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渊源、内容及社会历史背景看公羊哲学在西汉的兴起(精选9篇)由网友“小猫喵喵喵”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从理论渊源、内容及社会历史背景看公羊哲学在西汉的兴起,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从理论渊源、内容及社会历史背景看公羊哲学在西汉的兴起
从理论渊源、内容及社会历史背景看公羊哲学在西汉的兴起
公羊哲学盛行于西汉中期,沉寂于汉后,复兴于清末,它别具一格的理论色彩和陡升陡降的历史境遇,引发人们沉思考察.本文从公羊哲学的'理论渊源、内容和社会历史背景,探讨西汉中期公羊哲学兴起的缘由,揭示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盛行的必然趋势.
作 者:钟来全 Zhong Laiquan 作者单位:梧州师专,社科部,广西,贺州,542800 刊 名: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ZHOU TEACHERS COLLEGE OF GUANGXI 年,卷(期): 19(1) 分类号:B234 关键词:公羊哲学 “新儒学” 兴起 背景 原因篇2:从社会哲学视角看知识经济
从社会哲学视角看知识经济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并非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并非遵循的是收益递增规律,从社会哲学的视角看,知识经济不会自然地导向人类美好的.未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垄断将由金融资本垄断演化为知识资本垄断,知识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会引发和加剧一系列新的矛盾,并可能构成对发展中国家的严重伤害。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争取和创造一个发展知识经济的良好政治、社会和人文环境,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
作 者:康永超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河南,南阳,473056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16(4) 分类号:BO3 关键词:社会哲学 知识经济 发展中国家 知识资本垄断篇3: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社会哲学
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社会哲学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科学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技术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技术哲学――技术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社会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社会哲学――社会是被社会地建构的。
作 者:安维复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36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18(12)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社会哲学篇4:从自组织理论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自组织理论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自组织理论,社会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应在与自然之间相互开放的共生关系中求得其可持续发展;在平衡--非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在竞争与协同的对立统一中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涨与落的.宏观效应中加速其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中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作 者:张艳玲 张爱丽 ZHANG Yan-ling ZHANG Ai-li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刊 名:河北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HEBEI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 26(5) 分类号:C91 关键词:自组织 非平衡 涨落 非线性 可持续发展篇5: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二语习得
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二语习得
本文首先从当前一些颇受争议的'SLA理论如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和Schumann的文化适应机制出发,引导出从另一个全新角度来分析SLA的社会认同理论;继而详尽阐述社会认同理论在西方语言学领域中的发展,尤其提到Bonnv Norton是如何将这一理论引入到SLA学科的研究中的;最后论述西方语言学家B.Norton和A.Pavlenko关于用身份认同理论来分析语言和身份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及这一研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作 者:葛俊丽 罗晓燕 Ge Junli Luo Xiaoyan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刊 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 30(6) 分类号:H0-06 关键词:社会认同 二语习得 协商 投资 话语权篇6:从社会哲学的视野看制度的本质、现代转型及功能
从社会哲学的视野看制度的本质、现代转型及功能
制度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热点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制度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本文认为,要推进制度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必须在概括和总结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反思.本文立足于当今现实实践,对制度的本质、制度的现代转型及功能等问题作了哲学的思考.
