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湘潭大学两位校长来支招

时间:2023-04-27 07:37:5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湘潭大学两位校长来支招(整理3篇)由网友“圆圆”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湘潭大学两位校长来支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湘潭大学两位校长来支招

篇1: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湘潭大学两位校长来支招

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湘潭大学两位校长来支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这一数字再一次触动社会的神经,相比的727万的新高,又有增长。

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破解?对此,湘潭大学原校长罗和安、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纷纷出招解难。

降低创业“门槛”营造创业氛围

“强烈支持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举措。目前,单靠现有企业就业还不够。”刘长庚说,政府要重点处理好大学生创业,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人才红利”优势,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带动一批人就业。

不过,刘长庚担忧的是,中国为大学生创业营造的氛围不够浓厚,无法有力地带动就业。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比较低。

刘长庚认为,在中国创业风险比较高。这就需要政府要转变职能,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尤其是要为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实现大学生创业“零政策门槛”。同时,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消除政策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激发大学生创业,从而带动更多就业。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

两会期间,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党支部书记花全反映,王岗村是一个布依族村寨,这几年只有2名大学生返回农村工作,而现在,仅剩一人。工资太低,专业又不对口,担心她会辞职离乡。

刘长庚认为,大学生毕业不愿到基层工作,一方面,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不甘于再回到农村,希望凭借“大学”的跳板,跳出“农门”;另一方面,基层工作确实苦,工资待遇也较低。

为此,刘长庚建议,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发展,到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工作,一是引导他们合理有序地到本地县市工作,实现就近城镇化,并提供就业信息等服务;二是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带领更多人致富;三是提高对偏远的`地区、艰苦岗位的补贴。

呼吁立法反对就业歧视

“要求某地户口”、“限招男生”、“211高校毕业”……春季招聘季又迎来毕业生的求职高峰,不少学生被应聘条件中的“任性”要求碰了“鼻子灰”。这样的“就业歧视”该怎么解?

罗和安介绍:“就业公平涉及的很广,除了民族、性别、年龄、身高等歧视因素外,非“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遭歧视的现象日益普遍,用人单位的不合理的对待,剥夺或者损害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极大阻碍了就业机会公平的实现。

“平时经常收到学生发来的邮件,反映遇到的就业不公平情况。我很替学生惋惜,也很着急。”罗和安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歧视问题,需从法律层面进行界定,应尽快制定并出台《反就业歧视法》。

关于《反就业歧视法》的相关内容,罗和安认为应包括:界定就业歧视内容与所歧视公民类型;规定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不得排斥所界定公民参与人才选拔聘用的资格等。同时,健全反就业歧视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加强对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拨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的政策引导和监督。

“要强化法律监督,健全反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机制。”罗和安还谈到,明确反就业歧视司法救济的范围、方式、途径,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并设立救助热线,为遭受就业歧视的公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篇2:政协委员支招“大学生就业难”-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政协委员支招“大学生就业难”-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政协委员支招“大学生就业难”――

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大学生就业仍然是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特别约访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委员,从不同角度为解决就业问题建言献策。

该淘汰的专业就得淘汰

“大学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就业不好的专业经过考察该淘汰的就应被淘汰,这样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刘吉臻委员认为,要增强学生的就业,学校的培养方式至关重要。学校应通过抓学风、抓就业和抓奖助,推动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更具竞争力。

“另外,大学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不是简单地教了知识就够了。”刘吉臻说,“大学应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地方,四年过去后,他应该被培养成一个可以应对挑战的人。”

创新必须从学校抓起

檀润华委员是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他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企业邀请我们为他们培养掌握创新方法的.创新工程师,可以说现在我们的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关键是缺乏创新人才。”檀润华委员对本报记者这样说,他认为高校应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积极对接。

既然企业有需要,为何学校不能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檀润华认为,学校现在也在做调整,但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去改变的问题,“我建议高校将学科设置、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入实践因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创业才是双赢

