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优化,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还须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适度。我认为对待课件应主要针对某个教学难点或重点来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使课件内容华而不实。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因此,有时,在能解决好教学难点的基础上,设计的时间短一些,反而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好。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不能让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量大的优点成为“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而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于丰满,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5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运用CAI这种授课方式和传统方式已经有了明显不同,它采用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新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课堂教学。但这种整合的方式,基本是按传统的上课程序安排的,只是在原来的使用粉笔板书、投影仪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电脑这个“新式武器”。不可否定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初识电脑课件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新鲜感,大大增强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是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克服目前的困难,大胆地参与整合实践。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整合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健民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
[2]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3].袁智强,江玉军.从实验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2).
[4].胡晋宾.谈怎样用《几何画板》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7).
[5].王晓东.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3)
二六年十二月
篇15:谈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谈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谈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计算机的发展并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体系,强调证明、逻辑、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绎推理方式,而随着计算机提供的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数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体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图像或动态的演示,进行更多的观察、探索和模拟,可以产生直觉,进而做出猜测,再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由此可见,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怎样把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教师走进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发现和挖掘计算机在数学教学的潜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需考虑数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学科特点,满足数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特殊要求。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特殊要求。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在数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存在深藏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软件平台上把计算机的数学技术、按钮技术、窗口菜单技术等多种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要求结合并用于教学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先在屏幕上放映一组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可以转化为矩形的面积来求。在观察画面以后,让学生讨论并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方法,然后提出:要求梯形的面积设想用什么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联想、类比,去猜测结论;在这之后,在屏幕上放映梯形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来求的割补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与极大多数学生自己猜测的思维过程完全吻合,学生都为自己的类比成功喜不自禁。这说明,如何利用生动的画面,适时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类比,去探求,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关键。
现代化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学科教学的经验使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了特殊的功能。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时的数学教学已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的“讲”更多的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这时计算机成了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对
[1] [2] [3]
★ 谈网络、说教学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的整合(合集15篇)】相关文章: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2023-12-10
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口语技能的思考2023-07-10
网络仿真在高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2024-01-09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与措施论文2022-12-28
英语网上教学平台哪个最好2022-09-08
浅议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法学理论的论文2023-10-09
对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思考2024-01-13
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与教学模式研究论文2023-07-14
英语教师网络学习心得体会2024-01-23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的特点分析论文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