作 者:贾英健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刊 名:理论学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JOURNAL 年,卷(期): “”(4) 分类号:B0 关键词:制度 制度转型篇7:从实践哲学视野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理论论文
从实践哲学视野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实践哲学 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论文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在这几年的实施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实践哲学的复兴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以实践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回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真,对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要求,有利于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走向成熟。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实践哲学作为西方现代哲学的转向,超越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近代的理论哲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它面向人生活的整个世界,关系人的独特的存在方式,这与教育是面向人、培养人的发展的实践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教育的改革也纷纷将实践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而作为本次新课程改革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且以实践活动作为该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从实践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审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将为该课程的实施带来新的理论要求和指导。
一、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
(一)实践哲学注重人的主体作用
实践哲学强调人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承认人的主体性是人进行创造性的、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实践活动的前提。这里的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趋向一定目的的活动,正如在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提到的“在实践中确有某种为其自身而期求的目的,而一切其他事物都要为着它”[1]那样。
实践哲学主张从人本身的生存活动出发去理解人、人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价值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彰显,实践是人的存在的本质要求。实践哲学关注的人是活生生的、鲜活的生命。也就是说,这里的“人”不只是作为实体存在的人,更为重要的是有着思维和意识的人;这里的“人”是有自主性的人,能够自觉地把自己视为主动者,把外物视为被动者[2],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活动,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人”是有能动性的人,即在行动之前会自觉地确立实践的目的,制定实践活动的计划,选择实践活动的策略、政策,用以保证未来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这里的“人”是有创造性的人,能够打破自然界和自身的限制,从而不断超越现实,达到理想的未来。
(二)实践哲学的本质特征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能被仅仅理解为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哲学认为,理论始终要面向现实,使理论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成为现实本身的构成要素,而不是外在的说明,从而服务于改变现实的实践运动。
首先,理论与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统一,理论服务于实践。理论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还在于运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使其不断取得胜利。其次,也正是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主体才能形成对理论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真正将学习到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再次,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反作用。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错误的理论才能被发现、纠正或推翻,而正确的理论才能被证实,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三)实践哲学以整个生活世界为基础性对象
实践哲学把整个生活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肯定了人生存的基本领域――“生活世界”和人的生活实践,肯定了这个领域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所有理论的基础性和先在性[3]。实践哲学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方面,它并不指向单一的、特定的对象领域而是涉及人类自身对象化的所有领域,是人、自然、社会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有机的整体,是人的整个生活世界。
首先,实践改造的自然维度,生成发展了人化自然,将自然维度引向了与人有关的生活世界,使人化的自然成为实践哲学的关注对象。其次,作为人的存在必定不是单一的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都在人能动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每个人在改变他和其他人的关系,改变他和自然界的关系时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改造。再次,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目的、意识等来改造社会客体,使社会向着人所需要的方向变化和发展,使社会成为真正人化的社会进而将社会纳入实践哲学的对象范围之内。因此,人、自然、社会的统一构成了人的整个生活世界,是实践哲学研究的基础性对象,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现实基础。
(四)实践哲学以生成论的思维范式为主导
实践哲学的主导思维范式是生成论的思维范式。因为实践哲学以感性具体的实践为根基,它所追寻的根基不在生活实践之外,而是在生活实践之中。而生活世界处在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是不确定的,因而实践也不可能是固定的、按照既定蓝图亦步亦趋的准确实施,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首先,从实践的主体来看,作为主体存在的人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人,而是不断生成的人,因为成长不是已完成的生长,人没有一个恒定的画像,人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4]。现实的人总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生成发展和社会的生成发展与实践的对象化活动具有一致性。其次,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实践过程是复杂的、多变的,再加上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往往不能够一次性获得,客观事物的本质也有一个受实践制约的逐步显露的过程。因此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客观规律和具体情况改变已经制定好的计划、方案,调整实施,以确保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也就是说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二、实践哲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指要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哲学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相信,只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寻找课题,关心学生关心的、想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研究,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必定会有所收获。即便遇到困难,经历失败,学生也会从中汲取大量的经验教训,万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学不好而剥夺学生的自主权。
例如,在一次以“哭泣的水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由于学校旁边有一条小河,河里总是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于是学生自己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并进行了实地考察、采访,通过查资料、师生互动、讨论质疑等方式的实践活动,学生终于找到了水沟被污染的各种原因,还自主研究制定出治理臭水沟的方案。这个案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重视,热情也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也在活动中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绝不能一手包揽学生的全部活动,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受教育者当做一个完整的主体看待,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并以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现实操作中的运用