“我认为国家应把用在就业问题上的钱拿来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做好了,即鼓励了创业,又解决了就业,这才是双赢。”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工商联合会主席马世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谈到大学生创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我们的创业率不高,且高素质生源创业意愿不强。”吴江说,“、、三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分别只有1.2%、1.5%、1.6%,而欧美这一比例在20%至30%左右。”吴江委员还向本报记者介绍了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知晓率和受益率不高、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的问题。

吴江认为,要想鼓励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把握需求,提高大学生创业政策回应性。不仅要将促进大学生创业提升到国家发展高度,还要调整政策关注点,扩大政策受益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建立普惠性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同时要建立政策需求调查机制,根据政策需求,以大学生创业者认为比较重要同时又亟待优化的政策为突破口,加强政策创新。

其次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一要加强宣传,提高政策普及率。二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逐步建立并完善创业信息发布服务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创业政策、创业项目、创业动态、创业成功案例与经验、创业服务资源等方面的信息;三要培育大学生创业中介服务市场。鼓励有关市场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信息咨询、创业培训与指导活动,提供融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人力资源、法律、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报关等各类代理服务。

最后,吴江建议相关部门要优化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大学生创业工作质量与效率。一方面强化宏观管理,将大学生创业工作绩效纳入就业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另一方面加大扶持投入。通过强化政策性间接投入,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投入补偿机制,调动各类主体对大学生投入的积极性。

篇3:浅析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就的论文

浅析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就的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从计划分配转向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如何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是高校管理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贫困大学生就业更难。根据“木桶效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的多方面努力,而作为高校的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是高校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

论文关键词:高校 贫困大学生 就业难 木桶效应

一、为什么贫困大学生就业更难

随着高校收费改革的深入,在大学生中间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即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越来越多的收到高校教育者的关注,并不断研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关系贫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众所周知,在当今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受到严重影响,就业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担心的首要问题。而贫困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导致贫困大学生就业更难,简要概括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原因:

首先,家庭支持不足。毕业生的就业不仅是学生本人综合素质的竞争,同时也是学生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较量。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网络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北大的一项调查还显示,父亲为公务员的毕业生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弟高出14个百分点。

其次,经济支持匮乏。读大学对于家庭来说是一项高投入,而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尤甚。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中,就业已不单单是能力的较量,也需要强大的经济支出做保障。制作简历、外部形象包装、异地求职交通食宿、通讯费、招聘会门票等等费用高昂。经济上的拮据迫使很多贫困大学生放弃了去外地求职的机会,限制了择业的范围。

再次,心理自卑严重。贫困大学生由于早期家庭贫困的影响,大多独立自强,积极上进。但是这种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是积极心理占据主流,有时又被消极氛围所覆盖,而更多的时间则表现为两种心理特征的相互交织,相互替代,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心理,外在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与行为的反常。如,自立自强与无能为力的心理矛盾,追求自尊与自卑压抑的心理矛盾,渴望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心理矛盾等。这种消极的心理自卑因素往往成为贫困大学生求职中的心理障碍。

最后,能力有所欠缺。贫困毕业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学生的培养目标单一,就是为了考大学、跳农门,因此,大部分贫困生除了学习成绩优秀外,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被忽视了。尤其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这些综合能力正是用人单位在选拔人员时最看重的。而在大学期间,由于心理自卑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贫困大学生的能力不全面也是阻碍其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

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的多方面努力,而我们作为高校的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是高校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目前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点仍然放在物质资助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上,对他们就业问题关注不够。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列入贫困生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点,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高校解决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观念转变。既然大学生就业难关键瓶颈在于贫困生就业难,那么我们高效管理者就应该将那种对广大同学的普遍意义上的指导,变为针对贫困大学生的个别群体指导。首先观念上一定要重视贫困大学生群体,重视贫困大学生群体就业对高校就业率的提升的关键作用。根据“木桶效应”,只有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就业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使高校整体的就业率得到提升。因此,高校必须有针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措施和方法,有能力的老师也应转变以教学为主的观念,也应投身于学生教育工作当中来,树立真正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二)优先帮助。高校应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就业指导,适当予以求职经济补贴,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高校行政职能部门应优先、从简为贫困生办理就业手续。积极请用人单位“走进来”,发展为常设性市场,举办贫困生专场招聘会,搭建贫困生就业网上平台,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优先为贫困生发布个人信息,并免费为他们提供网上远程面试机会。对贫困生的优先帮助充分体现了高校的人文关怀,也使贫困大学生在求职路上走得更稳。