实践哲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不是二元的对立,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的有机统一。必须将普遍的理论具体化、个性化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彰显理论的指向作用,使其服务于实践,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另一方面理论的科学性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强化和进一步发展,使主体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操作结合起来。例如,某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景区交通污染”状况调查中,学生在制定方案计划时,本打算采用噪音测量器测量空气的污染程度,但是他们没有借到仪器,又不愿浪费钱去买一个。最后一个学生想出办法:只要准备瓶子、管子等简单的东西,然后到不同的地方装上空气,最后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过来用管子输入水,哪个瓶子中的空气多即二氧化碳多,就表明那里的污染大一些[5]。这一建议正是源自学生看书获得的知识,建议被采用后,该生在活动中展示出很高的积极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尽量使学生已有的学科课程知识和通过课外学习获得的知识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应用、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当学生能够根据活动中的具体状况活用书本上的知识,把理论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时,他们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学生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进而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获得对已有知识的反思能力。这会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勇于创新。
(三)强调课程内容的改变和延伸
实践哲学的对象面向整个与人有关的生活世界。学生生活在一个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完整世界中,而且这些要素交汇融合、彼此联系,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社会的人的存在的需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涵盖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和自我的关系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在亲近自然,参与社会和与他人积极交互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要勇于打破教室和学校的束缚,将学校、家庭、社会和自然界融合起来。首先,活动的课程内容要亲近自然,丰富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了解与认识,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并进一步促使其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社会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社会责任感、劳动观和道德观等。这也要求学校要呼吁所在社区和社会各部门的积极协作,配合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查,争取在各地建立图书馆、博物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再次,要重视学生与他人或自己有意识的交互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四)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
实践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以生成论为主导的思维范式,它要求以生成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实践活动的主体、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等。
首先,学生在与实践活动的“对话”中,不断生成发展成为“新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已有的僵化的课堂,引导学生投身于实践生活中,启发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通过分析、思考和判断发展、锻炼自己的思维,并在多种可能性之间通过慎密的思考和负责的行为不断发展成为趋于完善的“人”,成为一个不断生长发展的能动自觉的主体。
其次,实践哲学认为实践不是固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复杂的,随时都可能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发现新问题,生成新课题,自主完成方案、计划的修正和调整,确保活动效果的实效性。例如,某学校以“牛奶”为主题进行了系列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在教师讲解牛奶的营养、牛奶与健康的关系时,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牛奶这么好,那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喝牛奶,而农村的小朋友却很少喝牛奶呢?”显然这是活动过程中生发出来的问题[6],只要教师积极地适时引导学生探究,该活动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再次,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因此,对活动结果评价也应该以发展性的评价为主,即学校和教师不应过多地关注活动的结果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作品,而应注重学生能力的获得和生命的成长。即使活动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教师也不能盲目地否定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而应肯定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并汲取活动中的经验教训,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总之,实践哲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实践哲学的复兴为综合实践活动走出困境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契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回归实践哲学,回归本真的实践,根植于实践才能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2]孙晓毛.略论人的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原则[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4):1-5.
[3]金生.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教育研究,1995,1:17-2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197.
[5]陈宏贞,贺方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j].科技资讯,,(32):216.
[6]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6.
篇8:从控制论视阈看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从控制论视阈看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特殊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无论从社会演进的宏观动力机制看,还是从其微观动力机制看,都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意识形态虽然在宏观动力机制上处于从属的地位,但从微观动力机制上考察,对历史进程发展的迟速则具有决定性意义.
作 者:吴涌汶 Wu Yongwen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探索>编辑部,重庆,400041 刊 名:理论学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JOURNAL 年,卷(期): “”(4) 分类号:N02 关键词:唯物史观 先进文化 决定性作用 控制论篇9:言语道断与道在言中-从道言关系看东西哲学的差异
言语道断与道在言中-从道言关系看东西哲学的差异
本文从道言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东西哲学的差异问题,作者认为,东西哲学的差异,实根源于双方对于道言关系之认识不同。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两种不同的.共相。东西哲学都在共相中探求真理,然而双方所探求的共相,却是很不同的两种,一为现证之共相,一为名言之共相。第二部分讨论东西哲学对于道言关系的不同看法。东方哲学认为一切现象的本质是名言,而本体则离于言诠,即言语道断;西方哲学认为真理乃一名言概念的体系,即道在言中。第三部分讨论东西哲学探求本体的不同道路。东西哲学由于对道言关系的认识阶段不同,从而采取了两条不同的探求本体的道路,一为离言现证,一为意识思辨。第四部分讨论东西哲学的其它差异。
作 者:孟晓路 张卫红 作者单位:孟晓路(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张卫红(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 100872)
刊 名:浙江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2000 “”(4) 分类号:G04 关键词:名言之共相 现证之共相 离言现证 意识思辨★ 玄又玄打成语
★ 刘伶简介
★ 汉代儒学 说课稿
★ 三字经儿童故事
【从理论渊源、内容及社会历史背景看公羊哲学在西汉的兴起(精选9篇)】相关文章:
宋明理学课件2023-01-03
茶艺技能心得体会2023-08-21
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2023-05-23
事业单位考试文学常识题库2023-03-13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2023-06-28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2023-12-30
宋明理学教案2022-10-21
茶艺心得体会2022-11-07
CATIA入门简明教案2022-07-02
司马迁经典语录2023-06-15