(三)经济支持

找工作的成本越来越高,不断攀升的求职成本成为摆在贫困大学生面前的又一道就业拦路虎。参加一场招聘会,要制作精美的简历,要有一套体面的衣服进行外部形象包装,如果到外地求职,还要路费、食宿费等,往往动辄几百上千,因此高校对贫困生就业的经济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东北大学从2006年起,每年划拨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贫困生求职路费补助,并免费提供信息查询、长途电话和传真等服务。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此外,我们还可以提供面试服装免费租赁、求职资料免费打印等服务。   (四)心理辅导

高校应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认真调查,在了解贫困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有的放矢地提供就业帮助,这就需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内心心理,进行心理辅导。高校可以开设贫困生心理指导讲座,一对一心理咨询指导,组织心灵拓展训练,全方面地了解每个贫困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如焦虑型、抑郁型和虚荣型等)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拟定相对应的辅导计划。这样才能打开贫困生心理的'心结,融化他们封闭的心灵,敞开胸怀地投身到发展自己、结交朋友、接触社会的活动当中来。

(五)能力培养

学校应从提高能力、增强自信入手,关注贫困生就业。吉首大学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如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专业老师、企业人事经理等18人组成的就业指导讲师团,对贫困学生进行大学4年全程生涯指导。同时,学校还在省内高校率先建起了创业培训基地。不仅仅是就业能力,学校还想办法培养贫困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建有专门的“创业园”,贫困生经过申请,周末时可以凭“营业执照”在这里摆摊设点。并且组织贫困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以提高贫困生适应市场就业的能力。

(六)降低期望

很多贫困大学生都抱着“考大学跳农门”的想法,因此对工作的要求很高,想留在大城市或者要高工资、好单位。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以打短工谋生,有的甚至加入到农民工队伍干着简单繁重的体力活或者在饭馆当服务员。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仍然坚持高期望不放,那么贫困学子们还得继续贫困。有人甚至戏言,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直通车就是“回村”。虽说是戏言,但也不无道理,那就是要降低期望,到最适合自己、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先就业再择业,走好就业的第一步。

三、结语

贫困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导致贫困大学生就业更难,因此,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这就要求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专项工作不能固守原有的单一经济资助模式,还应在贫困生的就业上大胆思考,改革创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在贫困学生经济资助上大费脑筋,不如在就业的各项准备上给予充分的指导和支持,使贫困大学生获得谋生的本领,把他们真正送上人生大道,这才是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最终目标。

1、郭彪、郑艳秋、尹金荣:《对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

2、赵庆海、于鸿远:《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帮困对策》

3、毛越华:《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初探》

4、骆华超:《应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5、刘玉:《东北大学建“求职加油站”帮扶贫困生实现就业》

6、《吉首大学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中国教育报》

大学生创业如何成功? 创业大赛冠军支招

破解拆迁“难题”的调查报告

抢座小学生作文

成长的阻碍作文

过来人说-毕业论文如何写

文理分科四大误区

外联部部长工作总结

校园招聘中的人才测评攻略

名师支招:进入公务员面试考场前的准备

毕业生心态面面观 专家支招先算三笔帐

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湘潭大学两位校长来支招
《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湘潭大学两位校长来支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湘潭大学两位校长来支招(整理3篇)】相关文章:

培训机构毕业实习报告2023-07-06

面试的最关键:平衡心态与实力2022-07-17

实践“好工作”把暑期打工学生骗入陷阱2023-04-04

大学外联部部长个人工作总结2022-05-07

教师的心得体会:在夹缝中寻路2023-03-28

不可不算的考研成本:时间金钱你搭进去多少2023-05-05

安徽高考分数线2023-04-25

学习经验交流会总结2022-09-02

《招聘与人才测评》 中的职场法则2024-03-05

提高求职信含金量支招2023-09-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